時間:2023-07-25 16:33:24
序論:在您撰寫關于體育訓練的建議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變換思維的方式一般有如下幾種:
【例1】化合物(1)AB中含B 36.36%,化合物(2)BC4中含50%,(3)則化合物ABC4中含B為( )(A)12.64%(B)14.09%(C)19.65%(D)21.1%解析:此題乍看,似乎無從入手,甚感困惑。若據題意運用等量代換的方法來解,則十分簡潔明了。將原題分為三個層次。由(1)得AB式量=B/0.3636,由(2)得B=2C,在ABC4中,B%=B/AB+2×2C×100%=B/AB+2B×100%=21.1%。
此解中,關鍵是用B作過渡橋梁。答案為ABC4。
關鍵詞:美術;空間;形象思維;右腦
不少家長認為美術課只是美術欣賞與手工制作,其實美術課程中對學生右腦的空間和形象思維的訓練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美術教育目標。世界上所有的科學發明都是來源于人類右腦的頓悟與靈感,所以許多人從白手起家到擁有巨額財富,都不是依靠右腦的理性分析判斷,而是憑借右腦對事物的直覺感應取得成功的。那么,右腦開發訓練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又有哪些體現呢?
1 右腦訓練對于小學生教育的意義
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大腦左半球主要功能是進行邏輯推理和語言表達,右半球的主要功能是進行空間和形象的思維,具體的體現在直覺、節奏、形象、想象、空間感、整體性等方面的能力。開發兒童右腦的有效途徑有珠算式心算、刺激指尖法、借助外語開發右腦、體育活動、培養兒童形象思維、繪畫等。其中培養兒童形象思維和繪畫是小學美術教育中的主要體現。
培養兒童形象思維時,兒童應與文字、圖像等相聯系記憶。美術課程是個很好的開發右腦的途徑,同時可以培養觀察能力、空間思維能力,對今后尤其是立體幾何的學習有很大幫助。學習繪畫有三個最佳時期:3~7歲的兒童,處于智力發展最高峰,是形象思維形成的最佳時期,也是繪畫學習的最佳切入點;9~12歲的兒童,大腦具備了立體思維的概念,是從平面思維向立體思維轉變的最佳切入點。此時要進行規范的繪畫訓練,如透視問題、光感、立體感等方面的訓練;12~15歲的兒童開始在繪畫學習上“分化”,開始從多方面興趣向單方面發展。有部分學生逐漸脫離繪畫學習。此時學生的立體思維很強,這時根據孩子的興趣,著重培養觀察能力和創作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小學美術教育在兒童右腦開發上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這對國家國民素質的提高上也有很大影響。
2 右腦開發訓練在小學美術教育上的具體體現
2.1 在教材上的體現
人教版小學美術教材中教學目標的知識與能力目標為:通過觀察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單的話語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啟發學生感受并表現生活中的美好食物,從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幫助學生認識和使用常用色和點、線、面;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培養學生表達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知覺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和創造能力。其中最后一點發展學生的空間知覺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和創造能力就是開發學生右腦訓練在教學目標中的體現。主要體現在教材中橡皮泥塑、紙玩具、雕塑、拓印等章節。
2.2 在教學實施方面的體現
運用和借助電教媒體,發展學生空間和形象的思維能力。在美術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電教媒體創設生動、形象的圖像情景,進一步豐富其表象,加快意向的形成,有利于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梢愿淖儐渭冋f教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多鐘感官接收信息,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通過電教媒體色彩鮮明、線條流暢的畫面刺激學生的感官,配上與美術教學內容相和諧的音樂情景,以加深兒童對先天節奏感的領悟、提高對色彩的敏感性,從而激發、培養學生的空間和形象思維能力。
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難能可貴的空間和形象思維能力。想象是在感知宏觀事物的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在頭腦中形成和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學生積累了豐富表象后,適宜引導他們開展想象,有利于其創造出形象而富有靈氣的作品。教師評定好的作品不以干凈、規矩為唯一的標準,而看誰的作品不隨大流,有獨到之處,誰的作業就是好作業,成功的作業。
3 右腦開發訓練在小學美術教材上的實際案例。
案例一:舌尖上的色彩
教學設計:首先,教師通過讓學生欣賞錄像和圖片,使他們能更好的感受生活中的色彩,對比藝術繪畫作品中的奇特魅力,從藝術欣賞生活中的藝術,激發學生對色彩的興趣。其次,為了訓練學生的空間和形象思維,教師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小組合作完成用不同色彩的水果設計拼盤。最后,讓每組推選一名代表,展示本組設計制作的寓意,教師組織比賽,希望能夠打開同學們的思維。整個教學過程比較圓滿,達到了教學目標,完成了教學任務。雖然很多學生的作品不太完整,但是出乎教師意料的大批優秀作品涌現。真是不得不說兒童的想象力比成人更加優秀。
案例二:有趣的點、線、面
課程設計:首先,教師帶領學生在空曠的操場上零散分布的站在操場的各個地方,形成“點”,再站成一排,生成“線”,最后站成5乘以5的隊形,形成“面”。讓學生了解的基本的點、線、面。其次,帶領學生欣賞和了解優秀繪畫和建筑作品中的點線面,激發學生對基本元素點、線、面的興趣。最后,讓學生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他們所認為的點、線、面,讓他們給自己的作品取名字,課后并向自己的父母說出作品的意義,再讓父母將作品的評價反饋給教師。
結論:在美術教育中,教師注重加強學生右腦空間和形象思維能力的訓練,學生的智力和創造力都會得到明顯提高。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遵循教育規律,由淺入深,引導學生逐步走向成功。美術教育也不像大多數家長以為的只是藝術欣賞和手工制作,也不單是繪畫作品和理解藝術。美術教育更多的是訓練學生的空間和形象思維模式,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上能具備更優秀更全面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盧娜.蒙特梭利教育[M].中國人口出版社,2012.
北京市、黑龍江省、河北省勞動局(組):
關于一九五七年延期畢業的技工學校、半工半讀學校、技工訓練班的學員,他們的工作年限如何計算的問題,經與有關部門研究,我們意見,凡是根據國務院一九五七年總周字27號通知的規定延期畢業和分配工作的,應當從他們正式分配工作列入在冊職工,并且領取了工人標準工資時,開始計算工作年限。個別地區和單位沒有這樣辦的,應當照顧全局,做好職工的思想工作,及時糾正過來。
其他年度延期畢業的上述學校和訓練班的學員,其工作年限也應按上述意見辦理。
關鍵詞 學校課余體育訓練 競技人才 體育人才
從發展競技體育的角度來看,“舉國體制”具有優勢,但是從運動員的全面發展來看,存在很多問題:運動員出路不暢;國家后備人才匱乏等等;“體教結合”、“教體結合”都沒有真正解決這些問題。
“學校課余體育訓練”作為學?;顒拥闹匾M成部分被重新提出。1986年11月11日,原國家教委和原國家體委聯合頒布的《關于開展課余體育訓練,提高學校體育運動技術水平的規劃》,這個通知更加明確了課余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體制
(一)三級訓練體制下培養競技體育人才。
“舉國體制”為我國建國初運動員后備力量培養體制,是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初形成的,即以體委負責的體育運動學校、業余體校為中心來對不同年齡和不同水平的運動員進行培養,然后輸送到各省或軍隊,最后輸送到國家隊,這就是稱之為的“三級訓練體制”。三級訓練體制使我國這樣一個體育基礎相對薄弱的國家在短短20年中躋身于世界體育三強。
(二)“體教結合”的形成與發展。
在上世紀80年代,為彌補“三級訓練體制”的漏洞,提高人們的體育文化素養,高校辦隊相繼實現“體教結合”。但是其做法和觀點都是從競技體育的目標價值觀出發,遵循競技體育的規律,使學訓矛盾得不到徹底解決。
(三)“教體結合”的形成與發展。
上世紀90年代,通過教育系統建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體制是實現競技體育人才可持續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這種模式稱為 “教體結合”。從學校入手,在培養學生文化素養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體育競技能力。但是沒有被真正貫徹落實。
二、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發展
(一)20世紀80年代前的學校課余體育訓練。
課余體育活動起源于19世紀末的教會學校,已經擁有近百年歷史。
建國后,我國學校課余訓練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分散到有序的發展過程。1949年到1956年,我國學校課余體育訓練初步形成。這一時期,我國學校課余體育訓練以大學為主,重視大學課余體育訓練的組織形式等。
1957年到1965年中國經歷了、自然災害,大學競技體育比較分散,但主要還是以學校間的比賽為主。在1966到1976“十年”期間,學校體育嚴重倒退,學校課余體育訓練也停滯不前。1966到1972年學校課余體育遭遇破壞最為嚴重,1973年后略有調整,但是仍然嚴重破壞。結束后,迎來了改革開放,我國學校體育事業也有了較快的發展,大學課余體育訓練進一步走向正軌。
(二)20世紀 80年代后的學校課余體育訓練。
20世紀80年代后,國家政府也相應地制定有關規章制度來規范學校課余體育訓練。1985年,原國家體委鼓勵體育與教育相結合,并且提出,退役運動員或在職教練凡是考上北京、上海、天津或其他大專院??梢员A粼?,凡是未取得大專學歷的不得任命優秀教練員。由此可見,學校課余體育在學校教育中所占地位的重要性。
三、通過學校課余體育訓練培養競技體育人才的必要性
(一)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模式構建。
運動員通常需要經過7.6―11.2年的訓練才能達到經濟能力頂峰。然而,在基礎訓練階段運動員年齡大約為11-17歲,因此在運動員達到競技能力最高水平是大約為18.6-28.2歲,這與我國大學的年齡相吻合。
因此,通過學校系統向省隊、國家隊輸送人才并不存在任何年齡障礙。
(二)學校課余體育訓練對運動員的全面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南開大學辦高水平女排在比賽中常常奪取優異成績,他們學校即采取每天上課和訓練時間均等分配,寒暑假集中訓練的方法,文化課采取單獨編班授課和其他專業學生一起上課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學校課余體育訓練不僅保證了文化課水平,而且運動成績也桀驁不馴。
四、結論及建議
(一)結論。優秀運動員文化教育問題是競技體育發展中的一個特別棘手的問題,當然也關系到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與運動員是否全面發展有直接關系。
1.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過程是積極的、樂觀的,雖然經歷過多次挫折和失敗,但它堅強地走下來并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2.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開始標志著我國競技體育事業將邁向新的階梯。
3.對于外國的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可以有效地利用。
(二)建議。1.建議政府及學校能夠加強學校課余體育資金的投入,完善大學生校內管理機制;2.建議完善教育部培養體育后備人才的環境條件。
參考文獻:
[1]田麥久.試論我國競技體育發展的時代要求[J].體育科學,2006.
[3]楊燁.教育學視野中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
摘 要 近幾年,淄博市在經濟增長的同時,競技體育也有了長足的進步,但隨著競技體育的產業化和社會化,中小學課余訓練成為競技體育培養后備人才的功能正逐步退化,學校體育訓練現狀令人擔憂。本文對淄博市學校體育課余訓練的現狀進行研究,試圖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 淄博市 青少年 課余體育訓練
一、淄博市中小學課余體育的現狀
(一)課余運動隊及管理現狀
在被調查的20所中小學中,其中中學有13所,小學有7所。有課余訓練隊的學校有15所,占總數的75%,其中中學有10所,占總數的76.9%,小學只有3所42.8%。由此可見,淄博市的中學較為注重課余體育訓練,小學則不太重視課余體育訓練。根據調查,制定完善的運動訓練計劃并總結的學校有7所,占35%,建立運動員檔案的有2所,占10%,高水平訓練點有2個,省傳統項目中學有1所??梢姡瑢W校對課余運動隊還是不夠重視,缺乏管理。
(二)訓練經費及場地情況
調查表明,滿足訓練需要包括400米環形跑道、4個以上籃球場的學校有7所,占35%;基本滿足訓練需要包括200以上的環形跑道,2個以上籃球場的有11所學校,占55%,而不能滿足訓練需求的包括有200米以下或為建成的環形跑道,2個以下籃球場的有2所學校,占10%。因此,總體上說場地基本能夠滿足課余體育訓練的需要,但是不能夠提供完善的場地與器材設施。
(三)求升學率,課余訓練得不到保證
一年一度的兩個假期,會使課余體育訓練的過程隨之改變,教練員和負責訓練教師的變化,也會使訓練過程隨之產生間斷。其他課程的學課迫使課余體育訓練間斷性地進行。因此,參與課余體育訓練的學生必須要考慮自身以后的發展和就業,尤其目前實行市場經濟,體育產業剛剛形成還沒有得到充分發展的社會狀況下,更是如此,基于其他課程和學習的壓力,學校課余體育訓練過程間斷性是在所難免的。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辦學思想指導下,學校課余體育訓練被排除于學校教育之外,這無疑將影響到課余體育訓練的可持續發展[1]。
(四)教練員的業務水平
在我市,高水平教練員欠缺,幾乎沒有專職從事課余體育訓練的教練員。學校大部分體育教師都是“兼職”地在做教練員。而在這種情況下,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就只能靠自覺,多數體育教師也因此放松了上進的要求。提高教練員水平已成為課余體育訓練刻不容緩的任務[2]。
二、淄博市課余體育訓練對策研究
(一)加強教練員的培養,形成教練員制度,提高教練的待遇
從事課余體育訓練的教練員大多由學校體育教師兼任,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教學。建立教練員崗位的培訓,形成競爭體制,促進教練員水平的不斷提高。并且要盡快落實帶隊教師的優惠政策,切實提高帶隊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
(二)進一步完善“體教結合”
可以組織有經驗的專業教練員以培訓班的形式,為學校體育教師提供業務指導,組織校運動隊與體校訓練等。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離不開中小學這一特殊的人才資源基地。有些試點學校和體育傳統項目的學校,具備了體校的功能,為這種體教結合提供了條件[3]。
(三)增加課余訓練的經費投入,保證課余體育訓練的系統性
一要逐步完善傳統項目學校制度,加大投入的強度;二是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對課余訓練進行贊助,尋求新的財源;三要逐步引入市場機制,建立有償培養、有償輸送制度,通過市場配置資源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由來已久的問題[4]。
(四)處理好課余體育訓練與文化學習的關系
應該形成思想工作、學習、業余訓練和文化課的學習納入學?;蚪虅仗幍墓ぷ髦畠龋瑢ξ幕n跟不上中等水平的學生,應停止訓練,讓其補課。外出比賽專派文化課教師跟隊在空余時間補課,在假期集訓期間,安排一定時間補上文化課。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總之,如何解決文化課學習和課余訓練的矛盾,解決優秀體育人才的出路,確保學校課余體育訓練健康順利地發展,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新課題。我們各部門要重視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為實現我國在世界上由體育大國到體育強國的轉變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二)建議
1.有關部門加大對體育的宣傳力度,形成課余訓練的社會大環境,使學生運動員充分感到刻苦訓練學習和提高運動技術,也是接受人才培養,而具有安全感,形成學校家庭乃至社會都來關心支持學校課余訓練的發展和運動員成長的局面[5]。
2.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與引導,從個人前途與國家需要的結合上提高學生的動機水平,幫助學生解決訓練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鞏固學生訓練的積極性。
3.建議要克服單純升學率的觀點。作為教育部門,必須進一步克服盲目追求升學率,端正人才培養觀,把培養體育人才真正納入學校教育的軌道。
參考文獻:
[1] 劉紹曾,等.對我國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現狀的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8.21(1).
[2] 章林.合肥市中小學田徑課余訓練現狀分析與對策[J].安徽體育科技.
[3] 凌平.關于浙江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調查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1998.20(4):23-25.
[關鍵詞]齊齊哈爾市高校;課余訓練;現狀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1)10-074-02
從目前我國高校參加課余訓練的學生情況來看,大致有兩類學生,一種是“運動員學生”,即是指曾經從事過專業運動隊訓練,現在進入高校學習的學生。另一類是“學生運動員”即是指沒有中斷過學校文化課的學習,一直在校從事運動訓練和比賽的學生,他們一般是參加全國統考,作為正式學生考上大學的。
基于以上的分析,結合本省實際情況,本文試圖通過調查齊齊哈爾市高校課余體育訓練的現狀,針對課余體育訓練的片面性發現問題,分析原因,進行系統的研究,為促進齊齊哈爾市高校課余體育訓練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及建議。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齊齊哈爾市高校課余體育訓練現狀。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文的研究需要,通過光盤檢索和互聯網收集到1995年以來國內外有關高校課余體育訓練研究的相關資料。
2.問卷調查法
向齊齊哈爾市5所高校發放問卷50份?;厥諉柧?5份,回收率90%,有效問卷42份,有效率93.3%,問卷設計咨詢了齊齊哈爾市高校體育教師的意見。
3.訪談法
針對課題研究的內容,采用走訪的形式征求齊齊哈爾市高校體育部管理人員、學校體育教育學專家、高校體育教師教練員等的意見和看法。
二、齊齊哈爾市高校課余體育訓練的現狀與分析
(一)領導因素視;有13.4%的教練員認為領導對課余體育訓練重視;有11.6%的教練員認為領導對課余體育訓練較重視;有36.6%的教練員認為領導對課余體育訓練重視程度一般;有38.4%的教練員認為領導對課余體育訓練不重視。
(二)經費因素
表2齊齊哈爾市5所高校課余體育訓練經費來源主要途徑被調查的5所高校全部就是靠學校撥款,在經費來源渠道如何拓寬是齊齊哈爾市高校課余訓練面臨的一大難題。高校課余訓練的發展沒有足夠的經費支持是不可能的,而目前經費來源渠道單一是制約齊齊哈爾市課余體育訓練發展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
(三)場館因素
表3教練員對場館滿足程度的調查
由表3可見,有10%的教練員認為場館很充足,有18%的教練員認為基本滿足,有34%的教練員認為基本滿足,這三者相加,也就是有62%的教練員認為場館能夠滿足需求,調查說明近幾年,國家、人民對教育重視程度的提高和投入力度的加大,許多大學自己興建了一批現代化的體育場館。
(四)教練員因素
1.外部因素要影響要素,75%的教練員認為獎勵制度是影響他們執教積極性的重要因素,68%的教練員認為經費投入的多少是影響他們執教的重要因素。
2.內部因素
表5關于教練員付出與獎勵相符程度的調查
由表5可見,27%的教練員認為自己的付出與獲得回報不相符,45%的教練員覺得基本相符,28%的教練員覺得很相符。如果一個職工對自己的勞動報酬滿意,他會感到自己已受到公平的待遇,因為心情舒暢,工作努力。如果不滿意會產生憤憤不平的情緒,影響工作的積極性。
(五)學生因素表6訓練隊學習的影響程度調查生認為訓練比較影響學習,15%的學生認為一般,7%的學生認為不太影響,5%的學生認為不影響??傮w來說,有73%的學生認為訓練影響學習。高校生的學習任務繁重,特別是理、工、農、醫類,除理論課外,實驗課占有很大比例,而且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還要堅持訓練,這必然對學習成績產生較大影響。
三、齊齊哈爾市高校課余體育訓練對策研究
(一)促進開展高校課余訓練,形成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1.導重視,支持是關鍵
2.高校應注重普及發展與重點提高相結合,建立特色的校園體育文化
(二)拓展經費來源,爭取社會力量支持
(三)提高教練員的待遇,充分調動教練員的執教積極性
(四)激發學生課余訓練的積極性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齊齊哈爾市高校課余體育訓練的軟環境較差,各高校領導重視程度不夠。
2.齊齊哈爾市高校課余體育訓練經費來源單一,主要靠行政撥款。
3.隨著經濟的發展,校近年來在體育場館方面投入增長較快,已能初步滿足課余訓練的需要。
4.齊齊哈爾市各高校教練員待遇較差。
5.學生參訓積極性不高。
(二)建議
1.促進開展高校課余訓練,形成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領導重視,支持是關鍵;高校應注重普及發展與重點提高相結合,建立特色的校園體育文化。
2.想法設法拓展資金來源渠道,爭取社會力量支持,探索出一條社會化、市場化的解決途徑。
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持續下降這一問題引起了各級主管部門及社會各界高度的關注。而學校體育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在素質教育、“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等教育背景下,要求學校體育要全面培養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交往能力。課余體育訓練是在學校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基礎上,為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為終身體育打好基礎,以校代表隊等形式組織有一定體育愛好、特長的學生,在課余時間里進行專門的體育訓練和比賽,是實現學校體育目的、任務的基本途徑之一。是學校體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課余體育活動的一種主要形式。僅以少部分人參與的努力提高競技成績為最終追求目標的課余體育訓練,還存在許多現實的問題。如:參加課余體育訓練影響學生文化學習成績,使學生上不了高一級學校。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今后的發展。本文試圖找出課余體育訓練與學生發展之間的各種因素,結合我區實際,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對策與建議,以促進我區課余體育訓練和青少年學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為教育行政部門決策民主化、科學化服務。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以我區的五所初級中學的課余體育訓練隊的參訓學生文化學習和訓練現狀為研究對象。這五所初級中學是我區全部初中學生就學的地方。據完全的代表性。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國內外相關研究資料了解各地中學生課余體育訓練的發展及研究狀況。
(2)問卷調查:通過對我區五所初級中學的參加課余體育訓練的初中學生的問卷調查,了解我區參加課余體育訓練的在校初中學生文化課學習的狀況。
(3)對比法:參加課余體育訓練的在校初中學生文化課學習成績與其自己參加課余體育訓練之前的文化成績作對比。與自己參加課余體育訓練之前的文化成績作對比,成績有所下滑。多數學生反應的原因是參加體育訓練后身體疲勞,不想再搞學習了。長此以往,學習的思想散了,知識脫節了,學不懂了,到最后干脆不搞學習了。
(4)訪問法:通過對我區五所初級中學的負責藝體教研的體育教師和參加過課余體育訓練的部分初中畢業學生進行訪問,得出我區參加課余體育訓練的初中學生初中畢業后的發展狀況及他們對課余體育訓練的建議。
三、結果與分析
1、農村中學課余體育訓練現狀。
(1)課余體育訓練。
課余體育訓練是有一定體育愛好、特長的學生在正常的教學時間之外,利用課余時間,在體育老師統一組織下,運用各種體育手段來鍛煉身體,以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提高體育成績為目的的體育活動的過程。課余體育訓練是實現學校體育目的、任務的有效途徑之一。課余體育訓練是學校體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課余體育活動的一種主要形式。我區課余體育訓練內容多為田徑和籃球。
(2)課余體育鍛煉。
是學生在以體育學科為中心的教學之外,利用課余時間,運用各種體育手段,以增進身心健康、增強體質為目的的從事體育活動的過程。課余體育鍛煉是實現學校體育目的、任務的基本途徑之一。其形式與內容靈活多樣,可獨自一人自我鍛煉,也可有組織地集體進行,可見,課余體育鍛煉是最能為學生接受的一種健身形式?,F今,課余體育活動內容和形式呈現出“全面發展、發展特長”的趨勢,與體育課堂教學比較,不受統一要求的限制,規定參加和自愿參加相結合,充分發展各自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并具有多樣的活動內容、靈活的組織形式和廣闊的空間領域等。
(3)文化學習。
初級中學里,相對于體育、藝術等來說,文化學習就是關于語數外,政史地,理化生等學科的學習。是初中學生的主要學習任務。是關系到學生能否進入高一級學校的主要學習內容。
2、課余體育訓練與文化學習間的關系。
(1)課余體育訓練與文化學習是相互促進的。要很好地進行文化學習,必須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那就必須進行體育鍛煉。戶樞不蠹,流水不腐,是說生命在于運動。注意,這里說的是“體育鍛煉”而不是“體育訓練”。不論是體育鍛煉還是體育訓練,都需要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才能很好地,科學地進行體育活動。
(2)課余體育訓練與文化學習是相互影響的。學校里課余體育訓練和文化學習都是有相當大的強度的。就個體來講,課余體育訓練和文化學習集中在同一個人身上。一個學生一天中除了文化學習,還要進行體育訓練,這個學生的身體、心理應該是滿負荷運轉的,他會疲勞。換言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集中精力進行了文化學習,勢必會影響體育訓練的。進行了大強度的體育訓練,也一定會影響他的文化學習。在實踐中,體育訓練影響學習是被公認了的。并且影響是比較大的。在對參訓學生的問卷調查中,這方面得到了反應。99.12%的學生認為參加課余體育訓練會影響文化學習,只有0.88%的學生認為影響不大。
四、對策
搞好學校課余體育訓練工作,必須要在不影響學生學習的前提下進行,學生學業發展的好壞,直接影響訓練工作的成敗。
1、在素質教育、“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等教育背景下,現今社會要求初中學校體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培養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交往能力。目前狀況下的僅以少部分人參與的努力提高競技成績為最終追求目標的課余體育訓練,逐漸凸顯出其自身不足。學校教育承擔的是教育更多人的責任,而目前的訓練模式,卻降低了學生對課余體育訓練的關注程度,長久下去就導致學生減少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2、加大投入,保證硬件設施的完善。提高體育教師隊伍素質,加強培訓,打造高水平教練員隊伍。
3、加強教育,提高認識。充分理解體育對學生,對學校,對家庭的重要作用。體育活動可以加強人與人的聯系,增進感情,改善人際關系。體育可以使人更加活潑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