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4 16:16:34
序論:在您撰寫人體激素的化學本質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高中蛋白質類激素有胰島素、胰高血糖素、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生長激素、催乳素等;而且脂質類激素也就是其化學本質是脂類的激素。
蛋白質是組成人體一切細胞、組織的重要成分,機體所有重要的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質的參與;一般說,蛋白質約占人體全部質量的18%,最重要的還是其與生命現象有關。
(來源:文章屋網 )
植物化學物包括很多種類,其中有植物激素,與其相對應的是動物食品化學物中的動物激素。不過,人們習慣上所稱的植物激素并非嚴格意義上的激素,只是與動物激素相對應的一種通俗和習慣說法。
什么是動物激素、植物激素
動物激素主要是由動物分泌細胞或內分泌腺分泌的一類信息傳遞物質,大部分是蛋白質,少部分是核糖核酸(RNA)和固醇類物質。
動物激素按化學結構大體分為四類。一是固醇和類固醇,如腎上腺皮質激素(皮質醇、醛固酮等)、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及雄激素等);二是氨基酸衍生物,如甲狀腺素、腎上腺髓質激素、松果體激素等;三是肽類與蛋白質,如下丘腦激素、垂體激素、胃腸激素、胰島素、降鈣素等;四是脂肪酸衍生物,如前列腺素。
植物激素又稱植物生長調節劑,是植物體內合成的對植物生長發育有重要調控作用的幾類微量簡單的小分子活性有機物質,也被稱為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內源激素。已知的植物激素主要有六類:生長素、赤霉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乙烯和近來普遍認可的油菜素甾醇。除了植物中的天然激素外,一些植物激素也可以人工合成。
此外,現在人們所說的植物激素還包括植物化學物中另外一些物質,如大豆異黃酮這類物質,由于它與人體中的某種激素結構相似,因而具有類似的激素功能,所以也被稱為植物激素,但嚴格意義上講,由于它們對植物本身生長不具有調節作用,不能算作植物激素,但習慣上已經這樣稱呼,因此談到植物激素應區分為兩種,一是對植物自身有調節作用的植物激素,一是對人體或動物有生理調節作用的植物激素。
食物中的動物激素
食物中的動物激素主要來源于動物食品,如各種動物的肉類和脂肪中含有的激素。其中,人們比較熟悉的是牛奶和牛肉中的生長激素。動物如同人一樣,在其生長和生存的時間內會分泌種種激素,如生長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如果僅僅是食用動物自身分泌的包含在肉類和脂肪中的種種激素,對人的危害是微乎其微的,否則,人類就不可能通過吃動物食品而進化和維持自身的功能。
讓人們擔心的是,在現代科技和工業發展的引領下,現代養殖業成為一種集約化的工業作坊,人類用盡了各種方式刺激所飼養的動物生長,以求它們多出肉、多下蛋和多產奶。于是,人們懷疑這種催生的動物食品中的種種激素可能對人類有害。對于這種懷疑,可以通過了解對養殖的肉牛和奶牛使用生長激素的過程來解釋。
生長激素是動物大腦中分泌的一種蛋白質,用于促進動物的生長。牛也會產生生長激素,即牛生長激素(bGH),牛自身的這種激素對人的健康并不產生影響。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產生了重組牛生長激素(rbGH,也稱牛奶激素)。為了讓奶牛多產奶和肉牛多長肉,養殖者對奶牛和肉牛注射rbGH,就會增加產奶量和產肉量。以產奶而言,對牛使用牛奶激素之后,產奶量可以增加百分之十幾。顯然,人們擔心對奶牛使用了rbGH之后是否會對人的健康有影響。
對于這種情況,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要求相關部門進行大劑量的短期動物試驗。在連續28天的試驗中,老鼠被喂的rbGH劑量高達奶牛注射的rbGH劑量的100倍,但是沒有發現老鼠各項生理指標有異常。據此,FDA認為,食物中的rbGH不會被吸收,因而不必進行長期的安全性試驗就可以得出安全的結論。
原因在于,無論是牛身上天然的bGH還是注射進重組的rbGH,這些激素的本質都是蛋白質。蛋白質被吃之后,都會被消化成氨基酸碎片才能被吸收,因而不會產生副作用。但是現在不能排除蛋白質整體或者大片段被人體吸收的可能,如此就有可能對人體產生其他影響,因而需要進行長期的檢測來確定其是否對人有害。
盡管對牛使用rbGH不會讓牛奶和牛肉中的rbGH含量增加,也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但是加拿大的研究人員發現,rbGH的使用會增加牛奶中另一種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IGF-1)的含量。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也被稱作促生長因子,是一種在分子結構上與胰島素類似的多肽蛋白質。IGF-1在嬰兒的生長和在成人體內持續進行合成代謝具有重要意義。一些流行病學調查顯示,IGF-1似乎與前列腺癌等癌癥有一定關系。如果是這樣,飲用含rbGH的牛奶就有潛在健康風險。
對此,FDA也作了回應。根據研究,rbGH固然可以導致IGF-1增加,但幅度很小,小于牛奶中IGF-1的正常波動。對一頭奶牛使用rbGH之后,所產的奶中IGF-1的含量會有微弱上升,但是上升之后的含量可能還是會低于許多不使用rbGH的牛奶。此外,人體內本身含有IGF-1,不管所喝的牛奶是否使用過rbGH,所獲得的IGF-1跟人體內本身含有的IGF-1相比都微不足道。
此外,經過加熱、消化、吸收之后,IGF-1在人體內也不再具有生物學活性。所以,FDA認為IGF-1與癌癥的關系只是一種多因素的相關性,迄今并沒有證據說明IGF-1是致癌的原因。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下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也與FDA的觀點一致,認為牛奶中的IGF-1對人的健康不構成隱患。因此,美國并沒有禁止養牛業使用rbGH。
不過,美國禁止的是對牛使用其他激素,如己烯雌酚,要求在牛屠宰前10天停止喂含己烯雌酚的飼料。世界衛生組織也早就從1981年開始禁止對養殖的動物使用己烯雌酚和己烷雌酚。這些激素加入動物飼料可促進動物生長。后來,陸陸續續有研究發現,殘留于肉食品中的激素一旦通過食物進入人體會明顯影響肌體的激素平衡,有的甚至致癌、致畸;有的引起肌體水、電解質、蛋白質、脂肪和糖的代謝紊亂,還可能引起兒童性早熟等。
如果嚴格按照動物飼料添加劑法規和畜牧業養殖法的規定,動物食品中包含的激素是難以對人的健康造成危害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根據《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公布的《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2014年2月1日實施)共有二百二十多種飼料添加劑產品,只要養殖者能嚴格執行,我國的肉類食品是安全的。
食物中的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分兩類,一是對植物有作用的激素,如刺激作物生長,二是植物中的一些化學物質與人體中的激素結構相似,有類似人的激素的功能,如異黃酮。從飲食營養角度指稱的植物激素其實是植物化學物的一部分。
植物化學物包括萜類化合物、有機硫化合物(如異硫氰酸鹽)、類黃酮、異黃酮、植物多糖等。植物化學物質具有多種生理功能,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抗氧化作用、調節人體免疫力、抑制腫瘤、抗感染、降低膽固醇、延緩衰老等。它們的總體功能是,維護人體健康,預防許多慢性病,如心腦血管病和各種各樣的癌癥等。
人們比較熟悉的植物激素是大豆異黃酮,是大豆生長中形成的一類次級代謝產物,具有生物活性。由于是從植物中提取,與雌激素有相似結構,因此大豆異黃酮又稱植物雌激素。然而,大豆異黃酮廣泛存在于豆類、谷類、水果、蔬菜等三百多種植物中,日常飲食中除大豆及其制品外,小麥、黑米、扁豆、洋蔥、蘋果、石榴、銀杏、葵花子和橙汁等食物中含量也相對較高。
異黃酮能發揮人體雌激素的功能或作用是因為大豆異黃酮既能代替雌激素與雌激素受體結合發揮雌激素樣作用,又能干擾雌激素與雌激素受體結合,表現為抗雌激素樣作用。大豆異黃酮顯示雌激素活性或抗雌激素活性主要取決于人體本身的激素代謝狀態。對高雌激素水平者,如年輕動物和雌激素化的動物及年輕女性,可顯示抗雌激素活性;對雌激素水平較低者,如幼小動物、去卵巢動物、絕經女性,則顯示雌激素活性。
大豆異黃酮的雌激素樣作用對老年女性和許多與雌激素水平較低而誘發的疾病,如血脂升高、動脈粥樣硬化和骨質疏松等,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此外,由于大豆異黃酮物質結構和雌性激素相似,能結合到細胞表面的雌激素受體,激活其抗癌癥機制,能減少女性患子宮內膜癌、乳腺癌的危險。另外,大豆異黃酮還可以使癌細胞轉化為具有正常功能的細胞,并抑制不良腫塊結構,因而能防止腫瘤增生和癌細胞擴散。
另外,從飲食營養的角度看,類黃酮也是一種植物激素,主要存在于柑橘類、蘋果、梨、紅葡萄、櫻桃、黑莓、桃、杏等水果和胡蘿卜、芹菜、西紅柿、波菜、洋蔥、西蘭花、萵苣、黃瓜等蔬菜中,而谷物、豆類、紅薯、茶葉、葡萄酒、咖啡豆和可可豆中也含量豐富。大量研究表明,類黃酮類化合物有抗氧化、抗過敏、消炎等作用,有利于防治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
完美的睡眠會使人體基本上處于激素平衡狀態,但是起床后,一想到要面對的各種麻煩就頭疼,這又會擾亂激素的平衡。可以說,人一天24小時的體驗和行為,就是人體激素失衡后平衡,然后再失衡、再平衡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激素掌控了我們一天24小時的情緒變化。也就是說,只要掌握了一天的激素水平,就能實現情緒的自我控制。
早上6:00:把打盹兒的甲狀腺激素叫醒
此刻,你人雖然醒了,但新陳代謝的“指揮官”甲狀腺仍在“打盹兒”。身體的能量消耗很低,甲狀腺不會產生足夠的激素來分解營養、燃燒脂肪。
你可以這樣做
晨起跑跑步:甲狀腺激素大多在情緒緊張、運動后以及寒冷時分泌,健身或減肥的人可以晨起鍛煉,刺激甲狀腺分泌,進而促進脂肪代謝。有研究證明,運動產生的激素會在血液中保持數小時,讓你的新陳代謝得到顯著改善。
就地來場“翻云覆雨”:一場的運動量相當于你跑了1000米,順便還可以減少腰臀部300卡路里的熱量。據報道,早上的人,整天都會感覺積極樂觀,女性的身體還會分泌額外的雌激素,讓皮膚更光滑,頭發更柔順。
早上7:00:吃早餐,才能激發瘦素
人在睡眠時為了保存能量,體內促進消化的瘦素和胰島素水平會處于下降的狀態,這讓有些人早晨起來會有點兒低血糖。所以早餐一定要吃,只有進食早餐,才能刺激身體瘦素的分泌,促使身體開始消耗能量、燃燒脂肪。
你可以這樣做
早餐是最講究營養搭配的,既要主副相輔(有主食和副食),又要葷素兼顧,而且最好不少于以下食物中的3類:谷類食物——面包、米飯(粥)或饅頭;動物類食物——雞蛋或肉類;牛奶或豆漿等大豆制品;新鮮蔬菜和水果。
上午10:00:應激系統啟動,壓力荷爾蒙上陣
如山的文件堆積,雪片般的郵件飛來,你一天的工作終于正式開始了——這個時候,在巨大的壓力下,你身體的應激反應開始啟動,而你的壓力荷爾蒙,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皮質醇就會被釋放進入循環系統,血液從腹部被運送至大腦和四肢,用于快速思考和提供應激能量。
壓力荷爾蒙可以幫助我們抵抗外界壓力,但是當它產生過多時,就會破壞人體的生態平衡。
你可以這樣做
吃巧克力:每天吃一大塊黑巧克力,有助于減少體內壓力荷爾蒙的分泌。
喝紅茶:紅茶里的多酚和黃酮類物質具有鎮定功效,能使皮質醇水平下降47%。
嚼口香糖:可以使皮質醇的含量下降12%,而且也能使頭腦更加清醒。
中午12:00:細嚼慢咽,讓激素分泌更平衡
大多數白領表示他們經過一上午的緊張工作,會出現心痛、腹痛、脹氣、打嗝等癥狀。因為大腦一旦感受到了壓力,身體就會自動激發各種應激反應,包括停止消化。
你可以這樣做
盡管吃飯時保持安靜顯得更優雅,但有研究表明,邊吃邊說不但可以減慢吃飯速度,還能促進感情、解除煩惱,使腸胃正常消化食物。愉快的心情,不僅能增進食欲,還可以興奮中樞神經,從而促進消化液大量分泌,使腸胃處于最佳消化狀態。
晚上8:00:花點兒心思,調動愛情荷爾蒙
這個時段夜幕剛降臨,壓力也全部卸下,正是調情的好時候。
你可以這樣做
點上香薰或放部愛情片,會增加女性體內黃體酮的分泌,也能增進夫妻雙方的親密感,《諾丁山》《愛情靈藥》《不求回報》《西雅圖夜未眠》都是不錯的選擇。
貼士:激素決定我愛你
有研究稱,剛剛墜入愛河的男女大腦會發出指令,使人體分泌一種化學物質,即愛情荷爾蒙。這種化學物質令戀愛中的人相互吸引,但是它在人體內僅僅能夠存在一年左右。愛情荷爾蒙分泌最多的時候,愛情最浪漫,戀人之間的關系也最親密。
關鍵詞:生物;高考;蛋白質;種類
蛋白質是生物體中廣泛存在的一類生物大分子,是生命活動的體現者和承擔者。在高中生物中,蛋白質的知識是新課標人教版生物模塊一《分子與細胞》中的內容,是高考的必考考點,也是高考命題的重要知識。在人教版的生物教材中,許多章節都講述了蛋白質的知識,為了便于高考復習,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對蛋白質的種類進行了歸納和整理,簡單介紹了其功能,對易混淆的蛋白質進行了分類比較。
一、生物高考中涉及的蛋白質種類和功能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的蛋白質種類比較多,根據生物學功能,生物高考中常出現的蛋白質可分為以下幾種。
1.結構物質
蛋白質是建造和維持生物體的結構,為細胞或組織提供強度和保護,如構成毛發、指甲、角、蹄的角蛋白,肌肉中司運動、調節功能的肌球蛋白、肌鈣蛋白,組成紅細胞的血紅蛋白,病毒的蛋白質外殼,細胞膜、核糖體、染色體的結構分子等。
2.催化作用
酶是由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絕大多數是蛋白質,少數為RNA。在生物體新陳代謝中酶作為催化劑具有高效性、專一性等特點,主要的酶有催化水解反應的淀粉酶、蛋白酶和核酸酶等,催化氧化還原反應的過氧化氫酶等。
3.運輸作用
蛋白質可以轉運特定的物質,如紅細胞中含Fe2+的血紅蛋白,在氧濃度高的地方與氧結合,在氧濃度低的地方與氧分離,可以在循環系統中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細胞膜中的蛋白質,可以形成離子通道,運輸小分子的代謝物或養分。
4.調節作用
蛋白質可以調節其他蛋白質執行其生理功能的能力,這類蛋白質主要是參與體液調節的蛋白類激素,如調節血糖平衡的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重吸收的抗利尿激素;促進蛋白質合成和骨生長的生長激素;促進腺體(性腺、甲狀腺、腎上腺)生長和發育、調節腺體合成和分泌相應激素的促激素:促進合成和分泌促激素的釋放激素。以甲狀腺為例介紹其調節機理如下:
5.免疫防御作用
在脊椎動物免疫系統中,B淋巴細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成漿細胞,漿細胞經復雜的免疫反應而產生的免疫球蛋白或稱抗體,對外來物質具有防御保護和免疫作用。自然生活中蛇毒或蜂毒的溶血蛋白可以起到防衛作用,血液凝固蛋白對血液起到了保護作用,生活在極地的魚類具有抗凍蛋白,在適應環境中起抗凍作用。
6.識別作用
動物和人體細胞膜的外表有一層糖蛋白構成的外被,稱為糖被或糖萼,它是細胞與外界溝通的重要信號分子。如發生受精作用時,頂部要與透明帶糖蛋白結構的相互識別;人細胞表面的糖蛋白稱為組織相容性抗原(HLA),在結構上類似于免疫細胞受體抗原,可為免疫系統提供識別標志;紅細胞膜上有一種稱為血型糖蛋白的整合蛋白質,起到血型抗原的作用;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傳遞時,要通過神經遞質——乙酰膽堿的介導,乙酰膽堿受體是由5~6亞基組成的糖蛋白;激素調節中,某種激素的靶細胞具有該種激素的專一受體,其受體即是存在于細胞膜上的糖蛋白,如胰島素、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甲狀腺素等含氮激素。目前,已分離的受體的化學本質多為結合蛋白質,但受體不一定都是糖蛋白,還有脂蛋白,如脂類在血液中以脂蛋白的形式進行運送,并可與細胞膜上存在的特異受體相結合,被攝取進入細胞內進行代謝。
除此之外,在教材中還有阮病毒、動物細胞間質、抗原、血漿蛋白、紡錘體等,這些也是蛋白質,在高考試題中也有所體現。如朊病毒就是蛋白質病毒,只有蛋白質而沒有核酸的病毒,一般在生物分類中考查與細胞、病毒的結構異同點;在動物細胞培養中,首先要用胰蛋白酶處理組織,使組織分離成單個細胞,根據酶的專一性考查動物細胞間質的本質;抗原除了具有異物性、特異性的特點外,還具有大分子性,因為蛋白質結構較復雜,分子量較大,所以大多數蛋白質都是抗原;還有組成血漿中最主要的固體成分——血漿蛋白;細胞分裂期形成的紡錘體涉及微管蛋白,使細胞具有運動能力等。
二、幾組易混淆的蛋白質
1.與“素”有關的蛋白質
在生物教學中有關“素”的歸納中,化學成分屬于蛋白質的有蛋白類激素、毒素、凝集素、干擾素、白細胞介素、細胞色素C等,其中蛋白類激素,在調節作用中已做闡述和比較,在此處不做分析。凝集素是指一種從各種植物、無脊椎動物和高等動物中提純的糖蛋白或結合糖的蛋白,因其能凝集紅血球,故名凝集素,也屬于抗體;細胞色素C是一種細胞色素氧化酶,由一條大約含有110個氨基酸的多肽鏈組成,是電子傳遞鏈中唯一的外周蛋白,位于線粒體內側外膜;其余的與“素”有關的蛋白質可分為以下兩組。
(1)外毒素、抗毒素和類毒素
外毒素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是致病細菌合成的一類有毒的次級代謝產物,在細菌生活的過程中釋放到細胞外,在周圍環境中積累,具有抗原性和毒性,在人體免疫學中屬于抗原。抗毒素是一類能中和細菌產生的外毒素的蛋白質,是由效應B細胞產生并分泌的,在人體免疫中抗毒素屬于抗體。類毒素是經過化學藥劑處理后失去毒性的外毒素,屬于抗原,用于預防接種,如注射破傷風類毒素用于預防破傷風。(注:內毒素是革蘭氏陰性細菌細胞壁中的一種成分,叫做脂多糖,不屬于蛋白質。)
(2)干擾素和白細胞介素
干擾素和白細胞介素都屬于淋巴因子,化學本質都是蛋白質。干擾素是效應T細胞產生并釋放的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質,是一種抗病毒的特效藥,幾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白細胞介素中的白細胞介素-2的作用可概括“三能”:能誘導人體產生更多的效應T細胞,能增強效應T細胞的殺傷力,能增強其他免疫細胞對靶細胞的殺傷作用。
2.血紅蛋白和血漿蛋白
這兩種蛋白質在內環境穩態的教學中???,兩者不是同一種物質,血紅蛋白存在于紅細胞內,可以與氧氣結合;而血漿蛋白存在于血漿中,在紅細胞外,是血漿的結構成分之一。兩者的關系是:血漿(內有血漿蛋白)是紅細胞(內含血紅蛋白)的直接內環境(細胞外液)。
參考文獻:
[1]劉樹成.《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教學設計與反思[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01):113-114.
[2]張啟元.中學生物教學詞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
[3]王慧,朱士軍.細胞表面的信息天線:糖蛋白[J].中學生物學,2011(03):3-4.
A. 當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效應器若產生反應,則①釋放的遞質使③興奮
B. 刺激感受器,但大腦皮層發出指令使效應器不反應,則②使③抑制
C. 若用藥物阻斷②與③之間的聯系,刺激感受器后,效應器不產生興奮
D. 突觸后膜上有分解遞質的酶,便于使突觸后膜及時接受新遞質的作用
2. 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
A. 血漿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紅蛋白和激素等
B. 免疫對內環境穩態具有重要作用
C. HCO3-、HPO42-等參與維持血漿pH相對穩定
D. 淋巴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是淋巴、血漿等
3. 為了驗證胚芽鞘尖端確實能產生促進生長的某種物質,用胚芽鞘和瓊脂塊等材料進行實驗時,對照實驗的設計思路是( )
A. 完整胚芽鞘分別置于單側光照射和黑暗條件下
B. 胚芽鞘尖端和未放過尖端的瓊脂塊分別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側
C. 未放過尖端的瓊脂塊和放過尖端的瓊脂塊分別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側
D. 胚芽鞘尖端和放過尖端的瓊脂塊分別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側
4. 如下為人體內血糖平衡調節的部分過程,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刺激下丘腦某內分泌泉激素甲血糖濃度降低
A. 激素甲是人體內惟一可以降低血糖濃度的激素
B. 下丘腦還可產生某種促激素釋放激素直接促進激素甲的分泌
C. 該調節過程包含了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兩種方式
D. 缺乏激素甲的病人體內蛋白質供能的比例會增加
5. 下圖表示人體某一免疫過程,與此有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圖中表示的是細胞免疫過程,且細胞a是吞噬細胞
B. 同種抗原再次進入,細胞b能大量分化成細胞c
C. 圖中d為抗體,且分布在血液或內環境中起作用
D. 若HIV侵入人體后,主要攻擊的細胞是T淋巴細胞
A. 興奮可以在A、B神經元之間和B、C神經元之間傳導
B. C細胞膜上的特異性受體只能接受B細胞產生的遞質
C. 與突觸后膜受體結合的遞質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
D. 若ab=bd,則興奮在ab段和bd段的傳導速度相等
7. 下圖為神經細胞的一部分膜結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若此圖為突觸后膜局部結構,則神經遞質可被①識別
B. 靜息電位的形成與膜上的②、⑤等載體有關,A面為正電位,B面為負電位
C. 若此圖為突觸后膜局部結構,則興奮經過此處時的信號轉換是: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
D. 若此圖是突觸后膜局部結構,則動作電位產生時,Na+可通過結構②由A側進入B側
8. 某些寄生蟲能靠不同方法在具有免疫力的人體內生存,稱為免疫脫逃作用,如非洲睡眠病原蟲。病人感染該寄生蟲并出現病癥時,血液中的蟲數會按著一周左右的周期而波動,每一次波動中,新的蟲體都具有新的表面抗原,雖然宿主會再對新的表面抗原產生另一撥新的抗體來對抗,但在殲滅蟲體之前,寄生蟲表面的抗原又改變了,因此使用傳統方法制備疫苗來預防感染的做法都失敗了。請根據上文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寄生蟲表面抗原的化學本質是糖蛋白
B. 由于病人體內新抗體產生的速度總是慢于蟲體表面抗原的改變的速度,因此蟲體可以有效脫逃抗體的消滅
C. 人在患一次流感治愈后,今后還有可能再患流感
D. 用傳統方法制備疫苗來預防感染的做法都失敗的原因是體內產生的抗體濃度不夠
9. 圖甲表示剝離出脊蛙的脊髓一側的一對脊神經根,圖乙表示對應曲腿反射弧的三個相連的神經元。電刺激脊蛙的后肢皮膚,脊蛙后肢出現曲腿反射。請閱讀表中實驗與對應的結果或分析,作出正誤判斷實驗目的、操作、結果分析表上述①~⑤五項結果或分析中,其正確的是( )
10. 調節是生物體維持自身正常生命活動的重要功能,以下表述正確的是( )
A. 含有神經遞質的突觸小泡進入突觸間隙作用于突觸后膜會引起后膜發生電位變化
B. 由于敏感性不同,促進芽生長的生長素濃度一定會抑制根的生長
C. 垂體既能分泌激素,又與下丘腦相聯系,所以是內分泌活動的樞紐
D. 植物生長素從植物形態學上端向形態學下端的極性運輸需要能量
11. 科學家發現,在腦內有一類突觸只有突觸結構而沒有傳遞興奮的功能,被稱為“沉默突觸”。你認為下列最可能導致這類突觸“沉默”的是( )
①突觸小體中沒有細胞核 ②突觸后膜缺乏相應的受體 ③突觸前膜不能釋放相應的神經遞質 ④突觸前膜缺乏相應的受體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12. 圖1是將含有生長素的瓊脂塊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側,一段時間后,測定胚芽鞘彎曲的情況(彎曲角度用α表示);圖2是生長素濃度對胚芽鞘生長的作用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瓊脂塊中生長素濃度為b點時,α具有最大值
B. 只用圖1實驗即可證明生長素有促進生長的作用
C. 瓊脂塊中生長素濃度為d時,胚芽鞘向左側彎曲
D. 瓊脂塊中生長素濃度不同,但可能形成相同的α
13.“環境激素”是指在人類生產和生活過程中產生的釋放到環境中并持久存在的天然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化學污染物,被稱為“21世紀的公害”。如殺蟲劑、塑料增塑劑、除草劑、洗滌劑等。在動物體內富集引起神經系統失調、內分泌紊亂等癥狀。下列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環境激素”可能通過干擾激素的降解導致激素含量過多
B.“環境激素”只能通過干擾動物體內的激素調節機制影響健康
C.“環境激素”可能通過干擾激素調節導致激素分泌不足
D. 污染的河流中出現雄性化雌魚,標明環境中存在類雄性激素“環境激素”
14. 下列關于植物激素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植物激素的效應通過其直接參與的代謝過程體現,植物激素的合成不受環境因子的影響
②扦插帶芽枝條易成活是因為芽能產生生長素
③溫特實驗證明了造成胚芽鞘彎曲的刺激是生長素,生長素從胚芽鞘尖端基部進入瓊脂塊的方式是主動運輸
④蘋果果實的自然生長與生長素有關,而且也與乙烯有關
⑤矮壯素處理可以抑制植株增高,培育出矮化的水仙,與矮壯素的作用相反的植物激素是赤霉素
⑥燕麥胚芽鞘中生長素的極性運輸與光照方向無關
⑦頂芽生長占優勢時側芽生長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A. ①②③⑦ B. ②③⑤⑥
C. ④⑤⑥⑦ D. ②④⑤⑥
15. 為了驗證胚芽鞘尖端確實能產生促進生長的某種物質,用胚芽鞘和瓊脂塊等材料進行實驗時,對照實驗的設計思路是( )
A. 完整胚芽鞘分別置于單側光照和黑暗條件下
B. 胚芽鞘尖端和末端放過尖端的瓊脂塊分別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側
C. 未放過尖端的瓊脂塊和放過尖端的瓊脂塊分別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側
D. 胚芽鞘尖端和放過尖端的瓊脂塊分別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側
16. 取生長正常的成年雄鼠甲,對其體內甲狀腺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進行不間斷檢測,每隔3d對甲鼠的甲狀腺做一次等量切除,其甲狀腺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水平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圖中a代表甲狀腺激素,b代表促甲狀腺激素
B. 實驗表明,在正常情況下促甲狀腺激素的含量與甲狀腺的體積成負相關
C. 該實驗啟示我們,“大脖子病”患者可通過手術切除部分甲狀腺使其甲狀腺激素含量恢復正常
D. 圖中下丘腦分泌的a激素通過垂體作用于甲狀腺抑制b激素的分泌
17. 一個神經元接受許多不同種類和不同性質神經元的影響,并對所接受的信息進行加工,使相同的信息加在一起,相反的信息互相抵消,然后決定是興奮還是抑制。帕金森患者手腳會出現不自主震顫或肌肉僵直,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相關遞質的釋放出現異常,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帕金森病的原因是多巴胺釋放減少和膽堿釋放增多所導致
B. 多巴胺和膽堿均屬于神經遞質,多巴胺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膽堿的興奮作用
C. 帕金森患者出現肌肉僵直是因為多巴胺的抑制作用減弱而膽堿的興奮作用增強打破了原有的平衡
D. 治療帕金森病藥物的作用機理應該是一方面促進膽堿的釋放,另一方面抑制多巴胺的釋放
18. 下列有關人體免疫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紅細胞中溶菌酶的殺菌作用屬于人體的第一道防線
②抗原都是外來異物
③人體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體
④吞噬細胞可參與特異性免疫
⑤過敏反應一般不會破壞組織細胞
⑥HIV主要攻擊人體的T細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⑦對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過細胞免疫進行的
A. ①④⑤⑥ B. ①②③⑥
C. ③④⑤⑦ D. ②⑨⑥⑦
19. 人體所有活細胞的細胞膜都能( )
A. 在神經遞質的作用下產生興奮
B. 依靠主動運輸轉運無機鹽
C. 參與分泌蛋白的轉運過程
D. 識別侵入體內的抗原物質
20. 下圖是運動神經元的突觸前抑制機理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完成神經調節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B. 刺激軸突1后,神經元3膜電位變化的情況是外正內負變為外負內正
C. 在③中給予某種藥物后,再刺激軸突1,發現神經沖動的傳遞被阻斷,但檢測到③中神經遞質的量與給予藥物之前相同,這是由于該藥物抑制了④的功能
D. 圖乙是運動神經元3受到刺激產生興奮時的膜內電位變化圖。A情況顯示單獨刺激軸突1時,測得神經元3膜內電位差值約是10mV。與A情況比較,B種情況下,軸突1釋放神經遞質的量減少,導致Na+內流量相對增加,使神經元3興奮性加強
21. 下圖是人體某局部組織的模式圖,圖中箭頭表示物質的交換方向,A、B、C表示結構,a、b、c、d表示液體。據圖分析回答:
(1)圖中a~d中,不屬于內環境的成分的是 。O2濃度最低的是 。d的滲透壓大小主要與 等的含量有關。
(2)在正常情況下,組成A結構的細胞具體的內環境是 和 ;組成B結構的細胞具體的內環境是 和 ??贵w主要分布在圖a~d中的 。
(3)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會引起內環境中pH明顯下降? ,原因是圖中[ ] 內存在著 物質。若某人長期營養不良,血漿中蛋白質含量降低,會引起圖中[ ] 增多,其結果是將會引起組織 。
22. 為研究促甲狀腺激素(TSH)分泌的影響因素,研究者從剛宰殺的大白鼠體內分離新鮮的下丘腦和腦垂體。然后把這些結構單獨或一起培養于含有或不含有甲狀腺激素的培養基中,培養后測定培養基內TSH的濃度,結果如下圖:
(1)在上述實驗中設置A瓶,可證明 。
(2)將A瓶分別與其余的裝置比較,可以得出哪些結論? 。
(3)現在研究者想進一步研究在活體實驗條件下,甲狀腺激素含量對TSH分泌的影響,請從下列所給實驗材料及器具中選出所需的并設計實驗。
供選實驗材料及器具:大白鼠若干只、甲狀腺激素、生理鹽水、普通飼料、注射器
實驗步驟:
23. 有許多實驗研究生長素(1AA)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模式,下面是以玉米胚芽鞘為材料的兩個實驗:
實驗一:將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置于瓊脂塊上(如圖1),移去尖端后,將瓊脂切成大小相等的若干個方塊,將方塊不對稱地放在除去尖端的胚芽鞘上,實驗保持在完全黑暗處進行12 h,每個胚芽鞘彎曲的角度以圖2所示的方法測量,并計算平均值。每次放人瓊脂塊中的胚芽鞘尖端大小相等但數量不等,這樣重復上述過程,結果如圖3所示。
實驗二:用含有不同濃度(已知)IAA的瓊脂塊代替放置過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進一步實驗,結果如圖4所示。
(1)繪圖表示。如何將瓊脂塊放置于胚芽鞘上,才能得到圖2的結果?
(2)實驗是否一定要在完全黑暗處進行?為什么?
(3)解釋實驗二中IAA從0μmol?L-1到1.8μmol?L-1的結果。
【關鍵詞】高中生物;醫學;健康知識
一、引言
新的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我國高中生物課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醫學健康常識是平時生活的基本常識,生物課堂作為獲得醫學健康常識的重要途徑,值得我們特別關注,實際上,只要細心挖掘,就會發現生物課中滲透著各種各樣的醫學健康常識。
二、高中生物知識與醫學健康的聯系
生物學研究生物的普遍規律,醫學研究的是人類和疾病以及與其相關的生物,生物學的研究范圍比醫學更廣,而醫學則與人類生活的聯系更緊密。在高中生物中,既有大量的生物基礎知識,又有與醫學健康直接相關的部分,從這兩者出發,都能引申到實際生活中十分有用的醫學健康常識,比如細胞學說、基因工程等等。反過來,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理論,通過理解生物課本中滲透的實用性內容,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將生物知識融會貫通。
三、高中生物中滲透的“醫學健康常識”
生物知識豐富多彩,這里選擇幾個典型的方面進行舉例探究。
(一)細胞分子組成的W習――合理膳食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劃分人體層次,由大到小依次為:人體―系統―器官―組織―細胞。細胞健康則人體健康,細胞病變嚴重到一定程度,自然引起人體的不適,從根本上來說,治病也好,養生也好,其本質在于改善細胞的狀態,進而改善整個人體的狀態。通過學習細胞分子組成的相關知識我們知道,各種營養物質是保持細胞健康的最基本的要素,而要為細胞提供充足并合適的營養素,最好的方法便是制定合理的膳食計劃并堅決執行。
關于合理膳食有一點需要著重強調,即營養的補充一定要充足且合適,既有量的要求也有質的要求,營養攝入不當的例子太多,過渡肥胖是最常見的一個。經??吹綇V告上說飽和脂肪酸不利于健康,飽和脂肪酸有利于健康,可其中原理到底是什么呢?原來飽和脂肪酸沒有不飽和鍵,性質穩定不易被氧化,呈固態堆積在血液中就容易導致各種心血管疾?。欢伙柡椭舅崛菀妆谎趸?,被細胞吸收后用于保證細胞膜的相對流動性,其液體狀態又可以疏通血管,還是吸收脂溶性維生素所必需的物質,兩者相比,高下立見。同時,不飽和脂肪酸易被氧化,在燒烤中的食物中存在較少,這也是要少吃燒烤的原因之一。
(二)細胞癌變的學習――防癌抗癌
由生物學知識可知,細胞的生長受基因控制,當這種控制失效時,細胞就會出現異常增生與分化,形成腫瘤。這種異常的生長會破壞其他正常細胞,影響人體功能,腫瘤分良性與惡性,惡性腫瘤便是癌癥。癌癥的成因尚未完全被了解,常見的誘發因素有:化學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遺傳因素、免疫因素、內分泌因素,前三者為外因,后三者為內因,無論防癌還是抗癌,都可以從上述六個方面入手。我們常說吸煙有害健康,吸煙是引發肺癌的首要外因,科學家將平均每天吸煙支數與吸煙年數的乘積稱為吸煙指數(一天10支,30年吸煙指數即為300),吸煙指數超過400的人為肺癌的“高危人群”,據統計50-59歲得肺癌的人最多,超過40歲的煙民得肺癌的幾率將持續上升,煙民們可以自己算一算自己處在什么階段,聽了這個例子,還會猶豫要不要戒煙嗎?
(三)激素調節的學習――合理用藥
激素是內分泌器官分泌的具有集體調節作用的化學物質,通過激素作用于特定部位從而間接調節身體機能稱為激素調節。激素本質上是一種化學物質,通過攝入外部藥物,也能達到與體內部自身激素調節相似的效果。這一方法既可以用于正面的藥物治療,比如經過甲狀腺切除手術后的病人需要通過藥物補充甲狀腺以維持身體正常機能;但也有不恰當的使用方法,比如運動員服用興奮劑。歷年奧運會對興奮劑都是嚴抓嚴打,今年也不例外。首先,運動員在比賽中使用興奮劑是違背體育道德的;其次,興奮劑會對身體產生副作用,其危害不容小覷,一些興奮中含有人體生長激素和促性腺素,長期攝入導致人體內分泌紊亂,使人心力衰竭,人格改變。
(四)基因工程的學習――防治遺傳病
自人類發現染色體以來,基因便被稱為一座研究的寶庫,探索基因,就是探索人類最深層的秘密。簡單來說,現在的基因工程主要是指重組DNA技術,是將供體的基因與載體在體外進行拼接與重組,然后轉入受體內,使這種基因按照人們的意愿進行遺傳和表達。關于基因工程應用的設想中與人類聯系最密切的是對遺傳病的防治,通過改變基因來消除遺傳病,仿佛“上帝造人”。據報道,在給藥物致聾的實驗小鼠注入醫療用病毒以給耳蝸細胞轉入特殊基因的試驗中,在注射醫療用病毒兩個月后,小鼠耳朵的辨識能力提高了20分貝。在將來,類似的技術可能也用于人類
結論
在掌握了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分析問題,我們就可以深入到問題的本質,不僅知道是什么,更知道為什么,而不是盲人摸象般只見其表面。生物科學是醫療與健康的入門,在生物課程上打好基礎,現在的我們可以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障提供更有力的科學依據,在將來,筆者希望能通過自己對科學知識的探索,為世界人民的健康提供更有效、更容易獲得的改善途徑。
參考文獻:
[1]高紅雷.試論高中生物教學中啟發式教學方法的應用[J].教育教學壇,2013,21:68-69.
就在人們還在欣賞時裝或者其他和時裝相關的材質時,一個叫做綠色和平的環保組織拋出一個報告《時尚之毒――全球服裝品牌的中國水污染調查》,一石激起千層浪,讓人不禁大吃一驚,難道衣服也會讓人罹患惡性腫瘤?
報告指出,耐克、阿迪達斯等多家國際國內知名服裝品牌在中國的兩家供應商排放的工業廢水中,含有能夠干擾內分泌并影響生殖系統的環境激素類物質,廢水中的主要有毒有害物質為壬基酚(NP)、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這些物質干擾生物的內分泌,對生殖系統具有毒性,并對免疫系統和肝臟有影響。研究表明,這些物質即使含量很少,也極具危害性。一件衣服從原材料加工到成品完成,要經過多次工業處理。而每一次處理,像染色、清洗、印花和織物整理等,幾乎都有環境激素的影子。一件短袖衫,在它的紡紗過程中,就要用到清潔劑,里面含有NP;在漂白時還要使用含氟的漂白劑,代表性物質為PFOS,它自1951年發明后就被廣泛用于化工、紡織、涂料、皮革、合成洗滌劑等的生產,半衰期為41年,進入環境后無法自動分解,最終進入生物鏈中累積;在燙膠圖案時,要使用鄰苯二甲酸酯,這是對動物的生殖系統造成危害的一類環境污染物,直接讓數量減少,出現雌化現象……
人,需要衣服,需要美麗,需要時尚,想逃離環境激素的包圍,幾乎不可能。因此,在享受生活帶來的幸福和快樂時,也要注意一下,這時尚的背后潛在的危害。
關于衣服在制作過程中出現的環境激素,有很多都是被允許的。歐盟在國際生態紡織品認證標準中規定“環境激素”的限量均為每千克不得超50毫克。
其實,不只是衣服,在染料、香料、涂料、農藥、合成洗滌劑、塑料及助劑、激素藥物、食品添加劑、化妝品等生產過程中,都被廣泛應用。
這類物質叫做“環境激素”。除了上述幾種,另外還有將近三百種,其中就包括臭名昭著的二惡英。
啥是環境激素?
世界衛生組織給環境激素所下的定義:“使內分泌功能發生變化,并因此而對個體及其子孫或者集團(部分是亞集團)產生有害影響的外因性化學物質或者混合物”。環境激素通過環境介質和食物鏈進入人體或野生動物體內,干擾其內分泌系統和生殖功能系統,影響后代的生存和繁衍。
最常見的環境激素包括有機錫、二乙基人造雌性激素、雙酚A、多溴聯苯醚(PBDEs)、六溴環十二烷(HBCD)、二惡英、雙酚A與其衍生物、多氯聯苯(PCB)、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壬基酚(NP)等,另外有研究指出環境污染物中的鎘、鉛和汞等重金屬產物亦為可疑的內分泌干擾物。另外,很多殺蟲劑、除草劑、農藥、天然或合成的激素藥物以及植物性激素,例如大豆中含有的異黃酮,都含有環境激素。
它們混在食物、水或者空氣中,然后通過人的七竅,在人們無意間就闖了進來,冒充人體內的激素,并與激素的受體相結合,直接影響人體的激素含量,使身體發生相應的反應。或者直接刺激乃至抑制內分泌系統,導致該系統發生紊亂,進而阻礙生殖、發育等機能,嚴重者會導致癌變??茖W家把這種能起到類似于激素作用的化學物質統稱“環境激素”,又稱“類激素”,也叫“第三類損害物”。
很多環境激素都相當難分解,一旦進入人體,就會進行累積。
以全氟辛烷磺酸為例。試驗顯示,把該物質放在濃硫酸中煮60分鐘,它幾乎毫發無損。試驗人員調試出不同的溫度和酸堿度,水解全氟辛烷磺酸,都看不到有效的分解。能讓它分解的,目前發現的唯一辦法是高溫焚燒。
環境激素從哪里來?
多數是由人在生產活動中有意或無意間制造的,也包括一些在實驗室中刻意制造的東西。 像口服避孕藥、雌激素和生長素、大豆異黃酮或黃酮類化合物、農藥、人造樹脂、合成樹脂、界面活性劑、塑料原料都是。
為了生產需要,牛、羊、雞、鴨等家畜家禽飼養者為了能讓這些牲畜多長肉、多產奶、多產蛋,人為地為一些牲畜注射了大量雌激素;魚蝦的養殖者為了讓魚蝦快速增長,給魚蝦投喂含大量催生激素飼料;菜農、瓜農、果農同樣為了產量或者品相,及早搶市場,則使用膨大劑、催生劑等……這些激素直接影響牲畜的內分泌或者植物的內部,使人達到預期目的,而激素則會隨著相應的制品進入市場,最終進入人體。
環境激素危害有多大?
環境激素進入人體,會直接影響內分泌系統功能,造成激素分泌過多或不足,或者是人體激素調節功能失常,表現在發育障礙、生殖異常、器官病變、畸胎率增加、母乳減少、男性數下降、精神、情緒等多個方面的問題,是男性女性化和女性男性化的罪魁禍首。更為可怕的是環境激素以分子信息間接啟動基因,能夠改變細胞成長與分裂的程序,從而使人體發生本質變化,誘發腫瘤。
人們早在1950年就發現“滴滴涕”可以使公雞“化學去勢”;1960年合成雌激素乙烯雌酚在用量過多情況下,使女性生殖器官腫瘤發病率顯著增加。
聯合國一份報告指出,丹麥男子正常的數量減少被發現與血液中高濃度“環境激素”有一定關系。
美國學者分析1973-1991年間的腫瘤發病率,發現激素依賴性器官腫瘤發病增加明顯,其中乳腺癌增長24%、卵巢癌增長47%、癌增長41%、前列腺癌增長126%。在眾多的可能病因中,環境激素難辭其咎。環境激素最嚴重的危害是影響人的生殖功能,可造成數量減少以及前列腺癌、子宮內膜癌、子宮癌、乳腺癌等患病幾率增加。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鄰苯二甲酸酯可能與男性肥胖以及糖尿病有關。國內外已有諸多動物實驗顯示,暴露于一定劑量的鄰苯二甲酸酯的環境下可導致動物病變和數量下降。
如何遠離環境激素?
想徹底離開環境激素,幾乎做不到。不過,可以通過注意生活細節,減少環境激素對人的影響。盡力做到“三少兩多一遠離”:
“三少”――少用洗滌劑,少用殺蟲劑,少用農藥
不用解釋,洗滌劑、殺蟲劑、農藥都是環境激素,能不用就不用。必須用的話,在合理范圍內,盡量少用。如果有可以替代的,盡量在保證效果的前提下,用替代的。比如,洗滌劑可以選用肥皂――肥皂是天然原料加堿制成的,很容易分解,而不產生有害殘留物,環保而且經濟安全。殺蟲能采用天然的辦法,就用天然最原始的,往往最有效。一般的殺蟲劑毒性都很大,接觸了很容易損壞人的神經系統,誘發多種疾病。農藥盡量不用長效高殘留的。農藥通過多種途徑進入人體會引發慢性中毒,甚至有的還有遺傳毒性。
“兩多”――多吃谷物和綠葉菜,多喝茶
經常吃些五谷雜糧,像糙米、小米、黃米、蕎麥等,有助于人體內環境激素的排出。菠菜、蘿卜、白菜等也是很好的排毒食物;習慣喝些茶,特別是綠茶,也有助于機體減少受到環境激素的傷害,有利于人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