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4 16:16:18
序論:在您撰寫家庭教育的策略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2007年9月,新接高二一個普通班的班主任工作,發現每個孩子的家庭背景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家境非常富裕;有的家境一般,父母都是普通職工,那么體現在孩子身上的行為也大有差距,家庭教育既是搖籃教育,也是終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響,在對孩子教育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作為一名班主任,每天大多數時間都是和學生在一起,時刻關注他們的方方面面,通過觀察,我產生了許多的困惑:為什么現在的許多孩子學習挺好,但動手能力很差呢?為什么現在許多孩子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在家里卻和父母吵架?為什么現在許多孩子在學校和老師、同學說說笑笑,在家里卻不愿和爸爸媽媽交談?發生在學生身上的種種現象,不能不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狀況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必須是良好的學校教育與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結果。然而,老師們常常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學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五天,難以抵擋在家的兩天。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養方式:一是“望子成龍”型。這是典型的中國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當的比重。家長們因為歷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長過程中的種種“遺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對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較高。分數,是家長最關心、最敏感的話題?!皩W”而優則“獎”,已成為許多家長鼓勵子女學習的常用手段,“學習至上,成績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標。于是,家長包辦代替了孩子的家務勞動,不肯過早地把責任加在孩子身上;不讓孩子干“雜活”,怕影響孩子的學習。倘若孩子考了個好分數,家里便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長幾天都沒有笑容。二是“放任自流”型。有的家長則是因為忙事業而無暇顧及,心有余而力不足,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讓位于爺爺、奶奶等“隔代人”。于是,長輩們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為重心、中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時時刻刻牽動著長輩們的心。長輩們那“特別的愛”,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經驗,自我服務能力差,缺乏責任感。孩子許多的不良行為和習慣,就在長輩無微不至的“關愛”中滋生。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然而,強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間差距實在太大。在家長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現實生活中,一個可以領導成千上萬人的企業家,不能說服家里的一個“寶貝”而找老師“告狀”、“訴苦”的現象絕非個別。有一個家長給老師打電話說:“在家和孩子說已經過完元旦了,孩子應該抓緊時間,快要期末考試了,但孩子聽完放下飯碗就走了?!奔议L常常感嘆在子女面前不敢多說話,說多了孩子不愛聽,又怕孩子形成逆反心理,只好聽之任之,教育無從下手、傷腦筋。
現實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表現出了種種令人擔憂的現象:一是崇拜金錢。在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學生對金錢已越來越渴望。在學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裝有零花錢。據調查,半數以上的學生擁有個人存款,少則幾百,多則幾千。學生手中有了錢,請吃零食、贈送禮物、請打臺球、玩游戲機的現象隨之出現。這些不良現象的產生與“崇拜金錢”的社會思潮有著密切的聯系。二是浪費錢物。通過調查后發現,學生經濟收益的主要來源渠道有:(1)測驗考試成績達標后的“獎金”。(2)替家長買東西時剩余的“零鈔碎票”。(3)家長每天給孩子的早餐費和車費。(4)親戚朋友贈送的錢物……在學生眼里,這一切全是“得來全不費功夫”,因而浪費錢物的現象十分嚴重。他們可以隨意浪費食物,可以隨心所欲地更換文具,衣服鞋帽不時髦、新潮就打入“冷宮”。三是唯我獨尊。有的學生在家里對父母的稱謂已用“喂”來代替。不能不說他不愛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說他不尊敬自己的長輩,也許,在他(她)的心目中,或許他(她)更愛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現在的獨生子女,只知受人愛,不知愛別人。缺少互愛精神,對別人、集體的事漠不關心。
在學生中出現的種種現象,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社會中的一些不良意識正在潛移默化地污染著學生的心靈。這些現象的消除,亟待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必須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和幫助。
二、家庭教育的策略
一要重視教育合力的形成。只有當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們的教育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學生有錯時應與家長取得聯系,但要理解家長的難處,不能訓斥家長,不能把學生的錯誤轉嫁給家長。要尊重家長的情感,對家長做到溫和有禮,以商量談心的方式來交流教育孩子的得與失。孩子是培養教育的對象,不把孩子當寵物,不要剝奪孩子的權利。賞識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賞識孩子所取得的點滴進步,甚至要學會賞識孩子的失敗,讓孩子感到家長永遠是他的后盾。學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學校和家庭密切配合,從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學校包打天下”的被動局面。每一個家長,都應該對孩子有充分的信心。對于學生的學習,不給家長增加負擔,但必要的檢查還是應該的。家長對班主任或學校工作有意見,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做到寬容大度,胸襟開闊。這樣家長會與之同心同德育人教子。
1.缺失的家庭教育
完全缺失型,完全缺失型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教育中父母雙方都缺位,導致這種狀況可能是父母雙亡、父母外出務工、被父母遺棄等情況。沒有父母在身邊的孩子也許是寄養在親戚家,也許是生活在社會福利機構,他們嚴重缺乏血緣中最直接、最濃烈的親人的關愛和教育,享受不到普通家庭的天倫之樂,當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他們會茫然失措,一旦有類似于父母的“關懷”出現在身邊時,他們便不顧一切想要抓住,而這樣的心態很容易被利用引誘,最終做出違法犯罪的事情。
2.不當的家庭教育
隨著社會文明進步、經濟發展,社會競爭日趨激烈,越來越多的家庭重視對孩子的教育,甚至于有的父母將培養孩子作為自己一生的事業。然而,形形的家庭教育類型中,不恰當的家庭教育反而會使孩子背離初衷,走向家長和社會期望的反面。
①過分關注型,過分關注型家庭教育意指父母將孩子作為生活的中心,對孩子的一舉一動過于關注,有強烈的控制欲。在分數至上、成功是目標的觀念下,這樣的家庭越來越多。有的家長,會將自己沒有實現的人生目標強加在自己孩子身上,也有的家長全然不顧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盲目跟風,給孩子報這個興趣班、那個特色班,他們往往要求嚴苛,不容孩子有任何“越軌”,讓孩子小小年齡卻失去了童年的嬉戲打鬧,感受到的只有競爭的壓力、生活的枯燥。都知道“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馬,花盆里育不出萬年松”,這樣逼仄壓抑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久而久之會產生自閉、不合群、煩躁不安、消極等心理情緒,甚至會離家出走,到外面的世界呼吸自由的空氣,更有極端者會做出違法犯罪的舉動。也有的家長,他們的過分關注表現出來的是對孩子的百依百順。他們太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不容許孩子受到任何的委屈和傷害,只要能讓孩子高興的事,他們都會義無反顧去做。這樣產生出來的“小皇帝”必定會自私自利、唯我獨尊。上述種種,都會為未成年人犯罪埋下隱患。
②放任不管型,放任不管型家庭教育意指父母履行的責任和義務只是把孩子養大,不管不顧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其他問題。這種情況多出現在單親、重建、父母忙于其他無暇顧及孩子的家庭中。這類家庭教育與完全缺失型家庭教育又有所區別,完全缺失型家庭教育是家庭中父母缺位,而放任不管型是父母在,但卻沒有履行教育的職責。這類父母只養不教,在家庭里形成一種冰冷的怪異的氣氛,他們對孩子冷漠、不關心,更談不上有溝通和交流,于是,當他們迷茫、有困惑時,就會走出這個家,去投奔能帶給他“熱情”和“能量”的伙伴。不論是缺失的家庭教育,還是不當的家庭教育,都會對未成年人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家庭是一個人從“自然人”過渡到“社會人”的重要場所,家庭教育是每一個人的啟蒙教育,也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有力補充。
二、改善家庭教育的幾點建議
1.轉變觀念,快樂育人
中國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有一句口頭禪“,我這都是為了你好”。言下之意,家長對孩子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孩子的前途。那么,究竟怎樣的前途才是家長們期望的呢?圖書市場、各類媒體充斥的“成功學”,應該就是這部分家長認為的前途,他們把孩子以后能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成名成家、能當官、會掙錢當成奮斗目標,并將這種觀念灌輸給孩子,且貫徹到生活和學習實踐中。一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讓家長們奮不顧身地投入到你爭我趕的競爭中,這樣的情緒營造出來的家庭氣氛,讓孩子在家里無法休憩、無法放松,他們的時間和空間都被占有,慢慢地,孩子也會“傳染”到這種情緒,弄得自己緊張兮兮,達到極限便容易情緒崩潰,產生偏激的行為,走極端。所以,家長一定要轉變觀念,擯棄世俗“成功論”。
要保護好孩子的童年,給孩子深切的關愛,而不是嚴苛的要求,因為經過愛的滋養的孩子,即便成年后遇到挫折和困難,他也更容易站起來。尊重孩子作為一個人的基本權利,尊重他自己的興趣愛好,留給孩子閑暇時間,適當引導,不要妄圖控制孩子,他不是家長的附屬品,也不是家長未完心愿的繼承者,他是一個獨立的完整的個人。如果家長能以這樣的理念來實施對孩子的教育,那么,這樣的家庭就是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圍也是自由輕松的,孩子生活其中,會健康而且快樂。這不正是當孩子降臨在這個世上之初,我們每一位家長最大的愿望嗎。
2.提高素養,輕松育人
大部分的家庭重視家庭教育,但實施教育的家長素養卻有待提高。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法律素養。未成年人違法,絕大部分是不懂法而犯法。家長作為未成年人社會化的啟蒙老師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家長自己知法、懂法、守法,并將法律常識和意識灌輸給孩子,會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因此,提高家長的法律素養是當務之急。第二,道德素養。在重智育輕德育的錯誤理念下,家長們往往忽視了對孩子品德方面的教育,這本身也體現了家長德育的欠缺。更有的家長,自身人品不正,甚至有違法犯罪行為,這樣的家長,無疑給了孩子最壞的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加強和提高家長的道德素養是改善家庭教育重中之重。第三,文化素養。各方面的調查數據顯示,未成年犯罪者父母的文化水平偏低,一般只有中小學文化程度。當然,文化程度和文化素養不是一碼事,但也會有相當的關聯。
前不久,新聞媒體報道成都某女孩考上大學,其父固執認為讀書無用,不給錢交學費。這就是文化素養的問題。作為父母,應以身作則,勤學上進,為孩子樹立一個正面的、積極健康的榜樣。家長要明白,教育是慢的藝術,學校不只是教孩子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讓每一個孩子都具備學習的能力、思考的能力,讓他們今后踏入社會具有可持續發展力。家長自身也要不斷學習,真正實現“學習型家庭”,只有豐富和拓展了自己,才能與時俱進,融入到孩子當中,與孩子一起共同成長。
3.加強合作,協同育人
江總書記說:“良好的家庭教育,對人的進步和影響是終生難忘的。而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尤為重大,往往可以影響他們的一生?!苯逃且豁椣到y工程,包括家庭教育、學習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關鍵,社會教育是教育的延伸和保障,三者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只有把三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教育好學生。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一個孩子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不管老師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結果,學校里的一切問題都會在家庭里折射出來,而學校復雜的教育過程產生困難的根源,也可以追溯到家庭,由此可見家庭教育顯得極為重要。但目前家庭教育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仍存在諸多問題:過分溺愛現象普遍,拔苗助長現象嚴重……作為家長應怎樣開展家庭教育呢?
一、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孩子一出生,他心靈上這塊土地是荒蕪的,父母是這塊土地的第一個播種者,你播下什么種子,就會結出什么樣的果實。因此,父母的言行和孩子的個性形成有著密切的關系,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思維形式、行為習慣和個人成長??鬃佑醒裕浩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坝衅涓副赜衅渥印本褪钦f家長作為榜樣的重要性。作為家長要時刻牢記,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父母與孩子長期生活在一起,其一言一行孩子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并模仿、學樣。如果父母一有空就打牌、逛商店,看電視,卻叫孩子學習,孩子就會不愿意,就會產生抵觸情緒,學習效果也不會好。更為嚴重的是,如果家長沒有時間督促,孩子對學習就沒有自覺性,孩子也會像父母一樣,將學習時間都用于玩樂上,學習成績自然不會好。家長一定要重視“身教勝于言教”的道理,經常檢點自身的言行舉止,成為孩子的好榜樣。常說“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是孩子永遠讀不完的一本書”。家長的人格最能影響教育孩子,最能打動孩子的心靈。著名作家老舍說過:“我最好的老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她并不識字,但她給我以生命的教育?!?/p>
二、愛不是溺愛
現代家庭規模越來越小,獨生子女家庭逐漸成為中國家庭的主流,孩子受到了父母過度的呵護和溺愛,“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現象十分普遍,孩子很少甚至不參加任何家務勞動。有一位小女孩這樣敘述她被班里同學稱之為“嬌嬌女”的原因:她的母親從不讓她參加班級組織的各項活動,深怕她受到一點傷害。為了不讓孩子參加體育隊的訓練,說謊女兒身體不好,醫生不讓參加劇烈的運動……正是由于家長的過度關心和愛護,沒有把孩子當作一個有獨立學習和生活能力的人,剝奪了孩子在鍛煉中成長的機會,孩子變成了溫室中的花朵,經不起任何的風吹雨打。歷史上由于家長的過分溺愛引發的悲劇很多,作為新世紀的家長、教師更應深思。是的,我們愛孩子,但“愛”絕不是“溺愛”。當我們把孩子的一切都包辦了之后,孩子如何才能學會獨立行走?沒有經歷過風雨的孩子,不管他們的先天素質有多么的好,和動物園里養的動物又有什么區別?他們的未來怎樣才能融入社會?因此,我在教孩子時,特別注重培養他的獨立性,只要他能做到的,哪怕弄傷身體,摔壞東西,我也絕不幫忙。現在孩子比較懂事,自理能力較強,學習成績很好,并且還能主動幫助他人。我很自豪,我沒有束縛了孩子的手腳,而是給了他獨自行走的機會。
教育家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認為愛孩子更是一種藝術。對孩子愛應該是向孩子傳遞一種正確的情感,培養他獨立自主的能力,引領孩子成為未來社會的一名合格公民。只有解放孩子的手腳,孩子才會獨立行走;只有解放孩子的心靈,孩子才能創造奇跡。
三、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美國教育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贝罅渴聦嵶C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習慣決定人的健康與未來,世界上天生沒有壞孩子,所有的孩子都天真無邪,他們的心靈是純潔的,他們的語言是美好的,他們的思想是單純的。但他們又是生活在家庭這個環境里,同時又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大環境里,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侵蝕,如果不注意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孩子的不良習慣就一個一個養成。比如吃飯時,不愛惜糧食;寫作業時,愛看電視,愛吃東西;在人多的環境下,不能專心致志等。
好習慣的養成是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中,貴在長久堅持。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是養成好習慣的前提,只要有了能夠控制自己,支配自己的行為能力,才能控制、約束自己的行為。孩子學琴,開始情緒蠻高的,可一個月后,就不感興趣了,怎么辦呢?我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了《學琴計劃》,如果每天堅持練琴,就獎勵一朵小紅花,集夠十朵小紅花就一起出去玩一次。這下孩子的興趣高漲,每天都能認真主動完成。習慣的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好的習慣一定養成,會讓我們的孩子受益一生,是一筆取之不盡的財富。
四、家教的關鍵,是促進孩子人格、情感的全面、和諧發展
當今家庭教育潛存著一種可怕的功利主義傾向,注重實力、注重財富、注重比較和競爭,大部分家長對子女的智力發展非常關注,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極為重視。這些家長對子女寄予過高期望,不惜工本,加大智力投資力度,并且盲目攀比,施加超負荷的壓力。而對孩子非智力因素卻少關心或者放任不管,甚至采取錯誤的引導使兒童身心受到摧殘,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后果?!敖鹑A殺母”、“摧花惡魔”等就是這種教育思想的直接受害者。教育的關鍵是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社會意識,公民意識,主人翁精神。作為父母要從小在子女的心靈上撒播理智和善良的種子,讓他們具有愛己愛人之心。只有童年時代有善良的同情心,長大之后,才有仁慈的品質,才能成為有道德情感的正直的公民。這既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家庭教育之本。
第一,農村學生家長學歷較低,文化知識尚淺。生活在農村的家長大多數只是初中畢業,他們讀書時成績好的一小部分學生,選擇繼續上學,念中專的較多,而這樣的學生畢業后基本上都留在了城市生活,學習成績差一點的,只能選擇初中畢業后回家務農。這樣的學生成為今天學生的家長。即使他們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也是當時班里的差生,還有的初中都沒有畢業,所以現如今農村家長學歷很低,文化知識很淺。
第二,農村家長家里耕地較多,少有農閑時間,忙于打零工。近幾年,隨著農村人口向城市的大量外流,生活在農村的家長們家里的耕地變得越來越多,農村家長需要起早貪黑不停的忙碌農活,平時沒有時間顧及孩子,家長教育嚴重缺乏,有的家庭不僅缺少家庭教育,而且中學生或大一點的小學生家長還讓特別農忙時放學回家做飯,孩子的作業不檢查就算了,就連寫作業的時間都變得少了。隨著農村小城鎮的變化,農村家長還要在農閑時打些零工以維持家用,因為沒有時間照顧和教育孩子,有些家長甚至把家庭教育簡單理解為給孩子一些零花錢那樣簡單。
第三,農村家長與教師的溝通較少。農村家長與孩子的老師溝通機會很少,除學校統一組織的家長會外,家長很少平時與老師溝通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有許多家長甚至不知道自己孩子的任課教師是誰,這種缺少家校溝通的教育阻礙了孩子的成長。
第四,家庭教育方法簡單,缺乏有效的教育措施。家長家教方法簡單,大致分三種情況。第一種過分溺愛,目前農村家庭,已由過去的多子女變為兩個孩子或獨生子女,由于孩子少了,家庭生活條件相比過去好了許多,家長對孩子過分的溺愛。具體表現在有的家長一味迎合,百依百順,過分地關心呵護。這樣的孩子成了家庭的主宰,惟我獨尊,自私冷漠,不通情理,這樣的孩子將來很難立足于社會。第二種過分的指責訓斥。家長和孩子之間缺少溝通,疏于管理。當孩子學習成績下降或犯錯誤時,家長不去認真查找原因,以自己干活動較忙為借口,一味的指責、訓斥孩子,不能正確對待孩子的逆反抵觸情緒,當孩子受到挫折打擊時,父母經常責備。第三種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淡漠。家長對孩子生活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指導不了,無法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對于和隔輩或與親戚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兒童,則更缺乏親人的理解。孩子不能有效地與家長進行思想交流與溝通,極易產生心理問題,導致自閉孤僻性格。
基于以上的現狀,學校應如何幫助家長做好家庭教育呢?應從以下幾點做起:
第一,切實有效做好家長學校培訓工作。首先,每一個農村中學都要創建家長培訓學校,給家長提供了學習的平臺。家長培訓學校有專門的領導負責,有家長學校培訓教師,有課程表、作息時間表、 活動日程表等,并按計劃開展好各項家長家庭教育培訓工作。培訓教師大部分是學校有很高聲譽的教師,他們要么有著豐富的班主任工作經驗,要么有著深厚的心理健康知識,要么有著廣闊的專業知識。其次,家長學校要有專門的家長培訓教材,學校的教育主要面向學生,有關家庭教育方面的教材并不多,甚至沒有,家長學校的培訓教材要從兩個渠道獲得,一個是向上級主管部門積極征訂,一個是學校要結合農村當地的實際情況自編校本教材,這樣做既有家庭教育的理論支撐,又有家長的校本培訓。
第二,學校要成立家長委員會,便于學校和家長的溝通和協調工作。家長委員會的成員是每個班的家長代表,每個委員會成員要代表不同層次的學生,家長委員會可以參加學校的班子會議,學校周工作例會,也可以參與學校各項重大建設和重要決策。家長委員會要協調好學校領導、老師和每一位家長之間的關系,定期組織學校、教師、家長的聯誼活動,還要協調好各村領導與學校之間的溝通,便于開展各項工作。
關鍵詞:農村;家庭教育;社會支持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3)11-0088-03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觀念也發生著變化。家庭教育不再只是私人的事情,更是整個社會共同關心的事情。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幫助家庭教育、尤其是農村的家庭教育是時展的需要,更是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需要。
一、社會支持的概念界定
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人,人類的生存是在人與人之間相互支持的關系中發展的。相互支持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但是直到20世紀70年,社會支持才作為專業術語被提出來。對社會支持這一概念的界定在學界至今為止還沒有統一的認識,不同的學科都從自己的角度給出了不同的解釋。本文所采用的概念是社會學上正式的定義,認為社會支持是指一定社會網絡運用一定的物質和精神手段對社會弱勢群體進行無償幫助的行為的總和。
社會支持所涉及的范圍既包括物質上的援助,也包括精神上、心理上的援助。支持的來源可以是家庭的支持、朋友的支持、政府的支持、社會團體的支持等。進入21世紀,社會支持這個概念被廣泛地運動到實際生活中,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對弱勢群體的幫助不僅僅是某方面的單向關心和幫助,而應該是一種社會行為,是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參與的過程。
家庭教育的社會支持,顧名思義指的是社會為了給兒童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以保護和幫助兒童為目的的,為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知識(包括教養方式、教育觀念等)的活動。因此,“一切為了孩子”是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二、社會支持農村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一)社會支持家庭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家庭是社會的一部分,家庭教育是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家庭教育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并開始研究。家庭教育也逐漸從過去的“私人”的事情、“內部”的事情而轉變為被社會關注。的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把握著教育的方向,把孩子培養成什么樣的人取決于家長的意志,家長有選擇權和決定權,因此,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具有自主性和獨立性的特點。家長的教育能力、文化素養、教養方式都會影響到家庭教育的實際效果,要想充分地發揮家庭教育在培養人方面的作用,社會有責任對家長給予科學的幫助和有效的指導。
此外,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出來。近年來專門研究家庭教育的領域也越來越科學、細致地對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進行梳理和論證,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有足夠的能力可以為家庭教育提供科學的指導。
在當今社會,家庭教育不再只是個人的事情,而是社會共同的事情。教育孩子已經不只是家長或者學校的事情,而是整個社會的事情。為進一步加強和改善農村家庭教育在培養人才中的作用,需要全社會的力量團結起來,形成教育合力。
(二)社會支持家庭教育是家長的需要
1.農村家長家庭教育觀念淡薄,需要社會支持。在對農村家庭教育觀念一項進行調查時,我們發現,絕大多數農村家長家庭教育觀念淡薄。當問及“您認為家庭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是什么?”時,64%的家長認為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場所,家長的作用就是給孩子提供上學的機會,讓孩子接孩子好的學校教育,在家庭的教育并不重要。當問及“你認為家長在孩子一生中的作用?”時,58%的家長認為,孩子小的時候需要父母提供吃、穿、用、資金等幫助,等長到了就不需要家長了,家長也管不了孩子那么多了。
調查中還發現,對于孩子的成長,62.3%的家長是用學習成績來衡量孩子是否優秀。而對于孩子的情感、社會性的發展的發展關注較少,他們認為情感、社會性以后長大就學會了,沒有必要專門學習。
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投資的調查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家長愿意為孩子買學校規定買的書籍,如教科書、教學參考書等。極少數家長會選擇其他的書籍,他們認為買那些“亂七八糟”的書只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
可見,在農村,家長的家庭教育意識淡薄是一種普遍現象,需要得到各方的支持和幫助。
2.農村家長教育方式簡單,需要社會支持。在調查中,當問及“當孩子犯錯時,你會怎么做?”,62.3%的家長選擇嚴厲批評,只有5%的家長選擇擺事實、講道理,讓孩子明白。除此之外,當問及“還有什么別的辦法時?”,家長普遍茫然??梢?,在農村家長的理念中,教育孩子的方式非常簡單,而且常常以嚴厲的方式解決問題,常常忽視孩子的心理感受,也不去了解孩子心理的真實愿意。
當問及“您現在的教育方式是從哪里學來的?”絕大多數家長談到是從自己的父母那里學來的,只有大約5%的家長談到了從電視、網絡、朋友那里學來的??梢?,家庭教育的方式在農村家長的觀念中依然是自己家里的事情,當遇到實際困難的時候,還沒有向社會求助的意識。
當問及“您是通過什么方式影響孩子的?”,56.4%的家長選擇了言傳身教,認為必須要讓孩子“聽話”,家長才有威信;23.4%的家長選擇了以身作則,15%的家長選擇了賞識教育。當我們和這些家長進行進一步訪談時,結果是令人吃驚的,家長選擇了“言傳身教”的比例很高,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并非如此。一位家長說:“家長可以犯錯,孩子不行,因為孩子還沒有長大,要從小樹立好習慣,所以,對孩子要嚴格?!?/p>
家長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是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來影響孩子的。家長的表情動作、言談舉止、學識、態度等都會給孩子留下終身的影響??墒寝r村家庭教育的教養方式卻實在令人擔憂,亟需社會各界伸出援助之手。
3.農村家庭教育中親子關系不和諧,需要社會支持。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家長與子女的溝通是非常少的。當問及“您與孩子聊天時會聊些什么內容?”時,68.5%的家長認為聊天最多的內容是孩子的學習成績或者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只有13%的家長會主動問及孩子的情感、心理方面的想法。進行深度訪談時,我們走訪了幾個家庭,發現家長們普遍比較困惑的問題是不知道該怎么和孩子聊天。除了學習成績之外,不知道聊什么好。因此,家長并不知道孩子內心的想法。
由此可見,教育孩子需要家長的耐心和細心,仔細觀察孩子平時的一舉一動,來了解孩子是否需要幫助。家長要根據自己子女的性格特點選擇不同的溝通方式,才能讓孩子們從心理感受到被尊重,從而愿意和你成為朋友。
在農村家庭教育中還存在著一些“留守兒童”,他們通常是被爺爺奶奶或者親戚來監護的。孩子的父母為了生活常年在外打工,常常用金錢補償的方式彌補作為父母的愧疚。這部分家庭家長和子女的溝通問題更為嚴重。關注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心的話題,農村留守兒童要想真正健康、快樂地成長,必需要得到社會的幫助才能真正實現。
(三)社會支持家庭教育是借鑒別國的經驗
社會支持家庭教育是解決家庭教育問題的有效途徑,在世界各國都有探索和嘗試。例如英國在中小學設立了家政科,專門為家長排憂解難。美國在職業學校內設置了家政師范,前蘇聯建立了專門的家長大學,為廣大家長傳授育兒知識。這些機構的設置就是為了開拓家長的視野,學習更科學的方法。國外關于社會支持家庭教育的嘗試有許多值得借鑒的經驗,這些方法在促進家庭教育健康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社會的穩定和諧。因此,在我國也應當調動全社會的力量來幫助農村家庭教育,這不僅是家庭也是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
三、社會支持家庭教育的途徑與策略
(一)加強政府支持,改善農村家庭教育狀況
加快立法進程,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加強有關家庭教育的立法。法律是國家干預和管理的手段,加強家庭教育立法就是為了從法律上確保家庭教育的健康發展。特別是針對農村的“留守兒童”,更需要建立健全相應的規章制度來加以保障。例如根據我國就近入學的原則,兒童上學只能在戶籍所在地,否則就需要交昂貴的費用。我們呼吁政府要更多地關注農村兒童的教育問題,取消擇校費等非戶口所在地學校的贊助費,讓孩子公平地選擇學校。
其次,要成立專門的家庭教育培訓機構。由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教育局等相關部門的領導組建領導小組,吸納廣播電視臺、科技局等有關人員成立監督小組,負責監督、協調和保障培訓機構的工作。
建立培訓機構首先必須建立一支專門專業的教師隊伍。政府部門可以調動全市、縣、村的優秀教師、骨干教師成立專門的科研組,針對當地的實際問題,運用專業的知識進行解答。教師隊伍應當定期進修,或者政府部門要定期請專家學者到當地講學,以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識。教師在上崗前要培訓,實現“持證”上崗。這樣才能確保留守家庭教育支持體系的有效性,才能對各地家庭教育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
(二)調動學校力量,提升農村家長的素養
學校是兒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也是監護人學習育兒知識的主要途徑。為了幫助農村家庭教育健康成長,學校應該發揮自己獨特的價值。學校應當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培養教師積極的情緒接納留守兒童,給孩子們創造寬松溫暖的環境,使學??梢猿蔀楹⒆酉矏鄣牡胤?,老師成為孩子心靈的伙伴。此外,學校還應當建立定期家訪制度,經常與家長聯系,了解孩子在家的狀況。只要家校合作起來,就一定能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發揮社會團體和民間力量,建立農村家庭教育的有力保障
家庭是社會的一部分,我們還可以發揮各種社會團體,如關心下一代委員會、會慈善機構、各種宗教團體、社區服務、社團;還有一些民間力量,如各種類型的基金等都是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的力量。這部分力量可以彌補政府和學校在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支持方面的空白,特別是一些社會服務與保障機構,能有效地調動公民參與,促進社會資源的整合。
另外,電視媒體、網絡媒體等也是不可忽視的力量。我們可以利用電腦、電視、網絡、手機等對家庭教育提供宣傳:包括家庭教育知識如育兒觀念、教育方法、疑難解答等;可以提供專門的咨詢服務機構的服務內容、服務時間、地點、收費等;可以宣傳政府的政策和法令;媒體可以通過表彰優秀案例、先進事跡等與家長進行經驗交流。總而言之,媒體的參與將更加有助于推動家庭教育工作的開展,更加有助于營造學習型社會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鄭益樂.社會支持家庭教育的途徑與策略[J].學理論,2011(9):53-54.
〔2〕殷世東,朱明山.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社會支持體系的構建[J].中國教育學刊,2006(2):14-16.
【中圖分類號】 G6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0―0087―01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家長文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幼兒家庭教育的觀念也在日益更新。目前,在家庭中“重教而不會教”的現象非常嚴重。本文通過探尋影響幼兒家庭教育的各種因素,依據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和策略,試圖改善優化這些因素,充分發揮幼兒家庭的教育功能。
一、幼兒家庭教育的現狀
對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我園開展了“幼兒家庭教育狀況與幼兒發展狀況關系問卷調查”,經過整理、分析和研究,我們發現在家庭中“重教而不會教”的現象非常嚴重。
1. 家長很重視對幼兒的教育,有目的、有意識地教育子女已成為大多數家長的共識。但往往思想重視,行動忽視。在調查問卷中,認為“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一樣重要”的家長占 96%,可是每天可以留出 2 小時以上時間與孩子一起交流、游戲、學習的只有10.3%的家長,選擇“不顧勞累,堅持和孩子玩”的只有 28.7%。對比數據可知,普遍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停留在思想上,而沒有落實在具體行動中,沒有完全肩負起教育幼兒的責任。
2. 對幼兒家庭教育的特點和內容認識不夠。經調查我們發現,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重視傾向依次是:重視對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重視教孩子與人交往;重視對孩子的知識教育;重視孩子的自我服務;重視孩子的語言發展;重視孩子的身體素質。而家長忽視的家教內容包括忽視孩子自我意識的培養(如,教孩子知道自己幾歲,教孩子分清性別);忽視孩子的游戲和玩玩具;忽視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如,獨立睡覺只占22.7%)。有部分家長根本沒有真正認識幼兒家庭教育的特點,只是把家庭教育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延伸,使家庭教育缺乏自身的特點和內容。
3. 不能正確認識幼兒家庭教育中的困難。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多數的家長認為家庭教育的最大困難是孩子的某種不易改變的行為或是某種社會影響,很少有家長認真檢查自己在家教中的失誤和應負的責任。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教育目標的傾斜,導致家長產生許多不科學的教育方式,如,過度溺愛、遷就和放縱孩子;過度嚴厲、過度保護或者過度放任。
4. 家庭教育承擔者偏移,教育意見不一致。在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擔者的調查中顯示,62.5%是母親,21%是祖父母,16.5%是父親??梢姡赣H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之重要,作用之重大。再加之大多年輕父母工作較忙,依賴祖輩養育孩子情況普遍。擴大家庭、祖孫家庭和單親家庭日趨漸多,家庭教育意見不夠一致,其不良后果是孩子無所適從,有的孩子則會形成當面一套和因人而異的態度。
二、解決策略
1. 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家庭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兒童,家長要尊重孩子的知識經驗、能力水平、個性風格,甚至是孩子所特有的稚氣、調皮和不成熟產生的“錯誤”;要相信孩子有自己的見解,相信孩子具有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能力。
2. 全面深入了解孩子的情況。要想教育培養好自己的孩子,應該全面、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情況,把握現象,知其原因,有針對性地采取教育措施,只有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 言教、身教和境教相結合。要求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家長自己先要做到。例如,要讓孩子愛學習,家長就要經常閱讀或是與孩子進行有助于良好閱讀習慣養成的活動,加深孩子的印象;要讓孩子講衛生,家長就要有洗漱的好習慣;要讓孩子懂禮貌,家長就要待人和善、大方。在言教、身教的同時,還要做到境教,就是要有良好的家庭環境,給孩子一個和諧整體的家庭教育環境。
4. 家庭與幼兒園教育協同進行。家庭教育要取得實效,必須使教師之間、家園之間形成教育合力,只有這樣,才能影響和教育好孩子。
【關鍵詞】家庭教育;父親角色;回歸策略
一、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的重要性
中國歷來重視家庭教育,在顏之推的第一本家庭教科書《顏氏家訓》中就提到父親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從小缺少父親關注的兒童,在身心發展上要明顯落后于其他兒童,焦慮情緒明顯,自卑心理嚴重,自控力較差,社交能力較弱,學業成績不良者居多。因此,父親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和母親角色同等重要,具有不可替代性。
1、有利于兒童自我性別的發展
性別認知是指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與自己生理性別相同的社會價值期望的性別認識和性別行為的過程。精神分析學派指出,父親在家庭教育中能直接向兒童提供性別角色示范,兒童也會將父親的行為視為榜樣進行模仿,使自身言行越來越像男性。尤其是當男孩對父親性別角色有了一定的認同,就會觀察、模仿男性的行為方式和語言模式,把父親當作是自己未來發展的模型。對于女孩來說,父親角色中所具有的堅毅、果敢的男子漢氣魄都將深化她對于不同角色的認知,更加明確男女性別差異,既能強化自身性別意識,又能從父親角色中獲得異性性別參照。
2、促進兒童智力發展
多元智力理論的提出者加德納曾提出,人類智力的基本性質是多元的,而不是由一種元素組成,所以其基本結構也是多元的,支撐多元智力的是個體身上相互聯系的8種智能。這8種智能分別是語言智能、音樂智能、邏輯數理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自我認識智能、人際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研究表明,男性在邏輯數理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自然觀察智能比女性略有優勢。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親會在思維、創造、數學等方面對兒童智力發展有促進作用。父親在家庭生活中給予兒童的關注越多,與兒童的互動越多,越能夠使兒童拓寬思維、以更發散的思維方式認識和了解世界。例如,在父親與兒童的互動中,會經常出現起拆卸玩具、使用工具、球類運動、修理機械等行為,這些行為更能促進兒童運動能力和創造性能力的發展。所以父親應發揮父親角色的正面影響,付出更多時間參與家庭教育。
3、保障兒童心理健康
父親與兒童之間的關系更多的是建立在游戲中,兒童游戲經驗的缺失的主要原因是父親角色的缺失,從而出現“父愛缺乏綜合癥”,如情緒不穩定、不善于社交、沉默寡言等。父親在兒童的互動中常常扮演著玩伴的角色,通過與兒童進行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促使兒童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對母親的依賴,培養兒童的獨立精神,激發其好奇心與求知欲,培養兒童的自信心,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所以,父親應及時認清其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獨特性和重要性,給予兒童許多陪伴時間,帶給子女安全感,增強兒童適應陌生環境的能力,使兒童能更積極地面對和處理挫折。同時,在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在培養兒童道德行為、道德意志等方面也具有重要影響。在父親角色缺失的家庭中,兒童在道德判斷、道德意志方面的得分要遠遠低于其他兒童。同時兒童在未來還會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反社會行為。所以父親角色在兒童的道德形成和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
二、父親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建策略
如上所述,父親角色與母親角色一樣在家庭教育中同等重要,父親角色的作用更應受到社會和家庭的關注。但由于中國傳統家庭角色分工中“女主內、男主外”的根深蒂固影響,長期以來,家庭中照顧和教育子女更多的被認為是母親的責任,父親角色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因此,為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父親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應及時回歸。
1、激發父親學習育兒知識的興趣
隨著二胎人數的增多,人們對于家庭教育越來越重視,各種社會媒體也在積極倡導父母共同參與的育兒觀。所以男性開始逐漸認識到父親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體會到兒童潛力的開發需要父親的全力參與。所以,父親應積極主動的通過各種途徑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如,通過閱讀中外權威育兒書籍、網絡查詢育兒方法、參與幼兒園或社會組織的家庭教育公益講座、經常和其他人交流、探討育兒問題等等,以積極的態度參與育兒活動中,以科學的方法來指導自身的育兒行為。
2、幫助父親明確自身角色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態度也逐漸發生了變化,父親角色的內涵也被賦予了更豐富的內容。所以父親角色的自我認知和成長也是時代和生活的要求。只有父親首先拋棄傳統的家庭教育觀,積極從母親背后走出來,與母親共同承擔家庭教育的責任,才能真正發揮父親角色的作用,促進兒童身心發展。父親角色的樹立首先需要積極認識到自身角色作用,要能充分認識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要努力構建良好的夫妻關系。有些父親會認為母親應該承擔家庭教育的責任,造成親子關系緊張、夫妻關系破裂。所以如果要使家庭教育形成合力,父親就必須在家庭中和妻子共同承擔教育責任,使自身角色受到妻子和兒童的認同。
3、構建父親角色回歸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