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4 16:16:12
序論:在您撰寫企業稅收情況分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登記情況:
20*年我市涉外房地產企業正式登記注冊的有4戶。至20*年,由于項目開發和銷售完結,有兩家企業停止經營,另外又有新注冊的企業兩家。故20*年登記戶數仍為4戶。注冊類型均為外商投資企業。
(二)經濟稅源及入庫稅收收入:
20*年我市涉外房地產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721萬元。20*年實現銷售收入574萬元。
20*年元至12月,我分局共計入庫房地產行業稅費350萬元。其中:純稅收入344.87萬元(營業稅340萬元、個人所得稅2.41萬元、印花稅1.62萬元、土地增值稅0.84萬元)。
20*年元至12月,我分局共計入庫房地產行業稅費180.10萬元。其中:純稅收入169.90萬元(營業稅156.30萬元、個人所得稅3.02萬元、印花稅8.44萬元、土地增值稅2.14萬元)。
二、××市涉外房地產企業趨勢分析:
從調查分析的情況來看,我市房地產行業,尤其是涉外房地產行業發展呈以下幾個趨勢:
(一)在新一輪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尤其是金融緊縮政策出臺后,首先減弱了住宅金融支持度。由于房地產行業融資渠道較為單一,對銀行金融支持依賴度過高,金融緊縮之后將對房地產市場帶來較大沖擊,產生“急剎車”效應。
(二)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房地產行業投資的速度明顯過快。然而在缺乏決策層有效控管和指導的情況下,房地產投資的高速增長帶來的影響和沖擊相當嚴重。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房地產的投資增長遠遠大于銷售增長,只是商品房空置率上升,更深層次的后果則是造成房地產投資結構不合理,吸收了大量銀行貸款的房地產業成為泡沫,稅收自然呈萎縮狀態。
(三)私有制股份制房地產公司成為該行業的主流。目前我市房地產企業的經濟性質以私有、股份、有限公司居多,約占全市房地產企業的80%左右。涉外房地產企業中更是100%的為私有性質,且銷售和財務人員多為家族成員,納稅人素質參差不齊,納稅意識較低,主觀偷稅和非故意偷稅的可能性都比較大。
(四)市區內房地產開發的重心轉移。隨著城市改造的深入,以及有關房地產開發相關政策的不斷規范,我是原有易開發資源逐漸萎縮。新項目開發地由西向東,逐漸由市中心轉移向市區邊緣城郊結合部,或地價相對便宜、房地產業尚在起步階段的的縣級區域,而且時間和項目都比較集中。在這個因素下對涉外分局的稅收管理的沖擊是最明顯的。
三、涉外房地產企業在稅收管理上存在的問題:根據省局和市局的部署安排,我局對所轄房地產企業20*年度和20*年度稅收管理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查。從檢查情況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因房地產企業自身原因,造成發展受阻。在涉外分局征管的四家房地產企業中,真正形成一定規模集約化產業化發展的只有華嵩置業有限公司,其他幾家為“項目”公司,規模小,競爭和抗風險能力差,做完單一項目就陷入半關停狀態。新增房產項目不多,部分在建房產項目還因受挫而停工。如招商國際房產公司就已處于停產狀態而無稅可交。
(二)納稅主觀方面的因素:不少企業存在主觀意識上的偷欠稅收。部分企業將收取的房款在“預收賬款”或“其他應付款”科目中長期掛賬不做銷售處理,通過推遲“預收賬款”結轉“銷售收入”的時間,有意識地延緩銷售收入的視線,影響納稅義務發生時間,造成營業稅、所得稅申報納稅滯后。另外還有企業提供虛假或不完整的銷售面積、采取以物易物手段隱匿收入、假“代建”真開發等手段增加稅務人員核算難度,達到少繳或不繳相關稅款的目的。
(三)納稅客觀方面的因素:企業帳務混亂。該行業大部分是私營經濟性質,帳務設置不規范,沒有專門的稅收會計。雖然設置了帳務,但科目不齊全、核算不準確,基本上只將銷售(預售)收入費用等進行了登記,而沒有系統地核算和調整。另外,財務憑據以白條居多,甚至僅憑經理的一張便條就予以開支。帳務處理上的極不規范,使得稅務檢查有一定難度。
四、關于房地產稅收征管方面的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規范企業財務核算的標準及財務管理制度。針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特殊性,對可售面積的單位預算造價的計算,應由主管稅務機關參與和認可,一經確定不得擅自改動,這樣做有利于掌握企業結轉成本的方法,使成本結轉的隨意性得到控制。
(二)加強票據管理,健全票據領、用、存制度。根據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現實情況,特別對房地產開發企業使用的對外收據,如預收房款收據、代收各種集資款收據應視同發票進行規范管理,實行統一印制、發放和繳銷,并健全領、用、存制度。
(三)完善對預收款監管的手段,保證稅款的及時足額入庫。通過現場實地的調查了解等方式,及時掌握樓盤銷售的進度,特別對售樓部加強適時監控,保證銷售信息、預收房款的真實性、準確性,多角度對預收款進行監控,確保稅款的及時足額入庫。
(四)爭取多方配合,爭取信息共享。稅務部門應該加強與房管局、土地局、建委、招標、規劃、金融、公安等部門的協同配合和聯系,對部分涉稅地數據資料做到及時溝通,摸清我市房地產開發項目底數和規模,提高征管和稽查工作地針對性。
一、__市涉外房地產企業稅收基本情況:
(一)登記情況:
20__年我市涉外房地產企業正式登記注冊的有4戶。至20__年,由于項目開發和銷售完結,有兩家企業停止經營,另外又有新注冊的企業兩家。故20__年登記戶數仍為4戶。注冊類型均為外商投資企業。
(二)經濟稅源及入庫稅收收入:
20__年我市涉外房地產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721萬元。20__年實現銷售收入574萬元。
20__年元至12月,我分局共計入庫房地產行業稅費350萬元。其中:純稅收入344.87萬元(營業稅340萬元、個人所得稅2.41萬元、印花稅1.62萬元、土地增值稅0.84萬元)。
20__年元至12月,我分局共計入庫房地產行業稅費180.10萬元。其中:純稅收入169.90萬元(營業稅156.30萬元、個人所得稅3.02萬元、印花稅8.44萬元、土地增值稅2.14萬元)。
二、__市涉外房地產企業趨勢分析:
從調查分析的情況來看,我市房地產行業,尤其是涉外房地產行業發展呈以下幾個趨勢:
(一)在新一輪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尤其是金融緊縮政策出臺后,首先減弱了住宅金融支持度。由于房地產行業融資渠道較為單一,對銀行金融支持依賴度過高,金融緊縮之后將對房地產市場帶來較大沖擊,產生“急剎車”效應。
(二)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房地產行業投資的速度明顯過快。然而在缺乏決策層有效控管和指導的情況下,房地產投資的高速增長帶來的影響和沖擊相當嚴重。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房地產的投資增長遠遠大于銷售增長,只是商品房空置率上升,更深層次的后果則是造成房地產投資結構不合理,吸收了大量銀行貸款的房地產業成為泡沫,稅收自然呈萎縮狀態。
(三)私有制股份制房地產公司成為該行業的主流。目前我市房地產企業的經濟性質以私有、股份、有限公司居多,約占全市房地產企業的80%左右。涉外房地產企業中更是100%的為私有性質,且銷售和財務人員多為家族成員,納稅人素質參差不齊,納稅意識較低,主觀偷稅和非故意偷稅的可能性都比較大。
(四)市區內房地產開發的重心轉移。隨著城市改造的深入,以及有關房地產開發相關政策的不斷規范,我是原有易開發資源逐漸萎縮。新項目開發地由西向東,逐漸由市中心轉移向市區邊緣城郊結合部,或地價相對便宜、房地產業尚在起步階段的的縣級區域,而且時間和項目都比較集中。在這個因素下對涉外分局的稅收管理的沖擊是最明顯的。
三、涉外房地產企業在稅收管理上存在的問題:
根據省局和市局的部署安排,我局對所轄房地產企業20__年度和20__年度稅收管理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查。從檢查情況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因房地產企業自身原因,造成發展受阻。在涉外分局征管的四家房地產企業中,真正形成一定規模集約化產業化發展的只有華嵩置業有限公司,其他幾家為“項目”公司,規模小,競爭和抗風險能力差,做完單一項目就陷入半關停狀態。新增房產項目不多,部分在建房產項目還因受挫而停工。如招商國際房產公司就已處于停產狀態而無稅可交。
(二)納稅主觀方面的因素:不少企業存在主觀意識上的偷欠稅收。部分企業將收取的房款在“預收賬款”或“其他應付款”科目中長期掛賬不做銷售處理,通過推遲“預收賬款”結轉“銷售收入”的時間,有意識地延緩銷售收入的視線,影響納稅義務發生時間,造成營業稅、所得稅申報納稅滯后。另外還有企業提供虛假或不完整的銷售面積、采取以物易物手段隱匿收入、假“代建”真開發等手段增加稅務人員核算難度,達到少繳或不繳相關稅款的目的。
(三)納稅客觀方面的因素:企業帳務混亂。該行業大部分是私營經濟性質,帳務設置不規范,沒有專門的稅收會計。雖然設置了帳務,但科目不齊全、核算不準確,基本上只將銷售(預售)收入費用等進行了登記,而沒有系統地核算和調整。另外,財務憑據以白條居多,甚至僅憑經理的一張便條就予以開支。帳務處理上的極不規范,使得稅務檢查有一定難度。
四、關于房地產稅收征管方面的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規范企業財務核算的標準及財務管理制度。針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特殊性,對可售面積的單位預算造價的計算,應由主管稅務機關參與和認可,一經確定不得擅自改動,這樣做有利于掌握企業結轉成本的方法,使成本結轉的隨意性得到控制。
(二)加強票據管理,健全票據領、用、存制度。根據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現實情況,特別對房地產開發企業使用的對外收據,如預收房款收據、代收各種集資款收據應視同發票進行規范管理,實行統一印制、發放和繳銷,并健全領、用、存制度。
(三)完善對預收款監管的手段,保證稅款的及時足額入庫。通過現場實地的調查了解等方式,及時掌握樓盤銷售的進度,特別對售樓部加強適時監控,保證銷售信息、預收房款的真實性、準確性,多角度對預收款進行監控,確保稅款的及時足額入庫。
(四)爭取多方配合,爭取信息共享。稅務部門應該加強與房管局、土地局、建委、招標、
一、企業零申報情況分析
1、有些鄉鎮為完成招商引資任務而注冊公司或者企業為了某種目的而成立新公司,雖然手續齊全,實質上是一個“空殼公司”,沒有會計,有的公司只要目的一達到,公司人員音訊全無,既不辦理注銷,也不進行納稅申報,稅收管理員為了申報率只好代其辦理零申報。
2、企業人為的調節以達到延遲繳納稅款的目的。有些納稅人當期發生了經營業務收入,但由于資金緊張等原因對實現的應納稅款不申報,待資金寬松時再作有稅申報,有個別企業甚至到年底時才一并申報。
3、部分小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但為了應付稅務部門管理檢查,外聘兼職會計,完全按照老板的意圖做賬,甚至做假賬。
4、部分中小型企業,不適應市場竟爭機制,經濟效益低,則采取極端的手段達到少繳稅款的目的,應申報而不申報偷逃稅款。個別企業甚至設明暗兩套帳進行偷稅,應轉而不轉收入,隱匿、少記或遲記收入,賬外經營、偽造或變造記賬憑證而形成假賬,造成零申報。
5、有些企業確實面臨困境,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長期無經營收入,但為保留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導致長期零申報?;蛘呤瞧髽I改頭換面重新登記,新單位成立后老單位仍存在,企業仍是“原班人馬”,財務人員對其老單位長期進行零申報。
6、少數稅務人員為了申報率達標的原因,迫于無奈在征收期的最后一天,將未申報戶、失蹤戶以及空掛戶,在征管系統中進行零申報處理。
二、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就如何加強零申報企業稅收征管提出一些參考建議:
1、建立定期清理制度。定期組織專項檢查,對零申報原因進行分類, 并根據具體情況分別處理:對確實沒有實際經營的企業,責令其辦理注銷手續;對失蹤戶、空殼戶轉為非常戶管理;對沒有如實申報,企圖以零申報逃避納稅的企業列為重點監控,作出相應的處罰;對于不能按規定進行會計核算的企業采取核定征收辦法征收稅款,以堵塞稅收漏洞。
2、建立巡查制度。稅收管理員對連續三個月發生零申報的企業進行巡查走訪,深入實地檢查,了解企業真實經營情況。加大對零申報企業的控管力度,隨時對存在疑點的納稅戶進行檢查。
3、建立零申報公示制度。各征收單位要對所有“零申報”戶名單及附屬資料每月在辦稅服務廳公示,接受納稅人的監督和舉報。
4、建立信息比對制度。如申報數據與財務會計報表數據的對比、與同行業相關數據的對比、當期與歷史同期相關數據的對比等,通過對比分析和量化評估及時發現申報信息的疑點和漏洞,及時發現問題,從而有的放矢的制定對策,預防稅收流失。
5、建立定期輔導制度。由于一些中小型企業的財務人員對稅收政策不熟悉,加之納稅意識不強,忽略對一些小稅種的納稅申報,如印花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未在規定的時間內申報,個人所得稅未按規定進行代扣代繳,土地增值稅預繳或隨意調整收入時間,直接作無稅收申報,都是造成異常零申報的原因。因此,稅務人員可有針對性地對納稅人進行政策宣傳和輔導,幫助納稅人熟悉稅收政策,監督納稅人正確申報,提高其依法納稅意識,減少納稅人因不熟悉政策或納稅意識淡薄造成的零申報現象,正確維護國家和企業雙方的權益。
6、完善考核制度。將零申報率納入各分局及稅收管理員目標考核內容,規范稅管員執法行為,對弄虛作假、片面追求征管質量“六率”指標的要按有關規定追究相關人員的
關鍵詞:營改增 水利企業 稅收負擔 增值稅
營改增主要指的是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它是國家今年實施結構性減稅的重大舉措,也是我國最大的一次稅制改革。隨著我國營改增稅收模式地不斷發展與完善,一方面可逐漸擴大增值稅地征收范圍,為我國的經濟提供一定的支撐,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重復、偷稅漏稅等現象的發生,促進各行各業得以良性發展。營改增政策在水利施工企業中也得到了一定的應用,由于在各方面制度上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在很多方面還存在不足之處,給水利施工單位的稅收問題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針對其存在的問題開展有效的分析以尋求有效的解決策略,充分發揮營改增政策的有效性。
1.營改增背景下水利企業稅收負擔情況分析
1.1營改增對流轉稅負的不確定性
(1)與原有的稅收體系相比較而言,營業稅改增值稅實施后,水利行業達到了11%的稅率,增值稅中主要對一些可抵扣的進項稅款歸入其中,從而提高了該行業的稅率,若單單從此方面來考慮,很難對企業稅負情況進行準確地衡量。雖然企業新增設備所帶來的增值是進項抵扣,可為企業在現階段帶來增值稅應納稅額的降低,但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分抵扣稅額仍不能說明營改增的實施所引發的流轉稅負下降。
(2)從企業發展層面來分析,營改增對流轉稅負的影響主要與水利行業的成本結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隨著水利行業規模地不斷壯大,在生產中必然需要更多的人力資源,人力資源地增加也會造成企業人工成本的提高,在整個工程中人工花費資金可達到總資金的30%左右,再加之這部分成本支出沒有專用的發票,因而在稅收政策中也不能進行有效抵扣,從而使得增值稅實現減稅效果。
(3)此外,在水利施工中所使用到的機械設備以及租賃場地等也會造成水利行業稅負地增加,其主要表現在以下2個層面。
①由于勞務公司規模有限,再加之沒有額外獲取資金的渠道,根本無力承擔這筆巨大的稅負,因此為了保全自身,勞務公司會將稅負轉交給施工單位,讓其承擔,這也會造成水利行業稅負地增加。
②由于租賃單位主要靠企業租賃場地獲取收入,其利潤較低,租賃公司為了獲得更大的發展,他們會選擇自動放棄納稅人資格而轉為個體化,這樣可降低納稅數額,而其他的稅負則需依靠水利行業承擔,這必然加大了施工單位的實際納稅額。
1.2造成水利施工企業稅負上升現象
國家實施營改增政策的目的在于為了進一步規范國家財稅制度,逐漸擴大增值稅的征收范圍,盡可能地避免重復收稅、偷稅漏稅等不良現象的發生。營改增政策屬于一種結構性減稅稅制改革政策,結構性減稅主要是針對全行業來說稅負的降低問題,稅負的降低主要是依據企業稅負降低額與增加額的差額計算得來的,表面上雖然減少了企業的稅負,實際上稅制改革對大多數企業來說是增加了企業的稅負,給一些小型企業在財務方面造成了一定的經濟壓力,若經營不善甚至會面臨倒閉的風險。然而對一部分企業來說,稅負增加的主要因素是企業的管理制度不科學,經營模式不健全所致的,由于對成本支出不能有效加以控制,在資金的支出上沒有制定嚴格的發票制度,從而造成企業稅負增加。對于一些轉包違規經營的企業來說,由于購買材料等階段所設置的增值稅發票與實際所需不相吻合,使得企業不能取得增值稅的專用發票,最終造成企業無力承擔這筆支出,引發稅負增加現象。一些聯營企業在經營管理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由于企業規模小,在很多制度體系上還不夠完善,當企業需要租賃場地或者購買材料時不能獲取到正規地增值稅專用發票,企業需承擔這筆費用,這勢必會降低企業的利潤。
2.應對營改增背景下水利企業稅收負擔的幾點對策
2.1企業管理制度化、精細化
在水利施工所包含的眾多行業中,營改增政策的實施給很多企業均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通過深入分析得知,這些企業大都存在這樣的共性:企業在管理模式上較為松散,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制度,資本運作不平衡,嚴重制約著企業的長久發展。
當前,國家通過營改增政策的實施,無疑給企業管理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企業要想更好地發展,應對現有的管理制度進行改革與創新,實現精細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F通過企業的資金活動內部控制管理為例加以說明,企業在正常運轉中若生產經營中的花銷超過可允許支出時,應該向上級部門取得相關增值稅專用發票,這樣才能說明此項支出具備一定的真實性與準確性,通過該部分支出所產生的進項稅以有效控制營改增所帶來的稅負。此外,企業各個項目部在生產經營中,企業管理者應制定出嚴格的制度體系,用以約束相關項目部管理人員的某些行為,有效弱化各項目經理的職權,嚴格杜絕一些貪污受賄現象的發生。采取精細化的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為企業賺取更多地資金,另一方面還能進一步約束企業的相關經營活動,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2完善增值稅發票及合同的管理工作
自營改增制度實施以來,關于增值稅發票的管理工作也進行了一定的改革,這也必然給水利施工企業的相關財務人員在工作中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增值稅進項稅額的抵扣,也就決定著企業不管是在材料的購買、設備的租賃方面,還是在分包經營等工作中都應取得相應的增值稅稅額,只有這樣做企業所繳納的增值稅額才會降低,企業的利潤空間才會更大。此外,考慮到水利施工單位供應商較多,在增值稅的獲取方面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為了確保該項工作得以順利開展,水利施工單位應制定出完善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制度,嚴格按照相應地流程加以執行,避免企業蒙受巨大的損失。
2.3構建完善的納稅籌劃制度
納稅籌劃主要是指企業根據自身發展狀況,對未來企業必須要承擔的稅負進行人為的籌劃分配行為,以降低企業的財政壓力。作為增值稅納稅人的水利施工企業來說,造成稅負波動幅度較大的主要因素是各納稅期間的進項稅額與銷項稅額之間差異較大,銷項稅額通常是按照生產經營活動實際情況所產生并最終確定,使其在資金額度控制中難度較大,因此企業要想建立行之有效的納稅籌劃,應對進項稅額進行有效的控制。按照我國相關稅法的基本要求,企業購進生產經營使用固定資產,該部分所產生的進項稅額則可以在企業應繳稅款中予以扣除,企業自身可對固定資產進行合理規劃,將進項稅額與銷項稅額的發生時間加以有效控制,將進項稅額均分到不同的納稅時期,這樣可降低企業的財政壓力,避免財政赤字現象的發生。
2.4增強會計核算能力,降低稅收風險
營改增政策的大力實施與應用,給企業在會計核算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由于增值稅所采取的是抵扣模式,而傳統的會計核算工作大都是進行單純地記賬工作,有的企業甚至沒有專業的會計核算人員,對一些問題沒有及時加以解決,不利于企業的長久發展。因此,為了有效防范稅制改革所帶來的巨大轉變,相關企業應在會計核算工作中進行改革,轉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增強會計核算能力。此外,企業還應聘請一些會計專業人員,為會計核算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撐。
3.結束語
綜上所述,營改增政策是我國結構性減稅的一項重大舉措,在實際應用中有效降低了企業整體稅負現象,有效避免企業漏稅等不良現象的發生。營改增政策在給企業帶來稅收優惠的基礎上,也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營壓力,為了在激烈地競爭中站穩腳步,水利企業應按照各自經營狀況,通過開展企業精細化管理,加強增值稅發票及合同管理、制定并完善稅收籌劃制度及提高會計核算水平等方式,采用更適合水利企業特性的稅收負擔應對策略。
參考文獻:
[1]王孝蘭.營業稅改增值稅改革對水利施工企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5(20):182-184.
關鍵詞:銅冶煉;稅收籌劃;節能環保;折舊
一、銅冶煉企業稅收籌劃的必要性
1稅收籌劃可以為企業帶來直接受益
由于稅收的特性有強制性特征,并且企業和個人依法交稅是應盡的義務,對于稅收的征收是無償的,所以對于稅收來說,稅的征收,會構成必要的一項經營成本。稅收籌劃是能夠在符合國家政策和遵守國家法規的情況下,通過對自身經營情況,做出合理的稅收籌劃方案,稅收籌劃使稅負減輕。在這種情況下,銅冶煉企業在正常生產經營情況下,科學合理的稅收籌劃方案,能夠合理的減少企業的稅收負擔,從而減少無償征收的稅收,將多余部分留存在企業,直接給企業帶來收益。
2稅收籌劃能夠降低企業財務風險
對于國家在節能環保上的發展概念,對于環境不友好的企業,在國家財政政策上,得到的支持會相對較少,所以銅冶煉企業的財務風險更多的是體現在自身資金鏈上。銅冶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大部分企業會整合資源,會有項目需要積累和融資,此時資金的效率則顯得非常重要,出現的企業外部融資,存在一定的財務違約風險。企業通過符合政策的稅收籌劃方案,除了能夠節省一筆支出來說,還能通過延期納稅來調節當期的納稅額。對于調節的納稅額,雖然最終的所繳納的稅收額度不同,但是調節到日后付款,相當于得到一筆無息貸款,這使得企業的資金量更加的充裕,融資成本降低,同時提高了企業的償債能力。企業償債能力的提高,更加能夠提高公司信譽,降低融資成本,從而使得公司的財務風險控制得更加的穩健。
3稅收籌劃能夠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稅收籌劃是一種銅冶煉企業財務管理策略,目的是使得銅冶煉生產企業的稅收情況更加合理。對于制定稅收籌劃的管理者而言,就需要對企業的發展的情況要有一個非常的好了解,同時要求企業管理者對于未來的發展要一個預期,以便管理者對稅收做一個更好的籌劃。因而稅收籌劃的實行,能夠不斷的鍛煉管理人員的整體統籌能力和企業整體把握能力。另外,稅收籌劃在財務處理上對于企業財務人員要求比較高,對于企業的財務會計制度要求也比較高,這就會促使企業去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同時健全企業的會計制度,而這些財務制度的建設和財務人員專業素質的提高,都能夠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
4稅收籌劃可以優化企業投資方向
企業在稅收籌劃過程中,往往利用的是稅務上稅基和稅率上的不同,來獲得一個自身最為有利的稅收籌劃方案。在我國,國家處于對于產業結構的調整的原因,出臺了一些產業結構的稅收優惠政策。隨著國家的政策變化以及市場上的變化,企業會注重自身企業與科技之間的聯系,鼓勵企業的個人創新和企業創新。對于現階段,國家鼓勵環境和諧型企業的發展,這就會導致銅冶煉企業在做出投資選擇時,會比較稅收籌劃行業與自身企業之間的契合點,注重環境保護項目的建設,從而引導企業的投資方向。
二、銅冶煉企業稅收籌劃遵循的基本原則
1整體性原則
企業的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在制定稅收籌劃決策時,要有企業整體概念,不能只能考慮暫時的稅收成本問題。企業從整體的角度考慮問題,避免因為稅收減少而引起的其他的費用增加,最終導致整體收益減少的情況,所以企業需要綜合去衡量稅收籌劃方案,從而來考慮企業的最終絕對收益。另外,企業在考慮稅收籌劃節稅的情況時,不能最終完全停留在節約稅金的目的上,最終的目的是節約支出,增加收益,促使企業成長。因而,從整體性的原則上考慮,企業需要權衡稅收籌劃中的稅收因素和非節稅因素,統籌整體,局部犧牲,權衡各個環節的影響,注重整體稅收的節約,是企業稅收籌劃的最終目的。
2可行性原則
作為納稅人,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需要考慮制定和執行環境。對于沒有執行環境的籌劃方案,最終得不到實現,進行稅收籌劃實際意義不大。同時對于稅收最終可執行情況也要進行評價,不能因為方案中稅款有減少,增加了其他大量的成本,導致稅收籌劃的失效。從可行性原則上來說,一是:整體的收益大于支出,這就意味著,籌劃節約的收益大于其他由于稅收籌劃執行所導致的成本,這才是真正稅收籌劃追求的結果;二是:不能紙上談兵,在稅收籌劃制定的過程中,需要詳細的考慮企業自身的因素和現有的稅收政策,保證制定出的政策能夠切實可行。
3效益性原則
銅冶煉企業稅收籌劃在制定和執行的過程中,需要對于稅收籌劃本身的成本以及執行成本進行考慮,因為執行稅收籌劃所產生的成本高于籌劃最終的節稅時,稅收籌劃則意義不大。我們不僅需要考慮制定和執行過程中的直接成本,還要考慮制定和執行過程中因為稅收籌劃造成的隱形成本,然后再與獲得節稅稅額進行比較。另外,由于稅收籌劃的專業性和制定成本原因,有可能會將其外包給外部專業機構,此時,仍然需要進行比較,做出稅收籌劃方案后,在考慮信譽的前提下,選擇出收益成本最大化的方案。
三、銅冶煉企業稅收籌劃方法
1合理設計資產折舊年限
銅冶煉企業屬于資本密集型產業,資產在企業中占到很大比重,并且生產設備的資產比值都比較大。生產涉及到的折舊中,折舊會形成這些資產設備的部分成本,因而運用不同的折舊計算方法,會造成不同期限內分攤的成本的不同。在正確進行計算和折扣的情況下,能夠為企業爭取到一定的資金來源,還會涉及的企業的稅賦問題,最終影響到企業的利潤情況。作為銅冶煉企業,生產設備有時更新換代較快,還會有環境保護設備的更新換代等情況,這樣一般建議選擇最低的折舊年限,這樣能夠有利于生產設備等折舊費用前移,并且所得稅盡可能后移,從中間的時間差中,可以得到一定的無息資金貸款,從而可以降低企業利息費用,增加企業利潤。
2籌劃研發費用的投入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對于企業新開發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時發生的研發費用,可以在應繳納的所得稅中進行扣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對于研究開發的費用問題也有規定,在研發中未形成無形資產的,在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發費用的50%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可以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進行內銷。國家稅收政策鼓勵企業進行創新,對于銅冶煉企業在投入研發費用中可以利用國家的相關稅收政策,然后來合理的進行籌劃。對于銅冶煉技術研發及改進的研發費用投入,都應該做好核對,對企業投入和國家技術項目補貼需要進行區分,做到賬目清晰,管理好資金研發費用支出。
3積極籌劃銷售收入稅收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對于企業的銷售收入稅收籌劃有一定的規定:對于分期結款的貨物銷售階段時,需要安裝事先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來確認收入。在確認收入后,企業就需要上繳當期的應交所得稅,然后入賬。在這種情況下,銅冶煉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在合同條件成熟和企業本身收入穩定,同時銷售收入能夠安全穩定的收回的情況下,選擇一個合適的收入確認時期來確認收入,爭取獲得一個合理的稅收繳納節點,從而可以獲得稅收的減少或者推遲。
四、銅冶煉企業稅收籌劃的實施
1積極掌握法律和財務稅收規定
在進行稅收籌劃時,銅冶煉企業財務人員需要積極的去了解相關的財稅政策和法律法規。對于法律法規和政策的了解,可以積極的了解到國家稅收政策的趨向,還可以避免因不了解稅收政策造成違反國家稅法的情況發生,給企業帶來法律風險。同時通過對稅收政策、法律法規的了解,然后可以去判斷其與企業自身稅收情況的契合點,從而去尋找到合理的稅收籌劃方案,這樣能夠更加的符合企業稅收方案的制定。
2準備企業稅收籌劃信息
銅冶煉企業在籌劃稅收方案時,需要了解到大量相關信息。財務人員更多會了解到相關財務信息,對于銷售方案信息,企業科研發展狀況信息,企業未來發展方向信息等,都需要其他部門或者管理層配合給出。同時對于企業本身發展狀況,財務狀況,行業所處的狀況以及所能夠享受到的財稅政策都需要一個深入的了解。另外對于企業面對的稅務政策和法律法規情況,也需要去足夠了解,這樣最后制定出的稅收籌劃方案,才具有整體性和有效性,避免了因籌劃過程中信息準備不全造成籌劃失敗的情況發生。
3具體稅收籌劃目標
銅冶煉企業作為生產型企業,對于稅收籌劃的最終目標就是合理的減少稅收,增加企業利潤。但在稅收籌劃中需要將最終目標進行細化,然后尋找細化策略,例如降低稅負點,遞延納稅等,然后再具體化到操作步驟及流程上,這樣才能夠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導性,也便于企業稅收籌劃的具體執行和稅收籌劃的具體制定。
4稅收籌劃具體方案可行性分析
對于銅冶煉企業在熟悉了稅務規定,完成了一些信息收集,然后對目標明確后,就需要回到具體的籌劃制定上。對于制定好的方案,需要根據銅冶煉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和最終目標去分析可行性。制定完成后,從法律合規,目標明確合理,操作準備完備等進行分析,在可行性分析中,遇到分析到不合理的情況,需要及時的進行反饋,然后尋找出原因,這樣可以做出適當的調整,避免最終籌劃執行失敗。
5方案的實施與反饋修正
銅冶煉企業在通過方案制定和可行性分析通過后,就需要具體到方案的實施。在實施過沖中,需要做到事中反饋,對于產生的問題,及時的反饋,然后對產生的問題進行分析,評價其對最后稅收籌劃方案的影響。對目標影響較大的問題,需要及時的逆向反饋給制定者,然后制定者根據得到的信息和產生的影響對執行過程產生的情況分析,找出原因,最后進行修正,在修正后需要對各個方面的影響進行分析,最后再具體執行。
參考文獻:
[1] 戴燁企業經營發展中的納稅籌劃研究[D]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8
[關鍵詞] 企業所得稅 稅收收入能力 投入產出 行業
一、引言
20世紀70年代末起,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稅制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稅收收入逐步成為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稅收成為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手段。2007年企業所得稅征收入庫8769.47億元,同比上年增長37.9%,占稅收總收入的比重為19.2%。但不同行業的其企業所得稅收入增長幅度存在較大差異,其中工業企業所得稅增長30.8%,商業企業所得稅增長42.6%,金融保險、房地產、服務業的企業所得稅增長率分別為56%、49.8%和76.5%,建筑安裝業企業所得稅增長34.3%。
企業所得稅收入的快速增長和企業所得稅區域分布、產業分布的不平衡也形成鮮明對比。東部地區和中部、西部地區在產業結構上也存在明顯差異。另外,由于區域經濟的不平衡和企業所得稅稅制的特點,“總部”經濟特點造成總部集中的地區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明顯背離經濟發展。
一般認為,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能力來源于經濟發展和企業經營能力。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的增長在宏觀上表現為經濟發展和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在微觀上表現為企業的應納稅額的增加。在進行企業所得稅稅收能力分析時,如果能夠對全國企業的經營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獲得全國企業應稅收入的情況,就能夠準確進行企業所得稅收入能力的測算。這就需要研究者根據獲得的數據情況,采用稅收因素分析法,確定代用稅基和標準化的稅率,測算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能力。
二、我國國內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能力研究現狀及不足
國內對企業所得稅稅收能力研究基本上還處于起步階段。梁季提出提出對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能力進行估測時應該采用因素法,通過選用與稅收收入能力的影響因素間關系來估測稅收收入能力。她認為影響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能力的因素有直接因素和間接因素。應納稅所得額、稅率和稅收收入因素為直接因素,而利潤為間接因素。在無法獲取直接因素的情況下,采用直接因素分解為間接因素而對稅收收入能力進行估測。她提出因素法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能力估測模型可以表示為:T=f(A),其中T為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能力估測值,A為要素向量,其認為企業的毛利潤是直接要素。由于梁季無法獲得企業所得稅稅源的相關數據,其對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能力未做實證分析,其選取的代用稅基和研究模型也沒有經過實證研究。
國內其他學者也在其他稅收研究中對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能力測算方法有所涉及。比較典型的有張倫俊在其《稅收與經濟增長關系的數量分析》一書中,針對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能力提出了采用法定稅基與代表性稅率的估算方法,提出用GDP數據扣除工資、折舊、生產稅凈額得到利潤總額作為企業所得稅標準稅基的基準值,同時對免稅部分進行扣除,得到標準稅基。同樣,張倫俊并沒有對企業所得稅稅收能力的測算進行實證分析。
綜合上述國內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能力研究的成果,國內對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能力研究還處于研究的初期。不同學者提出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但是由于數據獲取上存在困難,這些研究基本還停留在基礎方法和理論模型的探討上。
三、企業稅收收入能力估算方法分析
從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的影響因素看,影響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能力的指標主要有企業創造利潤的能力、經濟類型、行業等經濟要素。而企業所得稅稅制中關于企業所得稅的計算方式表明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能力還和稅前列支項、優惠政策和企業規模等因素相關。歸納起來,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能力的影響直接因素有企業毛利率,間接因素有經濟類型、行業、稅前列支項、優惠政策、企業規模。同時,由于企業所得稅的計算方式十分復雜,各種形式的扣除項目和稅收優惠政策,使得企業所得稅直接計算十分困難。這決定了對企業所得稅的稅收收入能力進行測算主要適用稅收因素法來進行。
在無法直接獲取企業所得稅稅收能力測算的數據時,利用可以獲取到的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能力的影響因素數據進行稅收收入能力估測:
1.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能力模型的建立
(1)企業所得稅收入能力測算模型-稅收因素法基本模型:
f(SMij)=β0+f(βijDij)×f(GPRij) (1)
β0:截距;βij:虛擬變量系數;Dij:虛擬變量向量,表示i個行業經濟類型和企業規模等虛擬變量所決定函數值;f(αijDij):因變量基數據的企業收入系數;GPRij:企業主營業務利潤額。Dij是由行業、經濟類型、所有制形式和企業規模共同決定的虛擬變量。
行業有三個取值: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如果數據樣本條件量允許,也可以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國家標準(GB/T4754-2002),對行業進行細分;經濟類型可以分為:內資企業,外資或(合資)企業;企業規模有三個取值:大型、中型和小型。
(2)模型的簡化:根據筆者樣本數據為2002年至2006年所有上市公司利潤表,并按上市公司的產業分類進行估算。對上述模型簡化后得到:
SZij=β0+βijGPRij (2)
GPRij:第i產業企業主營業務利潤;SZij:第i產業企業所得稅稅收。
四、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能力估測的實證研究
1.樣本數據來源
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的經營活動數據為樣本數據。宏觀數據來源于2002年~2007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稅務年鑒》。
2.估測步驟
(1)利用上市公司樣本數據對企業所得稅稅收和主營業務利潤情況進行分析。
(2)對于企業數據按照產業分類進行分析研究。
(3)利用最小二乘法根據研究模型對樣本數據進行線性回歸,確定稅收收入和主營業務利潤間的關系。
(4)利用投入產出表確定營業盈余與產業增加值(GDP)和凈生產盈余間的數理關系。
(5)計算我國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能力。
3.我國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能力估測
(1)采用2002年~2007年上市公司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在實證分析過程中,我們對不良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對缺失數據采用插值法處理。根據研究樣本數據,適用最小二乘法對模型進行回歸分析。從估計結果看,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上市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與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具有高度相關性,并取得與預期一致的符號和較高的擬合優度:
第一產業模型方程擬合結果為:SZ1j=4520314.24+0.06GPRij(3)
其中R2=0.926,修正的R2=0.904,T檢驗值為28.76,F=
15.16,檢驗結果表明模型擬合優良。
第二產業模型方程擬合結果為:SZ2j=-20858714.73+0.15GPR2j(4)
其中R=0.9567,修正的R2=0.915,T檢驗值為315.11,F= 99291.82,檢驗結果表明模型擬合優良。
第三產業模型方程擬合結果為:SZ3j=-43729296.59+0.235GPR3j(5)
其中R=0.9567,修正的R2=0.915,T檢驗值為117.16,F= 13725.67,檢驗結果表明模型擬合優良。
(2)分行業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能力測算:根據上述模型分析結果,如果能夠獲得全國企業的經營情況,利用上述模型對全國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能力進行估測。在全國企業經營情況數據無法獲取的情況下,使用代用稅基對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能力進行估測。
代用稅基的確定:對于行業,行業增加值的構成有V-added=CE+NTP+DFA+OS,其中V-added:行業增加值(Value-added);CE:勞動者報酬(Compensation of Employees);NTP:生產稅凈額(Net Taxes on Production);DFA:固定資產折舊(Depreciation of Fixed Assets); OS:營業盈余(Operating Surplus)。
對于經營性企業有RMO=UNP-CMO,其中RMO:主營業務利潤(Revenue from main operation);UNP: 主營業務收入(Undistributed profits);CMO:主營業務成本(Cost of main operation)。
主營業務成本=銷售產品、商品和提供勞務的營業成本(商業或勞務)
=直接材料+直接工資(salaries payable)+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費用(工業)
根據兩者定義有:
(6)
(7)
也就是說,可以通過建立企業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與企業主營業務利潤的回歸模型來計算分行業的企業所得稅的平均稅收比率。同時以我國行業增加值中生產稅金及附加與營業盈余之和凈生產盈余作為代用稅基代入測算模型對企業所得稅收入能力進行估測。
(3)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能力測算結果:根據2002年的投入產出基本流量表(中間使用部分) 計算分行業的凈生產盈余增加比值。對2002年~2006年采用同樣的統一產出比例數值。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能力和企業所得稅稅收努力程度的計算結果見下表。
五、結論
企業所得稅是我國重要的稅收收入來源,其征收難度較大。企業所得稅稅收潛力一直是國內研究學者的難題。本文對企業所得稅稅收能力測算方法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探討:
首先,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能力測算需采用因素法來進行。
其次,實證結論表明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能力和實際入庫的稅收收入間存在較大差異,其稅收努力程度一般較低。
再次,近幾年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努力指數一直呈上升趨勢,說明近幾年稅務部門加大了企業所得稅征管。
企業所得稅稅制復雜,扣除項和優惠政策較多,征收難度大。通過稅收收入測算來衡量稅收征管效果一直是研究學者研究的重點和難點。我們需要通過樣本數據和宏觀經濟數據對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能力模型進行實證研究。筆者下一步將繼續進行其余稅種的稅收收入能力,為建立完整的我國稅收收入能力測算做點貢獻。
參考文獻:
[1]梁 季:中國稅收收入能力估測及其應用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2]梁 朋:稅收流失經濟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3]孫 莉:我國商業銀行企業所得稅稅負分析―兼議新會計準則對銀行企業所得稅改革的影響[J].當代財經,2007,(12):45~49
關鍵詞:稅收;地區生產總值;財政預算支出;財政收入
1.引言
為了詳細了解重慶市稅收收入的各項情況,文章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稅收的影響因素、稅收如何影響財政收入、重慶市不同類型企業所繳納的稅類差異。
2.重慶市稅收收入的影響因素
這里以重慶市的國有稅收收入和地稅稅收收入分別為被解釋變量,選取了地區生產總值(GDP)、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以及商品零售價指數三個影響因素作為解釋變量,用回歸的方法分別分析它們對兩種稅收收入的影響情況。
選取的原始數據為從1996年到2014年的國有稅收收入、地稅稅收收入、地區生產總值、財政預算支出以及商品零售價指數的數據。
2.1國有稅收收入的影響因素
將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去掉,只分析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預算支出對稅收收入的影響。
設回歸模型為:Y1=B0+B1X1+B2X2+u。
其中Y1代表國稅稅收收入;X1代表重慶的地區生產總值;X1代表重慶財政預算支出;X1代表商品零售價指數。商品零售價指數對國稅稅收收入的影響不明顯。
分析結果見表1。
由該結果可看出:
可決系數R2值為0.998,調整可決系數R2值為0.997,說明因變量Y中絕大部分可以由自變量x來解釋,方程顯著。F值為3364.187,明顯大于臨界值,說明方程擬合程度很好。以上表格也反映出每個變量的t值和P值都表現為顯著,說明每個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稅收收入的影響都是顯著的。
所以正確的模型形式為:Y=-398695.889+724.052X1+0.021X2。
2.2重慶市地稅稅收收入影響因素分析
設地稅稅收收入模型為:Y2=B0+B1X1+B2X2+B3X3+Ui。
商品零售價指數以及財政預算支出對地稅稅收收入的影響不明顯。
結合以上分析結果將地區生產總值與地稅稅收收入做回歸。
設模型為:Y=B0+B1X+ui(其中Y代表重慶地區地稅稅收收入,x代表地區生產總值。)
其分析結果見表2。
由該結果可知:
可決系數R2值為0.985,調整可決系數R2值為0.984,說明因變量Y中絕大部分可以由自變量x來解釋,表明方程顯著。該表反映出F值為1125.083,明顯大于臨界值,說明方程擬合程度很好。從P值和f值看,地區生產總值對地稅稅收收入的影響顯著。因此,該回歸模型的方程和變量均顯著。
因此回歸方程為:Y=-1388459.269+891.286X。
經濟意義表現為:在假定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重慶市地區生產總值每增加1億元,平均說來地稅稅收收入增加891.286萬元。重慶市地稅稅收收入主要是受到重慶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正向影響。
2.3綜述
綜上可知,國稅稅收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區生產總值的影響,財政預算支出對國稅稅收收入的影響次之,商品零售價指數對國稅收入影響非常小。財政預算支出以及商品零售價指數這兩個因素對地稅收入的影響很小,地稅稅收收入的影響因素主要是地區生產總值的影響。
3.稅收對重慶市財政收入的影響
由于稅收作為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是影響財政收入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需要分析重慶地區國民稅收收入以及地稅稅收收入兩種稅收所包含的不同類型的稅收收入對重慶財政收入的影響情況。
以下對各種類型的稅收以及財政收入的相關性進行研究,了解它們的相關性,以了解國有稅收收入與地稅稅收收入是否存在差異以及國有稅收收入與地稅稅收收入所表現出來的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各種類型稅收以及財政收入的相關矩陣如表3所示。
該表格體現了1996年-2014年間財政收入、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以及個人所得稅之間的相關系數。從該結果可以看出每種稅收與其它類型的稅收相關關系都比較強。其中也可以簡單看出增值稅與消費稅的相關性較強,這兩項稅收屬于國民稅收;營業稅、企業所得稅以及個人所得稅的相關性較強,這三項稅收同屬于地稅稅收。這說明國有稅收收入與地稅稅收收入的確存在差異。財政收入與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的相關系數比它與增值稅、消費稅的相關系數更強,說明國有稅收收入與地稅稅收收入所表現出來的對財政收入的影響也存在差異,即地稅稅收收入對重慶市財政收入的影響更加明顯。
4.稅收類型與重慶市企業類型關系分析
由以上分析結果可知,地稅稅收收入對重慶市財政收入具有很大影響,為進一步探究重慶市各個類型企業主要繳納的哪種類型的地稅,即了解繳納的各類型地稅在不同類型企業中的分布情況,以下對各類型地稅收入與企業類型進行分析。
4.1構成情況
4.1.1稅收類型構成
由于在數據收集階段固定資產方向調節稅和屠宰稅數據缺失,因此此處不將這兩者納入分析范圍。最終確定為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和城市房地產稅、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車船稅、煙葉稅、耕地占用稅、契稅這幾種。
4.1.2企業類型構成
根據統計不同類型的企業,包括內資企業(分別為:國有企業、集體企業、股份合作企業、聯營企業、股份公司、私營企業以及其他企業)和非內資企業(主要有:港澳臺投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個體經營以及鄉鎮企業)的稅收類型也存在一定差異,因此企業類型與稅收在結構上會存在一定的差異。這里采用以上13種類型的稅收作分析。
4.2對應分析
根據分析,可得因子平面圖如圖1(圖中數字1~11分別表示國有企業、集體企業、股份合作企業、聯營企業、股份公司、私營企業、其他企業、港澳臺投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個體經營、鄉鎮企業)。
由該因子平面圖可知:11種類型的企業之間距離不大,總的來看區別不大,但仍然可以大致可分為3類:第一類:編號為2、3、4、5、6、8、10、11的樣品,即政府從集體企業、股份合作企業、聯營企業、股份公司、私營企業、港澳臺投資企業、個體經營、鄉鎮企業這幾種類型的企業收取的稅收主要為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房產和城市房地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契稅。其中對樣品11(鄉鎮企業)收取的以個人所得稅為主。第二類:編號為7的樣品,即內資企業中的其他企業所繳納的稅收種類主要是耕地占用稅。第三類:編號為1和9的樣品,即國有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它們繳納的稅類主要是印花稅、資源稅以及城市維護建設稅。
在最后分類結果中可看出車船稅和煙葉稅沒有與任何一種類型的企業距離較近。由于數據收集階段車船稅和煙葉稅的部分數據已經缺失了,因此此處不對這兩種類型的稅收進行歸類。
5.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