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4 16:16:11
序論:在您撰寫交通事故的新聞報道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質態層次。新聞報道質態層次策劃可分為兩類。一是對重大題材或問題的報道策劃,一般由新聞單位領導、部門負責人和其他相關人員共同策劃。對重大題材的新聞報道要有前期策劃,否則會出現采訪目的不明確,采訪不深入,報道重點不突出的問題。如吉水縣新農村建設工作開展后的一段時間里,由于沒有對這方面的報道進行重點策劃,記者采訪只限于對農村房屋的拆舊建新和路、水、電等基礎設施的外部變化,雖然反映的內容正確、真實,但卻只是表象的、單薄的、淺顯的,打動不了觀眾。后來,吉水臺經過策劃,重點推出了新農村建設的典型――爐下村,提出要反映哪幾方面的變化和成就,如何謀篇布局,尋找什么樣的采訪對象,從哪幾個方面提問等策劃方案。記者在采訪中抓住了爐下村的蔬菜、養鵝、旅游三項特色產業的形成過程,深入采訪了該村20多位村民以及回家過年的外出務工者和縣城居民的感受,挖掘出大量可觸摸、可感知、富有形象化、立體感的新聞細節,采制出多篇典型性的新聞報道。二是對題材的涉及面較窄,規模較小的新聞報道策劃,一般由一個部門或幾個部門的負責人進行策劃。如公安打擊飛車搶奪、文廣局嚴管網吧、工商局保護消費者權益等活動的報道。在采訪前組織各相關單位的負責人一起座談、溝通,確定報道重點、采訪對象,使得記者的現場采訪和后期制作目的明確。
形態層次。構成報道形態層次的要素主要有報道的表現形式、組織方式和報道者組成方式。在新聞報道的策劃中,報道表現形式一般要求多種體裁和手段并用,力求靈活多樣。如2008年春節前吉水縣重大交通事故頻發,社會上眾說紛紜,吉水臺及時進行了報道策劃。先是以消息的形式報道了重大交通事故的狀況,接著又邀請交警大隊的領導到演播室進行訪談,既談了交警大隊采取防范重大交通事故的措施,又談了群眾出行應注意的事項,使群眾對交通事故有了準確的了解,也知道交警部門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還獲得了有關出行的交通安全知識。
報道者組成方式包括新聞單位內部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配合、兄弟新聞單位的相互配合以及邀請上級新聞單位前來參戰。在紀念楊萬里誕辰880周年報道中,吉水臺打破常規,抽調精兵強將,邀請省、市級新聞單位的記者聯手合作,各展所長,互為補充,形成合力,從而產生廣泛而深遠的社會影響。
時態層次。包括以報道時間長短作為劃分和報道時機的把握兩個方面。從報道時間的長短看,可分為長期、短期和單個報道策劃。長和短的劃分是相對的。報道時間長短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報道的規模、力度。如對“兩化”(工業化、城市化)的報道,吉水臺做了長期的策劃,開辟了專欄,對“兩化”的進展時刻關注,跟蹤報道?!半p創”(創省級衛生城市、創省級園林城市)是一段時間的階段性工作。我們從“雙創”的目的,相關單位采取哪些措施,廣大市民應該如何配合進行了報道策劃,并在挖掘“雙創”典型等方面作了短期策劃和安排。由于策劃到位,報道起到了很好的鼓動和推動作用。
報道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與報道的時機是否恰當直接相關。報道時機一般有三種情況。一是配合式,即配合形勢變化,政策頒發,工作布置等。比如中央召開重要會議、重大政策出臺之時,媒體立即組織力量進行報道。由于配合式報道各媒體同時進行,容易雷同,因此,策劃要特別注意發揮創造性,講求宣傳藝術。二是即時式,即對突發新聞事件進行的報道策劃。突發新聞事件一經發生,立即進行報道策劃,在報道過程中,隨著事態的發展做出即時反映和調整。三是預見式,即對尚未發生、可能發生的現象或問題進行的報道策劃。從預見性的事物中,尋找有新聞價值的事件進行報道策劃,喚起群眾關注,引導社會輿論。
新聞策劃的三個層次形成報道系統整體,在這個整體中,各個要素之間、要素與系統之間存在著多種聯系,而任何層次上的變化都會使系統整體功能有所改變,新聞報道策劃系統的整體優化必須以系統的各個層次的最優化作保證,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新聞報道策劃的整體效應。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__縣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制訂本預案。
按照以人為本、預防為先、統一領導、快速反應、協同作戰的原則,強化搶險意識和大局觀念,服從指揮,各盡其責,保證處置工作高效、快速、有序進行。
本預案適用的道路交通事故是指在我縣行政區域內發生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產生重大社會影響,需要聯合相關部門共同實施救援和處置的道路交通事故:
1.4.1 事故后果已經或可能導致3人(含)以上死亡的;
1.4.2 運載危險物品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導致嚴重后果的;
1.4.3 境內路段因凝凍、風暴雨、濃霧、塌方、泥石流等惡劣天氣和地質災害及其它災害連續引發交通事故的;
1.4.4 導致市、省(部)級以上領導或者重要外賓傷、亡的;
1.4.5 其它可能引發嚴重后果急需聯合救援的道路交通事故。
成立縣道路交通事故應急指揮部,由縣人民政府縣長任總指揮,分管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安監局局長任副副總指揮,成員由縣政府辦、教育局、財政局、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環保局、供電局、文體廣電旅游局、電信公司、住建設、氣象局、消防大隊、武警中隊、公安局、交警大隊、安監局、交通運輸局、民政局等部門相關負責及各鄉鎮人民政府鄉鎮長組成,主要職責是統一指揮、協調本行政區域內道路交通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組織有關部門實施聯合救援;及時掌握事故動態并按規定上報,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統一部署事件的信息、新聞報道及其它重要事項。
縣道路交通事故應急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在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縣交警大隊大隊長任辦公室主任,相關人員負責具體辦公。聯系電話:7223481、7223492。其職責為履行日常值守、信息匯總和綜合協調職能,在道路交通事故處置中發揮運轉樞紐作用。
縣公安局及交警大隊:負責接警、現場處置、現場警戒勘查、組織救援、疏導交通、疏散群眾、調查取證、控制交通肇事人、實施交通管制、事故原因調查和認定、損害賠償調解、事故責任倒查和向上級報告情況等。
縣安監局:負責對事故處置進行具體指導和協調各方關
系,組織有關專家參加處置,協助公安局等部門對事故責任進行調查,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h交通運輸局:負責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中的公路交通保障工作,負責事故道路的搶險搶修,提供運輸車輛疏運事故現場人員及物資。
縣住建局:負責事故現場的搶險搶修,組織搭建用于處置事故使用的臨時建筑,負責事故現場的城市道路、路燈、供水等公用設施的搶險搶修,提供排險物資器具與人員,確保道路暢通。
縣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傷員的醫療救護和醫療衛生保障工作,組織力量進行現場急救,并指導現場救護及防疫工作,確?!熬G色通道”暢通無阻。
縣消防大隊:負責事故現場滅火,破拆變形事故車輛、排除載運易燃、易爆、劇毒、易腐蝕等危險物品車輛因事故造成的險情。
縣環保局:負責事故造成的環境污染處置及其污染程度監測,指導對危險化學品擴散、蔓延的控制工作。
縣電信公司:負責救援期間的通訊暢通。
縣氣象局:及時提供事故現場以及周邊范圍的天氣情況。
縣供電局:負責現場搶險、電力輸送和排除電力遺留的安全隱患
縣民政局:協助做好死傷家屬及傷者本人的安撫、賠償工作,及時運送遇難尸體,妥善處理死者后事。
縣政府辦:負責協調處理事故中傷亡的涉外人員的有關善后處理工作。
縣文體廣電旅游局:按照道路交通事故應急指揮部的統一部署,統一組織信息和新聞報道工作。
縣教育局:負責協調處理事故中傷亡學生的有關善后處理和配合調查事故責任等工作。
縣武警中隊:按照救援應急指揮部要求參與排險救援,協助公安部門維持現場秩序。
各保險公司:負責因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車輛損失等財產的理賠工作。
道路交通事故發生后,縣政府立即組成現場指揮部,由縣政府分管副縣長擔任總指揮,縣公安局長任副總指揮,主要職責是盡快開展事故排險救援,減少人員傷亡和事故損失;向道路交通事故應急指揮部報告事故發生和先期處置情況,提出增援要求和實施意見;組織現場善后處理,并做好事故調查;負責現場處置工作全過程的總結、報告。
事故發生地的公安機關接到事故報案后,要核實信息的真實、準確性,一旦查明事故的死、傷人數或失蹤人數后,應按規定報告當地人民政府道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通報同級協作部門,并按照規定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包含以下內容: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肇事車輛、人員情況;事故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事故發生原因的初步判斷;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態控制情況;接處警情況;報告單位。
當地人民政府應急救援措揮部辦公室根據事故的嚴重性、影響范圍、可控性等要素,作出分析、研判,預警。
一旦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最先接到報警的公安部門要在1小時內同時向縣應急辦、縣道路交通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報告。并通報安監、衛生、建設、交通、消防、環保等相關部門,各有關部門接警后要立即派相關人員趕赴現場參與救援。縣應急辦及道路交通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按有關規定向上級政府及部門報告。
道路交通事故發生或可能發生時,事發地鄉、鎮人民政府、接警的公安部門及事發單位應在第一時間及時、主動、有效地進行處置,控制事態,組織救援,并將事件和有關先期處置情況按規定在同一時間上報縣應急辦和道路交通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
道路交通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在接到事故信息后,趕赴現場指導,組織派遣應急處置隊伍,做好應急處理工作及啟動本預案的各項準備工作。
縣道路交通事故應急指揮部接到事故信息后,立即組織公安、衛生、消防、交通、安監、環保等部門實施救援,并開啟交通事故傷員搶救“綠色通道”,盡最大努力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如判定事故已經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嚴重社會危害時,應立即成立道路交通事故應急現場指揮部,批準啟動本級道路交通事故應急預案。
處警救援人員應當攜帶必要的現場勘查器材、急救工具、安全防護器材,及時對傷員進行施救,指揮、引導車輛行人繞行,確保救援車輛道路暢通。如遇臺風、暴雨、濃霧、塌方、泥石流等惡劣天氣和地質災害及其它災害造成的交通事故,或運載危險化學品車輛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應當視情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緊急疏散周圍人員。
縣道路交通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經核實確定為道路交通事故,立即報告縣政府分管副縣長批準后,啟動本預案。各有關成員單位相關負責人應在接到通知后立即趕赴指定地點參與部署實施救援工作。
道路交通事故應急現場指揮部根據實際情況,可以請求縣道路交通事故應急指揮部調集縣各有關部門力量和裝備組成救援工作組,趕赴現場參與救援行動。各有關部門在接到指令后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人員和救援裝備集結,選擇便捷交通路線和運輸工具,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救援現場。道路交通事故應急指揮部可視情成立專家指導組、醫療救護組、環境監測組、后勤保障組等專業工作組,立即開展消除隱患、調查取證、傷員救治、污染監測、道路搶修等各項工作。
事故救援結束后,縣道路交通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會同相關部門具體負責組織善后處置工作。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死亡人員進行善后處置,盡力醫治事故傷員,清理交通事故現場,恢復道路交通正常秩序。
各保險公司及時趕赴事故現場,及時支付或者墊付搶救費用,開展應急救援人員現場保險和傷亡人員及財產保險的理賠工作。
道路交通事故的新聞報道、信息、接待采訪等事項由縣道路交通事故應急指揮部統一部署,
縣委宣傳部負責把關和組織實施,新聞報道應堅持及時、準確、全面、客觀的工作原則。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公安部門應及時查明事故發生的原因,做出事故責任認定,依法追究交通肇事者法律責任。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工作自事故發生之日起40日內完成,并由調查組形成書面報告提交有關部門。事故調查報告提交之日起__日內,按屬地管理原則和干部管理權限對有關責任人員作出相應處理。
道路交通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應會同有關部門對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預防預警、應急響應、保障能力、協同作戰等問題進行調查評估,總結經驗教訓,并向縣政府提交專項報告,為完善預案提供參考依據。
縣公安局要完善“110”或“122”接警系統,并配備必要的應急備用設施和技術力量,建立健全并認真落實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信息收集、傳遞、處理、報送各環節的工作制度,確保信息報送渠道的安全暢通。網通、電信、移動、聯通等通信運營企業要做好應急過程中的通信保障工作。
縣相關部門應建立處置道路交通事故裝備保障制度。消防車輛、照明、滅火、破拆等專用設備、器材實行專人保管和維護,滿足應急處置需要。儲備物資應存放于安全、交通便利的區域。各救援部門應健全應急制度,落實應急人員,配備以下相應裝備:
縣交通運輸局:大客車2輛、大貨車2輛、大吊車1臺,用于疏散事故現場人員及物資設備。
縣建設局:推土機2臺、鏟車2輛、挖掘機2部、裝載機2部、吊車3臺,用于坍塌事故現場挖掘和路面清障以及搭建臨時建筑的設備和物資。
縣供電局:10KV帶電作業車1輛、__0KV柴油發電機車1輛,用于事故現場的電力供應,鋪設臨時電力線路的物資和設備。
縣公安局:事故勘查車1輛、應急救援車輛10輛、指揮車1輛及相關通訊器材、防暴裝備、野外扎營裝備。
縣消防大隊:消防車2輛、金屬切割機、液壓擴張器、滅火器材、強光照明、氧氣呼吸器、隔熱服、防化服、防酸服等防護設備及洗消帳篷。
縣武警中隊:防暴裝備、通訊設備、野外露營裝備。
道路交通安全預防和處置道路交通事故所需經費納入縣財政年度專項經費預算。應急救援工作所需設備資金由各部門提出預算,報縣政府批準后列入年度財政資金預算。
各部門應建立處置道路交通事故應急工作組。工作組按照道路交通事故的具體情況和應急指揮部的要求,具體實施應急處置工作。
鄉、鎮和交通、農業(農機)及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要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道路交通法律、法規和道路交通事故的預防、避險、自救、互救的常識和辦法。在機動車駕駛員培訓、考試中應當設置應急救援培訓的內容。
各部門應切實加強對處置道路交通事故應急人員的日常教育和技能培訓,有針對性地開展人員營救、傷員搶救、車輛打撈、危險化學品處置和人員應急集結等科目培訓,提高處置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公安、交通管理、消防、醫療急救等部門應定期按應急救援要求組織演練。
本預案是全縣處置道路交通事故應急準備和響應的工作依據,各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直有關部門應遵照執行,并參照本預案,結合本部門、本單位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或實施意見。本預案定期進行修改。
【關鍵詞】突發事件 現場 五覺
有人說突發新聞報道容易上手,因為其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只要把新聞的“五要素”(何時、何地、何人、何事、為何)交代清楚即可。當然,作為一個簡單的消息,這些信息足以。但是在當下媒體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中,這些信息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觀眾的要求。所以筆者認為,突發新聞報道想要做得出彩,并不簡單。
突發新聞是指社會新聞中對突發性事件的報道。如火災、車禍、水災、自然災害、責任事故等等。在主打民生新聞的節目里,突發新聞的數量是數一數二的。
曾有一次,在出差采訪的時候,按照欄目的要求,我向現場的觀眾做節目收視調查。當詢問到大家平時都愛看什么內容的新聞時,眾人的回答幾乎都是“車禍、爆炸、火災這樣的突發新聞”。顯然,大家對突發類新聞的關注度是極高的。
從安徽廣播電視臺《第一時間》欄目過去播出的整檔節目中可以發現,幾乎沒有哪一天的節目能少了突發新聞報道。曾經播出過的,較為重大的突發新聞隨便說說就是一大串。如:“合肥廬陽宮大火”、“鮑飛割喉案”、“合肥長江路塌陷事故”、“柏景灣爆炸案”、“合安高速重特大車禍”等。這些新聞不僅電視媒體感興趣,報紙媒體、廣播媒體、網絡媒體同樣也很重視。往往一個較大的突發事件發生后,現場采訪的記者數量不亞于一場小型的會,就連媒體同行也紛紛感嘆,記者們難得一聚,一個突發現場一下子把人都聚齊了。那么,面對這么重要的突發新聞報道,怎樣才能臨危不亂,讓報道更加精彩呢?
其實,要想提高突發新聞的報道質量,對于電視媒體來說,就必須盡可能全面地還原現場,讓電視機前的觀眾在家里也能感同身受,能夠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科學家發現,人們對事件最直觀的感受,不外乎是從這五個方面得來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據報道稱,電影為了從這五個方面刺激觀眾的感官,已經發展到了5D時代。一條突發新聞報道,如果也可以在這五個方面下功夫,就不會讓人覺得干癟無味。作為電視記者,要運用一切有效手段,把現場所有的信息盡可能的捕獲,綜合地傳達給觀眾。
一、視覺
通常,突發事件的新聞現場都會有很強的沖擊力。一名合格的電視記者,在到達現場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借助自己的眼睛觀察現場的各種特征。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判斷哪些元素是極具視覺沖擊力,能夠給觀眾傳遞現場信息的。
例如:一個火災的現場,在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到空中的濃煙,煙的顏色、形狀、不同于其他火災的特征,這些可以讓觀眾對整個火災有一個大致的認知。到達火災的現場,現場救援的消防車數量,夜晚閃爍的警燈,周圍圍觀群眾的反應,臉上的表情,正在撲救的消防官兵,大火燃燒的狀態都是反映火災嚴重程度最好的細節畫面。這些畫面很容易吸引觀眾的眼球。
二、聽覺
在著名表演藝術家李雪健接拍的一則廣告中,他說:“再好的戲,沒有聲音也出不來?!币粋€畫面再絢麗、視覺上再刺激的新聞,如果聽不見任何的聲音,會覺得少了點什么,是索然無味的。
在突發新聞的現場,各種極具特色的現場聲十分豐富。這樣的同期聲伴隨著畫面一出來,往往就能先聲奪人。例如:在火災現場,物品燃燒噼里啪啦的聲音、油桶爆炸的聲音、消防隊員指揮撲救呼喊的聲音、增援車輛刺耳的警笛聲音;在交通事故中,車輛碰撞的聲音、救援隊員切割車體的聲音、傷者呼救的聲音。這些都能起到強烈的感染效果,讓觀眾雖然坐在電視機前,也能身臨其境,感受到現場緊張的氣氛。
三、嗅覺
跑過火災新聞的記者都不會忘記,只要是火災現場都會有刺鼻的氣味,而且絕大部分不盡相同。秸稈燃燒、垃圾焚燒和房屋著火就有著明顯的區別,對于這些味道的差別,記者也要做到心中有數。
氣味距離火場多遠就能聞到,具體是什么樣的氣味,刺激還是不刺激,聞了過后有沒有什么不適感,這些都是記者在現場感覺到的。它們都是突發新聞報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另一個方面向觀眾展示了無法感受到的細節。
在交通事故類的突發新聞中,如果記者在現場能夠從駕駛員的身上聞到酒精的氣味,那么對于交通事故原因的分析,無疑會起到很關鍵的作用;而在自殺者生前呆過的房間里,如果聞到了濃濃的香煙味,也能說明死者自殺前的心理狀態。
四、觸覺
在許多電影里,兩派角色互相追捕的過程中,經常會有這樣的情節:一方趕到另一方之前住過的房間,摸了一下床上的被褥,說被窩還是熱的,此人看來并未走遠。在突發新聞的現場,這樣的觸覺同樣是不可或缺的。
落水者掉落的水塘,水溫是否冰冷刺骨;起火燃燒的貨車,軋過的路面是否依然燙手,這些通過觸覺體驗得來的信息,可以讓觀眾在看電視的時候,判斷出當時事件的嚴重程度。
曾經有一條新聞,報道的是一個事故中驚魂未定的肇事者,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他十分緊張,就展示了一個和他握手的畫面。只見記者干燥的手和他相握過后,立即變得潮濕起來。這樣的細節體現,給報道帶來了不同的效果,讓觀眾看了印象深刻。
五、味覺
對于絕大部分的新聞現場來說,味覺體驗是最后一個層面。在突發新聞現場,記者常常是用嘴巴來提問,而不是用來感受滋味。但是作為感覺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也不應該放棄。比如在火災現場,高溫的烘烤下,口腔也會干燥難耐,這也是十分有價值的現場信息。
在突發性災難事件發生時,記者是盡一個公民的義務參與救人,還是履行新聞采訪的職責,這是新聞界一直存在爭議的問題。不論我們的傳媒還是其從業人員.應該積極地進行總結與反思。筆者就這個問題談幾點實踐中的思考。
一、近年來,記者在災難現場應該是個什么樣的角色,記者在災難報道中應該如何既確保公眾的知情權,又不因過度渲染而導致對公眾的傷害,像這樣的話題.已成為媒體從業者討論的一個熱門話題。如何報道災難新聞,各地新聞出版管理機關均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在災難報道中不能過分血腥,記者采訪不得干擾救災工作的開展等。有些記者認為這樣做是捆住了手腳,也影響了公眾的充分知情權,其實不然,對于災難現場的報道,不論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媒體還是發展中國家的媒體,都有一個尺度的把握.這是媒體社會責任感和社會良知的體現。這也是媒體的保留,這種保留并非是新聞管理制度使然,而是媒體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二、那么如何在既保證讀者知情權的情況下,又尊重采訪對象的隱私權和人格.不至于過分渲染,如何把所致其中的度呢?筆者認為,首先記者和媒體要充滿社會責任感和悲憫之心投入到報道中。災難發生是不幸的,不能將此看做報紙和記者揚名的“機會”,而是責任,媒體的巨大社會影響力,決定了報道者必須具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其次,現場記者除了理智地報道災難現場外,更應該關注人在災難中的情況,用自己的報道使公眾體味人在災難中的故事,感悟在災難中人的尊嚴與互助。比如救死扶傷、人道主義等等,這些也是災難中的真實,也能夠打動讀者,需要記者去挖掘,去重視,去報道。在“八一六”烏馬河鞭炮廠爆炸現場,記者遇到這樣的事,當地的建設局和市中心區所有施工企業的負責人提議.能不能停工一天,先幫助受爆炸余波影響導致房屋破損的老百姓,沒想到提議得到所有施工企業的一致響應,當即,市中心區所有建筑工地的工人停工一天,主動拿著工具,先幫老百姓修房屋,施工企業負責人也表示,雖然停工導致他們在經濟上會有些損失,但他們覺得能為在困難中的百姓做些事,讓他們早日回家,住上屋子,這些損失不算什么了……記者應該做這些感動的記錄者,要通過報道去體現人性在災難面前閃耀的光輝,在報道過程中,實事求是,文風平實.不能為了“刺激眼球”去夸大事實,編造苦難。通過細節,把感動你的東西描繪出來。這樣也能夠感動讀者。
三、作為一名媒體從業人員,要加強社會責任和道德自律。除此之外,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措施也可以減少災害新聞采訪報道中的“失范”行為。
1.在高度與厚度上做文章。所謂高度,指的是報道視野的問題,是空間維度。由點到面、點面結合,從特殊到一般,引發對問題的深層次觀察。而厚度,指的是某一點的歷史發展問題,是時間維度。雖然災害事件大多為突然發生,似乎沒有歷史。但實際上,深究下去往往有歷史發展的痕跡、有些甚至是歷史重演。悲劇的發生有時并非偶然。充分調動災害新聞報道的高度與厚度,建立一個空間與時間的立體網絡,是加強報道深度的有效選擇?!敖裹c訪談”曾做過一期災害新聞報道《車禍猛于虎》,報道的是一起特大交通事故。在這起事故中,一輛滿載電石的大貨車與一輛載有29人的客車相撞。兩車翻入深溝,造成20多人死亡、多人受傷。這是一則典型的災害新聞報道,慘痛的人員傷亡、血腥的災害現場、強烈的警示作用等災害新聞的要素一應具備。照理說,車禍的新聞報道在電視熒屏上并不少見,但這期節目仍做出了自己的特色。關鍵就在于對新聞背景的運用。節目中,在著眼于這起事故的同時,還加入了相關的背景信息,凸現了該路段交通安全問題的歷史縱深感,跳出了以往車禍報道“一事一報”“就事論事”的局限性.增加了新聞報道的厚度。同時,記者將這起車禍放在入冬以來全國各地特大交通事故頻發的大背景下,由點及面、由微觀到宏觀,提升了報道視野。從而,使報道變得立體、豐滿。
2.追蹤報道,加強災害新聞報道深度。追蹤報道,一般較常見于調查性新聞的報道。而在災害新聞的報道中,較常見的往往是“一錘子買賣”。實際上,災害新聞同樣需要追蹤,特別是一些動態性的災害:如嚴重的自然災害、流行病疫情等。隨著災害本身的加強、減弱、轉化,災害現場、災害損傷、災害影響等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追蹤報道成為必須。同時,追蹤報道具有兩個顯著的好處:第一,從整體上加強了災害事件報道的深度。第二。避免了因“一錘子買賣”而引發的掠奪式采訪、隱性采訪、侵犯隱私等“失范”行為。
“人生命,實在寶,講安全,最重要……”沒當想到這首小學生安全三字歌,我都會時刻提醒自己,注意安全:不橫穿馬路,不攀爬圍欄……因為人的生命時寶貴的,生命對于人的一身都只有一次。
我們學校也曾經組織觀看有關安全知識的影片?!鞍踩币渤羞\著許多希望和夢想。如果大家都遵守了交通規則,就不會再有悲劇發生了。在電視,報紙上我們經??梢钥匆娪捎诮煌ㄊ鹿蕦е碌乃劳龅男侣剤蟮罁y計表明:全國6分鐘就有人死于交通事故,每一非中就有人受傷,多么驚人的數字??!然而卻有很多人不重視自己的生命,無視交通安全,要知道一個人死了得有多少人來承擔這巨大的悲痛!
在我的腦海里,至今讓我還記憶猶新的發生在我身邊的一件交通事故。那是幾年前,我爸、媽、弟弟一起去商店買玩具。正當過馬路時,一個年輕人騎著自己的摩托飛速的跑著,當摩托車離媽媽有幾十米的距離時,媽媽便停住了腳步。俗話說:“無巧不成書?!边@摩托車還偏偏朝媽媽腿上開去。媽媽忍著痛苦,仍然抱著弟弟,血一直流著。到了醫院拍了X光片才知道并無大礙,沒傷著骨頭。事故雖然解決了,但每當想起那一幕,還不是心驚肉跳?生命在那一刻是脆弱的,但又哪么寶貴。朋友們好好珍惜,生命不會有第二次!
世界萬物都在與生命,生命時那樣寶貴,花凋謝會重開,太陽落了會再次升起,生命一去就不復還!我們應當好好珍惜!當你攀爬圍欄時,橫穿馬路時……大家要記住生命只有一次。讓我們在新交通規則下,享受如花一般的生命吧!讓安全與我同行!于生命同行!
一、電視消防新聞的概念
在人類漫長的社會生活中,火災是威脅公共安全、危害人們生命財產的常見災害之一,消防就是伴隨著火災而產生的。在我國首次出現消防一詞是1903年,由日本語音譯而來,當時的含義是消彌與預防火災、水患等災害的意思,直至后還稱為“消防火災水患”。到20世紀20年代前后,仍稱滅火與防火為“消防火災”,后來“火災”二字被省略,簡稱“消防”。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消防部隊越來越多地承擔起各種社會救援、維護公共安全和提供社會服務等工作任務?!吨腥A人民共和國消防法》明確規定:“公安消防部隊除保證完成火災撲救工作外,還應當參加其它災害或事故的搶險救援工作?!?/p>
目前,消防部隊承擔的搶險救援工作包括地震等自然災害、建筑施工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空難等生產安全事故等18項搶險救援工作任務,由此,消防的含義進一步擴展,即在滅火和防火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搶險救援的內容,新時代背景下,消防的定義已經演變成為:預防火災和滅火救援。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根據電視新聞學的相關理論,結合消防行業的內容特點,將電視消防新聞定義為:以預防和撲救火災、災害事件搶險救援為報道內容,以聲畫形式向受眾傳遞消防信息為手段,報道新近發生的消防事實,是電視媒介關于消防新聞內容和報道形式的總稱。
二、電視消防新聞的特征
1.專業性。消防工作是一項業務性較強的工作,它所涉及的內容主要是預防火災和滅火救援,具有鮮明的專業特征。在對電視消防新聞的報道中,經常要使用各種專業名稱和術語,例如,滅火救援時使用的戰術,消防特種器材的名稱及功用等。在電視消防新聞報道中能否準確使用這些消防專業術語非??简炗浾叩膶I水平,同時也體現著電視媒體的責任感和權威性,因此報道電視消防新聞的記者平時應加強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或者報道出來后請消防專家先審稿,看是否有專業性的錯誤。
2.警示性。在電視消防新聞中,火災的報道僅占20%的比例,但這部分報道所產生的震撼力和威懾力卻是不可小視的,特別是對一些重特大火災事故的報道往往具有顯著的警示教育作用。
2008年9月20日晚,廣東深圳市龍崗區舞王俱樂部發生火災,造成43人死亡,65人受傷。經事后調查,火災原因為演員在舞臺上表演時使用自制禮炮槍,結果引燃天花板導致火災發生。有關舞王俱樂部火災的消防新聞一經報道便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關注,由此引發了民眾對公共娛樂場所燃放煙花的思考,同時相關部門立即在全國范圍內開始對公共娛樂場所燃放煙花的違法行為進行徹查,避免類似悲劇再次重演。
3.連續性。重特大火災、重大搶險救援行動等突發事件報道,不可能是一兩次報道就結束了,有些典型的案例需要媒體長時間關注,進行連續報道。以央視大火為例,2009年2月9日20時27分,中央電視臺新址園區在建的附屬文化中心大樓工地因違規燃放煙花發生火災,造成1人死亡,7人受傷。2010年5月10日,71名事故責任人受到責任追究,整個事件持續一年多。這期間有關火災撲救、原因調查、緬懷犧牲消防員、火災教訓、相關責任人處理等消防新聞的報道迭出不窮,正是這一系列的連續報道,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構建了立體化的報道格局。
4.評論性。關于重特大火災事故的新聞報道往往是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新聞,民眾在了解火災原因、相關責任人處理、事故進展和影響等相關信息的同時,必然會利用網絡、論壇、博客等對事件的發生和處置結果表達自己的見解、觀點和判斷,與此同時,廣播、報刊、電視等新聞媒體也會在報道中啟動相關新聞評論,形成消息報道與觀點報道的互動傳播格局。
5.知識性。消防新聞的一個重要價值就是傳遞安全信息,普及消防安全知識,增強民眾消防安全意識和逃生自救技能。2004年2月15日中午11點20分左右,吉林市中百商廈發生特大火災,造成53人死亡、71人受傷?;馂陌l生后,各級電視媒體第一時間對事件過程進行報道,一位78歲名叫毛鳳久的老人因為在火場中成功逃生成為眾多媒體爭相采訪的對象。毛鳳久告訴記者,火災發生時他正在商場四樓。“那陣子,大部分人樓上樓下地跑,有的人開始打破窗戶往下跳。我就趴在地上,找個毛巾捂住鼻子和嘴,爬著找可以喘氣的地方,一直到消防隊員來,把我送到醫院?!泵襟w在報道中評論:這位老人之所以能夠生還,更多依靠的是自救技巧。在報道中傳播消防安全知識是電視消防新聞的一個重要特征。
6.宣傳性。消防新聞是一種行業新聞,體現著國家的意志,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消防工作的目標就是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等災害事故的危害,為創建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因此消防新聞體現著鮮明的宣傳價值,擔負著重要的宣傳使命。其報道的目的就是通過宣傳使消防觀念深入人心,提高受眾對消防安全的認知,增強安全意識,掌握自我保護技能。
三、電視消防新聞的內容及分類
1.消防科技報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消防是一項時刻與火災和其它災害事故做斗爭的工作,隨著社會發展進程的加快,大跨度、大空間及高層建筑不斷增多,化學建筑材料種類日漸繁多、復雜,城市人口規模急劇膨脹,這些都不斷給消防防火、滅火和搶險救援工作帶來新的挑戰。隨著各地城市化建設步伐的加快,高層、超高層建筑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這種都市化的建筑在擴大居民乃至商家入駐率的同時,也為滯后的城市消防安全埋下了隱患。上?!?1?15”火災讓這種隱患以一種國殤的方式躍入國人的眼簾。
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使消防工作面臨諸多挑戰,需要研究運用最新的先進科技來解決,而這些正是電視消防新聞報道的重要題材。比如日常滅火訓練中使用的三維模擬仿真數字化訓練系統,在地震坍塌廢墟中尋找被困人員的生命探測儀、切割器等專業器材,消防搜救犬,撲救地鐵火災的特種車輛等,這些都是電視消防新聞報道的重要內容。
2.人物報道。新聞報道中有一個重要原則,即要想新聞更加鮮活生動,新聞報道中就一定要“見事見人”。而人更是新聞報道的核心,人物報道在新聞報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消防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人物報道的天然優勢,在與各種火災和災害事故斗爭中,消防官兵擔負著搶救人命的神圣使命,作為事件經歷者,他們是新聞報道中不可剝離的重要內容。電視消防新聞中的人物報道主要是在滅火和搶險救援中涌現出的典型人物,他們體現著軍人特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擔負著搶救人命的神圣使命,不怕流血流汗,甚至付出寶貴的生命。近年來,消防官兵中涌現出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在湖南衡陽大火中犧牲的20名消防官兵群體,在央視大火中為救群眾英勇犧牲的張建勇,在大連“7?16”大火中犧牲的烈士張良……
3.事件報道。電視消防新聞關于事件的報道主要是關于消防部隊滅火救援的報道,其報道領域十分寬泛。從火災層面講,目前消防部隊擔負著除森林、草原、礦井地下、軍事基地和核設施外所有火災的撲救任務;從搶險救援層面講,2006年5月10日,《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消防工作的意見》明確規定,除完成火災撲救任務外,消防部隊還要積極參加以搶救人員生命為主的18項社會搶險救援任務,包括:危險化學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災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空難、爆炸及恐怖事件、群眾遇險事件的救援工作、參與配合處置水旱災害、氣象災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
2013年10月3日18時許,老李在寧波市鄞州區古林中心路由東往西橫過馬路時,折返過程中與小林駕駛的由南往北方向行駛的奔馳汽車碰撞。經交警部門認定,老李承擔主要責任,小林承擔次要責任。
事后,老李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經過近2個月治療,老李病情有所好轉,但不能完全恢復,后經鑒定,老李為一級傷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長期護理。
老李的女兒以老李的名義將小林、老林(系車主,小林的父親)、該車輛投保的保險公司至鄞州法院,請求法院判令小林賠償損失122萬余元,老林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保險公司在交強險限額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
庭審現場
原告是否故意造成事故
庭審中,小林和老林向法庭提交了三張光盤:一張是行車記錄儀記錄的交通事故現場視頻,另兩張分別是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和浙江衛視對該交通事故的新聞報道。
上述兩被告的律師指出,從行車記錄儀記錄的視頻可以看出,當時老李已經走到了對向車道,又折回跑步迎向正常行駛的小林駕駛的車輛,并用肩背部與車頭部位相撞?!斑@是一個自我保護的動作,任何普通人均可以看出,這起交通事故是老李故意造成的?!?/p>
兩被告的律師還指出,其提交的電視新聞節目除了播放行車記錄儀記錄的視頻外,還采訪了交警部門,基于交警部門的解讀得出老李的行為屬于“碰瓷”。
被告保險公司認為,如果老李僅是正常橫穿道路,不可能做出突然撲向車輛的動作,“原告明顯是在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睆拿襟w對此事的報道也可以看出,老李的行為已被公眾和社會輿論根據日常生活經驗認同為“碰瓷”。
老李的委托人則認為,老李并沒有故意制造交通事故,其過馬路時,小林沒有減速行駛,并且按了喇叭驚嚇到了老李,才導致事故發生,“被告為了推脫責任而報警說原告是故意造成傷害?!?/p>
老李的委托人提出,老李提交的交通事故認定書載明“老李承擔主要責任、小林承擔次要責任”,其提交的派出所證明也表明老李的行為不屬于“碰瓷”。
對于老李“受驚嚇”的說法,小林和老林的律師指出,老李是成年人,“馬路上的嘈雜聲音和鳴笛聲不至于讓其驚慌失措,到處亂竄,而且,當時小林并未鳴笛?!?/p>
被告應否承擔賠償責任
為了證明自己的損失,老李一方向法庭提交了一系列證據,提出其實際損失為234萬余元。
老李的委托人認為,應按照小林的過錯比例來計算應承擔的賠償金額。由于老李對事故承擔主要責任,小林承擔次要責任,雙方應承擔的過錯比例分別為60%和40%,又因本起交通事故系行人與機動車碰撞,機動車需增加10%的賠償比例,所以老李和小林各承擔50%的損失。結合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的計算規則,小林應向老李賠償122萬余元,老林對此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保險公司在交強險限額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
對此,小林和老林的律師認為,根據法律規定,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為人不承擔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規定,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而兩被告對事故的發生沒有任何過錯,無需承擔賠償責任。
保險公司認為,老李受到的損害系其故意造成,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二款“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以及《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二款“道路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保險公司不予賠償”的規定,保險公司在交強險限額范圍內依法不承擔賠償責任。
保險公司指出,交強險的設立目的是為了保障機動車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賠償,促進道路交通安全,“但原告系故意制造交通事故而受到損害,已涉嫌構成犯罪,依法不應當得到賠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