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3 09:16:34
序論:在您撰寫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今天,學校這個傳授知識的圣地已不再是傳道、授業、解惑這樣單純,而是有越來越多的心理健康問題漸現端倪,直接沖擊著教育、教學。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生活消極,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難于應付挫折,并在行為上出現打架、罵人、說謊、厭學、逃學、混世, 嚴重的出現自傷或傷人現象。這種心理健康狀況如不盡快扭轉,我們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天之驕子”,將完全可能成為畸形兒, 將無法適應現在的競爭形式, 所以形勢危矣,能夠引導學生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在我的教學教育工作中,具體做法如下。
一、課堂教學上改進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動機的重要因素,當學生對學習缺乏足夠的認識,沒有任何需求的時候,他們是不可能熱愛學習的。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上無疑是最重要的。引起學生注意事物,往往體現新奇性、形象性、矛盾性、變化性、對比性等特點,它們刺激人的感官,會引起人的興趣與關注,進而接近、了解未知事物,解決新問題。因此,教學時,我采取豐富多樣的方法,設置各種巧妙的情景,不斷呈現事物的這些特性,努力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二、諄諄教導,因材施教
學生熱愛老師,往往會將這種情感遷移到學習中來,似乎覺得不學好就對不住關心愛護自己的老師。而對于那些情感饑渴者,教師更應付出無私的愛,并且要想辦法建設班集體這一溫暖的家庭,讓他們生活在情感豐富的學習生活中,這種情感場具有巨大的磁力,會緊緊吸引住學生,使他們不至于尋找不正規的情感補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關懷愛護學生,細心的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針對不同的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從心底里跟他們溝通情感。
三、鼓勵學生,多些贊揚,少些批評,改進評價方式
教學評價不當,否定評價過多,用分數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是造成師生情感障礙的主要原因。對學生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他們更好地發展,因此通過評價要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鼓勵他們不斷進步。對學生的評價應更多地關注和針對學生各方面的進步,引導學生從自己犯錯誤周期的逐步延長或錯誤程度的逐步減輕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體驗進步的快樂。進而增強繼續進步的信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評價學生要掌握的原則是:評價要全面客觀,評價要以鼓勵為主,評價在有發展性。我在教學過程中,多用贊揚鼓勵學生,達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理,而少用批評,但這并不意味著只表揚不批評,在適當的時候,適當的批評也是一種激勵。
四、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主的原則,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注重平等和關愛,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調整。當老師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師生之間加強溝通和理解,學生喜歡你的課,學習有了興趣,學業成績就能提高;與老師關系親密了,也增強了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信心,又能培養人際交往能力,這將有利于完善學生情緒狀態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發展。
五、正確引導學生,敏感問題不回避
改革開放的社會,市場經濟的大潮,五光十色的生活,對青少年學生產生了巨大而多樣的誘惑,由于他們思想不成熟,理智不健全,選擇生活的意識和能力不強,往往被許多消極因素所吸引,所迷惑,從而拋棄學業,迷戀享樂,甚至走入歧途。而對于一些敏感問題,大部分老師和學校都采取回避的態度。其實這樣,有的時候后果反而更嚴重。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開主題班會,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正確引導學生,使得他們能夠正確健康的看待這些問題。實踐證明,這樣的方法還是行之有效的。
六、做好家長工作,使之配合好教育學生的工作
發揮家庭教育功能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只能在極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矯正和引導,家庭影響也尤為重要??梢哉f,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礙都與其父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取得家長的合作,幫助家長發揮他的教育功能,對于改善和預防孩子的心理障礙,幫助孩子成才極為重要。因此我在空閑時間主動與學生父母接觸,了解情況,交流思想,做家長工作。讓他們配合我一起努力,盡量減少家庭方面給學生的壓力跟負面影響,使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
七、正確認識和理解“代溝”,打破“代溝”帶來的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隔閡
報上曾經登過這樣的一則消息:一些學生因為考試不及格,或因為和父母、同學有了小矛盾或被老師批評或考試成績和自己預定的目標有距離,然后就選擇了自殺。如浙江金華中學生徐立因其父母的“專橫”“嘮叨”而弒母,黑龍江七臺河高二學生王洋因追求本校一個女生不成而跳樓自殺。類似這樣的消息,報上比比皆是。每每看到這樣的新聞,我們無不為那些早逝的花季生命而感到痛心,惋惜,那些孩子僅僅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而輕生,怎能不讓人震驚。孩子們的心怎么變得這么脆弱,他們怎么會如此不珍愛他們的最寶貴的生命?孩子怎么會變得如此殘忍?難道人之初性本善的說法真的值得探究嗎?在他們以生命為代價的悲劇中,我們不難看出當代中學生心理存在著嚴重的失衡和錯位,中學生的心理問題十分令人擔憂。
據有關研究報道:“我國青少年有10%~30%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個別學生還相當嚴重。這種問題行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還有上升的趨勢?!庇嘘P專家認為,中小學生中有著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和心理不健康現象,其比率高至50%。各種嚴重的精神失常如精神分裂癥等當然很少,但大多數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病癥。如強迫癥、恐懼癥、憂郁癥、焦慮癥,還包括神經衰弱等。在一些學習較好的學生身上,也存在著如迷茫、失落、孤獨等心理脆弱的問題。以上情況說明現在的中學生明顯存在著嚴重的心理障礙問題,因而聚焦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
目前,中小學德育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很少研究人的內在心理機制,并能運用心理學知識科學地去解決學生因心理障礙而導致的一些問題。諸如把孤獨處事的學生說成是脫離集體,把性格內向說成是不愿暴露自己思想,把焦慮情緒說成是患得患失,把心理缺陷或心理疾病而引起的不穩定情緒看成是故意破壞。一些因心理障礙引起的問題,一概當作思想處理的方法,顯然舍本求末。因而通過多種方法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勢在必行。加強對學生自身、個人、內在的道德培養,如自主、自立、自尊、自愛、自信等輔導至關重要。筆者呼吁,應加大力度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
那么作為班主任如何注意和指導學生的心理問題呢?
我個人認為要做好這項工作,首先要有細心和耐心,細心是發現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一步,耐心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步驟。一個人的心理變化總是有個時間過程,在這個變化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總是有一個緩慢而微小的重復,而我們也常常在悲劇面前驚嘆:他怎么會變成這樣?他可不是這樣的人,平時怎樣怎樣。就是因為我們平時忽略了學生的心理變化過程,沒有注意到他們的細微變化,所以,在其悲劇發生后才吸取教訓,不如及早作好預防工作。需細心的觀察學生的日常行為,尤其是學生的微妙變化,耐心地疏導學生的心理壓力化解煩惱。
其次,加強家庭教育,注意引導孩子身心全面發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的教育,每一個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樣離不開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環境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著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作為家長應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應做到:
(1)轉變只重分數,忽略做人的思想觀念。
(2)父母要以身作則,要注重對孩子在“德行”方面的培養。
(3)理智地看孩子,大文學家高爾基說過:“溺愛是誤入孩子口中的毒藥”。
(4)多與孩子溝通,常言道,要知心中事,但聽口中音,因而溝通至關重要。
總之,過高的期望往往帶來孩子的無望,不要對孩子進行過度的保護,過度的保護會帶來孩子的無能;不要對孩子過分溺愛,過分的溺愛會帶來孩子的無情;不要對孩子進行愛的指責,過多的指責會帶來孩子的無奈。我個人認為成長比成績重要,經歷比名次重要,付出比給予重要,對話比對抗重要,激勵比指責重要。創設一個寬松、健康、向上的家庭環境氛圍,培養孩子一個完整的自我,一個人格健全的“我”。
再次,社會環境的熏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僅不能離開學校、家庭的教育和輔導,而且也離不開社會環境的熏陶。環境育人。不良的社會環境會直接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會各界都應關心青少年的成長,支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進其發展,形成一個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會氛圍,減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對青少年的腐蝕和滲透,為青少年的成長建立一個全社會的“保護網”,過濾社會有害物質,還青少年一個潔凈的藍天。同時,加大社會對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傳和教育,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和造就21世紀人格健全的創新人才,促進社會的進步。
朋友們,請聚焦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吧!
關鍵詞:中學生 心理問題 心理健康教育
一、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1、學習類問題
(1)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差、思維遲緩等。
(2)厭學是目前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愿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亦出現了厭學情緒。國家教育委員會的一位負責同志在一次教育會議上說:“中學生厭學的大概達到了30%,有的縣區甚至高達60%。”可見,在中學厭學是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
(3)考試焦慮,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甚至出現了焦慮泛化現象。
以上問題主要是由學校教育結構、學校教育指導思想、學校教育方法的影響而形成的。
2、人際關系類問題
(1)與教師的關系問題。其主要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學生產生的對抗心理,以及教師的認知偏差等情況給學生造成的壓仰心理、攻擊行為等問題。
(2)同學間的關系問題。如今90后的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習慣了被家人視為“心肝寶貝”、“掌上明珠”的感覺,主要表現為任性、自私,自尊心、好奇心特別強,過高地估計自己,以自我為中心,看問題片面,總把錯誤歸于別人,處理問題時忽略別人的感受。
(3)與父母的關系問題。一方面世界觀還不夠成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行為能力等;另一方面又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意識,主要表現為好逞強、好與人爭斗、做事魯莽、不顧后果、逆反心理強烈、對父母有較強的抵觸情緒。民主型的家庭能給中學生一個溫暖的歸屬港灣,而專制式的家庭中父母與其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易造成青少年孤僻、專橫的性格。自由放縱型的家庭中父母與子女之間也由于缺乏必要的管教和溝通,易造成青少年散漫、任性、甚至狂野不羈。
3、青春期心理問題
(1)青春期閉鎖心理。其主要表現是趨于關閉封鎖的外在表現和日益豐富、復雜的內心活動并存于同一個體,可以說封閉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志。因而閉鎖心理問題主要是指處于消極情況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學生若在消極情緒控制之下,封閉與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將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征兆。
(2)情緒激蕩、表露而又內隱。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蕩。這種動蕩的情感有時表露有時內隱。一個微笑可以使情緒飛揚,徹夜興奮,然而他們內心里激動、高興或苦惱、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靜;他們有話有秘密想與別人傾吐,可無論碰到父母或老師卻又緘默不言。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理解,便會出現壓抑心理,出現焦慮與抑郁。
(3)早戀。中學生一般尚未成年,我們把中學生這種未成人時的戀愛稱為早戀。中學生處于青春的萌動期,對異性感興趣,有愛慕心理,對兩性關系意識朦朧,他們渴望與異往,但是在同異性相處時又感到害羞不自在,對與異往有誤解,這說明他們還很不成熟,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引導。
二、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
1、“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旨在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恰當有效地應對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使學生更有效、更積極地適應社會、適應自身的發展變化,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展。
2、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咨詢。根據各級教育部門的要求,有越來越多的學校建立了心理咨詢室。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需要在開展心理咨詢的實踐中不斷總結和提高。然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主要是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而不應僅面對個別學生和家長的特殊需要。心理咨詢只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方面,它不應成為全部內容。心理咨詢室可以被視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此為依托,應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廣播、刊物等各類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與教育活動。
3、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開設心理課。開設心理課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時間上有了保證,并有了穩定的傳播知識的途徑,但是認為開了心理課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內容就太片面了。首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許多屬于非知識性的內容,單單在心理課上是達不到教育目標的。它需要讓學生通過活動、實踐、訓練等親自體驗才能獲得,而課堂教學所能提供的活動空間、實踐機會是極有限的。其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除主題內容外,還包括測驗、咨詢、班團會活動、野外訓練等,而這些內容是無法由心理課來涵蓋的。再次,心理課側重解決一般性、整體性及共性的心理問題,而無法深入地解決特殊的、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
4、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德育工作。例如,一位學生最初在課上搗亂,可能他就是為了引起老師和同學們的注意,只是他以不恰當的方式表現出來了。如果教師以傳統的德育的眼光看待這位學生課上表現出來的搗亂行為,這位學生很容易就會被納入到壞孩子的行列。如果教師重視并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他就會覺察到這位學生行為問題背后的心理需要,更多地給這位學生以積極的關注,這位學生需要關注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滿足,就不會在上課的時候以搗亂來引人注意了。
三、開展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和建議
1、培養中學生有效調節自己的情緒。青少年學生正處于精力旺盛、充滿活力的時期,他們情緒變化強烈,易沖動,不善于用理智來控制自己的情緒,容易感情用事。如果是在正確思想引導下,激情狀態能使他們做出對自己和他人成長有益的事;但如果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也可能干出危害他人及社會的事情。因此,教會學生調控自己的情緒是增進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
2、加強中學生性知識教育、性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正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身體和生理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性器官迅速發育并趨于成熟。他們這時會對異性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接近了解異性的要求和愿望,并且在性本能的驅使下,他們逐漸產生了性意識,有了性的沖動,心理學上稱這一時期為“暴風驟雨的時期”。中學生對這種迅速成熟帶來的巨大的生理和心理沖擊缺乏一定的心理準備,他們對異性表現出眷戀和向往,但又不知道這是成長中的正?,F象,于是可能會產生悔恨、恐懼、自卑等矛盾心理,造成精神緊張,影響身心健康。所以在這一時期加強對中學生的青春期性心理教育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首先要加強對中學生良好情感的培養;另外,可以根據中學生的個性特點開展健康人格教育;最后需要強調的是,不能忽略中學生的性知識和性道德教育。
3、結合班級、課外活動和學科教學開展心理輔導。不把心理輔導作為一門課程單獨開出、列入課程計劃,而是結合班會活動、課外活動、團體活動和學科教學來進行,其有利的一面是能把心理輔導與班級、教學、課外活動以及學校的其他例行活動結合在一起,便于發揮這幾項工作在統一的育人活動中的整體功能。但要注意的是,心理輔導仍須有自身的目標和內容,不要讓心理輔導被班級、教學以及團隊的日?;顒铀娑鴨适ё约旱奶厣?/p>
4、學校應與家長、社會一道,共同推進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光是學校的事情,更是全社會和所有家庭都應該關心的一件大事。人從出生起就緊密地和社會融合在一起,社會是只大染缸,既可以使人奮發向上也可以使人產生問題。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是不容忽視的,它為我們亮起了警告信號,作為教育工作者有責任挑起這副擔子,不能僅僅把工作停留在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層次上,而是要著手嘗試去解決這些問題,使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實際的意義。同時,只有加大社會對青少年學生健康的心理宣傳和教育力度,我們才能培養和造就二十一世紀祖國需要的人格健全的創新型人才,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姜瑩 游川 丁輝 北京市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中國婦幼保健,2008。
[2]王麗敏 呂杰 哈爾濱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心理健康教育對策.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3。
[3]李燕 龔潔 楊旭 武漢市中學生心理應激因素的初步分析.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0。
[4]陳紀方 梁彥秋 等 學生心理健康維護.學校管理心理學,1988。
[5]姚本先 方雙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導論》.東方出版中心,2002。
[6]林崇德 等《學校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7]鄭日昌 陳永勝《學校心理咨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8]王浩《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體制的一些思考》.《教育與管理》。
[9]彭德華 等 學校管理心理.學校管理心理學,1992。
[10]陳仲庚 心理與健康.實驗臨床心理學,1992。
中學生的茁壯成長不但強調健康的體魄、豐富的知識,更需要有健康的心理。近年來,不斷見諸報刊的中學生學習壓力大,學習考試焦慮現象嚴重,情感困惑,性認識障礙,經受不住挫折,缺乏堅強的意志,網絡成癮,校園暴力,甚自殺事件等,很多與中學生在這一特殊時期心理不健康密切相關的。
一、導致中學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有
1.社會價值導向失衡使當代中學生心理障礙增多
由于市場經濟負面影響的誘導,某些新聞傳媒的誤導,社會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思潮迅速滋長和蔓延,負效應強化,社會的價值導向失衡。在這種情況下,難免使一些學生產生理想破滅,心理病態和人格障礙,甚至精神崩潰。
2.學校教育失當心理負荷日益加重
片面追求升學率使升學競爭日趨激烈,高強度的學習要求,高頻率的考試次數,超限度的加班加點,刺激著中學生稚嫩的心靈,學生整日處在高度緊張、焦躁、恐懼、失敗甚至絕望之中,從而導致心理疲勞,就容易引發各種心理疾病,如強迫癥、焦慮癥、抑郁癥、恐懼癥、恐怖癥以及神經衰弱等精神障礙等。相當多的學校仍以“應試教育”的模式來確定教育內容。僅僅注重知識灌輸,忽視個性教育和能力培養。其結果使學生缺乏個性,缺少應變能力,導致社會適應。在教育方法上有一些教師缺乏心理學知識,不了解中學生心理特點,工作方法簡單,管理方式粗暴,也導致一些學生出現敵對、偏執、人際關系敏感等心理障礙。
3.家庭教育失誤使當代中學生個體心理承受力脆弱
當代中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很多的家長對子女,撫養重于教育,關心重于訓練,保姆式的教養,使孩子意志力薄弱、依賴性強、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缺乏競爭力,弱化了他們的生存意識和生存能等等。這樣的孩子患心理障礙的危險性越來越大。另外,有的家庭結構不夠完整,也可能給子女造成不同的心理缺陷。
4.中學生自身生理和心理發展水平失調使其心理危機加深
當代中學生的年齡大致處于少年后期和青年前期。這一階段身體增長異常迅速,外表變化較大,第二性征明顯出現,大多數學生到高中階段發育已非常成熟。身體發育明顯。由于生活條件的優越,營養和衛生條件的改善,童化心理延長,生理上早熟,心理上稚嫩,看上去像是成人,實際上還是孩子,生理發育與心理發展明顯失調。他們在生活過程中,還不懂得如何認識自己,如何進行人際交往,如何處理異性關系,如何應付挫折,如何正視各種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如何調整自我情緒,如何革除自身不良的性格習慣等等。因此,生理發育提前與心理發育滯后的矛盾,也是造成相當一部分中學生心理失衡、行為失范的重要原因。
二、應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對策
1.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是本世紀教育發展與改革的一個重要成果。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一套方法和技術,更重要的是體現一種先進、科學的教育觀念和思想。隨著這種觀念的不斷更新和深入,使廣大中學教育工作者牢固樹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時時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并把這種意識滲透到學校各項具體工作之中。要大張旗鼓地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使心理健康教育家喻戶曉,人人重視,人人參與,為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打造至上往下的良好氛圍。
另外由于歷史文化傳統原因,我們對人的個性心理品質問題關注、認識、研究的往往是不夠的。為此,要加大宣傳教育的力度,使人們認識到,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都是一個人“健康”不可缺少的。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體不適一樣,應該及時去就醫、疏導。對待有心理疾患的人,社會要給予更多的尊重、理解、關愛,不可歧視他們、嘲弄他們。
2.優化社會道德環境
因為我們的德育對象,不僅僅是一個學校的學生,同時他還是一個家庭的成員、一個社會的成員,他的生存成長離不開各種各樣的環境,無法將其與各種環境阻隔開;社會的各個環境角落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都會并存著積極的和消極的因素,消極的因素而難以自行凈化和純化。因此需要良好德育環境要去優化。
3.優化大眾傳媒環境
傳媒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大眾傳媒一旦投入運行,就被賦予了選擇信息和解釋信息的權力,從而也就獲得了一種控制社會的能力。因此,加強國家對大眾傳媒的監控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大眾傳媒的消極影響,起到“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作用。同時在大眾傳媒日益發達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應改進傳播方式手段內容,使大眾傳媒和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方式相互協調,綜合運用,優勢互補,以便在人們思想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做到理論上指導、思想上啟迪、情感上交流,全方位滲透,從多渠道、多角度促進人的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
4.重視和改進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單純配合學校教育,應發揮更大作用。在終生教育觀念被廣泛接受的今天,家庭教育因其自身的特有價值而獲得重要的地位。如:幫助子女形成終身有益的對學習的興趣和能力;促進子女發展健康的情感和積極自我評價;推動子女走向獨立、自主,在教育和職業生涯中獲得成功和成就。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人有五大需要,依次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感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青少年也如成人一樣也有這些需要,如果他們的這些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能從父母那里獲得持續的滿足,親子間關系就會健康發展。反之,親子間關系不佳,容易出現不適當行為。一般而言,父母都很重視滿足孩子的生理需要,但對安全、歸屬、自尊這些心理需要,父母通常重視不夠,特別是不大知道該如何行動才能滿足這些心理需要。建立良好親子關系,父母應學會覺察子女不適應行為并有效處理之。
5.加強學校的各項管理
(1)提高學校領導的心理健康教育素質和管理水平
學校領導要加強理論功底,更新知識,充實自己;勇于探索實踐,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積累心(下轉第223頁)理健康教育的經驗,使學校管理科學、規范,切合校情民意,分發領導管理的力量。
(2)提高廣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素質
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具有不安全感的教師可能利用強迫學生依賴他來滿足自己的安全需要,或以那種很可能阻礙學生智力與情緒發展的方式去行動。教師應該增強自身的心理保健與心理調適能力,使自己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健康的情緒、和諧的人際關系、堅強的意志、積極的社會適應能力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策略水平。政府、社會、教育行政部門也應該關心、理解和支持教師。
(3)完善與拓寬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與途徑
①充實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應以全體中學生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解決學生成長中普遍遇到的問題。內容要涉及生活問題、學習問題、生涯問題等諸方面。同時也要兼顧極少數有障礙中學生的心理診斷與干預矯正,尤其對有生理或心理缺陷、學習困難、問題行為多的學生,貧困家庭、殘缺家庭的學生,更應當多關注多呵護,決不能抱有任何偏見與歧視的態度。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與學生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賴、相互支持的師生關系。這種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改善情緒,釋放壓力;有利于學生增強自尊,提高自信;有利于學生的自我探索和自我發展。
②拓寬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我們知到靠單一的課程模式無法涵蓋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內容,它需要多種途徑共同整合來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從學校教育途徑上看,它需要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外,在學科教學、專題講座、班團活動、個別咨詢、校園文化等各項教育活動中都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
③在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僅靠幾個心理輔導教師開展,是孤掌難鳴,勢單力薄,難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力的措施,有利于學校教師的全員參與,使每個教師成為心理健康教育者。讓每個教師在教學目標中科學溶進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和措施。要充分地利用學科課程蘊涵的資源。雖然是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體育藝術類課程,他們本身都有特定的不可置換的學識內容,但都蘊涵著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要充分發揮利用好。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據最新調查顯示,目前中學生中普遍存在著各種程度不同的心理問題。他們承受著來自學習任務、學校教育和家長期望等方面的壓力,心理健康受到極大影響。
一、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第一、學習類問題
1.學習動力不足,存在厭學情緒。表現在:
⑴思想上表現為理想模糊,社會責任感缺乏,求知欲不強。
⑵學習上表現視學習為苦差事,不認真學習,生活上表現為懶散、惰性大,不遵守紀律,對玩樂吃喝情有獨鐘。
2.精神壓力大,考試焦慮癥突出。
第二、人際關系問題
1.與教師的關系問題
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師與學生不能互相理解引起的困感和煩惱。有一位學生干部談到,現在做班干部真難,兩頭受氣,十分委屈。還有中學生認為教師“處事不公正”的,認為教師“輕視自己”的等,都反映出學校中師生關系的問題。
2.與同學的關系問題
主要集中處理不好朋友之間的關系而苦惱。
3.與父母關系問題
主要是因父母與子女之間缺乏相互理解和溝通,或家庭關系不和造成學生的心靈傷害。
第三、行為類問題
1.打架斗毆
現在的中學生個性越來越強,凡事以我為中心、唯我獨尊、逞強好勝的學生也越來越多。
2.撒謊
大多數學生撒謊是為了逃脫眼前的懲罰。從中學生撒謊行為的背后我們看到,他們的說謊行為是克服自卑感、滿足虛榮心的一種表現,是他們的表現欲發揮作用的一種結果。但這種行為的危害性也是十分明顯的,主要表現在破壞個人聲譽、損壞個人道德品質甚至將自己引向犯罪道路。
3.逆反心理
逆反是指個體在過度接受某種刺激后所做出的逃避反應。目前校園中“體罰”學生的現象已日趨減少,但對一些困難生不能做到積極引導、耐心幫教,而是打入另類,不管不問,一推了之。學習時讓這些學生坐在教室后面,聽不聽沒關系,只要不說話不搗亂就行。活動時讓這些學生站在旁邊,只有看的資格。這些冷落和歧視容易使他們產生自暴自棄和逆反心理。
4.網絡綜合癥
學生通過網絡可以學到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接觸社會的另一面,學生可以在網絡虛擬的世界里仿真練習、模擬現實,得到很多信息。但是互聯網并不是一個純潔、健康的虛擬天地,它所傳輸的信息、一些網絡主體的不良行為都會對青少年一代產生負面影響。
二、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1.創設心理素質教育的情境因素
首先,創設良好的校園風尚,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次要建立德育基地、勞動技能教育基地、體育活動設施、藝術教育設施等。另外要創造心理素質教育良好的外部環境,為學校心理素質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2.全面滲透,進行綜合教育
各科教學應以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為依據,結合各科教學內容,建立相應的心理素質教育培養目標,促使學生心理素質的良好發展。各科教師要充分挖掘各科教學中蘊含的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開發教育,真正發揮各種教學的心理教育功能。在常規的教育活動中滲入心理輔導的內容。
3.通過開展各項活動對學生實施心理素質培養
學校通過組織文化娛樂活動、體育活動、學科競賽、春游、社會實踐等活動,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給他們創造成功表現自己的機會,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責任感,通過班組聯誼活動,增強學生的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從而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4.開展心理咨詢,重視心理咨詢教師的培養
心理咨詢是解決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特定形式,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目前中學生的心理問題已成為社會各界十分關注而又為此憂心忡忡的嚴峻問題,學生當中的困惑感、挫折感、焦慮感、自卑感、沖動感、自責感、孤獨感及交往障礙等心理問題普遍存在。針對這些問題, 中學應設立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熱線電話、心理咨詢信箱,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使個別學生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療,不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5.開辦家長學校,爭取家長對心理素質教育工作的合作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個系統工程,它需要社會、家長、學校三方面的有機配合,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學??赏ㄟ^家長學校,向家長講授有關青少年心理發展規律以及現代家庭教育方法等相關知識,提高家長的教育素質和家庭教育的效果,減少或避免由于家庭教育不當引起的學生心理問題, 鞏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
總之,面對當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只要我們整合各方面的力量,積極地采取相應的對策,就能提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其身心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1999.
2.鄭雪:《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1.
3.滕飛:《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4.
關鍵詞: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中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1.11.018
文章編號:1672-0407(2011)11-043-02收稿日期:2011-10-16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中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素質教育工程,是培養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
一、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總目標: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具體目標: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行為問題和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種類
(一)學習類問題
因學習而產生的心理問題是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部分,其問題有:
1.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
2.厭學是目前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愿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也出現厭學情緒。 大多是因為作業多、上課拖堂等……
3.考試焦慮,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
(二)人際關系問題
人際關系問題也是中學生反映較多的問題。其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與教師的關系問題。其主要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學生產生的對抗心理,以及教師的認知偏差等情況給學生造成的壓仰心理,攻擊行為等問題。
2.同學間的關系問題。中學生除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
3.與父母的關系問題。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給中學生一個溫暖的歸屬港灣;專制式的家庭中父母與其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兒童孤僻、專橫性格。家庭的種種傷痕,會給中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
(三)青春期心理問題
1.青春期閉鎖心理。其主要表現是趨于關閉封鎖的外在表現和日益豐富、復雜的內心活動并存于同一個體,可以說封閉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志。
2.情緒情感激蕩、表露而又內隱。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可能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蕩。這種動蕩的情感有時表露有時內隱。
3.早戀。中學生一般尚未成年,我們把中學生這種未成人時的戀愛稱為早戀。中學時代,特別是高中生,正值青春發育期,而這一時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發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矛盾。
面對這類問題,我們應該教育青少年,青春期的困惑――與異往,要健康,有所自我控制。這樣的話,異性之間的交往會帶給雙方很大的好處,比如思維互補、能力互補、性格互補、互相激勵。
(四)挫折適應問題
中學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關系方面的、興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觀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
三、心理健康教育可通過以下途徑進行
(一)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
學校教育具有1.職能的專門性;2.組織的嚴密性 ;3.作用的全面性;4.內容的系統性 ;5.手段的有效性;6.形式的穩定性等特點。而學校教育的特點決定了,在學科教學、各項教育活動、班主任工作中,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二)利用活動課、班團隊活動,舉辦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
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存在共性,針對這一特點,可通過組織有關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游戲、娛樂等活動,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和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三)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
對個別存在心理問題或出現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進行認真、耐心、科學地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
(四)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
引導和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以良好的行為、正確的方式去影響和教育子女。
(五)心理健康教育要講求實效,把形式和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
具體方式和所需時間,各地可從實際出發,自行安排。
關鍵詞:中學生 心理健康 心理問題
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心理出現心理障礙的比例呈上升趨勢,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課題組通過對隨機抽取的3萬余名中學生的心理檢測,發現:“約有32%的學生有心理障礙,12%的學生有心理缺陷,28%的學生有心理失常?!?/p>
一、現時中學生的心理狀況
1.成人化的情感表現。社會的發展、生活條件的改善致使青少年過早發育,情感成人化,在這一時期,性意識也慢慢增強。此時,情緒較為敏感,易沖動,對異性充滿好奇與向往,會伴隨出現許多情感困惑,青春期的生理雖已成熟,對異性感興趣也無可厚非,但這一時期的思想、心理、智力、認識能力都未成熟,如果放任自己的情感沖動,像成年人那樣可能貽誤青春美好時光、荒廢學業。
2.心理承受能力差,害怕失敗,經不起挫折。風險和挫折是人生中難免的事,敢冒風險和戰勝挫折,這才是人生應有的品格,可是由于青少年學生天真幼稚,心理很脆弱,他們對復雜艱難的現實生活缺乏心理準備,情緒容易低落,易產生失望感甚至信念危機。但是,如果一開始他們就身處在積極向上、刻苦學習的群體中,可能他們的成長會好很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問題是周圍是一群同類的孩子,都是一群自小過著“眾星捧月”式的生活,造成自我調控失去參照,因而在讀書和生活中,缺乏意志、毅力,善始而難以善終,遇到困難與失敗表現為意志軟弱、缺少戰勝困難和挫折的勇氣和決心。
3.學習、處事情緒化,缺乏必要的同情心。一些中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弱,不善于處理與同學、老師、父母的關系,顯得人際關系不協調。學生在咨詢中向教師傾訴:“我真不知道該如何和同學相處?!币恍W生每天的生活就是“家——學校”,最愛做的事就是“關在屋子里上網聽音樂”,自閉的心態使這些學生完全忽略了人際關系,以至于終于有一天發現自己“不能和別人多說話”、“我感到孤獨、寂寞”,到最后“沒有人愿意和我一起玩”。這些學生常產生焦慮不安,甚至恐懼。一有不順心、委屈,就怒氣沖天,與人相處常常只想讓別人適應自己,而自己卻很少考慮應該適應別人,與自己的生活學習環境難以和諧,導致人際關系緊張。
4.自私自利,性格孤僻,以自我為中心。目前,學校課業任務繁重,競爭激烈,面對家長的“分數”、“升學”等過高的期望值,學生精神壓力大,只能“兩耳不聞事、埋頭只讀書”,造成思想封閉,意識狹隘,在家中,只要孩子成績優秀,不管任何要求都會被滿足,逐漸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性格,學習中、生活上只能聽表揚不能聽批評,只能比別人強不能讓別人超過我,缺乏包容,對強于自己的同學常嫉妒,對失信于自己的同學甚而進行報復。
二、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
1.加強青春期性心理教育。正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身體和生理上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性器官迅速發育并趨于成熟。他們這時會對異性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接近了解異性的要求和愿望,并且在性本能的驅使下,逐漸產生性意識,有性的沖動,心理學上稱這一時期為“暴風驟雨的時期”。中學生對這種迅速成熟帶來的巨大生理和心理沖擊缺乏一定的心理準備,對異性表現出眷戀和向往,但又不知道這是成長中的正?,F象,于是可能會產生悔恨、恐懼、自卑等矛盾心理,造成精神緊張,影響身心健康。所以在這一時期加強對中學生的青春期性心理教育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進行性心理教育,即關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識學習,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性觀念,指導學生認識和掌握與異往的知識及技巧,如如何與異性同學交往、早戀心理調適等就至關重要。讓學生意識到這是成長過程中正常的心理狀態,不要恐懼害怕,而要坦然地接受,更好地與異性同學交往。
2.要學會有效調節自己的情緒。青少年正處于精力旺盛、充滿活力的時期,他們情緒變化強烈,易沖動,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緒,容易感情用事。如果是在正確思想的引導下,激情狀態能使他們做出對自己和他人成長有益的事;但如果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也可能干出危害他人及社會的事情。因此教會學生調控自己的情緒是增進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教給學生一些調節情緒的方法,比如改善環境法、深呼吸放松等簡單的方法,讓學生主動調節自己的情緒。
3.學校應與家長、社會一起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家長是孩子最重要的人,當孩子進入中學后,家長作為學生成長與發展中的重要他人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長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觀念將直接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學校應與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配合好,協調好,一起為學生的成長把關。社會也要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做好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