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3 09:16:23
序論:在您撰寫課題研究策略與方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在思考中明確研究重點
調查分析,明確研究內容 為了進一步了解情況,筆者陸續設計教師、幼兒、家長等調查問卷。針對教師對交往的認識、了解,對教研的看法及在工作中的困惑進行了調查。對幼兒在交往中的表現、情況,進行了相關的統計。對家長對交往的認識、理解與關注也進行了相關測查等等。通過調查與分析筆者掌握了第一手材料,為下一步研究的開展儲備了條件。
研討交流,把握研究方向 在活動中,充分利用交流研討的形式,發揮集體的智慧、同伴的資源,才能更好地把握研究的方向,開展課題。例如:幼兒園結合課題計劃,開展了個案研究,每班選出了2-3名幼兒作為觀察的對象,建立個人檔案。但隨著活動的開展,感覺研究面越來越窄,最后研究活動干脆停滯不前了。在筆者的引領下,大家終于找到了問題的所在,并共同調整了研究的方向。將每班的孩子分為:交往比較好的、一般的、弱的孩子三部分。并從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幼兒作為個案研究,以點帶面促進整體孩子的發展。研究的范圍拓寬了,研究的方法調整了,研究的興趣提高了,研究的內容明確了,研究也在不知不覺中走出了困境,步入了正軌。
理清思路,解決存在問題 開展課題活動中,往往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問題出現時,筆者總是反復進行思考、理清思路、明確方向,并積極進行解決,從而促進教育研究的開展。
將課題研究融入日常工作中
課題研究是在實際工作中開展的,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是研究的重點內容,筆者在引領課題研究工作中本著教研日?;⒀芯繚B透化的理念,將全面工作與交往內容有機進行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創設多種環境,為課題研究的開展奠定基礎 第一,主題環境融入交往。環境是幼兒生活、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注重環境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筆者陸續帶領教師分析本班開展交往活動的優勢與問題,并結合班級幼兒年齡特點,布置創設了相應的環境,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參與環境游戲的場所。
第二,共享角色游戲注重交流。共享角色游戲是幼兒參與交往、交流的重要途徑,在不同角色的扮演中,孩子們通過模仿語言、行為進行游戲,從而達到自主性、創造性等多方面社會性發展。教研活動中筆者引領教師充分利用樓道的有利空間,為幼兒創設了豐富的共享游戲區域,使游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共享區域材料強調合作。共享區域材料是幼兒參與游戲的要素,在投放材料中,筆者引導教師發揮想象注重交往材料的投放,制作了促進小、中、大班合作的多種玩具材料。幼兒在相互合作、商量、共同游戲中促進了交往的進一步發展。
第四,全體精神氛圍體現親情。要營造一個整體、良好的交往氛圍與環境,就要從幼兒園精神環境做起,教研活動中,幼兒園提出營造親情環境,讓幼兒在整體的大環境中感受親情、體驗溫暖與尊重。
多項活動為課題研究的深入搭建平臺 在活動中,為了提高幼兒的交往興趣,提高幼兒之間、幼兒與成人之間的交往頻率,幼兒園開展了多項活動,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的提高。
一是利用德育兒歌豐富幼兒語言。幼兒園結合東城德育兒歌的發行,根據小、中、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將德育兒歌進行了劃分,并在日常工作中帶領幼兒進行學習。朗朗上口的詞語,優美的詩篇,既豐富了幼兒的語言,又潛移默化地指導了幼兒的行為,為幼兒交流、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是利用晨間接待促進幼兒交往。幼兒園充分利用班上教師早晨接待孩子、家長的時間,培養班上的幼兒做接待員,嘗試接待小朋友和家長,從而增加了幼兒之間、幼兒與成人之間的接觸頻率,在接待過程中教師們根據班上幼兒的需求分別開設了中、英文接待員,從而提高幼兒參與的興趣。當班上教師發現有的家長出現不配合時(當孩子與其打招呼時,家長置之不理),教師分析其原因,鼓勵全班幼兒輪流參與,打破以往早來早接待的現象,受到了家長與幼兒的歡迎。接待的效果也明顯提高了。
三是利用大型活動滲透幼兒交流。園里開展“六一”藝術周活動,筆者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各班創設的區域游戲、角色游戲的作用,進行了班班串與大帶小的活動,孩子們在快樂的游戲中,促進了語言、社會、合作、友好相處等多方面的能力。通過多種活動的開展,培養了幼兒交往的興趣,提高了幼兒的交往能力。愛說的小朋友多了,主動交流的小朋友也多了,交往真正走進了幼兒,成為孩子溝通、表達的重要途徑。
一、明確課題研究檔案袋制度實施的目的
可以說,在我們的歷史長河的教育評價體系中,起主導地位的一直是封閉式的、自上而下的量化評價模式,它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甄別、獎懲、選拔等含義?!毒V要》中明確提出:“幼兒園教育評價實行以教師自評為主,園長以及有關管理人員、其他教師和家長等參與評價的制度?!苯處熥栽u,也就是讓教師成為評價的主體,教師本人在發展性自我評價中處于一種主體地位。課題研究檔案袋制度改變了傳統的教育評價模式,讓教師成為評價的主人。同時,這一制度的出臺,讓我們更加明確地看到,教師評價的目的是: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師在課題研究中對檔案袋的運用是實現自主性評價的重要而有效方式之一,會讓教師形成一種內在的激勵動機。當全體教師認識到這一點時,評價的效度和信度很快提高,這一課題的開展首先得到教師的支持。
二、確定教師課題研究檔案袋運用的方法
首先,建立教師課題研究檔案袋,教師依據總科研課題與自己的實際水平和班級情況,填寫“子課題申請表?!贬槍φn題研究的背景、目標、方法、實施階段、預期成果等進行設計,并全面反思、評價自己在工作生涯中專業成長及課題研究的路線;為了更客觀體現教師評價的效度與信度,在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加入“管理者和同事評價、家長評價”等透明的評價方式,讓教師獲得更加充實、更加全面的評價信息,評價結果也就更有利于教師自我把握專業成長的方向。
其次,在經過評價面談后,教師根據評價結果,調整個人或兩人合作式的課題研究具體目標與計劃,明確課題研究的近期發展目標和長期發展規劃。通過目標的確定,教師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會通過自我約束、自我調整、自我檢測等方式來達到實現課題發展的目標。
第三,教師搜集有關課題研究、自我專業成長的素材,并通過以自我評價為主的形式,促進課題和自我發展。在“教師成長檔案”中,大部分素材來自于課題研究本身,包括:第一類:準備階段;第二類:實施階段;第三類:總結階段。
第四,針對在業務能力強,反思能力強的教師,給他們創造自我展示的機會。教師自主選擇展示的內容,在展示、評價活動中發揚自身的優勢。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在他們給同事展示的同時,給全體教師創造了相互交流、學習、評價、反思的條件,在評價與反思中,教師們更容易看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找準改進的方向,獲得課題研究的經驗實現專業成長。
第五,從教師專業成長檔案中的評價指標來看,幼兒園提出的評價標準基本是粗線條形式的。因為每位教師的起跑現都存在著差異,確立個性化的評價指標尤為重要,根據教師制定的自我評價指標,我們針對不同的教師提出不同的個性化評價指標,讓教師充分發揮專長和潛能,更好的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主動創新。
三、開展教師課題研究檔案袋研究的實效
教師課題研究檔案袋的運用與研究提高了教師自主性評價的內涵,也就是它真正體現的是對教師生命價值的尊重和以教師為本的評價,是現代教育理念的重要體現。就實現自主性評價的作用來看,教師通過多種形式的自我評價、自我管理,教師有了實際意義上的自我意識,自主性和主動性得到發揮,這種意識和自主性代表了從他律走向自律的一個過程。當教師的自主性得到發揮時,孩子們手中也擁有了活動的主動權。教師課題研究檔案袋的運用,對優秀教師而言,增加了他們工作的滿足感,激發了他們自主的動機,增長了才干,支持了創新;對困難教師而言,他們在自主性評價與他評的結合中獲得了幫助、獲得了咨詢的機會,為恢復信心、改進工作付出努力。
【關鍵詞】英語教學;方法策略;質量提高
【中圖分類號】G661 【文章標識碼】A 【文章編號】1326-3587(2012)03-0087-02
一、中學英語詞匯教學的內容
詞有音、形、義三個結構要素。英語詞匯教學,就是教會學生掌握詞匯的音、形、義三個結構要素及其聯系。首先,形成音和義的聯系。其次,形成音、義和形聯系。最后,形成音、形和義的直接聯系。具體來說,英語詞匯教學就是使學生:
1、正確地發音;
2、正確地拼寫;
3、知道它的詞性;
4、能認出它的書寫和口語形式;
5、能隨意回憶起它;
6、能把它用一個恰當的東西或概念聯系起來;
7、能把它用在一個恰當的語法形式里;
8、在口語、書面語中能熟練地識別和運用它;
9、知道它的搭配關系。
當然除此之外,還應使學生逐步具有掌握英語詞匯的能力、自學能力及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
二、教給學生記憶詞匯的方法
記憶是智慧之母,培根也說過:“一切知識不過是記憶?!睂W英語若記不了大量的單詞,學好是不可能的。因此,記憶在英語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記憶方法直接關系到英語學習的成敗。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運用活潑的語言、生動的例子、簡潔的圖表、豐富的聯想等科學、形象的記憶方法、記憶手段,使陌生、繁雜、枯燥的英語知識變得簡明而生動、具體而形象,從而加深記憶的印跡,形成記憶的積累,使英語教學中的記憶能力得到訓練、強化。
1、按讀音規律記。由于英語單詞有拼寫規律,能記住單詞的發音,拼寫也就不難了。其中音和意的連接比形和意的連接要重要得多。而尤以單詞的音和意的連接優先,要做到聽單詞句子能條件反射。單詞的語音和語意的條件反射能力是核心,而我們大多數學生詞形到詞意的條件反射能力比語音到詞意的條件反射能力要強得多。所以我讓學生背單詞,是要聽音背單詞,而不是死記硬背英語單詞的字母順序。大多數的單詞有一定的規律,按讀音規律記,聽其音,知其形;觀其形,知其音,提高單詞的識別能力。如―igh[ai] light, might, fight, right, bright, night ; ―ear[:] learn, research , heard, search, ect.
2、分解式記憶法。著重掌握構詞法(word formation)中的:①派生法(Derivation);②合成法(Compound);③轉化法(conversion)。如happy(詞根hap運氣+ ―y形容詞后綴,多…的;多好運的)―happiness―happily―unhappy―unhappily; sleep―sleeping―sleeper―sleepy―sleepless―sleeplessness―asleep(― ness 構成抽象名詞表示性質、狀態);act(來源于拉丁詞actus做,―acting―action―active―actively―activity―activate―actual―actually―actor―actress―inactive―reaction―reactionary―reactivity ,etc )。利用構詞法,記住的不是一個單詞而是一串單詞。并能提高猜詞能力。
3、按聯想法記。可分成:①同音聯想。如:whole―hole/week―weak/sun―son/see―sea;②詞形聯想。如:end―lend―mend―send/all―ball―call―fall―wall―tall―mall/yellow―fellow/weave―leave/accent―ascent/fever―never/bowl―fowl/power―tower―shower―flower;③同義詞聯想;如:big―great―large―huge―vast―enormous―tremendous;④反義詞聯想:如:old―young―new/borrow―lend/positive―negative, etc .展開聯想的翅膀,可提高記憶的興趣,豐富記憶內容。記憶的效率恐怕就在這種聯想的興趣里。再如:tree―leaf―grass; toot―bottom―top; wood―table(desk ,chair);paper―pencil―ruler ;door―window―floor―furniture; stone―rock―wood―brick ,etc .
4、按單詞分類記憶。①人體各部分名稱(按從大到小,從頭到腳排列);②動物(按英文字順排列,想動物譯外文詞);③植物;④親屬與尊稱(按輩分排列,最后是尊稱);⑤季節;⑥月份;⑦星期;⑧數詞;(注意用構詞法記);⑨介詞;⑩連接詞; ⑾代詞; ⑿不規則動詞表(有相同特點的排在一起),等等。
5、利用串聯法。把課文的單詞串成一個句子,通過這個句子,不但記住了單詞,還記住了用法,并掌握了句型結構。如SEFC Book IA Unit 3 Lesson 10中的pronounce ,difficulty , however ,可寫出句子I have some difficulty in pronouncing the words . how difficult they are ! I’ll try my best to overcome it .通過這個句子,不但記住了have some difficulty in doing something .這一新的知識點,還復習了try one’s best to do sth.這個結構。
6、重復記憶法。重復是記憶之母,復習要在遺忘尚未大規模開始前進行,及時復習可以阻止通常在學習之后發生的急速遺忘,所以復習時應特別注意:①要注重嘗試回憶與反復閱讀相結合。復習時,不能單純地一遍一遍地閱讀,而是要在材料還沒有完全記住前就積極地嘗試回憶,回憶不起來再閱讀、再記憶 ,這樣知識往往容易記住,保持時間也長,達到記憶所需要的復習時間或次數就可以減少。②要注意分配復習。正確地分配英語復習的時間和努力,對于復習的效果有很大影響。復習可以在一段時間內連續地進行,這叫集中復習;復習也可以分次進行,在多次復習之間間隔一定時間,這叫分配復習。③要注意循環鞏固。詞匯復習要及時,并周期性地循環鞏固。一堂課學習的新單詞應達到當堂鞏固,即能在聽說讀寫言語交際活動中運用;第二堂課還應及時復習鞏固,然后在3天、1周、2周、1個月……后進行周期性的有計劃的復習鞏固、意義識記。④要注意方法的多樣性。復習詞匯可通過直接和間接來進行。直接詞匯復習是指集中注意于單詞上,記憶詞的音、形結構和詞義用法。如,按照詞的音、形、義和用法歸類集中記憶,或按教材后面的單詞表,或自備單詞本看中文讀英文,看英文說中文,按字母、字母組合讀音規則記憶單詞,還可采用周期循環記憶法以及動用聽覺、視覺、動覺綜合作用記憶單詞。間接詞匯復習是指通過大量聽廣播、閱讀報章書刊,尋找與老外或同學聽說交際的機會和寫信、寫日記等聽說讀寫交際活動,間接地記憶、鞏固和擴大詞匯量。在運用中記憶、鞏固單詞是記憶單詞的最佳途徑。
三、類比構詞
英語中的構詞也是可以促進學生記憶的一種方式,其中的類比構詞(Word-Formation by Analogy)是英語中一種有趣而又實用的構詞方式,在教學中可經常使用。其構詞特點是,以某個同類詞模式,在語義上進行聯想類比,替換其中某個詞素,構造出與之對應或類似的新詞來。例如,work aholic(工作迷)系仿a lcoholic(嗜酒者)而造,而sea jack(海上劫持)和skyjack(空中劫持)則是類比hi jack(攔路搶劫)而成,從原形詞與類比詞的聯系來看,英語類比構詞大致分以下三大類:
1、數字、彩色類比。先看數字類比,例如,美國總統夫人在英語中稱First Lady (第一夫人),通過該詞美國人又聯想類比出First Family(第一家庭)。First Mother(第一母親)等詞。再看色彩類比,例如,Black Power(黑人權力)最初是美國黑人在爭取自身權力斗爭中提出的政治口號,印第安人隨后提出了Red Power ,美籍墨西哥人也提出了BrownPower.另外,老年人為維護自身權益則提出Gray Power .美國英語中還因美元為綠色鈔票而類比出green power一詞,借指“金錢的力量”。Green power 雖與上述種種Power風馬牛不相及,但同屬色彩類比。甚是有趣,亦含幽默。
2、反義、對義類比。這方面英語類比詞數目不少,俯拾可得。例如,nightmare(夢魘― daymare(晝魘)),brain―drain人材流失)―brain―gain(人材流入)flashback(倒敘)―flash―forward(超前敘述),high―tech(高技術的)―low―tech (低技術的),等等。
關鍵詞:專業課程體系;技術化的任務課程;任務化的技術課程;CDIO;共享課程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10-0094-03
課程體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價值理念指導下,將課程的各個構成要素加以排列組合,使各個課程要素在動態過程中統一指向課程體系目標實現的系統?,F代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是為了完成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所提供的全部課程的集合。課程體系有學科體系和工作體系兩類,當前職業教育中工作體系是主流。北京師范大學趙志群教授認為:職業教育課程的本質特征是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簡單地說:現代職業教育課程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畢業生必須“學會工作”,即能夠完成企業所要求的工作任務。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是學生有機會在職業學校學習期間,完成一些難度不同的工作任務,從而獲得相關專業技術知識和技能,并積累初步的工作經驗。職業教育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工作”與“學習”一體化的綜合發展過程。高職教育為適應社會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要,應具有職業定向明顯的課程體系模式,以實現培養目標的應用性、專業設置的職業性、教學過程的實踐性和辦學體制的地方性。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由于人才培養的實際效果與市場需求之間有偏差,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無法滿足社會需求,造成就業問題突出。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審視和檢討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課程體系。
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仍然沿襲或者在很大程度上沒有擺脫以往的學科課程模式,雖然這種模式可以為學生提供較好的學科理論基礎,但其學習內容與職業實踐的關系是間接的,有的甚至是脫節的。那么,基于工作體系的課程能否實現現代職業教育目標,還是應采用工作體系課程與學科課程有機結合的多元課程體系模式呢?對此,蘇州市職業大學程宜康教授提出了“技術化的任務課程”和“任務化的技術課程”專業課程體系策略與方法,筆者擬就此策略與方法針對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開展實踐研究。
策略與問題
(一)技術化的任務課程
技術化的任務課程是嵌入了相關理論知識的工作體系課程(知識是過程性的),它將工作任務作為技術知識的載體,并將工作過程作為課程學習的邏輯主線。為有效實現技術化的任務課程,必須解決兩個主要問題:一是技術知識如何有效植入任務課程或項目課程;二是學習領域與工作領域如何做到異形同構。
(二)任務化的技術課程
任務化的技術課程是實踐導向的技術基礎性學科課程(知識是陳述性的),它將學科課程作為工作任務課程的載體,并將技術的學科體系作為課程學習的邏輯主線。為有效實現任務化的技術課程,也必須解決兩個主要問題:一是分散的任務如何為技術知識的理解服務;二是如何將技術基礎性學科課程賦予技術的工作內涵。
(三)兩種課程策略的比較
任務化的技術課程與技術化的任務課程的比較
見表1。
問題的解決方案
(一)技術知識的處理
如何將技術知識有效植入任務課程或項目課程?技術知識是關于改造物質客體,使之成為能夠滿足人所需的物質形式的知識,以規則形式出現,是認識向實踐轉化的中間環節。就制造業而言,在實際進行設計、研發或產品制造過程中所需要的技術,都可稱之為技術知識,技術知識需要對技術有深入了解的人員才能有效吸收和利用。
技術知識包括以下三個方面:技術知識是關于人們所要變革的對象的一般性質和特殊性質的知識;技術知識是關于實現某種技術目的所要運用的原理、方法的知識;技術知識是關于實踐中具體制造、操作或如何利用某種物質手段的知識。技術知識是職業技術教育的核心。職業技術教育應該提供良好的實踐環境,使技術知識在經驗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技術知識的傳授不是定型化的單向傳遞過程,而是教學者在一定情境下,師生共同面對任務,借助一定中介的幫助,通過積極交流與對話的方式,促使師生自身的知識結構實現動態地積累、轉化、演變。否則,就不能達到技術知識轉移和積累的目的。
CDIO是“做中學”和“基于項目的教育和學習”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達,它的核心在于根據工程鏈相關環節的工程、崗位、職業、行業對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以工程設計為導向,以項目訓練為載體,來重新設置課程和教學模式。
由此可見,采用CDIO教學模式能很好地將技術知識植入任務課程或項目課程中。
(二)學習領域與工作領域的同構
這里的學習領域是指職業教育的學習領域,它是以一個職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和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通過職業能力描述的學習目標、典型工作任務陳述的學習內容等確定的教學單元。學習領域是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的現代職業教育課程模式,學習領域的典型表現形式是項目教學。所謂工作領域就是在企業里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和工作環境。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目的是向學生傳授工作過程知識,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
學習領域不是通過學科體系而是通過整體、連續的工作過程來學習。學習領域和工作領域的關系如圖1所示。多年的探索實踐表明,共享型校企合作課程模式可有效地將兩者結合起來,形成技術化的任務課程。
由圖1可以看出,從工作領域到學習領域就是把工作過程的任務進行分解、整理、歸納,形成典型的工作任務,即將工作領域的能力、環境、過程及任務提煉出來轉化為學習領域。工作過程知識成為學習領域課程知識的主要內容,從學習領域到學習情境結構化、系統化設計是基于工作過程知識的排序,構建知識內容體系,然后細化到單元的序化,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解構和重構、與行動體系融合的關鍵環節。
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知識結構體系建構,宏觀上不僅要為學習者獲得現時的職業技能做準備,還要考慮學習者的終身學習和職業遷移能力。因此,我校在共享型校企合作課程的構建中要更多地關注學習領域課程結構及學習單元的排序,要解決職業活動、學科知識、學習經驗三者之間的關系。
(三)分散的任務如何為技術知識的理解服務
高等職業教育中的知識應包含科學知識和職業技術知識兩大部分,其中科學知識是基礎支撐,職業技術知識是核心關鍵,技術知識是職業教育最堅實的知識理論基礎。遠德玉教授認為:“技術知識是關于改造自然的知識。具體來說,技術知識包括以下三個方面:技術知識是關于人們所要變革的對象的一般性質和特殊性質的知識;技術知識是關于實現某種技術目的所要運用的原理、方法的知識;技術知識是關于實踐中具體制造、操作或如何利用某種物質手段的知識”。由圖1可以看出,工作任務或項目任務為技術知識的學習服務。從學生的認知規律來看,為了更好地學習、理解技術知識,需要工作任務或項目任務的幫助。遺憾的是,有助于技術知識理解的項目是十分分散的,如何將分散的、無序的工作任務或項目任務有機聯系起來為技術知識的理解服務,是高等職業教育必須解決的問題,它的解決必將為技術知識的應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基礎教育新課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與我校在教學改革中實施的“導學制”不謀而合,應用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更好地讓分散的工作任務為技術知識的學習服務,因為這種教學模式既體現了技術學習過程的本質,又符合培養合作型、創造型人才的要求。
(四)技術工作內涵在基礎學科課程的體現
技術是泛指根據生產實踐經驗和自然科學原理而發展成的各種工藝操作方法與技能。先進制造技術是制造業不斷吸收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的成果,并將其綜合應用于產品設計、加工、檢測、管理、銷售、使用、服務乃至回收的制造全過程,以實現優質、高效、低耗、清潔、靈活生產,提高對動態多變的市場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制造技術的總稱。
一般來說,技術工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面向生存的技術工作,即實現基本生存和生活的職業技術工作等;(2)面向發展的技術工作,即使用信息技術工具,使用現代技術產品及設施,進行技術決策,了解新技術的進展及發展趨勢,進行技術改造與技術創新等;(3)面向合作的技術工作,即從事必要的社會工作和團隊合作的工作等。而所謂基礎學科課程,就是為技術課程打基礎的前期課程。那么,如何使技術工作內涵在基礎學科課程中得以更好地體現呢?
基礎學科課程教學過程的核心是課堂教學。按建構主義的觀點,現在的課堂教學明顯存在學生被動接受,缺乏合作的缺陷,按多元智能理論,缺乏個性發展的空間。為此,我校引入了項目導向學習的教學方法,它按照完整的行動模式,全面培養技術、社會、經濟和政治等方面的能力,促進創新精神的發展
實踐探索
(一)技術知識的處理實踐
我校在《工程制圖與識圖》課程中進行了CDIO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結果表明,CDIO教學模式可有效將技術基礎課程中的技術知識以任務課程或項目課程來教學。
課程做法:(1)全程以CDIO為指導,采用項目教學,以實際機械產品中的零件為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2)教學引入設計式作業;(3)學生制作模型,并根據模型畫三視圖(蘿卜);(4)考核方面,由考試轉為分階段進行考核。每一項目知識點介紹完后,向學生布置一項具體的測繪任務,讓學生主動應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探索預定目標表達方案的實現過程,在課堂上展開廣泛的討論,激發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興趣。
整個教學環節實現了學生“做中學”和“基于項目的教育和學習”,教學內容根據機械制造工程鏈相關環節的工程、崗位、職業、行業對學生機械制圖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以項目訓練為載體,實現了將工程制圖與識圖課程的技術知識有效植入實際項目的教學模式。
由此可見,采用CDIO教學模式能很好地將技術知識植入任務課程或項目課程中。
(二)學習領域與工作領域的同構實踐
共享型校企合作課程以解決企業面臨的問題為目標,以職業生涯的需要為導向,課程的開發為合作企業量身定制共享型校企合作課程。具體來說,學校通過對簽約企業、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評估,依據學校自身的性質、特點、條件,在充分利用企業和學校課程資源的基礎上,來確定合作式課程目標、選擇組織課程內容、決定課程實施方案,進行課程評價。這樣一個持續和動態的課程改進過程,實質上是以學校和企業為基地,以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參與為主體,對課程進行選擇、改編、整合或新編的過程,旨在以滿足企業需求、學生的就業能力為出發點。
此外,基于“分散的任務如何為技術知識的理解服務”的問題,我校在實踐中采用了“導學制”的教學模式,該模式獲2011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對“技術工作內涵在基礎學科課程的體現”問題,我校采取了“項目教學”的方法來實踐。
結語
針對在專業課程體系構建中面臨的“技術化的任務課程”和“任務化的技術課程”必須解決的四個問題,筆者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和研究。自2007年以來,參與實踐的學生獲得江蘇省高校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立項12項,獲得國家專利2項,獲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江蘇省一等獎1項,獲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1項。學生的實踐技術能力顯著提高,畢業生普遍受到企業歡迎,2009年一次就業率超過97%;此教學模式及方法,獲江蘇省高等教育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獲校教學成果一等獎一項,二等獎兩項,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和教育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崔穎.高校課程體系的構建研究[J].高教探索,2009(3).
[2]程宜康.高校職業技術教育課程新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3]李平.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高職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l0).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策略
一、引言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日益重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很多學校和教師都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作為一個重要的課題進行研究。這不僅僅因為語文是一個國家母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在,更重要的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已經超出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本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以及教師的專業能力發展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影響。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完成教育目標的最主要的渠道。那么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他們的主要陣地則是小學語文課堂,因此關注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最應該關注的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想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益必須先從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入手。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低的因素分析
目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對基本知識的傳授是重視了,但是卻嚴重忽視了小學生的語文能力的培養,比如不管是什么類型的語文課基本都是按照統一硬性的規定學生必須會寫生字,會讀及會背課文,并且想當然認為這幾個方面學生做到了也就算授課成功,殊不知這樣的課堂教學卻嚴重影響到了學生的語文思維及語文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最后,很多的小學語文課堂為了響應素質教育中體現學生的主體的要求而刻意營造熱鬧的課堂氣氛,但是沒有收到預想的效果,只是把很多的比如合作式學習方式等當成了一種形式。新課程改革強調在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指導和輔助作用。但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小學語文教師則是穿新鞋走老路,還是以自我為中心,以教師的講為主體,為了達到每節課的教學設計,不在乎學生的反應如何,只要是自己完成計劃的教學任務就是成功的課堂。小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習效果較低。
三、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對策
(一)走進學生,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長期“師道尊嚴”的傳統思想讓一些老師習慣高高在上,不愿意主動的去親近學生,關心學生。而學生也畏懼老師,和老師有很大的隔膜,他們不愿意主動的在課堂上發言,將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在課堂上與老師和別的同學分享,看見老師繞道走,不愿意跟老師打招呼。只有老師先主動地走入學生中間去,讓學生感受你的關愛、善意,才能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學習起來更加主動積極,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要想親近學生,教師首先要具備親和力,而微笑無疑就是增加親和力的最佳武器。一個有親和力的語文老師一定是經常面帶微笑,微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具有很大的暗示和感召作用,如果老師經常用微笑鼓勵學生,感染學生,相信學生會從老師的微笑里看到老師那顆博愛寬容的心,從而也會以熱烈的情感來回應老師。老師要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關愛,從而在關愛中找回學習的信心,重燃學習的興趣,而不是把學習當作是苦痛的折磨。每個學生都是自由、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教師要尊重他們,理解他們。并且要善于去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并且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長和能力在教學中提出自己的教學期待。
(二)仔細推敲,提出的問題要有價值
教師問的好也是教的好的一個方面。教師在提出某個問題之前應該充分考慮其價值,能否啟迪學生思考,能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否對突破文章重難點有幫助。有的教師在課堂上問題無數,幾乎每一個環節都會設置很多問題,學生頻繁的回答問題絲毫沒有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反而讓他們陷入聽覺疲勞狀態,以至于無法辨別課堂的重難點。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精選一些典型的、對突破重點難點有幫助的問題,讓學生在少而精的問題上集中注意力,開拓思維。在設置問題的時候要關注所有學生的發展,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讓他們在主動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樂趣。
(三)搞好課后練習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就要引導學生多做練習。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學生復習鞏固要依靠課后的練習,課后練習要針對該堂課的教學內容,根據重點難點加以訓練,強化練習,課后的練習對于下節課的知識再現具有重要意義,學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回憶起以往學習的知識信息,教師咋最短的時間內進行知識總結,這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教學實踐證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既能讓學生收獲獲取新知的喜悅,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又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言絕對是事半功倍的舉措。
參考文獻:
[1]胡華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科學教育》.2011,3
[2]蔡璞,秦玉明.《如火如荼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科學教育》.2010,4
經歷了十年的課程改革,我們驚訝地發現,多數地區、多數學校、多數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并非如想象的那樣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整體而言,課堂教學改革尚未取得實質性和根本性的進展。教學方法單一,學生被動學習,個性受到壓抑,是當前課堂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說明我們對“三維目標”的理解和把握還不夠準確,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正常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真正確立,學習方式沒有多大改變,應試壓力使語文教學脫離了正確軌道。東方教育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基本上還是沿襲著以傳授知識為主要內容、以老師的灌輸為主要教學方式、以犧牲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為代價的老路子。“少教多學”正是針對著課堂教學的這個痼疾而提出來的?!吧俳潭鄬W”是一個涉及到教學論深層次理念和策略的大問題,值得我們認真地去思考和研究。在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的今天,運用“少教多學”的理念和策略,解決課堂教學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緊迫性。
“少教多學”作為一種教學思想,反映了人們對教與學的關系的深層次思考和對以往教學實踐的反思,并且準確地概括出了當代教學改革與發展的基本趨勢。“少教多學”觸摸到了教學的核心問題――為誰而教?教什么?怎樣教?“少教多學”呼吁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投入到學習當中去,并為學生提供更具彈性的發揮空間,強化學生的自學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做好準備?!吧俳潭鄬W”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思考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培養上具有明顯優勢,同時為教師的專業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其重要性越來越為人們所認識。
“少教多學”教學思想與我國語文教育的優秀傳統是一脈相承的,與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是一致的,是對優秀傳統的繼承和發展。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核心就是促成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讓學生多學,自主地學、主動地學?!墩Z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睆谋举|上講,《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正是“少教多學”所追求的。或者說,《語文課程標準》所追求的,只有通過“少教多學”才能夠實現。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是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完成這個任務的唯一途徑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因此,要給學生創設更多的學習條件,給學生更多的尊重與關懷,給學生充分的發現和質疑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更廣闊的實踐和展示的舞臺,減少對學生的束縛和限制,真正實行“以學生為主體”,解放學生的學習“生產力”。做到這一點,最簡單、最樸素、最實用的做法就是從“少教多學”做起,讓學生行動起來,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去完善自己的能力結構,去實現自己的美麗夢想。
“少教多學”不是一個刻板的、凝固的教學模式。而是一種教育理念、教學思想;不是一個簡單的操作方法,而是一種行為規范,甚至是一個行為警示。少教,不是教學行為、內容數量的減少,而是教得更好,教得更精,教得更加有效。多學,不是學習內容數量的簡單增加,而是學得更主動,學得更科學,學得更有用?!吧俳潭鄬W”體現了課堂教學的科學發展觀。
“‘少教多學’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策略與方法研究”課題組,將本著針對性、科學性、系統性的原則,并在明確發展性、突出創造性、講究自主性、注重實踐性、強調結合性和體現興趣性的基礎上,采用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比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及其他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開展研究與實驗。
“‘少教多學’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策略與方法研究”屬于學科基礎應用性研究。課題研究不是要創造出一個“教學模式”供大家去使用,而是希望所有參與這一研究活動的學校、教師,能從本地、本校、本班的實際出發,靈活地、恰當地處理“少教”與“多學”的關系,逐步形成一種新的教風和學風,真正落實“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促進課程改革沿著科學、健康的道路深入發展。
課題研究遵循面向基層、服務教學的宗旨,堅持以廣大教師為研究的主體,在專家的帶領和幫助下,開展有針對性的、能夠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研究活動。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教師既是行動者,也是研究者;既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也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少教多學’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策略與方法研究”課題在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的領導下,遵照相關的法規及管理辦法開展活動。按照實施方案,計劃用三年左右的時間達成研究目標,逐級進行結題鑒定??傉n題組之下,在條件成熟的省、市設立地區指導中心;在地區指導中心之下,吸納條件成熟的學校為課題研究與實驗學校。研究與實驗學??梢栽谕扑]的子課題項目中選擇確定子課題項目,也可以在“少教多學”的總體框架內自設子課題項目,在履行申報、審批手續后。開始進行研究活動。課題組還將聘請一批具備相當研究能力和一定研究成果的優秀語文教研員和優秀語文教師擔任課題研究員。
課題組歡迎有志于語文教學改革的學校及教師,積極參與到課題研究活動中來,為推進語文課程改革、為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
“‘少教多學’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策略與方法研究”總課題組由景民教授任組長??傉n題組設學術委員會,負責相關學術活動的指導和評價工作。總課題組秘書處設在首都師范大學《教育藝術》雜志社。如需課題資料,可與課題組秘書處聯系。
秘書處負責人:劉桂英 辦公電話:010-68980218/68980397
【關鍵詞】提問 問題情境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2)09-0155-03
一、高中數學課堂教師有效提問的課堂觀察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使自己的提問更有效果,什么才算更有效的提問策略呢?因此,我們走進了高級教師巢老師的課堂去尋找答案,課后巢老師談到教師應認真鉆研教材,了解學生,把握重點,研究難點,讓問題與所學知識相呼應,使所提問題有助于引導學生理解知識的核心與本質。為此,教師要多了解自己的學生,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應帶著強烈的感染力去提問,同時要熱情地啟發和引導他們,讓學生對你產生濃厚的興趣,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情緒,不斷提高課堂效率。
我們摘錄了巢老師的一個課堂教學片段,并收集和分析了巢老師課堂上所使用的提問方法和提問策略。
二、課堂教學片段
教師:數列 的前n項和是多少?
學生甲: 。
教師:很好,如果數列變成 ,它的前n項和又是
多少?
教師:請你先把求和的式子列出來。
學生甲: ,下面怎么操作呢?
教師:前面你是怎樣想到變成差的形式的?
學生甲:前面做過的。
教師:你們說 這一式子為什么可以變成 ?那
是因為分子可以寫成(k+1)-k的形式,所以有 。
現在分子的差是2,該如何求數列 的和呢?
學生甲: 。
教師:請你觀察一下,最后通過前后相消還剩下幾項?
學生甲:還剩下4項, 。
教師:但是現在原題的分子式1,該怎么處理?
學生:每一項先乘以2,再除以2。
巢老師給出了一個與本題有關且做過的問題后,學生很快就會解答了,說明學生以前的知識掌握的不錯。當巢老師復習后又問到原題時,學生就沒有反應了,于是巢老師轉變思路,利用“聯想搜索”的策略提出問題“前面你是怎樣想到變成差的形式的?”從而了解學生能否真正掌握裂項相消的規則,但學生只是生搬硬套,是因為“前面做過的”,由此可看得出學生并沒有真正掌握好裂項相消的方法,當題目變了以后就無從下手了。接下來巢老
師利用“提示關鍵點”的策略提問:“你們說 這一式子為
什么可以變成 ?”幫助學生回憶是如何裂項的,接著巢
老師自己說出了原題裂項的關鍵點。提問“那現在分子的差是2,
應該如何去求這一數列 的和呢?”學生
回答用裂項法,但沒有給出結果。于是巢老師再次應用“提示關鍵運算步驟”來問到“請你觀察一下,最后通過前后相消還剩下幾項?”當巢老師回到原題時問道:“但是現在原題的分子式1,該怎么處理?”時,學生輕而易舉地完成了這類問題。
三、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方式
1.創設先入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通過先入情境的創設,使得案例情境與所學知識聯系起來,設計的問題由易到難,有層次性,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探究新知識的來龍去脈,尋找知識的本源,從而使學生自主參與面廣、自由度高、積極性高。
2.創設數學實驗情境,引導學生用實驗去解決。
案例1:排列組合知識作為高中的選修內容,由于抽象程度很高而成為“教”與“學”的難點。很多時候我們很難用清晰簡潔的語言把題目講清楚,且學生的認知水平也存在差異,從而思維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學生對題目的理解一知半解、模棱兩可。
例如:將編號為1、2、3、4、5的5個小球放進編號為1、2、3、4、5的5個盒子中,要求只有兩個小球與其所在的盒子編號相同,問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放法?情境創設:讓學號為1、2、3、4、5的學生坐到編號為1、2、3、4、5的五張凳子上,要求只有兩個學生與其所坐的凳子編號相同,有多少種不同的坐法?
這里的關鍵就是將抽象問題具體化、生動化,讓學生成為題目中的“演員”,成為問題解決的主角,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同時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盡管他們解決問題的過程是抽象、枯燥的,但可以從中學到知識,逐步掌握解排列組合題的規律,抓住本質,從而以不變應萬變,靈活運用。[1]
3.創設問題到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維遞進。
案例2:用磚砌墻,第一層(底層)用了全部磚塊一半多一塊,第二層用了余下磚塊一半多一塊,依此類推,每一層都用了余下磚塊一半多一塊,到第十層恰好用完,求原有磚塊的數量?
問題情境1:設第n層用了an塊磚(n=1、2、3、4、5、6、7、8、9、10),原有磚塊有x塊。如果得到數列{an}是公比為1/2的等比數列這一結論,是不完整的,必須進行完整的證明。如何嚴格證明數列{an}是等比數列?必須要找到an+1與an的關系,但比較困難。由于第n+1層所用磚塊數與第n層所用磚塊數都與到第n層時所余下的磚塊數有關,所以引入參數b,得到了下面一種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2:設第n層用了an塊磚,第n層時上次剩下磚塊為b塊,則由題意得數列{an}是公比為1/2的等比數列。這里是用等比數列的定義證明了數列{an}是等比數列,彌補了上述的不足,更主要的是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邏輯的能力,增強思維的嚴密性。
四、高中數學課堂教師有效提問的技巧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