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3 09:16:22
序論:在您撰寫生態環境的污染及治理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前言
作為一種實際應用效果良好的技術方法,現代生物技術在近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研究其在生態環境及污染治理中的應用,能夠更好地提升現代生物技術的應用水平,從而有效優化生態環境及污染治理的整體效果。
二、現代生物技術的優勢特點
生物技術在生態環境及污染治理中的運用不僅良好實現了對環境污染的治理,還有利于改善污染地的生態環境。這種新型的治理污染的方式,不僅污染小,其治理效果也比較明顯,還有利于恢復當地原有的生態環境。我國的科研工作者要不斷地對這一新技術進行研究與實踐,為我國進一步的生態環境治理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生物技術支持。
垃圾廢棄物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污染物,我們利用生物技術對其進行處理,能夠讓其分子結構改變,生物能對發生降解的各種產物和副產物進行重新利用,從而使環境污染程度得到降低,同時也將這些廢棄物進行轉化,變為可利用資源。
在利用酶促反應處理污染物的過程中,用到的酶是一種活性蛋白質,在常溫常壓和中性條件下進行的,這就使得大多數的生物技術可以快速的在現場進行。它具有一定的優點:第一,操作比較簡單;第二,成本比較低;第三,發生反應的條件比較簡單;第四,反應過程較為穩定;第五,效果比較好。這些方面的優點使生物技術得以在生態環境及污染治理中進行普遍應用。
三、常用的幾種現代生物技術
1.核酸探針檢測技術
核酸探針檢測技術。利用能與特定核苷酸序列發生特異性互補的已知核苷酸片段作探針,分析DNA序列及片段長度多態性。被標記的探針直接用來探測溶液、細胞組織內或固定在膜上的同源核酸序列。它具有高度特異性和靈敏性,目前廣泛應用于對環境中微生物的檢測,定性、定量分析等研究中。
2.酶免疫測定技術
該技術是依據抗原和抗體之間的特異性吸附于固相載體表面,引入一種酶作為示蹤物,通過共價鍵與酶連接形成酶結合物,加入底物后,根據顏色變化判定是否有免疫反應的存在,具有選擇性好、靈敏度高、準確、實用性強等優點,廣泛應用于監測農藥、污染物殘留、生物污染物等領域。
3.免疫金標技術
免疫金標技術是將特異性的抗原(或抗體)固定于硝酸纖維素膜,通過毛細作用向前移動,通過目測的膠體金標記物觀察顯色結果。該技術具有特異性強、操作簡便、成本低廉、結果判斷明確、時間短等優點,廣泛應用于環境污染物的在線檢測。
4.PCR技術
PCR即聚合酶鏈式反應,是指在DNA聚合酶催化下,以特定引物為延伸起點,通過變性、退火、延伸等步驟,體外復制DNA的過程,是一項DNA體外合成放大技術,能快速特異地在體外擴增任何目的DNA。PCR技術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等優點,用于檢測大量平行的樣品,環境中的生物污染。
四、生物技術在環境污染治理中的應用
生物治理環境污染是我國新世紀面臨的新的重大課題。以環境污染的生物治理為主,開展環境微生物學的基礎、應用基礎和應用研究,為重金屬廢水、石油廢水、印染廢水、油脂廢水、農藥廢水以及城市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提供效果好、投資省、運行成本低的生物治理技術和設備,以此促進我國的環境工程建設。目前可提供的技術主要有:
1.城市有機垃圾處理技術
將城市垃圾通過分選后綜合治理。將可腐有機垃圾生產成優質有機粉肥或有機無機復混粒肥;將可燃有機垃圾采用氣化焚燒或生產成板材;無機垃圾用于填埋,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廢氣、臭氣、粉塵集中處理,廢水循環使用,處理場地環境衛生達到國家標準,使垃圾達到無害化和更合理的資源化利用。
2.高新生物工程技術處理油脂化工廢水利用來自于自然界又經培養馴化的功能菌株,根據廢水和污水的不同性質、組成,配制不同菌株,通過發酵培養形成多功能復合型菌液(亦可制作成干性固體菌劑),用于油脂化工、化工有機廢水、食品、印染、生活污水等工業廢水處理。
3.生物曝氣濾池處理生活污水及資源化利用技術集生物處理和過濾兩種功能于一體,出水水質優良,是一種高效的新型生物反應器,極適用于生活污水和工業有機廢水的處理及資源化利用。
4.含油污泥高新生物處理技術對我國大中型油田、煉油廠、石化企業等行業中含油污泥、煉油浮渣等進行生物治理,通過生物處理達到回收石油資源和污泥達標排放。
5.油田、煉油廢水高新生物處理技術通過對大中型油田、煉油廠廢水石油污染物樣品采集、降解微生物菌株的分離、篩選,獲得石油降解優勢微生物,針對含油廢水的不同水質特征,選用不同的微生物菌劑處理,使其穩定達標排放。
五、生物技術的發展趨勢
1.生物技術在農業中的發展趨勢
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和特有的遺傳資源,分離克隆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和基因工程品種已刻不容緩,以期在以“基因”為核心的生物技術產業中取得主動。實現單基因生物抗逆向持久性抗逆、生物性抗逆向非生物性抗逆的轉移。重視轉基因植物的環境安全性評估,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防止轉基因植物危害的發生與蔓延。隨著基因組時代向后基因組時代的過渡,研究重心已經從揭示生命的所有遺傳信息轉移到整體水平上對生物功能的研究。因此,在整體水平上研究細胞內蛋白質的組成及其活動規律的蛋白質學的發展和成熟,必將與基因組研究互相補充,給農業生物技術帶來革命性改變。
2.生物技術在環境中的發展趨勢
在污染的處理過程中,傳統的物理或化學處理方法常伴隨二次污染,且運行費用高,處理問題單一而微生物對各類污染物均有較強、較快的適應性,并可將其作為代謝底物降解和轉化因此,生物處理具有效果好、運行費用低、無二次污染等優勢,是保障可持續發展的一項最有力的技術措施。生物技術的發展趨勢將朝著傳統技術的改良、與其他污染處理手段相結合和與現代高新技術相結合等方向發展,研究高效快速的工藝流程。
3.生物技術在工業中的發展趨勢
工業生物技術的新崛起有兩個巨大的推動力,即社會強烈需求和生物技術的進步。人類社會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資源、能源、人口、環境問題.隨著生物技術突破性進展,使得人類可以設計和構建新一代的工業生物技術,可高效快速地將各類可再生生物質資源轉化為新的資源和能源。工業生物技術在生物能源、生物材料以及生物質資源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質資源化等都是現在以及將來發展的重中之重。
六、結束語
通過對現代生物技術在生態環境及污染治理中應用的相關研究,我們可以發現,該項技術的多項優勢特點決定了其在生態環境及污染治理中的應用地位,有關人員應該從其客觀實際需求出發,研究制定最為優化可行的實施策略。
參考文獻:
[1] 米紅霞.試析生物技術在生態環境及污染治理中的運用[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2(09):139-140.
一、健全生態文明的法律體系,提供環境治理的程序保障
法律法規既是社會活動的底線,也是環境治理的基本規范。在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中逐步化解乃至消除環境污染,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生態文明的法律法規,將環境保護作為一種基本的要求融入政府、企業、農民等群體生產生活的過程中。具體來講,就是要將環境保護融入基層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實施科學的生態獎懲制度,打擊破壞環境以及假冒無公害產品等經濟違法行為。
二、構建農村環境教育體系,營造環境治理的心理空間
環境污染既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關聯,同時它所損害的也是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因此,農村環境治理需要廣大農民群眾積極行動起來,廣泛深入參與到環境治理中來。這就要求激發農民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意愿和能力,孕育農民參與環境保護的心理空間。具體來講,我們需要結合當前各地開展的科學下鄉、文化下鄉等活動,培養農村精英和技術人才,進而通過農村精英的示范帶動作用,推進農民的生態生產和生態生活,提升農民素質,培育環境污染治理的主體。
三、培育農業生態文明建設的創新系統,提升環境污染治理能力
很多農村地區的環境污染,歸根到底是發展能力的問題。能否有效提供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適應的農業技術和生產工藝,是建設農業生態文明、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的前提和基礎。政府應充分考慮到農民環境保護及農業升級發展的信息、技術和知識等方面的實際需要,充分發揮地方各類大學及研究機構的既有資源和能動性,搭建農民、大學、鄉鎮企業與政府共享的技術、知識的公共平臺,以此溝通社會和農業發展,形成農業發展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知識創新、產業創新的支撐,為提高農民脫貧發展,推進農村環境治理提供能力支持。
四、創新農業發展的投入機制,加大環境治理資金支持
現代農業發展中,糧食產量的迅速增長與環境惡化并肩而行。土地肥力衰減、地下水污染、食品毒化、水資源匱乏等問題層出不窮,導致農業與環境的沖突日益嚴峻。其根本原因在于工業化農業的線性發展模式。建設農業生態文明,促進農業與環境的協調發展,要在現實的基礎上推進農業的整體轉型。但這種發展模式已經形成現實性的路徑依賴,農業的轉型發展事實上存在很大的制約。因此,政府應該通過公共政策、公共資源的合理使用,真正加大生態農業的投入,鼓勵環境友好的農業發展模式,同時,也要為農村環境治理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
五、協調政府、市場與社會的關系,搭建農村環境治理的三維社會平臺
可以說,在一定意義上環境污染是市場失靈的產物,但同時也不能忽略政府決策中可能存在的環境責任缺失。農村環境治理,決不應單一地依靠某一種力量,而應該是“政府之手”與“市場之手”和“社會之手”的協調并用。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可以以農村生態社區建設為核心,以食品安全和環境治理為抓手。一方面,要利用經濟手段,營造一種環保者有利可圖的市場平臺,促使人們在經濟發展中切實考慮其活動的環境效應;另一方面,也要利用行政、法律等手段,促成環境友好的社會管理創新,為農業生態文明的建設營造良好的宏觀環境。
總之,農村環境治理是農村環境與發展中必然要面對的問題,這種問題既具有階段性特征,也是一個長期、動態的過程。積極建設農業生態文明,實現人、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才是根本的出路。為此,必須形成政府、大學、農民、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相互合作的生態運行機制,從而在政府推動、市場承接、科技催化、社會參與的循環互動中協調經濟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的環境污染問題。
關鍵詞 農村生態環境;現狀;治理措施
>> 盤錦市農村生態環境污染現狀及防治措施 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 龍井市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措施研究 淺談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措施 武漢城市圈域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措施 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措施 寧夏農村生態環境現狀及治理建議 我國農村生態環境的現狀及治理措施 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及其保護治理措施 淺談農村環境污染的現狀及治理 淺議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 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分析 金華市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探討 淺談我國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 簡述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 鹽池縣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 畜牧養殖環境污染的現狀及治理措施 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對策淺析 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整治對策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2] 李廷友,林振山,謝標.農業面源污染現狀與治理對策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6):2705-2707.
[3] 余進祥,劉婭菲.農業面源污染理論研究及展望[J].江西農業學報,2009,21(1):137-142.
[4] 李珮.農業污染:食品和生態安全的隱蔽殺手[J].生態經濟,2005(2):12-19.
關鍵詞:農村生態環境;存在問題;治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3)02-0088-02
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對于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需要針對農村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采取治理對策,以加強環境治理,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效益。
隨著改革開放及社會主義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是對于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的投資力度卻較為欠缺,由此導致農村生態環境污染嚴重,無法為我國環保型社會的構建做出貢獻。但是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對于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需要針對農村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采取治理對策,以加強環境治理,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效益。
1 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現狀分析
環境是人類生存及進行發展的基本前提,良好的環境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必須的資源和條件,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而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居民的生產發展對于環境的依賴程度更高。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村地區的經濟進步迅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質量,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但同時由于經濟發展對于資源能源的消耗較大,在很大程度上導致農村生態環境污染嚴重,而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國的農村環保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開發建設了多種綠色工程,并促進了農村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水平的提升,而且政府對于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投資力度也不斷加大,農村環保建設已經納入到國家經濟發展的重點投資領域,對于農村環??茖W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當前,農村生態環境的治理和控制能力顯著提高,并獲得了較為成熟的環境保護及治理經驗,對于進一步提升農村經濟發展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由于市場經濟發展迅猛,而我國關于環境保護方面的政策仍有一定欠缺,從而導致農村的生態環境建設存在較大缺陷,對于這些問題,需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以減輕環境污染,促進環境質量提升,為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提供動力。
2 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
2.1 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薄弱
當前,雖然大部分的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均有較大程度提高,但環境污染嚴重,生態失衡,這與農村居民環境意識薄弱有直接關系。很多農村居民缺乏環保教育,在生產生活過程中隨意丟棄垃圾,對于污染后的生存與發展沒有任何危機感,由此導致環境污染嚴重。此外,很多農村居民污染環境后缺乏污染治理意識,雖然覺得環境污染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引起重視,但卻認為自己有心無力,也就任由污染越發嚴重,使得農村生態環境越來越難以滿足的居民生活需要。近年來,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對于進一步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起到了巨大的幫助作用,但是政府及相關環保部門對于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理念的宣傳卻較少,由此導致大部分的農村居民環保意識較差,在日常生活和工作過程中也深受環境污染的危害。因此,政府應當加大力度宣傳生態環境保護理念,確保其滲透農村居民當中,以促進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的提升。
2.2 環境設施落后導致生活垃圾污染嚴重
環境設施的建設能夠對農村居民的日常環保行為形成潛移默化的作用,以促進環保理念深入人心,但是,由于農村經濟的發展要遠遠落后于城市,因此,城市的各種環境設施也就難以在農村中出現,大量的生活污水隨意排放,生活垃圾亂倒,從而導致河水污染、河道堵塞,不僅導致農村生態環境污染嚴重,同時也對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構成了巨大的威脅。有些農村居民雖然對于環保有所認知,也希望減輕農村環境污染,但卻由于農村環境設施欠缺,也只能將自家生活垃圾隨意丟棄,由此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此外,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很多城鎮都建立了工業區,生產污水及垃圾大量排放,但卻沒有建立相應的垃圾處理中心,致使大量污染嚴重的污水滲透到地下,對農村的耕地種植產生了巨大危害,有些污染不僅會對農村耕地產生影響,同時還會導致垃圾中的有害物質滲透到耕地中,給人們的后續生產和生活造成嚴重危害,對整個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提升產生制約。
2.3 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技術仍有待革新
對于農村生態環境建設,需要有先進的環保技術支撐,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生態環境保護方法的不斷創新,以提高農村生態環境質量。但是,當前雖然對于農村環境技術發展有所投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舊有較大缺陷,相關的科研隊伍較為薄弱,而且素質較低,對于農村環境如畜禽養殖、農藥化肥應用的現狀及基本規律都缺乏充分分析,由此也就無法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環境污染治理,從而導致農村生態環境呈現出不斷惡化的趨勢。先進的科學技術是促進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質量提升的重要途徑,對此應當加大對環??萍及l展的投資力度,以確??茖W技術創新發展,更好的滿足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需求。
3 加強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的對策
3.1 強化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
對于農村居民,應當加強其環保教育,強化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政府要定期組織環保工作人員到各個城鎮廣泛宣傳環保教育理念,并張貼環保教育橫幅,以強化人們的環保認知。同時還可以開展定期的環保知識講座,不斷強化人們對于農村垃圾的污染認知,確保對垃圾分類,并回收有用的垃圾,從而不斷加強自身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深入了解。此外,政府還可以組織各種環保知識競賽及環??萍及l明,以鼓動廣大農村居民積極創新,強化環保意識,積極發明新的環保技術,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農村環境污染。此外,由于農村地區的地理位置差異較大,而且地理氣候較為復雜,由此導致我國的農村生態環境污染治理較為復雜,對此,開發部門可以深入到農村地區,對當地的環境污染情況進行勘察和探究,并鼓勵當地農村居民就環境污染給予建議,以建立符合當地農村生態環境發展需要的生態系統。在此過程中,農村居民處于主動地位,能夠為自己生活環境的治理出謀獻策,這必然能夠增強其責任意識,以不斷強化居民的環保意識,更好的為農村生態環境污染做出貢獻。
3.2 加強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由于農村缺乏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資金,從而導致其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由此也就無法強化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而且嚴重匱乏的農村環境基礎設施也導致一些具有環保理念的居民無法規范自己的行為,只能聽之任之。對此,當地政府應當加大農村環保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如設置垃圾回收站、垃圾桶等,號召居民將垃圾倒在垃圾站和垃圾桶中,以逐步改善其亂扔垃圾的壞習慣。同時政府也可以鼓勵農村居民自己創新垃圾循環利用新技術,積極推廣垃圾循環利用設備,以彌補能源不足現狀。此外,政府還應當根據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建立相應的生態模式,通過實行典型示范,逐步將符合當地生態環境發展的農業模式進行推廣應用,并根據生態模式的發展情況對農業發展結構進行合理調整,如創辦大型的生態農場、草坪公司、花卉公司等,以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并實現對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
3.3 加大對農村環保技術發展的投資力度
對于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開展,科學技術發揮著重要作用,只有借助于先進的環??茖W技術,才能夠弄清楚農村環境的發展規律,以采取針對性的環保措施,也只有依靠科學技術進步,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問題。首先,應當不斷壯大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研究隊伍及科研機構,加強研究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以組建高水平的生態專家隊伍。其次,應當不斷加強對于環境基礎科學的研究,以為環境保護提供相應的智力支持,政府及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對生態環境開發和保護的研究力度,對于農村出現的水土流失問題、荒漠化問題進行重點解決,同時還要做好對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的研究力度,并加強相關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強對病蟲害防治、流域綜合治理等技術的研究,以不斷促進農業防災能力和抗災能力的提升,促使農村生態環境發展的可持續進行。最后,對于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應當采用最佳的實用技術,同時加強推廣和評價,以確保此項技術的應用可行性。農村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對于環境污染的治理無論是從成本方面考慮還是技術方面考慮,都難以達到標準要求,因此,對于農村生態環境的治理措施應當確保規模較小,或者采用集中處理方法,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治理成本,確保污染治理技術的可操作性,從而確保農村經濟發展的不斷進步。
4 結 語
農村經濟發展對我國綜合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加強農村生態環境建設,使其更好的適應經濟發展需要,實現農村經濟的長久可持續發展,以為我國構建環保型社會提供有效幫助。
參考文獻:
[1] 宋言奇,趙秋麗.我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問題的辯證思考[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1).
[2] 高偉寬.淺析區域性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環境科技,2009,(S1).
[3] 宋言奇,段進軍.新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不可忽略的六大環節[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7,(1).
[4] 陳群元,宋玉祥.我國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生態環境問題探析[J].生態經濟,2007,(3).
[5] 何學松.我國農村生態環境惡化原因分析及改善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07,(12).
一、農村生態環境問題的表現
(一)水體污染嚴重,水生態系統破壞 。(二)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固體垃圾污染嚴重。(三)農業生產不當,環境資源破壞嚴重 。(四)集體林權改革滯后,林業生態系統破壞 。(五)工業向農村的轉移,加劇了農村的工業污染 。
二、農村生態環境問題法制成因與對策
(一)環境政策的失靈。
宏觀政策失靈集中表現為政府在宏觀經濟政策制定過程中忽視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缺乏必要的環境問題保護對策,只到07年國務院專門召開的全國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才出臺了《關于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才將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與城市相比,城市早已在這些方面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環境噪聲和煙塵控治、工業企業污染物達標排放、循環經濟與節能及減排、綜合利用等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與措施。同時還有“創建環境模范城市”的鼓勵政策以及有“飛行監測、限期治理、關停企業”等強制措施,而農村在這些方面幾乎是空白。另一方面是已有的環境保護政策存在著不一致和不協調之處,尚需完善。無論是政策體系,還是工作力度,農村環保工作都還在起步階段,其中農村生活污染治理、規?;笄菁八a養殖污染治理、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土壤污染防治技術、農藥和化肥面源污染防治等政策幾乎是空白。因此,要根據農村環境問題量多面廣、監督對象復雜的內在特點和工作基礎薄弱的實際現狀,加強農村生態環境政策支持工作,在政策上傾斜,在經濟上扶持,在技術上支持。要多出臺農村環保財政補助、污染減排財政獎勵等政策手段,推動實施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
(二)立法原因
立法原因主要是指農村生態環境立法缺位,已有立法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夠。
法律制度原因在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方面,考察現有的有關生態環境建設的基本法律制度,會發現現有的制度比較零散、不全面,缺乏對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的基本法律制度系統而明確的規定,無法滿足生態環境建設的實際需要,從而導致制度缺位、制度執行和監督不力的情況。目前相關法律法規雖已建立了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排污收費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限期治理污染制度等一系列生態環境管理制度,但這些制度主要應用于城市環境污染的治理方面。同時在農村生態保護方面仍存在制度缺位現象,至今仍沒有一套治理農村生態環境問題的制度具體安排。在這種制度缺位的情況下,諸如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水資源浪費與污染嚴重等重大生態環境問題難以得到有效治理。再次,盡管在有些方面建立了制度,但由于制度執行不力,致使制度功能不能有效發揮。從環境污染的治理制度來看,如排污收費制度,資源收費制度雖然對控制環境污染有積極的作用,但在實施中存在著一定問題。此外,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計劃、農業、林業、畜牧、水利和科技等多個部門,管理體制與環節多、各項治理措施相互脫節,造成制度執行和監督不力。因此要盡快建立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制度?!稗r村環境保護制度和考核體系建設要盡快建立,將城市環保和農村環保置于平等位置,從法律、法規體系上,對農村環境保護制度的建立提供依據”。
(三)政府方面環境管理不當。
主觀上來看農村生態環境管理是有政策但政策在部門之間協調不足或沖突,無手段和措施來達到政策目標;農村環境管理機構匱乏,環境保護職責權限分割并與污染的性質不匹配,基本沒有形成有效行政管理工作體系和管理措施??陀^上是農村生產與生活中不科學的行為,長期形成的一些生活陋習和農村環?;A設施的缺失,企業地處偏遠、點多面廣,排污主體具有不確定性,監管主體很難界定,難以用城市的監管的手段與用行政執法的手段來治理。因此要克服以上不足,農村環境治理要走與城市環境治理不同的工作思路,要創新工作方法,增強服務意識,變監督管理為預防管理,變單純的依法行政為服務與執法相結合。具體工作中要將農村環境污染防治納入年度考核范圍,實行行政問責制的工作體制,形成黨委領導、政府推動、部門聯動的工作格局,落實工作人員與經費,探索多元化、市場化、專業化的農村環保治理社會化管理模式和機制。其次,制訂農村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及年度實施意見,根據年度工作重點,將各項整治和建設任務分別落實到相關部門,并建立農村環境保護責任制,設立環境指標作為對鄉鎮考核的重要指標,專門出臺年度生態任務和環保專項行動考核辦法。再次,要強化農村環境服務與執法力度。
(四)缺乏生態環境技術規范制定與推廣。
現階段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還不強,對環境保護的認識尚不足,對環境保護的知識很欠缺。濫用化肥與農藥、秸桿隨意焚燒、家禽糞便污染水源等問題日益突出,農民卻對破壞環境的行為及其產生的后果渾然不知。因此要組織農業科技服務專家隊伍,在農村中大力普及環保法律法規和科技知識,提高農村干部群眾保護環境、防治污染和維護生態平衡的自覺性和責任感;要大力推廣綠色植保和環保防治技術,引導農民發展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畜牧業、改善農村環境質量、地表水環境等環境問題;要發展生態農業,控制農藥、化肥、農膜等對農田和水源的污染。積極推進農村環境的監測工作,加強農村環境質量監測。
三、結論
環境法制建設是事關農村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要措施,因此針對農村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農村可持續發展。
一、主要目標
環境空氣質量方面:確保達到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空氣質量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內;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7.0%以上。
水環境質量方面:全縣地表水省考斷面達到Ⅰ-Ⅲ類考核標準。
土壤環境質量方面:全縣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國家和省市下達的指標要求,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
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方面:全縣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5年分別減少5%、4%、12%、12%以上。
生態環境安全方面:全縣力爭不發生二級及以上環境污染事件。
生態保護紅線:按照國家要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5.02%。
二、全面加強黨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領導
(一)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運行機制,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钡囊螅鞔_工作任務、壓實工作責任,著力推動形成“環委會統籌協調,專委會分兵把守,部門牽頭推進,縣鄉兩級具體負責”的生態環境保護新格局。(責任單位:縣環委會各成員單位,各鄉鎮黨委、政府)
(二)強化履職考核。嚴格落實《省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試行)》,對黨政領導干部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生態環境損害,或者造成生態環境損害而導致產生,或者未完成中央和上級黨委、政府下達的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約束性目標任務的,依紀依法嚴肅問責。同時,強化全縣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情況考核,考核結果作為黨政領導班子及領導干部年度綜合考核重要內容,并作為獎懲和提拔使用的重要參考。(責任單位:縣紀委監委、縣委組織部、縣生態環境局)
三、深入推進“標志性戰役27個專項行動”
(三)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攻堅戰。深入推進城市揚塵治理專項行動,確保各施工企業按“六個百分百”標準施工,確保城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85%以上。(責任單位:縣住建局、縣城管局);深入推進城市餐飲油煙治理專項行動,確??h城區域內排放油煙的規模以上餐飲經營場所全部安裝油煙凈化設施并保持正常運行。(責任單位:縣城管局、縣生態環境局、縣市場監管局);深入推進工業廢氣治理專項行動,確保水泥、有色冶煉達標排放整改基本到位,有機化工、表面涂裝等重點行業VOCs治理取得關鍵進展。(責任單位:縣生態環境局);深入推進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專項行動,確保初步建成清潔高效、環境友好的貨物運輸體系,實現柴油貨車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下降。(責任單位:縣交通運輸局);深入推進農作物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專項行動,力爭全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網格化、精細化管理,露天焚燒行為有效遏制。(責任單位:縣生態環境局、縣農業農村局);深入推進城市煙花鞭炮禁放專項行動,確保縣城禁燃區落實全年禁止燃放煙花爆竹要求。(責任單位:縣公安局)
(四)堅決打好碧水保衛攻堅戰。深入推進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專項行動,確保完成鄉鎮(含村級“千噸萬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定,全面推進問題排查整治。(責任單位:縣生態環境局);深入推進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專項行動,確??h城生活污水處理廠執行一級A排放標準,污水處理率力爭達到85%左右,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力爭達到90%以上。(責任單位:縣住建局);深入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專項行動,確保摸清排污口底數,建立檔案,封堵、取締違法入河排污口。(責任單位:縣生態環境局)
(五)堅決打好凈土保衛攻堅戰。深入推進城鎮生活垃圾處理專項行動,基本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完成非正規垃圾填埋場和填埋場排查整治。(責任單位:縣城管局);深入推進農用地污染防治專項行動,確保完成國家、省市下達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任務。(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深入推進建設用地污染防治專項行動,確保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實現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目標。深入推進危險廢物處置專項行動,確保全面禁止進口“洋垃圾”,工業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得到規范化處理處置。(責任單位:縣生態環境局)
(六)堅決打好自然生態保護攻堅戰。深入推進礦山開發整治專項行動,確保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礦山得到有效治理,督促相關責任主體基本實現修復綠化。(責任單位:縣自然資源局);深入推進濕地保護專項行動,確保亂占濕地、破壞濕地問題得到有效治理。(責任單位:縣林業局);深入推進野生動物保護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電魚”和亂捕濫獵野生動物違法行為,確保得到有效整治。(責任單位:縣林業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水利局)
(七)堅決打好工業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工業園區環?;A設施建設專項行動,確?;窘ǔ杉惺轿鬯幚碓O施和配套管網,以及集企業污染源監控、園區環境質量監控于一體的數字化在線監控平臺。(責任單位:縣工業園區管委會、縣住建局、縣生態環境局、水邊鎮政府、巴邱鎮政府);深入推進化工園區整治專項行動,建立和完善化工園區長效管理和規范管理的運行機制。(責任單位:縣生態環境局、縣工信局、縣發改委、縣應急管理局);深入推進工業企業達標排放專項行動,確保各類工業企業基本實現全面達標排放。(責任單位:縣生態環境局);深入推進淘汰落后產能專項行動,確保煤炭、水泥、平板玻璃行業能耗、環保、安全、技術達不到標準和生產不合格產品或淘汰類產能依法依規關停退出。(責任單位:縣工信局、縣發改委);深入推進散亂污企業整治專項行動,確?;就瓿伞吧y污”企業整治工作。(責任單位:縣生態環境局)
(八)堅決打好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專項行動,確保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深入推進水產養殖污染治理專項行動,確保全面取締河湖水庫禁養區網箱養殖到位,打擊湖泊水庫投放肥養殖。深入推進農藥化肥污染治理專項行動,確保全縣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深入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專項行動,確保90%以上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農村生活污水亂排亂放得到有效管控,農戶改廁率達到90%以上。(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城市管理局、縣生態環境局、縣衛健委)
(九)堅決打好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攻堅戰。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污染治理,構建長效機制,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全力打造贛江最美岸線。(牽頭單位:縣發改委)
(十)堅決打好河湖水庫生態環境專項整治攻堅戰。確保河湖水庫水質下降趨勢得到遏制,并向好的方面轉化。(牽頭單位:縣河長辦)
四、加大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專項整治力度
(十一)持續推進中央、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對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省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確保在規定的整改時限完成整改并銷號;積極配合做好新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工作。(責任單位:縣生態環境局)
(十二)持續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對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情況審計指出問題,對照問題抓好對照自查,確保在2020年底前全部完成并銷號。(責任單位:縣發改委、縣審計局)
五、大力推進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十三)促進經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優化空間格局,落實重點區域、重點流域、重點行業、產業布局等規劃編制過程中依法同步開展環境影響評價要求,調整優化不符合生態環境功能定位的產業布局、規模和結構,優化能源結構、發展低碳能源,推動“三線一單”應用實施。(責任單位:縣生態環境局、縣發改委);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大力推進傳統制造業升級改造,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綠色生態農業、低碳交通業、低碳建筑業、特色林業、綠色旅游業、節能環保產業。(責任單位:縣發改委、縣工信局、縣農業農村局、縣交通運輸局、縣林業局、縣文廣新旅局、縣商務局、縣生態環境局);深入開展“國家級生態縣”和省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工作,提升區域品牌價值。(責任單位:縣生態環境局)
(十四)引導公眾綠色低碳生活。增強全民生態文明意識,把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國民教育、繼續教育、干部培訓和企業培訓體系,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學校、綠色商場、綠色社區、低碳社區、綠色家庭等創建活動。推行生活方式低碳化,廣泛開展綠色生活行動和應對氣候變化宣傳,積極引導居民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綠色家居。(責任單位:縣生態環境局、縣教體局、縣交通運輸局)
六、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十五)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健全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建立統一的生態環境監督管理機制體制,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統籌協調管控制度,完成現有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發證和登記任務,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健全農業農村環境污染防治體制機制,構建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體系。(責任單位:縣生態環境局、縣自然資源局、縣農業農村局、縣發改委)
(十六)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機制,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構建科學、獨立、權威、高效的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體系,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責任單位:縣生態環境局)
(十七)健全生態保護和修復制度。創建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協調推進機制,創新礦山生態修復機制,構建以國家濕地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完善河長制、林長制。(責任單位:縣自然資源局、縣發改委、縣林業局、縣水利局、縣生態環境局)
指導思想:以黨的十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打造環首都新的經濟增長極為目標,突出重點,綜合施治,全縣聯動,全民參與,通過對大氣環境進行全方位綜合整治,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大幅度提升全縣生態環境質量,實現空氣質量和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目標。
基本原則:
——堅持大氣污染防治及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與省級園林城市創建相結合
——堅持大氣污染防治及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與造林綠化相結合
——堅持大氣污染防治及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與農村面貌改造提升相結合
——堅持大氣污染防治及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與拒馬河綜合治理相結合
——堅持大氣污染防治及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與園區建設和重點項目建設相結合
二、工作目標
集中力量,集中時間,利用兩個月時間,開展十項攻堅行動,并持續發力,實現空氣質量逐年好轉,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得到有效遏制。到2017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細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大幅度降低,重污染天氣大幅度減少,環境空氣質量進一步改善。
三、工作重點
(一)淘汰分散燃煤鍋爐,下大力治理燃煤污染
1.加快燃煤鍋爐淘汰。2013年底前淘汰5臺10蒸噸及以下分散燃煤鍋爐,2015年底前基本淘汰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在供熱供氣管網覆蓋不到的地區,改用電力、新能源或潔凈煤等清潔能源。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各鄉鎮人民政府、社區辦
2.深化燃煤鍋爐(設施)污染治理。對納入淘汰范圍的燃煤設施,在淘汰之前必須燃用低硫份、低灰份的燃煤或焦炭,同時進一步加強污染治理和環境監管,確保達標排放。嚴禁污染治理設施不正常運行及冒黑煙現象發生。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住建局、縣質監局、各鄉鎮人民政府、社區辦
3.嚴格審批新建燃煤鍋爐。禁止新建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通過建設集中供熱、供氣管網的辦法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鍋爐。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各鄉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