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1 16:50:32
序論:在您撰寫教師勞動教育的特點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勞動特點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或個人,他不同于農民等主要依靠體力獲得勞動成果,而是腦體兼有并且以腦力勞動為主的工作者。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涵義及分類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是作為一般的“主體”和特定的“主體”的統合。作為一般的主體,它是指能夠在實踐活動中顯示地確證自身對客體的主體地位的人。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這個主體指向思想政治教育者。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承擔著重要的職能。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指依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對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思想品德施加教育影響的個人或群體。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組織者、決策者與實施者。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按不同的劃分標準,可以分為不同類型。按年齡來分,可分為老、中、青三個年齡段的教育主體;按性別結構來分,可分為女性教育主體和男性教育主體;按行業來分,可分為學校、企業、軍隊、黨政機關的教育主體等。按級別來分,可分為高級政工干部、中級政工干部、初級政工干部。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勞動特點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不同的勞動特點,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合法性和奉獻型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合法性勞動特點,亦稱方向性。這是保證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正常有序運行的前提和基礎。任何一個國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具有一定的階級性,以服務于該國的思想意識的統一,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勞動必須符合階級社會統治的意志??傊枷胝谓逃叩膭趧颖仨毷茄刂@個大方向進行的,否則一切教育活動的舉行都是沒有實際的社會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奉獻性勞動特點是保證思想政治教育正常有序運行的本質要求。我們都知道思想決定行動,那么作為一個大的國家來講,必須做好國民的思想工作,以使其能夠主動地自愿地奉獻于國家。所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者奉獻性的勞動顯得格外重要。
(二)綜合性和塑造性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綜合性勞動特點又可以稱之為全面性或多樣性。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常有序進行的有力保障。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勞動由眾多因素構成的綜合性勞動。這邊面的眾多因素不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專業知識,還包括他的政治素養、道德品質、思想覺悟、生理素質和心理素質。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綜合性勞動特點要求各教育機構必須嚴格把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各項指標,從而篩選出最優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開展各種教育活動。同時也要求各界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努力加強學習訓練各項基本能力以滿足社會的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塑造性勞動特點又可稱為糾正性。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塑造性勞動特點是保證思想政治教育正常有序運行的本體功能。塑造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體通過教育活動幫助教育客體接受科學理論和新的思想觀念,不斷提高精神境界,并進一步形成社會所要求的規范行為。這里談到的塑造性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宏觀方面包括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塑造,微觀方面包括個人品德、行為習慣、心理狀態等的塑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務主要是努力改變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客體的精神世界使之完滿。第一,通過引導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客體本來的錯誤思想改變為正確思想。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階級屬性要求的。第二,通過培訓學習的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客體較低的理論水平提高到一定的層次和高度。這一點不帶有階級性特征??傊?,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努力通過各種合理的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客體培養成為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三)潛在性和創新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潛在性勞動特點又可稱為隱蔽性。它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內在特征。潛在性,是指教育主體對教育客體進行教育后,教育客體已經形成的正確思想在未外化為行為創造出財富之前,教育主體的勞動仍潛在地存在于教育客體的頭腦內。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勞動不同于純粹的體力勞動會有明顯的完成任務的標志,而是一個緩緩延續的過程,正所謂“潤物細無聲”。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必須特別重視這一特征,以確保教育的完整性和徹底性,不能實行“半截子”主義。
【關鍵詞】幼兒教師;情緒勞動;特點;模型建構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17(2013)04-0027-04
【作者簡介】李俊剛(1980-),男,陜西成陽人,佳木斯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講師,哈爾濱工程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2011級在讀碩士;郭蘋(1983-),女,山東禹城人,佳木斯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講師,碩士。
一、問題的提出
1978年和1983年Hochschild分別提出情緒商品化和情緒勞動的概念,隨后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情緒勞動”這一研究領域。情緒勞動概念的提出,揭示了以人為勞動對象的工作中的一種特殊的勞動形式(區別于以物為對象的勞動,比如操作機器的生產勞動)。個體工作中的情緒需要管理,為了為組織或者某些固定團體取得預期的利益,個體必須保持顏面的親和度和適當的肢體語言,從而為別人(通常是服務對象)營造愉悅、安全的氛圍??梢钥闯?,這樣的情緒勞動是和體力勞動、智力勞動一樣的,可以為本團體獲得收益,同時也需要耗費個體的精力。
教師的勞動對象是學生,這就指明了,該職業需要付出情緒勞動。目前僅有的關于教師情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學教師,同時也有一些以高校教師和輔導員為被試的研究。但是關于幼兒教師的情緒勞動卻屈指可數。大陸地區僅有的一些研究無論從研究工具上,還是在研究討論上,都采用企業或者服務行業的研究模式和理論建構,缺乏科學性、合理性。歸根結底,出現這種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關于幼兒教師的情緒勞動的特點沒有厘清,幼兒教師情緒勞動的構成沒有框架的建構,本文擬對幼兒教師的情緒勞動特點進行歸納,并在此基礎上對幼兒教師的情緒勞動結構進行理論建構,以期促使幼兒教師情緒勞動相關研究順利展開。
二、幼兒教師情緒勞動特點
江文慈在中國臺灣地區采用質性研究方法,對教師情緒勞動進行了系統的探究,將教師的情緒勞動作為教師成長的問題進行討論,對教師情緒勞動的意義,教師行業與其他行業工作者情緒勞動的規則進行了分析,這些成果對教師專業發展有一定的建設性啟示。各級各類教師的情緒勞動最大的共同點就是――“愛的付出”。江文慈(2001)指出“服務業中的情緒勞動多為了金錢交易的商業考量,然而教師情緒心力的付出,多是為了教導學生、感化學生的?!?/p>
Hargreaves(1998)認為,“愛的勞動”是教學活動的基調,與其他處理他人負向情緒的工作相區別,教學中體現的情緒勞動是正向的,應以積極情緒的傳遞為根本出發點。鄭石巖(1994)指出,教育工作需要一種無條件的愛,愛是教育工作的原點與歸宿?!皭壑?,能勿勞乎?忠焉,能勿悔乎?”孔子的這句話道出了為人師表的根本就在于愛學生,就意味著為他們操勞;忠于教育事業,就應無怨無悔地教育學生。可見,教師職業需要愛的付出,也就自然充滿了情緒勞動。
Hochschild在進行情緒勞動職業類型的研究時,認為“幼兒看護人員”屬于高情緒勞動職業,這是已有文獻中最早的關于幼兒教師情緒勞動的論述。不過這種闡述過于表面化,只停留在現象研究層面。雖然Hochschild的研究存在多方面的問題,但同時也給我們提供了思考幼兒教師情緒勞動的方向。比如,為什么“幼兒看護人員”是高情緒勞動職業?這體現了幼兒教師與其他類型的教師所表現出的情緒勞動特點是不同的。具體表現在:
(一)幼兒教師情緒勞動的直接對象――幼兒,最具特殊性
幼兒教師直接面對的教育對象是3歲~6歲學齡前兒童,他們這時候在面對情緒交流時,往往都是以情緒應付情緒。比如當成人微笑時,他們也笑了;當成人悲傷時,他們會產生憐憫,也隨著哭泣;當成人憤怒時,他們便出現退縮、沉默,凡此種種現象顯示出幼兒教師情緒表現對幼兒的影響極大,也就決定了在面對他們的教育對象時要注意管理自己的情緒,也就需要幼兒教師付出更多的情緒勞動。
(二)幼兒教師情緒勞動的間接對象――家長,最具復雜性
教師的情緒不僅僅產生于教師的內心,在人際互動和人際關系中也存在情緒。但是幼兒教師在人際互動和人際關系中,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情緒勞動,這也是由他們所面對的教育對象所決定的。幼兒教師與家長的人際溝通可能是最復雜的情緒勞動。因為幼兒家長是一個教育背景、工作背景、成長背景等各個方面都非常復雜的人群。幼兒教師每天都在面對這樣的人群,他們不知道自己下一個要面對的是什么樣的家長,如果孩子不出事還是可以應付的,但是一旦幼兒出了安全等方面的事故,家長的表現就很難預料了。因此,幼兒教師每天都可能需要和這樣的家長進行溝通,需要應付各種突發事件。
(三)幼兒教師情緒勞動的產生者的性別――女性,最是情緒化
幼兒教師的情緒勞動最大的不同可能來自于性別方面。幼兒教師中最普遍的是女性,這也是在研究中需要關注和著重考慮的。因為女性的情緒豐富,通常女性在生活中比男性更加細心,她們更注意細節,這種普遍的性格特點也造就了女性在情感方面敏感的特點。女性在遇到問題時更容易發生情感的波動,極端的例子就是林黛玉類型的,因此她們需要付出更多的情緒勞動完成當前的工作。
有研究指出,教師職業是情緒上極易耗損的職業。Hargreaves(2000)指出對情緒的要求,人們在工作場所中能善用情緒,除了個人本身的情緒能力外,還依賴兩個方面:一是職業對情緒的要求;二是所在組織中員工之間如何互動,以幫助或隱藏情緒的表達和理解。幼兒教師的情緒勞動的運用,可能為幼兒提供寬松、舒適的良好心理環境,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也可能抑制其心理、行為的發展。其情緒的運用可能會創設適宜的情緒距離,使教師與幼兒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密切互動,相互關懷;也可能造成時空和心理上的疏離,影響溝通。
三、幼兒教師情緒勞動模型的初步建構
(一)情緒勞動結構研究現狀
最初對情緒勞動結構的研究是將其分為情緒失調和情緒努力,前者包含了表層偽裝的概念,后者則包含了深層偽裝的概念。Ashforth和Humphrey(1993)指出,除了偽裝以外,真實的表達需要耗費精力,也是一種情緒勞動。Diefendorff等(2005)編制了包括表層偽裝、深層偽裝和真實情感表達三個維度的量表。Schaubroeck與Jones(2000)則提出一般情緒勞動的要求都是表達正性情緒、克制負性情緒。
Morris與Feldman(1996)引用情緒交互作用模式,將情緒勞動區分四個維度。1.情緒表現的頻率;2.對展示規則留心程度;3.情緒表現的多樣性;4.情緒失調。不過這僅僅是理論推導,缺乏實證的支持。Brotheridge與Lee(2003)經過因素分析得到四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涵蓋情緒失調與表層偽裝,第二個維度包含強度、多樣性、及持續度,第三個維度是深層偽裝,第四個維度是情緒表達的頻率。
Hochschild及其引發的研究更強調情緒勞動過程中個體的心理歷程,包含了表層偽裝與深層偽裝。而Morris與Feldman的理論及其引發的研究則更強調工作中情緒勞動的具體要求,這些要求分為人際工作要求(情緒表達的頻率、持續度、多樣性、強度)與情緒控制(兩類情緒規則:表達正向情緒與隱藏負向情緒)兩類。Brotheridge與Grandey(2002)據此將所有的情緒勞動研究分成員工聚焦的情緒勞動(employee-focused emotional labor)和工作聚焦的情緒勞動(iob-focused emotional labor)兩大類。
(二)幼兒教師情緒勞動結構的建構
對于幼兒教師的情緒勞動來說,最重要的一點不是對于家長的情緒表現,也不在于對幼兒園領導的情緒表現,而在于對工作、對幼兒、對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對自己的一種情緒監控和管理,是目前所有情緒勞動理論或實踐研究的盲點。尹弘彪(2011)曾撰文指出了一個相關概念――“自我表演”,情緒勞動時教師運用情緒的自我表演。其實表演的比喻不太貼切,因為舞臺上再有表現力的演員表演完之后就能恢復平靜,而幼兒教師在進行過情緒勞動之后,這種情緒影響可能會持續,對自己產生一定影響,并潛移默化地影響以后的相同情境下的情緒勞動表現。因此在考慮幼兒教師情緒勞動結構模型時,應考慮這個因素。
借鑒以往情緒研究成果,并結合幼兒教師教育教學工作實際,建構幼兒教師情緒勞動模式圖如下:
情緒表達模式:是幼兒園對于教師的情緒要求,在這樣的要求下應表現出的情緒表達模式。
情緒狀態包括兩種情況:情緒一致、情緒差異。情緒一致就是幼兒教師的情緒與當前的事件相匹配;情緒差異就是幼兒教師的情緒與當前事件不匹配,甚至相背離。二者都屬于情緒表達模式,情緒一致導致自然偽裝,情緒差異導致深層偽裝和表層偽裝。
情緒調節包括三種情況:自然偽裝、深層偽裝、表層偽裝。按照Ashforth和Humphrey的理論,自然偽裝是一種真實情緒支配下的情緒調節形式;表層偽裝是當感受到的情緒和表現規則不一致時,使情緒支配下的行為按照當前的規則體現出來,而自己內部的情緒體驗沒有改變;深層偽裝就是當面對情緒和表現規則不一致時,個體外在行為和內部感受同時有了改變的行為。
情緒表達行為包括兩種:正向情緒表達、情緒偏離行為。無論是自然偽裝、表層偽裝還是深層偽裝,雖然付出了情緒勞動,但最終都能達到正向的情緒表達,還有利于工作的正常開展。另外的情緒偏離行為是當面臨情緒與現實存在差異,而幼兒教師沒有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將內部的情緒直接表達出來,就出現了情緒失調和情緒偏離,影響工作效果。
情緒勞動后果包括三種情況:情緒協調、情緒失調、情緒偏離。情緒協調是指個體內在情感與組織要求的情緒規則一致。情緒失調會使個體的情緒功能受到損害,甚至產生障礙。情緒失調在情緒勞動中內在情感與情緒規則間的沖突最大,所付出的心力也最大,長此以往必然有不良后果。情緒偏離是指工作者的內在情感與組織要求的情緒規則不一致而僅表現出個人的真實情緒。而這些行為后果都會潛在地影響幼兒教師今后的情緒表達模式。
四、今后研究重點與前景展望
(一)今后研究重點
1.整合情緒勞動的概念,促進該領域更好發展
目前關于情緒勞動的概念仍舊五花八門,有研究從職業要求本身進行界定,有研究從情緒勞動的心理加工性進行界定,還有研究從行為方面進行定義。每種定義都能揭示情緒勞動的某個方面,應該有一個最佳的契合點將這些概念整合起來,形成一個最能完整展現隋緒勞動的概念??赡茈S著研究成果的不斷涌現和研究的不斷深入,這些概念會走向融合的。情緒勞動的概念認識問題直接決定了與之相關的各個領域的情緒勞動的研究,當然也包括幼兒教師的情緒勞動。
2.發展適合幼兒教師情緒勞動的測量工具
幼兒教師與其他行業的從業人員,包括中小學、高校工作者的情緒勞動特點和結構是不同的,因此決定了在測量幼兒教師情緒勞動時,需要專門的測量工具,但是這個工具還沒有研發出來。
此外,幼兒教師情緒勞動與工作滿意度、職業倦怠、工作壓力、職業動機等的相關,以及與之相關的因素中,哪些是保護因子,哪些是危險因子,都是需要關注和區別對待的。這關系到幼兒工作的順利進行,關系到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成長,關系到幼兒教育質量的高低,不容忽視。
【關鍵詞】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專業特質
新時代背景下,要落實勞動教育,充分發揮其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關鍵在于教師。勞動教育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專業特質,才能勝任勞動教育教學工作,真正實現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
一、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專業特質的內涵
從事不同行業的人,有著不同的專業特質。所謂特質是指一種可表現于許多環境的、相對持久的、一致而穩定的思想、情感和動作的特點,它反映了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和行為傾向,具有抽象性、穩定性、相對性和結構層次性等特征[1]。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的專業特質就是指勞動教育教師所具有的穩定、持久而獨立于情境的心理特征[2]。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只有具備從事勞動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需的、特有的品質,才能勝任勞動教育教學工作,在工作中有所作為。
二、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專業特質的主要表現
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的專業特質是由教育對象、教育內容和新時代對勞動教育的要求所決定的。根據勞動教育教師應具備的特點和符合的要求,筆者認為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特質主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豐富的專業知識、過硬的專業能力和強烈的學習意識,以下展開具體論述。
(一)高尚的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所應遵循的基本規范。教育是塑造學生靈魂的事業,教師只有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才能更好地培育學生。勞動教育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主要表現如下。1愛崗敬業能夠充分認識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高度認同勞動教育教師職業,熱愛勞動教育教學工作,對工作認真負責,兢兢業業。2關愛學生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全身心關心愛護每一名學生,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和個體差異,相信學生的潛能,努力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3育人為本,因材施教牢記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根本任務,努力培養學生形成勞動價值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能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努力為每一名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
(二)豐富的專業知識
教師的專業知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持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教育最終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不僅影響著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而且影響著學生的學習[3]。勞動教育教師要具備的專業知識主要有以下幾點。
1扎實的教育知識
勞動教育教師的教育知識指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過程中所具有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是開展勞動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教師要熟練掌握教育教學基本原理,特別是要把握好知、情、意、行相統一的勞動價值觀形成規律,按照教育教學規律開展教學活動,還要準確把握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做到因材施教。
2精深的學科知識
勞動教育學科知識主要指勞動教育教學的概念、原理、理論、方法等方面的知識。具體包括勞動教育的歷史發展、勞動教育的性質和基本理念、勞動教育的目標和內容、勞動教育的形式與方法、勞動教育的途徑與評價、勞動教育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以及勞動的相關知識等。它是教師進行正常教學、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教師要精準掌握勞動教育相關學科知識。
3豐富的學科教學知識
學科教學知識是教師運用學科知識進行教學活動的載體和基礎,具有實踐性、工作性、情境性、隱蔽性、綜合性的特點,是教師專業知識最核心的表現。勞動教育教師要從勞動教育的目標、內容、實施、評價等方面系統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本質要求,掌握勞動教育課程開發的方法和教學策略,充分了解學生勞動教育的認知特點,然后將這些學科知識、教育教學方法知識及學生知識加以內化,融合于自己的思考中,運用于教學中,不斷優化教學。
(三)過硬的專業能力
1課程規劃設計能力
勞動教育課程教學不像其他學科教學那樣,有課程標準、教學用書、教學參考書等可以依據和參考。也就是說,勞動教育課程沒有具體的體系化或校本化的目標和內容設計,它只有《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作為指導。那么如何確定校本化的勞動教育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實施模式和評價策略?這就需要勞動教育教師進行規劃和設計。勞動教育課程規劃能力就是教師在《綱要》指導下,基于學校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以及對學生學習需求和可以得到的校內外課程資源分析,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的能力。其既包括對學校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的規劃設計,也包括對學年(學期)課程和具體勞動項目的規劃設計。課程規劃設計能力要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能準確把握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二是能準確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勞動素養現狀及需求,并能對校內外勞動教育課程資源進行價值分析,做到充分利用;三是能確立校本化的勞動教育目標,包括學校目標、學期目標、主題目標、活動目標等;四是能構建基于目標的課程內容體系,做到科學安排、有所側重、因地制宜、凸顯特色;五是能探索出適合學校實際、滿足學生需求的課程實施和評價模式。
2課程實施能力
課程目標的達成關鍵在于課程的有效實施。課程實施能力是指教師在《綱要》指導下,將勞動教育的相關要求付諸行動,并在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個性心理特征。勞動教育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主要包括組織協調能力和活動指導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是勞動教育教師應具備的一項重要能力,因為勞動教育的有效實施需要教師精心組織活動和及時協調各種關系。這就要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能創設有效情境,調動學生參與勞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能及時發現學生勞動中存在的問題,組織學生有序有效開展勞動;三是能及時協調學科間、校內校外間,以及家庭、學校、社會間的關系,確保勞動教育順利進行?;顒又笇芰κ侵附處熢趯W生勞動中,能對學生的勞動知識、勞動技能、勞動習慣等及時給予指導,促進學生勞動素養的發展。教師的有效指導是實現勞動教育目標的重要保證?;顒又笇芰σ蠼處熥龅揭韵聨c:一是能熟練掌握各種勞動技能,即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認真學習和熟練掌握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做勞動教育的行家里手;二是能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三是能及時發現學生在勞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恰當地給予指導和幫助;四是能指導學生及時進行交流反思,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
3勞動實踐能力
勞動實踐能力主要指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勞動教育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勞動素養。從一定程度上講,教師的勞動實踐能力決定了學生勞動素養的高低。教師的勞動實踐能力主要表現在:一是能清晰地講解勞動的意義、價值,以及勞動的知識技能;二是能正確、規范地使用勞動工具;三是能熟練掌握勞動技能,即能熟練掌握所指導的勞動項目的流程和技能;四是示范操作要科學規范,即能按照技術規范和流程進行示范操作,做到科學規范。
4課程評價能力
課程評價能力是指勞動教育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教師自身課程實施情況的診斷評價能力,包括綜合評價學生的能力和自我評價與改進的能力。勞動教育教師綜合評價學生的能力包括對學生的學習現狀、學習與發展結果的診斷評價能力。教師要能利用多種方式、渠道收集評價信息,對評價信息進行科學分析,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發揮評價的育人導向和反饋改進作用;能做到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有機結合。自我評價與改進的能力是指教師對勞動教育課程的實施情況進行自我認識和反思,從而實現自我素質的提高和專業自主能力的發展。教師要能制訂出具體明確的、可操作性強的自我評價指標體系;能通過多種途徑收集診斷信息,進行綜合分析;能充分利用自我評價結果不斷改進教學,促進自身專業成長。
5課程資源開發能力
課程資源開發能力是指勞動教育教師在校本化的勞動教育目標指導下,在分析學生年齡特點和需求基礎上,對校內外勞動教育課程資源進行分析、開發和利用的能力。勞動教育課程不同于其他學科課程,它沒有現成的教學內容,它的課程資源廣泛存在于學校、家庭和社會之中,需要教師善于發現和開發勞動教育課程資源。因此,教師要具有課程資源開發意識,及時發現課程資源,并能合理利用,使之成為促進學生勞動素養發展的重要條件。
6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指勞動教育課程教師在勞動教育教學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深化課程實施和實現自身專業成長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勞動教育教師專業能力的核心,是教師實現自身專業成長的關鍵能力。教師要能善于發現課程實施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并及時將問題轉化為要研究的課題;能對研究課題進行規劃,制訂科學合理的研究方案;能進行文獻綜述與分析,找到已有成果的優點與不足;能在勞動教育教學實踐中利用科學研究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并整理分析信息得出研究結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從而達到改進教學、促進自身專業成長的目的。
(四)強烈的學習意識
長期以來,由于多種原因,勞動教育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勞動教育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勞動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勞動教育教師不愿從事勞動教育教學工作,對勞動教育教學工作思考得少、研究得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專業水平低。而新時代勞動教育對勞動教育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樣就形成了勞動教育教師專業水平不高與新時代勞動教育對教師的高要求之間的矛盾。為了全面落實新時代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勞動教育教師應具有強烈的學習意識,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把學習當作一種不懈的精神追求和行為習慣[4]。勞動教育教師要認真學習關于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各種指導文件,深刻領會文件精神,準確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性質、理念、目標、內容、實施策略、評價方式等,積極探索全面落實新時代勞動教育的路徑和方法;要緊跟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準確把握新時代勞動工具、勞動技術、勞動形態的新變化,創新勞動教育內容、途徑、方式,增強勞動教育的時代性;要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心理學理論等,不斷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努力做終身學習的典范??偟膩碚f,勞動教育教師要肩負起新時代勞動教育賦予的使命,就要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豐富的專業知識、過硬的專業能力和強烈的學習意識。這就是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特質。
參考文獻:
[1]成有信.十國師范教育和教師[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顧明遠.教育大辭典(增訂合編本)(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教育部教師工作司.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意見》的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勞動是實現生存與發展的手段,勞動教育對于學生的身體發育、品質培養和智力發展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培養體腦結合,具有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合格的勞動者,是學校不可推卸的責任。蘇霍姆林斯基在《關于全面發展教育的問題》中提出:“我們認為學校教育的使命就在于,要使勞動進入個性的精神生活,進入集體的生活,要使熱愛勞動在少年時期和青年早期就成為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之一?!比欢?,目前勞動教育在義務教育階段尚未得到有效的開展,處于被弱化的地位,以致于學生越來越嬌生慣養,喪失勞動精神與勞動技能。中華民族是勤勞的民族,勤勞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品質之一。如果中國人把這個品質丟了,將來如何在世界之林立足?因此,我們必須轉變應試教育的觀念,重視勞動教育,切實提高勞動教育質量,為學生日后的生活、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首先,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落實相關課程并保證勞動教育課時。在義務教育階段,對學生的勞動技能與素質進行培養的主要途徑是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勞動與技術課程,以及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我們應在義務教育階段3~9年級切實開設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勞動與技術課,并在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中加強勞動教育。雖然《意見》已經從頂層設計作出了“建立課程完善、資源豐富、模式多樣、機制健全的勞動教育體系”的指示,但是要落實相關課程,使勞動教育在我區切實開展,還需要教育行政部門研究制定、完善可操作的具體實施細則,明確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推進辦法、課程實施辦法等,讓勞動教育真正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讓勞動教育開展得更為豐富多彩、切實有效。此外,還要采取多種方式提高家長對勞動教育的認識,讓家長認識到勞動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應從小抓起,以減少來自家長的阻力。
其次,結合實際,著眼發展,為勞動教育的開展提供教材、場地、設備等條件。在教材問題上,我們要注意考察現有教材是否已經與當前社會生產生活相脫節,是否需要進行修訂。江蘇、浙江等省份一直堅持開設勞動與技術課程,其教材經過多次修訂,比較突出操作探究與實踐創新精神。編訂教材,可借鑒江蘇、浙江等省份的教材編訂思想,同時也要注意結合我區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多選擇符合我區生活實際的素材,編訂出能夠真正發展學生勞動素質的教材。在場地問題上,一些有較好場地條件的學校要考慮如何更好地對已有場地加以利用;而缺少勞動場地的學校應積極籌措資金、申請學校用地,建設實驗室、實驗基地等。學校還可與工廠、農場、商場等合作,解決勞動實習基地的問題。在設備方面,我們需要研究制作、購進能讓學生進行實質性生產勞動并且符合3~9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的設備,既要讓學生真正掌握勞動的技能和技巧,又要注意學生的安全問題。
最后,加強師資建設,開展教研培訓,提高勞動教育教師專業素質。目前,我區義務教育階段的勞動教育師資力量比較薄弱,大多學校都沒有專職的勞動教育教師,且勞動教育教師的專業素養也有待提高。為此,我們應堅持“專兼職結合”的原則,加強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保證有數量穩定的專職勞動教育教師,一方面可聘請社會上的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并應加強對教師的聘任考核,確保他們滿足教學的要求。勞動教育取得實效的關鍵是要有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加強教育科研與教師培訓是使勞動教育有效開展的重要手段。教育部門要鼓勵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科研,并定期組織專門的培訓課程,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轉變落后的教學方法。勞動教育強調實際應用,教師應以動手實踐為主要教學手段,并注重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關鍵詞:思政教育;勞動教育;服裝設計專業
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將思政教育融入勞動教育中,能夠將知識與實踐進行結合,鼓勵學生更加積極地開展勞動。
1勞動教育的意義
(1)加強合作交流。在集體勞動課程開展的過程中,學生為了完成集體的勞動目標會更加努力地學習,因此勞動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合作交流意識,并且嚴格按照課堂秩序完成學習任務。例如,在展開導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按照不同學生具備的特征進行合理分組,并且確定每一組的組長,學生在接受課堂反饋的過程中,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和提出疑問。學生在這種小組學習合作中更積極投入,更樂意地參與其中,更珍惜這樣的小組學習合作方式,通過小組協作進行小組學習,并徹底檢查問題,以解決現有的教學問題。學生在反復的問題討論和實驗過程中,充分利用科學知識和材料,建立有序的合作分工,在相互激勵中不斷完善相應的知識體系結構,最終追求驕傲和榮譽,克服問題解決中的困難,以促進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學習質量[1]。(2)促進動手實踐。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如果缺失了勞動教育,也就失去了實踐的重要含義,一些學生參與勞動的過程其實也是知識形成的過程,能夠促進學生開展動手實踐。值得教師注意的是,在開展勞動教育時需要推進高階思維的形成,而不是一味地將實踐作為勞動教育的唯一途徑,否則會失去實踐學習的重要價值。因此,在開展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勞動實踐來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并將這些問題折射到學習中。例如,在進行教學分類的過程中,一些學生不知道如何劃分不同的知識點,也不知道分類背后的依據是什么。因此,教師在合理分類時可以增加一些實踐性的模擬情境,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形成科學分類的意識[2]。(3)累計問題經驗。勞動教育涵蓋了很多方面,在進行高校勞動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開展動手實踐不是為了實踐而實踐,而是希望學生通過實踐產生價值。開展勞動教育能夠幫助學生結合自身的勞動經驗更好地學習,充分發揮教育的真正價值,使得學生意識到勞動的過程其實也是解決問題及經驗累積的過程。學生在勞動教育活動中,通過經歷和學習形成經驗、技巧、方法等,最終能夠解決各類問題,確保學習的多樣性,培養思維創新能力、意義認知建構能力[3]。
2思政教育元素在勞動教育中的融入與創新應用
(1)創設勞動情景。作為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師,應當注重教材的重要作用,而教材作為教學的重要依據及重要資源,在文化傳承及知識傳遞等各個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尊重教材,并且創造性地完成教學目標,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有關勞動教育及思政的相關資源,充分發揮當下勞動教育及思政教育存在的價值。通過圍繞教材例題創設相應的情境,除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充分落實高校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功能。同時,教師應從勞動教育這一角度出發,對教材進行探索,并且創造性地對教學資源展開利用和挖掘,延伸課堂教學內容,確保課堂教學質量[4]。在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服裝設計專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專業特征,將軍隊文化及企業文化貫穿于專業教學中,以校企合作項目、畢業設計項目的各項措施作為重要的載體,最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深度融合,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理想信念。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宇航服、戰訓服等類型的服裝進行項目探究,最終融入愛國教育及勞動教育。(2)打造師資隊伍。想要推動服裝設計專業勞動教育更加專業化,應當建立具有較高綜合素質及教學水平的師資隊伍。在個性全面和諧發展的背景下開展服裝設計專業勞動教育,應當結合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特點,采用“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在為學生傳授專業技能的同時,也應當加強理論實踐教學,增強學生對勞動的責任感及使命感。同時,服裝設計專業可以在校內選擇一些具有相關教學背景的教師擔任課程講師,也可以對外聘請一些具有較高職業素養及實踐經驗的勞動教育傳遞者,如勞動模范等,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構建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師資隊伍,從而確保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根據教學規律設計多媒體課程,收集數據,逐步完善學生的思維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思維、練習等教學聯想,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正逐漸從被動傾聽轉變為主動學習,在校企合作開展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深入挖掘勞動教育及思政教育元素,圍繞品牌文化及畢業生案例等多項內容出發,使得服裝設計專業課程教學融入文化教育,強化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3)開展教學評價。首先,素質教育要求服裝設計專業勞動評價機制更加關注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從而達到服裝設計專業學生綜合素養得以提升的最終目的。故而,服裝設計專業勞動教學評價的目標構建不能過分依賴傳統評價體系,而是應敢于挑戰,突破原有評價體系的桎梏,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創新與創造、合作與共享等目標設定其中,立足“教”和“學”兩個基本點制定綜合性評價目標體系。其次,教師主導下的教學目標體系構建不能只拘泥于勞動知識的建構,應充分了解學生勞動學情,預設教學目標,并預測教學目標達成度[5]。教育事業是人的事業,有著強烈的人文關懷底蘊。因此,服裝設計專業勞動教學評價的建立也應是動態發展、有機生成的。服裝設計專業勞動教學評價應從對服裝設計專業的人文關懷和美育情感培育出發,從服裝設計專業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出發,把美育能力視為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子設計到教學評價中,構建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評價體系。首先,評價的因子設計必須體現學生持續發展的特征,如合作、自我管理、美育創造力等內容;其次,評價措詞要彰顯服裝設計專業學生持續提高的特點,如“不斷改進”“學會使用”“持續提升”;最后,評價的標準要符合服裝設計專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美育培養規律,不能出現“揠苗助長”式標準[6]。(4)開展提問教學。高校勞動學科內容具備較強的綜合性,蘊含豐富的知識量,其教學的有效性對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思政課堂上實現有效提問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教師科學合理地設置問題,在教學問題的設計中,教師需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等合理設置相應的問題,使課堂提問環節得以發揮其積極作用,為后續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起到有效推動作用。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需要深入發掘教材內容并圍繞重難知識點作相應的知識延伸,根據學生整體的學習水平及知識理解能力,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并設計相應的問題,促進師生共同思考、共同進步。此外,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還需要注重連貫性,問題的設計要注意前后的密切聯系,實現由淺入深,引導學生逐漸理解問題背后所揭示的課程內容。此外,教師需要關注思政學科所具備的較強抽象性而給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記憶帶來較大難度,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活動,教師設置問題內容時可從現實生活入手,引導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結合現實生活展開深入思考,加強學生對學科學習的感知力。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勞動教育,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服裝設計專業勞動項目,并且自覺維護勞動的成果,在專業教育推進的過程中,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使專業教育能夠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同時,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勞動教育,能夠堅定學生的專業志向及勞動信念,努力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艷.特教中專學校課程思政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以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為例[J].化纖與紡織技術,2021,50(6):138-139.
[2]葛彥,傅海洪,呂冬云,等.“服裝結構與工藝”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紡織科技進展,2021(6):63-64.
[3]李仙娥,劉躍強.勞動教育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性及其路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6):66-68.
[4]王新剛,郭宏洋.中高校思政課中勞動教育的教學效果提升問題研究:以統編人教版教材為例[J].現代教育科學,2021(6):102-107.
[5]梁杰,肖揚偉.新時代紅色家書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堂的邏輯與路徑[J].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21,12(3):1-6.
關鍵詞:勞動教育;幼兒;勞動習慣;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1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9-0067-01
教師可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精神,根據幼兒生理、心理及年齡特點,嘗試以“幼兒園學會生活教育”作為幼兒教育和幼兒全面發展的切入口,通過給幼兒提供適宜的勞動環境和生活材料,讓幼兒獲得勞動鍛煉的機會。這樣,能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掌握一些自我服務和生活的基本技能,使他們成為一個有愛心、能勞動、獨立性強、適應能力好、有生存能力的人。
一、確定勞動教育目標,安排勞動教育內容
教師可按大、中、小三個年齡段及以幼兒實際水平確定目標,安排內容。勞動目標:尊敬勞動者,熱愛勞動者;熱愛勞動,愛惜勞動成果;掌握自我服務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培養幼兒愛勞動的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安排內容:小班幼兒進行自我服務勞動,逐漸做到不依賴成人而獨立照料自己的生活,如獨立的盥洗、進餐、睡眠、起床、整理臥具等;中班幼兒在自我服務的基礎上,嘗試為班集體服務,如進餐前的整理,活動室、午睡室、包干區經常的清潔工作等;大班幼兒在熟練掌握獨立生活技能的同時,為周圍環境做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如為園內草坪、花壇拔草、澆水等。
二、拓寬勞動教育途徑,搞活勞動教育方法
教師應在“保教結合”理論指導下,改變傳統教學的觀念、結構、方法,合理安排幼兒一日活動時間。教師可根據三個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點、實際水平和勞動教育目標,選擇適合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確定幼兒在生活勞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給園內每個幼兒在時間、空間及條件上提供充分的操作和實踐的機會,鼓勵幼兒多動手、動腦。同時,教師可通過家長問卷調查、家長座談會、家訪等形式,主動取得家長的共識和配合,以此拓寬教育途徑,形成正確的教育合力。在教育方法上,全體教師努力學習《幼兒園工作規程》,更新教育觀念,在指導幼兒掌握技能的過程中,做到不包辦代替,不急于求成,努力遵循積極主動原則、量力而行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反復鞏固原則。教師要始終是觀察者、指導者,而非填鴨式的說教者,做到面向園內每一名幼兒,使每個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所提高。
三、選準載體,擴大勞動教育活動
幼兒掌握勞動知識、技能、方法的過程是一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結合的過程,技能形成的過程又是一種知識轉變為動作的結果。因此,教師應將勞動教育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各項活動之中,寓勞動教育于各科教育活動之中。
1. 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者及勞動成果的教育
遵循“體、智、德、美”諸方面的教育應相互滲透、有機結合的原則,盡量挖掘各教育因素,τ錐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者及勞動成果的教育。教師可通過有計劃、有目的地帶領幼兒參觀保育員、食堂阿姨的勞動,參觀花園里花工的勞動,參觀建筑工造房的勞動,讓幼兒在觀察中體驗勞動者的工作,激發幼兒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真摯情感。
2. 開展多項活動,創設勞動環境,教授勞動方法,掌握勞動技能
(1)各班創設“生活勞動區”。教師可在晨間活動區開辟“生活勞動區”,給幼兒提供適宜的勞動材料,讓幼兒在生活勞動區獲得許多做“家務勞動”的本領和生活常識。(2)做個能干的值日生??蓪⒂變簣@小班、中班、大班都設值日生,輪流值日,如分發點心、碗筷,擦抹桌椅,管理圖書、玩具,澆花、拔草、掃地,掛毛巾等。實踐證明,值日生工作使每個幼兒形成了愛集體、愛勞動的良好習慣。(3)種植和飼養活動。幼兒園可將種植的花草樹木承包到班級,讓班內幼兒參與管理。鼓勵幼兒種植和飼養,如飼養金魚、泥鰍、烏龜、小螃蟹,喂養小兔,種植大蒜、洋蔥、玉米、絲瓜、扁豆等,發展勞動技能,形成勞動習慣。(4)大幫小、大帶小活動。為使幼兒能通過力所能及的勞動養成關心他人、關心年幼同伴的良好品質,幼兒園可開展“大幫小、大帶小”活動,通過幫助弟妹穿衣、整理午睡室等勞動,鞏固勞動技能,并逐步幫助弟弟妹妹學會自理技能。這樣幫帶結合,有利于幼兒的自我提高,同時幼兒對勞動的熱愛、對弟弟妹妹的感情也會在心靈深處得到升華。(5)勞動競賽活動。讓幼兒將已學到的技能通過比賽的形式展現給大家,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的勞動熱情,提高勞動水平。幼兒園可定期開展勞動競賽活動,如穿衣褲、系鞋帶、整理床鋪、分碗筷、擇菜等勞動比賽,不僅創設了良好、積極的勞動氛圍,而且使全園幼兒的勞動素質進一步提高。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可通過這種知行一致的生活勞動教育,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在每個幼兒的心里埋下自理、自立、自強的種子,提高幼兒的勞動技能,增強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之一,也是培養未來人才之路。
參考文獻:
摘 要: 學前教育是高職院校開設的重要專業之一其為提高我國學前教育質量、呵護兒童茁壯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從高職院校教學現狀分析,一些高職學生表現出職業責任淡薄、勞動意識缺失的特征。結合新時期高職院校辦學目標,進一步結合專業,開展高職生勞動教育課程已經成了當前的重點教學任務。本文從高職院校教學特點出發,結合學前教學專業教學實際情況,對基于職業素養的高職學生勞動教育課程進行探究。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學前教育 勞動教育課程
高職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技術型應用型人才以適應社會發展,同時社會崗位對人才的勞動素質提出較高的要求。高等職業教育在讓學生掌握技能的同時,需要擁有更高的勞動素養。學前教育是高職院校開設的重要專業之一,其為提高我國學前教育質量,呵護兒童茁壯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勞動素質作為高職院校學前專業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內容,其現狀還有待改進。
一、一些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勞動課程教學現狀
1.一些學生責任意識淡薄
由于學校、社會、家庭不同程度地忽視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使得現階段學生勞動能力下降,責任意識淡薄。當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暴露出崗位適應能力弱、崗位責任意識淡薄等問題。當代大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受到父母的溺愛,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相應的鍛煉,表現出生活自理能力弱的特點。另外,在當前高職學生生活環境中,由于高校后勤服務社會化,給大學生生活提供了大便利,但同時滋生了學生的懶惰思想,例如:食堂就餐基本實行餐廳花管理,學生吃完東西直接把餐盤往餐盤回收處一放就走人。加上受到偏頗教育觀念的影響,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形成了一種重視專業技能課程、輕視勞動品質培養的教學格局,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勞動素質的培養和發展。具體表現為一些學生不喜歡勞動,輕視體力勞動,把專業技能、文憑獲得作為奮斗的唯一目標和最終追求,甚至厭惡和逃避勞動,缺乏對勞動人民的情感,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等等。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學生都認為勞動是很辛苦的,近48%的人不喜歡勞動或拒絕勞動,部分學生不喜歡勞動甚至厭惡勞動,看不起清潔工人或勞動的學生。剛畢業的一些高職學生找工作,在選擇企業的時候不是以單位發展前途適不適合自己為標準,而是以“工作越清閑越好,工資待遇越高越好”為標準。“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不勞而獲可恥”的勞動觀念正面臨挑戰。
2.勞動教育課程教學成果不佳
勞動教育課程教學成果不佳的原因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普遍呈現出重視專業技能課程、輕視勞動品質培養的教學格局,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高職勞動教育課程中,學生學習態度往往消極散漫,認為勞動教育課程沒有意義;甚至一些教師未對勞動教育課程加以重視,認為勞動教育課程可有可無。二是教學體系存在缺陷,教學內容單一,沒有融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教育方式過多靠學生在掃地、擦窗戶中領悟。對于這種簡單乏味的勞動教育課程,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喪失熱情,更談不上從參與中獲得勞動素養。據問卷調查統計,69.8%的學生認為目前開設的勞動課程內容形式都過于單一,不能起到勞動教育的作用;50.2%的學生對目前開設的勞動課程的教學方式感到不太滿意;58.6%的學生希望勞動課程內容向更豐富有趣的方向發展。甚至在部分高職院校中,將勞動教育課程等同為崗位實踐,安排學生進行一些基礎操作,這種單調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設置使得高職勞動教育課程枯燥無味,長期發展下去難免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三是勞動教育課程管理體系尚未健全。高職勞動教育課程分為理論和實踐教學兩個方面,其更傾向于實踐教學。然而我國高職教育發展實踐較短,相關的管理制度、實踐體系還不夠完善,校企合作項目不足,使得很多勞動實踐教學課程難以開展。
二、基于職業素養的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勞動教育課程教學探究――以貴陽幼高專為例
1.強化師生對于高職勞動教育課程重要性的認識
當前高職院校勞動素質培養的相關內容較為匱乏,勞動素質在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學過程中]有占有一席之地,被排斥在課程體系之外,關于大學生勞動價值觀的教育、勞動精神的教育則是散落于各門課程教學之中,泛泛而談,內容甚少。《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加強勞動觀點和勞動技能的教育,是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和內容。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把勞動教育列入教學計劃,逐步做到制度化、系列化?!辟F陽幼高專按照要求,把勞動素質培養納入教學教育計劃,并把其作為一門必修課進行考核。規定學生在每年必須修夠一定學時的勞動課學分,勞動課程與其他課程一樣成為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
貴陽幼高專開展高職勞動教育課程首先讓師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勞動教育課程的重要性,做好這一點工作,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出發。教師要擬訂相應的勞動課程教學計劃,以具體教學目標的形式量化勞動教育課程教學。教務處制定相應的獎勵制度,對于完成教學任務較好的教師給予獎勵,以激勵教師切實開展好勞動教育課程相關教學工作。對于學生而言,需要培養其責任意識,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職業發展未來,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向學生闡明勞動教育課程的重要性。
2.完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并不是任何勞動都能教育人,只有那些按照教育原則組織的、作為教育過程總的體系的一部分的勞動才有教育意義。貴陽幼高專完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從兩個方面考慮,即勞動教育課程教學體系和管理體系。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而言,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規劃為兩個部分――共同勞動課程教育部分和專業勞動課程教育部分。貴陽幼高專共同勞動教育部分安排學生參加學校的勤工儉學、社會活動(調查、志愿者等),通過這些公共勞動教育,強化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在校生平均每學期要以分散或集中方式參加勞動課程學習,有專門的課程表、有專門的機構、有指導教師、有相關配套的規章制度,并以必修課學分制進行規范。專業勞動課程教育部分充分考慮到學前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堅持以實踐為主,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延伸到勞動實踐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在專業勞動教育課程開始之初,教師規劃好專業勞動教育課程實施方案,以現場感受(組織學生定期參觀幼兒園,與幼兒親密接觸,感受其日后的工作環境)、教育模擬(教師模擬幼兒環境,學生客串幼兒角色、家長角色等,鍛煉學生的知識遷移應用能力)為主,讓學生了解幼兒園各年齡段教學班的全日教學活動內容及幼兒園的工作性質與過程。完善勞動教育課程評價制度,增加勞動教育課程所占學分比重,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完善課程管理體系將勞動課程納入高職教育實踐教學的范疇,不斷完善校企合作項目,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勞動實踐機會。同時,在勞動實踐過程中,校方構建一套科學完善的管理體系,明確相關人員的管理責任,督促其履行好管理義務,保障勞動教育課程的安全性。
3.加大對勞動教育課程的投入力度
高職勞動教育是提高高職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為了保障相關教學工作的穩定開展,貴陽幼高專提高對勞動教育課程的重視程度,加大對勞動教育課程的教學投入。學校相繼建立蒙臺梭利教學、兒童閱讀等多個實訓中心,建立系統、全面的操作平臺,模擬相關專業的崗位操作模式,組織學習在實訓平臺上進行勞動實踐。勞動教育是關系到學生就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只有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擁有教學必需的軟硬件設施),才能保障勞動教育課程教學取得顯著教學成果。
綜上,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勞動教育課程對于學生職業素養、職業技能的培養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勞動教育必須結合高職教育的特殊性和學生實際情況,緊密圍繞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目標,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以學生為本,提高學生對勞動的重視程度,加強其勞動技能的培養,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適合高職教育特點的勞動素質培養的新方式、新方法,才能提高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培養出真正德才兼備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