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1 16:50:25
序論:在您撰寫土木工程施工概論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改革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 (2012)02-0014-02
前言
土木工程概論是在教育部1998年進行專業目錄調整,大土木專業建立后新出現的一門面向入學新生的必修課程,也是一門新興課程。主要介紹土木工程(專業)內涵、土木工程形式、特點、最新成就、發展方向以及土木工程材料、建造方式等內容,還包括土工程學生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學習方法。目的是使學生一入學就了解土木工程的廣闊領域[1],感覺到專業成后可以大有作為,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建立對專業的深厚感情,樹立投身祖國建設事業的信念。
該課程具有以下特點:
(1)課程較新,不同于力學、建筑學、結構設計等傳統課程,還未形成非常成熟的教學體系;
(2)受眾特殊,面向的是沒有任何基礎的新生,講授的卻是專業性較強的內容;
(3)內容涉及面廣,涵蓋土木工程(專業)的方方面面,即包括專業情況、知識體系、能力要求及學習方法,還包括各種工程形式、建造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識;
(4)教學目的特殊,其他課程以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為主,該課程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不多,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大土木的內涵、樹立專業觀念、培養專業學習興趣、了解研究發展的方向。
由于上述原因,導致在目前的課程教學實踐中存在一些問題,未能很好地發揮該課程的的重要作用,為改善教學效果,許多開設土木工程的院校對該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分析了目前土木工程概論教學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我們也結合自身情況進行了相應的教學改革實踐。
1 存在問題
重視不足。由于課程的新興性和介紹性特點,一些學校對該課程重要性認識不足,選派教師、安排學時、教師授課以及學生學習等環節往往不如骨干課程受重視。
課程內容把握差距大。這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師的原因,有些教材內容帶有很強的作者或學院背景,本人(學院)哪些方面比較強,往往重點介紹;有些教材重理論介紹,有些教材重建設實例展示;有些教材注重過去發展,有些教材注重未來展望,故此教材內容、形式不統一。因為該課程內容相當寬泛,很少有教師能夠熟悉課程涉及的全部內容,教學實踐中有些授課教師熟悉部分多講,不熟悉部分少講、不講,所以各院校該課程的學習相差較大。
講授方式不固定。目前教學實踐中一般由一名教師主講和多名教師共同講授兩種方式。一人講存在局限性,如前述,土木工程涵蓋過去的多個專業,涉及工程建設的各環節,某一教師不可能是各方面的行家;有些院校組織各方面資深學者就土木工程的某些方面作專題講座的形式來講授,深度和前瞻性都能滿足,但作為課程的系統性不能保證。
教學方法單一。我國高校傳統的教學方法通常只關注教與學,對學生怎樣學、學什么、學多少及學生的認同感關注不夠[2],在教與學的關系中,“教”雖然起著指導作用,但終究是外在的東西,只有“學”才是內在的。學生只有通過主動刻苦的學習,才能把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才能[3]。目前土木工程概論的教學實踐中也存在重知識、輕方法,重灌輸、輕互動,重教師、輕學生等問題。
教學改革實踐
選擇優質教材,結合專業方向設置制定教學大綱,課程內容既考慮土木工程豐富內涵和知識的系統性,又有學院自身的特點。我院土木工程專業共開設建筑工程、道路與橋梁工程兩方向,擬開設港口工程方向。首先參考了江見鯨等[4]、羅福午[5]、丁大鈞等[6]、陳學軍[7]等多版本教材,最終選定了江見鯨先生、葉志明教授主編的土木工程概論教材及相應CAI教學課件作為教材,其余作為參考教材。江見鯨教材的優點,根據我院專業培養目標要求對其內容做適當的詳略處理,30學時課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土木工程施工各用4課時,工程材料、基礎工程港口工程、土木工程師設計方法各用2學時,其余適當介紹主要內容。
由于教材編制的時效性,至少落后工程實踐2年以上,所以教材使用中,應注意及時將土木工程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新材料及新建典型工程等信息補充至教學中,保證課程的先進性。
2.組織課程組,系統授課。結合前述兩種授課方式的特點,我們成立了以專業負責人主的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組共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有博士學位2人,碩士學位2人,專長涉及建筑工程、巖土、交通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等方面,這些教師不但有較高的專業水平還有深厚的工程或研究背景。課程組共同討論修訂教學大綱,由負責人進行課程統籌,制定教學計劃,基礎工程、交通工程、施工和設計方法等章節由4名教師主講,其余內容由課程負責人講授。
3.根據課程特點采用啟發性、典型工程實例引導等教學方式。總理在會見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代表和北京市優秀教師時提出,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八個字的意思就是要實行啟發式教育,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使學生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保持著主動性,主動地提出問題,主動地思考問題,主動去發現,主動去探索。啟發式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所謂教是為了不教,就是要使學生自己掌握學習的方法,提高創新的能力。該課程面向剛入學還沒有建立工程、專業概念的新生,既要向他(她)們介紹土木工程形式、建造技術、發展等知識,更要傳授他(她)們專業的知識體系、學習方法[8],包括課程學習、設計、實習和實驗等環節的注意問題,幫助他們轉變思維方式,還要幫助他(他)們樹立專業觀念、工程意識,通過課程學習讓他(她)們熱愛上建設事業,熱愛上土木工程專業,激發起學好專業的興趣,使學生在進一步接觸專業的其他課程前,充分了解將來可能的工作崗位、工作環境,極大提高學生在本科的學習過程中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向,有目的性地學習,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結合課程內容進行專題演講,可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能力,效果更好。
有條件的話課余時間安排若干場有關土木工程各領域發展前沿的講座,聘請設計或施工企業知名的設計、建造師、和其他專家,讓學生與工程領域的專家學者見面,探討土木工程發展成就、專業技術現狀及發展前景等彌補課程教學之不足。
五、采用豐富教學方式,采用多媒體教學、典型工程實例介紹、工程現場講解、教師網絡答疑等多種方式,配合課堂教學。充分利用豐富的多媒體資源,有效使用各種媒體的信息傳遞手段,提高授課效果與效率。為使土木工程專業的新生能盡早對本專業有一定的了解,培養其學習興趣,多媒體授課時,盡可能采用圖片、動畫、視頻內容,充分展示了土木工程各個領域的典型實例,以生動活潑的方式,以聲音、視覺的沖擊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教師的個人特點,利用自己豐富的專業背景和工程及研究經驗,將他們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傳授給學生,以自身的經歷與成就感染學生,增強學生的認同感和專業榮譽感,才可能給予剛入大學校門滿載熱情、焦慮、迷茫的新生指明專業方向[2], 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充分挖掘和發揮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表現能力。
改革學生成績評定方法。應綜合考察學生的學習表現、知識水平、能力水平,要真正了解學生的課程學習效果。所以學生成績至少應由四部分組成:平時出勤情況,大約應占10%左右;課堂互動環節表現,大約占10%左右;課程作業,應作為主要考察內容,可以用小論文形式或調查報告形式??紤]到要求受教育者接受綜合課程的教育, 以便他們能夠在從事工程活動的同時考慮到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普通聯系, 并且學會從綜合的角度對這樣一些問題加以思考和解決[9],作業不應是簡單的問答形式,一般需要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綜合理解和應用,通過觀察和思考,需要學生的主觀思維和邏輯判斷才能做出,以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方法和自學能力,例如關于工程實例的調查研究報告或學習某種工程材料、形式、建造方法的收獲體會,通過作業還可以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既增加學生對土木工程的充分了解,也鍛煉了寫作的能力,此部分成績至少占50%;對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以測驗形式檢驗,可安排2-3次測驗,成績占30%左右。通過這樣的評價體系可以更好、更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更符合課程的性質及特點。
經過幾年的改革探索,本院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團隊已基本形成,教學效果明顯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認知有明顯提高,專業學習興趣十分濃厚,學生對該課程的評價在同專業內名列前茅,由主講教師編制的的教學課件獲得全國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多媒體教學課件競賽二等獎和河北省第十二屆多媒體教育軟件大獎賽三等獎。今后我們還將繼續努力進行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改革探索,為更好的實現專業培養目標做貢獻。
參考文獻
[1] 陳利群.“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的思考與探討[J]. 中國建設教育,2009,(6):12-14.
[2] 劉巖,譚宇勝.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探索與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2006,15(1):74-76.
[3] 葉志明,宋少滬,汪德江,等.把教的創造性留給老師 把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J]. 中國大學教育,2006(8):8-9.
[4] 江見鯨,葉志明土木工程概論(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5] 羅福午,土木工程概論(第三版)[M]. 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7.
[6] 丁大鈞,蔣永生.土木工程概論(第二版)[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9.
[7] 陳學軍.土木工程概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關鍵詞: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考試改革
作者簡介:劉勝兵(1976-),男,湖北天門人,武漢工程大學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講師。(湖北 武漢 430073)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31-0070-02
自從1998年國內各高校按新的招生目錄實行“大土木”招生以來,原建筑工程和交通土建工程等8個專業被新的土木工程專業所覆蓋。為適應新專業的教學,全國各高校相繼開設了“土木工程概論”課程,其中以上海大學開設最早,該校于1996年即開始了“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創立與建設工作。[1]經過10多年的發展,目前“土木工程概論”課程已成為全國各高校土木工程專業和工程管理專業的必修課程及其他相關專業的選修課程?!巴聊竟こ谈耪摗弊鳛橐婚T專業基礎課,特別是作為很多高校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專業學生入學后的第一門專業課程,其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熱情和效果。為適應新形勢下土木工程人才培養的需要,一些高校相繼開展了“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教學和考試改革探索,已取得了一些成果。[2]武漢工程大學自2011年以來,在全校掀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浪潮,與此相配套的教學和考試改革也相繼展開,目的在于激發師生教與學的熱情和活力,通過校級以上精品課程必須申報、其他課程自愿申報的形式組織各課程試行教學和考試改革,以提高實際教學效果。筆者自2009年至今已連續承擔三年學校土木工程專業和工程管理專業“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教學工作,值此學校開展教學和考試改革之機,結合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相關體會,對“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和考試改革進行一點探討。
一、選擇合適教材,精心設計教案
1.選擇合適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基礎條件,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教材的選擇上應有所差別。武漢工程大學的“土木工程概論”課程學習安排在第一學期學生軍訓結束之后,共32個學時,此時學生還沒有進行過任何專業知識的學習,因此,應選擇一本知識面廣、通俗易懂的教材作為教學用書。武漢工程大學(以下簡稱“我?!保┑摹巴聊竟こ谈耪摗闭n程以前采用過丁大鈞、蔣永生教授主編的《土木工程概論》作為教材,[3]也采用過羅福午教授主編的《土木工程概論(第三版)》。[4]丁大鈞等主編的教材內容相對過多,而羅福午主編的教材出版于2005年,內容相對陳舊,沒有將近年來土木工程領域的一些最新技術成果收錄在內。筆者自2009年開始承擔“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教學以來,一直選用的是上海大學葉志明教授主編的《土木工程概論(第三版)》作為教材。[5]該教材知識覆蓋面較廣,并且圖文并茂、通俗易懂,2005年被列入國家級精品課程。近三年教學實踐證明,選擇這本教材是合適的,學生反映良好。
2.精心設計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課時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具體安排和設計的教學文書。教案設計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實際教學效果。因此,筆者在上課前除了精心準備教學PPT課件外,都會精心設計教案。有些教師認為現在普遍采用多媒體教學,既然都準備了PPT,再準備教案是多此一舉,對教案設計不夠重視,筆者對此不敢茍同。因為PPT課件只是教師教學用的輔助素材,而教案則是教師為講好這些內容所進行的設計和計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課程教學同樣如此。
二、介紹重大工程和土木大師,激發學生專業榮譽感
對于剛走入大學校園的學生來說,一切都是新鮮和陌生的。學生們強烈渴望快速對自己所學專業有一個了解,比如什么是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包括哪些內容,土木工程專業需要學習哪些課程,土木工程專業的就業前景如何,畢業以后可以從事哪些工作等。這樣的疑問需要在“土木工程概論”課程中得到解決。此外,讓學生了解國內外土木工程領域的一些重大工程和有重要影響的土木大師,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發學生的專業榮譽感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6]筆者特意將“土木工程概論”課程安排在晚上,并三節課連上,前兩節課以講授為主,同時和學生進行互動,第三節課則給學生播放國內外一些重大土木工程和土木大師的相關視頻,比如三峽工程、哈利法塔、水立方等重大工程,又如國內結構大師孫芳垂、國外建筑大師保羅·安德魯等。這些典型的土木工程和土木大師的視頻,極大震撼和強化了學生對土木工程專業的感性認識,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學生會從心底萌發出對自己所學專業的一種自豪感:原來土木工程專業如此偉大,土木工程與我們的生活聯系如此緊密,以后一定要學好土木工程。
1、改革內容
1.1優化整合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知識體系在課堂教學之前,施工課程教師要優化、整合課程知識體系,明確本節課需要教授的基本理論知識及重點、難點,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優化課程體系的過程中,要突出重點、難點,并與工程的施工實際保持一致,并及時查找相關資料及最新研究成果,以補充教學知識。
1.2將整合的課程體系加工為相對獨立的教學模塊對于知識容量比較大的教學章節,要根據實際施工的連續性、理論知識的內在聯系等,分別設置為多個模塊。比如,進行樁基工程案例教學時,需要把握以下知識點:預制樁的制作、運輸、沉樁;灌注樁成孔及施工;樁基施工的質量事故分析和處理措施。進行吊裝工程案例教學時,要突出以下內容:起重機的參數計算機選擇方法;單層工業廠房的吊裝;塔式起重機在高層建筑施工中的應用。
1.3確定各教學模塊涉及的教學環節施工課程教師在設置教學模塊及案例時,要有針對性,即一個案例對應一個模塊,每一個案例的組成部分應包括有關本案例的施工現場錄像、工程環境介紹、可能出現的工程問題以及演示工程原理過程的flas。
2、改革的教學環節
首先,可通過播放工程現場錄像,讓學生形成感性認識,激起其學習興趣。錄像內容可以包括施工場景、工程概況、地質條件、施工關鍵點及與施工有關的施工機械等。其次,可以以施工場景為基礎,用專業工程語言提出地質、材料、設備等工程參數,并介紹工程施工中需要及時解決的問題,營造濃厚的施工現場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再次,要用課堂教學方式講解案例的關鍵知識點,構建各個模塊涉及的知識理論體系。由于施工操作具有動態性,因此,課堂教學課結合flas進行演示。最后,理論知識的運用、檢驗。讓學生分析案例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實踐問題,在討論之后,有針對性的完成工程實踐問題報告。
3、改革措施
首先,要優化教學計劃。教學計劃的優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破除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弊端。第一,教學團隊要結合社會實際編制教學大綱,目前采用的教學大綱大多是根據社會需求編制的,而忽視了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及設備等內容,容易導致學生在以后就業中難以適應工作條件及環境。第二,改革學時分配,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如根據情況,將課時分別安排為教師課堂講授、專題講座等,不僅可完成教學內容,也能夠豐富教學形式,激起學生積極性。其次,豐富教學手段。目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基本是教師講、學生聽,筆者以為,要進行教學改革,就要豐富教學手段,如舉辦講座、收集施工現場資料等進行教學。專題講座如旋挖機灌注樁施工、混凝土施工工藝等,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還能夠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其對施工技術的就業熱情。因此,教學模式及手段的改革,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實用性,從而提高其學習效率。
二、結語
由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高等工程教育的國際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根據國外工程教育的成功經驗,應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國際交流、到海內外跨國企業實習,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而目前我國許多高等工科院校與國際交流與合作很少,學生幾乎沒有機會進行國際的交流和合作。
2教育改革的具體措施
結合“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特點和要求,在充分總結我校辦學傳統和特色的基礎上,提出我校土木工程專業基于卓越工程師教育改革的具體措施。
2.1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教學方法改革方面,注重授課藝術,進行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改革,使課堂氣氛更活躍,更具感染力。對陳舊落后的教學手段進行改革,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幻燈、投影、錄像等,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拓寬學生視野,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改變“一張考卷定成績”的傳統考核方式,引進課程論文、平時測試,期中測試、大作業等注重自主獲取知識能力培養的成績評定方法。通過考試改革,強調對學生實際能力的考核與評價,引導學生自覺增強學習能力和探索精神。
2.2更新教學內容
在專業課程建設方面,加強多學科交叉綜合性課程建設,同時特別強化面向工程實際的案例教學。在教學內容改革時,應該注意夯實基礎知識,兼顧學科前沿動態,重視知識運用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以最有效的方式將一些基本原理、方法及技能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盡可能少的時間內獲得盡可能多的專業知識。
2.3強化實踐環節
按照加強實踐教學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原則,制定培養方案時要統籌考慮實踐性教學環節,要正確處理好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充分利用專業建設、學科建設和科研平臺的良好條件,建設校內實踐基地,強化實踐教育,為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打下基礎。積極組織和開展大學生創新項目、大學生科技活動、創新實驗課、實驗室科研項目等,進而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注重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全面素質與綜合能力的培養。
2.4加強與企業、行業合作
拓寬辦學途徑,保證專業進一步發展。積極開拓產學研聯合辦學的新途徑,加強與土木工程專業相關的科研院所、企業的密切聯系,與更多的企業簽訂聯合培養協議,明確雙方在卓越計劃中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共同設計培養目標、制定培養方案、實施培養過程,建立若干實踐基地。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建立聯合實驗室,聘請有學術成就、科研成果、產品開發和經營管理經驗的研究、管理高級人才,參與專業建設和教學。
2.5開展國際工程教育交流與合作
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國際交流、到海內外跨國企業實習,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學生跨文化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同時要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工程教育資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師,借鑒他們的成功經驗,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向工程教育強國轉變。
3結論
關鍵詞: 《土木工程施工》教學改革必要性措施
《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主干課程,主要研究土木工程的施工技術與施工組織兩部分。其內容多、知識體系復雜、實踐性強、知識更新快,是學生畢業后從事施工技術和組織管理工作的必備技能之一,在整個人才培養計劃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長期以來,在很多高校,該課程的教學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過時或滯后跟不上施工技術的發展、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手段落后、理論與實踐結合不緊密、考核方式單一等嚴重制約著教學效果,影響著教學質量。因此,必須盡快進行教學改革,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畢業生提高就業競爭力和將來從事一線土木施工和組織管理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1.改革的必要性
1.1《土木工程施工》教材內容過時或滯后,跟不上施工技術的發展。
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發展快的特點決定了《土木工程施工》課程與一般的理論課程不同,某一相關環節或學科的發展都會波及本學科的內容,使各種施工技術推陳出新,如建設部每年都有一批重點推廣科技項目,這與當今科技迅猛發展的大趨勢相適應。然而無論是前幾年出版的教材,還是近年來新出版的教材,在內容的選取和編排上,都存在一些問題。課程的內容并沒有在兼顧傳統的、成熟的施工技術的基礎之上,將重點放在那些先進的適用的應用技術上(如建設部推廣的十大新技術),很多教材做不到同步升級,從而使課程內容跟不上施工技術發展水平。
1.2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
1.2.1教學模式陳舊
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側重于教師的“教”,而對學生的“學”并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對于理論課的教學,這種方法無疑是可行的,但對于《土木工程施工》這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程,課堂上理論教學易與實踐相脫節,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熱情與興致,因此,容易出現“滿堂灌”和課堂氣氛沉悶的現象,往往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另外,該課程教學如果只停留在課堂上,就很難把涉及施工工藝、施工工序及施工關鍵點等具體問題直觀化、形象化,學生也難以掌握施工技術的核心問題。
1.2.2理論與實踐脫節
目前該課程教學的做法大致是課堂教學,或者是在課堂教學中安排一兩次外出帶學生到施工現場進行參觀實習。課堂教學往往采用板書或多媒體教學,無論是板書還是多媒體教學,所講述的都是靜態的施工過程,學生對理論內容缺乏感性認識,一知半解。而僅安排一兩次現場參觀實習并不能解決問題,因為時間、空間上的原因,學生看到只是施工中的某一過程,很難看到施工的全過程,這種安排導致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之間存在脫節。
1.2.3考核內容及形式過于單一
閉卷的書面考試仍然是目前最主要、有時甚至是唯一對學生考核的形式。傳統的題型如簡答題、綜合論述題等主觀性試題及計算題在該課程的考試中是基本的類型,對于大量的需要學生了解、掌握的施工工藝技術、措施等,由于多為敘述內容,加上對于簡答題的片面認識,造成了學生“考前背,考后忘”的現象,達不到檢驗學生對施工工藝技術、措施掌握情況的目的。
1.3就業的客觀需要。
我院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的學生將主要從事于第一線現場施工。如何使他們具備合理選擇常規工程施工方法與施工工藝、正確實施工程項目管理的基本能力,盡快參與和勝任施工現場的技術管理和組織工作,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力,這些都對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2.改革措施
2.1優化教材內容。
授課時,在學習優秀的傳統技術的基礎上大膽舍棄過時的、不實用的舊知識或技術,結合專業特點,增加先進的、實用性較強的有關知識,介紹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施工技術在革新,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和不斷學習的興趣。
2.2革新教學方法,實現教與學的互動。
多年來,《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基本上采用“老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這種方式雖有它的優點,但師生相互交流機會少,教學方式單一,課堂氣氛凝滯,嚴重影響著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在組織課堂教學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的特點,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應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特點,確定合理的教學起點,把教材知識通過教學轉化為學生的知識,并根據課堂上學生學習的實際反饋情況對教案作適當調整;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思考,實現教學互動。
2.3合理有效利用先進教學手段。
課程教學中大量的施工工藝流程和結構構造,教師通過傳統的一支筆、一塊黑板很難講解清楚,學生也很難理解和掌握,但輔以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就可以通過計算機動態模擬并配合適當的聲、光、圖和文字得以解決,使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最直觀、最形象、最生動的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4加強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課程中的許多施工工藝流程、施工原理都是在施工技術人員在長期的施工實踐中不斷總結、完善的基礎上形成的,僅僅通過課堂講授的書本理論知識,學生常常感到難以完全理解,因此,加強理論與實踐教學的結合就十分必要。在課程教學期間,教師應結合相關章節內容,有針對性地選擇工地和實習基地參觀并進行現場教學,以增加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感性認識,驗證、鞏固、深化所學的理論知識,加快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但由于課時(目前我院《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共64學時)的限制,在課程教學期間是不可能花太多的時間去施工現場。因此,可以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特別是課程結束后的暑假或寒假尋找有關的工地,進行一定時間的現場實習,以彌補課堂學時的不足。
2.5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專業主干課,講授該課程的老師除了要具備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外,還要具備豐富的施工實踐經驗。因此,對于畢業后直接到學校任教的青年教師,除提高學歷層次與教學方法、授課技巧外,還應注重加強工程實踐鍛煉。授課前,教師必須去工地實習鍛煉至少一年;學校應積極為教師不斷創造交流、學習新技術、新工藝的機會,從而充實、更新專業理論知識,建設一支“雙師(教師、工程師)型”師資隊伍。
2.6改革考核方式。
《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對學生進行考核的目的是了解學生對施工工藝流程、工藝原理及工程措施的掌握情況??己藘热輵黾优c實踐相結合的內容,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創造性地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在考試形式上,應摒棄傳統的閉卷考試,還可以嘗試帶領學生到施工現場進行口試或動手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考試形式。
3.結語
以上是筆者對《土木工程施工》教學改革的幾點粗淺認識。土木工程施工的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應當針對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分別從教與學兩方面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積極認真地做好這項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土木工程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學校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才能滿足社會對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祝江鴻.《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教學改革思考[J].科學教育論壇?中國科技信息,2006,(5):271.
[2]蔣紅妍,李慧民.“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的探討[J].中國冶金教育,2004,(1):20-23.
關鍵詞:土木工程;現場施工;安全管理;控制辦法
中圖分類號:TU721+.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施工安全存在的問題
1.1安全意識及施工工作面存在的問題
1.1.1施工安全意識薄弱。隨著工程項目的日趨增多,工地中的施工安全變得良莠不齊,由于部分管理層和施工人員的施工安全意識薄弱,在土木工程施工的現場,甚至在個別工地,基本的消防安全設施都沒有,甚至沒有排水系統,道路不暢通,部分工地連封閉管理仍都做得不夠到位或是沒有 現場管理人員足夠的重視,導致工地外人員可以輕易進入施工現場,帶來安全隱患。施工現場仍未很好地設置標牌,且大部分安全標志懸掛的具置不夠合理。企業管理層的安全意識差是一部分原因,畢竟也有現場施工人員的問題,沒有對安全施工引起足夠的重視。
1.1.2現場腳手架的不規范搭設。現場當中的施工面有很多,腳手架是施工重要的工作面之一。在某些施工現場,腳手板并沒有做到滿鋪工作區或腳手板上堆放的材料設備較多、材質比較差。導致腳手架的工作面不能夠形成牢密的工作網;建筑結構與架體拉撐點受力并不符合國家規范;架體內封閉絕大部分防護也不準確安放或是不符合規范;存在的鋼竹混搭和違規不進行卸載架體或卸載的結構不合理的情況;這些都是由于工作人員沒有遵守標準去執行導致的,這些腳手架的不安全性直接影響到工人現場施工時的安全。
1.2施工管理問題
1.2.1人員的問題。施工企業為了片面降低成本,進行安全管理機構的裁剪或取消,造成安全監督空白,從而削弱了安全管理及監督檢查力量。而且,絕大部分企業安全管理人員素質偏低,專業技術人員廖廖無幾,他們對于將要修建的工程的難度、特點都不甚了解,只能是機械地工作,甚至為了照顧關系安排做安全管理工作,導致安全管理嚴重滑坡。
1.2.2領導重視不夠,片面追求眼前經濟利益。在計劃經濟時代,政府直接管企業,企業經濟效益很大程度依賴政府,安全管理工作表現為“政府、上級部門要我安全”;在市場經濟中,政企分開,企業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模式,在大大小小會議上討論最多的往往是經營、效益和利潤,安全管理擱置一旁,無形中被放松了,更不考慮安全管理的隱性效益和安全事故給企業將帶來什么負面影響?!罢f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之風盛行。
1.2.3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不到位,措施不完善。勿庸置疑,大部分企業都制定了安全生產責任制,并且有的企業與下面各項目部都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狀,明確了具體指標。可是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卻出現了“真空”段。有的領導忽視完善規章措施,尤其在用工管理、機械檢測、持證上崗方面的規章、措施相當薄弱,這是很嚴重的問題。安全工作要走規范化的道路,強大的制度是保證,企業領導要充分發動第一線工作人員對制度、措施的執行情況提出意見和建議,充分反映群眾的觀點,有了完善的措施,就要堅決做到有章必循,違章必糾。
1.2.4資料收集的混亂。施工設計組織方案針對性不強、不準,施工安全資料偽造;方案未能認真如實審查;施工安全技術方案、安全檢查操作憑經驗;交底不能按規范標準。這樣不僅是對土木人不負責,更是對企業領導不負責。
土木工程現場施工安全控制辦法
2.1提高安全意識,確保施工安全
2.1.1加強施工工程人員施工安全意識。要保證在土木工程施工過程中每個施工人員佩帶齊全,保證人員安全。對于地上作業,每個工作人員必須要戴安全帽,工地周圍必須要有封閉的安全網;對于高空作業,高空施工人員必須要帶安全、方便的安全帶,保證人員安全。再有施工現場必須要及時的進行清理,保證工地上的整潔,并且利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對工作區進行計算機監測,以便能更好的進行場地施工。
2.1.2加強管理人員施工安全意識。各級管理人員要堅持安全管理原則即堅持安全與生產同步,管生產必須抓安全,安全寓于生產之中,并對生產發揮促進與保證作用。加強施工項目的安全管理,制定確實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十分重要。它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對生產各因素狀態的約束和控制,根據施工生產特點,安全管理也具有明顯的行業特色。要落實安全責任,實施責任管理,加強安全教育,例行安全檢查。
2.2施工安全保證措施
為保證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以及確保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在施工現場必須采取一定安全措施對施工安全進行控制,如:施工前,技術人員必須向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對于施工的臨時結構必須經過安全設計,經技術鑒定合格方可使用;石方開挖的過程必須遵守施工規范嚴格進行,對于炸藥等危險物品的儲存、運輸、保管及使用都必須要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或地方規定進行;對于實施架板、高空、起重等作業的人員,在上崗前必須進行體檢,并進行技術考核,考核通過方可上崗;施工場地修建的臨時住所及庫房在架設照明線路時,必須符合防電、防火、防爆炸的規定,并配備足夠多的消防設備及安裝避雷設施。
2.3腳手架及設備的安全狀況的管理
2.3.1必須按照施工技術上的標準去嚴格規范腳手架是否標準化、正規化,以便能使腳手架 材料質量、外形和腳手架的穩固性,都能在施工現場中保證施工的正常進行保證施工過程的順利進行,也是對施工人員安全的保證。
2.3.2針對施工設備、工器具安全裝置設計的管理也要加強。通過國家大力發展與改進施工機械,保證施工機械的各項安全性能。對于專用的施工工具必須把所要配置的安全保險落實到位。
2.4對于技術員工專業與素質的管理
在土木工程施工的整個過程中都必須要有專業的技術檢測人員進行對項目工程的查驗,以便能更好地進行施工管理。例如有的監理工程師面對金錢的誘惑或者監理師根本沒有工作經驗就直接擔任相關的職務進行管理,這樣就容易造成施工質量的存在安全隱患,所以在技術人員選用上必須做到:要有相關的職業能力證書;要在施工現場擁有很好工作經驗;在施工進場之前要進行對人員的相應的培訓和思想道德素質的教育。
2.5加強施工前資料收集及材料準備
明確負責施工前資料收集的收集小組,并制定相應的崗位責任,本著“誰做誰負責收集”的原則,嚴禁施工安全資料偽造,方案未能認真如實審核。同時施工前查看好設計圖紙,在充分熟悉圖紙的前提下,檢查圖紙是否有問題,出現問題及時匯報給設計單位以及工程法人代表,在達成一致的情況下盡快解決問題。
3結語
由于土木工程施工現場中的安全施工事故,不僅對施工單位利益造成損失,更重要的是關系到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基于此種情況,在土木工程項目施工安全建設中,應明確在土木工程施工安全中存在的問題,吸取教訓,對安全施工問題高度重視,從工程各個方面進行安全控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患未然。
參考文獻:
[1]李月英.土木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方法[J].科技資訊,2009,(6).
關鍵詞:技術;要點;特點;
中圖分類號:TU74文獻標識碼: A
前言:建筑工程項目中基礎工程的施工關系著整個工程的質量,對工程的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對基礎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科學合理的解決是非常必要的。
一、土木工程基礎施工技術要求分析
(一)基坑土方的開挖
進行基坑的開挖時應遵循如下原則:“分層開挖,先撐后挖”,先進行開挖順序以及分層厚度的確定,然后進行連續施工,以防地基土出現擾動現象。整個開挖過程都必須認真進行檢查,進行地下水位以下的挖土施工應進行科學降水。
(二)土方填筑及其壓實
在進行土料的選用過程中應注意如下問題:一是碎石類、砂土及其含水量同壓實要求相符的黏性土可選為填筑土料。二是淤泥,膨脹性土,凍土及有機含量超過8%、含硫酸鹽超過5%的土等不能當作填筑土。壓實的方法包括振動法、碾壓法、夯實法及通過工具進行壓實等方法。壓實過程中必須注意壓實功、土的含水量及每層鋪土厚度。填土應由低到高,由下向上整個寬度分層鋪填碾壓或夯實。填方要分層實施并盡可能使用同類土進行填筑。要在相對的兩邊或者周圍一起進行回填和夯實。并且當天的填筑要在當天進行壓實。而且要保證填土壓實的質量符合規范的要求。
二、土木工程基礎施工技術特點分析
(一)復雜性分析
我國工程地質條件非常復雜,淤泥質土、濕陷性黃土、凍土、溶巖地質等廣泛分布。同時我國地震頻發,地基基礎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此復雜的地質條件加大了地基基礎工程的勘察設計處理以及工程施工的難度。
(二)嚴重性分析
從某種程度上講,建設工程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地基基礎出現質量事故問題往往是無法彌補的,它所帶來的損失遠遠大于地基基礎工程建設所要投入的成本。地基基礎工程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往往會引起地基失穩。建設工程整體結構的破壞,這是建設工程致命性、毀滅性的重大質量事故,直接危及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由于地基基礎承受上部建筑實體的全部荷載,因此一旦出現局部損壞,其損壞程度擴散很快,而事故的發生又往往是突發性的,加劇了其危害性和嚴重性。
(三)隱蔽性分析
從主體結構本身復雜的工序銜接來看,房屋建筑地基及基礎工程施工后一道工序都在不同程度上覆蓋前一道工序,工序質量具有明顯的隱蔽性,這就是加強隱蔽工程的檢查驗收的原因所在。
(四)多發性分析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由于地基基礎設計或施工不當等原因導致的房裂屋倒現象時有發生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五)困難性分析
由于地基基礎工程是地下工程,具有隱蔽性,事故處理的施工操作困難性較大。另外,地基基礎承擔了上部荷載,如果發生質量問題,采取措施進行必然會影響到建筑物上部結構的性能因此它的處理是非常困難的。
三、 土木工程基礎施工技術
土木工程的施工過程中較為常見的基坑開挖技術包括淺基坑的開挖技術和深基坑的開挖技術,以下分別對其進行闡述。
(一) 淺基坑的開挖及其支護技術
1、土方的邊坡應以當地的土質、開挖的深度及其方法、邊坡的留置時間、坡頂的荷載情況、排水及降水狀況以及當地的氣候條件等因素為依據進行確定。
2、在土質均勻及濕度正常,基坑或管溝地面的標高高于地下水位,且敞露時間較少時,在挖土深度一定的情況下可不進行放坡和加支撐,但是,開挖深度不可超過相關規定。再次,土質及其濕度適宜,且地質情況相對較好的情況下,當基坑或管溝的底面標高高于地下水位時,開挖深度應不超過5m,且可不加支撐。
3、對于永久性的挖方邊坡而言,應根據設計的相關要求進行放坡。最后,在山體整體穩定的情況下,臨時挖方的邊坡若相對使用時間較長且高度低于10m 時,可以以實際條件設計坡度。淺基坑的土壁支撐技術一般包括灌注樁、板樁、橫撐、深層攪拌樁及地下連續墻等。
(二) 深基坑的開挖及其支護技術
在深基坑的開挖過程中,為了保證坑基開挖過程中土壁的穩定性,通常采用臨時支擋來確保深基坑土壁的穩定性。對于透水擋土支護結構而言,可采用工字鋼樁加橫擋板、預制樁、雙排灌注樁等進行擋土;對于止水擋土結構而言,主要包括了鋼板樁、地下連續墻、化學注漿樁以及深層攪拌水泥土墻等結構;對于支撐部分的結構而言,可采用懸臂、錨拉式支護,或土層錨桿、型鋼水平支撐等結構。
四、 土木工程基礎施工技術要點
(一)土壁的穩定
土壁穩定的關鍵在于土體內粘結力與摩擦阻力之間的平衡。如果土體失去此平衡,就會發生塌方,從而影響工程工期,也會給周圍的建筑和人造成危害。要保證土壁穩定,應先放足邊坡,并且邊坡的留設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另外,邊坡坡度的大小則要依據土壤特性、地質條件和施工的條件和方法等多種因素而定。比如,粘性土質的邊坡應陡些,人工或機械挖土、明溝排水時邊坡不宜太陡,應平緩些;基坑旁邊有主要建筑物的情況下,邊坡比例宜在1∶1.0~1∶1.5 范圍內;無地下水且工期較短,可不放坡而留設直槽時,開挖的深度不能超過以下數值:以砂土為填充物的密實、中密實砂土及碎石類土為1m;可塑、硬塑的輕亞粘土和亞粘土為1.25m;以粘性土為填充物的可塑、硬粘粘土及碎石類土為1.5m:堅硬粘土為2m。此外,為了土壁的穩定,還應設置支撐,不僅可以降低土方量、減少施工面,還可以使放坡不受場地限制。在坑槽的邊緣應盡量不要堆置大量的材料和土方或者機械設備;在挖好坑槽后應當立即進行地下和基礎結構的建造;雨期不宜對滑坡地段進行挖方,應先整治,然后開挖,開挖順序為由上至下;如果有危險不穩定的情況時,應先進行妥善的處理。
(二)排水技術要點
土體干燥是土方施工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排水工作一定要做好。一般而言,施工的排水可分為兩種:明排水法,即運用截、抽和疏的排水方法。截,截住水流;抽,開挖基坑時,在坑底留設集水井和排水溝,使水流順著排水溝匯集到集水井中,之后用水泵將水抽出;疏,疏干積水。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在開挖基坑之前,在基坑的周圍安設足夠數量的濾水管,將水抽走,在工程完工之前,保證地下水位始終在坑底之下。保證了坑基土體的干燥,可以有效的防止流砂,并改善施工條件。盡管如此,在降水前,一定要考慮原有的工程建筑物可能產生的附加位移和沉降引起傾斜、開裂、倒塌及地面塌陷。因此,在施工必要時,要采取一定的防護措施。
(三) 填土及壓實技術
設計合理的填方邊坡,選擇合適的土料及填筑方法,可以確保填土的強度和水穩性。土壤中如果有機物含量較大或石膏含量超過2%,則不能作為填土所用。施工時,填方工程宜分層鋪土然后壓實,若用同類的土壤來填筑最好。如采用了不同類型的土壤填筑時,應當把透水性較小的土壤放置于透水性較大的土壤之上。為了避免填方內有水囊形成,嚴禁將不同類型的土壤混合且不均一的使用。
(四) 基坑監測技術
基坑監測技術是為了防止基坑施工發生意外,確保安全,一般分為以下幾方面:
1、基坑邊坡變形觀測,了解基坑支護的變化狀態,以監測數據為依據,結合開挖的地質情況,對支護參數進行適當調整,確保工程的安全性。如果發現基坑支護存在異常情況,則應該采用支撐或者回填等方法,提高基坑邊坡的安全系數。
2、監測的內容除了量測基層位移情況和觀察地表開裂的位置和列寬,還要對基坑的滲水情況和漏水情況變化進行觀察。
3、布置監測點,選擇在基坑支護變化最大的地段,或者局部地質條件不利的地段。
4、監測技術的施工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以施工單位為主體,量測基坑的位移,如果基坑支護工程已竣工,則由建設單位負責測量,將測量點布置在基坑支護的施工圖紙上;在支護的施工期間,保持每天監測一次的密度,在完成基坑開挖或者基坑變形穩定后,再適當減少監測的次數;雨水季節的監測和支護安全水害來源的監測,要查明滲水的原因,譬如生產排水、生活排水、管道滲水、貯水池、化糞池滲漏水等,以便及時采取排水措施;在施工開挖期間,加強基坑頂部側面位移和開挖深度比值的觀察,及時分析原因,為提出適當支護方法和加固措施提供基本條件。
總之,對土木工程中基礎施工技術進行科學的研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證施工的進度和施工的質量,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肖淼. 土木工程基礎施工技術要點芻議 [J]. 江西建材 .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