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1 16:50:24
序論:在您撰寫國內電力行業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2003年,在英國政府所發表的《能源白皮書》中,首次出現了“低碳經濟”的概念,并由此成為了各國政府、學者及普通的焦點。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環境下,該概念的提出有利于提高各國對氣候變化的重視程度,減少對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和消耗,進而達到節能減排、保護地球環境的作用。所謂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的減少對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力度,從而達到減少對溫室氣體的排放,使經濟社會的發展與生態環境的保護并取的一種新型經濟發展形態。
對于低碳經濟的發展,我國政府自始至終都采取支持和贊同的態度,這與我國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日益加快,能源和電力的需求量日益增長,傳統的高能源消耗模式已無力承載經濟的飛速增長,大氣環境遭到日益嚴重的破壞息息相關的。在2009年9月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我國政府明確提出了未來十年的二氧化碳減排指標,這充分表明了我國政府對于改善大氣環境、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決心和信心。而就電力行業而言,由于在低碳經濟下新能源及節能的發展主要是通過電力來實現的,因此其必定會對建立在傳統的高碳經濟下的電力企業形成較大的沖擊,電力行業如何予以應對并借機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了低碳經濟成敗的關鍵,本文將對此展開深入的討論。
二、低碳經濟下電力行業所面臨的發展與改革
1. 優化現有的能源和電力結構
從理論上說,低碳經濟發展的關鍵是能源和電力結構的再優化,通過該過程來確定和選擇與低碳經濟發展目標相適應的能源電力結構。在低碳經濟條件下,電力的需求量和節能量要與電能的生產量相對應,不同的生產量決定不同的碳排放量,不同的碳排放量決定不同的電力結構,從而最終決定電力的總成本或單位成本。由于受到現有技術條件的限制,碳排放量越低的電力結構,越符合低碳經濟模式的電力結構,其所產生的電力成本也就越高,研究表明兩者大體上呈非線性的負相關關系。因此,各電力企業需要對不同電力結構所對應的相關成本進行分析,并從自身角度出發考慮在某種碳排放量約束下,其電力結構所決定的電力成本是否可以接受,以及會對經濟、社會等因素產生的影響,從而確定和選擇與低碳經濟發展目標相適應的合理電力結構。
2. 確定可再生能源的定價政策
作為低碳經濟發展的核心,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和普及率是極為關鍵的,其決定了前者發展的成敗。就目前而言,影響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是其成本過高,而收益較低,因此在市場中的推廣效果不佳,其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但從國外來看,許多歐美國家經過了幾十年的摸索與嘗試,其已經逐步推行了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定價政策,并且運行得十分成功。因此我國應通過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并與自身實際情況相結合,對可再生能源產品的特殊性,以及發展可再生能源對調整能源結構、增加能源供應和促進經濟發展的特殊意義等,進行綜合考慮,從而確定對可再生能源電力產品在一定時期內應如何予以定價。此外,在定價政策的制定上,政府應適當施行補貼政策,并根據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成本對其確立單獨的定價機制,以保護該產業的初期發展。
3. 加強對西部電力設施的建設
相對于傳統的高碳能源,低碳能源的成本較高,這其中很大成分是由于高額的運輸成本,以及所需配套的高額維護成本所致。就我國而言,作為低碳能源主要產出形式,水電和風電主要分布在其西南和西北區域,距離中東部地區較遠,因此所需的傳輸成本以及相關的電網配套成本極高,而中東部所需的發電量占全國電力需求的近四分之三,這就造成了上述兩種能源很難被大規模利用。為此,首先應從當前電網建設發展的現狀出發,在短期內對低碳能源的使用實行政府補貼或市場買單的形式,以彌補低碳能源與普通能源所產生的成本差額;而從長期來看,則應通過對能源運輸及發展模式的改革,并網和長距離輸送中相關技術問題的解決,以及大規模智能電網、傳輸所需配套設施的建立,來逐步推廣低碳能源的使用,從而使低碳經濟真正為市場所接受。
4. 強化對低碳經濟的政策支持
當前,在全球金融危機進入尾聲,經濟開始逐步復蘇的大環境下,從低碳經濟發展入手推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可以作為刺激經濟增長的一種新手段。但是,低碳經濟的發展必然需要廣泛的、深層次的政策支持,這是由電力行業自身的特點,以及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所決定的。一般來說,能源的主要特性包括外部性、不確定性和公平性;為了支持低碳經濟的發展,首先政府應通過對經濟手段的使用來解決外部性問題,以充分保證市場的有效運行;其次要注意保持對國際能源市場的依存度,充分估計能源短缺、價格上漲等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最后要保證能源的公平性,這包括能源和環境的地域公平、代際公平,以及公平與效率的兼顧等等??傊?在低碳經濟的大環境下,電力行業應根據自身需要,加強相關研究,支持政府確立及有效的執行政策。
三、結語
從歷史上看,在經濟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電力需求的增長都比任何能源需求的增長要快,因此客觀的把握經濟增長與能源電力增長的關系,這既是探索低碳經濟發展的起點,也是確定低碳經濟發展目標的起點。而鑒于電力行業在低碳經濟發展中的關鍵性作用,政府應從財政、稅收等角度加大對其的支持力度,以促進低碳經濟早日步入市場良性循環的軌道,實現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的雙贏。另一方面,盡管目前在我國的電力行業中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大多是基于體制、政策、法律上的原因,與國外并不完全相同,因此電力行業在低碳經濟下實施的改革應從本國的國情出發,并努力遵循市場化的改革方向,最大限度的爭取政策的相關支持,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步伐,以實現電力行業的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健全建立;電力企業; 內部控制;
中圖分類號:F40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隨著經濟一體化的不斷發展和我國電力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再加上我國加入了 WTO;國內市場將進一步擴大,電力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如何分析、防范和控制企業的生產經營風險,應該是電力企業進行內部控制度建設的重要依據。電力企業是國家的基礎行業,其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也存在著國家大型壟斷企業的通病,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控制力度不強,這給企業的發展帶來經營風險隱患。隨著新經濟時代的到來,要求電力企業加快信息化、市場化建設和管理理念創新、完善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內部控制制度,努力做到與世界接軌,以完善的內部控制系統區推進電力體制深化改革。
[關鍵詞 ]健全建立;電力企業; 內部控制;
一、加強對我國電力企業內部控制的必要性
我國電力行業是國家的基礎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具有投資大、設施分散、資金密集的特點。因此,電力行業需要加快內控制度的建設步伐,其必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國有資產管理的要求。目前電力企業的資產主要是由國家投資形成的。國家必然要求資產投運后能不斷增值和保值,并采取措施防范國有資產被侵蝕。
二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黨和國家對企業的要求,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基礎,也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
三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在生產出市場需要產品的同時,理應獲得回報,為社會創造價值也為企業發展積累資金。
四是防止經濟犯罪的措施?,F實社會經濟生活大量事實說明,權力未受到有效制約,內控制度缺乏或形同虛設,財務管理混亂等是違法犯罪能夠得逞的根本原因,由此也說明了企業內控制度建設的必要性。
二、當前我國電力企業內部控制的存在的不足
(一)行業風險意識不強
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我國加入 WT O,電力企業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企業的生產經營風險業不斷增加。但是,就我國目前電力企業的現狀來看,我國電力企業的風險意識還不高,更為嚴重的是缺乏必要的風險預警機制。
(二)內控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學性和制約性
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執行力度不夠,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以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在發展別需要重視的問題。我國有許多企業雖然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仍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
(三)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效果不好
隨著我國電力行業競爭加劇,很多電力企業認識到了內部控制在企業生存與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也在積極的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但電力企業多在執行通用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尚未形成類似 COSO報告建立的權威的內部控制體系?,F有的內部控制制度,一方面由于執行的是通用的內部控制制度,沒有按照自己企業的實際情況來建設內部控制制度。另一方面,我國有些電力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只是為了應付上級部門與領導檢查,充當了應付檢查的工具,并沒有真正的實行過,自然就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
(四)信息流通不暢,職責不清,責任不明
一個良好的信息系統應能確保組織中的每個人都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擔的特定職責。但企業中往往存在著一些區域 :誰都可以管,誰都又可以不管。一旦企業中出現了問題,各個單位和部門之間就會互相推倒責任,不愿意承擔責任。
三、建立健全電力企業內部控制的方法措施
(一)健全電力企業風險管理體系,強化企業風險意識
電力企業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強化風險企業風險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做,一方面,建立風險預警系統。企業建立完善的風險預警系統可以有效的預測企業風險的存在,提高企業對風險的警惕性,使電力企業有關部門及時做好準備,降低風險帶給企業生產與經營的損失。另一方面,建立風險管理組織結構。強化企業的風險意識離不開企業風險管理組織結構的建立,因為風險管理組織機構是電力企業進行有效風險管理的基礎。企業建立風險組織機構,可以有效的發現各種風險,及時分析風險產生的原因,提醒企業及時采取措施來預防風險,從而就可以降低風險給企業帶來了各種損失。
(二)完善電力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強化內部控制制度體系的監督
電力企業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建立科學的考核與激勵制度,建立完善的電力企業重大決策授權審批制度,完善電力企業組織結構,建立與我國電力企業發展相適應的企業組織結構,形成各部門或者單位之間既能相互協作又能相互制約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此外,企業還要加強對內部控制體系的監督與管理。一方面,要強化企業的內部審計控制,電力企業要建立完善的企業內部審計制度,設置內審部門,發揮審計部門在為企業堵塞漏洞、加強管理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等作用,從而加強電力企業的內部控制力度。另一方面,加強外部監督。充分發揮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的監督力量,鼓勵和支持媒體對電力企業違法行為的曝光從而約束電力企業的不法行為。
(三 )搭建平臺,強化責任部門間的溝通與協調
電力企業科學開展工作體系,推動思想引領,營造濃厚氛圍,通過培訓學習、開展調研活動、深度訪談等多種形式,在員工中形成"人人都是管理提升者"的濃厚氛圍。形成了主要領導帶頭推進、各部門協同配合、重視員工的溝通和協調工作,加大部門管理層和員工的溝通力度,發現問題立即與責任部門溝通與協調,達到及時解決問題的效果。
(四)落實責任,強化內部控制的執行
電力企業必須對每一企業崗位職責進行考核,以此來落實內部控制責任制,將內部控制執行責任落實到企業每個人,實現對企業內部控制全過程控制,不能讓企業內部控制只是為了應付上級部門與領導檢查的工具,這樣內部控制執行才能真正落到實處,不是只是"掛著墻上,寫在紙上;從而達到企業內部控制的目標,起到應有的作用,才能實現企業內部控制日常化、規范化的管理和監控,收到內部控制的良好效果,促進電力企業更好更快發展。只有具備了健全的制度,才能夠贏得社會公眾的滿意和認可,內控制度制定后的關鍵是執行。再好的制度,沒有人去執行或執行能力不到位也是沒有用的。管理上切忌只喊口號不做事,制度制定后并不等于達到了管理的目的,關鍵是通過制度管理實現企業的有序管理,使管理有法可依,并在管理過程中不斷完善相關的制度。有了好的執行力,等于有了好的保證。將內控制度落在實處,強化各級管理人員的執行力,使員工以制度為準繩,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指標,最終實現企業的戰略規劃目標。
四、總之;內控制度的建設,要注意制度的動態性、時效性。企業外部的市場環境在不斷變化,企業要生存、發展,必須緊跟時代步伐,隨時調整自己的業務、發展目標和經營策略,以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內控制度也要根據國家政策、法規的變化,根據公司發展目標的變化,及時調整、修訂、補充和完善相關的內容,樹立動態的管理監督理念,避免內控制度對業務行為的不協調性和控制上的滯后性,使內控建設緊跟形勢和業務發展的需要,從而在根本上實現對業務的監督、控制,保證企業良好的發展態勢。建立健全電力企業內部控制是國家對電力企業提出的一項要求,僅僅依靠國家單方面的支持是不夠的,還需要電力企業自身的參與配合。而且電力企業要想建成一流企業,必須加強內部控制的約束,努力防范經營風險,為企業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奠定基礎。
Abstract: Based on the macro background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gress of the domestic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market. Taking D Group as a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a centralized management platform, which is a carbon management company.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D Group in the domestic carbon trading market, then designs suitable solution for carbon emissions centralized management for D Group, including management ideas, management content and management programs.
關鍵詞: 碳排放;集中化管理;碳交易
Key words: carbon emissions;centralized management;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3-0044-03
0 引言
國際社會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一直在作出努力。1997年簽署、2005年生效的《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確立了締約國中發達國家總體的溫室氣體排放額度和減排、限排義務[1]。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逐年增加,因此國際社會要求中國進行強制減排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中國政府也已經認識到未來國內經濟發展可能面臨的環境約束問題和進行節能減排的必要性,并開始嘗試強制減排[2]。國內的大型電力企業,尤其是集團化運作的企業如何對自身的碳排放進行管理,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實行什么樣的管理策略,將會對企業的未來產生重大的影響[3]。
近年來中國政府提出的相關政策有:2011年10月29日,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下發《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正式批準確定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東省、湖北省和深圳市等國內首批七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省市,并要求在2013年至2015年期間開展碳排放權試點交易。
2014年1月13日,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下發《關于組織開展重點企(事)業單位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以2010年為基準,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1.3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或以2010年為基準綜合能源消費總量超過五千噸標煤)的企(事)業單位需要定期報告該單位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此項通知發出的目的在于盡快建立國內的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制度,為全國性的碳排放交易工作提供基礎支撐數據。
2014年12月10日,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下發《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該管理辦法主要為框架性的文件,明確了全國碳交易市場建立的主要思路和管理體系。根據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規劃,2015年將為國內碳交易市場準備階段,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相應基礎設施建設。
2016年10月27日,國務院《“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明確表示要打造低碳產業體系,建立全國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為“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指明了發展方向和具體措施。
1 國內碳交易市場發展狀況
2014年的中國碳交易市場不僅在試點平穩運行的基礎上努力推陳出新,而且隨著國家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的出臺,全國統一碳交易市場開始拉響號角[4]。我國若能成功設計并啟動碳交易市場,則不僅有助于推動中國的低碳轉型,也有助于提升全世界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還能夠對其他國家和地區建立碳交易市場發揮重大的示范和帶動作用[5]。
截至2015年底,全國7個試點碳市場已經全部啟動,20余個行業、2600多家重點排放單位納入試點,年排放配額總量約12.4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北京、天津、上海、廣東和深圳碳市場納入的重點排放單位已經完成了2次碳排放權履約;7個試點碳市場累計成交排放配額交易約67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累計交易額約為23億元。
目前國家碳交易體系框架如圖1所示。
2 D集團公司碳排放管理現狀及問題
2.1 D集團公司概況
D集團公司是2002年在原國家電力公司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而成的特大型國有發電企業集團。主要經營范圍為:經營集團公司及有關企業中由國家投資形成,并由集團公司擁有的國有資產;從事電力能源的投資、開發、建設、經營及管理;組織電力(熱力)生產和銷售;新能源項目開發等。集團公司通過實施以集團公司、分(子)公司、基層企業為基礎的三級責任主體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模式。
2.2 D集團公司碳排放管理現狀
集團公司在國內七個碳交易試點省市轄區內,分別在廣東省、北京市、天津市和深圳市各有一家電廠被納入當地控排企業名單中。2013年度合計分配到的配額為2350萬噸,配額獲得數量較企業實際排放數量均有少量富余,4家企業均已在2014年完成2013年度排放量的履約,并在2015、2016年分別完成了2014、2015年的排放量履約。
CCER項目開發方面,目前已有13個風電項目、2個水電項目在國家發改委自愿減排信息平臺備案,其中1個風電項目的減排量已獲得核證和簽發,并以10元/噸的價格出售了部分減排量給另一家機構投資者。在開發中的CCER項目20余個,這些項目都將起到為集團公司降低減排成本、創造經濟效益的積極作用。
2.3 D集團公司碳排放管理存在的問題
2.3.1 管理架構和管理層級不明確
目前集團公司沒有明確的碳排放管理架構,縱觀整個集團公司,仍以發電為主營業務,對碳排放管理這一新興業務并未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而碳排放管理目前暫由集團公司發展規劃部主管,這項業務不屬于該部門的傳統管理職責范圍,同時發展規劃部也不是專業化、具備碳交易相關背景的部門。該部門目前以行政命令、發放通知等形式對整個集團的碳排放管理業務進行指導,使得各下級單位只有轉發的作用,直到相關通知發放到各基層企業。
2.3.2 缺乏統一的管理流程及制度
正因集團公司沒有明確的管理架構,相應的管理流程和制度也非常欠缺。集團公司層面目前指定的發展規劃部中,已有的各項規章制度都是在傳統管理職能中發揮相應作用,并沒有專門針對碳排放管理的流程和制度。這就造成了在執行層面缺乏相應指導、無法統一管理的局面。
2.3.3 基層企業缺乏相關技術儲備
發電企業的碳排放管理是一項新興管理內容,具有一定的技術要求。對于集團公司的各個基層火力發電企業而言,他們作為碳排放市場的參與主體和執行主體,很有必要對當地的碳排放交易體系和相關要求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但目前很多企業尤其是非碳排放交易試點地區的企業,對于碳排放管理的相關概念還不是很充分,更無從談起相應的技術儲備了。這對以后各個基層發電企業參與到全國范圍的碳排放市場將產生不利影響,很容易陷入被動局面。
3 D集團公司碳排放集中化管理方案設計
3.1 碳排放集中化管理架構
本文針對D集團公司的實際情況,提出一種集中化的碳排放管理架構。集團公司內部碳排放管理可以通過成立專門機構或子公司來實現,在參與碳市場的職能上需要獲得集團最高管理層的授權。集團公司碳排放管理公司應至少包括碳資產管理部門、碳排放管理部門和低碳技術管理部門。集團公司建立碳排放集中化管理的架構如圖2所示。
3.2 碳排放管理公司組織結構設計
3.2.1 碳排放管理公司的部門設置和職能
D集團公司碳排放管理公司主營業務部門包括碳資產管理部、碳排放管理部和低碳技術管理部,根據碳排放集中化管理的需要和大型國有企業的特點,還應設置財務部、商務合同管理部和綜合管理部等部門予以保障和配合。主要業務部門的設置和職能如表1所示。
3.2.2 業務部門主要工作內容
碳排放集中化管理工作從最基礎的排放數據管理入手,逐步完善管理系統,保證D集團公司下屬各企業低成本完成履約,并發現集團內部減排投資、購銷優化和外部減排投資的機會。碳排放管理公司主要業務部門的工作內容有:
①配額申報。對于公司的控排類火電企業,應通過前期碳盤查工作摸清各企業的碳排放情況現狀,并開展定期的排放報告工作,對于碳交易試點地區的控排企業進行第三方核查以完成履約并確定每年度的配額發放數量。
②CCER項目開發。對于公司的新能源類型發電企業,可以參與國內溫室氣體減排項目的開發,成功開發出的CCER可用于火電企業抵消碳配額,也可以為新能源企業創造額外的收入,應盡早進行優質項目的開發工作。首選對可持續發展有貢獻、準入門檻低且市場比較歡迎的可再生能源類項目,如太陽能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的項目,以搶占市場先機,盡快降低集團公司履約成本。
③履約交易。根據公司控排企業碳排放數據、獲得配額數量和持有、潛在的碳抵消額數量,可以確認企業的履約能力,并根據不同企業減排成本制定公司下屬各企業的具體交易策略。
④配額/抵消額管理。在國家層面碳市場建立和規則確定的過程中,可建立公司層面的配額/抵消額管理體系,利用可再生能源企業產生的可抵消的排放量對沖集團公司火電企業的配額,形成集團內配額與抵消額的平衡,從而降低交易成本和風險。
全國碳交易市場建立之后,其碳交易價格代表的是全社會的最低平均減排成本,因此任何低于此成本的減排都將帶來總收益的提升,通過推動減排成本低于碳價的項目實施,可產生更多配額盈余和資產溢價。
碳排放管理公司主要業務部門工作內容如圖3所示。
4 結論與展望
本文針對D集團公司面臨國內碳交易市場的問題,提出了碳排放集中化管理的方案,并詳細闡述了該公司的組織結構、部門設置、工作內容等方面的內容。對于D集團公司而言,充分發揮碳排放管理公司的集中化管理作用是應對國內碳交易市場的核心舉措。隨著國內統一的碳交易市場的建立與發展完善,電力行業勢必會被作為重點控排行業納入其中,碳排放交易體系將對電力生產、管理和運營方面產生顯著的影響,發電企業必須將參與碳交易工作上升到戰略的高度來積極規劃,建立專門的碳排放管理公司對于集團化運作的企業來說不失為一種積極的嘗試。
參考文獻:
[1]劉航.中國清潔發展機制與碳交易市場框架設計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3.
[2]陰俊.我國碳交易市場發展研究[D].吉林大學,2013.
[3]劉瀟.碳資產管理及其在中國電力企業中的應用[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02):11.
2012年4月25日至28日,有著“中國禮品家居第一展”之稱的第二十屆中國(深圳)國際禮品及工藝品展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然而,該展會熱鬧有余而商機平淡。
有參展商說,受美國、歐洲債務危機和經濟下滑的影響,出口訂單比往年大幅減少,國內的禮品家居企業只能更多地轉向國內市場。在展覽現場,外國采購商的身影依稀可數。
26日,有展銷商表示,從頭兩天的展銷情況看,有意向的訂單或客戶都比往前明顯減少,現場“溜街”的散客多,而鮮有大單客戶光顧,許多到展的企業代表只是拉著手拉箱四處觀察行情收集資料,而非有真正的采購意愿。
送禮是一種感情的投資,它能縮短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距離,便于人們的溝通、交流,達成共識,開創良好的商機。禮尚往來,是縱橫古今中外亙古不變的禮儀,隨著時代的發展,送禮被賦予了更多情感之外的因素。
我國自古就是禮品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制造”的禮品開始大規模殺向國際市場。改革開放以來,得益于中國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中國的禮品行業也擔負起了為世界生產禮品的任務。據統計,國外主要禮品消費國的禮品有70-80%來自中國。
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禮品市場。目前,手工藝品、寵物用品、文具、文具及辦公用品、收藏品等商品的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近幾年,美國的手工工藝品的年零售額已達到120億美元,其中美術品、人造花和植物、畫框、刺繡、縫制品、陶器、首飾、涂料及蛋糕裝飾用品倍受歡迎。目前,美國賀卡的年銷售額已超過70億美元,而文具、家庭辦公禮品的市場規模更是高達740億美元。
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禮品市場,市場容量約160億美元。德國傳統意義上的禮品主要是指蠟燭、節日飾品、禮品盒、絲帶、舊式日歷等,這些產品主要從中國、波蘭進口。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近年來德國廣義禮品市場規模維持在160億美元左右,約一半需要進口,其中波蘭是其最大的進口來源國,占進口總額的17.7%;其次是中國,占17.3%。
日本禮品市場規模龐大,市場總額超過15萬億日元。日本市場禮品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個人用饋贈禮品,市場規模約為7.93萬億日元,主要包含紀念性禮品等,占25.73%,季節性禮品占23.2%,臨時性禮品占51.07%;二是企業用商業禮品,市場規模達7.3萬億日元,主要有季節性商業禮品,市場份額為10.67%;臨時性商業禮品,市場份額為3.99%;促銷贈品所占份額最大,達85.34%。
在前期出口的強力帶動之下,我國禮品行業發展迅速,并逐漸壯大成為產值近萬億元的大產業。
在行業整體向好的背景下,2010年,國內禮品公司的收入全線增長,其中銷售額超過1500萬元的大型公司的平均銷售額比2009年增長了4%,小型公司銷售額也呈現出增加的趨勢,年銷售平均值增加了6%。
此外,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我國禮品行業的在線銷售額也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10年禮品公司的在線銷售總計552億元,其中6%來自網絡銷售,總體上比2009年有所增長。
中國是傳統的禮儀之邦,禮儀文化自古至今都在人們的心目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相應地,在中國,送禮也成為人們日常工作、生活中無法回避的內容。在國家法定假日制度的推定下,禮品行業更是呈現出熱火朝天的一面,生日送禮、商務送禮、節慶送禮、促銷送禮等應接不暇。
隨著國內外對禮品的需求不斷增加,整個行業的銷售額正在以每年上百億元的速度遞增,而2011年各細分禮品市場的銷售情況正顯示出這一趨向。2011年,僅中秋節禮品銷售額就同比增長近三成。據全國工商聯禮品業商會部分會員的經營情況顯示,2011年禮品業將繼續保持2010年的強勢勁頭。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全國禮品市場的年銷售額約為13000億人民幣(不含港澳臺地區),全國有近一萬家禮品生產企業和十萬家禮品公司,每年生產和銷售近一萬種產品,加上各種收藏品及相關產品,禮品品種超過10萬種。
目前,從我國禮品行業的市場規模來看,有80%以上禮品生產企業集中在廣東、浙江、福建、北京、上海、江蘇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義烏、蒼南等一些有形市場己成為禮品的交易中心。禮品公司在我國的分布極不平街,集中在幾個區域,最大的是深圳地區和溫州地區。其中深圳周邊包括廣州的禮品業年產值有200多億,占了全國總產值的四分之一。
基本概念
本文所謂“媒體”,特指電視媒體,“媒體資產”特指電視臺正在制作和已經制作完成的以及其他具有播出權限的節目成品、素材、圖片、文檔資料等,其他媒體的各種資產在此不作討論;本研究中所謂的“媒體資產管理”(Media Asset Management,以下簡稱MAM)即指對這些內容的保存、調配與運用;而基于多媒體信息、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及數據存儲等技術基礎上的電視媒體資產的管理模式和運作流程,則被稱為媒體資產管理系統,也就是所謂的Media Asset Management Seystem(MAMS)。
由于側重點的不同,對媒體資產管理概念本身存在不同的界定和解釋。本文中,媒體資產管理系統是負責識別、捕獲、數字化、存儲、編目、檢索、利用和再利用多媒體素材的過程和系統。系統的構建目標從根本上講,需要實現媒體數據管理兩個方面的功能:首先是保存,條件是穩定、安全、可擴展;其次是再利用,條件是方便、靈活、高效。其核心是電視媒體內容的采集、存儲、傳輸、編碼、編目、檢索、。從結構上來說,包括數據采集和處理、數據存儲、系統管理和各種專項業務應用子系統等部分。
媒體實施MAM目標有二:一方面整合已有內容資源,形成更大的媒體資產并加以再利用,從而獲得更高的市場價值;另一方面是通過對媒體資產管理來創建一個信息交換平臺,為各種應用網絡提供廣泛的素材和資料庫支持。
國內媒體資產管理應用模式與發展現狀
MAM建設與發展的基本思路應遵循媒體的內容庫管理、內容共享的生產模式、資產庫管理(資產分配中心)等幾種不同的模式。
內容庫管理模式:這是一種MAM的基本形態。電視臺對這種模式的應用是建立可進行檢索和調用的自動化管理的磁帶資料庫。
內容共享的生產模式:隨著非編設備技術的普及而出現的生產制作平臺模式,通過網絡,各個非編站點可以共享庫內資源,進行在線編輯。電視臺對這種模式的應用主要以新聞非編制作網絡為代表。
資產庫管理模式: MAM既是內部的內容管理平臺、生產制作平臺、播出平臺,也是對外的信息、節目運營平臺,通過圍繞媒體資源進行統一規劃和管理,協調內部之間、內外之間的關系,有效地進行資源調配,安排節目生產、播出、交換等,實現以需求為中心的經營戰略。
根據有關的資料,到2007年上半年,已經實施了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的電視臺有中央電視臺、遼寧電視臺、上海文廣傳媒集團、天津電視臺、廣州電視臺、深圳電視臺、南京電視臺、寧夏電視臺、蘇州電視臺、貴州電視臺。另外,廈門電視臺、廣西電視臺、湖南電視臺、江西電視臺、江蘇電視臺等也分別根據自己的情況,建立和實施了自己的媒體資產管理系統。
各相關領域技術綜述
產業化發展的趨勢使得電視臺必須將媒體資產管理的系統化和科學化提上議事日程,同時相關技術的發展也為電視臺實施MAM系統提供了最終的可能。
1. 數字化和網絡化是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發展的前提和保證,也是廣電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推行全臺制作、播出和傳送等數字化和網絡化工作,能夠為實現媒體資產管理系統化打下良好的基礎。
2.計算機與視頻壓縮技術的發展使得數字化存儲管理成為可能。目前一系列的MPEG的標準以及H.264標準的應用和相應視頻壓縮產品的日趨成熟,是實現電視節目媒體資產管理的首要條件。
3.存儲介質和存儲結構的發展為實現電視節目數字化存儲管理的主要因素?,F在各大廠商紛紛推出大容量、有較好容錯技術的存儲介質,硬盤存儲服務器的發展使其具有更快的I/O接口,如SCSI、FC(Fibra Channel)接口。并且各廠家硬盤存儲服務器逐漸面向開放平臺,在安全性、容錯技術、并行性、快速拷貝等性能上均有提高,以適合廣電行業的要求。
4.信息檢索技術為電視節目數字化存儲管理的應用帶來了方便。由于信息爆炸給傳統媒體帶來的巨大壓力,快速有效的文本全文檢索與分類檢索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必須要有相應的方法和工具,對多媒體的數據按不同的形式和來源獲取、增加與人物相關的語義,以方便對多媒體信息內容的檢索。
從另一方面講,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獲準進入我國經營個人外匯業務的海外大銀行紛紛成立理財中心,通過私人理財來搶奪優質客戶這塊誘人的蛋糕。外資銀行做出這樣的戰略選擇,正是基于對個人優質客戶的爭奪。對外資銀行而言,進入中國后首選的服務對象,就是對優質客戶的爭奪,跨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私營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等富有階層都是他們爭奪的目標。而眼下他們不惜巨資推出的個人理財服務,就是他們吸引這些“黃金客戶”的主要策略。對這批富有階層而言,他們由于時間關系,更需要一批全面掌握銀行業務、具備投資市場知識、懂得營銷技巧與客戶心理的高素質銀行理財人員,為其提供智能化的金融服務。國內銀行面對外資銀行的挑戰,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沉著應對。
在發達國家,個人理財業務幾乎深入到每一個家庭,而在中國,這項業務才剛剛開始起步。不可否認,中國加入WTO后,外資金融機構全面進入中國市場,其參與競爭的重點主要就在于包括提供理財服務在內的一系列中間業務上,中國金融機構要想在這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精心培育個人理財服務市場。
近年來,個人理財服務受到各家商業銀行的推崇,在福州、廣州、上海等地已推出各具特色的理財服務。中國社會調查事務所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4地對800人作了專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4%的被調查者對個人理財服務感興趣,有40%的人需要個人理財服務。目前,個人理財業務已成為我國各商業銀行發展的熱點。各銀行推出的理財服務已初步形成個人投資、結算、咨詢、貸款、委托等系列,并且業務面和服務面都在迅速擴大。
但是,我國銀行目前推出的理財服務卻較多停留在概念包裝層面,銀行理財的消費觀還沒有深入百姓心中,銀行理財目前最大的問題在于市場需求不足。工薪階層的老百姓把到銀行理財當作一種奢侈,中產階層也很少到銀行尋求理財幫助,資金充裕的大老板在投資上又不屑于到銀行理財,捧場者屈指可數。因此許多銀行將個人理財服務定位為給優質客戶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務,除設計投資方案采取收費方式外,其余均為免費服務。但這種定位在與國際接軌時顯然不夠深遠,違背以效益為中心的經營宗旨,比起國外銀行理財收入30%的占有更是相差懸殊。
銀行的個人理財服務,要做到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的實際需要。這樣的經營指導思想原則應適用于任何一個客戶正當的理財服務需求,由這樣的經營思想所導致的具體服務方式就是對居民個人的個性化服務。實質上,銀行的個人理財服務并不是為了服務而服務,而是一種經營形式,所以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近期的還是長遠的,都必須符合銀行自身和客戶利益最大化原則,尤其需要重點把握好差異化服務。
目前的個人銀行業務領域還是缺乏迎合消費者需求變化,適應不同銀行自身相對優勢特點的個人銀行金融產品的創新。因此要仔細研究市場、研究不同客戶的需求、善于發現市場機會??筛鶕€人客戶的收入狀況、消費習慣、投資偏好(收益型或安全型)等,細分個人客戶市場,并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設計不同的金融產品和提供不同金融服務。也就是一手抓高端客戶市場,一手抓傳統的中低端客戶市場,兩手都要硬,但從服務形式、服務工具選擇上要根據具體情況而不同,成為客戶真正意義上的理財專家。
銀行的客戶大體上分為已有客戶和潛在客戶兩種。由于開發潛在客戶的成本較高,所以應首先對已有客戶服務,重點是其中的重要客戶。按照一般情況判斷,存款額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前20%的儲戶應屬于重要客戶,后20%是小客戶,剩余的60%應是一般客戶。對于重要的客戶,銀行應及時主動了解其委托理財的客觀需要和意愿,盡可能提供完善的服務;對一般客戶,銀行可以提供業務預約,提出理財建議;對于小客戶,銀行可以為其辦理儲蓄卡,引導其充分利用自助設備辦理小額業務。
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創新對開拓個人理財業務工作至關重要。
首先,進行產品分銷渠道的創新,建立暢通的現代化個人理財分銷渠道。個人理財服務對于不同層次的客戶,應有不同分銷渠道。
一是直接營銷,即由客戶經理與客戶面對面進行互動式的營銷,主要是高端客戶。二是間接營銷,即通過網上銀行、電話銀行、自助銀行等渠道進行的營銷。結合今后個人理財服務的發展,個人理財中心應當是今后發展的重點。工、農、中幾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相繼在全國推出上百家理財中心,各家區域性的商業銀行也推出了個人理財室??梢姡诮鹑诋a品和金融服務基本趨同的情況下,理財中心直面性、綜合性、一站式、易溝通、人性化的分銷作用是其他分銷渠道不能相比的,對挖掘穩固客戶資源、優化客戶結構,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寬敞、明亮、舒適的理財中心由現行的高柜服務模式,轉向高柜業務與低柜業務相結合,并且配備專門的客戶經理為客戶提供面對面服務,使銀行的服務更具有親和力和吸引力,增加客戶對銀行的信任和了解,進而提升客戶的忠誠度。
其次,進行理財工具的創新,為個人理財向深層次的發展提供技術保證。由于個人理財具有知識密集化、投資多元化等特點,個人理財的開展僅靠傳統的手工操作是難以完成的。國外發達銀行個人理財之所以迅速發展,其背后都有一套先進的理財系統支持。因此,為實現個人理財業務的規范化、標準化管理,彌補理財人員業務和素質方面的差異,要盡快開發個人理財支持系統,實現以下一些主要功能:收集和儲存優質客戶基本信息,實現對優質客戶服務需求和交易行為的分析;為理財人員提供必要的金融分析工具,幫助理財人員快速滿足客戶的基本理財需求;提供規劃分析功能,對客戶的目標需求進行現金流分析和金融產品推薦;提供信息服務,為理財人員提供金融市場動態、經濟金融政策法規、利率、匯率、理財案例、業務信息統計等信息;對目標客戶進行針對性的營銷;歸集客戶經理資料及服務動態,實現對客戶經理工作業績的標準化考核。
再次,進行營銷策略的創新,激發客戶的理財意識和需求。開展個人理財不能抱著“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觀念,應采取積極的營銷策略,具體可采用以下三種方法:
一是廣告促銷,向客戶推介理財產品,激發其需求欲望,如電視、車身、路牌、報刊、網頁等廣告、海報及網點內的櫥窗展架、短期優惠措施或贈品、活動型業務宣傳等。充分利用自有網點的玻璃墻、室內墻面、戶外(自助銀行)ATM頂部,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推廣個人理財業務。
二是要進行營業推廣,采取柜面人員的直面營銷,形成商業銀行全體員工推介個人理財產品和服務的良好氛圍。
三是公關促銷,主要是采取多種方式與客戶加強溝通和聯系、舉辦產品推介以及積極參加地方的各種公益活動等方式,不斷增強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號召力。
最后,實行客戶經理制,依靠精干的個人理財客戶經理隊伍推動業務開展。個人業務客戶經理的核心職責是為客戶特別是VIP客戶提供個性化、綜合性的個人金融服務,收集和反饋市場信息,宣傳銀行形象??蛻艚浝硭刭|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個人理財業務服務質量的好壞,金融市場的競爭根本上是人才的競爭,擁有優質的客戶經理即擁有了優質的客戶。
因此,第一,應選拔業務熟練、知識面廣、具有較豐富的市場營銷知識和客戶服務經驗、有奉獻敬業精神的優秀人員充實到個人理財客戶經理崗位。
1.1外部因素
由外部因素(或稱環境因素)所導致的審計風險主要包括六個方面:①審計對象較為繁雜,而且多樣化、多元化的經濟業務內容,經常會使在電力行業的內部進行審計的難度加大,給審計帶來風險。②在當今市場經濟的前提下,企業是屬于法治經濟的,所有的經濟活動都要做到有法可依,然而國家在相關方面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和協調,不配套,導致審計風險的發生。③當前審計工作的范圍越來越廣,一些誠信度較差的企業或部門為了能夠逃避嚴格的審計,于是弄虛作假,偽造財務資料或者不提供完整的信息資料,使審計風險隨之發生。④電力行業內部的審計工作人員在對某些單位或小集團進行審查時會受到保護主義的阻礙,不能夠獨立地行使審計的權利,對于存在的問題避重就輕不誠信上報導致不能順利處理,導致審計風險的產生。⑤單位安排的審計工作量大,任務重,情況繁雜,形成了要求高難度大而不能細致地進行資料的采集,導致審計質量差,加上審計時間較短,容易導致審計風險的發生。⑥以往內部審計的理念、目標和定位局限于“查錯糾弊”,過去普遍使用的審計方法其本身就有缺陷的存在,這也是審計風險形成的一個原因。之前廣泛采用的審計方法,側重于強調成本及其風險的均衡,對于進行審計的方法和程序上沒有杜絕風險的產生和存在,這必然會導致審計結果的誤差和審計風險的產生。
1.2內部因素
由內部因素所造成的審計風險主要概括為四個方面:①在進行審計的具體過程中,工作人員在前期的資料采集不充分,或引用法律不恰當,沒有強有力的證明資料,因此引起了審計風險。②工作人員在進行相關的工作時,沒有遵循審計的規章制度以及相應程序來進行規范審計及處理,以致在具體的審計工作中發生了誤判的情況,從而導致審計風險。③在進行審計的過程中,一些工作人員缺乏責任心和風險意識,審計工作因此沒得到重視,對一些異常的事項未能引起足夠的關注,審計深度不夠,形成審計檢查型風險。④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以及專業技能及其業務水平等各方面的差異,導致審計風險的產生。造成審計風險的原因各式各樣、錯綜復雜,要控制好審計工作中的風險問題,不僅僅要對已發生的情況和損失進行彌補,更重要的是采取相關的措施和方法以減少、避免甚至消除風險產生的可能性,規范地進行風險的避免和防范。
2規范性防范和避免審計風險
從以上對電力企業內部審計方面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審計風險主要形成的原因主要分為兩種,而內部因素是屬于主動因素,外部因素是屬于被動因素,若是要做到有效規范防范和避免風險的發生,就需要強調對內外部之間的相互轉化、改造和引導,使消極的因素轉變為積極的因素。
2.1外部因素的規范避免和防范措施
外部因素的規范避免和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六種:①被審計的單位較為復雜或存在多元化的經濟活動等造成的審計風險,需要在主觀因素方面找尋突破。在審計進行的前期需要詳細的對審查對象開展調查研究,對各種類型的企業和業務要準備充足的資料和證據,進行正確的判斷以提高審計質量,避免風險的發生。②對于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完善不配套而造成的風險,在進一步的完善相關政策之外,還需要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能力以及審計水平,對于一些繁雜且無法可依的審計項目要進行詳細認真的分析和取證,對相關情況作出科學的選擇以及正確的處理以避免審計風險的發生。③針對被審計對象誠信差偽造資料信息,阻礙審計進行以及舞弊等情況嚴重、手法多樣的情況,若要進行規避,則需要建立“雙向承諾制”明確法律責任,對于被審計對象及負責人需要做出書面的承諾以保證資料的真實可靠。把責任落實到個人,誰違反承諾將做出處理,分清責任來達到防范避免風險的發生。④在審查過程中,發現問題但由于保護主義阻止問題上報、避重就輕等情況,需要針對審計的質量,進行項目全方面全過程的控制,完善審計相關的各項制度,各個環節進行把關,避免審計風險的發生。⑤在審計工作量大、項目多、要求高、審計不詳細的情況下,需要對審計的項目進行分類,利用已有的資源抓住重點,對審計的各個項目做好控制工作。在審計成本和效益方面充分權衡,進行科學抽樣的審計方法來防止審計風險發生。⑥對于采取不恰當的審計方法而導致的風險,要減少到盡可能小的范圍內,向防范風險和增加價值方向轉變,在審計實踐中,不斷創新審計方式方法,積累更多的經驗,任用一些經驗較豐富、有較強職業判斷力的人來負責審計項目,從而提高內部審計的質量,節省審計的成本,避免風險的發生。
2.2內部因素的規范避免和防范措施
規范避免和防范內部因素所造成審計風險,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措施:①在審計工作中,相關的審計人員在取證方面證據欠缺證明力、證據不足造成的風險,要加強取證工作的控制。審計的核心部分就是取證,審計的結論就是對證據分析綜合的過程??刂坪萌∽C的過程能從很大程度上避免風險的產生。②審計過程中,進行工作的人員沒有按照相關的規章制度以及程序辦事而造成的風險,要從主觀抓起,嚴格要求,使其主動學習審計方面的各項知識,以提高自身的能力與素質,加強審計各個環節的控制和監管,提高審計質量。③審計工作人員是審計的主體,因為其素質不夠、業務能力欠缺,適應力差不能很好的應對復雜多變的審計情況,對于有難度的審計工作無法勝任等問題引起的風險,進行審計的人員要加強自身業務水平和素質的培養,增強自身的閱歷和能力。從基礎上提高審計質量,規范避免和防范風險發生。④由于進行審計的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對于審計風險的認識性不夠,風險意識淡薄而導致的風險,要從風險意識培養和職業道德素質教育方面進行改善,加強工作人員對于風險的意識是風險規范避免的核心工作。只有工作人員對風險有了正確的了解,才可以提高防范規避工作的效率,激發其對防范規避工作的積極性。審計工作人員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思想意識:自己的本職工作一定不能出錯,上級交代的任務在自己手中不能夠延誤,需要辦理的文件不能在自己的手中積壓,來自己這里辦事的同志不能夠冷落,自己的行為舉止及工作不能夠損害到公司的形象。這樣才能最低限度的降低風險。
2.3多樣化避免和防范審計風險
除了對外部和內部的防范控制方法外,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方法來達到規范避免和防范審計風險的目的:①運用PDCA循環法,以提高審計的質量。PDCA循環法把質量控制分為計劃、實施、檢查和處理四個不斷循環反復的階段。在進行審計工作的過程中,運用PDCA循環法來制定審計的計劃方案,進行取證以及得出審計結論等。對審計的全過程進行全方位的控制和管理,加強審計深度,在循環中保證審計質量、解決審計問題,以達到規范避免和防范審計風險的目的。②用現代化辦公手段來降低審計的風險,借助網絡以及計算機技術對整個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掌握以及動態的監督,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解決,科學降低審計的成本,有效提高審計的質量。及時進行審計,減少人為失誤和審計風險的發生。
3提高并加強電力行業內部審計風險的管控能力
在新形勢和發展趨勢下要充分發揮電力行業內部審計的作用,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及加強電力行業內部審計風險的管控能力:①結合企業特點,提高電力企業內部審計的獨立性。②健全企業內部審計的相關制度,對資金審計進行強化。③加大工程投資管理方面的審計工作,減少對電網投資所產生的風險。④積極開展電力營銷審計,降低電費管理的風險。⑤開展熱點難點審計工作,向管理審計方向延伸。⑥對審計得出的決定要嚴格執行,提高企業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從以上幾個方面來降低審計風險的產生。
4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