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1 16:50:21
序論:在您撰寫經濟思想發展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考察。文章試圖進行初步的學理闡述,基于大約120年以來中外相關文獻的發掘梳
理,首次重點考證中國經濟思想史這一獨具特性的學科在世界范圍內的發端與發
展,論述中國和日本相關研究的具體狀況與研究內容,考察國人在不同歷史時期
進行該學科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和主要學術特點,進而闡釋中國經濟思想史惟獨在
中國大陸作為理論經濟學獨立學科的特殊優勢與發展前景,探尋豐富和發展傳統
漢學與理論經濟學、經濟史學的創新途徑。
關鍵詞: 經濟史學 經濟思想 學科創始 中國與日本 傳統漢學
一
近年來,筆者提出新世紀學術發展與深進的前提和基礎是對以往學術研究史
進行梳理、總結、分析和研究。在世紀之交,我國各種學科的“百年反思”接踵
而至,然而當今“顯學”之一的經濟學尤其是中國經濟學研究,除了極少的百年
回顧以外很少進行學術史反思研究,經濟史學研究者基于學科性質試圖開展相關
工作。我們知道,一般認為“經濟學”是“西學”,其基礎理論具有普遍性意義
。然而,我國的經濟學理論研究和經濟改革與現代化的實踐,都對此提出了不同
程度的挑戰。我國理論經濟學界對經濟學的本土化、規范化、普遍性等問題先后
展開了多種討論,這些問題客觀上也是對中國經濟學研究者提出的時代課題。①
博大精深的中國史學傳統提示我們進行一些新的思考,如對理論經濟學的學科演
進與基本特征進行考察,對經濟學諸學科的發展史進行爬梳,對經濟史學的理論
方法進行新的探索,對我國經濟學的研究史進行分析等等,都是很值得下大氣力
的科研工作。一般說來,令人信服的研究結論往往不能限于理論本身的推理或演
繹,還要求以大量實證研究的堅實成果來佐證,更需要通過學術史的系統考察來
完善。推動中國經濟科學的發展,系統研究中國經濟學術史無疑是一條重要路徑
,這也是豐富和發展傳統漢學和理論經濟學、經濟史學的創新途徑。
應當說,經濟學術史是一個較為廣博的概念,其研究對象涵括經濟文獻學、
經濟學說(思想)史、經濟學史、經濟史學史、經濟學批評史、經濟理論發展史
、經濟學科發展史、經濟觀念發展史等,其核心是研究經濟學諸學科的形成、發
展、特性、問題、趨向等等;其基礎則是對經濟學研究史進行文獻計量學和理論
闡釋學的分析研究,考察特定時代哪里的什么人在怎樣的狀況下要研究解決的是
哪些具體經濟問題,采用的是什么理論方法,怎樣思考或研究經濟問題,得出的
是何種論點或結論,重點研究在上述基礎上逐步蘊積而成的經濟概念、范疇、學
說、乃至理論和規律,如此等等;再就是論析經濟學諸學科的創立、分布、演進
及主要研究對象、領域、方法、素
—————————
① 主要如林毅夫、胡書東:《中國經濟學百年回顧》,《經濟學季刊》第1卷第
1期2001年;李根蟠有關“中國20世紀經濟史研究”、筆者有關“中國經濟學術史
——傳統經濟研究史考察”等課題。經濟學理論討論等參見張問敏等編:《中國
經濟大論爭》(第2輯),經濟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拙作《“中國經濟學”尋根
》,《中國社會科學》1998年第4期(獲第八屆孫冶方經科學論文獎)。〔YE
Tan, Etymological Studies of CHINESE ECONOMICS,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English Version), No. 4, 1999〕修改稿收入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編:
《集雨窖文叢》,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材及研究群體、科研組織及相關的制度變遷,還有教育領域中相關學科專業的設
置、課程內容的安排等等。還要考察影響人們進行經濟思維、研究、活動以至決
策的社會經濟狀況、思想文化特征、政治制度背景等因素;搞清楚“是怎樣的”
及其關聯因素的存在,進而深入探討“為何如此”以及“諸因素之間關系如何”
等等,以闡釋經濟學術發展史的脈絡和規律。在經濟學尚未成為獨立學科的時代
,則主要考察人們如何進行經濟思維,對經濟事物形成怎樣的認識、意見、以至
思想主張等。不難看出,與上述內容和問題關系最直接、聯系最緊密的學科就是
經濟思想史。但經濟學術史并非經濟思想史或經濟學史本身,其研究內容如上所
述要廣博許多,可以認為有關經濟學術史的學理范圍、研究對象、理論方法等等
的規制與界定,本身就是經濟科學創新的重要內容。
開展中國經濟學術史的系統研究,特別是進行中外比較,一方面有利于總結
提煉“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學說和理論,另一方面有利于豐富和發展理論經濟學
的學科內容和學理基礎。借鑒耳熟能詳的一個說法——越是民族性的,才越是世
界性的。在我國步入WTO之后,在匯入世界經濟一體化洪流的進程中,在研究具有
一般性、普遍性的經濟理論與規律的同時,注重研究本國特有的、尤其是獨具優
勢的學科及其發展歷程同樣不容忽視。這可以使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國,了解非西
方的經濟科學理論,并推動整個理論經濟學基礎理論的創新發展,為世界進步貢
獻中國人應盡的力量。與此同時,注重經濟學的發展史實尤其是傳統或古典經濟
學與現當代經濟學的傳承與聯系,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這不僅可以警示經
濟學科“無源之水”的可能缺失,也能提示經濟與其賴以存在的基礎之間的必然
關聯,還能夠從學科發展的流脈以及有別于本國的比較中提供把握發展趨勢的線
索。
在我國,理論經濟學諸學科中“中國經濟思想史”這門學科具有突出的自身
特性,它研究中國自古及今經濟思想、學說、觀念、理論的歷史發展,傳統帝政
時代占據了很大板塊,而“彼時”的民族文化積淀與觀念習俗傳承潛移默化地植
根于本土斯民;同時,此學科又直接以“此時”中國經濟思想理論為研究對象,
現今的改革與發展為理論研究不斷提供豐富而新穎的內容。對中國經濟思想史的
形成、發展進行系統考察,認識這門學科的獨特性質與發展前景,特別是其所具
關鍵詞:鄉鎮經濟 經濟發展模式 發展策略
鄉鎮是直接面對農民最基層單位,其經濟發展與農民之間保持著密切關系,不僅能夠影響到農民的整體生活質量和水平、以及農民的收入情況,而且能夠對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的整體結構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在這種形勢下,就需要對鄉鎮的經濟發展提高重視力度。目前我國的城市經濟和農村經濟在發展方面嚴重失衡,農村地區的很多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而交通的不便利對鄉鎮經濟的發展也起到了一定阻礙;另外,由于農民的收入相對來說比較低,沒有穩定的生活保障,導致農民的消費需求也被抑制,對鄉鎮經濟的整體發展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在鄉鎮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阻礙問題,本文對此進行詳細的分析。
一、鄉鎮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鄉鎮經濟的特色不夠突出
當前,我國鄉鎮經濟一直保持著緩慢甚至是停滯不前的發展狀態,而其中比較突出就是鄉鎮的經濟特色問題,鄉鎮特色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經濟點的存在,鄉鎮企業在其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如果沒有逐漸形成自己獨有的特色,不僅很難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而且其自身經濟發展也會受到局限。而在實際發展中,農村地區其實有很多具有特色的人文、地理、特產以及環境資源,這些資源都可以利用起來用以發展鄉鎮經濟,從根本上提升鄉鎮地區的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但是在實際的開發過程中,由于鄉鎮經濟特色不夠突出的問題十分嚴重,導致經濟發展項目開發過程中,大多都比較盲目,無法起到應有的效果。而企業自身的同質化現象也比較嚴重,導致鄉鎮企業在其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很難有能力與城市同類型的企業進行競爭,所以這也阻礙了鄉鎮的經濟發展,所以在這種形勢下,突出鄉鎮自身的經濟特色,就成為目前鄉鎮企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二)民營經濟的發展不夠活躍
民營經濟發展的狀況能夠體現出鄉鎮經濟的整體發展水平,如果民營經濟發展的狀態良好,就能夠體現出民間資本所擁有的雄厚經濟力量,并且社會上的就業率以及人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水平都有所提升。民營經濟不僅是鄉鎮經濟發展的有效推動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所在鄉鎮的經濟發展情況,根據民營經濟的發展水平,能夠有效推斷出整個鄉鎮地區的經濟發展結構。最主要的是,由于民營經濟大多都是依賴于鄉鎮本身特色和地理位置特點發展起來,其發展模式也可以作為鄉鎮整體經濟發展的借鑒策略。比如在當前東部的一些發達地區,其自身的鄉鎮經濟發展速度要明顯的高于一些中西部的地區,其中一個比較顯著的原因就是東部地區的民營經濟發展的情況比較活躍,從而影響鄉鎮經濟的整體發展狀況,民營經濟的發展情況能夠給整個鄉鎮經濟發展起到一個推動的作用。
(三)城鎮功能性不夠強
鄉鎮可以說是城市和農村的有效連接部分,鄉鎮不僅有著服務城市的作用,而且對城市的產業轉移、農村的“輻射”都具有實際性的推動作用,而當前在農村經濟不斷的改革和發展影響下,農村的勞動力大量的剩余,很多農民逐漸的轉移到城市當中去謀生,雖然農村勞動力為了城市的建設提供了巨大的貢獻,但是也為城市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在實際的鄉鎮經濟發展過程中,由于一些發達的鄉鎮能夠形成一種產業的聚集現象,從而吸引農村的勞動力來幫助農村緩解就業困難現象,但是我國當前很多鄉鎮的經濟都處于比較落后的狀態,所以很難形成這種產業的聚集現象,導致農村勞動力大多數都向城市聚集。
二、鄉鎮經濟發展模式分析
(一)優勢資源發展模式
在鄉鎮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優勢資源發展模式主要是利用土地存在的優勢來對其獨有的資源進行開發和發展,主要表現為一些現代農業發展、旅游開發以及外貿出口等等,現代農業開發主要是通過對當地一些具有特色的產品進行種植、加工、開發等等,逐漸的開展具有特色的農產品市場,形成農產品種植、加工以及銷售為一體的銷售鏈,這樣能夠保證農產品的大力發展。另外,針對鄉鎮經濟的旅游行業開發,主要是針對當地一些具有特色人文、特色地理的資源進行開發,利用鄉鎮地區自身獨有的旅游資源優勢,來對其進行開發和保護,并且加強對旅游地點的宣傳,從而帶動當地鄉鎮的經濟發展,比如烏鎮、周莊等等,都是比較具有典型的鄉鎮旅游開發資源。外貿出口主要是為了能夠將鄉鎮自身的特點充分的展示出來,吸引一些外資的資金投入,不僅能夠給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而且能夠將外向型的加工工業逐漸的發展起來,對鄉鎮經濟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性作用。
(二)創新性發展模式
創新性發展模式在鄉鎮經濟的整體發展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模式,與發展自然資源不同,創新性的發展模式主要是在針對鄉鎮現有的一些企業或者是工業來進行創新,讓其更加具有特色,從而推動鄉鎮的整體經濟。比如以江蘇南部的蘇錫常地區的鄉鎮企業發展模式作為例子,其自身在發展的過程中,以集體所有制作為主要的發展基礎,利用農民自身的智慧來將鄉鎮企業共同的發展起來,并且利用周圍一些城市效應,來帶動鄉鎮企業以及經濟的整體發展;而另外一種則是以浙江溫州等一些地區作為代表的專業市場發展模式,這種模式主要是個體以及私營經濟作為主體,將商貿市場和鄉鎮工業進行有效的結合,最大限度的將兩者的結合起來,逐漸形成產業集群,這樣不僅能夠將兩者的作用力充分的展示出來,而且能夠有效的推動鄉鎮經濟的發展。
三、鄉鎮經濟發展的策略分析
(一)根據鄉鎮地區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發展策略
在針對鄉鎮經濟發展策略進行分析的時候,首先要對鄉鎮的實際情況進行詳細的分析和深入考察,對鄉鎮地區的獨有特色和優勢進行詳細分析,比如人力資源、礦產、地理位置、人文景觀特色等,這些都是能夠影響鄉鎮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其次,在對鄉鎮經濟發展模式進行思考和規劃的時候,也要注重鄉鎮未來經濟的主要發展方向,不能夠將發展目光局限于眼下,要保證鄉鎮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根據鄉鎮自身的一些優勢特點,抓住鄉鎮經濟長效、持續發展的機會。在實際的鄉鎮經濟發展策略分析過程中,如果當地地區的鄉鎮資源沒有任何可以利用的優勢特點,那么就可以根據當地的情況,利用創新性的發展模式,從根本上激發民營經濟的整體活力,逐漸的將民營經濟發展起來,形成產業集群,這樣不僅能夠保證鄉鎮經濟的發展,而且對鄉鎮人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提高都有一定的影響和幫助。
(二)創建鄉鎮經濟發展的品牌
在鄉鎮經濟的實際開發和發展過程中,要注重與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進行有效的結合,引入一些良性的競爭機制,在鄉鎮經濟實際的發展過程中,企業之間的合作、競爭都是能夠推動鄉鎮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不僅能夠對企業的管理、經營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而且能夠在良性競爭的影響下,企業不斷的提升自我的品牌價值和效應,從而強化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這樣能夠保證鄉鎮經濟的快速、高質量發展。而對于一些區域外的競爭以及合作,本地區的鄉鎮企業要吸取一些成功的經驗,引進一些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技術,從根本上促進鄉鎮企業自身的發展,并且要注重品牌意識的強化。鄉鎮企業注重品牌的創建,能夠提升自己品牌的辨識度,不僅能夠保證企業自身的經營效益,而且能夠推動鄉鎮的整體經濟發展。
(三)發展鄉鎮經濟要注重環境保護
在鄉鎮經濟的實際發展和改革過程中,很多政府和企業只是注重經濟的發展,卻對鄉鎮的環境缺少重視力度,特別是在一些工業的生產過程中,給鄉鎮的環境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和破壞,導致環境被嚴重的污染,這樣即使鄉鎮經濟發展起來,但是為了在對環境進行保護,就會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不僅不利于鄉鎮經濟的發展,而且對鄉鎮居民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影響。因此,在鄉鎮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要注重人與自然的相互協調發展,重視對鄉鎮整體環境的保護,樹立正確的發展價值觀,將鄉鎮經濟發展和鄉鎮環境保護兩者進行有效的結合,共同發展,在保證鄉鎮經濟發展的同時,能夠起到促進人與自然共同和諧存在發展的目的。
四、結束語
鄉鎮的經濟發展不僅關系到鄉鎮人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而且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而當前我國的鄉鎮經濟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這樣才能夠保證鄉鎮地區的經濟能夠發展起來,給鄉鎮人民的生活質量提高提供一定的保證。
參考文獻:
[1]田燕秋.基于比較優勢、產業集群與競爭優勢理論的兵團農業發展問題[N].兵團黨校學報.2010(03)
關鍵詞:經濟增長;發展觀;發展方式;路徑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605(2009)02-0047-04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思路,這就是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這是我國今后一個時期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總體思路和政策取向主要包括:
1.在需求結構上,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
這是包括內外需結構、內需中消費與投資結構在內的整體結構的調整方向,也是針對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過于依賴投資和出口帶動的問題提出的。
消費、投資、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只有三駕馬車緊密配合,共同協調拉動,一國一地的經濟增長才能獲得又快又好的發展。但近年來的情況是,拉動我國經濟的不是三駕馬車并駕齊驅,而是過于依賴投資和出口,消費拉動力遠遠不足。據統計,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持續下降。從1992年的72.5%下降到2005年的55%;其中居民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由1992年的55.1%下降到2005年的40.3%。由于高投資、高出口拉動的高增長,在增長方式比較粗放、產業結構、對外貿易結構不合理的情況下,只能進一步加劇結構矛盾,加劇能源、資源緊張和節能減排的壓力,加劇對外出口中的貿易糾紛。在當前世界經濟復雜多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提高消費率的擴大內需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它關系到國民經濟長遠發展,關系到國家的經濟安全。必須堅持把擴大消費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盡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這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
我國今后主要依靠不斷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經濟發展。因為,人口大國尤其是發展中的人口大國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都更加具備立足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將為經濟增長創造龐大的消費需求;工業化進程加速,將為經濟增長提供巨大的投資需求;城鎮化加速發展,將為經濟發展開辟更加廣闊的內需空間。
立足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經濟發展,必須處理好投資需求與消費需求的關系。從近幾年情況看,我國資本形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消費率尤其是居民消費率的貢獻率持續降低。資本形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2000年的21.7%增加到2006年的40.7%。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則由2000年的63.8%降到2006年的38.9%。從國際比較看,我國消費增長并不慢。據世界銀行《2006年世界發展指標》2000年到2004年,我國居民最終消費支出年增長7%,遠遠高于美國的3%,世界平均水平的2.4%。但是問題在于我國投資增長更快,從而使投資與消費出現不協調,經濟增長過多依靠資本形成;從消費領域自身看,消費結構性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主要是農民與城市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低,消費能力弱。這一問題制約了我國經濟健康發展。
因此,要保持持久穩定的增長而不是短期的繁榮,必須立足于擴大國內需求,把經濟發展根植于國內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形成消費與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把經濟發展建立在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和消費需求不斷擴大的基礎之上,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穩定居民的消費預期,增強居民的消費信心。同時,合理調控投資過快增長,引導向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領域的投資,逐步降低投資率。要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統籌協調我國經濟發展與國際產業轉移的關系,逐步形成內需與外需互動型增長機制,促進對外貿易與國際收支平衡,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局面。
2.在產業結構上,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
這是三次產業層面的產業結構調整的基本方向,主要是針對農業基礎薄弱、工業大而不強、服務業發展滯后以及三次產業之間比例不合理的問題提出來。
產業結構是國民經濟結構中的基礎性結構,它直接影響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目前我國的產業結構仍然處在戰略性調整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三次產業中工業比重過大,結構偏重,服務業比重偏低;傳統制造業技術水平不高,競爭能力不強;高新技術產業占比低,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中處于低端地位,這是造成單位GDP能耗高、環境壓力大的重要原因。必須加快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一、二、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
就我國目前的總體情況來看,農業基礎薄弱,“靠天吃飯”的局面尚沒有根本改變;工業大而不強,制造業規模雖已位居世界第三位,但缺乏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和世界知名品牌,消耗高、污染多的行業和企業所占比重過高;服務業發展滯后,其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比中低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低十多個百分點,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的數量和質量遠不能滿足需求。與此同時,第二、第三產業占GDP比重的變化方向出現偏差,近年來經濟增長主要依第二產業帶動的格局不僅沒有改變,反而繼續強化,進一步加重了資源環境的壓力。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自2002年以來一路攀升,由44.8%提高到55.5%;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自2002年達到峰值以來一路走低,由41.5%減低到2006年的39.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45.7%降到38.6%。
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現狀,不僅加大了資源環境的壓力,影響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緩解就業壓力,影響經濟的穩定性。所以,必須立足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經濟發展,把調整產業結構作為推動發展的主線,加強農業基礎地位,逐步實現農業由弱變壯;提高工業技術水平,實現工業由大變強;加速發展服務業,實現服務業由慢變快,使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一、二、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第一,提升制造業的發展水平。集中力量發展重點優勢產業,著力在延伸產業鏈上做文章,在提高產業附加值上下功夫。第二,加快發展新興產業,推動能源、新醫藥、新材料和生物產業成長壯大。實施新一輪高新技術產業的大發燕尾服,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從加工組裝向自主研發制造延伸,提升高技術產業附加值和核心競爭力。第三,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應以加工業優先發展逐步轉向服務業率先發展。發展服務業,首先要圍繞現有的產業來延伸,增強服務業對制造業的支撐作用。其次是突出發展生產業。重點是大力發展軟件、金融保險、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研發設計、綜合運輸、現代物流、商務服務等生產部門。第四,提升制造業的知識、技術和人力資本含量,通過生產滲透到制造環節,從而大幅度提高制造業附加值,提升經濟整體素質和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3.在投資結構上,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由低效粗放、投入成本過高向高效集約、資源循環利用與可持續發展轉變
總體看來,我國現階段經濟本質上是資本推動型經濟。經濟增長方式主要依靠投入,重視以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為基礎的外延擴大再生產,忽視了以技術進步為基礎的內含擴大再生產。在目前我國的經濟增長中,由技術進步所帶動的只有30%,這個比重不僅低于發達國家,也低于發展中國家35%的平均水平。這種靠資本推動型的經濟增長,顯然是低效粗放型的經濟增長。雖然在經濟增長的速度上提高了,但由于消耗過大,成本過高,從而使其生產的產品缺乏競爭力,與此同時,我國的資源和環境也難以承受。所以,改變低效粗放增長為高效集約增長已成為一項十分緊迫的重要任務。
要推進這個重要轉變,其一,是要千方百計地提高要素投入的質量。目前我國投入要素低,是影響經濟增長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從實現經濟高效集約增長角度來考慮,關鍵是提高投入要素的質量。所以,必須十分重視人力資本的投資,提高勞動者素質;必須十分重視技術創新與技術開發投資及其在生產中采用新技術的投資;必須十分重視提高土壤肥力和多種自然資源品位的投資,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資源要素質量,提資源要素的產出率。其二,是要優化資源配置結構。這是降低消耗,提高經濟效益的又一條重要途徑。優化資源配置,重點是調整產業結構,遏制高能耗產業的發展。應把我國緊缺的資源配置到高新技術產業中去,配置到服務行業中去,努力形成高效合理、有利于充分利用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結構。其三,是按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要求,大力發展規模經濟,擴大優勢產業和優勢企業的規模。要發展規模經濟,除了集團化途徑外,還應當適應面廣量大的中小企業要求,組建企業團隊,以企業團隊進入市場,可以大大降低各種交易費用,從而降低生產流通成本。
4.在要素投入結構上,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轉變
經濟增長與發展是由勞動投入、資本投入和科技進步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主要依靠勞動投入和資本投入實現的經濟增長與發展通常稱為粗放型;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實現的經濟增長與發展通常稱為集約型。雖然我國的經濟增長與發展取得了偉大成就,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但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并且資源消耗過多,生態環境惡化,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過大;勞動者素質和管理水平與現代化的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長期形成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
要使國民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著力構建科學與經濟緊密結合、互相促進的體制與機制。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和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中。我國制定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戰略和舉措,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的各項措施等等,必須認真貫徹落實。與此同時,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強能源資源的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從而使經濟增長與發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著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方向轉變,實現集約型的可持續發展。當前,尤其是要抓住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對科技成果的市場需求擴大和工程實踐機會增加的戰略機遇,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緊迫需求,調整戰略資源戰略布局,培育一批產業特色鮮明,配套體系完整,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群,帶動自主創新能力的整體躍升。同時,還要大力完善鼓勵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法制環境、政策體系、激勵機制和市場環境。積極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創造能力和水平,促進自主知識產權成果的產業化應用,完善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體系。
5.在城鄉結構上,促進城鄉關系由城鄉互動不暢、發展差距過大的格局,轉變為城鄉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經濟社會一體化的新格局
城鄉結構是國民經濟結構的重要方面,統籌兼顧城鄉發展是完善經濟結構,促進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城鄉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然而農村發展滯后的格局尚未改變,因此,縮小城鄉發展差距的任務十分艱苦。
我國農村發展滯后,是二元經濟結構特征的突出表現。要使我國落后的二元經濟結構調整為城鄉一體化的現代化的一元經濟結構,必須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發展之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因此,改善城鄉關系,實現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共同進步,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題中應有之義。
針對我國目前城鄉經濟社會二元結構的突出矛盾,尤其是城鄉收入差距持續擴大,城鄉間引發和潛伏著社會問題,它將不可避免地影響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因此,當務之急要解決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1)努力推進城鄉經濟一體化。對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促進城鄉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優化組合,讓城鄉經濟活而有序列地高效發展。
(2)努力推進城鄉生態一體化。應將城市與農村生態環境統一到一個大系統中,全面治理,徹底改變城鄉生態現狀,從而形成生態環境高度觸后互補,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城鄉生態新格局,從而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努力推進城鄉就業一體化。應打開城門,取消對農民的多種歧視性、限制性改革,讓城鄉居民在同等條件下,在統一有序的勞動力市場上平等競爭就業。
(4)努力推進城鄉社會事業發展一體化。要高度重視農村社會事業的發展,加大投入,實行制度創新,完善機制,真正改變農村教育,文化、衛生事業落后的現狀。
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必須始終作為經濟增長與發展的重中之重。
6.在區域結構上,促進區域發展由生產力布局不合理、發展差距過大,公共服務發展不均衡,轉變為特色優勢明顯,經濟社會發展比較均衡、公共服務逐步均等化的新格局
區域結構是國家各地經濟發展水平的空間分布狀態。根據我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把全國劃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經濟地區,東部地區屬經濟發達地區,西部地區屬經濟不發達地區,中部地區是處于東部與西部之間的欠發達地區。改革開放30年來三大地區經濟發燕尾服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的同時,地區差距有所擴大,這不利于國民經濟的全面協調發展和國家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所以,縮小地區發展差距,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既是我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關系全局的重要任務,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之一。
要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形成東中西部良性互動,公共服務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必須堅持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其中,尤其應當注重實現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政策和機制,引導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落實這一總體戰略,應著重抓好以下環節:
(1)以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共服務均等化為支撐,引導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通過深化改革完善區域合作機制、互動機制和國家扶持機制。
(2)鼓勵區域之間開展優勢互補的合作。引導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轉移技術、資本和產業。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突破行政區劃的界限,形成若干帶動力強,聯系緊密的經濟圈和經濟帶。重大項目布局應充分考慮。支持中西部發燕尾服,鼓勵東部地區帶動和幫助中西部地區發展。
(3)增強國家區域政策的整合功能,加強國土規劃,完善區域政策,調整經濟布局,科學制定主體功能區規劃。按照主體功能定位調整完善區域政策和績效評價,規范空間開發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間開發結構。并且建立資源開發和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加大對貧困地區、資源枯竭型城市的政策扶持,促進區域經濟的共同協調發展。
7.在收入分配結構上,正確處理積累與消費的關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社會和諧與共同富裕
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改革開放30年,我國人民的物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總體上已達到小康。但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明顯,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依然較多,因此,根據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都是為了造福人民,發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走共同富裕之路,才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調整收入分配結構,在正確處理積累與消費的關系方面,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在個人收入分配中,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勞動報酬在初資分配中心比重,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的勞動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比重,縮小收入分配差距。與此同時應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加快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和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等,從而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主的社會建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社會和諧與共同富裕。
8.在發展的形式上,由以GDP為中心,重數量型、速度型的傳統經濟增長格局,轉向以人為本為核心,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統一的新格局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是要破除一切唯GDP的思想觀念,從以往盲目擴大數量、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的發展模式轉變到以人為本,注重經濟增長的數量與質量、速度與效益相統一的發展格局上來。把經濟發展的重點放到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競爭力上。
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上述轉變,首先要轉變發展觀念。轉變發展方式,可能會影響到經濟增長速度,但是,發展轉型重于增長速度,為經濟轉型而適當減速,為追求發展質量和效益而付出時間與財力同樣是值得的。其次,要適時地利用貨幣和財政政策手段,對信貸、投資、物價、外貿進行必要的管理和有效的調控。充分利用當前國民經濟環境較寬松的大好時機,遵循科學發燕尾服觀的要求,深化各種改革,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
參考文獻:
[1]張卓元.十七大報告對我國經濟發展和改革的重大意義[J].北京: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07(12).
[2]馬凱.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J].北京:黨建研究,2007(11).
[3]方建中,周建波.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向與路徑視角的考察[J].南京:江海學刊,2008(1).
[4]方竹正.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鍵[J].南京:現代經濟探討,2007(1).
一、我市開放型經濟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對開放型經濟工作高度重視,把招商引資列為“一號工程”,有力地推動了我市開放型經濟的快速發展。
(一)利用外資實現新高。一是總量迅速增加。從88年設立第一家外資企業以來,至2008年累計已注冊外資企業900余家,年利用外資額從2003年的1.08億美元,增加到了去年的1.88億美元,并有48個國家和地區的項目已落戶上虞。二是結構日趨優化。外資的投向呈現多樣化趨勢,投資領域已經從傳統化工、紡織行業逐漸轉向多行業投資發展,機械制造、照明電器、光伏電子等高新技術產業的項目日趨增多,最近三年已引進22只,總投資2.1億美元;三是影響不斷擴大。上虞市政府積極開展對外交往,城市影響不斷擴大。2007年成功舉辦歐洽會,有效擴大了上虞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二)對外貿易持續發展。一是上虞外向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全市進出口貿易總額從02年的3.1億美元迅速發展到08年的22.98億美元,基本形成了以機電、紡織、化工等為主的出口產品格局。一批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如節能燈具、電子元器得到較快發展,外貿出口比重持續上升;二是出口市場不斷拓展。全市外貿出口在鞏固美國、日本、香港等主要傳統市場的同時,逐步向中東、東盟等新興市場擴展。目前上虞已與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美國、日本、韓國已成為我市產品出口的三大主體市場。
(三)外經合作邁出積極步伐。一是投資積極性進一步高漲。不少企業在探索拓展國際市場,規避各類貿易風險積累了借鑒的經驗,而政府部門的有效培訓引導,更是激發了廣大外向企業投資熱情。不少企業紛紛赴外投資設廠;二是投資方式進一步多元化。新批境外投資項目包括設立辦事機構、創辦公司、設立營銷網絡等,此外,一些建筑規模企業開始嘗試開展海外工程主承包業務,一個多領域的對外經濟合作格局初步形成。
二、當前開放型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面對全球性經濟危機,我市開放型經濟格局的一些優劣開始呈現,經濟面臨著更多的考驗與挑戰。
(一)外資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資源制約比較突出。因土地數量有限,一批項目因土地問題而受阻。二是產業投向相對不夠合理。三產投資比例偏小,二產也主要以傳統的紡織服裝、機械制造和化學工業為主,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的項目相對較少。三是競爭態勢日益嚴峻。周邊各縣、市招商力度的加大,增加我市招商引資的難度。
(二)外貿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塊狀經濟出口不平衡。在我市的出口三大主體產業中,發展不平衡,紡織、機電外銷水平較高,化工相對較低。二是是應對貿易壁壘的能力還不夠強。企業表現出破除壁壘能力較弱、反傾銷應訴積極性不高。三是外貿人才欠缺已成為我市外貿業發展的一大障礙。
(三)外經合作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走出去”企業規模偏小。規模不大極大地制約企業國際化經營的發展。二是投資項目的盲目性較大。對國外市場特點與結構了解不多,選擇投資項目單一性突出,缺乏國際化管理與經營理念和手段,影響投資收益。三是核心技術與自有知識產權方面比較薄弱。缺乏世界品牌,缺少人才和信息,“走出去”企業在異國長期生存和持續發展難度較大。
三、實現開放型經濟跨越發展的途徑思考
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經濟發展對開放的依賴程度將不斷加深,堅持和擴大開放仍是發展的主旋律。因此,必須堅定不移地大力推進“三外”聯動發展,全面提升上虞經濟國際化水平。
(一)突出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力求招商引資新突破。在“大”字上下功夫。下大力氣,抓大產業,建大格局。充分利用我市土地資源優勢和各項優惠政策,大力引進能引領我市優勢產業加快發展的大項目、高新技術項目和生產項目。在“新”字上花氣力。創新招商新形式,激活招商新機制,拓寬招商新領域。不斷完善“誰引進,誰受益”的激勵機制,對引進重點項目、大型項目視情況特殊辦理。在“優”字上出重拳。提供優質服務,營造優良誠信環境,特別是要在服務環境方面下大功夫。建立上虞市外來投資者“綠卡”服務制度,實施十八項便利待遇。
(二)堅持“多元化”戰略,確保對外貿易穩定增長。一要大力推進自主品牌建設,提高出口產品檔次。實施品牌戰略,拓展國際市場。二要深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積極實施以質取勝和科技興貿戰略,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實現轉型升級。
從春秋戰國時期起,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已現雛形,其以“仁”、“禮”為核心思想,倡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人行事以君子的標準為榜樣,“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而其中的“道”,大有深意,“以講求人際關系技巧以和諧為目標”,“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在儒家思想中浸了千百年的中國社會,無論是人情交際還是商業往來,行事作風依然保留著儒家思想的風骨。 如今,市場經濟下中國經濟社會,競爭激烈,商業貿易迅速發展,儒家思想中的經濟思想又能為市場經濟日新月異的發展帶來多大的影響呢?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一、 儒家思想對我國市場經濟的積極影響
(一)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促進競爭模式的良序化
我國現在實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流動性大,特別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拓展,競爭的強度可想而知。無論是在資本主義市場還是我國,不正當競爭層出不窮,壟斷的趨勢也逐漸明顯,這無疑對良好的市場秩序造成了沖擊。事實上,從古至今,不正當競爭隨處可見,完全杜絕是一件可能性近乎為零的事情,而我們應當做的是堅決反對,及時遏制,更重要的是對市場經濟的良性發展加以有力引導。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儒家經典中這句話很好地概括了商家面對商業利益時要如何抉擇。不得不說,改革開放為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不可否認一些外來價值觀的涌入也對人們的道德觀產生了沖擊,面對金錢,商人向來是精明的,面對競爭,商人也有各種各樣的招式,其中不免有些就違背了公平競爭的原則,對良好的市場秩序造成了破壞。儒家經典中所強調的“道”,就是在引導市場經濟的參與者有序參與,公平競爭,在良性的競爭模式下尋求發展,才是一個企業的生存之道,社會經濟秩序才能得以維持,市場經濟才能長久不衰地發展壯大。
(二)緩和競爭矛盾,促進商業市場和諧化,完善市場經濟秩序
在儒家經濟思想的影響下,我國市場經濟中講求人際關系技巧以及以和諧為目標的合作。這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競爭激烈下劍拔弩張的人際關系,促進了商業合作的信任度,商業交易達成的同時人脈資源也得以擴充,不可不謂之雙贏。競爭矛盾的緩和,也為不正當競爭的存在減小了生存空間,整個商業市場向著和諧的目標前進,秩序運轉良好,市場經濟的參與者才能真正從市場經濟中分一杯羹。相反,人與人之不信任,貿易往來中多欺詐多混淆多脅迫,交易是否能達成尚且不說,整個交易秩序都被打破,長此以往,秩序形同虛設,反倒憑借武力一類能獨占市場鰲頭,整個國家經濟豈不是要亂套?儒家經濟思想中注重交易中“信用”和“義利”,對整個商業市場的有序化和諧化是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的,同時,規范了市場經濟參與者的貿易行為,自身的信用,相互間的信任,都為市場經濟秩序的完善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二、儒家思想對我國市場經濟的消極影響
(一)減弱競爭意識,市場活力不足
中國人奉行人際關系優先主義策略,愿意把機會留給親人或朋友。不得不說,這實在太常見,人人礙于情面,高風亮節,把機會拱手讓人。長此以往,必然會造成整個市場競爭力下降,活力不足。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人們更傾向于選擇人情,放棄競爭,這種觀念根深蒂固,并非一言兩語就能化解。市場參與者的競爭意識不足,也算是我國市場經濟的一個弱點。
(二)傳統家庭模式掣肘,產業化創新化進程緩慢
儒家經典中強調家庭式社會的基本單位,我國農業中實行恰恰例證了這一點。舉農業一產業來說,家庭模式的生產制度,人與人之間信任度高,團結度強,生產熱情高漲,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現代農業的發展應當是現代化,機械化,不僅僅是春種秋收,更要尋求與商業化國際化接軌的路徑,而傳統的家庭模式過于簡單,沒有專業的商業管理技巧,也缺少創新意識和競爭意識,滿足于小富即安,不適應現代化進程。放眼商業市場,特別是我國南方的一些輕工業加工業的企業,管理模式也多為家族式,企業起步時,活力充沛,資金充足,運行一段時間后發現,以家庭為單位的管理與發展模式,嚴重滯后了創新進程,競爭意識不足,競爭力也亟待提升,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就變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陷入瓶頸,企業規模如何擴大也僅僅是一個空殼而已。
(三)家庭變成家族聯合,壟斷態勢明顯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并不適合家庭為單位的傳統模式,特別是一旦家族聯手,在這樣一個人情社會,壟斷是不可避免的了,那些小微企業更沒有生存的空間,整個市場秩序,生產秩序被壟斷、被打破,何談良好發展呢?
儒家思想從漢代“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其影響之深已經刻入我們社會生活的每一分每一寸,對我們的行為處事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其中,儒家經濟思想作為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現代化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演變也有不可磨滅的作用,積極也好,消極也罷,任何一種思想理論,都沒有全盤接受的道理,要根據現時現地的實際情況,“古為今用,批判繼承”才是我們對待傳統的儒家經濟思想所應該有的態度。對于那些在長期經濟歷史實踐中形成的優秀價值原則,可以轉化為時代精神來繼承,指導市場經濟有序、穩定、和諧的發展;而對于傳統思想文化中的糟粕,必須否定和拋棄。只有這樣,儒家思想才會真正服務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我們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能逐步得以完善、發展。
“跳起來看世界,坐下來想問題,撲下身子創出路。”機遇與挑戰之下,思南的決策者們重新審視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歲末回首,記者發現,思南更新發展思路、轉變發展方式,亮點多多,他們在“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不斷刷新和改寫歷史。
新型工業化道路有序推進
在“加快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號角聲中,思南應該如何定位?如何才能實現鳳凰涅?
要解決矛盾、要破解難題,唯一的路徑就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怎么轉?轉型發展不是推倒重來,是對原有發展的揚棄,是一個整合提升、深化、創新的過程,是發展的發展。這是思南工業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的著力點。
基于此,該縣決策者科學定位:加快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步伐。整合重組,循環發展,招商引資,內外力兩箭齊發,驅動經濟增長,轉型跨越。
打破依賴,多元發展。立足現有的資源優勢、轉化優勢、延伸優勢,思南決定走能源工業發展的新路子。開工建設七里塘電站;加快五盛肥業年產30萬噸生物有機肥異地技術改造進度,力爭2011年底完工達產,實現年產值2億元以上。完成文家槽煤礦、青杠園煤礦掘進系統建設,完成珠池壩煤礦移民搬遷和其他附屬設施建設。開工建設思南4×2.5萬KVA密閉石爐項目。
讓每一個有能力的企業盡最大程度地延長產業鏈條,使一家又一家企業實現了從 “土”到 “洋”的飛躍。以億農綠色產業有限公司、金氏綠色食品有限公司、中天油業、烏江米業等企業為龍頭,加大品牌創建和產業升級力度,開工建設10萬頭肉牛養殖基地及產銷一體化建設項目和年加工5萬噸優質米生產及基地建設項目,使大批優質農產品推向全國主流消費市場。以全縣10萬畝有機茶園建設為資源依托,建設年產能5000噸的茶葉加工項目。
走資源消耗少、經濟效益高、環境污染小、技術含量高的循環經濟發展道路,興建新型產業,強力支撐縣域經濟發展。年產120萬噸廣宇水泥廠點火試產,南塑包裝廠正式投產,混凝土攪拌站等工業項目進展順利。打造以船舶和裝備制造為主產業的城北船舶航運基地。抓住國家實施船舶工業振興規劃機遇,啟動思南港建設項目,開工建設年制造船舶15萬載重噸項目,完成關中壩船舶工業集中區場平和部分路網建設。
興建工業園區,板塊經濟彰顯集聚魅力。加快推進以雙塘、孫家壩、關中壩片區為核心的縣城工業園區和塘頭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爭取更多工業項目入駐園區。重點引進并建設年產3000萬枚皮蛋加工廠項目、成衣加工廠項目、秸稈生化顆粒飼料加工項目、烏江物流中心項目、民用管道燃氣項目、廣宇水泥余熱發電項目、茅臺集團烏江酒業制造基地項目。
城鎮化發展步伐不斷加快
走進思南縣城鎮重點項目建設現場到處是場面恢弘、人影匆忙,挖土機高歌作業,工程車來回穿梭,機聲隆隆,項目建設大潮一浪高過一浪,城鎮經濟發展濤聲一陣蓋過一陣……
戰鼓聲聲催征人。目前,杭瑞、酉劍過境思南高速完成投資8.7億元,烏江二橋、三橋、巖頭河大橋完成投資1.1億元;電力投資完成8783萬元,東方紅電站技改工程3臺發電機組投入運行;……一個又一個的大建設背后,凸顯出思南加大城鎮建設的大氣魄、大手筆。
一個講求建筑布局規則、城市品位,注重彰顯烏江文化內涵和山城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濃郁的銅仁地區西部和烏江中下游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城市正呼之欲出。
一座城市的崛起,需要決策者的睿智、勇氣和決心。由于歷史原因,思南城建“欠賬”太多。扭轉這一局面,需要加大城建投入,2010年該縣全力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城鎮建設投入8億元,其中房地產投入5億。白鷺洲酒店、城北農貿市場、客運站場、“白改黑”工程和穩步推進及污水處理廠正式投運。污水處理廠正式投運,衛生垃圾填埋處理工程建設加快。
積極響應國家加快城鎮化建設戰略目標的重大決策,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迫切需要和干部群眾的迫切愿望的“撤縣建市”迎來最佳機遇期。
科學的規劃是整個城市建設的“藍圖”,抓住規劃這個龍頭,也就抓住了城市經濟發展的關鍵。
在加速發展引力的作用下,思南正在悄然“蝶變”,展翅飛向新的高度。該縣將在十二五期間,緊緊圍繞“撤縣建市”、建設烏江中下游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城市目標,實施城鎮定位。即:以縣城為中心,以思唐鎮―印江、思唐鎮―塘頭為軸線,大力實施思南、印江、塘頭“同城化”發展戰略,形成“三城一體”城鎮發展群,將思南打造成優秀山水旅游城市?!笆濉逼谀h城鎮總人口達到28萬人以上,縣城人口達到或超過15萬人,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16.8平方公里左右,縣城規劃區面積達到60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0平方米,城鎮用水普及率達95%以上,城區常住人口人均住宅建筑面積達到30平方米,形成10公里核心區、20公里輻射區。
產業結構調整之路
“趟出”新優勢
一組數字,引人關注。站在全省看思南,發展現狀不容樂觀:橫看主要經濟指標,2009年,財政總收入在全省排名第54位,人均財政收入排第87位,農民人均純收入78位。
一種現象,更引人關注??v觀該縣產業結構,一產,產業集中度和產業化水平較低,龍頭企業輻射和帶動力較弱,不優、不特、不亮、不精、不強。二產,粗放型工藝產能比重過大,資源能源消耗過大,新興產業發展嚴重不足,新的經濟增長點嚴重缺乏。三產,發展普遍滯后,沒有形成氣候。
問題所在,正是發展方向所在。由此,思南縣委、政府主要領導一次次深入田間地頭,走進千家萬戶,開展廣泛的調查研究,探索縣域經濟科學發展之路。
思南,交通條件較為便利,建材、石材、水電和煤炭能源等資源豐富,尤其是水能資源蘊藏量豐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發展支柱產業的空間很大,發展壯大第二產業具有豐富的能源資源基礎。
面對傳統工業經濟結構失衡、產業單一等現實,該縣痛下決心,定下二產提速,三產提質,一產提效的轉型跨越發展思路和目標,同時也提出了實現這些目標的“路徑”。
在“十一五”期間,思南采取產權轉讓、租賃經營、招商引資等方式,不斷加快工業發展。經過多年培育和打造,規劃面積360公頃的河東孫家壩工業集中區目前已初具雛形,預計3到5年時間,將建成建材、石材、機械裝備、重化工等產業體系,實現工業總產值15億元,提供就業崗位2000個以上,每年上繳稅收1億元以上。河西雙塘工業集中區主要發展農、林、畜產品精深加工、中藥材加工、輕化工業、旅游商品加工、輕紡工業以及產業布局相關的倉儲、冷藏庫、保鮮庫、物流業等。
二產翻開新的一頁。從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低工業到爭取發展核電項目,在烏江流域發展造船業,成為貴州省先進制造業集聚區,打造烏江中下游產業集群區。以總裝機105萬千瓦思林水電站為代表的許多大企業相繼落戶思南,一大批先進的管理方式和現代化的生產工藝引入思南,全縣二產發展門類逐步齊全,規模越做越大,形式越來越多,結構也越來越合理,有力支撐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嚴復;經濟思想;自貿區;對外貿易
嚴復(1854-1921),福建人,近代偉大的思想啟蒙家,翻譯家,他是將資產階級古典學派經濟理論介紹到中國的第一人。其譯著《原富》,即我們通常見到的譯本《國富論》,這是英國著名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所著。嚴復深受斯密思想影響,但他并沒有全盤接受斯密的理論,有所肯定,也有所批評,他最為肯定的是亞當?斯密的自由貿易理論,他的思想集中表現在《原富》的按語中。
當前,世界經濟增速放緩,中國發展也進入了新常態,國內產能過剩問題突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任務艱巨,出口所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在此背景下,2013年9月29日上海設立自貿試驗區。此后,廣東、天津、福建等自貿試驗區逐漸設立。自貿試驗區是我國探索進一步開放的試驗田,對“倒逼”國內改革,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一、嚴復《原富》按語中的主要經濟思想
1.生產自由思想
《原富》按語中到處體現著經濟自由主義的思想,嚴復反對中官商壟斷,主張給民族資產階級充分自由?!吧w財者民力之所出,欲其力所出之至多,必使廓然自由,悉絕束縛拘滯而后可?!敝挥薪獬龑γ褡遒Y產階級的束縛,才能發揮其積極性,使他們更多地生產。他主張以一種契約的形式來規范社會生產關系,減少經濟發展的阻力,“一切上之所應享,下之所宜貢者,則定之以公約,如此則上下相安而以富”。他主張市場調節機制和自由競爭,聽任民族資產階級發展工商業的民辦政策,以促進經濟發展,并指出正是英國長期實行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經濟社會才會保持了長久發展。對于自由主義之理念,他甚至創造性地將中國傳統的道家思想與現代經濟當中自由主義觀念結合起來,在《原富》按語中寫出:“樂其事,若水之驅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耶?”
2.貿易自由思想
在按語中,嚴復深刻批評閉關鎖國的謬論:“今之憂貧者日求國富,而惡為其通,此何異醫者日進填補之劑,而塞病人之二溲?!彼岢杂?,反對貿易保護主義,“自由貿易非他,盡其國地利民力二者出貨之能,悠賈商之公平為競,以使物產極于至廉而已”;另外他認為,當時的中國工業落后,所以不得不出口原料,進口工業品,這樣的貿易方式對中國十分不利,因此他主張運用自由的經濟思想理念大力發展民族工業,改變不利的貿易地位;而且他還提倡發揮傳統產品的優勢,大力加強薄弱環節,這有這樣才能在對外貿易中取得成功;他并不認為引進外資毫無弊病,例如在《為張燕謀草奏》中,他說弊病有兩條:“契約不明,任其侵欺,委棄利權,喧賓奪主,一也;見好外人,官為所用,強稱官產,欺壓股東,二也”。
3.金融發展思想
嚴復的金融思想集中體現在“譯事例言”和“按語”中,他認為一個國家的金融制度應該符合客觀發展的需要。他肯定了銀行的貸款制度,認為這種制度方便了人民,有利于生產,但點名了銀行貸款的宗旨是借給缺錢的人作為資本,用于發展生產而不是用于消費,他反對大規模向國民借債和以款作抵押,認為只有在商業和制造業已發展到高水平時才能這樣,否則國家會遭到覆滅的災難。另外,他反對濫發錢幣,指出弊病,提出整頓幣制,強調政府應該在穩定幣值方面發揮主導作用,通過法制手段建立完善、穩定的幣值以結束幣值混亂的局面,將經濟推上正常的發展軌道。在銀行建設領域,他竭力主張商民自辦銀行,他認為銀行興辦可以疏通滯財,鼓勵節約,輔民善治,幫助民間投資,發展生產,增加積累,滿足消費,因而是求富、務富之道。嚴復還主張以流通刺激農業生產、舉辦保險業、統一度量衡。
二、嚴復經濟思想對自貿試驗區建設的現實意義
1.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創造公平競爭環境
一百多年前,嚴復已經提出自由競爭和經濟由市場調節,減少壟斷和政府干預,這種思想對于自貿試驗區改善投資環境有重要的意義。長期以來,繁雜的行政審批制度和行政干預阻礙了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使得民營企業不能在一個公平自由的市場環境中生存。因此,自貿試驗區建設過程中應創新行政管理體制,減少行政管理對企業發展的束縛,實現產業更加自由,發展更加便利。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應深入推進商事登記制度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程序,縮短審批時間,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推進事后事中的監管體制,加強司法建設,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2.推進負面清單制度建設,擴大對外貿易
在按語中,嚴復批評閉關鎖國的謬論,提倡自由,反對貿易保護,主張擴大貿易。當前,我國改革正處于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國內產能過剩,產業創新力還遠遠不夠。推動貿易自由化,充分參與國際競爭,對于倒逼改革,促進國內產業優化升級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推進負面清單制度,吸引外資,擴大對外貿易,實現自由競爭十分必要。一方面我們應對負面清單之外領域實行備案制,擴大對外項目,目前我國大部分自貿試驗區已經開始著手推進;另一方面我們應大力推進貿易便利化,提高海關行政效率,努力實現關檢合作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資源共享,為貨主節約成本,提高碼頭場地的使用效率以及創造出中外企業公平競爭的商業環境。
3.推進金融體制改革,促進金融開放創新
在“譯事例言”和“按語”中,嚴復認為一個國家的金融制度應該符合客觀發展的需要,主張商民自辦銀行和幣值穩定。加快自貿試驗區建設,我們依然要發揮好銀行的作用,加快金融制度創新以服務實體經濟,實行穩步推進金融市場開放的戰略政策,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促進貿易和融資便利化。嚴復竭力主張的商民自辦銀行對進一步探索私有制銀行或股份制銀行的發展道路,放低社會資本準入門檻,使其發揮好的為社會服務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進程中,一方面我們應逐步嘗試加大社會資本準入,另一方應正視金融國際化帶來的風險,在“一線放開”和金融逐漸開放的過程中,審慎金融監管,防控金融風險,保障幣值穩定。
三、結語
一百多年前,嚴復將西方自由主義的經濟思想引進中國,表達了他對國家“求強”“致富”的強烈愿望,其翻譯的《原富》及按語中所體現的關于經濟、外貿等思想對今天自貿試驗區的建設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研究嚴復的經濟思想,深刻挖掘其思想內涵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葉世昌.從《原富》按語看嚴復的經濟思想[J].經濟研究,1980(07).
[2]嚴復.《原富》按語[C]//王蛑鞅.嚴復集.第4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286.
[3]張儒威.嚴復經濟思想探析[J].中國城市經濟,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