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1 16:50:04
序論:在您撰寫勞動教育的類型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我個人認為,勞動教育和其他主題教育一樣,貴在激發學生內需。學校勞動教育如果能很好地根植于學生的校園生活,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之中,學生就能在日?;膶嵺`體驗中逐步理解并認同“勞動”的意義,即“勞動”對于“我(們)”、“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的成長”的作用,從而提升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從案例所及“校園除草”這樣的勞動任務,或者說想以此展開的勞動教育有兩個具體的操作思路:
1.設立勞動小崗位,使學生擁有自主選擇的可能。
從學校層面講,教學班以外的公共區域的管理,既可以設置專門的校級崗位,面向全校學生招聘,又可以根據就近原則(近班級所在位置,近學生能力所及)分配給各個班級,納入班級勞動小崗位統一管理。無論是校級崗位,還是班級崗位,我們都可以按照崗位設置崗位競聘崗位實踐崗位評價崗位輪換這樣的運作過程,豐富并提升那些不被人們重視的學校、班級日常勞動的育人價值。
勞動崗位設置,可以從學生生活的具體維護和建設需要出發,從發揮學生才能、彌補其不足的角度出發,鼓勵由學生提出、策劃各種類型的勞動崗位,自主地設計勞動崗位的職責,確立合理的勞動崗位目標,讓勞動崗位的產生與設置過程,成為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自主地建構生活的過程。勞動崗位的名稱不求統一,可以個性化命名,像“黑板美容師”、“桌椅小排長”、“護綠小天使”等,不僅崗位名稱與崗位內容相關度高,而且富有童真稚趣,崗位競聘時往往會受到許多學生的喜愛。
勞動崗位的競聘,要提前公布崗位職責和人數,以供學生對照選擇。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愿望,自主選擇有興趣的勞動崗位,包括適合自己且能勝任的崗位,也包括挑戰自我、希望在實踐鍛煉中提高自我的崗位。過程中,教師可以適度給予指導,但不要替代學生選擇,更無需扮演“任務分配者”的角色。因為是“我要做”,比起“任務分配”可以少許多“很難做到公平”的自責。
學生新接手一份勞動崗位工作,會因為自身能力、個性和崗位間的差異等呈現出不同狀態。作為教師,除了耐心等待學生的實踐、體驗與發展,還需要時時給予幫助、引領和糾偏,而不僅僅只是“監督落實”。特別是對于那些“嬌生慣養,根本不會勞動;由于體質問題,勞動能力比較欠缺;好溜尖?;瑫稒C取巧”的學生,更要在尊重學生發展差異的同時進行分類指導。
前兩類學生,初次承擔勞動崗位工作往往會感到有困難,老師一定要對他們充滿期待,并給予手把手的指導,及時肯定他們在勞動崗位工作中的點滴進步,因為這份崗位工作能否做下來,不僅影響他們對勞動的快樂體驗,還會影響他們自信心的建立。對于第三類學生,可以通過目標引領,鼓勵創造和多元評價來激發他們參與勞動實踐鍛煉的內需。
另外,勞動崗位的定期輪換,不僅可以豐富每個學生的角色意識,使學生在不同角色的動態流動中得以發展,也是追求“勞動中的公平”的一個有效舉措。
2.組建勞動項目組,為學生創設協作互助的時空。
勞動教育,除了自主選擇勞動崗位、定期輪換來盡可能追求“勞動中的公平”,我們還可以通過勞動項目組的建設,來促進學生差異資源的積極轉化。
這樣的項目組一般說來,有三種類型:
一是把小干部培養與勞動崗位進行橫向溝通,組建項目組。例如:紀律委員――課間小巡警、綠化小衛士;生活委員――餐廳小衛士、水電節能員;勞動委員――黑板美容師、桌椅小排長、地面清潔員……項目組“組閣”時,由班委、隊委擔當項目組的組長,項目組各崗位的工作內容即為班委、隊委的管理內容,這樣既可以明確小干部的職責,在相對穩定的較小范圍內培養其領導能力和組織能力,又可以通過評價項目組工作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學。
二是通過“一崗多人”來組建勞動項目組。例如:黑板美容師項目組、桌椅小排長項目組、地面清潔員項目組等,因為組內成員勞動內容和要求相同,最能實現“同伴互助”“以老帶新”,學生便于相互比照,容易找到同伴比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也便于發現自己需要進一步努力的方向。如果能加入“崗位小能手”之類的評比,還能促進學生的爭先積極性。
三是同一天從事崗位工作的同學組成勞動項目組。這種類型的勞動項目組,對于開展勞動教育會呈現出更多、更豐富的資源。因為評價指向“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勞動崗位工作做好,項目組才算完成勞動任務”,所以利于強化學生的崗位責任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
【關鍵詞】勞動;勞動教育;“四育”;“教育化”改造;個性全面和諧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1918年-1970年),蘇聯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教育實踐家,被贊譽為“教育思想泰斗”,他一生著有41部多著作600多篇論文,他的著作波稱為“教育百科全書”他在巴甫雷什中學工作32年,在他領導下該中學成為世界著名的實驗學校之一。他作為蘇聯教育的集大成者,對于教育工作擁有著豐富的經驗,其“公民教育”、“勞動教育”和“個性全面發展”等教育思想早已享譽世界。自上世紀80年代其著作相繼傳入中國,我國教育界“蘇霍姆林斯基熱”歷久不衰。毋庸置疑,我國建國以來教育就受到蘇聯深刻影響,蘇聯雖已解體,但作為曾經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之一的蘇聯教育仍然擁有永恒的價值。當前我國中小學新課程改革已歷時十年之久,針對中小學中勞動教育長期被歪曲或著忽視,從而限制了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等問題,我們要認真研究蘇氏的勞動教育觀,“管中窺豹,可見一斑”,這可為新課改中解決勞動教育的有關問題尋求理論基礎。
一、勞動與勞動教育
西方勞動與教育相結合的思想很早就有,16世紀,莫爾就幻想人們從小學習農業,部分時間在學校接受理論,另外時間在田里實習;17世紀,約翰·貝勒斯主張從小教育兒童學習農業和手工業,憑自己雙手謀生;18世紀的盧梭主張兒童必須學會一種職業,“像農民那樣勞動,像哲學家那樣思考”,他特別推崇手工業尤其是木工;18至19世紀,裴斯泰洛奇主張學習知識和手工勞動放在一個統一的過程中結合起來;19世紀的歐文認為人類在勞動中實現體力與腦力相結合是“自然的價值標準”,把勞動教育與建立新社會的任務緊密地聯系起來。但這些勞動教育思想還多是停留在理論構想上,缺乏實踐經驗,往往從抽象的人性出發。
自19世紀誕生以來,勞動教育思想又有新的發展。馬克思指出“未來教育對所有已滿一定年齡的兒童來說,就是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列寧進一步指出“沒有年輕一代的教育和生產勞動的結合,未來社會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無論是脫離生產勞動的教學和教育,或是沒有同時進行教學和教育的生產勞動,都不能達到現代技禾水平和科學知識現狀所要求的高度”。蘇維埃政權成立后,克魯普斯卡婭等人將勞動教育這一原則貫徹到對舊教育的改造中去,馬卡連柯在高爾基工學團和捷爾任斯基公社中,也將勞動教育作為改造流浪兒童的重要手段。勞動教育并非獨創,但將勞動教育提升到促進人的個性全面發展、建立新社會的根本途徑的思想高度,社會主義國家也將其作為教育的根本性原則。
蘇霍姆林斯基繼承和發展了關于勞動與教育相結合的思想,他認為“勞動教育——這是一個含義特別豐盛的、多方面的概念”,“勞動教育并不是要學生從事大量的體力勞動。因為離開智育、德育,離開創造、興趣和需求,勞動便成為學生的負擔和累贅”,“勞動和勞動教育,是不能與學習、與道德的培養和發展相提并論的。勞動,這是滲透一切、貫通一切的東西”。勞動教育不是一般指的只是作為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是勞動與教育的內在統一,是以勞動貫穿全部教育的過程,也是溝通勞動與教育的中介。他所指的勞動教育中的勞動是個廣義概念,它不再指一般勞動,而是被“教育化”改造后的勞動,勞動已成為實現教育目標的過程和方法,其既有學習、自我服務、日常生活中的勞動,也有美化校園、物質生產等活動,他將勞動教育的活動進行分類:
(一)按社會意義
一些勞動的社會目的性表現得很明顯,如直接參加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另一些則不宜使孩子理解,比如自我服務,兩者都是社會必要的勞動,但前者對于增加社會福利和培養孩子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具有更重大的意義。
(二)按教學目的和教育目的的相互關系
一些勞動的首要目的是掌握知識和技能,另一些勞動則是純粹的教育目的——形成道德概念、信念和習慣,豐富道德經驗。此外,除去與教學直接相關的勞動外,還有一些主要目的是培養人的道德品質,讓學生享受勞動快樂、體驗公民自豪感的勞動。
(三)按智力和體力的相互關系
一種是腦力勞動,一種是體力勞動,再者是腦力和體力相結合的勞動。我們決不允許有沒有腦力的純粹體力勞動,體力勞動決不能作為最終目的,而只能是實現創造性意圖的一種手段。
(四)按勞動活動的成果
一種情況是勞動能創造出物質成果,或者為創造物質成果做準備,另一種情況是勞動成果僅有精神財富而無物質財富,前者的勞動成果可以在人們之間分配,后者的勞動成果不是消費品,但對于社會也有價值。
(五)按報酬
勞動可以分成無報酬勞動和有報酬勞動,這兩者的比列分配是以社會實際發展情況為指導方針的。學生從社會無償獲得的福利越多,他們應為社會提供無償勞動也要越多,同時付給個人報酬和工資的有償勞動也有很大的教育作用,可讓學生作為家用補貼,養成對家庭的責任感。
此外,按照勞動在實現德、智、體、美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分;還可按勞動工具的性質分成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等。
二、勞動教育是促進人個性全面和諧發展的基礎
他認為:“脫離勞動,沒有勞動,就沒有,也不可能有教育”,“對年青一代進行勞動教育是學校的重要任務”,“勞動教育是對年輕一代參加社會生產的實際訓練,同時也是德育、智育和美育的重要因素”。教育是實現人的個性和諧全面發展,其中全面指在德智體美諸方面都得到發展,不出現欠缺;個性指德智體美等素質在個體身上的特殊結合,是富有個性特色的發展;和諧則是把人的兩種職能配合起來并得到平衡,一種職能是認識和理解客觀世界,另一種是人的內在本質如世界觀、信念、意志力等在積極的勞動和創造中,以及在集體成員的相互關系中的表現和顯示。學生在勞動教育中獲得的個性全面和諧發展應該表現為四個層次,示圖如下:
(一)勞育內在地包含有德、智、體、美育,并分別對其深度和廣度進行發展
1、勞動教育與德育。勞動教育中的培養學生勞動觀念,珍惜勞動成果,熱愛人民的情感,反對奢侈浪費等意識,這些也是德育的目標,但勞動教育不僅強化了這些道德認識能力,而且實現了道德認識向道德行為和習慣的轉化,使德育成果得以鞏固和升華。
2、勞動教育與智育。“兒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頭上”,勞動向兒童揭示了客觀世界的事實、現象、因果關系、規律等情形,激發兒童的大腦和學習興趣,這些都促進了智育發展,但勞動教育還實現了知識與生活聯系,手腦結合,認識向實踐的轉化,使智育成果得以創造性運用。
3、勞動教育與體育。勞動教育在增強體質,傳授鍛煉身體的知識和技能,磨練意志力,培養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愉悅身心方面所起的作用同體育一樣。但勞動教育比體育更有優越之處,如栽培花草樹木、嫁接、剪枝等不僅需要體力,更多的是細微的操作,這些勞動可顯示出體力與技能、技巧的多樣多種的結合,還促進機體的所有功能,增強神經系統的發育,此外戶外勞動對于那些神經過度興奮的孩子具有良好的影響。
4、勞動教育與美育。與一般美育中那種靜止的、消極的、消費性的審美不同,勞動創造了美,也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勞動創造的美不僅指其物質成果具有審美價值,而且指在勞動過程中伴隨著精神美,在創造中顯示出自己的天賦和能力,在克服困難后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在集體成員相互協調工作中表現出秩序和和諧,勞動還塑造了人的完美外型。
(二)勞育是實現德、智、體、美育整合的平臺,克服其各自內在的片面性
德、智、體和美育是不同層次的教育目標,其中德、智、美育是受教育者心理發展的層次,體育則是生理層次;“四育”培養重點也有所不同,德育偏重道德培養,智育重智力,體育重體質,美育重審美,各自都有片面性。勞動教育就成為聯系“四育”的紐帶,在勞動教育中使手腦并用,腦力和體力相結合,身心和諧發展,實現德、智、體、美育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并成為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使得學生素質得到全方位培養。
(三)勞育挖掘出學生自身的天賦和才能,實現個性的發揮、顯露和發展
勞動教育是學生個性自由發展的重要途徑,學校教育的使命就在于要使勞動進入學生的精神生活,使每個學生都能形成自己獨特的興趣,都有一些情有獨鐘的勞動活動,在勞動中展示和發現個性。“我們的勞動教育的理想是,要使每一個人早在少年時期和青年早期就找到這樣一種勞動,在這種勞動中能夠最充分、最鮮明地展示他的天賦才能,并給他帶來精神創造性的幸?!?。
(四)勞育是溝通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的橋梁,克服教育因脫離生產而限制人的發展
他痛斥傳統學校教育脫離生產勞動,學校是為培養統治者服務,極力灌輸鄙視體力勞動和勞動人民的思想,這一方面使勞動成為單調而繁重的體力活,“勞動也使人受到奴役,勞動分工剝削了人的自由”,勞動者淪為愚昧無知的會說話的牲畜;另一方面,知識喪失了實踐的源泉,“變為奴役和壓迫人的工具”,教育“窒息、摧殘和扼殺創造性的稟賦和才能”,這種腦力與體力相分離教育不能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勞動教育就是實現學校教育與社會生產活動相聯系的重要途徑,使得知識聯系實踐,學校聯系社會,學生得以將自身的個性、才能等“內在本質”在創造性勞動中展現出來,在勞動成果凝結出人的主體本質,這也是最高層次的人的個性全面發展。
三、勞動教育的原則
(一)全面性發展原則
首先,勞動教育與德、智、美、體育結合,“沒有單獨的‘智育’,也沒有單獨的‘德育’,也沒有單獨的‘勞動教育’”,“要實現全面發展,就要使這智育、體育、德育、勞動教育和審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滲透和互相交織,使這幾方面的教育呈現為一個統一的完整過程”;其次,勞動同多方面的精神活動結合,不能僅有勞動,只有當孩子同時享受到其他的快樂,接觸文化珍品和精神財富時,勞動的快樂才能展現出來;最后,腦力和體力結合,手腦并用,使勞動具有創造性,在勞動中掌握技能,進行試驗研究和運用科學資料,激發學生興趣。
(二)個性化發展原則
勞動教育中個性的發揮、顯露和發展,勞動不僅是為獲得物質資料,更在于精神創造及自身才能和天資的發揮,使每個人早在少年時期和青年早期就能領悟到勞動能使他的自然天賦更全面、更明顯地發揮出來,勞動會帶給他精神創造的幸福。
(三)崇高道德性及公益目的性原則
要用為社會帶來利益的愿望激勵孩子,不宜過早地讓他們參與有報酬的勞動,而是首先去做創造全民財富的事,讓他們經歷大量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而無報酬勞動的精神體驗,學生集體勞動報酬都按本集體意愿,用于滿足集體成員的物質和精神需要,從而培養學生對社會的義務感和榮譽感。同時,還應在勞動的物質成果中體現他的智慧、技藝和敬業樂群,讓他為自己的成果而自豪。
(四)量力性原則
勞動中產生正常的疲勞是允許的,但不許導致體力和精神系統的過度疲勞。兒童勞動適度不光決定于負擔量要符合孩子的體力,而且還決定于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恰當交替,以及勞動活動種類的多樣化。同時,孩子們的勞動不是進行一些零散的操作,而是基于一種有趣的計劃進行,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也會大大增加。
此外,還要遵循以下原則:1)勞動活動內容、技能和技巧的銜接;2)盡早參加生產勞動;3)生產勞動的普遍性;4)兒童勞動中要帶有成年人生產勞動的特征;5)勞動的經常性的和連續性;6)勞動的多樣性等。
四、勞動教育的實施
(一)首先,勞動教育實施需要準備好如下條件:
1、一定的物質基礎。建立物質基礎,才能保證孩子們早日投入勞動,勞動活動的多樣性以及勞動與工農業生產相聯系。
2、師資條件。教師的素質應該包括:首先熱愛孩子,了解孩子們的興趣和愛好,愿意參與到學生們的勞動活動中去;其次,要有一定的勞動的素養,擁有豐富的勞動經驗和知識,精通某些勞動技能,能夠擔當學生勞動活動的指導者;再次,掌握勞動教育的技能和方法,“不是以教師的身份,而是以本門業務內行的資格參加的”。
3、勞動教育大綱。勞動教育有兩套教學大綱,一是必修課程,即低年級班有手工勞動;五至七年級在教學實驗園地和車間里勞動;八至十年級進行與工農業生產基本知識的學習相結合的勞動,這些課程是根據學生年齡發展階段特點設計的,是每個學生都必須掌握的基本能力;二是非必修課程,是學生自愿選擇適合自己天賦、興趣、傾向的勞動,以小組形式進行的,每個工種在自愿選擇的基礎上,按年齡或興趣組成小組,主管人一般都由最有才華的高年級學生擔任,另由教師負責個別小組的指導工作。
4、勞動制度。勞動制度是可以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條件的各類不同勞動活動在教育上合理的秩序,它包括: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結合和交替;由學生根據自己選擇最適合個人天資和興趣的那些勞動項目;擁有空余時間等。
(二)其次,勞動教育實施有以下方法
1、樹立榜樣。孩子具有模仿所喜愛的一切的天性,因而在勞動教育中要經常樹立頗具吸引力的勞動榜樣。首先,教師的勞動榜樣,這不僅指教師親手做事,而且指教師整個精神生活的構成狀態,也指其精神從與孩子們相處中所受到的鼓舞程度,同時,教師的勞動素養與本學科緊密聯系的那一面以及教師見識的廣度和知識的深度及多面性也極具教育作用;其次,高年級以及已畢業的同學愛勞動的榜樣,以高年級同學的嫻熟技藝和精巧勞動激勵低年級同學,讓高年級生的勞動和精神生活成為低年級同學的理想和向往目標,這些學生榜樣就是學生集體中自我教育的源泉。
2、復習。復習的性質取決于勞動的目的,它具有教學和教育兩方面的因素。從教學因素講,通過勞過程或操作方式的多次重復可以練出扎實的技能和技巧;從教育因素講,當學生把獲得的技能和技巧成功地應用到公益性的創造活動中時會提高自身的道德尊嚴和自豪感,“復習的教育意義在于培養習慣去完成同一種勞動的作業或過程,以達到勞動的社會目的、創造目的和審美目的”。
3、競賽。對同一種勞動表現有良好才能的學生在完成勞動任務時可以比賽誰做得更好,比賽內容包括勞動的創造性、勞動技藝和勞動在美學上的完善。每次勞動結束后舉行勞動成果全校性展覽,選出最好的那件,而這也作為下次競賽超越的樣板,這種方法給學生開辟了取得相當大成就、爭取冠軍并在最符合他個人素質、能力和干的那個創造性勞動領域里成為優勝者的前景。
4、培養勞動興趣。學生的勞動興趣是激發學生參加勞動教育的內在動力,勞動的吸引力來源于各種各樣的動機,如追求因實現自己的意圖而帶來的滿足,意識到對集體的勞動義務和感覺到完成必要的勞動的責任,期望得到明顯的物質成果,希望把某種新東西帶人勞動過程等等,“我們在教育的實際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強化所有這些動機,同時力爭使意圖成為其中最有力的動機”。
此外,還有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育相結合,勞動中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勞動與多方面的精神活動相結合,從取得小成績開始,形成學?!彝ソ逃w系等方法。
五、對我國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啟示
(一)一般勞動并不具有教育的功能,勞動教育中的勞動活動是對一般勞動的“教育化”改造,它在目的要求、活動對象、組織形式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勞動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即學生的個性全面發展,其勞動的對象一般不是原始的自然,而主要是被人改造后的自然,是學生在教師有意識地指導和幫助下進行的,勞動的產品中雖然也會伴隨有物質產品,但更關鍵的是精神產品,即對學生的精神改造和天賦的發揮,這些變化的實質是對一般勞動的再改造,集中、發揚和利用它本質的積極的方面,即自覺自由的創造這一方面,揚棄它非本質的消極的方面,使它脫開那種為生活所迫、強制和奴役人的外觀。因此,我們不能認為凡是有參加勞動就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了,教育者必須對學生參加的勞動活動進行“教育化”改造,使得學生參加勞動不再是純粹的勞動,而是實現教育目的的過程和手段。
(二)勞動教育不是一般指的只是作為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是勞動與教育的內在統一,是以勞動貫穿全部教育的過程,“勞動以外的教育和沒有勞動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它與德、智、體和美育的關系不是并列,而是內在地含有“四育”,也是實現“四育”的基礎。我國教育界長期誤以為勞動教育是教育的五個組成部分之一,事實上德、智、體、美和勞動教育是不同層次的教育目標,對前“四育”而言,勞動教育是另一個類型也是最高層次的教育,因此在當前“應試教育”環境下,忽視勞動教育,甚至將勞動與教育對立起來,認為參加勞動是浪費時間,耽誤學習的看法是極為錯誤的。
關鍵詞 幼兒園 勞動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Kindergarten Labor Education
Abstract The problems of labor education of early elder children developed are the babies' education-through-labor content is not comprehensive, and the condition provided by the kindergarten is insufficient for the labor education,and the way of developing the labor education is unitary. In response to these issues, we should perfect the security system of kindergartens labor education, guide parents to change the concept of labor education.
Key words kindergarten; labor education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幼兒勞動教育的規定是“要與家庭、社區合作,引導幼兒了解自己的親人以及與自己生活有關的各行各業人們的勞動,培養其對勞動者的熱愛和對勞動成果的尊重?!蓖ㄟ^勞動教育,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動手能力、創造力和責任感能得到提高,并且勞動教育對幼兒身心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幼兒園教育對幼兒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本文以長沙市四所示范性幼兒園大班幼兒勞動教育為例進行探討,示范性幼兒園對其他幼兒園起到示范、領導和輻射作用,其綜合水平較高,是其它園所學習的對象,但當前幼兒園勞動教育也存在許多問題。
1 幼兒園勞動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幼兒園組織幼兒參加的勞動教育內容不全面。幼兒園組織幼兒參加的勞動教育內容偏重于幼兒的自我服務勞動、就餐準備和收拾、主動收拾玩具以及分發點心,而對于飼養小動物、養殖花草、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等則很少組織,幼兒勞動教育的內容局限在幼兒的活動室,而沒有把場外的條件利用起來進行勞動教育。
(2)幼兒園提供的勞動教育條件不充足。由于場地的限制,很多幼兒園沒有提供幼兒進行勞動教育的種植園和花園等硬件條件設施。沒有這些場所,幼兒不能進行有些簡單的勞動,如:飼養小動物、種植花草、給花草澆水等等。由于時間的限制,幼兒園更多的是安排五大領域中的其他方面的活動,沒有給勞動教育留足夠的時間,因為時間的限制而阻礙了勞動教育的開展。另外幼兒園缺乏幼兒勞動教育方面的制度也是阻礙幼兒勞動教育順利開展的一個因素,幼兒其他方面的教育都有相關的制度作為保證,確保各方面達到要求,但勞動教育卻缺乏這方面的保障。
(3)開展勞動教育的途徑單一。幼兒園教師進行幼兒勞動教育所利用的途徑有限,沒有充分發揮各種途徑的優勢,從而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在引導幼兒了解勞動者、培養幼兒對勞動者的熱愛和對勞動成果的尊重三個方面,老師們采用得都最多的是講故事、組織教學活動以及游戲活動中的角色扮演,其實幼兒身邊就有很多勞動者,比如自己的父母是醫生、是警察,讓幼兒了解這些勞動者最好的方式就是請一些勞動者來幼兒園與小朋友交流或者是組織幼兒進行實地參觀,如參觀消防隊,不僅可以讓幼兒親身體驗消防隊員的工作環境、了解工作的特點,還可以通過與消防員叔叔的交流了解自己想知道的有關知識,并且可以培養幼兒對消防員的熱愛之情。但是在調查中,讓幼兒了解勞動者并產生情感的途徑中,實地參觀和請有關勞動者來園與幼兒進行交流的途徑利用的比例比較小,更多的班級選擇的是其他簡便易行的方式。
2 改善幼兒園勞動教育的策略
2.1 完善幼兒園勞動教育的保障體系
(1)制度保障。教育行政部門和幼兒園制定一些必要的規章制度,如幼兒園勞動教育評估, 幼兒勞動素質考證制度等等,創建一種濃厚的勞動教育氛圍,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勞動態度,養成良好勞動習慣。(2)場地、設施保障。各幼兒園的條件都有所不同,因此各園要從本園的實際情況出發,建立各種類型的、不同層次的勞動教育基地和活動場所,盡量配備與教育內容要求相一致的基本設施,為幼兒勞動教育提供必要的物質依托。(3)時間保障。良好習慣的養成和技能的形成與參與勞動的時間有關,因此組織幼兒集體勞動的時間要列入幼兒園教育教學計劃,并且要保證用于勞動教育的時間不得挪作他用。(4)師資保障。通過培訓不斷提高幼兒園教師對勞動教育的實踐指導能力,從而保證勞動教育內容的落實。同時,對幼兒以個體為主的勞動行為要規定必要的時間,針對個體的特點,因材施教,進行即時的指導。
2.2 創造多樣化的幼兒勞動教育途徑
幼兒勞動教育除了組織教學活動、講故事和在游戲中角色扮演的形式,我們要更多地利用實地參觀、請幼兒身邊的勞動者來幼兒園與幼兒進行交流。在調查中許多老師為更好地開展勞動教育所提的意見中就提到要加強這兩種途徑的利用。這樣能夠在輕松自在的環境下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幼兒能夠親身體驗,更能激起他們心中的情感。
另外當前文藝作品、電影、電視等傳播媒介對幼兒的影響很大,作品和影視中的人物形象、言行、品格,深深地影響幼兒的發展。我們要充分利用它們對幼兒開展勞動育。但是這些作品的影響有消極的也有積極的,幼兒缺乏對作品好壞的區分能力,所以老師和家長必須幫助幼兒進行選擇,讓幼兒多看那些宣傳正確勞動觀念的作品,從而得到教益。
2.3 積極引導家長轉變勞動教育觀念
幼兒勞動教育的開展不能僅僅依靠幼兒園,家庭的勞動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幼兒家長要端正觀念,積極配合幼兒園的勞動教育。在家要配合幼兒園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
自我服務是最簡單的一種日常勞動,通過自我服務勞動的鍛煉可以培養人的獨立性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品質,也有助于幼兒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家長應讓幼兒從小開始學會自我服務,比如自己吃飯、自己穿衣等等。只有這樣,幼兒才能養成良好習慣,學會依靠自己的勞動生存,為正確勞動觀念的形成打下基礎。當然,由于幼兒能力的局限性,父母要對幼兒的自我服務要加以引導。
要培養幼兒做家務的興趣,引導他們承擔力所能及的勞動。城市里的幼兒大都遠離農村,許多常識都不知道,我們可以通過做家務來向幼兒傳授簡單知識,幼兒對做家務也會越來越感興趣。
給幼兒提供適當參與勞動的機會,不僅使能讓他們獲得勞動的教益,養成愛勞動的習慣,提高動手實踐能力,而且能讓他們體驗到責任感,還可以讓他們懂得關心父母,關心他人,從而促進家庭成員關系融洽。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注意:多鼓勵少批評;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加以引導;對待他們的問題要進行耐心、具體的指導。
參考文獻
[1] 閆玲.如何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J].山東教育(幼教版),2000(36).
[2] 王青青.幼兒勞動教育不容忽視[J].安徽教育,2002(23).
[3] 陳劍梅.開展勞動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J].教育導刊,2003(4).
關鍵詞:思政教育;勞動教育;服裝設計專業
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將思政教育融入勞動教育中,能夠將知識與實踐進行結合,鼓勵學生更加積極地開展勞動。
1勞動教育的意義
(1)加強合作交流。在集體勞動課程開展的過程中,學生為了完成集體的勞動目標會更加努力地學習,因此勞動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合作交流意識,并且嚴格按照課堂秩序完成學習任務。例如,在展開導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按照不同學生具備的特征進行合理分組,并且確定每一組的組長,學生在接受課堂反饋的過程中,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和提出疑問。學生在這種小組學習合作中更積極投入,更樂意地參與其中,更珍惜這樣的小組學習合作方式,通過小組協作進行小組學習,并徹底檢查問題,以解決現有的教學問題。學生在反復的問題討論和實驗過程中,充分利用科學知識和材料,建立有序的合作分工,在相互激勵中不斷完善相應的知識體系結構,最終追求驕傲和榮譽,克服問題解決中的困難,以促進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學習質量[1]。(2)促進動手實踐。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如果缺失了勞動教育,也就失去了實踐的重要含義,一些學生參與勞動的過程其實也是知識形成的過程,能夠促進學生開展動手實踐。值得教師注意的是,在開展勞動教育時需要推進高階思維的形成,而不是一味地將實踐作為勞動教育的唯一途徑,否則會失去實踐學習的重要價值。因此,在開展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勞動實踐來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并將這些問題折射到學習中。例如,在進行教學分類的過程中,一些學生不知道如何劃分不同的知識點,也不知道分類背后的依據是什么。因此,教師在合理分類時可以增加一些實踐性的模擬情境,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形成科學分類的意識[2]。(3)累計問題經驗。勞動教育涵蓋了很多方面,在進行高校勞動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開展動手實踐不是為了實踐而實踐,而是希望學生通過實踐產生價值。開展勞動教育能夠幫助學生結合自身的勞動經驗更好地學習,充分發揮教育的真正價值,使得學生意識到勞動的過程其實也是解決問題及經驗累積的過程。學生在勞動教育活動中,通過經歷和學習形成經驗、技巧、方法等,最終能夠解決各類問題,確保學習的多樣性,培養思維創新能力、意義認知建構能力[3]。
2思政教育元素在勞動教育中的融入與創新應用
(1)創設勞動情景。作為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師,應當注重教材的重要作用,而教材作為教學的重要依據及重要資源,在文化傳承及知識傳遞等各個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尊重教材,并且創造性地完成教學目標,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有關勞動教育及思政的相關資源,充分發揮當下勞動教育及思政教育存在的價值。通過圍繞教材例題創設相應的情境,除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充分落實高校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功能。同時,教師應從勞動教育這一角度出發,對教材進行探索,并且創造性地對教學資源展開利用和挖掘,延伸課堂教學內容,確保課堂教學質量[4]。在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服裝設計專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專業特征,將軍隊文化及企業文化貫穿于專業教學中,以校企合作項目、畢業設計項目的各項措施作為重要的載體,最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深度融合,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理想信念。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宇航服、戰訓服等類型的服裝進行項目探究,最終融入愛國教育及勞動教育。(2)打造師資隊伍。想要推動服裝設計專業勞動教育更加專業化,應當建立具有較高綜合素質及教學水平的師資隊伍。在個性全面和諧發展的背景下開展服裝設計專業勞動教育,應當結合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特點,采用“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在為學生傳授專業技能的同時,也應當加強理論實踐教學,增強學生對勞動的責任感及使命感。同時,服裝設計專業可以在校內選擇一些具有相關教學背景的教師擔任課程講師,也可以對外聘請一些具有較高職業素養及實踐經驗的勞動教育傳遞者,如勞動模范等,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構建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師資隊伍,從而確保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根據教學規律設計多媒體課程,收集數據,逐步完善學生的思維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思維、練習等教學聯想,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正逐漸從被動傾聽轉變為主動學習,在校企合作開展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深入挖掘勞動教育及思政教育元素,圍繞品牌文化及畢業生案例等多項內容出發,使得服裝設計專業課程教學融入文化教育,強化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3)開展教學評價。首先,素質教育要求服裝設計專業勞動評價機制更加關注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從而達到服裝設計專業學生綜合素養得以提升的最終目的。故而,服裝設計專業勞動教學評價的目標構建不能過分依賴傳統評價體系,而是應敢于挑戰,突破原有評價體系的桎梏,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創新與創造、合作與共享等目標設定其中,立足“教”和“學”兩個基本點制定綜合性評價目標體系。其次,教師主導下的教學目標體系構建不能只拘泥于勞動知識的建構,應充分了解學生勞動學情,預設教學目標,并預測教學目標達成度[5]。教育事業是人的事業,有著強烈的人文關懷底蘊。因此,服裝設計專業勞動教學評價的建立也應是動態發展、有機生成的。服裝設計專業勞動教學評價應從對服裝設計專業的人文關懷和美育情感培育出發,從服裝設計專業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出發,把美育能力視為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子設計到教學評價中,構建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評價體系。首先,評價的因子設計必須體現學生持續發展的特征,如合作、自我管理、美育創造力等內容;其次,評價措詞要彰顯服裝設計專業學生持續提高的特點,如“不斷改進”“學會使用”“持續提升”;最后,評價的標準要符合服裝設計專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美育培養規律,不能出現“揠苗助長”式標準[6]。(4)開展提問教學。高校勞動學科內容具備較強的綜合性,蘊含豐富的知識量,其教學的有效性對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思政課堂上實現有效提問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教師科學合理地設置問題,在教學問題的設計中,教師需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等合理設置相應的問題,使課堂提問環節得以發揮其積極作用,為后續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起到有效推動作用。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需要深入發掘教材內容并圍繞重難知識點作相應的知識延伸,根據學生整體的學習水平及知識理解能力,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并設計相應的問題,促進師生共同思考、共同進步。此外,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還需要注重連貫性,問題的設計要注意前后的密切聯系,實現由淺入深,引導學生逐漸理解問題背后所揭示的課程內容。此外,教師需要關注思政學科所具備的較強抽象性而給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記憶帶來較大難度,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活動,教師設置問題內容時可從現實生活入手,引導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結合現實生活展開深入思考,加強學生對學科學習的感知力。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勞動教育,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服裝設計專業勞動項目,并且自覺維護勞動的成果,在專業教育推進的過程中,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使專業教育能夠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同時,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勞動教育,能夠堅定學生的專業志向及勞動信念,努力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艷.特教中專學校課程思政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以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為例[J].化纖與紡織技術,2021,50(6):138-139.
[2]葛彥,傅海洪,呂冬云,等.“服裝結構與工藝”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紡織科技進展,2021(6):63-64.
[3]李仙娥,劉躍強.勞動教育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性及其路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6):66-68.
[4]王新剛,郭宏洋.中高校思政課中勞動教育的教學效果提升問題研究:以統編人教版教材為例[J].現代教育科學,2021(6):102-107.
[5]梁杰,肖揚偉.新時代紅色家書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堂的邏輯與路徑[J].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21,12(3):1-6.
【關鍵詞】小學勞動課 反思 超越
在小學開設《勞動》課,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在我國已有十多年的歷史了。在這十幾年中,小學勞動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這些成效是任何人不能隨意否定的。但是,進入21世紀以后,面對世界范圍內興起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浪潮,站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21世紀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創新性人才的高度來審視小學勞動教育,作為實施勞動教育的主要途徑的《勞動》課卻在課程的定位、課程的開發、課程的實施等諸多方面。暴露出許多先天的不足和問題,需要我們認真反思與研究。
一、勞動課的課程定位:是學科課程,還是經驗課程?是分科課程,還是綜合課程?
現代課程理論告訴人們,基礎教育階段的課程類型是多樣的,不同類型的課程有著不同的課程價值和特點,不同類型的課程應該形成一個均衡的課程結構,這樣才能共同發揮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功能。這就要求在開設一門課程時。首先必須對這門課程的課程類型以及它與其它課程的關系進行合理定位。這一點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它直接影響這門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是搞好課程設計與實施的前提。但是,由于我國的勞動課出現在80年代中后期,當時國內的課程理論研究非常落后,甚至說課程理論研究處于空白階段,造成了人們的課程意識淡薄,課程觀念落后,把課程等同于學科、等同于教材的認識相當普遍。當時的人們還沒有普遍建立起課程類型和課程結構的觀念,把學科課程和分科課程當作是學校天經地義的課程形態,在這種情況下,當人們認識到需要開設勞動課,以加強勞動教育,落實“教育要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要求時,人們就會很自然地按照學科課程和分科課程的設計思路和要求來設計和要求勞動課,使勞動課成了我國課程體系中典型的學科課程和分科課程,盡管也強調“勞動實踐是進行勞動教育的基礎”、“小學勞動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學時應以實踐為主”。因為它只強調了勞動課的實踐性特點,而沒有、也不可能把勞動課明確定位在不同于學科課程的經驗課程上。
隨著現代課程理念在國內的廣泛傳播,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啟動,小學勞動課的課程定位問題便凸現出來。人們逐漸認識到,勞動課不應該是學科課程,而應該定位于經驗課程,這樣才能適應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實際和需要,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勞動課不應該是分科課程,而應該定位于綜合課程,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小學勞動課程本身的特點,才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課程門類過多、課程內容交叉重復的弊端,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促進學生的自主全面發展。
二、勞動課的課程開發:誰來開發?
受我國長期形成的中央集權式課程管理體制的影響,自小學勞動課開設以來,小學勞動課的開發權一直集中在省一級教育業務部門,由省教育業務部門依據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組織編寫全省統一使用的《勞動》課教材,學校勞動課教師則負責小學勞動課的教學,以全面落實《勞動》教材中規定的教學內容。但是,實踐中人們逐漸認識到:一方面,省編《勞動》課教材內容的統一性很難切合各地、各校的實際,許多教學內容脫離當地小學生的生活實際,脫離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或者教學內容過于簡單,對學生的發展價值不大,或者要求過高,缺乏落實的必要條件和可能。另一方面,隨著改革開放事業的逐步深入,我國的社會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社會生產方式和人們的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勞動》作為一門與社會生活聯系緊密的課程,其課程內容應該及時更新。以反映當代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反映當前學生生活的實際,反映未來生活對學生素質的新要求。但是,某省編《勞動》課教材卻多年一貫制,有的竟是“第七次印刷”(1994年5月的第1版,2000年3月第七次印刷)。試想:如此一勞永逸的課程開發、一成不變的課程內容如何能引起教師和學生的教、學的興趣?如何能激發教師和學生的教、學積極性?
深入反思《勞動》課建設中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我們認為課程開發的主體過高是其主要原因。要改變這種情況,就要適當下放勞動課的課程開發權,喚醒一線教師的課程開發意識。明確一線教師的課程開發責任,改變他們僅僅是課程實施者的單一角色,建立教師既是課程實施者,也是課程開發者的觀念,使他們能夠緊密聯系當地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實際,聯系當地小學生生活的實際,自主的、創造性地進行勞動課的課程開發和實施。
三、勞動課的課程實施:是以知識為中心,還是以實踐為中心?
目前農村小學生的勞動意識十分單薄,勞動技能欠缺;同時,家長也存在一定偏見,令人擔憂。勞動技術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經過參與勞動實踐活動,進行勞技教育,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培養熱愛勞動意識。另外合理的勞動對于學生增長智慧、增強體質和陶冶情操都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加強勞動教育已經是刻不容緩,加強農村勞動教育主要途徑是:第一是學校、家長要改變觀念,樹立現代素質教育的育人觀念;第二,加強勞動教育的研究,改進實施策略;第三,要加強對勞動技術教學的硬件建設。
1.現狀與問題
"從片面發展轉到全面發展"是培養現代社會合格人才的一個基本要求。在談及這方面存在的問題時,"勞動教育狀況令人擔憂",同時也闡述了相關的一些現象,讀后令人深省。去年假期間,我利用回農村之暇,走訪了十幾戶學生,其中耳聞目睹有關學生家務勞動的情況讓我感到心情十分沉重。
1.1 有兩名11歲、13歲的女同學,(分別讀小學五年級與初一)至今沒洗過衣服、手帕,自己從未洗過頭,主要由其奶奶、媽媽幫助洗,家務事幾乎是不干的。(兩名學生的成績均較好)
1.2 一天晚飯后,天已漸暗,我去一正讀小學六年級的男生家隨訪。到了他家推門,只見其飯桌上一片狼籍:4個菜大多所剩無幾(只留一點湯與一點咸菜),碗筷丟放著,桌上、地上散落許多飯粒,一只凳子斜倒著……這時,其母親從豬棚走了出來,滿頭是汗,一身疲憊的樣子,她似乎頗有歉意的招呼了我,說她兒子已吃過飯正在樓上看電視。隨后,其母滿懷失望、氣憤而又無奈地向我訴說,孩子從不肯做家務,只管自己享用。
2.憂慮與責任
據美國哈佛大學的社會學家、行為學家、兒童教育專家對波士頓地區456名少年兒童所作的20年的追蹤調查發現:干家務與不愛干家務的孩子相比,長大后失業率為1:5;犯罪率為1:10;平均收入高出20%,此外,離異比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得多,這一比率所反映的趨勢,應該能被大家認同的,也是普遍客觀存在的。問題的癥結或者說關鍵是,我們當前的教育普遍忽視了勞動教育,我們的觀念中普遍淡化了勞動教育。據報道,我國小學生在家勞動時間平均為11分鐘,僅是美國的1/7、泰國的1/6、韓國的1/4、英國的1/3、日本的1/2,如果我們在教育中一旦形成"十分普遍的現象",任其發展,其最終的后果將是犯"歷史性的錯誤"!
農村小學生的純樸、誠實優秀品質漸漸地消失,亂花錢、圖享受,生活自理能力差、不珍惜勞動成果等不良品行的滋長。現在農村小學生的面貌實在令人擔憂。不難想象,我們培養的人如果是一個缺乏勞動觀念,不珍惜勞動成果,不珍重家庭親情,那么這樣的人縱有高智、高能、高分,最終對于家庭,對于社會會有一種怎樣的回報呢?多少往事人生悲劇,真是不堪預測!農村小學的勞動技術教育正陷入泥潭,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勞動技術教育,轉變觀念,走出困境。所以,在學校中加強勞動技術教育,是刻不容緩的!
3.實踐與對策
3.1 是學校要改變觀念,樹立現代素質教育的育人觀念。勞動與技術教育是小學3~6年級學生人人必須經歷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領域之一。接受勞動與技術教育、獲得勞動與技術的學習經歷是每個學生的基本權利。說到底,造成我們勞動教育相對薄弱,學生勞動觀念、勞動技能不高的根本原因是相當一段時間來,學校(包括家長)自覺地、不自覺地受"應試教育"影響,是"應試教育"所造成的必然后果,認為勞動教育是一種"多余的教育"、"過時的教育",這是十分錯誤的。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證明:勞動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健全人格的必然要求,加強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是時代賦予我們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義務與責任。學校領導、教師要充分認清勞動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認識到勞動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是培養新一代建設人才,提高人才素質的必然要求。
勞動技術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經過參與勞動實踐活動,進行勞動技術教育,使學生熱愛勞動。在參加勞動的過程中可以培養艱苦奮斗的精神,磨煉意志,可以使學生親身感受到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要熱愛勞動果實,勤儉節約。另外,合理的勞動對于學生增長智慧、增強體質和陶冶情操都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3.2 加強勞動教育的研究,改進實施策略。勞動教育不是可有可無的教育,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要改變課堂上說教式、形式化的教育,重要的是我們的學校領導、教師要從少兒身心發展特點出發,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開展勞動教育。
3.2.1 抓好一個重點――用好教材是勞動教育的基礎。勞動技術教育是一項長期、系統性性教育培養任務,不是短暫的教育,或者一兩次活動就可以實現的。目前使用的小學教材《綜合實踐》,相當部分是較好的教材,具有實踐性、技能性與應用性,我們只要認真地貫徹本教材的理念,并在實踐中不斷改進,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成果。這是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我們的教師要切切實實地落實好每一節課,每一次活動,落實到每一個學生中去(勞動教育以活動形式進行是比較合適的)。首先我們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編排體系,做出認真課前準備。第二,必須建立相應的教學研討活動組織,定期開展相關主題活動。第三,要建立合理的勞動技能(綜合實踐課)評價體系,進而促進勞技活動的深入開展。
3.2.2 落實一個支撐點――創建勞動基地活動是勞動教育的一個有效補充。結合農村的實際,努力開辟課外勞技教育的渠道,讓學生到廣闊的天地里去體驗生活,從學習體驗中培養 學生堅強的意志,樹立艱苦奮斗、熱愛勞動的思想。建立 "勞動基地教育",學校每學期組織學生去參觀各種農作物的培育、生長、管理的收獲,同時聽取農業專家的專題講座,體會了農業勞動生產的偉大意義與價值,從而培養關心農業,熱愛農民的感情。所以創建勞動基地活動是勞動教育的一個有效補充,是勞動技能的一個支撐點。
3.2.3 強化一個亮點――教師們探索尋求有效方法與方式是勞動教育的必然要求。每一位教師的教學風格各有差異,各個地方的具體情況各不相同,所以在勞動教育中,要因地因時因人組織教學活動,教師要創造性亮出自己的教學特色。例一位勞技課老師把家里的絲瓜種子拿來,分發給每一個學生,并進行培育的方法指導,每一個學生回家都十分小心地培育、栽種……據這位老師反映學生對自己栽種的作物非常關切,舍得勞動,表現了精心地哺育,小心地呵護。待到收獲的時節,學生們所表現的喜悅、激勵、自豪以及急切言表的神情,真令人欣慰,令人難忘!后來在家長的支持下,引導學生創辦了一塊屬于自己的"小小植物園",同學們都能主動地參與勞動,積極地相互間進行"技術交流"和"成果比賽",他們真正地體驗著勞動的樂趣,體驗著"勞動最光榮"的含義了。
3.2.4 形成一個合力點――爭取家長社會的支持是勞動教育組成部分。家長對勞動教育的認識,對孩子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是關鍵的,學校的勞動教育好多需要家長的配合協作才能完成。勞技教育缺少了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為一方面家長可以在生活中隨時隨 地指導學生進行勞技訓練,另一方面家長還可以督促孩子們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培養學生愛勞動的感情 。我們通過家長學校舉行家長教育講座等,讓學校和家長形成共識:學生參與勞動,不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熱 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愛惜勞動果實的品質,而且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在勞動中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創 造力,使雙手更加靈巧;不僅有助于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而且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品質,懂得尊重老人、 孝敬父母、關心他人、幫助別人。
事實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目標是一致的,所以學校只要利用多種途徑向家長說明勞動教育的利弊關系,假于社會輿論的導向,家長一定會對勞動教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同時,邀請社會上一些先進工作者、勞動模范作事跡報告,也是勞動教育的很好形式。
3.3 要加強對勞動技術教學的硬件建設。
3.3.1 勞動實踐基地建設。勞動技術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具有實踐性與開放性,決定了它對硬件設施的依賴。一般認為勞動實踐基地分為兩個類型:校內勞動實踐基地。農村小學的空地多,學校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對各個角落、每塊花木都要精心設計,細致管理,各班級可以建立相應的責任保護區,花壇管理基地;讓學校出現"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的美好景象,讓學生感受著勞動的自豪與光榮。校外勞動實踐基地。學校要積極與社會機構取得聯系,與職業技術學校、農技站、科技館、獸醫站、農場、養殖戶等單位結對,定期活動。挖掘周邊環境的潛力,如建立"衛生一條街"、"保護母親河"等。
3.3.2 資金設備投入。學校要通過各種辦法籌措資金:自己籌一點,上級撥一點,社會幫一點等以保障勞動技術教育設備設施的建設和勞動實踐活動基地的建立。
關鍵詞:哲學思辨;勞動教育;實踐;策略
必須要承認,在開展勞動教育方面,我們和很多學校一樣,起初踟躕不前、裹足“不動”。而促使我們真正“動起來”的,是家長的一次投訴。
我校一二年級周一到周四,下午只有兩節課,比其它年級少一節??紤]到孩子較小、放學又早,家校雙方都想讓孩子早點打掃完衛生回家,我們就依值日表,安排對應孩子的家長,到校帶領孩子一起打掃衛生,認為這樣做一來可以加快灑掃速度,孩子能早回家;二來可以對孩子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給孩子“愛勞動、會勞動”的積極示范和啟示。但家長認為,衛生應該由班主任帶著學生一起打掃,不應該麻煩家長。并因此投訴。
學校對投訴進行了及時回應,并溝通解決了有關問題,這一事件帶給教育者三點啟示:(1)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必須是全員的,不論職位;(2)勞動教育的家校合作是必須的,不論途徑;(3)家長對學校勞動教育是有期待的,不論形式。
從學校層面來說,要堅持“德育為首,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落實素質教育政策,深入開展、實施好“勞動教育”。
由教育部、和全國少工委等多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到今時已落地一年。這是一份很有分量的文件。但從基層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實際觀察來看,勞動教育蓬勃發展的局面卻并未出現。雖有《意見》“落地”,但“勞動教育”在很多學校并沒有“動”起來,頗有些“雷聲大雨點小”的意味。究其原因,除了《意見》本身的宣傳、執行力度存在不足外,還有可操作性方面的問題。
一、現時困難:“動”與“不動”,這是個問題
客觀來講,國家非常重視面向中小學的勞動教育,并且有相當長的一段時,各種勞動教育實踐,如學工學農、校外實踐、家務勞動、公益勞動開展是豐富而有效的。但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和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的發展,勞動教育在學校被弱化、在家庭被軟化、在社會被淡化、在實踐中被虛化的問題也隨之出現并成為今日常態。如何更好地推進勞動教育,變成了“動”還是“不動”的問題。推進勞動教育的主要困難體現在:
(一)學校方面
1.“課”動難。課時緊張,勞動與技術課程推進隨意性強,“被調課”現象比較普遍,“開齊上足”成奢侈品;課程形式比較單一,學科整合力度不夠,這些問題亟待解決。
2.“師”動難。師資保障能力有限,缺少專職老師,兼職老師不能科學、系統地推進學科建設,專業水平亟待提升。
3.“生”動難。各種文化課學習(補習)、特長(興趣)培訓占用了學生參與勞動實踐的時間;學生勞動熱情持續時間短,“表象性”勞動占據主導地位,勞動實踐的觀念亟待轉變,勞動的習慣和能力亟待培養。
(二)家庭方面
1.思想變動難。一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想仍大行其道;二是大多孩子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寵溺過度,總認為孩子還小,勞動太苦太累,老是借著“等孩子大一些再說”來包辦代替。
2.家校齊動難。家長都有自己多種多樣的家教理念,要使他們集體認同一個教育理念并實際行動,需要做大量細致而有說服工作。各位家長的教育理念有先進、落后之分,水平高低有別,難以均衡。
(三)學生方面
1.勞動學習不足,家長示范太少,學生整體缺少必要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家長因為客觀上沒有時間或是主觀上輕視勞動,和孩子一起勞動的機會少,對孩子的主動示范也很少。
2.勞動時間不足,勞動實踐太少。據一份調查顯示:僅以學生每天從事家務勞動平均時間為例,美國為1.2小時,韓國為0.7小時,法國為0.6小時,英國為0.5小時,日本為0.4小時,而中國僅為0.2小時,也就是12分鐘。時間的絕對不足必然約束、限制孩子的勞動實踐,使其在勞動形式上趨于簡單重復,缺少多樣性。
(四)社會方面
1.尋找基地難。一是區域內的校外素質教育實踐基地數量嚴重不足且建設質量總體不高,二是無償或低價面向學生的勞動教育基地須依靠學校自身去尋找、協調,制約因素太多,學校往往勉力為之或選擇知難而退。
2.整合評價難。及時、有效的評價對激發、保持學生的勞動熱情,并逐漸內化為勞動習慣、勞動品質具有積極的意義。但當下學生社會層面的勞動,除及學校有組織地進行并實時納入學生的德行評價之外,其他形式和途徑的勞動均處于自發、自覺、自主的狀態,沒有評價標準,更未與學?,F有的評價激勵機制形成對接或整合。但由于其自由的活動形式,納入評價又出現無法掌控過程和效果、無法確立評價主體和標準等實際困難。
3.制度支撐難。勞動教育在實際運行中還遇到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沒有相關的制度來保障、約束或是激勵相關部門和單位來支持學校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顒又С植恢С帧⑴浜喜慌浜贤耆珣{著個人好惡、社會責任等情緒性因素來支撐,彈性太大,缺乏穩定性、規范性和約束力。
二、對癥有方:“動”與“不動”,這不是問題
思想決定行動。任何一項工作的完成、項目的推進都必須先解決“為什么做、做什么、怎樣做”三個問題。其中“為什么做”屬于思想認識的范疇,必須有堅定而一致的認識和態度?!兑庖姟返某雠_充分闡釋了加強勞動教育的意義,即“切實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勞動興趣、磨煉學生意志品質、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對于推進教育現代化、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我們必須將推動《意見》的落實作為加強勞動教育的“指南針”和檢驗實施勞動教育決心和力度的“試劍石”。
事物在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困難在尋求智源和資源的過程中得到解決。尋求智源和資源的過程就是尋求辦法的過程,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獲得經驗的過程。當前,學生缺少勞動、不愛勞動、不會勞動、不尊重勞動的現象普遍存在;學校推進勞動教育力度不一、遲疑觀望;家長重智輕勞,參與學校勞動教育熱情不高……推進勞動教育困難重重。如何解決?當然是面對具體的問題和困難,有的放矢,統籌推進。具體辦法有:
(一)整合三門課程。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堅持課堂是勞動綜合素養培養的主陣地和重要窗口。我們實現勞動教育的課程是勞動與技術,該課程倡導“做中學”和“學中做”,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突出強調“勞動教育與技術教育的統一”“以生活為基本邏輯,組織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學習內容”。與此同時,學校開設的科學課程、少先隊活動課程都有與“勞動與技術”課程內容交叉甚至重疊的部分,我們要通過校本化的二次課程開發,實現三門課程的有效整合,從而集聚優質資源,更好地達到課程目標。
(二)確立三個主體?,F時的勞動教育在主體認定上隱約是“雙主體”,但同時又存在模糊不清的情況:在學科推進上,“勞動與技術”課程的老師是當然的落實主體,但缺少主體責任、評價要約和具體標準。班主任是潛在的落實主體,因為很多的勞動意識培養、勞動技能習得和勞動教育實踐等工作需要通過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來組織實施,但同樣沒有主體責任。而從勞動教育的內容設置來看,家務勞動是關鍵的環節之一,也是勞動素養形成的重要途徑,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家長也是落實“勞動教育”的主體責任,而這以往是被漏掉的一環。所以我們在加強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明確確立學科教師、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和家長等三方位落實主體,并設定相關責任。
(三)形成三方評價。以往的評價多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且參與主體多是班主任,而標準則是憑著學生參與班級值日是否熱情、是否認真、是否主動等定性標準(主觀印象)來制定,評價具有很強的隨意性。而同為落實主體的學科教師和家長,失去了評價的參與權和話語權,評價具有明顯的片面性。在這一點上,學校要用規范的形式與班主任、學科教師和家長等三方評價主體銜接好并將評價要素、評價標準等形成可操作性量表提前告知,以形成有三方參與的、既重視結果也看中過程、兼具指導性和約束力的成長性評價指南。
(四)培養三種意識。即,在實施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既要幫助學生熟練掌握一定的基本勞動技能,更要從培養勞動素養的角度,培養他們正確的勞動觀點、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勞動情感,牢固樹立“勞動光榮,人人參與”的躬行意識、“珍惜勞動成果,勤儉光榮,浪費可恥”的節約意識和“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奉獻意識,努力營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集體的事情爭著干、家里的事情幫著干、公益的事情搶著干”的氛圍,形成風尚。
(五)建好三個基地。基地是夯實常態培養和實現整體提升的有效載體。班級和家庭要基于學生個體在班級(孩子個體在家庭)的義務,分給勞動“責任田”,建好“責任基地”。職能處室基于學生個體價值實現和道德成長的需要,要劃出“愛心社區”,建好“小雷鋒基地”。學校基于學生勞動實踐和整體展示的需要,在校外尋找“試驗田”,建成“校外成長基地”。通過上級指導、學校定制、意向調研、簽訂協議、認可掛牌等程序,將校外基地建設高標納入學校管理視野并在此基礎上引入課程建設理念,實現建設的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和效能化。
三、務實推動:“動”與“不動”,都不是問題
生活靠勞動創造,人生也靠勞動創造。人世間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勞動和創造。在核心素養視域下重視和加強學校勞動教育,既是實現核心素養培育的“固本強基”工程,是“大國工匠”的召喚,也是黨和人民的熱切期盼。加強勞動教育,“動”的是從培育勞動素養的角度務實行動,下力氣解決“如何盡早動起來”和“如何動得更好”的問題?!安粍印钡氖鞘冀K堅持“充分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促進學生德智體美諶面發展”的基本原則,抓好“落實相關課程、開展校內勞動、組織校外勞動和鼓勵家務勞動”四環節。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推進校本實施,相關課程“真落實”。課程實施是“本”,要做好四個“一”:做好一個整合,即在有職能處室代表、班主任代表、勞動與技術(綜合實踐課)學科老師代表、家長和學生代表參與的環境下,把勞動與技術課程、少先隊活動課程與科學課程中相似或相同主題的內容進行校本整合,使課程實施處在學校視野下,增強執行的力度。
開發一本教材,即開發《我愛勞動》校本教材,將勞動觀念培養、勞動知識學習、勞動技能掌握、勞動成果評價等內容涵蓋其中,并根據低、中、高年齡特點使教材體現階梯式成長的特征,使學生“學有所依”“行有所獲”,教師“教有所倚”“行有所成”。
制訂一份意見,即制定基于學校的《關于加強勞動教育的意見》,將學校勞動教育從整體上進行目標和原則定位,在實施中明確工作細節,突出機制保障。
申報一個課題,即通過省級課題《核心素養視域下少先隊勞動教育實踐路徑研究》來推動和保障課程實施,使課程的實施全程都在科學、明晰又正確的路上。
(二)設計勞動崗位,校內勞動“真豐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際體驗是習得勞動技能、形成勞動素養的重要渠道。我們設計了三種類型共8個崗位來滿足學生需求:
1.責任型崗位。是屬于義務性質(任務性)的,人人都要參與。包括:
(1)衛生保潔,主要勞動形式包括掃地、拖地、擦黑板、擦玻璃、清潔區打掃、蛛網清潔、污漬清除等。
(2)班務保持,主要勞動形式有圖書整理、講臺整理、桌凳整理、灑掃工具整理、生物角管理等。
2.奉獻型崗位。是屬于志愿性質,個人有強烈意愿并獲得班主任支持即可參與。主要服務崗位包括:
(1)美德美行示范崗,隸屬“五小”團隊,主要職責是做好學生車輛停放區域的車輛排放、班級飲用水保障、學校平地的衛生保持、衛生環保宣傳等。
(2)小雷鋒社區,主要職責是做好學校公共區域的衛生保潔、開放書吧的管理、低年級班務勞動支持、校前區左右30米衛生維護等。
(3)紅領巾綠地,主要職責是學校綠地的雜草拔除、樹木花草澆水、為花草樹木做名片等。
3.技能展示型崗位。遵循自愿原則,但帶有集體組織性質,有一定的約束力。包括:
(1)成果展示性的,主要有“我有一塊田”種植(園藝)展示(結合科技節)、生活自理能力展示(穿衣、洗紅領巾、刷鞋、疊被子、整理圖書等)等。
(2)勞動競賽性的,主要有清潔區打掃(團體)、植樹(團隊)、水果采摘(團隊)、摘菜、手工(擦皮鞋、洗碗、做沙包、釘紐扣、做香包、包粽子、包餃子等)等。
(3)特長展示性的,如編織、縫紉、木工、陶藝等。
(三)聚合區域資源,校外勞動“真常態”。校外勞動有廣闊的智源和資源,對加強勞動教育起著“加速度”的作用。我們與素質教育基地合作,組建校外成長基地,通過“學校定制”將勞動教育滲透在素質體驗項目中;我們將全國、省、市勞模和校前區的保潔責任人請進校園給學生做國旗下講話和共上少先隊活動課,增強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意識;結合德育主題教育活動和勞動與技術課的實踐需要,我們春、秋季各開展一次全員性外出的勞動體驗活動,并形成體驗報告;結合少先隊尋訪活動,我們走進家鄉創造創新先進集體和個人典型。通過區域優質教育和實踐體驗資源的聚合,校外勞動體驗正為勞動教育深入推進提供成功樣本,為素質教育深入實施插上翅膀。
(四)鼓勵家庭參與,家務勞動“真融入”。一個巴掌拍不響,眾人劃槳開大船。家庭參與是勞動教育是否得到真正重視的“測謊儀”。一方面,我們通過《給家長的一封信》、家長會和校信通等形式和渠道廣泛宣傳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爭取和盡量多的家長達成共識,為全面推進勞動教育提供思想保障;另一方面,我們借助家長委員會,首先獲得他們對學校有關勞動教育家庭實踐活動的支持,進而把聲音傳播向更多的家長;再者,我們明確并公示學校勞動教育安排中有關家庭、家長參與的內容、形式、方法和要求,使家庭真心支持勞動教育,家務勞動真正融入勞動教育。
(五)重視欣賞激勵,評價手段“真創新”。及時、恰當的鼓勵和欣賞對于激發興趣、保持熱情有著積極而持久的支持作用。而創新評價手段、豐富評價形式更能放大這種效應。一方面,我們繼續用好雛鷹獎章、“好少年”評比、“好隊員”評比等傳統有效評價手段;一方面,我們通過“勞動小能手”“最美小雷鋒”“小小勞?!钡缺碚煤徒o家庭發喜報、家長給孩子發獎狀(獎勵)等形式,及時發現、欣賞和肯定愛勞動、會勞動、尊重勞動和善于勞動創造的榜樣和先進典型,積極營造人人重視勞動、人人參與勞動、人人贊美勞動的積極氛圍。
以上為加強勞動教育具體實踐中的一些實際探索并施行有效的做法,希望能引發大家討論和思考。
就在不久前,《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正式。其中,關于勞動意識的培養被作為六大素養之一,在“實踐創新”層面的第一條予以凸顯,其重點是:尊重勞動,具有積極的勞動態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具有動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在主動參加的家務勞動、生產勞動、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中,具有改進和創新勞動方式、提高勞動效率的意識;具有通過誠實合法勞動造成功生活的意識和行動等。這為務實推動勞動教育在學校層面落地生根再次提供了方向指導和生長沃土。
當然,無論是在教育主管部門還是在學校教育行政層面,我們都還面臨著諸多問題:如何運用行政力加強資源開發,推動一批校外公共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如何制定督導評價標準,引領區域內的勞動教育特色學校的創建?如何加強師資培訓,提高學科教師推動勞動教育課程專業化實施水平?如何用“規矩”的形式來保證勞動教育的實施問題?等等。我們相信,伴隨這些問題的逐步解決,必將為更好推動勞動教育的實施起到助推作用,這都是我們共同關注、期盼和樂見的。
參考文獻:
[1]劉宇.學生課程參與論[M].山東教育出版社,2012.
[2]高振宇.兒童哲學論[M].山東教育出版社,2011.
[3]陶行知.教育的真諦[M].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
[4]陳瑾.“更兒童”的課程:階梯式課程的深度實施[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5]冀曉萍.加強中學生勞動教育,創新高素質人才培養途徑: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就《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答本刊記者問[J].人民教育,2015(17).
[6]瞿德良.用勞動鋪就孩子美好的未來:基于兒童終身幸福的“三xin”勞動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江蘇教育(教育管理),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