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0 16:18:18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的修辭手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 要: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笨梢姡匾曊Z文修辭手法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而且,還能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所以,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要借助多種活動來進行修辭手法的教學,以期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修辭手法;比喻;排比
所謂的修辭手法從字面意思上來說就是通過詞語的應用和對句子的調整來讓原本枯燥的句子增加一份活力,這也是修辭手法教學的價值所在。所以,為了改變以往簡單的一講到底的模式,也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更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結合文本,從文本句子解讀中了解一些常用的修辭手法的應用,并在自主應用中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因此,本文就以“比喻”“排比”兩種修辭手法的教學為例進行研討,以確保學生在分析和思考中獲得良好的發展。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利用兩個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來打比方,是我們平時常見的、也是常常用到的一種修辭書法。一般情況下,本體和喻體之間會由“像”“似”“好像”“猶如”等連接詞構成的。而這一修辭手法的應用也是朱自清先生在《春》這篇文章中應用最多的一種修辭手法之一。
比喻修辭展示與分析:
比喻:(1)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
這些句子中應用的修辭手法都是比喻,所以,為了貫徹落實課改下所倡導的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也為了提高學生的修辭手法的應用能力,在《春》這節課的教學時,我們可以針對一篩隼句進行分析,其他的要求學生以“小老師”的形式進行自主講解。如第(2)句的講解,鼓勵學生自主去分析,自主結合上下文,對這句中的喻體和本體進行區分。即:將“春雨”比作了“牛毛”“花針”“細絲”,目的就是要突出“春雨”的“多、細、密”,形象而貼切。在這一句中,喻體是牛毛、花針、細絲,本體是春雨。之后,組織學生自主對文本中的其他比喻句進行分析和思考,以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二、排比
所謂的排比句就是要借助意義相關或相近的句子來表達,以達到增強氣勢的目的。但是,在以往的排比教學中,教師常常就是簡單地將排比句的特點講述給學生,很少專門進行分析,導致學生對修辭手法的利用率相對較低,根本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實際語文教學時,教師要結合教材文本,引導學生在體驗排比修辭手法的應用作用中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還是以講《春》為例,在這篇文章中有幾個句子運用的是排比句,如:
(1)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
(2)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
為了強化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在分析這幾個句子時,我首先組織學生對這些句子進行反復閱讀,感受排比用法的作用,體會排比修辭的價值。之后,我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分析,如:第(2)句中既運用了擬人,又運用了排比,接著,引導學生自主說一說排比修辭是怎樣增加句子的氣勢的,之后,組織學生進行解讀,感受作者是怎樣借助排比來給枯燥的句子增加氣勢的。比如,有學生說:這句話借助排比從“山”“水”“春日”三個方面從整體上展示了春的特點。
還有學生說:這句話在描寫上是一致的。
更有學生說:學生將擬人和排比相結合,更直觀地將春的形象展現給了學生。
……
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最后,為了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我組織學生自主對所學的修辭手法進行應用,自主選擇恰當的事物進行描寫,如:
有學生說:愛是一座燈塔,愛是一場春雨,愛是一陣清風,只要有愛我們的生活才會豐富多彩。
還有學生說:青春是一首歌,撥動著我們的心弦;青春是一把火,燃燒著我們的熱血;青春是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的方向。
……
鼓勵學生自主去應用,自主去表達,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修辭利用能力,而且,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對學生語言組織能力的加強都有著密切的聯系。
綜上可以看出,素質教育下的語文修辭教學要做如下兩點的轉變,一是轉變簡單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也就是說,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就像上文中“比喻”修辭的教學法一樣,我們鼓勵學生以小老師的身份進行學習,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二是注重學生的應用。新時期的語文教學不僅要注重教,還要注重學生的學和用,鼓勵學生在自主應用中掌握,在自主應用中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傊聲r期的語文教師,我們要做好轉變工作,要通過多種活動的組織來推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成為語文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這類句子句法關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義彼此互見。在理解它時,要把上下文的意思聯系起來考慮,瞻前顧后,不能偏執任何一端,把它割裂開來,只從字面上去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正確、完整、全面地掌握這類句子的真正意思。綜觀中學語文教材選編的古詩文,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的有幾十處,概括起來,一般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短語互文
就是一個短語中前后兩部分的詞語構成互文,理解時必須把前后兩部分詞語拼合起來。例如:
1.去國懷鄉。(《岳陽樓記》)
2.朝暉夕陰。(同上)
3.岸芷汀蘭。(同上)
例1“去國懷鄉”是“去國去鄉,懷國懷鄉”的濃縮形式,可譯為“離開國都家鄉,思念國都家鄉”;例2“朝暉夕陰”聯系下文“氣象萬千”來看,意思應是“朝暉夕陰”和“朝陰夕暉”。“朝”和“夕”、“暉”和“陰”是互文。例3“岸芷汀蘭”,指“岸邊和小洲上的小草和小花”,而不是“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小花”。
(二)單句互文
即一個句子前后兩部分構成互文。例如:
4.煙籠寒水月籠沙。(《泊秦淮》)
5.秦時明月漢時關。(《出塞》)
例4我們應理解為:“煙霧與月光籠罩著一河清水,也籠罩著河邊的沙地”。如將此句解作“煙霧籠罩著寒水,月光籠罩著沙”,那就不符合邏輯,大錯特錯了;例5由“秦時明月”和“漢時關”兩部分組成,其中“秦”與“漢”互文見義,即明月仍是秦漢時的明月,山關仍是秦漢時的山關,以此來映襯物是人非。并非明月屬秦關屬漢。應理解為“秦漢時的明月和關隘”。
(三)偶句互文
指前后兩個句子構成的互文,其特點是前后兩個句子互相呼應,互相補充,彼此隱含,理解時必須把前后兩個句子拼合起來。這類用法非常普遍。例如:
6.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沁園春?雪》)
7.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出師表》)
8.西和諸戎,南撫夷越。(《隆中對》)
9.歧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江南逢李龜年》)
10.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
11.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同上)
12.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同上)
13.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4.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題破山寺后禪院》)
1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16.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陋室銘》)
例6“千里”和“萬里”互相呼應,彼此隱含,指“千萬里”;應理解為“千萬里都是冰封雪飄的景象。”例7“受任”和“奉命”互補,“敗軍之際”和“危難之間”互補,兩句合起來是“在打了敗仗、正是國家處與危難之中的時候奉命接受了重任?!崩?“西”和“南”互補,“和”與“撫”互補,“諸戎”和“夷越”互補,合起來應理解為“團結、安撫好周圍的少數民族?!本褪歉愫妹褡尻P系。例9“宅里”與“堂前”相呼應,“尋常見”與“幾度聞”相呼應,應理解為(當年我)常在岐王與崔九的家里見到你并聽到你的歌聲,并非在岐王宅里只見人而不聞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前只聞歌而不見人。例10“將軍”和“壯士”互相隱含,即“戰死”的有“將軍”也有“壯士”,歸來的有“壯士”也有“將軍”。如果翻譯成“將軍經過百戰之后都戰死了,回來的都是久經戰場的壯士”,我們明顯可以感覺到邏輯上講不通。應該翻譯成“將士們經過多年征戰,有的光榮殉國,有的載譽而歸”。例11兩句相互包含,它要表述的意思是:打開東閣門在床上坐坐,又打開西閣門在床上坐坐。表達了木蘭回到久別的家中的歡喜之情。不然既開的是東閣門,怎么會坐西閣床呢?例12“撲朔”與“迷離”互文見義。即雄兔與雌兔均有“腳撲朔”、“眼迷離”的習性,是難以區分雄雌的,以喻木蘭已女扮男裝,不易被認出是女性了。并非像教材注釋上說的“撲朔者為雄,迷離者為雌”③,如果那樣,“撲朔迷離”這一成語將無法解釋。例13“將軍”和“都護”互文見義,自然無情,怎會偏偏只凍住“將軍”的角弓,只讓“都護”的盔甲冷得穿不上呢?顯然,這句詩應理解成“天很冷,將士們的角弓都拉不開,盔甲也難以穿上?!崩?4“湖光山色使鳥兒歡娛,使人心除去雜念?!崩?5意思是不因“物”﹝的好壞﹞和“己”﹝的得失﹞而或悲或喜。例16 “談笑”和“往來”構成了互文,應譯成“和我談笑往來的都是博學之士,沒有不學無術之人”。
(四)多句互文
由三個或三個以上句子中的詞語參互成文,合而見義。例如:
17.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木蘭詩》)
這是四個相關的句。如果把文句割裂開來,就會誤解為木蘭每去一處只買一樣東西,哪有這樣機械呢?仔細一想,句中的“東市”“西市”“南市”“北市”構成了互文。正確的理解是(木蘭)到處去買出征的器具,表現木蘭征戰前的緊張忙碌。作者把它分開來寫,是為了詩句的整齊和音調的和諧。
需要指出的是,“互文”作為一種古漢語的修辭手法,在今天不一定要求學生去運用,但是,因為古今漢語一脈相承,在現代漢語中“互文”這種現象仍然存在,如神出鬼沒、東奔西跑、鶯歌燕舞、門當戶對、摧枯拉朽、暴風驟雨等。因此,掌握好互文的修辭手法,對于學習、研究古代漢語,甚至運用現代漢語都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郭錫龍,唐作蕃,何九盈,蔣紹愚.《古代漢語修訂本(下)》北京:商務印書館,884頁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文體知識
初中階段的基本文體知識,主要包括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三類。學生需要在語文教師的教學指導下,清晰了解每類文體手法的特點和相互之間的區別,繼而在回答相關的文體知識的題目時表現出專業性和明確性。一般情況下,初中語文教師會通過課內教材內容的教授和課外語文知識的練習,指導學生們逐漸加深對各類文體知識的辨析和理解能力,從而保證今后獨立解答相關文體類題型的正確率和完成度。初中生對文體知識的學習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對文體知識有一個全面而清晰的理解,第二個階段就是在閱讀理解和作文中實現對文體知識的辨析和運用,繼而完成對文體知識的語言和行文的理解運用。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和課堂教學案例,筆者認為文體知識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根據文體知識的主要類型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修辭手法類文體知識
初中生對修辭手法的學習在小學階段就已經有所接觸,因此,對常用的修辭手法,學生們能夠快速地辨別和表達出來,而初中語文教師對學生修辭手法的教學,在小學了解程度的基礎上進一步朝著應用的方向發展。具體來看,語文教師可以從閱讀理解和作文兩個教學模塊培養學生對修辭手法的領悟能力。
首先,在初中語文閱讀理解層面語文教師往往需要向學生們介紹每個修辭手法的主要表現形式和運用的作用以及好處。學生們只有掌握了修辭手法的各個形式和作用,才能在今后的各類閱讀理解中體會語言運用的美妙和作者的個人感彩。例如,修辭手法中的比喻手法,往往會使得表現的內容和形象更加生動和豐富,從而增添文章的感彩;擬人手法的運用往往會賦予被擬人的物體以動感,增添文章的活力;排比手法的運用往往會增添文章的氣勢,表現作者的感情態度;夸張手法的運用往往會從夸大和夸小兩種層面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添文章的語言感染力。諸如此類的修辭手法的運用都是為文章行文的結構和感情服務的,有利于作者思想感情的生發。
其次,初中語文教師在教授學生們完成對修辭手法的表現形式和作用之后,還需要加強對學生修辭手法運用的輔導。初中生正處于對語文語言學習理解和運用的關鍵階段,對修辭手法的扎實掌握和運用,一方面可以凸顯他們對文章行文的把握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夠激發他們從修辭中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以作文的形式表達不同的人生態度和學習成果。例如,初中語文教師在要求學生完成600字左右的命題作文或話題作文時,通??梢怨膭顚W生們運用兩到三個修辭手法,在提高作文表現效果的同時逐步實現對各種修辭手法的靈活運用。
二、表達方式類的文體知識
在學習和掌握了基本的修辭手法技巧之后,初中語文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了解每種表達方式之間的細微差別。多種形式的表達方式,既是不同文體表現內容的主要方式,同時也是表達特定感情的語言手段,初中生在學習此類文體知識時,需要盡力體會每個表達方式的特點和差別。
首先,在課內和課外的閱讀理解教學層面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向學生們介紹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這五類表達方式的特點,讓學生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學習這五類表達方式的技巧。例如,記敘是初中語文材料的主要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過程的敘說和交代,因此,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要求學生學會以精煉的語言概括出記敘類文章的大意,從記敘文六要素或三要素出發,以精煉的語言得出最完美的回答。
其次,初中語文教師還需要加強對學生作文中多種表達方式的訓練,指導他們通過對五種表達方式的寫作和思考,體會中文寫作的語言魅力和情感態度。具體來看,記敘是初中生作文的主要寫作手法,而對人物外貌、心理、語言、神態的記敘往往需要學生們進行細致的觀察,從正面和側面兩個維度進行描寫,在寫作情感性比較強的文章時,初中生往往還需要借助修辭手法和表達手法達到自身抒情的最大化和真實化,從而提高文章寫作的感染力和寫作色彩。初中生只有在不斷的練習中,才會逐步掌握每個表達方式的技巧,提高語文作文寫作的水平和能力,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激發學生對中文的運用和表達能力。
三、表現手法類的文體知識
初中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的學習過程中,往往還需要重視對表現手法的講解和運用。學習和了解多樣的表現手法,往往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和思考閱讀理解的能力,同時也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借鑒意識,將多種表現手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從而提升自身作文的文采表現力。
首先,在閱讀理解層面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向學生們介紹常見的表現手法,指導他們了解每種表現手法的形成結構以及背后蘊含的深意,根據初中語文教學內容的不同表達方式,各類文體的表現手法也是不一樣的。例如,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主要呈現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揚結合、象征等;記敘文的表現手法主要呈現為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除此以外,表現手法除了依據不同文體呈現不同的形式,往往還與藝術手法相一致,常見的象征、想象、烘托、反襯、渲染等表現手法往往會在閱讀理解中加深文章的說服力和情感力度。
關鍵詞:初中語文;修辭教學;問題
讓學生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更深入的領會是進行修辭教學的最大目的,而作為一種文學工具,修辭手法的運用可以將作者的情感更好地表F出來。初中這個階段是發展學生語言和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修辭手法,使學生對于教學內容更好地領會,從而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有效提高。以下文章就對初中語文修辭教學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決的策略。
一、存在的問題
1.修辭教學的重點存在偏移
當前,很多教師對于修辭教學的目的并沒有進行充分的認
識,只是單純地將其等同于一些夸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并當作基礎知識進行傳授,教學面很窄且量很小。還有一些教師雖然對語言聯系比較重視,將其當作關鍵教學內容,但還是沒有很好地和修辭進行聯系,由此就可以看出他們對于修辭在語言表達上的作用并沒有清晰的認識。一些教師只是在簡要地理解修辭方法上進行了修辭方法的教學,還有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只關注了辭格和句式修辭,卻忽視了一般修辭的內容,未結合課文的情境對修辭特有的作用進行探究,通常對講解比較重視,卻忽略了練習的作用。實際上,在修辭教學中,教師要更多地關注語言的實際訓練,也就是說,要結合生動鮮活的生活實際來進行修辭的訓練。
2.教師的教學理念淡薄
很大一部分語文教師對于修辭知識的認識都存在誤區,因為不重視也就沒有更好地學習和掌握更多專業的知識,所以教學效果就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同時,對于修辭教學的重要性,很多語文教師也沒有進行充分的認識,在具體的教學中采取的教學方式仍然是以辭格辨別為中心,這就會使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受到很大的阻礙。
二、正確的教學引導
1.練習生活實際
語言交際在很多方面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比如思想的交流、信息的傳播以及聯絡溝通等,它是一種社會活動。在口語交際中最早開始應用修辭,后來則慢慢向書面修辭偏移,因此就造成了修辭的運用漸漸脫離了實際。
在口語交際的教學過程中,為使課堂教學能夠順利地開展,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生活語境。比如,在初中語文的課本當中就設置了一些專題來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初中階段進行語文修辭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能夠將修辭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建立無處不修辭的意識。教師適當地為學生總結修辭的知識,提高學生應用修辭手法的能
力,引導學生將其內化為語文素養,使學生的語文成績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2.融合課文和修辭的教學
在進行初中語文修辭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效地融合修辭教學和課文教學。因為在名家名著中包含著豐富的修辭手法,而初中的語文教材中就包括了大量的名著。教師在傳統的課文教學中只是把修辭當成基礎知識,這樣對于學生深入把握作者的情感很不利。鑒于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在講解修辭內容的同時講述修辭的方法。
比如,對《木蘭詩》這篇課文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修辭教學融入課文教學當中,將課文中蘊含的一些修辭手法指出來,并為學生講解。比如“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這一句中就蘊含著夸張的手法,而夸張就是指夸大和縮小事物的某些方面,運用夸張的手法是為了增強文章的效果,這一句中就將戰爭的緊急和路途的遙遠作出夸張的描寫。在這篇文章中還包含了對偶、設問、頂針等修辭手法,對偶是一些結構相同、字數也相等的句子,“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就屬于對偶句,作者在這句話中運用對偶為下面的文章設置了懸念;設問就是在句子中進行自問自答,“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這句話就屬于設問句,這句話將人物的思想活動更好地描寫出來;頂針就是后一句話和前一句話首尾相同的句子,在文章中運用頂針的話是“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更好地增強了文章的文學性。此外,一些句子還包含了多個修辭手法,教師應該對其進行詳細講解?!赌咎m詩》這篇文章雖然很短,但是用到的修辭手法非常多。所以,教師應該在教學時進行詳細的講解,使學生能夠學會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對各種修辭手法所表達的含義進行了解和掌握,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參考文獻:
【關鍵詞】修辭手法分類特點作用地位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3-0041-01
語文教學的職責是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現代語文能力,其中就包括指導學生很好地掌握修辭手法。
一、修辭和修辭手法
修辭:是指對文字加以修飾的寫作手法,包括詞語和句式的選擇、修辭手法的運用等。
修辭手法:也稱辭格、辭式,是為了使語言增強表達效果而運用的一些修飾描摹的特殊方法。
二、修辭手法的分類、特點、作用
1.比喻
特點:描寫事物或說明道理時,用相似的事物或道理來打比方。
作用:使描寫生動形象,說理通俗易懂。
注意:本體、喻體之間要有相似性;比喻要貼切;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2.擬人
特點:把物當作人來寫。
作用:使物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行為,從而使描寫更生動。
3.夸張
特點:有意對客觀事物言過其實。
作用:突出事物特征,表達某種強烈的思想感情。
分類:擴大夸張、縮小夸張、超前夸張。
4.排比
特點: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似、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構成。
作用:增強語言的氣勢,強調某種意思或感情。
5.對偶
特點:由兩個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義相關或相對的句子構成。
作用:使句式整齊,讀起來瑯瑯上口。
6.反復
特點:有意重復使用某些詞語或句子。
作用:增強語言的氣勢,強調某種意思或感情。
7.設問
特點:在并無疑問的地方,故意提出問題,然后自己回答,即自問自答。(注意和一般疑問句區別)
作用: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
8.反問
特點:只問不答,答案就在問句中。
作用:加強語氣,起強調作用。
此外,教材中還出現了其他修辭手法,且容易和上述幾種混淆,如:借代與比喻,通感與比喻,對比與對偶,反語與雙關等,教師應適當予以點撥。
三、修辭手法在語文中考里的地位
《新課標》明確規定:"了解常用的修辭手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各地中考對修辭手法的考查,比比皆是,主要有兩種方式:
1.把修辭手法和閱讀理解結合考查。一般是結合閱讀材料要求學生賞析運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
2.把修辭手法和各種寫句題結合考查。一般是在具有濃郁文化氛圍的試題中,要求學生運用修辭手法來表情達意。重慶市近10年的語文中考里都有此類考題。如:
(1)2003年:根據語境,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語句,把句子補充完整。(4分)
溪流、湖泊、山泉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因為有了水而有了靈性,有了生機。水是有靈魂的。水的靈魂如少女一般韻味十足,如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
(2)2007年:仿照下面的句子,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一句話。(4分)
江南是一局棋,縱橫交錯的田壟是棋盤,星星點點的湖泊是棋子。
(3)2011年:2011年4月,重慶市婦聯、大渝網等聯合發起了"愛心字典捐贈"活動,來自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紛紛慷慨解囊,并表達了期盼和祝愿。
如果你捐了一本字典,請在字典上寫一句留言,表達鼓勵之意。要求: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手法。(2分)
四、修辭手法在寫作中的運用
中考作文評分標準有一項要求是"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語言流暢,有一定的表現力"。"表現力"是指詞語生動,修辭手法豐富,文句有意蘊,這也是閱卷老師給考生打高分的一把利器。
斯大林說過:"思維訓練與語言訓練是分不開的。"只有平時在閱讀和寫作中有意識地積累、使用修辭手法,才能使學生逐漸增強語感,提高語言表達技巧。
1.妙用在作文標題中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若用修辭手法來擬題,可為文章增輝添色。如:《寬容是把雙刃劍》、《母愛如水》、《狗的遺囑》。
2.妙用在作文開頭、結尾中
用修辭手法開頭,往往能夠很好地開啟下文,迅速吸引讀者的眼球;用修辭手法結尾,常常讓人回味無窮。
3.妙用在記人、寫物、論理之類的作文中。
五、修辭手法教學中的幾點設想
1.樹立"大修辭"觀。除了重視辭格,還要注重修辭的語言、句法、篇章等方面。
2.必須在具體的言語材料中讓學生感受修辭手法的魅力。切不可將修辭手法與具體文段剝離開,去生硬地講解修辭知識。要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結合語境賞析它們的表達效果。
3.教學方法要靈活,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如賞析朱自清先生的《春》中"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可以采用換詞法,把"鉆"換成"長",采用去詞法,去掉"偷偷地"一詞,讓學生比較其表達效果的不同,從而切實領會到擬人手法的妙處。
4.注重修辭教學的系統性。教材中的修辭手法知識零星散落在一些練習里,教師要有統籌安排,呈現出系統性,并與閱讀、作文教學協調統一。
總之,語文教師要緊扣初中修辭知識教學重點,循序漸進,步步為營,提高學生對語言的賞析、表達、運用能力,最大化地發揮"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作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技巧;語文修辭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規定高中語文教學目的為高中語文教學,要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水平,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培養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然而不管是閱讀、寫作、交際能力的培養還是文學鑒賞和文言文的掌握都與語文修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靶揶o”一詞中,“修”為修飾、選擇之義,“辭”為言辭,語言,所以修辭就是對言辭、語文進行修飾與選擇的一種語言行為和現象,是一種語言運用的方式。將“修辭”具體化于語文教學中主要有以下幾種手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借代、比擬(擬人、擬物)、夸張(擴大、縮小、超前)、對偶(正對、反對、串對)、排比、反復、雙關(諧音、語意)、反語、對比、映襯(正襯、反襯)、頂針、移就、通感、婉曲、回環、呼告、互文等。面對修辭手法種類繁多與課堂時間有限這一矛盾,一些一線教師選擇對修辭避而不談,只做簡單介紹不做深入探討,使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還有一些一線教師特別是工作經驗不足的高中語文教師會選擇將修辭手法一一詳解,視總體教學任務而不顧,出現了舍本逐末的現象,修辭手法固然重要,但它只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部分內容,并非全部,顯然,這兩種修辭教學的方式都是不盡如人意的。所以如何將其恰當地展示給學生,使其掌握這些修辭手法,是很多教師都要面對的棘手問題。
我認為,面對種類如此繁多的修辭手法,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將其進行歸類,區分出哪些修辭手法是被廣泛應用的,如:排比、比喻、比擬、夸張;哪些修辭手法是不易發覺的,如:映襯、移就、互文、通感;哪些修辭手法是容易混淆的,如:借喻―借代、移就―擬人、對偶―對比;而哪些修辭手法又是不易于學生掌握的,如:借代、映襯、借喻、超前夸張;哪些修辭手法是“一點就通”的,如:回環、頂針、反復、排比、呼告。針對以上修辭手法的分類,我們堅持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相統一的原則進行修辭手法教學,即堅持將所有修辭手法都對學生有所介紹,但側重點有所不同,該細細品味的修辭手法帶領學生細細品味,該粗略了解的修辭方法就讓學生放開手腳自己去體會。具體的教學策略如下:
一、遇到就不錯過――語文教學中滲透修辭教學
我們認為要想讓學生對修辭手法產生更深刻、更清晰的認識,就離不開修辭手法所存在的課文。也就是說,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每當課文中出現某一修辭手法時,教師都應該從課文的情境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從課文情境的角度去賞析、品味其中的修辭手法。由于受應試教育的驅使,學生在看到比喻、比擬時就使用“這句話生動形象表現了……”,看到“正襯、反襯”就說“這句話襯托出作者……”這種條件反射式的回答,導致學生開始淡去修辭的趣味與漢語的魅力,使修辭失去了其真正的意義,同時也使語文教學變得寡然無味。比喻與比擬的作用的確是使語言變得生動形象,然而是怎樣的生動形象,就需要學生在閱讀文章時用心去體會了,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強調修辭教學遙控滲透于語文教學之中,在語文教學中遇到修辭手法就不輕易將其錯過。例如《孔雀東南飛》一文中“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庇捎谠撐难晕牡闹黝}與愛情有關,正處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對其就會產生極大的興趣,教師就應該抓住其興趣點,在對文章進行理解的基礎上進行修辭手法的講解。
二、感性走向理性――設立修辭手法專門課
我們說從“感性走向理性”,是在課堂語文教學中所接觸到的修辭手法進行總結歸納,將對修辭手法的感性認識升華,在總結歸納的基礎上,達到對修辭手法的理性認識,進而達到靈活運動的程度,尤其是針對像“借喻―借代、移就―擬人、對偶―對比”等相似程度過高,容易產生混淆的修辭手法更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梳理與歸納,將其相同點、不同點一一理清,對其進行專門講解,強化訓練等方式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準確掌握。然而,如果沒有語文課堂上修辭手法的積累這一目標是遠遠達不到的。所以我們說,設立修辭手法專門課要建立在語文教學中修辭滲透的基礎上。
修辭是高中語文乃至整個漢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漢語魅力的體現,我們在對學生進行修辭手法教學的同時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辨析各種修辭手法更要學會發現修辭的“美”!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生“了解常用的修辭手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初中階段需要掌握的常見修辭手法有八種:比喻、擬人、夸張、對偶、排比、反復、設問、反問。對這幾種修辭手法,同學們要能夠明辨其特點,并要特別注意各種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對此同學們必須掌握如下能力:1.在具體的語境中判斷修辭手法的種類及其運用是否得當的能力;2.運用修辭手法仿寫句子的能力;3.結合具體語境體會修辭手法在文中表達效果的能力。
【應對策略】
綜觀近年來全國各地中考語文試題,把各種修辭手法滲透在閱讀理解中的考查特別多,且都重在考查考生對語言的運用和鑒賞能力。這就要求同學們在閱讀文章時,必須熟知各種修辭手法的基本特點及其作用,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體會修辭手法在文中的表達效果。
一、喚起相似聯想,理解比喻的作用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可以使描寫的對象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也可以形象生動地突出本體的某種特點,從而增強文章的趣味性、生動性。答題公式: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了……,表現了作者……的感情。
二、抓住作者情感,理解擬人的作用
正確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可使讀者不僅對文中所描述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還能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感情,從而引起共鳴。答題公式: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以人的情感與性格,表現了作者……的感情。
三、整體把握排比項,理解排比的作用
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往往給人一氣呵成之感,它能使語言暢達,節奏感強,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排比多用于議論或抒情,用排比議論,可以把論點闡述得更嚴密、透徹;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發得淋漓盡致。答題公式:采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描寫了……的情景,集中地表達了作者……的感情,節奏明快,增強了語言的氣勢。
四、從表現事物的本質出發,理解夸張的作用
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能深刻地表現作者對事物鮮明的情感和態度,從而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通過對事物形象的渲染,可以引起人們豐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答題公式:采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突出描寫了……,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五、聯系所問與所答,理解設問的作用
運用設問的修辭手法,可以突出某些內容,使文章句式豐富,波瀾起伏。用設問句作標題,能起到吸引讀者閱讀、啟發讀者思索、體會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將設問用在一段文字的開頭或結尾,還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答題公式:運用設問的修辭手法加強了語氣,意思是說(改成陳述句)……,強烈地表達了作者的……之情。
六、體會語氣與情感色彩,理解反問的作用
反問的修辭手法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或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這樣能把肯定的意思表達得更鮮明、更強烈,給讀者的印象更深刻。答題公式:采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把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引起讀者對……的關注和思考。
七、品味對稱與音樂之美,理解對偶的作用
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能鮮明地提示事物的內在聯系,反映事物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同時也能使文章句式整齊,結構勻稱。答題公式:采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高度概括了……,揭示了……的內在聯系,同時使文章結構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樂美。
八、在旋律美中加深印象,理解反復的作用
反復的修辭手法具有突出思想、強調感情、分清層次、加強節奏感的修辭效果。答題公式: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加強了語氣,強調了……,強烈表達了作者的……之情。
【美文展示一】
竹 篾
左建明
那是一個想來十分遙遠的中午了,熾熱的太陽高懸中天。
我背了書包,在桉樹的濃蔭下輕捷地走著。由于南方雨水頻繁,樹蔭下的通道長滿了青青的苔蘚。在道邊上走,一不小心就摔個仰巴叉,于是,我只好在窄窄的通道中間走了——但這不是我后來肇事的理由。
接下來,我看見一位白發稀疏的老婆婆領著她的外孫在離我不到兩丈遠的地方蹣跚著,那孩子眼睛又黑又亮,可愛極了。這會兒,他只穿了個有背帶的開襠小褲衩,小屁股一撅一撅,跟個小鴨子似的。
我還發現,他手里握了根又細又長的竹篾,那竹篾的尾端就在我腳前兩三尺的地方游來擺去。這是一根充滿誘惑與動感的美妙線條。
那一會兒,我突然變得愚蠢可惡:我挪動著腳步,企圖踩住那樣美妙的竹篾。盡管我意識的平面上只是想跟孩子逗著玩玩,但仔細想想,人的惡念原來與生俱有。
我終于將那根竹篾踩住了。于是,美妙活潑富有生命感的竹篾一下繃直成一條僵硬毒辣的直線,與此同時,我聽到那孩子哇的一聲哭叫起來,我看見那根竹篾從他手里甩脫了,仿佛甩掉一條蛇。
“啊呀!”老婆婆扳過孩子的手,不禁失聲叫起來。我趕緊跑上去,一看,那孩子白胖胖嫩生生的小手被竹篾劃了深深的一道傷口,鮮紅的血往外涌流。我覺得心臟好像被竹篾一下子刺穿了,渾身打了一個永生難忘的激靈。
那一刻,我驚惶失措,只盼著發生的事只是一個噩夢。
老婆婆卻說:“莫害怕,你又不是故意的。”
我長吁一口氣,內心的恐懼一下子被安撫了。因為老婆婆不以為我是故意的,我就可以免遭一場責難了。
于是我就坡騎驢,順水推舟,不管表情如何尷尬難堪,我極力裝作不留心而誤踩了竹篾的神態。是啊,竹篾那么長,后邊的人不小心而誤踩上的可能性挺大的呀!
老婆婆急急惶惶地抱著孩子找衛生室去了。
那條長長的竹篾剛才還活蹦亂跳著,這會兒卻僵直地臥在長滿苔蘚的小路上。
耳邊還有那孩子漸遠漸輕的哭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