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0 16:18:12
序論:在您撰寫老師的基本素質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是幽默感。具有這樣特質的老師很少發脾氣,但也批評人,但他的批評是動人的而不是傷人的。比如一個粗心的學生經常丟三落四,不是把3寫成4,就是掉了小數點,老師在剛開始的時候并沒有批評學生,因為誰都有犯錯的時候,但當老師發現這個學生的粗心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得想法幫助他及時的而且是有力地改正,這時候老師得下猛藥。有一次,這個學生把3加2等于5成寫了等于8.老師是這樣批評他的,同學,你以后當了老板,我一定要到你那里打工,因為你會把500元的工資寫成800元,這樣我一個月就可以拿到一個多月的工資。老師有方式的批評,為學生留了面子,也起到了提醒學生的作用,同時展現了老師具有親和力的一面。這個同學后來很少出現因粗心而發生的錯誤了。
二是干練整潔。一個干練整潔的老師出現在講臺上的時候,給人的印 象是精、氣、神的充分、飽滿,干練應當表現在做事的有條理性上,講話的干脆利落上;整潔不光是指老師的表裝著要清爽而不過分招搖,而是表現在教案的準備、課堂上的板書、批改作業時的規范,簡潔。試想,一個不修邊幅的人走上講臺,學生對這堂課還有信心嘛?
三是不當嚴師,當朋友。人們都有這樣的話:我和他是好朋友,我們無話不談??梢?,只有作了朋友,只有別人把你當作了朋友,別人才可以和你交心,同樣,也只有你把別人當作了朋友,你才愿意和別人掏心掏肺.只有你和學生成了朋友,你才能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才能知道他為什么這些天上課走神,最近學習特別盡心或者老是心不在焉。。。。。。。特別是當前,邊遠山區很多學生家長為了擺脫貧困,不遠千里萬里到沿海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打工,孩子們則留給年邁的老人或者是 親戚,有的更是讓孩子獨自在家,由親朋代為關照,孩子們一些不良習慣正是因為沒有父母的約束和愛心的缺乏而養成。如果老師能作他們的朋友,就會及時了解到他們的心思,把握他們的心情,進而有的放矢地去加以引導,開導,孩子們就會放下包袱,輕松愉快的前進。當今打工潮涌動的時候,每個老師教書育人的本色和作用應當更突現。
論文摘要:音樂教育呼喚高素質的音樂教師隊伍,因為高素質的音樂教師是音樂教育成功的基礎,音樂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將促進和提高國民音樂素質,時代歡呼每位音樂老師都不斷進取,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
素質教育是我們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教師素質是教師在育人過程中穩定、必備的職業品質,是教師職業的形象、文化知識、育人能力等內在涵養的總和,因此,教師自身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作為音樂教師,不僅要有獻身教育、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師德,還具有廣博的知識過硬的語言藝術,綜合的音樂專業技能,良好的心理和科學的教學管理能力。
廣博的知識對音樂教學的作用,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音樂教育具有著其他藝術學科所不可代替的作用。它不僅可以增長知識,而且還能夠陶冶情操,培養意志和競爭意識,開發智力并提高能力。因而,一名音樂教師僅有精通的知識是不夠的,還必須努力學習和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美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面,這樣在學生中才能具有威望。作為一名音樂教師,不僅僅是傳授本領,同時還要激勵、喚醒、鼓勵學生學習的動力。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具有真摯的愛,對業務要精益求精。教師對知識渴求的廣度和深度,對引導學生發展抽象思維、形象思維和實現有意義的學習,都具有著重要的價值和作用。
復合的音樂技能作用:在音樂學科領域中,“彈、唱、跳”是所有音樂教師應具備的三大基本功?!俺奔锤璩芰妥詮椬猿芰Α3谝魳方虒W中具備很強的示范性和激勵性。歌唱教學是訓練學生的樂感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皬棥奔存I盤彈奏能力和即興能力,只有具備嫻熟的能對多種風格的歌曲伴奏的即興能力,才能組織好課堂,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疤奔次璧副硌菽芰ΑMㄟ^自己的肢體語言來引導學生體會音樂,表演音樂。
音樂教師除了要重視原來的專業技能之外,還要逐漸掌握合唱指揮、樂器演奏以及音樂創作等復合的專業技能。同時,一名音樂教師也絕不是上好課就完事了,他們的任務還在于課外藝術實踐。
總之,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中,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水準。以音樂素質為先導,以高超的語言素質為手段,以嫻熟的業務水平為前提,在平凡且艱辛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工作,默默無聞地奉獻,瑣瑣碎碎地辛勞,年復一年的開拓,以百分之百的熱情解決百分之一的問題,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為人生最大的幸福。
當然,具體的講:“德智體美勞”是以“德智體”為重點的。因為“美”與“勞”這兩個字的內容不能獨立的表現出來,它必須要以“德智體”為依托,建立在“德智體”的基礎上,才能表現出其自身的特性。
比如說“美”吧,它只是一種特性的表現,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必須依附在物的形態上才行,好象我們說“花”是美的,這個“美”就是花托出來的;說山水美,這個“美”就是山水托出來的。離開了依托,則“美”就不存在了。上面說的是物,如果要說人的話,除了相貌,人的美就還有另一層涵義,那就是人的心地。所以看人不光是看人的長相,而是要看人的心靈。人的心靈就來源于人的道德修養和思想智慧。因為只有一個有崇高品德的人,才會有語言美的內涵,才有心地美的表現。而這種崇高的品德,是有思想、有智慧的人才具備的,是要有一定知識、有一定智慧的人才懂得美的實質。所以說“美”是不能脫離德智體的基礎的。
同樣,德智體美勞中的“勞”字,也完全是要用“德智體”三個字來體現。因為一個德性好的人、智慧高的人、身體健康的人,則必然是一個熱愛勞動的人。其德性好者,不但懂得“勞動創造世界”的意義,也必然會做事勤快,工作兢兢業業;反之,一個品質不良的人,就必然懶散、怕苦、怕累,總有一種不勞而獲的思想。所以,要培養一個熱愛勞動的人,首先要培養他的良好的品德。
而智和勞也是關聯的,一個高智能的人,一般都善于思維、富于創造。其學習知識也好、使用知識也好,都很勤奮,都很認真。自己想到了什么、就一定會去做什么,這就形成了勞動。反之如果是一個不熱愛勞動的人,也必然是智力不高的人,就像家雀和大雁,由于家雀的能力小,所以它追求的就是房前屋下人們拋撒的一粒米、一把糠皮;而大雁則由于它本領高強,因而就會放眼千里,追求著更遠大的目標。人也是這樣,為什么說能者多勞,就是因為他什么能做到、所以就經常有事做。那些無所事事、游手好閑的人,實則是智力到了那里的人。由此可說明“智”與“勞”的關系。
再就是“體”與“勞”的關系。這是很好理解的,因為誰都知道,一個強健的身體主要是鍛煉得來的,是“勞”與“動”的結果。一個不管你四肢如何發達,不去鍛煉,不去勞動,天天吃了睡、睡了吃,睡得個年把半載,沒病也都睡出病來了。這樣也就成不了健康的人,雖然其命還活著、其身體還在,這充其量只能算作病體、殘命。
綜上所述,我國的“德智體美勞”的五個字的教育方針,實際上是由“德智體”全部包括了的。因此,這里就專門解釋一下“德智體”的問題。當然這“德智體”三個字,也絕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是有纏綿不斷的關系的。盡管這三個字的各自用處不同,但卻都緊緊聯系著個人之人生與社會?,F在我們先來看看這三個字的屬向。“德”字是屬于社會性,無論你個人的道德,還是社會的公德,都是屬于社會性的,于個人的作用只是名譽的問題。人最屬于自己的是“智”和“體”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對于社會的作用次于自我的作用。我們暫且把“德”字撇下,說說屬于自我的“智”和“體”兩字。
“智”是人的智能,即智慧和能力的統稱。應該說凡人都是有智能的,就好象地球不管什么地方都是有礦藏的,只是礦種不同和有用礦物的程度不同以及開發和利用程度不同而已。凡人都有智慧,只是有什么樣的智慧,智慧的高低程度以及發揮的作用大小不同而已。
人的智慧的開發工具是知識,是人們用學到的知識去思維而開發出來的,用來指導人的行為的能力。所不同的是由于各人學到的知識的質和量的不同,從而也就形成了各人的智慧形式不同,和行為能力不同的狀況。比如學醫的,所開發的是醫學方面的智慧,學電腦的是開發電腦方面的智慧。這樣,社會上才有了各行各業的區別。也由于學的力度不同,而導致了各人的工作能力不同。這就是為什么知識程度越高越聰明的緣故。什么鑰匙開什么鎖、什么藤結什么瓜,人的付出有多大,收獲也就有多大。世界上任何生物都是為繁衍后代的,都是有著其物質內在的生理規律的行為能力的,這就是智慧。所以說不能認為誰有智慧、誰沒有智慧。只是有智慧的高低如何,智慧的性質與形式怎樣而分”。蒼蠅吃屎,蜜蜂采花,張三種田,李四打鐵等,都是各自在為著自己的生存發揮著自己擁有的智慧的能量。因此人類社會對人類的教育的根本,就是增長人的知識,開發人的智能,使其更好的為自己的生存和社會的建設出力,
上面說的是德智體的“智”。而對于“體”來講;其含義這里當然指的是人的身體、人的生命。人的身體是自然物。所以法律上把人叫做自然人。人在德、智、體各方面是獨立存在的,不受“德、智、體”制約。無論這個人有德無德,有智無智,只要這個人還活著,這個人的“體”就必然存在。所以“體”是根本,德和智是裝飾其“體”的。一個人的人生之“體”,如果不用德和智來裝飾的話,其生命之“體”雖然照樣存在,但卻失去了其生命的價值。特別是智,對人生個人猶為重要。人活在世界上有兩件東西是萬萬不能少的:一是身體;二是本事。比如說這個人身體很壯,但沒有知識。什么都不會干。那么這人便“山大無柴燒”,白生了一個好的身體;但如果這個人有知識而沒有健康的身體,那么也許你的本事就發揮不出來。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人顧此失彼。注重身體的人特別愛惜身體。曬點太陽都怕把皮子曬脫了長不出來,流點汗都生怕自己脫水。所以不愛學習,不愛勞動。到頭來變成為一個不勞而食的、失去了其生命的價值的人。而另有一些則恰恰相反,為了工作,為了學習而置身體于不顧,結果本事是學到了,但身體則垮了。這一次的工作是做好了,但下一次工作也就無法做了。這同樣也是很可悲的。說到這里可能有人會說;殘疾人不同樣也有做大事的嗎?當然有,而且還多。但我們應該明白,殘疾人之本身是并不希望自己殘疾的。面對現實,他(她)們只有奮爭和拼搏,付出比正常人高出幾十、幾百倍的代價,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如果把本事和身體這兩樣東西擺在人的眼前,任其選擇一樣的話,我則寧愿選擇“體”,不要“智”也,因為“體”才是人的根本。所以為了這“體”,不但要生活,而且還要鍛煉才能使之強??;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的教育方針中的德智體的“體”,就不單是指人的生命之軀體,而是包含著體育事業、體育鍛煉的具體內容。因此,在素質教育的教學工作中,千萬不能忽視體育教育的實質。
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人既是靠著自我的智慧而生存的,也是靠群體的力量來生存的。所以人們需要一個共同的準則規范來維護人類社會的秩序,來建設和保障人類社會的文明,這除了國家用法律的力量來制約以外,還需要人們的自我道德和社會公德來維護。
為什么在德智體美勞教育里,把“德”放在第一位,就是因為“德”是社會性的;“智”和“體”都是自我之物,是在自我屬性的前提下而進入社會的。但必然要用“德”的力量來推動。否則,一個人的身體再好,智慧再高,沒有“德”的作用,那是只能是自我的。而且是身體越好,智慧越高,其對社會的危害也是越大的。因此,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德”是主宰“智”與“體”的神,是第一重要的。這里這么說可能有人會不贊同,認為“德”從屬于政治、說“德”于人類社會第一重要,那是強調了政治第一的說法,是忽視了社會人才的作用。我們必須明白,大凡一個人才之本身,是必須要具備“德”的因素的。何況人才和德對于社會的關系是以“德”而定的。我們說社會的人才比比皆是,但社會之“德”卻只有一種。就說時勢造英雄和英雄造時勢吧!不否認某個英雄人物所起的作用、但人類社會的能人很多,“江山代有人才出”,不能說沒有你這個人,人們就不生活了,地球就不轉了。人們依然要生活下去的,地球仍然還要轉的,社會的建設也照樣要發展。只是可能會不是按照你的這個辦法去做,而是按照另一個辦法去做了而已。這就不能把個人的作用看得太重。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你不做還有人來做的。死了個康熙,還有乾隆。不見得沒有你就不行,這就是關于人才的形勢。而德呢,社會之“德”是萬萬也不能少的,沒有一個“德”,就會不成體統,就會造成社會混亂,其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當然,具體的講:“德智體美勞”是以“德智體”為重點的。因為“美”與“勞”這兩個字的內容不能獨立的表現出來,它必須要以“德智體”為依托,建立在“德智體”的基礎上,才能表現出其自身的特性。
比如說“美”吧,它只是一種特性的表現,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必須依附在物的形態上才行,好象我們說“花”是美的,這個“美”就是花托出來的;說山水美,這個“美”就是山水托出來的。離開了依托,則“美”就不存在了。上面說的是物,如果要說人的話,除了相貌,人的美就還有另一層涵義,那就是人的心地。所以看人不光是看人的長相,而是要看人的心靈。人的心靈就來源于人的道德修養和思想智慧。因為只有一個有崇高品德的人,才會有語言美的內涵,才有心地美的表現。而這種崇高的品德,是有思想、有智慧的人才具備的,是要有一定知識、有一定智慧的人才懂得美的實質。所以說“美”是不能脫離德智體的基礎的。
同樣,德智體美勞中的“勞”字,也完全是要用“德智體”三個字來體現。因為一個德性好的人、智慧高的人、身體健康的人,則必然是一個熱愛勞動的人。其德性好者,不但懂得“勞動創造世界”的意義,也必然會做事勤快,工作兢兢業業;反之,一個品質不良的人,就必然懶散、怕苦、怕累,總有一種不勞而獲的思想。所以,要培養一個熱愛勞動的人,首先要培養他的良好的品德。
而智和勞也是關聯的,一個高智能的人,一般都善于思維、富于創造。其學習知識也好、使用知識也好,都很勤奮,都很認真。自己想到了什么、就一定會去做什么,這就形成了勞動。反之如果是一個不熱愛勞動的人,也必然是智力不高的人,就像家雀和大雁,由于家雀的能力小,所以它追求的就是房前屋下人們拋撒的一粒米、一把糠皮;而大雁則由于它本領高強,因而就會放眼千里,追求著更遠大的目標。人也是這樣,為什么說能者多勞,就是因為他什么能做到、所以就經常有事做。那些無所事事、游手好閑的人,實則是智力到了那里的人。由此可說明“智”與“勞”的關系。
再就是“體”與“勞”的關系。這是很好理解的,因為誰都知道,一個強健的身體主要是鍛煉得來的,是“勞”與“動”的結果。一個不管你四肢如何發達,不去鍛煉,不去勞動,天天吃了睡、睡了吃,睡得個年把半載,沒病也都睡出病來了。這樣也就成不了健康的人,雖然其命還活著、其身體還在,這充其量只能算作病體、殘命。
綜上所述,我國的“德智體美勞”的五個字的教育方針,實際上是由“德智體”全部包括了的。因此,這里就專門解釋一下“德智體”的問題。當然這“德智體”三個字,也絕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是有纏綿不斷的關系的。盡管這三個字的各自用處不同,但卻都緊緊聯系著個人之人生與社會。現在我們先來看看這三個字的屬向。“德”字是屬于社會性,無論你個人的道德,還是社會的公德,都是屬于社會性的,于個人的作用只是名譽的問題。人最屬于自己的是“智”和“體”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對于社會的作用次于自我的作用。我們暫且把“德”字撇下,說說屬于自我的“智”和“體”兩字。
“智”是人的智能,即智慧和能力的統稱。應該說凡人都是有智能的,就好象地球不管什么地方都是有礦藏的,只是礦種不同和有用礦物的程度不同以及開發和利用程度不同而已。凡人都有智慧,只是有什么樣的智慧,智慧的高低程度以及發揮的作用大小不同而已。
人的智慧的開發工具是知識,是人們用學到的知識去思維而開發出來的,用來指導人的行為的能力。所不同的是由于各人學到的知識的質和量的不同,從而也就形成了各人的智慧形式不同,和行為能力不同的狀況。比如學醫的,所開發的是醫學方面的智慧,學電腦的是開發電腦方面的智慧。這樣,社會上才有了各行各業的區別。也由于學的力度不同,而導致了各人的工作能力不同。這就是為什么知識程度越高越聰明的緣故。什么鑰匙開什么鎖、什么藤結什么瓜,人的付出有多大,收獲也就有多大。世界上任何生物都是為繁衍后代的,都是有著其物質內在的生理規律的行為能力的,這就是智慧。所以說不能認為誰有智慧、誰沒有智慧。只是有智慧的高低如何,智慧的性質與形式怎樣而分”。蒼蠅吃屎,蜜蜂采花,張三種田,李四打鐵等,都是各自在為著自己的生存發揮著自己擁有的智慧的能量。因此人類社會對人類的教育的根本,就是增長人的知識,開發人的智能,使其更好的為自己的生存和社會的建設出力,
上面說的是德智體的“智”。而對于“體”來講;其含義這里當然指的是人的身體、人的生命。人的身體是自然物。所以法律上把人叫做自然人。人在德、智、體各方面是獨立存在的,不受“德、智、體”制約。無論這個人有德無德,有智無智,只要這個人還活著,這個人的“體”就必然存在。所以“體”是根本,德和智是裝飾其“體”的。一個人的人生之“體”,如果不用德和智來裝飾的話,其生命之“體”雖然照樣存在,但卻失去了其生命的價值。特別是智,對人生個人猶為重要。人活在世界上有兩件東西是萬萬不能少的:一是身體;二是本事。比如說這個人身體很壯,但沒有知識。什么都不會干。那么這人便“山大無柴燒”,白生了一個好的身體;但如果這個人有知識而沒有健康的身體,那么也許你的本事就發揮不出來。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人顧此失彼。注重身體的人特別愛惜身體。曬點太陽都怕把皮子曬脫了長不出來,流點汗都生怕自己脫水。所以不愛學習,不愛勞動。到頭來變成為一個不勞而食的、失去了其生命的價值的人。而另有一些則恰恰相反,為了工作,為了學習而置身體于不顧,結果本事是學到了,但身體則垮了。這一次的工作是做好了,但下一次工作也就無法做了。這同樣也是很可悲的。說到這里可能有人會說;殘疾人不同樣也有做大事的嗎?當然有,而且還多。但我們應該明白,殘疾人之本身是并不希望自己殘疾的。面對現實,他(她)們只有奮爭和拼搏,付出比正常人高出幾十、幾百倍的代價,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如果把本事和身體這兩樣東西擺在人的眼前,任其選擇一樣的話,我則寧愿選擇“體”,不要“智”也,因為“體”才是人的根本。所以為了這“體”,不但要生活,而且還要鍛煉才能使之強??;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的教育方針中的德智體的“體”,就不單是指人的生命之軀體,而是包含著體育事業、體育鍛煉的具體內容。因此,在素質教育的教學工作中,千萬不能忽視體育教育的實質。
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人既是靠著自我的智慧而生存的,也是靠群體的力量來生存的。所以人們需要一個共同的準則規范來維護人類社會的秩序,來建設和保障人類社會的文明,這除了國家用法律的力量來制約以外,還需要人們的自我道德和社會公德來維護。
為什么在德智體美勞教育里,把“德”放在第一位,就是因為“德”是社會性的;“智”和“體”都是自我之物,是在自我屬性的前提下而進入社會的。但必然要用“德”的力量來推動。否則,一個人的身體再好,智慧再高,沒有“德”的作用,那是只能是自我的。而且是身體越好,智慧越高,其對社會的危害也是越大的。因此,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德”是主宰“智”與“體”的神,是第一重要的。這里這么說可能有人會不贊同,認為“德”從屬于政治、說“德”于人類社會第一重要,那是強調了政治第一的說法,是忽視了社會人才的作用。我們必須明白,大凡一個人才之本身,是必須要具備“德”的因素的。何況人才和德對于社會的關系是以“德”而定的。我們說社會的人才比比皆是,但社會之“德”卻只有一種。就說時勢造英雄和英雄造時勢吧!不否認某個英雄人物所起的作用、但人類社會的能人很多,“江山代有人才出”,不能說沒有你這個人,人們就不生活了,地球就不轉了。人們依然要生活下去的,地球仍然還要轉的,社會的建設也照樣要發展。只是可能會不是按照你的這個辦法去做,而是按照另一個辦法去做了而已。這就不能把個人的作用看得太重。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你不做還有人來做的。死了個康熙,還有乾隆。不見得沒有你就不行,這就是關于人才的形勢。而德呢,社會之“德”是萬萬也不能少的,沒有一個“德”,就會不成體統,就會造成社會混亂,其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一、到本世紀末,要基本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適用城鎮各類企業職工和個體勞動者,資金來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層次、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權利與義務相對應、管理服務社會化的養老保險體系。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要貫徹社會互濟與自我保障相結合、公平與效率相結合、行政管理與基金管理分開的原則,保障水平要與我省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適應。
二、社會保險制度改革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人民政府要把社會保險事業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把改革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與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緊密結合起來,確保離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為使離退休人員的生活隨著經濟與社會發展不斷得到改善,體現按勞分配原則和企業經濟效益的差異企業要在國家政策指導下大力發展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同時發揮商業保險的補充作用。
三、要進一步擴大養老保險覆蓋范圍。到本世紀末,將基本養老保險逐步擴大到全省城鎮所有企業職工(含私營企業雇工)及個體勞動者。勞動、工商、稅務部門要積極配合,做好城鎮私營企業和個體勞動者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用社會統籌工作。
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按照企業養老保險制度執行,仍參加由勞動部門的社會保險機構組織實施的社會統籌。
四、企業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從1998年1月起,凡參加地方基本養老保險費用社會統籌的企業,負擔比例在20%(含20%)以下的,可逐步提高到按照職工繳費工資總額的20%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負擔比例在20%以上的,要分年逐步過渡到20%。各地區具體過渡辦法由省勞動廳審批。
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從1998年1月起,職工按照個人繳費工資基數的4%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1999年1月起,職工按照個人繳費工資基數的5%繳費,以后每兩年提高1個百分點,最終達到個人繳費工資基數的8%。
五、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比例。從1998年1月起,全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比例按本人繳費工資11%的費率記入,職工個人繳費全部記入個人帳戶,其余部分從企業繳費中劃入。隨著個人繳費比例的提高,企業劃入的部分要逐步降至3%。個人帳戶儲存額,每年參考銀行同期存款利率計算利息。個人帳戶儲存額只能用于職工養老,不得提前支取。職工在本省范圍內調動時,不變換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個人帳戶儲存額不轉移。職工跨省跨行業(國務院批準的11個系統統籌的行業)調動時,個人帳戶全部隨同轉移。職工或退休人員死亡,個人帳戶余額中的個人繳費部分(本金和利息)可以繼承。
六、職工符合離退休、退職條件時,辦理有關手續,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一)凡《甘肅省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施辦法》(甘政辦發〔1996〕46號)實施后參加工作的職工,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者,退休后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其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組成。
月基礎養老金=職工退休上年度全省職工月平均工資×20%
月個人帳戶養老金=個人帳戶儲存額÷120
個人繳費年限累計不滿15年者,到達法定正常退休年齡后,不享受基礎養老金待遇,其個人帳戶儲存額(本金和利息)一次性支付給本人,同時終止養老保險關系。
(二)本辦法實施前已經離退休、退職的人員,仍按本省有關規定發給基本養老金,同時享受每年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
(三)《甘肅省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施辦法》(甘政辦發〔1996〕46號)實施前參加工作,實施后退休且個人繳費和視同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按照新老辦法平穩銜接、待遇水平基本平衡的原則,其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組成。為保持平穩過渡,本辦法實施后退休的人員,平均每人每月可增加過渡性調節金120元,分檔執行(具體檔次、標準另行制定)。過渡期間的基本養老金計算公式為:
月基本養老金=月基礎養老金+月個人帳戶養老金+月過渡性養老金+調節金
月過渡性養老金=職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1995年12月31日前的本人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4%
(四)本辦法實施后三年內退休的人員,為保證他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不降低,可繼續采取新老辦法對比計算,新辦法低于老辦法待遇標準的,差額部分可以補齊,高于老辦法待遇標準的,最高不得超過按老辦法計發的本人養老金的10%。按老辦法計發待遇的標準工資封限政策繼續執行《甘肅省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施辦法》(甘政辦發〔1996〕46號)規定。
(五)《甘肅省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施辦法》(甘政辦發〔1996〕46號)實施前參加工作的職工,繳費年限滿15年,不到退休年齡,經縣以上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仍可按國務院〔1978〕104號文件規定辦理退職手續,并按月支付基本養老金,其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
七、城鎮個體勞動者和私營企業主等非工薪收入者,按本省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其中9%進入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基金,11%進入個人帳戶。凡個人繳費累計滿15年、到達正常退休年齡者,均可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其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組成。
八、加強對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攫B老保險基金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社會保險機構要嚴格履行經辦和管好社會保險基金的職責;財政部門要通過財政專戶對社會保險基金收支和管理情況進行監督;審計和監察部門要定期審計和檢查社會保險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建立健全由政府、企業、職工等各方面代表組成的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機構,切實履行監督職能。要保證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顚S茫坑糜诼毠ゐB老保險,基金結余額除預留相當于2個月的支付費用外,應全部購買國家債券和存放專戶,嚴禁擠占挪用和揮霍浪費,嚴禁投入其他金融和經營性事業,不得動用社會保險基金平衡財政預算,確?;鸬陌踩??;攫B老保險基金納入財政專戶后的具體管理辦法,由省勞動廳、省財政廳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報省政府批準后下發執行。
要加強基本養老保險費用收繳工作。勞動、經貿、財政、審計、稅務、工商、銀行、工會等部門要積極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和辦法,加強對收繳工作的領導,建立工作責任制,將養老保險工作列入企業目標責任制進行考核。對不參加養老保險和無故拖欠養老保險基金的企業或個體勞動者,不得評為先進,不得購買小汽車,不得兌現經營者收入。工商和勞動部門要結合年檢工作,督促、教育企業和個體勞動者積極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并按時足額繳納養老保險費用。
九、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籌工作,建立統一調劑使用基金制度。各地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額,除預留相當于2個月的支付費用周轉金外,其余部分的40%上解省級財政專戶作為省級儲備金,30%存入省上在各地、州、市開設的調劑金專戶,專戶基金的使用權和調撥權在省上。不能按時劃轉的,由省財政廳相應扣減預算內補助經費。剩余30%留在地、州、市,作為地區級儲備金,并按財政專戶管理辦法管理。
十、提高養老保險管理服務的社會化水平,盡快將目前由企業發放養老金改為社會化發放,已經實行了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的地、市、縣,要加以鞏固并進一步完善。積極創造條件將離退休人員的管理服務工作逐步由企業轉向社會,減輕企業的社會事務負擔。要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險機構基礎建設,規范業務,改進和完善管理服務工作,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十一、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深化社會保險制度改革的重要步驟,關系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全局。各級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實施。有關部門要通力合作,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重大問題要及時請示報告。
十二、省政府以前所發相關文件與之不一致的,以本文為準。
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籌步伐、年內在全國全面實施的要求,從7月1日起我省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統一并軌,實行省級統籌?,F將1998年各市、縣(市)城鎮企業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比例下達給你們,并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自1998年7月1日起,各市、縣(市)應嚴格執行省確定的城鎮各類企業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比例(詳見附件),不得自行提高或降低。今后,各地企業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比例的調整,由省勞動廳、財政廳提出具體實施方案,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執行。
二、要認真貫徹《江蘇省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規定》(省政府令第139號)及其實施辦法,嚴格執行國家有關企業職工退休條件的規定。不符合國家和省規定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用和項目,不得在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列支。合理控制企業職工退休后按新辦法計發的基本養老金水平。
三、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基金征繳,確保收繳率達到95%以上。下大力氣做好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清欠工作,防止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流失。努力保持基金的收支平衡,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關鍵詞:高職院校;基本素質;培養體制;完善
作者簡介:王俊杰(1975-),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理論教育。
課題項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廳指導性課題“高職院?;舅刭|培養現狀與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研究”(編號:SZ2011454)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2)17-0092-02
一、高職院校學生基本素質培養的理論
高職院校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涉及辯證唯物主義理論、人力資本投資理論、高等教育理論、職業教育理論等多方面的理論。理解這些理論是建立和完善高職院校校基本素質培養體制的基礎。認為,勞動是人類社會產生和發展的前提。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而且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于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1]“只有從勞動及其作用出發,才能揭示人類產生、生存和發展的奧秘,解開人類歷史之謎”[2]?!皠趧蛹仁侨伺c自然之間的物質與能量的變換過程,同時也是人與人之間交換其活動的社會過程”。[3]參加社會勞動生活是每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從一定意義上說,任何教育都是為了受教育者未來可以更好的參加社會勞動生活服務的。由此可以自然想到,大學生基本素質的構成應是由人本身的成長規律和未來社會勞動生活對大學生的要求決定的。一個人自出生開始,其身體、思維、知識等方面實際上都一直處于積累之中。一般來說,一個人到16歲時,這幾方面的積累達到了一定高度,基本上能滿足人參加社會勞動的需要,但總的來說,在這幾方面尤其是社會分工中某一方面的專業知識技能上,還是處在有所發展又發展不足的狀態,這就需要接受高等教育來彌補。但高等教育不是人參加未來社會勞動生活的必要條件,接受高等教育只是為一個人更好的參加未來的社會勞動生活提供了可能。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人力資本理論創立者舒爾茨認為,選擇接受高等教育是個人具有初步勞動能力后的一種人力資本再投資活動。從人成長的規律和未來社會勞動生活對人的要求出發,著眼于大學生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才能更好的理解高等教育的本質和使命。
到高等教育階段,由于學生的身心素質等基本素質已初步形成并達到一定高度,所以高等教育相對于基礎教育而言,更側重于學生專業知識技能的教育。對高職教育而言,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突出職業技能培養的特殊性,使其更加容易忽略其他基本素質的綜合培養。因此,高職院校建立一套基本素質的培養體制,增強對學生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實現高等教育的本質和使命,有重要的意義。
我們這里所說的大學生的基本素質教育是相對于專業技能素質之外身心素質教育、思想政治素質教育、人文素質教育等方面的教育。這些素質都是著眼于更好的使大學生參加未來的社會勞動而提出的、著眼于學生未來在職業中更好的可持續發展提出的。換一個角度來講,基本素質的這個構成在內容上不是隨意的,不是某個教育者隨心所欲提出的,而是由大學生未來能更好參加社會生活,獲得更好的職業可持續發展的直接的客觀要求決定的。
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都長達幾十年,如果其某項基本素質缺乏,會使其未來的職業生涯遭遇不同程度挫折,如心理素質缺乏,會使其在社會勞動中人與人的協作方面遭遇障礙。大學生所處的人生階段正是在其身體、思維、知識積蓄發展到一定程度,將要開始其人生全新發展的時期,打牢基本素質有利于以后的長遠可持續發展。
二、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基本素質培養體制的現狀
經過實際的調查,筆者發現近幾年隨著高職院校辦學實踐經驗的逐步積累,辦學歷史的延長,大部分學校已初步建立起了學生基本素質培養體制。一是樹立正確的基本素質教育管理理念,提升了基本素質教育的地位;二是健全了基本素質教育的機構和管理制度,使學生基本素質教育有人負責、有章可循;三是形成了較完善的課程體系,豐富了基本素質教育的內容。但高職院校在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方面,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找出這些問題和不足是進一步完善高職院校學生基本素質培養的關鍵。
經過實際調查,筆者發現目前高職院校在學生基本素質培養方面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問題:一是樹立了正確的基本素質教育理念但理念未全面、有效傳達給學生。目前在高職院校的領導層和管理層,都普遍重視如人文素質等基本素質的培養。高職院校的領導者也不愿意使學校落得個僅僅是職業技能的培訓基地這樣的名聲,另外作為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學校的領導者也深知基本素質在學生未來發展中的重要性。但作為受教育的主體的學生對為什么要開設如思想政治理論課、體育課等基本素質的課程缺少認識。因為大學分專業的緣故,許多學生對開設這樣的基本素質課程不理解,雖然有人專門向學生介紹專業教學計劃的內容,但很少有人向談及其制定的理論依據,很少有人向學生介紹為什么這些基本素質課程要納入專業教學計劃,很少有人向學生介紹基本素質課程的知識對學生未來發展的影響,這樣使學生只是在被動的按著學校開設的課程走,學習課程僅僅是獲取學分,沒有著眼于對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這樣自然而然的使學生對基本素質課程產生輕視。筆者認為,受教育者也需要知道教育本身的理論知識。經過筆者在數所高職院校對學生的調查,發現許多學生對這些到教育理論沒有深刻的認識。二是健全了相應的教育管理機構但這些機構又基本上無事可做。經過實際調查,筆者發現許多高職院校都設置了社科部、基礎部、人文教研室等管理基本素質教育這樣的機構,但這些機構因為不象學校的各系一樣有自己的學生,所以它們的日常事務也僅僅是管理老師上課,傳達一些上級的文件通知,基本上和學生脫離了關系。除全校運動會外它們如果自主想組織和安排自己的一些創意教學活動,還需要教務處、學生處、團委等部門的配合,工作難度較大。時間長了,這些機構中有些機構往往成了無事可做的機構。筆者曾經調查了幾所高職院校的人文教研室,大都是這個樣子。三是形成了完整的課程體系但老師課程授課壓力較大。除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涉及的思想政治理論、體育等基本素質教育必修課外,大部分高職院校都開設了豐富基本素質教育的選修課程。但由于高職院校招生數量較大,所以無論必修課程還是選修課程,基本素質教育的課程最大的特點是學生多,所以任課老師組織管理學生的難度大。而教務處往往把對課堂的管理如考勤全部交給了老師,增大了老師課堂的授課壓力。
三、對進一步完善高職院?;舅刭|培養體制的建議
根據以上對高職院?;舅刭|培養理論和實踐上的分析,筆者對如何進一步完善高職院校基本素質培養體制提出以下一些建議:一是要進一步提高理論認識,圍繞追求學生可持續發展為中心構建和優化對學生基本素質教育的管理格局和課程設置格局。二是整合基本素質教育管理機構,擴大基本素質教育管理機構的職能,賦予其一定的組織教育活動自、學生管理評定權。使其作為一個獨立的職能機構承擔起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和評定,使任課老師擺脫對學生管理的壓力。三是在新生入學教育制度中增加內容,讓基本素質教育管理機構承擔起對學生介紹大學專業教學計劃和選修課中基本素質課程開設的依據及意義,進行教育理論的教育。這樣既解決了基本素質教育管理機構無事可做的局面,又可以把基本素質教育理念和理論傳達給了學生。
高職院校由于辦學歷史短、學生人數多、以就業為導向等不同于普通高校的特點決定其教育理論、管理體制需要不斷的探索、完善和創新。本文在高職院?;舅刭|培養這個方面進行了一些理論的探索和實踐的考察,希望能為高職院校的進一步發展做出一點貢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