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0 16:18:10
序論:在您撰寫水利水務信息化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8 水利信息化建設隊伍
水利信息化不論是“項目”還是“過程”,都必然涉及到許多具有行業和專業特色的軟件系統或軟件產品的開發,實踐告訴我們,開發這些系統或產品需要尋求新的解決方案,同時也需要專業化的高科技企業擔此重任。
8.1 開發具有行業特色的專業應用軟件產品需要探索新路
水利行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與復雜性,涉及面寬,專業眾多。水利信息化的內容十分廣泛,建設項目的專業性技術性都很強,就連一些用于常規勘測設計的專業性應用軟件,也讓許多實力雄厚的軟件公司頗感頭疼。我們知道,專業性應用軟件,一方面是開發難度大,投入大,風險大,失敗率高,不懂專業技術的程序高手是寫不出象樣的專業應用程序的,而專業水平很高但卻玩不轉計算機的工程技術專家同樣無能為力;另一方面是專業應用軟件的用戶群有限,并不象操作系統、字典軟件、辦公軟件、字處理軟件等通用軟件,有龐大的用戶群可以很快收回開發投資。因此,聰明的軟件企業很少有膽量投入此類軟件的開發,許多目前用于生產的專業應用軟件,基本上是專業技術人員自行開發,自編自用,很少能形成規模化的商品軟件。這些軟件的系統性、兼容性、可擴展性和用戶界面等等方面都很難達到商品軟件的水平。
不理解專業技術的計算機高手或軟件公司開發專業應用軟件這條路很難走通,這一點不會有更多的異議。另一條路是專業技術人員與計算機程序員相結合來開發專業應用軟件,這是一個很容易被許多人接受的但卻并不一定是很成功的結合。我們曾經有過這樣的實例經驗,效果并不理想。這樣的結合用一個并不恰當的比喻:語言文化習慣思維都各不相同的跨國婚姻,在某些情況下是成功的,但失敗的也決不在少數。
工程技術人員知道(但計算機程序員并不知道),工程技術語言具有一定的 “揉性”,例如在結構穩定性計算中,邊界條件、計算參數、物理模型、數學概化、設計原則、計算理論、規則標準、工程經驗、分析方法等等,都具有一定的可變性或柔韌性,甚至對某些重大技術問題的把握還很可能因人而異,這就讓程序員很難理解。而計算機語言則是“剛性”的,在程序編寫中錯一個字符,計算機就會拒不執行!當然,優秀的程序員有辦法解決此類問題,但關鍵仍然是對所要解決問題的對象能夠透徹理解。
的確如此,雖然開發此類專業應用軟件具有很高的工程科研價值和工程應用價值,但卻沒有專業化的軟件隊伍系統地推出公認的拳頭軟件產品,這就是專業應用軟件的尷尬。彌補這一奇怪現象的根本途徑是探索新路,尋求新的解決方案。
8.2 實踐證實并不理想的開發專業軟件產品的解決方案
國內一家頗具名氣的勘察軟件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與筆者交流時,提出了一個“三結合”的解決方案:一個專業技術人員,一個計算機程序高手,一個專業與計算機之間的協調人員(專業技術與計算機技術之間的“翻譯”),以這樣的三人結合形式的開發小組或開發團隊來完成專業應用軟件的開發,可以彌補專業技術與計算機技術之間的結合缺陷。想法很好,也有新意,但效果如何?筆者卻不敢恭維。
筆者曾經參加過幾次日本專家咨詢中國大型水電工程的專題技術研討會,會上的日文翻譯員對于常規應酬性內容的翻譯沒有任何困難,但一涉及到專業技術性問題就很難翻譯出雙方都較為滿意的效果,中日技術人員之間只好改用互相都較為憋足的英語對話,或者干脆互相在黑板上寫繁體漢字來表達專業概念。這里我們不可能要求一般翻譯人員在專業技術上達到專家級水平,然而達不到專家級水平又無法理解專家們的技術和學術思想,當然就不可能用不同的語言準確地表達出來,這是翻譯的尷尬。如果翻譯在專業技術上達到了專家級水平,這時翻譯本身就是專家或專家本身就是翻譯。
因此,這里的“三結合”的關鍵是“翻譯”,一旦“翻譯”的素質可以達到專業技術與計算機技術都很高的水平,專業技術人員和計算機程序員就有可能被“翻譯”所替代,這樣的“翻譯”就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復合型人才。這種人才實際上在各行各業都有,用于生產中的各類專業應用軟件,很多就是此類人才開發的,只是這些人才較為分散,難以形成團隊氣候,更難以達到專業化商品化系統化規模化的水準。
8.3 以項目帶動產品的思想為開發專業軟件產品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以項目帶動產品”的思想,聽起來有些別扭,因為許多企業都是以產品為主,國內外成功的高科技企業也多以自己響亮的拳頭產品為立足之本。微軟有Windows和Office系列產品,金山有wps、“詞霸”和“毒霸”等產品系列;聯想則有占足夠市場份額的硬件產品系列。這就固定了人們對企業以“產品為主”的習慣概念。
其實,也有完全依賴于“項目”的企業,例如建設施工企業,沒有建設項目,施工企業就不能生存??睖y設計企業也是以“項目”為生存空間的企業。
以項目帶動產品的思想并不是我們今天的發明,早已有許多成功實例。熟悉GIS領域的IT業界人士都知道美國的MapInfo公司,她的MapInfo產品系列通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遍及全球58個國家和地區,我國水利水電行業也有MapInfo的用戶,北大方正的MapInfo事業部即為與該公司共同組建的MapInfo China。而MapInfo最初就是幾個大學生的畢業課題(也可以說是項目)。類似的學生級別的課題(項目),后來成為“產品”的成功實例,在國內外的高校和科研單位中還有許多。
“項目”還可以推動技術進步,帶動高科技市場。將整個水利信息化建設看成是由許多“項目”所組成,這一“項目”思想,可以使我們逃離專業軟件產品的尷尬境地。因為在實施眾多信息化建設項目的過程中,先前項目的許多科研成果可以用于后續項目,建設中的許多軟件產品也具有較大的復用性,同時再將專業軟件的投入與信息化建設項目的需求相結合,就可以歸納、提練、概括和總結出優秀軟件產品,再經過深加工,進一步開發出通用性強、功能齊全、符合行業標準、滿足專業需求的專業軟件精品,造就出水利行業真正的專業軟件產品供應商,這就是走出科研項目的誤區,解決專業應用軟件的開發難題,既完成了項目建設又獲得了軟件精品的全面解決方案。
8.4 水利信息化建設呼喚專業化的建設隊伍
按照“建設項目”的建設程序,水利信息化建設項目同樣也應該遵照規劃設計、批準立項和實施建設等建設程序,有別于工程建設項目的是更為強調升級維護、技術培訓、技術支持與技術服務。顯然,按照這樣的思路去要求的建設隊伍,完全有別于承擔“科研項目”的高校和科研機構,也有別于大眾化的計算機公司,取而代之的應該是具有科研實力和熟悉水利行業特點的綜合性IT企業。
企業信息化建設可以由通常的IT商家提供全面服務,但存在的問題是,企業本身對信息化不很懂行,又沒有一家中立的評測或咨詢機構來為企業信息化診斷把脈,而眾多對情況各異的企業并不是很了解的IT商家,聲稱要為企業信息化作貢獻,企業仍然疑慮重重,擔心被那些不太正經的IT商家蒙騙。只有對企業特色有充分理解,能為企業提供持續性的技術支持與技術服務,企業信息化的速度和質量才可能有保證。
行業信息化的要求遠遠高于企業信息化,更需要深刻理解行業特色的專業化IT企業擔此重任。這樣的IT企業,將信息化建設項目甚至科研項目,按照市場規律去運作,為建設單位解除了項目建成后的技術支持與技術服務的后顧之憂,滿足建設單位的需求,適應了行業信息化建設的特色,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著名IT評論家方興東年初在《計算機世界》報撰文《信息化規劃害死人?》指出,信息化的最核心價值是規劃,信息化的重要內涵是市場化。在傳統體制和機制下產生的信息化規劃,被方先生辛辣地批為“八股文”。顯然,閉門造車是肯定有問題的,解決方案就是走市場化的道路,呼喚最優秀、最熟悉行業應用的專業IT企業共同競爭,降低風險。
水利信息化建設隊伍需要對水利行業特色、專業性質、信息化建設的特點都具有較為深切的了解與理解,明白水利需要信息技術做什么,信息技術能為水利做什么。建設隊伍需要大批專業技術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信息化企業要有足夠的科研能力、市場運作能力和對發展的前瞻性。 9 水利信息化建設的市場前景
我國現有水庫大壩8萬多座,30萬公里堤防,530座城市有防洪任務,400座城市供水不足,110座城市嚴重缺水,水土流失沙化嚴重,生態用水環境用水問題突出,水質監測,跨流域調水,水管理,水資源的合理調配,水利可持續發展和跨躍式發展,都對水利信息化寄予厚望并提出很高的要求。中央已將"金水工程"作為"十五"期間優先實施的重要業務系統啟動建設;水利部黨組也已經將水利信息化建設列為今后一段時間水利工作發展的十大主要目標。
2002年,我國用于水利行業信息化建設的整體投資約為10億元,較2001年有較大幅度的增長。賽迪顧問預計,隨著國家和社會對水利信息化的重視,未來5年,中國水利信息化建設投資總規模將有望超過70億元。一項預計投資20億元、歷時長達5年的“國家防汛指揮系統”的建設項目目前正處于認證、審查和立項階段,整套系統將包括全國防汛通訊系統、全國防汛計算機網絡系統、全國防汛信息采集系統、全國防汛決策支持系統等4大部分。
"金水工程"的目標:到2010年,全面完成水利信息公用平臺的建設,建成全國水利信息網絡,全面完成國家防汛指揮系統、全國水利政務系統、國家水資源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國家水質監測和評價信息系統、全國水土保持監測與管理信息系統、全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統、水利信息公眾服務系統、全國水利規劃設計管理信息系統、水利數字化圖書館等9個應用系統和安全體系的建設并投入運行,在水利系統基本實現信息化。
如此宏偉的水利信息化建設目標,趨人奮進的應用前景,構成了龐大的高科技市場,也為具有體制優勢的專業化IT企業提供了浪漫的想象空間和看得見摸得著的發展空間。我們沒有理由錯過或放棄這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我們必須全力以赴迎接挑戰。
10 水利信息化建設隊伍的企業文化
信譽是基礎,技術是保證,質量是生命,效率是金錢,信息是市場,應用是核心,人才是資本,合作是理念,團隊是精神,制度是法律,溝通是渠道,科研是發展,管理是生產力。
主要參考文獻
1 錢正英,張光斗主編,《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研究綜合報告及各專題報告》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
2 朱爾明,趙廣和主編,《中國水利發展戰略研究》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3 嚴愷,徐芝綸主編,《水利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一版。
4楊學山,《不能在大問題上失策—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基本規律探析》《計算機世界》報2002年10月21日C22版。
5 吳舜齡著, 《中國的信息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
6 鐘義信著,《信息與信息化——知識·方法·應用》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年7月第1版。
7 理查德·A·斯皮內洛著《世紀道德:信息技術的倫理方面》1999年1月第1版
8 汪向東著,《信息化 中國21世紀的選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9 劉昭東 宋振峰編著,《信息與信息化社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
我國稅務管理積極推行信息化建設,成功建成了一大批信息應用系統,稅收信息應用水平得到一定程度地提高,取得了極為明顯的成效,極大改善了稅務管理的工作流程,有效提升了稅務管理的質量和水平,在稅收工作中發揮出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國稅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同時也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稅務管理信息化與實際聯系不緊密,呈現出信息化發展與實際工作脫節的現象,稅務管理規程的制定沒有信息管理及數據管理的相關知識作為支撐,而信息技術部門也極少參與稅務管理的決策,因此稅務管理規程的科技含量不高,稅務管理的模式有待提高,其信息系統的運行效率不高,信息支持的力度不足。其次,信息較難實現共享,數據資源利用率不高,由于地域差異、稅收業務需求的復雜性和多變性等方面的影響,稅務信息平臺以及信息應用的系統呈現出多樣化的形式,數據標準不統一,系統缺乏整合溝通,數據信息較為分散,致使資源共享的難度較大,共享的程度不高,難以對充分發揮信息資源的最大功效,對其加以綜合利用,稅務信息數據資源利用率不高。再次,從業人員的信息化素質不高,信息化服務水平有待提高,稅務信息化建設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掌握計算機知識及稅收業務管理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以滿足維護計算機、處理數據異常情況、網絡維護及稅務管理的需要,而現行的稅務管理系統中,復合型人才的比例不高,信息中心的從業人員多是計算機專業畢業,對稅務管理知之甚少,而稅務管理人員多是稅收及會計專業畢業,缺乏計算機相關的系統知識,信息化技術沒有充分運用于稅務管理服務當中,稅務管理及信息技術的聯系遭遇斷層,極大限制了信息技術的應用與開發,制約了稅務管理信息化的健康有序發展,信息化手段對稅收服務的支撐作用不明顯,稅收信息化的潛能得不到有效發揮,稅收服務工作及效率有待提高。針對稅務管理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從業人員只有認真思考并努力解決,才能充分發揮信息化在稅務管理中的作用。
二、提高稅務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相關舉措
1.加強稅務管理體制與信息技術的聯系。提高稅務管理規程的科技含量,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優勢,構建扁平化、集約化的稅務管理組織機構,強化稅務管理機構內部各項工作職能的專業化分工,設置集中化的信息處理中心,最大限度地降低稅務管理的成本,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時,由于稅務管理的內容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更新發展,因而稅務管理規程的制定需要緊密配合信息化知識與系統,才能充分發揮信息對管理的支持作用。在實際操作中,以信息管理及數據管理的相關知識支撐稅務管理規程的制定,使稅務管理規程適應信息化社會的發展,讓稅務管理部門參與到管理信息軟件開發中的各項工作,提出管理需求、分析需求、測試并推廣運用,使信息應用系統能更好地適應實際稅務管理工作的需要,實現稅務管理與信息系統的閉合對接,將信息技術與先進的管理思想、科學的管理理念與體系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其效益。此外,還需結合稅務管理工作與信息化發展的實際情況,不斷優化升級稅務機關內部管理,規范信息化運行機制,構建適應信息化背景的稅務管理崗位責任體系,為稅務管理信息化的良好發展奠定基礎。
2.完善一體化的稅務管理信息建設。本著一體化的思想進行稅務管理信息建設,組建能得到全體稅務人員支持的網絡組織模式,包括建立以信息化為目標的技術支持系統,逐步改善由于稅務信息平臺以及信息應用系統缺乏整合引發的信息分散,提高數據資源利用率,實現信息共享。在不影響現有稅收管理業務及計算體系的基礎上,構建數據信息管理中心,通過技術手段整合各種應用系統中的數據及各類稅務業務數據,深入挖掘并分析這些數據,實現數據的整理、篩選和優化,改變長期以來各自為戰的分散局面,利用技術手段對信息數據的業務邏輯關系加以歸整,實現信息的集中處理與廣泛共享,減少冗雜的功能,提升信息數據的加工能力和使用效率,提高數據質量的標準化和規范化。以準確的前瞻意識把握住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推進稅務管理信息系統的一體化建設,依托開放性及先進性的技術,充分考慮信息技術發展在稅收管理中的作用及要求,不斷重組并優化稅務管理業務及工作規程,打破項目壁壘,將稅務管理信息化系統視為一個整體,制定出統一的標準規范及安全策略,規范稅務管理信息系統的軟硬件平臺,使系統中的數據結構統一規范、代碼體系統一、功能齊全且不重復、數據接口標準,全面解決諸多應用系統互不兼容的狀況,提升稅務管理信息共享、數據資源的利用率以及稅務信息處理的效率。
關鍵詞稅收 信息化 管理
文章編號1008-5807(2011)02-030-01
隨著Internet的普及,信息技術已成為所有經濟部門的基礎,稅務部門稅務信息化的應用內容,從簡單應用逐步走向全面應用,信息處理方式,從分散逐步走向集中,對外關系,從封閉逐步走向開放。
一、稅務信息化的階段
稅務信息化大致發展經歷了三種階段:
(一)1983――1990.4,應用內容以會、統、票為主,應用方式為單機,硬件平臺是PC機,軟件操作系統是DOS,軟件數據庫是DBASE,通訊方式為點對點。
(二)1990.4――1993.12,應用內容以征管、會統為主,應用方式為局域網,硬件平臺是以太網,軟件操作系統是NT,軟件數據庫是FOXBASE,通訊方式為文件服務器。
(三)1994.1――至今,應用內容以征管、綜合為主,應用方式為廣域網,硬件平臺是客戶/服務器,軟件操作系統是NT、UNIX,軟件數據庫是SYBASE、ORACLE等,通訊方式為TCP/IP。
二、稅務信息化的內涵
稅務信息化是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理念,將稅務業務納入計算機管理。通過稅務部門的信息傳遞和共享,達到為納稅人提供稅務信息和社會管理服務,為稅務機關提高行政效率,規范執法行為,實現稅收工作現代化管理。
三、稅務信息化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稅務信息化發展到今天,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部分稅務人員信息化觀念還未樹立起來
信息技術對整個社會經濟帶來了沖擊,有些稅務人員看不到信息化建設對稅務管理,從形式到內容上產生了巨大變革,他們還沒有樹立信息化管理的意識,不理解信息化對稅務管理工作的規范性約束,認為信息化只是對手工勞動的簡單替代。
(二)業務規范程度需提高。
稅務信息化管理稅務業務,在制定管理規程時,缺乏信息化管理、數字化管理的知識,制約了稅收管理模式的科學性、合理性和簡潔性,使稅務管理信息無法適應稅收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三)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現行的管理制度同信息系統的運行脫節,造成數據質量不高,數據管理混亂,數據利用率低。在數據處理、數據統計分析和數據安全等方面應用程序不夠完善。
四、稅務信息化的管理
稅務信息處理的基本工作,就是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存儲和控制。稅務信息化在管理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內容:
(一)規范化、標準化是稅務信息管理工作的基本條件
建立稅務信息系統的目的,是實現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利用,在這里,信息資源的規范化和標準化起著重要的作用。
1、編碼的規范化和標準化
一般來說,信息技術都是二進制代碼“1”和“0”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因此,編碼是信息化的基礎。信息系統中的數據都有惟一的代碼,以便于系統的識別和處理。
稅務信息管理過程中,數據對應的編碼要有惟一性,要對代碼格式規范化,編碼要便于記憶,便于使用,編碼應盡可能方便操作人員的工作。
2、報表的規范化和標準化
稅務信息管理過程中所涉及的報表很多,因此在實施信息系統過程中,必須對現有的報表進行簡化、規范化和標準化。如申報表的內容設計詳細,項目要規范統一、通俗易懂,讓納稅人都能看得懂,并且便于計算機處理。
3、處理過程的規范化和標準化
計算機的處理不同于人工處理,它要求業務必須規范清晰,否則難以用計算機來實現。如信息錄入及方式,信息存儲格式及方式,信息顯示格式及方式等均按一定的規范來進行。
(二)稅務信息系統的運行管理
稅務信息系統的運行管理,主要是指在信息系統開發工作基本完成之后,依靠制度以確保系統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運行機制和保障措施。運行管理制度的主要內容包括:
1、系統運行管理的目標。確定信息系統運行目標。
2、系統運行管理的組織結構。包括各類人員的構成、各自的職責、主要任務以及其內部的組織結構。
3、 基礎數據的管理。包括對數據的管理、計量手段和計量方法的管理、原始數據的管理、系統內部各種運行文件、歷史文件的檔案管理。
4、 運行規范的管理。包括信息系統操作規程、系統修改擴充堆積、系統定期維護制度、安全保密制度以及系統運行狀態記錄和日志管理等。
5、運行結果的管理。包括對信息系統運行結果的統計分析預測,以輔助領導層決策。
(三)稅務信息管理工作要以應用為中心
稅務部門的主要任務是收稅,基層征管第一線的信息化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征管業務。此外,抓應用,抓效果的原則還體現在不脫離實際,始終把能夠用起來作為檢驗好壞的標準。
(四)稅務信息管理工作要培養復合型人才
稅務信息技術隊伍和管理隊伍中,要培養復合型人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極大加速了計算機信息處理的進程式,信息系統在稅務管理中的應用,需要不同的專業人員?,F有的人員,對財稅電子化、網絡化、信息化大多缺乏全面系統的認識,信息素質難以適應網絡經濟的需要。因此,普通信息技術與知識,培養財經復合型人才已成為稅務信息管理工作的戰略性任務,必須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關鍵詞:財務公司;價稅分離;信息化
根據財稅[2016]36號、財稅[2016]46號文件的要求,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以下稱:營改增)。“營改增”不是簡單的稅種變化,對財務公司的產品設計、經營管理、預算管理、財務管理等都帶來了新的壓力和挑戰。財務公司的核心業務系統和核算系統需要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啟動“營改增”信息化建設工作,實現的“營改增”全面落地。
1營改增信息化工作的意義
營改增后,財務公司應繳納稅金的計算方式發生了變化。以貸款業務為例,繳納營業稅時,每月應交稅金的計算可以直接用當月累計實現的貸款業務利息收入乘以相應稅率計算得出;繳納增值稅后,需將實現的利息收入逐筆拆分成不含稅收入和銷項稅額,計算公式如下: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不含稅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稅率)銷項稅額=不含稅銷售額×稅率這就決定了營改增信息化工作的核心意義,在于逐筆實現業務收入的價稅分離。
2財務公司增值稅價稅分離實現方式
對各項業務收入進行的增值稅價稅分離改造,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建設實現,包括手工分離、通過第三方外掛軟件管理、直接在核心業務系統中開發,各種方式的優勢、劣勢如表1所示。通過對比三種方式可以看出,手工分離的方法適用于業務量較少、處于初創期的財務公司。通過第三方外掛軟件進行增值稅管理的方法,關鍵是做好數據傳遞的接口,適用于對稅務管理標準化、專業化需求較高的財務公司。直接在核心業務系統中開發的方法,需結合公司自身業務處理特點進行設計,適用于信息化研發及維護能力較強、一體化管理要求較高的財務公司。下文將重點描述在核心業務系統中開發的方法。
3核心業務系統價稅分離主要內容及做法
3.1增加銷項稅基礎設置功能
在核心業務系統中的基礎數據設置中,新增“價稅分離設置”功能,進行收入和銷項稅規則設置,以便操作人員在核心系統中辦理業務時,系統自動識別后對利息計提、結息、貸款收回、中間業務手續費等進行收入及增值稅銷項稅的管理。財務公司通過核心業務系統進行價稅分離操作,需要分離的業務類型及分離方式如下:貸款計提利息=原計提利息/1.06+增值稅銷項稅額貼現利息=原利息調整/1.06+增值稅銷項稅額中間業務手續費收入=原結手續費/1.06+增值稅銷項稅額
3.2配合會計處理新增文本識別功能
根據公司業務流審批特點,找到區分每一筆業務的“唯一識別碼”。例如,每一筆交易以“合同號+放款單號”為唯一識別碼,復核并生成會計分錄后,系統將根據“價稅分離設置”記錄判斷當前交易是否需要進行價稅分離,若需要進行價稅分離則根據設置定義的規則對會計分錄進行加工操作,并視情況對客商輔助核算進行加工。
3.3實現財務核算系統與資金平臺系統的價稅分離對接
在財務核算系統中,增加增值稅相關科目,將資金管理系統中價稅分離后的會計分錄信息對接生成SAP中的記賬憑證,并在SAP系統中準確、完整體現。每月向成員單位公示合并抵消明細,與集團合并報表實現無縫銜接。
3.4創建增值稅會計核算管理
在價稅分離項目中設置“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科目,用于記錄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產生的增值稅額;設置“應交稅費—計提銷項稅”科目,用于記錄因財務核算與稅務管理中收入確認時間差異而導致的、按照權責發生制計提的、但尚不滿足稅務確認銷項稅條件的稅金。3.5實現價稅分離查詢功能在核心業務系統中,對做過價稅分離的憑證進行查詢,通過關聯業務單據及設置信息,同時可以查詢出業務日期、客戶名稱、增值稅類型、是否需要開票等信息。
4完整的增值稅信息系統功能
完善的增值稅信息系統需實現增值稅基礎管理、進項稅管理、銷項稅價稅分離管理、稅務核算、納稅申報、銷項稅發票管理及打印、開票子系統等功能。其中,銷項稅價稅分離管理需通過財務公司核心業務系統實現,開票子系統通過航信或百旺稅控系統(國稅指定)實現,銷項稅賬務處理通過核心業務系統和財務管理軟件接口改造實現,進項稅管理中進項稅發票認證通過抵扣聯信息采集系統來實現,其余功能通過財務管理軟件或其外掛稅務管理系統來實現。
4.1基礎管理
定義增值稅稅務相關的基本參數,包括納稅主體、交易對手、稅種稅率、產品設置、稅務日歷、開票維護等參數的維護功能。其中,銷項稅的基礎管理設置在公司核心業務系統中通過銷項稅價稅分離實現。
4.2進項稅管理
進項稅管理信息化建設應包括以下功能:(1)通過建立與抵扣聯信息采集系統的認證接口,接收增值稅發票認證結果;(2)建立進項稅認證電子臺賬,記錄進項稅發票的認證情況;(3)進項稅額計算,以及進項稅款額轉出的計算;(4)提供進項發票的對賬功能,滿足稽核要求;(5)提供進項稅發票的過期預警功能。
4.3銷項稅價稅分離管理
考慮到財務公司報表要與集團報表進行合并抵消,價稅分離系統上線前,通過建立貸款明細臺賬,對貸款利息收入、手續費收入增值稅進行逐筆核算。對實際收到現金的利息收入、手續費收入,計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科目;對計提的利息收入,計入應交稅費—計提銷項稅科目,待實際收到現金后由應交稅費—計提銷項稅轉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科目;每季度按照應稅收入與免稅收入的比例進行進項稅轉出核算,由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科目。
參考文獻
[1]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Z].
[2]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進一步明確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金融業有關政策的通知(財稅[2016]46號)[Z].
1 深化稅收信息化建設、提高稅務管理水平的必要性分析
1.1 是提高決策科學性的客觀要求
近年來,經濟環境不斷變化,對稅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稅收信息化的實現解決了納稅人業務范圍和經營方式變化以及稅源流動性加強給稅收工作帶來的挑戰,為更加高效地進行科學決策提供了有利依據。因此,繼續深化稅收信息化建設是國家提高決策科學性的客觀要求,在更大范圍內獲取可靠的稅收信息,讓稅收數據得到增值運用。
1.2 是實現服務優化的重要手段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服務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納稅服務工作也需要從維護納稅人權益的角度出發,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提高納稅人的遵從度和滿意度,營造良好的征、納稅環境。
1.3 是全面實現電子政務的必要準備
稅務部門是國家的重要職能部門,深化稅務部門的信息化建設是 推動國家電子政務建設進程的基礎,在信息技術的依托下改變傳統稅務管理模式和稽查手段,提高辦事效率,為電子政務的建設奠定基礎。
1.4 是節省稅收管理成本的最佳選擇
當今社會的信息技術發展非常迅速,稅收工作信息化的實現讓稅務管理由原來的粗放型逐漸走向精細化,不僅可以減少稅務管理與征收人員,還細化和拓寬了服務方式,在保證工作效率的基礎上有效減少了稅務的管理與征收成本。國家財政支出也就相應降低,省下的資金可以投入到社會的建設中去或者用于納稅服務水平的建設。納稅人的負擔減輕了,滿意度就會隨之提升,起到加強依法治水效果的作用。
2 當前稅收信息化程度下存在的稅務管理問題
2.1 稅務人員的管理思想存在一定偏差
信息化稅收系統同時包含納稅人以及稅收機構的稅務數據,它改變的只是稅務管理模式,管理依據和管理目的并沒有發生變化。但是目前稅收信息化建設水平下的稅務工作存在著“唯信息論”思想,這種管理思想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稅務人員沒有客觀、全面地認識,因此將信息化稅收管理工作停留在了利用計算機來模擬手工進行數據的處理這一層面。
2.2信息化建設的目標沒有與實際相結合
我國的稅收信息化建設已經基本完成,并且有著不錯的運行效果。但稅收信息化建設的目標沒有結合我國的實際稅收情況,因此沒有與社會其它部門之間形成統一的規劃與管理。雖然在不同時期國家曾經對稅務管理水平提出一定的要求并制定稅收發展規劃,但是由于缺乏實際基礎,致使稅收信息化建設出現了局部性以及缺乏規范等問題。
2.3 基礎稅務信息的采集不夠全面
在目前的稅務信息化水平下,我國稅務管理部門的管理人員在稅務管理過程中,比較重視納稅人稅務登記、稅務申報表、專用發票以及稅款的入庫情況,而納稅人的經營狀況、財務報表以及銀行存款等相關基礎輸數據則普遍缺乏。
2.4 稅收數據的儲存以及傳遞技術不夠完善
目前的稅收信息化水平下,我國只有少數地區是以地、市局為單位來集中稅收信息,更多地區都是以縣局甚至是基層局為單位來建立稅收數據庫系統,因此我國的稅收信息比較分散。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讓全國的稅收信息匯集起來,就需要利用網絡將儲存的稅收數據傳遞給高層稅務管理部門。受到信息技術水平的限制,稅收數據的儲存和傳遞不僅可靠性和時效性較差,而且精度也不夠高。
3 深化稅收信息化建設、提升稅務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3.1 貫徹稅收信息化的管理理念
稅務管理部門應該在“統一標準、分步實施、突出重點、統籌規劃、講究實效”等原則下實行稅收的信息化建設,并以“一體化”作為基本要求,讓稅務管理人員理順工作流程與機制,充分認識稅收信息化的管理理念并將其全面融入到管理工作中,在全新的信息化管理理念下開展稅務管理工作,摒棄紙介質條件下的稅務信息管理思想。但與此同時也需要注意,信息化稅務管理的實現并不只是利用計算機技術來代替手工模式,它所追求的是更加人性化的服務以及更加和諧、自覺的納稅環境。只有在改變工作與管理模式的同時更新稅務管理人員的管理理念,信息化稅收管理才能在不斷的進步中得到深化。
3.2 針對不同地區稅收信息化建設水平的不同進行深化
我國稅收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主要是以縣局甚至是基層局為單位,因此不同地區信息水平與實際情況的不同,在實際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也不盡相同。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保證深化稅收信息化建設的效果,需要以不同地區信息化程度的實際實現程度為基礎來加強稅收信息管理系統,以提高稅收管理水平為目標針對性地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
3.3 拓寬稅務信息的采集范圍,提高信息的精度
第一,在采集稅務信息的時候,要拓寬范圍,既要采集與稅收征管有直接關系的稅務數據,同時也需要采集納稅評估、稅源監管方面的信息,比如納稅人的商業往來情況、金融信用、財務報表以及銀行存款等。第二,把好質量關,以確保數據準確性為原則,在充分理解稅務信息重要性的基礎上建立基礎稅務數據審核機制,提高稅務信息采集工作的質量。
3.4 提高稅收數據的儲存與傳遞技術
(1)建立高質量的信息平臺,讓稅務信息得到深度利用
一則需要制定系統的數據管理方法,讓一線操作人員以及數據管理人員規范自己的操作,減少直至杜絕垃圾數據的錄入,保證稅收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二則需要在一級稅務機關內部設立統一的數據管理中心,讓精英人員負責相關的數據規劃工作,監督數據的采集與加工過程。然后做好數據的維護工作,并與業務部門配合,共同研究稅收信息的價值,對數據進行深度利用。
(2)實現不同稅務部門間的數據共享
信息化建設的目標是實現“一體化”,因此在建設信息交流平臺的過程中,數據標準要保持一致,此外網絡以及硬件的規格也要保持相同,只有讓信息平臺軟、硬件具有一定的兼容性,才能切實提高稅收數據的傳遞速度,實現資源共享。具體我們可以利用“逐級推進”的方式對我國的信息交換保障體系進行完善與加強,它可以起到以下作用:第一,在交換登記稅務信息的前提下建立電子信息交流平臺,讓國地稅、技術監督部門、工商和稅務和部門之間交換有用信息;第二,實現納稅人銀行存款實名制,讓稅務部門共享納稅人的銀行存款情況,抽取有用信息,然后借助金融部門的監控優勢掌控納稅人的資金使用動向;第三,堅持使用唯一性代碼,讓公民以及企業代碼實現統一化,徹底強化稅源監控,降低稅收征管的投入成本。
3.5 加強網絡安全,采取相應的網絡安全措施
第一,引入信息安全評估體系。稅收信息是動態的,是一個復雜的變化過程。信息安全會同時受到外部攻擊、內部破壞以及內外勾結等方面的影響,因此為了維護信息安全,相關稅收信息管理人員需要根據稅務管理的要求和規范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威脅,然后針對性地采取安全措施來應對可能的網絡風險。第二,建立稅收數據的安全儲存體制。比如,在操作權限的基礎上對稅收信息儲存系統中的數據進行備份,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使用帶自動備份功能的計算機設備,加強系統的安全性。第三,加強網絡安全建設。一般的稅收信息系統主要包含以下三層網絡體系:第一層,稅務系統內部建立的業務網;第二層,稅務部門與相關部門、政府之間用來溝通協作的信息專網;第三層,同時貫穿專網與內網的服務外網,它主要面向社會民眾和納稅人。為了進一步深化信息化建設,提高網絡安全,三層網絡之間應該利用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以及反病毒監測技術進行隔離,以免不法分子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侵入系統。第四,建立應急處理機制。信息系統并不能保證絕對的安全,因此相應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必不可少。只有在發生信息安全事故時盡快找到解決措施,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損失,恢復稅收系統的正常運行。信息系統應急機制的建立應該根據數據庫、機房、互聯網、終端以及主機等不同對象制定應急預案,具體包括負責人的確定、信息安全事故的傳遞方法、事故的定義以及解決流程等內容。另外,為了確保應急機制的有效性,日常工作過程中可以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演練,以鍛煉他們的應急反應速度,有效提高稅務管理水平。
一、武漢水務集團財務信息化建設背景及概況
武漢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武水集團”)是一家具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國有特大型企業,營業范圍包括自來水銷售、污水處理、供水建設工程管理、房地產開發、長江隧道管理、物業管理、水表銷售等業務,2013年末集團資產總額為144.8億元,年銷售總額達到25億元。武水集團一直十分重視信息化的管理。從20世紀末起,武水集團運用會計電算化的技術,將財務從傳統的手工記賬的模式逐步轉為用單機版財務軟件進行記賬,不僅減少了財務人員工作量,還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財務管理人員更好的投入到管理工作中。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2002年武水集團在已建立的內部局域網的條件下,統一所屬單位使用的財務軟件,建立集中統一的數據庫,統一核算科目,歸集成本費用,設立固定資產臺賬、計提折舊費用和處理固定資產的財務核算,匯總制成合并報表,有效的規范了財務信息化系統,提升了財務管理工作質量。為了加強公司營業收費管理,2002年4月營業收費系統正式上線運行,實現了“數據集中,資金集中和營業管理一體化”,同年,成立了水費結算中心,規范水費結算方式,實現水費資金統一核算、統一劃撥、統一帳戶。武水集團通過柜面收費、銀行代收、郵局代收、超市代收、網絡代收等多種水費代收方式,有效的拓寬了收費渠道,集中資金回籠,提高了資金的周轉率。營業收費系統不僅與財務信息系統中的應收賬款和銷售收入等科目進行數據對接,還為固定資產中水表類資產提供了詳盡的配套信息。武水集團全市現有的水表總量約有100多萬支,其中DN50以上的大口徑水表就有10多萬支,水表資產的數量多且分布較廣,如果為每個水表設立固定資產卡片,即增加了財務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也不方便進行日后的維修管理,因此,有了營業收費系統運行,這樣的問題便迎刃而解。2003年,武水集團供水管網GIS系統平臺上線,該系統內繪制了約4000公里供水管網圖紙,建立了供水管網及管網配套設施(如閥門、消火栓、水箱等)等資產的詳細信息(包括管網的型號、安裝的時間和位置、入賬價值等信息),采用歷史詢價的方式,將埋在地下的供水管網資產與財務系統中的固定資產管網資產的的賬面價值相關聯起來,徹底解決了因歷史遺留原因無法將供水管網等資產實物與財務賬面價值匹配的狀況,形成了以財務信息系統中管網資產賬為總賬,GIS系統為明細帳的配套信息系統,不僅保障了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還便于實時監控供水管網和供水設施等資產價值的變化情況。2007年,武水集團新增人力資源信息系統,利用此信息系統,集團公司在人事管理、職工薪酬績效管理、培訓管理等方面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職工的薪酬信息數據與全員全額個人所得稅申報系統相聯通,有效的規范了職工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的工作,切實維護了職工的權益。近十多年來,武水集團在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都運了信息管理系統,包括:財務管理系統、營業收費系統、GIS系統、人力資源系統、物資管理系統、報裝信息管理系統、水質監測系統、檔案管理系統、OA辦公管理系統等。如何將集團公司現有的信息系統與財務信息掛鉤,保證有效合理的整合資源并進行綜合分析,是集團公司推進財務信息化建設亟需解決的課題。
二、武水集團財務信息化管理的現狀分析
武水集團不僅建立了以軟硬件管理、權限管理、安全管理、崗位管理為主要內容的財務管理制度,還統一了財務核算科目,實現了財務信息一體化,提高了財務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數據的共享使集團公司管理層更好的行使財務監控的職能。雖然武水集團財務信息化管理已經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一)財務信息化的管理理念有待轉變
有人認為,財務信息是由專業財務人員處理,涉及專業的財務知識和集團公司的保密信息,因此該系統是屬于獨立的系統,當集團公司進行財務信息化建設時,只局限在財務一個部門,使得管理層很難從中直觀了解其所需要的全部信息。
(二)尚未建立起集財務、業務等信息
于一體的財信息化系統武水集團雖已實現信息現代化的管理,但由于各業務部門的信息化系統是相對獨立的,只能由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有權限操作,并且還未與財務信息系統相連通,信息化數據不能有效的集中起來,使得財務信息較為單一,未能完整的反映整個集團的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為集團管理者提供經營決策的信息不夠全面。
(三)缺乏具備財務和信息化知識綜合型人才
武水集團的財務崗位的工作人員都是具有一定財務管理知識的專業人員,但不都是能熟練掌握計算機信息技術。在如今發達的互聯網上,如果沒有一定的計算機技術,是極易受到病毒的攻擊,泄露集團重要的信息。
三、對武水集團財務信息化管理的幾點建議
(一)改變財務信息化管理的觀念
財務管理信息化的作用不僅僅是減輕財務人員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更是在提升企業管理的能力,實現企業整體的資源優化和配置。因此,武水集團應重視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建設,提高企業全員對財務管理信息化的認識,廣泛開展財務知識和信息技術的教育,適應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需求。
(二)將財務與業務等信息系統有機結合
單一的財務管理核算并不能充分的滿足企業運作所需要的各種數據信息,只有加強與各部門交流和溝通,建立將財務信息化系統與其他業務系統對接的渠道,充分實現數據共享,才能形成完整、有價值的信息供集團公司管理者參考和決策。因此財務信息化從分散到集成,必須先行實現企業管理集成化。財務信息化與包括各類業務板塊的信息化系統集成,必須建立支持多組織的架構,這些都需要在總體規劃設計下循序漸進的發展。未來,武水集團可在以下幾個方面嘗試信息化的集成與發展:1、實現企業資金的集中統一有效管理;2、借助成本管理系統進行目標成本、預算以及合同的管理;3、建立以采購計劃管理為核心的“物資三流信息平臺”,實現對采購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全面掌控;4、實現經營、管理成本等數據資源共享,實時監控預算和計劃的執行情況。
(三)加強風險意識,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1.跟進國家稅務信息化發展
我國的稅務信息化工作一直受到了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1994年“金稅工程”成為包含金關、金卡和金稅的“三金”國家重大信息化應用工程之一。9年期間,國家稅務總局統一規劃并實施了“金稅工程”一二期工程。實現了覆蓋全國的稅務系統網絡信息化建設。2016年在“金稅工程”一二期建設的基礎上,國家稅務總局啟動了“金稅三期”工程整合分散單點的稅務系統,建立一個包含網絡硬件和基礎軟件的統一的技術基礎平臺。成為我國政府各部門中信息化建設成效最為顯著的行業系統之一。國家稅務信息化發展的趨勢可預見,未來稅務信息與工商信息、銀行信息進行互聯互通,稅收監管將在更加透明的環境中實現。
2.滿足國家稅務精細化管理需求
隨著國家稅務信息化的發展,稅局對企業的稅務合規要求也將進入到精準把控的階段。近年國稅總局進行的“千戶計劃”,將稅務管理前置到業務層面。而國家稅務總局大企業司2009年印發的《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更加詳細的對大企業合理控制稅務風險,防范稅務違法行為,依法履行納稅義務的各種納稅行為進行詳細要求。
3.解決稅務管理與企業管理不協調
隨著企業管理理念的革新,數據化業務、數字化管理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已經成為一個普遍共識。然而,企業稅務未能與其他業務一樣同步信息化發展,很多企業還停留在使用財務系統完成涉稅會計科目合算,納稅申報、所得稅管理、納稅數據統計等的稅務管理工作手工完成,其他稅收文檔和涉稅信息散亂無序。人工取數、手工操作,以及稅務人員變動較快,不僅導致稅務工作效率較低,更令企業面臨很多管理風險。大型企業對企業狀況的全面了解,快速的決策性需求日益增加,稅務的原有依賴于財務核算,依賴于手工統計,依賴于人為判斷的方式已無法滿足公司管理層對稅務信息的決策需要。已然影響企業管理自身的均衡全面發展。
二、企業稅務管理信息化現階段
在國家稅務信息化逐漸完成各地區各分散系統的數據統一,使國家對企業的稅收監管越發全面。尤其在發票認證、抵扣全面網絡化,電子發票計劃全面推行,各納稅申報系統接口開放,以及稅局對企業進行稅務風險指標評估,等一系列推進信息化成果利用的舉措后,各行業企業均開始重視立足于企業內部稅務管理的信息系統。通過對各企業的稅務信息系統的考察,目前企業稅務信息系統基本能夠實現以下幾個功能:(1)實現企業涉稅信息的管理其功能主要完成涉稅基礎信息管理,尤其是對于集團型企業,其成員企業數量多,組織結構復雜。各下級企業使用不同的財務核算科目體系,核算辦法,甚至是不同國家稅法等。其基本內容包括納稅主體國別、適用稅收制度、納稅主體名稱及稅號、主管稅務機關、適用會計科目等等,稅務視角的企業組織架構等信息。涉稅信息的收集梳理成為分層管理的系統權限設置的基礎條件,實現不同層級的稅務組織機構的管理范圍劃分。(2)實現全稅種業務的系統化此功能是稅務工作基層人員對稅務信息系統最核心的需求。包含日常發票的開票、認證、抵扣,各稅種稅款計算及納稅申報,所得稅預繳、匯算清繳計算等內容。通過信息系統的與稅局的發票的開票、認證、抵扣等系統建立接口,在面對用戶的唯一的平臺中完成發票的流程管理;通過與人力、采辦、銷售及財務系統間建立數據接口,采集涉稅相關數據,基于稅收法規自動計算或半自動計算應納稅款;通過獲取納稅申報所需的業務或財務相關數據,自動生成法定的納稅申報表。在不同經營地國家稅務系統開放的情況下對接納稅申報系統,實現月度、季度及年度納稅報表自動申報;通過系統自動或半自動判定稅務與會計差異,實現對所得稅費用的準確核算,輔助進行企業所得稅預繳及匯算清繳計算及申報。(3)實現稅務工作流管理借助信息系統的工作流工具,將符合企業內控制度和稅收法規要求的工作流程固化到系統中,實現全企業的稅務流程統一及全流程控制。便利的辦公方式,節約涉稅事項的處理時間,防止不合規的審核順序或審核遺漏。(4)實現多層級的稅務數據集中按照稅務角度的組織結構,可進行全企業的全稅務信息收集,實現分國別的數據口徑統一。并通過自行定義,進行各類匯總計算,結構化信息展示。如實現按行政區劃、成員企業、稅費種類、業務板塊等多維報表展示、時時查詢應交稅費、實繳稅費、地方財政貢獻情況等;實現集團內各企業納稅信息的橫向分國別對比;為管理層提供決策信息的稅務信息參考。(5)實現涉稅法規信息提供信息系統將涉及本企業涉稅業務的各項稅務法律、稅務法規納入至系統中,形成可查閱的稅收法規知識庫。為各層級涉稅人員提供可靠的稅務參考信息。其形式可以是簡單的文檔整理收集,提供方便的查詢路徑;也可能將法規固化到稅務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中,對系統進行更精確的管理。
三、技術引領的稅務管理創新
企業稅務信息化的初步成果,已經可見的對稅務管理變革進行了有效推動,從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組織結構以及經營環境四個方面總結如下:(1)稅務管理理念創新稅務管理理念的顛覆,是信息化帶動的最根本的變化。將稅務管理從老舊的以“搞好政府關系”為手段,以“不讓稅局查出事兒”為最高目標的潛意識里拉出來。真正將稅務管理作為以企業自身的需求為出發點而自上而下的進行管理改革。正視“創新性破壞”對稅務管理傳統的徹底粉碎重建。理念的變革將稅務管理拉到與財務管理同等的高度看待,企業也將用知識管理觀念、全球經濟一體化觀念、戰略管理觀念等先進的管理理念對稅務管理進行重新審視。(2)稅務管理手段創新稅務的傳統管理以事前強制,事后懲罰為主,通常企業以行政命令下達,自查任務攤牌和強制管理上報等形式進行稅務管理,其管理信息的準確性很大一部分取決于“人”的崗位職能劃分和職業道德。這樣的管理手段,效率較低,不確定性大,主觀能動性差,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在管理溝通上。通過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在減少重復工作,取消紙質審核,降低手工操作的同時將管理理念在日常工作流中固化,將管理信息收集去人工化。將硬性管理手段內化為軟性管理手段,以企業管理需求為核心內容,圍繞“人”的體驗,追求“企業管理”與“以人為本”的共贏的現代管理新模式。(3)稅務管理組織結構創新建立企業統一的稅務管理系統可以推進集團企業的稅務管理的組織結構更新,集中的管理要求滲透,和高度的數據集成,決定了集團稅務管理的高度集權。其集權不是行政手段的集權,而是表現為管理理念的統一,工作流的統一,數據結構的統一。進而稅務管理的縱向分工和橫向分工發生變革。在縱向分工上,領導層進行稅務管理的統一分析規劃、風險的統一管控,而業務層集中在完成日常工作,分工明確各司其職。而在橫向分工上,稅務與其他業務間的跨部門管理更加權責明確,部門間更能良好的進行合作共享,而不是認為稅務管理在對其進行“指手畫腳”。稅務管理的向上轉移,將涉稅決策與稅務實際業務分離,可能產生更多的部門內部優化,稅務業務操作的系統固化,稅務專業知識的信息化傳遞,可促使基層單位將稅務和財務人員進行合并。(4)稅務管理推動環境創新在企業進行管理理念變革后,稅務業務的合規,稅務風險的規避,已經成為企業自身的管理需求。在變被動為主動后,企業的管理變革的速度將會趕超國家對企業的稅務要求,其稅務遵從將不再是企業的壓力,稅務的風險自查將成為企業管理的本能。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對企業的信任度將大大提高,社會的認可度也隨之提高。企業經營的社會環境將更利于企業的經營發展。
作者:吳迪 單位: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參考文獻:
[1]譚榮華.《稅收信息化教程》(第二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中國稅務學會,《稅收信息化建設研究》,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