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9 16:57:27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學習流程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目標;初中英語;學生學情;發展
新授課教學是從未知到已知的復雜過程,根據布魯姆的目標分類理論,我們在備課時應該根據學生的學情和教學內容的實際設置大的教學目標和一個個子目標,將子目標有效串接,如此一來在達成一個個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實現教學流程化,筆者結合多年的初中英語教學實際,初步總結出適合初中英語新授課的流程分為如下幾個環節。
一、診斷學生學情、確定教學目標
新課程指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應立足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那么最近發展區在哪里呢?筆者認為最近發展區就是我們熟話說的“學情”:即學生已學知識、認知結構和新課學習前的學習動機水平。診斷學生的學情是備課,確定教學目標的重要依據,只有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才能真正做到以學定教,在診斷學生學情的基礎上,才能有效激發學生良性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有效地掃清認知障礙,在習得知識、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進一步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
我在教學中診斷的方式有課前聽寫句子,默寫單詞,晨讀課上要求學生背誦課文等等,而且常規化,這些傳統教學中看似簡單的環節,卻很有效果,應批判式繼承。對于教學目標的確定,筆者認為一定要清晰、簡潔,要讓學生感覺到通過努力能實現。
二、認定學習目標,激發探究欲望
布魯姆曾經說過:“如果學生在一開始就能知道教師期望他們干什么、達到怎樣的目標,那么,他們學習的指向性會更明確,能更好地組織學習?!眰鹘y教學模式下,教學目標都留在教師的備課筆記上,學生不明確自己課堂上要干什么?被教師牽著鼻子走,學生的學習呈現出被動性,與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相悖,筆者認為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知道自己將要學習什么內容,要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那么,如何幫助學生認定學習目標呢?除了“學案導學”以外,筆者認為還可以有多個其他形式,而且應該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目標展示,可以是在課前預習時,也可以是在課堂開始環節,還可以在課堂教學的中間間插著提出任務和目標。學習目標認定的過程是將學習內容進行分類的過程,認識哪些內容要識記,哪些內容要理解、應用和綜合運用,繼而提升知識學習的自覺性。當然僅僅有目標是不夠的,我們的教學手段應該多元化,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這樣有了探究方向再加上學習動機,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才能得到保障。
三、優化探究過程,達成學習目標
探究過程是實現教學高效的中心環節,是有效達成學習目標的重要推手,對于初中英語教學環節如何優化?筆者認為要多看、多聽、多說、多用。
1.提供多元化素材領“看”
縱觀初中英語新教材,每個教學文本、話題配置了情景,透過情景學生能夠感悟到語境的真實性,繼而提高感性認識,筆者認為在教學時,我們教師應充分把握教學內容,提高教材內容的“可看性”,具體實踐中,可以將學生所熟悉的情境與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安排幾個學生進行情景對話表演,其他同學做觀眾,寓教于樂;給學生投影圖片、Flas、視頻資料等等,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神經,學生的感性認識達到一定程度后很自然地就可以深化為理性認識,并內化為自己的有邏輯性的語言,學生英語學習的“吃力”感覺得到有效消除。
2.帶著問題傾聽
“聽”是語言學習的重要手段,正確的發音離不開“聽”;與人交流,要明晰對方的意思和信息,離不開“聽”??上攵粋€學生聽不懂英語對話,何來英語學習興趣?因此,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關系到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和整體的英語成績,課堂上如何提高“聽”的有效性呢?筆者在教學中有如下兩種做法:其一,先給學生發聽力文本,讓學生自主閱讀,在學生了解了大意、有了一定心理準備的基礎上播放錄音,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關注發音,同時這也是“閱讀”反思的過程。其二,不給學生發聽力文本,而是給學生布置幾個具體目標和有待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先根據這些目標和問題對聽力文本內容進行簡單的猜測,然后再播放錄音,這樣的做法和中、高考的英語聽力考試一致。但不管哪一種,都滲透了一個正確的“聽”英語知識的意識,就是有目標性和專心去聽。
3.分組互動對話
英語是交際類語用學科,學習了英語,學生之間應該可以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學生英語“說”的流利程度和信息量是其英語學習效果的重要表征,而且多讓學生說說,不僅僅提高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自信心也極有幫助,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應給學生盡可能多地創造“說”、“表演”和“對話”的機會,學以致用而且學習氣氛和諧,語言表達能力提升了,學生“說”的欲望得以進一步釋放,閱讀會更專心,同時語言表達能力提升了,對學生的短文寫作也有很大的幫助,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
四、檢測目標完成情況,及時調控英語學習
一、創設問題情境
信息技術學科的知識內容不具有嚴謹的結構特點。因此,要創設接近真實情境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習者學習的積極性,完成問題的理解、知識的應用及意義的建構,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問題情境的創設主要有以下幾種。
1.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恰當地把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有機聯系起來,能顯著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例如,在講解郵件合并時,教師引出這樣的情境:每學期結束學校都會發成績單,實際上學生的成績都在Excel表中,抄寫到成績單中費時費力,如果能在Word中設計一張空白頁作為成績單,并調用Excel中的成績表,最后再自動生成成績單,就是非常便捷的,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探索、研究。
2.運用學生的好奇心。運用學生的求知欲創設問題情境,是指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教學手段。如,在講解“復制和粘貼”時,教師先提出問題,親愛的同學們,誰能一分鐘打2000個字呢,有的很吃驚,有的搖頭,有的凝神思考。然后教師提示說,其實每個人都能做到,同學們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學生聽了更是奇怪了,轉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師的講解上。
3.借助直觀方法。一般來講,第一次接觸計算機大都很好奇,所以在講解“計算機的組成”時,學生熟悉了計算機的各部件名稱后,教師可以用神秘語氣問學生,想不想進去看看。這時,教師便可以打開機箱,引領學生們看一下計算機的“心臟”—CPU,“存儲倉庫”—硬盤,以及顯卡、內存、聲卡等并說明它們的功能,同時可以讓學生“摸一摸”、“拿一拿”,使學生對計算機的內部結構有感性認識,消除學生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同時滿足他們的探索欲望。
4.構造認知沖突。當信息技術問題或現象超出學生當前知識結構范圍時,就會引起學生困惑,產生認知沖突,使學生有解決問題的沖動。如在講解“圖片的環繞方式”之前,教師可以這樣給學生演示,圖片插入到文本內部之后無法拖動到指定位置。而學生現有的知識無法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構造了認知沖突,好奇心促使學生解決問題,學生就比較容易進入學習狀態。
二、發現、確定并分析問題
與小學階段相比,初中生在認知發展及社會性發展上都有較大提高。這一階段學生的認知已經達到形式運算思維階段,即皮亞杰提出的兒童認知發展的第四個階段。這一階段兒童智慧的特征為:兒童的思維已能擺脫具體事物的束縛,能將內容與形式加以區分。他們的思維已接近成年人,能運用形式的邏輯推理方式去思考,并能系統地對問題提出假設,然后論證假設。這都標志著學生的心理發展已成熟,并具備了一定的解決問題能力。這一流程主要指學生分析問題情境,把問題情境中的外部信息與學生自身的經驗相對照,對問題情境進行初步判斷,確定該問題情境要解決什么,會涉及到哪些相關知識。理解問題的基本條件,將現實問題轉化為信息技術問題,用信息技術知識來解決問題。教師應更多地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性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學生解決信息技術問題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創造性的重要手段。
三、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這一環節是問題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環節,學生將利用自己獲得的信息,體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提高自身的問題解決能力。在問題教學的探究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分組或學生之間自由組合分組,探究學習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同時實行“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方式探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學生利用已獲得的條件和相關的學習資源來解決問題,從而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教師要隨時觀察學生的探究過程,進行必要的指導,使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出新問題并解決,最終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1.合理分組。分組應遵循學生自愿的原則,實際中學生要進行必要的調整,如男女應混排,信息技術水平不同的學生也應混排,其目的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方式能夠提高自身水平。5-6人一組,可以根據班級人數確定每組人數。各組可以選出組長,組長主要負責組員的分工、討論,保證學習活動正常進行。
2.制定問題解決策略并進行嘗試。在完成對問題的分析及對學生分組之后,就應制定問題解決方案和策略。這一步決定著問題解決的成敗。首先應當明確各組成員的任務,最后在問題解決完成后對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表現作分析。
探究學習離不開小組合作,小組合作就會有學生間的互動,還有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教材,教師與教材,學生與計算機間的各種互動。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要進行信息的搜集、整理并分析以解決問題,教師發揮引導、幫助和個別指導的作用,促進學生解決問題。
四、交流、討論階段
這是在問題解決過程的最后,各小組間交流最后問題解決的結果,討論問題解決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由教師作總結。這一階段學生積極參與,能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和升華的認識。
五、評價和反思
關鍵詞:初中英語;合作學習;任務驅動;教學目標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與深入開展,一線英語教師開始發散思維,創造出諸多高效課堂經典案例。教學實踐中,更重要的是立足班級實際學情,認真研究學生的實際認知規律和知識經驗,夯實基礎,提高效率。鑒于此,我結合我班實際學情,聯系教學實踐,對高效英語課堂進行描摹和規劃。
一、英語興趣發軔于閱讀
作為語言學科,閱讀是學習的肇始,是激發興趣和引領學習的最佳方案。首先,一線英語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情感引導,幫助他們擺脫心理障礙,敢于大膽地讀出來,不怕出錯,不怕重復,對于閱讀中出現的“攔路虎”,我們不妨先推測讀音,然后再詳解詞義,不應對之望而生畏,而應樹立信心,大膽地去說出自己的理解。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的“Unit 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時就先引導學生從漢語角度進行闡述,然后再做英語閱讀“I often go to movies with my friend,Mike...”這樣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從整體上去找出文章的關鍵詞和主旨句,解讀詞句所表達的主題思想,以此為切入點可增加對文章結構和內容的了解。
二、高效學習得益于情景交流與合作
合作同學們組成學習小組而進行的經驗的交流和相互學習。教學實際中,我們可以啟發同學們根據教學內容自主設計話題,然后進行相互問詰,相互交流和合作討論。比如:我們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的“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時,可以先用多媒體展示“相關的旅游圖片”或者是“旅行經歷討論”的場景,引導同學們先對自己旅游過的地方進行回憶,然后小組相互表達和交流開始了,同學們相互介紹自己對自己某次旅游情況和旅游的地點做出簡單的介紹。最后,大家針對多媒體展示的情景圖片,展開想象,組織和整理語言,進行溝通與交流。實際上同學們是比較熱衷于分享快樂的群體,除了口頭表達以外,為了全面發展,我們還可激勵同學們書寫描摹狀景和感想。
三、積極的學習來源于任務驅動
任務教學通過任務布置實現教學目的的,即“用任務來驅動”,通過“任務”來“引起、維持、促進”學生的學習,“驅動”即學生的“做”或是“行動”,在這樣的一個循環中,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得以自然形成與發展,因此將任務教學法融合到英語教學過程中十分關鍵,也十分重要。具體來講,針對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其英語任務教學程序設置一般包括這樣幾方面的環節:
1.設置教學目標
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Unit 1 How often do you do exercise?”教學目標的設置過程中就必須要針對任務教學進行具體的任務布置,包括談論周末會做的事情、談論事情的頻度等,通過任務的完成了解哪些食品是垃圾食品,平時應多吃哪些健康食物和怎樣鍛煉身體。
2.布置單元任務
單元任務的布置有利于初中生將英語的語言知識組合起來,更為連貫性地了解知識體系。雖然語言學與數學相比不太重視知識體系的重要性,但是語言學的知識也是一步一步地不斷地積累而成,因此單元任務的布置至關重要。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Unit1 How often do you do exercise?”可以布置單元任務Task 1:用英文總結出周末的意義?Task 2:通過調查整理出課外活動量應該怎么設置?Task 3:用英文總結出提升自己英語水平的計劃書?Task 4:要求學生在網上搜尋國內外名人的日常生活和喜好。
3.布置具體任務
運用任務單將具體的任務完成線路書寫在上面可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對于英語學習而已具體的學習任務就是完成語言學習目標,因此布置具體的任務時應該以語言句型的學習為主。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Unit 1 How often do you do exercise?”可布置語言目標如下:第一步,了解句型“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并做出相關的對話訓練。第二步,了解句型“How often do you eat vegetables?”并做出相關對話訓練等。
上文是我結合課堂實踐對怎樣從教學內容特點出發,結合班級實際學情,提高課堂效率的心得總結。具體到英語課堂,我們也要注意分析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特點,并注意時時調整和優化教學流程,處理好課后任務分配,這樣才能讓同學們能夠更好地進行英語知識學習,最終提升課堂效率,達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郭曉紅.提高初中英語成績的策略[N].漢中日報,2011.
一、學習方法不當的表現
(-)學習無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睂W習計劃是實現學習目標的保證。但有些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毫無計劃,整天忙于被動應付作業和考試,缺乏主動的安排。因此,看什么、做什么、學什么都心中無數。他們總是考慮“老師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
(二)不會科學利用時間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自己的學習、生活安排得從從容容。而有的學生雖然忙忙碌碌,經常加班加點,但忙不到點子上,實際效果不佳。有的學生不善于擠時間,他們經常抱怨:“每天上課、回家、吃飯、做作業、睡覺,哪還有多余的時間供自己安排?”還有的學生平時松松垮垮,臨到考試手忙腳亂。這些現象都是不會科學利用時間的反映。
(三)不求甚解,死記硬背
死記硬背指不加思索地重復,多次重復直到大腦中留下印象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講究記憶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學習。它常常使記憶內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長久記憶,當學習內容沒有條理,或學生不愿意花時間去分析學習內容的條理和意義時,學生往往會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依賴這種方法的學生會說:“謝天謝地,考試總算結束了。現在我可以把那些東西忘得一干二凈了?!?/p>
(四)不能形成知識結構
知識結構是知識體系在學生頭腦中的內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識經過學生輸入、加工、儲存過程而在頭腦中形成的有序的組織狀態。構建一定的知識結構在學習中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再多的知識也只能成為一盤散沙,無法發揮出它們應有的功效。有的學生單元測驗成績很好,可一到綜合考試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他們沒有掌握知識間的聯系,沒有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這種學生對所學內容與學科之間,對各章節之間不及時總結歸納整理,致使知識基本上處于“游離狀態”。這種零散的知識很容易遺忘,也很容易張冠李戴。
二、學習方法不當的成因
為什么有的學生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呢?這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當然,一個人的智力水平會對方法的形成有影響,智力水平高的學生更容易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但在現在的中小學中,學生的智力水平差異都不太大,因此,它對方法形成的影響是有限的,學習方法不當的原因主要還是在一些非智力因素上,如認識水平、動機水平、意志狀況等。
以上原因分析是從學生個體出發的,是造成學習方法不當的內因。除此之外,還有來自教師、家長(微博)。同學等各方面的外因都對學習方法的形成產生影響,也都是造成學習方法不當的可能原因。
(一)對學習方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不少學生在方法上聽其自然,看不到科學學習方法的作用和意義,沒有嘗到正確方法所帶來的甜頭,以為磨刀誤了砍柴工,因而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認真研究和掌握先進的學習方法。
(二)對學習特點認識不足
前面講到學習方法具有適應性,其中一個方面就是要適應各階段、各學科的學習特點。這就需要學生對目前的學習有明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才能形成科學的方法。
較大的變化——初中的課程內容相對簡單,進入高中以后,所學知識更加抽象、深入;初中生的學習對老師依賴性大,老師指導也很具體,而高中生的學習則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如果學生看不到這些變化,就有可能造成方法的不適應。
外語學習的特點——學習一門語言,需要多聽、多說、多讀、多寫、多記,而記外語單詞又是一種機械記憶,這就和其他科目形成了區別。學習數學的方法就不適應于外語學習。
(三)對自身的狀況和條件認識不足
學習方法除了要適應學習特點外,還要適應個體特征。
學習狀況——有的學生因為成績不太好而妄自菲薄、過于謙單,認為自己一無所長、無可救藥。也有的學生因為學習良好而目中無人、自以為是,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這些不客觀的認識會使學生在運用學習方法的時候發生失誤。如自以為是的學生在制訂學習目標時往往會好高騖遠、不切實際。
個性特征——每個人的能力、氣質、性格、身體狀況、生物周期等都有不同,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兩個相同的個性。屬于“百靈鳥型”的,可多利用白天;屬于“貓頭鷹型”的,可多利用晚上。
(四)學習動機缺乏
動機缺乏的學生沒有學習動力,缺乏學習熱情,把學習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學習中沒有目標,得過且過,其學習行為完全是一種被動的應付。表現在方法上,必然會死記硬背、投機取巧、沒有計劃。一個喪失學習動機的學生,必然喪失深究學習方法的興趣。因此,那些在學習中無精打采、大叫“沒勁”的學生,十有八九方法不當。
(五)意志薄弱
掌握和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時,需要一定的自制力。特別是糾正一些不良的、已經形成習慣的學習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恒心。有的學生有掌握科學方法的愿望,但在運用過程中因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廢,造成有目標無結果,有計劃無行動。在學習上跟著感覺走,自然要省力得多,但學習效果也會糟糕得多。因此,學生在運用科學學習方法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家長或同學多鼓勵、多督促、多提醒,依靠外界力量的支持來克服意志的薄弱狀態。
[關鍵詞]城鄉結合留守少年學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G6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180106
當前,在我國經濟貧困的農村地區,特別是城鄉結合部,隨著勞務輸出的快速發展,出現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少年。由于各個家庭教育的不完善,這個群體的學生出現諸多心理問題,在學習方面比較不自覺,如何使這部分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一定的迫切性與必要性。我校教師通過實踐,總結出了城鄉結合部初級中學留守少年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的有效途徑及方法。
一、以“目標教育”推進留守少年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目標是一種魔法”,有了目標,就有了前進的動力。因此,首先要幫助留守少年確立學習的目標,使其樹立遠大的理想,告訴他們,雖然沒有父母在身邊監督和呵護指導,學習起來很苦、很累,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擁有目標就擁有了前進的“動力”和“支撐”系統。開學初,我校教師適時指導留守少年學會用“夢想規劃未來”。由于有的留守少年定的目標太遠,脫離了現實生活,于是只堅持了一段時間,又回到了原點。為此,要趁熱打鐵,讓每一個留守少年認識到,為了健康、積極、充實地渡過初中三年的學習生活,每人應根據自己的實際,制定一份初中三年的成長規劃,內容涵蓋:品行修養、學習、健身、課外發展等,包括近期、中期和遠期的目標。既然樹立了目標,就要實現目標。為了實現遠大目標,要具體制定短期目標,如:期考目標、段考目標、月考目標……每天完成作業目標。這樣,做到了精心計劃,周密安排,有的放矢,目標才有了實現的可能。
二、以“教師引導”跟進留守少年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必須科學合理地設定一個可行的方案。我們要求每個留守少年針對自己的實際,在年段和班主任老師共同策劃、指導下,認認真真寫出一份學習方案,在班級中與同學們進行交流,互相學習和借鑒,達到每看一次就能讓自己熱血沸騰并激發出高昂斗志的效果。學習是枯燥無味的,而興趣又可以成為動力。作為學習引路人的教師應充分激發留守少年的學習興趣,才能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激發留守少年的學習興趣?各位任課教師可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比如,有的教師年輕漂亮,有的教師能言善辯,有的教師擅長書法,有的教師擅長畫畫……這些教師都可以讓自己的特點充分發揮作用,激發留守少年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主動學習的習慣。比如,有一位學生,由于父母外出打工,他由爺爺、奶奶監護。這個學生上課經常玩弄手機,不求上進,到了初二,有了物理課,因為物理老師年輕漂亮,衣著大方得體,令這位留守少年很是著迷,上物理課時他就特別認真,積極回答問題,物理老師也很賞識他。為了得到老師的欣賞,他養成了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物理的良好學習習慣,漸漸地他對各科的學習都感興趣,也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以“榜樣力量”增進留守少年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 ,好的行為規范將讓學生受益終生。同樣,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改變另一個人,好的“榜樣力量”能增進留守少年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為此,我校通過樹立典型,有意識地在不同的時期,推出幾位學習進步較快、學習習慣好的留守少年,通過廣播報道或國旗下講話,在教室、年段走廊等公共場所進行廣泛的宣傳,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榜樣對“留守少年”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比教師的說服更有效。讓榜樣的力量,在留守少年這個群體中發揮正能量。
四、以“親情教育”促進留守少年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三環六步教學法符合信息技術課程新課標的要求
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強、創造性強,具有鮮明的時展特征的課程。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獲取知識和技能是教學的關鍵。教師不但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還要引導學生在學習和交流中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學會整理、加工傳遞并表達信息,最終實現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使學生具有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能力的終極目標。
我校的三環六步教學法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凡能讓學生自學的內容,盡可能讓學生自學;其次是提倡學生之間互助學習,共同提高。這一理念與信息技術教學理念不謀而合。
因此,三環六步教學法既是基于我校學情的最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法也是適合信息技術新課標要求和信息技術課程新理念的一種教學方法。
三環六步教學法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
我以黑教版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第六課《Windows7的磁盤維護》為例,談談這種方法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
1.課前環節(預習)
在課前我仔細研讀、分析教材,設計好導學案,引導學生進行預習,并根據本課內容要求和學生學習情況設計A、B兩個思考題,同時要求學生登錄教學網站、閱讀資料、回答思考題,使他們認識到磁盤維護和清理的重要性。
2.課中環節(學習)
(1)導入新課,明確這節課的學習目標:①利用Windows7自帶的系統工具中的磁盤清理程序對磁盤分區進行清理。②利用系統工具中的磁盤碎片整理程序對磁盤分區進行磁盤碎片清理。
(2)要求學生閱讀教材,自主學習。遇到疑難問題與同組同學研討共同解決。教師巡視,檢查小組學習情況。
(3)練測拓展、合作探究。要求學生先完成兩個任務“利用磁盤清理工具對其他分區進行磁盤清理”以及“利用磁盤碎片整理程序對各個分區進行磁盤碎片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進行磁盤碎片整理。最終明確“磁盤清理”和“磁盤碎片整理”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最好先進行“磁盤清理”。
(4)展示評價,達成目標。由各小組推薦代表對各自的思考進行總結,明確收獲與問題。
3.課后環節(跟蹤記錄)
(1)填寫好上機記錄。
(2)完成導學案。
三環六步教學法的成效
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最初使用三環六步教學法時,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有些不適應。以前上課時總是教師先用大屏幕講解和示范,對重點和可能出現問題的地方反復強調和演示,然后學生依葫蘆畫瓢進行操作。雖然課堂進行得很順利,學生少走了很多“彎路”,但是學生始終處于簡單的模仿和識記這樣低層次的階段,這樣的課堂,教師只注重了怎樣教,卻沒注重怎樣啟發學生思考和自主探索,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和技能的能力,使學生的創造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培養。
用三環六步教學法改革課堂教學后,最開始我堅持A、B級任務和問題由學生自己解決,C、D級任務能自己解決的就自己解決,不能自己解決的就小組討論解決,小組討論解決不了的就全班同學一起討論解決。到后來,學生再遇到難題甚至不再找老師,直接去請教班級里的“電腦大蝦”,這種“大蝦”幫“小蝦”的風氣已獲得了良好的課堂學習效果,教師被解放出來,從而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如何開發、激活學生的潛能等更深層的問題。
斯賓塞說過,教育中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發展的進程,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得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得應該盡量多些。實踐證明,三環六步教學法使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獲得了更多成功的體驗。它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的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很好的交流能力和良好的自信品質及信息素養。
[關鍵詞] 顱腦腫瘤;血腫;原因;圍手術期
腦腫瘤切除術后出血,尤其是瘤腔內出血是腦外科術后較為嚴重的并發癥[1,2]。我院自2004年1月~2012年1月,顱腦腫瘤切除術后顱內血腫形成19例,現報告如下。本文旨在探討顱腦腫瘤切除術后血腫發生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以期提高腦腫瘤的療效。
1 臨床資料
本組選取我科19例顱腦腫瘤切除術后顱內血腫的患者,其中年齡在21歲~67歲,平均在44.5周歲,男性共計12例,女性共計7例。膠質瘤共計11例,腦膜瘤共計4例,聽神經瘤共計3例,巨大垂體腺瘤共計1例。血腫發生在顱腦腫瘤切除術后的0~7天,并且,術后3小時內12例,占63.1%;術后3天內4例,占21.1%;術后6天內3例,占15.8%。本組患者中,嗜睡4例(21.0%),淺昏迷4例(21.0%),單側瞳孔散大6例(31.6%),對側肢體運動障礙2例(10.5%),無癥狀常規頭顱CT復查發現2例(10.5%),呼吸停止1例(5.3%)。
2 結果
以上病例均經CT和(或)手術證實:其中手術區有血腫的共計14例,非手術區有血腫的共計5例;硬膜外有血腫的共計12例,硬膜下有血腫的共計4例,腦內有血腫的共計3例。19例中,17例行開顱血腫清除術,血腫量9ml~85ml,9例發生在額部,4例在顳部,4例在頂部,2例在枕部;平均血腫量為(35.2±2.3)ml。2例為繼續保守治療,緊急施行開顱手術清除血腫的為17例?;颊咭蛐g前已形成腦疝有1例,其它16例患者的意識障礙、顱壓增高癥狀均在二次手術清除血腫后很快就恢復了。6個月隨訪19例患者,1例單純腦室內血腫因出血量較小,行腦室外引流,給予保守治療后呈植物生存,預后差;1例多發腦內血腫因腦疝形成,經搶救無效而死亡;手術后3個月內1例死亡,1例癱瘓,其余15例均恢復良好。
3 討論
血腫形成原因:(1)年齡因素:本組以中青年患者為主,并且該年齡段的患者因為硬腦膜與顱骨內板粘連相對比較疏松,而且比較容易分離,兒童和老年患者的硬腦膜與顱骨內板粘連緊密,并且不易分離;(2)高血壓因素:本組患者術前合并高血壓9例。由于腦動脈血管硬化導致血管調節障礙,在麻醉蘇醒期間產生血壓大幅度波動,引起出血;(3)因素:本組以仰臥位多,因為重力作用,額顳頂區腦組織無顱骨托扶相對比較容易塌陷,受腦自身重力作用影響,造成硬腦膜剝離導致血腫形成;術中因頸部過度扭曲,頸靜脈回流受阻,腦組織淤血腫脹,順應性降低,造成出血;(4)手術操作因素:對腦組織過度牽拉,導致腦挫裂傷,形成血腫;或手術致腦靜脈損傷、回流受阻,或瘤周正常腦組織供血動脈痙攣、閉塞導致術后腦組織發生梗死性出血;對于深部腫瘤切除術,反復止血操作,使小動脈暫時痙攣,術后血管再通出血;或關顱時血壓未恢復正常,而術后血壓上升導致出血。(5)再灌注性損傷出血:常見于供血比較豐富的腫瘤。瘤周腦組織由于盜血作用長期處于低灌注狀態,在腫瘤被切除后,血液動力學發生了改變,使得瘤周組織過度灌注,血管由于受損破裂出血;(6)凝血功能受損:血小板數量減少及功能減退時導致出血;(7)術后過度使用脫水劑:導致腦組織塌陷,使硬腦膜與顱骨內板分離,形成血腫。
參考文獻:
[1] Chrastina J, Novak Z, Riha I, et al. Primary brain tumor as a rare cause of acute subdural hematoma. Rozhl Chir, 2009, 88(10): 549-53.
[2] Inamasu J, Nakamura Y, Saito R,et al. Rebleeding from a primary brain tumor manifesting a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CNN 04/077, revised version). Clin Neurol Neurosurg, 2005, 108(1): 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