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9 16:57:24
序論:在您撰寫思政課建設基本情況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榆林學院;思政課;課堂教學;教學效果
一、調查目的、內容、方法及對象
高等學校思政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為了解當前榆林學院思政課的基本情況,掌握學生對于思政課的基本認知及滿意程度,思政部特進行了本次問卷調查。
本次問卷調查涉及三方面內容:一是學生對思政課的基本態度及整體認知狀況;二是當前開設的思政課課堂教學的基本情況;三是思政課教學效果及學生滿意程度。問卷調查采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向榆林學院2010級學號為奇數的851名本科生發放了調查問卷(回收問卷838份),其中有效問卷681份,有效回收率為80.02%,之后采用相關統計軟件對結果進行處理,進而對思政課的基本情況進行描述性的分析。
二、調查數據的呈現與分析
(一)學生對思政課的基本態度及整體認知
為了解學生對思政課的基本態度及整體認知,調查組圍繞學生喜不喜歡思政課(其中又特別追問了學生不喜歡思政課的原因)、學生對思政課課本內容的基本認知等幾個方面進行考察與分析。
1.學生對思政課的基本態度
調查顯示,學生對于思政課的基本態度不容樂觀。以問卷中設計的“請問你喜不喜歡上思政課”一題來看,有51%的學生表示自己不喜歡上思政課。在對為什么不喜歡上思政課的原因的進一步追問中,學生反映出的原因也體現出了較大的一致性。具體而言,62%的被調查學生承認自己不喜歡思政課的原因是思政課內容太枯燥,自己不感興趣;26.5%的學生則表明不喜歡上思政課是因為在課上學不到實際有用的東西;只有不到5%的學生將自己不喜歡思政課的原因歸于該課程的任課教師,強調自己不喜歡其講課。以上數據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思政課上課效果不理想,課程受歡迎程度有限的部分客觀原因。學生普遍認為思政課內容枯燥或者上課學不到實際有用的東西(不可否認,這兩個原因都帶有一定的客觀性)。相較于這部分同學,另有49%的同學則表示自己喜歡上思政課。就這一結果來看,學生對思政課的態度可以說截然不同,喜歡上課或不喜歡上課的學生都有各種主客觀原因。
2.學生對思政課課本內容的認知
為了更準確地考查學生對思政課的整體認知狀況,尤其是客觀上學生對思政課的認知,本次問卷設計了一道可多選的關于思政課課本內容的題目。整體來看,學生對于思政課課本內容的認知體現出以下三個特點:一是理論性較強(70.9%的學生選擇該項)、二是枯燥無趣(47.4%的學生選擇該項)、三是抽象難懂(28.5%的學生選擇該項)。這三大特點較真實地反映出學生對思政課的一般認知。盡管思政課課程體系中有部分課程貼近時事(如形勢與政策)或者貼近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但總體上,思政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體現出了更明顯的理論性、抽象性(尤其是基本原理概論中哲學原理和政治經濟學部分)是不爭的事實。這一實際也使學生對思政課的認知帶有一定的排斥、質疑乃至反感、否定。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大學生的思想狀況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為了更好地實現思政教育的目的,盡管思政領域的教學改革一直在進行,但相較于大學生思想的變化之快、獲取信息渠道之多,思政課的改革(特別是課本內容的改革)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谝陨显?,學生對于思政課的整體認知在符合實際的同時,總是帶有一定的“前見”。而這一現狀也應該成為以后思政課改革必須考慮的因素。
(二)思政課課堂教學情況分析
調查的第二個主要方面圍繞目前榆林學院開設的思政課的課堂教學的基本情況展開。包括:第一,思政教師如何講授思政課的;第二,思政課的課堂組織與管理情況等。
1.思政課教師授課情況
本次調查對于教師如何授課進行了可多選的提問。被調查的學生中,66.8%的學生表示自己的思政課教師在授課時能夠聯系實際,比較貼近時事、生活;29.4%的學生認為授課教師授課比較傳統,圍繞課本內容,主要依據課本和教案,比較枯燥;37.9%的學生則強調授課教師講課經驗豐富,資料引用充分,課堂氣氛活躍;另有17.8%的學生在作答時,表明自己的教師在授課時善于啟發,能夠引起學生的思考。作為可多選的題目,有23.8%的學生選擇了“能夠聯系實際,比較貼近時事、生活”與“講課經驗豐富,資料引用充分,課堂氣氛活躍”;12.6%的學生則選擇了“能夠聯系實際,比較貼近時事、生活”與“善于啟發,能夠引起學生的思考”兩項;另有8.5%的學生選擇“圍繞課本內容,主要依據課本和教案,比較枯燥”與“能夠聯系實際,比較貼近時事、生活”。以上數據真實地反映出目前榆林學院思政教學中教師授課的特點(同時也體現出目前思政教師隊伍的一些組成特點)。整體來看,目前榆林學院思政課教師授課情況令人滿意,近70%的學生認為教師能夠在教學中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從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時事、生活入手講授思政課,不僅弱化了思政課理論性強而大部分學生不喜歡學習純粹理論內容的矛盾,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聽課和學習的興趣。部分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在對課本知識熟練掌握的情況下,憑著多年的學識魅力、講課技巧等,引導學生積極學習,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形成師生間的良性互動,教學效果理想。調查中約有30%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思政課教師授課時以課本內容為主,緊緊圍繞課本或教案,比較枯燥這一現象與目前榆林學院思政隊伍的組成有著直接的關系。據了解,榆林學院從事思政課教學的專職教師中,青年教師所占比重達到65%以上,而作為新進的或者從教時間很短的青年教師,真正的授課中多以教材內容為根本,圍繞課本進行備課、授課,故而受到教材的束縛。值得注意的是,青年教師以課本為主的授課實際上是一個必經的過程。這一過程中青年教師也在積極地拓展上課思路,提升專業素養、講課技巧等。
2.思政課的課堂組織與管理
課堂教學中重要的一環就是教師對于課堂的組織與管理,良好的課堂組織與管理不僅是對一名合格教師的要求,也是課堂教學目的順利實現的保障之一。思政課作為有名的“大堂課”,對于課堂的組織與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調查針對思政課課堂組織與管理的提問,反映了榆林學院思政課課堂組織與管理的基本情況和面臨的一些困難。調查中45.2%的學生認為自己所上的思政課很有秩序,學生與老師的配合互動良好;29%的學生表示思政課上課堂組織與管理一般,教師在課堂組織與管理上經驗欠缺;17.6%的學生則指出思政課課堂秩序較差,導致上課效果不理想;另有1.2%的學生認為課堂秩序混亂,教師無法掌握。數據顯示,思政課課堂組織與管理現狀不甚理想,究其原因我們認為可歸結為以下幾點:①由不同專業學生所組成的大合堂班,既不利于教師的授課(例如部分坐在后排的同學根本聽不到教師的聲音),也不利于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了解與互動(例如課堂提問次數有限,很多學生都沒有機會回答問題)。②部分年輕教師,從教時間短,課堂組織與管理經驗欠缺,存在著不知如何組織與管理、壓不住堂的困難。③部分學生不重視思政課,不認真聽講,上課聊天、看閑書、睡覺的情況時有發生。
(三)思政課教學效果及學生滿意度分析
無論是學生對思政課的基本態度及整體認識的調查,還是思政課教學基本情況的研究,歸根結底,思政課開設的最終目的都在于教學效果的實現,使思政課成為幫助學生,讓學生滿意的課程。因此,本次調查的最后一部分內容就針對思政課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對思政課的滿意程度兩個問題而展開。
1.思政課教學效果分析
為了解榆林學院思政課教學效果如何,本次問卷調查以“思政課對大學生的幫助和作用”為維度進行了考察。調查的學生中52.3%的學生認為思政課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認識和政治素養;34.8%的學生表示通過學習思政課,學生更加關注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個人的成才;27.3%的學生則承認思政課培養了學生了解社會、參與實踐的精神;25.4%的學生認為思政課提高了學生理論思考的能力;另有23.8%的學生選擇了其他。從以上數據來看,榆林學院思政課教學效果比較明顯,對于學生的幫助,尤其是思想方面的幫助較為突出。無論是學生的思想認識、政治素養的提高,抑或是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及個人成才意識的培養,又或是理論思考能力、實踐精神都有顯著作用。這其中對于學生思想認識和政治素養的提高最明顯。很多學生表示,通過學習思政課,自己對于個人思想、品德、社會實踐、國家大事、國際關系等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認識,并且有意識地培養了自己的理論思辨能力,力圖實現更全面的發展。
2.學生對目前開設的思政課滿意度分析
本次問卷最后一項是關于學生對于目前開設的思政課滿意度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51.3%的學生對目前開設的思政課表示滿意,其中6.6%的學生表示非常滿意,44.7%的學生表示比較滿意;另有15.4%的學生表示對當前開設的思政課不滿意,其中5.4%的學生承認自己對思政課很不滿意;最后33.3%的學生強調自己對思政課的開設態度一般,無所謂滿不滿意。從以上數據來看,學生對目前開設的思政課的滿意度一般,僅有50%左右的學生表示滿意。盡管不滿意的比例只占15%左右,但是思政課教學不得不面對三分之一的學生無所謂的態度。這一部分學生在思政課上既可能成為喜歡思政課的學生,也可能成為不喜歡甚至否定思政課教學的學生。因此,如何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提高思政課的教學效果,真正使思政課成為讓學生滿意的課程,應該成為榆林學院思政課教學與改革的努力方向。
三、關于思政課改革與提升的幾點思考
通過本次問卷調查,我們收集到了榆林學院思政課教學及教學效果的諸多真實、有效的信息,基于此,針對上述分析中出現及可能出現的困難與問題,我們試圖對以后榆林學院思政課水平的提升及教學的改革給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1.從思想上提高大學生對思政課的認知水平,培養學生對思政課的正向情感
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思政課的課程性質,樹立科學、理性的學習態度,幫助學生尋找到合理、有效的學習方法,注意學生的理論與實踐需求,從大學生的思想及思維特點出發,想學生之所想,真正提高學生對思政課的認知水平。
2.強化教學管理制度建設,實施青年教師培訓、培養制度,提高教學效果
良好的教學管理制度是思政課各項教學活動順利、有序進行的保障。因此,教學管理制度建設是思政課改革的重要方面。針對榆林學院思政部教師隊伍構成偏年輕化,青年教師在教學組織管理、教學技巧等各環節經驗欠缺的特點,思政部形成了一套專門提升青年教師各方面專業素養的青年教師培訓、培養制度,確保每一位新任課教師在政治方向、教學能力、業務素質等方面達到任課要求。本次調查結果也證明,青年教師在教學點很突出,他們一方面積極學習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各項技巧,累積經驗,表現在教學中是“中規中矩”;另一方面他們又可以更好地與學生溝通,努力運用最新的理論與實踐成果豐富課堂。這看似矛盾的兩極,恰恰反映出榆林學院思政部在思政課改革與創新中制度建設和教師培養的科學性與前進性。
3.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真正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3.9%的學生認為目前思政課的上課方式有點陳舊,需要改革創新,尤其是新任課教師,由于對教材內容掌握相對有限,在課堂授課中無論是理論的闡釋、案例的選擇,還是教學的方法與手段都存在明顯的不足。要真正提高思政課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從實際出發,選擇適合于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不能一味地采取“拿來主義”,別人用什么,自己就用什么,什么先進就用什么。而是要針對自己的教學對象的特點(如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結合自己教學的長處,摸索出一套獨特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才能因材施教、事半功倍。
4.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環節的建設,促使大學生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感的升華
思政理論課從其課程性質來看,理論的特質更明顯,面對大多數學生不喜歡純粹理論學習這一實際,要如何提高思政課的教學效果,真正幫助大學生把理論轉化成自己切實理解、認同的東西便成為思政課教學的一大難題。解決這一難題就必須從實際出發,培養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通過真正的實踐來深刻理解理論,最終指導自己的學習、生活乃至人生。培養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就必須加強思政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本次問卷調查針對以上情況特設了關于實踐教學的問題。調查結果顯示,80.4%的學生認為思政課應該開設實踐課,尤其是部分與現實結合較為緊密的課程。榆林學院思政部自成立以來,就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逐年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建設。依托陜北厚重的歷史文化、豐富優質的紅色革命資源和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的經濟資源,思政部先后建立米脂楊家溝革命紀念館、榆林市展覽館、榆林市強制隔離戒毒所、榆神煤炭公司等多個實踐基地。通過定期的參觀、考察與學習,一方面使學生感受革命先輩們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人格和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另一方面切實了解榆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巨大成就,堅定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實踐教學環節的建設已成為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特色和亮點。
以上途徑不僅鞏固了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拓展了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途徑,使更多的學生能夠以不同的方式參與到實踐教學中去,從而真正實現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學習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謝旭輝.關于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 推進“三化”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
一、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現狀
(一) 學生基本情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網絡的普及和文化的多元化等致使學生價值觀發生較大的變化,調查結果顯示:在問您對思政課教學是否感興趣的問題中,有9%的學生選擇回答反感;在問學習思政課程對您來說有什么意義問題中,有28.1%的學生覺得是為了過關,有11.5%的學生不知道;在回答“你認為思政課教學效果如何”的問題中,有15.9%的學生認為“較差”,在問您認為思政課程教學對您今后的發展有無幫助的提問中,有5.8%的學生認為沒有幫助。雖然這些負面影響和不良的心態只是存在少數學生中,但是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消蝕了在信仰體系中的主導地位。
(二) 教師基本情況。高職院校教師是高等職業院校辦學的主體,肩負著培養我國現代化建設所需的高技能應用性人才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導航線,在此過程中教師起到關鍵作用,教師的素質直接關系到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工作水平乃至職業教育成敗。因此,思政課教師更需提高自身素質,應該起到先鋒帶頭模范作用。據前一階段調研發現,目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的學歷、職稱偏低,科研能力較弱等。有少部分教師認為思想政治理論不被學校重視,學生基礎較差,上課比較困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趨于形勢,以完成任務為目的,表現為教學目標的片面化、教學內容寬泛化、教學活動的形式化、教學評價的簡單化,這樣,導致學生學習思政課的興趣不大、動機不強,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當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原因分析
(一)缺乏教學質量鑒定機制。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效果不佳,是因為缺乏教學質量鑒管,沒有一個健全的評監機制。目前高職院?;境闪⒘霜毩⒌乃枷胝谓虒W部,建立了相關的教學管理制度;學校都有教學督導部門,也組建了學生教學信息員反饋教學信息和學生對教師打分評教制度等。但是沒有真正起到教學質量監督作用,思政課考核方式主要是學期考試為主,教師為了照顧大多數學生考試過關,考前會劃重點等多種形式給學生復習,考試難度不大,多數學生卷面分數較高,這種考核方式不能正確反映教學效果。目前沒有校外對思政課教學效果監督辦法。因此,學校對思政課教師的考核和評價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有不少教師感覺到教師教好教不好一個樣。
(二)教學內容寬泛、教學條件受限?!?5方案”實施以來,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主要有: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及形勢與政策,從教材來說,統一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優點是編寫比較規范,而且每年都要修訂,增添新的內容,注重教學目標系統的整體性、動態有序性。但是,根椐高院校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生理論基礎知識較差,知識面較狹窄;加上,沒有足夠的多媒體教室授課,課時不足等限制,例如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門課,普通高校至少要開72學時,高職院校一般只開36學時。所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一致認為,這本教材內容較多。此外,教師外出學習、進修、培訓的機會較少,而教學內容一直刷新,因而,有部分教師感到授課有一定困難。
三、提高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效果對策和建議
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是一項復雜而又艱巨的任務,只有緊密聯系當前高職學生的實際,不斷加強教學研究,積極探索并改進思政課教學的模式,才能確保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工作落到實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具體做法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起:
(一)重視教學研究,以科研促進教學。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擔任的課時較多,教學任務重。但是也不能忽視教學研究,要圍繞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結合高職學生的思想特點和成長成才規律,將三門必修課的教學目標作為一個系統來認識,以政治思想、公民意識、人生價值、職業精神等為系統要素,加強教學研究,以提高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技能型人才為目的。沒有科研的教學是沒有創新的教學,所以,積極開展教研活動,以說課、聽課、評課等方式進行學習交流,充分發揮集體備課的優勢,聚集體智慧,自制適合本地區、本區域高職學生的教案,教學案例,教學課件,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此外,要創造機會讓思政課教師外出業務學習、進修培訓、社會實踐和參與學術交流;加大科研投入,調動教師參與教學研究的積極性,以科研的形式進行教學,以科研成果促進教學質量。
(二)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體現“教、學、做”一體的新模式。思政課作為高職院校必須開設的公共必修課,是承擔宣傳、灌輸黨和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任務。因此,課堂教學是關鍵,向學生“灌輸”黨的理論,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是思政課必不可少的環節,但是應改變傳統教學中的“一言堂、滿堂灌”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教學手段,如把傳統的書本教材轉變為由聲音、圖像、文本等構成的動態教材,用生動、形象、直觀的多媒體信息灌輸給學生。此外,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需求探究新的教學方法,理論聯系實際,針對當今的理論熱點提出一些問題、觀點或案例,在課堂上展開討論。在此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作用,各種思想得以交流,不同觀點彼此碰撞,在相互比較中,學生的思想見解得到豐富,創新意識得到強化,思考能力得到提高,參與性得到增強,教學目標得到實現,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體現了“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關鍵詞】思政課;教學實踐基地;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12-170-02
目前我國各高職院校都提高了對思想政治課的關注與重視,無論是在思想理論方面或者在時間教學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在教學實踐基地的建設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與弊端,仍然高職思想政治課程不斷發展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的理解和認識。隨著各高職院校教育理念和觀點的不斷發展,關于政治課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受到越來越多學者和教師的普遍關注和重視,成為了當前教育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思想政治課程作為當代大學生認識了解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和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徑,是高職院校教育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高職院校提高人才思想素質的主要手段,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吸收和理解。本文就將以此為切入點,試對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進行分析。
一、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基本情況
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可以彌補傳統教學中的許多不足,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激情,同時在提高教學效果方面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許多教師和學生并沒有真正了解教學基地建設的基本情況。
首先,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目前各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中存在著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對課程的整體認知。目前我國雖然建立起了多個實踐教學基地,如井岡山革命基地、紀念館、九一八紀念館等,但對其中蘊藏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挖掘還顯得不夠充分,也就是,理論和實踐的并沒有真正的融合在一起,這就需要有關學者和教師一起對其隱含的教學資源進行深入的挖掘和合理的利用。除此之外,思政課的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中還存在管理上的一些漏洞,同時學生的參與度缺乏廣泛性,學生不能廣泛的參與實踐教學一方面受到實踐場所的限制,另一方面也與學校的實踐經費有著密切的聯系,這就使得學生的實踐活動無法正常的進行下去,同時也不能將實踐活動由點到面的全面開展起來。
其次,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必要性。思想政治課程是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它直接關系著學生日后的思想傾向與人格培養,同時也關系到社會之和諧社會的穩定發展。目前我國各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課程依然延續著傳統教學的老路子,幾乎沒有什么實踐創新之處,這樣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應當前的教育要求,另一方面,我國的每一個省份都有著非常豐富的實踐教育基地,如博物館、紀念館、檔案館等,這在客觀上也為實踐基地的建設提供了基本的場所。教學實踐基地的建成不僅可以為思想政治課程提夠了新鮮豐富的教育素材,另一方面還可以在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還可以強化學生對歷史文化的進一步理解認識。這種實踐性的教學模式不但使得學生獲得了學習上的自由,同時也減輕了老師在教學中的負擔,也避免了學校在人力或者財力上的雙重浪費。從總體上說,教學基地的建設為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實踐教學提夠了必要的條件和途徑。
二、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思路途徑
思政課實踐基地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思想政治課程整體的教學效果,目前許多高職學校領導對思政社會實踐活動的認識存在著不足與偏見,還是過于偏重于對思想理論課的重視,這樣的思維觀念根本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思政課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理念。目前許多的高職院校并沒有展開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活動,也并沒有教學實踐基地,領導和教師還是固于傳統的教學方式理念,但其實這已經不再適用于當前的教學形式,要想真正的提高思政課的教學效果,高職院校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僅僅是傳統課堂的教學方式并不能對學生進行系統性的教育,學校有必要讓學生真正的“走出去”,讓學生去農村、革命基地、工廠或者社區,讓他們在體驗生活的同時真正的認識“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從而讓學生將理論和實踐真正的相互融合,這對培養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不僅是一項簡單的實踐活動,它實際上服務于高校教學總的教育目標,并隨著教學理念和時代形勢的變化發展而不斷發展,因此它已經成為了日后高職教育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其次,開展多種多樣實踐活動。思政課教學實踐基地需要廣泛的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從而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程教學中來,從而在無形之中就調動了學生學習熱情和激情,同時也是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的重要途徑。實踐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培養高職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同時也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這體現出了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新興教學原則。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必須也遵循一定的選擇規范,從而形成一個有機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實踐教學中,需要將實踐活動環節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個方面,同時還要加大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廣度和深度,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與一些實踐調研活動,如關于生態活動的調研、歷史文物保護的調研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他們自行的設計方案、自行考察、自行解決問題、自行獲得結論,這就在本質上鍛煉了學生的自我實踐能力。
三、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意義作用
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是整個教育環節中的核心,它直接影響學生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的形成,同時也是我國教育理念轉變的重要表現,同時也關系著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進程。
首先,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有利于加強學生對思政課的認同。我國從古至今一直非常重視“以人為本”,但傳統的教學理念并沒有做到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學生總是在被動的接受著所學習的一切,這就容易造成學生的對課程本身的煩躁或者逆反心理,特別是以理論為主的思政課,同時這樣的教學方式并不能讓學生學習的知識獲得實踐的機會,也就不能提高學生實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自然不能對課程產生興趣或者認同感,因此實踐基地的建設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還為他們提供了實踐探索的機會,充分強調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從而在根本上加強了學生對思政課本身的認同。傳統的教學方式將學生的思維方式困于課堂之中,使得學生永遠活在幻想之中,并不能真切的面對當前較為嚴峻的社會形式,因此必須加強學生的社會時間活動。
其次,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有利于強化教學的實效性。思政課與其他課程有著一定的區別,它完全以理論為主,總體上非常的枯燥無聊,因而學生對此總是沒有興趣,課堂氣氛也總是非常的枯燥無聊,筆者認為,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是消除這種現象的一個有效途徑。高職院校的沒門思政課都具有不同的內容和特點,因此有的學生在傳統“填鴨式”的教學中接受起來有些困難,同時大部分學生存在思政課無用的思想,在大部分學生心理,學習思政課只不過是為了應對考試而已,它并不具有任何的實用性,對自己日后的學習或者工作并沒有任何的幫助,因此使得思政課越來越不受到學生們的重視,以致成為了高職院校的邊緣學科,而教學實踐基地的建設可以在根本上扭轉學生的這種想法,讓他們在實踐中徹底認識思政課本身的重要性與實用性。
綜上所述,目前各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和效果,但為了更全面、更立體、更深入的提到教學效果,各院校還要不斷探索、研究實踐教學的新方法和新途徑,從而在根本上提高學校的思想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一、 教學檢查基本情況
(在常規教學檢查情況、課程教學大綱修訂、答辯情況、線上與線下教學銜接情況、學風建設、意識形態責任制落實情況等方面所做的具體工作)
二、 評教數據統計情況
(學院領導、學院督導、同行評教數據統計情況)
三、 教學活動開展情況
(教研室活動開展情況、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情況、課程思政落實情況、實驗實踐教學開展情況)
四、 公開課、師生座談會情況
(公開課、師生座談會時間、地點、參加人員等情況,師生座談會反映的主要問題及相應對策)
五、 總結
(列出問題清單,明確責任人,制定整改措施)
[關鍵詞]高職教育;思想政治課;課程建設;多元化
前言
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是引導大學生認識和理解的主要渠道,是促使大學生形成科學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路徑,對于高職院校人才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我國高職院校思政課程建設出現了一些問題。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高職院校必須重視思政課程建設工作,使得思政課程建設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
1、我國高職院校思政課程建設基本情況
1.1、高職思想政治課課程模式建設情況
首先,我國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尚未形成。思想政治實踐教學一般包括參與社會調查和參觀教育基地等。受到多方面主客觀原因的限制,學生參與機會較少,參與效果也并不明顯,缺乏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存在較大的開拓空間;其次,我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地區特點、專業方向等還未形成有效對接。對于專業培養目標和思想政治課建設相結合的問題,研究力度尚且薄弱,結合力度不夠,高職院校也沒有針對企業所需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很多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建設并不樂觀,多為傳統的書本教學,課程模式較為落后,網絡課程教學、多媒體線上教學較少。
1.2、高職思想政治課課堂氛圍建設情況
我國高職思想政治課不重視課堂氛圍的建設,主要表現課堂氛圍沉悶,教師教學積極性不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缺乏。導致高職思想政治課課堂氛圍建設情況較差的原因主要是我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程脫離科技元素和時代背景,采用教育技術教學的比例較少,無法活躍課程氛圍。傳統守舊的課堂傾向于理論知識的直接灌輸,從而在實踐過程中忽視學生們的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形象思維的形成,思想政治課程教育過程十分枯燥。
1.3、高職思想政治課課程內容建設情況
教學內容的合理性對于受教育者的綜合能力發展影響重大,我國高職院校思政課程內容建設情況不佳,課程內容僅包括思修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和毛概課(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遠遠少于我國普通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內容。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內容建設與實際相脫離的問題較為嚴重,完全遵照教學課本進行教學和學習,參與性較弱。
1.4、高職院校思政課程學時建設情況
我國高職院校為三年學制,第一年和第二年為專業理論課學習和公共基礎課的學習,第三年以專業課實踐為主。思想政治課也是公共基礎課的內容,高職思想政治課所占課時較少,往往被高職院校大量壓縮。教育部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的課時要求具體為思修課需要保證每周3個學時,毛概課需要保證每周4個學時,然而很多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安排大幅度擠占思想政治課課時,在思想政治課程安排上克扣時間,為了湊夠一定的學時,往往使用一些學習活動來替代。
2、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程多元化建設的路徑
我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應當轉變傳統落后的觀念,認識到思想政治課建設對于學生成才的重要作用,使得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可以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思政的興趣。
2.1、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課程模式多元化建設路徑
課程目標改革指出高素質人才是教學目標的重中之重,在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思想指導下,學校可積極轉變傳統的思政教學訓練模式,開辟出完善思想政治研究、完善課程教學和進行思想政治實踐三位一體的教學途徑,使得高職院校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愈加開放化。
我國高職教育注重提升國民整體素質,要求培養出具有高素質、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然而,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它的形成是有一定的途徑和原因的,高職思想政治課程可以以學生的興趣為課程模式改革的出發點。例如,針對多媒體教學風靡的今天,我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模式應當融入更多的多媒體元素,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積極性。
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在專業教育過程中,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不能孤立培養目標,簡化教學內容。充分考慮社會系統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培養學生的多元化知識結構和高水平的道德素養。在課程設置上強調專業學習和思想道德修養并重。例如,高職院校計算機相關專業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認識不良的行為對于社會的危害,杜絕“黑客”行為等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網絡犯罪的行為。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形式,學生們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2.2、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課程氛圍多元化建設路徑
鑒于教育技術的進步使得知識的傳播朝著信息化的方向發展,我國高職院校在大力促進教育教學資源信息化的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注入更多的元素,以聲、圖、動態演示等多種方式活躍課程氛圍,引導學生們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提高思想政治教學質量。高職院??梢詮钠渌麑W?;蛘弑拘Q埥涷炟S富的老教師組織具備特色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活動,以使得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更加富有開放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2.3、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課程內容多元化建設路徑
高職院校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可以融入現實生活元素。教材上的實例往往過于陳舊,學生理解較為困難。學生們缺乏對現實生活的觀察,限制了對于思想政治理論的理解。然而,學生的日常生活積累可以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程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可以發揮好主觀能動性,學生在課下可以搜集思想政治理論內容,如從網絡渠道獲取內容,以補充教師的課程內容。教師還需要發揮好率先垂范的作用,每個思想政治理論都具有其歷史背景和現實運用條件,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如何觀察現實生活中的元素,以現實中的元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得學生從多元角度理解思想政治理論。
2.4、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課程學時多元化建設路徑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課程學時多元化建設可以分為課內學時建設和課外學時建設。課內學時建設主要是指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課時的建設情況,如果要想改善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課時分配不均、分配較少的情況,需要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課時的完成做好監督工作,可以將課程學習劃分為思政理論學習課時、思政理論參與教學課時、思政理論討論課時和思政理論考核學時等;課外學時主要指思想政治實踐學習和參與思想政治理論社會調查課時以及參與思想政治理論研究的課時。
結束語
普通高等院校強調的是知識學習的理論性和系統性,高職教育則強調技術性。我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關注于課程建設,擺脫傳統思想的束縛和落后的模式阻礙,進行全新的思想政治課程改革。如何構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課程是所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周國良.論培養高職思政理論課雙師型教師的依據――以淮南職業技術學院思政教學改革為例[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6):24-28.
[2]劉德福,張偉,李權化,劉俐婭,況賢,蔡剛,馬亞平.重慶市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面臨問題研究[J].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4):62-70.
[3]戴春平.當代大學生生活社會化實現的保障――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下企業鍛煉模式的構建[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2):9-11.
[4]齊永芹,鄧凡茂.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職業自我概念――高職院校思政教師隊伍專業化滯漲進程的歸因分析[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04):76-78.
[5]儲著源.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創新研究――基于辦學模式轉型與企業行業文化培育視角[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2(06):30-33.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教學;設計創新;路徑
當代大學生大多屬于90后。在教學中,教師很有感觸90后的學生較之80后的學生更有時代特征。曾經,我們經常用叛逆來形容80后的大學生,那么90后的大學生是個性。他們年輕、活力,具有創新精神,但是更喜歡標新立異,喜歡與眾不同。在他們身上體現出活力,但透射出冷漠。90后是孤獨的一代,90后是缺少情感感化的一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經常以團隊、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務。這種教學方式需要學生在運作理論知識的同時,更需要團隊合作精神、和諧共贏理念。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兼顧理性知識和非理性知識教育,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成才。
1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設計創新
(1)授課教師確定選題,由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或者寒暑假進行研究,完成調查論文,調研報告。最后教師根據完成情況進行考核。這種實踐教學形式適用于社會中存在的現象、政策貫徹實施及效果等問題的調查研究。從經費計算的角度來時,最為經濟實惠。從組織管理的角度,也最為簡單輕松。但是,這種實踐教學方式有賴于學生高度的自覺性、敏銳的觀察力和高素質的科研能力。
(2)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有組織的帶領大學生到社會重點行業、企業、街道或固定的實踐教學基地等等地方進行考察調研,完成調查報告。這種實踐教學方式有利于加強教學與社會生產的聯系,與第一種實踐教學相比,具有更高的紀律性要求,可獲得教師的現場指導。但是,參加活動的人數有限,活動成本相對較高。
(3)情景模擬。根據教學內容,模擬一定的場景,讓學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從中獲得啟示。這種實踐教學形式可以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看問題,擴大學生視野,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創造力。
(4)專題講座、座談。邀請社會知名人士、專家、學者、成功人士或先進人物等,到學校做專題報告,就社會熱點、學生關心的問題與學生現場互動。
(5)課堂討論、辯論。在教師主導下,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討論,形成教學相長的良好局面。
(6)與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勤工儉學、志愿者服務等活動聯系起來,開展實踐性教學。
2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設計創新的路徑
2.1優化整合教學內容
“思政”課各章節也存在重復的內容,必須進行優化整合。如:第一章可以按“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必然性、科學內涵、成果、意義”的線索進行整合,把中國化各大理論成果的主要內容放在其他專題重點介紹;第一章和第六章都涉及“我國在新世紀新階段的階段性特征”,可以只在第一章重點介紹;第六章、第十章和第十一章都涉及“科學”、“教育””等內容,一定要避免重復;第八章和第十一章都有“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內容,也要避免重復??梢园阎貜偷膬热菁性谀硨n}重點講解。
2.2將理論熱點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
近年來出現了一些理論熱點問題,如:“六個為什么”、“四個劃清”、“七個怎么看”等,這些問題既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是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如能充實到“思政”課精彩教案中,將使教學更具時效性和針對性。“六個為什么”可以與第一章、第三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的教學內容相結合;“四個劃清”可以與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的教學內容相結合;“七個怎么看”可以與第八章、第十一章和第十五章的教學內容相結合。
2.3課程評價與管理學相結合。
現有的“思政”課教材是章節式的教學體系,這種體系為了照顧結構的邏輯嚴謹性、章節的均衡性和前后呼應性以及內容全面覆蓋性、學術權威性和表述的準確性等,存在著內容重復的情況,非常不利于教學。因此,精彩教案不能照搬教材體系,必須將其轉化成教學體系。
為了突出重點難點,增強教學實效性,“思政”課精彩教案可以把章節式的教材體系轉換成專題式教學體系。具體來說,就是圍繞中國化的主題、中國化的主線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點,把十五章設置成十五個專題,這十五個專題又可以分為三大部分,即:總論部分、思想核心理論部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部分。其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部分又可以分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基本問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布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政外交政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依靠力量和領導力量。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評價是運用一定的評價方法對教育對象及實施過程所進行的價值評判?!八枷牒椭袊厣鐣髁x理論體系思政”(簡稱“思政”)課精彩教案,對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和增強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著重分析了“思政”課精彩教案的價值、特點、結構和內容。
2.4精心設計“思政”課精彩教案的結構
在把章節式教材體系轉換成專題式教學體系以后,“思政”課精彩教案每一個專題的結構都可以從教學簡況、教學過程和教學小結三個方面進行設計。
首先是教學簡況。這是對教學基本情況的簡要認識和把握,包括授課對象、學時安排、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課后作業、閱讀書目等。授課對象要把本??茀^別開來,以此了解不同授課對象的總體情況;學時安排是指對每個專題教學任務完成所需時間的總體把握;教學目的是教學活動預期要達到的結果,對整個教學活動起著統貫全局的作用;重點難點是教學中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以及教學的主要方面,包括教材要求的重點和一些熱點、難點和疑點。
其次是教學過程。這是對教學活動的整體布局,也是精彩教案的主體部分,包含了各個教學環節和教學步驟,實際上把整個教學流程都進行了安排,包括告知、導入新課、講授、視頻、案例、提問、討論、自學、教師歸納或點評、知識鏈接、時間分配和板書設計等。告知是告訴教學對象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導入新課是教師在新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開始時,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行為方式,它能引起學生注意和激發學習興趣,既可以通過復習提問自然過渡到新課,也可以通過案例、名言、圖片、視頻等導入新課。
最后是教學小結。這是對整個教學活動的總結和思考,包括教學效果、教學經驗分析和改進措施等。教學效果是對教學活動所達到的效果進行總結與評價;教學經驗分析是在對教學效果總結與評價的基礎上,對如何安排教學內容和運用教學方法進行經驗總結,發現優點,找出不足;改進措施是對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
參考文獻:
[1]侯勇,孫其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現代轉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1:59-63.
[2]朱虹.論全面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改革與建設[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1:3-10.
關鍵詞:以人為本 高校 思政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3-0107-01
以人為本是指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生存和發展為本,以此促使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以人文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是指教育的對象要面向全體大學生,使其具有平等性,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要確保大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制定的方針與教育手段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其具有針對性,滿足大學生的生活體驗使其具有生活性,教育內容要與社會發展需求相結合使其具有實效性。文章從以人為本視角出發,提出了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應堅持的原則和采取的措施,從而大大提高高校思政工作的效率。
一、以人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政工作堅持的原則
(一)三貼近原則
貼近學生、貼近生活和貼近實際是三貼近原則的主要內容,這是對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和應遵守的基本規范。[1]就貼近學生而言,高校工作者尤其是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學生的家庭背景、教育經歷、戀愛經歷、學習情況和生活狀況等內容。高校工作者要根據每一位學生的不同基本情況、不同心理特征和性格特點對學生進行教育,以此全面地、系統地了解學生。就貼近生活而言,教育工作者要根據學生日常生活的實際需求和當前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要求,來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大學生自身對外界事物接受的能力較強,好奇心較重,對一些事物的是非好壞還缺乏一定的判斷能力,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處于形成的關鍵時期,心智尚未成熟。高校工作者要根據大學生這一普遍的特點對其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就貼近實際而言,高校工作者要針對大學生普遍關注的未來就業、買房、創新等重大實際問題,進行有條不紊的講解和解決問題,以此有效地完成教學計劃和目標。
(二)分層次教育原則
分層次教育原則是指高校工作者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區別看待,在這里分層次教育主要指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不同來說明。對于性格開朗、活潑的學生,工作者要積極鼓勵這類學生為集體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并盡可能地最大限度發揮應有的作用;針對性格內向、膽小的學生,工作者要有耐心、有恒心,幫助學生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因此,堅持這一原則可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
二、以人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政工作開展的途徑
(一)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觀念
我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強調對學生的專業技能的考察和考核,忽視了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培養,對思政課這類公共必修課一直以寬松的態度和形式加以對待,因此我們經??吹綄W生在思政課堂上睡覺、玩手機、說話,無視教師的存在。學校對此保持聽之任之或者不理不睬的態度,讓這一現象愈發嚴重。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在關注學生自身的專業課知識技能的傳授和對學生的督促時,要逐步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素養和品格修養。針對每一位學生的特征和特點,因材施教、對癥下藥,讓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和突況時,可以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判斷做出選擇。
(二)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根據時代的變化和社會對未來人才的需求的變化,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此展開工作。在這里,主要從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三個方面來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就政治教育而言,要在黨的重要方針、政策、路線的指導下,對大學生進行政治教育,了解黨和國家基本的政治理論知識,提高其政治敏感度和靈敏度。就道德教育而言,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向大學生積極宣傳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創新、不斷更新。就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大學生要有一顆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和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這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應達到的教育效果。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重要環節,高校工作者要及時了解大學生的內心動態,對一些不良的心理狀態予以排解和舒緩,從而使大學生保持健康的心態和態度。
(三)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在過去,高校教育工作者過分依賴課堂教學,通過填鴨式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和內容進行死記硬背,效果卻不顯著。大學生是使用互聯網最為頻繁的主要群體,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這一中介和載體,在課堂上通過播放一些頻、圖片和紀錄片,讓大學生可以在這一形象生動、栩栩如生的教育方式之下,以較快的速度和時間對自己所學的知識和內容進行內部的消化和吸收,以此完成教學任務。
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發展的主要力量,對這一群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至關重要。在以人為本理念指導下,堅持三貼近原則、分層次教育原則和適時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育內容、創新教育方式,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將起到重要的作用,以切實提高大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