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9 16:57:05
序論:在您撰寫智能醫療市場調研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對于市場規模的預測一向是產業界最先關注的信息,最近不同的市場調研公司紛紛密集地發表了針對可穿戴設備市場的預測數據。
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公司給出的數據非常鼓舞人心,該公司的數據顯示2013年下半年,全球有160萬臺健康腕帶和智能手表出售。而這個數字在2014年將成幾倍增長,預計2014年全年智能穿戴產品銷量將有1700萬臺。而美國Deloitte公司最新報告將2014年世界可穿戴電子設備的銷售數量預測為1000萬臺,銷售額為30億美元,預期2020年可銷1億臺。又據市調公司Business Insider估算,2013年世界可穿戴設備市場約25億美元,2014年激增62%達40.5億美元,到2018年可望超過120億美元。
面對撲面而來的可穿戴設備市場,世界半導體供應商們同樣也信心滿滿。
S i l i c o n Labs公司美洲區市場營銷總監Raman Sharma表示,對于可穿戴產品的研發者,以及為可穿戴產品提供超低功耗小尺寸MCU、無線IC和傳感器器件的供應商,2014年都將是成長和充滿機遇的一年。今年將會有更多的創新型可穿戴產品,從智能手表到健康健身追蹤器,再到智能眼鏡,甚至智能耳機等等。除了現有Garmin、Samsung和Sony等大型老牌公司的產品之外,今年我們將會看到越來越多靈活的小型創業公司(例如Misfit,Shine健身追蹤器制造商)進入可穿戴市場。作為節能型的MCU、無線IC和傳感器產品的領先供應商,Silicon Labs把可穿戴市場視為今年在嵌入式業務上的戰略性增長機遇,并且認為這個市場在未來幾年將更加成熟。
ADI公司亞太區醫療行業市場經理王勝,同樣對可穿戴設備市場充滿了期待,他預計2014年到2015年上半年將是這一市場的成長發展期,此后將會迎來突破式的增長及海量的相關產品出現。
醫療和健康將成為重要的市場
可穿戴設備的定義是個籠統的概念,如果要為市面上的可穿戴設備進行分類,則可以幫助業界人士充分了解市場并抓機遇。
市場調研機構ABI公司較早地將可穿戴設備的市場分為7大領域,分別是可穿戴照相機、智能服裝、智能眼鏡、醫療保健、運動與活動跟蹤器、可穿戴3D運動跟蹤器,以及兼容智能手機的手表。
然而就目前已經在售的可穿戴設備產品而言,醫療和健康領域將成為最先爆發的市場。名為埃森哲(Accenture)的咨詢公司發表報告指出,雖然如今在市場上能夠找到的可穿戴產品似乎多種多樣,但銷售額幾乎全部來自一個產品類別――健身監測器,健身監測器在已銷售的可穿戴產品中占據十分之九。
ADI公司亞太區醫療行業市場經理王勝是上述觀點的堅定支持者,他認為,隨著移動醫療熱潮興起,穿戴式醫療電子無疑會成為未來的可穿戴設備的熱門行業。在醫療保健領域,穿戴式的應用產品已不再是停留在“被談及”的層面,目前在例如體征信號檢測類產品,運動類裝備(如腕表,鞋類)以及消費產品等領域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實際商用產品出現。例如,在手機或手機附件中集成此類功能,尤其是業內的主流手機廠商都在開發并已有面市產品,這必將帶同相關技術及市場的快速發展。
ABI的分析師Josh Flood表示:“運動與活動跟蹤器是首批熱銷的產品,僅在2013年,就出貨了3200萬臺設備。我們也預計將在2014年看到智能手表、智能眼鏡的快速增長?!?/p>
Strategy Analytics平板和觸摸屏戰略總監Matt Wilkins先生認為,某些可穿戴設備產品種類的用例(Use Case)仍未有清晰定義??纱┐髟O備市場發展的第一階段,監控和記錄健身數據的健身腕帶將主導全球產業。市場發展的第二階段,即2014至2016年間,健身腕帶和智能手表將逐步融合,兩類產品之間的差異將縮小。在第三階段,智能眼鏡將興起,成為可被消費者接受的產品。
大量可穿戴設備將成為智能手機的配件
仔細觀察現今的可穿戴設備的功能,無論是智能眼鏡、智能手表、智能腕帶,它們都具備與智能手機通信的功能,必須通過智能手機來進行數據處理。
博通公司嵌入式無線暨無線連線事業部業務開發總監Jef Baer先生表示,隨著可穿戴設備變得日益纖小、輕薄和高效,要處理和收發數據,與強大的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之間的保持良好的連接變得日益重要,智能手機就變成了將一切設備連接起來的中心??纱┐髟O備的價值在于,它擁有能夠與智能手機或者互聯網連接起來、但同時又對電池壽命影響甚微的能力。
Silicon Labs美洲區市場營銷總監Raman Sharma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將市場中存在的可穿戴式產品兩種類型:可佩戴的外設(例如作為智能手機外設的智能手表、健康健身和活動追蹤器等)和獨立式的產品(例如 Google眼鏡,能夠不依賴于智能手機或平板,就可操作和連接互聯網)。他相信未來大多數可穿戴產品將作為手機外設而存在。
究其原因是可穿戴產品具有兩個關鍵需求,即小型化和長電池壽命。為了在市場中取得成功,終端用戶應該在佩戴上可穿戴產品后顯得不唐突、不明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可穿戴產品必須具有非常小的尺寸,并且也要能夠長時間運行,最好是支持可更換電池。在可穿戴設計中提供復雜的用戶界面(例如,惹眼的彩色顯示屏)可能會受到成本限制。因而與終端用戶共享健身和其它生物識別信息的最理想的方法是通過智能手機或者一些其它移動設備。
短期難成“殺手級”應用
通過上面業界機構和人士的觀點,相信讀者對可穿戴設備的市場前景也會信心備增,但是相對于個人PC和移動電話對于電子工業的影響力來說,可穿戴設備短期內仍難成為“殺手級”應用。
40個美國“Mall of America”購物中心在美國本土擁有400多家店鋪。在使用M2M解決方案之前,所有的煤氣表、水表和供暖設備都由設備經理人工控制,設備數據的收集管理完全依靠人工完成,成本很高。加入M2M網絡方案后,水表、電表設備的數據和運轉情況都可通過串口收集并傳輸至以太網,并最終上傳到位于總部的管理中心里。改進后,Mall of America的設備管理經理數量從400多個降至40個,極大地節省了時間和人力。根據市場調查,M2M的市場中占最大份額的現有應用是公共事業,如供水、供電、環保等部門。在這些領域中,各種設備的種類不多,但數量巨大。所有設備都需要通過無線或有線的方式連接到監控中心進行數據采集、分析等等。另外一個需求比較大的行業是安防行業,如門禁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地鐵速度噪聲控制等。健康和醫療行業則是M2M市場新的增長點。根據IDC市場調研數據顯示,2012年M2M終端數已超過1 200萬,年均增長率超過75%,應用領域覆蓋城市綜合管理、交通運輸、醫療、農業、旅游、工業環保等多個領域,M2M終端市場規模已達到151.5億美元。
M2M工作原理
M2M就是用一個設備捕捉管理一個事件,然后再通過一個特定的網絡把這個事件傳輸到一個軟件平臺上面。通過軟件平臺對事件做分析、解讀,從而提供一個有意義的建議。比如,溫濕度傳感器將采集到的數據通過有線或者無線的方式傳到軟件分析平臺上,平臺分析出溫度是否過高或者過低,從而給出開啟空調或者開起暖風的工作建議。
專訪
李景峰 IDC中國服務與通信研究部高級分析師
CHIP:全球M2M應用發展情況如何?中國市場有何特殊性?
李景峰:全球應用M2M業務的國家和地區很多,但目前歐美的市場最成熟,中國物聯網產業依然處于起步階段。
盡管整個產業從2010年起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整體中國M2M產業依然處于孕育和準備階段,距離大規模的應用尚有一段距離,但突破性的技術、芯片、產品和解決方案等將逐步問世。雖然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較晚,但在國家戰略層面的推動下,進兩年得到了快速發展,尤其是在2012年2月14日,中國《物聯網“十二五”規劃》正式后,物聯網產業發展正式提升為國家級發展戰略,并成為中國新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將會對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根據規劃,各地政府相繼出臺了圍繞“智慧城市”開展智能工業、智能農業、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環保、智能安防、智能醫療和智能家居等重點應用的示范工程,以帶動地方經濟與新興產業發展。M2M作為物聯網的重要載體已經在城市運行、應急管理、安全生產、市容市貌、感知物流、環境檢測、居民社區等方面得到了具體應用。
CHIP:M2M市場的推動力是什么?
李景峰:中國運營商依然是M2M產業的主要推動力來源,雖然產業發展與客戶需求的精細化,產業環節參與者間的合作將會進一步加強,競爭環境也由單純的競爭轉變為競爭與合作的關系。圍繞客戶需求,運營商將聚合產業合作伙伴,提供端到端的完整解決方案將成為客戶的主要需求點與核心競爭力。
CHIP:中國M2M市場的存在哪些問題?
李景峰:由于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市場依然需要長時間的培育與引導。就目前情況看,中國M2M市場尚存以下幾點問題:市場整合度不足,缺少主導力量;整體市場缺乏統一標準,準門檻相對較高;市場成熟度角度,客戶確認認知度;政府推動力與執行力需持續;對政策與政府投資過度依賴。
M2M的主流應用方向
目前,M2M技術主流應用在以下幾個方面:
安全生產方面:水文水質監測、供水監測、環境質量監測、污染源監測、車輛監督、交通流監測、電梯監測、一氧化碳監測等;智能交通方面:指揮調度、交通管理、交通監控、公交服務與監測、貨物運輸、電子收費、交通信息服務等;以及城市管理、食品溯源、經濟運行監測、資源監測等。
根據IDC物聯網市場調研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超過505億美元,預計到2016年產業規模將達到1 210億美元。重要應用集中于智能工業和智能電網領域。具體產業應用占比如下:
專訪
鐘鐳 創力網絡科技(Lantronix)亞太區總經理
CHIP:M2M是物聯網發展的基礎技術之一,目前M2M應用現在發展到了什么階段?特別是中國的應用情況如何?
鐘鐳:Lantronix認為M2M在中國的發展正處在快速上升期。在未來十年中,預計有超過500億需要互相連接的設備。經過早期的市場開拓,目前市場對M2M的認可度已經很高,也出現了相當數量的行業開發公司。此行業應該可以認為國內市場是和國際市場是同步發展的,技術需求上并未出現明顯代差,只存在市場規模上的區別。
CHIP:未來五年,中國和世界M2M市場將出現哪些變化?
鐘鐳:未來幾年間,隨著技術的進步,M2M設備將有可能在更多的新的細分行業得到應用。另外,智能連接將是新的亮點。它將使不同類別,不同生產商的產品自動連接,而并不需要人的介入完成編程、配置等工作。
CHIP:您如何看待M2M在中國的發展趨勢和機遇,有哪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鐘鐳:在中國可能最主要的問題在于中間商二次開發能力與客戶需求間的差異。與普通通信網絡不同的是,M2M系統往往具有很強的客戶定制特性,這也就要求一大批同時具有深刻行業理解和扎實開發能力的行業開發公司的存在。
4.12億
市場研究機構Juniper Research的調研報告預測,全球移動連接型M2M和內置式終端數量將于2014年增至4.12億部。該機構高級分析師Anthony Cox表示,Juniper高度看好M2M在醫療保健領域的發展,該行業有望成為M2M市場增長迅猛的領域之一。
570億
市場調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預計,移動M2M市場規模在2014年將超過570億美元,而2008年年底,這一市場的規模還只有不到160億美元。巨大的市場潛力使許多無線運營商和終端制造商紛紛看好M2M的前景,他們也在尋求為越來越多獨立的機器添加無線連接功能。
500萬
在歐洲,幾乎所有的瑞典和意大利家庭都安裝了智能儀表,其中很大一部分借助無線網絡通訊。在奧地利,法律要求,500萬戶家庭要在2019年前安裝智能電表。
近期召開的谷歌開發者大會上,三星、摩托羅拉和LG均推出了搭載Android Wear系統的智能手表。本月25日,九安醫療公告已與騰訊在微信平臺展開合作,公司ihealth可穿戴智能健康腕表將與微信實現對接,該款產品將在7月初正式。寶萊特自主研發的可穿戴醫療產品嬰兒檢測貼片也將在7月初并通過天貓、京東等電商渠道推廣。北京君正二代可穿戴芯片也將于近期上市。邦訊科技子公司凌拓科技也在積極推出新的可穿戴設備。2014年蘋果iwatch很可能推出,可見今年是可穿戴設備密集上市的年份,可穿戴設備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如果將2013年作為穿戴式設備的元年,預計2015-2016年有望迎來第一個出貨高峰。眾多知名市場調研機構的數據亦驗證了我們的邏輯,據IMS Research估計,2016年全球可穿戴市場的出貨量有望飆升至1.7億臺;而ABI Research則預計到2018年其出貨量將進一步增加到4.8億臺以上。國內市場也將伴隨全球市場的爆發而同步崛起,到2015年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10億元人民幣。
當前市場中主流的可穿戴產品包括:智能手表、智能腕帶和智能眼鏡等。就產品趨勢和設計理念分類,可穿戴設備的創新將主要集中在以下領域:1)作為智能手機的附屬品(將移動端入口前置),利用無線通信技術與手機相連,使用戶的移動應用體驗更加便捷暢快。2)面向特定應用需求,如娛樂、兒童安全等。3)垂直領域與健康管理相關的穿戴設備??傮w而言,移動硬件性價比的提升和無線網絡環境的完善為穿戴式設備的普及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但整個生態鏈的成熟仍要依仗應用側的推陳出新,通過軟件實現硬件的價值、滿足用戶的特定需求仍是產品立足之本。市場調查顯示,國內消費者在運動健身、社交娛樂、智能控制和醫療健康方面的應用需求仍然旺盛,這將成為助推產業發展的必然動力。
當前有三股力量正在積極布局可穿戴設備領域,敢為人先的硅谷創業型公司正憑借極強的創新力重新定義著穿戴式設備。未來顛覆式的產品應用和商業模式也必將在其中產生。而以蘋果和三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領軍企業一方面潛心研發可與智能手機良性協動的補充型產品智能手表,一方面利用資金優勢積極并購擁有可穿戴設備核心技術的元器件供應商。憑借超強的硬件和技術儲備,它們仍有望在高端市場占據重要地位。最后,除了谷歌之外,多數互聯網和傳統軟件巨頭選擇了觀望,因為充足的現金儲備和產品的快速復制能力將保證它們后發先至,而硬件技術的比拼并非其所擅長。
可穿戴設備未來將迎來爆發式增長,那么產業鏈上游也將受益,比如mems、FPC和粉末冶金是三個最受益的上游行業。目前A股產業鏈相關公司包括:水晶光電、北京君正、環旭電子、德賽電池、欣旺達、得潤電子、丹邦科技、歌爾聲學、長盈精密、信維通信、歐菲光、科大訊飛、數碼視訊、九安醫療和寶萊特等。
上一年索尼虧損2200億日元,迎來了它第四個虧損年頭,其中電視業務連虧8年仍未停歇。索尼新任CEO平井一夫表示,索尼將借助圖像傳感器的競爭優勢,大力發展醫療設備業務。在索尼削減部分產品銷售目標之際,醫療設備業務有潛力成為索尼的主要利潤來源。
從目前來看,索尼仍然強調電子業務為其核心業務。按照平井一夫的說法,索尼將繼續推動核心的電子業務的增長,包括數碼影像、智能手機和游戲業務,并扭轉電視業務。然而,3D和智能化趨勢下,索尼專門針對中國市場推出三款入門級電視意欲何為呢?
放下身段搶灘中低端市場
有分析人士認為,以往索尼比較注重高端,此次推出三款入門級電視,表明索尼開始放低身段搶灘中低端彩電市場,并想通過推廉價電視來擴大在國內的市場份額。
據市場調研機構GFK的數據顯示,目前,索尼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為7%,排在第七位,前五位則全部由國產品牌包攬。不過外資品牌中,一般以高端為主,并以一二級市場為主要陣地,索尼也不例外。
而根據中國電子商會的報告顯示,彩電行業在一二級市場有增速放緩的趨勢。目前在一二級市場,電視容量已經相對飽和,未來的需求主要是適婚族的剛性需求,另一方面則為更新換代的需求。在更新換代需求方面,一二級市場主要是從CCFL LCD向LED轉變,同時,未來3D和智能化的趨勢則會更為明顯。
相比一二級市場,三四級市場則表現了較高的增長速度。同時在農村市場,目前的發展趨勢主要是從傳統CRT電視向平板電視過渡。據此業內人士分析,如果索尼推出的入門級電視能加大在三四級和農村市場的投入,未來可能會迎來較高的增長率。
但索尼去年在三四級市場曾推廉價電視時,由于渠道短板而無功而返,此次索尼如果想要擴大三四級市場,同樣需要解決渠道短板。
只是正常的產品更新換代
對于索尼推出三款入門級電視,也有人有不同的認識。中怡康市場研究總監彭煜認為,雖然目前電視的發展趨勢是向3D、智能轉變,但不能就此認為,企業推出一般的電視就認為其有推廉價電視并向三四級市場側重的意圖。
“索尼推出三款入門級電視,只是豐富產品線的表現,況且此類產品以前就有,企業只不過是為了更新換代而推出?!?/p>
由于這三款電視的價格較為親民,其中32寸的電視售價在2500元以內,幾乎與同類國產品牌價格相當,就此彭煜認為,索尼這樣的品牌價位符合消費者的心理訴求:“對于消費者而言,索尼這樣的牌子能夠以國產品牌的價格買到,消費者當然愿意?!?/p>
豪華的“奪食”陣容
智能電視、智能電器、智能燈光、智能開關、智能插座、智能廚衛、智能溫控、智能安防、智能音響、智能空氣監測以及智能路由器等等,瀏覽智能家居的大家族,我們不能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家”正在成為科技要接管的下一個重鎮。特別是伴隨著4G網絡的覆蓋與普及,WIFI 的滲透與輻射,人們對建立在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基礎上的智能家居的操控變得更加簡單而快捷。
科技量能支撐下的智能家居產業即將迎來最為火爆的“黃金時期”。據市場調研公司Jupiter Research的預計,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到2017年將達到600億美元,復合增速為19%。而另一家市場調研公司IDC則認為,智能家居屆時將成為一個萬億級的市場。如此巨大的商業空間和市場回報,引來了各方大佬云集,并不斷加大競爭的籌碼。
繼年初斥資32億美元收購了互聯網溫度計和煙霧報警器制造商Nest之后,谷歌日前又發動Nest出資5.55億美元一舉拿下了家庭安防設備商Dropcam,兩起收購讓谷歌強勢站到了智能家居產品的制造陣營之中。幾乎同時,谷歌宣布結盟惠而浦和燈泡制造商LIFX,其謀求對方產品與Nest恒溫器和煙霧探測器整合的目的昭然若揭。不僅如此,在2014 谷歌I/O 大會上,谷歌了智能電視系統Android TV,聯系到先前推出的Google TV,谷歌接下來將會舉力打造智能電視操作系統,進而推出智能家居設備的標準平臺。
與谷歌相比,蘋果圈占智能家居市場的腳步并不緩慢。在前不久召開的WWDC開發者大會上,蘋果了智能家居平臺HomeKit,該軟件允許用戶使用iPhone和iPad,更加方便地通過應用和Siri語音等服務來控制家居燈光、門鎖和音響等單品。當然,蘋果并不滿足提供智能家居的軟件平臺,其已經組建了一支硬件團隊,針對“主流”智能家居市場推出數款硬件產品,同時,前不久蘋果收購了高級音響系統制造商Beats Electronics。在智能家居領域,蘋果依然秉承一貫的軟硬結合理念,其最終目標就是實現硬件產品與軟件服務的深度整合。
在三大科技巨頭中,微軟做智能家居雖然最為低調,但卻起步最早,其在15年前的“維納斯計劃”中就提到了家庭智能化的概念。雖然該計劃后來流產,但比爾?蓋茨的智能豪宅卻讓人大開眼界。及至今年年初,微軟正式公布“家庭操作系統”白皮書,再度踏入智能家居市場。前不久,微軟宣布與家庭自動化設備制造商Insteon建立伙伴關系,目的是把流行的家庭自動化網絡充分融入到Windows生態系統;而最新消息是,微軟日前已宣布加入All Seen聯盟,據悉,All Seen聯盟由Linux基金會帶頭,高通、LG電子、夏普等全球50余家科技巨頭共同組建,目的是共同制定電子恒溫器等智能家居設備的統一行業標準。
已經在智能電視、智能洗衣機、智能冰箱和智能電燈等多款產品身上做得風生水起的韓國三星自然在智能家居領域不甘屈于“外行”之下,其最令同行尖叫的就是不久前推出了智能控制任何家電的Smart Home智能家居平臺,而且該平臺是開放的,允許第三方加入。此外,三星正在大力推進Tizen系統的落地,欲通過產品硬件的龐大銷量,打造一個全新生態圈。重要的是,據湯森路透對美國專利商標局自2000年以來收到的關于家庭自動化方面的專利申請的統計發現,三星在過去14年中提交了將近150項相關專利,其競爭智能家居市場的軟實力可謂極其厚實。
家門前的布陣
相對于國際市場上智能家居已有30年的歷史而言,智能家居在中國的發展雖然只有近10年的歷程,但其所呈現出的商機卻格外撩人。據國際物聯網貿易與應用促進協會的《2013年度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顯示,未來3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增速將不斷提升,到2016年預計可達到29.17%,到2017年,我國智能家居行業市場規模將達80億元美元。無獨有偶,市場調研公司Juniper Research認為,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1396億元人民幣。
不錯,中國智能家居的確存在著非常強大的需求能力。目前,中國富有階層正在形成,若按家戶算,約1400多萬的家庭戶均年收入在18.6萬元以上,人口約4460萬人,占我國城市總人口的10%,概算下來,主要針對這部分人的智能家居市場總量為1400萬套。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最近兩年來,智能家居的銷售數量和總銷售額呈現出連續攀升的勢頭,年均增速至少在20%以上。正是捕捉到了智能家居市場的巨大需求與增長空間,從家電制造巨頭到IT運營商,從手機制造企業到軟件開發商,都不約而同地加入到了“搶食”的行列。
在前幾年推出“海爾Uhome”的基礎上,海爾前不久又了“海爾U+”計劃,在U+系統中,用戶未來可以通過微信控制家中設備,同時能夠將不同家電品牌置于同一個網絡環境中,達到網絡聯動。不僅如此,U+還是一個開放性的合作平臺,海爾會開放SDK、API標準,各品牌品類均可接入。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氣象局公眾氣象服務中心、百度云、騰訊微信、活法兒的體質檢測以及樂視TV、大金、本來生活網、創新工廠、寶潔、高通等各不同產業方都已加盟海爾。與海爾同步,美的推出了“1+1+1”戰略,即“一個智慧管家系統+一個M-Smart互動社區+一個M-BOX管理中心”,同時,格力表示將以能源和環境為中心著力發展智能家居。
作為國內網絡安全領域的老大,奇虎360絕對不會放過與自己緊緊毗連的巨大商機。據悉,360已與東方網力牽手成立了合資公司奇虎網力,主要向市場推送以“360家庭衛士”為品牌名的智能攝像機,劍指智能家居行業的家庭安防地帶。緊跟360的腳步,不久前樂視集團與當代置業在香港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同時,樂視集團還聯手華貿地產正式進軍房地產,樂視的戰略布局是,將樂視TV超級電視打造成智能家居重要承載終端,并最終延伸到智慧社區、智慧酒店、智慧體驗中心等整個智慧互聯網領域。
與360和樂視集團跨界聯姻不同,小米則試圖單槍匹馬闖入智能家居市場。不久前,小米正式推出了小米路由器,路由器都預留了和智能家居產品互聯的接口。小米的設想是,將路由器推廣到用戶家里,然后構建一個集硬件和軟件為一體的生態系統。為此,小米正在研發Wi-Fi芯片,一旦未來小米路由器采用了自己的芯片,它就成為中控設備,所有的家庭設備先連接到小米路由器,在小米路由器識別之后再連接到網絡。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小米的Wi-Fi芯片是一個“重”方案,除了需要強大的研發團隊外,小米的芯片生產還要找廠家代工,畢竟小米還缺乏硬件生產能力。
如果說360、小米等IT企業針對智能家居的運作還處于蟄伏時期的話,那么京東商城則已進入實操階段。日前,京東了名為“京東云助手”超級APP,該款產品涵蓋家居云、健康云、車載云和個人云四個領域,可為硬件廠商提供智能芯片解決方案、操作方式以及數據分析支持。而用戶只要在京東購買裝有兼容京東協議智能芯片的任何品牌的家電產品,并用手機下載一個“京東云助手”,使用京東賬號就可以實現對所有家電的控制。據悉,海爾、海信、美的、TCL、華為、聯想等制造巨頭以及博聯、慶科、利爾達等物聯網芯片廠家都已成為“京東云”的合作商,同時“京東云”還吸引了國家體育總局、物聯網產業聯盟、閃聯等政府機構和行業組織的加入。
標準缺失之憂
歷經30年的發展,智能家居已經不再停留在只通過一個單獨遙感器實現對單品的操控階段,APP也不是僅針對單一目標實現控制,在云計算、物聯網和大數據背景下,智能家居將是一個能夠在中控終端調控下的大系統,以滿足人們“智能、感知、互聯、分享”需求,從而為用戶創造了一個安全舒適、便捷高效的居住環境。
從目前來看,支撐智能家居的技術已然成熟,除去硬件開發生產技術不論,計算機系統方面,綜合布線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安全防范技術、音視頻技術都相當完善,同時包括KNX/EIB,RS485,電力載波在內的傳感遙控技術也日臻強大,僅無線控制方面,就有RF(315M/433M)、ZWave、ZigBee、藍牙、WIFI、紅外等多種控制方式。但是,如果智能家居系統中的各個單品或者子系統與子系統之間并不相容和互聯,如空調排斥電視,家電系統不兼容聲光系統,再強大的技術也只能是英雄氣短,而且這種彼此隔離的狀況也不符合智能家居的本意。
另外,智能家居也并不能局限在室內,而應當是一個“大家庭”空間,即室內系統與屋外系統的互聯互通,如用戶可以進入車載系統,在汽車上實現對家電的控制和監測,包括連接車輛的GPS數據后,應用程序會提醒用戶關掉離家時未關掉的空調,在到家前,用戶也可以在車里遠程打開家里的恒溫或制冷設備。這種基于物聯網技術背景的智能家居與車聯網的結合應當是未來家庭智能化的重要趨勢。
不僅如此,大數據時代的智能家居還不僅僅是住宅智能化,而是應當輻射和擴展到用戶的諸多生活領域,覆蓋衣食住行,如已經開始試行的智能交通、智慧醫療等服務,用戶可以通過智能家居,選擇路線,預約停車,預約掛號,遠程診療,再通過移動互聯網進行付費,這樣,智能家居就可以從賣產品,跨界到賣服務,更多領域也得以參與到市場培養與分享上來。
實際上,互聯網的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拼圖游戲,無論是家中單品與單品、室內設備子系統與子系統之間的互聯,還是室內系統與車載系統的互通,或者是產品系統與服務系統的互應,都有賴于智能家居有一套統一的游戲規則,即智能家居產品與服務的行業標準。
掃描時下,無論是全球還是國內,企業圍繞著智能家居展開的競爭基本上出于各自為戰的生態。在國內,建設部、公安部和信息產業都對住宅小區的定位各有側重,行業管轄權各持己見,市場出現了幾十個甚至上百個智能家居產品標準;在國際上,同樣由于沒有統一標準,導致智能家居企業采用的技術標準與協議都不同,市場上智能家居產品千奇百怪,上下游的產品都無法兼容。標準的缺失,不僅給用戶使用與操控智能家居帶去了極大的不便和煩惱,同時讓廠商生產和推銷產品左右受困,最終掣肘智能家居行業技術研發與產品升級的進程。
關鍵詞:物聯網;便攜式健身產品;電子商務模式;智能手機
中圖分類號:TP393;F2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13)09-0072-03
0 引 言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便攜式健身產品是健身行業出現的一種新型的產品,其依托網絡技術、傳感器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和智能手機將健身變成隨時隨地進行的活動,深受廣大都市上班族的喜愛。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便攜式健身產品的屬性也越來越豐富,除了娛樂因素外,身體健康指標收集的功能也在逐步加入,例如血壓、脈搏、心跳等。與之輔助的一些計算公式也通過手機程序的方式顯示給用戶,讓用戶了解個人的身體狀況,并且一些基于物聯網的醫療健康設計也加入其中,為用戶提供遠程醫療服務和建立身體健康檔案。
針對便攜式健身產品的發展趨勢,合理利用其技術特點開發新的商務模式是本文研究目的。商務模式研究將主要參考現有的電子商務模式、物流系統設計、移動智能系統和支付平臺這幾個方面來探索產品的盈利途徑。通過設計新型的產品模式建立以醫療服務、傳感器銷售為主的合理營銷流程,拓展健身產業市場。
1 物聯網便攜式健身產品的系統工作原理
基于物聯網的便攜式健身產品包括終端設備和服務器端兩部分。
1.1 終端設備
終端設備主要以智能手機作為設備主體,通過操作系統與外部傳感器相連,允許外部傳感器將獲得的身體健康數據傳入手機。在手機操作系統中,客戶端軟件應用程序(例如跑步機程序、跳躍統計程序、心跳記數程序等)為用戶提供相應操作界面及服務器數據傳輸功能。傳輸方式將主要依托3G網絡實現,同時提供定位服務。
1.2 服務器端
服務器端硬件系統由服務器集群組成,采用硬件虛擬化系統作為底層平臺對服務器資源和操作系統進行統一管理;建立軟件聯合資源整合管理平臺(URP),采用分布式系統設計,承接多個第三方應用軟件系統集成的任務,保證客戶端用戶通過客戶端登錄獲得ID號來進入平臺操作,因此URP平臺能夠掌握所有用戶的使用信息。同時,通過分配權限實現用戶分級,包括醫療服務權限、用戶使用權限、系統管理員權限、系統維護人員權限等,例如,將醫護系統與客戶系統整合,只允許制定醫療服務獲知用戶信息。數據處理和存儲分別采用HPC并行計算集群技術和分布式存儲技術來實現,從而保證系統資源的可擴展性和適應性。
物聯網便攜式健身產品系統依托終端/服務器端模式實現工作流程??蛻舳藨贸绦蜇撠熓占⒄砣梭w傳感器探測信息,實現數據匯總傳遞到服務器端,然后在服務器端對收集數據進行計算處理,將結果在Internet上提供給專業醫護人員或健身教練,由他們通過URP平臺將指導建議傳送給終端用戶,從而使得用戶在利用智能手機進行健身的同時,還能夠獲得專業人士的點對點服務。
1.3 系統原理
圖1便攜式物聯網健身系統圖
圖1所示是便攜式物聯網健身系統原理示意圖。其中,智能手機作為健身終端核心部件,主要包含生命體征傳感器、IO中間件程序、客戶端應用程序、3G網絡通信模塊和智能手機系統。利用這些功能完成數據收集和傳輸工作,然后通過公共3G網絡發送到服務器端,由服務器端對數據進行處理和調用。服務器端是由多臺服務器構成的集群,采用云計算虛擬化技術將操作系統置于硬件虛擬化層之上,用HPC并行計算集群來處理數據,用分布式數據存儲集群保存數據,并允許系統管理員和遠程健身服務提供商依據權限在URP資源整合管理平臺上操作。
2 物聯網健身產品市場分析
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人民物質生活得到了質的改善,在緊張的生活工作之余對身體健康的需求也越發地強烈,與之相適應的是健身行業的發展。在小區、公共場所里各種健身會館和健身方式充斥著整個健身行業,而伴隨著的巨大商機也帶來巨額利潤。以健身器材為例,截至2010年5月底,全國共有規模以上健身器材企業356家。2010年1~5月,健身器材行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99.74億元,同比增長36.20%。共計實現利潤總額3.1億元,同比增長152.71%(數據來源《中國健身器材行業調查報告》)。
同時,中國居民的健身需求也在逐步增長。以城市居民例,2012年的一份網絡健身調查顯示41.0%的人在最近一年去過健身房,在健身房健身的人平均堅持了4個月時間。而在公共場所健身的人群在調查中顯示有20.0%的人,主要為中老年人,平均健身時間則為8個月。調查發現:31.0%的受訪者對教練的專業水平最看重,大部分的受訪者愿意聽從專業人士意見(數據來源《健身人群市場調研》)。
可以預見,健身行業隨著中國居民收入的提高還將呈現擴展的階段,但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西方作為健身行業標志性的健身房連鎖經營企業卻在中國遇到了挫折。從2004年以前,健身行業的毛利率高達40%以上,到現今的4%左右,致使健身企業刮起倒閉風潮。如此大的反差原因是什么呢?事實上原因無非是兩種,一個是時間上的不充裕,另一個是經濟條件的限制。在《中國年輕人健康調查報告》中,90%以上不做或很少做健身運動的受訪者都是以“工作忙”作為借口,同時認為去專門的健身場所或專門的健身時間比較麻煩,更希望有一種便捷的、更有針對性的健身方式。
通過上述數據可以分析出人們對健身的需求狀態―― 愿意在健身產品上進行消費,但是在健身時間和健身場所上更希望隨意一些。與大眾化的健身方式相比,更希望獲得有針對性的個人健身指導,且價格要在經濟能力承受范圍內不成為負擔。所以,結合以上特點能夠得出,性價比高的便攜式的智能化健身設備具有廣闊的市場。
3 便攜式健身產品商務模式的設計
在建立商務模式之前,必須對消費者盈余(Consumer surplus)做出估算,從而尋找到適合物聯網便攜式健身產品的利潤切入點。做到這一點需要了解消費者的支付意愿減去實際支付花費來獲得購買意愿參數。其公式如下:
式中,CS代表消費者盈余,Pmkt是平均購買價格,Qmkt是在平均價格基礎上購買的總量,Pmax是最大意愿花費。除了獲得消費者盈余之外,要想得到交易收益范疇必須知道生產者盈余,計算兩種盈余的差值。從生產者盈余的定義上就是賣者得到的收入減去賣者的實際成本,將其代入總剩余公式,可得到:
總剩余=消費者意愿花費-賣者的實際成本
即
式中,W代表總剩余,PS代表生產者盈余,Q1是消費者意愿總量,Q0是賣者收入總量,P1是消費者意愿花費,P0是賣者的成本花費。根據國家統計局 《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報告中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6 469元,乘以2012年CPI醫療保健個人用品比重為11.34%,可得到消費支出為4 136元。將此結果假設為消費者意愿花費代入公式,假設W為0,則得到實際成本為4 136元。
由上面數據和物聯網便攜式產品特征可得出:便攜式健身產品的商務模式必須是一種低成本運營模式,其成本全年應控制在4 000元左右以下。那么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的模式應該以服務為主,通過固定硬件基礎架構實現服務附加值收益。
圖2便攜式健身產品收益模式
圖2所示是便攜式健身產品收益模式。其商務模式以健身機構提供服務為主,依托物聯網的網絡特征和技術手段,健身機構可以通過出租或免費提供終端傳感器的方式獲得用戶的粘合度,從終端傳感器上獲得用戶身體狀況信息、醫療需求信息、保健需求信息等內容,然后根據這些信息進行數據的整合和分析,制定現階段合理的健身指導方案,以及對用戶求助信息的應答,建立用戶的個人醫療檔案,為用戶提供全天候的醫療健身服務。健身服務機構根據用戶使用服務內容進行收費,例如,用戶需要獲得每天的健身提醒服務,機構可以進行來電提醒,從中收取相應的提醒費用。
在這一模式中,健身服務機構主要任務是完成醫療健身相關資源的整合,通過物聯網為用戶提供相應服務,建立屬于用戶個人的健康檔案,獲得用戶粘合度后收取相應費用。人均全年醫療保健上的花費在4000元的情況,以及醫療行業的信息具有普遍性的特點,決定服務資源整合度越高則成本越低,因此盈利的關鍵因素在于健身服務機構對信息的收集和處理能力上。信息的處理主要依靠物聯網系統中云計算技術的應用,在初期的建設中云計算技術會產生高額的服務器費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其高容錯、高運算、高可擴充能力和高穩定性極大地降低了系統的運行成本,同時由于提供的是服務信息,一般不存在售后等因素,產品成本將進一步降低。該收益模式的特點是前期投入較大,運維成本較低,后期收益可觀。另一方面,高成本的云計算服務器集群可以通過租用公共云平臺來獲得計算能力,例如,亞馬遜提供的云服務業務,可以根據租用者需求靈活調整計算資源。這樣的好處是降低了健身服務機構的前期投入成本,為快速獲利提供機會。
4 結 語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采用物聯網技術的便攜式產品商務模式將主要以信息服務為盈利出發點,依靠低成本運營來獲得收益。而物聯網核心的云計算技術又為系統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靈活部署、高擴展、高可利用的云平臺特點使得從業者不用花費太多成本投入到運維中。另外,公共云平臺的可租用特點,也讓健身服務機構的前期投入成本大大降低。雖然物聯網健身系統看似龐大,但其實際設備運維成本并不高,通過租用公共云計算資源就可以搭建屬于自己的平臺。
客戶端的智能傳感器與智能手機的結合,讓消費者獲得了實時的身體監控服務、健身指導服務、醫療求助服務等功能,就相當于一個私人醫生始終陪伴在周圍。根據收集信息建立起的身體狀況檔案可以在用戶需要時提供給相關醫療機構,為用戶就醫建立全面的信息保障。通過服務建立用戶粘合度,使得盈利規模保持穩定,同時獲得服務信息的花費也能夠控制在消費者可支出范圍內。
因此,采用以服務為主要盈利方式的物聯網便攜式建設產品商務模式可以在中國市場上得到推廣,而且這種方式可以促進物聯網技術在健身行業的大規模應用,挖掘健身市場潛力,提供一種新的盈利增長點。
參 考 文 獻
[1]中投信德產業研究中心. 中國健身器材行業調查報告[R]. 2010.
[2]封凱興公司. 健身人群市場調研[R]. 2010.
[3]中國紅十字會. 中國年輕人健康調查報告[R]. 2011.
在A股市場,也有一批與智能可空戴設備產業鏈相關的公司,早在今年初即被資金所熱棒。其中,中穎電子(300327)就是其中的一員。該公司所生產柔性芯片已應用于部分智能可穿戴設備,未來有望在行業盛宴開啟時充分受益。目前,公司市值不到20億,成長空間十分廣闊。
智能可穿戴設備有望接力智能手機
智能穿戴是指應用穿戴式技術對日常穿戴進行智能化設計、開發出可以穿戴的設備,如眼鏡、手套、手表、服飾及鞋等。2012年,搜索引擎巨頭谷歌公司宣稱將智能眼鏡,在科技界引起了巨大反響。此后,蘋果、微軟、三星、臺灣宏達,以及國內的百度、盛大都傳有意介入該領域。今年4月份,該眼鏡面世,盡管售價高昂,但依然獲得市場的青睞;9月份,三星公司在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展上正式了智能手表??梢灶A計,以后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科技巨頭會推出智能可穿戴設備。
智能可穿戴設備之所以會激發眾多科技巨人的熱情,是因為其市場潛力大,為未來移動智能終端的發展方向。被稱為“互聯網女皇”的美國KPCB分析師瑪麗·米克爾在今年的互聯網趨勢報告中,尤其強調了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增長潛力,認為這是下一個熱門領域。美國青蛙設計公司首席創意總監Mark Rolston表示,當今流行的移動設備必將告一段落,可穿戴式計算設備如智能手表等將越來越受歡迎。智能可穿戴設備作為未來可能取代智能手機的終端產品,其最大的優勢,在于能將互聯網或通訊網絡獲取的信息,以輔助信息的方式來增強人們的視覺。從谷歌最新的智能眼鏡宣傳片來看,谷歌眼鏡目前提供的輔助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短信、導航、即時翻譯、日程管理等。市場調研公司高德納預計,至2016年,可穿戴智能電子產品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00億美元。
政府促信息消費帶來政策紅利
7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了促進信息消費的各項工作,會議提出把握好市場導向、改革推進、需求引領、有序安全發展的原則,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實現“十二五”后三年信息消費規模年均增長20%以上,電子商務交易額大幅增加。10月8日發改委的《實施2013年移動互聯網及4G產業化專項的通知》里將智能可穿戴設備列為重點支持方向之一。該文件提出,重點支持研發低功耗的可穿戴設備系統設計技術、面向可穿戴設備的新型人機交互技術及新型傳感技術、可穿戴設備與智能終端的互聯共享技術、可穿戴設備應用程序及配套的支撐系統技術,實現可穿戴設備產品產業化。
分析人士認為,在當前經濟轉型升級、信息消費作為促內需的重要手段的背景下,后續有望出臺更多的利好政策,行業內的相關公司也將因為而獲得紅利。
公司為柔性電子細分行業龍頭
公司主營業務是集成電路的設計、制造和加工,研發相關電子系統模塊,專注于家用電器、電腦數碼、節能應用三大市場,在小家電控制領域國內市占率達20%,排名第二,是行業內領先企業。同時公司長期深耕OLED行業,目前PMOLED年收入已突破千萬,并且已經儲備了AMOLED技術。今年8月,國內首塊彩色柔性AMOLED顯示屏研制成功,公司的低成本試用解決方案有望迎來快速發展。而公司另一項與智能可穿戴設備有關的產品是芯片。此前,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明確表示,公司已有部分芯片已經被客戶應用到可穿戴產品中,包括眼鏡、手表和醫療領域。公司還表示,已經具備了動力鋰電池管理系統(BMS)技術,已獲得了國際級大廠的導入設計,并通過了驗證,有望打破德州儀器對這個細分行業的壟斷。
另據了解,公司數月前已經推出了一款高性能的智能手機TFT屏幕驅動芯片,這是國內第一款自主開發的WVGA分辨率、Ramless帶MIPI高速傳輸規格的TFT LCD 智能手機屏幕驅動芯片,目前已經進入量產,將實現部分產品的進口替代,成為公司未來新的增長點。
三季度業績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