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8 16:28:11
序論:在您撰寫安全監管體系建設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監管部門職能劃分存在重疊,監管工作存在盲區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借鑒了發達國家“從農田到餐桌”的管理模式,使得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涉及到農業、工商、供銷、外貿、經貿、質監、衛生、環保等多個部門,然而并未對產品產出前后、環境、投入品等進行具體區分,導致監管工作難以落到實處。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各部門通常按照其自身制定的標準對農產品的生產、流通與消費過程進行“分段管理”監督和檢驗檢測,在執行中就易出現監管真空、監管重復等問題。這就為各部門互相推諉創造了條件,容易造成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得不到及時處理。
1.2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較多,農藥、化肥等使用較為盲目現代設施農業的發展,打破了傳統的季節栽培,對土地進行掠奪式使用,過量施用肥料、農藥和生長調節劑,土壤中留存更多的殘留物使農產品受到污染。很多農民只求效益,不考慮質量安全,幾乎不施農家肥,大量施用農藥、化肥等。在生產中施用大量農藥、化肥和生長調節劑,就易使農產品存在高殘留農藥和含生長調節劑;獸藥抗生素的泛濫,也造成人為的二次污染,使畜產品抗生素大量積累,給人體健康造成危害。除此之外,農產品在生產、加工過程添加了大量的化學添加劑,也會存在食品中毒的安全隱患。與此同時,工業污染也會使得農產品存在安全隱患,工業廢水、廢氣、煙塵、重金屬等污染使得生產出的農產品受到水氣、煙塵的污染,以及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污染,易引發農產品質量安全系統性風險和突發事件。
1.3農產品安全知識宣傳不夠,普及渠道缺乏農產品安全知識普及沒有與新聞宣傳部門、媒體等進行良好溝通,還未能引導人們科學、理性地看待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由于農產品安全知識普及渠道缺乏,未能及時對農戶和農產品生產企業進行引導和管理、宣傳教育、技術引導等,使得他們延用傳統落后的農業生產經營觀念,從源頭上沒有質量安全意識。
1.4專業監管人員比較短缺,檢測機構運行困難監管能力是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根本保障,然而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普遍存在缺經費、缺人員、缺手段的問題。在監管人員方面,存在著技術力量不足的局面,存在監管能力不足或覆蓋面不全面的狀況,也即監管效率跟不上經濟與社會的需要。因此,必須抓住當前有利時機,抓緊健全機構隊伍,強化檢測條件,確?!坝袡C構履職、有人員負責、有能力干事”。
2加強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建議
2.1強化制度機制建設,完善監管法律體系(1)借鑒國外相關的先進立法經驗,遵循“從農田到餐桌”全監管原則,構建系統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法律法規。(2)結合地方特點建立完善具體執行制度,將各地成功經驗及時上升為法律條例。(3)按照《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中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的調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法律責任追究的規定,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中進行相應的調整和修改;明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中各部門的職責;修改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加大對違法生產和銷售農產品行為的處罰力度。
2.2合理劃分監管部門職能,加快基層監管體系建設積極爭取資金和政策支持,加快健全從省市到鄉鎮村全覆蓋的監管體系,加強監管力量,充實監管隊伍。與此同時,為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順利開展,應從法律上對各有關部門的業務范圍予以界定,制定具體實施辦法,以明確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執法主體和檢驗檢測機構的法律地位、基本職能、法律責任等,使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有法可依,合理劃分監管部門職能,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
2.3加強農產品全過程檢驗檢測,提高監管能力完善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體系建設,包括產地環境質量監督檢測、農產品安全生產過程監督、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的監管體系建設,建立產前、產中到產后一條龍監督檢測機制,完善從源頭到最終消費的農產品監控體系,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管理。同時,要定期或不定期對檢測員進行專業技術和綜合知識等方面的培訓考核,提高其技術水平和科學素質,嚴格執行資格考核制度和持證上崗制度,確保農產品質量檢測的科學、公平、公正。
2.4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加快認證和品牌建設,加強市場監管為了防止有質量安全隱患的農產品流入市場,應該積極推行農產品產地安全準出證制度、農產品安全市場準入證制度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體系建設,設立農產品的身份證、準出證和準入證,實現農產品準出、準入和追溯的對接,讓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享有知情權,使得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進入良性循環。
2.5強化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理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已將風險評估確定為一項最基本的法律制度。我國在風險評估基礎理論方法和風險評估監測數據獲取方面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定的進展,應采用危害性評估技術對化學性和生物性危害進行評估,從而為農產品質量安全評價、限量標準制定與風險管理提供技術支撐,更好地做好應急處理。
2.6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體系在信息和大數據時代,用現代科技手段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有力支撐,無疑是行之有效的途徑和必然的選擇。利用新一代信息化技術,構建一個無線移動、互聯互通、智能互動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體系,能夠加強對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進行管理,同時也能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普及,及時了解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及時處理突發的狀況,實現檢測辦公信息化,提高我國農產品市場競爭力。除此之外,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體系建設還應配合屬地管理、權責一致的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大力推進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
關鍵詞:基層;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新時期,社會大眾日漸加強對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重視,希望能夠提高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為人們的食品安全提供相應的保障。江蘇省鹽城市也在畜產品質量安全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和探索,奮力打造“畜產品質量安全360”服務品牌”,為農村經濟發展和維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提供相應的支持。所以在當前社會背景下將基層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建設作為研究對象具有一定現實意義,值得深入探索。
1農村基層畜產品質量安全現狀
基層畜產品質量安全關系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新時期在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日漸提高,社會大眾的基本生活狀況得到極大改善的背景下,人們更為關注農村基層畜產品的質量安全,希望能夠享用安全食品。為此,監管部門也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力度,對基層畜產品質量實施嚴格管控,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農村基層畜產品質量的逐步提高[1]。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現階段,農村基層畜產品質量安全控制工作仍然處于起步階段,控制全面性和系統性不足,并且無法實現對所有農村基層的覆蓋,導致農村基層畜產品質量安全控制工作效果不理想,仍然會存在部分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所以新時期十分有必要構建更加健全的基層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切實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在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同時,為人們營造安全的食品環境。
2農村基層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構建綜合分析
當前我國農村基層畜產品質量安全現狀,新時期江蘇省鹽城市要想構建完善的基層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保證監管工作的高效開展,逐步實現“畜產品質量安全360”服務品牌”的目標,可以從以下角度對監管體系的構建進行系統的研究和分析。
2.1加強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執法體系建設
針對監管執法力度不足的問題,在當前社會背景下結合農村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需求,要進一步推進畜牧獸醫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建設,對當前基層農村現有防疫、免疫、飼料監察和質量安全局監管方面的機構進行整合,進而強化執法職能,促進執法效果的發揮。在具體過程中,基于對現有基層畜產品質量監管機構的整合,能夠進一步改善執法條件,保證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執法職權的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將各個監督管理環節落實到位,進而借助更為完善的執法體系為農村基層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優化開展提供相應的法律保障。
2.2構建農村基層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體系
要想保證監管工作的有效開展,切實落實各項工作責任,還需要加強對質量安全監管追溯體系的構建。具體來說,應該在全面把握基層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從質量安全追蹤、追查、追溯機制的構建對安全監管追溯體系加以完善,促進責任追究工作的全面開展[2]。在具體工作中,監管部門可以構建相對完善的禽畜規模化養殖電子檔案系統,保證實現對養殖過程中重大疫情問題的有效監督管理和防控,提高監管工作的動態性。同時,也可以引進先進技術,使用牲畜二維碼標識,進而構建健全的動物防疫工作檔案體系,實現標識信息化管理,為監管工作的全過程開展提供相應的保障。這樣就能夠結合監管檔案和信息庫系統對質量安全監管追溯體系進行有效完善,切實促進質量安全責任的落實。
2.3進一步加快基層畜產品質量安全認證體系的建設
在農村基層畜產品質量監管工作中,質量安全認證體系也是較為重要的內容,只有提高基層群眾對質量認證的認識,引導農民群眾參與到無公害畜禽養殖場認證、產品認證等工作實踐中,并推行使用GUP試點,生產綠色、無公害、有機農產品,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基層畜產品質量安全的提高,在增強基層畜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真正為人們提供健康食品,維護群眾生命安全[3]??梢娫跇嫿ㄙ|量安全監管體系的過程中,應該進一步探索加快基層畜產品質量安全認證步伐,促進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全面優化開展。
3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基層畜產品質量安全涉及到多方面的工作,只有保證質量安全,才能夠維護農村經濟的穩定發展,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所以在當前社會背景下,結合農村基層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十分有必要構建更加完善的基層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切實保證質量安全,促進農村經濟的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海成.淺談臨夏州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5(8):29-29.
[2]王彪通.淺析加強畜產品監管體系建設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J].農民致富之友,2015(22):255-256.
1 客車管理現狀和做法
由于駕駛人員和外界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汽車在行駛的過程中發生安全事故,這種事故的發生不僅僅會對車輛本身造成一定影響,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和自身經濟都產生非常嚴重的威脅。在對現在社會上發生車輛交通事故進行全面研究中,發現在現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發生車輛交通事故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客車。而且對于人們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對于這種客車發生交通事故的現象需要進行全面研究,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從根本上減少客車在行駛過程中發生交通安全事故,進一步保證人們的人身安全。
1.1 建立高端協調機制
在客車運行的過程中需要采用有效的機制對其自身進行有效管理,在這種管理實施的時候還需要對其自身的道路配建標準進行統一制定,并且在這里還需要有安全聯合會議的配合,這樣不僅僅能夠減少客車運行中違法的行為,對提升客車運行安全性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2 設定行業準入門檻
在對客車進行研究中,了解到目前我國客車由于制造廠家不同,其自身安全和功能上也存在一些差異,很多客車由于自身安全系統的缺失,使得客車整體安全系數有很大的下降。針對于這種情況就需要采用合理有效的安全執行系統對客車運行進行有效監督。這種執行系統的實施不僅僅能夠對客車行駛狀態做出有效監督,對客車自身在行駛過程中發生的安全問題也能夠及時有效的解決,從而減少汽車安全事故的發生。
1.3 實行科技動態監管
在車輛上安裝有效的監管系統,可以將汽車運行和道路狀態等相應數據全面反映,并且這項系統本身就是一項24小時監督平臺,對汽車行駛過程中涉及的相應數據也能夠全面合理的監督,保證客車整體在設備控制的狀態下。這一系統的實施能夠從根本的角度上實現客車駕駛人員、企業和監管部門之間的聯合,這樣在實施監管的過程中,監控便利也有很大的提升。對于這種實時監控系統來說,由于其自身具備非常多的優點,這就促使這項系統手段在我國交通運輸行業得到十分廣泛的應用,對于減少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1.4 開展聯動執法監管
在客車運行的時候,要想全面減少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僅僅指依靠相應監督系統是根本不夠的,還需要在實施交通安全監督系統的時候開展合理的聯動執法監管。其根本實施過程在于執法人員通過對汽車行駛數據進行分析,對相應數據有一個全面掌握,并在這個過程中對數據進行比較評定,對駕駛人員的優劣進行有效區分和處理,促使我國交通行業得到更好的發展。
1.5 加強道路隱患治理
建立交通安全隱患滾動排查機制。高速公路交巡警、交通路政、經營企業組成“一路三方”聯動力量,落實高速公路隱患治理。地方黨委政府通過掛牌督辦等形式,落實國省道臨水臨崖危險路段和城市道路交通組織不合理等隱患的治理工作。
2 客車監管面臨的挑戰
雖然近年來某市積極探索和實踐加強客運車輛安全監管的機制、方法和技術保持了交通安全形勢的總體平穩但客運車輛的技術等級、安全隱患、重點違法等問題的治理難度仍然較大,需要從源頭上、根本上、制度上予以研究解決。
2.1 高層協調管理客運車輛的力度不夠
由于針對客運車輛的管理職能分散在公安交巡警、交通運政、旅游等相關部門且執法所依據的法規相同,交巡警部門執法依據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運輸部門執法依據是《道路交通運輸條例》政出多門的情況難以避免難以形成合力。
2.2 車輛安全技術硬性規定不夠系統
國家對客車,特別是超長途雙層客車的生產、運營、管理等環節缺少整套管理政策,現行的客車安全技術過于強調整體,且標準過低,缺少車輛安全部件的硬性安裝規定。
2.3 職業駕駛人培訓實習機制存在缺陷
A類駕駛證培訓重前期技能培訓、輕后期實習管理。A1類駕駛員不能直接培訓,駕駛員來源緊缺,企業一般不輕易辭退、淘汰駕駛人。營運車輛的職業駕駛人培訓和私人汽車的非職業駕駛人培訓使用同一套機制,沒有區分導致職業駕駛人素質不高。
2.4 客車公車公營模式推廣不足
部分“轉制”成為私營的客運企業,表面上是企業化、公司化管理實際上掛靠車輛與掛靠公司管理松散,經營各自為政,存在安全風險。
3 有關對策建議
3.1 強化綜合協調機制
建議在國家層面和省級層面建立交通安全委員會統籌全國、全省公路網絡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把好客運市場源頭、運行、監管關口。
3.2 提高車輛準入標準
建議車輛生產主管部門會同交通管理主管部門進一步明確大中型客車的關鍵性安全設施的生產標準,將車身強度標準提高,將智慧運營系統、車身穩定系統、應急逃生系統、爆胎應急系統納入準入標準。
3.3 嚴格駕駛人職業培訓
建議將大客車駕駛人培訓納入職業教育體系;建議進一步嚴格A類駕駛人實習環節和后續管理;建議人社部門建立駕駛人分級技術考核管理體系。
3.4 明晰公路客運的交通定位
建議交通運營部門進一步明晰交通連續性原則,科學規劃運行線路,發揮公路短途運輸作用,從結構上、制度上要求超長途運輸退出交通客運市場。
關鍵詞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現狀;問題;建議;云南勐海
中圖分類號 F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9-0301-04
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消費者的健康,對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影響極大。然而近年來食品質量安全事件層出不窮,各類有毒有害食品嚴重危害了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也引發了公眾對于食品質量安全的恐慌與擔憂,營造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已經迫在眉睫。2005―2015年的中央1號文件都把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重點。筆者就勐??h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主要做法、存在問題和發展建議開展了探討。
1 勐??h農產品質量安全基本情況
1.1 安全水平相對較好
2010―2015年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果蔬監測總體合格率都在95%以上,未發生重特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1.2 問題隱患較多
一是農作物特別是蔬菜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突出。蔬菜是重要的農產品,由于勐??h溫度、濕度較大,同時受季節性影響較大,病蟲害發生普遍,使蔬菜用藥量較多且較大,特別是在夏秋季節葉菜和果菜的用藥情況特別嚴重,加上農業生產者缺乏安全用藥意識,過量施用農藥,導致農藥殘留超標情況相對較差,導致農產品中毒存在隱患,2010―2015年,國家農業部常態性對勐海縣蔬菜質量安全情況進行例行抽查檢測,共抽查檢測120個蔬菜種類,其中20余個種類不合格,均為農藥殘留超標,勐??h已列入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重點監管對象。二是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仍然存在。目前,畜產品市場價好貨緊,一些生產經營者為追求經濟利益,在村寨還有銷售病死畜產品的現象。值得慶幸的是通過縣畜牧獸醫工作站、衛生監督管理所近幾年的抽檢,勐海縣畜產品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未發現使用瘦肉精。三是水產養殖不按規定使用藥品的現象仍然存在,一些養殖戶在使用魚藥時沒有達到間隔期限,造成水產品藥量殘留超標。四是違禁違規藥品銷售時有發生,給農產品質量安全帶來很大隱患,如敵敵畏、甲胺磷等禁銷農藥有的轉入地下銷售,查處難度很大[1-5]。
1.3 發展機遇較好
當前,國家十分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勐海縣人民群眾也更關注農產品質量安全,各地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財力不斷增強,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利于支持和推進勐??h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進一步推進。
1.4 全縣工作任務較重
面對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緊迫形勢,農業部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責任不斷加大,需要加強從農業投入品到農產品基地的全程監管,同時由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涉及部門較多,需要多方協調,工作難度較大[1-5]。
2 勐??h農產品質量安全措施
2.1 強化保障措施
成立以縣人民政府縣長為組長,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縣農業和科技局局長為副組長,縣紀委、縣發展改革和工業信息化局、縣教育局、縣財政局、縣水務局、縣環境保護局、縣商務和外事僑務局、縣衛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局、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旅游局、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縣質量技術監督局、縣法制辦、縣公安局、縣農業和科技局、縣糧食局、縣工商行政管理局、縣供銷聯社、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農業和科技局,辦公室主任由局長兼任,副主任由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站長兼任。局食安委及所屬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縣畜牧獸醫工作站、縣水產站、縣植保植檢站、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縣土肥站、縣茶葉技術推廣中心、縣甘蔗技術推廣站等站所負責處理日常事務[6-8]。
2.2 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
勐??h農業局于2009年經縣人民政府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準,在原來現有事業站所基礎上成立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同時加掛縣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縣農業環境保護監測站2塊牌子,核定編制10個,現有在職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4人、初級職稱5人;11個鄉鎮和1個農場分別在原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內設鄉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站,每個工作站設1~2名專兼職監管人員;全縣現有農產品質量安全專兼職監管人員32人(包括縣級檢測站人員),以此為基礎,形成了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監督檢測、行政執法的專兼職工作隊伍,承擔全縣質量安全監管各項工作[9-11]。
2.3 建立健全檢驗檢測體系
2.3.1 建設勐海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農產品質量檢測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有效措施,縣農業局按照“布局合理、服務便捷、滿足人民群眾消費安全”的要求,在縣城建設了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改擴建檢測實驗室、辦公室879 m2,檢測實驗室配備了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等相應的檢測設備60余臺(套),已經能滿足本轄區內種植業、養殖業、水產養殖等藥物殘留、重金屬、農化、基本內含成分的定量、定性檢測??h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建設實現了州內第一。
2.3.2 建設鄉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站。縣轄11個鄉鎮和1個農場,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站依據有場所、有人員、有設備、有制度、有標準的“五有”標準,在每個鄉鎮按照實驗室建設標準裝修檢測場所25 m2,同時新配備辦公桌椅2套、檢測用電腦1臺、照相機1臺、高標準速測檢測設備1臺套,同時在2個村委會配備了農藥殘留快速檢測設備。
2.3.3 建設專用快速流動檢測車、業務用車。在省人民政府、州人民政府、縣人民政府的關心下,縣人民政府特批2輛業務用車車編,用于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為開展流動檢測及執法服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3 勐??h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3.1 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淡薄
一是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的宣傳、培訓滯后,廣大群眾對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認識不足;二是農產品營銷未與市場接軌,生產者缺乏標準化生產觀念;三是對于從事非法生產與出售不安全農產品的處罰力度不大;四是全縣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為了解決老百姓的溫飽問題,農業生產片面強調種植面積、養殖數量的擴張,而忽視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提高。
3.2 監管體制不完善
目前,雖然全縣11個鄉鎮和1個農場都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站,但全縣監管人員都為兼職,沒有專職監管人員,鄉鎮所設機構人員全部掛靠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縣級設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設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鄉鎮只設有1個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
3.3 標準化體系建設滯后,生產困難
勐??h雖然農業生產發展較快,但存在農業生產缺乏規?;c標準化,農民生產的組織化水平不高等問題,導致全縣的農業標準化生產體系建設較為滯后。目前國家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等技術規程和操作要求較為系統,但要推廣運用這些生產技術標準,需要大量的資金與技術支持。從生產領域看,長期以來農業生產基本上處于無標準狀態,應用的技術規程主要是以提高產量為目的。
3.4 監管難度較大
3.4.1 監管范圍較寬、面大、點多。全縣11個鄉鎮85個行政村93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3.4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8 518戶,共26.58萬人,各個生產環節監管十分困難。
3.4.2 經費投入不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是一項面廣量大的系統工程,也是需要大量財力支撐的工作,但由于財力有限,尚未列入預算,無法給予穩定投入。雖然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鄉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站都已成立,同時配備了相應的檢測設備,但由于兩級檢測機構都屬于公益性事業,開展檢測工作需購置檢測藥品、色帶、氣體、檢測樣品等,同時流動檢測車外出檢測需燃料,站內沒有專項的監管經費,大量實質性工作未廣泛深入展開,監測工作存在檢不了、檢得少等問題。
3.4.3 監管設施、裝備落后。勐??h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較少,11個鄉鎮和1個農場辦公用房僅20 m2。實驗室與辦公室在一起共用,長時間接觸化學藥品對人體是有害的。檢驗檢測設備簡陋,到目前為止,每個鄉鎮僅配有1臺檢測設備,因此目前的檢驗檢測基本上開展較少,運行難于維持。
3.4.4 監管技術力量薄弱。勐海縣農業部門近年來人員引進不足,現有工作人員結構不合理。全縣及11個鄉鎮和1個農場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專職人員8人,兼職人員24人。從年齡結構看,30歲以下的有3人占9.4%,30~40歲的17人占53.1%,41~50歲的12人占37.5%,普遍存在年齡老化、知識老化等問題,同時大部分技術員所學專業為農學推廣,與從事的監管工作要求不相適應。
3.5 “三品一標”認證獎勵政策制定后未落實
為了推進勐??h農業品牌創建,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勐??h出臺過對獲得“三品一標”等農業品牌的獎勵政策,對獲得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的企業,分別獎勵1萬、2萬、3萬元,對通過省級以上資質認證的檢測機構獎勵10萬元;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是發展好農業產業化的基礎,但若不實施,對產業的發展也不利。
4 勐??h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建議
4.1 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
一是提高農產品生產者的安全意識。通過宣傳、教育,指導生產者實施標準化生產,確保農產品質量。二是提高營銷者的安全意識。通過引導、監督,使營銷者銷售合格的無公害農產品,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三是提高消費者的安全意識。通過宣傳教育,讓消費者提高識別認證產品的能力,抵制假冒偽劣和有害食品銷售,維護自身權益。
4.2 控制監管好農產品質量源頭關
組織實施測土配方,改良土壤結構;引進、改良農產品種苗,提高農產品品質;加強農業投入品商品供應管理,掌握農藥、肥料、獸藥、飼料、添加劑等投入品的生產經營狀況,同時實行檔案化管理,逐步凈化農業投入品經營市場,并定期開展投入品使用情況檢查,從源頭上保證農產品質量。
4.3 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財政投入機制
縣人民政府應將勐海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每年安排一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經費,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正常開展;同時提供財政資金支持,保障農產品質量的定期常規檢驗檢測等正常開展、完善。
4.4 逐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
4.4.1 完善縣鄉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行政管理機構??h鄉兩級已基本完成實驗室基本設備的配備,但成績不突出,應組建完善縣鄉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加強對本區域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行政領導。
4.4.2 完善縣鄉村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一是補充完善縣級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站。在原來縣站建設的基礎上,新增引進、招考化學分析人才2人,承擔本縣域內的農業環境樣品和農產品樣品的采樣和制樣,農業環境調查和農產品的快速檢測,將制作好的樣品和原始記錄送上級檢驗檢測站檢測等工作。二是完善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站建設。在現有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加掛“鄉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站”牌子的基礎上,配備專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編制及人員,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職責,建立大宗農產品生產與農技干部的掛鉤聯系制度。三是逐步建立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員制度。在現有農村農科員、獸醫員基礎上,加強相應的業務技能培訓,擴大其職責范圍,負責本村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動態監管,同時逐步完善村級速測設備的配備。四是逐步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員制度。以縣鄉農業技術員、村兩委、村民小組長為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員,負責每家每戶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動態監控。
4.5 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
切實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地生產的農產品按照安全、健康、無污染、綠色、有機標準耕作,并對其產品進行不定期抽檢,利用勐??h農產品流動檢測車的優勢,把農產品檢測延伸到田頭。其次,對進入賓館、超市和農貿市場的瓜菜、家畜、水產品等,做到定期不定期檢測,確?!安妥馈卑踩?。再次,及時將有問題的農產品進行曝光(電視臺、電臺、報刊、互聯網等),讓廣大市民對有問題的農產品進行監督。
4.6 建立勐??h農產品生產標準化管理機制
制訂勐??h農業標準化生產體系,組織相應的技術專家團隊,結合當前的先進科技進行集成、整合、引進和創新,形成完備的種植業、養殖業標準化生產體系。同時加大農業標準化生產,在具備推廣條件的范圍內積極開展試驗示范,有步驟地逐步推廣,推動勐??h農業生產標準化建設。
4.7 加強“三品一標”管理,推行產地準出
勐??h加大對縣域農產品的“三品一標”認證工作力度,指導和引導全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申報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地理標識的認證工作,并加強臺帳管理,在全縣逐步推行產地準出、市場準入制度,杜絕有害農產品進入流通環節。
4.8 切實加大對農產品檢測的經費投入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是一項公益性的工作,每一個工作環節都需要政府財力支持,省人大對各級財政在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經費提出了明確要求,希望縣政府根據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需要的經費開支情況,每年從財力上保證經費支出,保證盡快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定量檢測工作開展起來,切實從經費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開展。
4.9 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宣傳貫徹力度
思想決定工作,觀念決定成效,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如何,取決于全縣各級各階層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識程度。要提高勐??h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首先縣政府和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部門自身要加大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提高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向全社會大力宣傳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相關知識,增強法制觀念,提高全社會依法履行農產品在生產、銷售、消費、管理環節的質量安全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5 參考文獻
[1] 陳幼紅.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探索與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6):222-225.
[2] 李仕強.廣西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存在的問題及其工作思路[J].廣西科學院學報,2008(3):47-50.
[3] 雷百戰,鄭玉燕,肖廣江.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8(12):362-363.
[4] 張興國,李清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及問題與對策[J].北京農業,2013(33):326.
[5] 吳曦紅.莆田市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現狀與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4(21):347-348.
[6] 陳開作.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與完善對策[J].北京農業,2013(33):357.
[7] 丁艷芳,文味香.東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2(17):285.
[8] 任濤,王俊,張興.陜西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與思考[J].中國農業信息,2015(7):108.
[9] 蔣金貴,李土存,吳千,等.勉縣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與思考[J].畜禽業,2014(9):62-63.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成效顯著
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成效顯著2009~2010年連續兩年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活動。制定了總體整治方案,分別開展種植業產品、投入品、三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專項整治活動,全面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從源頭上保障食品安全。
農業標準化實施能力持續增強全省累計制(修)定國家、行業、地方和企業標準總量達2147項,其中國家標準42項、行業標準33項、地方標準1162項、企業標準910項。累計創建各級各類農業標準化示范區201個(次),12大類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基地81個。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能力不斷提升 “十一五”期間,開展了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綜合中心和30個縣級質檢站的投資建設。目前,全省已成立農業質量安全檢測機構83家,初步形成省級中心為骨干、市州級中心為配套、縣級站為基礎、市場(基地)檢測點為補充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基本框架。
農產品安全監督抽查力度不斷加大2010年,對全省9個市(州)、60個縣(市、區)的生產基地、農貿市場、超市、批發市場的類19種蔬菜和六大類8種水果的甲胺磷等30種農藥殘留、8種食用菌的17種農藥和2種重金屬開展了監測。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初步構建2010年,省農委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各市(州)和縣(市、區)也分別在“三定”方案基礎上,明確了職責、設立了崗位、確定了人員,初步構建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體系。
適應形勢,重點加強五大體系建設
展望“十二五”,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要著力構建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檢測、認證、風險應急和執法監管五大體系,切實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監督、風險預警、監測評估、應急處置和服務指導五大能力。
一要完善標準體系。加快建立健全以農藥殘留限量標準為重點、品質規格標準相配套、生產規范規程為基礎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重點開展農產品生產技術規范、“三品一標”生產技術規程、產品質量標準、檢測技術與檢測方法為主要內容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制(修)定。盡快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技術要點轉化為生產者能用、會用、愛用的生產操作規范。
二要加快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笆濉逼陂g,要實現檢測體系省、市、縣三級全覆蓋。逐步建立省級檢測中心、市級檢測分中心、縣檢測站、鄉檢測點、基地與市場檢測室相互銜接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網絡,重點新建和完善1個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性檢測中心及10個專業分中心。
三要推進農產品認證體系建設。加快“三品一標”工作機構向市、縣兩級延伸,盡快把“三品一標”機構隊伍培養成為一支“體系健全、職能充實、業務精通、運轉高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生力軍。強化證后執法監管,進一步提升“三品一標”品牌知名度和公信力。
【關鍵詞】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體系;建設;策略
工程建設質量是建筑工程建設永恒的主題,通過完善工程質量安全管理舉措,落實各項管理政策,建立安全監督管理體系,保障工程建設的質量,是工程建設相關部門需要重點做好的工作。質量發展是興國之本,強國之道,工程建設質量的提升也是相關企業發展之本、興盛之道。重視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體系的建設,提升工程建設質量是工程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提升工程質量的重要性分析
優質的工程建設質量指的是建筑工程能夠根據相關標準規定或者是合同約定要求進行建設,所建設的工程具有安全使用功能,耐久性能,環保性能等特點,工程具有堅固、耐用、經濟、實用強等性能,能夠滿足人們使用的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建筑業工程建設數量不斷增加,工程建設質量整體水平也得到提升。尤其是隨著工程管理工作的不斷完善,工程質量總體水平目前得到有效的提升,工程質量事故問題得到有效遏制,工程結構和安全性能得到明顯的改善。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工程建設中,依然存在著一些質量問題,工程建設的質量還不能夠完全滿足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現實要求,工程建設質量還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需要和期盼,工程質量改進問題依然應該成為相關單位和企業重點關注的問題。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提升工程建設質量的重要性,進一步采取措施,提升工程建設質量,這是關系到國家發展和人們的長治久安的問題。具體而言,提升工程質量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提升工程質量是保障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需要
工程質量問題關乎到人們生命財產的安全問題,是工程建設中,需要重點突出的問題。目前,我國建筑工程質量雖然較之前得到明顯的提升,但依然存在一些令人擔憂的地方。在各種報道中,有很多關于工程質量事故的報告,工程由于質量問題造成了坍塌,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工程事故問題還是時有發生的。工程質量如果得不到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人們的合法權益就很難得到保障。工程質量的改善,需要依托安全監督管理體系的完善,需要依托工程質量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實,我們要能夠全面加強工程質量管理工作,能夠建立完善的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體系,通過有效的監督管理提升工程質量水平,有效消除事故隱患,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這是當下需要重點做好的工作。
(二)提升工程質量是實現質量強國的需要
建筑工程質量關系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也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關系到國家完善發展。國家的發展要以質量取勝,這里的質量就包括工程的質量。建設工程質量搞好了,提高了,國家才能走向繁榮昌盛,建筑工程質量提升了,才能使國家改善民生的政策得到有效落實,才能促進經濟結構的有效轉型,促進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提升工程質量是增加國家綜合實力,實現中國民族偉大振興的發展之路。我們都知道,國家的發展,需要依托一些大項工程的建設,人們的富裕安康,需要依托小型工程的建設。工程質量在強國富民中發揮的作用是極大的。如果工程質量得不到保障,將勞民傷財,對國家,對百姓都將造成巨大的創傷。工程質量問題,關系到國家發展與強盛,相關各方要能夠把促發展的立足點放在提升質量上來,提升到增長效益上來,牢固樹立質量就是生命,質量決定效益的價值認識。通過完善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完善監督管理體系,真正把工程質量搞上去,以促進國家社會的繁榮發展。
(三)提升工程質量是推進城鎮化發展需要
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搞新型城鎮化建設,城鎮化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要有效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的發展,必須要能夠提升建筑工程建設的質量,要時刻抓好質量主題不放松,才能保障新型城鎮化工作的效率與效果。
新型城鎮化的發展,不能單純追求城鎮化數量規模的增加,更需要追求城鎮化的質量與水平,要通過提升工程質量,提升城鎮化建設的內涵。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建筑工程呈現出點多、面廣、量大、線長、周期短的建設特點,這種建設特點,決定了必定會有很多難度工程的出現,這對的工程技術要求很高,對施工工藝要求很高,在這種情況下,工程質量風險和隱患就會增加。因此,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迫切需要研究工程建設質量提升要素,迫切需要完善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能夠創新質量管理機制與體系,創新管理模式,提升工程的質量。這樣,才能保障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的完善發展。
(四)提升工程質量是促進建筑行業完善發展的需要
工程質量的提升,需要依托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工程質量管理工作的完善與落實,通過完善的工程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有效保障工程建設的質量,才能有效促進工程建筑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對于工程建設行業而言,如果建筑質量不理想,行業發展就失去了動力。目前,建筑市場主體多元化,建筑行業市場行為還不規范,尤其是在一些利益的驅使下,一些建筑企業單位會通過壓縮工期,虛假招投標、違法分包,偷工減料等方式實現經濟利益。這就嚴重影響到工程的質量。也導致整個建筑行業中亂象叢生,嚴重影響到這個行業的完善發展。因此,規范建筑行業市場秩序,健全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完善安全監督管理制度,加大懲處力度,有效制止違法亂紀建設劣質工程的行為,是確保建筑行業健康完善發展的需要。
二、影響工程建設質量的因素分析
(一)不履行工程建設程序影響到工程建設的質量
有些施工單位,在沒有得到取得施工許可證的情況下就開始施工,這種行為是對基本建設程序規定的嚴重違反,這種行為會嚴重影響到工程的質量。另外,在施工過程中,也可能會出現施工圖紙審查不嚴格,使用不合格的圖紙的情況,會出現施工監管缺失的情況,會出現對質量風險不加規范的行為等等,這些違規行為都會嚴重影響到工程的質量。
(二)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體系不健全
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體系不健全,是影響工程質量的主要問題。監督管理不健全,相關質量管理人員職責不分,質量管理責任不明,工程施工工作違反標準要求進行操作,偵查技術不齊全等等問題,都會時常出現,這就會嚴重影響到工程的質量,造成工程質量安全隱患突出。
(三)質量管理技術水平低下也影響到工程建設的質量
不同地區,不同建設單位的施工質量管理技術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其工程技術人員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養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如果質量管理技術不高,技術人員水平低下,對標準、規范內容理解不透徹,對技術內容掌握不完善,技術管理經驗缺乏,就難以對工程質量進行有效的管理,就難以保障工程施工的高質量。
三、完善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體系的措施
(一)進一步完善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體系的法律法規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建筑市場的市場環境發生了很多的變化,而規范建筑市場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完善,這樣,就難以保障對工程質量的有效監督管理。因此,當下,最重要的工作是完善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法律法規,加強政府對工程質量監督的力度,落實政府監督職能。
目前,對建筑市場進行規范的法律主要是《建筑法》,在新形勢下,《建筑法》中的一些規定已經落后于形勢發展的需要。因此,對《建筑法》進行完善,并在此基礎上,設立新的法律法規是很必要的。國家要加大關于建筑市場法律法規建設工作,地方政府也需要根據地方建筑市場發展的特點與個性,完善相關法規。通過完善法律法規,對建筑公司市場準入標準、招投標、施工圖審查、施工許可、質量安全監督、強制性監理、質量檢測、竣工驗收備案、工程保修等各環節的工程建設質量行為進行法律規范,通過完善法律法規,為有效開展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提供法律依據,有效保障工程的質量。
(二)加大執法力度,對建筑市場進行整頓規范
嚴格監督執法是提升建筑工程質量的重要舉措,嚴格執法也是各級建設主管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當前,在建筑市場中,一些企業忽視質量管理,不能嚴格按照要求進行質量監督管理,導致建筑行業各種質量問題的現象屢屢發生,這與政府監督執法不利有很大的關系。在建筑行業中,所有的質量事故案件都與相關單位、企業不能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行事有關。因此,作為執法部門,嚴格執法,是保障工程質量,保護人民群眾利益的重要手段。加大執法力度,對建筑市場進行整頓規范,發現相關企業的不法建設行為,能夠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對其進行懲處,是保障建筑市場規范發展,保障工程質量的重要舉措。
(三)明確工程參建主體責任
在工程建設中,有很多參建主體,落實這些參建主體的責任,是構建安全監督管理體系的重要內容。工程建設所涉及的主體主要有建設主體,勘察主體,設計主體、施工主體和監理主體,要嚴格落實這五方主體項目負責人的責任,實現項目負責人的質量終身責任制。能夠強化建設單位對工程建設各階段的質量管理的責任,是保障工程質量的重要舉措。相關機構要督促工程參建各方能夠嚴格按照相關建設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開展工作,要完善質量保證體系,加強對項目的質量管理工作,要能夠制定科學的工程質量指標,積極推行工程質量標準化建設。相關單位能夠針對工程質量常見問題,做好調研,分析提高工程質量管理的策略。要嚴格監督環節,完善工程質量事故和質量問題調查處理機制,發現某一方的問題,堅決追究責任人的事故責任。政府需要對一些違法違規案件進行曝光,要充分調動輿論的力量,營造工程質量社會共同監督的氛圍,發現哪一方責任主體出現問題,嚴格追究其責任。這樣,才能真正完善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體系,才能有效保障工程的質量。
(四)強化工程監理環節
加強工程監理機構建設,完善工程監理相關制度,積極創新工程監理方式方法,突出工程質量監理工作的重要性,是保障工程建設質量的重要舉措。作為監理機構,要切實發揮作用,履行自己的監理責任。要能夠創新工程監理的思路方式,能夠實現差別化監管。加大日常巡查力度,通過飛行檢查和隨機抽查,常規性檢查等多種方式,提升工程監管的力度。如果發現工程質量問題,就要及時公開監督執法情況,對質量事故,質量問題進行曝光,通過多方力量,督促施工單位進行整頓,提升工程質量。監理機構要積極創新工作思路,突出質量監理,積極推進質量監理工作標準化、規范化和信息化建設,不斷提升相關人員的監理意識和能力,提升監管效果。以強化工程監理的方式有效保障工程建設的質量。
(五)多渠道提升從業人員素養
《建筑法》規定,從事建筑活動的專業技術人員,需要依法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需要在資格證書許可的范圍內容從事建筑活動。對于政府的工程監督管理人員而言,需要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具有這方面的技能才能有效履行自己的監理職責。對于建筑工程技術人員而言,也需要具有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具有相關的技能,才能有效完成自己的技術任務。法律對從事建筑活動的專業技術人員有嚴格的要求,相關人員只有具備了扎實的技術和專業知識,具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才能不斷提升工程建設的質量。因此,多渠道提升從業人員的素養是很重要的。
對于工程監理人員而言,監理單位要要求他們不斷學習,培養他們的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要通過引導他們再學習的方式,進一步完善工程監理人員的知識和技術水平。對于建筑技術人員而言,建筑單位要堅持先培訓后從業的原則,通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師傅帶徒弟等多種方式,不斷提升技術人員的道德素養和技術能力,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要通過多種渠道,不斷提升建筑從業人員的素養,通過這種方式,有效提升建筑工程建設的質量。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技術的進步,我國建筑工程總體質量水平有所提高,但建筑工程質量問題依然客觀存在。在建筑行業中,質量事故還是時有發生,質量就是工程的生命線,提升工程建設質量,關系到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能否有效推進。因此,相關機構單位和部門一定要重視建筑工程建設質量問題。要通過完善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體系的方式,加大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以促進工程質量的顯著提升。這對于規范建筑行業的行為,對于促進社會建設事業的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侯長青.基于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背景的建筑安全監管體系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1(01)
XX處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路運輸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登記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等法律、法規授權的水路交通運輸管理機構,主要職責是為航運暢通提供航務管理保障、水路運政管理、港政管理、水上安全管理、航道管理、航運建設項目管理、航運規劃與統計、船閘管理航運技術標準擬定、航運人才培訓等管理工作,近幾年來,我處切實履行了水上交通安全監管職責,水路交通安全監管形勢明顯穩定,保證了全區未發生水上交通事故,安全考核三項指標為零。
一、基本情況及內設機構
根據XXXX機構編制委員會文件批準的內設機構設置海事股、航務股、辦公室、船檢股,內設機構配備負責人1名。根據XX機構編制委員會《關于明確XX所屬事業單位領導職數的批復》規定,核定我單位領導職數3名,實有正職1名、副職1名。根據XXXX文件,核定了我單位事業編制23名,現有在編職工21名,其中取得海事行政執法證件人員14人,資金來源是全額撥款,現有執法車輛2輛,執法監督艇2艘。
二、當前水上交通安全形勢穩定,安全監管能力明顯提高
(一)安全監管保障能力明顯提高
我處由領導帶頭,逐級劃分責任制,通過包片、包渡的形式,大力推進渡口渡船、鄉鎮船管站、砂石生產作業組、安全監管網格化;加強信息化建設,對20處渡口、重點碼頭,20艘渡船實現北斗(GPS)監控,信息化監管網絡不斷完善;強化監管裝備建設,現有2艘海巡艇、 1艘海事沖鋒舟,2輛海事執法車,網格化監管基礎不斷夯實。
(二)建章立制,突破創新,依法治安水平明顯提高
根據四川省出臺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辦法》、《四川省渡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規章,加強了水庫、渡口渡船等重點部位安全管理。先后制定實施網格化監管、責任分片包干、水上安全約談等10余項從嚴從實的監管制度,建章立制、精細管理成為新常態。
(三)優化服務,惠民便民,群眾滿意度明顯提高。
大力推進渡運“民生工程”建設,推行渡船標準船型,完成21艘農村老舊渡船更新改造,全區渡船平均船齡不足5年,為人民群眾水上出行筑起了安全堡壘。積極探索建立渡運安全長效管理機制,建立了公益性渡口渡工、安全員、簽單員由財政補貼的機制。
(四)把握重點,治本抓源,安全水平明顯提高。
大力整治水上交通安全隱患,開展港口危貨安全排查、“打非治違”、渡船治理專項行動等專項整治活動,省安委會掛牌督辦的重大隱患整改銷號。嚴格加強船員、船舶、公司管理,建立并運行公司、船員規范化管理制度。
(五)應急管理不斷加強,應急處置能力明顯提高。
修訂完善XX區水上搜救應急預案,搜救中心基本建成,各通航鄉鎮船管站也建立了水上應急救援服務隊,通過夜間巡航、水上交通應急救援演練的形式加強應急管理水平。
三、深化“三化建設”,著力構建水上交通安全五大體系,不斷提升安全監管的科學化水平,開展水路交通安全監管工作新局面
(一)構建一體化的安全應急責任體系。
完善責任落實機制,建立健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制度,將水上交通安全責任納入對地方政府主要領導考核內容,實行安全責任落實與職務晉升掛鉤。建立健全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情況與企業等審批發證掛鉤,督促全面落實區、鄉鎮、村組、船主“四級”責任制,完善渡口渡船責任落實與燃油補貼掛鉤機制,完善領導分片包干和“網格化”監管機制,厘清省、市、縣安全監管責任邊界,堅決落實企業、行業管理部門和政府“三個責任”,不斷健全完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監管責任體系。
(二)構建嚴密有效的安全應急法規制度體系。
牢固樹立法治理念,嚴格執行內河交通安全監督檢查制度、船員管理監督檢查制度、安全與防污染的監督檢查制度。嚴格規范執法程序,加快構建權責統一的水上交通安全行政執法管理機制。以“三化”為引領,加強基層執法能力建設,不斷構建依法治安、依規治安體系。
(三)構建科技化的安全應急支撐保障體系。
堅持科技興安,加快建立并完善區級水上應急搜救指揮系統,加快推進水上監管和應急綜合訓練系統等建設,加快推進水上交通安全巡航救助一體化建設,繼續推進基層安全監管、執法、應急、救援海巡艇及通訊設施等建設,基本形成信息系統監管與海巡艇、海事車監管互為補充的現代化監管體系。開展水上交通安全隱患排查專項治理活動,打擊船員、船舶、砂石生產違法違規行為,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四)構建長效化的安全應急預防預控體系。
建立完善省、市、縣三級水上搜救應急預案體系,不斷完善專家庫、資源庫等,建立通航安全信息預警、預報機制,適時組織開展不同級別、不同科目的水上搜救應急演練,提高預控和處置能力;大力推進隱患排查治理標準化、數字化體系建設,制定危貨運輸、旅游碼頭等企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標準,建立隱患曝光制度、嚴格落實隱患分級掛牌督辦制度,堅持問題向導,保持水上交通安全形勢持續穩定。開展水上交通安全應急演練系列活動。以渡運、危險品運輸等為重點,在重點水域、重點碼頭、重點船舶上,針對不同形勢、不同情況,組織開展消防、救生、溢油等水上交通安全聯合應急演練,完善應急準備,提高實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