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8 16:28:00
序論:在您撰寫水電發展前景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小水電建設;業發展;前景分析;主要任務
Abstract: The small hydropower in China has more than 100years development coursed; it is capable of evoking praises and tears, exciting. Small hydropower in China as China one of the few industries in the world's most influential at the same time, also for the power industry in the world to establish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
Key words: small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spects; main tasks
中圖分類號:TV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中國小水電產業發展現狀 :
在中國小水電建設過程中,從最初為解決山區農村用電、結合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出發,發展到今天連續10余年每年投產超過數千兆瓦的大規模建設,幾十年來中國小水電長盛不衰,創造了世界水電發展史上的一項奇跡,并引起了聯合國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稱這一奇跡是發展中國家自力更生解決能源問題、加速當地社會發展的典范。
從開發潛力上看,中國小水電資源十分豐富,廣泛分布在全國的1600多個縣(市),經濟上可開發的容量約為1.2億kW左右。經過幾十年來的建設,截止2006年底,全國已建成小水電站46989座,總裝機44934MW,約占可開發容量的37.4%,約占全國水電總裝機128570MW的34.9%。全國小水電已開發裝機容量主要集中在廣東等20個省市,而廣東、四川、福建、云南、湖南、浙江6省又占了全國的60%,這說明小水電是一個區域集中度很高的行業,反映了當地的資源優勢和地方政府對小水電發展的主導作用。
表6-1 中國小水電站按裝機容量分類情況
除了規模的迅速發展外,還創造了我國小水電獨特的管理方式,逐漸形成了以東部地區為主直接并入國家電網和以中西部地區為主形成地方電網或孤立小電網供電的具有自己供電區的3種運行方式,并出現了以地方各級政府投資為主的、更具有社會公益特性的小水電站,及以集體與個人投資為主的以經濟效益為目的的投資者所有的獨立小水電廠。根據裝機規模將我國小水電站進行分類,見表6-1。該表中微型、小小型、小型水電站分別指2001年裝機容量100kW以下、101kW~500kW及501kW~25000kW之間的水電站。
此外,小水電的發展還使中國地方電網的規模不斷擴大,促進了小水電供電區內用電構成的變化,保證了鄉鎮工業和農村家庭用電的持續增長,并使得小水電供電區內鄉、村、戶的通電率從1985年的91.8%、78.1%和65.3%達到了2004年的99.57%、99.48%和98.85%,基本上解決了全國農村約3億人口的用電問題。這一意義深遠的變化表明,小水電在促進中國農村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她已不單單是解決農村能源問題的一種技術和手段,而是形成了一個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并重的新穎的小水電行業,并成了中國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強大支柱。
縱觀小水電發展的歷史,小水電在中國發展較快的原因很多,但有3個方面的原因是不容忽視的。①政府的支持,國家鼓勵小水電開發,制訂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包括產權政策和低稅收政策,資金方面的補貼也拉動了建設小水電的社會資金的投入。如在"九五"期間,中央投入農村水電的資金補助13.5億元,由此帶動了農村水電建設資金投入420.1億元,比例為1:24。②發展水電設備制造行業,實現了小水電設備供應的國產化,降低了小水電建設的成本,增加了地方辦電能力。如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每年需水電設備20萬~30萬千瓦,而當時的制造能力只有10萬千瓦,曾出現過"有窩無機"的困境,經過自力更生,中國近年小水電設備年產量已增至4500~5000兆瓦左右。大容量水電機組的設計、制造技術和性能已接近世界水平,而中小容量的水電機組在產品、質量及價格諸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優勢,不但能滿足國內需要,而且可以大量向國外出口。③與大容量的電站比較,小水電有它不可替代的特點和優點。小水電的技術標準低,工程簡單,建設工期短,一次性基建投資不大,淹沒損失小,移民、環境和生態等方面的綜合影響甚小。又由于小水電接近用戶,輸變電設備簡單,線路輸電損耗也較小。大部分小水電都有自己的小水電網和供電區,常與大電網在某一點連接,以便充分利用其季節性電能,相互補充調節,從而使小水電成了可持續發展的農村能源。
二、中國小水電產業前景分析 :
目前,世界電力工業的發展正在從以往的以解決缺電為主的需求型開發,發展到以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的的清潔優質能源建設,同時,還出現了由發達國家往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向中國的轉移。由于大型水電工程對土壤、流水、植被、生物、氣候及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常常缺少必要的、與整個流域的環境相協調的保護措施,目前全世界水電在電力總裝機中的比重,以及大水電在水電總裝機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同時,美國、歐盟又相繼宣布了15MW以上的水電不再認為是可再生能源,進一步使得水電開發由大水電轉到了小水電。因此,從水電開發的角度講,一個國際小水電即為國際水電的新局面已經來臨。此外,由于電力體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并考慮到已在執行的京都議定書,新的電力的開發機制、管理機制及清潔發展機制正在形成,投資者所有的小型獨立發電廠日益增多,出現了分布式供電的理論和運行方式,使得小水電本身的定義及在電力工業中的地位也出現了變化。當前世界范圍內新一輪以小水電為主的水電建設的正在興起,小水電成了新時期世界水電建設主戰場中的主角。而中國無論現有的水電裝機和年發電量,還是在建規模均為世界第一,其中中國小水電的裝機也占了全球小水電總裝機的一半左右,顯而易見的中國已成了世界水電建設的主戰場。
在這種大的趨勢下,小水電行業創新有了一個非常好的外部環境。
(1)發展小水電有了新的動力。近年來,由于環境保護日益成為全球關注的問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為了鼓勵利用可再生能源,不少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發電都給予扶持。人們對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已成了小水電發展新的動力。
(2)小水電發展和改革的外部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電力工業反對壟斷、放松管制的改革給小水電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這種改革的最終受益者是廣大的消費者和電力工業本身。此外,由于以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的推廣應用為主的技術進步,使得有可能將基礎設施使用到接近極限的水平,并可以對不同用戶的特殊要求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使得電力企業具體的日常維護工作大為減少,如無人值班技術的應用使得電廠的運行管理變得簡單,從而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農村電力行業的改革發展問題上,這也促進了小水電運行與管理的創新。
(3)小水電行業發展中存在的有關問題已日益為人們所重視。例如如何區分以大廠、大電網為特點的集中供電的商業性企業與小型、成片的分散方式供電的農村電力企業之間的差別?是否可象一些國家一樣,將小水電企業按非贏利性的特殊企業來對待?又如在電力體制改革中電力供應商可以選擇用戶,用戶也可以自由選擇供電商,在小水電供電區內的用戶和水電廠、農村供電所是否可象美國《電力用戶權利法案》中規定的那樣,自己組織起來,創辦屬于自己的當地電力公司?還有在少數孤立大廠集中供電的電力系統內實行的廠網分開、取消特許供電區的改革,對于多個小水電站成片供電的農村電力系統有什么影響?以及小水電供電區內發供用一體化的供電市場和地方電網如何發展等?此外在我國加入WTO后,如何與國際接軌,打破行業壟斷,在通過對可再生能源的立法后,如何使小水電這一優質電源得到更有效的開發?凡此等等,這些從實踐中提出來的問題都日趨為人們所關注,并使發展小水電的外部環境產生了很大變化。
三、當前中國小水電建設有以下主要任務:
(1)發揮小水電的優勢,實現分散方式的農村電氣化。中國政府對小水電在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一向十分重視,為此,國務院決定在已經建成了以小水電供電為主的652個農村電氣化縣的基礎上,在"十五"期間再由中央政府安排專項資金建設400個標準更高的農村水電電氣化縣,解決境內無電鄉村的用電和當地人民的生活用能問題。
(2)實現送電到鄉,改變邊遠地區貧困落后狀況。根據普查,中國的無電人口主要分布在川、青、新、藏地區。到2000年底,中國仍有16509個無電村,約2800萬人口沒有用上電。送電到鄉計劃是一項面向西部無電貧困地區執行的農村能源和環境保護項目。該項目以小水電開發為主要內容, 推動山、水、林、路綜合治理, 發展經濟, 保護農村環境, 從而促進了貧困山區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3)保護生態環境,實施小水電代燃料工程,促進邊遠地區可持續發展能源的建設。根據調查,一戶居民,平均4口人,一般一年用于做飯、燒水、取暖的燒柴量約需2000-3500公斤,消耗十分驚人。給當地帶來了很大的生態問題。與此相對的是,小水電的廉價電能如果用于煮飯、取暖的話,可以使森林覆蓋率上升,涵養水源,減少水土流失。為此,國家實施了以小水電代燃料工程,以便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
(4)適應世界水電開發的戰略轉移,大力建設各種經濟類型的小水電廠。小水電是新時期代表電力工業改革發展方向的一種優質電源。由于資源多、分布廣,通過大量投資者所有的獨立小電廠的建設,可以發展當地經濟,打破電力壟斷,改善電力工業傳統的大機組、長高壓輸電線的發、輸、配、供電為一體的運行方式,逐步發展以自用為主、多余上網為特點的新穎的分布式供電模式,以便提高效益,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因此,在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它比其它形式的電源更值得發展,更便于實行清潔發展機制。
(5)實施小水電走出去戰略,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小水電的設計、施工和設備制造能力得到了長足發展。目前,已經達標驗收的電氣化縣,都有能力自行設計、施工、安裝容量在15兆瓦以下的電站及35千伏輸變電工程,有些縣可以靠自己的技術力量建設50兆瓦的小水電站和110千伏的輸變電工程。全國小水電行業現有從業人員約66萬人,其中技術人員和農村電工約30萬人,能建成任何類型的小水電工程。中國的主要設備制造廠家也達到了80多家,可以生產各種各樣的小水電設備。因此,中國已經具備了完成任何國外小水電工程的能力。探索走出去的途徑,通過一些小水電工程的成功建設,不但可以創造經濟效益,而且可在所在國產生良好的影響,發展中國與這些國家的友誼。
(6)推動及參與電力體制改革。由于歷史原因,長期以來在我國形成了大電大網國家辦,小電小網地方建的局面,各自具有一定的供電區,這種分治的供電管理方式,改革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一方面,小水電行業作為反壟斷的主要力量,應努力促成政府職能轉變,取消行業部門對市場的微觀控制;打破公司壟斷,改變電力公司垂直一體化的經營方式;建立競爭性市場,形成以用戶為市場主體、由市場決定交易方式和價格的新機制,實現電力工業與社會的協調發展等等。另一方面,作為改革的對象,要充分研究以大廠、大電網為特點的集中供電企業與小型、成片的分散方式供電的農村電力企業之間的差別;研究實行廠網分開、取消特許供電區的改革對于多個農村水電站成片供電的農村電力系統的影響,使小水電行業在改革中得到更大的發展。
(7)辦好國際小水電中心,為世界人民服務。國際小水電中心在中國的成立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大成果,也是世界需要小水電的一個象征,反映了中國小水電開發的成績和在國際上贏得的地位。中心建設創造了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和國際組織三方合作的南南合作新模式,并在60多個國家發展了小水電的成員組織,這是繼由地方政府、小水電公司及大電代管等方式之外的一種新的行業管理方式,有利于發展形成新時期小水電的開發、管理體制,并可利用中心的多邊合作渠道走出去,開展對外的小水電經濟技術合作活動。
(8)實現小水電的行業創新。新時期小水電的發展需要我們建立形成小水電的行業理論。如如何從理論上論證以社會公益、生態保護為主的地方小水電企業是一種非贏利性的特殊形式的企業。在解決農村電力供應、實現山、水、林、路綜合治理、保護農村環境、扶貧和促進當地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方面,小水電具有很大的社會和環境效益,這是外界商業性的供電行為無法替代的,與投資者所有的電廠有很大的區別。由于地方小水電企業創造出來的這種巨大的社會和環境效益至今還是沒有回報的,因此這些小水電企業的定位只能是非贏利性的,應通過立法承認小水電企業是電力市場中一種非贏利性的特殊形式的企業。
【關鍵詞】小水電站 集中監控管理模式發展
一、 前言
貴州白水河梯級小水電位于貴州省黔西南州安龍縣境內,分一、二級兩個電站,距白水河公司總部興義100KM。一級電站裝機6MW,二級電站距裝機34MW,總裝機40 MW,年設計發電量為2.03億千瓦時。白水河一級電站始建于70年代,完全建成于1982年,二級電站始建于1998年,完全建成于2000年。白水河電廠目前共有員工63人,其中運行、維護人員35人,每個電站設兩個運行值,每值6人,采取大倒班運行值班模式,主要負責白水河一、二級兩個電站的運行和維護工作,設備大、小修、技術改造采取外包方式進行。
二、白水河梯級小水電集中監控運行管理模式提出的背景
白水河電廠建成于80年代初,電廠員工絕大多數是那個時代進廠工作的老員工,僅有極少數是1998年修建二級電站時進廠年輕員工,普遍存在人員結構老化,平均年齡45周歲以上,初中畢業的員工較多,學習能力較弱,對電廠新技術、新工藝接受能力較差、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老員工逐漸退休,電廠運行、維護人員逐步減少,年輕的新員工一時又不可能補充太多,運行、維護值班的矛盾逐漸變得越來越突出,為解決白水河電廠運行、維護值班的矛盾問題,并建立運行、維護值班長效機制,降低運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以適應電力行業發展的需要,很有必要實施白水河一、二級梯級小水電集中監控。
三、白水河梯級小水電集中監控運行管理思路和模式
為降低運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并適應電力行業發展的需要,結合白水河電廠實際情況,提出了白水河梯級小水電集中監控工作思路。第一步:實施監控系統改造;第二步:開展運行維護強化培訓;第三步:建立集中監控制度;第四步:進行運行維護優化組合;第五步:實施集中監控;第六步:實現遠程監控。
四、白水河梯級小水電集中監控運行管理實施情況
1)、實施監控系統改造
為實現集中監控,計算機監控系統功能是基礎。白水河二級電站始建于1998年,完全建成于2000年,建成投產時同步投運了北京水科院的計算機監控系統,并實現了二級電站的監控功能,但白水河一級電站始建于70年代,完全建成于1982年,當時由于技術和經濟條件的限制,未設計有計算機監控系統,直至2002年擴建3#機組時,才引入了湖南京電的計算機監控系統。因廠家技術力量不足,計算機監控系統軟件功能設計較差,運行了5年,效果不太理想,一直只能監視不能控制。為實現集中監控,2009年我公司實施了白水河一級電站計算機監控系統改造,引入北京水科院的H9000v4.0a版水電廠計算機監控系統,并將白水河二級電站的H9000v1.0a版計算機監控系統升級為v4.0a版。實現了一級電站三臺2 MW機組和二級電站兩臺17 MW機組的監控功能,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試運行,效果較好,在白水河一級電站集中監控室對兩個電站5臺機組進行自動開停機、負荷調整、監視等功能均比較正常,2010年7月,正式將白水河二級、一級兩個電站5臺機組的開停機、負荷調整、監視等操作權全部切由一級電站集中監控室運行人員控制,為白水河梯級小水電實現集中監控奠定了基礎。
2)、運行、維護強化培訓
為實現集中監控,提高運行、維護人員的技術素質是關鍵。2010年7月,白水河電廠正式啟動了運行、維護人員集中強化培訓工作。從應知應會入手,務求實效地開展運行、維護人員崗位培訓,培訓以熟悉兩個電站設備結構、《運行規程》、《兩票管理標準》和《運行值守制度》,掌握設備巡回檢查內容、現場操作方法和提高事故處理應變能力為主,每周安排周一下午和周二全天集中培訓,每階段培訓結束,對培訓人員進行考試、考核。通過強化培訓,培養一批責任心強、專業技能過硬的復合型集控運行、維護人員,為運行、維護人員優化組合、順利實現集中監控做好準備。
3)、建立集中監控制度
為實現集中監控,建立必須的規章制度是保證。2010年9月,白水河電廠開展了集中監控規章制度的編制工作。對白水河電廠現有的運行、維護管理制度進行梳理、修訂和完善,建立健全集中監控必須的規章制度,包括《值守制度》、《監盤制度》、《巡視檢查制度》、《消缺制度》、《兩票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等20多個制度,以保證集中監控運行管理模式的順利實施。
4)、運行、維護優化組合
為實現集中監控,進行運行人員優化組合是核心。2010年11月對運行、維護人員進行優化組合,通過理論和實際操作技能考試、演講競爭上崗,選拔責任心強、技能過硬的運行、維護人員到集中監控運行崗位,將其它人員充實到維護崗位和后勤崗位。
5)、實施集中監控
為實現集中監控,實施集中監控是目標。2011年2月對白水河一級、二級電站現有的四個運行值24人縮減為集控后的兩個運行大值共18人,每值6個集控運行人員,3個值守人員。6個集控運行人員輪換在白水河一級集控室值班,主要負責一級、二級電站自動開停機、負荷調整、監盤和一級電站巡視檢查、現場操作和事故處理;3個值守人員輪換在白水二級電站值守,主要負責二級電站巡視檢查、現場操作和事故處理。運行、維護人員調配情況如下:
表1:現有運行、維護人員(35人)
表2:集中監控運行、維護人員(30人)
五、白水河梯級小水電集中監控運行管理的發展前景
白水河梯級小水電逐步由集中監控運行管理模式過渡到“無人值班、少人值守”運行管理模式,并達到興義遠程監控是白水河梯級小水電運行管理模式的最終目標。發展展望是:擬利用3至5年時間,在興義辦公大樓設置遠程集控中心,在白水河、大田河、中山包三個電站選拔責任心強、技能過硬、年輕有為的運行人員、成立2個遠程集控運行值共12人,每值6人,輪換在興義遠程集控中心值班,主要負責白水河、大田河、中山包等三個梯級小水電站自動開停機、負荷調整和監盤等,各梯級小水電站分別成立值守組,負責本電站巡視檢查、現場操作和事故處理。通過遠程集中監控,逐步實現“無人值班、少人值守”,逐步扭轉小水電站人員技術力量缺乏、工作效率低下的被動局面,以適應電力行業發展的需要。
六、結束語
隨著電力工業技術的發展,小水電實現遠程集中監控和“無人值班、少人值守”運行管理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事物,國內也有部分流域大中型水電實現了遠程集中監控運行。白水河梯級小水電已經初步實現了現場集中監控功能,通過設備整治、網絡通訊改造和人員培訓,不斷提高設備可靠性和人員素質,最終達到興義遠程監控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且在興義遠程對博達系統三個小水電實現遠程監控也是可以實現的。梯級小水電實現集中監控和“無人值班、少人值守”,可更加優化利用人力資源,有效地降低生產運行成本,是小水電群運行值班模式的一種發展趨勢。
作者介紹:
徐聲健 男 漢族機電工程師1986年畢業于貴州工業大學電力系統及自動化專業學士學位主要從事水電站機電設計工作。
關鍵詞:小水電;發展前景;現狀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mall hydropower industry and the pro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a's small hydropower industry is analyzed.
Key words: small hydropower; development prospects; present situation
中圖分類號:TU994
引言:
回顧小水電百余年來的發展歷程,通過國家實施的以小水電為基礎的農村電氣化縣建設、農網改造、送電到鄉光明工程、以電代燃料生態小水電站建設和清潔能源機制等一系列項目的實踐,以及小水電工作者的堅持不懈的努力,使得小水電從一個不起眼、還曾常常被認為是落后生產力象征的小規模低等別水電成了我國最大的優質可再生能源,小水電本身也從傳統的大水電中脫穎而出,形成了一個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相結合的、與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相一致的新的行業。
展望新世紀,審時度勢,把握未來,清醒地看到中國經濟火車頭正駛向知識經濟的高速公路上,充分認識信息技術——互聯網時代對人類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已經和可能帶來的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從資源水利、環境水利和節約型社會的戰略高度,積極探索中小水電開發利用的大方向、新模式,從規劃設計的指導思想、編制原則和可行性評價標準,以及可能的運行管理方式等等方面,作出有科學依據的預測,以調整發展戰略,才是我們現在需要認真加以思考和對待的。
隨著環保——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力度加大,火力發電成本增加,中小水電的特有優勢,和競爭力將更加突顯出來。
1小水電產業前景分析
目前,電力工業的發展正在從以往的以解決缺電為主的需求型開發,發展到以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的的清潔優質能源建設,同時,還出現了由發達國家往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向中國的轉移。由于大型水電工程對土壤、流水、植被、生物、氣候及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常常缺少必要的、與整個流域的環境相協調的保護措施,目前全世界水電在電力總裝機中的比重,以及大水電在水電總裝機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從水電開發的角度講,一個國際小水電即為國際水電的新局面已經來臨。此外,由于電力體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并考慮到已在執行的京都議定書,新的電力的開發機制、管理機制及清潔發展機制正在形成,投資者所有的小型獨立發電廠日益增多,出現了分布式供電的理論和運行方式,使得小水電本身的定義及在電力工業中的地位也出現了變化。
在這種大的趨勢下,小水電行業創新有了一個非常好的外部環境。
1.1發展小水電有了新的動力。近年來,由于環境保護日益成為
全球關注的問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為了鼓勵利用可再生能源,不少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發電都給予扶持。人們對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已成了小水電發展新的動力。
1.2小水電發展和改革的外部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電力工業反對壟斷、放松管制的改革給小水電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這種改革的最終受益者是廣大的消費者和電力工業本身。此外,由于以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的推廣應用為主的技術進步,使得有可能將基礎設施使用到接近極限的水平,并可以對不同用戶的特殊要求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使得電力企業具體的日常維護工作大為減少,如無人值班技術的應用使得電廠的運行管理變得簡單,從而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農村電力行業的改革發展問題上,這也促進了小水電運行與管理的創新。
當前,小水電建設有以下主要任務:
1.2.1實現送電到鄉,改變邊遠地區貧困落后狀況。根據普查,中國的無電人口主要分布在四川、青青海、等地區。送電到鄉計劃是一項面向西部無電貧困地區執行的農村能源和環境保護項目。該項目以小水電開發為主要內容, 推動山、水、林、路綜合治理, 發展經濟, 保護農村環境, 從而促進了貧困山區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解決境內無電鄉村的用電和當地人民的生活用能問題。
1.2.2保護生態環境,實施小水電代燃料工程,促進邊遠地區可持續發展能源的建設。根據調查,一戶居民,平均4口人,一般一年用于做飯、燒水、取暖的燒柴量約需2000-3500公斤,消耗十分驚人。給當地帶來了很大的生態問題。與此相對的是,小水電的廉價電能如果用于煮飯、取暖的話,可以使森林覆蓋率上升,涵養水源,減少水土流失。為此,國家實施了以小水電代燃料工程,以便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
1.2.3適應世界水電開發的戰略轉移,大力建設各種經濟類型的小水電廠。小水電是新時期代表電力工業改革發展方向的一種優質電源。由于資源多、分布廣,通過大量投資者所有的獨立小電廠的建設,可以發展當地經濟,打破電力壟斷,改善電力工業傳統的大機組、長高壓輸電線的發、輸、配、供電為一體的運行方式,逐步發展以自用為主、多余上網為特點的新穎的分布式供電模式,以便提高效益,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因此,在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它比其它形式的電源更值得發展,更便于實行清潔發展機制。
1.2.4實施小水電走出去戰略,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小水電的設計、施工和設備制造能力得到了長足發展。目前,已經達標驗收的電氣化縣,都有能力自行設計、施工、安裝容量在15兆瓦以下的電站及35千伏輸變電工程,有些縣可以靠自己的技術力量建設50兆瓦的小水電站和110千伏的輸變電工程。全國小水電行業現有從業人員約66萬人,其中技術人員和農村電工約30萬人,能建成任何類型的小水電工程。中國的主要設備制造廠家也達到了80多家,可以生產各種各樣的小水電設備。因此,中國已經具備了完成任何國外小水電工程的能力。探索走出去的途徑,通過一些小水電工程的成功建設,不但可以創造經濟效益,而且可在所在國產生良好的影響,發展中國與這些國家的友誼。
2中國小水電產業發展現狀
小水電的行業創新主要任務是要努力建設三個電力市場:建立地方服務型的農村電力市場;在傳統電力系統中建立競爭性電力市場;建立用戶自己的分布式電力市場。通過行業創新,可以確立小水電可持續發展所需的內部機制,理順小水電及其供電區與大電網的外部關系。順應水電開發的戰略轉移,把小水電行業的持續發展與當地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從而使得促進小水電發展成為一項可持續發展的能源政策。
從開發潛力上看,中國小水電資源十分豐富,廣泛分布在全國的1600多個縣(市)。經過幾十年來的建設,截止2012年底,青海省已建成小水電站230多座。全省小水電已開發裝機容量主要集中在海南地區,這說明小水電是一個區域集中度很高的行業,反映了當地的資源優勢和地方政府對小水電發展的主導作用。
除了規模的迅速發展外,還創造了小水電獨特的管理方式,逐漸形成了以地區為主直接并入電網和以地方電網或孤立小電網供電的具有自己供電區的3種運行方式,并出現了以地方各級政府投資為主的、更具有社會公益特性的小水電站,及以集體與個人投資為主的以經濟效益為目的的投資者所有的獨立小水電廠。此外,小水電的發展還使我省電網的規模不斷擴大,促進了小水電供電區內用電構成的變化,保證了鄉鎮工業和農村家庭用電的持續增長,并使得小水電供電區升高,基本上解決了農村人口的用電問題。這一意義深遠的變化表明,小水電在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它已不單單是解決農村能源問題的一種技術和手段,而是形成了一個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并重的新穎的小水電行業,并成了中國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強大支柱。
參考文獻:
(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重慶永川402160)
摘要:受多種因素影響,目前國內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發展瓶頸。在生源競爭激烈和社會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學校必須正視當前面臨的挑戰,遵循社會發展的規則,早日制訂具有針對性的發展規劃,不斷積極探索、開拓創新。對于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來說,應從“控制規模、深度發展,抓特色、出精品,拓展發展渠道”幾個方面入手,促進自身的不斷發展,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關鍵詞 :高職院校;深度發展;精品;發展渠道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4)05—0065—02
收稿日期:2013—11—20
作者簡介:張軍紅(1983— ),男,河南商丘人。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水土保持。
吳松(1968— ),男,重慶忠縣人。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職教育與教學
通訊作者:李靜(1969— ),男,重慶合川人。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環境科學與工程。
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據教育部《201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2年底,在全國2790所普通高等學校和成人高等學校中,高職(??疲┰盒?297所,占據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1][2]
多年來,以注重學生“技能”培養為主的高職院校,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具有一技之長的實用型人才,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經過前一階段跨越式發展的高職院校,現階段面臨著生源下降、規模效益遞減等新問題??陀^因素是隨著高等教育適齡人口的減少、高等教育不斷擴招力量的釋放,使當前高職院校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激烈的生源競爭;主觀因素是高職院校自身定位不準確,重硬件建設、輕內涵建設,導致發展動力不足,競爭力下降。[3][4]在當今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經濟轉型的時期,如何提高高職教育的質量和效益,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的轉變,是關系到高職院校未來發展前途的重要命題。
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也面臨著不少問題,如目前學院開設的支柱專業仍以偏向傳統水利、建筑的專業為主,在未來水利、建筑行業用人量減少的情況下,學院如何面對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此外,“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是高校的三大任務,而目前學校在科學研究方面的實力還比較薄弱,社會服務方面做的工作也相對不足。[5]在生源競爭激烈和社會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學校必須正視當前面臨的挑戰,遵循社會發展的規則,早日制訂具有針對性的發展規劃,不斷積極探索、開拓創新,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一、控制規模、深度發展
近年來,擴大招生規模是我國高校發展的特點之一。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從1997年的在冊學生不足1500人,到如今的在冊學生7000多人,招生規模在10多年間擴大了4倍多。隨著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影響的顯現,“90后”獨生子女比例增加,高校適齡人口總體呈下降趨勢;加之近年來國外高校在我國的招生規模日益擴大,高職院校面臨著嚴峻的招生競爭壓力。在此背景下再通過擴大規模求發展已不是明智之舉,只有控制招生規模,謀求深度發展,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增加學校自身內涵上下工夫,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我們認為,學校應當立足水利學科專業,控制學歷教育的規模,發揮學院水利人才高地的作用,調動學院高層次人才為水利行業提供技術支持、政策咨詢等服務,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向深度發展。
二、抓特色、出精品
辦學特色是指一個學校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適合自身發展的、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辦學之路。它既包涵治學方略上的辦學觀念、辦學思路,也包括教學上的特色專業、特殊人才培養模式、特色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等。[6]對于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來說,“控制規模、深度發展”的具體措施就是要“抓特色、出精品”。以“水利”立校的學院本身已具有一些特色,如學院緊緊圍繞“水文化”建設校園文化,校園建筑、景觀建設充分展現了以“水”為載體的校園文化;內涵上強化水文化研究,著手建設重慶市水利數字科技館、水文化研究推廣中心,積極打造以“水文化”為特色的校園文化、以“水利水電”為支撐的專業特色,在重慶市593個高職專業中,我院有13個專業屬于唯一設置。
目前,學校的現狀是特色還不夠突出,精品課程內容太少。如水利工程系開設的“節水灌溉”專業,由于宣傳力度不夠等多種因素,導致多年報考人數不夠理想。而在國家加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我國整體水資源匱乏的情況下,發展節水灌溉技術,走以色列式的高效農業之路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因此,就“節水灌溉”專業本身而言,很具有發展前景。對于重慶水利電力學院而言,“抓特色、出精品”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抓傳統特色專業,如水利水電工程等,在這些傳統強項專業上再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打造市級、國家級精品課程、精品專業,使其真正做大、做強,打造成學校的品牌。第二,對于“節水灌溉”等新開設的專業,在經過充分調研和論證后,要確定幾個具有較好未來發展前景的專業,對于這種新興專業在控制規模的基礎上,加大支持力度,在不斷探索中打造新興特色專業,為學校適應未來的競爭奠定基礎。這樣通過打造傳統強項專業和扶持具有未來發展前景的新興專業兩種精品模式,實現兩條腿走路,可以增加學校未來的競爭力。
三、積極拓展發展渠道
在“抓特色、出精品”,打造學院品牌的同時,還要積極拓展發展渠道,不斷提升學院的內涵建設和綜合競爭力?!胺e極拓展發展渠道”就是要求學校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積極拓展社會服務功能,通過服務社會來實現自身的發展。21世紀是知識的時代,知識的更新速度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下要求人們,尤其是畢業以后走上工作崗位的人員也要不斷地學習,以彌補自己知識方面的不足,適應時展的需要。繼續教育是順應時展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也是高校服務社會的一種形式。它以提高人的綜合素質、滿足人們的現實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建設學習型社會具有重大的意義。[7]
許多高職院校本身承擔著繼續教育的功能,也具有開展繼續教育的優勢。如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是“全國水利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重慶市水土保持與生態建設培訓中心”、“重慶市水電行業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學?,F在每年都承擔著市水利局等相關部門、單位的培訓任務,但是,在繼續教育規模和質量上,都有待提高。如在國家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節水型社會建設”等大的時代背景下,就要求學校具前瞻意識,積極組織校內教師展開相關領域的研究,并就社會需求方面展開調研。對順應時展潮流、社會需求的內容開展相關培訓,一定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四、結論
受多種因素影響,目前國內高職院校普遍存在招生競爭激烈、學生就業壓力大等發展瓶頸。在生源競爭激烈和社會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學校必須正視當前面臨的挑戰,遵循社會發展的規則,早日制訂具有針對性的發展規劃,不斷積極探索、開拓創新,才能促進學校的發展,使其在未來的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對于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來說,學校的發展應從“控制規模、深度發展,抓特色、出精品,拓展發展渠道”幾個方面入手,才能促進學校的不斷發展,使其在未來的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
參考文獻]
[1]孫云志.包容性發展:高職院校發展的新模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5).
[2]馮春霞,王秀瑋.生源危機下高職院校發展困境與出路的探討[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7).
[3]朱雪梅,葉小明.直面生源危機:中國高職院校發展格局與戰略[J].現代教育管理,2012(8).
[4]高尚榮.科技創新載體:高職院校發展新的增長點——以江蘇高職大學科技園為例[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
[5]李靜,張煥紅,張燕等.新形勢下水利類高職院校發展思路探索[J].寧夏農林科技, 2011(11).
【關鍵詞】水平井 錄井技術 異常高壓 發展趨勢
錄井技術是油氣勘探開發活動中最基本的技術,是發現油氣藏、評價油氣藏最及時、最直接的手段,具有獲取地下信息及時、多樣、分析解釋快捷的特點。綜合錄井技術是在地質錄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初期的綜合錄井服務包括深度測量、地質描述以及使用熱導檢測儀進行氣測錄井服務。隨著找油找氣難度的增加,油公司對提高鉆井效率的重視和對安全、環保問題的關注的推動,現代電子學和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綜合錄井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增壓防爆、定量脫氣分析、快速色譜、鉆具振動分析等技術應運而生,形成了實時錄井、監測、處理、傳輸、評價服務及決策一體化系統的錄井技術。錄井技術難點分析及解決方案研究
1 異常高壓地層預測
由于某些地域沉積環境的不同,部分地區地層壓力分布的差異,同一地區、同一構造在垂向上存在著多套壓力系統。由于不同壓力系統對鉆井液密度的要求不同,這就對地層壓力監測技術有更高的要求。某些地層存在壓力異?,F象,易發生井噴、井涌事故。需要工程作業提出地層異常高壓預報,提醒井隊作好預防高壓的施工準備。
2 “三低”儲層油氣層顯示識別
“三低”(指低孔、低滲、低顯示)儲層往往由于油質輕、含氣量高而伴隨錄井顯示級別較低,給油氣層識別帶來了一定困難,根據錄井實踐表明,以下幾種方法有助于“三低”儲層油氣層顯示識別。2.1 采用先進的定量熒光錄井技術
造成某些油氣層存在無熒光顯示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深層系多含輕質油和凝析油,它們發出的熒光拉曼峰波長(主要在310-315nm之間)不在肉眼觀察的范圍內,所含的中質組分發出的波長在360nm以上的熒光相對較弱,用肉眼不易觀察到。針對這種狀況,可以引進定量熒光分析儀,測出樣品熒光強度和含油量的定量參數,得出樣品原油熒光譜圖,初步判定原油有機成分類型、區分油質,適合凝析油和輕質油的檢測。
3 水平井錄井技術發展趨勢
近年來,鉆井技術可謂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空氣鉆、PDC+螺桿鉆進模式、欠平衡鉆進等概念的不斷引入,既大大提高了鉆探速度和效率,又有效保護了油氣層,但是相對于鉆井技術來說,錄井行業顯得步履蹣跚。
結合錄井現場急需解決的技術瓶頸,筆者認為應重點發展以下新技術:
3.1 巖屑圖象分析技術
由于PDC鉆井、空氣鉆井等巖屑呈粉末狀,利用常規地質錄井方法難以識別巖性、卡準地層層位。采用巖屑顯微圖像采集技術、彩色數字圖像成像技術,可以很好的解決粉末狀巖屑的巖性識別,實現巖屑特征信息的數字化、圖像化采集、存儲和巖屑巖性識別,進而提高地質錄井技術含量,擴展錄井信息的應用領域及價值。3.2 巖屑自然伽瑪分析技術
巖屑的自然伽瑪放射性強度的高低只與巖性相關,泥巖的自然伽瑪放射性強度高,砂巖的自然伽瑪放射性強度低。因此,可以利用巖屑自然伽瑪曲線有效地判斷地層巖性。
3.3 核磁共振、三維熒光
核磁共振應用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后一想法成為現實,并日趨完善,實現了對巖心、巖屑及井壁取心的快速、無損檢測,形成了極具特色的核磁共振巖石物性錄井技術。
傳統的熒光錄井技術是采用熒光燈對巖屑、巖心樣品直照、噴照、滴照及用有機溶劑浸泡后進行系列對比,人為觀察樣品在紫外光照射下的顏色、強度、產狀、系列對比級別等等。由于操作人員素質各不相同,造成熒光描述的人為誤差。而三維熒光技術可以利用特征譜圖來準確識別該物質。
3.4 錄井參數的深層應用
綜合錄井儀直接采集的參數就有30多個,派生參數多達數百個,許多參數未加利用或者應用程度不深,這無疑浪費了大量的寶貴資源,限制了現場評價手段。為了更好地發揮綜合錄井系統的作用,豐富現場評價手段,有必要進行錄井參數的深層次應用研究。
3.4.1 鉆井工程異常情況自動預測技術
長期以來,安全鉆井和優化鉆井一直是鉆探工程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隨著綜合錄井和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如果能有一套完整的預警系統在工程事故發生的早期,給出某種程度、某種意義上的報警,則對于控制事故的發展,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具有重大意義。
3.4.2 地下構造情況分析
地下的構造情況復雜多變,特別是一些微小構造,但是處于同一構造上的同一層地層應該具有相同的地層壓力系數。如果兩口井間同一層地層的壓力系數相差較大,則說明中間可能存在斷層或巖性尖滅現象。
3.4.3 綜合錄井參數與地層信息相關性分析
相對于工程服務來講,地質評價方面用到的錄井參數卻少之又少,我們應該深入研究各錄井參數與地層信息的相關性、錄井參數組合與地層信息綜合評價的相關性,研究不同的鉆井條件對錄井參數在地質應用中的影響,分析不同鉆井條件下各參數在現場地質評價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錄井參數在特殊地層上的變化規律,選擇、篩選敏感的錄井參數,建立特殊地層錄井工作制度,豐富評價手段,提高錄井參數在地質應用中的效果,提高評價準確性。
4 結語
錄井信息集成不僅僅是錄井資料的累加,而應是錄井、鉆井、物探、測井、測試信息的有效組合,應該是一個有效的系統,集中了方方面面的豐富的信息,并能夠對信息進行有效處理,提供綜合解釋評價,為實現實時遠程群體決策提供物質技術基礎,以此開展系統深入的水平井地質錄井技術和方法研究,既有其理論意義,也有重大的實際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關鍵詞:能源利用;存在問題;技術優點;發展前景;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的迅速崛起,溫室效應和臭氧層枯竭等威脅這人類的生存,這些都與各國的能源產業結構有直接關系。而我國的能源緊缺、能源利用率低、浪費能源等問題直接導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增長,致使大氣層溫度不斷升高,從而導致了大自然無法保持正常的生態平衡。本文從節能環保的角度出發,對水源熱泵技術進行深入研究,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時也可以改善大自然的環境。
1水源熱泵的技術原理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把高品位的能量作為低品位能量使用是不等位交換,是一次能源的浪費。熱泵是利用那些溫度太低而不可能被其他的設備加以利用的熱量的唯一系統,是一種從低溫熱源吸取熱量,使其在較高溫度下,作為可利用的有用能源的裝置。熱泵技術正是開發和強化高質量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是我們獲取可再生能源,維護生態平衡環境的有效手段之一。
水源熱泵,是將蘊藏于江河,湖泊,深井水,地表水中的大量不可直接利用的低品位熱量提出,采用熱泵技術原理,變成可以直接利用的高品位熱能的裝置。水源熱泵供熱空調系統主要由二部分組成,即室內制冷制,熱系統和室外的冷熱源系統。地球表面淺層水源地下水,地表的河流,湖泊和海洋中吸收了太陽進入地球相當的輻射能量,并且水源的溫度都十分穩定,水源熱泵的工作原理就是在夏季將建筑中的能量轉移到水源中,由于水源溫度低,所以可以高效地帶走熱量;而冬季,則從水源中提取能量,由熱泵原理通過空氣或水作為載冷劑提升溫度后送到建筑物種。水源熱泵機組可利用水體的溫度,冬季一般為12~22℃,水體溫度比環境空氣的溫度高;而夏季一般為18~35℃,水體的溫度比環境空氣溫度低,所以制冷的冷凝溫度降低,能效比也因此提高,水源熱泵機組可供暖,空調,同時還可以供生活熱水,一機多用,一套系統可以替代傳統的鍋爐加空調二套甚至更多的裝置。
2 有待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1),地下水的開采可能帶來的問題。水源熱泵技術的應用,期先覺和必要的條件是在所建的建筑物周圍需要有充足的地下水或者其他水源,在目前已應用的水源熱泵系統中,大多采用地下水來提取熱能,如何解決取水井與回灌井的水位平衡問題,以及由于回灌井的回流速度,能否給周圍的建筑物,構筑物等造成安全上的,質量上的問題都需要進一步地從理論上和實踐上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討。
(2),目前已經運行的水源熱泵供熱空調系統,室外冷源大多為地表水與地下水,采取打井的辦法,根據建筑物面積及供熱,供冷負荷的不同情況,至少要打二眼及二眼以上的井,即有取水井又有回灌井,在滿足機組所需的水量的前提下,取水井與回灌井的數量之比,取水井與回灌井在不同水位時的間距以及取水井與回灌井井壁所需材料等問題都需要進一步從理論和實踐中總結。
(3),水源熱泵最大的問題在于結合實際情況,提供一個穩定的水源,同時要解決好地下水的回灌問題以及冬季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水中儲藏的能量。目前工程中基本利用自然回灌,由于自然回灌只是重力做功,而取水時動力做功,要維持水系統的平衡,確保取出的水全部回灌,取水井與回灌井的比例一般采用1:2或1:3,這不僅增加投資,而且在部分負荷下回灌井利用率低,有時還因為場地的原因無法滿足打井的要求。因此,能否解決即減少投資,減少井位,同時要保證井水的回灌問題,將直接關系到水源熱泵的發展與應用。
3 技術優點
根據我國國情,人口眾多,能源有限,水源熱泵技術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相比傳統的供熱空調方式具有明顯優勢,其技術特點主要是:
(1),環保節能。利用地下淺水做供熱空調的冷熱源,也可以作為供應生活熱水的熱源,省去了燃煤,燃氣和燃油帶來的空氣污染,省去了鍋爐房和冷卻塔,節約占地,同時也避免了冷卻塔的噪聲和霉菌的污染,符合環保的要求。
(2),一次投資經濟。水源熱泵的一次投資僅為其它中央空調的1/2~2/3,省去了鍋爐房,換熱站及冷卻塔的費用,雖然增加了部分打井的費用,總體看,初投資的費用降低的比較多。
(3),節能經濟。能源利用率高,投入的單位電能可能得到的熱能較傳統的供熱空調方式大,運行費用節約1/2~1/3。我們在評價水源熱泵性能優劣時常用的是其性能系數,即cop值。它的定義是系統輸出的高溫熱量與所消耗的能量的比值,水源熱泵在供熱時cop值可達到3.5~4.0,制冷時的cop值則高達6.0左右。由于水源熱泵的cop值較大,決定了建筑的供熱,空調費用較低,一般情況下冬季運行費用在10~15元/平方米,夏季空調費用在8~11元/平方米。在過渡季節可以直接使用地下水作為空調的冷源,保證建筑內空調所需的溫度,不使用制冷機,大量節約電能。
(4),運行可靠。機組的運行情況穩定,幾乎不受天氣及環境溫度的影響,機組主要運動零部件少,維護簡單,主機運行壽命可達15年以上。
(5),靈活安全,利用水源熱泵位冬季建筑物供暖,夏季向建筑物供冷,并可以提供生活熱水,真正做到“一機多用”,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機組可靈活安裝在任何地方,節約空間,系統末端可有多種選擇,無儲煤,儲油罐等衛生及安全隱患。
4 水源熱泵的發展前景
隨著我國經濟的告訴增長,社會購買力不斷增強,水源熱泵的投資對其應用的影響越來越小,而且隨著科技的發展,水源熱泵的技術更加成熟,同時使其成本繼續下降,因此,水源熱泵系統依靠其顯著的節能環保性及投資的經濟性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雖然我國的水源熱泵事業較之國外起步較晚,但是90年代以來發展很快,已經成為全國很多地區的熱點,各地普及程度越來越高,水源熱泵既節能又環保的供熱空調方式是符合當今世界可持續發展的一項綠色節能技術。國內的供熱體制的改善,逐步向市場多元化發展,新技術的推廣離不開政策和有關職能部門的支持,鼓勵,電力部門也應該抓住契機,占領市場鼓勵和支持水源熱泵的開發和應用,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一套相關的優惠政策,加快水源熱泵的開發研制及應用。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水源熱泵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將更加廣闊。
參考文獻:
【1】張男,劉群生,李云蒼,熱泵技術的發展與應用,【J】能源工程,2001.(4)。
【2】國家標準《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 50019-2003
【3】馬最良,呂悅,地源熱泵系統設計與應用,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關鍵詞: 有毒有機污染物 電化學法 前景
近年來電化學處理廢水的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給廢水處理帶來了新的活力,但目前該技術在國內外仍處于開拓階段,需要改進的方面很多。其重點在于對電極材料的改性[1,2],在早期的電化學技術中,人們多用金屬做陽極,這類電極在處理廢水的過程中容易發生溶出現象(如CuCu2+)[3],使得陽極損耗,并且向水中引入雜質。而不溶性的惰性電極(如Pt等)的催化活性不高,處理廢水的效果不甚理想。DSA電極不會發生溶出,并且具有較高的催化活性[4-8],因而受到研究者的關注,并迅速發展成熟起來?,F在對于陽極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DSA陽極的性能改進上,重點在于如何延長電極壽命,提高電催化的活性。
電化學反應是在電解池中進行的,因此電解池的結構對廢水處理的效果有很大影響。在發生直接電氧化時,污染物只有傳質到電極表面,才能對其進行降解。而間接電氧化時,高效率的處理只有在污染物與電化學產生的強氧化劑充分混合才能實現。因此用電化學方法處理廢水必須提高污染物的傳質過程,加速污染物與氧化劑的混合,這就需要有高效的反應器。由于污染物的電化學氧化發生在陽極表面,因此增大陽極表面積可提高降解效率,有助于提高時空產率。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影響因素,設計出高效合理的化學反應器,最大限度地提高電解反應速度,增大單位電解槽的反應量是該領域工業化的緊迫任務。
盡管國外電化學處理廢水已有了很大的發展,其中不少已達到了工業化應用的水平,但電化學作為一門在凈化環境中有所作為的學科,還處在不斷發展中。我國電化學處理廢水進展緩慢,特別是在加強電化學技術與其他物理、化學、生物等其他環境處理方法聯用方面[9,10],如把電化學與聲、光、磁技術相結合,使其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協同效應,降低處理成本,提高工藝的經濟性和實用性,拓寬電化學應用領域。
目前電化學實驗的主要處理對象為模擬廢水、單一污染物質的廢水或者染料廢水,對于其他成分復雜的實際工業廢水因其pH值、含鹽量等變化較大而缺乏較多的研究[11,12]。筆者認為,隨著電極材料的結構和形態,電極反應活性和選擇性,電化學催化反應技術及反應器結構,供電方式和電極材料的優化組合,以及多種技術的聯合使用等方面的改善。電化學方法處理難生物降解、成分復雜的廢水將會有較好的應用前景。這一研究領域的突破,對提高電化學處理工藝的效率、降低處理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為治理廢水中的污染物提供一種經濟實用的新技術。
參考文獻:
[1]劉漢水,余夙,童少平,馬淳安.電化學氧化和臭氧化預處理酸性化工廢水的效能研究[J].電化學,2013(05).
[2]張壘,王麗娜,付本全,吳高明.三維電極電化學反應器深度處理焦化廢水[J].環境工程學報,2013(09).
[3]徐文英,樊金紅.高廷耀.硝基苯類化合物在銅電極上的電還原特性和還原機理[J].環境化學,2005,VOL24(01).
[4]Shao-Ping Tong.Chun-An Ma.Hui Feng.A novel PbO2 electrode prepar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organic degradation[J].Electrochimica Acta 53(2008)3002-3006.
[5]Peidong Yao.Xueming Chen.Hao Wu.Dahui Wang.Active Ti/SnO2 anodes for pollutants oxidation prepared using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J].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202(2008)3850-3855.
[6]GuangYu Zhao.HuLin Li.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methanol on Pt nanoparticles composited MnO2 nanowire arrayed electrode Applied[J].Surface Science 254(2008)3232-3235.
[7]Guohua Zhao.Yiting Tang.Rui Chen.Rong Geng.Dongming Li.Potential and current oscillations during formaldehyde oxidation on platinum particles dispersed in three-dimensional pore networks of TiOx/Ti[J].Electrochimica Acta 53(2008)5186-5194.
[8]Jiefei Yu.Margaret J.Kupfer le.Two-stage Sequential 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of Nitrate Brine [J].Wastes Water Air Soil Pollut:Focus(2008)8:379-385.
[9]高俊俠.新型兩段式超聲強化電化學方法降解染料廢水[J].水處理技術,2013(09).
[10]李媚,王克之,李雪蓮.吸附-電化學氧化耦合處理對氯苯酚廢水及動力學[J].環境工程學報,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