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7 16:23:06
序論:在您撰寫價值投資估值方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我國創業投資的探索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為推動高科技產業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從總體上看,我國創業投資仍處于起步階段。十六大以后,創業投資業迎來了一個發展的良好時機,創業投資中的核心問題就是要正確評估創業企業的價值。正如成思危先生指出的:創業投資目前主要應支持真正有創新的技術,促進科技與金融的結合而占領技術制高點。在創業企業初創、開拓、成長和成熟四個階段中,初創和開拓發展期是培育創業企業的關鍵階段,也是創業投資應突出的重點。
創業投資,是指由專業投資機構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通過科學評估和嚴格篩選,向有潛在發展前景的新創或市
值被低估的公司、項目注入資本,并努力實現風險企業的高成長性,以獲得高資本收益的投資行為。
一、創業投資的特點
1.投資方向主要集中于高科技領域。創業投資追求的目標就是高資本收益,而高資本收益往往存在于高科技領域,所以高新技術創業成為創業投資的重點。
2.是一種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由于創業投資主要是支持創新技術與產品,技術及市場等方面的風險都相當大,其成功率平均只有30%左右。據美國一些有豐富經驗的創業資本家介紹,在他們所投資的項目中一般只有三分之一相當成功,三分之一持平,還有三分之一血本無歸。但由于成功的投資項目回報率甚高,故仍能吸引一些投資人進行投資。
3.是一種長期和多階段的重復投資。創業投資往往采用分階段的投入方式,一般要經過3年~7年才能通過蛻資取得收益,而且在此期間通常還要在不同的階段不斷地對有成功希望的項目進行增資。因而常常被稱為“勇敢而有耐心的資本”。
4.是一種專業投資。創業投資不僅向創業者提供資金,還提供投資者所積累的學識、經驗,以及廣泛的社會聯系,并積極加入到與創業者共同創辦的企業的經營管理,盡力幫助創業者取得成功。
二、傳統企業價值評估方法
企業價值評估方法依據評估對象的性質、參照物及資料數據的渠道不同,形成了三種評估方法: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場法。
成本法(cost approach),是從歷史成本的角度評估企業價值。在成本法的價值評估中,評估的價值是以成本為基礎的,在實務中,主要表現為以成本方法評估重置成本價格。
收益法(income approach),是從未來收益的角度評估企業的價值。收益法是依據資產收益,經本金化處理來評估資產價格的方法。這種方法有資產收益和收益的本金化兩個方面,且只能用于收益現值的評估。在使用該方法時,對被評估對象有以下要求:第一,被評估資產的未來預期收益可以預測,并可以用貨幣量來計量;第二,與獲得資產未來預期收益相聯系的風險報酬可以估算出來。在收益現值法中,運用的最為廣泛和普遍的就是NPV法。凈現值(NPV)在工程經濟中定義為:“把各年的收入與支出,按投資收益率折現后與初始投資現值相減的差值?!比绻髽I的壽命期里均利用統一折現率,則有凈現值的表達式為:
如果NPV>0,該方案值得投資;如果NPV<0,則不值得投資;NPV=0,方案收支相抵,取決于投資者的意愿。
市場法(market approach),是從目前市場價格的角度出發,參照市場類似資產價格來評估企業價值的方法,又稱市場比較法。其出發點是:構成資產的生產要素如同一般商品一樣,可以在市場上交換,而且資產的絕大多數種類也確實在市場上流通。按照替換原則,市場可比較的價格就可作為被評估資產價格的依據。運用市場法評估資產價值,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有活躍的、公開、公正、公平的市場,二是有可比的資產交易活動。
三、基于期權方法的價值評估
在前文中,介紹了創業投資往往采用分階段的投入方式。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創業投資家可以根據環境的變化,相機地采取應變措施。在每一階段進行投資之前,創業投資家都會對已投資的創業企業的運行情況做進一步的分析判斷,再決定是否投資。他可以在環境好的時候擴大投資規模,也可以在環境不好的時候延遲投資、縮減投資規模甚至停止向企業投資。實際上,這種分段投入的操作方式在創業投資領域是相當流行的。這種經營靈活性應該具有價值,并為創業投資家所追求。另外,創業企業的戰略成長也會帶來效益,這也是傳統的評價方法所沒有考慮到的。創業投資家向創業企業注入第一筆資金以后,就相當于在未來得到了享有這種經營靈活性和戰略成長效益的權利,這是一種期權,被稱之為實物期權。實物期權方法能夠客觀地處理一部分未知的信息,從而增加了投資機會在高風險情況下的價值。實物期權方法認為:不確定性產生了期權價值,而且不確定性越高,(在一定的范圍內)期權的價值就越大。由此可知,正是對不完全信息的不同處理方式,導致了兩種投資決策方法的不同。這也是為什么有些投資企業用NPV方法判斷不值得投資的企業或項目,而運用實物期權方法卻認為其很有投資價值的原因所在。因此,探討創業企業價值波動的隨機過程,研究創業企業中所涉及的實物期權及其相互關系,對科學、準確地評價創業企業、項目的價值和創業投資的科學決策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
我們從下面的一個例子進行分析,從而更好地了解實物期權對價值評估產生的影響程度。
假設一個項目的初始投資為500萬元,年現金流量為250萬元,項目的壽命期為5年,項目的期末價值為100萬元。假設創業投資家所要求的報酬率為50%,即用50% 作為該項目的折現率,創業家為了籌集500萬元的創業資金,設計了以下三種融資方案:
1.直接要求創業投資家在項目開始時一次投入500 萬元創業資金。
2.要求創業投資家分兩年注入創業資金,每年投入250 萬元,但是兩次都必須投入,不能變更。即第二年的項目投資必然發生。
3.要求創業投資家分兩年注入創業資金,每年投入250 萬元,但是第二次投入與否由創業投資家根據企業第一年運作狀況的好壞來做出決定,即是給創業投資家一個放棄投資和進一步擴大投資的選擇權。
在第三種融資方案中,創業投資家有權利(即期權)決定是否在第二年繼續投入資金250萬元,而這種決策是在第一年末得知企業第一年的經營狀況及現金流入信息后做出的。即:投資者根據企業經營狀況的好壞,以對自己有利的原則行使繼續投資或終止投資的權利。如果創業投資家決定放棄,那么項目在第一年后就得不到任何現金流入,并且,項目的期末價值也和原來預計的100 萬元不同,降為80萬元。假設出現以下兩種情形,概率各為50%。情形一:項目在獲得第一年的250萬元投資后,經營狀況好,一年后其現金流為450萬元,投資者決定繼續投資。情形二:項目在獲得第一年的250萬元投資后,經營狀況不好,一年后其現金流僅為100萬元,投資者決定放棄投資。將上述兩種情形作相應的現金流量分析如下:
兩種情形下累計凈現值的平均值:(378-206)/2=86(萬元)
從上面的分析可知,在50%預期報酬率的前提下:
第一種融資方案該項目價值為-12萬元。
第二種融資方案該項目價值為71萬元。
第三種融資方案該項目價值為86萬元。
四、結論
從上例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如果不考慮期權價值,該項目的評估價值為負數,那么該項目的投資應予否定;但是考慮了期權價值,該項目的評估價值為正值,那么該項目的投資是經濟合理的。從這一點上可看出,在創業投資中應用期權的方法進行價值評估,可以更真實、更全面的反映項目的價值,以便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也正是由于創業投資中體現的期權特性促使我們利用期權工具進行企業、項目的價值評估,從而更好地進行投融資決策。
參考文獻:
[1]陳州民:高新技術企業的價值評估.資產與產權,2000年第6期
[2]成思危:發展風險投資應分三步走.中國宏觀經濟信息網,2002年05月22日
[3]劉健鈞:創業投資制度創新論-對“風險投資”范式的檢討.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4](美)約翰?C? 赫爾:期權、期貨和其他衍生產品.華夏出版社,2000
[5]闞治東:創業投資在中國.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
關鍵詞:股票投資價值;指標體系;模糊綜合評價;層次分析法
股票投資價值評估是進行股票投資有效決策的前提,一直是證券市場上的研究熱點之一。目前在股票投資價值評價問題研究中,一方面有采用關鍵性指標進行評價,如市盈率或市凈率指標,由于股票投資價值是很多復雜因素決定的,只采用單一的評價指標,很可能導致股票投資決策的片面;另一方面采用大量對股票投資價值有影響的因素來評價股票的投資價值,但是由于評價體系中各因素之間存在著相關性,也容易導致評價結果缺乏可操作性。為克服上述問題,近來一些學者建立了股票投資價值的層次分析法、灰色多層次評價、SWOT方法、熵權雙基點法等等,提高了股票投資價值評價的全面性及有效性。
本文在對股票投資價值特點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了用于股票投資價值評價的指標體系,針對影響股票投資價值的多因素特點,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股票投資中各種影響因素的權重分配,建立了用于股票投資價值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為進行股票投資決策提供有效的依據。
一、股票投資價值評估指標體系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施行以來,股票市場越來越規范化,從而吸引眾多投資者攜著大量資金涌入股市,目的是賺取豐厚的利潤??墒枪善笔袌鍪艿秸摺⑿袠I特點、技術面分析等許多因素影響,存在很大的風險性。采用系統工程中的Dephi方法設計問卷調查表,通過請教多位股票投資專家和一些資深股民,并在對大量關于股票價格因素文獻資料研究的基礎上,建立了影響股票投資價值的主要因素(指標體系)(見圖1)。
在股票投資價值評價指標體系中有的因素(指標)可以具體量化,如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每股公積金等,有些卻不能具體量化,如行業特點等,可采用系統工程方法實現對各種指標的標準化處理。
二、模糊綜合評估方法在股票投資評估中的應用
(一)模糊綜合評價方法
模糊綜合評價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簡稱FCE)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并且有效的模糊數學方法,是應用模糊變換原理和最大隸屬度原則,全面考慮了與被評價事物相關的各個因素。
模糊綜合評價可按以下的步驟進行:
1、確定評價因素集合
因素集U是影響評價對象的各個因素所組成的集合,可表示為:
U={u1,u2,...,un}①
其中,ui(i=1,2,...,N)為評價因素,N是同一層次上單個因素的個數,這一集合構成了評價的框架。
2、建立權重集
一般來說,因素集U中的各個元素在評價中具有的重要程度不同,因而必須對各個元素ui按其重要程度給出不同的權數aij。由各權數組成的因素權重集A是因素集U上的模糊子集,可表示為:
A={a1,a2,a3,...,an}②
其中,元素ai(i=1,2,...,n)是因素μi對U的權重數。即反映了各個因素在綜合評價中所具有的重要程度,通常應滿足歸一性和非負性條件:
ai=1(0≤ai≤1) ③
3、確定評價等級標準集合
評語集是由評價對象可能做出的評價結果所組成的集合,可表示為:
V={v1,v2,v3,...,vn}④
其中,vi(i=1,2,...,n)是評價等級標準,m是元素個數,即等級或評語次數。這一集合規定了某一評價因素評價結果的選擇范圍。
4、單因素模糊評價
單獨從一個因素出發進行評價,以確定評價對象對評價集元素的隸屬程度,稱為單一素模糊評價。假設對第i個評價因素μi,進行單因素評價得到一個相對于vi的模糊向量:
Ri=(ri1,ri2,...,rij),i=1,2,...,N;j=1,2,...,n⑤
rij為因素μi具有vj的程度,0≤rij≤1若對n個元素進行了綜合評價,其結果是一個N行n列的矩陣,稱之為隸屬度R。
若為正向關系(如每股收益),可采用公式⑥計算:
YⅠ=1 x≤SⅠ SⅠ
YⅡ=0x≤SⅠ,x≥SⅡxⅠ
YⅢ=1x≥SⅢSⅡ
若為逆向關系(如市盈率),可采用公式⑦計算:
YⅠ=1 x≤SⅠ SⅠ
YⅡ=0x≥SⅠ,x≤SⅡSⅡ≤X
YⅢ=1x≤SⅢSⅢ
進而得到隸屬度函數矩陣R:
R=YYYYYY… ……YyY
其中,YⅠ,YⅡ,YⅢ分別代表各級指標的隸屬函數,SⅠ,SⅡ,SⅢ分別代表各指標級別分界值,x為所選擇參數指標實測值。
5、模糊綜合評價
由因素集、評語集、和單因素評價集可以得到模糊綜合評價模型:
B=A×R=(a1,a2,...,an)×r,r,...,rr,r,...,r...................r,r,...,r=(b1,b2,...,bn)⑧
其中,bi成為模糊綜合評價指標。
6、進行規一化處理
首先計算各評價指標之和:b=bi,再用b除各個評判指標,即:
B=(,,...,) ⑨
得到歸一化的模糊綜合評判指標。
(二)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在股票投資價值評價中的驗證
1、原始數據獲取
從上海證券交易所交通運輸板塊中的公路管理及養護行業中抽出福建高速股票,然后進行無量綱化(歸一化),結果如表1所示。
2、對原始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
對于效益型屬性按公式rij=進行歸一化數據,對于成本型屬性按公式rij=進行歸一化數據,得到的原始數據的歸一化結果如表2所示。
3、用層次分析法獲取權重W
采用層次分析法獲得福建高速股票投資價值中各指標權重分配如表3所示。
4、建立評價集V
一般情況下,評價集中的評語等級級數m取值要適中,如果過大,語言難以描述且不易判斷等級歸屬,如果太小又不符合綜合評價的質量要求。具體等級可以依據評價內容用適當的語言描述。股票投資價值的評價集如下:
對于效益型指標來說:V={v1,v2,v3,v4,v5}={優秀(1.0),良好(0.8),中等(0.6),一般(0.4),差(0.2)}。
對于成本型指標來說:V={v1,v2,v3,v4,v5}={優秀(0.2),良好(0.4),中等(0.6),一般(0.8),差(1.0)}。
5、隸屬度函數的獲取
根據公式⑥、⑦獲得福建高速股票投資價值的隸屬度函數矩陣為:
R=10000100001000000001100001000000.941 0.059 001000010000100001000000 0.51 0.49 0
6、用簡單線性加權法計算投資福建高速股票的模糊綜合評價值
投資福建高速股票價值的評價結果為:
D1=W×R=(0.45380.13070.07900.06800.2685)
可知,有45.38%的股票投資者認為投資福建高速的方案是優的,還有26.85%的投資者認為投資該只股票的方案是差的,其余認為投資該股票分別為良、中、一般的投資者占少數,因此就投資中原高速的方案來說是可行的。
三、結論
在對投票投資價值特點分析的基礎上,采用系統工程方法設計了影響股票投資價值的因素集,進而建立了用于股票投資價值評價的指標體系;采用層次分析法獲取諸多評價指標的權重分配,然后將模糊綜合評判法用于股票投資價值的綜合評價與分級,達到投資利潤最大化和風險最小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MicheleBagella,Leonardo Becchetti,FabrizioAdriani.Observed and“fundamental” price-earning ratios: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igh-tech stock evaluation in the US and in Europ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005(4).
2、郝愛民.中國證券市場價值投資效應及影響因素[J].統計與決策,2006(6).
3、王玉春.財務能力與股票價格關系的實證研究[J].經濟管理,2006(4).
4、張根明,何英.AHP在股票投資價值中的應用[J].統計與決策,2005(10).
5、馬小勇,陳森發.股票投資價值的灰色多層次評價[J].價值工程,2005(9).
6、任鐵權.SWOT-EC權值評價法在股票投資中的應用[J].商業經濟,2009(2).
【關鍵詞】 B-S期權定價模型; 殼資源; 投資價值; 評估
2007年,隨著我國股權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證券市場的最大制度障礙也得以解決,市場隨之帶來的是新的政策環境、法律環境以及發行制度,借殼上市在此背景下也呈現出新的景象。2009年3月3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推出,為中小企業拓寬了融資渠道,一方面沖擊了對殼資源的需求度;另一方面創業板的推出會給主板上市公司帶來新一輪的競爭壓力,使主板眾多上市公司為追求長遠發展而積極進行資產重組以進入新的經營領域。這種戰略轉型會滋生新的殼資源。非上市公司尤其是民營企業就可以利用這些殼資源實現自身轉型和借殼上市,主板市場和創業板的互動促進了殼資源的有效利用。
我國證券市場的不斷改革,會使借殼上市中的買殼方決策趨于理性,對上市公司的定價也將趨于合理。在這種背景下,上市公司的殼不再具有炒作價值,殼資源價格將逐漸回歸到合理范圍,殼資源的交易更加趨于理性。傳統的資產評估方法包括市場法、成本法和收益法,然而,在殼資源投資價值的評估中,這三種傳統方法卻是不適宜的,每種方法都存在著局限。買殼方獲得了殼資源實際上是擁有了某種投資機會,這種投資機會就表現為一種期權,殼資源的投資價值取決于能否運用到這種投資機會。傳統的資產評估方法,如收益法不能處理這種“投資機會”,“靈活性”地價值評估。因此,針對殼資源的投資價值評估,本文提出了實物期權法,并構建了適合于殼資源評估的B-S期權定價模型。
一、殼資源價值的期權特性分析
1977年麻省理工學院Stewart Myers教授首次提出實物期權概念。他指出,“一個投資項目所產生的現金流,是來自于目前所擁有資產的使用,再加上一個對未來投資機會的選擇?!奔丛试S決策者在獲得新信息后,再選擇最有吸引力的備選投資項目。因為實物期權同樣具有期權的特性,因而可以應用評估一般金融期權的處理方式來確定其期權的價格。由于其標的物為實物資產,所以把它稱為實物期權。
實物期權是在高度不確定性環境下,對實物資產進行決策的工具。實物期權是廣義期權的范疇,它是以金融期權的原理和方法為基礎,并將其應用到實物資產中,尤其是資本預算評估及投資決策上。當未來的市場環境比較不確定時,實物期權的價值取決于公司戰略決策所做的相應調整。與傳統的項目投資評估方法的最大區別在于,實物期權能夠重視到不確定性投資結果的問題,并把這種不確定性作為評估投資的重要因素。
根據借殼上市的定義,整個借殼上市的過程可用圖1表示。
如圖1所示,假設現在的時點是零時點,為買殼成功的時點;殼公司退市時點為n3,那么在0到n3期間內買殼方可以選擇任意時點,設為n1(0<n1<n3)對殼公司重組,設重組收益在n2時點取得,則n2>n1。
殼資源帶給買殼方的價值表現為,一旦買殼方獲得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就等于獲得了一項權利――選擇在某個時點或時期對殼公司進行重組的權利。在殼公司退市時點之前,只要買殼方預期重組收益現值能夠大于重組成本,那么買殼方就會執行期權,對殼公司進行實質性資產重組,否則買殼方將暫時不執行期權,而是尋求更好的重組機會或者是將殼資源再轉讓出售。可以看出對買殼方而言,殼資源實際上是一種看漲期權。設S是預期重組收益的現值,K為重組成本的現值,則殼資源帶來的損益狀況如下:
殼資源帶來的損益=S-K 當S>K
=0 當S≤K
買殼方作為殼公司的控股股東,可以選擇對殼公司的重組時點,因而,殼資源又是美式看漲期權,即只要期權標的物資產的價格大于期權的執行價格,則期權持有者可以在期權到期日前的任何時間按照約定的執行價格執行期權。期權合約包括四個項目:標的資產、期權執行價格、到期日和數量。殼資源作為一種美式看漲期權,其價值實際上就是該項期權的價格,標的物資產為重組收益,執行價格為重組成本,執行期限為獲取殼公司的控制權至殼公司的退市期間。其損益圖如圖2所示。
如圖2所示,買殼方的借殼上市損益圖與看漲期權損益圖相似。借殼成功后,當預期重組收益現值大于重組成本時,則買殼方執行期權,對殼公司進行資產重組,此時買殼凈收益為正,重組收益現值越大,買殼凈收益就越大。而當預期的重組成本現值大于重組收益現值時,買殼方則暫時不執行期權,由于為獲得殼公司的控制權已經支付了殼費,因此,買殼凈損失就為已經支付的殼費??梢钥闯?,買殼方的損失是有限的,最大損失額為殼費,而收益卻是無限的,收益隨重組收益現值的增大而增大。
二、基于B-S期權定價模型的殼資源投資價值評估
(一)模型設計
實物期權方法是將金融期權的基本原理應用到實物投資領域,從理論上來說,實物期權和金融期權的定價原理具有類似性,因此可以利用金融期權的定價模型來推導實物期權的定價方法。
1973年,Fiseher Black和Myron Scholes提出B-S期權定價模型。此模型是基于二項式期權定價模型建立的,將二項式中每一期的時間長度和股價運動時距縮短至零,將時期數擴展為無窮大,就可以推導出B-S期權定價模型。B-S期權定價模型與二項式定價模型的原理是相似的,即假設在下一期末,標的資產的價格只有兩種可能的結果:上漲或下跌。根據無套利原理,若不同項目或組合能帶來相同的現金流或支付,那么二者當前的價值就必定相等,因而可以復制在單期中能與期權產生相同現金流的組合,則復制的組合與期權的當前價值相等;再將時期數擴展為無窮大,即可得到B-S期權定價模型,其定價公式為:
C=S×N(d1)-PV(K)×N(d2) (1)
其中:
C――歐式看漲期權價格
S――標的物資產的價格
K――期權的執行價格,PV(K)表示期權執行價格的現值
T――距期權到期日的時間
r――無風險利率
δ――標準差,資產價格波動的標準差
由于殼資源的利用是一種美式期權,因而利用此公式時,需要進行調整,本文采取的調整方法就是根據時滯期的長短對現在時點貼現,貼現率選用“現金流/資產價值”比率。
(二)模型輸入變量分析
從B-S期權定價模型的公式可以看出,影響期權價值的因素主要包括:標的物資產的價格S、期權執行價格的現值PV(K)、標的物資產價格波動的標準差δ、無風險利率r和距到期日的時間T。在對殼資源期權的定價中,這些參數的特點如下。
1.標的物資產的價格――重組收益現值S
從殼資源期權特性看,未來是否執行期權關鍵在于殼公司能帶來的重組收益與重組成本的比較。因而,殼資源期權的標的資產就是重組收益,其當前的價值就是用無風險利率將預期的重組收益折現到當前時點的價值。對買殼方而言,關鍵是要確定未來的重組收益,未來的重組收益主要表現為籌集資金投資于新項目的收益增加額、買殼方溢價向殼公司出售后續資產及稅收優惠。
(1)籌集資金投資于新項目收益增加額ΔR
由于我國上市公司派發現金紅利的比例相當低,相對于債權籌資,我國的股權籌資成本較低,這也是我國企業普遍偏好股權融資的重要原因。在借殼重組后殼公司的業績提升,獲得配股資格,這樣就可以用配股籌集的資金投資于新項目,擴大業務規模,獲取新項目帶來的收益。
假設在配股前殼公司每年的稅前收益為R0,總股本為Q,新項目投資需要的投資額為X,配股價為P,新項目所需資金都通過配股籌集,則需配股X/P股,配股前的總股本為Q,配股后總股本為(Q+X/P)。新項目每年增加的息稅前收益都為R1,上市公司所得稅率為T,非上市公司所得稅率為T',q為買殼方獲得的上市公司的股本。
一般情況下,配股所得資金都來自流通股股東,因為國家股、法人股一般都放棄配股權。由于殼公司在配股前的稅前收益為R0,因而買殼方上市籌資的單位資金成本為[R0(l-T)]/(P×Q),則籌集投資額X的資金成本為{[R0(1-T)]/(P×Q)}×X。與配股前相比,買殼方在配股后每年增加的收益為:
(2)買殼方溢價向殼公司注入后續資產ΔE
(3)稅收優惠ΔT
假設在稅收優惠中,暫不考慮買殼方彌補殼公司以前年度的虧損帶來的稅收抵免。設非上市公司的所得稅率為T',上市公司的所得稅率為T,從借殼上市成功后的第一年起,每年優質資產帶來的稅前利潤總額為Pt,則作為上市公司,殼公司每年獲得的稅收優惠就為Pt×(T'-T)。買殼方作為殼公司的控股股東所占殼公司的股份為q/Q,則買殼方每年獲得稅收優惠收益為:
ΔTt=Pt×(T'-T)×q/Q (6)
將ΔTt折現就得到買殼方獲得的稅收優惠現值:
2.期權執行價格――重組成本K
在取得殼公司的控制權后,買殼方就要對殼公司進行資產置換,剝離其原來的不良資產,注入自己的優質資產,通過一系列的資產重組,改善殼公司的經營業績,以達到配股資格從而獲取預期的重組收益。若重組成本小于預期的重組收益現值,則買殼方會執行期權;反之則暫不執行期權。因而,重組成本即為該期權的執行價格。重組成本包括兩方面內容:買殼方收購不良資產的凈損失和低價注入優質資產的凈損失。
(1)買殼方向殼公司收購不良資產的凈損失K1
賣殼方賣殼的原因有很多,如管理層決策失誤、經營不善、資金不足等等,這造成殼公司擁有大批不良資產。買殼方在獲得殼公司的控制權后,首要工作就是對殼公司進行重組,剝離其不良資產。通常做法是買殼方收購這部分資產,然后再對這部分資產進行處置――直接出售或者待殼公司恢復盈利能力后再注入。
假設殼公司向買殼方出售不良資產的價格是M1,不良資產的市場公允價值是M2,由于買殼方為了盡快獲得上市資格,一般都會溢價收購這部分不良資產,所以M1>M2。由于買殼方既是交易的一方,又是交易另一方的控股股東,因而在溢價收購殼公司不良資產的交易中,買殼方的凈損失為:
(2)買殼方向殼公司注入優質資產的凈損失K2
3.標的物資產價格的波動率――標準差δ
由于殼資源期權的標的物是重組收益,因而標的物資產的波動率就是預期重組收益的波動。買殼方的重組收益來源于三部分:籌集資金投資于新項目帶來的收益增加額、買殼方溢價出售后續資產以及稅收優惠收益。標的物資產價格的波動率也是這三部分收益的組合波動率。先預測每一部分的波動率,籌集資金投資于新項目帶來的收益增加額可以根據市場同類產品的銷售情況預測得出;買殼方向殼公司溢價出售后續資產的價值波動可以根據買殼方以往資產價值的變動情況得出;通過觀測殼公司歷年的稅收情況來預測得出稅收優惠價值的波動。
4.無風險利率r
無風險利率是投資時間價值的貨幣表現,一般選用短期國債利率來衡量實物期權中的無風險利率。
5.距期權到期日的時間T
從獲得殼公司的控制權到殼公司退市的時間為殼資源期權的持有時間。
B-S期權定價模型在殼公司的投資價值評估中運用的關鍵是買殼方要能確定買殼成本以及能夠預測到未來的重組收益。若這些參數能夠獲取到,則B-S期權定價模型就是評估殼資源投資價值的最佳選擇方法。
【參考文獻】
[1] 徐克菲.全流通后深圳中小企業上市公司殼資源價值研究[J].特區經濟,2006(3).
【關鍵詞】PE投資 價值評估
一、PE投資中的企業價值評估概述
在PE投資中,企業價值評估是投資方與融資方進行投資談判的一個最為關鍵和敏感的問題,它涉及到每股的價格、一定的投資金額下投資方在被投資企業中所占的股權比重,對PE的投資收益構成重大的影響。
在實際工作中,用得最多的估價方法或者說用來進行談判的依據,是二級市場上一定時期內所有企業或同行業的簡均市盈率或市凈率。這一方法很不科學,因為PE投資的企業不一定都是有上市預期的企業,至少在上市的這一時點上不是上市企業。資產的流動性不同,價值就不同,拿二者進行直接對比是不可取的。還有一種方法是用一級市場上的平均市盈率或市凈率作為定價的依據。這一辦法最大的缺陷在于一級市場是不公開的市場,它的數據來源的真實性理應受到質疑。上述兩種方法還有一個重大的缺陷就是沒有考慮被投資企業所在行業的不同對市盈率和市凈率所產生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沒有考慮每一個企業的具體情況與行業整體水平的差異,這樣所導致的評估結論是很不精確的。
從資產評估學的角度來看,價值評估的方法總的來說,有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場法。
1、成本法。其原理簡單來說就是將企業的各項賬面資產按照重置成本進行調整并加總而得到企業的價值。但有一個問題是需要明確的,即在PE投資中,與投資人決策相關的信息是各資產可以帶來的未來收益,而不是其現行市場價值。價值評估的對象是企業整體的價值,而整體的價值來源于要素的結合方式,整體不是各部分的簡單相加。成本法以單項資產的再建成本為出發點,可能忽視企業的獲利能力,而且在評估中很難考慮那些未在財務報表上出現的項目,如企業的管理效率、自創商譽、銷售網絡等。所以,這一方法盡管理論上簡單,也比較好操作,但本文認為,它不適合于PE投資中的價值分析。
2、收益法。收益法是將企業所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進行折現而得到企業的價值,所使用的模型是現金流量模型?,F金流量模型是企業價值評估使用最廣泛、理論上最健全的模型,它所反映的是企業的內在價值。這一模型又分為股利現金流量模型、股權現金流量模型和實體現金流量模型。股利現金流量模型中的股利現金流量與股利政策有很大的關系,很難預計,所以實踐中一般不用。股權現金流量模型使用得也不多,主要原因是作為模型中折現率的股權成本受資本結構的影響較大,估計起來比較復雜。實踐中主要采用實體現金流量模型,這時作為折現率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受資本結構影響較小,比較容易估計。
3、市場法。市場法即相對價值法,它是利用類似企業的市場定價來估計目標企業的價值。所得出來的結論是相對于可比企業來說的,是一種相對價值,而非目標企業的內在價值。相對價值法總的來說有股權市價比例模型和實體價值比例模型兩大類。最常用的是三種市價比率模型即P/E比率模型、P/B比率模型及P/R(市價/收入)比率模型。本文開頭提到的現行PE投資中用的市盈率法或市凈率法,其基本原理其實就是市場法,問題是現實中的一般操作并沒有深刻領會這一方法的實質,也就不可能將這一方法科學地加以利用。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論述實體現金流量模型和P/E比率模型、P/B比率模型和P/R比率模型這三種市價比率模型。
二、實體現金流量模型
實體現金流量模型的基本形式是:
債務價值=■■(1)
實體價值=■■(2)
股權價值=實體價值-債務價值(3)
公式(1)中關于債務價值估計的方法是標準方法,一種簡單的方法是用當前債務的賬面價值替代。
公式(2)中實體現金流量是企業全部現金流入扣除成本費用(不包括利息費用)和必要的投資后剩余部分,它是企業一定時期可以提供給所有投資人(股東和債權人)的稅后現金流量。
估計企業價值時通常假定企業永續經營,但為了避免預測無限期的現金流量,一般將預測的時間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詳細預測期,或直接稱為預測期。企業增長的不穩定期有多長,預測期就應當有多長,實務中通常為5―7年,但最長不超過10年。第二階段是以后的無限時期,稱為后續期或永續期,此時假定企業進入了一個穩定的狀態(穩定狀態的標志有兩個,一是具有穩定的銷售增長率,它大約等于宏觀經濟的名義增長率,二是具有穩定的凈資本回報,與資本成本接近)。如果設預測期為n,則公式(2)變為:
實體價值=預測期實體現金流量現值+后續期價值的現值
=■■
+■
使用這一模型的最大難點是對實體現金流量的估計。未來的現金流量要通過財務預測取得,通常將預測工作的上一年度作為預測的基期。如果認為上一年度的數據具有較大的偶然性,也可以將前三年數據的平均作為基期的數據。基期的數據包括各項財務數據的金額及反映各項數據之間聯系的財務比率。對未來進行全面預測的起點是對銷售收入的預測,必須由項目經理綜合各種因素,在與擬投資企業進行充分的溝通后,作出最合理的估計。之后,再采用銷售百分比法,預計企業未來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然后在此基礎上編制預計現金流量表,得到企業未來的實體現金流量。
三、P/E比率模型
模型的基本形式是:目標企業的價值=可比企業平均市盈率×目標企業凈利潤;目標企業每股價值=可比企業平均市盈率×目標企業每股凈利。
由于市盈率=■=■,所以使用這一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目標企業與可比企業必須在增長潛力、股利支付率和風險(股權資本成本)這三個因素方面類似。如果不管企業的這三個比率的高低,用行業平均市盈率作為評估依據是不科學的。這三個因素中,最關鍵的是“增長潛力”?!霸鲩L潛力”類似不僅指具有相同的增長率,還包括增長模式的類似,例如同為永續增長,還是同為由高增長轉為永續低增長。
如果股利支付率與股權資本成本這兩個因素相似,而增長潛力差距較大,則必須排除增長率對市盈率的影響,即對市盈率進行修正:
修正平均市盈率=可比企業平均市盈率÷(可比企業平均預期增長率×100)
目標企業的價值=修正平均市盈率×目標企業增長率×100×目標企業凈利潤
目標企業每股價值=修正平均市盈率×目標企業增長率×100×目標企業每股凈利
還需要說明的關鍵問題是:“目標企業的價值”是否包含了新的投資者進入目標企業后企業的價值,也即“市盈率”是投資后的市盈率還是投資前的市盈率。如果是投資后的市盈率,這時新的投資者在目標企業所占的股份份額應當是:新的投資金額÷目標企業價值。如果“市盈率”是投資前的市盈率,則新的投資在企業中所占的股份份額為:新的投資金額÷(目標企業價值+新的投資金額),很顯然這會降低的投資者在目標企業中的股權比例。在實踐中,“市盈率”一般采用投資后的市盈率,即投資者投資多少,就獲得多少投資比例。
另外,使用這一模型,被評估企業必須連續盈利,否則市盈率將失去意義。
四、P/B比率模型
模型的基本形式是:股權價值=可比企業平均市凈率×目標企業凈資產。
由于市凈率=■=■,所以目標企業與可比企業必須在股東權益收益率、股利支付率、增長率和風險這四個方面類似。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股東權益收益率”。同樣,如果其他三個因素類似,股東權益收益率差距較大,也要對公式進行修正:
修正的市凈率=可比企業平均市凈率÷(可比企業平均預期股東權益凈利率×100)
目標企業每股價值=修正平均市凈率×目標企業股東權益凈利率×100×目標企業每股凈資產
這一模型也有它的適應性,即適應于需要擁有大量資產(如汽車制造行業)、凈資產為正的企業。固定資產很少的服務性企業和高科技企業,凈資產與企業價值的關系不大,其市凈率沒有什么實際意義。
五、P/R比率模型
P/R比率模型即市價/收入比率模型。模型的基本形式是:目標企業股權價值=可比企業平均收入乘數×目標企業銷售收入,這里收入乘數=■。由于經過推導后:
收入乘數=■,所以目標企業與可比企業必須在銷售凈利率、股利支付率、增長率和股權成本四個方面類似,其中“銷售凈利率”是關鍵因素。如果其他三個因素類似,而銷售凈利率差別較大,也同樣要進行修正:
修正收入乘數=可比企業平均收入乘數÷(預期銷售凈利率×100)
目標企業每股價值=修正平均收入乘數×目標企業銷售凈利率×100×目標企業每股收入
這一模型適應于銷售成本率較低的服務類企業,或者銷售成本率趨同的傳統行業的企業。
在上述三種市價比率模型中,如果其他的非關鍵變量方面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就需要把市價比率作為被解釋變量,把驅動因素作為解釋變量,使用多元回歸技術,計算所需要的乘數,來對差異進行修正。
此外,用三種市價比率模型計算出結果后,還要對其合理性進行檢查。因為市價比率是根據上市公司的數據得到的,如果目標企業沒有上市計劃,由于非上市企業的股票的流動性低于公開交易的股票,要將評估價值按照上市成本的比例減掉一部分。又因為上市企業的價格與少數股權價值相聯系,不含控股權價值,而非上市企業的評估往往涉及控股權的評估,所以,要對評估結果加上一定比例,以反映控股權的價值。
【參考文獻】
投資環境(Investment climate)指投資對象在進行投資時所面臨的、影響投資行為的自然、經濟、科技、管理、社會、法規和政治的各種條件和因素的總稱。實際上,投資環境是一個內涵和外延非常豐富的系統。它包含了對投資有直接或間接影響的區域范圍內的地理區位、自然資源、基礎設施、原材料供應、市場化程度、競爭狀況、人力資源、信息渠道、資金融通、納稅負擔、社會服務、經濟政策、法律法規、社會秩序、政治形勢等這些有利或不利的條件與因素涵蓋了經濟、社會、政治、文化、法律、自然地理、基礎設施、信息、服務以及政策等方方面面。良好的投資環境是一個國家和區域吸引外資的強大“磁場”。因此,自從世界各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利用各種指標對其投資環境的優劣和吸引投資者的力度進行評估、監測以來,采用評估指標及評估方法進行投資環境評價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和區域吸引資金流入、促進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建國50多年來,中國經濟社會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經濟發展速度之快,成就之高,有目共睹。進入新世紀,中國政治穩定,經濟持續增長,通貨膨脹率較低,貨幣堅挺,外債結構合理,國際收支平衡有余,進口類關稅不斷降低,投資環境不斷改善,最近中國已經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加上國家已經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這將更進一步促使投資環境的改善,中國可望成為世界各國投資者青睞的比較理想的投資場所。
中國及其大陸31個省級區域(注:不包括香港、澳門和臺灣。)經濟發展的巨大成就除得益于國家穩定的改革開放政策、經濟持續增長過程中的要素稟賦、制度變遷、技術條件、產業結構、市場環境、法律法規外,還與良好的投資環境、投資效果、外部國際大環境等因素關聯密切。面對新世紀和新一輪的全球資源重組,研究如何構建衡量投資環境優劣及其吸引力大小的指標體系,并研究如何選擇適當的方法對投資環境進行定量評估,為我國及各個區域評價投資環境質量的好壞、吸引力的大小,及為區域經濟發展政策的制訂和決策的實施,提供一個科學有效的定量化的參考依據,意義非同尋常。
國外關于通過統計指標或建立指標體系評價投資環境優劣方法的研究起始于20世紀60年代。這些方法歸納起來主要有投資冷熱圖法(冷熱圖法)、投資環境評分法(等級尺度法)、道氏評估法、關鍵因素評估法、相似度法、國家風險評級法、綜合評判法和多因素分析評估法等。中國關于投資環境評價的研究,是在改革開放以后才開始的。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對大陸各個省市區的投資環境的分析評價,不少學者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這主要歸功于統計資料的逐步健全和分析工具及技術的支撐。王慧炯、閔建蜀[1]采用關鍵因素評估法(又叫體制評估法,專門為中國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設計)主要從體制的角度按照降低成本、發展當地市場、獲得原料供應、分散投資風險、追逐競爭者、獲得當地生產和管理技術等6種投資動機出發,選擇若干關鍵因素,并采用多因素評估法計算總分來評價投資環境;魯明泓[2][3]先后分別選擇了11項和10項指標對中國大陸29個省市區(不包括西藏)和45個主要城市的投資環境作了綜合分析和評估;郭信昌[4]、張敦富[5]等人也對中國的投資環境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描述、分析和評價。不可否認,上述研究對中國區域投資環境的研究作了較大貢獻,但也有不少不足之處:或者單從宏觀方面來闡述,對中國區域投資環境考查與定量評估做的還不夠;或者只分析硬環境而忽視軟環境;或者選擇的因素指標雖然包括了投資環境的幾個方面,但其使用的統計資料相對單一,而且總量指標(絕對)指標過多而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嫌少,未能全面地涵蓋投資環境的方方面面,因而分析方法雖然比較科學,但結論卻前后相差太大,使得這些評估結果未能科學而準確地衡量和反映中國各個區域投資環境的實際情況,有些結論也與人們通常的看法相差較大,令人難以接受或讓人信服。為什么這些研究的結論差別如此大呢?筆者認為關于中國投資環境的分析研究,主要的缺陷和不足之處在于,以往研究選擇的指標太少,更沒有能建立一個科學的評價指標系統,從而致使在指標體系選擇方面有一個共同缺點,即沒有或很少涉及各個評價指標之間的關聯性和協調性,定性打分代替定量指標過多,把西藏也排除在分析和評估之外。另外,評價方法也顯得較為單一。
然而時過境遷,中國及各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了較大的變化,隨著由傳統的計劃體制向市場體制的轉換,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提出要從現在起到下個世紀頭十年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國際貿易(包括服務貿易)的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深化,貿易關稅的降低,WTO已經順利加入,我國整體及大陸各個區域的投資環境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且得到相當程度的改善,但也面臨著不少挑戰。因此,筆者以為很有必要在借鑒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重新構建一個更為全面、科學的評估指標系統,并研究更為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以便在新世紀和新環境背景下,對中國各區域之投資環境狀況的優劣進行全面、科學而準確的度量和評價,揭示各個區域投資環境實際水平的優劣和吸引外商投資的能力,以期給國家、各個區域及各級部門一個比較清晰和科學正確的認識,并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投資環境評估指標系統的構建原則
對一個區域的投資環境進行評估分析,指標選擇與指標系統的構建非常重要,它直接關系到研究結論的科學性、客觀性、準確性與可靠性,關系到能否為決策部門提供一個量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依據??紤]到我國的國情及各個地區的區情,根據目前國內外投資理論與影響我國及各個地區投資的因素,按照系統論的思想,為了便于支撐投資評估研究方法,并科學、客觀、公正、全面地反映區域投資環境的狀況和衡量區域投資環境質量優劣及水平的高低,在研究、選取和構建評估指標系統時,筆者以為應該遵循和貫徹以下原則:
1.全面性:投資環境系統是由多因素構成的多層次的組織系統,同時又受到系統內外眾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投資環境指標系統具有范圍廣、信息量大的特點,要求我們在遴選指標時必須盡量全面、完整地選擇各級各類的指標,要使得投資硬環境和軟環境指標,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相結合。這樣做的目的是盡量從各個側面、各個層次去揭示、描述和反映投資環境系統的整體狀況的優劣程度,去衡量投資環境水平的高低和質量的好壞,以免遺漏某些重要的信息,造成片面性,從而導致評估結果的非科學性。
2.簡潔性:如前所述,選擇投資環境指標系統要遵循全面性的原則,但這并不是說選擇指標時必須面面俱到、重復、繁瑣。相反,指標的遴選和設置需要考慮典型性和代表性,盡量使含義相同或相關性較大的指標不被選入,用盡可能少但信息量盡可能大的指標去反映多方面的問題,把全面性和簡潔性有機地結合起來,以避免重復、繁瑣而造成評估時的多重共線或序列相關。
3.科學性:投資環境系統中的每一個指標都應具有確定的、科學的深刻內涵。指標系統的建立應該根據投資環境本身及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聯系,依據投資環境評價理論和統計指標系統建立的科學理論和原則,選擇含義準確、便于理解、易于合成計算及分析的具體、可靠和實用的指標,以客觀、公正、全面、科學地反映區域投資環境的本質和規律性。
4.系統性:投資環境系統是一個由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指標和指標系統并不是一個靜止和絕對概念,而是一個相對的、不斷動態發展變化的概念。因此,在選擇和確定具體指標來構建指標系統時,要綜合考慮投資環境的整體性、動態性和系統性,既要選擇反映和衡量系統內部各個子系統發展狀況的指標,又要包含反映各個系統相互協調以及系統外部的環境指標(如政策變量等);既要有反映和描述投資環境系統狀況的靜態指標,又要有反映和衡量系統質量改善和素質提高的動態指標。同時,還要隨著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變化和實際情況的不同,指標系統能夠適應動態發展變化的需要而進行相應的適當調整。
5.可比性:指標系統的構建應該通過借鑒和吸取國內外的研究經驗和成果,便于國內各個地區對比,又能經過適當的調整而方便國際比較,同時又可以進行動態對比。這就要求在選擇指標時,必須考慮到指標的歷史延續性,同時考慮支撐分析和預測的可能性。因此,為了加強各個區域投資環境的可比性,必須準確地分析和研究統計資料及其含義,參考統計年鑒和其他相關年鑒及文獻,選用范圍和口徑相對一致的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同時也選用一些總量指標,一方面可以確保因素變量不會因為經濟規模、人口多寡或面積大小等因素的影響而使分析結果產生偏差,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指標體系的綜合性和關聯性。
6.可操作性:投資環境系統評估指標應該具有實用性和可行性,指標數據的選擇、獲得、計算或換算,必須立足于現有統計年鑒或文獻資料,至少容易獲得、計算或換算,并采取國際認可或國內通行的統計口徑,指標的含義必須十分明確,便于有效地進行定量的分析和評估。
三、投資環境評估指標系統的構建
投資環境系統是一個以創造良好的投資場所,吸引外商直接或間接投資為中心目標的非常復雜的開放系統。而衡量投資環境好壞的指標系統則是描述該系統中各個子系統發展變化的狀況,衡量其質量優劣和發展水平高低的。它應該具有所有系統的結構性、層次性、相關性、整體性、動態適應性等特征。也就是說,投資環境系統具有一般系統的所有特征,即同樣是一個由系統之下的子系統、子系統之下的更低層次的子子系統,以及最低層次元素(要素或因素)所構成的有機整體。按照系統論的思想,依據構建投資環境指標系統全面、簡潔、科學、系統、可比、可操作等原則,本著理論聯系實際,理論為實踐、為決策服務的初衷,在參考、學習和吸收以往的研究經驗和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及大陸31個區域的具體區情,考慮到指標系統內部各個子系統之間的相互交叉、制約以及協調促進的辯證關系,經過反復篩選和相關研究后選擇了與投資環境密切相關、代表性大的38項指標,建立了評價中國區域投資環境的指標系統,如表1所示。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構建的區域投資環境評估指標體系是建立在堅實的統計資料基礎之上,也就是說,統計指標系統所涉及的數據可以在我國現有最權威的《中國統計年鑒》上直接或間接(通過簡單換算)獲取,只有極少量數據需要從其它統計年鑒或文獻上取得。
表1顯示,投資環境指標系統可分為投資環境總目標、投資環境目標層、投資環境次級目標層和具體指標層四個層次。投資環境目標層系統涵蓋了經濟環境、市場環境、科技管理環境、資源環境、文化教育環境、基礎設施環境和社會服務環境等7大子系統,分別從24個次級目標層,即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經濟政策、經濟體制、通貨膨脹、金融環境、市場規模、分銷網點、市場化程度、科技水平、管理水平、技術創新能力、生產要素資源、自然地理環境、人力資源、文化素質、知識環境、交通狀況、信息化程度、投資水平、生活質量、醫療衛生條件、社會服務水平、治安狀況等25個方面的38項統計指標構成的具體指標層來描述和度量中國及各個區域投資環境的優劣。需要說明的是,這四個層次系統相互依存又互相獨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共同構成中國區域投資環境的評估指標系統;而且一個具體指標雖然不一定屬于某一子系統,但它可描述一個子系統的某一方面,又能反映另一子系統的其它方面。因此,本文對重要的變量指標(如經濟發展、投資、人口素質、市場化和生活質量等),選擇了多項指標,以體現投資環境系統中各子系統之間相互交叉、影響、制約的辯證關系;而且,所有的指標,按照功能分為描述性、解釋性指標(以基礎指標為主)的評價、監測和預警性的評價性指標(以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為主)。這樣作的目的就是期望從各個側面、各個角度,來全面、準確、科學地刻畫、描述、度量各個區域的投資環境質量的優劣和發展水平的高低。
表1 中國區域投資環境指標系統
總目標
目標層 次級目標層
具體指標層
單位
經
經濟發展水平
國內生產總值
億元
濟
全員勞動生產率
元/人
環
人均財政收入
元
區
境
產業結構
第二產業比重
%
域
指
第三產業比重
%
投
標
經濟政策
優惠政策
打分
資
子
進出口商品總額
億美元
環
系
經濟體制
外商投資總額占全國比重
%
境
統
非國有企業產值占工業產值比重 %
指
通貨膨脹
商品零售價格指數
%
標
金融環境
城鄉居民存款余額
億元
系
外債
對外借款
億美元
統
市場
市場規模
社會消費品批發零售貿易總額
億元
環境
分銷網點
社會消費品批發零售貿易業網點 萬個
指標
市場化程度
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
%
子系
非國有企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 %
統
工業產品市場占有率
%
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比重
%
科技與
科技水平
專利批準數
萬件
管理環
管理水平
萬人擁有專業技術人員數
人
境指標
技術創新能力
人均研究與開發及情報文獻機構 元/人
子系統
支出額
資源環
生產要素資源
從業人員
萬人
境指標
人均發電量
千瓦時
子系統
自然地理資源
抗災率
%
工業“三廢”綜合利用產值
萬元
文教環境 人力資源
人均受教育年限
年
指標子系 文化素質
萬人擁有高校在校學生數
人
統
知識環境
萬人圖書銷售量
冊
基礎設施 交通狀況
貨運量
萬噸
環境指標 信息化程度
郵電業務量
億元
子系統
投資水平
萬人固定資產投資額
元
社會服務 生活質量
恩格爾系數
%
環境指標
職工平均工資
元
子系統
人均壽命
年
實際銷售商品房面積
萬平方米
醫療衛生條件
萬人衛生技術人員
人
社會服務水平
社會服務業從業人員
萬人
治安狀況
財政基建支出中公檢法經費比重
%
四、投資環境評估方法的選擇
在投資環境指標系統建立以后,以之作為支撐,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綜合分析評判和區域差異劃分。如引言所述,目前國內外已有多種評估方法可供選擇,如投資冷熱圖法(冷熱圖法)、投資環境評分法(等級尺度法)、道氏評估法、關鍵因素評估法、相似度法、國家風險評級法、綜合評判法和多因素評估法等。筆者認為,目前比較成熟可供選擇的投資環境評估方法有(專家)綜合評分法、層次分析法、因子(素)分析法、灰色關聯法、信息熵法、聚類分析法等。這些方法各具特色,有定性的主觀賦權法(如綜合評分法),也有定量的客觀評估法(因子分析法、灰色關聯分析法)。在實際的研究中,僅用單一方法去評估投資環境的優劣,其結果并不一定科學、可靠,也難以令人信服。科學可行的做法是同時選用多種方法,主觀與客觀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多種定量方法相結合(如因子分析法與聚類分析法),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從各個角度各個側面對投資環境進行綜合分析、組合評價與區域差異劃分(如聚類分析)。
本文的思路也正基于此。即通過上述構建的投資環境評估指標系統,參考《中國統計年鑒》及其它各種統計年鑒和文獻資料,建立投資環境評估數據庫,選擇恰當的評估方法如因子分析法、綜合評分法進行組合式的綜合集成評價,對各種結果進行幾何平均、簡單加權平均(或采用其他可行方法)得到一個綜合值,然后再利用評估指標體系和數據庫采用聚類分析法等方法進行類型差異劃分和發展水平的階段性劃分,從而對各個區域之投資環境狀況重新進行全面、科學而準確的研究,以便相互驗證。如果多種方法的研究結果比較一致且互相補充,則證明綜合評價結果科學可靠,可以揭示和反映各個區域投資環境吸引外商投資的能力大小、投資環境實際水平的高低和區域差異程度的大小,并使綜合評判結果更具說服力和解釋力,實現對客觀投資環境現實的科學認識。
收稿日期:2002-01-16
【參考文獻】
[1] 王慧炯,閔建羅.中國的投資環境[M].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出版社.1987.
[2] 魯明泓.中國不同地區投資環境的評估與比較[J].經濟研究,1994(2).
[3] 魯明泓.外國直接投資與中國投資環境的評估[J].經濟研究,1997(12).
盧鳳菊
(上海海事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上海 200135)
[摘要]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高風險、高投入、高收益特征,并在成長與發展過程中存在潛在的不確定性,但其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傳統的風險投資價值評估方法如風險因素、折現現金流量、比率評估都無法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做出準確預測和價值評估。運用實物期權方法契合了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潛在不確定的特征,適合戰略性新興產業無形資產的價值評估,能更好地體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種子期、起步期、成長期、成熟期、重建期五個發展階段的特性,有利于實現風現投資項目的價值最大化。
[關鍵詞]戰略性新興產業;風險投資價值評估;實物期權
[中圖分類號]F [文獻標識碼]A
當今世界新技術、新興產業迅猛發展,孕育著新一輪新產業革命。新興產業正在成為引領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世界主要國家紛紛調整發展戰略,大力培育新興產業,搶占未來經濟科技競爭的制高點。對于我國來說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更是時不我待,意義重大。2010年10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確定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定義與特征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主要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七個戰略性新興產業 ,具有3個特點:
一是成長性,新興產業往往有著良好的成長預期,發展速度一般快于傳統產業;二是新穎性,技術新、形態新、結構新(包括產品結構、產業結構、組織結構等);三是不確定性,因為用戶的需求市場條件、未來的進步等尚存在著很多未知因素,新的業態新的技術能不能形成規模,能不能成為未來的主導產業,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且前期的高額投入具有較大的風險。因此,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高風險、高投入、高收益的特征。在未來的發展具有不確定性。其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傳統的信貸方式根本無法滿足企業對資金的需求。風險投資作為一種新興的投融資工具,成功解決了這一問題。所以,在現實環境下,風險投資的定位與功能正好契合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點。而項目價值評估是風險投資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準確的估計可以為風險投資家的投資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二、傳統風險投資價值評估方法及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應用中存在的缺失
傳統的風險投資價值評估方法有很多種,比如:投資回收期法,會計收益率法,內部收益率法,風險因素評估法,折現現金流量法和比率估價法等,本文主要介紹風險因素評估法、折現現金流法和比率估價法在戰略新興產業應用中存在的不足。
(一)風險因素評估法
風險因素評估法是一種定性的方法,通過評估投資項目的風險因素指標用合理的方法賦予權重比例以期從總體上把握投資項目的風險因素指標的高低次序,并評估與項目價值的聯系。
新興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會受到各種風險因素的影響,從產品的研發到投入生產都要面臨各種投資風險,而風險投資的各個階段其風險特征也不相同,這就需要風險投資者有效地評估各種風險因素并建立相應的價值評估體系。而風險因素評估法是一種定性的風險投資價值評估方法,指標的選取和權重的確定需要較多的人為判斷,這對新興產業的價值評估不利;而且風險因素評估法的評價體系中的許多數據來源于歷史數據,而新興產業具有高風險、高投入、高收益的特征,它的許多數據都需要預期而無歷史數據可查,且其未來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所以風險因素評估法在實際運用中很難對新興產業的投資作出準確的預測不利于新興產業的風險投資價值評估。
(二)折現現金流量法
折現現金流量法是由美國西北大學的阿爾弗雷德· 拉巴波特于1986年提出的,是一種定量的方法,其核心是凈現值法(NPV)。 所謂凈現值是將整個壽命周期內發生的現金流入量和現金流出量的差額,按照一定的貼現率分別折現而得到的凈現值。計算凈現值的公式為:凈現值NPV=未來現金流入的現值—未來現金流出的現值。
折現現金流量法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但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大都處在成長階段,其未來發展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如果項目經營失敗,運用折現現金流量法就要選擇放棄,這會帶來很大的損失;其次折現現金流量法從項目開始時就開始預測未來各年的現金流,并根據事先確定好的折現率對未來各年的現金流進行折現。新興產業的新穎性決定了很難對未來的現金流其準確的預測;最后新興產業無形資產比重大,而這些無形資產多半在賬面上體現不出來,具有隱形性,按照折現現金流量法無法準確評估戰略性新興產業無形資產的價值,這樣就很容易造成項目價值被低估,將可能導致投資者錯過投資機會。
(三) 比率評估法
比率評估法是一種定量的方法,對于經過綜合指標計價法評價的風險投資項目,可進一步進行評價。其中,市盈率估價法是評價風險投資項目的有效方法。市盈率以企業所屬行業平均市盈率來評估該企業的價值,即:
修正的市盈率=可比企業實際市盈率/(可比企業預期增長率*100);
每股價值=修正市盈率*目標企業預期增長率*100*目標企業每股收益。
但是由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性,很多項目都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很難找到具有相同特征的可比企業;而且市盈率指標無法反映戰略性新興產業潛在的增長能力,也無法反映戰略性新興產業所面臨的風險程度,所以采用比率估價法也很難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準確的價值評估。
三、實物期權法再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應用
綜上所述,傳統的風險投資價值評估方法很難適應處于不確定環境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風險投資價值評估,而運用實物期權法正好契合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特點。實物期權的概念最初是由Myers(1977)在麻省理工學院所提出的,他提出一個投資方案其產生的現金流所創造的利潤,來自于目前所擁有資產的使用,再加上一個未來投資機會的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價值就等于凈現值與實物期權價值之和。凈現值部分可以運用傳統的凈現值法,實物期權價值部分可以運用B-S模型或二叉樹模型。與傳統方法相比,實物期權法應用于新興產業風險投資的價值評估中,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一)更加符合新興產業不確定性的投資環境。新興產業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性給新興產業風險投資帶來風險的同時,也帶來了投資機會。由于不確定性的存在,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風險投資可以看作看漲期權,即:投資者獲得了一項對未來進行投資的權利,為下一階段的投資創造了機會。在投資環境好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執行期權,否則就不執行。這樣即使前期投資不產生現金流,也為后期的投資創造了投資機會。
(二)有利于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無形資產的價值進行評估,新興產業擁有很多無形資產,而按照傳統的價值評估方法會低估企業的價值,運用實物期權法,新興產業擁有的這些無形資產,使得企業擁有了一種在未來使用這些無形資產的權利,同時也擁有放棄使用這些無形資產的權利,企業考慮這些權利時,項目的價值就能公正地體現出來。
(三)能更好地體現新興產業多階段的特性。新興產業一般有種子期、起步期、成長期、成熟期、重建期五個發展階段,中國創業風險投資項目所處階段的總體分布(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風險投資機構的投資重心主要集中在后期,對種子期投資的金額僅為10.2%,投資項目僅占19.9%。這說明在種子期風險比較大,風險投資的價值評估也比較困難,許多評估都是基于經驗判斷,這樣用傳統的價值評估方法對其作出的評估就會不準確,忽視了項目后期投資者的選擇權,而實物期權法考慮到了各個階段投資所具有的選擇權,這樣更能體現新興產業多階段的特性,從而更好地預測新興產業的價值。
(四)有利于實現風險投資項目的價值最大化。風險投資項目的價值是由未來的增長權決定,而不是由現在的現金流所決定。對于新興產業來說,企業進行的投資活動并不能立即獲得收益,而投資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得短期的收益,從長遠來看企業前期投入的資本是為了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取得某種專利權或者進入市場的潛力。傳統的風險投資價值評估方法,忽視了風險投資項目的期權特性,使得投資者低估了項目的價值,導致投資者會做出不利于企業的決策,不利于實現風險投資項目的價值最大化。
四、結語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目前我國大力發展的產業,也是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的關鍵,對其進行風險投資價值評估具有重大的意義。而實物期權方法正好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點相吻合,這不是對傳統的風險投資價值評估方法的否定,而是在傳統方法的基礎上,找出更適合戰略性新興產業價值評估的方法。如果能同時正確的使用實物期權法與傳統的價值評估方法,將會得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元,張曉原,趙明鵬.中國創業風險投資發展報告2011[M].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
在椰風海韻的???,頭天晚上遇到的人是潘石屹,后來SOHO中國董事長。老潘精于數字與市場,口才絕佳。老潘后來推薦了一位戴眼鏡瘦瘦的人大研究生,在簡陋的環境里與我談中國未來的前途,他叫易小迪,現在陽光100的董事長。再后來,見到理想豐滿的馮侖(萬通董事局主席)、目光深邃的王功權(后來著名的風投大佬兼2011年更為著名的“私奔帝”)??傊?,當時年輕的人們沒房也沒有什么錢,不知道未來在哪里,有的只是青春、熱情、干勁與理想,但是他們僅僅是暫時的“貧”,卻不“窮”。雖然沒有錢財,卻理想遠大,之后的二十年他們將理想演繹成現實。
第一次啟蒙應該是聽海南證券董事長張志平講股票。當時印象深刻關于股票的書是水運憲寫的《深圳股市大震蕩》,很久以后才知道《烏龍山剿匪記》是他的代表作。
實際進入股票市場應該是始于1993年,那年北京天龍、天橋上市。股票投資的“低門檻”讓包括我在內的幾乎所有人都能沒有阻礙地進入股市,能投資賺錢,還不需要特權、不需要關系、不需要行賄,實在是太好了。很多年以后,我才逐漸明白,正是股市的“看似低門檻”害了很多人,令許多人前赴后繼、執迷不悟,在這方面股市確有與賭場相似之處。視股市如賭場卻還在里面摻和的人本身就是賭徒,小賭怡情倒也罷了,想通過賭博取得財務成功無異于緣木求魚。
最初開戶是在華夏證券東四十條營業部,當時常見負責人之一是范勇宏(后來華夏基金的老總),以及忙碌的股評家趙笑云,那里還有當時寂寂無名后來卻名震江湖的人——姓王名亞偉。
1993年入市并不是個好時機,那年春天上證指數達到1500點,次年跌至悲慘的300點,相隔12年之后的2005年上證指數才998點,相隔19年之后的2012年春天也不過2200點。當時大家實際上都不明白股票到底為何漲跌,于是各種今天看來莫名其妙的理論活躍于媒體及市井,當年的振振有詞今日看來多是妄言與臆斷。
1993年至1995年,我也像現在很多人一樣處于“玩一玩”的階段,沒有多少錢投資,跌了固然不高興,卻不至于跳樓;漲了高興一下,也解決不了什么問題。如饑似渴于各種可能得到的投資書籍,并通過認真工作積累本金。在互聯網尚未出現的日子中,文字信息的獲取成本比今天高很多,去新華書店看書,為了省下存自行車的2分錢存車費,需要將車停在遠遠不要錢的地方,再走回到書店。即便去圖書館,基本上也是站著看書,舍不得從書架走回座位的時間,漸漸養成了飛速閱讀的習慣。
這種黑暗中的摸索直到1995年有關巴菲特的書出現在我生命里,如同黑屋中忽然射進一道燦爛的日光,又如同茫茫暗夜中的航船發現了指路的明燈。這本書就是后來的《巴菲特的道路》(The Warren Buffett Way),他的投資理念諸如買股票就是買企業、好企業好價格等現在聽來盡人皆知,但當時簡直是天外來音,聞所未聞。對于他的感激之情在多年之后融入我寫的《巴菲特,生日快樂!》一文中。
乘著來自巴菲特的靈光,1996年初我傾盡所有播種于股市,在給友人的信件中我寫到:“在春節休市前幾乎將所有的資金都投入了,看來收獲季節只需要耐心等待即可?!逼浜蟮膬赡瓴扇 百I入并持有”的方式,僅僅持有兩只股票—— 長虹和興化,取得約十倍的回報(同期指數大約上升了兩倍),奠定了后來的財務基礎。這段經歷當年以《關于股票投資的通信》系列分期發表于《金融時報》,以至于時隔十余年后,還有人因此尋找到我。再之后我決定去美國讀書,可以說我是用長虹的“獎學金”讀完了美國MBA課程。
如何在遠隔重洋,沒有互聯網信息、沒有網上交易的年代,決勝萬里之外,這是個從未有過的挑戰。
楊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