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7 16:22:51
序論:在您撰寫房屋建筑學建筑平面設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針對目前國內《房屋建筑學》的傳統教學現狀,作者結合自身教授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經驗和體會,提出以下幾點有關房屋建筑學改革的內容。
1.1結合應用型人才目標,改革教學內容
作者所在學校為獨立院校,旨在培養和社會接軌的應用型人才,即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直接應用于所從事的職業。針對這種培養模式,在課程設置和教材選擇等基本工作環節上,要特別強調基礎、成熟和適用的知識。也就是要以工程實踐需要為核心目標,在能力培養別突出對基本知識的熟練掌握和靈活應用。
所以,在《房屋建筑學》教學中,應合理優化課程內容,結合相應的建筑施工圖紙和實際施工視頻等內容來講述相關課程中涉及到的知識點。同時更要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如實驗教學、生產實習等,讓學生親自參與學習,以提高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傊?,培養應用型人才主要是應用知識,而非科學發現和創造新知,在社會工業化和信息化的今天,更需要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我們在教學上應進行大膽的嘗試和探索,注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來進一步提高《房屋建筑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1.2實行創新性課堂教學
《房屋建筑學》著重于民用和工業建筑設計與構造的基本原理、設計方法和實際工程的應用。內容包括建筑平面、剖面、體型和立面設計,以及墻體、基礎、樓板層與地層、樓梯、屋頂、門窗等建筑構造設計。其中建筑平面、剖面及立面設計需要建筑美學上的基礎和技能;而建筑構造設計更注重結構、材料、施工方法等理論方面的知識積累。針對《房屋建筑學》不同的側重學習點,作者在課堂上大膽嘗試以下幾種教學方法,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效果良好。
1)利用建筑模型教學。利用建筑模型教學指在教學過程中,對照建筑模型加以講解,能夠非常直觀地將建筑的結構構造、做法等按施工工序分層展示,使學生清晰地了解各節點的細部構造及做法。講解完畢后,可將模型拆卸,分組請學生重新組裝模型并解釋過程,強化學生對構造做法的理解,同時也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
2)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多媒體教學。利用圖片、視頻等多媒體進行教學,搜集世界各國風格迥異的著名建筑圖片并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初步增強建筑設計的美感和設計感,豐富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同時每完成一章或幾章課程后,搜集相應的視頻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對建筑的設計、構造、施工等一系列過程增強感性認識。比如上完《房屋建筑學》的前四章———民用建筑設計、建筑平面設計、建筑剖面設計和建筑體型及立面設計后,播放一些典型建筑的記錄片,如迪拜的雙子塔、北京的鳥巢、水立方等,激發學生對高層建筑、公共建筑及一般民用建筑的平面、剖面、體型設計的興趣,效果很好。
3)堅持教學互動的教學模式。同時,在課堂教學中突破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尤其《房屋建筑學》大多涉及到概念性知識點,如一味地采取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會非??菰??;诖?,作者非常注重教學互動,對于比較簡單易懂的章節,通常鼓勵同學自己講課,比如墻體與基礎一章中的墻面裝修,安排6個學生,分成兩組進行比賽,學生各自搜集現有工程中各種裝修的風格、功能構造和做法等,并自制幻燈片進行講解,最后由老師打分并進行知識補充。事實證明,學生都樂于這種教學模式,紛紛踴躍參與,積極主動性大大提高,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公眾表達能力。
1.3加強現場實踐教學
加強現場實踐教學旨在使學生獲得實踐知識,開闊眼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結合我校正在建設的辦公樓進行案例式教學,如以建筑平面設計為例,讓學生先查資料并分組設計辦公樓,CAD繪圖或手繪圖之后,再組織學生入現場觀察,讓學生深入細致地了解實際辦公樓的工程設計,如主要房間的功能、面積、形狀、尺寸以及門窗設置;輔助使用房間的設計、走道、樓梯等細節設計;房屋的功能設置包括防火、防潮、隔熱隔聲、保溫、電工等;以及房屋的采光、通風設置等。再如在教授房屋構造課程中,隨著工程的進展,逐步組織學生觀看辦公樓的基礎、受力結構形式、墻體、樓板、屋面、樓梯等的設計及做法,讓學生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進行多次反復,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
1.4改革考核形式
傳統的考核形式主要采用閉卷考試,題型多為選擇題、填空題和問答題等,考察內容基本為比較死板的概念性理論知識點。筆者針對這一現狀,采取了多種考核形式,結合學生的平時成績、考勤、課程設計、實習報告和期末考試,從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理論基礎、實踐能力和觀察創新能力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察。
2結語
關鍵詞:高職 房屋建筑學 實踐 考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6-0028-01
1 概述
《房屋建筑學》課程為建筑專業學習領域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建筑工程類的專業基礎課。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建筑構造和建筑設計原理兩大部分內容,本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具有從事中小型建筑方案設計和建筑施工圖設計的初步能力,并為后續課程(如《建筑工程概預算》、《建筑制圖》、《建筑施工技術》、《施工組織設計》等)奠定必要的專業基礎知識。
建筑構造部分,研究房屋的構造組成、各組成部分的構造原理及構造方法。構造原理研究各組成部分的要求,以及滿足這些要求的理論;構造方法則研究在構造原理指導下,用建筑材料和制品構成構件和配件,以及構配件之間連接的方法。建筑設計原理部分,研究房屋的設計原則、設計程序和設計方法,包括平面設計、剖面設計、立面設計、室內外裝修及總平面布置等方面的問題。
2 《房屋建筑學》課程的教學現狀
2.1教學內容龐雜與課時不相匹配
一般《房屋建筑學》教材分為建筑設計原理基礎、民用建筑構造和工業建筑構造三部分,根據教學內容主要講授前兩部分。建筑設計部分有建筑平面設計、建筑剖面設計、建筑體型與立面設計三部分內容。建筑構造部分內容繁多,需要學生掌握基礎與地下室、墻體、樓地層、陽臺及雨篷、樓梯與電梯、屋頂、門窗、變形縫等民用建筑構造原理與組成方法。教學大綱及教學目標與目前高職院校緊湊的課時安排不相匹配。
2.2大量課堂理論授課,學生缺乏興趣
由于教學內容與課時量的嚴重不協調,使得教師不得不加大課堂的授課內容,教師一味想多傳授知識,但忽略了高職生的生源特點,教師只顧講,學生被動地聽。缺乏師生間知識橋梁的良好搭接,必然導致課堂氣氛不活躍,教學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2.3實踐教學效果不甚理想
《房屋建筑學》中民用建筑構造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綜合性技術學科。緊靠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通過語言表述讓學生直觀的聯想實際工程施工中的各節點構造。如地下室、墻身、屋頂都會講到防水構造,大部分學生之前完全沒有接觸過建筑工地,僅憑學生的生活見聞很難掌握卷材防水、水泥砂漿防水等一系列的內容。從學校所能提供的硬件條件來說,我國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實踐條件滿足不了教學的客觀事實。教師帶領學生參與的實踐性教學活動少,使得學生對大部分知識的掌握僅停留在理論環節,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得不到相應的提升。
3 《房屋建筑學》課程的教學改革
3.1轉變教學觀念
《房屋建筑學》作為一門應用型學科課程,長期以理論教學為主的的觀念顯然不適合,應轉變為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觀念。安排課程時從固定的教室授課跳出來,增加實踐教學環節。教師根據已有的教學條件,努力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課堂外學習機會,帶領學生經常到建筑施工工地參觀并現場教學。這樣極大豐富了教學內容,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3.2優化課程內容
年復一年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新課程體系及教學目的,適時的修改教學大綱的內容,使課堂教學緊跟工程實際變化具有科學性、先進性、趣味性。教材上的內容遠遠跟不上社會實際工程變化發展的腳步,因此,教師在授課時應適當刪減教學內容,一些老式的甚至已經淘汰了的構造做法少講或者不講,反而增添新材料、新技術、新的構造做法及設計理念。同時適當的復習建筑識圖與制圖、建筑材料等相關課程的內容,實現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交叉運用。
3.3改進教學方法
傳統板書有其獨到的授課魅力,但《房屋建筑學》知識點多,所需圖片資料龐雜,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復雜難以現場作畫的圖形直觀的表現出來,添加施工照片、錄像等視頻影像資料,讓教學內容生動直觀地再現與課堂,并注重課堂上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如啟發式教學、現場演示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分組討論、項目驅動教學法、實地參觀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4加強實踐教學
《房屋建筑學》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深入力度。組織學生參觀在建工地,現場實踐教學,理論講解,同時請工程技術人員邊工作邊講解某一節點的具體構造做法,講解工程的設計施工等情況。學生實地參觀的學習效果往往比教師在課堂將很多遍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時使學生了解到自己將來可能從事專業的職業素質要求,也能掃除學習中的困惑,提高對自己專業的學習興趣。由于現實條件的限制,不能直接進工地是也可以通過參觀模型,使學生直觀的看到建筑構造的各組成部分及細部節點做法,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3.5調整考核方式
雖然課上教師一直強調《房屋建筑學》課程在整個高職學習過程中的重要貫穿性作用,但作為高職生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已經養成一定的學習習慣。以往閉卷考試為主一卷定乾坤的考試模式,學生很難考取較好地成績,更有甚者連考試成績也無所謂。為督促學生的學習,宜將平時成績與考試成績相結合,以綜合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將平時成績與考試成績按5:5或6:4的分值標準,并將平時成績細化為大作業、小作業、上課表現等多方面,培養學生在構造理論知識、工程圖識讀、建筑設計及學生對任務分析、解決、團隊合作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同濟大學.房屋建筑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陳燕菲.房屋建筑學課程教材改革探討[J].中國建設教育,
關鍵詞:房屋;建筑;教學
《房屋建筑學》課程本身具有開放性、實踐性等特點。為了提高《房屋建筑學》教學的質量,需要以房屋建筑課堂本身特點為基礎進行改革,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培養成社會所需的現代化人才。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而現代的教育要求教師從權威的知識擁有者向學生的指導者轉變。課程安排上盡量深入淺出,教師在課堂上要時刻留意學生接受知識的表情,隨之調整自己的講課節奏,并且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提問,讓學生也積極參與教學當中,從被動接受者向主動參與者轉變。在《房屋建筑學》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建筑設計與建筑構造的關系,教師在課堂上要有意識的將二者聯系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到墻體構造時,不僅僅只對墻體的構造進行介紹,而且還應該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如為什么框架結構的墻體的選材比磚混結構要豐富的多等等類似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去獨立思考,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主動性,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二、改革教學內容
隨著建筑業的發展,建筑技術也得到了不斷的進步,不斷推出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并且建筑設計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建筑裝飾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房屋建筑技術所涉及的內容日趨擴大,但是學校課本上的內容更新速度較慢,跟不上現代房屋建筑技術的要求,并且產生了一定的差距,從而使得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市場發展脫節。例如,現代實際工程的門窗已經采用鋁合金、塑鋼門窗等材質,但是教學中仍然還是以傳統的木門窗為例進行教學。在這種情況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要不斷地進修研究當代建筑技術以及建筑裝飾技術,將其應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讓所學的知識范圍不僅僅只是在課本上,將其拓展到實際應用的知識中。教師在講課過程中,還可以以欣賞課的形式來對建筑業最新發展情況進行介紹,開闊學生的眼界。
三、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傳統的教學手段只是注重理論知識,而現代的市場已經不僅僅要求理論知識牢固,更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力,因此,傳統的教學手段已經不再適應現代教學和社會的需要。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很好的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這正是社會發展所需的。《房屋建筑學》中的建筑構造有大量的節點詳圖,建筑平面設計有大量平面布置工程案例,這些用語言是很難講述清楚的,但是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就可以將這些案例用最清晰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它在課堂上可以使用,而且用于自己的電腦上,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學習。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運用大量的構造實圖、動畫以及工程實例錄像,將構造教學和建筑設計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四、加強工程現場與案例教學
《房屋建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出現理論知識比較抽象,僅僅靠文字學生是很難理解的,因此,就需要安排實習,深入施工現場突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性。為了鞏固學生對建筑構造和建筑設計的理解,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加入到建筑物、分析實際施工圖紙這些環節中去,將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根據《房屋建筑學》教學的實際進度,選擇有針對性的工地,采用合適的方式來進行教學。
綜上所述,為了縮小學生與社會發展之間的差距,《房屋建筑學》教學的改革需要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革教學內容、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加強工程現場與案例教學這幾個方面進行。
參考文獻:
【關鍵詞】CDIO;課程整合;教學研究;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來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它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 ,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南京工程學院作為應用型本科,是國家首批“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試點高校之一。在建筑工程專業的教學中,我們也致力于探索適合學校特色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著手點是將聯系密切的相關課程有機整合,交叉化、系列化教學。
《建筑制圖》、《計算機輔助制圖》和《房屋建筑學》作為主要的專業基礎課,是建筑工程專業學習的入門課程,幾乎貫穿專業學習的整個過程。其中《建筑制圖》是以畫法幾何為理論基礎,研究圖解空間幾何問題的基本原理以及繪制、閱讀建筑工程圖樣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思維能力,使學生具有畫圖、讀圖的基本能力,掌握手工繪圖的基本技能?!队嬎銠C輔助制圖》主要教授計算機輔助繪圖軟件的基本操作以及在建筑圖中的應用,培養學生計算機繪圖的基本能力.《房屋建筑學》主要培養學生熟悉和掌握房屋的構造原理,能選擇合理的構造方案進行建筑設計,并繪制相應的施工圖。三門課程所涉及的內容關聯性強,且相輔相成。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將三門課程放在不同學期依次進行,自成體系。在十余年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中發現,這種情況下學習者的學習連貫性差,學習效果和綜合使用能力不足,往往是學習后面課程時還要重新加強前面課程所學,效率低進度慢,也失去了其專業基礎課的功能。近年來很多教師將《建筑制圖》和《AutoCAD》兩門課程整合起來進行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如何將上述三門相關課程進行合理又有效的教學安排,使三者內容相互滲透,緊密結合,獲取最優的教學效果,是教學改革和教學實踐中一項仍需探究的課題。
一、課程教學體系的創新研究
對《建筑制圖》、《計算機輔助制圖》和《房屋建筑學》三門課程進行系列化、交叉性的教學,開發設置新的課程教學體系應以學生能進行建筑方案設計,并能熟練繪制和閱讀建筑施工圖為培養目標,在課程的教學內容、教材建設、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等不同方面進行研究和改革。
(一)課程內容優化與調整
教學內容改革是新課程體系建設的核心部分,所以首先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重組知識體系,避免知識重復脫節,著重體現易學實用性。試點教學過程中根據新的教學目標,以設計為主體,制圖為輔助手段來實現建筑設計的全過程。從建筑設計開始,以建筑設計結束,中間講述各種設計方法,并實時穿插相關的制圖知識和計算機繪圖方法。對教學內容進行了
較大的取舍和調整,具體如下:
1.從《房屋建筑學》開始,介紹建筑概述:建筑的基本概念、建筑的構成要素、建筑的分類與等級;建筑設計的內容和程序、要求和依據等?;诖艘鼋ㄖO計成果的表達方法—圖樣。
2.制圖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主要介紹建筑制圖標準(如圖紙圖幅、線型、字體等)、制圖方法和步驟,同時介紹利用AutoCAD軟件繪制圖框、標題欄等基本命令。弱化手工尺規繪圖內容(涉及尺規儀器、幾何作圖)。
3.空間建筑形體的二維表示理論與方法(即畫法幾何部分):主要介紹投影基本知識、點、直線、平面的投影、平面體的投影、曲面體的投影、組合體的投影、圖樣畫法等,并實時穿插介紹各種幾何元素及平面圖形的AutoCAD繪制方法。削減立體表面交線和軸測圖內容,去除那些不適合計算機繪圖的簡化畫法,如對稱圖形、相同結構要素的簡化畫法等。
4.建筑施工圖概述:介紹建筑施工圖的形成,表達的內容,專業制圖規定,同時介紹使用AutoCAD繪制建筑單體符號的方法(如軸線編號、標高符號等)。
5.建筑平面設計:介紹平面設計內容及方法,并結合建筑制圖標準介紹TArch天正建筑軟件繪制建筑平面圖的方法。
6.建筑立面設計:介紹立面設計內容及方法,并結合制圖標準介紹利用TArch和AutoCAD軟件,生成并細化立面圖。
7.建筑剖面設計:介紹剖面設計內容及方法,并結合制圖標準介紹利用TArch和AutoCAD軟件,生成并細化剖面圖。
8.建筑構造設計:介紹細部構造設計內容及方法,并結合制圖標準介紹利用TArch和AutoCAD軟件,完善平、立、剖及詳圖。
9.課程綜合練習:中小型民用建筑方案設計及出圖,系列施工圖識讀。
(二)立體化教材建設
基于課程內容的調整,考慮到仍然使用原有的獨立教材已經不合時宜,必須進行新的綜合性教材開發。又由于教學研究和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繼承精華同時調整舍棄不足的過程,教材建設應順應這個規律,在兼顧到市場效應的同時,分幾個階段逐步進行和完善。
關鍵詞: 《建筑構造分析》 實踐教學 開展方法
1.《建筑構造分析》的教學內容
在教學改革中,貫徹以建筑應用能力為主線,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原則,進行教學整體優化。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緒論、民用建筑設計、民用建筑構造概論、基礎與地下室、墻體、樓層和地層、樓梯、屋頂、門和窗構造、單層工業廠房、建筑工業化簡介。總計54學時,其中理論學時36學時,實踐學時18學時。教學重點是建筑構造原理、建筑構造要求及做法。
2.實踐教學的內容組成
伴隨著理論教學的開展應完成的實踐教學有:建筑設計(建筑平面設計、剖面設計、立面設計)、構造設計(墻身詳圖設計、樓梯詳圖設計、屋頂平面圖設計),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聯系、學會應用,為后繼專業課的學習及畢業后完成在其專業范圍內的各項工作打下基礎。
3.實踐教學貫穿于理論教學的整個過程
3.1建筑整體方案草圖設計
本課程的學習目的之一是使學生熟練地識讀建筑施工圖,有的學生利用假期參加了工程實踐活動,同時在大一時學生都參加過工程認識實習,學習了建筑制圖、建筑材料、建筑力學、建筑工程測量等專業技術基礎課,具有一定的識圖繪圖能力,在教學初期學習緒論、民用建筑設計教學內容后進行建筑設計就有一定的基礎。進行建筑設計的目的是盡快抓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針對建筑設計提出的問題引出后面的建筑構造的學習,因此設計一個任務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巧妙地提出任務――完成某住宅建筑方案草圖設計(繪建筑底層平面圖、建筑剖面圖、建筑正立面圖),加深學生對任務的理解,明確完成任務后達到的學習目標。
為避免學生產生信心不足的心理,在發放教材的同時為學生每人提供一本建筑施工圖圖集消除學生見識少的畏懼心理,并指導學生查閱《建筑制圖標準》、《房屋建筑制圖統一標準》的相關規定。面對這一極富“成就性”的任務,學生會在興奮之余產生畏難情緒。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和計劃。例如:在軸線定位的時候具體定在墻中哪個位置?樓梯間的尺度應留多少?應該在底層平面圖中表示散水還是明溝?立面設計中墻身裝修材料選哪種?剖面設計中樓梯坡度多大?門窗尺度如何確定?應告訴學生這些細部問題在后面的相關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會逐一講解,目前的建筑方案設計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個學習、修改的過程,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求知欲,又為一些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提供了路徑。因此住宅建筑方案草圖設計的缺陷引出了后面的主要內容――建筑構造的學習。
3.2建筑構造設計
在前面建筑方案草圖設計中遇到的一些細部構造設計問題,隨著建筑構造內容的開展(民用建筑構造概論、基礎與地下室、墻體、樓層和地層、樓梯、屋頂、門和窗構造)學生可應用教師所講的教學知識解決相關細部設計的問題。
如:通過民用建筑構造概論的理論教學,學生掌握了建筑尺寸的要求、平面定位軸線的定位原則,對自己的建筑底層平面圖設計方案中尺寸、墻體定位重新審視,從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在墻體內容的理論教學中,學生認知了不同的設計方案中墻體的組成是不一樣的,墻身詳圖設計反映的空間內容遠不止墻體本身,促進了學生對相關構件如基礎、樓層和地層、門和窗、過梁、圈梁、雨篷、陽臺的認知,隨后又可修改建筑剖面圖中構件的組成、位置、做法。
樓梯內容的理論教學使學生對整體設計中樓梯的尺度的確定有了明確的認識,通過樓梯詳圖設計使前面建筑平面設計中提出的“樓梯間的尺度應留多少”的問題得以解決,在建筑剖面圖中可以正確確定樓梯的坡度、級數、平臺寬度。
屋頂內容的理論與實踐教學的結合使學生清楚了屋頂構造設計的要點和難點,屋頂平面圖設計的完成也進一步促進完善建筑平面圖中的一些做法。
在與實踐相關的理論教學中,學生采用自主學習、探索問題完成任務,并隨堂展示任務完成的成果。教師不斷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等方式完成任務。教師及時對學生完成的任務做出反饋和評定,幫助學生找出自己在完成任務時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方法,對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所使用的知識點進行系統梳理,通過一邊理論教學一邊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活動,學生建立起了對建筑整體與建筑細部構造關系的認識,通過整體設計認識到了細部構造設計的意義,通過細部的構造設計進一步修正了認識整體的構造。這樣前后聯系反復修改鍛煉了學生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讓學生增強了成就感和自信心。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高了,其建筑施工圖的識圖能力和表達能力有了較大的增強。這使學生獲得了相對完整的、扎實的專業應用知識,同時教師的教學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各地區通用民用建筑配件圖集.
比較靈活。特別是公共建筑,其本質上是為他人創造一種學習、生活、工作的模式或環境,是為大多數人服務的。本文主要對教學樓實驗樓的建筑設計全過程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建筑設計;平面設計
Abstract: beautiful campus space should be a complete and unified physical space, respect for the campus party rules. Art design can be popular, can also for a few, it in the service target is more agile. Especially the public building, its essence is for others to create a kind of study, the life, the work mode or the environment, is for most people the service. This paper mainly to the classroom building building design of the building whole process analysis.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Graphic design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設計前的準備工作
1.1熟悉設計任務書
具體著手設計前,首先熟悉設計任務書,明確建設項目的設計要求。設計項目性質,功能,地理位置,水文情況,可實施的總建筑面積,結構形式,場地土類別等,并了解當地氣候分區及局部小氣候的影響。
1.2收集必要的設計原始數據
通常建設單位提出的設計任務,主要是從使用要求、建設規模、造價和建設進度考慮的,房屋的設計和建造,還需要收集下列有關原始數據和設計資料:
1)氣象資料:所在地區的溫度、濕度、日照、雨雪、風向和風速以及凍土深度等;
2)基地地形及地質水文資料:基地地形標高,土壤種類及承載力,地下水位以及地震烈度等;
3)水電等設備管線資料:市政管線接口,基地地下的給水、排水、電纜等管線布置,以及基地上的架空線等供電線路情況;
4)設計項目的有關定額指標:國家或所在省市地區有關設計項目的定額指標,例如學校辦公室每人面積定額,教室的面積定額以及建筑用地、用材等指標;
5)周邊環境情況;
6)交通環境報告等。
1.3設計前的討論分析
1)建筑物的使用要求:深入訪問使用單位中有實踐經驗的人員,認真調查同類已建房屋的實際使用情況,通過分析和總結,對所設計房屋的使用要求做到胸中有數。首先需要了解教學實驗樓的主要功能以及建筑內的各種器材用具的大小尺寸,為具體著手設計做好準備。
2)建筑材料供應和結構施工等技術條件:了解項目所在地區建筑材料供應的品種、規格、價格等情況,新型建筑材料(特別是節能環保材料)的性能、價格以及采用的可能性。結合房屋使用要求和建筑空間組合的特點,了解并分析不同結構方案的選型,當地施工技術和起重、運輸等設備條件,因地制宜,通過最合理的選材表現出建筑的地域性。
3)學習有關方針政策以及同類型設計的文字、圖紙資料,特別是汶川地震后各個地區均不同程度提高了教學樓的抗震設防要求,盡量避免出現異形結構,出現高差過大的變化。
2方案設計階段
方案設計的主要任務是提出設計方案,即在已定的基地范圍內,按照設計任務書所擬的房屋使用要求,綜合考慮技術經濟條件和建筑藝術方面的要求,提出設計方案。在滿足建筑日照要求,消防要求的基礎上,確定建筑物的組合方式,選定建筑材料和結構方案,確定建筑物基地的位置,闡述設計理念,分析設計方案在技術上、經濟上的合理性,并提出估算書。
2.1建筑平面設計
2.1.1使用部分的平面設計
1)房間的面積、形狀和尺寸要滿足室內使用活動和家具、設備合理布置的要求。
2)門窗的大小和位置,應考慮房間的出入方便、疏散安全,采光通風良好。
3)房間的構成應使結構構造布置合理,施工方便,也要有利于房間之間的組合,所用材料要符合相應的建筑標準。
4)室內空間及頂棚、地面、各個墻面和構建細部,要考慮人們的使用和審美要求。
2.1.2使用房間的面積、形狀和尺寸
根據建筑規范,結合所設計的教學實驗樓布局形式,如為內廊式組合方式平面緊湊、走廊所占面積較小、房間進深大、節省用地,但是有一側的房間朝向差,走廊較長時,采光、通風條件較差。房間的開間和進深尺寸控制在8000mm左右為宜,在東西兩側各設一間廁所和洗漱間。
2.1.3門窗在房間平面中的布置
1)門的寬度、數量和開啟方式。房間平面中門的寬度及數量,是由通過人流多少和搬進房間家具、設備的大小決定的。一般是在房間的兩頭各開一個門,可根據每間實驗室的不同特點選擇不同的開門方式及寬度。
2)窗的大小和位置。房間中窗的大小和位置,主要根據室內采光、通風要求來考慮。采光方面,窗的大小直接影響到室內照度是否足夠,窗的位置關系到室內照度是否均勻。各類房間照度要求,是由室內使用上精確細密的程度來確定的。由于影響室內照度強弱的因素主要是窗戶面積的大小,因此,通常以窗口透光部分的面積和房間地面面積的比(即窗地比,教學樓的窗地比不應小于1:6),來初步確定或校驗窗面積的大小。窗的平面位置,主要影響房間沿外墻(開間)方向來的照度是否均勻、有無暗角和炫光。如果房間的進深較大,同樣面積的矩形窗戶豎向設置,可使房間進深方向的照度比較均勻。建筑物室內的自然通風,除了和建筑朝向、間距、平面布局的因素有關外,房間中窗的位置,對室內通風效果的影響也很關鍵。在瞞足采光、通風的基礎上,結合建筑造型、結構柱網布置窗戶的位置及寬度。
2.1.4輔助空間的平面設計
根據教學實驗樓的使用特點和使用人數的多少,在設計中考慮到了器材室、教員休息室以及學生的交流共享空間。
2.1.5交通聯系部分的平面設計
交通聯系部分設計的主要要求有:交通路線簡捷明確,聯系通行方便;人流通暢,緊急疏散時迅速安全;滿足一定的采光通風要求;力求節省交通面積,同時考慮空間處理等造型問題。
1)過道寬度一般為2400mm。
2)樓梯是房屋各層間的垂直交通聯系部分,是樓層人流疏散必經的通路。樓梯設計主要根據使用要求和人流通行情況確定梯段和休息平臺的寬度,選擇適當的樓梯形式,考慮整個建筑的樓梯數量以及樓梯間的平面位置和空間組合。
3)門廳和出入口。門廳是建筑物主要出入口處的內外過渡、人流集散的交通樞紐。門廳面積的大小,主要根據建筑物的使用性質和規模確定。采用的門廳寬度一般為8000mm。
2.2建筑剖面設計
建筑剖面圖是表示建筑物在垂直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組合關系,主要分析建筑物各部分應有的高度、建筑層數、建筑空間的組合和利用以及建筑剖面中的結構、構造關系等。
樓梯在剖面中的位置,是和樓梯在建筑平面中的位置以及建筑平面的組合關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由于采光通風的要求,通常樓梯沿外墻設置,當樓梯在房屋剖面的中部時,需用一定措施解決樓梯的采光通風問題。
2.3建筑立面設計
建筑立面設計是表示房屋四周的外部形象,可以看成是由許多構部件所組成。建筑立面設計應根據初步確定的房屋內部空間組合的平剖面關系,設計時首先應該推敲總的比例關系,考慮建筑整體的幾個立面之間的統一,相鄰立面間的連接和協調,然后著重分析各個立面上墻面的處理,門窗的調整安排,最后對入口門廊、建筑裝飾等進一步做重點及細部處理。立面色彩的搭配應根據學生的年齡段選擇不同的色彩,避免出現單一、沉悶的色彩搭配。建筑立面應體現建筑的時代性、地域性。
2.4 建筑模擬技術的運用
建筑環境模擬技術主要包括結構受力模擬、建筑能耗模擬、人員疏散模擬、采光模擬、建筑通風模擬、環境噪音模擬等。根據模擬結果對前述方案進行調整和完善,完成方案定案。
2.5 滿足實驗技術功能要求, 合理布局
實驗室建筑與一般教學建筑相比,在功能技術等方面提出了較高的使用要求。我們通過合理的建筑布局,充分滿足實驗室的使用功能要求;結構選型、材料以及構造技術符合中國國情,并適用于華南沿海地區。符合規劃、消防、安全、環保等要求,遵循國家有關技術標準、規范、規程:工程造價估算經濟恰當,適應未來維護管理的需求。
2.6 以人為本, 突出現代教育理念
充分理解現代高等教育對人才培養的需要,強調環境與人的互動關系。設計中非常注重校園公共空間的設計,提供層次豐富的交往空間,滿足學術交流和素質培養的需要。以人為本是當代建筑發展的潮流,從總體流線布局到細部節點設計,我們都充分體現對使用者的關懷與重視,力圖營造富于人文氣息的高品質的校園環境。
3 技術設計階段
技術設計階段(即初步設計)是建筑設計方案的進一步完善,并為方案的實現提供技術依據。技術設計的內容包括整個建筑物和各個局部的具體做法分析研究,各部分確切的尺寸關系,內外裝修方案,結構方案選型和計算,各種構造和用料的確定,各種設備系統方案和計算,消防的安全性,設計預算的編制等。這些工作都是在各專業共同商議之下進行的,并應相互認可。技術設計的著眼點,除體現設計方案的整體意圖外,還要考慮施工的方便易行,以比較省錢、省時、省事的辦法實現效果。最后應對建筑進行節能計算(根據國家及地方標準,可采用天正節能軟件或PKPM節能軟件等),考慮建筑的整體年耗,選擇合適的節能環保材料。對于不太復雜的工程,技術設計階段可以省略。
4施工圖設計階段
施工圖設計是建筑設計的最后階段。其主要任務是滿足施工要求,即在方案設計或技術設計的基礎上,綜合建筑、結構、給排水、電氣、暖通空調、智能、燃氣等各工種相互協調、核實核對,并深入了解材料供應、施工技術、設備等條件,把滿足工程施工的各項具體要求反映在圖紙中,根據國際及地方規范標準,做到整套圖紙齊全統一,明確無誤。
5結語
在建筑設計中不僅要處理好建筑內部各要素的關系,而且要處理好建筑與外部要素和環境的關系。建筑內部各要素包括建筑、結構、設備、建筑物理、建筑材料和建筑施工等,一個建筑設計只有符合滿足上述要素的要求,才能滿足一般的使用功能。但今天的建筑設計已不單單是一幢建筑的實用、美觀和經濟的問題,它還要涉及到社會學、生態學、心理學、歷史學、經濟學和環境學等多門學科。即建筑設計不僅要滿足為人使用的基本功能,還要體現建筑的時代性、地域性和文化性。
參考文獻:
[1]董軍,張偉郁,顧建平.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指南房屋建筑工程分冊[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2.3.
1.1部分教材內容陳舊過時,亟待更新
“房屋建筑學”是一門開設在大二階段的專業基礎類課程,是培養和塑造學生專業態度與專業認識的一個起點。在這個階段,學生初識房屋建筑,學習房屋建筑的各組成部位與其組成構造,其中不乏各種建筑材料與施工工藝。通過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保持教學內容與當下建筑工程的一致性,對學生樹立專業第一印象與培養“應用型”人才顯得意義重大。但是查閱市面主流版本教材內容,特別是在引入先進工藝與新材料等方面,效果卻不盡如人意。例如:防水材料中講到的瀝青油氈早已被防水卷材與防水涂料給取代;新版《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中混凝土強度最低為C15,而書中仍將C10混凝土作為基礎墊層來使用等。作為培養民辦高校土建類專業的學生,“應用型”復合人才主要是以懂原理,能動手為主要出發點。但是目前“房屋建筑學”的教材內容顯然與實際工程有很大的脫節,教材內容更新勢在必行。
1.2課程教授內容繁雜,學生顧此失彼
“房屋建筑學”在土建專業整個教學系統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涉及的知識面廣,綜合性強。需要學生運用所學課程,如“土木工程概論”、“土木工程制圖”與“土木工程材料”等先修課程知識作鋪墊。這些課程與“房屋建筑學”課程之間環環相扣,知識點相互重疊與滲透,可以說“房屋建筑學”是一個綜合以上課程的一次綜合運用。正是由于該課程具有高度的綜合性與專業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的知識銜接能力不夠,綜合運用能力有限,教授的效果往往事與愿違。
1.3重理論、輕實踐,課程設計不盡如人意
“房屋建筑學”的內容包含兩個部分:建筑設計與建筑構造。前者主要側重與建筑功能與形象的設計,后者重點集中于構件的功能與施工做法。該課程的常規教學方法是以理論教學為主,輔以一周的課程設計。理論與實踐的學時比例約為3:1,滿足教學大綱的任務與要求。而實際情況卻不盡如人意,課程設計集中于期末考試前一周,學生無心投入設計實踐之中,疲于應付各科考試。
1.4涉及設計數據較多,學生缺乏感知能力
“房屋建筑學”里含有較多的設計數據與尺寸要求,各種尺寸大小不一。有考量建筑長與寬的較大尺寸(以米為計量單位),亦有衡量細部構件較小的尺寸(以毫米為計量單位)。學生對于某個數據缺乏直觀的體驗,無法準確判斷及合理做出設計。
1.5考核方式落后,學生考后即忘
“房屋建筑學”通常采用閉卷考試形式,主要以考查學生理論知識為主,如概念和構件作法等。這就造成學生死記硬背,考前突擊,考后即忘。失去了課程教學的基本意義,與“實踐性”、“應用型”的培養目標背道而馳。
2“房屋建筑學”的課程改革
2.1吐故納新,保持知識的先進性
“應用型”人才培養注重的是與時俱進,塑造符合時代要求、滿足市場需求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如何能讓學生從校園到職場無縫銜接,是本次專業轉型革命的一個重要問題。保持知識的先進性,讓學生贏在起跑線上顯得尤其重要。應加大教材更新力度,及時融入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與新規范的更新內容,摒棄廢舊、少見的內容,合理刪減教材。民辦高校也可以根據各自定位與發展方向,開展自編專業教材建設工程,讓教師擁有更多自,從而達到因材施教,事半功倍的效果。
2.2調整理論與實踐課時比例,向實踐課傾斜
“應用型”人才的價值體現在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大實踐課教學學時,控制實踐課教學質量重要性不言而喻,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繼而再用理論知識加以詮釋,這是一條比較適合民辦高校學生學習特點的方法。可以考慮把本課程的課程設計放在學期期中,比較圓滿地解決了期末時間緊張的矛盾。
2.3開展戶外課堂,加深對建筑的“感知”印象
面對“房屋建筑學”中比較專業的概念和比較具體的施工構造做法,采用傳統的“填鴨式”理論教學方式暴露出了種種弊端,課堂效果收效甚微。按照“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可轉變課堂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環境,通過激發學生興趣,進行自我“感知”是一種新穎且易于被學生接受的方法。“房屋建筑學”的課堂完全可以設置在建筑室內外的各個位置。例如:講授房屋的開間、進深或勒腳、散水、女兒墻等構件時,可以將學生分組,尋找校內各建筑對應的構件,并要求用皮尺測量出各構件的尺寸;講授屋面的排水形式與防水構造時,可將課堂直接開設在建筑的屋頂,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能動性,又在實際測量中加深了對構件的了解,一舉多得。
2.4多種考核形式并存,注重學生動手能力
考核方法應突破傳統的紙面答題,改變單一的一考定成績的形式。由于“房屋建筑學”的綜合性與工程實用性,可以在考試形式上多樣化,考試內容上專業化。例如:在講授完成建筑平面設計的內容后,通過設置課堂小測驗的方式,用一些簡單的建筑方案快題,要求學生繪圖表示,以達到鞏固練習,強化鍛煉的目的;在講授完成樓梯的設計步驟與要求后,設置綜合小測驗,要求學生設計一套完整的樓梯并用繪圖的形式表達。將這種單元測驗的成績計入總分,最終匯總評判。這種方法弱化了期末考試一考定成績的現象,避免了學生平時不努力,考前抱佛腳的現象。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