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6 08:24:21
序論:在您撰寫勞動技術教育的特點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電子白板;特殊教育;勞動技術
中圖分類號:G76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7)09-0014-02
1 前言
交互式電子白板是一種新興的教學工具,在許多教學中已得到運用。電子白板是計算機、投影儀以及信息技術的完美結合,實現了人機合一的目標。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根據需要可以隨意進行擦除、書寫或修改,節約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交互式電子白板符合當前教學的發展方向,也推動新型教學模式的產生,從傳統的教師單向教學變為現在的學生與教師之間雙向教學,讓學生和教師之間有了更強的溝通,在課堂上也形成一股積極好學的力量[1]。
2 電子白板對特殊教育勞動技術教學的影響
讓特殊教育勞動技術課堂教學更加活躍 交互式電子白板采用圖片、音頻以及視頻的方式進行教學。在特殊教育勞動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PPT的方式將課堂內容對學生進行展示,讓學生清楚地知道本堂課所要講解的內容,更加帶有目的地讓學生進入學習中。交互式電子白板豐富著特殊教育勞動技術教學的方式,將學生巧妙地帶進課堂,通過圖文、視頻的方式活躍課堂氣氛,改變傳統的枯燥教學模式。交互式電子白板為教學提供一些工具,如書寫工具、擦除工具、繪圖工具,將計算機與投影儀巧妙地結合起來,共同為特殊教育群體服務。
如聾啞兒童這樣的特殊群體,他們本身具有自卑的心理,所以教師在對他們進行教學時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細心,而電子白板就能較好地配合教師教學。教師在對聾啞兒童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電子白板的音頻、圖文等優點,較好地對知識進行傳輸,讓聾啞兒童忘記自卑的心理,愉悅地投入課堂學習中,在課堂上也能表現得更加活躍、輕松和自在[2]。
讓特殊教育勞動技術教學方式多樣化 在課堂上,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教學方式,可以有多種方式進行知識的傳輸。比如在教學文字方面,教師可以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寫下很多筆畫,讓學生用電子白板上的“平移”功能進行筆畫的遷移、拼接,形成一個字體。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加有趣地進行學習,也能將學習的文字進行深刻記憶,較好地提高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另外還可以進行音頻、視頻的學習,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將學習的文字進行播放,讓學生在本子上寫下自己聽到的或者看到的文字,這樣的教學方式也是一個提高學習質量的方法。交互式電子白板讓特殊教育勞動技術教學不再陷入死角,利用各種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3]。
讓特殊教育勞動技術課堂教學更加簡潔 隨著科技的發展,新時代的教學方式也逐漸在改變,交互式電子白板得到廣泛的應用是必然的,只有順應時代的發展需要,才能不被社會所淘汰。交互式電子白板是隨著科技的進步而逐漸產生的,被運用在現代教學中也是必須的。交互式電子白板不僅讓特殊教育勞動技術教學的方式多樣化,也讓課堂更加簡潔,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更進一步。教師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在課下只需要將本堂課內容進行匯總,課堂上在電子白板上進行投影展示,減少許多動筆書寫的時間,也讓學生的注意力保留在課堂上。
如在對聾啞兒童進行教學時,他們與生俱來的膽怯和自卑讓他們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降低。而利用電子白板,聾啞兒童可以忘我地投入到課堂中,根據電子白板的指示完成本節課勞動技術內容的學習。我國的特殊教育有很多是針對一些殘疾兒童的,在對他們進行教學的時候,難免存在一些困難。但是隨著電子白板的廣泛運用,許多兒童不再感覺學習勞動技能吃力,在很多特殊教育中,電子白板表現出傳統教育不具有的特色,將課堂變得更加簡潔、有趣[4]。
3 促進電子白板與特殊教育勞動技術教學的和諧交互
進行情境式教學,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只有具有強大的學習欲望,才能更加積極地進入學習中。在課堂開始前,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對將要講述的課程進行問題型引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積極性,這對教學的開展是一個好的開端,進行情境性課堂的創設,增強學生的興趣。在交互式電子白板形式的課堂上,教師可以較好地利用到它的優點,借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將課堂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現給學生。交互式電子白板課堂具有傳統課堂不具有的特色,能夠較好地幫助教師進行學科教學,也讓學生有更濃厚的興趣跟著教師的思路走進課堂的學習。
勞動與技術教育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要領域,更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素質教育,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勞技教育特別是它的基本渠道――勞動技術教育課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勞動技術教育課作為以理論學習相實際操作結合為主要特征的課程,其培養創新人才的獨有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勞動技術教育課是指導學生生活、生產的技術教育,而創新往往來源于生活,來源于生產。
其次,勞動課中技術思維占主導地位。技術思維的特點是形象思維、直覺思維,而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在創造力的開展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故而勞技課的開展有利于創新能力的開發。
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制約小學勞動技術教育課開展的幾個問題:
1.現有的小學教育教學評估管理制度制約了勞動技術教育課的開設?,F在所存在的問題:對于勞動技術教育課的開設與不開設一個樣,滿腦袋的成績,分數至使勞動技術教育課和其它藝體學科無法正常開設,加上對勞動技術教育課的評價機制不健全,管理上的薄弱也是勞動技術教育課得不到有效開設的主要原因。
2.很多學校在勞動技術教育課開設上的專業師資匱乏,其任課教師多為其它學科教師兼任或接近退休的老教師擔任,由于勞技課程內容涉及面很廣,且專業性強,此類教師很難勝任教學任務,造成質量不高。另外,經費設備不足,實踐基地缺乏,無法適應教學的需要,這些都是嚴重制約著勞動教學的正常開展的原因。
3.勞動技術教育課教學的教改力度不足,很多人認為勞動技術教育課就是“干活課”,落后的課堂教學無法發揮勞動技術教育課的固有價值。
為加強勞動技術教育課在小學的正常開展,我們社會、學校、家庭要提高對勞動技術教育課的認識,特別是各級教育、行政、裝備部分,要加大對勞動技術教育課開設、管理、投入、研究力度,使小學勞動技術教育課的開設逐步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的軌道。
在勞動技術教育課課堂教學上,我認為還應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1.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勞動技術教育課的教學中,要以勞動實踐為主,寓思想教育于勞動實踐之中,把思想教育與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掌握知識、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強勞動技能的訓練,增強動手能力。既不能以講授示范代替學生的操作訓練,也不能以單純的勞動代替勞動技術課的教學,努力做到實踐性,教育性相統一。
2.注意加強現場教學、直觀教學,特別是要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等手段,幫助學生掌握操作要領。根據學校條件或教學需要,可實行分組教學,分散或集中使用課時。
在這次課程改革中,已有的勞技課程在形態和名稱上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這是順應時展潮流,體現課程綜合化趨勢、與時俱進的一種改革嘗試?!皠趧优c技術”的名稱與以前的“勞動技術”名稱相比中間加了一個“與”字,這一方面表明了“勞動”與“技術”二者的聯系,另一方面又表明“勞動”與“技術”二者的區別,同時,“勞動與技術”作為一個整體出現,又體現了綜合的特征,是一種課程內部的“小綜合”。這種區分,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和有效實施作為我國基礎教育優秀傳統的勞動教育和日益受到世界各國青睞的技術教育。
勞動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優秀傳統,是素質教育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對培養學生勞動觀念,磨練意志品質,樹立艱苦創業的精神以及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實踐中,有一段時間把學生參加體力勞動當成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主要方式,只關注它的德育功能和對人的改造作用,忽視了勞動教育所蘊含的豐富的教育價值?!秳趧优c技術教育實施指南》(國家制定的《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以下簡稱《指南》)立足于時代的發展,強調勞動教育中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強調學生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勞動習慣的養成,以關注學生發展為本,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益美、以勞促創新的多方面的功能實現和勞動教育的多途徑實施與多學科滲透。
勞動與技術教育中所內含的技術教育,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職業技術教育,也不是??圃盒K_辦的高度專門化的技術教育,它是指普通基礎教育階段進行的技術教育。我們的學生生活在科學技術瞬息萬變的時代,不斷變化的新技術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將更加廣泛、深刻和迅猛。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技術教育是未來社會成員基本素養的教育,是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思維發展的教育,是人人都必須接受和經歷的教育。它是區別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標志,是現代教育具有“現代性”的重要支柱。揭開技術的神秘面紗,我們可以看到,技術世界蘊藏著豐富的教育價值。一項完美的技術作品本身就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歷史與邏輯的統一,是科學、道德、審美,也就是真善美的統一,也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統一。因此,技術教育對中小學生的發展有著廣泛而又獨到的教育價值。
新課程中的勞動與技術教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形成了綜合形態的課程設置。過去,小學的勞動課、初中的勞動技術課是獨立設置的一門課程。新課程計劃中,勞動與技術教育是被列為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一個國家指定性學習領域,這是課程形態上的重大變化。勞動與技術教育是跨學科的學習領域,具有內在的綜合特征。它綜合運用了數學、物理、化學、地理、語文、藝術、社會等學科的基本知識,同時也融合了經濟、法律、倫理、審美、環保等方面的教育視野。對學生來說,勞動與技術教育不僅是已有知識的綜合應用,而且也是新的知識與新的能力的綜合學習。在目前國際性的課程綜合化的趨勢中,勞動與技術教育綜合形態的推出,無疑是順應潮流的改革嘗試,它必將使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綜合性能和實踐品質得到展示。當然,在實施過程中還會遇到一些困難,還會有一些理念的碰撞,這有待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完善。
(二)進行了課程內容的結構性重組。勞動與技術教育是最具開發潛力、最易受科技發展影響、最應該體現時代特征的開放性學習領域。在國際上,作為諸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之一的技術課程已經成為一個包括勞作、手工、設計、家政、農業技術、工業技術、商業、職業準備等科目在內的龐大學科群??紤]到社會發展的進步趨勢、現實生活的客觀需要、學科發展的內在邏輯和學生身心的發展規律,《指南》在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內容結構上確立了勞動、家政、技術、職業準備等方面的教育內容,形成了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既有一定獨立性又有一定滲透性的內容結構。同時,根據初中和小學的性質、特點,進行了課程內容的學段定位,如在技術方面,小學確立為“技術初步”,初中確立為“技術基礎”;在職業準備方面,小學確定為“職業了解”,初中設計為“職業引導”。這充分反映了勞動與技術教育在內容上的現代性和開放性。
(三)建構了富有彈性的目標體系?!吨改稀诽岢隽四繕伺c內容分成基礎性和拓展性兩部分。基礎性內容是完成各階段勞動與技術教育目標的主要載體,體現了勞動與技術教育在內容上的結構性,對不同地區也具有條件上的普適性。而拓展性目標和內容是供各地選擇的,實施條件相對較高,有些內容體現了技術發展的方向性。不同取向的教育目標的提出,使
得各地方、各學校以及學校中的教師和學生作為課程內容的選擇主體成為可能。
(四)拓展了勞動與技術的學習空間?!吨改稀肥状螌⒑喴椎募夹g設計、技術產品說明書的閱讀、簡單的技術作品評價,正式引入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學習內容,農業技術的學習內容也從傳統的作物栽培和動物飼養向品種改良、技術試驗、產品貯存與加工、市場調研與營銷等方面擴展。勞動與技術教育學習內容在范圍上的拓展,必將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和改變學生的傳統學習方式,將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中發揮積極作用。
關鍵詞:勞動技術 教育 實踐 情境 構思
一、當前小學勞動技術教育
1.家長對勞動技術教育重視程度不夠
由于勞動實踐的開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并充分鍛煉其實踐操作能力,在我國教育開展過程中日漸普及。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鍛煉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始終是家長關注的焦點,而在當前的小學教育過程中,勞動技術教育面臨著無法順利開展的困境。結合現階段我國小學生的自身條件和生長環境可知,由于現階段我國的小學教育中,獨生子女所占比重較大,由于家長對獨生子女過度疼愛,家長不愿讓孩子接觸體力勞動,也為了有效避免孩子因操作不當而受傷。此外,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家長在面對勞動技術教育和學生成績提高時,多數人選擇后者,相比于勞動技術教育和體能鍛煉,家長更為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放棄讓孩子接收勞動技術教育這一念想。
2.學生對勞動技術教育興趣不高
小學生尚未建立起自我意識,其行為的判定能力基本上都是依靠教師和家長的,因此在小學學習過程中,家長和教師的指導方式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思想和行為。面臨升學壓力,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當前小學生的家長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過于重視學習成績的提升,孩子想游戲玩樂的時候,家長便會以作業和成績等因素限制孩子。小學生長此以往受到類似情景的影響,其內心便會逐漸建立起對娛樂勞動等活動的排斥情感,在這種情感作用下,面臨勞動技術教育,學生表達出的情感多為冷漠和生疏,使得小學勞動技術教育無法順利開展。
二、小學勞動技術課程優化措施
1.提高家長對勞動技術課程的重視程度
在小學生成長過程中,家長對小學生的日常評價以及態度對其心理成長有很大的影響,有條件的學??梢耘c父母建立無障礙的溝通,定期召開家長會或者是家長座談會,針對目前家長對勞動技術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加大向家長宣傳勞動技術教育的積極作用,改變家長一味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觀點,提高家長對培養孩子勞動技能的重視程度。當今社會對于實踐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隨著新課程改革落實,傳統以學生成績為生命的教學觀念逐漸被淘汰。許多名牌大學畢業生如果沒有較強的實踐能力,也會遭遇找工作難的問題。相反,即使不是名牌大學畢業生,如果從小就鍛煉出了良好的動手能力,也會比較容易找到工作。因此提高家長對小學勞動技術教育的重視程度是有效開展小學勞動技術教育的前提。
2.為孩子創設接受勞動技術教育的條件,提高其學習興趣
學校和家庭是小學生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受教育環境,學校和家長要盡可能為孩子創設能夠自我勞動的機會和情境。如在家庭中,家長可以有意識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讓孩子多參與家務勞動。在學校中,教師要讓孩子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農作物種植和家畜養殖知識,尤其是城市小學教育,強化城市小學生這方面的教育,不僅可以提高其對勞動人民的尊重程度,還會提高其在日常生活中對糧食的珍惜程度,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避免鋪張浪費。學校可以根據自身條件和校內小學生的生活環境特點,在保證小學生學好勞動技術課程內容之外,定期組織小學生去校外的工廠、超市等地實際參觀,實地培養小學生的動手能力。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在勞動技術教育中要注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品格以及完整的個性,在勞動技術教育中要充分尊重每位同學的個性差異。
3.科學評價,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校和教師以及家長對孩子們的勞動成果評價,不能只從結果來評判,要避免單純觀察學生的結業作品是否精致,教師和家長都要站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基礎上對孩子們的勞動成果進行科學的評價,對于學生們在創作過程中的合作表現、探究表現等,都要納入考核范圍,高效合理的評價機制能夠促使學生及時糾正自己的學習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實現全方位發展。
勞動技術教育是小學階段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強化小學勞動技術教育需要學校和家庭以及社會共同努力,需要多方面協調發展,學校作為教育機構必須強化對小學勞動技術教育的重視,重點開發小學生勞動技術教育的實效性,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制定合理的實踐策略,充分發揮勞動技術學科對學生的教育作用,完成新課標對小學勞動技術教育的要求,全方位提高小學生的自身素質。
參考文獻:
[1]于慧穎.深化勞動技術課程改革的思考.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2002(1)
這次課程改革中,已有的勞技課程的形態和名稱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皠趧优c技術”的名稱與以前的“勞動技術”名稱相比中間加了一個“與”字,這一方面表明了“勞動”與“技術”兩者的聯系,另一方面又表明“勞動”與“技術”兩者的區別,同時,“勞動與技術”作為一個整體出現,又體現了綜合的特征。
勞動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優秀傳統,是素質教育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對培養學生勞動觀念、磨煉意志品質、樹立艱苦創業的精神以及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新課程強調勞動教育中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強調學生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勞動習慣的養成,關注學生發展為本的,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益美、以勞促創新的多方面的功能實現和勞動教育的多途徑實施和多學科滲透。
勞動與技術教育中所內含的技術教育,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職業技術教育,也不是??圃盒K_辦的高度專門化的技術教育,而是指普通基礎教育階段進行的技術教育。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技術教育是未來社會成員基本素養的教育,是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思維發展的教育,是人人都必須接受和經歷的教育。因此,技術教育對中小學生的發展有著廣泛而又獨到的教育價值。
新課程中的勞動與技術教育具有哪些特點呢?據專家介紹,過去,小學的勞動課、初中的勞動技術課是獨立設置的一門課程。新課程計劃中,勞動與技術教育是被列為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一個國家指定性學習領域,這是課程形態上的重大變化。它綜合運用了數學、物理、化學、地理、語文、藝術、社會等學科的基本知識,同時也融合了經濟、法律、倫理、審美、環保等方面的內容。對學生來說,勞動與技術教育不僅是已有知識的綜合應用,而且也是新的知識與新的能力的綜合學習。
在國際上,作為諸多國家基礎課程之一的技術課程已經成為一個包括勞作、手工、設計、家政、農業技術、工業技術、商業、職業準備等科目在內的龐大學科群??紤]到社會發展的進步趨勢、現實生活的客觀需要、學科發展的內在邏輯和學生身心的發展規律,新課程確立了勞動、家教、技術、職業準備等方面的教育內容,同時,根據初中和小學的性質、特點,進行了課程內容的學段定位,如在技術方面,小學確立為“技術初步”,初中確立為“技術基礎”;在職業準備方面,小學確定為“職業了解”,初中設計為“職業引導”。
(江蘇省南京市百家湖中學,211100)
摘要:國外勞動與技術教育具有政府重視程度高、課程目標轉向基本技術教育、教學改革突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和保障體系完備等特點。從實踐效果來看,當前我國勞動與技術教育在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和課程實施等層面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國外的經驗對我國技術教育發展有如下啟示:提高對勞動與技術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認識,建立有利于勞動與技術教育發展的管理體制,加強學校勞動與技術教育基地建設,積極開發和利用家庭、社會課程資源,切實加強勞動與技術課程師資隊伍建設等。
關鍵詞 :國外 勞動與技術教育 啟示
勞動與技術教育是落實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方針的重要措施,重視和加強勞動與技術教育是推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內容之一,因此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發展問題是教育理論和實踐的重要研究課題。在這方面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可以為我國的勞動與技術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一定的經驗借鑒。
一、國外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基本特點
(一)政府高度重視勞動與技術教育
為了提升教育質量, 保持教育領先地位,很多國家采取有力政策支持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發展。德國除有專門的《義務教育法》外,還因地制宜地制定了配套的法規,以保障勞動與技術教育的開展。如1964 年德國
教育委員會提出《文化部部長聯席會議建議》, 將引進勞動與技術教育作為對主體中學進行改革的核心內容,同時明確指出:“把學生引入當今勞動世界富有成效的做法只能是伴隨著解釋和思考的親身實踐。因此,勞動技術教學是涉及不同事實領域的、基本的且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它應該具有自身獨立的形式,而不是其他課的附屬?!钡聡蛇€規定:孩子在6~10 歲要幫助父母洗餐具,給全家人擦皮鞋;14~16 歲要擦汽車和去菜園翻地;16~18 歲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間大掃除。1989 年, 澳大利亞教育理事會通過《霍巴特宣言》,提出了澳大利亞教育的十大目標, 其中有四大目標涉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如“教育要反映國家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向學生傳授能最大限度地適應未來工作與生活的技能;在知識和技能方面向學生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培訓的基礎;培養學生處理信息和操作計算機的技能,了解科學技術在社會中的作用,掌握技術;提供適當的職業教育和關于勞動領域的知識,包括對勞動在社會中的性質及其地位的認識”。在西方發達國家中,瑞典堪稱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典范,該國在實施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學校不進行職業教育,但作為普通教育重要內容的勞動與技術教育則受到高度重視。議會規定,基礎學校的勞動與技術教育是普通教育的內容之一,與文化基礎課處于同等地位。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重視科技和教育,不斷推進技術教育事業的發展。特別是二戰后,提出了“技術立國”的口號,到了現代又提出了“科技創新立國”的口號。各國重視勞動與技術教育的情況,還反映在國家教育方針的制定上。如新加坡和韓國在面向未來的教育改革中, 提出力求使每個學生德、智、體、技兼備,獲得全面發展。由于法律法規的約束,自20 世紀80 年代以來,全球絕大多數國家在小學、初中或高中階段設置勞動與技術課程,勞動與技術教育也正逐步成為各國社會發展和學生個人發展的重要途徑。
(二)課程目標轉向基本技術教育
對于如何確立適應時代要求的勞動與技術課程目標,當前世界各國幾乎趨于一致:主張從單純的“學科中心”轉向兼顧社會需要、學科體系和學生自我發展的基本技術教育。例如, 澳大利亞重視實用型人才的培養,在1983 年頒發了“參與和平等計劃”建議,把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結合起來, 幫助學生更好地從學校轉入工作生活。德國把勞動與技術教育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對人的全面素質的要求緊密結合起來, 除了教育學生了解人類生產和生活中的作用, 了解和掌握某項生產技能外, 還十分注意教育學生了解現代生產活動的過程, 并使他們了解勞動與環境生態保護、勞動與社會關系。日本尾隨美、蘇、英等發達國家,不單關注少數撥尖人才的培養,而且對普通技術工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把以近代技術為基礎的機械生產技術, 作為普通教育中技術教育的中心內容, 培養和發展學生運用勞動工具和勞動技術的能力。從1981年至1982 年,法國讓中學生在55000 多個企業實習班中接受培訓, 取得的基本經驗是:青少年接受普通教育的時間越長,基礎越好,插入專業教育的時機也就越成熟。勞動與技術課程目標的這種變化, 隱含著學校對學生不再強調“技術合理性”,而是強調“知識、能力和素質三個方面的全面發展”,反映了社會對教育的影響和對人才的要求。
(三)教學改革突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
突飛猛進的時代變化構成了學生的生活背景,同時也要求各國勞動與技術教育作出積極的反應,通過教學改革引導、幫助學生獲得駕馭個人和職業生活的能力。
第一,注意提高教學內容的技術含量。如德國對技術、環保和經濟的一體性給予了更多的關注,設置了專門的學習主題,如能源、原料和全球性環境問題———溫室效應等。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后從小學起至中學開設“工藝”必修課。從1999年開始,在教學計劃中又增加了“勞動培訓”和“制圖課”。法國從1985年開始在中小學開設“科學與技術”必修課,把“現代技術”納入中小學的學習范疇。
第二,教學方式方法多元化。如德國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基本教學模式是行為引導教學,其基本理念與“探究性學習”“問題解決式學習”“實踐性學習”或“項目學習”等是相通的。在澳大利亞,教師在教學時通常會根據自己的情況、學生的特點、教學內容和教學條件,運用討論、辯論、講座、角色扮演、調查研究、游戲、模擬、社會訪問、現場參觀、設計情境等方法完成教學任務。
第三,教學活動社會化。在美國、法國、德國、瑞典和日本等發達國家,除課堂教學外,學校還堅持開放式辦學, 通過安排個別和集體活動,讓學生接觸勞動世界,獲得不同勞動領域、工作環境和職業的感性認識,為他們以后接受職業教育或選擇職業奠定基礎。
此外,各國在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實施過程中,還十分注重創新教育。如俄羅斯規定小學生從2 年級開始,每年要完成一項設計計劃,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英國從小學至初中開設“設計與技術”必修課,旨在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美國創造教育學家奧斯本提出的“大腦激蕩法”則被引入全美學校教學計劃之中。
(四)建立健全勞動與技術教育保障體系
在實踐過程中,各國尤其注意勞動與技術教育保障體系的構建,這主要包括勞動與技術教學條件的改善和勞動與技術課程師資的培養兩個方面。
對于教學條件的改善,絕大多數國家積極致力于實驗、實習場所的建設。例如,德國中小學建有配置水平與理、化、生實驗室相仿的金工、木工、電子電工、營養與烹飪、塑料加工等勞動與技術專用教室。以金工專用教室為例,除常規的車、鉗、刨、磨、銑床外,還配備了許多專用機床,甚至先進的數控機床等。英國中小學的勞動與技術專用教室如同工廠的車間,臺鉗、機床、電鉆等工具設備一應俱全。澳大利亞各學校建立了木工工場、金工工場,有的州還開辟了標準化流動工場和勞動與技術教育中心。
有關師資的培養,早在1902 年,澳大利亞就在師范院校開設了勞動與技術教師在職進修課程,培養了一大批手工和家政課教師。德國大部分聯邦州的勞動與技術教師是由高等院校直接培養出來的,他們通常在學習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同時還要學習另一個專業,在四年常規學習畢業后,還要進行為期兩年的教育實習,才有資格參加國家教師考試(相當于碩士水平)。不僅如此,德國還是一個重視在職勞動與技術教師的培訓、進修的國家,如各州不僅設有專門的網絡化教師培訓機構,而且培訓形式多樣,方法也比較靈活。瑞典中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師大多由高等師范專門培養,學生必須獲得“手工藝師傅證書”或其他資格證書,并具有2~7 年的實際經驗,才可從教。除職前培訓外,瑞典和德國一樣, 教師在職培訓也是很普遍的。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待遇方面,瑞典小學教師起點工資是工人平均工資的120%,最高工資是工人平均工資的148.%;高中教師起點工資是工人平均工資的158%, 最高工資是工人平均工資的193%,幾乎是工人工資的兩倍。由于勞動與技術教師隊伍穩定,教師積極性高,保證了勞動與技術教育的質量。
二、我國勞動與技術教育面臨的問題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勞動與技術教育起步較晚。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特別是新課程的實施,勞動與技術教育面臨的矛盾也集中凸顯出來。
(一)來自教育行政部門的問題
教育行政部門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制定自上而下保障勞動與技術課程常態實施的各項政策,如沒有研制或出臺地方性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實施方案;二是缺乏地方實施勞動與技術課程的教師政策,如教師評價、職稱評定、教師工作量計算等細則;三是缺乏制定對學校勞動與技術課程執行情況的監督評價機制;四是缺乏有序開發勞動與技術課程資源的管理制度等。
(二)來自學校的問題
學校層面的問題主要集中在:(1) 不能通過制度的建設保證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實施;(2) 勞動與技術課時嚴重被擠占;(3)勞動與技術教師的配備與安排不夠合理,隨意性比較大;(4)對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內容、活動類型等缺乏整體規劃;(5) 缺乏必要的實踐場地(專業教室)和校外教學場所;(6)沒有足夠的經費保證勞動與技術教師的學習、深造;(7)缺乏整體研究、協同教學的氛圍。
(三)來自教師的問題
教師方面的問題主要有:(1) 少數教師平時疏于學習、研究,導致對勞動與技術教育作用和意義認識的偏差;(2) 部分教師缺乏專業、系統的培訓,專業水平欠缺,動手能力差,對教學工作常常顯得力不從心;(3)由于工作任務繁重、工作時間長,很多教師有不同程度的職業倦怠感。
(四)課程實施中的問題
首先,勞動與技術課程內容開發的簡單化和非科學化傾向。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缺乏較為完整的勞動與技術教育基礎理論體系;二是缺乏可以幫助學生規劃個人生活道路的教學內容;三是校本課程內容龐雜、混亂,缺乏前瞻性,未能充分體現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發展趨勢。
其次,教學中教師比較注重技能的訓練與習得,常常以講授、示范為主,這樣既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也不利于學生創新思想的萌發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再次,課堂教學評價多以診斷性評價為主,而且評定的指標、內容不能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
三、國外勞動與技術教育對我國的啟示通過分析我國勞動與技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借鑒國際經驗,我們得出以下啟示:
(一)提高對勞動與技術教育的認識
勞動與技術教育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徑,是其他各種教育成效在實踐中的集中體現, 同時它又影響著其他各種教育的發展。但這種理念還沒有形成社會共識,因此相關媒體應加強對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宣傳報道,使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學校領導、教師、家長以及社會相關人士了解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獨特價值及其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了解勞動與技術課程的理念、目標和內容。特別是在學校層面,通過宣傳,要使校長充分認識到勞動與技術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素質的基本途徑,從而發揮其在課程改革中的領導作用。
(二) 建立有利于勞動與技術教育發展的管理體制
要使勞動與技術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必須盡快建立教育行政部門主管、其他部門配合的管理體制,做到行政上有人抓,業務上有人管,課程上有人教,使行政管理、教育教學管理、教研培訓、教育科研形成系統。尤其是要根據新課程改革和地方經濟發展實際的需求, 改變目前中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設置上的門類多、科目雜、不規范狀況,開設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并做好兩者之間的銜接工作。建議必修課程以統編教材為主,選修課程以地方教材為主,但無論哪種教材都應由國家主管部門擬定統一標準,經審核批準后方可使用。學校要根據勞動與技術教學的特點, 搞好教學常規的布置與檢查,包括調整和安排教師的工作、制定教學計劃和課外活動計劃等, 提高勞動與技術課的教學質量。
(三)加強勞動與技術教育基地建設
地方政府和各有關方面要切實遵照《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的要求:“積極為學校進行勞動與技術教育提供場所和條件。”各中小學校要逐步建立具有一定數量、能基本滿足教學需要的勞動與技術專用教室或實習基地,建立與教學項目相配套的社會實踐活動基地, 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在農村地區,要通過勞動與技術教育的開展及校內外實驗實習基地的示范、輻射作用,逐步將學校辦成為新農村建設人才的培養基地、農林科學技術的推廣基地和農林優良品種的繁育基地,以勞動與技術教育帶動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
(四)積極開發和利用家庭、社會課程資源
家庭是學生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學校要做好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與協調工作,讓家長部分地承擔起對學生進行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任務。如自我服務勞動、基本的家務勞動、烹飪、家用電器的使用與保養、常見的種養技術等,都可以通過家長的指導、督促來完成。社會是學生實踐的大課堂,學校要密切與街道、社區、農村村組聯系,多為學生提供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社會實踐中接受教育。
(五)加強勞動與技術課程師資隊伍建設
除了設備、場地等條件外,建設一支適應素質教育需要的、質量較高、數量充足、項目齊全、相對穩定的勞動與技術課程師資隊伍,是提高勞動與技術教學質量的關鍵。為此,一要重視培養、培訓教師,二要留得住教師。主要措施有:(1)從現有教職工中精心挑選熱愛勞動與技術教育、動手實踐能力強,又具有相關專業知識的教師擔任勞動與技術教師;(2)從工廠、企業、鄉村農技站(點)以及種養專業戶、能工巧匠中選聘兼職勞動與技術教師;(3) 選用農林工科院校畢業生從事勞動與技術教學工作;(4) 強化現有勞動與技術教師的業務學習和日常教研活動;(5)在職稱評定、榮譽稱號申報等方面,適當對勞動與技術教師實行傾斜政策,鼓勵他們長期從事這一教學工作;(6) 建議師范院校開設勞動與技術教育專業,從根本上解決勞動與技術教師的來源問題。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現代課程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2]白月橋.課程變革概論[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3]歐用生.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M].臺灣:復文出版社,1985
【關鍵詞】勞動與技術教育;生活化;多樣化;自主化;開放化;創新化
勞動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優秀傳統,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勞動觀念、磨練意志品質、樹立艱苦創業的精神以及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是未來公民的重要素質之一。下面就結合勞動與技術教育課的教學體會,對其實施的策略談一點膚淺的看法,愿與大家齊討論,共進步。
一、堅持勞動與技術教育生活化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應該促進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的全面發展,為學生適應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需求服務。因此,勞動與技術教育應立足于學生的發展,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貼近學生生活,所以我們應堅持勞動與技術教育從生活中引出問題、發現問題,引導學生探索學習。如:在引導學生制作《萬花筆筒》中,先引導學生調查生活中筆的放法、多種筆筒的特點及存在的缺陷,讓學生自己尋求解決方法,利用現有資料設計一個方便實用的筆筒;學生的杰作會令人大開眼界,有的學生用飲料瓶子制作成精致、美觀的筆筒,有的學生用各種紙盒制作成筆筒等等;從它們的加工難度來看,雖不算很大,但可以看到學生在調查、準備及材料收集方面下了功夫,這才讓我們看到了由各種各樣的材料做成的形形的筆筒;在此過程中學生開闊了思路,廣泛地利用了生活中的廢舊資源,并滲透了環保教育。
二、注意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多樣化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內容也是多方面的,如簡易制作、手縫、種植、飼養等等,其形式也是多樣化的。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生活實際來確定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內容及形式,如低年級的學生我們可以指導他們做一些紙工、泥工、穿襪子、系鞋帶、扣扣子、戴紅領巾、搞好個人衛生、管理好自己的學習用品等活動,可以采用比賽、表演、游戲的形式;中年級的學生,我們可以要求他們學會洗衣、植樹、飼養等;而對高年級的學生,則要要求他們學會做飯、洗衣服、縫補等等。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使學生養成善于動腦、勤于動手的好習慣,培養他們的勞動興趣,讓學生學會勞動,體驗勞動的快樂,深化勞動光榮的思想意識。
三、強調勞動與技術教育的自主化
對學生進行勞動與技術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自我服務勞動,這種勞動能夠培養日常生活必需的勞動技能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學會生活自理,建立生活中的主體意識,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學生的自我服務主要包括在家的自我服務和在校的自我服務;在家的自我服務有自己穿衣服、鋪床被、搞好個人衛生、整理好個人物品、做簡單的飯菜、掌握常用電器的使用方法等;在校的自我服務有打掃教室或校園衛生、布置教室、綠化校園等等。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后,還要隨時做好督促檢查及評價激勵工作,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通過開家長會、家校聯系卡等形式搞好家校聯系及配合工作,了解學生在家做了什么?是怎樣做的?做的怎樣?做后有什么體會等等;并做到經常檢查一下學生的個人衛生。要讓每天做值日的學生知道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的還不夠好,需要進行改正,從而使學生在自主勞動過程中,激發從小愛勞動的思想感情,逐步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四、注重勞動與技術教育的開放化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實施可以在課內,也可以在課外;可以在教室中學,也可以在生活中學,在社會中學;可以是獨立制作,也可以是合作完成;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超越課堂,走出學校,走進生活,走進社會,在現實的生活情境中開放性地學習。教育界近年來流行三句話:你聽來的就會很快忘掉,你看見的就能記住,你做了的就能學會。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培養更是如此,只有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奔向更廣闊的學習天地――社會,放手讓學生親自去做,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體會,才能發展他們的多方面素質。如:把生產線上的工人請來為學生上課、作報告,讓學生走出去,到實習基地體會鍛煉,能夠加深學生對職業的了解以及對勞動人民的感情,從而倍加珍惜勞動成果。
五、重視勞動與技術教育創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