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6 08:24:13
序論:在您撰寫敘事分析理論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979年,心理學家薩賓(Sarbin Thcodore R)在美國心理學年會上首次提出“經驗的敘事結構”的觀點,闡述了敘述對意義建構與人格形成的作用。1983年薩賓發表《作為心理學的一個扎根隱喻的故事》一書,進一步闡述了敘述的作用。1986年薩賓主編了《敘事心理學:人類行為的故事性》一書,核心觀點即故事是修整經驗和指引判斷與行動的基礎。敘事的概念與敘事心理學開始顯現,敘事心理學成為了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敘事研究成為心理學的一種重要研究方法。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論 文 網專業寫作教育教學論文和畢業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
1990年,澳大利亞的邁克爾.懷特(Michael White)與新西蘭的大衛.艾普斯頓(David Epston)合著《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一書,被認為是敘事心理治療(輔導)誕生的標志。他們認為當人們把自己與問題混為一談并在“主流敘事”的影響下喪失、限制、否定了自己的人格時,在治療中進行重構就尤為必要。他們將??玛P于知識與權力的觀點應用到臨床治療,嘗試幫助來訪者“表演另類故事”,讓他們從“單一”知識中解放出來,自己主宰自己的生活。
21世紀初,敘事輔導開始進入中國。2000年,臺北的吳熙琄出版《最新又潛力無窮的療法:敘事療法導讀》一書;2001年,廖世德將懷特與艾普斯頓的著作《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翻譯成中文并出版。同年,懷特首次在臺北舉辦“敘事治療工作坊”。臺灣張老師基金會臺北諮商輔導中心積極致力于推廣敘事療法,該中心于2003年舉辦了“敘事治療進階個案研討工作坊”;臺北市生命線協會亦于2003年開辦“敘事治療的多元面貌”課程。此外,香港的社會工作人員協會曾在2003年舉辦了兩次敘事治療工作坊。
目前國外已將敘事輔導法應用于臨床心理學上,干預諸如厭食癥、家庭性暴力、精神分裂癥、精神創傷、種族關系、兒童與養父母關系及口吃康復等問題。
1 敘事輔導法的基本主張
所謂敘事輔導法,即通過引導來訪者在不受干擾的安全環境下敘說自己的生命故事,喚起來訪者內在力量與生命意義的心理輔導方法。敘事輔導的重點與目的在于幫助來訪者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重新定義生活的意義,進而回歸到正常生活軌道。
敘事輔導法是一種以來訪者中心為取向的咨詢方法。敘事輔導與其他心理輔導方式的顯著差異在于它相信來訪者才是自己問題的發現者和解決者,輔導者只是在旁邊陪伴;來訪者應當從自己生命故事的片段中找到自尊、自信與價值,從而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目前的困難。咨詢師在運用敘事輔導法時,與來訪者的關系是平等而合作的;“咨詢師是來訪者改變的促發者,而非按照自身的取向將專業知識強加于來訪者的動機和需要之上( 張涵,2013)。”
懷特認為人類是詮釋的動物,“在詮釋過程中所創造的意義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行為和在生活中采取的行動。生命故事或自我敘說的過程傳達出我們決定擷取及對外表達的生命經驗片段;故事或自我假說決定我們如何塑造生命經驗。我們并非通過生命故事存活,而是故事塑造、組成并擁抱著我們的生活(Payne,2012)。”
敘事輔導法鼓勵來訪者發展個人的知識、技巧,鼓勵有意識的覺察與轉化。在進行敘事輔導過程中,輔導者通過認同、談話、強化來訪者所講故事的積極方面而創造出尊重和接納的氛圍,促使來訪者重新建構其對于事物的理解和想法,實現觀念與行為的正向改變。
敘事輔導法主張將談話的焦點放在支線故事上。支線故事是來訪者所敘述的“問題故事”之外的生命體驗,或者是對生命體驗的重新詮釋。懷特主張讓來訪者詳細地勾勒支線故事,“因為只有通過支線故事,人們才能逃離掌控個人理解和生命的主線故事的影響。通過協助來訪者進行更完整的敘說,減少以刻板印象描述經驗所帶來的僵化和影響(Payne,2012)。”
2 敘事輔導法的理論基礎
后現代主義的理論家們認為,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隨著科學技術的革命和資本主義的高度發展,西方社會進入“后工業社會”,也稱為信息社會、高技術社會、媒體社會或消費社會,在文化形態上被稱之為“后現代社會”或“后現代時代”。科學、教育、文化等領域在后現代時代經歷了一系列根本性的變化,這些變化表明它是人類歷史的一次斷裂或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后現代主義哲學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法國哲學家德里達、福柯等人將北美關于后現代文化形式的討論上升到更為深刻、更為廣泛和更具綜合性的哲學高度,從而形成了“后現代主義哲學”思潮。
后現代主義的本質特征就是對于繼承和發揚自古希臘以來的西方哲學傳統的現代主義哲學進行全面的批判,總體上抱持一種對于邏輯性觀念與結構性闡釋的不輕信或懷疑的態度。具體來說,這些批判觀點主要有:第一,用“分延”解構“邏各斯中心主義”,即用“差異”原則來取代“中心”概念,在批判傳統形而上學的二元論或兩極性與獨斷性的基礎上,撼動“整體”,打破“結構”;第二,從縱向思維轉換為橫向思維,即傳統等級體系一般的 “樹狀結構”思維向動態、發散的“根狀莖”式思維的轉變;第三,用差異對抗理性的總體化;第四,注重個體性和自我關切,反對主體性和人道主義,即反對把人的最一般的本質當作當然的、現成的前提,反對把人看作是“理性的生物”;第五,用透視主義和相對主義取代表象論和基礎主義的認識論,認為世界的意義不是單一的,而是具有不可計數的意義;解釋世界的方式是無限的,我們應該尋求對于現象的多種解釋;第六,用不確定性和小型敘事取代元話語和宏大敘事,強調知識的不可通約性、不 可預見性、不確實性、突變性、異質性、與多元性(馮俊,1997)。
從以上對后現代主義哲學觀點的梳理來看,關注差異、去中心化、打破正統、主流和權威、解構和關注解釋的多元是理解后現代主義思想的關鍵,也正是這些核心思想影響了敘事輔導法的產生——敘事輔導法的支撐理念即讓來訪者重新定義問題和人生意義。在來訪者講述“問題故事”、外化問題之后,引導來訪者講述主線故事之外的支線故事,或者從非主流的視角重新解讀問題故事。
3 敘事輔導法的具體操作流程
3.1 來訪者敘說自己的“問題故事”
輔導者需要為來訪者創設不受干擾的、安全的環境,以尊重與專注促使他講述自己的故事。通常來訪者的故事充滿了挫折、失望、悲傷甚至絕望,因此稱之為“問題故事”。
3.2 界定并外化故事中的問題
在來訪者講述自己的故事后,輔導者鼓勵來訪者自己界定故事所反映出的問題;如果來訪者無法說出任何詞語,輔導者可提供幾個供其選擇,例如“憂郁”、“悲傷”、“憤怒”、“工作壓力”、“恐懼”、“焦慮”等。
同時,輔導者應強調問題對個人的影響而非人本身具有問題,此即問題的外化。例如輔導者應表達“抑郁干擾了你的生活”,而不是“你變得抑郁”;應表達“你被壓力影響著”,而不是“你很有壓力”。外化問題的目的在于協助來訪者將自我認同與問題分開,并且了解問題來自于環境或人際互動過程,而非其心理或人格。
3.3 發現并聚焦特殊意義事件
特殊意義事件是來訪者所講述的“問題故事”或叫主線故事之外的、具有某些正向激勵作用的故事或經驗。在來訪者講述完“問題故事”之后,輔導者應引導來訪者講述其他經歷,從中發現具有特殊意義的事件,并對該事件中的某些細節與過程加以聚焦和描繪。
3.4 引導來訪者“重新入會”(re-membering)
“重新入會”即鼓勵來訪者通過舉行紀念儀式、書寫記錄、重游故地等方式正視“問題故事”或創傷性事件,以期獲得支持與撫慰。“重新入會”必須在來訪者通過發現特殊意義事件而重拾自信與勇氣之后進行。
3.5 引入局外見證人強化敘說-再敘說
在此階段,輔導者可建議來訪者邀請其朋友、親人或同事分享自己改寫后的故事。這些局外見證人可在分享過程中講述自己受來訪者觸動的某一段經歷或故事,如此可通過生命經驗的共鳴增強來訪者的內心力量。
3.6 通過儀式或頒發證書結束輔導
當來訪者確定自己的生命故事不只是“問題故事”,其他經歷與故事中所蘊藏的正能量足以支撐其未來生活時,輔導就可以結束了。輔導者可邀請來訪者的重要他人前來進行再敘說,并通過儀式或頒發證書來銘記這段過程。
4 輔導案例
來訪者:王某,女,20歲,大學二年級學生。因其母親在“5.12”汶川地震中不幸遇難,自己難以擺脫悲傷與抑郁困擾。
輔導目標:與王同學建立良好咨訪關系,幫助她正視母親去世的事實和悲傷情緒,找到改善負面情緒的動力,開始新的生活。
輔導次數:五次。
4.1 第一次輔導:敘說自己的故事并外化問題
王同學在輔導員的建議下第一次來到心理咨詢中心進行心理輔導。心理輔導老師邀請王同學講講自己的故事。以下是王同學講述的故事內容:
我老家在綿竹農村,2008年“5.12”地震前,母親在家務農,父親在外打工。地震發生時我在學校宿舍,房間的劇烈晃動讓我很害怕。當我知道母親不幸被垮塌的房屋壓死的消息時,我很震驚,不愿意相信那是真的。但我在同學面前并沒有表現得多么悲傷,可能是來不及悲傷,因為我要趕回家同父親一起料理母親的喪事。將母親的喪事辦完后,我返回了學校,這中間大概有一周時間?;氐綄W校后,我不斷想起和母親有關的往事,不再喜歡和其他同學來往,也不想跟任何人說話;食欲開始下降,不想吃東西,身上沒有勁,體重也明顯減輕;我開始逃課,甚至不愿意走出寢室的門。我一想起和母親一起相處的畫面和片段,眼淚就忍不住地流下來;我不相信母親就這樣離開了我。
輔導老師聽完王同學的講述后,首先表示自己非常愿意傾聽她的故事,并且能夠理解她現在的狀態和心情。之后引導她用幾個詞語概括自己剛才所講故事中的情緒和感受。該同學略微思考后用了“悲傷”、“孤單”、“失落”和“壓抑”幾個詞語。
輔導老師肯定了該同學對自己情緒狀態的認知后,進而引導其將這些負面情緒“剝離”:你認為自己是悲傷的?你認為自己很孤單、很壓抑?換個說法,你可以把悲傷、孤單與壓抑看成某種東西,把上述表達改為“悲傷、孤單、壓抑的情緒與感覺籠罩著你”,這些負面情緒終將遠離你,它們本不屬于你,你可以是快樂而輕松的。
4.2 第二次輔導:繼續敘說故事,挖掘特殊意義事件
第二次心理輔導時,輔導老師邀請王同學繼續講述自己的故事,但這次不講地震后的,改講地震發生前自己家庭、學習和生活中記憶猶新的事。王同學講起初中時父親為她買涼鞋的故事:
我對父親的感情不如母親的深。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掙錢,與我的溝通很少,感情很淡;我覺得自己甚至不太了解父親,也不太確定他是否愛我,也有可能是父親不善言辭,沒有當著我的面說過那些表達情感的話。但是,我至今仍記得初中時父親為我買涼鞋的事。我家一直很清貧,買涼鞋當然也是要選便宜的,便宜的鞋自然樣式和質量都要差一些??晌耶敃r偏偏看中了一雙紅、黃、白三色相間的皮涼鞋,價格比父親準備給我買的那雙塑料涼鞋要貴好幾倍。我當時很愛美,也很喜歡那雙皮涼鞋,所以執意要買。父親雖然很無奈,很想節省錢,但最終還是妥協了,為我買到了心愛的涼鞋。我當時非常高興,“父親”這一抽象的稱謂開始在我心里具體化為父親鮮活的形象。
輔導老師聽完王同學的故事后,點出該同學初次輔導時所講的“父親不能理解自己的感受”、“失去母親后很孤單”的觀點并不恰當。父親為其 買涼鞋的故事即可看作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事件,在這次愉快的買鞋過程中,父親展現了對女兒的包容、理解和愛;父親雖然不善于表達自己對女兒的情感,但他愿意為女兒付出,竭盡所能甚至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圍地滿足女兒的需求,愿意包容并陪伴女兒度過難關,所以女兒不是孤單的?!?.3 第三次輔導:引入局外見證人強化敘述
輔導老師鑒于王同學所講特殊意義事件涉及與父親的關系,因此將敘事輔導流程的下一階段提前,目的在于首先讓王同學確定父親對自己的愛、堅定與父親的情感聯系后再去觸碰“問題故事”,與父親一起去祭奠母親。所以此次輔導聯系了王同學的父親到場,并請王同學當著父親的面再次講述了買涼鞋的故事。父親聽完故事后表示深受觸動,自己都不知道當年的一個小舉動讓女兒記憶深刻,成了這么多年女兒最溫暖的回憶。并且,父親也認識到因自己不善表達而拉遠了與女兒的情感距離。
4.4 第四次輔導:正視創傷
在上一次的輔導中,王同學與父親加深了彼此心靈上的聯系,孤獨感與壓抑感有所減輕。在此基礎上,輔導老師征詢王同學關于書寫記錄母親點滴的意見,例如可以記錄母親的容貌、性格特點、喜好、與父親的關系、與自己的關系、對家庭的貢獻等,也可以記錄自己失去母親后的悲傷情緒和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王同學表示愿意嘗試去書寫,并打算與父親一起去祭拜母親。
4.5 第五次輔導:儀式性“結業”
王同學與父親一起祭奠過母親后,再次來到咨詢室,并告訴輔導老師自己已經開始記錄母親的故事。輔導老師詢問其記錄母親故事后的感受,該同學表示雖然過程中難免傷感,但能堅持寫下去,慢慢地能把書寫的過程看作是對母親的一種懷念與愛。
聞此,輔導老師認為對王同學的輔導可以結束了。輔導老師象征性地頒發了一份“走出悲傷,重新生活”的結業證書,鼓勵該同學開始新生活。
5 敘事輔導法對輔導者的素養要求
敘事輔導者除了應具備基本的心理學知識和健全人格外,還應具備以下兩點特質:
第一,善于傾聽。在敘事輔導過程中,輔導者的角色就是傾聽者。輔導者應當鼓勵來訪者盡可能詳盡地講述自己的故事,而不是催促與想著如何應對。輔導者認真、持續的傾聽與關注是獲取輔導素材的重要途徑。
第二,善于發現來訪者“問題故事”之外的正向影響因素。輔導者應具備較強的語言、文本(來訪者有時以信件形式表述自己的故事)理解能力,善于從中發現能夠對來訪者給予正向影響的事件或人物,進而放大這些事件或鼓勵來訪者與重要他人聯系,以取得切實輔導效果。
6 展望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論 文 網專業寫作教育教學論文和畢業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
敘事輔導法是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心理治療、輔導和咨詢技術,具有以來訪者為中心、操作性強和效果顯著等特點,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例如目前國外已將敘事輔導法應用于臨床心理學上,干預諸如厭食癥、家庭性暴力、精神分裂癥、精神創傷、種族關系、兒童與養父母關系及口吃康復等問題。從已有研究與應用來看,敘事輔導法還運用于學校心理咨詢與服務當中,解決中小學生、中等職業與大學生的多種心理困惑和問題。
此外,敘事輔導法最初由其創始人之一的邁克爾.懷特在家庭治療領域探索而來,之后逐漸發展到個體與團體治療和輔導。因此,從敘事輔導法的產生、發展和實際應用歷程來看,敘事輔導法可廣泛適用于個體、伴侶、家庭及團體心理問題尤其是情感創傷、自我認同危機、兒童問題行為與親子關系問題的解決。
參考文獻
1.1管理信息系統開發人員對需求的理解出現偏差
系統分析員必須要對用戶的需求比較了解才能夠很好的展開工作,系統分析員能夠順利的展開工作這就要看他們能否理解用戶并且要具有較為充足的工作經驗,系統的分析結果也對系統設計工作非常重要;分析員如果在分析過程中出現偏差,就會導致在工作中產生問題,最后使得開發出來的系統不能夠滿足用戶的需要而成為一個失敗的產品。
1.2“堆?!爆F象
管理信息系統是有多個階段進行開發并最終完成的,所以在不同的階段如果出現了問題都會導致系統開發失敗,并且不同的階段出現的錯誤其錯誤的“潛伏期”是不一樣的,錯誤越早發生就好導致越晚發現,類似堆棧規律。
1.3重編程,輕規劃,輕分析
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有其獨特的發展規律,最開始的計算機被用于電力企業中,主要是處理簡單的信息,是單項目系統,這種小型的計算機系統比較簡單且功能單一。如果需要將多個不同的單項系統進行整合,并發揮其整體的優勢時,就會讓整個系統無法正常的運行,系統無法將各個單項進行很好的整合并協調好不同單項之間的關系。
1.4過低估計信息系統的投資而使開發工作夭折
在投資管理信息系統的時候,有些投資是能夠立馬看到成效的,例如投資軟件和硬件等等,就能夠較快的看到效果。但是還有一些投資是不能夠馬上看到效果的,例如在對信息系統進行開發的過程中,由于某些需要,必須要對系統進行修改,并且由于市場的不斷變化,對系統的一些維護費用等,這些改變所帶來的費用是不能夠馬上見到效果的。
2電力需求預測管理系統的設計技術
2.1電力市場預測內容
2.1.1年度預測
(1)年度電量預測。全社會口徑、本企業口徑、統調口徑電量,各產業電量,行業分類電量等。
(2)年度電力預測。最大用電負荷、年平均最大用電負荷、最小用電負荷、年代表峰谷差/負荷率/最小負荷率等)。
(3)年負荷曲線預測。
2.1.2月度預測
(1)月度參數的預測或結果獲取。月最高溫度、月平均最高溫度、月最低溫度、月平均最低氣味和降水量的大小以及進行拉閘限電的情況等。
(2)月度電力的預測。月最大的用電負荷、月平均最大的用電負荷、在工作日內平均最大的用電負荷、最小用電負荷、工作日最小用電負荷、月代表峰谷差/負荷率/最小負荷率等。
2.2電力市場預測方法
電力負荷在不同的地區其發展規律也是不一樣的。每一種預測的規律方式都是一個地區的發展規律。如果預測的方法越多,那么預測的選擇性就會越大,也就會更加精確。軟件有一個預測方法庫,里面有大約50種預測的方法。在這些預測方法中,大部分都是被經常使用的預測方法,并且還加入了一些比較特別的預測方法,如灰色系統法、人工神經網絡法等。
2.3電力市場預測策略
綜合預測模型的技術。對序列號進行預測,在進行預測之前可以選擇多種不同的預測方式進行。其中用數字模型進行預測的方法是最合適的,在負載發展的過程中,其自然的規律不是簡單的數字模型可以進行描述的,一般情況下,單一的預測模型不能夠進行精準的預測。所以,之前的預測理論不夠完善就是這個原因。
2.4預測決策技術
預測還沒有被確定之前,預測系統所預測的結果還沒有滿足預測的精準度需要的時候,這些都是預測工作者們最為重要的工作。系統為分析提供相應的決策并進行回答。系統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和對比進行預測,觀察越策系統在數據變化的情況下是否能夠進行穩定的預測,并且觀察其精準度和虛擬預測準確度等指標,并通過模糊決策系統,得到預測模型的預測精度等級。
2.5預測過程控制技術
預測結果的準確度與工作人員的工作經驗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因此,預測人員必須要不斷的豐富自己的工作經驗,并將其運用到系統中去,使其主觀因素得到有效的發揮。系統還會將預測的過程進行輸出,以讓預測人員參考使用。
2.6預測過程的用戶可控性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策略選擇,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來選擇預測方法。
(2)分析參考,可以通過查閱各種數據和相關的歷史數據,并進行統計分析,這樣就能夠很好的對預測方法進行選擇。(3)預測期限,可以對隸屬數據和預測結果的起止時間進行自由的設置。
3結語
關鍵詞:分形理論;時間序列;音樂;Lyapunov指數;關聯維數
音樂存在于人們生活中的各個地方,人們可以用音樂表達內心的情感,同時也可以用音樂進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1].音樂以及其它語言類學科,都屬于具有顯著代表性的認知模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于音樂的研究不僅僅局限于對音樂的欣賞和分類,更多則是傾向與音樂信號的識別,當前關于音樂信號識別的研究包括很多方向,如音樂搜索查詢、音樂生理學和自動生成曲目等[2].音樂信號的識別不僅可以運用于心理學和生理學[3],也可以運用于音樂數據庫的搜索查詢以及自動作曲.互聯網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音樂信號的信息量非常大,音樂的搜索和數據信息的分類非常復雜且困難,要對音樂搜索系統進行智能化升級和高效管理,就需要對音樂信號的特征進行研究,從而對音樂進行正確的分類[4].當前比較通用的歌曲檢索方式就是在網站內輸入歌曲的名字或者歌詞的內容,但是在實際情況中,人們總是會忘記歌曲的名字或者歌詞,但是不會忘記曲目的旋律,因此在該種情形下就要對自己能哼出的音樂旋律進行特征分析,從而得到信號特征進而在系統庫內進行目標匹配.基于此,本研究基于分形理論和混沌特性,分析不同音樂曲目的Lyapunov指數和關聯維數,從而判斷不同音樂信號的時間序列特征和分形程度,為音樂信號識別的智能化發展提供現實依據.
1分形理論
1.1分形理論的質性分析
分形指的是在規定的意義下部分與整體自相似的部分[5].而在相關文獻中定義“分形”屬于M維空間內的某個點集的集合,在不一樣的方向上含有自相似性,而且含有一個不完整位數(小于M)[6].也有學者表明“自相似性”跟“分形”的結構相似,指的是整體同部分的相似之處,在直觀方向存在一種構造圖,前后2部分僅僅是標度不一樣,其余部分的構造方式都相同.觀察的部位不管是近處還是遠處,得到的結果都一致,學者們就把這種圖稱作含有自相似的框架.如果在改變圖形的尺寸過程中,其余部分的結構并沒有改變,此時該圖形就叫做分形[7].整體上來說,分形的特性包含3個部分:部分和整體具有相似特質、構造細致和非整數性(關聯維數).音樂則可以在空間序列上產生整體同部分的自相似性,而且逐漸地發展成為細致精確的結構,該種含有自相似性構造的現象就叫音樂分形.關聯維數算法把一維序列中的數據組合成為相空間內的n維向量a=(a1,a2,…,An),把向量往后挪動h(h為整數而且是取樣間隔),從而形成n維空間內的不同向量a'=(a1,a2,…,An+h)[8].根據穩定的間隔h向右依次挪動就能夠獲得相空間內的點集合{ax}x=1,2,…,K,而集合內點的個數可以由K=k-h+1計算得來.于點集合內隨機取一個點當作參考點,以這個點為中心畫圓(半徑為r),再統計該圓內除了中心點以外點集合內的其他點數,從而獲得關聯函數F,如下式所示:F=1K2∑x≠yGr-Ax-A()y.(1)其中G代表Heaviside函數.如果K趨近于無窮大,那么關聯函數W是集合內點間距離的概率函數,設此時吸引子伸展量的最大值為D,此時W的表示公式為:W=r()DL2(n,r),r≤D.(2)其中,L2(n,r)屬于根n和r相關的常數,L2屬于關聯函數曲線的斜率.如果r1和r2之間的相對距離非常小,則L2(n,r)的計算方法如下式所示:L2(n,r)=dlnDdlnr.(3)其中,d為吸引子中的伸展量,如果r非常小,就可以計算出關聯維數.若曲線的斜率隨著嵌入維數的增大而增大,則說明沒有分形的特征.如果曲線的斜率隨著嵌入維數的增加而慢慢形成一個穩定值,則表明含有分形的特征.時間延遲h的規定條件有2個:一個是與數據采集時間間隔成倍數關系;另一個是取值要適當,過小會導致獲取信息會很困難,過大會導致測量存在較大誤差,根據相關文獻,h的取值在接近15時,獲得的關聯維數最合適.
1.2音樂中混沌現象的特征
音樂屬于非線性動態系統[9],其非線性動態特性內部存在著一定的深層次規律,對其內部規律進行研究可以分成2種序列:時間序列和空間序列.在時間序列上,音樂表現出的形式是由有序慢慢轉變成無序,由有序轉變成無序的運動序列叫做混沌序[10].關于音樂的非線性解釋,一般都是音樂線條的非旋律化,而分形理論的核心特征是:無序性、不平衡性以及不確定性.在創作音樂作品時,多種音樂現象能組成某種確定的比例關系,如果把某個主題當作作品的起始條件,那么在時間序列以及空間序列軌跡上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改變,比如:某段旋律不斷重復、逆行和倒影等,接著以特定比例進行擴大和縮小,這些音樂現象都包括在音樂線性過程內.音樂的存在形式很多,包括音樂的基本屬性、音樂的一般變現方式、音樂的制作以及演奏,這些都有著復雜的時間序列和空間序列,其時空痕跡的擴散也非常復雜.所以,利用非線性的思維和方式進行音樂的特性分析,能夠反應音樂最本質的特征[11].時間序列(混沌序)的特征包括:1)邊界性混沌含有吸引域,它的活動范圍一般情況下都是特定的,且不會因為混沌內部結構的改變而改變.2)普遍性不同的非線性系統內,混沌序都會含有相同的特質,而且不會因為外界環境的的改變而改變,這就是混沌的基本屬性.3)分形維度在同一個空間里的混沌序,其運動軌跡的重合可以表示成分形維度,該分形維度能夠分為數個種類,本文使用的分形維度是關聯維數[12].4)量化特質對于混沌序,能夠運用Lyapunov指數[13]研究其穩定性,如果該指數比零大,就表明該混沌序不穩定,運動軌跡會根據指數產生分離.該指數的絕對值可以表明序列的混沌程度,距離靠近的點之間,點內部的信息丟失量會因為該指數絕對值的增大而提高,序列或者系統的混沌特性就能夠易于被發現.
2音樂分形實驗及分析
2.1實驗準備
1)實驗設備本研究運用Matlab構建一個快速數字化樂音仿真模型,該模型基于1組正弦波,經過音色修飾后合成音樂進行播放,其中音色修飾分為音強隨時間的自然衰減包絡和各諧波成分的能量分配兩個部分.運用格式工廠把將MP3格式的音頻轉換成Matlab可以直接讀取的WAV格式,同時利用其截取的功能對音樂片段進行時長截?。?)音樂材料選擇3種不同類型的音樂進行分析,分別是鋼琴曲、流行樂和哀樂,如下表1所示:3)音樂信號提取第1,運用格式工廠把MP3格式的音樂轉換成WAV格式,接著進行小節劃分和A/D轉換.第2,分析混沌特性,根據Lyapunov指數的大小判斷信號是不是含有混沌特性,也就是時間序列.第3,基于關聯維數算法判斷關聯維數,從而分析音樂分形的復雜程度.
2.2音樂信號劃分本研究選擇
3首不同的音樂信號進行劃分,結果如圖1所示.由圖1可以看出,鋼琴曲《致愛麗絲》的總時長是190s,分成106個小節,每節1.79s.流行音樂《Discotheque》的總時長是74s,分成35個小節,每節2.11s.哀樂的總時長是70s,分成32個小節,每節2.19s.
2.3混沌特性和分形程度分析結果
首先,對鋼琴曲《致愛麗絲》的混沌特性和分形程度進行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由圖2可以看出,鋼琴曲《致愛麗絲》的Lya-punov指數上下浮動區間是在[0.02,0.25]之間,而關聯維數在[13,17.8]之間.經典鋼琴曲的維數起伏非常顯著,表明其分形程度比較強烈.鋼琴曲的創作難度非常大,同時其創作的過程非常繁瑣,這就表示作曲家的能力要很強,特別是針對是經典的鋼琴曲.其次,對《Discotheque》的混沌特性和分形程度進行分析,結果如圖3所示.由圖3可以看出,《Discotheque》的Lyapunov指數上下浮動區間是在[0.006,0.0081]之間,而關聯維數在[9.901,15.001]之間.《Discotheque》屬于流行曲風,其創作過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但是該曲種的節拍非常強烈,也由非常強的動感,在演奏時音符的改變會充滿了隨機性,這就導致《Discotheque》的關聯維數改變不及鋼琴曲顯著.最后,對哀樂的混沌特性和分形程度進行分析,結果如圖4所示.由圖4可以看出,哀樂的Lyapunov指數上下浮動區間是在[0.052,0.159]之間,而關聯維數在[9.997,16.987]之間.哀樂一般是表示對逝者的思念和沉痛心情,其節奏的改變都是在相應的范圍之內,主題的表達非常簡單,主要就是為哀痛和不舍,所以哀樂的關聯維數改變程度最低.
2.4不同差分后的關聯維數
為了保證關聯維數的穩定性,對3種曲目的音樂信號進行差分求解,結果如圖5所示.由圖5可以看出,在進行不同階數的差分以后,不同曲目信號的關聯維數都在不同階數下的波動非常微弱,因為試驗過程存在一定的誤差,因此可以認為,不同階數下關聯維數基本沒有改變,說明不同曲目信號內的分形程度具有穩定性.
3結語
關鍵詞:時間序列分析;預測;模型
中圖分類號:TP3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0)02-257-02
The Theory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ime Series Analysis
LIU Ying-hui, CAO Jia-lian
(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 Dalian 116028, China)
Abstract: The theory and method which were provided by the time series analysis is one of the tools to carry out lage-scal sophisticdted research projects .In later years some scholars have achieved a lot of significant results in the study of time series analysis,and some made innovationsbased on the original methods of time series analysis and obtained new forecasting methods. This paper is the summary of the basic theories, methods, and illuminate its dynamic research and trend of development about time series analysis.
Key words: time series analysis; forecasting; model
1 Introduction
Time series analysis provide a method which is used to process the dynamic data. Our task then, is to identify an appropriate subclass of mathematical models that may be employed to represent a given time series, from the models we can learn the inherent structure and complex character of the data, on the one hand, and reach the goal of forecasting the future state of the system and make necessary control, on the other.
2 Time series analysis
2.1 Time series analysis concept and background
A great deal of data in business, economics, engineering and the natural sciences occur in the form of time series where observations are dependent and where the nature of this dependence is of interest in itself. The body of techniques available for the analysis of such series of dependent observations is called time series analysis.[1]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ime series data started a long time ago and forecasting has an even longer history. In 1927 mathematician Yuel who introduced the AR(autoregressive) model which used to manipulate economic data which were taken from observations recorded over time and forecasting, and this is the original method of time series analysis. Then based on the AR model another mathematician established MA(moving average) model. In 1970, the publication of Time Series Analysis: Forecasting and Control by BOX and Jenkins was an important milestone for time series analysis. It provided moving systematic approach that enables practitioners to apply time series methods in forecasting. After that the method of time series analysis make a new step, it was widely applied in engineering domains. In recent years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time series analysis are further improv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ing technology and signal processing, on the one hand, algorithm parameter estimate,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the method of defining orders, etc. Are combined with intelligent computing and achieved significant results, on the other.
2.2 Time series analysis theory progress
Theoretical progress of time series analysis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wo aspects: nonlinear model theory and unit root theory. The progress of nonlinear model theory is focused on both the problem of geometric traversal and nonlinear process stationary. Chen, Tsay(1991), Petruccelli and Woolford who drew significant conclusions for the simple TAR(1) model[2].
Unit root theory is developed faster in the time series analysis theories, later years. This theory is used to study the asymmetric of random walks statistics, more and more contemporaneous econometricians and statisticians devote to unit root theory. This theory provides formal test methods to define the difference order of ARIMA model, as well as, opens up new fields for some statistics tests. Unit root test was extended to pluralistic by Tsay and Tiao (1990) which is called cointegration test.
2.3 Time series model
Our objective will be to derive models possessing maximum simplicity and the minimum number of parameters consonant with representational adequacy. The obtaining of such models is important. Because: 1) They may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the nature of the system generating the time series, 2) They can be used for obtaining optimal forecasts of future values of the series, 3) They can be used in the derivation of optimal control policies. 4) When two or more related time series are under study, they can be extended to represent dynam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variables and hence to estimate transfer function. The general models are: AR(autoregressive) model, MA(moving average) model, ARMA(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model, and ARIMA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model.
1) AR(p) model: This model may be written :zt =?準1zt-1+?準2zt-2…+?準pzt-p+at (1)
Where we now use the symbols ?準1?準2…?準p for the finite set of weight parameters and at for white noise .The process defined by(1) is called an autoregressive processive process of order p , or more succinctly ,an AR(p) process.
2) MA (q) model: The process: zt=at-θ1at-1-θ2at-2…-θqat-q (2)
Where we now use the symbols -θ1,-θ2,…-θq for the finite set of weight parameters. The process defined by(2) is called a moving average process of order q, which we sometimes abbreviate to MA(q). Using the linear combination of random perturbation and forecasting error from past period to express the current forecast.
3) ARMA (p, q) model: The ARMA model ,the forecasting methods is also called Box-Jenkins(BJ) model . If the time series ztis equal to its current and previous error and random items ,as well as its linear function of the preliminary value , ARMA(p, q) model is expressed as : zt =?準1zt-1+?準2zt-2…+?準pzt-p+at-θ1at-1-θ2at-2…-θqat-q (3)
This model is called the (p, q) -order 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model. Parameters ?準1?準2…?準p are the autoregressive parameters; θ1θ2…θq are the average parameters, is the estimated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4) ARIMA(p, d, q) model: The most general form of an ARIMA process is:
zt=?準1zt-1+?準2zt-2…+?準p+dzt-p-d + at-θ1at-1-θ2at-2…-θqat-q (4)
Where p, q and d indicate the 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and difference orders of the process respectively. This model capable of representing time series which, although not necessarily stationary, are homogeneous and in statistical equilibrium. The relating of a model of this kind to data is usually best achieved by a three stage iterative procedure based on identification, estimation, and diagnostic checking. The first three are linear stationary models and the last one is the nonstationary model.
3 Development trend
Although the research of time series analysis has achieved much progress both in theory and method in these years which also been employed into the prediction and control in many fields, and the results are satisfactory. As we all know the model and the method of data processing are not perfect so the forecasting results are not very accurate. Therefore, in this area also have many issues worth to exploring and the work in the future will focu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Multivariable time series
The multivariable time series (MTS)dataset is a common data type in various scientific domains. An MTS is usually very high dimensional with its main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 being the inter-correlations among its variables and these variables can supply more effective information, thus obtaining better prediction results. So it is significant to do some research on the analysis and modeling of the multivariable time series.
2) Neural networks
Although a large number of forecasting techniqu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in recent years, the information of time series data is incomplete and various factors, so the forecasting system with an ability of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process is necessary, the use of neural network may be a attempt in this field. Fuzzy logic and genetic algorithms will be incorporated to neural network in order to achieve more accurate prediction.
3) Date preprocessing
With the coming of the information age, we are confronted with increasing data and information in many fields. However, as we known, there are many issues in database, such as redundant data, missing data, uncertain data, inconsistent data, etc. they are the barriers to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some times they will affect the accuracy of the prediction. Therefo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t of data mining and reduce the size of data processing, it is necessary to process the initial data before data mining. The method of how to process large scale data efficiently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uture research.
4) Time interval
Not only study the common time series data, but the time interval of different observations may be a development trend. Therefore, the time when events occurred will play a key role in time series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
4 Conclusion
Time series analysi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many fields, such as: economic, engineering and natural sciences, etc. This paper mainly summary the basic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time series analysis, several generally models and the tendency in the future. In this area there are also many issues that worth to exploring and in the future the work will focus on data processing, multivariable time series analysis and so on. Therefore, in order to study the time series analysis in the deeper level, lots of work still need to be completed.
References:
[1] Box G E P, Jenkins G M. Time Series Analysis: Forecasting and Control[M]. Holden-Day, San Francisco, 1976.
[2] Pandit S M, Wu S M. Time Series and System Analysis With applications[M]. New York:Wiley,1983.
[3] An Hong-zhi, Time Series Analysis[M].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1922.
[4] Dong Zhen-guo. Study on the time-series modeling of China's per capita GDP[J]. Contemporary Manager(The Last Ten-Day of A Month), 2006,(11):15
[5] Cheng Zhen-yuan, Time Series Analysis:historical review and future pospects[J]. Statistics and Decision,2002,(9):45-46.
[6] Jia Peng-chao, Overview of time series data mining[J].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Computers ,2007,(11):16-18.
關鍵詞:幼兒焦慮 干預措施
研究表明,目前“學前兒童中,心理壓力較大的孩子約占10%”。正是這些日益增多的心理壓力,讓孩子產生越來越多的心理行為問題。焦慮癥在兒童心理疾病中占有相當高的比例,隨著兒童壓力的增大,兒童焦慮出現的比例也相應增加,這些焦慮種類繁多,表現形式多樣,并呈現低齡化趨勢。
一、幼兒焦慮的表現形式
幼兒焦慮有不同的表現形式,通常幾種行為問題同時出現在一個幼兒身上。主要表現為:無緣無故哭泣、注意力難集中、坐立不安、找借口離園、念叨、跟人等,還有一些幼兒存在生理上的反應,如遺尿、無大便、肚子痛、頭痛、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
二、幼兒焦慮的因素分析
眾所周知人的情緒不是自發產生的,而是由各種各樣的刺激引起的。引起焦慮情緒的刺激多數是外在的,但有時也是內在的,幼兒園幼兒焦慮產生的影響因素更是多種多樣。下面,筆者主要從家庭因素、幼兒園教育教養因素、幼兒自身因素三方面來分析幼兒焦慮形成的原因。
1、家庭不良的教養方式
家庭教養方式,一般是指父母在對子女實施教育和撫養中通常運用的方法和形式,是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的綜合體現。”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會產生不同的教育效果?,F在有很多家庭對孩子非常的溺愛,他們對孩子一味遷就、一味滿足、百依百順,但是,他們往往只是注重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要。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往往比較自私、任性、依賴性強,他們的情緒極易不穩、過度自傲或自卑、意志薄弱、缺乏自信、交際困難以及軟弱無能。
2、幼兒教師焦慮情緒的影響
幼兒教師的焦慮問題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如果幼兒教師焦慮水平過高,她們對幼兒可能表現出不耐煩、攻擊性強,如諷刺、謾罵幼兒、缺乏寬容等等。教師的焦慮水平還容易傳染給幼兒,使幼兒同樣也出現高焦慮水平。
三、防范和減少幼兒的焦慮
1、 建立高質量的家庭教養方式
父母尤其是母親對待孩子的態度和行為,會影響兒童對父母的依戀關系。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的需求非常敏感、反應迅速,能夠給兒童一種“無條件的愛”,就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安全感,幼兒知道,如果自己有了困擾或危險,父母一定會及時的給予幫助。這樣,孩子和父母之間就建立了最基本的信賴關系,形成有安全感的依戀。對父母有安全感的幼兒,大多不會懼怕陌生的環境和人。即使遇到必須和父母分離的情況,他們會出現適度的、短暫的分離焦慮,經過旁人的安撫,他們很快就會安靜下來,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而對父母有不安全感的孩子往往害怕陌生人,到了新環境會顯得很膽怯、畏縮。這些孩子在必須和媽媽分離的時候,會表現出過度的焦慮不安和氣惱,長時間大哭大鬧,膽小或攻擊,自殘等。
2、 積極評價和悅納幼兒
兒童有積極關注的需要,即兒童有對諸如溫暖、愛、同情、關懷、尊重以及被人承認、接納的需要[4]。只有在給予兒童積極關注的基礎上,兒童才會產生安全感,才會產生“自我關注”,也就是說,兒童只有得到別人的肯定之后,然后才會肯定自己。而父母的陪伴,老師的關愛和親近,小朋友的主動交往,都會讓幼兒感到溫暖和支持。其中比較實用的一種方式是用體態語言向孩子提供積極的信息支持。比如,時常對幼兒進行擁抱、,拍拍他的背,捏捏他的鼻子,揪揪他的耳朵等。孩子非常喜歡這種身體的接觸,這樣的接觸實際上是一種無聲的交流,在成人的擁抱中感受到愛和力量。因此,作為父母和教師,必須要注意,在評價孩子的時候多用肯定語句,比如,“小寶真行”“小寶真能干”“我相信你”之類的話,讓孩子真正感受到你的支持與肯定,感受到你是尊重他、愛他的,這樣,孩子就會變得自信,變得有安全感,即使遇到挫折,也會從容應對。
參考文獻
數字化檔案的憑證價值,取決于元數據的整體性,如果對于某份數字化檔案的元數據整體中某一項元數據缺失,那么該份數字化檔案的憑證價值也就喪失。因此元數據的實施一定要標準化,要想保證元數據在實施中的整體性,只能依靠標準化。
1數字化檔案管理元數據需求分析的內涵
在現有的國際、國內、行業等標準的基礎之上,才能實現數字化檔案管理元數據的需求分析,這些是針對具體的數字化檔案類型、用戶、業務管理流程等采用科學的方法所進行的元數據模型中元數據功能項的設置分析及對其描述的過程。這個功能的意思是要基于元數據元素、元數據模型。根據這一定義,應該明確的是,數字化檔案管理元數據的需求首先是一種功能需求,需要確定需求分析的信息源并施以科學的方法。
2 數字化檔案管理元數據需求分析的信息源
數字化檔案管理需求分析的信息源,是以數字化檔案管理元數據需求分析的信息來源范圍為主要的另外包含權威性文獻、數字化檔案本身、用戶等。
就其本身而言的話,數字化檔案的分類豐富,有多媒體數字化檔案、視頻檔案、音頻檔案、圖像、圖形檔案盒數字處理檔案,因此,其信息源范圍可以是關于字處理檔案、圖像檔案、圖形檔案、音頻檔案、視頻檔案以及多媒體數字化檔案的管理元數據范圍的需求分析。
針對權威性文獻而言,權威性文獻可以分為法規、標準、政策、規范、最佳實現及理論等,因此,其信息源的分析范圍可以是國內外的有關文件管理、檔案管理和數字化檔案管理的法規、標準、規范、最佳實踐及理論中存在著的有關對數字化檔案管理元數據需求的分析。
針對用戶而言,信息源的分析范圍可以是對文件管理者、檔案管理者、數字化檔案管理者、計算機系統管理員以及數字化檔案利用者所提出的分析方法。
3 數字化檔案管理元數據需求的分析方法
在數字化檔案管理元數據領域中,對數字化檔案管理元數據進行需求分析,要采用科學的方法才能保證其分析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筆者認為,有兩類方法:一類是自上而下演繹分析法;另一類是自下而上歸納分析法。
3.1自上而下演繹分析法
3.1.1文獻參考法
文獻參考法,以“文獻”形式表述有關法規、標準、政策、規范等,以保證符合現行法律的規定,是從“文獻”的抽象到具體數據元的確定的方法。主要是從所涉及文件管理的文獻中概括出數字化檔案元數據的需求。美國匹茲堡大學的元數據項目是運用此法的主要代表項目,該項目主要研究文件管理的中憑證要求(簡稱《baC項目》)。
3.1.2理論推導法
從文件管理理論出發進行歸納演繹,以層層遞進的邏輯來驗證數字化檔案管理元數據的合理性,即是理論推導法。
目前流行的文件管理理論主要有:文件連續體理論、文件生命周期理論和文件運動理論。不論采取哪種理論作為我們的研究依據,都對數字化檔案管理元數據的需求均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以澳大利亞元數據研究項目《教育、研究與產業合作項目》(SPIRT project)為例,他們所制定的元數據主要依據澳大利亞所獨創的“文件連續體理論(records continuum thinking)”;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項目《數字化檔案完整性保存項目(UBC)》則依據的是文件運動理論理論。按照我國目前的檔案管理相關理論,我們要采取在我國比較流行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論。
3.2自下而上歸納分析法
3.2.1調查訪問法
通過對文件創建人員、文件管理人員等相關的專業人員等進行跟蹤訪談和數據分析,按照用戶的實際需要,在大數據的基礎上得出數字化檔案管理元數據需求。另外用到此方法的是在跨國聯合項目――文件永久性憑證性問題在電子系統里的應用(簡稱INTERPARPES)。
3.2.2流程實際法
按照檔案實際管理的業務流程為基礎,通過數字化檔案在管理過程中的運動為分析的切入點進行需求分析。研究者持有這類分析方法會認為文件管理流程和元數據是分不開的,所以,要理解元數據,就要緊緊聯系數字化檔案管理流程實際,值得注意的是,不是傳統的手工管理業務流程。
以上方法各有優劣,如文獻參考法,可以從宏觀上保證建立的數字化檔案管理元數據具有合法性和憑證性,但建立的標準過于寬泛;理論推導法,可以保證其合理性和系統性,但建立的標準偏向理論性,實用性不強;基于用戶訪問法建立的標準,其實用性和操作性較好,但缺乏完整性與系統性;流程實際法,即使具有可行和運用性范圍依舊被局限。所以說,數字化檔案管理元數據的需求分析時,需要綜合作用各類所學多種方法分析需求,而不是孤立、單一的只作用一種方法,這樣做才可能滿足數字化檔案元數據更全面和客觀的需求。
4關于數字化檔案管理元數據需求分析體系模擬建構
在以上探討數字化檔案管理元數據需求分析的內涵、信息源及方法的基礎上,筆者嘗試模擬建構需求分析體系。
首先,根據具體行業、應用領域的目標與特點,確定數字化檔案管理元數據需求分析的信息源;需求分析的信息源主要包括,文獻(規范、標準)、數字化檔案本身、用戶、數字化檔案管理業務流程等方面。其次,對需求分析信息源進行分類整理、審讀,綜合采用科學的方法對信息源進行分析,簡練出數字化檔案管理數據的需要并形成需求陳述。再次,針對各需求陳述進行元數據的提煉,將提煉到的元數據進行分類,再將具體的元數據納入到分析框架。最后,判斷元數據元素項的設置,形成數字化檔案管理元數據體系模型。
參考文獻:
[1]陰龐龍,何景武. 大型客機構型管理研究[J]. 民用飛機設計與研究,2009(S1)
[關鍵詞]《色?戒》 敘事倫理 自由倫理 人民倫理
根據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色?戒》已經成為華語文化圈里頗有轟動效應的“文化事件”了。從現代敘事學的角度來看,電影從始至終貫穿著一顯一潛兩層結構。在顯在結構里,是一幫大學生去鋤奸而功虧一簀的故事,屬于革命、民族和國家的大敘事;而在潛在結構里,則是一個長期處于愛的缺失狀態的女大學生王佳芝尋求彌補乃至香消玉隕的愛情故事,屬于個人生命的個體敘事。前者表現故事的革命性和民族性,而后者則敘述人性與個體命運。兩層結構的張力在藝術形象的塑造上具體體現為兩種倫理的沖突:人民倫理和自由倫理。在《沉重的肉身》中,劉小楓先生將現代的倫理敘事分為兩種:“人民倫理的大敘事和自由倫理的個體敘事,在人民倫理的大敘事中,歷史的沉重腳步夾帶個人生命,敘事呢喃看起來圍繞個人命運,實際讓民族、國家、歷史目的變得比個人命運更為重要,自由倫理的個體敘事只是個體生命的嘆息或想象,是某一個活過的生命痕印或經歷的人生變故?!比嗣駛惱砗妥杂蓚惱頉_突的結果無非三種可能,一是自由倫理壓倒人民倫理,二是自由倫理臣服于人民倫理,三是彼此趨于同一,達到平衡與共生。而這三種可能正好分別體現在電影《色?戒》中的四個主要藝術形象上:王佳芝是自由倫理的尋覓者,易先生是人民倫理的追逐者,而鄺裕民和老吳則是兩種倫理的平衡者。
一、王佳芝:自由倫理的尋覓者
人民倫理和自由倫理的沖突主要體現在王佳芝和易先生身上,但兩人優勢倫理上的差異導致了王佳芝的命運悲劇。
對于王佳芝來說,人民倫理主要體現在她的間諜工作上,自由倫理則體現在她對愛的極度渴望上。間諜工作需要保密,需要對自我的保留與遮蔽,以求對方存在狀態的敞明;而愛情意味著敞開自身,放棄自我中心,開放給新的可能性,愛“力圖創造出一種新的經驗層面”,“從先前的存在狀態被拋入到一個新的世界,一種新的存在。”兩者的本質矛盾導致了王佳芝內心的煎熬與掙扎。作為一名合格的間諜就應該是冷血無情、隨時準備為國家民族去犧牲,而對涉世未深的王佳芝來說,個人愛情的追求與滿足才是她個人生命的優勢倫理,這種個體自由倫理又是由個人的性情這一隨機形成的價值感覺秩序所決定的。
在現代心理學看來,對愛的追求,是人的一種本能。對于愛的缺失,馬斯洛說:“愛的饑餓是一種缺乏癥,就象缺乏鹽或缺少維生素一樣?!蓖跫阎ピ陔娪爸幸婚_場就處于一種無愛的情境之中,家人和鄺裕民始終都沒有給予她一份慰藉心靈的愛。她對易先生說的“那你一定很寂寞”其實是在夫子自道。與鄺裕民和老吳相比,王佳芝只有國恨而無家仇,她的所謂的“家”在遙遠的英國,那里有她的父親、弟弟和未曾謀面的繼母。報效國家當然義不容辭,但她缺乏鄺和吳的那種刻骨銘心的家國仇恨,缺乏抗日鋤奸的強烈動機和持久動力。
愛的缺失導致了她極度渴望補償、渴望歸屬、渴望自我滿足和實現,即使是以扭曲的形式去實現也在所不惜。弗洛姆曾說:“一旦一個人已變成完全孤苦伶仃地面對外面的世界,他就不得不想方設法去擺脫這種不堪忍受的軟弱無力的孤獨狀態。”處于缺失性體驗中的孤獨主體必然會利用一切機會去尋求彌補和平衡,當遇到阻礙不能實現和滿足時,處于缺失狀態的需要會以無意識的形式存在于心靈深處,并試盡一切方法尋找機會,以其他的方式去釋放以求補償,結果是越不曾擁有越更想得到。事實上王佳芝一直就是一個處于孤獨狀態的極度渴望彌補的女孩,此種心理狀態直接影響到她與易先生的感情發展。
在與易的相處中,不管是假戲真做也好,戲假情真也罷,處于明顯不利位置的王佳芝慢慢覺得自己快支撐不下去了,她對老吳說:“他不但往我的身體里鉆,還要象條蛇一樣的往我心里愈鉆愈深?!睂鄣臉O度渴望(個體自由倫理)和自己的特工身份(人民倫理)之間的矛盾讓王佳芝心力憔悴,寢食難安,這個未諳風情、涉世不深、毫無戀愛經驗的女生面對的畢竟是一個老奸巨滑的風月高手啊。當然導致王佳芝心靈防線徹底崩潰的是那顆意外出現的名為“鴿子蛋”的六克拉鉆石。愛的本能力量一旦開發出來,它強大的能量絕不是人民倫理和政治禁忌所能夠阻擋的,更何況王佳芝的體驗是她整個身心的激蕩,是全部靈魂的參與。然而這份感情是一種“飲鳩止渴”似的靈魂冒險。是一次建立在虛妄前提下的致命救贖。王佳芝與易先生那段從“欲”開始以“愛,結束的感情似乎不能說虛幻但也不夠真實,在這亦真亦幻的感情背后我們看到的是一縷極度渴望愛與關心的孤魂,因為只有孤獨的人才會真正體會愛的意義。
對于王佳芝來說,愛的缺失只是偶然性事件,而在這一偶然性事件中表現出的無奈、絕望與渴望則是個人性情的必然。在間諜和愛情,人民和自由之間,這個涉世未深的女生最終選擇了后者,放棄了前者,因而使殘缺的生命在追求完滿的努力中最終成了不可修復的生命碎片。王佳芝并不是為了民族解放與“主義”建設而死,而是死于自己的個人性情,死干個體對生命缺失的彌補之途,因此并不偉大和光榮,但是卻更能從內心深處觸動當下的觀眾,因為生活悖論和倫理困境是無時不在無處不有的,也更具有日常生活的普遍性。
二、易先生:“人民”倫理的追逐者
在易先生身上,“人民”倫理主要體現在他為汪偽政權和侵華日軍效忠方面,其汪偽政權特務頭頭的身份決定了他對待革命者和抗日義士時決不會手軟,這也是他邀功求賞、平步青云的資本:而自由倫理主要體現在他內心的真實情感上。
兩者比較而言,人民倫理在易身上是占優勢的,雖然對于王佳芝他后來應該是動了感情,但他還是毫不猶豫地讓政治前途凌駕于個人的情感生活之上,似乎個體生命的意義只存在于普遍的歷史規律之中,“個人的生命奇想和深度情感”是無足輕重的,“一個個具體的偶在個體的生活事件”和個體生命中細微的倫理困境是無關緊要的。
王與易的交往純粹是從引誘和被引誘的性游戲開始的,沒有任何感情可言。如在第一場里,易先生完全象是一個施虐的暴君,用皮帶對王佳芝又是抽打又是捆綁,不但沒寬衣而且槍不離身,發泄完后就冷冷地走人了。這其實說明了狐疑不定的他在內心對王佳芝是充滿了不信任的。而后孤苦伶仃的王佳芝以胎兒在子宮里的姿勢獨自卷縮在床上,因為這個與生俱來的姿勢在心理上是最安全的。到了第二場和第三場里,雙方已經有了真真假假的情感交流,雖然在中燒的節骨點上易先生還是瞥了瞥那把掛在床邊衣帽架上的槍。易的唯一一次真情流露應該是在日本酒館里 的那場戲。在那里他說出了自己的內心想法,明知未來結局凄慘現在也只能強顏歡笑。那曲一唱三嘆的《天涯歌女》除了是王佳芝個體生命的詠懷外,同時使身居高位的易先生在聯想到自己的處境和可能結局時為主動容并潸然淚下。對于未來他又是恐懼的,因為歷史的審判就在看得見的未來等著他。
但與王佳芝的愛的缺失相比較,他的情感生活非常豐富,甚至可以說是過剩。他有一個細心照顧他的太太,還有一個老情人――馬太太,也許正如王佳芝所說他還有其他什么女人,至于王佳芝,只是他情感生活中的鮮活點綴和補充而已,有當然好,沒有也無所謂,對他充裕的情感生活并不構成實質性影響。因此在王佳芝的身份暴露后,他毫不猶豫簽下了處決書,并且還在部下面前否認那枚鉆戒的所有權。很明顯,他不希望與王佳芝的私情影響自己的威信與前途。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自由倫理)絕對服從政治的需要(“人民”倫理),與自己的前途相比,一個女間諜的生命又算什么,他每天都要簽發處決書,王佳芝消失了自然還會有新的情人來填補。
照常理來說,易的決定完全是恩將仇報,除去感情不說,對方救你一命,你不思回報,反而置對方于死地,這確實有點類似于眾人皆知的“農夫與蛇”的故事。但政治遵循的是權力的邏輯,愛情并不通向革命和政治,更何況是在戰火紛飛的非常歲月里??傊?,在嚴酷的現實面前,愛的本能根本不堪一擊。當然我們不是說政治人物就沒有感情,只是說當兒女私情(自由倫理)成為政治(“人民”倫理)的障礙時,兒女私情就只有讓路了。電影的結尾是易先生坐在他和王佳芝曾經翻云覆雨的床邊撫摩、沉思,如果說這是“鱷魚的眼淚”當然有點粗糙與武斷,但如果說他還深深沉浸在愛的憂傷中那也過分了,這其實只是人之常情罷了,我們沒必要過分闡釋。埃?弗洛姆曾說:“如果你的愛沒有引起對方的反應,也就是說,如果你的愛作為愛沒有引起對方對你的愛,如果你作為愛者用自己的生命表現沒有使自己成為被愛者,那么你的愛就是無力的,而這愛就是不幸?!睆倪@個角度來說,王佳芝的愛應該是不幸的,因為她的愛沒有引起對方原諒或赦免她的回饋。
我們可以退一步設想,如果易先生遵循個人的自由倫理放過王佳芝,甚至如她所愿繼續偷偷在一起,那有什么樣的后果呢?很明顯,這會成為上司和同行們的話柄甚至笑料,一個特務頭頭竟然被對方派出的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女生給迷住了,并靠她一時心軟才揀回一條命,這對他的威信和前途將構成毀滅性的威脅。為了盡可能封鎖消息,他不但立馬殺了整個暗殺團隊,而且否認鉆戒的所有權,當老婆告訴他“今天傍晚張秘書和你部里兩個人來家里拿去了一些她的東西”時,他臉露驚訝與擔憂,因為自己的事情已經無法保密了,但他還是叮矚自己老婆:“什么都別說,有人問就說麥太太臨時有急事回香港了。”
三、鄺裕民和老吳:兩種倫理的平衡者
前面分析的王與易,其身上的人民倫理和自由倫理是矛盾沖突的,沖突的結果是一種壓倒另一種而成為優勢倫理,主導著個體的抉擇與生活。而兩種倫理的平衡主要體現在鄺裕民和老吳身上,他們兩人的親人遇害使兩種倫理在他們身上不但不沖突而且縫合得非常嚴密,基本處于平衡、合一與共生的狀態,區別只是鄺裕民的鋤奸是自發的、不自覺的,而老吳的間諜行為則是自覺的,有組織的,也更具專業性,這樣的區別也導致了兩人結局的不同。
1、自發的平衡者
賴秀金說,鄺裕民的“哥哥軍校畢業不久就因為抗日戰死了,所以家里不肯讓他投軍,所以他才那么激動。”親兄弟的遇害燃起了他的復仇之火。親情和愛國、家仇和國恨、自由倫理和人民倫理因為親兄弟的遇害而緊密連結在一起。他首先提議并策劃同學們在暑假里鋤奸,其他五位同學依次附和。而初次鋤奸未成功的三年后,又是他去找王佳芝商量卷土重來。王佳芝也為了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卷進鋤奸行動。三年前,王佳芝為之稀里糊涂“獻身”,三年后,在鄺的勸說下又一次“深如虎穴”,不過因為這次入戲太深,不但自己送了命,而且整個暗殺團隊全軍覆滅。
這里有意思的是王佳芝,她是最后一個在猶猶豫豫中才勉強伸出了那象征同意加入的手。手雖然與大家疊在了一起,但眼神明顯是和鄺交錯在一起。很明顯,驅使她的并非愛國雪仇之類的宏大動機,而是對鄺裕民那種朦朦朧朧的好感和暗戀使然,因此與其說她是去報效國家還不如說是去尋找愛情。只是沒有料到最猶豫的人分配的任務也是最艱巨的,付出的代價也是最大的。
這里我們看到,王佳芝只是鄺裕民復仇的工具而已,她在向鄺裕民交代收集到的情報后曾說:“能不能請他們快一點,結束以后,我們可不可以都離開這里?!笨梢娡跫阎︵椩C襁€存有幻想,但鄺裕民的回答卻明顯是在逃避:“我不敢說,我不知道。”后來為了安慰她又說:“我不會讓你受到傷害,好嗎?”一方面是對愛情的極力逃避,另一方面又說些含糊的許諾。因此王佳芝的感情天平最終倒向易先生,鄺裕民難辭其咎。
2、自覺的平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