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4 16:25:56
序論:在您撰寫學校德育主要途徑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以人為本,樹立德育優先思想
學校教育的主體是學生,“以人為本”即學校的各項工作都要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各項素質,以完美學生的生活為終極目標。“德育優先”即德育是一切課程的基礎,是學校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和立足點。為了做好學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校領導不僅要在思想上重視,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在工作中,使德育更具實效性和針對性,切切實實把學校德育工作擺在首位,不僅把“以人為本、德育為先”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口號和要求,更要落實在學校的管理當中、各項教學活動中。
二、優化環境,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
整潔、優美富于教育性的校園環境,不僅可以使學生身心愉悅,而且可以對學生思想品德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優化校園環境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保證環境衛生的整潔。整潔的校園環境不僅能保證學生的身體健康,阻絕疾病傳染源,也是一個學校良好風貌的展現,因此要做到衛生清掃常規化、責任化,衛生監督經常化。在環境衛生工作不留死角,定期進行衛生大清掃;學校衛生分擔區責任到班,班級衛生責任到人,做到事事有人抓,處處有人管;堅持衛生檢查評比工作,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2)加強校園的綠化,營造綠色育人環境。校園綠化不僅能凈化空氣,美化環境,更能凈化人的心靈。校園綠化不是單純的栽花種草,更應該的使校園綠化規劃化、景觀化,做到一步一景,移步易景。同時走廊和教室內也進行個性化綠化,使不同時令都有花在開放,讓學生時時感受生命的美。
(3)突顯個性的美化,營造德育氛圍。德育走廊張貼名人名言、溫馨提示語;教室內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進行布置;宣傳欄、板報要進行藝術化設計并及時更換。
三、課堂教學,德育教育主要陣營
課堂教學是學校的主體活動,把德育融于各科教學活動之中,使之相輔相成,形成合力,促進學生德育的形成。在各科的教學中都有優質的德育教育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如在音樂課程中有歌唱革命的歌曲,有歌唱祖國的歌曲,可以據此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在語文課程中一些英雄人物、先進事跡以及作者愛國、愛家鄉的思想都影響著學生品德的形成;在數學課程中,可結合數學情境和應用題進行保護環境、勤儉節約的教育;美術課程中對學生進行審美判斷的培養;體育課程中對學生進行勇敢、自信教育……因此課堂上教師應發揮課程媒介的作用,使學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潛移默化地形成正確的觀念,養成良好的品質。
四、重大節日,德育教育的突破口
重大節日,承載著人們的美好希望和理想,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因此學校德育工作要與重大節日相結合。如:充分利用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民族傳統節日對學生進行民族文化教育;利用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利用世界水日、世界森林是、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利用全國小學生安全教育日、消防宣傳日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充分發揮節日民族性、周期性、群眾性的特點,讓節日教育深深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滋養學生健康向上思想的形成,推動學生德育發展。
五、德育基地,德育培養的沃土
德育基地是學生進行德育實踐的場所,在那里學生不僅可以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還可以在活動中得到深刻體驗,有助于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對成人后走向社會,建立和諧人際關系具有重要作用。德育基地可以就近設立,建立在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歷史遺跡、社區鄉村、孤老院等的基礎上,開展參觀、訪問、勞動實踐、慰問、義務勞動等活動,在活動中走進自然、接觸社會,受到民族自豪感、愛國主義、感恩等教育。
六、德育活動,德育潛移默化的媒介
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學校要堅持寓教于樂的原則,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能力,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在活動中接受教育、發展自我、豐富自我。各種安全演練,培養學生的自救能力;跳繩、踢毽、拔河等體育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意志;講故事、演講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和自信心;手抄報、繪畫比賽展示學生的個性;各種班隊會、六一匯演,培養學生地藝術天賦和合作意識……學生在活動中不斷成長,思想品德逐漸成熟。
七、夯實行為,德育形成的重要手段
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養,將學生思想意識轉化為行為習慣,是學校德育的最終目標。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學生行為訓練,把德育行為的養成教育與德育常規教育相結合。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守則》,以此來規范學生的行為;要求學生按照《小學生一日常規》來進行每日活動;用校園廣播、校園板報來樹立德育榜樣,抑惡揚善;發揮值周檢查對學生德育行為的監督作用。
八、立體網絡,德育提升的階梯
通過幾年的探討與實踐,目前理論界和教育實踐工作者都認識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開展心理輔導,不僅僅是要解決在少部分學生身上發生的心理問題,它更主要的內容應當是面向所有的學生,促進學生心理全面健康發展,形成健全人格并積極預防心理問題的出現。具體來說,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應當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開發學生的心智潛能:促進學生注意、觀察、想象、記憶和思維等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情緒和情感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求知欲和探索創新精神的不斷提高。
2.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和能力:既幫助學生形成完善獨立的人格,又預防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的發生。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正確的自我認識。客觀地了解、評價自己,全面認識自己的能力和心理特點:有適當的獨立性、自信心和好勝心;正確對待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悅納自己;認識執著追求成功的重要性,自覺克服虛榮心、自大、自卑、悲觀、依賴、自我中心、拒絕自我等問題。
(2)堅強的意志。有較強的自信心、自制力、堅持性(恒心);果斷沉著,當機立斷;堅毅、不畏艱難,不怕挫折。自覺地避免沖動性、易受暗示性、優柔寡斷、頑固、惰性和隨意性的不良心理特征。
(3)穩定的情緒。能自我調節情緒,用理智控制各種情境中的情緒波動,基本做到穩定而樂觀;自覺地克服抑郁、厭煩、煩惱、急躁、易怒、壓抑、孤獨、焦慮等心理傾向。
(4)良好的品格。有健全的人格,有積極正確的社會認知,自覺遵守社會規則和行為規范,有利他人精神和集體觀念,自覺避免自私、狹隘的心理傾向。
(5)積極的心態。有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有較高的學習熱情:自信、自強;能確立適宜的目標,不斷追求,爭強好勝,立志成才;自覺避免消沉、失望、自卑的心理傾向。
3.訓練人際交往能力:認識社會交往的重要性,樂于交往;掌握正常的交往準則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建立相互理解、信任的關系;在交往中積極求得進步,讓對方了解或接受自己的思想觀點,能自覺地克服緊張、恐懼、偏見、故意報復、猜疑、嫉妒等心理傾向。
4.強化學習效率:認識學習的價值,形成恰當的動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學會學習;能合理與人競爭,正確對待成功和挫折;能合理應試,自覺減輕焦慮程度等。
5.培養良好的性文化:認識自身性生理的變化及其對自我發展的價值,形成科學的性意識和健康的性心理,掌握準確的性知識,學會適宜的異往方法:能用有益的方式宣泄自我望,調節控制自我的性沖動;能自覺地抵御不良的性誘惑。
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心理輔導,其輔導的內容通常包括以下幾方面:①學習能力輔導;②應試能力輔導;③自我發展輔導;④人際關系輔導;⑤應對挫折輔導;⑥青春期輔導;⑦意志品質輔導;⑧情緒情感輔導;⑨休閑與消費輔導;⑩升學與就業輔導等等。
從輔導的功能來說,又可以分成發展性輔導和問題性輔導。從輔導的形式來說,又可分成團體輔導、個別輔導和家庭輔導等。
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1.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
學校教育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學校各種教育要素之間都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所有活動也是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許多現象和效果更是互為因果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滲透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在學科教學、學校德育和德育管理工作中,都應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都應注重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這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滲透,對全體教師來說,更重要的是要能充分運用心理學、心理健康學、心理咨詢學的原理和方法,有機地與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相結合,從而積極有效地對學生施加良好的心理刺激和影響,達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2.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
在中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主要途徑就是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有些地區也叫心理健康教育課。本人認為,無論名稱如何稱呼,中學心理健康教育都不應該以傳授心理學、心理衛生學的知識為主要目的,而必須始終以心理能力訓練為目的。通過運用各種適合學生心理活動特點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對自我的認識,了解自我心理發展的狀態,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心理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輔導活動課可以是專門開設的一堂課,也可以是在班主任安排和指導下的主題隊會課。課程的內容可以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逐段、逐課進行;也可以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面臨的現實問題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的基礎上,以主題的形式開展的活動。
3.開展團體與個人心理輔導
團體輔導是指在心理測查或調查的基礎上將有基本相同心理問題的學生組合在一起,通過系列主題活動和其它形式的心理輔導與心理訓練,幫助這些學生在相互交流和相互促進的基礎上解決心理問題、減輕心理壓力、提高心理能力,個人心理輔導則是心理輔導教師與來訪學生一對一的、面對面的幫助、分析、訓練、宣泄、矯治的過程。
團體輔導和個人輔導一般應在專門的心理輔導室內進行。心理輔導室的建設可以根據各學校的自身房屋建設特點,因地制宜地確定。但是,從方便學生來訪的角度出發,有幾點本人認為應當認真加以考慮:①地點要有安全可靠感,即有利于學生保護個人的隱私。②室內要有親切舒適感,即有利于來訪學生放松自己的緊張和不安。③要有文化層次感,即有利于來訪學生從各種擺設中得到心理誘導和啟發。④要有一定的科學技術感,即有利于來訪學生對心理輔導建立信任感。
農村鄉鎮中學英語教學工作者是農村學校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途徑,因此,如何有效地進行英語詞匯教學,將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真正理解掌握英語,能否切實有效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在這里談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思考與感受,與同行探討。
一、農村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現狀
1、農村孩子的生活環境較落后,英語在學生的生活中顯現不出作用,學生周圍也沒有學習英語的環境,因此大部分學生不明白英語對于現代社會交流與發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英語對學生生活的“無用論”在部分學生和家長中流行。正因為如此,很多學生并沒有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學習過程中不能發揮學生的內在主動性,他們只是在被動地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因此,學生的學習效果不明顯。
2、很多學生不掌握讀音規則,對英語單詞讀不出來、拼不出來。對他們而言,英語單詞就是一連串毫無聯系的符號,背了就忘,每天疲于應付,效率很低。久而久之,學生對單詞漸漸失去了興趣,對英語學習也產生了厭煩的心理。
3、老師完全按照課本教單詞。在課堂教學中只教課本上出現的單詞,沒有聯系學生生活,適度地擴展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詞匯.適當擴大一點課外的相關內容、適當的引申,可以不斷引發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也體現了因材施教的精神,讓學得好的同學多學一點。
4、詞匯教學方法單一。許多教師對詞匯教學不夠重視,認為詞匯教學沒必要在課堂上占太多的時間,只要教會學生讀單詞,課后讓學生自己去背就行了。
二、 課堂教學中詞匯教學的幾點做法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要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那么,如何按照課標的要求做好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工作呢?
1、借助實物與圖片,使用動作,使詞匯教學更具有直觀性,提高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
在小學階段用實物或圖片教學單詞是學生最容易接受,記憶最深,保持最久的方法。它把單詞的發音、拼寫與實物直接聯系在一起,有助于記憶。采用簡筆畫教學生詞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學習不枯燥,有興趣。 另外,借助動作教學動詞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如:go, run, jump, close, swim, ride a bike, fly a kite 等動詞,通過演示,學生很快掌握了這些動詞。同學們在課堂上演示動作的熱情很高,全班同學都參與進來,不但使學生更有興趣,而且大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
2、 重視音標教學,使學生邁過“讀”這一關,同時減輕學生記單詞的難度
教者在工作中發現大部分學生無法掌握詞匯主要是因為不會讀單詞,繼而也讀不出句子和課文,時間久了,英語單詞或句子對學生而言只是一串無意義的符號。鑒于此,教者在課堂教學中注意使用音、形、義相結合的原則進行詞匯教學,音、形、義是詞匯教學的三要素。
重視語音,過好語音關。語言是有聲的.語言教學首先是以語音形式體現的,掌握語音是學好語言的前提。讀音的正確與否往往與詞的掌握程度成正比。在入門階段一定要強化字母、因素與音標之間的內在聯系。教授英語詞匯,首先要教會學生發音,使學生學會常見字母(組合)的發音,掌握同一字母(組合)的不同發音以及不同字母(組合)的相同發音。教授單詞的讀音,可以采用單詞部分注音法,即只注出單詞核心部分或容易出錯部分的讀音,以增強學生對單詞的記憶能力。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本節課內某些單詞所具有的共同的發音規則,聯系之前學過的單詞一起記憶。例如:book,cook,good,look等單詞中‘oo’組合發/u/,而另一些‘oo’組合卻發/u:/音,如:school,fool,tool,room等單詞。英語單詞中像這樣有明顯發音規則的元音和輔音有很多,教學時教者利用發音規則教學,引導學生歸納,同時指導學生自我學習單詞。
3、利用英語構詞法教學詞匯,減輕學生學習和記憶詞匯的難度,并讓學生從詞義、詞性及用法上掌握詞匯
中小學英語詞匯除了一部分基本詞匯外,另一部分詞匯則屬于派生詞和合成詞,派生詞即在某一詞的前面或后面加上詞綴后形成一個新的單詞,而合成詞則是由兩個或以上的詞合起來構成新詞。教師對于這種派生或合成構詞法很熟悉,但初學的學生卻會認為這種方法很新奇,并能投入極大的興趣進去,因此,教師教學時要能根據教學要求對詞匯進行延伸,并鼓勵學生在總結構詞規則的同時例舉更多的實例,提高詞匯學習效果。學習理論研究者認為,詞匯不是孤立地存儲在人的記憶中,而是分門別類地存儲起來的。有些詞匯由于語義上的聯系,形成了記憶中的詞匯套,只要記起其中的一個詞,就會聯想到其他詞。教者在利用派生構詞法教學詞匯時,不僅使學生在掌握某個詞根的基礎上認識了更多的派生詞匯,而且能讓學生從詞性、語法要求方面掌握這些詞匯的用法。
4、 運用詞不離句的原則教學,并努力通過課外閱讀拓展學生的詞匯
一、多交流,激發學習識字的興趣
小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教師可憑借語文教學中的識字教學,使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得到正確的樹立。小學生智力發育尚不成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比較困難,因此,在識字教學過程中,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識字,也能使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得到有效培養。學生在小組間進行討論、交流與合作,憑此提高學習成效,也使學生的整體水平得到提高。
二、充分利用規律引導學生識字
(一)學習漢語的拼音
教師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加強合作學習。例如,識字教學中,首先是組內合作學習,教師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步驟在小組內開展合作學習,并具體提出比賽要求,看哪些小組可以將所有的任務完成。小組長帶領組內學生,仔細嚴格地執行各項步驟。學生先采用不同的形式,完成簡單的“勾生字讀準音”任務,例如邊讀邊勾生字,然后齊拼幾遍,之后由小組長進行考察,確保組員過關,對不能過關的學生應給予幫助。組員完成字音的掌握后,就開始學習字形,組長將生字分別分給各個組員,組員就該字的字形在小組間進行分析和交流,組間成員可提出各自的意見。如此一來,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生字,提高效率,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在上述基礎上展開組間合作學習,教師對組內合作學習的效果進行檢查,例如可分別采用分組讀、比賽法的方式考察學生對字音的掌握,由小組代表給出小組內最佳方法在班上進行交流,憑此檢查學生對字形的掌握。
(二)利用游戲的方式進行識字與認字
小學語文教材中,具有較多生動有趣的插圖,并且多數圖片都和課文故事情節有關,因此,教師可對教材圖片進行利用,設計一些和課文內容相關的學習問題,可讓學生以游戲的形式積極參與到問題解答的過程中,使學生自主識字的習慣逐漸得到形成和培養。例如,在學習有關動物的漢字時,教師可以在課前預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將之前課文提及的動物畫出來,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繪畫作品,由其他學生說出動物的漢字名稱。當學生將自己畫的各種小動物圖片展示給其他同學時,學生將看到蝌蚪、小狗、小鳥等各種動物,其學習方面的興趣也將明顯提高。并且,教師可設計一些競賽型小活動,促使學生對漢字的記憶更加深刻,在漢字學習中也將更加積極主動。愛玩是小孩的天性,教師帶領學生展開各種有趣的游戲,學生必將在識字教學中更加投入。
(三)搭建特殊的情境來識字
目前,多媒體技術已經在現代教學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而多媒體設備在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有效應用,能夠促使學生的興趣得到提高,有利于學生記憶力的強化。多媒體具有多方面的優勢,具有各種各樣的呈現形式,例如圖片以及視頻等,也使知識的呈現更加形象生動,能使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得到激發,使學生在學習上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并且對生字的記憶更加深刻。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形形的圖片以及簡單的動漫,憑此幫助學生進行識字。例如,把“女”和“也、子、口、古、未”等通過動態形式分別組合在一起,讓學生進行識字練習,并且也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培養。
(四)利用生活來識字
一、紅旗班隊評比,變“外壓”為“內化”
德育重在“教養”,要從點點滴滴做起,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不是一次教育就可以奏效的。葉圣陶說:“改掉學生身上的一個壞習慣,在一開始都要以一定的壓力來強制。”因此,量化管理就要充分利用“外壓”,使學生從不自覺到自覺,最終變“外壓”為“內化”,讓學生做到自我管理,從《學生守則》和《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基礎,從整體著眼,從細處著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我校地處比較偏遠的山區農村小學,學生個人的道德素質參差不齊。學校針對這種情況制定了“藍天下我們一起長大”綠色文明主題活動評比,每周都有輪值教師和學生對全校的班級紀律、班級衛生、文明禮儀等方面進行檢查評比。對紀律衛生,文明禮儀做的不夠好的班級和學生個人,給予扣分處理,對拾金不昧、樂于助人的給予加分獎勵,并對紅旗班隊給予不同層次的物質和榮譽獎勵,每周一次,在大會上公布。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德育養成,時間久了,從不懂事的小學生都發展成了講文明禮貌、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的合格的小學生了,學生從不自覺到自覺的養成了良好的道德素養。
二、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教育活動
1. 愛國主義教育。
(1)學校德育處認真抓好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和國旗下講話,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愛黨精神。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承擔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和精神風貌,直接關系到今后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如今,小學生正處在學文化、長身體、立志向的關鍵時期,在不斷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的同時,還要努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開展好“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經典古詩文是我國文學寶庫的瑰寶,源遠流長。為了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創建良好的校園文化,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我校利用早自習和午休一定的時間,扎實而有效地開展古詩文誦讀活動,使學生閱讀經典,親近書籍,享受閱讀的樂趣。讓學生們在誦讀過程中獲得古詩文經典的基本熏陶和修養,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廣大學生文化和道德素質。
2. 安全法制教育。小學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對社會了解不夠。在校園內學習、生活、接觸社會少,辨別是非能力差,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還有的小學生不注意用電、用火安全,不注意出行交通安全,存在僥幸心理,往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3. 環保教育。提倡“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環保意識、生態文明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小學生來說,必須具備一定的環境素質,才符合現代社會對每個人基本素質的普遍要求。比如,我們讓學生自編以“保護環境”為主體的手抄報。學生可以自己從身邊或網絡搜集并整理一些人類保護環境、破壞環境的做法、故事等,可以自己創作抨擊人類破壞環境的行為、展望環境治理光明前景的文章、漫畫等。學生在搜集資料、寫文畫圖的過程中,心靈會受到震撼。另外,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對家鄉的河水的現狀進行調查,鼓勵學生用科學課上學到的知識對河水進行分解、過濾、凈化等,發動學生開展保護身邊水源的活動。
4. 文明禮貌教育。教育家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蔽覈且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歷來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培養幼兒養成講文明、有禮貌的良好行為習慣,使幼兒習得必要的社會行為規范,也是幼兒社會領域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3歲定80的經驗告訴我們: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從孩提時代開始培養。因為兒童期正處在個性及品性形成發展的重要時期,在人格形成方面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對幼兒實施文明禮貌教育是發展幼兒社會的重要內容、其意義深遠。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以科學的態度,慎重而科學地開展對學生的心理測試以及學習情況和心理健康狀況,可以提高心理咨詢和輔導的效果,為促進每個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服務。
此外要對教師廣泛開展心理學知識的培訓,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小學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發展所必須的物質需要,安全需要,歸屬、交往和愛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這些需要的合理滿足是小學生形成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條件,如果得不到適當的滿足,就會影響其正常的發育和成長,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
指導包括集體輔導和個別指導。集體輔導要有預見性和超前性,是指針對中小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或可能出現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采取適當的方式加以輔導,使之對自己成長發育中必定或可能面臨的問題有所認識,有所準備,能以積極自覺的心態有效地面對。
學生的心理問題的產生和發展與學生所處的家庭環境、 家庭教育、 社會環境有不容忽視的關系,所以單靠學校的力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積極配合起來,將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在此基礎上學校引導和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通過指導使家長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在家庭生活當中創建健康的家庭氣氛,使學生在民主
通過學希貴“語文主題學習”、劉憲華“主題閱讀”和竇桂梅“主題教學研究”等成功經驗,并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我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堅持主題閱讀就可以實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的目標。通過主題閱讀,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實現課內指導、課外補充,課內外、校內外相結合的大語文學習,量變達到質變,從而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建設。
一、以主題為主線,拓展學習資源,變教教材為大量的主題
閱讀
語文教學也遵循“量變到質變”的規律?!耙雽W好語文,只精讀課文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大量的閱讀?!?/p>
現行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有利于我們進行大量閱讀,有利于開展以主題為主的閱讀教學。我們定西市安定區使用的教材是北師大版的,此教材就是按單元主題編寫的,如果在教學中以教材為主線,圍繞單元主題選幾十篇相關、相近、相似、連續甚至相反的文章,在課內、課外拓展閱讀,并且長期堅持,就會實現“量變到質變”,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高效。
目前有好幾套讀本適合北師大教材開展主題閱讀。農村學校條件比不上城里,教師又忙于各類課程,不能只專心于語文教學,我們可以學習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直接應用這些成果。例如,劉憲華主編的《新語文?主題閱讀》和《經典誦讀》,錢理群主編的《小學生名家文學讀本》和《新語文讀本》。這些讀本遵循《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強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理念,并且都以單元為主,每個單元選編了感動、感恩、博愛、敬畏、品位、睿智、和諧、寬容、生命、自然等文章。如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以教材為主,以這些讀本為輔,課內形成主線,課外有益補充,開展大單元教學,那么,老師不光在“教教材”,更是在“整合課程資源”;學生不僅是在“學教材”,更是在“學文化”。如教學《師恩難忘》(北師大四年級上冊)時,可以把《小學生名家文學讀本》中的《懷念佩弦老師》《溫和的劉先生》《懷李叔同先生》整合到課內,在精讀《師恩難忘》后,讓學生自由或者大聲朗讀這三篇文章,在讀中體會,在讀中對比,但不求甚解。再如,指導學生閱讀《名家文學讀本》。《名家文學讀本》共10冊,選編了魯迅、老舍、葉圣陶、冰心等10位名家的經典作品。農村學校各年級學生10名左右,每個班可以配備1套,做到人手1冊??梢詮乃哪昙夐_始閱讀,一月或者兩月一個讀本,三年讀完。通過這樣不帶任何條件的閱讀,培養學生讀書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形成閱讀能力,喜歡上閱讀。在閱讀中“讓學生走近大師,與思想和文化的巨人進行對話和交流,使學生在生命發展的起點上,占據一個精神的高地”。(錢理群)
二、以讀代講,形成以閱讀實踐為主的自主學習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于永正在《主題閱讀?三人行》中談到:“語文能力不是學生做題做出來的,也不是教師講出來的,而是學生讀書讀出來的。老師講得再好,也不如課文好,也不如作家寫得好?!?/p>
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是主動的、全身心投入的,而學生是被動的,聽的時候學生很容易疲乏。一節課教師的講占據大多數時間,學生通過聽接受的知識是非常有限的,形成的能力更是有限,往往適得其反,因教師的講而厭煩語文學科。學生讀的時候,有多種感官在參與,大腦在不停地運轉,學生是主人。從心理和生理角度來說,讀的效果比聽的效果好得多。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與其讓學生被動地聽教師的講解,不如讓學生好好地閱讀文本。學生語文能力提高應體現在學生自己的閱讀過程中,體現在學生的語文實踐中,學生只有在讀的實踐中才能形成語文能力。倡導讀,不反對教師講,那么在什么情況下講呢?在學生不明時、體驗不深時、解讀有誤時、探究卡殼時講,講時語言要精練、準備、準確,一節課最多10分鐘。
以讀代講是一種教學方式,也是一種自主學習方式。當閱讀在課堂教學中、在學生生活中占據主要位置時,學生會形成閱讀習慣,形成語文能力,形成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誦讀經典,用人類和民族最好的精神食糧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讀詩是可以直抵心靈的,兒童感受詩如同聽音樂?!迸囵B兒童熱愛母語的思想感情,應該從讀詩開始?!鞍压糯浀涞脑娫~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我覺得‘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的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經典古詩文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傳承了幾千年,積淀了中國人的優秀精神、美好品德和審美情趣。誦讀中華經典古詩文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明確提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币笮W生背誦優秀古詩文160篇(段),還推薦了1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