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4 16:25:56
序論:在您撰寫基礎會計和成本會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成本會計理論 外部環境 發展瓶頸 路徑分析
如果傳統的成本會計技術和方法在新企業外部環境中繼續應用,將無法得出正確的產品成本。在傳統的成本會計理論發展遭遇瓶頸的時候,國外相關專業學者適時提出了新的計算方法。通過新的計算方法能夠有效準確地計算出相關數據,而且其準確度和簡潔性較傳統的成本會計算法要優秀很多。新的方法帶來的是會計理論的變化, 同時,也使得所有價值鏈上的作業活動的得到優化,進一步幫助企業節省了資源,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也使得相關的新算法和新技術不斷產生。
二、在新企業外部環境基礎上成本會計理論的發展瓶頸
成本會計理論的發展經歷了大約兩個世紀的時間。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推動了會計理論的極大發展。但是,新的背景下,成本會計面臨著新的瓶頸。
首先,根據相關的會計專業知識可以知道,歷史成本才是會計成本所反映的。不能將會計成本等同于重置成本,甚至將會計成本視為價值損耗的補償。這樣通常會造成企業資產在保值方面出現問題。根據原始價值來計算現行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但這種計算方法得出的補償智能保證價值符號在賬面價值上的補償,無法實現物品在實物規模上的再生產。
其次,新企業外部環境下的成本會計理論往往將成本會計與成本管理混淆,這樣既無法達到成本會計的目的,也無法顯現出成本會計的核心。因此會造成各個部門職責混淆。
最后,成本會計理論仍舊未能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很多企業的會計成本計算只注重生產領域的成本,很少去考慮到其他環節和領域的成本計算。最終所導致的結果就是成本信息失準,經濟決策和成本無法控制。
三、在新企業外部環境基礎上成本會計理論的發展路徑分析
為了解決我國新企業外部環境基礎上成本會計理論的發展瓶頸,我國的成本會計工作應該在借鑒國外相關專業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來研究,以找出能夠實現成本會計理論突破發展瓶頸的方法和措施。
(一)完善相關成本會計制度,加強研究,促進成本會計專業人員組織的成立。進一步提高成本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成本意識。在制定和實施成本會計規章制度的同時,要加強全方位的全員管理成本。通過此來提高所有人和所有部門對于成本的重視。就成本會計人員個人來說,了解和懂得會計、財務管理只是基礎,還需要懂得經營管理,熟悉生產技術,不斷提高自身的會計職業道德。為了更好地解決會計理論所遇到的瓶頸問題,就必須加強學習,通過掌握現代成本會計的理論知識,以及掌握會計電算化方式,是成本會計個人所必須做到的。
(二)相關會計成本專業組織要注意總結和推廣我國研究出的成本會計計算方法。實踐是最好的老師,隨著我國成本會計人員的辛勤工作,經過長期的實踐,積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成本會計經驗。經過近幾年的不斷發展,為我國成本會計的管理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些經驗有待進一步學習和總結,以便實現經驗向理論的轉化。
(三)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要想突破新企業外部環境基礎上成本會計理論的發展瓶頸,就必須不斷推進成本會計電算化進程。計算機技術的成熟以及應用領域不斷拓寬,會計行業也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加快電算化發展。成本會計電算化發展,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反饋速度,有效提高了成本會計的業務受理能力。推動成本會計電算化發展,有利于從技術手段上不斷突破成本會計的發展瓶頸。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會計電算化依舊停留在單純的代替手工核算工作。沒有很好地將事前預測和事中控制與會計電算化結合起來推動成本會計工作的開展。而且,很多電算化會計信息只是提供了一般的財務信息,無法有效地提供給成本會計所需要的信息。為此,必須轉變會計成本電算化模式從計算型轉變為管理型。必須不斷提高電算化應用為成本會計和會計管理提供的技術支持。
(四)成本會計工作者應該加強學習,以此來不斷更新自己的成本會計理論知識。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成本會計的職能并非是單純的成本核算和分析,應該真正認識到成本會計的職能在于成本預測、決策、控制以及核算和考核等。其中,成本決策是成本會計中的核心職能。成本會計的其他職能都圍繞著決策而工作??梢郧逦A計的是,企業通過會計成本職能的貫徹執行,能夠創造出合適的激勵環境,調動起每一個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此實現整體目標。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傳統的成本會計理論發展遭遇瓶頸的時候,我們要針對現代成本會計的發展趨勢,充分考慮我國國情與新型的管理理論與方法有效結合,加強對成本理論的研究,更新成本會計工作人員的傳統理念,提高會計人員的成本意識與素質,充分發揮出成本會計的職能作用。
參考文獻:
[1]邵建忠.新經濟環境下成本控制對策.中國集體經濟.2009(31).
[2]王莉.淺談我國企業成本會計的發展趨勢和對策.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2).
[關鍵詞]出版社成本核算
我國社會的市場經濟不斷的深化和發展,出版業也逐步向市場化、產業化發展。在此我們必須提高出版業的競爭力,嚴格控制出版成本,從外部到內部嚴格監控,大力運用成本核算來提高出版社的良好競爭環境。因此,強化出版社的財務成本管理已經成為所有出版業正在激烈的競爭中尋求發展與生存的重要環節。
一、出版成本與出版成本核算的概念
(一)成本的概念
成本是一個較廣的概念。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人力、物力和財力),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 并且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成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處于不斷地變化發展之中。泛指為獲得所付出的,是因創造未來收益而發生的。
(二)出版成本的概念
出版成本是指為取得可為出版單位帶來當期或未來利益的某種產品而付出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對于出版社來說,收益產生收入,收入產生過程中,成本相應耗盡。具體來說出版社的圖書成本是指為生產出版物、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種耗費。
(三)出版業的兩大成本
出版的主營業務成本主要分成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我們可以一次就分清使用的費用,即誰使用,使用在什么地方,使用多少,它可以直接計入產品的成本。例如,工作人員的審稿費、校對費、稿酬、編輯費、紙張原材料及墨汁等輔助材料的費用、工人的排版費以及出版社的印刷費等,這些均可以一次性直接分清,計入攤銷的成本中。而間接費用是指不能夠一次性分清楚的費用,明確不了使用者或使用范圍,必須進行以分配率進行分配后,攤銷在各個使用部門的費用。例如一些辦公費用、電費、水費、資料費等等出版業中叫編錄經費。編錄經費應該采用組合的分攤方法,可按總定價、總印張、銷售收入等,用組合的比例來分攤,使每一品種負擔的成本更趨準確性、合理性。
(四)成本核算的概念
成本核算,對生產經營管理費用的發生和產品成本的形成所進行的核算。進行成本核算,首先審核生產經營管理費用,看其已否發生,是否應當發生,已發生的是否應當計入產品成本,實現對生產經營管理費用和產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對已發生的費用按照用途進行分配和歸集,計算各種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為成本管理提供真實的成本資料。
二、出版社成本核算與圖書定價的問題
(一)出版發行工作中的核心問題
出版社成本的核算方法與定價問題是圖書出版發行工作中的核心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國家所出臺的一系列經濟改革措施均不斷提升著各行各業的改革效率。在過去,出版行業的成本核算與定價方法均采用完全成本法。圖書在發行時按照價格統一的定價或實行毛利率的定價方法來進行核算。隨著我國的會計制度的改革,出版業的成本核算開始采用制造成本法來進行核算,于是對于圖書的定價發行也開始采取有限的市場定價原則。
(二)出版發行工作中的特殊問題
并非所有的出版社都遵循有限的市場定價原則來制定圖書發行的價格,由于有些出版社所出版的書籍類具有特殊性,例如,學術價值、科技含量、歷史價值與現實價值都很高的書籍,就不能用市場定價來進行圖書的價格導向。因為這一類的圖書在發行與出版時均會有較高于普通書刊、書籍、雜志等的成本。那么在進行成本核算時這樣的圖書由于造價的成本高,所以定價就隨之提升了。
三、對出版社成本核算進行有效的控制
(一)通過對出版社成本核算,計算其實際成本
1.對圖書紙張材料的成本控制與核算
材料成本是出版企業出版物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般情況下,材料成本需占出版物總成本的30%以上。因此,降低材料成本是降低出版物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主要突破點。
這樣就要求我們嚴格計算其材料成本,大量的圖書紙張的進貨成本也為材料成本的關鍵部分。只有增強紙張的利用率,加大產出,對所有進貨進行統一的、有秩序的管理,做好出入材料的紀錄。這樣才能有效的控制材料額度使用率從而減小浪費,縮小材料成本的支出。
2.對圖書印制批量的控制以降低成本
在需要印刷是首先進行嚴格的選材,然后進行最終的確定,以確保在因書中不會出現大量的浪費事情的發生,應主要考慮兩個成本因素,即印制準備成本和出版物儲存成本。
所謂的印刷成本是指在印刷之前的成本費用,例如墨、人工、紙張的準備等,這些均會記錄在我們圖書的成本中。而出版物成本則是由于大量的出版物以裝訂成冊和裝箱后,由于不能及時出貨發往各地,那么就需要出版社提供存放這些出版物的地方,那么就會產生場地的租賃費用,人員的看管費用,這些也都計入在產品成本中。
只有嚴格的規劃好印刷以及出貨情況就會較少、降低出版社的成本,那么在核算上就不會存在著核算不準確的情況了。
(二)通過對出版社成本核算,編制財務報告提供依據
通過真實準確的成本核算,將其全部成本如一、如實的記錄、進行核算,那么在編制財務報告時就不會存在不確定性及錯誤。
只有通過真是的核算其成本,才會讓出版社管理層一目了然的知道出版社的支出與收入、成本的確切數。為他們今后的正常管理中提供可以考的數據,進行產銷的調整,從而也是為確立良好的出版社管理提供基礎。
(三)通過對出版社成本核算,控制經營過程,加速資金周轉
在仔細的計算出版社成本后,會對加強企業的運營產生良好的導向作用,有利于資金的回籠,為不斷循環利用的資金成本提供環境。
四、對出版社成本核算的新要求
(一)為反映出版社良好的成本核算須將管理服務納入成本核算
出版社所出版的書籍作為一種產品必然存在其成本,所以我們在出版書籍時所產生的全部直接或間接的支出,都應計入圖書的生產成本。大多數出版社的成本核算都是以此為主要內容的。然而在營銷的過程中也會產生大部分的服務性費用,例如調研市場,回訪客戶等工作人員的費用也將記錄在書籍的成本中。因此,出于全面反映圖書成本為經營管理服務的需要,必須把這部分成本納入出版社的成本核算的范疇中。
(二)出版社研發成本與生產成本并重
由于出版社的營銷成本比重不斷上升,那么在新書籍的研發成本中,應適時的加大成本投入,加強成本核算。使出版社的運營在市場競爭中取得預期的經濟效益。新型的研發與營銷的形勢是多種多樣的,而且營銷與研發也是密不可分的一體,自由不斷的加強營銷力度與研發成本,那么出版社的收益也會日益增大,而且此收益遠遠會大于生產的經營成本、費用。
(三)借助現代化資訊進行成本核算
在出版社經營模式不斷擴大的條件下,對成本核算管理也需要不斷的加強,對單品種書籍的成本核算要更加準確、客觀、具體,以此不斷的提高經濟效益。合理的降低成本要從整個出版社管理與經營中找到有效的方法,進行監控與管理,使每種類的書籍得到最有序的成本核算,以最大限度的減少公共費用的均攤,較少出版書籍的成本。利用網絡統一管理書籍的出版、裝訂等程序,嚴格控制成本輸出,以做到最小化額度成本運用,達到最大化生產、盈利的效果。
五、結論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出版行業的供、產、運、銷、收過程中,由于圖書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成本核算的內容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它服務于出版社經營管理的需要與發展。這就需要我們極大的提高管理力度,完善成本核算制度與方法,加強成本核算人員的知識涵蓋量,不斷的調整出版社的出品種類,質量,降低成本讓其在競爭市場中的位置穩固。
參考文獻:
[1]朱美華.戰略成本管理,新的成本管理[J].新聞出版業會計核算辦法.2007;9
[2]梁希關.樹立新的管理觀念 提升企業管理水平[J].農電管理.2004;3
日本成本會計準則解析及啟示分析
一、日本成本會計準則的產生和發展
準則以當時普遍接受的成本會計實務中最好的實務為基礎并將其編撰進去,這一過程也使基本成本慣例更加清晰。委員會的成員不僅研究美國、英國、德國和其他地區的成本會計體系,而且還在日本制造業進行調研,并且通過來自于三番鋼廠、三菱電器、住友化學、富士紡織等企業的合作來研究實踐中的成本會計體系。準則的觀念與1951年美國會計師協會(AAA)的成本概念和標準委員會報告相比,更接近于德國1939年的成本會計一般原則。日本制定成本會計準則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規定普遍遵守的成本會計原則,也是為了使準則作為會計核算體系一部分的成本會計的核算基礎。
二、日本成本會計準則的內容和特點
(一)日本成本會計準則的目標和內容
日本成本會計準則的目標是:價格制定、準備財務報表、成本管理、預算和預算控制、制定基本計劃和做決策。但是,準則沒有定義或描述成本管理、編制預算和預算控制,以及制定基礎計劃和決策的具體方法。準則的內容主要包括:第一章,成本會計目標和基本準則;第二章,實際成本會計;第三章,標準成本會計;第四章,會計和成本差異分析;第五章,成本差異的會計處理。
(二)成本會計準則的特點
在日本,準則是傳播和普及成本會計知識的規范。準則是指導性的,不是強制性的,不是靠法律強制執行,企業違反準則不會受到法律的懲罰,但是準則也對日本企業具有普遍的社會約束力,成為每一個公司成本會計的基礎。成本會計準則為日本成本會計實務提供了清晰的基本框架,企業可以在準則之下執行他們自己的成本會計實務。準則應用于日本所有的企業,但是應用的具體準則依賴于工業類型、行業狀況和公司大小(1958年小企業成本會計委員會)。而且,一些工業團體有他們自己的成本會計指南或成本會計程序手冊。例如,軍工行業有采購手冊(軍事設備協會,1989),預防性維修業有成本會計手冊(建筑部部長秘書政府建筑室1991)。但是,這些手冊和指南都以成本會計準則為基礎。
日本成本會計準則的內容體現了日本獨特的產品成本核算體系。在日本,兩個傳統成本會計制度類型——分批法和分步法也被包括在準則中,其構成了日本企業成本核算方法的基礎。分類法在日本普遍流行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由于制造商搶先占領了經濟生產發展中的主要地位,制造商不希望為每一產品設立單獨的生產線而耗費資金,因而他們使用共同的生產線和生產過程。生產彈性成為制造商追求的主要目標。準則的另一個特點是確定了工時在企業成本會計體系中的基礎地位。日本的工時是指生產單位產品或進行一項工作的工作時間。其包括加工成本和服務成本的所有主要環節耗用的時間,并且一般以直接或間接的工作時間或以生產構成產品實體的各要素的機器設備時間來計算。因此,一套完整的工時就代表了企業發生的所有加工和服務活動的詳細記錄。因而,工時可以作為生產過程、工作單元、機器和服務職能,例如維修和材料管理的基礎。在日本,工時被廣泛應用于制造業,而且他們的設計和使用在教科書中被普遍論述。工時制不僅為管理提供及時的反饋信息而且為成本管理的主要領域奠定了基礎,其在控制成本、制定價格及制定預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也為企業生產提供了關鍵的決策幫助。工時是產品成本會計制度的基礎。準則中成本會計記錄的類型也分為兩個,一個是以財務報告為基礎的成本記錄類型,另一個是以管理目標為基礎的成本記錄類型。以財務報告為基礎的成本記錄與西方的相似,但是以管理目標為基礎的成本記錄與西方不同。
三、日本成本會計準則的作用及評價
(一)普遍執行的成本會計準則符合日本文化特點
企業成本實務紛繁復雜,成本核算需要依企業類型、規模大小、生產方式等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因此,企業具體成本核算方法需要因地制宜、依產品特點而定。由于成本會計實務本身所具有的這一特點,即使是政府頒布的成本會計準則也不可能適用于所有的企業、所有的成本核算情況,因此,準則只能是指導性的,而不能是強制性的。日本的文化崇尚集體主義,強調個人對集體的服從,因此,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即使是非強制性的成本會計準則,日本企業也會服從成本會計準則的規定,主動執行準則,從而使成本會計準則成為日本企業成本會計的基礎,在全社會范圍內普遍執行,確立了準則在日本企業成本核算和管理中的基礎地位。
(二)成本會計準則的執行促進了日本成本管理的發展
從日本成本會計準則制定的背景來看,準則的目的是引進并向日本企業介紹先進的成本會計核算思想。并使之成為日本企業成本核算的基礎,從而促進日本戰后經濟的復蘇。日本是一個資源稀缺型的國家,政府把振興經濟的方法放在有效使用有限的資源上,在會計上重視成本節約,希望通過成本管理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益和競爭力。因而準則的制定目標從最初的控制產品價格轉變為提高日本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日本成本會計準則在制定的過程中,一方面充分吸收國外先進的成本核算及管理方法,例如規定的標準成本法就來自于美國,但是在會計制度上,日本更接近于德國;另一方面,對日本大型企業的成本核算和管理經驗進行廣泛調研,將國外的先進經驗與日本企業成本實務相結合,創造了日本特色的成本核算及管理體系:,在內容上,準則將成本管理的思想寫入其中,促進了日本企業對成本管理的重視及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20世紀80年代,日本在成本管理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日本的制造商以較少的工人和較低的存貨水平,生產出了高質量的、有成本競爭力的產品,企業競爭力遠遠超過美國,使日本企業的成本管理方法為世界所關注。
(三)成本會計準則為日本企業確定了成本核算的基本框架
在對日本企業成本核算方法的研究中,可以發現,直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日本企業在成本核算上仍然采用標準成本法,工時制仍然是日本企業核算的基礎。日本企業在成本核算方法上的創新很少,創新主要集中在成本管理方法方面,例如,目標成本法、適時制、彈性生產等,這與準則的影響不無關系。準則中對工時制、分批法和分步法作了詳細的規定,將標準成本計算制度化,置于與實際成本同等重要的地位,成為日本企業成本核算的基礎,因此,很少有企業會在成本核算方法上進行創新。而準則對成本管理的具體方法沒有詳細規定,鼓勵企業在成本管理方面不斷創新,成本管理就成為日本企業探索的主要方面,促使日本企業在成本管理方法方面不斷推陳出新。
(四)以財務核算和成本管理為雙重目標
從成本會計產生發展的歷史過程來看,成本會計在企業成本實務發展過程中演變出的主要職能有兩個:一個是為財務會計提供信息,另一個是為管理會計提供信息。日本成本會計準則以財務核算和成本管理為雙重目標,成本記錄類型分為兩種,財務報告成本記錄類型和管理成本記錄類型,記錄類型雖然分為兩種,但兩者結合在同一成本核算體系之下。準則的這一特點充分體現了成本會計的兩大職能,也促進了成本會計準則與財務會計準則的協調。
四、日本成本會計準則對我國成本會計實務的啟示
從對日本成本會計準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日本成本會計準則規定了日本企業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為日本企業的成本核算提供了基本框架,并將成本管理寫入準則中,準則的制定和實施在客觀上促進了日本企業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國在1984年制定了分行業的成本管理條例,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會計改革的深入,尤其是財務會計的不斷變遷,原有的成本管理條例已經不能滿足企業核算和管理的要求?,F階段我國企業成本管理水平不一,成本核算方法比較落后,許多企業仍然沿用舊制度中的核算方法,而且成本開支混亂,許多企業存在亂擠費用的現象。企業對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重視不夠,高投入低產出、資源浪費現象嚴重。
隨著我國財務會計改革的不斷深化,財務會計逐漸與世界接軌,會計國際化水平越來越高,應該對成本會計進行改革。應該充分借鑒國外成本核算和管理的先進經驗,并結合我國成本會計實踐的具體特點,制定適合我國成本實務的成本會計制度。
日本的成本會計準則為我國制定成本會計制度提供了充分的、可借鑒的經驗。首先,成本會計準則應該是指導性的,由于成本實務本身的特點。有關成本會計的規定很難是強制性的,尤其是成本核算方法方面,因此成本會計制度應該以介紹先進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思想為主,并提供多種可選擇的方法,由企業根據生產經營的特點進行選擇,也可以確定一些基本的核算方法作為企業核算的基礎方法,例如,標準成本法。從其他國家的成本實務來看,標準成本法仍然是比較普遍和適用的方法,例如,美國在針對政府采購的成本會計準則中也規定,政府采購承包商在進行合同標的的成本會計處理時應該采用標準成本法。其次,成本會計制度的制定和頒布應該由政府來執行。、制度雖然是指導性的,但要形成制度在全社會范圍內普遍的約束力,必須由政府來頒布和推行。政府的制定和推行有利于成本會計制度在全社會范圍內的普遍執行,并使成本會計制度成為企業成本核算與管理的基礎,建立一個廣泛遵守的成本會計框架,促進產品成本在計量、分配和歸集上的統一性與一致性,及全社會整體成本核算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再次,注意成本會計制度與財務會計準則的協調。財務會計致力于一個企業在特定時期的全部經營,而成本核算強調企業全部費用中的一部分向特定產品或服務的分配,兩者之間雖然目標不同,但處于同一會計核算體系之下,而且成本會計為財務會計提供有關企業存貨成本和計算期間損益的信息。因此成本會計制度應該與財務會計準則保持一致最后,可以借鑒和采納日本成本會計準則在成本管理規定方面的經驗,將成本管理思想寫入成本會計準則中,促進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緊密結合及企業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現代成本會計 形成原因 分析
0 引言
現代成本會計是在傳統成本會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可以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及時反映資產價值的變化,具有高度的決策相關性,使資產負債表在財務會計報表體系中的地位得到鞏固和加強,也提高了會計信息在經濟信息系統中的地位。
1 現代成本會計概念解析
1.1 現代成本會計的定義現代成本會計是成本核算與生產經營的直接結合,它是運用專門的管理技術和方法,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勞動耗費進行預測、決策、計劃、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價值管理活動。成本會計具有成本預測和成本決策的職能是現代成本會計的一個重要標志?,F代成本會計主要是一項管理活動,各項職能的發揮都是為了達到成本管理的目標。
1.2 現代成本會計形成的原因企業制造環境、市場環境、管理環境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傳統的成本會計理論已經不能夠適應企業發展要求,現代成本會計在此時孕育而生。
1.2.1 企業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市場經濟條件下,價值規律主導著市場的運作,此時企業的市場環境較之以前而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多數產品供過了求,造成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產品需求多樣化,顧客對產品質量也日益苛求:國際間分工合作日趨密切,競爭也趨于殘酷激烈;新技術、新工藝的創新蔚然成風。
1.2.2 對于企業而言面對企業市場環境的變化,傳統的成本會計技術與方法如果繼續采用可能產生反功能行為。傳統成本會計,將預算與實際業績編成差異報告,即將實際發生的成本與標準成本相比較。在新制造環境下,這一控制系統將產生反功能的行為。
1.2.3 對于企業而言面對企業管理環境的革新,傳統的成本會計正在向現代成本會計轉變,主要表現在成本會計管理理念的變化,這樣現代成本會計便順應時代要求而產生了。
2 現代成本會計與傳統成本會計的對比及評價
具體而言現代成本會計是在物價變動的情況下,反映和消除通貨膨脹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的影響,以資產的現行成本作為計量屬性,對會計對象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程序和方法。它被公認為是一種比較完善的物價變動會計?,F代成本會計是傳統歷史成本會計在物價變動情況下的自然延伸和客觀發展。但相對于傳統成本會計而言,它們有著不同的理論基礎和計量模式。
2.1 理論基礎不同
2.1.1 會計目標傳統成本會計在會計目標上采用的是“經營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具體而言,它所側重的是資本市場對企業會計目標的影響,著眼于兩權分離的形成條件和實現空間——資本市場。在會計目標上,現代成本會計既非傳統會計的“經營責任觀”,也非純粹絕對的“決策有用觀”,而代之以充分反映經營責任的“決策有用觀”。
2.1.2 會計原則會計原則是具體確認和計里會計事項所依據的規范概念和規則。傳統成本會計主要采用的是歷史成本原則,歷史成本原則是傳統會計最基礎的計量原則,也是歷史成本會計模式的基礎。歷史成本原則要求各項資產存貨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計價,一經確定就不能隨意改動。在強調收益計量且相對穩定的傳統會計環境中,歷史成本因其客觀性、可驗證性和有利于反映資產經管責任履行情況的特點而被廣為推崇。其先決條件便是物價穩定,在物價穩定或基本穩定的情況下,以歷史成本計價,不僅在理論上是無可厚議的,在實踐上也是可行的。
在通貨膨脹時期,該會計原則首當其沖就受到最直接的影響。此時,由于物價的上漲,單位貨幣的內含購買力發生了嚴重的“縮水”,繼續以歷史成本計價就會導致資產賬面價值與其當前真實價值的嚴重背離。但無論是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還是企業管理者自己進行經營決策,都需要依據企業資產的現時真實價值,因此基于過去的歷史成本顯然無法滿足這一要求。事實上,以歷史成本計算的資產的賬面價值不能真實反映資產價值的實際變化和現行價值,產品的價值補償和實物補償也不能同步進行,故企業進行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的物質基礎被破壞,造成企業用得越多,虧得越多的惡性循環;此外,將當前發生的收入和過去的歷史成本相配比,也會使企業虛增當期利潤,不利于反映真實的經營業績。
3 現代成本會計的會計程序
現代成本會計是建立在物價不穩定基礎上的,它區別與傳統的成本會計,采用了現行成本進行會計核算。隨著我國加入WTO,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采用現代成本會計進行成本管理對于我國企業而言意義重大。
3.1 確定各項資產的現行成本現行成本的確定是現代成本會計核算的基礎和前提,它是在當前的市場條件下,取得與現有資產具有相同或者相當生產能力的資產所要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企業資產的現行成本數據,主要來源于其當前的市場價格、基于公平交易的供貨方銷售報價以及再生產成本等。
3.2 通過計算各項資產的成本變動情況,確定有關持產損益資產的持產損益是因為市場價格的變動而形成的資產現行成本和其歷史成本之間的差異?,F行成本大于歷史成本則為持有收益;反之為持有損失,在物價持續上漲時,通常表現為持有收益。在現代成本會計中,由于資產是按其現行成本計價,因而無論是未實現持產損益還是已實現持產收益,均需得到及時的確認,并依據不同的資本保全觀,或作為所有者權益的調整項目列于資產負債表中,或作為收益的調整項目列于收益表中。
3.3 編制現行成本會計報表在會計期末,根據有關的現行成本資料,按照現行成本會計模式的基本原理,調整歷史成本會計下財務報表中的數據,重新編制以現行成本為計量基礎的會計報表。
4 現代成本會計的會計方法
現代成本會計是以現行成本為計量屬性,名義貨幣為計量單位的會計模式,由于它在計價基準和基本結構上與一般購買力會計有根本性的不同,因而被認為是真正意義上的物價變動會計。在日常的會計處理中,也就有其自身獨特的會計方法。
4.1 設置現代成本會計制度下的賬戶體系現行成本的計量屬性要求反映各項資產的現行成本和損益的現行成本調整額,因此現代成本會計要求比歷史成本會計多設相應的專門調整賬戶加以反映。加設“已實現持產損益”和“未實現持產收益”賬戶,反映物價變動時企業持有資產的現行成本變動額及其實現情況;在權益類項目下加設“資本保持準備”賬戶,作為資本的調整項目。
4.2 各項資產現行成本的賬務處理方法在資產被銷售時。需按其現行成本來計列銷售成本:在被耗用時,則以己消耗部分的現行成本抵減相應的資產賬戶,并將各項資產賬戶的余額按期末的現行成本進行調整,以反映其真實的價值水平。
相對于經濟活動管理來說,會計是針對相關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合理計量、全面核算、全程監督并進行財務信息綜合反饋的活動過程。價值規律下,成本會計是基于財務管理基礎上處理相關經濟主體生產經營活動成本信息的會計活動,其目標是通過成本預算與計劃、分析和評價,加強成本過程控制,如實反映成本信息,形成財務報表呈報?,F代成本會計是在傳統成本會計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經濟活動管理形式,科學的分析現代成本會計與傳統成本會計的職能差異,對于強化現代經濟活動管理效益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現代成本會計與傳統成本會計的內涵簡述
作為重要的會計職能形式,成本會計是溝通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橋梁,它是隨著商品經濟的形成而產生的。相對于計劃經濟時代的經濟活動來說,傳統成本會計是基于計劃經濟發展起來的,以歷史成本原則作為資產計價依本文由收集整理據的會計實務。傳統成本會計注重實物成本的核算與體現,可將實際發生成本與標準成本相比較,計量模式采用構建于受托經營責任論基礎上的歷史成本計量方法,能夠有效反映經濟主體的資產經營結果,在物價不變或基本穩定的社會經濟環境下,可驗證性較高的傳統成本會計能夠較為客觀的反映相關經濟活動的財務運行狀況。
現代成本會計是在物價變動情況下,為反映和消除通貨膨脹對相關經濟活動財務狀況與經營業績的影響,以資產的現行成本作為計量屬性,對會計對象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程序和方法,它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針對相關經濟主體在產品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成本耗費進行預測、決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價值管理活動。作為一項被公認的比較完善的物價變動會計管理職能,現代成本會計職能歸根到底是一種行為職能,是成本核算與生產經營的結合,現代成本會計可隨經濟環境的改變而及時反映資產價值變化,具有高度的決策相關性。
二、現代成本會計與傳統成本會計的比對
現代成本會計是傳統歷史成本會計在物價變動情況下的自然延伸和客觀發展,相比較而言,現代成本會計具有不同于傳統成本的會計程序和會計方法,與傳統成本會計有著不同的理論基礎和計量模式:
1.會計目標不同:傳統成本會計著眼于“經營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作為會計目標,注重會計在委托關系中的作用體現,關注信息提供的決策參考性,基于以投資人為主體的信息使用立場,側重于資本市場對企業會計目標的影晌,強調以恰當的會計活動方式,以歷史成本計量結果客觀公正地有效反映受托經營管理者的經營責任履行情況。現代成本會計是為克服通貨膨脹所引起物價變動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弊端而形成的新興會計理論,其會計目標主要是在物價不穩定變動時,以資產的現行成本為計量基礎為財務報表使用者傳遞更為相關實用的會計信息,以充分反映受托經營管理責任和滿足經濟決策制定需求?,F代成本會計會計目標采用的是以充分反映經營責任的“決策有用觀”為理論基礎。
2.會計假設不同:會計假設是利用客觀規律或正常趨勢,針對由于不確定性因素導致的不能有效確認或無法正面論證的經濟現象所作出的合乎邏輯的推理判斷,它是保障財務會計管理正常運行的前提條件。傳統成本會計通常采用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遵循計劃經濟模式下幣值不變的會計假設理論。由于市場環境中的通貨膨脹現象,導致現行價格和歷史成本嚴重背離,貨幣購買力的變化,造成傳統會計計量結果的統一標準屬性喪失,致使會計信息缺乏可比性和相關性,以其配比來確認企業收益必然造成成本低估和利潤虛增?,F代成本會計根據市場經濟環境變化形勢,在貨幣計量會計假設基礎上接受了會計主體、持續經營及會計分期等會計假設理論,將會計職能特定在經濟主體的經營活動空間領域,依舊遵循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來確定會計個體,以會計主體的經營活動假定為無限期地進行來作為資產計價標準,對其持續經營過程采用公歷年度人為地劃分為相應的會計期間,為界定會計核算和財務報表范圍提供了基礎。
3.會計原則不同:會計原則是確認和計量會計事項所依據的規則與標準。歷史成本原則是傳統會計的計量基礎,傳統成本會計主要以歷史成本原則為計價前提,物價穩定是歷史成本原則的先決條件,歷史成本具有客觀性及可驗證性,傳統成本會計強調收益計量、注重各項資產按取得即時實際成本計價,一旦確定不得隨意改動,經濟穩定時期對于反映資產經管責任履行情況具有一定效能。當市場價格出現通貨膨脹時,以歷史成本計量的資產帳面價值不能真實反映資產實際價值變化和現行價值,不利于真實客觀的反映財務運營狀況,因此,現行成本會計模式完全否定了歷史成本計價原則,以資產的現行成本作為計價基礎。
4.會計計量不同:計量是會計職能中針對相關經濟活動進行核算處理的重要手段,不同的計量方法和模式對于會計結果有著不同的影響。傳統成本會計計量通常采用建立在公平交易基礎上的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它以受托經營責任論為前提,只能反映己經過去的經營狀況;市場經濟環境中,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受諸多主觀因素制約,難以真正體現會計信息的客觀性和可靠性。現代成本會計拓寬和外延了傳統成本會計的內涵,涉及到成本管理的各個環節,具有不同的計量模式以及獨特的會計程序,現代成本會計中,相關持產損益的核算是其核心與關鍵,在會計處理中必須強調以資產的現行成本為基礎進行計量及核算,現代成本會計以當前與未來的現金流入量現值為代表進行會計計量,具有明顯的優越性。
關鍵詞:現代成本會計 形成原因 分析
0 引言
現代成本會計是在傳統成本會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可以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及時反映資產價值的變化,具有高度的決策相關性,使資產負債表在財務會計報表體系中的地位得到鞏固和加強,也提高了會計信息在經濟信息系統中的地位。
1 現代成本會計概念解析
1.1 現代成本會計的定義現代成本會計是成本核算與生產經營的直接結合,它是運用專門的管理技術和方法,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勞動耗費進行預測、決策、計劃、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價值管理活動。成本會計具有成本預測和成本決策的職能是現代成本會計的一個重要標志?,F代成本會計主要是一項管理活動,各項職能的發揮都是為了達到成本管理的目標。
1.2 現代成本會計形成的原因企業制造環境、市場環境、管理環境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傳統的成本會計理論已經不能夠適應企業發展要求,現代成本會計在此時孕育而生。
1.2.1 企業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市場經濟條件下,價值規律主導著市場的運作,此時企業的市場環境較之以前而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多數產品供過了求,造成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產品需求多樣化,顧客對產品質量也日益苛求:國際間分工合作日趨密切,競爭也趨于殘酷激烈;新技術、新工藝的創新蔚然成風。
1.2.2 對于企業而言面對企業市場環境的變化,傳統的成本會計技術與方法如果繼續采用可能產生反功能行為。傳統成本會計,將預算與實際業績編成差異報告,即將實際發生的成本與標準成本相比較。在新制造環境下,這一控制系統將產生反功能的行為。
1.2.3 對于企業而言面對企業管理環境的革新,傳統的成本會計正在向現代成本會計轉變,主要表現在成本會計管理理念的變化,這樣現代成本會計便順應時代要求而產生了。
2 現代成本會計與傳統成本會計的對比及評價
具體而言現代成本會計是在物價變動的情況下,反映和消除通貨膨脹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的影響,以資產的現行成本作為計量屬性,對會計對象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程序和方法。它被公認為是一種比較完善的物價變動會計?,F代成本會計是傳統歷史成本會計在物價變動情況下的自然延伸和客觀發展。但相對于傳統成本會計而言,它們有著不同的理論基礎和計量模式。
2.1 理論基礎不同
2.1.1 會計目標傳統成本會計在會計目標上采用的是“經營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具體而言,它所側重的是資本市場對企業會計目標的影響,著眼于兩權分離的形成條件和實現空間——資本市場。在會計目標上,現代成本會計既非傳統會計的“經營責任觀”,也非純粹絕對的“決策有用觀”,而代之以充分反映經營責任的“決策有用觀”。
2.1.2 會計原則會計原則是具體確認和計里會計事項所依據的規范概念和規則。傳統成本會計主要采用的是歷史成本原則,歷史成本原則是傳統會計最基礎的計量原則,也是歷史成本會計模式的基礎。歷史成本原則要求各項資產存貨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計價,一經確定就不能隨意改動。在強調收益計量且相對穩定的傳統會計環境中,歷史成本因其客觀性、可驗證性和有利于反映資產經管責任履行情況的特點而被廣為推崇。其先決條件便是物價穩定,在物價穩定或基本穩定的情況下,以歷史成本計價,不僅在理論上是無可厚議的,在實踐上也是可行的。
在通貨膨脹時期,該會計原則首當其沖就受到最直接的影響。此時,由于物價的上漲,單位貨幣的內含購買力發生了嚴重的“縮水”,繼續以歷史成本計價就會導致資產賬面價值與其當前真實價值的嚴重背離。但無論是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還是企業管理者自己進行經營決策,都需要依據企業資產的現時真實價值,因此基于過去的歷史成本顯然無法滿足這一要求。事實上,以歷史成本計算的資產的賬面價值不能真實反映資產價值的實際變化和現行價值,產品的價值補償和實物補償也不能同步進行,故企業進行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的物質基礎被破壞,造成企業用得越多,虧得越多的惡性循環;此外,將當前發生的收入和過去的歷史成本相配比,也會使企業虛增當期利潤,不利于反映真實的經營業績。
3 現代成本會計的會計程序
現代成本會計是建立在物價不穩定基礎上的,它區別與傳統的成本會計,采用了現行成本進行會計核算。隨著我國加入wto,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采用現代成本會計進行成本管理對于我國企業而言意義重大。
3.1 確定各項資產的現行成本現行成本的確定是現代成本會計核算的基礎和前提,它是在當前的市場條件下,取得與現有資產具有相同或者相當生產能力的資產所要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企業資產的現行成本數據,主要來源于其當前的市場價格、基于公平交易的供貨方銷售報價以及再生產成本等。
3.2 通過計算各項資產的成本變動情況,確定有關持產損益資產的持產損益是因為市場價格的變動而形成的資產現行成本和其歷史成本之間的差異。現行成本大于歷史成本則為持有收益;反之為持有損失,在物價持續上漲時,通常表現為持有收益。在現代成本會計中,由于資產是按其現行成本計價,因而無論是未實現持產損益還是已實現持產收益,均需得到及時的確認,并依據不同的資本保全觀,或作為所有者權益的調整項目列于資產負債表中,或作為收益的調整項目列于收益表中。
3.3 編制現行成本會計報表在會計期末,根據有關的現行成本資料,按照現行成本會計模式的基本原理,調整歷史成本會計下財務報表中的數據,重新編制以現行成本為計量基礎的會計報表。
4 現代成本會計的會計方法
現代成本會計是以現行成本為計量屬性,名義貨幣為計量單位的會計模式,由于它在計價基準和基本結構上與一般購買力會計有根本性的不同,因而被認為是真正意義上的物價變動會計。在日常的會計處理中,也就有其自身獨特的會計方法。
4.1 設置現代成本會計制度下的賬戶體系現行成本的計量屬性要求反映各項資產的現行成本和損益的現行成本調整額,因此現代成本會計要求比歷史成本會計多設相應的專門調整賬戶加以反映。加設“已實現持產損益”和“未實現持產收益”賬戶,反映物價變動時企業持有資產的現行成本變動額及其實現情況;在權益類項目下加設“資本保持準備”賬戶,作為資本的調整項目。
4.2 各項資產現行成本的賬務處理方法在資產被銷售時。需按其現行成本來計列銷售成本:在被耗用時,則以己消耗部分的現行成本抵減相應的資產賬戶,并將各項資產賬戶的余額按期末的現行成本進行調整,以反映其真實的價值水平。
關鍵詞:成本會計;目標;核算;
一、成本會計理論的認識
成本會計是成本核算與生產經營的直接結合,它是運用專門的管理技術和方法,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勞動耗費進行預測、決策、計劃、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價值管理活動。成本會計具有成本預測和成本決策的職能是成本會計的一個重要標志。成本會計主要是一項管理活動,各項職能的發揮都是為了達到成本管理的目標。當今較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成本會計包括以下內容:1成本預測;2、成本決策;3、成本計劃;4、成本控制;5成本核算;6成本分析;7、成本考核。
二、成本會計的特點
成本會計是在物價變動的情況下,反映和消除通貨膨脹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的影響,以資產的現行成本作為計量屬性,對會計對象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程序和方法。它被公認為是一種比較完善的物價變動會計?,F代成本會計是傳統歷史成本會計在物價變動情況下的自然延伸和客觀發展。但相對于傳統成本會計而言,它們有著不同的理論基礎和計量模式。
成本會計的會計目標是,在物價水平發生變動時,向報表使用者傳遞比傳統的歷史成本會計更為相關有用的,以現行成本為計量基礎的會計信息,在充分反映受托經營管理責任的同時,以滿足其制定經濟決策的需要。相較而言它是建立在“經營責任觀”基礎上的“決策有用觀”。在會計目標上,現代成本會計既非傳統會計的“經營責任觀”,也非純粹絕對的“決策有用觀”,而代之以充分反映經營責任的“決策有用觀”。
在會計假設上,成本會計接受了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的假設,而放棄了傳統成本會計采用的貨幣計量下幣值不變的附帶假設。
三、成本會計的發展趨勢和面臨的挑戰
成本會計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成本會計技術手段與方法不斷更新,會計電算化已經或正在取代手工記帳,而且在企業建立內部網情況下,實時報告系統(real-time reporting system)成為可能。二是成本會計的應用范圍不斷拓展,傳統上對成本控制并不關注的行業如醫院、計算機生產廠商、汽車行業、航空公司等都對成本控制投入了越來越多的精力。實際上,不論是銀行、快餐連鎖店、專業組織還是政府機關,成本控制已變得不可或缺。
成本會計的新變化起源于企業制造環境的變遷以及現代管理理論與方法的創新。而后兩者又起因于外部環境的變化。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大多數產品供過于求,從而造成市場競爭日趨激烈;2產品需求多樣化,而且顧客對產品質量也日益苛求;3、國際化潮流勢不可擋,國際間分工合作日趨密切,國際間競爭也趨于殘酷激烈;4、新技術、新工藝的創新蔚然成風。以上外部環境的變化既要求企業的制造環境有利于往昔,也要求企業管理要對管理理論與方法進行創新。
四、關于成本會計的獨立性
成本作為企業一定時期內生產特定種類和數量產品的資金耗費,是任何時代的任何企業都十分重視的一個問題,在走向市場經濟的今天更是如此。那么是否所有與成本有關的價值問題都可以納入成本會計呢?顯然不是?,F在有一種不良的趨向:各個學科(分支)都在盡力擴大自己的“努力”范圍,拉長自己的“羽翼”,造成不必要的交叉和重復。一般認為,現代管理會計是從原來的成本會計中發展而來的,由此成本會計的職能即擴展為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及成本考核等,形成了龐大的成本會計體系和內容,從而造成了與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等課程的重復。為此有的學校將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合并為“成本管理會計”,因此,西方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兩大分支,在我國應分為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三大分支。成本會計應致力于“費用”要素的反映與監督,以完全成本核算、變動成本核算及標準成本核算作為其主要內容。
五、關于成本會計的目標
成本會計目標是指成本會計工作應達到的目的和要求。成本會計目標是一定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的產物,具有歷史性、時代性,反映特定環境對成本會計的要求。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以及不同社會制度下,成本會計的目標亦有所不同。這是由特定環境下成本會計的對象、內容、性質及其職能作用所決定的,尤其是成本會計職能的制約。因此,成本會計目標應與其職能相適應,在職能范圍內制定科學、可行、先進的目標,在目標的實施過程中體現其功能作用。
1、成本會計的基本目標是指成本會計的長期性、根本性、終極性目標,公認的觀點是經濟效益。成本會計正是從費用成本的計量、記錄、計算及監督等方面著手,為提高經濟效益服務,并以經濟效益為最高目標。成本會計的產生、發展,正是基于對費用成本的反映與監督,基于對經濟效益的關注和追求,與經濟效益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2、成本會計的具體目標是指成本會計實踐中向誰提供會計信息、提供哪些會計信息、怎樣提供會計信息。
3、成本會計信息的服務對象。眾所周知,財務會計是一種對外報告會計,其服務對象主要是企業所有者、債權人及國家政府有關部門。成本會計是一種對內報告會計,這是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所決定的。
4、成本會計信息的服務內容。成本會計信息的服分對象不同,所需求的會計信息也不同。服務對象的層次越高,所需求的成本會計信息越具綜合性、全面性,反之亦然。其次,在企業內部管理過程中,有關管理部門可能隨時要求成本會計提供特定的成本會計信息,其內容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陀^地講,成本會計所提供的日常成本信息,從不同角度進行組合、分類后,可以形成全然不同的成本信息,以滿足不同目的需要。對此可從成本費用分類和成本會計報表中得到答案。
參考文獻
1、 李春宏,趙兵兵.成本會計的發展趨勢及對策[J].統計與咨詢.2004,(4).
2、夏寬云:《戰略成本管理》,立信會計出版社2000年版。
3、曹文慶:《成本管理在企業中的地位作用》,合作經濟與科技2004。
4、劉德平. 成本會計的發展變化及應對策略[J].經濟師.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