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3 16:31:04
序論:在您撰寫幼兒的音樂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目前幼兒園音樂教育對教育目標理解的不深入,使得老師們偏重對知識技能的傳授而忽視對幼兒審美能力的培養。《幼兒園工作規程》將美育表述為萌發幼兒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幼兒藝術教育的目標為:能初步感受并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梢姸叩暮诵亩际恰案惺芎捅憩F”。而在實踐中,許多老師過分強調了技能的傳授而忽視了幼兒內心的感受,她們更重視幼兒唱歌的音調是否準確、舞蹈動作是否標準、節奏樂敲擊得是否整齊,因而形成了音樂活動突出技巧訓練的局面。
2.教師思想、行為的模式化,影響著幼兒創造力的發揮。培養幼兒的創造意識與能力是幼兒音樂教育的任務之一。但是如果請幼兒園的孩子們用動作表現花,會發現絕大多數孩子的動作是這樣的:雙手托腮,頭兒稍歪,兩腿半彎,嘴角上揚,好象孩子們見過的都是一個品種的花,這就是模式化的產物,培養幼兒創造力并不是摒棄模仿,音樂活動中的模仿是需要的,但模仿階段必須較快地跳過去,使幼兒進入探索期,讓幼兒帶著模仿中依稀記得的動作、聲音,發展自己的動作、旋律及節奏。
3.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影響幼兒個性化成長。多年來,幼兒音樂活動的目標、內容、形式都是由教師根據自己的意愿再稍稍考慮一些孩子的特點來制訂,發展水平不一的孩子按照一份教學計劃進行活動,要唱一起唱,要跳一起跳,沒有選擇的余地和機會。現在看來,它忽略了幼兒間的個體差異,不能滿足所有幼兒在音樂能力發展上的需要,單一的集體教學不能為幼兒提供自我發展的空間。
二、幼兒音樂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幼兒園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幼兒園教育中存在著忽略音樂教育的傾向,主要表現為偏重學科知識性教學,注重語言、計算、外語等學科的教學,而把音樂教學簡單的認為只是唱歌跳舞。即使在音樂教學活動中也只注重唱歌、跳舞技能技巧教學,忽略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主動學習和充分利用身體各種感官去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的能力,更忽視了節奏感的培養;即使開展節奏教學,也只重視尖子培養和純技巧性訓練,而忽略了面向全體幼兒進行審美情趣能力的培養。這樣不僅嚴重阻礙了幼兒音樂教育的發展,也不利于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2.家庭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世界著名音樂教育家柯達依認為,幼兒的第一任音樂教師是他們的母親。家庭是幼兒最早的啟蒙學校,家庭成員是幼兒最早的老師和同學。但有些家長在對待幼兒音樂教育過程中出現很多錯誤和偏激行為。強壓、逼迫幼兒學習音樂:在學習音樂過程中有些家長不顧孩子的興趣和自身條件盲目地要求孩子進行樂器的演奏學習,或是用粗暴、命令的態度對待孩子練習樂器,這樣不僅學不好樂器,甚至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盲目地攀比,扼殺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多數家長都喜歡在孩子之間進行攀比,能力強的孩子贏了,會變得驕傲自滿;可輸的孩子會變得缺乏自信,回到家可能會再遭到父母的訓斥,而這些孩子也許從此不會再學習樂器。這樣的盲目攀比扼殺了孩子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對今后的發展也產生了很大的心理陰影。
3.社會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20世紀90年代以后,兒童歌曲創作數量越來越少,能夠在孩子中廣為傳唱的兒童歌曲幾乎難以尋覓。反而孩子們對流行音樂的癡迷程度令人吃驚,越來越多的少年兒童成為流行歌曲的發燒友,成為天王、天后的粉絲。第一,不適宜的歌曲,可能會對幼兒的發聲器官造成影響。幼兒的發聲器官處于生長發育階段,流行音樂節奏復雜,音域過高過低,幼兒長期學唱會使之聲帶變厚、張力減退、聲門閉合不嚴、聲音變粗,嚴重的會造成彌漫性流血、水腫、失去演唱能力甚至會失聲。第二,不適宜的歌曲對幼兒心理健康有嚴重的影響,部分流行音樂的低俗和惡俗會導致幼兒對音樂的藝術性認識及品味降低。第三,優秀兒童歌曲的缺乏,不利于幼兒良好意識品質和樂觀性格的養成,還有大部分流行音樂缺乏優秀兒童歌曲應有的教育性及指導性,誤導了幼兒的價值觀及審美觀。
三、音樂教育觀念的轉變
1.重視幼兒整體發展
從知識技能訓練轉向對幼兒個性、能力、整體素質的培養?,F在新課程中的音樂活動目標指向培養和塑造人的個性,才能和創造性,通過綜合整體的素質教育,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教師透過提供的音樂活動,建構豐富多元的音樂經驗,讓幼兒成為一個能享受音樂、自主欣賞、積極體驗、感受表現音樂的快樂者。以參與求體驗,以創造求發展,應該明確每個孩子都應該學習藝術,每個孩子都能夠學習藝術,真正藝術教育的含義不是培養什么家,而應該是育人。在音樂活動中,作為教師心里想的首先應該是孩子,其次才是音樂,并能把每個幼兒都看成是有著自己的成長和發展方式、速度的獨特個體,教師應該充分的關注幼兒的能力,發展及學習方式有不同的水平。
2.注重幼兒主動活動
從教師決定一切轉向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邊互動活動。新綱要中明確強調: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領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把幼兒的主動學習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要求我們教師要切實轉變觀念,重新確認自身的角色定位,從權威型的發號施令者,轉變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應重視教育環境的創設,豐富材料的提供,使教學活動不僅建立在尊重幼兒內在的獨立和主體健康的基礎上,而且還為幼兒的終身著想,鼓勵幼兒有自己的思考方法,獨立見解,個性特點,充分發揮其主動性積極性。當然必要時也有講授或示范模仿式教學,因為音樂本身是一種表現藝術,首先要讓幼兒對音樂有自己的感受。鼓勵幼兒在演唱、演奏、表達中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跳、聽、敲、想、彈、編、講的活動過程中提高音樂素質,增強音樂表現的能力,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3.強調幼兒學習過程
從研究教師的教轉向研究幼兒的學。新課程中提倡,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應該注重幼兒學習的過程。要備教又備學,要看教育過程是否能為幼兒提供有益的學習經驗,是否能兼顧群體需要和個別差異,是否能促進每個幼兒的發展。也就是說要從研究教師的教轉向研究幼兒的學。教師應當在觀察了解幼兒年齡、身心發展特點的基礎上,探尋幼兒學習的特點與規律,努力做到為了幼兒的學而教,為了幼兒的發展而教。在幼兒學的過程中,了解幼兒的興趣點,關注幼兒的學習方式,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發展幼兒感受、理解、想象、創造等一系列的內心情感和思維能力。
4.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情境教育法情景教育法指既運用了音樂又并不以音樂為主要教育內容的其他活動。教師有意識設置音樂情境,誘導幼兒按照特有的設計去完成任務、掌握學習內容。比如早晨可以給他們選擇輕松愉悅的抒樂曲;游戲玩耍的時候配上活潑有趣的音樂;睡覺的時候放一段溫柔安靜的搖籃曲,使幼兒能進入甜蜜的夢鄉。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感受音樂美、生活美,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和音樂交上朋友,并且對音樂產生興趣。如果僅僅靠一些專門音樂活動的有限時間,幼兒不可能有效的掌握音樂,如果音樂不滲透在日常生活中,則不可能成為提高幼兒學習效益、生活質量的手段,因此,我們應該讓幼兒的音樂教育價值得到更充分的發揮。音樂游戲法。根據幼兒好動、好玩、好奇、好模仿、好創造、好參與、好探索、好表現的年齡特點及感知音樂的特點,采用游戲化的方法組織音樂活動,接受音樂的熏陶。采用游戲的形式進行幼兒音樂啟蒙教育,可以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使其思維高度集中、記憶力增強。使幼兒在游戲化的活動中真正得到藝術享受,感受藝術的魅力,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愛好和興趣,發展其審美能力。引導鼓勵法。為了讓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音樂上來,教師可以在收聽音樂和唱歌的同時,隨著節奏在他面前揮舞手帕或彩帶,也可以幫助幼兒做些有節奏的動作。另外,教師要有正確的教育觀,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耐心地啟發誘導孩子。在孩子完成某個音樂活動時,教師依據表現給予適當的表揚,鼓勵其繼續努力,決不要挫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四、幼兒音樂教育的對策及措施
1.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對策及措施
針對幼兒園中教學器材缺乏,教師們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廢舊物品改造成為音樂器材,如在一個礦泉水瓶里放進沙子、石頭之類的東西;用蛋糕盤子合在一起中間放幾粒豆子等等,把這些東西按節奏搖動就可以演奏出好聽的音樂。對于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以通過引進高學歷專業教師;組織在職教師參加專業培訓等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2.家庭音樂教育的對策及措施
優化家庭音樂的環境家庭是幼兒最早接觸音樂的地方。在家中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培養孩子的音樂修養。選擇一些經典而優秀的音樂素材,或讓孩子注意傾聽周圍環境和自然界中的各種聲音,在傾聽中幫助提高辨別的能力。從小灌輸音樂知識,懂得傾聽,從不同的音樂類型中選取優秀曲目熏陶幼兒,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正確對待幼兒學習樂器:強迫幼兒學習音樂只會扼殺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家長們要根據幼兒的喜好選擇樂器。對藝術形式喜愛不同,家長給予尊重。幼兒喜歡什么藝術形式父母就尊重他,讓他在音樂天地中自由飛翔,并在培養過程中不施加任何壓力。在學習過程中還要不盲目攀比,遇到困難家長要多給予幼兒鼓勵,讓他們樹立自信心,意識到樂器的學習對他們的成長有很大幫助。
3.社會音樂教育的對策及措施
對于當前優秀兒童歌曲較少的問題,應該鼓勵作曲家為了下一代健康成長的社會責任,多創作一些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歌曲,避免成人歌曲侵占幼兒歌曲的領地。在大眾媒體的共同努力下,讓幼兒音樂能像流行音樂一樣廣為傳唱。音樂通過發揮其感染教育作用,使幼兒從小對周圍世界有正確的認識,具備一定的社交能力,對自己有充足的自信心,培養其責任感,讓其有毅力、有克服困難的勇氣,有助人為樂和集體主義精神等,為此社會、幼兒園和家長要鼓勵與支持幼兒,引導幼兒學習音樂,給幼兒一塊自由的音樂天地。
五、音樂教育對兒童未來的影響
1.音樂教育是幼兒園整體教育的組成部分
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的,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來看,內容是相互滲透、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有機整體。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根本目標是直接指向兒童的全面和諧發展。幼兒園的音樂教育其本質是基本素質教育。在活動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掘音樂在素質教育方面的潛在價值,促進學前兒童身體、智力情感、個性、社會性的全面發展。
2.音樂教育可以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優美的音樂可以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發展。音樂始終與人體的運動分不開,音樂表達人類的情感,而情感也可以說是人的生命體運動的一種狀態。音樂活動需要全身心投入與體會,因此音樂對人有一種怡情健身的作用。音樂益于身心健康的這一功能,與體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從特征上說,音樂發源于人內在的情感運動,而體育表現為人外在的身體運動,音樂發展人健康的情感能力,而體育鍛煉人強健的體魄。從兒童的角度來說,各種活動不僅能豐富活躍幼兒的生活,而且可以使幼兒情緒愉快,機體得到鍛煉,動作更加協調、靈活自如。不同的音樂活動會引起不同的反應,學前階段是聽覺能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有關研究著曾經做過對成年專業音樂家的調查,發現在2~4歲開始接受音樂教育的人中,有92%的人可能獲得絕對音高感;在4~6歲接受音樂教育得人中,這個比例便下降到68.4%??梢?,及早地、更多地為兒童提供各種音樂活動的機會和環境,并有意識地引導兒童進行聽覺的感知和分辨活動是十分有意義的。
3.音樂教育可以促進兒童音樂能力的發展
音樂能力是人人皆備的一種普遍能力,這是當代音樂教育理論的一個基本出發點。許多兒童之所以表現出音樂能力的欠缺,不是因為他們天生不具備這種能力,而是由于他們最容易接受音樂教育的年齡,缺少耳朵和心靈的訓練,從而喪失了天生的音樂能力。幼兒的音樂教育素質主要表現在聽覺的敏銳、準確程度、節奏感覺的準確、靈活、反應的敏捷程度和發聲器官的音質、音色特點等。音樂感受能力和表現能力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感受能力是音樂聽覺能力和節奏感的綜合。這兩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合二為一的。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與表現力是通過一系列音樂活動,如傾聽聲音、歌唱活動、節奏活動、演奏樂器等活動培養出來的。音樂教育的所期望獲得的兒童音樂感受力的發展。
4.音樂教育可以激發兒童情感,培養良好個性
近代世界各國對人類大腦的研究,進一步證實了加強孩子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的大腦左半球偏重于邏輯思維和語言、數學等抽象符號的信息加工;右半球偏重于具體形象思維,即色彩、音響、圖象等感性刺激的信息加工。左右兩半球不是各不相干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目前大部分的傳統教育只致力于左半球,使它過份發展,而輕視右半球,使右半球的思維能力衰退,以致達到有損害“整個”人的發展的危險。研究認為:為了人的全面的健康的發展,不能允許這種傾向再長期延續下去了。只有促進大腦兩半球活動的互相協作,人類才能發掘大腦的最大潛能。由此可見,音樂教育對幼兒是多么重要。
在家庭中如何進行音樂教育呢?大多數家長可能認為自己并沒有豐富的音樂知識,但不少人都有著天賦的溫柔聲音,都會唱歌,而且少數家長還會彈奏樂器,可以說,幾乎家家都有條件進行一般的家庭音樂教育。這里,我們提供一些方法,給有興趣的家長試試看:
一、唱歌給孩子聽:一般說,幼兒喜歡聽爸爸媽媽唱歌。如果母親在喂奶,伴以一定的歌聲,并不斷鞏固這一習慣,能使吃奶這一較強的無條件興奮中心與歌聲的較弱的興奮中心建立起穩固的聯系通路,以后歌聲本身就能刺激幼兒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哄孩子睡覺,唱一些悠揚安靜的曲調,久而久之,哼起曲調就能幫助嬰幼兒抑制以神經系統的活動,使熟睡的過程加快。可唱給幼兒聽的歌曲很多,如“拔蘿卜”、“小兔兒乖乖”、“小娃娃”、“小鴨歌”等,句短、易懂,許多小朋友愛聽愛唱。對年齡較大的幼兒則可選一些優秀的少年兒童歌曲或易聽懂的成人歌曲。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多給孩子欣賞些歌曲,但要反復多聽,不斷鞏固,以便記憶。
二、教幼兒唱歌:給幼兒聽的歌曲可以稍微復雜一些,而教幼兒唱的歌曲則必須慎重選擇。曲調不要太難,音域不要太寬,一般最好五、六度(C調1~6)之內,最多不超過八度。歌詞要生動、簡短、容易理解,有適當重復。因為幼兒年齡較小,發音器官尚未成熟,過寬的音域會損傷聲帶,使嗓音嘶啞。有些家長不了解幼兒的特點,喜歡教孩子唱一些成人化的流行歌曲,以為孩子唱成人歌曲好玩,顯得聰明,忽視了曲調難,音域寬,幼兒唱不準,有些高音會引起叫賊,損傷童音。幼兒對歌詞內容不理解,就不能發揮想象和思維,故長期唱成人歌曲,并不能很好達到音樂教育的目的。
教唱時,可以先聽成人唱,讓幼兒聽懂內容后再跟著成人慢慢唱幾遍,自然而然就學會了。家長要注意孩子的音調準不準,節奏對不對,詞是否記清楚。否則,要求不嚴,有的孩子到七八歲還不能唱好一首完整的歌。唱歌時要注意,不要連續唱,應唱唱停停,使聲帶得到休息,或唱唱聽聽跳跳;不要在有客人的場合,讓孩子沒完沒了的唱,以致過于興奮,使聲帶疲勞,又造成孩子愛虛榮的不良思想;不要在灰塵飛揚、頂風或感冒的情況下唱。
三、配合歌曲表演動作:幼兒特別愛唱一些動作性強的歌曲,如“拍拍小手點點頭”、“小花貓”、“學做”等歌,幼兒可以邊唱邊拍手、踏腳、或做其它動作。比如,家長在教唱“大指哥”一歌時,可以先讓幼兒將雙手背在身后,到唱第一個“我在這里”時,伸出左手大拇指,彎兩下,唱第二個“我在這里”時,伸出右手的大拇指也彎兩下,唱最后一句時,左右手兩指相對同時彎兩下,使大拇指人格化,象是幼兒的好朋友。幼兒再隨歌詞依次用食指、中指和小指表演,家長要提醒幼兒使動作合乎節拍。有些歌曲內容生動具體,容易用動作表現,家長可以啟發引導幼兒自已為歌詞想動作,以發展幼兒想象力、創造力、模仿力,增強他們的節奏感。
學前期可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乳兒期、嬰兒期、幼兒期。做為幼兒教師,我們接觸到的孩子大都處于幼兒時期。幼兒期是指3―6或7歲的孩子,而這正是人的藝術才能開始顯露的時期,對幼兒期的孩子進行音樂教育,能夠收到顯著的效果。幼兒期的孩子聽覺有了很大的發展,音樂的感受力、記憶力和注意力也比較好,對于他們喜歡的歌曲常會不停地哼唱,也常常伴隨著某種活動哼唱著自己“創作”的曲調。
美妙的音樂能夠使孩子心情愉快,而這種愉快的情緒,能夠有效地改善和調整大腦皮層及邊緣葉的生理功能,從而使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得更加完善,也能進一步促進孩子的記憶、理解、想象思維等各種能力的發展。這種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比擬的,同時也說明了音樂教育對于幼兒的重要性。
幼兒的音樂活動包括唱歌、音樂欣賞、節奏樂器、音樂游戲及舞蹈等等。通過這些活動,能夠使孩子們增強了音樂的欣賞能力,開闊了知識眼界。這不僅僅是對于一般孩子而言,就算是對弱智的孩子也有著令人驚奇的效果。就拿指揮家舟舟來說,他今年24歲,但智力僅相當于幾歲兒童的水平。他出生在武漢,出生的日子是4月1日,那天正是西方的愚人節。兩歲以后,舟舟智力上的缺陷顯露出來,快3歲的時候,他的病因確診了,是先天愚型兒,屬于重度弱智,大量腦細胞壞死。正常人的智商在70以上,他只有健全人的30%。幸運的是,舟舟有一位好父親。他從來不愿意讓舟舟放棄生活和快樂的權利,他知道作為一個鮮活的生命,舟舟有權利享受這個世界帶給他的快樂,作為親人更應該為他創造和爭取他應有的快樂。3歲的舟舟,跟著父親走進武漢交響樂團的排練廳,從此,舟舟的生命之舟,就載著他的夢,在音樂的海洋里起航了,現在的他成了一名非常有名的指揮家。而一些對音樂有特殊才能的孩子,也會在這一時期突出地顯露出來。如西方音樂家莫扎特等“音樂神童”式的人物就是在他們人生的這一時期綻露其非同常人的音樂才華的。
音樂教育對于幼兒起著如此巨大的作用,因此也要十分注重對于幼兒音樂興趣的培養。因此,我們需要了解以下幾個特點:
兒童的天性是活潑好動,缺乏耐心,因此幼兒是不可以“學習”的,音樂教育并不是單純的音樂,而是要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音樂本身具有“自娛”的特性,正是這個特點能夠吸引兒童參與進來,他們在“玩樂”當中懂了音樂。
兒童作為演奏者主動參與其間,可以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孩子們之間的合作、與他人交往以及群體意識。音樂活動內容的需要多樣化,并能聯系實際生活,引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把音樂和游戲結合在一起,游戲完全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和童心本性,因此兩者的結合是很完美的選擇。
而要讓幼兒在每次音樂活動中能夠保持長久和濃厚的興趣,需要采取以下步驟:
重視音樂活動材料的選擇。如選一些旋律簡單、歌詞易懂、生動活潑的歌曲,或是具有游戲性質的歌曲。因為只有選取有趣味性、藝術性的教材,才能吸引住幼兒,提高他們的活動興趣。
精心設計每一次活動過程,這是音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讓幼兒在跳一跳、唱一唱、玩一玩的過程中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只有教材的處理和教學的設計充滿趣味性,才能吸引孩子學習。
新《綱要>在音樂教育的目標中提出,要讓幼兒"能初步的感受并喜愛環境、生活忽然音樂中的美","喜歡參加音樂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現活動,",那么只有通過實踐來進行音樂教育、教學,是最佳的手段和途徑。由淺入深,由表及里,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的體驗,去感受音樂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因為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興趣的重要性。什么是興趣?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于人世、掌握某種事物,并具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那么,如何激發幼兒的興趣呢?
一、首先要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供幼兒與音樂發生相互作用,并在這種相互的過程中使幼兒獲得發展的媒介。只要在所有內容的自身各要素之間、所有內容與幼兒之間處于和諧的相互作用狀態時,才能使幼兒在真正的審美氣氛中,在感受美、創造美、享受美的過程中獲得最有效的發展。
教材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因此要考慮到幼兒的可接受性、可接納性。不同的音樂會帶給幼兒不同的感受。比如《喂小鳥》這首樂曲,幼兒做出了小鳥飛的動作,與大風搏斗的動作;《國旗國旗真美麗》是男孩子最喜歡的歌曲,他們每次都會聲音響亮地歌唱、踏步、敬禮,盡顯小男子漢的威武。而有一次,我彈奏了一首優美的鋼琴曲,幼兒毫無興趣,只顧忙自己的事。由此可見,音樂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才能引起共鳴。
二、聽覺訓練的內容也是豐富多彩的,我對幼兒聽覺訓練主要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傾聽自然的聲音。在幼兒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機會、時間、場合去培養幼兒的聽力。如風吹樹葉發出的聲音、各種鳥叫、打雷聲、下雨聲,也可以做一些簡單而有趣的聽力游戲。如:拍手聲、跺腳聲、蹦跳聲、動物叫聲等,幫助幼兒學習、模仿。"猜猜我是誰"是幼兒非常喜愛的聽力游戲,對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2、看聽結合。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在"聽"的活動中,提供畫面生動的視頻動畫,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哪吒》動畫片里有一些帶有情節變化的片段,讓幼兒反復欣賞,初步了解和體會到故事情節的變化和聲響效果的一定聯系。等孩子們有了一定的聽辨能力后,就可以欣賞單一的音樂題材,讓幼兒從耳熟能詳的音樂作品中開始聽,如《小燕子》、《找朋友》、《祝你生日快樂》、《搖籃曲》,教師適時地引導,"仔細聽一聽,這音樂是怎么樣的?你聽了有什么感覺?你想做什么?"這些好的音樂題材,把幼兒從帶有暗示性的聽轉向有個性的自我欣賞,從而激發孩子們愛聽、會聽的情感。
3、提供欣賞的機會。每個幼兒都有一聲音樂耳朵,因此,培養幼兒的聽的習慣、聽的興趣,運用各種有趣的音樂手段來激發幼兒聽音樂的愿望。如教師的演唱、演奏、磁帶等讓幼兒欣賞,傾聽悠揚的樂曲,把幼兒帶入詩一般的意境中。幼兒耳濡目染地接近音樂,熟悉音樂,從而喜歡音樂,埋下了音樂的種子。
4.聽后的表達。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聽"是一種個人的行為表現,所以鼓勵孩子的不同表達方式,允許孩子用動作、表情、體態來演繹自己的感覺,有的可以用語言描述,有的可以用哼唱表達,有的還可以用繪畫表達等等。只要是幼兒自己的東西,哪怕只表達其中一點點,都對其鼓勵和肯定。宗旨,力求幼兒每次"聽"都在自然環境中進行。
在經過系統的聽覺訓練后,幼兒從傾聽聲音、記憶聲音開始,逐漸學會了聽音樂,就能指導幼兒對音樂作品的整體的情緒反應,感受作品中所采用的種種表現手段,以及使他們知道這些表現手段與情感表達之間的密切關系,這對于幼兒接觸唱歌、節奏、律動的活動都是十分有益的。
三、游戲使幼兒的淺層興趣轉化為主動參與。
游戲是幼兒體驗、實踐和掌握生活學習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徑之一。尤其是在音樂教學中,游戲是必備的內容之一。好奇、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往往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停留在"好玩""我喜歡"的水平上,這種興趣容易轉移也容易波動,在唱歌活動中,我引導幼兒自愿畫出歌詞內容,如《歌唱春天》:天空出彩霞、地上開紅花、樹上小鳥叫、我們大家一起來呀......?幼兒的美術作品按歌詞順序展現在眼前,幼兒情緒高漲,記憶歌詞尤其迅速。歌曲《家》,幼兒按自己的意愿創編出新的歌曲內容,并且充分感受到自主的快樂、創造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在音樂活動中,游戲性和音樂性兼而有之,音樂教學才能成為一種再好不過的、生動而有趣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
在多元化信息技術沖擊下的今天,無論是孩子的感官,還是他們的頭腦都深受影響,我們只有改變觀念,變換方法,才能發揮藝術的教育作用。
四、設計多種感官語言:
體態語:體態語是通過教師的動作、表情傳遞給幼兒、起到互動的作用,教師的臉部表情,向幼兒傳遞著一種無聲的語言,如《有只小燕子》,教師用親切、自然的表情和眼神來教唱,把幼兒帶到溫柔的意境中。又如《春天》,教師用神采飛揚的神態去感染幼兒,讓幼兒感受春天的美好。歌曲《小樹葉》有兩段,第一段教師用一種依依不舍的情感去唱,第二段教師用堅定地目光表達小樹葉的勇敢,不同的歌曲,教師用不同的情感去演唱,這樣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音樂游戲 幼兒 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48
因為幼兒的天性比較好動,仍處在對周圍世界好奇的階段中,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時若形式比較單一死板的模式很可能讓幼兒感到壓抑。幼兒不配合音樂教學活動,教師和學生雙方都不易完成教學任務,幼兒也感受不到音樂的樂趣所在。教師應該以現實生活中出現的這一現象為重要參考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和內容,為幼兒創造出符合他們這一階段多動好奇狀態的課程。
一、音樂游戲對幼兒音樂教育的作用
在幼兒音樂教育中增加音樂游戲,能夠讓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注意力以及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幼兒可以在游戲過程中,學會跟其他人溝通,并且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搶椅子”的音樂游戲。教師在開始這一游戲之前,要選好背景音樂。那些童聲歌唱、曲調輕快的音樂比較適宜。游戲開始時,教師要播放音樂,播放短短三十秒左右就可以將音樂停止,幼涸諞衾滯V溝哪且豢蹋要坐在距離自己最近的椅子上,沒有搶到椅子的小朋友就要被淘汰了。幼兒在仔細聽音樂并判斷音樂幾時停的過程,有助于培養他們的注意力。在搶坐椅子時,需要幼兒以最快的、靈敏的反應能力坐在椅子上,這也鍛煉了幼兒的肢體協調能力和觀察力。幾輪游戲下來,幼兒能夠通過觀察和參與體會到游戲的樂趣,也在游戲過程中訓練了大腦的反應速度。當然,除了這類對肢體積極作用更大的游戲,還可以開展對思維和幼兒腦力有益的游戲。通過游戲,能夠提升他們的想象力。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卻是沒有邊界的,所以培養幼兒的想象力更加有助于他們的成長。通過一些益智游戲,能夠鍛煉幼兒的想象力,也對幼兒日后的學習和成長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
二、進一步融合音樂和游戲
音樂教育在幼兒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音樂教育,能夠訓練幼兒的聽力和反應能力,還能陶冶情操,讓幼兒在音樂包圍的環境中成長。為了保證音樂教育中,音樂和游戲的良好結合,需要幼兒在游戲的體會音樂,在音樂中快樂玩耍。
1.幼兒是音樂教育的重點。幼兒處在比較多動、好奇的成長階段,在幼兒音樂教育中,可以通過增加音樂游戲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教師在選擇游戲方式、規劃游戲內容、設置游戲背景音樂的前提下,應該明確游戲的主體,在游戲過程中應該集中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在音樂游戲中設置相關情節,讓幼兒在這一過程中不斷交流,讓他們互相了解,并對音樂游戲和音樂本身產生濃厚興趣。在音樂游戲中,幼兒會將自己的個性和喜好表現出來,其實幼兒的音樂游戲實際上是一個自我表達的平臺。比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皮筋,讓學生四人一組、自由組合跳皮筋。這個游戲有非常明確的人數要求,幼兒在規定內要和其他幼兒進行溝通,在四個人都愿意的情況下才能組成小組。溝通過程是幼兒自發完成的,在這個過程中鍛煉了幼兒自主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幼兒還可以在游戲時間內跟小組其他伙伴商量怎們玩皮筋。有的小組選擇了“馬蘭開花”,有的小組選擇了別的游戲。選擇游戲類型、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夠讓幼兒處在游戲的主置中,能夠讓幼兒在愉快的玩耍中增加對游戲的興趣。
2.音樂游戲須多種多樣。越來越多的教師愿意在音樂教學中使用音樂游戲增加幼兒對音樂課的興趣。音樂和游戲的良好結合利用,對幼兒的身心健康有積極作用。音樂游戲中的游戲,形式最好是多種多樣的。形式單一的游戲既不能體現音樂的多樣性,又不能充分發揮游戲的趣味性,對幼兒的音樂教育也沒有太大效用。選擇多樣的游戲,能夠讓幼兒在不同的背景音樂的配合中感知音樂。
3.重視幼兒在游戲中的學習狀態。利用音樂游戲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要密切關注幼兒在游戲中的學習狀態。為了幼兒的身心健康和專注力等的培養,教師應該在幼兒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對其給予正確指導。幼兒在玩耍中掌握音樂知識,比單純的音樂教育更有效率。當然,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要在游戲中積極正確的引導幼兒,幫助他們學到正確的音樂知識。比如,教師組織幼兒玩“丟手絹”游戲。幼兒在玩耍過程中會表現出真實狀態,教師要在這個過程中密切關注幼兒的狀態及變化。對于幼兒的做游戲時的狀態和唱歌的狀態,教師要敏銳觀察。教師也可以參與到游戲當中,在與幼兒進行游戲時,能夠將二者的距離拉近,讓教師更加了解幼兒。
三、在音樂教育中添加音樂游戲的前提
1.物質基礎。在音樂教育中添加音樂游戲,游戲中所用的裝備和道具等物質條件是開展游戲的重要前提。有些游戲對場地的要求比較高,需要綠色草地。有些游戲則需要制備大量的樂器。有些歌曲游戲需要準備多份節奏圖。游戲結束后還需要給獲勝的幼兒頒發獎品。裝備或者道具的數量和質量都很重要。幼兒處在比較稚嫩的階段,要給予他們同等份量的呵護。游戲時應該保證每一個孩子都有道具。當然,重視數量的同時應該更加重視質量,保證游戲道具或者裝備不會傷害幼兒。只有良好的物質基礎的支撐,才能保證音樂游戲的正常開展。
2.心理因素。教師在開展音樂游戲時,應該將重點放在幼兒的反應上。音樂游戲要能夠將幼兒的學習情緒調動起來才是好的音樂游戲。有部分幼兒,因為性格膽小、怕生,所以在音樂游戲過程中反應比較平淡,而且也沒有進入到學習狀態,這直接影響了音樂教育的效果。針對這個情況,教師應該在游戲中,利用技巧為幼兒營造一個寬松的游戲環境,這樣幼兒才能在放松的環境中盡快進入學習狀態。當然,有些老師的心理因素也要作為開展音樂游戲的前提。新來的音樂老師因為沒有經驗所以會比較緊張,而經驗豐富的老師在這方面更具資歷。所以新來的老師要多向資歷豐富的老師學習。學習他們豐富的經驗總結,學習他們應對教學難題時的態度和方法,學習他們對待幼兒學生的耐心。當老師和幼兒的心理狀態都成熟了,音樂游戲才能發揮出自身的優勢,而幼兒音樂教育的成果也更加顯著。
關鍵詞:幼兒教育;音樂游戲;應用實踐
在幼兒教育中,應當充分發揮音樂的教育作用,以激發幼兒的潛力,陶冶幼兒的情操。對于天性好動的幼兒,給他們進行音樂的教育游戲,可以將音樂“靜”的一面和游戲“動”的一面相結合,從而促進幼兒生命力的發揮,有利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如此動靜結合的教育方法,就是音樂教育中的游戲教育。
一、幼兒教育中音樂游戲的特點
1.音樂教學方面的綜合性
傳統的正規音樂訓練注重音樂單一方面的提高和技能的進步,體現不出一定的綜合性。而音樂游戲則可以將音樂和各種其他的藝術形式從一定層面上進行綜合。比如文學、美術、表演等藝術形式,從而從更大的角度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幼兒在音樂游戲中不僅僅可以使用聽力,還可以發揮自己的嗓音和身體語言,在又唱又跳的氛圍中健康快樂地成長,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幼兒音樂游戲可以增強幼兒自由探究、自主表現的能力,使幼兒本身成為音樂游戲的主體。
2.音樂游戲具有很強的參與性
幼兒的天性處于沒有拘束的狀態,從而表現出一定的喜歡唱、喜歡跳的狀態。聽著自己喜歡的音樂,更可以激發幼兒內心的活力與熱情。從事幼兒教育工作,需要明白幼兒的心理,理解他們行動背后的意義,滿足他們對于陌生事物的好奇心理。音樂游戲的自由性可以使幼兒積極參與到活動的設計當中,成為參與的主體,發揮自身的天性,表達自身的感受。這種表現不僅可以通過幼兒的歌聲表達出來,還可以通過音樂游戲中的肢體語言表現得淋漓盡致。幼兒在音樂游戲中身體和精神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放松,智力和情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3.音樂教學帶給幼兒的愉悅性
音樂游戲不同于音樂教學,游戲本身就帶有一定的自由性與愉悅性。學習是孩子的天職,而游戲則是幼兒的天性。游戲是幼兒生活中的主要內容。游戲之所以可以很好地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根本動力,是因為游戲帶有一定的愉悅性。良好的音樂游戲可以調節幼兒的身心情緒,一些情感性方面的動力推動幼兒天性的開發。幼兒通過音樂游戲進入一種很好的游戲情境,感受到音樂帶給他們快樂或悲傷的情緒,在游戲中達到忘我的狀態,從而加深他們的情感體驗。
二、音樂教育游戲在幼兒教育過程中的應用
1.在音樂旋律的選取上要適合幼兒的心理特征
為了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們選取的音樂必須是適合幼兒心理年齡的音樂旋律。一般音樂旋律可以挑選一些歡快、輕松、愉悅的音樂旋律。比如在一個生日慶祝的場景中,可以選擇《生日歌》作為背景音樂旋律,這種朗朗上口的音樂旋律適合幼兒的心理節奏,可以使幼兒跟著一起唱起來。還可以在一些場景里選擇《兩只老虎》等帶有歡快性質的音樂旋律,使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全身心投入到音樂游戲的教學當中。如果選擇復雜拗口的音樂旋律,將會引起幼兒的排斥和反感,更不用提融入設置的音樂場景當中,因此選擇適合幼兒的音樂旋律就顯得相當重要。
2.在音樂游戲場景中選擇適合幼兒的游戲場景
在對音樂游戲的選擇上,既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感受,又要引起他們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場景的設計可以使幼兒充分的接受。因此在選擇游戲場景的過程中應該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使學生認同場景的設置,并能在其中發揮一定的作用,從而有助于幼兒情感的抒發和心理安全感的培養,使他們以一種健康、積極、向上的態度來進行創造、嘗試和探索。要注意場景的豐富化,既可以獨立創設一種音樂游戲的場景,又可以進行不同場景的交叉,使幼兒在參與中獲得更大的滿足感。比如,可以在幼兒音樂游戲中設置“三只小豬”和“小蝌蚪找媽媽”的情境,必要的時候可以進行場景的交叉,增強音樂游戲教學的趣味性。
3.在游戲中幼兒教師的引導作用
幼兒教師是音樂教學的組織者和設計者,因此教師應該切實負起責任,在課前認真備課,使游戲的流程設計清楚明晰,對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周全的準備。通過細致而周密的備課,才可以使音樂游戲達到最佳效果。老師在游戲的進行中應該注意引導幼兒對于自己情感情緒的表達,充分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在游戲中抓住幼兒的閃光點進行表揚和鼓勵,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才是進行音樂游戲教育的目標所在。
4.加強音樂游戲中的趣味性
音樂具有一定的欣賞性和趣味性,但是讓幼兒去理解音樂的內涵顯得太難,怎樣使音樂與幼兒之間架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呢?我認為應該將音樂游戲中的概念清晰化、故事化,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迎合孩子的口味和需要。這樣,孩子就能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中進行自由的表演,從而增強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和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幼兒教育中,需要運用良好的教育手段來對幼兒的情感性格進行培養。音樂游戲既是一種活動,又是一種良好的教育手段。它可以激發幼兒對于音樂的興趣,使幼兒在想象中發展自己的性格,從而為以后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成路霞.幼兒早期的音樂熏陶與培養[N].音樂周報,2001.
[關鍵詞]幼師音樂教育 幼兒音樂教育 課堂教學模式 差異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2C-0170-02
由于過去長期對幼兒音樂教育不夠重視,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啟動后,幼兒音樂教師隊伍的缺口急劇加大,學前教育專業因而成為熱門專業。在此情形下,作為學前教育主干課程的音樂教育課程教學缺乏專門的理論研究,就產生了幼師音樂教育與幼兒音樂教育之間的諸多矛盾。本文試通過幼師音樂教育與幼兒音樂教育的比較研究,分析兩者之間的差異,并提出相關對策,以提高幼師音樂教育的教育質量,對培養合格的音樂教育師資有所裨益。
一、幼師音樂教育與幼兒音樂教育的差異
(一)對音樂教育的認識存在差異
1.對音樂教育的價值認識有較大差異。幼師音樂教育比較注重音樂教育的內在本質價值,重視審美體驗,強調音樂知識技能的傳授與訓練,要求完善的人格培養和美化的人生理想等。而幼兒音樂教育則只關注音樂教育的外在價值,強調音樂教育對德育的作用,往往把音樂教育作為德育的一種形式,忽視音樂教育的內在本質價值,忽視對學生的潛能開發、創造力培養及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可持續性發展,使得音樂教育的審美性、藝術性出現缺失。
2.對音樂教育規律的認識有差異。幼師音樂教育過分強調音樂教育的自身規律,使得音樂教育專業化傾向嚴重,強調培養專業人才,而忽視了幼兒音樂教育教師基本能力的培養。這就使得幼兒音樂教育脫離其自身的規律,強調音樂教育內容的全面、系統、高難度,而忽視幼兒生在音樂方面發展的需要,使學生失去對音樂教育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使幼兒音樂教育的教師對自己所受的幼師音樂教育產生懷疑。
3.對音樂教育與外部環境的依存性認識有差異。幼師音樂教育十分注重自身的內部環境建設,強調模仿國外音樂教育理論;而忽視社會音樂教育和家庭音樂教育的作用,忽視幼師音樂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的聯系。幼兒音樂教育則十分依賴社會音樂教育和家庭音樂教育的作用,認為幼兒的音樂教育可以由它們來替代,所以經常忽視和取消幼兒音樂教育的課程,或把音樂教師挪做他用,或以其他教師替代音樂教師。
(二)培養目標存在差異
幼師音樂教育是指師范院校和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的學習活動,其培養的目標就是為幼兒音樂教育輸送合格的音樂教師。這也是幼兒學生和學校的要求。但是目前相當一部分幼師音樂教育卻以是否培養了擁有專業技能、技巧的演員為評判教學質量的標準。當然音樂教育需要技術,技術是音樂教育需要具備的能力。但是,在實際工作中許多幼師音樂教育出來的高才生卻很難適應幼兒音樂教育的要求,究其原因就是幼師音樂教育沒有明確自己活動的目標,或者是沒有認真研究幼兒音樂教育的任務和實質,忽視了幼兒音樂教育的基礎性、開放性、科學性和實踐性,更忽視了幼兒音樂教育的目標是要實現育人。
(三)課程設置存在差異
正是幼師音樂教育對自己目標的盲目性,使得幼師音樂教育的課程設置與藝術院?;鞠嗤?,強調專業課的多、細、精,忽視幼兒教師應具有的語言表達能力、聚人和氣能力、決策能力、業務傳帶能力、應變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發現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經營能力的課程開設,忽視了幼師音樂教育學習者的感受力與鑒賞力的培養,更忽視了幼師音樂教育學習者的情感形成。而正是幼師音樂教育忽視的課程設置,往往就是幼兒音樂教育過程中必須的能力要求。在幼兒音樂教育的課程中,就是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來分類,強調對幼兒學習者的音樂興趣、音樂感知能力、音樂鑒賞能力及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要求。
(四)課堂教學方式存在差異
幼師音樂教育的教師多為專業人才,只擔任幾個有基礎和良好素質的學習者教學,幼師音樂教育的教學沒有壓力和競爭,教育者可以不講究教學的方式,學習者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自學能力完成學業。而幼兒音樂教育的教學活動要面對的是全體學習者,且沒有基礎,對音樂有形式愛好而無實質認識,更形成了諸多錯誤觀念,同時還受到教學條件嚴重不足等因素影響,這就使得幼兒音樂教育的教學方式獨立在幼師音樂教育教學方式之外。幼師音樂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從事他們的實際工作時,可以說是要從頭開始,甚至是養成了錯誤的教學方式。
(五)對教師業務素養要求存在差異
長期以來,幼師音樂教育一直以學科為中心,強調學科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系統性和專、精、深,以把幼師音樂教育的學習者培養成為專業性音樂人才為目的,過多地強調專業學習,而忽視文化課學習。這就使得幼師音樂教育的學習者對自己的職業缺乏認識和準備,更不知道幼兒音樂教師的專業性。幼師音樂教育對教師業務素養的要求是精、尖、深、專,有一技之長;而幼兒音樂教育對教師業務素養的要求是博、大、新、泛,擁通才之能,要能夠完成幼兒音樂教育的首要任務――培養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
(六)評價標準存在差異
幼師音樂教育的評價標準是統一的“科學審美”標準,以每位教師自己為中心,以自己的知識為尺度來選擇優秀與合格,忽視學習者的個性差異;重視專業知識的要求,而忽視專業知識如何運用的技能和技巧。而幼兒音樂教育的評價標準:一是看教師能否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教育的特點;二是看教師如何處理音樂教育各領域之間的有機聯系;三是看教師是否貫徹面向全體學生與因材施教的結合;四是看教師是否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幼兒音樂教育的這些要求就強調教師必須以學習者為中心,注意學習者的知識經驗和經歷,需要的不是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是如何激發學習者學習音樂積極性的方法和技巧。
二、對策分析
針對幼師音樂教育與幼兒音樂教育之間的差異,筆者認為應進行幼師音樂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建立現代教育思想理念,主動適應幼兒音樂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實現教、學、做合一,促進幼兒音樂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具體做法如下:
(一)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
幼師音樂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的建構不是一種簡單的形式改變,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變革過程。必須處理好以下關系。
1.社會對幼兒音樂教育教師集體發展要求與個體發展需要的關系。幼師音樂教育作為社會發展的服務機構,必須考慮社會發展的要求,但也要考慮個體發展的需要,必須立足于每個人的發展,遵循個體發展規律。尤其是幼兒音樂教育教師的發展,更應該在強調個性心理、情感和意志發展的同時,考慮幼兒音樂教育教師對社會發展的作用――培養具有現代素質的社會公民。
2.幼師音樂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的開創性與繼承性的關系。幼師音樂教育是一種獨特的、有相當發展歷史的專業體系,在對其進行構建時,必須注意總結歷史經驗,吸取其精華,保持其相對的穩定性。但更要根據時代的要求,開創性地建立新的幼師音樂教育課堂教學模式。
3.學科專業和教育教學專業的關系。幼師音樂教育課堂教學模式必須保證學科專業知識的掌握,這是建構幼師音樂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的前提和基礎。但教育教學知識是把幼師音樂教育的學習者轉變成幼兒音樂教育教師的專業需要。因此,幼師音樂教育應有別于音樂教育專業,在進行學科專業知識的傳授時,應加強傳帶的規律性研究。
(二)做好幼師音樂教育課程的改革
任何教育模式的建構都離不開教育內容的改革。幼師音樂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的建構也是一樣,必須做好幼師音樂教育課程的改革,這是幼師音樂教育課堂教學模式建構的核心問題。具體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建構幼師音樂教育課程理念。其要求:一是增強幼師音樂教育課程意識,認真研究課程計劃,努力把幼師音樂教育課程計劃落實到實處,擺正專業科與文化課的關系。二是明確幼師音樂教育課程概念,形成對幼師音樂教育課程的正確認識,注意顯性課程,更要強調隱性課程(即幼師音樂教育教師本身素養)。三是深化對幼師音樂教育課程功能的認識,挖掘幼師音樂教育課程中的素質教育素材,真正提高幼師音樂教育學習者的綜合素質。
2.注意幼師音樂教育課程內容的綜合化。幼兒音樂教育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擴大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創造力和綜合思維能力。這就要求幼兒音樂教育教師的知識具有廣博性。筆者在對幼兒音樂教師和幼師音樂教育畢業的音樂教師的教學情況調查中發現,幼兒學生更喜歡中師畢業的音樂教師。因此必須加強幼師音樂教育課程的科際聯系,確定科際知識的聯系點。尤其要強化教育類課程。增加教育實踐理論課的比率。如幼兒教材研究、電化教育技術、班主任工作藝術等基礎課程。
3.選擇合理的幼師音樂教育課程結構。幼師音樂教育課程的結構模式有三分模式(即核心課程、擴展課程和隱性課程)、三三二模式(即三學期公共課、三學期專業課、二學期教育理論與實踐課)、四分模式(即把幼師音樂教育課程分成四個系列:專業學科課程系列、教育學科課程系列、思想教育課程系列和科學文化課程系列)、五分模式(即把幼師音樂教育課程分成普通教育課程、教育理論與技能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系列課程和實踐類課程)。筆者相對傾向于選擇三分模式的幼師音樂教育課程結構。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幼師音樂教育課堂教學模式建構的關鍵是教師隊伍素質,而要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關鍵是抓好在職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特別是要加強教師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培養教師擁有全面育人的思想素質和綜合教育教學的通識素質,使其對自己的教育活動不僅能夠知其然,而且能夠知其所以然。應增強教育改革意識,提高改革能力,使幼師音樂教育課堂教學模式在變化中形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