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3 16:30:24
序論:在您撰寫土木工程專業背景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引言
教育部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中提出:中國要建成以就業為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面向生產一線的應用型人才。我國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左右,教育部把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職業教育類型轉變。
地方本科高校面臨著專業轉型發展的機遇和挑戰。新形勢下加強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必須按照企業的需要和崗位來對接,以服務地方發展為宗旨,以培養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的現代生產一線的高素質應用技術技能型人才?櫓饕?目標,全面提升應用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
二、現有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不足
1.實踐教學投入不足,實踐場地不完善。部分院校設立的土木工程專業在實驗設備數量、質量和實驗室面積都嚴重不足,且實驗手段單一,實驗儀器比較落后,實驗開出率低,這就影響了實踐教學質量。實踐教學場地不完善主要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沒有建立相關的校外實習基地;二是設備儀器無法達到實習標準,難以提供高質量的實踐平臺,無法很好地開展應用型人才培養[1]。
2.實踐教學體系內容落后于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近年來,新科技、新方法、新材料在不斷涌現,土木工程專業部分課程實踐教學內容的更新程度落后于本學科的發展,部分實踐內容比較陳舊,有的施工工藝及施工設備在工程實踐中已經被淘汰,部分高校制定的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體系是在原有專業本科教學基礎上做了部分調整,實踐教學體系在本質上沒有發生改變[2],難以培養出真正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3.專業教師實踐經驗和能力有待提高。當前地方高校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普遍薄弱,部分高校教師是從高校畢業后直接走上教師崗位的年輕教師,大多缺乏工程實踐經驗,造成教學中講授的工程應用較少,因此指導學生實踐教學效果不佳[3]。
4.實踐教學中缺乏創新能力培養。目前有些實踐教學只注重工程應用,按照常規進行操作,忽視實踐設計環節,缺乏創新能力培養。
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研究
沈陽城市建設學院是遼寧省首批向應用型轉變的試點院校,根據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結合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實踐教學進行了改革。
1.優化實踐教學基地,加大實踐投入。為滿足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需要,我校優化已有的教學實驗室,并加大實踐投入,新建相關實訓室,滿足全部實驗實訓需求。土木工程專業實驗實訓中心的建設,為開展專業實驗、培養學生系統設計和綜合實踐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加強校企合作,共建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建立學校與企業雙贏的實踐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參加工程實踐的機會。實現學校和企業融合,工地與教室合一,學習與工作融合的模式,使學生在校學習的知識能真正應用于工程實踐。
2.構建應用型實踐教學體系,完善實踐教學環節。緊扣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根據土木工程專業特點,根據生產單位和社會需求,對實踐教學體系進行調整和優化,解決現有實踐教學體系滯后和與社會需求脫節的現象,提高實踐教學水平和服務質量。①實驗教學: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親自進行實驗項目操作,熟練掌握試驗操作步驟和過程,更好地理解所學的專業知識。在實驗過程中引入比賽機制,與教師科研項目相結合,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引導學生拓展思維。②工程設計:在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中提倡真題真做,提高學生工程責任意識。加強課程設計指導,更新課程設計內容,使學生的設計更符合工程實際。聘請企業專家和工程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作為畢業設計指導教師,設計方案可以直接為工程所應用,為學生就業打下基礎。③實習教學:土木工程專業實習主要包括認識實習和測量實習等。認識實習由教師帶隊參觀學校土木工程實訓中心,使學生對本專業有初步的了解,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和專業總體概念,為將來學習相應課程作好準備。④實訓教學:在課程結束后進行現場實訓教學,實訓的內容要與工程實踐相結合。在課程教學中引入虛擬仿真軟件,進行情景教學,以案例場景為大環境,以案例工程施工過程為節點進行實訓操作,解決學生施工工藝系統化學習,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⑤專業實踐:在土木工程專業教學計劃的第7學期開展專業實踐工作,學生在實踐期間實行“雙導師制”和“雙考核制”。“雙導師制”即學生在專業實踐期間接受學校與企業的雙重管理與指導,同時配備校內指導教師和校外指導教師?!半p考核制”即學生在實踐期間同時接受學校和單位的雙重考核。土木工程專業實踐建立“三結合”管理過程:即學校管理與企業管理相結合、專業實踐與就業工作相結合、專業技能實習與道德培養相結合的管理過程,為學生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3.更新實踐教學內容,改進實踐教學方法。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建設規模的擴大,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在土木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各類工程均有許多需解決的新問題,因此要更新實踐教學內容。根據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制定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具體方案,細化實訓的內容,使之符合工程實際的需要。土木工程專業涉及的知識面廣,課程涉及到的預備知識和相關領域較多。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把握知識體系,理清實踐教學脈絡,教學中處理好本學科與其他學科的關系。比如:工程地質是土力學的先修課程,為土力學和基礎工程課程服務的。土力學是專業基礎課,基礎工程是土力學的后續課程,是專業核心課,這三門課程的聯系最為密切,此外還與土木工程施工、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等課程都有密切聯系。在實踐教學中補充本學科的最新進展,使知識點與工程實踐相對應,解決工程實際中遇到的問題。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施工現場教學等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以多媒體形式增加與工程相關的圖片、動畫演示、錄像片等,豐富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了教學效率,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在實踐教學中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條線進行講授,采取互動式教學,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逐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4.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積極開展實踐創新活動。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要配備具有理論水平和工程實踐的“雙師型”教師。培養教師既能講授專業理論課,又有工程實踐經驗,達到教師與師傅的合一,完善“雙師型”教師標準,建立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鼓勵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培養,聘用行業企業專家來校任教,建立校外兼職教師聘用評價機制,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和激勵競爭機制,突出實踐能力和產教協同的業績貢獻。
?Y合實踐教學知識,開展實驗設計、結構模型大賽、測量能手競賽等活動,使學科競賽與實踐教學的融合。
關鍵詞: 工程教育 教學改革 教學模式
引言
通過對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實習去向,以及今年畢業生就業去向統計得出,學生受聘于設計單位的比較少,而受聘于建筑施工企業的卻在逐年增加。這說明地方院校培養的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大多分布在生產和管理一線。應用型本科院校主要目標是培養工程技術型人才,主要強調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土木工程專業是一門技術性較強的工科專業,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要求比較高。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要求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生盡快適應工作的需要,因此,根據社會的需求,制定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十分有必要的。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正在加強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鑒于我國的國情及學生的就業需要,當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應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轉變。如何加強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得到更好的學習鍛煉機會,成為當務之急。
一、明確人才培養定位,堅持辦學特色
目前,全國有400多所高校開設土木工程專業,由于辦學歷史、辦學規模、師資力量、生源質量等軟硬件條件差異,存在不同的專業定位及辦學特色。根據近幾年設計院、施工企業等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需求,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定位為面向基層、面向工程一線,為地方、行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具備工程勘測、設計、施工、監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及實踐能力;在土木相關建設、開發、施工等領域從事技術和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二、合理設置學期,實現人才循序漸進培養
土木工程專業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每一學年分為四個學期,每年的9月―12月是第一學期,1月―2月是第四學期,3月―6月是第二學期,7月―8月是第三學期。大一至大三學年,每學年分4個學期,大四學年分2個學期,共14個學期。大四學年的第2學期安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和答辯。各學年的第三學期設為8周。在專業教學過程中,根據企業需求制訂和隨時調整教學計劃,建立動態的教學管理。以職業教育理念為先導,樹立以社會需求為中心的理念,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圍繞企業生產需求制訂教學計劃,確定相應的教學內容和培養模式;隨時對教學計劃進行調整,企業生產旺季時學生頂崗實習,淡季時學生回校學習,工與學交替。
三、構建理論與實踐“交替式”人才培養體系,實現專業核心能力
土木工程專業核心能力:
(1)建筑設計能力。具體能力為工程制識圖能力、工程材料運用能力、測量能力。
(2)結構設計能力。具體能力為工程力學分析與計算能力、工程結構設計實現能力。
(3)工程施工能力。具體能力為施工方案設計能力、施工現場管理能力、指導施工能力。
實踐教學是學生能力與素質培養的重要環節,其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工程意識。近年來,通過教改立項等方式不斷推進實驗教學的研究與改革,從重新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更新實踐教學內容、改革實踐教學方法、整合搭建實踐教學平臺等方面不斷深化實踐教學改革與建設。
在培養計劃中構建了與理論教學體系并行、并重的實踐教學體系,將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軍訓及社會調查、課外認證與競賽等各種實踐教學環節統籌安排,從整體上保證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四年實踐教學不斷線,以實踐環節為主要載體,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工程意識及科研、創新潛質。
為實現上述核心能力,土木工程專業專業嚴格按照“大一年級熟練掌握初級崗位技能,大二年級初步達到技術員理論和實踐要求,大三年級熟練掌握技術員理論和實踐要求,大四年級初步掌握助理工程師理論和實踐技能”的基本原則,整合教學內容,適當前置專業核心能力培養課程,打通理論課和實踐課,構建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有機聯系的課程體系。在基礎理論扎實的前提下,建構貫穿全學程的實踐教學體系。即,學生入學先從實踐學習為起點,各學年均實施工學交替方式,并且各學年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形成螺旋式上升關系。
土木工程專業構建了理論和實踐兩大課程體系。其中,理論課程體系四大類課程系列,分別為數學課程系列、力學課程系列、結構課程系列和施工管理課程系列。具體如下:
圖1 土木工程專業理論課程體系
實踐課程體系“技能訓練―結構設計―工程設計”為課程主線。技能訓練主要包括制圖與識圖、測量技能訓練、材料試驗與檢測、工程實踐、畢業實習、課程及獨立設置的實驗實訓等;結構設計包括整體式肋梁樓蓋結構設計、單層工業廠房結構設計、鋼屋架結構設計、基礎工程設計等;工程實踐包括、施工組織設計、畢業設計、工程概預算設計、現場實習等。
以專業課程《土木工程測量》為例,該門課程是本專業“三板斧”課程之一,本門課程很多高校開設在大二學年,為了能讓學生在大一第三學期能夠全部頂崗帶津貼實習,實現企業預備役的目標,本專業將此門課程前置到大一第二學期,直接對接第三學期,同時,為了讓學生在入學之初就對專業有更好的了解,在職業前瞻教育課程中,開設了《土木工程測量》實踐課程4學時,讓學生初步掌握水準儀器的使用??傮w而言,該門課程的完成主要包含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職業前瞻教育中的測量入門課程;第二階段:大一第二學期理論課程學習+測量技能“第三學期準入制”考核;第三階段:大一第三學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完成相應的測量實訓任務,并通過第三學期總結考核。這種實踐理論實踐理論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技能,理論實現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螺旋式上升關系。
四、校企合作,培養具有創業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土木工程專業堅定不移地走“政校企合作、產學研一體、教學做合一”發展之路,校企共同開發理論―實踐一體化教材,確定課題、任務急項目指導書。以“適用、實用、夠用”為原則,體現工學結合。建立校內生產型實訓基地,以生產帶動實訓,實施“訂單式頂崗實習”,使學生在真實企業環境中從事生產性實訓,降低教學成本,促進產教結合、工學結合有效落實。特別對工科專業而言,與企業緊密合作共建校內實訓基地,接企業“訂單”,為企業加工零部件或產品,可使專業實訓教學由消耗型變為生產型,學用緊密結合。將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管理機制融入對學生的評價指標體系中,建立突出學生職業素養的實習全程評價、校企多元考核的開放性評價體系,打破單純以課堂考試結果評價學生的傳統做法,注重技能考核,建立和完善第三學期準入機制,技能考核合格者,方可參加第三學期學習。教學―實踐―就業一體化,實現畢業生零距離就業。在企業確定人才需求的前提下,由企業提出用人數量和崗位要求,并參與制訂學生實習計劃、考核體系和評價標準等,實習期間按協議規定對學生進行全面管理。專業則依據教學計劃,結合市場需求和崗位職業能力標準及實習企業具體的用人要求制訂頂崗實習計劃和管理辦法。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結束后,經校企雙方考核合格后,共同簽發學生實習證書。鼓勵學生在第三學期實習過程中,結合專業課程及實習崗位,申請專利、發表相關論文。
五、加強實驗教學建設,培養學生實驗能力
實驗能力是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為滿足不同發展規劃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需求,我們在各環節均設計了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實踐項目。以實驗教學為例,我們設計了演示性實驗、操作性實驗和研究性實驗三種類型,基礎型實驗、綜合型實驗、設計型實驗、大學生創新試驗項目等多個層次。
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開發豐富實驗項目的基礎上,采用了靈活、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學生可打破課程界限,在相關的實驗室任意選修需要的實驗項目,每積攢16學時,獲得1學分。每年有超過2/3的學生選修了擴展實驗,有效加強了學生工程意識、創新能力及科研潛質的培養。
結語
目前,按此專業培養模式已經試行了4年,從實施效果來看,學生普遍感覺到學習的自主性增強了,對土木工程的總體認識與宏觀概念相對清晰。誠然,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剛剛開始,最終效果尚需時間與用人單位的檢驗。在探索過程中,筆者深感仍需不斷努力,保障突出大工程觀、彰顯應用特色的土木工程專業培養模式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李曉春,等.工程訓練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
[2]李培根,等.我國本科工程教育實踐教學問題與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
一、課程體系
“卓越計劃”的主要特點是需要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學校要求按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培養工程人才,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3]在調研并總結國內其他高校土木工程專業雙語示范課程設置情況的基礎上,確定適合于本校卓越工程師培養的雙語教學課程體系,主要包括課程選擇和設置、教學內容確定、教材選擇以及適用學生范圍的確定。以“卓越計劃”培養宗旨為指導思想,根據“卓越計劃”對于不同層次學生的培養要求,結合本人教學優勢和經驗,分別選擇了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二年級課程《土木工程材料》、本科生三年級課程《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路用性能試驗檢測》以及研究生課程《瀝青與瀝青混合料》作為試點。這三門課程分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而且各課程知識點之間關系緊密,難度逐步遞進,具有很好的針對性和連續性。在教學內容方面,對于本科生課程選取2~3章的核心內容進行雙語講授,并對每門課程挑選1~2個實驗環節進行雙語實踐教學。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有機會充分地感受真正的雙語教學環境,也可以考慮到學生有限的英語水平,避免出現只重視語言學習而忽視學生真正需要掌握的專業知識的現象,同時加大雙語教學中實驗部分的比重也很好地體現了“卓越計劃”注重實踐性的特點。在《土木工程材料》課程中選擇的章節為“瀝青”和“瀝青混合料”以及“瀝青針入度”實驗;在《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路用性能試驗檢測》中選擇的章節為“水泥穩定類基層材料”、“瀝青膠結料的評價方法”和“瀝青混合料的組成設計”以及“瀝青延度”實驗和“瀝青混合料馬歇爾擊實”實驗。對于研究生課程,考慮到其英語水平和平時查閱國外文獻的需求,全程采用雙語模式進行理論和實踐教學,石油瀝青、改性瀝青、集料、瀝青混合料技術性質、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瀝青路面使用性能等章節及相關試驗均有涉及。高質量的雙語教材是教學質量的基礎和保證。由于本研究所選課程沒有合適的國外原版教材,而且國內外相關的專業教學體系和所用工程規范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因此,采用以國內中文教材為主,依據其相關內容和本校專業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并參照相關的英文原版教材,自行編寫英文課程講義材料用于雙語教學。各門課程主要參考的英文教材包括:美國大學教材Prentice Hall出版社出版的《Materials for Civil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s》和《Pavement Analysis and Design》、美國瀝青技術國家研究中心出版的《Hot Mix Asphalt Materials,Mixtur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出版社出版的研究生教材《Modeling of Asphalt Concrete》等。
二、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否豐富多樣和是否能夠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決定雙語教學模式成敗的關鍵。在“卓越計劃”下,對于雙語教學形式和教學模式多元化和系統化創新的要求更高。需要對已有的各種雙語教學方法在實踐中進行對比研究,結合觀摩其他高校或專業高水平雙語教學示范課,確定合理的雙語教學授課方法和考核方式。在多媒體課件制作方面,以圖、表以及視頻影像為主,相關文字介紹和解釋為輔。對于本科生課程,以中文課件為主,對重點的專業詞匯和知識點采用英文進行注釋,如每種土木工程材料的名稱、主要技術性能概念及指標、相關試驗方法及行業規范的名稱等。避免采用大段英文語句進行細節介紹,可以有效地消除學生對英文的畏難情緒。對于研究生課程,反之以英文課件為主,僅對核心的概念、理論以及試驗方法等進行中文注釋,可以更好地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在授課方式方面,目前各個學校的雙語教學的模式主要可分為浸入式雙語教學、維持式雙語教學和過渡式雙語教學三種。[4]具體采用何種方式要根據課程難度和學生層次來定。針對本校具體情況,無論是理論課還是實驗課,在本科生課程教學中采用維持式雙語教學模式而在研究生課程教學中采用浸入式雙語教學模式較為合適。即在本科生課程教學中起始章節采用中文講授,逐步過渡到部分重點章節采用雙語講授;而在研究生課程教學中,始終采用雙語講授。對于所有課程來說,在講授過程中如何確定中文和英文的使用比例是能否同時實現提高英文能力和掌握專業知識這兩個主要雙語教學目標的核心問題。通過對比實驗發現,對于本科生來說,采用英文講授的重點應放在一些重要的概念、理論以及試驗方法上,即課程的重點和難點。而對于研究生來說,英文使用比例可以大幅提高,對重點知識點可以在英文講授后再使用中文進行強調,而對于一般性的背景知識可以只采用英文講授。在考核方式方面,應采用靈活性和多樣化的手段,豐富考核成績的組成部分,合理確定各自比例。在課堂和實踐教學中適當采用英語提問和回答,在課后作業以及期末試卷中設置一定比例的英文題。對于本科生課程,課程總評成績由50%的考試成績、30%的實驗成績、10%的課堂提問以及10%的課后作業組成。對于研究生課程,還應設置英文討論課和英文科技論文撰寫等環節,進一步提高英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比例??傇u成績組成為20%的討論課成績,20%的論文成績,20%的實驗成績,20%的課堂提問以及20%課后作業。
三、實踐效果
通過2013-2014學年和2014-2015學年對三門課程進行了連續兩個輪次的雙語教學實踐,涉及對象包括三屆本科生和兩屆研究生近300名學生。為了評價實際的教學效果,通過定期問卷調查、師生座談會、成績統計分析等多種方式對上述教學效果進行了評價??傮w上來說,大多數學生對于在土木工程專業課程中進行雙語教學的嘗試表示支持和歡迎,研究生的接受度普遍大于本科生。從評價結果中反映出目前的雙語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部分學生對于雙語教學還是存在一定的畏難和抵觸情緒,尤其英語尚未通過四級考試的學生;教師的英文口語表達能力還有待提高;學生在課堂上分別用于理解專業知識和英文部分所耗精力的分配不合理,難以兩者兼顧;雙語教學銜接模式還有待改進,尤其是本科生課程,有的章節采用雙語教學,有的章節采用中文教學,使得部分學生難以適應;現有雙語教學和大學英語教學關聯性不足;雙語教學在整個教學計劃中定位較為模糊等。雖然目前進行的土木工程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嘗試無論在師資隊伍、教學方法還是教學效果上還存在不少的問題,但是相應問題的出現也為今后的進一步改進指明了方向。而且,學生們普遍支持的態度也為今后堅持進行雙語教學實踐和改革奠定了信心。
四、結論
目前,隨著“卓越計劃”的實施和推薦,對于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雙語教學質量的要求逐步提高。本文結合近兩年的教學實踐,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從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實踐效果等方面對“卓越計劃”下土木工程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進行了實踐和探索,提出的相關措施和發現的相關問題對于完善雙語教學方法和提高雙語教學質量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折媛,楊軍,張朝暉,等.“卓越計劃”下冶金工程專業雙語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3,(5):55-56.
[2]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培養方案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1,32(2):47-55.
關鍵詞:綠色建筑,土木工程,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S969.1文獻標識碼: A
一、引言
我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50378)對綠色建筑的定義為: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 ,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1]。
目前,我國綠色建筑發展較快,在《建筑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了提出了我國綠色建筑、建筑節能未來五年發展目標[2]。但是無論在理念還是技術實踐,我國的綠色建筑與國際標準還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較多,例如發展時間短,經濟發展不平衡等等,但最急需解決的是綠色建筑的人才培養問題。因此,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應該順應綠色建筑發展形勢,發揮人才培養優勢,推動土木工程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面向建筑業輸送具有綠色建筑知識和能力的應用型人才,解決我國綠色建筑專業技術人才隊伍薄弱的問題。筆者認為土木工程專業中主要以下課程需增加綠色建筑的教學內容。
二、“土木工程制圖”教學內容的改革
土木工程制圖的傳統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畫法幾何”、“計算機繪圖”“專業制圖”三大部分。“畫法幾何”部分主要是為專業制圖提供理論基礎和空間幾何想象能力,與實際的繪圖、識圖聯系不大;“計算機繪圖”主要是提高學生的軟件操作能力,重在實踐;“專業制圖”部分根據專業不同,講述的內容略有差異,重在講述運用計算機繪圖和識圖的能力。目前國內的土木工制圖教程均為涉及建筑節能制圖、識圖方面的內容,因此,在當前綠色建筑逐漸普及的背景下,非常有必要在土木工程制圖中增加這方面的教學內容,具體來說主要應增加以下教學內容:1.介紹建筑節能設計包含的內容,重點介紹建筑結構方面的節能設計;2.在實踐環節上,要訓練學生對建筑節能圖紙繪制、識別能力。
三、“土木工程材料”教學內容的改革
綠色建筑材料是指采用清潔生產技術,不用或少用天然資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農業或城市固態廢棄物生產的無毒害、無污染、無放射性,達到使用周期后可回收利用,有利于環境保護和人體健康的建筑材料。而建筑節能材料指在建筑材料生產、房屋建筑和構筑物施工及使用過程中,滿足同等需要或達到相同目的的條件下,盡可能降低能耗。綠色節能建筑材料需要滿足“綠色”和“節能”兩方面的要求,綠色建筑的節能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綠色節能建筑材料的使用。目前土木工程材料中的教學內容仍然是以傳統的建筑材料為主線,大部分傳統的建筑材料能耗高、回收率低,國家已經開始限制勞動密集型高資源消耗材料的生產和應用,不屬于綠色節能建材,這也突顯了改革傳統土木工程材料教學內容的必要性,以及增加綠色節能建筑材料教學內容的重要性。
實際工程中的土木工程材料的綠色和節能涉及到材料的生產、施工、使用等環節,因此要讓學生熟悉目前使用的土木工程材料對環境和資源的影響情況,樹立綠色意識和節能觀念[3]。在教學中應增加以下內容:1.介紹我國資源的儲備量與環境受污染程度,土木工程材料生產過程資源與能源的消耗情況及對環境污染狀況;2.介紹居住環境受土木工程材料污染的實例, 綠色節能型材料與普通建筑材料的節能效果的對比與分析;3.分類介紹常用或國家推廣使用的綠色節能建筑材料種類、性質及力學性能,可按以下四類進行講解:新型墻體材料、保溫隔熱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裝飾裝修材料;4.講解利用工農業或城市固態廢棄物制造土木工程材料的必要性與工程實踐。比如我國的水泥年產量已達到6億噸以上,占世界水泥總產量的50%以上,但是每生產1噸水泥所需要的資源消耗指標達到5.5GJ,并向大氣中排0.9噸的二氧化碳。這些實例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合理使用水泥等高資源消耗型材料的思想認識;5.土木工程材料實驗教學方面,進行粉煤灰混凝土的配制試驗與工業副產品制造的土木工程材料的展示,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工業副產品制造土木工程材料的直接認識;6.在建筑材料節能方面,對比分析新型墻體材料建筑與普通鋼筋混凝土建筑的能耗比較,可以加深學生的綠色節能意識。通過以上土木工程材料的教學,增強學生對綠色建筑的認識。
四、“土木工程施工”教學內容的改革
針對目前土木工程施工的傳統教學內容進行梳理,刪除工程上已經淘汰的施工方法,優選較少采用的施工手段,保留經常采用的施工方法,增加綠色施工內容,將綠色施工的理念貫穿于土木工程施工教學的全過程。
綠色施工反映在施工管理、環境保護、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能與能源利用、節地與施工用地防護六個方面。因此,土木工程施工應增加以下綠色施工的教學內容:1.綠色施工的組織管理、規劃管理、實施管理、評價管理及人員安全與健康管理;2.環境保護方面需增加揚塵控制、噪音振動控制、光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土壤保護、建筑垃圾控制及地下設施、文物和資源保護等教學內容;3.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方面需增加節材措施、節能圍護材料、周轉材料等教學內容;4.節水與水資源利用方面的提高用水效率、非傳統水源的利用及用水安全;5.節能與能源利用方面的節能措施、機械設備與機具、施工用電及照明;6.節地與施工用地保護方面的臨時用地指標、臨時用地保護等。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十二五”期間以及將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的建筑業仍將將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狀態之中,綠色節能型的建筑越來越受到青睞,建筑節能逐漸變成強制性標準和規范。但是當前土建類人才仍按傳統的模式進行培養,教材內容更新滯后,極大制約了綠色建筑的推廣。因此,高等院校有必要推動土建類專業建設改革,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更新課程教學內容,使之貼近綠色建筑的設計、施工與運營管理全過程,探索優化綠色建筑背景下的人才培養途徑,推廣綠色建筑與綠色施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2006年.
(臺州學院 建筑工程學院,浙江 臺州 318000)
摘 要:建筑業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支柱產業,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土建工程師作為建筑業的直接參與者,其職業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建筑質量的好壞。高校作為培養土建工程師的搖籃,對卓越土建工程師的培養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以臺州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為例,通過對建筑企業及土木工程專業在校生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分析了建筑企業對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要求及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現狀,進而對“卓越計劃”背景下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模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建筑業;卓越土建工程師;職業道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3-0260-02
建筑業作為一個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在帶動國民經濟增長的同時,也為大學畢業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就業場所。而作為90后的大學生,由于習慣了優越的生活條件,面對建筑業艱苦的工作環境,往往會出現高不成低不就或是頻繁更換工作單位現象的發生。因此,及時了解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現狀,并有針對性的采取適合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對提高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增加就業機會具有重要意義。
1 建筑企業對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的職業道德要求
黨的十提出,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為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從個人行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理念進行了凝練[1]。土建工程師作為國家的建設者,理應嚴格遵守國家的基本道德規范。在調查中發現,建筑企業用人時,不僅僅看看畢業生的工作能力,更加看重畢業生的職業道德水平,即是否具有愛崗敬業、忠于職守;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勇于競爭、不斷創新;和睦互助、團結協作的精神。
2 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現狀
科技的突飛猛進,在給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帶來生活和學習便利的同時,也給他們的思想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土木工程學生目前的職業道德現狀,才能為更好地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打下基礎。
2.1 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認知
職業道德認知,既對職業道德原則和規范的認識情況。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對職業道德內容、重要性的認知情況是決定其職業道德水平的思想基礎。只有在充分認識和理解職業道德內容、重要性的基礎上,才能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為大四階段的工程實習和畢業后良好職業道德的形成打下扎實的基礎。在調查中發現,雖然85%的大學生認為良好的職業道德對自己將來的工作有幫助,但是其對職業道德的了解情況卻不容樂觀,對職業道德非常了解的學生僅占13%,了解的為26%,一般了解的為40%,不知道的為21%。因此,加強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對職業道德的認知就顯得非常重要。
2.2 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情感
職業道德情感是指在一定的道德認知的基礎上,對現實生活中的道德關系和道德行為的愛與憎[2]。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對職業道德的情感體驗是形成大學生職業道德行為的直接動因。然而,在一些客觀事實面前,他們既羨慕別人可以建造國家重點工程,但自己又不愿意到工作環境艱苦、遠離城市的工作;既羨慕別人取得的巨大成績,但自己又不愿意腳踏實地,從基層做起;既對工程建設中出現的不誠信現象嗤之以鼻,又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做到待人接物、誠實可靠,不采取欺詐手段。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對于職業道德的正確的情感體驗,而將職業道德僅僅掛在嘴邊。
2.3 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意志
職業道德意志就是指人們在履行職業道德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自覺地克服一切困難和障礙,做出抉擇的力量和堅持精神。有沒有這種堅毅果敢的職業道德意志,是衡量每個從業人員道德素質高低的重要標志。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情況越嚴重,越困難,就越需要堅定、積極、果敢,而越無為就越有害。”現在的大學生,往往已經習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面對建筑業可能遠離城市、家人和網絡的工作條件,心生畏懼;面對建筑業可能出現的消極和腐敗現象,缺少必要的抵制能力。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職業道德意志不夠堅定。
2.4 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行為
職業道德行為是指人的職業道德品質的外在表現,是衡量從業者職業道德水平高低的客觀標志。只有具備了正確的職業道德認知、良好的職業道德情感和堅強的職業道德意志的基礎上,才能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行為。然而,在調查中發現,只有35%的同學有主動培養自己的職業道德行為,26%的同學認為自己的職業道德水平低。
3 “卓越計劃”背景下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模式研究
隨著“卓越計劃”開展的不斷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結合建筑企業對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要求和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現狀,才能培養出適合建筑市場要求的卓越土建工程師。
3.1 加強家校和校企溝通,為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一名卓越土建工程師的培養,離不開家庭、高校和建筑企業的共同努力。高校作為連接家庭和建筑企業的中間環節,應充分發揮自身的紐帶作用,加強和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家庭和實習就業單位的聯系。通過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和實習單位的表現,及時解決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的開展職業道德教育。
3.2 加強與任課或實習老師的交流和溝通,為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提供有利的內部環境
隨著卓越土木工程師計劃的實施,單純依靠輔導員或是專任老師都很難滿足學生成長成才的要求。因為,在專業技能培養、行業動態等方面,專業老師具有很大的優勢,但又存在著對大學生缺乏思想教育經驗的不足;而思想政治輔導員,雖然有著很強的教育學生、指導學生職業道德養成的能力,但又缺乏對建筑行業技能、專業知識的了解,造成對學生職業道德指導針對性不足。因此,思想政治輔導員和專業老師只有加強溝通了解、取長補短,才能為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提供有利的內部環境。
3.3 通過榜樣引領作用,激發土木工程專業學生自覺履行職業道德的意識
社會學家研究認為,人的社會行為具有群體模仿和認同的特性,從大學生職業道德養成的過程來看這一現象尤其明顯。大學生往往會不自覺地模仿自己所崇拜的偶像,然后在周圍人的反饋中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3]。因此,要加強大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須努力營造良好的氛圍。具體措施如下:
(1)繼續深入開展“十佳大學生評選”活動?!笆汛髮W生評選”作為展示在校大學生風采的標志性活動,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學生的關注。由于這些榜樣就在他們身邊,使得學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不足,進而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
(2)邀請建筑企業卓越的土建工程師來院講座?,F在,部分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困惑,不知道畢業后該做什么、怎么去做,怎么才能夠成長為一名卓越的土建工程師。因此,可以通過邀請建筑企業卓越的土建工程師來院講座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一名卓越土建工程師的成長之路。
(3)邀請優秀校友來院交流。由于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快速發展的同時,軟件硬件建設仍有不足之處。一小部分高考失利的學生在進入校園之后,難免有些失落而自暴自棄。此時,可以邀請優秀的校友來校交流,通過他們的親人經歷,激發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對專業的熱愛。
(4)通過宣傳海報、QQ群、微信、微博、校園網等方式大力提倡良好的職業道德風尚。宣傳恪守職業道德的模范人物,使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3.4 深入開展專業技能競賽和科技創新活動,拓寬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途徑
職業道德教育有別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大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為將來的就業做準備,這就決定了職業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即技能性[4]。一方面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參與各級的職業技能競賽,如測量大賽、CAD制圖大賽、手工繪圖大賽、力學大賽、結構設計大賽、紙橋設計大賽等,培養學生的職業資格意識和職業榮譽感;另一方面,可以鼓勵學生參與開放性實驗、校立學生科研、浙江省新苗人才計劃、挑戰杯創業創新計劃等,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
3.5 大力開展職業道德類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提高大學生培養職業道德的熱情
職業道德教育不能僅僅依靠職業道德教育課或是兩課課堂的理論灌輸,而是要結合學校的各項教學、實習環節,進行全方位的教育活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對于剛步入大學校園的新生,面對陌生的學校和所學的專業充滿了好奇和疑問,這時高校要結合新生特點,著重開展始業教育、適應與成材、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思想教育、遵紀守法教育等活動。讓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可以盡快了解專業培養計劃、目標及發展方向等;讓學生能充分認識到自己所學的專業將來一定可以大有作為,從而使他們熱愛自己所選擇的專業。只有熱愛自己的專業,才能產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使學生初步樹立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對于大二、大三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專業基礎,可以積極鼓勵他們參與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使他們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國,切實了解土木工程專業的重要性與實用性。對于即將畢業的學生,則應結合就業形勢,開展就業擇業道德、職業生涯規劃和發展等內容的教育活動。
4 結束語
總之,隨著建筑市場規范化、法制化進程的不斷深入,良好的職業道德就決定了其從業人員今后發展的程度。因此,作為培養土建工程師的高校,只有將職業道德教育貫穿到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環節,才能培養出適合市場需求的卓越的土建工程師。
參考文獻:
(1)陳國鐵。工程類本科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探討[J]。理工高教研究,2005(1):38-40.
(2)張宏。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四個要素[J]。思想教育研究,2010(9):44-46.
本文面向土木工程專業認證,對我校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對策進行了初步探討。通過有效調研和總結我校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現狀及存在的突出問題,并深入理解土木工程專業認證標準對該專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具體要求,從教師自身、院校兩大方面深入分析和歸納了影響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關鍵因素,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提升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對策和發展機制,以適應土木工程專業認證的需求。
一、影響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因素
通過有效調研和總結,我校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青年教師自身因素。青年教師擇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決定其是否愛崗敬業及認真負責。有的青年教師存在著擇業心態,教學熱情不足;道德與責任心不強;知識轉化能力太弱;教學反思不夠,自我發展動機不強等。
(2)學校、學院和系方面的因素。學校存在“重引進輕培養”的現象,包括把優秀的人才引進后,在教學方式上的培訓力度不夠;考核青年教師的方式過于注重科研成果,對教學能力的考核不夠。學院缺乏激勵青年教師將時間和精力投入教學的機制。系里尚未形成“樂教”的教風。
二、改革措施
針對上述影響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因素,通過構建符合土木工程專業認證要求的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指標體系,為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提升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對策和發展機制,可有效地提升和發展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
(1)建構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指標體系。教學能力體系將分為社會責任、教學知識、教學技能和教學特質四大模塊。
(2)系里定期舉行教學研討會。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系和學院每月開展一次青年教師教學心得研討匯報活動,開展青年教師圓桌洽談,每位青年教師就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匯報,并對評委和其他青年教師提出的問題予以回答。
(3)加強校企合作,提升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每年定期派1~2名教師到國內相關企業從事6個月以上的工程實踐能力訓練,努力提升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水平。
(4)對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建立科學的評價考核體系,評價方式多樣化。為了提高青年教師對教學的重視,應改革對青年教師的考核評價體系,加強教學成果在考核中的分量,進而合理分配教學和科研比重,避免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
(5)重視并滿足青年教師的心理需求,形成完善的激勵體系。系里和學院擬從各個方面充分了解青年教師的心理需求,建立物質激勵、情感激勵和機會激勵并重的激勵助長體系。
(6)系里對青年教師的教學加強管理與監督,形成良好的教風,為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氛圍。
參考文獻:
[1]鄭其恭,李冠乾. 教師的能力結構[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6:52.
[2]徐 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影響因素與培養模式創新[J].現代教育科學,2009(02):151―153.
[3]王少良.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多維結構[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10(01):110―113.
關鍵詞:土木工程;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8-0069-02
《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的必修課及其他相關專業的選修課,開設時間為大一第一學期?!锻聊竟こ谈耪摗吩谡麄€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向導作用,肩負著把只具備數理化基礎知識的高中生迎接入土木工程行業大門,并使他們了解、熟悉進而熱愛這個專業的重要使命。《土木工程概論》這門課程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涉及的知識面非常的廣,包括與土木工程專業相關的各類工程結構勘測、設計、施工、管理、監理、經濟和計算機應用等內容。因此,《土木工程概論》這一門課程對任課教師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首先,教師需具備非常豐富的專業知識,必須對大土木背景下面眾多學科都有深入的了解;其次,土木工程專業是在眾多工程實踐中建立起來的理論和知識,這要求教師具備豐富的實際工程經驗,在講授課程中理論聯系實際進行講授;此外,《土木工程概論》是相對較新的一門課程,目前還沒有比較成熟的、高效的經典教學方法。因此,對于這一課程,展開深入的教學、教法研究,切實提高課堂效率,讓剛入學的大學新生對土木工程專業培養起濃厚的興趣,培養出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的土木工程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增添新鮮血液,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基于作者近年來一直從事《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定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不斷摸索、創新。
一、教學定位準確
課程的教學定位非常重要,教學定位決定了在教學過程中所應用到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等。在“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目的是:使學生較全面地了解土木工程專業所涉及的領域、包含的內容、所獲得的成就及未來發展情況,從宏觀的視角了解土木工程專業的綜合性、社會性及其在技術、經濟與管理方面的統一性,初步涉及一些基礎專業概念;引導學生了解自己對大土木下眾多學科中感興趣的方面,建立熱愛土木工程專業的感情和對土木工程事業的責任心,為今后積極主動地學好專業課程、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打下思想基礎?!锻聊竟こ谈耪摗愤@一課程的定位,就是讓學生通過教師的講授,對“大土木”背景下涉及到的學科,包括建筑工程、交通工程、巖土工程、橋梁隧道工程等方向所涉及到的基礎的工程各類、所需要的專業技能都有一定的了解;在了解清楚每一個學科的內容及相關方向后,逐漸對土木工程專業產生濃厚的興趣,為今后選擇方向的時候做好充分準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大的前進動力,是學生在以后工作崗位上能做出貢獻的最重要的前提條件。只有使土木工程學生真正選擇了一個自己喜歡的方向,才能真正喜歡這一份職業,才能發揮最大的潛能。因此,《土木工程概論》這一課程應定位于激發學生對土木工程專業的興趣,并挖掘在“大土木”背景下自己感興趣的學科方向,為將來選擇學科方向及就業方向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教學方法得當
教學方法是課堂的靈魂,是學生激情的催化劑。不當的教學方法,會使課堂毫無生氣,教學效率低下;得當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學習起來事半功倍,并能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土木工程專業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眾多的設計理論、施工技術方法等都是在實際的工程中遇到了相應的問題,然后集眾多工程人員的智慧而提出來的。對于剛入學的新生來說,如果在還沒有充分了解土木工程內涵、特點的情況下,對他們講解一些專業術語、專業詞匯、專業理論,他們是難以理解和接受的。作者認為,想要讓土木工程新生快速地了解一個設計理論的來龍去脈、一種施工方法的技術要點,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便是結合相關的工程實例進行講解。當教師把工程實例展示給學生后,學生能非常直觀、快速地領會這種理論或者方法的背景,理解起來就非常容易。加強工程實例的講解,使土木工程專業新生快速了解土木工程專業入門知識,形象地再現土木工程所涵蓋的學科內容和涉及的多方面知識,達到提高對土木工程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因此《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中工程實例的講解顯得十分重要。在授課的過程中列舉工程案例,通過分析案例的背景、發生的機制、產生后果的原因等可以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進而引發對此類問題處理方法的思考;其次,要求教師所列舉的工程事故一定要帶有較為強的時效性,接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讓他們的切身感受更為強烈。例如當講到關于地基不均勻沉降的專題時,除了講授一些書本上已有的經典例子外,還可以列舉近期上海一商住樓的突然倒塌的工程實例進行講解分析。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培養學生現代工程意識和思維方式的作用,使這些未來的工程師們能夠樹立現代工程人才的價值觀,養成嚴謹的工程觀并把它貫穿于以后的學習和工作當中去。
三、教學手段靈活
教學手段是課堂的推進器,合適的教學手段能使學生更快速地掌握大量的信息。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應用的日益普及,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多的應用在高校教學中。多媒體技術可以是一種利用多媒體儀器,將授課內容集合文字、圖像、聲音以及動畫等形式,多角度、多視角、全方位的呈現教學內容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可以讓課堂教學形式新穎、活潑。特別是對于《土木工程概論》這一信息量大、與實際工程緊密相關的專業課程的講授,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能夠將抽象的理論通過計算機技術惟妙惟肖地演示出來,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視覺、聽覺和立體圖像等刺激性環境,進而極大地誘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愿望。在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過程中,多媒體技術擔當著信息載體與傳達手段的角色,其教學目標、教學組織和進程控制仍需由教師掌控。因此,對于課件的制作,教師應先仔細研究教學內容,并依據教學大綱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從而建立一個完整的教學框架結構,該結構可借鑒傳統教學方式中循序漸進的結構,以體現教學方式的連貫性。對于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不應僅僅局限于對課件的制作,還應充分利用已有的豐富的網絡的資源,如一些視頻資源。對于《土木工程概論》來說,英國國家地理頻道推出的系列紀錄片“偉大工程巡禮”就是一部非常優秀且合適的視頻資源,該系列紀錄片紀錄全球最具野心和愿景的工程建筑案是如何展開的。藉由各式各樣的檔案以及高解析度、專業拍攝的影片,節目里將敘述每項工程落成背后的精彩、戲劇性、充滿英雄膽識的故事。由主要設計師、工程師、專案經理及工地人員,來說明他們如何克服挑戰,打造現代最高、最長、最快和最復雜的工程建筑案。在《偉大工程巡禮》系列節目中,可以見識建構我們日常生活的建筑工程奇觀。因此,通過該系列片的播放,不但可以激發起學生對土木工程專業的強烈興趣,而且看到各種偉大的建筑在自己同行手中從無到有地落成,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專業自豪感與成就感,從而找到對土木工程專業的高度認同感,與此同時,也學習了相關的專業知識,了解了當今世界最全的建筑技術。因此,充分利用網絡上優質的資源進行教學,是一種一舉多得的教學手段。
《土木工程概論》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教師要充分掌握該課程的特點,將課程定位準確,采取理論與實際工程實例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采用合理、先進、現代化的多媒體等教學手段,主次分明、深入淺出地講授好這門課程。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創造性,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大學期間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專業基礎,培養出適合時代需要和科技發展要求的土木工程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及課程教學大綱[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葉志明.土木工程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丁大釣,蔣永生.土木工程總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7.
[4]江見鯨,葉志明.土木工程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羅福午.土木工程(專業)概論[M].第三版.湖北: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