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3 16:30:13
序論:在您撰寫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理論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中間業務;收入結構;商業銀行
在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結構長期以來一直以利息收入為主,但是隨著金融自由化、金融一體化的和金融國際化的不斷深入發展,我國商業銀行正面臨愈來愈激烈的競爭,其經營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經營戰略轉型勢在必行。
1.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方式理論
銀行業歷史悠久,早在古巴比倫和中世紀的一些文明國家,銀行業就已經存在,現代股份制銀行的產生是以1694年的英格蘭銀行成立為標志的。商業銀行是以盈利為主要目的獨立的企業法人,是以經營貨幣資金和向社會提供相關服務的特殊企業,其經營原則是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動性。為了滿足這三個經營原則要求,處理好這三個經營原則之間的關系,商業銀行相繼發展了不同的經營管理理論,如資產管理理論、負債管理理論、資產負債聯合管理理論。對于資產管理理論,其盛行于20世紀60年代以前,該理論的主要思想是銀行在負債方面是被動的,而在資產管理方面是主動的,銀行可以通過適當的資產結構安排,通過對銀行的資產管理,來滿足商業銀行對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動性經營三原則的要求。
2.國內外商業銀行收入結構比較分析
眾所周知,商業銀行的目前利潤主要是存貸差,也就是貸款收入中間業務收入,主要是各種服務性收入,比如理財顧問等等業務收入,各種保險,基金,國債收入一般大部分還是貸款收入不過現在很多銀行對于保險,基金收入也很重視。
2.1 國內商業銀行業的收入結構
首先來分析中國銀行業的收入構成:
如表所示2011年度中國銀行業總凈利潤為26584億元,其中非利息收入占比僅為20%左右,可見中國銀行業的收入主要來源于存貸利率差以及中間業務手續費等。非利息收入主要為銀行為客戶提供各種服務而取得的費用和傭金收入。近年來,由于銀行業傳統的存貸款業務領域競爭激烈、利差收入增長有限、且波動較大,銀行家們發現通過積極推廣服務,可以開拓其它收入來源、增加利潤表中凈利潤、帶來收入多樣化、降低利率變動對銀行的沖擊程度等益處,因而非利息收入呈上升趨勢。
2.2 國內商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的收入結構
下面以中國建設銀行的數據來說明銀行利潤的來源:
中國建設銀行在2007年到2011年的的凈利息收入分別為3046億元,2515億元,2119億元,2249億元以及1928億元,分別占到同期總收益的76.70%,77.75%,79.30%,84.08%,87.84%。說明中國建設銀行的存貸差利息收入占到了建設銀行總收入的七成到八成,成為建設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所在。
中國建設銀行2007年到2011年的手續費以及傭金收入只占了21.91%,20.44%,17.99%,14.37%,14.27%??梢娛掷m費和傭金收入也在中國建設銀行的收入中占有一席之地。而2007年到2011年度的營業支出費用遠遠低于利息凈收入,可見中國建設銀行的凈利潤的主要來源即為凈利息收入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
綜上所述,以中國建設銀行為代表的銀行業的利潤來源基本上均來自于利息收入和手續費和傭金收入,而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匯兌收益、其他業務收入卻占到很少一部分??梢娢覈y行業的零售業務和中間業務發展還是較為落后,但從手續費和傭金凈收入表可以看出,從2007年到2011年,中國建設銀行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越來越高,這說明國有商業銀行開始意識到傳統存貸利差市場可獲得利潤空間已經不大,更加注重通過中間業務提高手續費及傭金等非利息收入。
2.3 國外商業銀行(摩根銀行)的收入結構
選取美國摩根銀行2009年到2011年的收入結構表進行分析:
美國摩根銀行的收入表可以看出,非利息收入占到總收入50%左右,從而可以看出國外銀行業的利潤來源并不是主要來源于利息收入而是其他業務,從而可以得出國外銀行業的中間業務和零售業務都發展都很快。
與美國商業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存在以下特征:客戶貸款及墊款的利息收入占利息收入比重的絕大部分,而規模較小的銀行在這方面比例要高于國有大型銀行;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等非利息收入在整體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依然不高,不過大型銀行近幾年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已經有明顯提高,要遠高于中小規模的股份制銀行;與國外銀行相比,國內銀行的利息收入占到總收入的絕大部分,非利息收入則比重不大,這和國外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占到將近一半的情況大相徑庭。
3.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方式的轉變路徑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金融體制的逐漸完善,社會大眾越來越頻繁的進入金融市場,傳統金融服務已經無法滿足公眾日益增加的金融需求,各家商業銀行開始積極拓展新的業務模式。而中間業務以其對資本無要求、服務型強、風險較低、利潤客觀等優勢,成為銀行業發展的主要新興力量。因此,研究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形勢,分析其存在的問題,以及探討相應的對策對促進中間業務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1 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現狀和所面臨的問題
隨著我國金融類行業的全面開放,國有商業銀行所面臨的經濟和金融挑戰日趨嚴峻,經濟全球化和金融混業化成為當今世界經濟和金融的發展潮流。國有商業銀行若想在競爭中站有一席之地,必須從傳統的資產、負債業務為主要經營渠道的模式調整到以中間業務為重點的發展方向上來。目前,中間業務在銀行業中越來越占據重要的地位,中間業務創新己成為商業銀行重要的發展戰略。作為國內商業銀行重要的新利潤增長點,中間業務創新也越來越被國內銀行業所重視,它不僅有助于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優化資源和收入結構配置,還有助于分散經營風險,提高市場競爭力。目前企業融資中的80%來自間接融資,直接融資比重較小。這種情況使得企業融資主要依靠商業銀行,銀行的貸款客戶源源不斷,貸款業務利潤成為銀行的主要盈利途徑。隨著我國資本貨幣市場的迅猛發展,企業融資渠道(下轉第63頁)(上接第61頁)不斷拓寬,間接融資比重縮小,銀行貸款業務勢必受到沖擊,轉向中間業務經營,這是商業銀行難以回避的現實問題。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有:第一,國內商業銀行對中間業務的發展存在經營理念上的誤區;第二,中間業務金融創新應用不足;第三,定價收費不科學,民眾認同度不高;第四,對中間業務風險的認識與計量不夠。
3.2 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路徑(對策)
在銀行業對外開放的背景下,我國的商業銀行必須對中間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同時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在中間業務領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并根據我國的國情摸索出適合我國開展中間業務的策略。
第一,更新經營理念,樹立現代商業銀行經營意識
首先,商業銀行要徹底擯棄“重表內、輕中間”的傳統觀念,正確認識傳統業務與中間業務的關系,以傳統業務優勢帶動中間業務的發展反過來通過中間業務的發展壯大來支撐和促進傳統業務的鞏固與發展。要從戰略角度去把中間業務作為銀行的一項主要業務高度重視,實現表內,表外,中間三大業務支撐點。
第二,豐富中間業務品種,加強中間業務創新力度
國外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發展完善,技術先進,種類齊全。因此,充分借鑒國外中間業務品種發展的經驗,可以盡快發展我國新的中間業務產品。同時根據財富增長理論,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勢必進行業務創新。發展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業務創新,應重點從傳統業務功能、組合創新等方面入手。加快結算業務的功能創新。同時,根據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收入階層,采取差別營銷戰略,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服務,開發層次不同的產品,擴大中間業務的種類,促進中間業務發展的同時,提高銀行的經營利潤和效益。例如利用銀行掌握的信息、技術、銀行高素質人才等優勢,充當客戶的財務顧問、投資顧問,為企業的資產重組、兼并、吞并等提供融資服務等。
第三,加強中間業務的約束,防范經營風險
中間業務是一種高收益、低風險的業務,但隨著金融創新的日新月異,中間業務的內涵和外延已發生了重大變化,其潛在的風險相應加大。中間業務創新要以防范風險為前提,堅持區別對待、強化內控、充分披露的原則,將中間業務納入銀行整體風險管理體系。
第四,善制度建設,規范發展
國家相關部門應該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市場主體的競爭行為,規范中間業務的收費標準。銀行要結合中間業務的特點、現狀,建立一系列完整、科學、具有可操作性的開發經營,逐步建立健全中間業務管理機制,使其進一步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促進中間業務快速發展,提高銀行的市場競爭能力。
總之,為了適應國內外金融市場發展形勢的客觀要求,我國商業銀行應當中單一的依靠存貸差來獲取收益的模式中轉變出來,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的自身競爭力,優化收入結構,深化業務創新。使中間業務,表內業務,表外業務成為真正意義上我國商業銀行的三大業務。
參考文獻:
[1]賈志麗.商業銀行零售業務[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
[2]張峻.商業銀行新興業務[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
[3]陳天慧.當前中間業務創新的路徑[J].現代金融,2012,2:18-19.
[4]唐菁菁,孫靈剛.中美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創新機制研究[J].金融實務,2012,1:72-74.
[5]張民.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策略[J].金融商務:96-97.
關鍵詞:經濟增加值;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意義;措施;分析
中圖分類號:F83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5-00-01
如何正確的理解經濟增加值這一概念呢?簡單來說,經濟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簡稱EVA)即一套以經濟增加值理理念為基礎的財務管理系統、財務決策系統以及激勵報酬工作制度。經濟增加值同時具有管理以及財務這兩個方面的概念。首先,從管理角度上來說,經濟增加值是企業發展、員工發展目標以及價值取向的共同體現;其次,從財務角度上來說,經濟增加值是對企業經營成果的集中反映,同時受到收入、成本、以及利潤等因素的影響。在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中引入經濟增加值,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對其做詳細分析與說明。
一、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引入經濟增加值的意義分析
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過程中,通過引入經濟增加值管理模式的方式,不但能夠構建與經濟增加值相適應的業績評價工作機制,同時也能夠在促進商業銀行經營結構與增長方式的轉變方面發揮突出的促進作用。具體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引入經濟增加值能夠促進業績評價機制的發展
對于金融機構,特別是風險與利潤并存的商業銀行而言,經營管理過程中,業績評價的準確性直接關系到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質量與水平。同時,商業銀行分配體系的健全、乃至發展目標的實現,均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業績評價機制的發展。在經濟增加值管理作用之下,商業銀行的最終發展目標應確定為價值的實現,這也正是正是績效考核指標的實施依據。結合經濟增加值的特點與屬性來看,業績評價機制當中應當涵蓋包括財務指標、經濟資本、以及業務發展指標等在內的相關系統。同時,業績評價的對象不但需要以部門、機構為主,同時還需要敷設對客戶、產品價值貢獻的評估,從而保障業績評價對象的全面向。
2.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引入經濟增加值能夠促進經營結構以及增長方式的轉變
通過對經濟增加值管理模式的應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層能夠將經營管理工作的重心轉移到對商業銀行自身價值的創造與實現之上。從而,在商業銀行各項發展戰略與措施的制定、落實過程當中,能夠以價值為核心,及時發現可能對價值產生影響的業務(包括正面影響以及負面影響)。此過程中,可以對價值的判定為依據,及時壓縮長期處于低回報、高風險狀態下的業務,加大對回報高、風險低業務的投入力度,從而達到改善經營結構與增長發展的重要目的。
二、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引入經濟增加值的措施分析
要想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過程中,進一步深化經濟增加值管理相對于商業銀行價值創造力的提升優勢,就需要以對價值核心的突出為前提,以信貸結構的合理優化為重點,確保商業銀行在對經濟資本回報予以提升的過程中,能夠兼顧針對性與綜合性。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以對價值核心的突出為前提
通過對價值核心的突出,能夠使商業銀行現行業績考核標準體系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更加充分的體現經濟增加值的中心地位。此過程中,應當重點關注以下幾點措施:(1)以商業銀行自身業務的發展與績效考核的結合為手段,按照預期實現價值的大小設置相應的指標,執行目標考核管理模式;(2)結合商業銀行發展現狀,構建經濟資本回報激勵制度。一方面,需要以經濟增加值為標準,衡量經營者的獎金,同時也需要重視對商業銀行下屬各個網點激勵資源的有效分配。
2.以對信貸結構的合理優化為重點
通過對信貸結構的合理優化,能夠使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的經濟資本回報率得到顯著的發展與提升。此過程中,應當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對商業銀行信貸產品信用結構進行合理優化,對信用等級長期較低的客戶執行主動退出的措施。將工作的重點集中在那部分信用等級水平較高,且經濟資本回報率較高的客戶當中;(2)對信貸品種的選擇需要更加合理與嚴格。商業銀行應當加大對貿易融資、以及各類票據貼現業務的營銷力度,同時還需要加大對個人住房打款、質押貸款、商業用房貸款等經濟資本占用較低貸款行為的發展力度。
三、結束語
通過本文以上分析不難發現:經濟增加值作為價值管理體系中的一大關鍵組成部分,較傳統意義上的指標管理模式而言,更加能夠與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價值最大化實現的發展目標相契合,充分體現了資金與風險的緊密連接。可以說,經濟增加值的引入,及其應用質量直接關系到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發展??偠灾?,本文針對有關經濟增加值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應用過程中所涉及到的相關問題做出了簡要分析與說明,希望能夠引起各方工作人員的特別關注與重視。
參考文獻:
[1]謝羽婷,劉陽,易貴明,等.人力資本經濟增加值計量方法的新探——基于能力經濟增加值[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2):155-156,159.
[2]王化成,程小可,佟巖,等.經濟增加值的價值相關性--與盈余、現金流量、剩余收益指標的對比[J].會計研究,2004,(5):75-81.
[3]王雪梅.終極控股權、控制層級與經濟增加值——基于北京上市公司數據[J].軟科學,2012,26(2):113-118.
[4]彭純軍,王惠芬.經濟增加值(EVA)--價值管理(VBM)的驅動力量[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21(8):72-73.
摘要:管理會計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管理的滲透而逐漸形成的一門新型學科,它是指在任何經濟組織內,利用財務會計、統計和其他有關經濟信息為依據,運用特定的技術和方法為手段,搜集、匯總、分析和報告各種經濟信息,借以進行預測和決策、編制計劃、對經營業務進行控制、對經營業績進行考核和評價。將管理會計的方法和理論應用到銀行的管理中,是商業銀行加強內控管理,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競爭實力,實現價值最大化、防范經營風險的戰略選擇。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銀行全面開放,外資銀行準入的加快,使得管理會計的作用日益提高,特別是2007年新會計準則的頒布和執行,國內商業銀行如何在這新一輪競爭中獲得優勢,取得更好更快地發展呢?本文將說明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應用中的主要內容與重要作用,重點提出了加強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的應用策略。
2006年2月5日,財政部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新聞會,宣布我國由一項基本會計準則和38項具體會計準則共同構成的,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新的會計準則體系,將在2007年實施。這標志著我國會計準則體系已與國際會計準則真正接軌并達到趨同的目標。此次頒布的會計準則,對于提高我國會計透明度、提升我國資本市場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銀行全面開放,外資銀行準入的加快,使得管理會計的作用日益提高。學術界乃至商業銀行管理界的觀念也隨之出現了質的轉變與飛躍,管理會計的思想和方法為諸多商業所認同和應用。
1 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應用的主要內容
管理會計可定義為企業為加強內部經營管理,實現企業經營目標,運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和方法,收集、儲存、加工和闡明管理當局進行合理計劃和控制所需的信息,圍繞成本、利潤、資本中心,分析過去、控制現在、規劃未來的一個會計分支。
1.1 運用管理會計方法測算商業銀行的盈虧平衡點
盈虧平衡分析又稱保本分析,在保本的基礎上爭取更多的盈利,是銀行經營管理過程中隨時要關注的問題,因此盈利平衡分析具有經常性和預測性。盈虧平衡點亦稱保本點,是指商業銀行經營收入總額與其成本總額相等,利潤為零,商業銀行處于不盈不虧狀態下的保本業務額。通過盈虧平衡點的分析預測,可以準確測算商業銀行保本經營前提下的資產運用總量與結構以及經營成本。在測算中要根據前述對商業銀行成本、收入、利潤的界定及分析,合理劃分各項成本的形成,正確計算變動成本、固定成本以及單位變動成本、單位收入等指標數據。屬于混合成本的項目按規定方法進行分解,并把分解出來的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分別進行匯總,以保證計算結果更符合實際。
1.2 商業銀行業務量及收入的界定
商業銀行經營的業務量應是銀行生息的資產總額,包括各類貸款、繳存中央銀行及上級行的各項準備金、同業拆出資金及短期投資業務等。所以銀行的“產品銷售收入”就是銀行的營業收入。是由于經營貨幣這一特殊商品而產生的收入,銀行收入包括營業收入和營業外收入兩部分。其中營業收入具有決定意義,它包括利息收入、金融企業往來收入、短期投資收入和中間業務收入等。因此,影響商業銀行經營效益的主要因素是變動成本。由此可見,成本管理的重點是擴大存款規模,改善存款負債和其它負債的結果,提高資金運用的效益。同時,也不能忽視固定成本的管理。商業銀行的利潤總額作為反映銀行在報告期內全部經營成果的重要財務指標,主要包括三部分:營業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收支凈額。利潤總額的計算方法如下: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收支凈額按照管理會計的計算方法,商業銀行利潤總額的計算公式應為:利潤總額:營業凈收入+投資收益+營業外收支凈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1.3 以責任會計加強內控
責任會計是現代管理會計的要組成部分,即按職責不同將企業劃分成各種不同形式的責任中心,并建立以責任中心為主體的責、權、利相統一的機制,根據承擔的責任范圍性質的不同可以分為:成本中心、利潤中心、投資中心。成本中心對可控成本負責:利潤中心既對可控成本負責,又要對利潤能否實現負責:投資中心既對成本、利潤負責,又要對投資負責。商業銀行可根據各職能部門在經營過程中發揮的小同作用,劃分為若干個責任中心,明確規定各中心的權責范圍、編制責任預算、制定合理的內部轉移價格、嚴格控制成本費用、評價考核工作業績,根據成果與不足進行獎罰,充分調動全員積極性與創造性,使激勵與競爭并存。
1.4 引入全面成本管理
管理會計運用的重要方面就是引入全面成本管理, 這是銀行經營管理方式的重大進步,也是對經營管理機制改革的積極探索。所謂全面成本管理是運用現代管理原理和標準化技術,以責任成本管理為主線 對銀行經營管理活動的各層次、各門類、各環節實行成本調節與機會成本抉擇的現代管理方式。與傳統的成本管理相比,它具有完整性與廣泛性、系統性與連鎖性、主動性與動態性的特點。實行全面成本管理,開始由業務經營型轉向資源管理型, 將會給工商銀行的成本管理乃至經營與發展帶來一系列新的變化。一是管理主體由單個部門轉向全行各部門, 管理范圍由狹義轉向廣義, 從而進一步推動全行全面抓效益,完善效益管理機制。二是管理重點由事后核算轉向源頭和事中調節, 從而進一步推動全行經營管理方式變被動為主動, 變靜態為動態。三是管理客體由單一的數額轉向責任與數額,從而推動全行管理機制的完善。
2 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我國新的《企業會計準則》明確地將公允價值作為會計計量屬性之一,并在17個具體會計準則中不同程度地運用了這一計量屬性,這表明我國會計向國際趨同邁出了實質性一步。公允價值的廣泛運用,意味著我國傳統意義上單一的歷史成本計量模式被歷史成本、公允價值等多重計量屬性并存的計量模式所取代。同時建立管理會計制度也是適應國際金融市場競爭的需要。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和電子化、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商業銀行面臨著金融產品及衍生工具的不斷創新,資金結算和周轉速度不斷加快,資金將不再受地域和國界的影響,在短時間內可實現全球任何地區聞的流動。對于商業銀行來講,其作用主要有下列幾種。
2.1 促進商業銀行實現集約化經營,加強成本核算
隨著外部競爭的日益加劇,商業銀行通過外延擴張型經營模式已難以取得經濟效益,商業銀行必須探索開展集約化經營,以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管理會計在業務體系上倡導實現垂直管理,強調建立一體化的責任中心,并建立成本控制的責任制.這有助于商業銀行在其內部降低成本、挖掘潛力.并實現集約化經營。投入使用現代管理會計,使成本核算的基礎進一步加強。能在編制綜合經營計劃解決了經濟增加值在部門、產品、客戶之間分解的基本參數中的內部資金轉移價格、風險計量及經濟資本分配的問題后,成本費用分攤就成為準確度量分行、部門業績,確定產品、客戶的贏利性貢獻度的重要工作。
2.2 有助于商業銀行進行科學的業績考評
商業銀行只有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對其經營業績進行考核并實行相應的獎懲,才能充分調動各部門和全體員工的積極性,促進商業銀行長期穩定發展。而管理會計體系中有一套進行業績考核的完整、科學的方法,為建立激勵機制提供了客觀、合理的依據。
2.3有利于商業銀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國外先進銀行的經驗表明,作為內部控制的支柱的管理會計體系,能夠有效地控制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的行為,給決策提供有力的支持,給控制提供科學的標準,并且有助于形成獎優罰劣的機制,使企業充滿活力和效率。銀行管理會計一方面通過實時掌控銀行的日常經營及管理中各環節、全過程的業務績效狀況,始終圍繞實現企業總體績效進行不斷調控和完善;另一方面強化成本控制、加強對各種成本對象的績效考核,通過應用最新的成本控制技術手段,為銀行在當前及未來的激烈市場競爭中獲得成本優勢,幫助銀行實現戰略目標。
3 把握時代特征,加強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的應用
結合目前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實際及未來發展的管理需要,下面就加強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的應用策略做些粗淺探討。
3.1 優化組織架構,建立責任中心
提供決策信息并不是決策本身,但是有關的管理會計人員和領導他們的財務主管通常會參與銀行的決策,并在決策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結合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組織架構實際,對于國有商業銀行的一級分行,可在財務部門設管理會計崗位(或由財務分析人員兼職),承擔管理會計相關職能,管理會計人員直接對財務主管負責。財務主管根據管理會計人員提供的信息,綜合平衡其他信息,直接為決策層提供建設性建議和決策信息。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中應用的前提條件就是建立責任中心,即把商業銀行所屬的各部門、各基層單位及個人,按照各自目標大小和責任層次高低劃分為若干個單位,把責任單位視同相對獨立、自負盈虧的核算單位,這些責任單位就是責任中心。責任中心應對其所控制的收入、成本、費用、利潤等指標承擔責任。
3.2 提供有力的管理會計理論
支持加強企業應用管理會計的理論指導,給企業應用管理會計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持。為給企業應用管理會計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持,我們首先要在管理會計理論建設上很下工夫,要緊密聯系我國改革開放的實際,并考慮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對管理會計的理論結構,運用的立場觀點進行深人探討,為應用管理會計提供系統化、科學化的理論指導。其次要借鑒英美等西方發達國家已有的成功經驗,吸收其有益的內容為我所用。另外,學術界應深入實際,努力增進對企業管理會計實際的了解,進行管理會計應用與發展的典型案例研究,并參與創新管理會計工作的實踐,以及幫助解決其在推廣應用過程中的具體問題。
3.3 更新觀念,積極培養管理會計的專門人才
管理會計是一門綜合性的管理科學,涉及的內容廣泛復雜、方法靈活多樣,要求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員有比較高的綜合素質、果斷的應變能力、較強的分析能力,所以,商業銀行的各級領導既要認識推廣應用管理會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時又要注重培養大量的管理會計的專門人才。培養一批掌握現代商業銀行管理科學的基本識,熟悉國內外銀行的各項業務的優秀人才,是管理會計能夠順利實行的關鍵。
3.4 建立健全會計信息系統
會計需要的數據主要來源于會計信息系統,通過對會計數據的采集、加工、整理形成管理會計有用的信息。因此商業銀行必須創造條件,加快建立管理會計基礎信息系統,為業務決策提供完整準確的各類數據。管理會計的信息系統主要有基礎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規劃決策系統、業務控制系統、責任會計考評系統、評價分析系統等。同時建立金融信息系統,即將日常收集到的金融數據,進行加工整理,使之成為一套完整的各個責任中心執行責任預算情況的信息系統。金融信息系統是商業銀行控制業務經濟活動的一個重要手段。
3.5 實行管理會計師考評制度
西方發達國家都設有管理會計師協會,這些組織推進了管理會計的發展,加強了管理會計師的社會地位。我國也要借鑒西方先進經驗成立管理會計協會,建立管理會計師考評制度,讓一些具備較高理論水平,又有實踐經驗的人員參加考評,解決企業人才缺乏的問題,為企業盡快應用管理會計創造良好的條件。
總之,管理會計在吸收現代管理科學和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將滲透到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各方面,不僅僅為商業銀行細分市場的投人產出進行成本控制,落實責任成本,而且它按照市場需求提供整體組合的資源配置的決策方案,是建立在顧客需求基礎上的經濟核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外資銀行準入的加快,使得管理會計的作用日益提高,特別是2007年新會計準則的頒布和執行,使我國銀行業既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又面臨著嚴峻的風險和挑戰。如何抵擋外資銀行機構進人中國市場所產生的沖擊和壓力,如何有效的參與國際競爭,在保證安全和適度流動的前提下,最終實現自身效益的最大化。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改革管理體制、理順經營機制的同時,管理會計必將在我國銀行業未來的發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正生.試論現代商業銀行的全面成本管理[J].中國金融,20ol。(1).
[2] 金韜.關于國有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思考[J].現代商業銀行導刊。2002.(6).
[3] 王薇.商業銀行全面推行管理會計的難點與對策[N].建設銀行報,2002-03.
[4] 肖偉.商業銀行管理會計問題研究[J].金融會計.2003。(2).
【關鍵詞】本量利分析 商業銀行 經營管理 保本點
引言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情況下,商業銀業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商業銀業生存和發展的空間也就越來越狹小。為了更好地保生存,求發展,商業銀行應該充分利用管理會計方面的知識,籌劃未來業務、控制日?;顒?,同時進行預測、決策分析??傊茝V商業銀行管理會計具有重大的意義;它是商業銀行實現效益最大化的有力措施;也是商業銀行經營方式轉變的客觀需要。
一、本量利分析概述
由于商業銀行主要業務是存貸款業務,可以說,其本量利分析,就是通過一定時期內的單位貸款利息收入、貸款總金額、單位貸款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四個變量函數之間關系研究和分析,預測它們對利潤的影響程度和損益平衡點,為商業銀行管理者決策提供依據的一種分析方法[1]。需注意的是此模型的建立是基于以下假設前提的,它假設成本性態分析工作已經完成,全部成本分為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兩部分。假設在一定期間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變動成本和業務收入分別與業務量呈完全線性相關關系,且固定成本保持不變;假設資產負債結構穩定,存貸平衡;在單一資產負債的條件下,吸收來的存款總是可以以貸款的形式找到市場,實現存貸平衡;對于在資產負債多樣化的條件下,假定以價值形式表現的資產負債總量發生變化時,原來的資產負債在全部的資產負債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并不發生變化;假設商業銀行處于正常、無風險的管理狀態,資產質量較高,利率未發生倒掛,未發生應收利息和壞賬[2]。
二、銀行收入、成本、利潤分析
1. 銀行收入分析
商業銀行的收入是在經營貨幣這種特殊商品的情況下產生的。銀行經營的資產業務量是銀行生息資產總額,包括各類貸款、繳存中央銀行及上級行的各項準備金、同業拆出資金及短期投資業務等。銀行收入包括營業收入和營業外收入,其中營業收入具有決定意義,它包括利息收入、金融企業往來收入、短期投資收入和中間業務收入等[3]。因此,商業銀行在實際的計算分析中,在對各項資產業務量的確定上可以以貸款量為主。同時,商業銀行的主要負債項目有吸收存款、拆入同業等,在這里可一并視為存款,在對負債業務量的確定上可以以存款量為主。在注意的一點是在具體的工作中可按照實際的種類來分別計算。
2. 銀行成本分析
商業銀行是經營貨幣資金的特殊企業,它所籌集資金主要是吸收存款和借入資金,為支配和運用這部分資金需要支付一定數量的利息、還有營業場所和機具設備的折舊或租金、維護正常營運的營業費用、支付職工工資費用以及其他支出,所有這些就構成了商業銀行的營運成本[4]。若按成本習性對其各項成本進行分類。不受業務量或資金量影響的固定成本有:管理人員的工資、房屋機器設備的折舊等;受業務量或資金量的影響的變動成本的有:存款利息支出、電子匯兌利息支出、聯行往來及金融機構往來利息支出和營業稅金等。主要用到的是變動成本,因此,可構建如下總成本計量模型:籌資變動成本總額=營業支出+變動營業費用+所有者權益成本;籌資變動成本率=變動成本總額×平均籌資額;總成本=固定成本+籌資變動成本率×平均籌資額[5]。
3. 銀行利潤分析
商業銀行的利潤總額是反映該銀行在財務報告期內的全部經營成果的重要財務指標。營業利潤=營業凈收入-營業支出(其中:營業凈收入=營業收入-營業稅及附加;營業收入=手續費收入+利息收入+其它費用;營業支出=手續費支出+利息支出+匯兌損失+營業費用+其它費用)。因此在盈虧平衡分析法下,商業銀行利潤總額的公式可進一步換算為:利潤=(單位資產收入-單位變動成本)×業務量-固定成本,或者,利潤=單位創利值×業務量-固定成本。據此可畫出本量利盈虧臨界圖(圖1):
可以簡單表達如下:
Q=(FC+P)/(SPVC)或P=(SPVC)×QFC
保本時,也就是P=0,此時求出來的業務量就是保本點的業務量,可表示為:
Q0= FC/(SPVC)
其中:FC-固定成本;
P―目標利潤;
Q―業務量;
Q0―保本點業務量;
VC―變動成本率;
SP―資產收益率。
三、本量利分析在銀行經營管理中的運用
銀行本量利分析方法在對商行的存貸款、成本利潤的預測分析,網點的設置、撤并、新產品的開發等決策分析、經營規劃和成本控制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能夠對商業銀行進行科學的管理,對于商業銀行提高其經濟效益起著重要的作用,主要分析如下:
1. 各個行處經營業績差異的因素分析和業績考核
可以通過本量利分析方法,計算出各行處的籌資收入率、籌資變動成本率、邊際貢獻率與呆壞賬損失率等指標。假設在籌資規模相當的前提下,對于放款的質量越高、呆壞賬的損失率越低、投資效果越好和籌資成本越低的行處來說,其籌資收入率就越高,變動成本率就越小,邊際貢獻率就越大,當然的效益也就更明顯。通過這樣才能更好地比較各個行處的經營業績,做好業績考核,使各行處之間的競爭意識更加激烈,并進一步提高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水平。
2. 設立分支機構和開辦新的金融服務工具
銀行經營擴張主要是通過設立分支機構來擴大其經營規模,以期獲得更好的規模效益。在進行分支機構設立決策時,可以運用本量利分析法進行預測分析,對于目標市場潛力不大或經過測算不能實現保本的,可以考慮不予設立;對于新推出的業務品種和服務工具也可以采用同樣的方法對其投入產出情況和保本點進行測算,為管理層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6]。
假定某商業銀行計劃設立一分支機構,預計每年的固定成本為300萬元,假定目前存款平均利率為3.2%,貸款平均利率為8.7%,要求該機構應于設立第二年保本。則其保本點業務量=FC/(SP-VC)=300/(8.7%-3.2%)=5 454.55萬元;保本點營業收入=SP×Q0=8.7%×54.55=474.55萬元,因此要保本,盈利資產需達到5454.55萬元,利息收入474.55萬元。如果該機構要求在第3年要實現盈利150萬元,則必須過到的貸款規模=(300+150)/5.5%=8 1.8182萬元。
3. 分支機構的撤并決策
由于設立決策失誤、競爭等因素的影響,有的行處經營業務會逐步萎縮而失去存在的價值,決策層就要將其撤并[5]。即如果有些分支機構在經營一段時間后,業務量越來越小,以至虧損,這時決策層就應該通過本量利分析,看其籌資額能否達到保本點水平,如果不能的話,就應該將其撤并,如果其籌資額有達到保本點水平時,可以彌補一部分的固定成本,一般不予撤掉。例如:設某一支行2005年的固定成本為1 200萬元,營業收入率為10.6542%,變動成本率為5.7325%。保本存款量=1 200/(10.6542%-5.7325%)=1 200/4.9271%=24 355.097萬元。因此,如果該支行吸收和存款量沒有超過24 355.097萬元,則可以將其撤除。同時,考慮是否把它合并到其他分支機構,撤并后,該機構的固定成本轉移到同行其他機構后,此時的應按此新的固定成本再次確認保本點業務量來進行決策。
4. 制定利潤目標,落實提高經濟效益的措施
從損益方程式中可知道,固定成本金額的多少、籌資額的大小、籌資收入率的高低、籌資變動成本率的高低以及呆壞賬損失率的高低,都將影響到某一行處的利潤,因此管轄行根據各基層行處的具體情況,充分運用本量利分析方法來確定其目標利潤,提高其經濟效益。因此商業銀行途徑和措施來增加其利潤:減少固定成本的開支;加大其籌資力度增加籌資額調整籌資結構;改善貸款結構,提高其籌資收益率;降低其籌資變動成本率;控制其貸款風險提高信貸資產質量以降低呆壞賬損失率等。
四、銀行盈虧平衡分析體系的改進和完善
1. 進一步完善管理會計的核算與管理體系
由于管理會計的相關服務是在企業內部管理需求的情況下逐步應用的。尤其在對營業機構的評價中顯得更為重要。只有科學的管理會計系統,才能更好地對營業機構進行科學有序的決策。但是目前由于銀行在實際工作中對于部分管理會計方法的運用,還是相對薄弱的,所以有必要加強對管理會計的研究與推廣,以加快基層營業機構管理信息系統的進一步建設。
2. 大力拓展中間業務、豐富產品種類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增強,客戶需求的多樣化及外資銀行的涉入,商業銀行面臨著日益激烈的競爭,盈利空間越來越小。因此商業銀行可能通過拓展中間業務、豐富產品種類。在引入大量的中間業務后,銀行能夠進一步完善營業機構的盈虧能力的綜合水平,以便更加科學地掌握商業銀行營業機構的盈虧狀況。
3. 充分運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優化資產負債結構
倘若在進行本量利分析時能夠結合使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再根據得出的各個影響因素對盈虧平衡點具有怎樣的影響程度,來分別制定不同的資產負債的營銷策略,進一步優化資產負債結構,以期實現商業銀行效益最大化的目標。由于不同的存貸款客戶群,提供等量存款、歸還等量本息所銀行耗費存在著較大差異[7],因此應該對其客戶群進行積極的調整,并逐步淘汰掉那些低效、甚至無效的客戶,在保留按照有進有原則積極調整客戶群,逐步淘汰部分無效、低效客戶,在保留高效客戶的同時,積極爭取潛在的高效客戶。
總之,為了全面提高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水平,企業的決策層就應該合理利用本量利分析方法,來分析其各營業機構經營管理中的數據,并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商業銀行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能夠更好的發展。當然商業銀行的業務種類繁多,要精確地運用本量利方法來分析,實屬不易,就這需要更多的學者來加入研究,進一步完善商業銀行的本量利分析的運用。
參考文獻
[1] 趙立秋.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中的應用研究[J].商業經濟.2006,(3):87,103.
[2] 屈琦,王勇,李湛等.本量利分析法在商業銀行財務計劃體系中的應用[J].經濟師.2007,(2):224-225.
[3] 戴國強.商業銀行經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4-80.
[4] 莊毓敏.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65-69.
[5] 周好文,程嬋娟.商業銀行財務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255-259.
[6] 黃萬才,臧蘇渝.運用本量利分析法加強銀行經營管理[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8,20(1):50-52.
摘 要:利率市場化將會打破商業銀行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也將會打破長期以來的穩定存貸利差結構,既會讓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進一步加大,也會讓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降低。本文深入探討了利率市場化環境下商業銀行的應對策略,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 :利率市場化 商業銀行 經營管理 影響
1、引言
利率市場化是指存貸款利率水平交由市場來決定,讓金融機構基于自身對于金融市場動向的判斷及資金狀況來對利率水平進行自主調節,最終形成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以中國人民銀行所頒布的基準利率為基礎的利率形成機制及市場利率體系。本文就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影響進行探討。
2、商業銀行受到利率市場化的影響
2.1 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能夠被利率市場化所影響
在市場經濟下,任何企業經營管理的最終目標都是追求盈利,商業銀行也是如此。商業銀行在過去主要是利用存貸款利息收支的差額來獲得盈利。在目前貸款用戶日益增多的情況下,若存款利率一直不變,那么商業銀行只需要多吸納存款,多放貸款就能夠實現盈利。而利率市場化之后,存貸款利息收支的差額日益減少,那么必然會對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造成較大的影響。若完全實行利率市場化之后,會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造成較大的影響,另外,商業銀行為了能夠爭奪更多的存款,往往會與其他商業銀行開展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還會進一步縮小實際存貸款的利差。
2.2 商業銀行日常經營水平能夠被利率市場化帶動
從目前來看,傳統貸款業務是絕大多數商業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而較少主動去拓展中間業務。而在利率市場化全面實施之后,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會日趨白熱化,商業銀行已經不能再對過去的經營模式予以過多依賴,而應該主動去調整自身的資產結構,多去開展一些新型的中間業務,減少傳統負債業務比例,不斷地去完善服務。
2.3 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能夠被利率市場化放大
利率市場化會進一步加劇金融市場的經營風險,利率會受到市場資金供求關系的嚴重影響,各個商業銀行必須要基于市場需求狀況來合理調整存貸款利率水平,這樣不僅會對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造成影響,也會影響到商業銀行的負債、資產等,會讓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進一步加大。
2.4 商業銀行的資產結構調整能夠被利率市場化所影響
利率市場化不僅僅只會給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帶來問題和挑戰,也會給商業銀行帶來難得的發展基于,商業銀行務必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利用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市場重新組局來大力發展自身業務,科學調整資產結構,不斷優化銀行顧客結構,提高市場競爭力,進而不斷提高商業銀行的利潤。
3、利率市場化環境下商業銀行的應對策略探討
3.1 繼續保持價格優勢,逐步健全存款保險機制
利率市場化既會讓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經營風險進一步加大,也會讓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增加,商業銀行只有具有充足的資金,才能夠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經濟中存活下來。從目前來看,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通常都有著較為雄厚的資金,經營多年,客戶群體覆蓋較廣、經營網點較多,已經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累積了豐富的客戶資源。但是對于中小型的城市商業銀行來說,往往市場認可度較低。在這種情況下,城市商業銀行往往只能通過大量推行利率優惠政策來吸收更多資金,以存款量來促進收益。
3.2 完善利率風險預警機制及內部控制機制
伴隨利率市場化的日益推進,可以預見利率在未來的波動頻率和波動幅度會日益提高,造成利率期限結構會變得日趨復雜,最終必然會影響到商業銀行的風險管控能力和盈利水平。為了能夠更好地預測利率期限結構及風險結構,商業銀行可以成立專職的利率監管機構,并且要完善利率風險預警機制。與此同時,商業銀行還應該從自身做起,加強其內部控制建設,商業銀行應該結合自身的內部控制環境和特殊性來建立符合自身實際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確保國有資產的完整和安全,努力應對利率市場化所帶來的沖擊。第一,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理念應該始終貫徹“預防為主”,要盡量將可能出現的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第二,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務必要結合商業銀行的實際情況,能夠被全體員工所接受;第三,內部控制制度要能夠有效地建立起監督機制,避免出現由于缺乏約束或者權利過大而出現營私舞弊的問題。第四,召開民主生活會議來讓全體員工參與制度的設計過程,尋找差距,持續改進。為了能夠更好地執行內部控制制度,應該將商業銀行內部業務會審、財務會審及重大決策會審全部納入內控系統進行管理,未經內控審核的事項一律不予通過;同時,將已完善的制度匯編成《內控制度手冊》,運用內部信息網絡平臺、門戶網站、內網系統向全體員工推廣,不斷加強對商業銀行廣大干部職工的教育培養。
3.3 銀行業要積極迎合市場需要
利率市場化必然會在多個領域都沖擊到了商業銀行的一些傳統業務,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如果還不對自己的運營方式進行改革創新,那么必將會失去市場和客戶。在利率市場化時代,商業銀行傳統“以錢生錢”的經營優勢正在逐步弱化,商業銀行業務必要對現代金融市場“分享”、“協作”、“互助”、“平等”、“開放”的核心精髓進行深刻體會,以客戶需求為中心,以市場需要為核心,通過深入分析物聯網、社交網絡、電子商務網站等所生成的用戶數據(如生活習慣、消費習慣、偏好、信息等)來設計存貸款金融產品,并通過業務創新、支付創新、金融產品創新、信貸模式創新等一系列方式來尋找更多的商業銀行參與利率市場化的市場競爭中。
3.4 強化資產負債管理,降低存款依賴度
各個商業銀行都要對自身的資產規模進行適度控制,對資產負債結構適當調整,以便能夠有效降低存款依賴度。強化貸款、存款期限匹配管理,提高主動負債管理能力,保持流動性水平相對穩定。
4、結束語
總之,利率市場化將會打破商業銀行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也將會打破長期以來的穩定存貸利差結構,既會讓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進一步加大,也會讓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降低。因此,商業銀行務必要加強自身建設,采取多種應對措施,以便能夠形成新的競爭優勢,進而促使商業銀行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宋家鑫.論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政策建議[D].蘇州大學,2013.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 商業銀行 經營管理 影響 策略
引言
一般情況下,我們所說的利率市場化主要是指利率有個商業銀行根據金融市場的供求變化進行自我調節,最后形成一央行基準利率為引導的一種利率體系。簡單地說,利率市場化對各大商業銀行來說有利也有弊,所以商業銀行首先要有針對性的制定適應利率市場化下穩定發展的經營制度,并正確的認識利率市場化的特點,才能正確的利用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機遇,迎接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挑戰。總的來說,利率市場化是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必然結果,所以,必須要詳細的掌握利率市場化的利弊,才能進一步提高商業銀行的發展空間。
一、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影響
(一)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積極影響
1.提高商業銀行的市場競爭力。利率市場化后隨之相應的貨幣市場債券市場將變得更加有效,且商業銀行大多數通過各項金融業務和大型的貸款項目獲得盈利,因此一旦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被活躍,就會刺激市場消費,從而帶動商業銀行的整體經濟效益。并且利率市場化是以市場的不規律變化為基礎形成的,所以利率市場化有利于構建健全的金融監督管理體系,從而有效地提高商業銀行對市場的監管力度,便于更準確的掌握市場動向和市場規律[1]。此外,利率市場化還可以幫助商業銀行進行科學的宏觀調控,從而為各商業銀行營造一個健康的競爭環境和和諧的經營環境,便于商業銀行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2.有利于提高商業銀行的業務創新能力。利率市場化對各大銀行的發展都起到了推動作用,因此無形中加大了各商業銀行之間的相互競爭,所以銀行單方面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就必須要進行改革創新,才能在激勵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先權。所以,利率市場化逼迫著商業銀行進行自我完善、自我監督,所以銀行在調整經營結構和管理模式的同時,還會加強業務創新能力和水平,才能更好地吸引顧客的目光。并且目前我國各大商業銀行一直沿用傳統的管理模式,所以導致落后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其形成了單一的業務結構特征。但是利率市場化打破了傳統的計劃發展規律,因此銀行會逐步建立開放式的管理目標和管理策略,并通過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穩定收益結構,從而更好地為實現商業銀行業務的多樣化目標奠定基礎[2]。
(一)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消極影響
1.擴大了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由于利率市場化受金融市場的變化影響較大,且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主要來自市場的波動,因此在利率市場化下利率的波動會更加頻繁。并且利率的波動和利率的風險成正比例,因此波動越大風險越大。所以,從商業銀行自身角度來看,當商業銀行的利率敏感型資產和利率敏感型負債不匹配時,利率就會自發的產生波動,一旦利率的波動超過銀行的控制范圍,就會造成銀行面臨巨大的負債和經濟危機。因此利率市場化下,一旦銀行經營管理不善,就會放大利率風險敞口。
2.對傳統的存貸款業務造成沖擊。存貸款業務是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也是比較穩定的業務。但是在利率市場化下顧客為了降低投資風險會減少存貸款業務的辦理,所以,無形中削弱了商業銀行存貸款業務量。一旦銀行的存貸款業務額下降,就會直接威脅到銀行的整體經濟效益,因此,利率市場化后使得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面臨滯后的發展現狀,非常不利于商業銀行的健康穩定發展。
二、利率市場化下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策略
(一)深化商業銀行的體制改革
1.加快商業銀行產權改革。利率市場化下,商業銀行面臨著巨大的市場挑戰,并且大多數銀行沒有轉變傳統的管理模式,所以,無法及時有效的應對來勢洶洶的市場沖擊,所以造成管理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商業銀行的管理水平,就必須要加快商業銀行的體制改革,只有制定適應市場發展規律的體制和應對措施,才能有效地遏制住市場波動對銀行經營管理造成的不利影響。因此,首先要大力推動商業銀行上市,并加快商業銀行的產權股份制改革,并建立清晰明確的產權制度,才能使銀行從繁重的政策制度中解脫出來,從而真正的實現透明化[3]。市場化經營運作。其次要完善商業銀行的資本,因為商業銀行必須要具備雄厚的資本,才能有效地應對市場風險,否則只會降低商業銀行的風險抵抗能力。因此,必須要加強商業銀行的資本補給率,才能穩定銀行的資金儲備基礎,從而有效地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2.推動信息網絡技術的應用。由于利率市場化是受市場波動影響而不斷變化的,因此,必須要加強對信息網絡技術的應用,才能及時有效的將利率信息傳遞到各個銀行網點,是銀行能夠第一時間接收到利率的變化情況,從而更好地制定應對措施,便于提高銀行的操作能力和執行能力。
(二)提高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能力
1.建立健全的利率風險管理機構。建立利率風險管理機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商業銀行的抗風險能力,從而避免不利風險因素對商業銀行的干擾。因此,銀行方面必須要組織專業人員制定科學合理的風險防范方案,并協調好銀行與市場利率的關系,才能有效地提高商業銀行化險為夷的能力和水平,從而進一步提高銀行的抗風險整體管理能力。
2.加強商業銀行的風險識別能力。風險管理是事后管理,風險識別是事前預防。因此,對于商業銀行而言,有效地提高風險識別能力可以幫助銀行避免遭受風險危機,所以,銀行必須要加強對風險識別管理的重視,不能那個建立系統的風險識別體系和專業的風險分析方法,才能幫助商業銀行準確地判斷出風險等級,從而幫助銀行做好提前預防管理[4]。
(三)轉變商業銀行經營運作模式
1.轉變市場營銷戰略。商業銀行是以盈利為目的的銀行發展模式,所以銀行的整體結構必須要遵循市場發展規律,并竭盡全力滿足消費者的要求,才能吸引優質客源。因此,商業銀行需要建立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的營銷戰略,才能最大限度的滿足消費者的要求。此外,還要加強服務水平,端正服務態度,并根據顧客的要求量身辦理業務項目,營造“顧客至上”的營銷管理策略,才能在把握住老顧客的同時吸引新顧客。
2.加強網絡銀行建設。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計算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網上銀行辦理各項業務,因此,商業銀行為了滿足消費者的要求必須要加大網絡銀行的建設規模,加快網絡銀行的建設速度,才能與時俱進的跟上時代的發展要求。此外網上銀行可以有效地節省經營成本,從而有利于商業銀行提高市場競爭力。并且通過網絡銀行的建立,可以加強銀行與顧客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且省時省力,所以,網絡銀行將會成為未來銀行的主要發展趨勢,因此,商業銀行必須要把握住機遇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戰[5]。
三、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大多數商業銀行在利率市場化下都面臨著巨大的市場挑戰,所以,還需要不斷地完善和改進,才能改善商業銀行不容樂觀的發展現狀。因此,只有準確地了解利率市場化的發展規律,并制定健全的經營管理策略,才能為我國商業銀行的又好又快發展創造條件,才能妥善的處理好銀行發展與市場變化的關系。
參考文獻
[1]王曄.利率市場化下的商業銀行經營策略[J].金融經濟.2013年22期.
[2]金詠.利率市場化下國有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策略初探[J].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3]張樂民.試論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影響[J].金融經濟.2013年16期.
論文摘要:銀行是經營風險的企業,只有正確認識風險,處理好風險與效益的關系,才能提高銀行的經營效益。本文首先介紹了風險管理和效益追求是協調一致的新理念,并引入RAROC指標,引入資產組合理論,提出了如何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實現效益最大化。
從“銀行是經營貨幣的企業”發展到“銀行是經營風險的企業”成為一種普遍認知,可以說是我國金融界一個認識上的飛躍。其意義在于,認同銀行是經營風險的企業,就不得不認可銀行的核心競爭力與自身的風險管理水平密切相關,就不得不接受巴塞爾新資本協議所倡導的全面風險管理理論。這不僅是我國加入WTO的需要,而且是我國國有金融資本經營融入全球金融競爭環境的需要。
一、樹立風險管理和追求效益協調一致的新理念
所謂風險是指銀行在經營過程中因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存在而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是銀行經營活動的內在屬性,是不可忽視、不容回避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和效益相伴而生,高風險高收益,低風險低收益,絕對的零風險絕對的零收益。那么,面對效益最大化的市場要求,經營銀行就必須樹立有關風險管理的新理念。
首先,銀行的經營者必須正視風險而不是忽視風險,以全面風險管理的意識,以巴塞爾協議關于風險種類的劃分方法,對所有種類、所有機構、所有環節的風險加以識別;其次,不能一味地同避風險,而是要通過分析、淖估、臨控、轉移、分解等風險控制機制,將與經營活動相伴的內在風險控制在可以用資本進行補償的范圍之內;最后,發展業務、追求效益不能以犧牲風險管理和控制作為成本,而風險管理和控制也不能以犧牲發展與效益為代價。[11事實上,風險管理和效益追求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撇開風險控制的投機行為所產生的短期效益,其實是摧毀風險管理機制以致最終影響生存的潰穴之蟻;而不能服務于發展目標、不講效益比,單純就風險論風險的風險控制,則無異于拋棄了銀行生存之本。
總之,銀行經營者必須接受風險、容忍風險,建立科學的風險抑制、轉移和補償機制,從被動的風險接受者轉變為風險控制者進而進化為風險經營者,并在經營風險的過程中,追求最大的效益。
二、建立在風險管理的基礎上追求最大效益的新機制
既然銀行經營必須接受風險,那么銀行在評價一項經營活動的效益情況時,就必須考慮其效益是在承擔了多大的風險的基礎上獲得的。如果某項業務的風險過大,則該項業務為消化其風險損失所占用的資本就較多,這樣即便該項業務能帶來較大的利潤,但與其所占用的資本相比,其資本利潤率就不見得很高,即效益就會大打折扣。因此,銀行應在一個適當的風險水平上追求效益最佳。關于如何衡量扣除風險因素后的實際收益水平,國際上較多地采用RAROC指標,即風險調整后的資本利潤率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風險調整后的資本利潤率=(利潤一預期損失)/經濟資本=(收入一支出一預期損失)/經濟資本與傳統的資本收益率指標不同的是,資本利潤率指標的分母采用的是經濟資本,分子中扣除了預期損失。它要求將所有可能產生風險的業務都視為付出經濟資本的風險投資運營,由此計算的資本利潤率指標,既考察了銀行的盈利能力,叉充分考慮了該盈利能力背后承擔的風險。 資本利潤率指標把銀行的風險與效益緊密聯系在一起,使銀行風險管理和業務發展的成果體現為數值。根據資本利潤率指標的這一性質,銀行管理者可以通過控制資本利潤率水平來建立一個高效的、自動運轉的風險控制機制。
資本利潤率水平的高低同時取決于業務發展水平(影響利潤水平)和風險控制水平(影響經濟資本),以資本利潤率指標為工具進行風險控制,能夠把風險控制工作融合在銀行各項業務中。銀行各分支機構和各項業務都可以計算自己的資本利潤率指標,并且相互間可以直接對資本利潤率指標的高低進行比較。這樣,以資本利潤率指標為基礎,銀行可以從過去對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的單獨分析、孤立管理,轉變到以經濟資本分配為基礎,以有效資產組合為紐帶,將對各項風險的管理聯系起來,在銀行總體范圍內建立統一的風險管理體系,使在此體系運行的基礎上產生的效益,成為真實牢固的效益。
三、引入資產組合理論,保證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實現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