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2 16:27:11
序論:在您撰寫生態園林設計規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人類聚居環境;生態;園林景觀規劃
我國園林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標志與結晶,并對世界園 林產生過巨大影響。新的歷史時期賦予園林學科新的歷史使命。廣泛地借鑒、利 用人類已有的文明成果,將園林學科與其它新興邊緣學科接軌已勢在必行。園林 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取決于生態園林.在景觀生態學中有“斑塊”、“廊道”、“基質”、 “結點”等概念,景觀生態學為城市園林綠地系統賦予了新的內涵.
1、當前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的現狀問題
園林景觀藝術設計是將建筑美與自然相結合的建筑藝術,不僅對建筑物本身的質量有極高的要求,而且需要極高的現場施工的控制和管理能力,是在不破壞原有的自然地理環境特點的前提下,進行建筑施工的工程項目。也只有充分落實于實踐,遵循規律,保證建筑物質量,才能將人工建筑和自然完美結合,從而創造出集美感、藝術和人力智慧于一體的園林建筑。而我國的生態理念下的園林建筑藝術起源于起步較晚,發展較慢,是結合我國傳統的建筑建筑文化和西方的園林意識而成的。就我國而言,生態理念下的園林建設仍然屬于一個新型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難免遇到許多阻礙。尤其是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規劃時,園林設計師由于缺乏相應的經驗和專業素質,往往是照搬西方國家的園林設計或者是自己閉關進行設計,這樣的園林景觀規劃設計都是缺乏合理性的。園林規劃設計必須結合實際,從實際出發。例如要提高居民對園林的使用率,不能將園林當做一個展示品;要完善園林內市民活動的基礎設施,如椅子、運動設施、小型活動廣場等等。在設計時還需要考慮整個園林的通達性,使其更具備使用性能。園林景觀設計不能只關注圖片或者想象中的效果,要從實際使用出發,結合當地的人文景觀和人文歷史文化,從根本上使建筑、人文以及自然融為一體。
2、生態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的理論基礎
2.1生態園林景觀規劃概念
生態學(Ecology)一詞源于希臘文“Oikos”,原意為房子、住所、家務或生活所在地,“Ecology”原意為生物生存環境科學。生態學就是研究生物和人及自然環境的生態結構、相互作用關系,是多學科交叉的科學。生態園林景觀規劃指以整個園林景觀規劃為對象,以生態學理論為指導,運用生態系統原理和方法,所營造的園林綠地系統。主要研究景觀規劃結構和功能、景觀動態變化以及相互作用原理、景觀地域審美格局,合理利用和保護環境資源等內容。
2.2生態園林景觀規劃基本原則
把生態園林的景觀規劃不是輕而易舉能夠完成的,這項工程十分復雜,系統性極強,實際施工過程中,要想從最大程度上實現生態園林規劃施工的預期效果,要遵循科學、合理、全面、有效的原則和理念。第一,施工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當地的發展水平和社會構成為基礎和依據種植樹木,充分發揮園林建設的美化、綠化功能,美化城市形象;第二,合理的選擇植被。要很據地形準確計算出樹木之間的距離,以保證其正常的生長,不同樹種之間的搭配也很重要,不要造成樹種的單一性,為了避免單調性,應該選用不同種類的樹種,并予以恰當合理的搭配,給人以超享受的視覺盛宴;第三,園林建設不能鋪張浪費,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要以最低的投入換取最高的回報,以節約為原則,盡量滿足政府的低碳標準。第四,園林施工要兼顧美化和實用,主體景色和搭配景色比例要恰當,給人以井然有序、有條不紊的感覺。
2.3生態園林景觀規劃構成要素
(1)地形地貌。自然地形地貌決定了某個區域的自然、經濟、文化屬性,從而形成了不同的規劃設計訴求。高山、平原、溝壑、河谷等地形地貌既有表達出環境特征,也體現其美學價值。因此,在充分挖掘利用地形優勢,因地制宜,并通過改造、遮蔽、借景等手法,規劃出最適宜的空間結構。
(2)氣候。園林設計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當地的自然氣候,要對其進行充分的數據收集和分析,并根據當地的自然氣候來進行園林建設施工時間的規劃和園林內個物種的選擇,以此來保證園林的順林建設和長久使用。要掌握其自然氣候規律,尊重其規律,利用其規律,更好的進行園林景觀建設。
(3)水體。自然水體不僅給人各種感官的享受,同時也往往是區域內景觀設計的精華所在(如溪水、泉水、河流、湖泊等),“親水性”使得濱水空間成為極具人氣的景觀。因此,應加強關注水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如河流水體堤岸的生態功能設計,避免混凝土或砌石陡岸,維系好水體與陸地之間的物種連續性;盡量使用自然排水引導地表面徑流;利用生態方法設計濕地凈水系統,提升水體的自凈能力等。力求達到水環境的生態功能與景觀審美享受并重的目的。
3、生態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發展構想
3.1尊重自然,協調物種關系
植被的選取與種植是與園林規劃設計關系最為密切的部分,植被的種類和布局可以說直接影響到園林景觀的欣賞效果,所以選擇植被這一環節務必要引起高度的重視。要以尊重自然為基本原則,將園林內各物種生存條件考慮入內。使園林充分發揮它減少污染、使人們賞心悅目的功能,美化城市的外在形象,協調城市各部分環境,發揮其美學價值。觀賞價值重要,使用價值同樣不能忽略,兼顧欣賞和使用價值是最好的,這樣才能保證植被自身的協調性。
3.2以人為本,關注人文生態
以人為本是現代社會所倡導的理念之一,這是因為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員,具有自身的特點和個性,是在自身歷史和自然發展中不斷形成的,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和發展性,這其中與自然的交流和共進必不可少。因此,在人的天性中就存在于自然相親近的本性,這是人類生存在這個自然中的根本所在。所以,在進行城市生態園林建設規劃時一定要考慮考綠化與自然,讓園林真正的使人們能夠親近自然、感受自然。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和原則,讓生態園林充分發揮出它的人文價值和社會效益,讓它成為地方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一大特色。
3.3技術支持,科學造景
在園林建設上利用遙感和gps技術可為是一大進步,它突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提高了園林建設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從而促進園林建設的發展,各種先進科技的使用可以說在現代社會支撐起了城市園林的發展。這些先進技術在園林景觀設計規劃中的引入,能夠體現城市園林的現代化,這也從根本上區別了我國生態園林發展的階段時期。
4、結 語
在經濟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觀普及的現代,我國生態理念下的園林建設不斷突破與發展,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文章就當前生態園林景觀規劃設計進行分析探究,以此希望能夠給予我國園林規劃和建設一些幫助,并且希望這些問題能夠引起相應的重視,在未來城市園林的發展上能夠更加光明和迅速。
參考文獻:
[1]金長明,基于園林景觀設計在生態規劃理念下的相關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2,8(5).
[2]黃莉群.生態園林[M].山東美術出版社,2006.
[3]魏興琥.景觀規劃設計[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
關鍵詞:生態學;園林規劃;設計
隨著技術變革和人口膨脹,人類生存環境日益惡化,自然界的秩序也被破壞,生態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如今,“生態”一詞隨處可見,然而違背生態原則、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卻仍時有發生,有的破壞甚至是打著“生態”的旗號。這種現象在園林界也存在,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復雜的,生態設計應該成為園林設計的核心。
1 生態學體系與園林設計的關系
大到風景區的規劃,小到植物景觀的營造,都涉及生態學的相關內容,生態園林也是園林設計的發展趨勢之一。綜合國內外生態園林的發展情況可以發現,建設生態園林的本質是根據生態學原理,協同自然設計規劃和營建園林,其目的是充分發揮園林在生物多樣性保育、自然環境保護以及生態教育等方面的功能,有機融合園林以傳統觀賞價值為主的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從生態學體系來看,園林的生態性應該滿足3個不同層面的標準:(1)對宏觀尺度而言,它的生態過程、能源和物質的使用,有利于全球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發展。(2)對于中觀尺度而言,它的環境建構符合生態原則,生態環境系統具有地域性、多樣性和合理性的特征,具有自我演替發展的能力。(3)對于微觀尺度而言,它的具體空間和實體形象,能充分考慮到包括人在內的生物個體的互動關系,喚起人對于生態意象的文化體驗和美學感受。
2 可供園林規劃設計借鑒的景觀生態規劃原理
2.1 自然優先
自然與園林規劃密不可分,如果為了園林規劃設計而破壞自然,這是不可取的,所以,要保護自然資源,維護自然。
2.2 整體優化
生態系統本身就是具有生物結構的整體,景觀是由一系列生態系統組成的,且具有一定結構與功能的整體,生態規劃秉承整體第一的原則,只有整體達到最佳狀態,才是真正的最佳狀態。
2.3 生態關系協調性
指的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生物與生物、人與生物、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生態系統與生態系統間的協調,人為結構與自然結構間相協調,把環境保護放在突出位置,同時,大力發展經濟,強調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3 景觀生態學對園林規劃設計的影響
3.1 園林規劃設計將更具整體把握性
引入景觀生態學使我國的園林規劃設計更具整體把握性,持續性更強。在城市化飛速發展時期,城市化建設日益加快,城市環境逐漸惡化,工業化污染越來越嚴重。為了美化環境,相關部門提出了美化城市,興建公園、風景大道、廣場等,這就逐漸打破了城市的原有節奏,破壞了城市的有機結構和社會網絡,不注重天然的有機存在,而是機械的添加、破壞,只顧眼前利益,使自然與生態工程遭到嚴重破壞,人們的生活也得不到保障,甚至威脅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城市規劃中的這項失誤需要正確的理論來引導,走出誤區,需要從人類整體生態學的理論出發。景觀生態學注重生物系統的整體性、有機性,是一種可持續的規劃。與傳統相比,它更注重保護自然和整體把握性以及自然協調性,這些無疑都是景觀生態學所具有的優勢,景觀生態學的整體把握性將解決一系列難題。
3.2 園林規劃設計將更具科學性、合理性
引入景觀生態學有助于園林規劃設計更趨于理性化、科學化,傳統的規劃只注重外表美化,卻忽視了內在需求,它們之所以會被忽視,是因為缺乏相關的理論指導體系,以往的景觀評價標準旨在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強調人對風景的作用。但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無法從生態角度評價景觀,強調視覺意義上的重要性,缺乏理性標準,景觀最重要的是其內部的生態效應,現在景觀生態學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從科學的角度去分析景觀要素的演化過程。因此,引入景觀生態學提供了新的評判景觀方法,提供了一個更加科學化的標準,當前的景觀建設中,自然科學的含量較低,會造成資源的浪費甚至是環境的破壞,引入景觀生態學后,景觀規劃將更具科學性、合理性。
參考文獻
關鍵詞:生態園林;設計規劃;可持續發展
1 生態園林規劃的議題分析
所選取的園林具有如下自然環境特征。一是多變地形切割的破碎生態系。高差異度的地理環境中,各種植群的入侵、競爭等生物性演化,造成同種物種在不同山峰的族群變異,使山地環境形成隔離型生物島,動物跨越上述獨特、具有微差異的植物生態系而生存,除使其生態分布難以精確預測,也使自然生態系統趨向零碎、復雜與多樣。因此,該園林的可持續發展應特別注意“破碎化”,包括破碎現況及破碎趨勢,即其可持續發展的規劃,應整體思考內部作用,以串聯破碎的生態系統。因為生態系統不夠大,且尚未發展為穩定系統,稍有外力介入,可能再次破碎,持續的破碎化,將造成可持續發展的失衡。二是環境影響與物種競爭的動態生態平衡:山地植群早期受環境影響較大,后期為物種的競爭效應。整體而言,我國的自然生態演化屬于“動態趨向極盛”,其范圍、組成等可能因環境、時空的變化,而產生相對應的動態調適,重新趨向極盛的規模。因此,該園林的可持續發展詮釋,應特別注意“動態”與“趨向”本質,且其核心是動態朝向失衡,故不只需關注趨勢的動態,更需關注趨勢的環境結構與特性。
2 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生態園林設計規劃
2.1 可持續發展規劃典范轉移
園林可持續發展規劃的整合新典范是:解構自然環境景觀格局所蘊含的可持續信息,整合環境與人類干擾于可持續發展評估與模擬模型,描繪出動態、平衡的可持續發展狀態。因此,典范由“適宜性規劃”轉移為“動態、平衡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可持續發展規劃新典范既擺脫“環境決定論”的桎梏,也朝向“生態可持續”的概念,轉變為人類主動以可持續規劃模式與環境共同進行朝向可持續發展的協調,徹底改變生態規劃的“環境限制規劃”及“防衛性規劃”特質,朝向“生態可持續規劃”及“趨勢性規劃”的方向發展。
2.2 可持續發展規劃整合策略
由園林可持續發展規劃推論出“自然的脈絡與韻律”本體論述,自然的本質是“脈絡與韻律”,則“自然”應可從其環境脈絡與韻律所呈現。進一步而言,若自然環境未經人類的過多干擾、破壞,可持續穩定運行、蓄養滋生,可視為可持續的表達。因此,本研究認為“自然,存在著可持續的紋理”,人類可以從自然環境紋理中,解析出其可持續發展的若干信息。其次,由園林可持續發展規劃推論出“動態平衡下的多元環境紋理”認識論述,可持續發展規劃必須具體了解可持續的本質是“脈絡”與“韻律”,而以“復雜的景觀結構系統”與“動態的景觀結構平衡”呈現。
3 生態園林可持續發展規劃架構
根據園林可持續發展規劃理論的本體、認識、方法論述,本研究初步提出“可持續發展機制分析”、“可持續發展模擬”與“可持續發展評估”3個可持續發展規劃架構。
3.1 可持續發展機制分析
可持續發展機制分析以“環境分析”、“景觀結構分析”及“景觀變遷分析”等3項分析,認識某園林的自然與人文環境特性、解析其景觀結構系統、了解其景觀動態趨勢,及理清其景觀變遷因素,以解析園林環境的結構本質與變遷趨勢。
3.1.1 環境分析??沙掷m發展規劃必須準確了解園林的自然與人文環境特性,其是以高山型園林與高山植被生態為主,同時考量自然與人文環境分析,以及對高山植被影響。
3.1.2 景觀結構分析??沙掷m發展規劃是以景觀格局分析,解析園林的環境紋理與結構,定量描述其景觀生態結構、功能與過程,并以景觀指數來呈現。
3.1.3 景觀變遷分析。可持續發展規劃再以景觀變遷分析,解析園林的環境變遷趨勢,探討景觀結構與動態的變遷因素,也就是探討景觀結構在變遷過程的變化因素。
3.2 可持續發展模擬
可持續發展模擬以“景觀機制分析“、”生態模擬“等兩項分析,建立某園林的環境變遷機制,及模擬環境變遷后的狀態,以驗證環境變遷機制,并預測未來變遷趨勢。
一是景觀機制分析。景觀機制分析系提供可持續發展模擬必須的環境特性或設定條件,以作為模擬輸入、設定因子,其是由環境分析提供環境特性與植被特征,景觀結構分析提供環境紋理與結構特征,景觀變遷分析提供景觀結構與動態的變遷因子,綜合分析其景觀機制。
二是生態模擬。本研究采用園林學界常采用的空間直觀景觀模型,如SPACE、ZELIG、LANDIS等,進行園林景觀演替模擬,依前述可持續發展機制分析,劃分多個具有相似景觀生態環境條件的生態園林可持續發展區域,以追蹤各物種的演替發展。
3.3 可持續發展評估
可持續發展評估是整合可持續發展規劃目標、自然與人文環境特性、景觀結構與變遷機制,針對可持續發展模擬結果,提出可持續發展最適建議與修正,以確實發展出該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模型。
參考文獻
關鍵詞:生態理念;生態園林;規劃設計
城市的生態環境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有一定的影響。要想美化城市環境,優化城市的環境建設,需要做好城市的綠化工作,注重建設生態型的園林,優化城市的空間,為城市帶來自然的氣息。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借助生態的理念,進行園林的規劃設計。
1 我國園林建設的現狀
1.1 園林建設
在城市的園林建設中,宏觀失控是比較典型的問題?,F階段,在城市建設中,人造景觀比較多,投資失去控制。每一個城市都應該具有自己的特點,但是,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很多城市追求園林建設的潮流,當某一個城市的園林具有自己的特點時,其它城市紛紛效仿,沒有考慮到所在城市的實際情形,不結合城市的人文歷史情況,園林的建設與城市的經濟發展以及生態環境不相符。有些城市投入較多的資金,園林設計規劃較為成功,但是,這只是個例,并非對所有的城市相適用。很多城市園林建設講究氣派、聲勢、速度,沒有借鑒經驗,城市的園林綠化建設比較粗放。此外,城市的園林建設內容比較簡單,產生生活以及旅游污染,影響到園林的綜合效益。
1.2 園林規劃設計存在的問題
1.2.1 隨意提升設計的標準。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提高,很多建筑采用昂貴的材料進行裝飾,城市的綠化量減少,園林整體缺乏自然的美感,與人文以及社會的發展不協調,盲目追求設計的效果,實際情形卻并不理想。
1.2.2 規劃設計有待科學。很多園林規劃設計沒有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則,對周邊的環境沒有仔細調查,人口稠密的地方綠化面積不足,沒有充分發揮綠地的功能,只注重擴大規模,生態景觀的效益比較小。設計的內容比較單調,平面綠化的面積比較多,立體綠化的面積比較少,重視草坪,輕視樹木,植物都是進行孤立的種植,忽視群落的立體種植,景觀的功能沒有充分體現出來。
1.2.3 植物的群落設計相對簡單。在進行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重視方案構思以及立意,對生態功能考慮比較少,人工的群落結構過于簡單,種類比較少,生物的多樣性比較低,群落的穩定性比較差。設計人員在設計人工群落時,需要考慮到生態學的法則,重視自然的景觀效果,以人為本,并體現生態設計的理念。
1.2.4 設計理念有待創新。部分園林在設計方面偏好異域風情,大量引進外來樹種,外來樹種不能適應當地的環境,植株的成活率比較低,增加了病蟲害發生的幾率,經濟成本增加。在進行園林設計時,應當注重地方特色,結合當地的氣候以及環境等,吸取園林成功規劃設計的經驗,對設計理念進行創新,并形成獨特的風格。
1.2.5 缺乏專業人才。城市園林規劃設計涉及的學科比較多,綜合性比較強,但是,國內在這一行業起步時間晚,學科建設以及實踐活動比較缺乏,需要進行調整。在創建園林城市方面,專業人才比較缺乏,高層次的人才更是屈指可數。
1.2.6 輕視空間的布局和造景。很多園林在規劃設計方面,只是重視總體的格局,注重景觀的硬件設計,忽視景觀的功能效果、造景功能以及生態效益,人為綠化比較淺顯,對于樹種、群落結構以及植物的空間布局情況掌握不到位,一些設計人員不了解植物的生態學特點,在工程投入使用一段時間后,設計的缺點就體現出來,植物不能作為園林的主體要素,也不能為人們提供良好的服務,所以,在配置植物時,需要注重植物之間以及植物和環境之間的協調關系,使人與植物的關系相協調,人類在園林中能夠享受到生態帶來的效益。
1.2.7 缺乏地方特色。通常而言,城市的園林綠化應該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實際的情形是城市的園林設計存在很多相似之處,種植草坪,引進外來的樹種,對于鄉土樹種較少關注,引進的樹種成活率較低,建設成本增加,樹種的組合比較簡單,沒有形成地方的特色。
2 園林規劃設計的生態理念原則
2.1 植物景觀的多樣性
按照美學園林以及人們的觀賞要求,進行合理的規劃,展現園林植物的美感,保持自然和藝術的和諧之美,增強園林的觀賞性。設計人員在對植物進行配置時,需要了解植物間的觀賞性能以及造景功能,對植物配置進行合理的把握。
園林景觀設計在統一中注重變化,根據均衡的原則,對于體量以及質地不同的植物進行配置,在樹形、線條以及質地等方面表現差異性以及變化性,但是,變化和差異中需要具備相似性,不僅有生動活潑的感覺,還能產生和諧統一的美感。例如,如果植物的色彩比較濃厚,體量較大,質地表現粗厚,枝葉繁茂,給人以沉重感;如果色彩比較素淡,體量較小,數量較少,質地表現輕柔,枝葉比較疏朗,給人以輕盈感。
2.2 人性化的設計
通過園林綠化,能夠使城市具有一定的特色,如果生態設計沒有注重美感,缺少文化內涵,就不能得到大眾的認可。在設計的過程中,應當結合中國的園林文化,與自然規律以及人文相結合,對園林的生態功能、審美觀念、意境創造進行綜合考慮,使園林規劃更具有生態內涵。園林景觀設計應當以人為本,結合園林要素的相互關系,注重綠量,設計合理,表現園林植被的寓意,融合當地的民俗、文化以及文物等,城市的園林綠化能夠體現地方特色,形成標志,給人們創造足夠的活動空間。
2.3 注重生態功能
關鍵詞:生態景觀學;園林規劃;設計策略
景觀生態學知識體系完備,對于當代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有較強的指導性。景觀生態規劃可以用于指導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全面提高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實現園林景觀達到多樣化發展目標。
1景觀生態學對園林規劃設計的主要影響
1.1提高園林規劃設計的整體性
在園林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引入生態學基本理念,可以提高園林規劃設計的整體性,有助于滿足城市未來發展需要,對于促進城市園林快速發展、消除環境污染、優化環境有重要意義。在生態學的視角下進行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可以實現美化城市,構建和諧的城市景觀體系,符合園林景觀設計的長遠需要。在自然環境與社會因素協調發展理念下,園林景觀設計規劃更有優勢,可以有效節約設計成本,保證園林景觀更好地符合地方環境現實需求,這對于解決園林景觀建設施工難題有重要意義?;谏鷳B學的園林景觀,實現了園林工程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1.2提高園林景觀設計的科學性
現代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不僅要滿足人們的觀賞需要,而且還要符合城市生態體系建設需要。只有在生態學的視角下,審視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方法,才能滿足城市綠化內在需求,做到在滿足審美需要的基礎上,實現園林景觀設計人性化。運用生態學方法可以科學分析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的理性標準,有助于加強對園林景觀規劃的科學指導。同時,運用生態學方法,可以實現地方綠化元素的有效運用,做到對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的合理統籌,更好地發揮地方植物元素的應用價值。另外,在生態學視角下,可以進一步根據城市工業生產、交通運輸排放的有毒物質情況,發揮園林景觀改善環境作用,對于解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侵蝕問題有重要作用。
1.3提高園林景觀設計的實用性
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的主要目標在于合理運用園林植物,發揮不同園林植物的應用價值?;谏鷳B學的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實現了從單一景觀向綜合性景觀設計的轉變,可以結合植物的生態習性與生物學特征,實現樹木的優化配置。首先,現代景觀生態學充分運用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測繪、全球定位技術,收集可以用于園林景觀規劃的數據,這對于解決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結構布局問題有重要意義。其次,園林景觀規劃在生態學的關注下,實現了由平面到立體設計的轉變,園林景觀規劃更注重垂直結構的植物配置設計,對于資源的循環利用,營建符合長遠需要的生態發展模式有重要價值。最后,生態學理論還可用來檢測園林景觀規劃方案的可行性,有利于對園林規劃的合理性做出判斷,指出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中的不足,完善設計方案。
2景觀生態學指導下園林設計規劃原則
2.1自然優先原則
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應當遵循自然優先原則,注重實現自然條件與園林規劃的有機結合,在充分保留自然環境要素的基礎上,發揮園林規劃的實際價值。例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必須從地方自然環境氣候與現有園林資源出發,在適地適樹的原則下進行園林景觀規劃。從地方植物特點與土壤環境特征出發進行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可以實現對自然環境資源的充分運用。只有充分尊重地方自然環境,從當地的河流湖泊、山地樹木等條件出發,才能更好地發揮現有生態資源的應用價值,為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符合生態自然規律的基礎上,發揮園林景觀植物的美學價值。景觀生態知識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完整的知識體系更有利于實現詳細、合理、全面綜合的設計目標。
2.2生態協調原則
景觀生態學視角下的園林規劃設計應當實現人與環境的有機協調,做到人的審美需要與園林自然屬性的有機結合。強調在滿足人們園林使用需求的同時,能夠更好地保護環境,全面提高園林景觀設計的綜合性與有效性。園林景觀設計應當在人與自然協調的基礎上,實現園林景觀規劃的多樣性目標,能夠結合不同的生態知識,滿足人對園林景觀的多樣性需求。景觀生態學視角下的園林景觀應當注重自然景觀與城市發展的平衡。只有做到既注重園林景觀的社會效益,又注重園林景觀的生態效益,才能達到城市建設與園林景觀協調發展的目標,實現生態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應在生態學知識的體系下,實現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形成完善的園林景觀設計體系,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2.3融合發展原則
生態學視角下的園林景觀設計應當注重整體平衡和滿足園林發展持久需求。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應當保持工業生產、城市交通、園林景觀的整體協調。做到在了解城市生態結構的基礎上進行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園林自然景觀是由多種生態系統共同打造,需要提高各方面資源協調性,使整體效益得到最大化。與此同時,在生態效益的視角下,運用生態學知識,審視現有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生態漏洞,從而實現各種生態元素的有效融合。
3景觀生態學在園林規劃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3.1美化園林景觀
一方面,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不能僅停留在表面的美學設計上,應當結合人們的內在需求,科學合理的設計,滿足人們美學需要;另一方面,運用理論標準衡量園林景觀設計,從園林生態學角度審視設計中的不合理因素,從而更好地達到人文性與自然性的統一。例如,云南倘甸濕地公園建設規劃全面借鑒了生態園林設計規劃思想,主要結合轉龍鎮區位優勢,借助轉龍鎮樹木林立和水系縱橫的特征,發揮東川紅土地資源價值,以大山的情懷和紅土的厚重為基本設計理念,重點營造以濕地漫步、休閑水岸為主題的景觀設計。以保留原有植物為方法,搭配常綠樹種,達到展示紙馬古道觀景的目標。
3.2優化景觀要素
生態學原理視角下的園林景觀規劃應當把城市景觀與自然景觀有機結合,在合理利用自然材料的基礎上,提高園林景觀規劃設計質量。首先,應充分了解園林景觀要素的多樣性、復雜性。在設計園林景觀時,應當維護園林的多樣性特征,凸顯園林景觀的個性,同時,合理運用各種富有地方特色的園林景觀元素。其次,將多樣性與其它非生物因素有機結合,在重構生態體系的基礎上,滿足地方生態系統發展需要。最后,在城市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方面進行有效的協調統一,在發揮生態效益最大潛能的基礎上,使生態環境建設趨于全面合理化。例如,為了提高園林景觀綠化的有效性,2015年昆明市公布了城市綠線,重點加強了對龜龍湖公園、洛龍公園、入城公園綠化植物的規劃保護工作。
3.3完善綠化植物建設
生態學涉及動植物生態學、微生物生態學、觀賞學等領域,這些具體的生態學知識都可以用于園林綠化植物建設。因此,在園林景觀綠化過程中,應當合理運用不同生態學原理,全面提高生態工程建設的綜合性效果,切實發揮園林綠化植物的應用價值。例如,昆明“十三五”時期規劃新建74個重點公園,圍繞滇池草海環湖濕地、風景林地為設計主線,按照城市道路交通系統的現有格局,實現一心、二軸、三環、四橫、五縱的綜合布局規劃思路。以“碧雞秋色、金馬朝輝、滇池夜月”為主題,重點種植常綠開花喬木,從而形成完善的生態系統。
關鍵詞:現代園林;景觀設計
城市生態園林是應用生態學原理及現代的科學技術,從構成園林綠地的山石、水體、建筑、植物四要素出發,結合園林設計理念對城市的各類園林綠地進行生態建設,建成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生態園林綠地。生態園林綠地作為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與城市生態系統通過能量與物質交換,具有實現物質循環再生、能量高效利用、生態效益最高,與城市生態系統高度和諧的高級人工系統。其對改善城市日益惡化的環境,為城市中的人類提供一個安全、舒適、健康的生活、工作環境,實現城市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發展,推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工程概況
天香園二期位于現有的山東省菏澤市天香園的東側,面積約130畝,基地內大部分為農田,有幾個魚塘,植物較少。項目規劃除了依據國家相應的法律和法規外,和根據菏澤市城市總體規劃(2003―2020年)、山東省菏澤市城市綠地水系規劃、國家頒布的相關規范,規定以及項目所在地社會、環境、歷史文化等相關資料等進行規劃設計。(圖一二)
2生態園林功能設計
2.1規劃指導思想
在研究當地文化和自然資源的基礎上,合理布置功能分區,以為鳥類提供棲息地及對候鳥進行觀察和研究為主旨,結合現有的魚塘,重點處理若干節點,使天香園二期形成豐富的植物群落及良好的生態環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濕地景觀。
2.2設計原則
積極保護原則:強調對原有生態環境的保護,最小干預;同時又強調合理利用,利用現存的基礎條件和生態條件,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完成生態修復。
有機更新原則:吸取城市更新理念,避免推倒重來的行為。盡可能利用現有道路基礎,不做全面變更。
以人為本原則:周全考慮游客的身心要求,合理安排道路交通和游覽服務設施。強調交通可達性和可利用性。
2.3功能設計
城市中各種各樣的綠化品種豐富著我們的環境,植物的不同造型美化著我們的生活,植物的四季輪換著形象,給城市賦予了不同的容貌和性格。然而涉及土地規劃領域的許多人士僅僅把植物當作一種配置在建筑周圍的園藝附屬品,而建筑則是完全獨立的,這實在荒謬。事實上,植物和現有地被是大多數場地選擇和規劃的基本考慮之一。他們保持水土,調節氣候,防御風沙,而且經常用于規定土地利用形態。
植物建造功能是植物在景觀中限制和組織空間,涉及植物大小、形態、封閉性和通透性。植物的建造功能體現在可以用于空間中的任何一個平面,形成開敞空間、半開敞空間、覆蓋空間、完全封閉空間及垂直空間。環境功能是指植物能影響空氣質量,防治水土流失,涵養水源,調節氣候。觀賞功能是因植物的大小、形態、色彩和質地等特征能充當景觀中的視線焦點,即植物因外表特征而發揮其觀賞功能。植物的三大功能中建造功能對總體布局和室外空間的形成非常重要。
3生態園林設計在天香園二期設計實例
天香園二期可分為四個功能區:鳥類棲息保護區、鳥類觀賞區、濕地核心生態區、入口景區。
3.1鳥類棲息景觀設計
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代表著人類文明發展的程度。一種鳥就是人類的一個獨特的朋友,保護鳥類,從大的方面講就是保護自然環境。因地制宜地建立起各種形式、各種類型的鳥類自然保護區,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立起各種鳥類棲息地是保護鳥類的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景觀設計師應該在設計人類居住環境的同時,也為鳥類留出一份空間,保留一定的棲息地,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天香園二期鳥類棲息保護區位于天香園二期西側與天香園一期相鄰,以密林為主,園路盡可能避開,大量種杉木、榔榆、柏樹、構骨等喬木,形成草、灌、喬相結合的半天然、半人工的植物群落,并為鳥類棲息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天香園二期鳥類觀賞區位于天香園二期的南側,由大草坪、密林區、疏林草地等組成,提供游人和鳥類在此區域活動,可采用供應鳥食、定時招鳥的方式,地形微微起伏,緩緩地伸向水面,園路彎彎在此通過,構成一幅自然的人間天堂。
3.2生態濕地核心區
生態濕地規劃定位:即以濕地生態為基礎,結合濕地利用和濕地游憩,確定了三大主題,即"濕地生態、濕地利用、濕地旅游"。功能分區為"鳥類核心保護區、生態濕地觀賞區、水禽養殖區等。
天香園二期生態濕地核心區位于天香園二期的北側,由水面和陸地形成,主是恢復濕地的景觀,同時給鳥類提供豐富的水資源,并且還能起到凈化水的功能,通過和外面河的連接,使園內的水有了更新和補充。
3.3入口景觀區
位于公園的東側,主要有入口大廳,服務設施和入口廣場及停車場組成。入口廣場和大廳主要是提供游人集散場所,服務設施根據業主的業態分布而立。建筑形成采用傳統形式,材料采用鋼筋砼仿木。(圖三放在此處 是個彩圖1108)
3.4交通規劃
交通道路是森林公園為游客提供旅游線路、組織旅游景點、增加游樂內容等服務活動的重要手段,交通道路規劃要服從森林公園的總體規劃,充分利用現有的旅游景觀資源,在滿足游人的各種必需的旅游服務需求的同時,注意保持森林公園的環境優美、生態健全。植物園道路設計與普通公園中的道路設計相比,要求具有更強的導游功能,因此需要借助于地形、水體和少量的建筑物等來加強分區效果。
天香園二期公園的園路分成三級,一級園路為4米,為公園的主環路,可通行小型汽車。二級園路為2米,是各功能區的主環路,三級園路為1.5米小徑,為林間小徑供游人觀察和研究鳥類之用。水上游路設3~4游船碼頭,所用的自劃船不裝動力裝置。(圖四放在此處 是個總平豎向圖)
3.5綠化設計
3.5.1設計思想
植物配置應以綠地的自然狀況為前提,根據植物的生長習性和生態習性合理選擇搭配樹種,配置成喬、灌、草、藤復層植物群落,并遵循植物群落生長規律,進行良性人工干擾,形成一個合理、穩定、能進行自我更新的可持續發展的植物群落系統。
園林綠化樹種可選擇以適應當地自然條件的鄉土植物為主,大大減少由引種、遷移、運輸而成活率低造成的不必要損失,且不選擇有飛絮、有毒、有異味、易過敏的植物,還要防止惡性雜草入侵。
植物配置應考慮一年四季營造不同的優美的生態園林景觀,對于冬季寒冷時,闊葉樹要進行落葉休眠,在植物配置時要注意闊葉樹與針葉樹搭配的比例,使植物群落在一年四季都高效發揮生態效益。
在園林綠地中營建開放性耐踐踏草坪,以提供避災避難場地,同時可以讓人們近距離感觸到綠地,從而達到人與生態園林綠地的和諧共生,滿足人們對綠地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對生態園林植物群落中爆發的病蟲害,避免或盡量不使用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藥劑,避免對土壤造成污染,也可以采用生物學方法對綠地進行生態維護。
3.5.2設計考慮
根據規劃原則,景區是以植物造景為主體的生態型可持續發展的景區,因此在綠化配置上通過南昌地區常用植物的優化選用以群落型成片成群種植為主,臨湖區域從觀賞視線出發,以疏林草地為主,只在游者活動較多的局部地帶作純草坪布置。采用喬木、灌木、花卉,草坪、攀援植物的多層次組合,做到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針葉樹種與闊葉樹種搭配合理。
此在樹種的選擇上以鄉土樹種為主,盡可能的考慮深根樹種,考慮抗污、保健性強的樹種,有香樟、銀杏、櫸樹、楓香、濕地松、馬尾松、水杉、桂花、玉蘭類等等。更有一批濕生花卉和藥用植物可種植作地被。而在配置上首先根據空間功能及視覺效果的不同,確定郁閉和開敞的程度,根據觀姿、觀花、觀果、觀葉、觀干等區別,充分發揮植物的自然物性,以林植、群植、叢植、孤植作為配置的基本手法,從平面和豎向上組合成豐富多彩的人工植物群落景觀,以體現其自然生態習性。并重視林相變化和季相變化,在確定基調樹種(香樟、銀杏、廣玉蘭、櫸樹、楓香、濕地松、女貞、水杉、落羽杉、桂花等)的基礎上,各區域根據活動空間差異選擇主調樹種,強調不同空間的植物配置特色。
主要樹種列表如下: 針葉林:雪松、水杉、落羽杉等;闊葉林:廣玉蘭、香樟、鵝掌楸、合歡、楓香、烏桕、無患子、女貞、含笑、石榴、茶梅、梔子花、結香、杜鵑、櫻花、紫葉李、連翹、黃馨、火棘、木芙蓉、碧桃、雞爪槭、垂絲海棠、垂柳等:竹類植物:孝順竹、毛竹、剛竹等;地被草坪植物:百慕大、石蒜、絡石、玉簪等;水生植物:睡蓮、荷花、鳶尾、菖蒲、水蔥、千屈菜等。(圖五放在此處 是個總平面綠化圖)
3.6經濟技術指標分析
在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今天,走節約型園林綠化之路已成為節約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節約型城市園林綠化要按照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循環與合理利用的原則,走勤儉節約、因地制宜、科技興綠、生態環保的道路。在城市園林綠化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養護管理、健康持續發展等各個環節中最大限度地節約各種資源,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減少資源消耗和浪費,從而獲取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的最優化,為構建和諧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4 結束語
一個優秀的景觀,不僅要有優美的建筑作為主體骨架,更要有合理的植物與之相匹配,體現出景觀之中的自然美、和諧美。園林植物配置在遵循以生態學原理為基礎的同時,還應遵循美學原理。但應遵循先生態,后景觀的原則,換句話,師法自然是前提,勝于自然是從屬。另外園林植物配置還可以根據需要結合經濟性、文化性、知識性等內容,擴大園林植物功能的內涵和外延,充分發揮其綜合功能,服務于人類。
參考文獻:
[1] 鄭曉冬. 論生態園林植物配置[J]. 現代商貿工業, 2010,(16) .
[2] 康冉. 如何發揮植物配置在園林綠化中的作用[J]. 河北林業科技, 2010,(04) .
[3] 劉立杰,蒿麗文. 景觀設計中園林植物的配置方法與步驟[J]. 民營科技, 2010,(02) .
關鍵詞:生態園林;規劃設計;原則
中圖分類號:TU986.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69X(2009)04-0054-02
1 引 言
城市生態環境已成為影響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加強城市綠化是城市環境美化和生態優化的根本策略,注重城市綠地生態功能的生態園林已成為現代城市空間的優化者和城市自然空間的締造者,是城市環境美化和生態優化的根本策略,是我國現代園林建設發展的必然趨勢。生態園林是把生態學理論與園林景觀藝術相結合,建立結構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同時配置適度的園林小品,完善的園林設施,形成生態協調穩定、景觀優美的城市綠地系統。
生態園林的設計不僅要注重其觀賞性和藝術美,更要注重增強生態服務功能,進一步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城市環境。筆者認為在城市園林的規劃設計中應注重以下幾點。
2 生態功能優先原則
城市園林綠地規劃應將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整合,構建多樣化的植物景觀,從市民生存空間和自然過程的整體性和連續性出發,重視綠地的鑲嵌性和廊道的貫通性,不僅要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區發展綠地,同時還要大力發展郊區的公園綠地風景區和生態林地,要十分重視道路林網、水系綠化等生態廊道建設,形成林路相連、林水相映、林園相依、城郊一體的點、線、面結合的城市生態網絡體系。
另外,因為綠量是城市綠地生態功能的基礎,結構復雜的植物群落在單位面積上的葉面積指數高,光合能力增強,穩定性強,防風、防塵、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氣體也明顯增強,所以喬灌草結合的群落產生生態效益遠遠高于草坪。因此,生態園林建設不僅要提高綠地率,還要通過喬、灌、草和藤的復合群落結構,在有限的城市綠地中建立盡可能多的植物群落來增強園林綠地的生態服務功能,進一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3 人性化設計原則
園林綠化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風情和特色的重要方面,缺乏文化內涵和藝術美感的唯生態設計是不能被社會接受的。所以在設計中應繼承中國園林的文化傳統,融合自然規律和人文傳統,綜合園林的生態、審美功能、創造意境,豐富和提升生態園林的文化內涵和功能。
生態園林的設計要體現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各園林要素之間的關系,在保證綠量的同時,通過合理的種植設計,將園林植物的寓意和韻律予以表達,將民俗風情、傳統文化、歷史文物等融合在園林綠地中,使城市綠地系統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產生可識別性和特色性,提供充足合理的游憩設施和多樣性的空間場所,滿足人們活動的需求。
4 植物景觀多樣性原則
根據美學原理和人們對群落的觀賞要求進行合理配置,表現出植物群落豐富的美感,體現出自然與藝術的和諧,提高園林的觀賞價值。這需要我們進行植物配置時,熟練掌握各種植物材料的觀賞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對整個群落的植物配置效果整體把握。
生態園林的植物景觀設計要掌握在統一中求變化,將體量、質地各異的植物種類按均衡的原則配植,樹形、色彩、線條、質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異和變化,顯示多樣性,但又使它們之間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統一感,這樣既生動活潑,又和諧統一。如色彩太濃重、體量太龐大、數量繁多、質地粗厚、枝葉茂盛的植物種類,會給人沉重的感覺;相反,色彩素淡、體量小巧、數量減少、質地細柔、枝葉疏朗的植物種類,則給人以輕盈的感覺。
在樹木配置中,常綠樹和落葉樹、闊葉樹和針葉樹、以及喬灌草要比例適當、合理搭配,同時對所營造的植物群落的動態變化和季節景觀有較強的預見性,形成春季繁花似錦、夏季綠樹成蔭、秋季葉色多變、冬季銀裝素裹的近自然風光,使游人感到自然的生機及其變化。
5 植物配置的生態位原則
在城市園林綠地的植物配置中應遵循生態位原則,充分考慮物種的生態特征、合理選配植物種類、避免物種間直接競爭,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穩定的復層群落結構,以利于物種間互相補充,既充分利用環境資源,又能形成優美的景觀。如常綠與落葉樹種分隔栽植能有效地阻止病蟲害的蔓延,林下植草比單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耐陰灌木樹種與喜光喬木樹種配植,在增加土地利用率的同時,顯著提高園林綠化的綜合效益。城市中空氣污染、土壤理化性能差等因素不利于園林植物的生長,所以在植物選擇上應以適應性較強的鄉土樹為主,鄉土樹種生命力和適應性強,能有效地防止病蟲害暴發,能較快地產生生態效益,體現地方特色。
同時園林植物選擇還要根據綠地性質和地域環境要求形成不同的植物群落類型,如在污染嚴重的工廠應選擇抗性強,對污染物吸收強的植物種類;在醫院、療養院應選擇具有殺菌和保健功能的種類作為重點;街道綠化要選擇易成活,對水、土、肥要求不高,耐修剪、抗煙塵、樹干挺直、枝葉茂盛、生長迅速而健壯的樹;水體邊綠化要選擇耐水濕的植物,要與水景協調等。
6 結 語
園林設計是一門交叉學科,涉及許多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生態園林設計不能是綠色植物的簡單堆積,而是各生態群落在審美基礎上的藝術配置,是園林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因此,要繼承和發揚中國園林的藝術手法,把生態學理論與園林景觀藝術相結合,形成具有生物多樣性和景觀多樣性的城市綠地景觀,創造生態協調穩定、景觀優美的游憩空間,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豐富和調節人們的精神生活。
參考文獻:
[1] 陳金印,王強.生態園林城市的建設探討[J].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學報,2006,12(4):70~72.
[2] 冀鳳全,姚崇懷.生態園林建設中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05,33(11):2104~2124.
[3] 孔祥海.城市生態園林規劃與建設若干問題的探討與對策[J].龍巖學院學報,2006,24(3):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