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1 16:21:28
序論:在您撰寫數字化教育專業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在音樂教育發展的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曾經在教育思想、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上發生的多次演變和革新。在這發展過程中,現代科學技術對音樂教育所產生的沖擊和影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專業音樂教育的發展更有著深刻的影響,它們對專業音樂教育的發展不僅帶來物質技術層面的影響,而且從思想觀念上對音樂教育的創新也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它使音樂教育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特別是電腦音樂系統和高智能化的音樂軟件的問世為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對先進教育理念的形成,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更新將帶來積極影響和促進作用。
目前,全國絕大部分高等院校的音樂專業都設有數字化技術的專業課程,他們的主要目的是對數字化技術以及它在教學中的應用潛能展開學術性的研究,探索數字音樂與傳統音樂在構成方式上的差異以及這種音樂系統在現代專業音樂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對我國專業音樂教育的各門學科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數字化音樂在視唱練耳課中的應用和作用
視唱練耳這門基礎課,是較早將數字化音樂技術應用到教學中的課程。在以往的聽辨過程中,復雜對位的訓練基本無法進行,其一是因為學生在學習時沒有一個標準作為依據;其二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舉一反三。采用數字化手段進行訓練,無論是針對實際作品還是單純的節奏練習,都能夠準確輕松地完成。傳統的訓練內容與技巧,缺乏與實際音樂作品的聯系橋梁,學生會聽和弦連接,但相應的鋼琴小品卻無法應付,會聽鋼琴彈奏或拍打出的節奏,卻無法識別生活狀態下的節奏聲音;能夠順利地完成鋼琴二聲部記譜,卻根本無法辨別實際作品中的二聲部等等,這些都可以通過數字化音樂教育手段與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具有邏輯性的聽覺分析過程,彌補自身學習與實際音樂作品之間的距離。
二、數字化音樂教學在和聲課中的應用和作用
在傳統的和聲教學課中,老師在黑板上寫出的和聲譜例,在學生心中難以形成和聲音響的聽覺聯想,而鋼琴上彈出的和聲音響,瞬間即逝,不易捕捉音響特征。采用這些方式進行和聲學課程的教學,學生常有“看不見、摸不著”的心理困惑。數字化音樂技術的引進和利用,很好的解決了和聲教學中理論和實踐脫節,學生的聽覺形象與視覺形象難以溝通的問題,利用專業軟件強大的樂譜編輯功能,對學生進行視、聽一體化的和聲教學。這樣既可以通過樂譜顯示功能進行課堂講授,又可以利用樂譜編輯功能進行示范和改題。以這種方式進行和聲教學,使學生既看得見,又聽得著,而且還可以多次重復,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和聲的審美判斷能力,使學生能夠認識和理解得更加深刻。
三、數字化音樂教學在樂器法教學中的應用和作用
過去因條件所限,樂器法的教學多局限于書本知識的介紹,學生對各種樂器的了解主要通過教師的講解和觀看樂器圖片,而無法即時聽到各種樂器的實際音響。顯然,這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主的教學方法。計算機進入教學后,我們可采用美國Microsoft公司開發的多媒體光盤軟件Musical Instruments(樂器)來解決上述問題。該光盤存儲了世界各地從古至今數百種樂器的聲、圖、文資料,分別按形制、地區、樂隊編制和樂器名稱分類,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隨時調用。
四、數字化音樂教學在配器法教學中的應用和作用
傳統的配器課程多局限于書面習作及鋼琴音響試聽的舊模式當中。雖然學生在課堂上學到了初步的配器理論與技巧,有些人還試寫了許多配器作品,但由于學生沒有試聽自己配器作品實際樂隊音響的條件,故配器教學很難取得理想效果?,F在,我們可以將學生的配器習作輸入計算機,通過MIDI系統來產生較為真實的樂隊音響,教師結合實際音響進行分析講評。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提高了配器法的教學質量。
五、數字化音樂教學在復調課中的應用和作用
復調這門課包含的寫作技巧是繁復而嚴格的,僅就其中的縱橫向可動對位來說,其可能性就十分多樣,因此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雙方常只選擇其中基本的方法講授和練習。但當教學轉在計算機上進行時,探討多種對位結合的可能性就變得十分簡單易行,學生的寫作(包括各聲部的音色配置和樂譜打印在內)能瞬間完成,這就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自然增大了練習量并強化了學習效果。
六、數字化音樂教學在作曲課中的應用和作用
與作曲課的傳統教學相比,在數字化音樂環境下,作曲者有著無限的聲音選擇,也必須在實際聆聽和校正的過程中完成作曲。音樂的直接制作過程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代了寫總譜過程。既有音樂感情性很強的即興性寫作過程,又有對數字控制過程極為精密處理的理性成分,音樂創作的感性和理性范圍雙向擴大,作曲者面臨的是以處理聲音為主而不是處理樂譜為主。數字化音樂教學在本課程中給學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更廣泛的發揮空間。
關鍵詞:汽修;工學合一;數字化
中圖分類號:G434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作為與經濟發展關系最為緊密的職業教育,同樣也需要進行深刻的反思和變革,由于我國的現代中等職業教育正在由學歷教育向著更為使用的職業培訓進行改革和轉變,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學習者,緊隨社會的發展步伐,養成終生學習的喜歡。為了實現這一目的,中央提出了創建學習型社會,創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它要求人們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更多的學習選擇方式。職業教育在這方面顯得尤為重要,確立了“人人有知識,個個有技能”的職業教育目標,在職業教育實踐中不斷創新。
1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
高職教育就是要培養出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要能夠對于生產、建設、服務與管理第一線等有熟練的了解和認識,并具有較好的職業素養,還要能夠廣泛地適應社會的變化和發展;學生應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根據我國社會的職業特點,很多的知識與能力只能夠在實際工作場所獲取,在很難在學校的教育中獲得,要逐漸適應現代企業的運行,不斷地操作高新技術含量的設備。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就是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地提高實地操作的能力,培養更多的應用性人才,滿足行業和企業的用人需要。
目前在中等職業教育領域,數字化教學資源的主要呈現方式是多媒體課件、網絡課程和數字化資源庫。其中,多媒體課件是與傳統的紙質教材結合最為緊密的一種呈現形式,可以根據教材的需要,壓制成教材配套光盤,與教材一起使用。這種教材的多媒體配套光盤的特點是:與教材結合緊密,對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強;內容結構編排進行了一定的教學設計,便于教師檢索,也便于學生自學,還可以進行人機協作學習;光盤既可以單機使用也可以在局域網上使用,價格實惠,缺點是光盤容量受到很大的限制,不能即時更新,提供的信息量較少。
對于中等職業教育的專業教學來說,數字化資源庫一般是針對整個專業進行設置的,而不是僅僅針對課程進行建設的,它包含了這個專業所有領域的各個課程、相關教學資源的集成,首先能夠實現課程最基本的知識的學習,其次通過計算機終端的通信接口控制實訓設備,提高操作的技能。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計劃來合理地使用這些具有專業性的海量資源,教師可以根據目前的學生現狀和學校的設備定制并完善人性化的實施性教學方案。
目前中等職業教育汽修專業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呈現出多媒體配套光盤和網絡課程相結合的方式,它們的結合能夠為學生的學習創造更優質的環境,使得教學可以根據中等職業學校的設備、學生以及師資狀況等具體情況來進行教學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數字化資源庫具備較強的學習支持功能,但是在另一方面也對于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和教師的教學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說,數字化資源庫只有經過較長時間的積累才能夠具備較為豐富的應用經驗,這一要求會伴隨著人們對現代教育技術認知和應用能力的不斷提高逐步構建和應用起來。
2 數字化教學的模式的構建
2.1 電子教案
電子教案必須要用計算機文本呈現,它跟紙質的教案相比較而言,教案存儲很方便、而且能夠及時地進行修改,同時也能夠在文字表述中插接圖片、鏈接動畫和視頻,這是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大大節省教師的備課時間,提高了教學的效率。電子教案是教師教學實施的專業語言,也是專業教師間進行交流的重要工作,它能夠極大地提高效率,同時促進教師整體職業能力的提高。
2.2 電子演示文稿
電子演示文稿是學習和教學的重點內容、它一般都會使用PowerPoint(PPT)來進行制作,體現出直觀、快速的特點。PPT文稿能夠展示簡要的文字同時也能夠穿插動畫、視頻、音頻等素材的鏈接,也能夠自由地實現不同頁面間的跳轉,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設計良好的PPT文稿能夠節省教師的備課時間,提升教師職業能力,更好地督促教師進行教學,活躍課堂的氛圍,提高教學效率。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和靈活的教學方法巧妙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去,實現探究式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
2.3 電子圖片
電子圖片由實物圖片和繪制的示意圖兩部分組成。電子圖片是實際教學的重要載體,能夠對于課堂起到很大的支持作用。對于中等職業教育來說,要逐漸地實現企業生產和具體操作一體化的的教育目標,根據學生的學習要求,教師要能夠提供與之相關的實物圖片。對電子投影設備缺少的學校,可以將其打印在膠片上,在繪圖紙上作掛圖使用或者使用平面光電投影設備進行。
2.4 動畫演示
動畫演示分二維動畫演示和3D動畫演示兩種,它最能夠體現信息技術的優勢,是很重要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尤其是對于汽車維修專業,具體的結構關系、工作原理、工作場景、工作過程都需要通過二維動畫來進行展示,這樣能夠極大地提升教學效益。中等職業教育的學生一般不擅長接受復雜的理論知識,二維動畫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教學理論,并把教學的相關信息靈活地掌握,這樣能夠提升學習者的知識掌握,并提高他們的實際技術操作能力。
2.5 模擬訓練
模擬訓練是運用計算機技術對不同專業領域進行工作環境、內容和工作對象進行的模擬訓練。這種模擬仿真訓練能夠與實際操作有很高的接近度,通過不斷地進行模擬訓練,能夠達到熟能生巧的效果。特別是對于中等職業教育汽修專業教學,通過模擬訓練能夠讓學生對零部件進行拆裝、檢測、故障診斷、維修、客戶服務等等方面的訓練,提高學生的技能。另外,由于汽車維修的操作需要具體、真實的手感,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訓練的目標。
3 建立網絡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針對當前的高職汽修專業現狀,在中等職業學校覺得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中,只有通過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呈現形式才能夠從根本上建設學科,提高教學的水平,數字化教學應以多媒體配套光盤和網絡課程為主。
多媒體配套光盤針對性較強,由于但是容量有限,所以教師在選擇內容時要善于突出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優勢和特色,只有把這些形式有機地結合,突出重點,優化教學設計,才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選擇動畫演示、機上練習、采用文本、電子圖片、視頻實錄、電子演示文稿多種方式進行教學。制作的技術應根據學校的設備及軟件的兼容能力、單機使用與網絡運行的要求來進行制作,這樣更加有利于用戶的使用。另外還應該將界面設計要得活潑簡潔,這樣能夠吸引瀏覽者。
教育行政部門要重點對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進行必要的管理、指導和服務,完善培訓備案制度,以此來提高企業持久參與的積極性,從根本上實現學校教學的組織性。學校要不斷地強化改革意識,通過相應的創新管理體制,充分地重視人才、生產、管理、技術、品牌等多方面的因素,不斷地推進校企合作,能夠實現科學規劃,強化精細化操作和過程監控。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它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必將為學校人才的培養提供更多、更好的思路,促進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l]朱最利.論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及構成[J].當代教育論壇,2005(05).
[2]何紅華,何云劍.高職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路徑探析[J].教育與職業,2007(09).
[3]馬廣,李鴻雁.對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探索及思考[J].職教論壇,2007(11).
[關鍵詞] 產學研結合 紡織CAD 數字化教學
一、引言
“產學研結合”模式是一種面向市場、面向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 以市場為導向, 立足于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的教學模式。目前,各有關藝術設計類院校已逐漸認識并著手產學研結合的教育模式,堅持以企業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為目的,積極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紡織CAD技術由于在紡織行業中的普及和重要應用也被納入了各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并作為培養學生在該行業綜合應用計算機輔助工作能力的專業基礎課程。因此“產學研結合”模式下如何設置、實施藝術設計專業的紡織CAD教學是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課題。
二、紡織CAD教學現狀
1.教學內容。紡織CAD系列課程(如印花CAD、紋織CAD、繡花CAD等)主要內容是專業軟件的操作和應用,教學中直接可用的資源只有簡單的操作手冊,任課教師往往根據自己對軟件操作的理解和經驗給學生講解。因此教師自身的素質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學質量無法得到保障。
2.教學方法。盡管是計算機應用課程,但紡織CAD系列課程教學采用的仍然是傳統教學模式。教師講課,學生按步就班操作;教學中過于強調軟件的菜單、工具、濾鏡、特效的使用和一些簡便的操作技巧,而不是從更深的層次去引導學生如何利用CAD軟件的特點去進行結合行業動態、有創意的設計。這樣的教學不利于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才培養。
3.課程體系。在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中,紡織CAD系列課程與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設計課程、綜合設計型課程之間缺乏橫向或縱向的連貫性和整體性,課時數分配和時間安排存在不合理。
三、紡織CAD教學改革
紡織CAD的教學必須樹立“以學生為本位,以應用為目的,培養創新思維”的教學理念,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
1.改革教學內容:專業化的紡織CAD教學研究。教學內容要體現專業特點。同一種CAD軟件在不同專業中的應用(如工具和技巧的使用等)是不同的,因此教學內容(如例題、習題、案例分析等)應該根據專業量身定制。CAD技術只是一種工具,因此在教學中盲目脫離專業進行教學不可取,要積極引導學生充分利用CAD技術來表現藝術設計,使技術服務于藝術,真正實現技術與藝術的整合。
2.改革教學方法:構架基于Web的紡織CAD教學互動與知識共享數字化教學平臺。紡織CAD數字化教學平臺通過信息技術與CAD課程的有效整合,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提倡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教學模式;提供學生個性化學習、教師因材施教的良好環境。
3.改革課程體系。從專業及行業發展出發,建立適合學生認知規律和創新能力培養的新型課程體系:在低年級完成計算機軟件操作的學習,在高年級將綜合設計性的專業課程與CAD課程合理穿插結合,形成一體化、三層次(基本實驗?綜合實驗?研究型、創新型實驗)、多模塊的CAD課程體系。
四、產學研結合教育模式下的紡織CAD數字化教學
通過上述對藝術設計紡織CAD教學的分析,我們認為紡織CAD數字化教學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兩部分:
1.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1)資源建設的主體:有各自教學和科研經驗的教師。(2)資源建設的途徑:產學研結合的教育模式下,通過與企業的合作,擴大資源來源。在教學內容上推陳出新,刪除陳舊、繁復的內容,吸收新興的實用技術,將企業流行的領先技術教給學生,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動手能力、社會認知能力;通過網絡搜集專業資料,制作適合學生學習的內容,使資源更有針對性,教學效果也會更明顯。
2.數字化教學平臺建設。紡織CAD數字化教學平臺按照Browser/Server模式,將傳統的瀏覽器/WEB服務器的兩層體系結構擴展成瀏覽器/WEB服務器+應用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三層體系結構,這種模式采用多種標準的協議和技術,適合于任何硬件平臺和軟件環境。
紡織CAD數字化教學平臺必須遵循現代教育的教學規律和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進行科學的設計,該平臺應包括用戶登錄、網絡教程、交流模塊、資源模塊等基本模塊。網絡教程模塊包括課程信息(包括課程大綱、教學計劃、教師信息等)、教案、課件、習題等;資源模塊包括素材、課堂視頻(操作示范)、企業現場視頻、知識鏈接點(指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背景資料、行業動態、國內外站點等)等;交流模塊以Email、論壇方式,給學生提供一個學習交流的場所,給教師提供一個能夠對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的空間。
五、結語
紡織CAD數字化教學的實現可以克服傳統教學的弊端,實現個性化、自主式和“任意時間、零距離”交互式協作學習,有利于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與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紡織CAD數字化平臺去觸摸行業,實現教學與實踐的互動,從單一的教學到教學與實踐、研究有機結合,建立高校與企業互動共贏的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職業教育改革也有了較大發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切實推進職業教育廣泛、深入和有效應用信息技術,不斷提升職業教育全面加強信息技術支撐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能力,以先進教育技術改造傳統教育教學,以信息化促進職業教育現代化。
音樂課是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出能夠勝任幼兒音樂教育工作的高素質幼教人才。音樂教學具有實踐性要求高、教學任務重等特點。為了更好的適應新時期對先進教育技術的需要,必須要徹底改變傳統音樂教學活動中存在的我教你學、我講你聽的傳承式教學方法;要徹底改變扼殺學生主體性的注入式教學方式;要力爭做到因材施教;要充分展現音樂課堂的自身魅力,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在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中既要重視音樂表演實踐技能的培養,也要關注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還要著重加強對音樂教學法的內化掌握。明確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強調體驗、比較、探究、合作,并且鼓勵學生學會主動收集資料進行交流,培養與他人協作的精神,這也是現代教育技術的核心思想。以下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數字化音樂工具的一點個人體驗。
1、激發學習興趣
中職學生處于青春期,大多思維活躍、喜好模仿,但學習意志薄弱,學習目標茫然,學習興趣低下。尤其是在音樂課教學中,學生零基礎,不識譜,不懂理論,更不愿開口唱歌,并且在學習方面存在著巨大的惰性,多年的學習習慣難以改變。在教學任務重,學生整體素質較低的現實情況下,將數字化音樂工具融入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中成為必然趨勢。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人一旦對某件事物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便會主動地在實踐的基礎上去探索、求知,并在此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情感體驗。所以,音樂教學的開展也不例外的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音樂教學中,教師多使用一架鋼琴、一支粉筆開展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邊講解、邊彈唱,或者邊講解邊在黑板上寫樂譜。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教師多么努力,都無法做到視聽的統一,導致學生感到音樂課堂枯燥乏味,注意力分散,喪失學習音樂的興趣。作為一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師,回憶自己在講臺上慷慨激昂、揮汗如雨,生怕自己講的學生聽不明白。但是看看座位上的學生,有些如尊尊泥塑,沒有絲毫反應。使我覺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習興趣,幫學生養成主動思考、主動學習的習慣太重要了!
使用數字化音樂工具教學主要是將圖像、聲音、文字、動畫等集于一體,改變枯燥、生硬的音樂本體知識,使其變得生動、形象,在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的同時,使他們自然融入到教學場景中。
在聲樂課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利用音頻軟件將學生的聲音錄制下來或者用數字化技術對歌唱聲音的波形進行分析,使學生能看得見聲音,這種將聽覺轉化為視覺的方法,使學生切實體會到自己的歌唱,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在音樂理論教學中,可以用一些學習樂理知識的APP,學生通過闖關游戲進行學習,這種寓教于樂的學習方式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數字化音樂工具的這些效果是傳統音樂教學無法實現的,可很好的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2、突破條件限制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如果學校沒有購買樂器,學生就無法進行樂器演奏學習。教師只能通過在互聯網搜索樂器圖片和相應代表作品,讓學生看到并聽到樂器聲響。在這種方式下,學生很難建構起二者之間的聯系。音樂欣賞課中如果可以利用數字化技術構建數字樂器博物館,可將全世界的樂器都收入其中,讓學生通過3D圖觀察樂器形制,并能播放樂器音色及代表樂曲。學生可通過最直觀的觀察對各種樂器的形制和音色進行了解。還有一些模擬各種樂器的數字化音樂工具,例如完美鋼琴APP,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借助這些虛擬樂器進行彈奏教學,學生也可利用虛擬樂器學習。 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完美鋼琴APP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前預習中快速的熟悉歌曲旋律、矯正音準,在沒有教師帶領的情況下,也能通過自學方式唱準旋律。
在傳統的音樂課教學中,教師無法適應一對多的教學,因為音樂是完全在實踐中學習和提升的特殊學科,與其它學科有一定差別,而音樂完全是在實踐中學習和提升的學科。如果教師想了解學生的聲樂學習情況,必須通過學生唱歌來判斷。如果是學生一起演唱,教師無法聽出每個學生演唱過程中的旋律、音高等是否正確。教師若想了解學生對鍵盤演奏的掌握程度,也會遇到同樣的情況。然而在數字化時代,教師通過計算機,在學生合唱時記錄下每個學生的歌唱聲音,并且用數字化學習工具對學生的歌唱情況進行分析,并根據記錄、反饋對每個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數字化音樂工具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教學中的應用可突破傳統教學中,在沒有實物樂器無法讓學生直觀觀察和彈奏樂器的限制,同時改變傳統教學中無法適應一對多的教學局限。
3、拓展學習途徑
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學生主要以課堂學習為主。在數字化音樂工具的幫助下,可實現在課下對音樂的學習。教師可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讓學生在課下通過數字化音樂工具自主學習。學生如果想學習彈奏樂器,可借助虛擬的數宇化樂器進行學習,目前已經出現的虛擬樂器產品種類很多。
例如在中職音樂課教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課前在班級微信群或學習平臺自主學習任務,鼓勵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學生可對教師下發的學習資料進行學習,并完成互動闖關游戲,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通過節拍器APP練習歌曲節奏,準確的拍打節奏。在預習歌曲視唱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完美鋼琴APP對音準進行矯正,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彈唱能力。在課前學習階段充分利用學生手機控、低頭族的特點,最大限度的讓學生能在做中學。通過對各種音樂軟件的利用,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習興趣。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學的目的是教學生學。在課前引導學生利用數字化音樂工具進行充分預習,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數字化音樂工具的完美應用使學生學習音樂的途徑得到拓寬,不再局限于真實的環境中,不再局限于教師的幫助下學習,使虛擬環境中的自學得到實現。
4、提高教學實效
由于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時間緊任務重,因此,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加快教學進度、提高教學效率,以完成教學目標。有研究表明利用視覺和聽覺同時進行學習的效率是最高的,并且遺忘的速度慢。在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中使用數字化音樂工具恰巧可以同時刺激學生的聽、視覺,使學習效率得到提升。數字化音樂教學的信息承載量大,可通過聲音、圖像、文字、樂譜等向學生進行展示,使學生多感官接受豐富的知識,提高課堂容量。
在數字化音樂課堂中,教師可以不再像過去在黑板上書寫大量文字,也無須講述過多語言,而是用課件快速的展示學習內容供學生學習。另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前準備好要循環播放的片段,在課堂上多次點擊反復的進行學習,直到達到教學目標為止,這使得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更加連貫和投入。
關鍵詞: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職教師資培養;數字化資源;特色設計;共建共享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16)19-0037-04
一、開發背景
當前,我國職業學校教師主要存在教育教學水平不夠高、機制保障不盡完善等問題。職教師資隊伍的逐步完善是突破職業教育發展重要環節,教師的數量、素質、結構及管理是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1]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開發一套適合本專業的數字化資源庫;培養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在于培養目標不到位、三性整合不夠、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有待提高、實習實訓基地不足、教材未體現職業教育特色?;诖耍诩夹g變革教育的大背景下,采用大數據、云計算、移動通信手機APP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本科教育培養,大力提倡教育信息化創新發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增強數字化教育,進而提出對職教師資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進行智慧教育。[2]
二、開發內容
面向職教師資培養單位,數字化教學資源嚴格按照教育部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編制委員會的相關要求,主要開發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有媒體素材、教學案例、文獻資料、試題庫、教學課件、教學視頻、常見問題答疑、拓展資源。其中,教學案例是由各種媒體元素組合表現的有教學意義的代表性現象,讓學生可以了解到教學案例;拓展資源算是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的一個亮點。目前,全國共有231所高校開設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開設主要集中在綜合性大學和工科類大學。培養的學生具備較強的工科素養,而缺乏教師教育相關技能核心能力的培養。拓展資源的開發就是為了彌補本專業學生對教師教育能力的欠缺而產生的,拓展資源中會補充國家、省級師資培養基地每年培訓年輕教師的一手資料、教師信息化大賽的相關材料等一系列用于提高青年教師技能的輔材料。
三、開發的重要性
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再適應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需求。教育信息化是促進新世紀教育改革的手段,搭建職教師資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數字化資源,以數字化資源協同共創與管理系統、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為載體,以達到創新教學方法、設置個性化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自主化的目的。建設數字化資源不僅是提高職教師資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學改革,更是對整個專業培養模式進行了新技術革新。數字化資源具有開放性、交互性、虛擬仿真、資源共享、資源更新等特征,對職教師資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培養合格的職教師資有重大意義。[3]
四、設計構架
1.“經驗之塔”理論
美國教育家戴爾(E?Dale)于1946年在《教學中的視聽方法》一書中提及“經驗之塔”理論。它將人們獲得知識和技能的經驗按照抽象程度分為三類,即直接或做的經驗、替代或觀察的經驗和抽象經驗。[4]職教師資本科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數字化資源主要是位于“塔腰”的位置,就是如何把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繁雜而龐大的工程知識突破時空的限制,靈活簡單地傳遞給學生,以解決教學中具體的經驗和抽象經驗之間嚴重脫節的問題,彌補學生缺乏工程實踐經驗帶來的學習困難的問題。
2.“共建共享”的和諧觀
數字化資源的開發,大大提高了職教師資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學生的學習時間空間都得到了大面積的改善。單個培養單位建立的數字化資源庫是整合自身的數字化資源,只有培養單位與培養單位之間進行數字化資源共建共享,才能達到互相監督、互相使用的和諧現象。培養單位在開發本專業的數字化資源中,應與同樣開設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高校聯合,組建數字化資源研發團隊,共同協作、共同研究,充分發揮每個組員的優勢,對專業教學資源的開發共享是非常有幫助的。數字化資源共享是培養單位之間、教師之間、學生之間的共贏結果。
五、特色設計
1.搭建專業數字化資源管理系統平臺
(1)建立多主體的用戶角色頻道
用戶角色主要分為兩類,以單位性質分為企業、高校、中等職業學校,以主體身份分為教師、學生、管理員。多個主體的共同參與,滿足了職教師資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培養要求。根據教師、管理者和學生的用戶角色,面對三者的資源輸入端、載體、資源輸出端之間的關系,教師和學生之間具有良好的交互學習的作用?!敖處?、學生和管理者”多頻道呈現,有效地支撐了教師專業知識和能力的資源輸出和專業數字化資源的應用;學生利用數字化資源改變了以往的學習習慣,順應教育信息化開展了在線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管理者可以通過后臺流量數據監控動態監測學生學習的效果以及數字化資源的使用情況。
(2)創建在線網絡課程
職教師資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在線網絡課程上課方式具有靈活性和實效性的特征。面向職教師資培養課程改革需求,電子教案中的章節、模塊、單元等組織元素,在每個細化的部分會具體說明以何種形式開展組織活動和向適應的教學法進行配合教學。配套視頻有教師上課視頻的實錄、實訓軟件、設備的使用說明、實訓課視頻以及學生講課視頻等多樣化視頻資源。此外,還包括習題研討、辯論、作業提交、測試、投票、主題探究等學習活動。在線網絡課程使用靈活便攜,支持教師和學生在多個平臺中觀看學習專業教學資源,包括Windows桌面平臺、Andriod移動終端等電腦平臺和移動終端設備。
(3)生成職業資格試題庫
建立職業資格試題庫一方面是專業資格考試的最新消息,對資格考試分類,讓學生考取相關資格證書,避免盲目考證;另一方面通過職業資格試題庫的在線考試功能,可以實時動態監督自己學習的效果,并建立錯題集以便查缺補漏。每門資格證考試科目都是固定的,職業資格試題庫只要收錄歷年的考試試題,并分配給專業教師進行詳細講解真題,對本專業學生進行輔助教學,提高資格證書的通過率。
(4)搭建交互性學習論壇
學習論壇主要由教師和管理員共同監管。管理員的職責是查看24小時內的問題,而教師只負責自己問題答疑反饋。如學生問題解答較為復雜,可以臨時答疑,解決問題。學習論壇中會整理出常見問題解答,普遍性的問題就不再需要教師一一解答。學生可以搜索問題看是否有關聯度接近的問題,以便遷移理解。交互性的學習論壇不但可以快速完整地解答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困惑,也可以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
(5)形成專業虛擬教研組
高校教師的評比是以科研、教學、論文等多項指標進行的。虛擬教研組的形成,不再局限教師必須同一時間段、同一地方開會,只要確定好開會時間同時在線。通過一個網上虛擬環境,發起談話、視頻以及文字交流。虛擬教研組單元下會劃分子單元,如會議通知、會議文件、教研進展、教研成果等具體的子單元。子單元讓教師對專業教研活動可以合理分配時間、積極備課,避免了高校教師因為任務重而敷衍備課的現象存在。
2.建設專業數字化資源庫
本專業主要是開發了《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法》、《物聯網傳感技術及應用》、《控制工程工作坊》、《基于Proteus8.0的單片機系統設計與應用》、《數字信號與處理》、《現代通信原理》6本主干課教材。對教學案例、教學視頻、實訓項目、技能競賽、拓展資源的開發進行詳細說明。
(1)教學案例
從1952年至今,我國共有231所高校開設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但面向職業學校教師培養的卻寥寥無幾。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法教材的開設可以讓學生在校期間對不同教學法進行理解,同時對章節放置的教學案例進行真實環境下的虛擬仿真練習。在每個教學法章節都添加了兩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習的兩個真實案例。如任務驅動教學法中放置的是“Y-降壓啟動線路故障檢修”和“十秒倒計時器的制作”,每個教學案例都是按照教學設計、實施過程、問題討論三個部分設計的。教學案例環節的設置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加深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習難易程度的把控,并對相應的教學法可以達到熟練運用的程度。
(2)教學視頻
以往的教學視頻基本上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偶爾有學生參與互動。在控制工程工作坊教材中的視頻錄制中添加了學生習題講解的視頻錄制。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主要是授予理學學位或工學學位??梢?,專業課難度較大,部分學生反映教師的講授方法讓學生不易理解吸收難點。但是,對傳統教學的突破,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理解本章節習題的主要知識點覆蓋,讓學生自我備課講授習題和教師、同學分享,提高了學習的熱情和能力,促使教師教學的自我反思。
(3)實訓項目
從專業基礎課到專業方向課都存在大量的實訓課程,大部分時間在實驗室。但高校實訓課主要使用電烙鐵、電阻、芯片等簡單的電子元器件進行安裝、調試。學校引進大量的電子集成設備,學生只要通過簡單的引線,按照實訓指導書進行操作得出數據,完成實習報告即可。不管是前者的焊接工作還是后者的簡單操作都不能使專業實操能力得到提高。在編寫現代原理通信這本書時,每編寫一章節的理論知識必配備相應的實訓項目。在數字化教學資源庫中提供相應軟件、設備的虛擬仿真環境,讓學生的實訓操作不再局限于時間、空間以及設備陳舊等問題上。
(4)技能競賽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屬于電子信息類,全國每年都有面向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大學生電子、軟件類大賽。此外,培養單位積極鼓勵本科生在校期間申請學生課題立項,對熱愛動手操作的學生進行相應的物質幫助?!痘赑roteus8.0的單片機系統設計與應用》這本教材,就是結合當前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主流技術,通過軟件仿真,在虛擬環境下進行操作,完成項目實物需求。
(5)拓展資源
拓展資源的開發對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的培養是非常有利的。拓展資源一共分為三部分――文件、講座、視頻。文件多涉及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教育部分的發展要求,如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標準,讓學生對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進行清晰的定位和理解。講座多是教育領域中電子信息產業領頭人發表的最新講座的PPT,拓寬學生對專業前沿技術的了解把控。視頻主要是培養單位組織的教學信息化大賽、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技能大賽、國培、省培的影音錄像。文件、講座、視頻三者的有機結合,對學生的培養提供了豐富且寶貴的教學資源,更讓學生對職教師資培養有了更清晰的梳理和定位。
六、共享策略
1.完善激勵制度,加大教師參與度
高校中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數字化資源的開發主體是專業教師,大部分數字化資源建設工作主要是依托財政經費支持,一旦教師課題項目結題,數字化資源建設工作基本就停止不前了。主要問題在于數字化資源開發教師激勵制度不夠完善,教師之間存在水平差異。數字化資源的開發對專業的發展起著關鍵性作用,為了提高教師數字化資源開發的積極性,學校應對教師進修給以合理的激勵獎勵,讓教師一方面可以完成課題項目任務,另一方面學校專業發展需求方面對教師的專業能力給予肯定,避免教師出現職業倦怠感。[5]同時,教師專業水平不同,而數字化資源又是以教師團隊開發為主,勢必會出現教師付出不均現象。教師付出少的一方出現了“搭便車”現象,造成資源創作方的教師對資源創作利益分配不滿,進而出現了能力強的教師職業熱情度降低的現象。因此,在數字化資源實際開發過程中,需要對教師能力合理定位,分工明確,學校完善對數字化資源開發的激勵制度,提高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2.打造跨校數字化資源訪問平臺,提高資源利用率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數字化資源庫一旦建立,若只讓本校教師學生使用,就不能達到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校際數字化資源共享的目的。當前校際數字化資源共享不但要考慮學校層次、資源質量層次差異因素,還需要考慮校與校如何資源共享并簽署資源共享協議。[6]引進“資源跨庫檢索”或“校際資源交換平臺”,提高數字化資源共享度,避免數字化資源重復開發等問題,實現高?;騾^域性質上數字化資源的交互??鐜鞕z索系統的最大優勢在于把分散在不同資源庫中的信息檢索出來并按照邏輯順序排列,其中應用到XML和JSP技術。把跨庫的檢索系統引入到數字化資源庫中就可以實現對不同數字化資源庫優質資源的檢索,提高數字化資源的共享率。還可以起到校際數字化資源版權保護的作用。
3.建立數字化資源持續更新機制,促進資源庫可持續發展
數字化資源的開發是循序漸進的工作,然而,數字化資源的開發往往被資源維護與更新所制約著。部分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相關數字化資源相當陳舊,不能適應現有專業學生培養的資源要求,由于后續工作的停滯,導致了大量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數字化資源成為擺設。因此,開發者在開發過程中需要有一定的專業前瞻性,根據專業發展實際需要、當前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以及未來有可能成為主流的技術,進行數字化資源更新。從知識管理的角度看,數字化教學資源應呈現動態變更、持續發展、具有活力的景象,增加使用者參與進度,共同完善。持續更新,保持“海量資源”的價值和可持續發展。
結束語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數字資源庫的開發,可以很好地解決高校教學資源不足的現狀,更是適應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數字化教學平臺的構架以及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可以解決我國職教師資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層次對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養不足的問題。數字化資源的開發可以加強校與校資源共享、協同合作,是適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最直接的方式。
參考文獻:
[1]唐斯斯,楊現民,單志廣,代書成.智慧教育與大數據[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37.
[2]唐智彬,石偉平.國際視野下我國職教師資隊伍建設的問題與思路[J].職教論壇,2012(16):48.
[3]張屹,寇洪麗.關于建設高校思政課數字化資源庫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8(10):77.
[4]汪基德.現代教育技術原理與應用[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7:46.
關鍵詞 數字時代 動畫專業 教育改革
動畫產業是一個綜合型的產業,它是藝術中非常豐富的表現形式,有人將它比喻為20世紀歷史的奇跡,也有人將它比喻為21世紀最有發展潛力的藝術。動畫產業將人們的生活展現的淋漓盡致,成為了當代非常知名的朝陽產業。因此,動畫專業成為了藝術和科學相結合的綜合類學科。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數字時代,動畫專業更加豐富多彩。
1我國動畫專業的發展現狀
當今社會,藝術很好的詮釋了我們的生活現狀??萍嫉难该桶l展,數字化的時代悄然的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給我國傳統藝術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傳統藝術的展示形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為此,將傳統藝術和先進的科學技術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數字時代藝術。時代的快速發展,數字藝術越來越展現出重要性。數字藝術是利用計算機藝術為根本,展現出交互性和科技性的新藝術。
數字藝術包含的范圍非常廣泛,其中動畫藝術是數字藝術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表現方式。動畫藝術已經越來越受到當代人的歡迎,被大眾所認可。動畫藝術能夠展現出高度的娛樂性和觀賞性,成為了新時代的標志。
動畫行業是一個綜合能力非常強的行業,它容納了當今社會上所有知識特征,涉及到藝術、傳媒、研究等多個領域,在文化界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改革開放后,很多知名的動畫制作公司在我國發展,促進了我國大地上出現了很多廣告公司和動畫制作公司,推動了我國動畫產業的發展,動畫相關的產業成為了時下非常熱門的行業。在這種情況下,我國高校紛紛開設動畫專業,滿足動畫產業的發展。根據專業數據顯示,我國已經有70多所學校有動畫專業,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培養動畫專業的人才開辟了有力的資源。隨著社會的進步,關于動畫產業有著非常高的需求,動畫產業將推動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社會的經濟發展。
當今社會,有很多動畫公司的工作人員都是美術專業畢業的,雖然他們在技術水平方面非常好,但是在思維創造和專業水平方面相對于動畫專業的人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國動畫專業在各高校開設的時間比較短,其教育仍處在初級階段。很多動畫專業的學生畢業以后從事動畫創作的人非常少,更多的學生選擇從事動畫工匠。隨著計算機融入到動漫專業中,給動漫專業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培養藝術創造思維和技術過硬的綜合型人才。因此,動畫專業的教育需要遵循其發展規律,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完善其科學、合理的教學系統。
2動畫專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面對國際的市場形勢,動漫產業將成為未來文化行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于數字動畫產業的人才非常稀缺,嚴重的制約了數字藝術的發展。因此,針對動畫專業,設計出一套科學的、系統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2.1動畫專業的理論研究內容需要豐富
動畫的發展歷程非常短,通過回顧歷史,動畫藝術和電影藝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數字藝術開始在20世紀末期,國內對于動畫專業的理論研究相對比較少,其內容非常匱乏。
2.2動畫專業的課程不合理
我國很多高校設置的教學模式都是培養技術,針對這一模式,設置了計算機課程。在高校課程的設置不僅需要滿足技能的培養,更要具有科學性和靈活性,展現出動畫專業的特色,這樣培養的人才才能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
2.3動畫專業的師資力量薄弱
我國很多院校中,從事動畫專業的老師都不是動畫專業的,而是研究傳統藝術或者計算機出身的,也就是說,高校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很難傳授給學生精準的理論知識,幫助學生提升藝術素質。由于動畫專業教育缺乏成功的經驗指導,使得很多院校在設計課程的過程中,只注重了器材和計算機軟件的培養,對于理論知識存在著很大的欠缺。
2.4藝術創造能力偏弱
目前,我國動畫專業教育主要注重技能的培訓,使學生能夠熟練的掌握計算機軟件的操作,對于藝術創造思維方面很少專項的訓練。由于缺乏必要的訓練,導致很多作品沒有吸引力,抄襲作品事件經常發生。動畫作品是數字藝術作品的一部分,最核心的部分是創作藝術。在傳統動畫中,我們用筆來進行繪畫,而數字動畫也僅僅是將筆換成更加方面的工具,利用計算機軟件。
3完善動畫專業教育的措施
動畫專業的教育核心是藝術創作,但是現在教育中,往往注重于技能的培訓,忽視藝術創作。在教學過程中,將藝術語言靈活的應用到數字動畫設計里,有助于提高學生理解動畫專業知識,掌握相關技巧。
3.1完善師資隊伍的力量
現在很多高校的動畫專業老師都是計算機專業出身的,在很多方面需要提升。加強高校師資隊伍的建設,在專業、實踐和教學模式方面需要完善。老師不僅需要提升自身的能力,還需要對所講授的課程給予充分的準備,拓展學生的知識背景,經常組織學生進行活動,進行研究和討論,開啟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2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學??梢蚤_設有特色的工作室,為不同時期的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能力,從而將自己打造成為專業的人才,能夠應對市場的需求。
3.3和企業之間建立和諧的關系
學校和企業之間構建良好的關系,高校的學生可以到企業進行實習,參與到項目設計,在實踐工作中,將知識融會貫通。在平時課程安排中,可以聘請專業的人才到學校為學生講課,從而提高學生的實戰能力。
4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數字藝術時代的到來,動畫專業教育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為了滿足社會的發展,要將以動畫為基本載體,將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弘揚中國傳統的文化。以計算機為基礎的數字藝術,動畫專業將開創一片新的歷史,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恰逢數字時代,不斷完善教育改革,有效的推動中國數字藝術教育。
參考文獻
關鍵詞: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型;建設框架;教學資源庫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6)01-0038-03
一、引言
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升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到:“重視優質教學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的利用,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不斷推進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提高優質教學資源的使用效率?!?在現代高職教育的大環境下,各地職業院校已充分意識到信息技術在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中的重要性,紛紛加大力度進行資源的全面開發。伴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資源建設問題卻不斷出現:多資源、少精品的問題時常出現;高的建設率和低的使用率相伴而生;各大院校相似或相同課程的重復建設問題嚴重。數字化的資源開發出現“形式大過內容”的現象,無法真正體現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的內涵。
在各大高職院校中普遍開辦的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的教學資源庫建設也面臨同樣問題:軟硬件建設力量不足,教育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教材、課程、場地、設備以及合作企業資源差距較大,導致開發出的資源無法達到優質效果。而這些問題的出現就要求高職院校牽頭,保質保量地開發出針對專業核心課程的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實現合格資源入庫,并確保資源更新率和使用率。
二、共享型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內涵和意義
1.建設共享型教學資源庫的內涵
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是面向專業教學數字化、網絡化的教學資源信息系統,它運用信息技術對教學資源進行開發與整合,以計算機網絡為傳輸載體與共享手段,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建與共享。建設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的目的是規范專業教學基本要求,共享幼稚教學資源,開放教學資源環境,滿足學生自主學習需求,為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和構件終身學習體系搭建公共平臺。
2.計算機多媒體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意義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能夠集中職業院校教育和管理多媒體相關行業企業的優質資源,形成良好的共建共享機制,推動教育信息化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專業知識的社會普及,具體體現在:
(1)共享優質資源,推廣專業建設成果;
(2)為專業學習者提供自主學習平臺,為教師提供豐富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
(3)實現人才培養、教育教學、高質量就業的互利互惠;
(4)深化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推動教育信息化發展。
可見,建設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共享型教學資源庫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內容,借助資源庫的建設促進不同學校之間、學校和企業之間的交流、共享和再應用,實現資源的充分和高效使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基于共享模式的教學資源庫的總體建設框架
創建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是大力推動和發展高職院校相關專業的有效途徑。根據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全過程必須與專業所對應的產業、行業、相關企業保持緊密聯系,以實現共贏發展。在我校的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校本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中,主要通過以下步驟實現:
步驟一:制定專業建設標準
專業標準的建設是專業發展的基礎,在專業標準的制定和實踐過程中,要開展充分的調查和研討過程,確保行業中先進企業的全程指導和參與,以實現專業契合行業標準、準確定位的原則。
步驟二:確定人才培養方案
在全國同類高職院校中開展廣泛的人才培養調研,有條件的情況可以將調研范圍擴展到國外,參考和借鑒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地區發展特點和特色,最終形成應用于各類職業院校相關專業的標準化文件,并且密切聯系企業實現實時更新。
步驟三:制定專業課程體系
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基礎上,制定專業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由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支撐課程、拓展課程等構成,其中專業核心課程為體現專業核心技能性課程,專業支撐課程為核心課程的支撐和基礎支持課程。
步驟四:設計符合教學及就業需要的實踐教學體系
鑒于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的特殊地位,將深入研究專業新的實踐教學體系。
步驟五:核心課程的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
核心課程建設是專業的立身之本,因此對核心課程的開發是資源建設的重點。課程資源開發可參照國家制定的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標準展開全面的資源建設。
步驟六:專業資源平臺建設
建設符合專業特點和特色的數字化資源平臺,在本項目中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獨立開發的網站為資源平臺,實現動態的資源、更新和管理。
對于已經建設完成的數字化教學資源,主要進行調整和升級。在原有資源的基礎上,按照資源入庫的標準,結合產業、行業和合作企業的新技術、新方法,選用企業新項目改進資源內容??刹扇∵呴_發邊使用的形式,力求資源庫的建設伴隨學生學習全過程,并為其職業生涯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和指導。
四、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資源庫建設案例分析
在我校重點專業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的校本資源庫建設中,重點從三個方向大力推進,最終實現校本資源庫的建設和實施:
1.教學資源庫建設中有關專業標準的基礎研究
(1)實施方案:高職院校進行專業資源庫建設的起點是專業的基礎建設。包括專業標準、人才培養模式、教學設計、實踐教學體系等。這一系列的基礎研究工作是專業開展的根基,決定著專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只有基礎扎實才能明確專業定位,確保資源庫建設路線的正確性。
(2)主要技術手段:針對教學設計中課程設置的修改,開展新的實踐教學體系研究,具體執行過程在“廣東省電子信息類教指委項目――以‘核心課程群’為節點搭建高職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綜合性虛擬實訓平臺”中實現,主要內容為以“四類能力節點”構建實踐教學整體方案。以改進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原有實踐教學體系中曾經開展過的以“課程為主導的實訓形態”和完全以“綜合性項目為主導”的實訓形態中的不足。
2.針對核心課程進行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
(1)實施方案:針對專業核心課程進行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是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核心內容,通過專業課程的資源開發過程有助于形成課程標準、規范課程教學、共享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
(2)主要技術手段:通過明確課程資源建設的入庫標準,提供資源開發的指導,規范資源開發的全過程。對于計算機多媒體專業資源的開發制定出了“專業核心課程資源建設的入庫標準”,在該課題開展的過程中(以兩年時間為界限)力求用專業的資源建設入庫標準為指導對核心課程開展建設工作,以形成示范效應,并在后續的專業建設中對其他核心課程開展相關的建設,并逐步實現所有核心課程的優質化。
3.開展專業資源庫系統的建設,作為校本資源庫的基礎平臺
(1)實施方案: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的資源庫系統建設中,我們通過開發專業群網站,以專業建設帶動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校本)教學資源庫建設。
(2)主要技術手段:在網站中所有與專業相關的基礎文件、課程建設資源、專業宣傳資源、素材庫資源等,并實現注冊會員管理等功能。由于整體建設以“校本”資源為目標,網站會通過分權管理的方式實現專業宣傳性內容全覆蓋,而專業核心資源只針對特定用戶的功能,以明確的權限管理解決網站運行過程中安全性和穩定性的問題。專業核心課程資源建設入庫標準如表所示。
五、成效分析與未來展望
在為期兩年的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的規劃和實施中,我們對該項目進行了效果的評價和成效的分析,整體而言實現了三方面的突破:
1.從理論到實踐,全方位實施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應用、優化和推廣
選取高職院校色專業“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實施全方位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針對專業核心課程,開展包括多媒體課件、網絡課程、精品課程、綜合性虛擬實訓系統、專業教學網站等各類型教學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將項目落到實處,力爭形成典范。
2.探索符合現代高職院校特點的專業教學資源庫開發模式
在研究現代高職院校信息化特點的基礎上,制定數字化教學資源標準,落實具體專業進行典范建設,在實際應用中推廣和優化資源,并最終形成適合高職院校不同專業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模式。從“虛的研究”到“實的建設”到“虛的總結”,形成一套創新的“專業資源庫建設推進模式”。
3.自主開發特色數字化教學資源作為示范,并形成教學成果
針對專業核心課程,建成一批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成果, 資源類型包括:多媒體課件、自主學習系統、計算機教育軟件等。在現有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經驗的基礎上,嘗試開發更多形式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形成合力,包括虛擬實訓系統,自主學習系統等,從根本上推進資源的內涵建設。
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發展,是全面推進教學改革,實現高等職業教育數字化、專業化、信息化教學的有效途徑。在高職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過程中要始終確保專業、產業和行業的發展一體化,真正實現專業的內涵建設,提升專業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祝智庭,許哲,劉名卓.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新動向與動力機制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2(2):1-5.
[2]解文明,歐少閔等.建立高校數字教學資源激勵和評價機制的探索[J].現代教育技術,2012(8):1-3.
[3]蘇小兵,祝智庭.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需求和供給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