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1 16:21:17
序論:在您撰寫信息技術發展規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移動通信;基站布點;規劃技術;方法探析
中圖分類號 TN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89-0052-02
不合理的基站布點規劃不僅會增加網絡建設的成本,還會嚴重影響到用戶的正常通行。例如在地形比較復雜地區,局部地區基站建設密度過大,導致導頻污染,或是出現覆蓋盲區影響正常通話等,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換而言之,如何能將基站規劃在最佳位置,是網絡建設和運營的關鍵環節,也是本文主要的研究
方向。
1 基站的基本建設形式
利用移動通信基站進行定位是近年來移動通信應用發展的新方向,也是第三代移動通信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人們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了大量的通信基站,利用通信基站作為無線定位基站成為移動通信網絡提供LBS業務的新途徑,使得移動通信終端也具備了定位功能,并進一步降低了移動定位的成本,增強了移動通信功能的實用性。
基站的建設形式按照其占地面積和區域的不同,可以分為自建型基站和附建型基站。自建型基站一般是運營商通過土地建設來將機房和落地塔進行建設,而附建型基站一般是運用上通過租用的方式,在建筑物頂部建設系統,包括樓頂桅桿、支架、天線等。
2 基站的選址要求
通過對我國通信行業建設和發展的整體規劃方向分析,結合我國現階段城市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基站選址需要滿足的基本要求是移動通信信號的覆蓋。站址要求主要從無線電波傳播特性的角度提出的對站址的要求,包括站點具置、機房位置、鐵塔定點、天線高度、天線方位角及供電情況、傳輸路由等內容。以上內容應在現場確定,由設計院負責填寫《選點操作表》,并由各方簽署勘察紀要,交建設單位作為原始資料存檔備案。例如優先在建筑物周圍進行規劃,將基站進行建設,結合居住環境、公共設施、市政設施等,來確定最終的建筑
形式。
此外根據建筑物設置的基本要求,應該和公共設施相結合,重點關注的是建筑物本身的功能。例如根據重要程度的劃分,從政府部門的建筑到市政建筑,再到一般的商用建筑和居住建筑的順序劃分。對于一些人口密集的區域,例如學校、醫院等區域避免設置基站。在位置確定之后,需要規劃選址要求,看其是否能符合規劃的基本方向[1]。如果需要調整,則需要在周圍的小范圍內進行重新
選址。
組團的基站也應該進行距離的選定。而在安全防護方面,如果必須要在軍事設備、加油站、電力設施周圍進行基站布點的情況下,需要考慮到安全問題和環境問題。尤其是環境問題,是目前對于移動通信基站布點工作影響非常大的一大因素。因為移動通信基站本身是通過電磁波和終端進行通信聯系,也是一種電磁輻射。但是國家環保總局的《電磁輻射防護規定》中也明確規定,通信領域的標準限值為功率密度每平方米0.4W,這也說明在超^這一范圍的情況下需要和環保部門進行申請,然后在檢測合格之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3 基站的站距要求
通常在進行移動通信的網絡規劃時會考慮到一個方面的問題,即基站之間的距離如何設置,蜂窩半徑如何規劃能夠最合理。而實際上站距問題也是決定基站數目具體需求的方式。除去本身的投資限制,基站的距離或是小區半徑對于實際的通信質量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通常情況下基站的距離如果一直提升,到了一定的范圍之后必然會影響到正常的網絡覆蓋,但是這也不代表基站距離降低的情況下就能顯著提升網絡性能。而實際上的結果是當小區半徑降低的情況下同樣會導致問題的產生[2]。
3.1 發射功率
移動終端的輻射功率是通信中的關鍵指標,輻射功率如果能夠保持高水平,不僅會減少收集的待機時間,也會讓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程度更大。一般情況下CDMA的功耗低,是在于其本身終端所需的輻射功率很低,不僅依靠CDMA自身的技術特點,還會使得網絡規劃受到影響。而站距正是決定終端發射功率的重要條件。反向鏈路的發射功率會隨著收集和基站距離的提升而提升,收集輻射的最大功率一般是系統達到覆蓋邊緣。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反向鏈路中,無論是用戶處于哪個位置,只要在同一小區內,其干擾基本是相同的,而手機和基站距離的增加也會加大路徑的損耗,提升手機的發射功率,所以減少小區半徑可以顯著降低手機的能耗,但是從基站發射的角度來說,小區半徑并不能無限制減少。當減少到一定程度時也需要考慮到軟切換
問題等[3]。
3.2 小區容量
基站覆蓋和容量本身是相互矛盾的。通常情況下我們希望小區半徑能夠盡量提升,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另一方面,小區半徑增大的情況下會降低其容量,所以在基站的布點規劃環節當中需要找到一個更合理的方式。由于反向鏈路的容量和小區的干擾因素油酸,小區半徑的提升會導致發射功率的提升,而相比于反向鏈路,前向鏈路的容量會和路徑損耗的距離有關,小區半徑減少的情況下短路距離以內的用于路徑損耗程度會比較小,因此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區的整體
容量[4]。
4 規劃要求
對于移動通信的基站布點規劃,應該將其納入具體的建設規劃體系當中,并且通過相關的規定來規范基站建設。作為通信行業的管理部門也應該針對不同類型的基站要求進行制度建設,從體系上進行保障,解決長期以來存在著的建設問題,另外從基站的建設形勢來看,對于一些類型的基站管理流程還需要進行針對性的管理,尤其是一些發射功率比較小的基站,在環保審批環節可以進行適當的和面管理。未來移動通信的高速發展也會讓技術標準有顯著的變化,通信技術標準的升級和更新也會給通信基站的規劃指標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根據市場的變化合理調整通信及占布點方式,也是有效指導建設的重要
途徑。
5 結論
通過研究,可以看出移動通信基站布點對于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性。因此,為了能切實提升其質量,為今后的通信網絡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就需要在布點規劃上更加合理。我國的很多城市已經開始著手建設,因此未來的發展空間也是非常廣闊的。
參考文獻
[1]周維章.移動通信基站防雷接地技術探討[J].廣西通信技術,2012,1(3):27-30.
[2]張亞朋,謝暉.寧波城市移動通信基站布點規劃編制分析[J].城鄉建設,2016,14(8):39-41.
關鍵詞:規劃信息化;發展趨勢;關鍵技術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進程的加劇,這兩大要素都對城市提出了更高效、高質的功能性需求,因此城市規劃的責任進一步加重了,需要向更高的水準和層次發展來滿足實際需求,規劃信息化的蓬勃發展正是這種狀況的外在體現之一。作為一種新型城市規劃模式,規劃信息化繼承了舊有城市規劃模式的復雜化特征,而綜合運用的多種信息技術令這種復雜化特征愈發明顯,因此,規劃信息化自身的技術特征對其未來的發展方向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是預估其發展趨勢的關鍵。
1 規劃信息化的關鍵技術特征
城市規劃的工作雖然繁雜,但大體來說可以分為規劃設計、規劃管理、規劃輔助這三類,用于城市規劃的諸多信息技術基本都是為這三項工作服務的。因此以這三種技術目的為基準,分析規劃信息化中關鍵信息技術的技術特征。
1.1 用于規劃設計的信息技術
目前應用于規劃設計的信息技術主要有兩類,分別是數據挖掘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
1.1.1 數據挖掘技術。數據挖掘技術是某一類型技術應用模式的統稱,這類技術的基礎在于城市規劃的基礎信息建設。事先建立城市規劃專用的基礎信息數據庫,將城市區域內的基礎地形圖、歷年的規劃記錄和規劃數據、各種城市信息的統計資料等基礎信息都存儲在里面,在進行城市的規劃設計時,直接從數據庫中提取信息使用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基礎信息數據庫所提供的數據具有表面化特征,但具有很高的挖掘價值和應用價值,在設計時要充分分析和發掘才能實現基礎信息價值的最大化,所以這類技術才被稱為數據挖掘??傮w來說,數據挖掘技術具有提升規劃設計中所用信息價值的功用。
1.1.2 虛擬現實技術。該項技術的關鍵在于以電腦模擬出虛擬的規劃設計結果,與普通虛擬技術不同的是,虛擬現實技術模擬出的空間具有三維化特征,而且能實現感觀模擬效果,令使用者不只通過視覺,還能以嗅覺、觸覺、聽覺等感觀去實際感受規劃設計的效果。嚴格來說,虛擬現實技術將城市規劃設計的設計、預期、效果檢驗三項工作融合在了一起,規劃設計人員可以直接在虛擬空間中進行城市的規劃設計,并立刻看到預期的設計效果,親身體驗到實際效果的優劣,并對不足的部分即時修改。這種設計模式不僅極大地提升了設計效率,而且對規劃設計的質量也有很好的優化效果。
1.2 用于規劃管理的信息技術
規劃管理一直是城市規劃的一大難點,城市規劃牽扯到多部門、多領域、多人群,可以說幾乎與城市的所有居民都有聯系,這種復雜性導致了傳統的規劃管理一直呈現不同程度的混亂狀態。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的正是信息技術中的數字管理平臺和電子一圖技術。
1.2.1 數字管理平臺。在城市的規劃管理中,必須辦理的規劃業務不僅種類繁雜而且數量龐大,為此,許多城市都為規劃管理建立了專門的電子業務平臺,以期實現相關業務的數字化、信息化管理。電子平臺不僅具有極高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能效,而且為城市的所有民眾提供了參與城市規劃的窗口,能令規劃的管理決策更貼合城市居民的實際需求,提升城市規劃質量。
1.2.2 電子一圖技術。電子一圖技術是GIS技術、信息制圖技術、電子地圖技術、動態數據技術的一種統合應用。這種技術將城市規劃、審批、管理需要用到的屬性數據、空間數據、資料數據等全部統合、疊加、拼接到城市的電子地圖上,并令該圖能反映出這些數據的動態變化。這樣一來只要通過操作這張電子圖就能實現全部的規劃管理,具體來說,在圖上對某區域進行規劃管理時,相關的管理信息立刻就會全部顯示出來,這樣一來大大提高了規劃管理的條理性和效率。
1.3 用于規劃輔助的信息技術
規劃輔助的工作通常與上述的規劃設計和規劃管理結合起來,不能獨立存在。但用于規劃輔助的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往往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因此在這里將其與設計、管理分開討論。以規劃輔助為目的的最典型信息技術就是城市規劃專用的動態化基礎信息數據庫和數據網絡。這二個信息系統通常共同進行建設和應用,通過網絡對規劃信息進行動態收集和提取,以數據庫對規劃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和存儲。二者共同構成的規劃輔助系統相對獨立于設計和管理系統之外,能實現獨立收集、獨立存儲、獨立運作,但可以隨時為規劃設計提供數據資料,為規劃管理提供決策參考。
2 規劃信息化的未來發展趨勢
規劃信息化在未來的發展受兩大因素影響,分別是技術和需求。其中需求因素具有長期性和不確定性,而技術因素則因特征和水平可以實現短期內的預測。因此,這里僅以目前可預知的技術水準,結合最迫切的發展需求,討論規劃信息化在未來一定時期內的發展趨勢。
2.1 數據網絡技術促成的信息共享趨勢
我國的許多城市都已經建立了自己的規劃用信息數據庫,但在共享方面做得并不好,數據庫的獨立性過強,一方面難以實現跨城市、跨領域、跨部門的技術和經驗交流,另一方面也使數據庫的應用能效得不到充分發揮。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部分城市已經開始加強共享平臺建設和數據網絡建設,一方面將城市規劃的數據庫與公安、稅務、工商、交通等部門的數據庫連接起來,建立城市整體的數據網絡;另一方面,與其他城市展開合作,連接數據網絡,期望最終能完成全國范圍的巨大城市規劃網絡,這對我國城市規劃水平的提升是非常有幫助的。
2.2 遙感監測技術促成的動態規劃趨勢
目前的規劃信息化模式無論是設計還是管理在動態性上都有所不足,難以滿足越來越快的城市變化需求。因此,需要進一步強化遙感監測技術,將其與前述的虛擬現實技術、電子一圖技術結合起來,對城市中的各項規劃信息實行動態監控、動態反饋,保證城市規劃的時效性和準確性。
2.3 GIS技術促成的智能規劃趨勢
從本質上來說,城市規劃是一種有方向性的成果預期,因此預期結果的全面性和準確性直接關系到城市規劃的最終質量,這種特征反映到規劃信息化上就是發展趨勢的智能化。從技術層面來看,目前最適于智能規劃的技術是GIS,因為GIS技術原本就集成了空間分析和數學模型兩大技術,這兩種技術都可以應用于智能分析。通過對GIS的改進和融合,可以令其與基礎數據庫連接起來,預測出更準確、全面的規劃設計與管理效果。
3 結束語
作為信息技術實用化的產物之一,規劃信息化必然會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的發展、創新而持續進步和成熟??梢灶A期城市規劃總體在未來的發展依然會是一個多元化和動態化的進程,因此未來信息技術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也會呈現出這種技術特征,這為技術人員對規劃信息化的研究指明了方向。相信未來以更多特征展現在世人面前的規劃信息化能在我國的城市建設工程中發揮更理想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仇保興.中國城市規劃信息化發展進程[J].規劃師,2007(9).
[2]李成名,等.城市基礎地理空間信息共享原理與方法[M].科學出版社,2005.
[3]于靜,程鴻.加強城市遙感影像技術在城市規劃監控中的應用[J].城鄉建設,2007(3).
[關鍵詞]信息化;交通運輸規劃;發展
隨著我國城鄉道路的不斷增多,交通運輸的技術不斷深化改革,道路施工也成為國家建設的重點。但最近幾年,因為交通運輸規劃不合理導致交通堵塞,以及道路施工企業貪圖利益導致道路施工出現質量問題的情況不勝枚舉,現下交通運輸的規劃遠遠跟不上時展的需求,還會導致社會資源的浪費。因此,在信息化迅速發展的時代,交通運輸的規劃發展也要充分利用好信息化的技術,來提高人民的出行安全。
一、我國交通運輸管理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交通運輸發展一向是城市發展的重點,以南寧市交通運輸發展為例,南寧市交通運輸局堅持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積極促進南寧市交通運輸發展,促進建立以信息技術為標志、以高新技術為依托、具有“智能、環保、安全、舒適”等特點的可持續發展的交通運輸體系,為實現南寧市交通運輸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南寧市交通運輸局對信息化的保障體系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在領導機構、發展規劃和建設模式等各個方面開展了很多準備工作。雖然信息化的建設在不斷完善,但是在信息安全、項目建設、運營等很多方面仍然有待進一步加強。
1、信息化建設意識淡薄
我國修橋建路的歷史悠久,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交通運輸部門的交通運輸建設仍然停留在基礎設施建設的階段,沒有樹立起信息化的觀念。這將直接導致交通運輸部門對信息化的交通運輸管理規劃的不重視。有的地區開始意識到要跟隨信息化時代的發展,但由于認識不全面,信息化的概念淡薄,信息化的技術跟不上,沒有資金對信息化建設的大力支持,都導致交通運輸信息化建設工作沒辦法順利開展,信息化的建設也無法落實到實處。
2、資金投入不全面,硬件設施落后
交通運輸部門的資金是上級撥款,資金來源渠道比較單一,資金有限,不能重點放在信息化建設方面。資金投入的不足也導致信息化建設的硬件設施不足,存在著部分軟硬件設施落后,使用率不高,使用情況不佳等情況。除了硬件設施不完善,還存在著網絡問題,包括部分網絡核心設備備份不足,網絡存在單點故障,數據和網絡安全防護設備不足,信息采集設施、信息設施不足等,這些都容易導致信息化漏洞,使交通運輸規劃中存在漏洞。加上沒有建立資金來源和使用的監管機制,不能擴大信息化建設的融資渠道,沒有把資金的使用公開化和透明化,容易埋下的隱患。
3、人員素質不高
信息化建設做到交通運輸規劃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部分,對工作人員的技能要求比較高,但部分交通運輸部門存在著工作人員素質不高,計算機人才匱乏,信息化建設能力不足,沒有專業的交通運輸信息化規劃能力。交通部門對員工的計算機技能培訓也沒有落實到實處,員工往往身兼數職,加上運政管理部門的信息化設備沒有配置好,硬件不足,人才缺乏,這些都會影響到交通運輸信息化的發展。
4、管理機制不暢通
交通運輸部門沒有樹立信息化建設的觀念,沒有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化建設制度。交通運輸部門沒有對信息化工作的開展做約束和規范,即使開展了信息化的工作,功能也不完善。交通運輸部門上上下下信息溝通渠道部暢通,導致信息不能有效地傳播,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
二、加強我國交通運輸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1、信息化的建設必須要提高公司人員的素質
運政部門要積極引進高素質的人才,擴大“高、精、尖”人才的吸收途徑,對于已就職的員工,要定期進行技能培訓,通過培訓可以增強員工的滿足感,可以實現員工的自我價值,減少員工在工作中的失誤,從而推動交通運輸規劃的信息化建設。員工之間要共同學習,相互促進,共同進步,提高員工之間的合作協助能力,促進員工互相交換知識見解,員工除了要虛心學習,還要虛心接受同事的批評建議。通過培訓還可以培養員工的專業技能,提高員工的工作素質,倡導員工愛崗敬業。
2、信息化的建設離不開完善的內部信息交流系統
要帶動交通運輸規劃和發展,就要建立一個完善的內部信息交流系統。信息的交流是保持交通運輸規劃與時俱進保持不落伍的重要保證。無論是運輸部門內部的信息還是外部的信息,都有重要的借鑒作用,影響著交通運輸規劃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只有建立一個健全的信息交流系統,才能在工程項目實施中保持信息交流的暢通,第一時間把交通運輸規劃的信息傳遞下去,減少信息傳遞環節中出現的信息缺漏問題,保證了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為交通運輸的規劃和發展提供正確的信息保障。
3、交通運輸規劃要加大對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投入
以信息化帶動交通運輸規劃和發展,開展智能交通工作,能夠完善交通運輸的網絡建設,整合交通運輸行業資源,從社會效益的層面來說,可以強化政府的電子政務建設和業務信息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提高行業運行安全監管、突發事件監測應急處置能力,提高服務公眾能力,踐行群眾路線。在經濟效益上,加強交通運輸的信息化規劃可以降低交通部門的管理成本,拉動經濟增長。雖然我國交通運輸規劃不斷深化改革,近幾年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是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交通運輸規劃的信息化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市場經濟資本還不夠雄厚。因此要拓寬信息化建設的融資渠道,把重點放在交通運輸規劃的信息化建設上,加大信息化規劃的專項資金投入,保障發展規劃的落實做好硬件設施的養護,延長設施使用壽命。
4、交通運輸規劃的信息化建設離不開制度保障
要充分發揮政府宏觀調控的力量,用制度保障交通運輸規劃信息化建設的健康穩定運行。企業作為交通運輸信息化的一個主體,可以推動信息化項目成果的推廣。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來保障信息化工作開展的合理合法性,促進交通運輸規劃的良性健康穩定發展。通過完善健全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保證各個部門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制約,加強了對資金的監督和管理,減少的隱患。
三、結論
利用信息化帶動交通運輸規劃是項惠民的大工程,為人民群眾提供了一個高速、簡潔的通信網絡平臺,不僅可以拉動經濟增長,還能刺激相關產業的發展。因此在推動信息化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不斷提高員工的素質,提高管理水平的深度,結合互聯網技術,做到高效、便捷、科學、完善的交通運輸規劃。
參考文獻
關鍵詞:城市規劃;新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 TU984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城市發展規劃作為城市的綜合部署,對于城市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在這種形勢背景下,城市發展規劃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目前,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城市規劃提供了技術支撐,使城市規劃更加科學合理。本文對新技術運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行了介紹,并在此基礎上對虛擬現實技術、地理信息系統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城市發展規劃中的具體應用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今后我國城市發展規劃提供一些幫助。
一、城市發展規劃運用新技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國的城市規劃發展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城市發展規劃工作不斷完善,取得了不少成績。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城市發展規劃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城市發展規劃對于反映經濟發展規律和產業增長的關注不夠;城市發展規劃對于人的實際需求與城市整體布局的協調有待提高;城市發展規劃對于環境承載力與經濟發展的匹配性研究不夠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城市發展規劃。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使城市發展規劃滿足新時期的發展需要,我們必須尋求新的出路,新技術就是在此時應運而生。
新技術在城市發展規劃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新技術的應用使城市發展規劃更加科學合理。在城市規劃中,新技術的應用可以為城市規劃提供更加準確的數據和信息,使城市發展規劃的決策更加科學。比如,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可以為城市發展規劃提供地理數據、屬性數據以及各種空間關系,使城市發展規劃中涉及到的各項資料更加完整和準確。其次,新技術的應用提高城市建設和管理效率。與過去相比,新技術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城市規劃工作的自動化,提高規劃部門的工作效率,對于提高城市建設和管理效率也具有重要作用。比如,人工智能技術在城市規劃中通過數據和模型可以幫助城市規劃決策者完成很多復雜的工作。由此可見,新技術在城市發展規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下面我們就對一些新技術在城市發展規劃中的具體應用進行分析。
二、新技術在城市發展規劃中的具體應用
1、虛擬現實技術在城市發展規劃中的應用
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Reality)簡稱VR,它綜合了三維計算機圖形技術、立體顯示技術語音輸出技術以及網絡傳輸技術等多種技術,借助于這些技術和計算機設備模擬出來一個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通過觸覺、視覺以及聽覺等方面的模擬為使用者提供服務,在這個虛擬世界中,使用者如同身臨其境一般。目前,這種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醫學研究、工業仿真、軍事、房產開發以及娛樂游戲等多個領域。在城市發展規劃中,一方面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可以在虛擬環境中獲取工程項目的資料,使工程項目的設計、規劃以及管理等工作更加快捷,提高了城市發展規劃方案的評審和設計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虛擬現實技術在虛擬空間中通過對城市規劃成果和城市發展過程的再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規劃和管理中的風險,提高了城市發展規劃的整體質量。
2、人工智能技術在城市發展規劃中的應用
人工智能技術(ArtificialIntelligence)簡稱AI,顧名思義,它就是模擬和擴展人的智能的一種科學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有著密切關系,是計算機科學研究中的一個分支。在人工智能技術中,計算機就是實現這項技術的物質手段和載體,人工智能的各項應用都是通過計算機軟件來實現的。現在,為了延伸人類的各種智能來滿足社會發展需要,人工智能的各項研究越來越多,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在城市發展規劃中,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主要表現在決策支持系統方面。一方面,在決策上,計算機的決策支持系統借助于知識、數據以及模型,通過人機交互進行的方式對城市發展規劃進行半結構或者非結構化的決策,對城市發展規劃決策者起到輔助作用;另一方面,在管理方面,決策支持系統作為數字城市中重要的數據分析工具,能夠完成大量的復雜工作,提高城市發展規劃管理水平。
3、GIS技術在城市規劃建設中的應用
(1)建立城市規劃數據庫
進行城市規劃的前提就是城市的空間地理數據以及城市目前的發展現狀。城市自身就是一個極為復雜的系統工程,其數據系統十分復雜,城市的地形圖數據、規劃控制數據、地下管線數據以及其他的屬性數據都囊括在內。因此,在進行城市規劃建設的過程中,首先就要利用GIS技術來建立起完善的城市規劃數據庫系統,對城市規劃的各種數據進行實時的存儲和管理,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建立起城市的空間分析模塊,為城市的規劃提供支持,實現城市規劃的高效化、合理化。
(2)實現圖文信息一體化
圖文信息一體化指的是城市規劃過程中一些屬性數據與圖形二者之間的雙向查詢。圖文信息一體化對于城市規劃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以往城市規劃的進程中,城市規劃信息系統建設面臨的一個重要的瓶頸就是圖形數據與文檔信息的有效關聯。因此,在城市規劃建設的過程中必須依托計算機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等對城市規劃信息系統進行全面的設計,實現屬性數據與圖形數據之間的有效關聯和高度集成,進而進一步實現圖文信息的一體化,為城市規劃提供一個可視化的信息系統。
(3)進行自然條件分析
在對城市進行總體規劃的過程中,對于城市現有地理信息的調查和分析可以使用GIS技術。通過利用遙感衛星可以實現對于一些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的獲取,通過一些專業的GIS軟件將空間地理信息進行分類并且進行一系列的數據分析。比如,利用GIS軟件對一些面積進行測算,就可以對城市的當前的土地利用現狀進行必要的了解,從而對于城市土地資源的利用情況以及城市的用地規劃進行全面的分析。通過利用GIS技術對城市規劃進行自然條件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的效率,進而進一步提升城市規劃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4)進行模擬預測
在進行城市規劃的過程中需要依據城市發展的戰略來對城市的發展規模進行預測,進而制定出一些城市分期建設的經濟技術指標。在進行模擬預測的過程中,需要利用相應的數學模型來對城市建設的綜合環境以及其發展的規模進行評估,進而為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在這個過程中,GIS技術中的空間疊置分析功能、拓補分析以及緩沖區分析等會得到廣泛的應用,通過對所有要素進行綜合的分析進而得到一個相對準確的預測結果,進而為城市的規劃提供重要的決策依據。預測結果的合理性關鍵在于回歸模型的建立及其與GIS系統的結合,此外還可以通過一些GIS的相關模塊來對GIS系統進行二次開發進而進一步提升模擬預測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4)進行城市總體規劃
目前我國實施土地用途管制的一個重要的依據就是城市的總體規劃,是對城市的土地資源的開發、整治和利用進行總體上的規劃和安排。利用GIS技術建立起城市總體規劃信息管理系統,可以對土地的總體規劃利用進行動態的管理。城市總體規劃管理系統具備統計以及空間分析功能,城市規劃人員可以依據自身規劃的實際需求來對城市空間信息數據中的一些可以利用的數據信息進行分類統計,進而對城市的土地利用等進行全面的深層次的數據分析,對多種城市規劃方案進行進一步的優選,從而為城市的總體規劃提供一條新的途徑。
結束語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我國城市發展規劃朝著信息化的方向發展。在信息化的城市發展規劃中,需要以虛擬現實技術、地理信息系統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等為支撐,這些技術相互結合,相互滲透,共同作用于城市發展規劃,使城市發展規劃更加科學,提高了規劃項目的管理效率,在當今城市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今后,我們要加強對城市發展規劃中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靜文,李翅.城市發展對我國城市規劃新技術與方法的改革探討[J].中國經貿導刊,2010,04(12).
[2]牛羽.淺談城市發展規劃中新技術的應用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1,10(22).
[3]吳偉,孫毅中,成驊,趙曉琴.城市規劃新技術應用平臺建設進展[J].江蘇城市規劃,2009(12).
[4]劉友欣.淺談GIS技術在城市規劃管理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08).
一、現代信息技術在林業調查規劃設計中的應用回顧
回顧我院的調查規劃技術發展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推離算盤,應用計算機(器)進行計算
我院是使用計算機技術最早的單位之一。1979年全國森林資源連續清查內業匯總首次應用到計算機,當時計算機還處于“01”時代,也就是采用機械碼,進行數據錄入、計算。1980年以后,使用ASClI碼進行計算。一是以fx一8O為代表的系列計算器大量使用,標志著珠算的年代已經結束。這可以說是我院計算技術的一次革命。二是以502P為代表的帶有編程功能的計算器(計算機)出現,使計算工作進入了程序運算階段。三是以TI一59創先的小型、便攜式計算機使用,使得計算結果可以打印輸出。四是trsZ一80第一代微型計算機應用,改善了調查規劃設計內業工作方式與效率。1984年始森林資源調查的內業統計匯總工作主要依靠計算機來完成。與此同時計算機語言、關系數據庫知識在我院逐漸普及。漢字輸出將我院計算機應用推向新的階段。從第二代微型計算機始,計算機輸入輸出使用了漢字,使得所有的統計計算全部用于計算機來處理?!?/p>
2、甩掉圖板,實現制圖電子化
計算機制圖應用,是計算機應用的一次飛躍,將模擬信號轉變成數字信號,即數字化、矢量化。80年代初我院完全依靠圖板制作各類規劃設計圖,繪圖人員走在哪里將圖板背在那里,在各業務科室都培養了-tL繪圖能手。從80年代末開始引入計算機制圖,用10年多的時間,我們甩掉了圖板,全部采用計算機制圖。(1)Autocad的應用我院于80年代末開始使用Au—tocad,主要用于土建、道路等專業設計,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制圖工作的普及。逐步應用到林業工程項目規劃設計中,并在土建、道路專業使用專業的Autocad軟件。(2)Mapcad的應用(數字化)非線型圖形的矢量化是林業制圖走向數字化的一次飛躍。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制圖以非線型制圖為主,沒有矢量化就不可能有林業制圖數字化。由于當時技術水平的限制,國外已經推出的制圖自動化軟件在國內難以推廣運用。9O年代初,我們選擇了Mapcad軟件。從486計算機DOS系統開始運用,發展到更新WINDOS系統版本使用,逐步使我院制圖走向自動化。(3)Gis的應用CAD、空間分析與數據庫的結合是現代信息技術的又一次發展。我院首次應用Gis系統是從Mapgis開始,隨著軟件技術和使用技術的提高,到2004年后發展為應用ARCGIS,之后的工作成果都是在此平臺上產生的。
3、扔掉鋼筆,進入辦公自動化
微軟的普及應用使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扔掉鋼筆,進入辦公自動化。我院從80年代末就開始使用電子文本,進行文表處理,由于受計算機數量的限制,直至9O年代初,一直處于學習階段。從90年末始,大量配備計算機,在調查規劃設計工作中開始普及應用文表處理,與此同時網絡開始應用,調查規劃設計文本及日常辦公文本的編寫、傳輸、印刷等逐步用計算機來完成,到目前為止,我院職工已經是人手一機或多機,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文書、財務、人事、技術資料等管理全面使用計算機,進入了辦公自動化時代。
4、力減野外作業,使用遙感技術
我院遙感技術主要用于進行森林資源調查,最早試用遙感技術是從7O年代開始的,當時使用的是航空照片,借助立體鏡進行解譯判讀,8O年代末開始試用航天遙感研究試驗,并獲得林業部科技進步獎。1999年在森林資源連續清查中進行了樣地判讀調查,2004年開始,在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荒漠化沙化土地調查、濕地資源調查等項目中大量使用,與此同時,影像的處理技術全面掌握。2004年前主要采用的是分辯率較低的TM影像,2004年后主要采用分辨率較高的SPOT影像。
二、現代信息技術在林業調查規
劃設計中的應用主要成果現代信息技術在我院林業調查規劃設計中應用成果較多,主要介紹近年來采用地理信息技術、遙感技術、衛星定位技術等在調查規劃中的重要應用成果。
1、陜西省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管理信息系統
陜西省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分為縣級和省、市級??h級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的最小單位為小班:省、市級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管理到縣,訪問到小班。系統能夠與其它林業子系統相互兼容、資源共享;根據提供面積或圖幅求算面積對范圍內自動求算的面積進行平差,使圖面面積等于控制面積:進行資源數據的即時更新,確保資源數據準確性、時效性。
2、陜西省退耕還林管理信息系統
陜西省退耕還林管理信息系統是基于ARCGIS地理信息與ORACLE數據庫平臺上共享的圖、數、文、表一體化的網絡管理系統。通過遙感影像、DEM數據、矢量地形數據等模擬真實地理環境,將退耕還林小班信息與實地山頭地塊相關聯,圖數結合;采用國家數字林業數據標準,實現資源共享:運用了網絡技術,數據傳輸與管理最終在網上運行:多種數據源、多種比例尺、多種格式基礎數據共同應用;采用多尺度數據無縫拼接技術及先進的內存管理方法與數據調度機制;系統采用了分級管理。
3、陜西省荒漠化沙化土地調查數據庫
從1994年開始,間隔5年一次的全國荒漠化沙化土地調查已經進行了4次,2004年后普遍使用3S技術,通過建立解譯標志、判讀、區劃、現地驗正的環節進行調查。按照全國荒漠化沙化管理信息系統要求,我院建立了陜西省荒漠化沙化土地數據庫,主要內容包括地理信息庫、屬性數據庫、圖形數據庫等。
4、陜西省濕地資源調查數據庫
從1995年到2003年,國家林業局(林業部)組織開展了建國以來首次大規模的全國濕地資源調查,陜西省第一次濕地資源調查是1999年進行的。2010年陜西省進行了第二次調查,采用3S技術,通過建立解譯標志、判讀、區劃、現地驗正的環節進行調查。按照全國濕地管理信息系統要求,我院建立了陜西省濕地資源數據庫。
5、森林資源連續清查數據庫
森林資源連續清查從1979年始,采用固定樣地連續清查體系,從1994年開始我院建立固定樣地屬性數據庫,經逐步補充與完善,現已建立了各期森林資源連續清查屬性庫。
三、現代信息技術在林業調查規劃設計中的應用展望
關鍵詞:城市規劃;信息技術;運用;影響
一、前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國的城市規劃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工作中重要且前瞻性的工作,是城市發展的“藍圖”,為適應現代化社會城市發展建設的需要,通過深入研究和探討,借鑒其他發達國家在城市規劃中的成功典范,分析我國在城市建設中出現的問題,總結經驗教訓,從而開創我國城市規劃建設的新局面。本文探討我國進行城市規劃信息化建設的發展以及現代化信息技術在城市規劃與設計中的運用及影響。
二、城市規劃與設計中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
信息化是指從傳統生產方式向現代生產方式根本性轉變的過程,即是信息技術從業務應用向業務核心滲透的過程,是從傳統管理向現代管理轉變的過程。我們國家的信息化正在從領域信息化、區域信息化、社會信息化等各方面展開并深化進行。城市信息化建設將成為中國城市發展的新主題與新動力,成為解決城市發展中諸多難題的有效手段。
(一)現代社會,城市規劃中對信息技術的發展要求隨著人們對城市現代化建設觀念的轉變,信息技術的發展也要不斷適應城市規劃領域中的設計要求,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隨著城市社會發展,數據之間的關系將變得更為復雜,對統計數據與現狀圖件的綜合分析要求有所提高。類型數據的處理與綜合城市規劃與管理涉及到到了地理要素、社會經濟、環境等諸多類型因素。數據類型包括:以圖形為主的矢量數據、以遙感圖像為源的柵格數據等。
2.人類對城市發展的認識本質上是時間上的現勢性、空間上的精確性,城市規劃是對城市發展的不斷適應的過程。隨著城市進程的加快,城市規劃也必須加快其更新速度,信息技術也就隨著應該不斷適應并很好地運用到城市規劃中去。
3.信息管理規范化、智能化和可視化從規劃編制到規范實施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數據,包括現狀的和規劃的,如何將規劃數據規范化成為科學的組織和管理是現代城市規劃的重要任務之一。如何與辦公自動化實現一體化,對信息產品進行可視化處理,以便用戶方便、快捷的使用,也是未來城市規劃信息技術研究的重要方向。
(二)現代社會,信息技術在城市設計中的發展
隨著現代社會人們對城市設計的要求越來越高,城市設計從內容以及評價原則來講,不光是恰當的空間組織、悅目的視覺效果,甚至包括了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以往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由于受到技術的限制,規劃師與建筑師主要是通過二維圖形加上空間的想象來構思設計方案,局限性很大,而只有在建筑單體設計或者較小的群體上才應用三維效果圖,構建的空間關系和視覺效果也遠遠沒有想象出來的好,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改變了這一現狀,大容量數據管理技術、多媒體技術、專業化圖形信息處理軟件等技術和產品的應用使城市空間信息在城市規劃領域的應用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為城市設計領域開創了一個新的篇章。
三、城市規劃與設計中信息技術的運用及影響
(一)現代信息技術在城市規劃與設計中的各種運用
隨著現代化管理手段的不斷發展,更新,城市規劃信息系統應運而生。作為一種決策手段和工具,其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與環境保護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以數據處理、分析與管理為主要特征的城市規劃信息系統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計算機輔助設計(CAD,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是一種應用于機械工程、電子、和建筑等領域進行制圖設計的圖形處理軟件。目前,CAD已經廣泛應用于城市規劃設計部門進行規劃設計與制圖,普遍被設計者所運用。其設計效率比價高,設計圖紙清晰且規范,效果較美觀。
2.遙感技術(RS,Remote Sensing)
遙感是一種通過衛星、飛機等平臺攜帶傳感器獲取地球表面圖像的技術,目前也已經廣泛應用于資源、環境、管理等部門,基于城市規劃是以城市地域現狀為前提的,所以通過對遙感圖像的處理可以獲取反映土地利用、環境等分布情況的相關可靠。
3.信息系統技術(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 tem)
GIS是以地理空間定位為基礎,結合各種文字、數字等屬性進行集成處理與統計分析的通用技術,主要功能是數據輸入與管理、數據查詢與空間分析、成果表達與輸出等,為城市規劃編制和管理的分析、評價和預測等服務,同時也將為城市規劃方案提供最有效的信息分布與管理手段。
4.網絡技術(Network)
因特網在現代社會-信息技術飛速運轉的時代用“家喻戶曉”這個成語來形容已經不足為怪了,其實它不僅僅是個簡單的網絡術語,專業角度來講它是一個由各種不同的計算機局域網和廣域網連接而成的集合體。其所提供的遠程終端協議、文件傳輸協議等服務為數據共享、更新、管理、交流等提供了便捷途徑,在城市規劃管理中,可以通過共享各種規劃信息來方便設計管理者互相交流,溝通。
(二)現代信息技術對城市規劃與設計的影響
1.對城市規劃管理的影響
主要表現在辦公自動化方面。隨著社會的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通過網絡可以建立城市規劃管理部門與城市建設者之間的信息通信渠道,報建單位只需通過網絡平臺就可以將報建所要提供的材料、數據等傳輸給規劃管理部門,而規劃管理部門的規劃審批工作同時在網上進行。這樣可以促進雙方緊密聯系,互相溝通交流,實現設計與管理一體化,提交并且反饋信息也就相應的方便快捷,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工作質量。
2.對城市規劃設計的影響
城市規劃設計將更廣泛地應用CAD技術和GIS技術,CAD技術在傳統的圖形處理設計中不斷改進優化,規劃設計師采用筆輸入技術來進行設計規劃更加方便,可將大腦思維創造與靈感結合,使得設計出的圖紙更加直觀、形象,設計中所需的數據數字化,獲取更方便。同時,采用遙感圖像為背景設計,結合GIS技術,獲取人口空間分布、交通流量等信息建立相應的信息系統,全方位得實現城市規劃設計的現代化操作手段。
綜上所述,城市規劃信息系統技術的發展推動了人們對城市空間信息的需求,它的廣泛應用必將給我們的城市規劃開拓新的局面,從另一層面來講,城市規劃行業真正步入了信息化時代,我國的城市規劃行業發展也將邁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參考文獻:
[1]黃曉春等.城市規劃設計行業信息化建設.北京規劃建設.2006(5)
[關鍵詞] 系統觀 國家數字信息資源戰略 規劃模式 環境分析
[分類號] G250
National Digital Information Resource Strategy Environment Analysis Method and Planning Model Based on System Theory
Sun JianjunKe QingCheng Yi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Abstract] Study the applic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PEST method in the analysis of digital information resource strategy environment, provide a national digital information resource strategy plan model based on system theory. In the model, the plan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 environment analysis, function judgement and strategy formation.
[Keywords] system theory national digital information resource strategyplan model environment Analysis
20世紀90年代以后基于系統觀的戰略規劃思想在企業戰略管理中逐漸被重視,其依據戰略管理的系統特性,明確戰略管理系統的環境因素及其作用,旨在建立一個開放、有效的戰略管理系統。戰略管理系統的環境因素包括內部環境因素和外部環境因素,內部環境因素主要有組織結構、組織文化、制度、人及利益相關者、信息渠道。外部環境因素主要有行業環境因素和一般環境因素,行業環境因素主要有競爭對手、供應商、行業政策等,一般環境因素指社會、文化、科技、政治、法律。這些環境因素都具有相關性,他們相互作用。通過系統地對戰略環境因素分析,形成科學的戰略,這便是系統觀思想在戰略規劃中的應用[1]。
1基于系統觀的數字信息資源戰略環境分析方法
數字信息資源戰略規劃是對數字信息資源發展中的戰略性重大問題進行全局性、長遠性、根本性的重大謀劃。它是從戰略管理的高度來討論數字信息資源的發展和管理問題,實現數字信息資源的發展目標,建立和擴大競爭優勢,而對各種數字信息資源生產要素(包括數字技術、數字資源和數字信息管理體制等)及其功能所作的總體謀劃。數字信息資源對組織、國家來講承擔了雙重角色,既是必不可少的經濟資源,又具有駕馭其他資源的能力,因此數字信息資源戰略規劃更需要從系統的角度綜合研究[2]。
基于系統觀的數字信息資源戰略規劃的關鍵是對環境的分析,對于國家數字信息資源戰略來講,外部環境為一國之外的全球環境,內部環境則指的是一國內部的條件。環境分析即為對全球的數字信息資源發展環境的分析和我國數字信息資源發展環境的分析。在數字信息資源戰略環境分析中主要使用的方法是PEST方法。
1.1 PEST方法基本思想
PEST方法是對外部環境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這些影響組織的主要外部環境因素是政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技術(Technological)和社會(Social)這四大類。具體的衡量因子見表1[3]:
PEST方法將所有與組織發展相關的一切外部因素分為政治、經濟、技術和社會文化這四類,對每一類又細分了其具體影響因子,對這些影響因子的綜合分析是PEST方法的核心思想。PEST方法是一種定性的評價外部環境的方法,其優點是能做到科學全面、具體細致的識別環境的條件和變化因素,且簡單可操作性強,因此在實際中有廣泛的應用,不僅可以用于外部環境的分析,我們也將其應用到內部環境的分析,是一種很好的戰略規劃分析方法。
1.2 PEST方法在數字信息資源戰略外部環境分析中的改進
如果直接將PEST方法應用于數字信息資源戰略規劃中會發現有許多子指標并不適用于數字信息資源相關活動中,例如,數字信息資源受技術的影響較大而受經濟環境的影響相對較小,但是衡量技術環境的子指標只有兩個,遠遠不能滿足實際分析的需要,經濟環境指標卻又顯得過多。所以若要得出正確的分析結果,必須對現有的PEST方法結合數字信息資源的特征進行改進。
國內外有許多學者研究了影響數字信息資源發展的政治、經濟、技術和社會文化因素的具體內涵。2003年,美國南康涅狄格州大學通信、信息和圖書學院學者和他的學生調查了開展“數字圖書館”項目時需要考慮的問題,主要要思考以下問題[4]:
1)數字化時選擇那種原材料作為數字化收藏對象。
2)數字化實踐采用哪些標準、規則和指南。
3)數字化中有哪些與版權和產權相關的信息政策法規。
4)數字化實踐中最關鍵的技術問題是哪些。
5)數字化實施中,在硬軟件開發、系統設計和人力資本方面,圖書館的技術市場定位的發展趨勢和興趣所在。
根據國內外在數字信息資源研究方面的實踐經驗,我們認為,國家層次的中的PEST方法包含如下分析要素(表2):
2 基于系統觀的數字信息資源戰略規劃模式
基于系統觀的基本思想,筆者提出國家層次的數字信息資源戰略規劃模式,如圖1*。
在進行正式的戰略規劃過程之前必須做的工作是戰略背景研究,包括數字信息資源的發展概狀進行分析,得出規劃的理念和規劃方法。規劃的理念是在正式的戰略功能定位之前對數字信息資源戰略要實現的效果和產生的影響的初步構想,即數字信息資源的戰略功能是具體而明確的,規劃理念則是較為抽象和假設性質的,可能借鑒的是其他行業的思想,可能引用的是經典的哲學理論,但在后續的戰略規劃過程中能起到指示和引導的作用。規劃方法的選擇也是非常關鍵,通常一個數字信息戰略的形成需要綜合運用多種規劃方法。我們提出的數字信息資源戰略規劃模式將數字信息資源看成一個整體,研究影響其發展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并進行綜合分析與評價,因此可以稱為是一種基于系統觀的戰略規劃模式。這一戰略規劃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2.1數字信息資源戰略的總體環境和內部條件分析
這是數字信息資源戰略規劃的核心環節和關鍵步驟。環境分析是為了掌握組織內部和外部的變化力量,以便及時作出有效的反應,回避風險,識別危險和機遇,獲得持續發展的機會,優化長期或短期的規劃。數字信息資源的環境分析即為識別在其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宏觀環境和內部能力,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使得戰略規劃能更好的適應環境的變化[5]。
我們將這些因素分為全球數字信息資源發展的總體環境和我國數字信息資源發展的內部條件,采用的是前面提及的PEST分析方法,從政治、經濟、技術、社會文化四個方面來分析。政治維是指與數字信息資源發展相關的國際政治環境。經濟維是與數字信息資源發展的全球經濟環境。技術維指數字信息技術,如當前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的發展現狀,其中許多技術都對數字信息資源產生影響。社會文化維是從社會人文角度來考慮的一個尺度。通過將影響數字信息資源的外部因素劃分為這四維,可以幫助我們正確的識別外部的環境。對于數字信息資源的內部能力的分析,要抓住的關鍵問題是組織內部數字信息資源的數量、類型、分布規律,組織內現有的經濟能力和技術能力、組織對數字信息資源的政策導向等。目的是識別組織開展數字信息資源戰略的資源能力,亦即進行可行性條件分析,需要在組織內部開展充分的調研。
在上述分析基礎上,構建數字信息資源發展的SWOT分析模型,即明確數字信息資源發展面臨的機會、威脅、優勢、劣勢。
2.2數字信息資源戰略功能定位
這是數字信息資源戰略規劃的首要任務,前文提到,由于數字信息資源的多重角色,決定了數字信息資源戰略功能的多元性。這一階段要明確數字信息資源的戰略愿景和戰略使命陳述。
①戰略愿景(Vision)
按照美國著名戰略管理學家弗雷德?R?戴維的觀點,愿景就是解決企業要成為什么(what do we want to become) 這個基本問題。例如我國聯想集團的戰略愿景就是“未來的聯想應該是高科技的聯想、服務的聯想、國際化的聯想”[6]。許多企業家理解愿景就是是企業難以實現的戰略目標,更多的是企業家的一種追求,它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是通過愿景的確立,能起到激動人心的作用,因為愿景并非是虛無縹緲的,而是需要超乎常人想象的信心與毅力才能實現。
數字信息資源的戰略愿景即為明確數字信息資源建設朝哪個方向發展,表達了戰略規劃的宏觀愿望。例如新西蘭的國家數字戰略中,戰略愿景是“為所有的新西蘭人創造一個數字化未來。數字通信技術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新的交流方式,提高了民主化進程、為新的機遇打開了大門。我們必須借助技術的力量將公眾和與之息息相關的事情聯系起來,表現出我們的創造能力,發揚獨有的毛利文化(the culture of Māore),增強和南太平洋鄰邦的交流”[7]。
②戰略的使命陳述(Mission statement)
在企業戰略研究中,使命陳述是解決企業是什么(what is our business)這個基本問題,和愿景相比,企業使命是在企業愿景基礎上,具體的定義到回答企業在全社會里經濟領域經營活動的這個范圍或層次。企業使命是比愿景內容更具體、更符合實際的概念。
按照戴維的研究,使命應包括以下九個要素:顧客、產品或服務、市場、技術、對生存,發展和利潤的關注、理念、核心競爭力、公眾形象以及對員工的關心。這九個方面也成為評價一個企業戰略使命是否合理的標準[8]。
數字信息資源戰略規劃中也要求能準確的定位戰略的使命。同樣的在新西蘭的國家數字戰略中,其中內容戰略的使命陳述是為新西蘭公眾提供無縫的、便捷的信息訪問渠道,使公眾獲取與之生活、工作、文化相關的重要信息。具體的使命為:到2006年12月,制定和國家內容戰略;開發在線文化門戶;實施國家數字資產檔案項目“Te Ara-the Encyclopedia of New Zealand”和毛利語言信息項目“the Maori Language Information Programme”;通過合作伙伴資金來開展現有內容數字化以及新的數字內容的創作。
戰略愿景和使命陳述的確立對戰略規劃具有重要意義。德魯克曾說過形成一個清晰的戰略愿景和使命是戰略家的首要責任[8]。愿景能對群體產生激勵、導向作用,讓這些群體產生長期的期望和現實的行動,在企業使命得以履行和實現的同時,自身的利益得到保證和實現。凱勒對前人研究上歸納出使命陳述的價值是:一有助于戰略規劃與組織文化相契合,使戰略規劃的實施獲得堅實的組織文化支撐。二是合理建構的使命陳述具有重要的外部影響力。因為使命陳述表述相關利益群體的利益,甚至能施加影響的邊緣群體的利益。同時,使命陳述也表述了存在于組織與受眾之間的“契約”[9]。
我國在現代化建設的探索和實踐進程中,國家使命、愿景和戰略目標已逐漸清晰,我國的國家使命是建設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和平共處的和諧社會。我國的國家愿景是把我國建設成為能夠持續發展的學習型社會、創新型社會、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我國的國家戰略目標是2020年左右實現小康社會、在21世紀中期進入中等發達國家的行列。這些都是數字信息資源戰略愿景和使命陳述形成的指導思想和重要依據。
2.3數字信息資源戰略的形成
這是數字信息資源戰略規劃的最終目的,也是前面兩個階段的最終研究成果。經過科學的分析和準確的判斷后,需要為數字信息資源的發展制定正確的戰略。戰略內容包括數字信息資源的法律政策、標準規范、技術創新、商業模式、組織機構和最佳實踐。數字信息資源的發展重在管理,一個完善的法律政策體系的建立有助于為數字信息資源戰略的實施提供保障。因此應根據戰略的需要制定相關的法律政策,并建立相應的執法部門對突發事件進行初步的控制。數字信息資源標準規范的建立是從源頭上做好數字信息資源戰略管理工作的基礎,戰略的其它內容都要貫穿和體現這些標準規范?,F有的許多標準規范如內容描述標準DC,唯一標識符標準,開放檔案信息參考模型OAIS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技術創新是指積極探討對數字信息資源發展起促進作用的數字信息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工作。商業模式是開展各種形式的增加資金收入的行動,為數字信息資源建設募集資金,實現數字信息資源相關產業的經濟利潤。組織機構是指要建立一個統一、協調、合作的組織機構,各部門自覺履行各自的角色和責任,接受統一的監督,共同促進數字信息資源的發展。最后,還要在實踐中積極探討可行的實施模式,尋找最佳實踐方案。經過這三個階段,便完成了一個系統的數字信息資源戰略規劃過程,下一步便轉入戰略實施階段。
3結論
本文提出的基于系統觀的數字信息資源戰略規劃模式具有四個明顯的特點:(1)既考慮到影響數字信息資源的外部環境又考慮到與數字信息資源相關的內部條件,采用系統綜合的思想對數字信息資源的發展環境進行綜合評價。形成一個全面、客觀、綜合的戰略分析基礎。(2)運用了PEST環境分析方法和SWOT分析模型。PEST方法將外部環境用政治、經濟、技術、文化四個維度來衡量,使得抽象的戰略規劃過程變為科學的、具體的、可行的分析過程。SWOT方法則根據環境分析結果得出數字信息資源發展所面臨的機會、威脅、優勢、劣勢,從而構造了清晰的數字信息資源戰略分析框架,進一步促動戰略的形成。(3)將戰略功能定位作為一個單獨的戰略規劃階段,顯示了戰略功能定位判斷的重要性,明確了戰略功能定位在戰略規劃的作用。它是整個戰略規劃工作的主導思想。(4)最后,提出了數字信息資源戰略規劃的內容包括數字信息資源的法律政策、標準規范、技術創新、商業模式、組織機構和最佳實踐這六者。
參考文獻:
1董小煥.論企業戰略管理的系統觀. 集團經濟研究, 2006(10):1
2Orna, Elizabeth. Information Strategy in Practi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ilogy, 2005,56(14):1556-1557
3歐斐生.臺灣生技產業經營環境與經營分析模式之應用探討.臺北:國立成功大學管理學院, 2002:26-28
4Liu Yanquan. Impacts and Perspectives of Digitization Practice in the US Libraries. Digital Library Forum, 2005, (11):1-9
5Wende,Zhang. Enterprise Strategy’s Studying of patent information. Journal of the China Society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2004,23(1):108-111
6經盛管理咨詢.中國企業文化戰略:愿景引航.省略/manager/200605/476.html.2006-05-26
7Ministe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nister of Communications. The Digital Strategy: creating our digital future. digitalstrategy.govt.nz/.200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