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1 16:21:16
序論:在您撰寫體育科學的性質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這次頒發的新大綱是否科學、是否符合我國高中(包括學校、教師、學生)的實際,是否可行和能否作為 編寫教材、進行體育教學、評估體育教學質量的依據,還要在試驗工作結束后得出結論。我們的責任就是共同 研究、學習新大綱的精神實質,深刻體會高中體育課程的性質,明了高中體育教學的目標及其目標體系。本文 僅就這些問題,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和認識。
一、高中學生的體育,如何體現“高層次的基礎教育”的精神
(一)體育是高中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體育是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體育也理所當然地是高中教育的組成部分。關鍵是高中學生的體育是不是具 有基礎教育(或稱高層次的基礎教育)的性質。這里僅從高中學生的體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來論述高中體育的 基礎性。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在講到《基礎教育的緊迫任務是實施素質教育》一文中指出:“體育是素質 增長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可忽視體育。健康的身體既是良好道德素質的載體,也是知識的載體,抓智育 沒有載體不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沒有載體也不行。重視體育不只是要求學生有一個好身體,還要通過體育培 養良好的身體素質、優良的品質和心理素質,體育對于促進人的和諧發展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替代的?!?體育和健康不能等同,但是健康是離不開體育的,體育的功能也首先是為了健康,為了體質的增強。因此要提 高包括良好的身體素質在內的國民素質,是離不開體育的,任何忽視體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是不完全的教 育。
(二)高中學生的身體發展尚處于發展階段
體育課程的特點主要是通過體育活動的教育過程,完成體育的目標,也是完成教育目標的一部分。體育課 程是理論與實踐結合十分緊密的學科,而體育的實踐活動是本學科的主要特征。因此,制訂體育課程和編寫體 育教材時,必須以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為基礎,反映其生理和心理特征,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高中學生的 生長發育、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發展具體情況如何呢?他們的年齡一般集中在15~19歲之間,剛進入緩慢的 增長期,除少數發育指標外,大部分指標仍處于正向增長期。80年代和近幾年對全國學生前后進行的近100 萬 學生體質與健康的調查、測試與研究,所獲得的有效數據表明,在高中年齡段的漢族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 力,如50米跑、1000米跑(男生)、800 米跑(女生)、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男生)、斜身引體(女生)等 項目的指標,除個別項目略呈平穩的下降趨勢外,絕大多數項目的指標都呈緩慢上升趨勢。因此,抓住高中階 段的有利時機,全面地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內臟機能的發展,對他們的整個人生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 為終生體育打好基礎的關鍵時期。高中階段要教會他們鍛煉身體的方法,增進健康,提高身體素質,促進身心 的健康發展,打好強身健體的基礎,既保證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也為未來的發展打好基礎。歸根到底 是全面鍛煉身體,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培養對體育的興趣,養成經常鍛煉身體的習慣,逐漸形成較為正確的體 育價值觀。因此,高中學生的體育教學,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仍是主要目標,這一基礎的目標是不能動搖的。
(三)高中學生體育價值觀的特點
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力是什么?動力,來源于動機。學生是否喜歡上體育課,對體育課的態度如何,學 習動機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內部趨動力。高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不能否定興趣仍然起著重要的作用 。但是,他們對體育課程的學習意向、愿望、興趣已不是他們唯一的趨動力。而且高中學生對于興趣內涵的理 解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也可以說他們的體育價值觀有了“轉變”。如果把體育的功能概括為生物功能、心理 功能和社會功能,高中學生的價值觀是與其功能相對應的。而且逐漸地從比較單純地追求興趣的心理滿足,向 比較理性的、為了實現體育的生理的和社會的功能轉化。
學生體育價值觀的內涵及其分類,可作下列表述:
心理價值觀:追求和滿足自己的心理要求,尋求和
│享受體育的樂趣,把興趣、愛好作為
│ 自己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要趨動力。
│生物價值觀:把體育活動作為鍛煉身體的一種手段
│ ,追求鍛煉身體的實效性,認為生命
學生的 │ 在于運動,把改善身體健康狀況、增
體育價值觀 〈 強體質作為參加體育鍛煉的趨動力。
│社會價值觀:加強對參加體育鍛煉的理性認識,并
│ 且與個人的幸福、未來事業的發展和
│ 社會責任相聯系,把服務于集體、社
│ 會、國家相聯系,責任感和榮譽感成
為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趨動力。
把學生體育價值觀這樣分類,不表明它們之間是截然分開的。特別是興趣對各級學校的學生,都是他們積 極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動機之一。但是,對體育的興趣有直接的興趣和間接的興趣。直接的興趣是學生在體育 的學習鍛煉中,通過參加豐富的體育活動內容,追求體育成績和競爭中獲得的。而間接的興趣則是學習目的明 確、把參加體育鍛煉作為達到身心發展目標的自覺活動。這種興趣是必要的,而對高中學生來說,間接的興趣 逐漸得到升華。如果說初中以下學生體育價值觀,是以滿足心理的價值為主要傾向,而高中學生生物的、社會 的價值觀則逐步成為主要傾向。這里講的只是一種“傾向”性,而不否認幾種價值觀的融合兼顧性。特別是興 趣幾乎是伴隨人們終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之一。
高中學生與初中以下的學生不同,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體育觀,提高他們的體育意識,是體育課程的重 要目標之一。高中學生的體育與成年體育、康復體育、競技體育和單純的娛樂體育也不相同,他們仍然需要用 多種多樣的體育手段與方法全面鍛煉他們的身體,促進他們身心的全面發展,這也是高層次的基礎教育在體育 課程、教材和教學中的體現。
(四)普通高中的“普通”性,決定了它的“基礎”性
普通高中的體育課程,不僅與競技體育中的運動訓練不同,而且與職業中等技術學校的體育課程也不相同 。高中體育課的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是否具有“普通性”和基礎性?回答應當是肯定的,而且這種普通性與其 它學科相比較,更具有其現實性。因為體育課程既是學科課程之一,又具有普遍性,其目標的內涵具有教育目 標的基礎性,與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具有直接的、主要的關系。不論學生未來的去向如何,都必須具有強健的體 魄和通過體育的教育活動所獲得的相關素質。即使有少數高中學生,把體育作為未來的一種職業,畢業后希望 自己成為一位優秀運動員、教練員、體育教師或體育的管理人員,但是就學生的學習而論,也必須在學好基礎 課程的前提下,因材施教,通過各種途徑發揮自己的特長。不能把普通的體育課,改成某一運動項目的運動訓 練。將來不論做任何事情,包括做一位體育的專業人才,都必須打好思想、科學文化和身體素質的基礎。即使 是運動技術的提高,也必須在身體素質全面提高的基礎上才能發展與提高。這里還必須強調指出,不經過科學 選材、增加訓練時間、強化訓練、提供多種特殊的條件,只是通過體育課是不可能培養出專業運動員的。
(五)基礎教育與學科發展的關系
課程教材必須反映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新學科的知識,體育課程教材也不例外。但是,教材內容的發展 與更新,也必須體現基礎教育的特點和教材相對穩定的特點。體育,就社會文化的一部分而論,它既是一個傳 統的概念,又是一個欣欣向榮不斷發展的事業。新的體育項目不斷增加,健身方法也不斷增加并向科學化發展 。但是,作為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的體育,特別是學生必修課程中的體育教材內容,是不能完全與社會文化體 育相提并論的。競技體育的項目層出不窮,新的競技項目,作為文化是一回事,作為教材內容又是另一回事。 例如,拳擊運動,特別是女子拳擊以及散打等項目,搏擊劇烈,最容易傷害身體,不符合高中體育教學目標。 這類的運動項目對學生既無強身健體的價值又無教育意義的項目,絕對不宜選入普通高中的課程教材。但是, 新的體育思想和有關強身健體的研究成果,則必須在體育教材內容中有所反映。例如,不顧學生的具體情況, 過分要求學生達到某種不切實際的目標,或無氧鍛煉的時間過長等,科學已證明對青少年的身體鍛煉不僅是無 益的,而且是有害的;而有氧鍛煉對改善人體健康,增強體質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在高中體育教材的構建中就 必須予以充分的重視,體現基礎性和科學性。
(六)高中的基礎教育是義務教育后“高層次”的基礎教育
在論證了高中體育的基礎性的同時,還必須明確高中的基礎教育性質與初中是不完全相同的,它是九年義 務教育后的“高層次”的基礎教育。它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1.普通高中的辦學任務和培養目標與義務教育不完全相同
就體育課程和體育教學的目標而言,在與初中體育的目標相銜接,繼續鍛煉學生身體,增強體質,學習體 育知識技能,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等幾個方面都提高了要求。例如,在身體鍛煉方面,從初中強調促進學生的正 常生長發育,改善健康狀況為重點,向培養強壯型體魄,提高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方面轉化。特別是要加強 正確的體育價值觀的教育,強化體育意識的培養,使學生養成積極、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把鍛煉好身體 作為自己的社會責任。并且在體育學科能力方面有較大的提高,即具有自學、自練、自我調控、自我設計鍛煉 計劃、自我檢測和評價體質狀況能力等。
高中學生應具有與高中教育階段相適應的體育運動文化和體育衛生保健的知識水平。
2.體育教材內容的層次提高了
高中學生的課程,有的是采用小循環排列的,作為課程的學科名稱是相同的,但具體的內容和難度、高度 卻不相同。甚至個別科目的內容也是相同的,但知識的深度、廣度卻不相同。體育教材的內容,從運動項目和 身體鍛煉的手段名稱來看,大體都是相同的。例如,初中有田徑、體操、球類、民族傳統體育、韻律操和舞蹈 等,普通高中幾乎都重新開設,繼續學習、鍛煉,但是其動作的難度、定量要求、熟練程度、技術和戰術(如 球類教材)都有較大的提高。其中較大的差別是加大了學生對教材的選擇性。在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更 加注意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特長。
3.辦學模式的改革與變化
高中的辦學模式與初中有所不同,普通高中的辦學模式正在從比較單一的升學預備教育模式,逐步實現普 通高中辦學模式的多樣化。例如,一部分普通高中可以升學預備教育為主,有所側重地為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 打下堅實的基礎,為高等學校輸送合格的新生;一部分普通高中,通過分流,辦成兼有為升學和就業兩種預備 教育的學校;還可以試辦以就業預備教育為主的學校;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和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還可以辦 一些特色學校。
新大綱與高中各種不同辦學模式的關系如何呢?首先不論是哪一種辦學模式,都必須重視體育,體育課程 是任何一種辦學模式必修的基礎課程之一,并保證貫徹執行新大綱的內容和規定。如果辦具有體育特色的學校 或班,在使用新大綱時,應相應地有所變化。由于升學和就業的去向不同,在完成新大綱基本要求的同時,在 限選和任選教材的授課時數和有關的規定范圍方面可靈活使用。
摘 要 從學科論的視角,系統梳理、探討體育教育訓練學的定義、研究對象以及學科性質等基本理論問題,指出:體育教育訓練學是研究一門兼備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屬性,集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同時根據今后我國體育發展的整體戰略與未來各學科的總體發展方向,提出體育教育訓練學科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 體育教育學訓練 學科 性質 發展趨勢
一、體育教育訓練學的學科性質
1997年的《學科與專業目錄》中,體育學分為體育教育訓練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人文社會學和民族傳統體育學。盡管四個二級學科是并列的關系,但綜合其研究對象,研究內容以及學科屬性等幾方面特點看,它們還是有性質和層次差別的。除體育教育訓練學外的三個二級學科,要么是其它成熟學科在體育學的滲透和深入,要么是運用其它學科的理論、方法研究體育實踐中的問題。都不是體育學所專有的、獨立的本源性學科。
(一)體育教育訓練學屬于綜合性學科
體育教育訓練學就更接近于教育學的屬性。但這樣理解是片面的,因為,體育教育訓練學不同于教學論和教育學,它不僅研究教學和訓練的理論與方法,它還研究作為教學內容的各個運動項目的技戰術發展問題,而技戰術問題的研究屬于自然科學領域。因此,體育教育訓練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
(二)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
體育教育訓練學的屬性:一方面,體育教育訓練學將運動人體科學、體育美學等學科關于運動與人的關系的理論成果運用于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的實踐,具有應用研究的特點,同時,體育教育訓練學還是一門具有明確指向和目的的學科,因此,它無疑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體育教育訓練學還把揭示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的基本原理、一般規律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比如運動訓練的周期理論、板塊理論的發展和創新,就是一種基礎性研究。
(三)應用技術研究
如前所述,體育教育訓練學把不同運動項目的運動技術及其教學與訓練規律作為學科的研究內容,屬于技術學科范疇,在錢學森科學體系的縱向結構中屬于第四層次――工程技術(應用技術)。
運動是體育的核心和手段,運動項目是最基本的運動方式。體育教育訓練學以運動項目為邏輯起點,以各運動項目的技戰術發展以及教學、訓練規律為對象,因此,體育教育訓練學是體育學最基本、最核心的學科。它也是兼備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屬性,集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
二、我國體育教育訓練學科的發展趨勢
(一)為高校競技體育的發展服務
自從我國經歷了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后,國家與民眾已經對我國現有的運動員培養機制進行了重新的審視,并提出了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戰略方針。這種建設體育強國戰略的核心就是運動員培養方式與機制的改變。世界頭號體育強國的美國在其北京奧運獎牌獲得者多數為在校的大學生。這種以高校孵育高水平競技運動員的模式,已經成為了我國競技體育發展的一個方向。在這種國家調整競技體育的戰略方針下,就要求高校的一些學科要為競技體育運動員培養模式的發展提供服務與幫助,這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體育教育訓練學科的服務功能產生了轉變。以往,我國的體育教育訓練學科主要是為培養體育教師、教練員、體育教學訓練人員進行設置與安排。而隨著高校孵育高水平運動員戰略的開展,體育教育訓練學學科的未來發展趨將輔助于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
(二)加強體育教育訓練學科的綜合性
“作為一種世界潮流趨勢與科技進步的重要變現形式,學科的綜合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边@對處于全面發展階段的體育教育訓練學科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體育教育訓練學科在未來的綜合化發展是由體育教育訓練本學科的內容體系與時展所共同決定的。體育教育訓練學科以是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醫學、生物學、化學以及其他相關學科融合發展起來的,它是一個跨學科、多層次的體系。同時體育教育訓練學科是更是一門文理共存學科。其包含內容之廣泛,是任何學科都不能與之相比擬的。在我國各個領域都在突飛猛進、積極的與國際相接軌的今天,體育教育訓練學科勢必會擴大其涵蓋的領域,使其獲得更大的競爭力。
(三)體育教育訓練學科要保持相對的獨立性
時代的變革與社會的發展決定著學科未來的發展趨勢。從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出,體育教育訓練學科在未來的發展中,必須對其內部與外部學科進行不斷的綜合來完善自身的體系。但是在綜合的過程中,也要保持相對的獨立性。因為體育教育訓練學對其他學科來說還是非常的年輕,其中許多內容都需要其他學科的支撐。如果體育教育訓練學科在在未來的發展中,不能突出自身的體色來保持學科發展的獨立性,那么很容易面臨被其他學科蠶食的危險。體育教育訓練學科的獨立性應該立足于本學科特有的體力運動形式上。因為任何一種科學中都沒有以身體運動為基礎研究對象進行的。在學科建設與未來發展方面,要以體育教育訓練學科為母體,其他外部學科來為母體服務,明確體育教育訓練學科的基本任務是為體育服務,而不是其他學科的附庸。
參考文獻:
[1] 黃漢升.體育教育訓練學高級教程[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4.8.
摘 要 體育教學是教與學雙邊的統一活動,是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指導下,積極主動的學習與掌握體育、衛生保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術、技能,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促進健康,發展運動能力,培養思想品德的一種有組織的教育過程。其是以實踐為主的學科,具有“技藝性”、“情意性”、“自然性”、“人文性”四性兼備。通過體育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意志品質的教育與培養。體育活動中需承受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負荷,要克服身心疲勞和學習上的困難,故為磨練意志,形成品質提供契機。因此,構建新時期體育教學目標體系,加強體育課程教學就成為了當前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
關鍵詞 職高體育 課程性質 教學目標 體系構建
體育是素質增長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可忽視體育。健康的身體既是良好道德素質的載體,也是知識的載體,抓智育沒有載體不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沒有載體也不行。重視體育不只是要求學生有一個好身體,還要通過體育培養良好的身體素質、優良的品質和心理素質,體育對于促進人的和諧發展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一、當前職高體育課程性質研究
(一)確定職高體育教學目的的法規依據
確定職高體育教育,強調使學生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身心的發展與保健的能力。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依據教育方針和職高體育教學性質和教育目的,學生應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身心保健的能力,具有健康的審美情操和初步的審美能力。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質,一定的應變能力和待人誠信友善、處世積極樂觀的情感。
(二)確立職業高中體育教學目的的理論依據
在確定高中學生體育教學目標時,認識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例如:體育作為一門學科教育,要不要反映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把社會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作為教育目的的內容?增強體質是不是體育教學目的的學科特點之一,應放在突出的位置上?體育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之一,是按照自己的學科體系進行教學,還是只要按學生自己的需要“活動起來就行了”等,這些問題都需要認真地進行研究。特別是近些年來,對學校體育功能的開發與討論有很大的發展。學校體育功能的討論,特別是關于多功能論和為主論的討論。這些都關系到如何確定職業高校體育教學目標的問題。因此,我們在研究和討論這些問題時,必須樹立教育的整體觀,把學校體育放到教育的范疇,充分體現體育的學科特點,并且根據學科特點研究和論證體育教學的目標。提出的這些目標,盡管有的過分強調為主論,不免有些偏頗,但一般都應是普通教育中的體育教學目標之一。目標的提出只是實現目標的一種愿望和要求,如果選用的教材內容、教學手段與方法得當,符合實際,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就可以把可能性變成現實性。但是,如何把可能性變成現實性,是受多種條件制約的,而且也不可能“一次完成”。應當辯證地考慮和研究這些問題,既不能單一化,也不能絕對化,同樣也不能把目標的內涵無限度地泛化。應當抓住育人的總目標,分階段、分層次,從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體育教學(或整個學校體育)的特殊性教育、教學過程,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其別是通過身體的活動和鍛煉的過程,達到改進學生健康狀況(包括心理健康)、增強體質的目標,體現學科的特點,最終達到育人的總目標,為提高整個國民素質做出應有的貢獻。
(三)教學必須與終生體育相聯系
學校體育教學要把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和良好的鍛煉習慣作為教學的重點。為其走出學校后,仍能根據變化了的條件運用學校已掌握的體育知識技能,繼續從事體育活動,參加體育鍛煉,體驗體育的樂趣。鑒于對終生體育的這種認識,在確定高中體育教學目的時,必須考慮到體育的現實目的,鍛煉學生的身體,增強體質,學會和掌握必要的體育知識、技能以及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同時也要為走向社會后,仍能利用這些知識、技能鍛煉身體,并養成良好的身體鍛煉習慣,使自己終生受益。為此,高中學生的體育教學目的、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都應體現這一基本精神。
(四)體育教學必須從我國實際出發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更加確定了體育教學目的必須從我國的實際出發,反映我國普通高中的實際情況,反映我國的學校、教師、學生的實際。特別要體現社會主義的實際。但是由于只看到時間是常數的一面,擔心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占用了學習的時間,而不懂得或認識不到學生按規定上好體育課,參加必要的體育活動,不僅可以改善學生的健康狀況,體質得到增強,保證有效的學習,而且體育也是學生應具有的文化知識。參加體育鍛煉對于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創造精神和發展個性,培養堅強的性格和頑強的意志品質都大有裨益。學生參加了體育活動不僅不會影響文化課與專業的學習,相反會促進學生的學習。因此,在學生的體育課本里,必須在理性上使學生提高認識,在實踐上運用有效的內容與方法,切實達到這一目標。
二、職業高校體育教學目標的體系建立
職業高中新大綱所規定的體育教學目的主要包括三個內容:全面鍛煉學生身體,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在初中體育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理機能、身體素質和基本運動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掌握體育的基礎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和能力,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獲得體育、保健的基礎理論知識;體育教學目的是整個職業高中各項教學內容和教學管理、評估的出發點和歸宿。根據高中體育教學目的,確定編選教材內容的原則,構建了各年級體育教材內容的教學目標和年級的教學目標。各項教材內容,按其特點,從簡單到復雜,從易到難,提出了縱向發展的系統性和層次性。年級目標是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關文化科學知識基礎、身體的發展狀況和掌握技術動作的水平,按年級層次確定了年級的綜合目標。各項教材縱向系統的年級劃分,將同一年級的內容歸納在一起,確定為年級的綜合目標,各項教材內容縱向系統可按年級劃分的目標體系如圖1所示。
三、結束語
綜合上述,健康是離不開體育的,體育的功能也首先是為了健康,為了體質的增強。因此要提高包括良好的身體素質在內的國民素質,是離不開體育的,任何忽視體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是不完全的教育。同時,體育是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體育也理所當然地是高中教育的組成部分,關鍵是學生的體育是不是具有基礎教育或高層次的基礎教育的性質。因此,加強體育教學目標體系的構建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吳建婷.高職高專院校體育的根本目標[J].考試周刊.2011(61):133-135.
[關鍵詞]中職學校 選修 體育與健康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4)07-0187-02
一、中職體育教育的現狀
學生自主選修體育課程,以學生自身興趣為起點,以完整技術學習為過程,以運動技能展示、應用為目的,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與歡樂,最終樹立“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的運動思想,實現終身運動的社會體育。
(一)教學內容現狀
中職學校體育教材內容大多是以田徑中的跑、跳、投和球類中的籃、足、排三大球為主的項目,簡單的動作學生在初中小學學習過,而難度動作則表現出技術水平達不到,從而使中職學校學生的身體素質沒有得到本質上的提高;其次,沒有考慮到中職學校的學生畢業后將直接面對社會的需要;教學中把身體全面發展等同于平均發展,使得課堂教學目標過多,所學內容與社會體育不能有效銜接;學校硬件設施不完備,無法滿足課堂需要。
(二)學生現狀
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占主導作用,在上課過程中,由于學生有自己的專業課程,而覺得其他課程無關緊要。因此,對其他課程沒有太大的熱情,不能積極地投入其中;另外,學生喜歡體育比賽,但對上體育課的積極性卻不高;學生喜歡“體育課”,但不喜歡老師組織的“體育活動”,缺乏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性,因此也就不能發揮其主導作用。人的本性是愛動的,一般來說自幼就愛“玩”,“玩”對學生而言也是一種興趣。但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學生對體育課老師設置的內容并不感興趣,有的還產生了厭學情緒,這也是學校體育中一種常見現象。
(三)教師現狀
在職業學校,大多將專業課的建設放在了首要位置,而對基礎課的建設力度很小,很難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對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再者,中職學校的體育經費、場地、器材缺乏,這是影響學校體育工作開展的關鍵因素。
二、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的方法與步驟
(一)根據《大綱》結合實際編寫符合學校需要的校本教材
中職學生的培養目標主要是根據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應該是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應該滿足社會的需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教育市場化并不是單單指社會資金參與辦學,更為重要的是人才要符合社會的需要。通過商品經濟我們知道,商品符合社會需要,其使用價值較高,其商品的社會競爭力也較大。同樣,學生等于學校的教育產品,而學生對于這個社會是否具有價值,就是取決于是否符合社會的需要,是否能夠為社會創造價值。因此,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以社會的需要為指揮棒,以社會的需求為導向,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要求的人才。因此,我們要根據自身的辦學條件、專業特點和學生的整體水平,結合社會的需求制定出相對科學、合理、完善的教學目標和培養方案。根據這些要求,制定和編寫相應的教材,這樣在教學中和人才培養中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目標明確。
(二)設置選修科目
選修科目設置依據:
1.以學生專業特點和以后工作性質、工作特點為基礎。如汽車維修專業可安排些提高上肢力量、腰背力量和下肢力量等方面的內容;城軌專業可多安排些耐力、體操等方面內容。
2.教師配備。我校有體育教師8人,可進行教學專業有:籃球、田徑、排球、體操、跆拳道、健美操、劍道、毽球等。教師豐富的專業知識讓學校體育實現選修教學成為可能。
3.硬件設施。我校200米田徑場1個、室外籃球場2個、排球場2個、舞蹈房2個,為實現選修教學提高硬件基礎。
4.確定科目。初步確定科目為籃球、排球、田徑、健美操、跆拳道、毽球、花式跳繩。
5.科目選擇??颇窟x擇以學生興趣為主,采用學生與教師雙向選擇的方法。學生選擇以專業和興趣為主,教師選擇以學生自身條件為主。
6.課時的分配與安排及學校支持。根據選修人數多少進行教師、課時、場地的分配,學校教務處對極特殊學生進行安排。教務部門與體育教師制定學生學習評價、考核辦法。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要求全面、綜合地評價學生,做到過程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課內評價與課外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考試與測驗相結合。
(三)選修體育具體實施
1.制定完善的教學計劃。中職體育教學內容的安排要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特點,進行針對性的體育技能訓練,從而體現中職體育教學的實踐性、專業性,為提高學生的從業能力做準備。為此,體育教師要聯合專業課教師研究,分析確定專業或職業崗位群的職業活動特點及崗位對體能的適應力的要求。從生理運動解剖學、生物力學,以及體育相關理論學的高度,將體能素質的發展要素定位確定依據,設計訓練手段,選擇相關教材和競技運動體育教材,再結合學生在校時間,制定完善的3年、2年、1年的教學計劃。
2.師生磨合,課程教學中改進發展。一種新的教育教學模式的產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進行磨合與改進,使之成為符合中職學校體育需要,教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過程。
3.互通有無,學以致用。學校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使學生能夠掌握生活的知識與技能,但這個過程很漫長,以至于有些學生不明白上學的目的。除了考試以外,不知道所學知識還有什么作用。因此,為提高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的,各選修課之間要互通有無,相互參觀、展示、合作、競爭。如籃球隊員在進行對抗比賽中,健美操可以將所學健美操編作拉拉操在比賽過程中進行展示。這樣既提高了籃球隊員的比賽熱情,也展示了健美操班級所學成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由于學生支持的隊伍不同,自我展示的方式也就不一,教師讓學生自己進行創編,提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保障與提高
1.加強師資培訓,完善體育設施。
2.創新教學模式,將就業導向引入課堂。
讓學生自主選修體育課程,以學生自身興趣為起點,以完整技術學習為過程,以運動技能展示、應用為目的,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與歡樂,最終樹立“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的運動思想,實現終身運動的社會體育目標――這就是體育課選修教學法。我認為這種方法能夠符合中職體育發展需要,且可以進行。
【參考文獻】
[1]羅洪慶.淺論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培養中職學生的競爭意識[J].中國校外教育,2012(22):158.
[2]朱志強.中職體育課程體驗對學生體育行為影響的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2(12):65-66.
[3]李俊德.淺談啟發式教學法在中職體育短跑專項教學中的應用[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4):136-137.
[4]周韶俊.中職體育課程教育中情景設計結合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J].運動,2013(05):83-84+109.
[5]陳龍,劉秋良.中職學校體育課程現狀調查及模塊化教學培養體系構想的研究[J].新聞天地(論文版),2009(01):133-136.
[6]魯捷.透視4R理論在中職體育課程課堂教學改革實踐中的價值[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1):61-63.
[7]王曉莉.樹立“健康第一”思想掌握學生心理改革中職學校體育課程[J].科學咨詢(決策管理),2007(09):62-63.
關鍵詞:高職教育 實用性 體育教學
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實用型技術人才的重任,體育教學應適合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注重體育教學與專業特點的有機結合,形成高職體育特有的風格,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進行改革,形成一套高職實用性體育教學課程。
一、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現狀
目前,中專院校升格成為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占高等職業院校的一半以上,但在課程建設上仍然保留著中專院校的印跡,或者是全盤依附在普通高等院校的模式開展體育教學,沒有體現高職院校應有的特色,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場地、器材和師資的限制,無法滿足學生精神生活和職業發展的需要。
隨著高職教育的不斷改革與發展,很多院校已實施“2+1”的教學模式,即兩年校內學習和實踐,一年校外企業實習的模式。體育課程教學縮短為一年教學,選修課程少,教學內容單一且過于“統一”,對不同專業學生圍繞著一到兩項內容進行教學,沒有根據學生的專業相結合,沒有分析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崗位或勞動性質,很難滿足學生終生的需要。
所以,高職院校迫切需要開展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教學,來達到高職體育教學應有的作用:不但讓學生學到一到兩項運動技能,達到終生鍛煉身體的目的,更要讓學生學會發展或補償勞動技能所需要的身體素質。
二、如何開展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
1.高職院校專業特點和工作崗位性質分析
高職院校學生進校后,專業開始定向,其基礎知識和公共必修課程在大學一年級開設,大學二年級開設的課程基本是專業課程和選修課,大學三年級開始走向實習崗位,各種類別的實習崗位對學生又提出了許多特殊要求:能在高、難、險的環境中進行高、精、細的生產工藝;能在緊張而又單調的流水作業線上重復相同的動作技術;能承受機械的振蕩或噪音的干擾;能在嚴寒或高溫的條件下堅持工作等,這就需要未來的勞動人才不但要有較高的職業技能,還要有較強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有相應的職業體能,包括力量、耐力、速度、靈敏和柔韌。另一方面,由于工作的性質不同,身體部位受到相應的限制,有些是局部固定的重復運動,長時間工作,使得部分肌肉發達,部分肌肉逐漸萎縮,甚至導致身體畸形,出現職業病。所以,加強實用性身體訓練是實用性體育教學改革的著力點,通過體育的形式、手段、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證人的勞動適應能力和活動所必要的機能與運動能力,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證良好的工作能力。
2.確定實用性體育教學內容的原則
首先,體育教學內容應根據所學專業特點和對體能需要選用體育教學內容。不僅具有體育的合理健身性、娛樂放松性,更具有較強的職業針對性,發展和提高職業技能的身體素質。
其次,教學內容要具有保健、矯正和預防的作用。能有效地預防和糾正某些職業技術對人體的不利或畸形傷害,動作結構要與掌握的技術相符合,并且動作簡單易學。
另外,教學內容應考慮在職業勞動的過程中操作姿勢和操作動作以及操作活動的性質。有些專業是相對靜力性站著或坐著工作,還有些是在野外的行走中工作,有些工作的動作速度快慢不同、動作的頻率有高低,有些操作過程對肌肉神經的負荷和心理負荷的影響有大有小。
因此,根據教學內容的確定原則,選擇相應的體育項目或創編操開展實用性體育鍛煉,從而增強學生的職業體能,消除疲勞,增進健康。
3.選擇實用性體育教學內容的訓練方法和手段
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內容的訓練方法,一般可采用體育運動中的各類動作技術進行操化或現有的運動項目,再根據職業運動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練習,能有效地預防和糾正某些職業技術對人體的不利或畸形傷害,做到既“發展”專業體能又“彌補”職業缺陷。如在高空環境下工作的電工、建筑專業和美術裝潢等專業的學生,可以進行攀登、爬桿、爬繩、走平衡木等練習,增強學生的平衡能力、控制能力、協調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在戶外進行測量和實地考察的測繪專業的學生,可以進行定向越野練習和戶外生存常識的學習,加強學生的目測能力和戶外生存能力;對長時間需要站立操作的紡織專業學生,可進行太極拳、乒乓球和倒立等項目的練習,增強下肢的靜力性力量,加強上肢小肌肉群的靈活性,另外預防下肢瘀血和靜脈曲張;對形體要求較高,性格活潑的賓館服務、公關、幼師、導游和文秘專業的學生,可進行體育舞蹈、健美操、形體操或瑜伽的練習,在塑造良好的體型同時提高個人的自信心,對長期伏案的文秘辦公人員,預防了低頭含胸對心血管的壓迫;對需要注意力集中、耐心細致的電器維修或財會專業的學生,可進行氣功、太極拳的練習,促使心理上的鎮靜,提高專注力,同時達到疏通筋絡,消除疲勞。
當然,任何專業的學生不可能練習一個項目就能達到預期的實用性目的,這就需要多方面的參考,根據學生個人的身心狀況進行合理的安排,讓學生知道如何進行實用性體育練習的方法,授人以漁,才是關鍵。
4.落實實用性體育教學需要相應的教學資源
實用性體育教學是面向全院各類專業的學生,開展好實用性體育教學就需要全面的教學資源,來滿足相應專業的特色需要,期中包括師資、場地和器材的完善。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專業結構要合理,經常提供教師進修的機會,多與其他專業老師交流、學習,多接觸新興體育項目,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和專業素質,具有創新思維,創編出動作結構合理、健身的實用性體育項目。在場地、器材方面,不僅滿足三大球的建設,滿足熱門項目的建設,更要滿足學生對新興項目的興趣需求。
三、結論與建議
1.深入分析專業特點,結合職業崗位的工作性質,科學合理地創編動作或選用相應的體育運動項目。
2.開展實用性體育教學內容要體現“發展”和“彌補”的原則,做到實用性和健身性。
3.通過實用性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健身觀念,實現“終身體育”目標。
4.學校領導要重視體育,重視實用性體育教學的改革和建設,對相應的配套建設給予支持。
參考文獻:
[1]趙蘇,余衛平.高職院校如何貫徹《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J].體育學刊,2006,11(5):85-87.
關鍵詞: 中職體育理論課 教學方向 教學策略
近年來實施新課程標準以后,各地體育教師進行了深入實踐探索,取得了相當可喜的成果,對學校體育實踐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目前,中職體育教學中,有計劃的系統理論教學工作做得不夠好。由于理論課時極少,除了開學和期末,一般都在不適合上室外課的陰雨、霧霾天氣進行,而且沒有相應的考核,使體育理論教學不能系統化。而且教師存在重技術教學、輕理論傳授的思想,缺少這方面的教學經驗,使理論課教學水平很難提高,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些情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體育教師理論教學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導致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存在脫節情況。
一、體育理論教學在課程中的重要性
在中學體育教學大綱中,體育課的教學任務是教育學生自覺參加體育鍛煉,并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爸袑W體育目的和任務”一章明確指出:“體育知識技能教學,不能僅僅理解為運動技術的傳授,更重要的是 教會學生鍛煉身體的知識、技能和方法?!斌w育課的基本目標是根據大多數學生的基本要求確定的,可以分為五個領域目標。
1.運動參與目標:積極參與各種體育活動并基本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基本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能夠制訂可行的個人鍛煉計劃,具有一定的體育文化欣賞能力。
2.運動技能目標:熟練掌握兩項以上健身運動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學地進行自我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運動能力;掌握常見運動創傷的處理方法。
3.身體健康目標:能測試和評價體質健康狀況,掌握有效提高身體素質、全面發展體能的知識與方法;能合理選擇人體需要的健康營養食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體魄。
4.心理健康目標:根據自己的能力設置體育學習目標;自覺通過體育活動改善心理狀態、克服心理障礙,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運用適宜方法調節自己的情緒;在運動中收獲運動樂趣和成功的感覺。
5.社會適應目標:表現出良好的體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二、中職體育理論課的作用
體育理論知識課是學校體育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從長期體育實踐中總結出的科學理論。通過有計劃的教學,學生系統地學習體育理論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認識,提高參加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和科學性。學生掌握了理論知識,不僅能夠指導平時的體育鍛煉,而且使學生懂得防止疾病、預防創傷的基本衛生保健知識。所以牢固地掌握體育理論知識不僅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現實需要,而且是學生堅持終身體育鍛煉的需要。
新課程改革下,體育與健康課對學生的理論知識提出了新要求。過去體育教師進行體育實踐課時,一直以運動技術教學為中心,注重運動型教學,忽略體育理論教學。而體育理論教學對學生而言,指從根本上理解體育運動學法、練法和健康養護法,從而配合身體鍛煉需要進行合理飲食、睡眠、衛生、心理調節等保健方法,達到更好的鍛煉效果。加強體育理論教學,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中不但傳授運動技術,還要把運動技術的健身原理、學法、練法和健康養護法等終身體育知識技能傳授給他們。這種缺失對于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能力、增進健康是一種缺憾。因此,體育教師不但要傳授學生體育鍛煉、欣賞、安全和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更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鍛煉,達到終身體育鍛煉的效果。
職業教育的性質不同于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方向是就業,需要他們更好、更快地適應工作崗位。職業學校學生一般是十七歲左右的青少年,他們的身體尚處于生理發育的重要階段,在這個年齡段如能進行科學的鍛煉,則肌肉、力量、肺活量等將有較大地發展,促進大腦中樞神經發育,提高對問題的思維能力,增強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興趣。因此,職業學校體育教學必須根據職高學生的心理及職業特點,科學安排理論知識傳授,形成職業學校體育教學的特點。
三、中職體育理論課的教學方向
職業高中學生和普通高中學生有很大的相似性,理論教學中有許多內容和方式可以參照普通高中教學。
1.體育課堂常規,包括體育課的結構、組織、基本要求、安全及考核評價等方面。
2.體育與健康相關的內容,包括體育課目的、健康的概念等方面。
3.保健養身,包括運動處方、常見運動損傷、體育保健等方面。
4.比賽知識,包括組織小型競賽、參與運動會、相關比賽規則及體育欣賞等方面。
相對普通高中學生,職高學生需要更快速地融入社會生活,在某些方面要有進一步的要求,因此可以在前面的基礎上嘗試加入一些更深入或更實用的內容。如:
解剖和運動力學,可以讓學生明白身體如何運動;對于機械專業學生,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力和運動的關系。
體育繪圖,培養學生空間感,建立空間和結構概念;對于繪畫、制圖類專業的學生,同樣起到促進作用。
武術和健美操,增強學生對美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氣質與姿態,增強身體素質;對于服務類專業的學生,幫助他們更好地進入工作崗位。
關鍵詞 新課標 中學生 體育興趣 培養 終身體育
前 言 在以知識經濟占主導地位的今天,人們的社會競爭意識比以前任何一個時代都顯得越來越激烈,個人實力決定了人的生存質量的好壞,面對求學網的發展趨勢和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學校體育的教學指導思想,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片面的生物學評價向完整體育評價轉變、從“階段性體育”向“終身體育”轉變、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因此如何提高人的社會競爭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勢必成為學校體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本文在分析新課標帶來的教改要求的基礎上,結合中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特點,圍繞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提出個人觀點,以供同行在開展學校體育工作過程中加以參考和指正。
1、體育教師要更新觀念
1.1指導思想的更新 :根據“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新課標確立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標準和評價體系,將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性質定義為“以身體鍛煉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學生的健康為主要目的”的一門課程,突出健康是唯一目標。
1.2體育意識的更新:新課標要求體育教師要從思想上更新體育意識:由職業型“教書匠”轉變成事業型“教育家”、由教師為本轉變成以學生為本、由學生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發展的引導者、由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體育教師要了解學校體育不單純是學生在校期間體力的增強和運動能力的提高,而是終身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要了解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前提。
1.3知識結構的更新:當今社會體育教師應具備的系統知識結構包括:“多媒體”知識是結構的綜合,它不僅是教師綜合能力的表現,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普通基礎知識是結構的基礎,它既是教師形成教學能力以及其他能力的基礎,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礎;學科專業知識是結構的重心,它制約著教學、訓練、科研、保健能力的高低;教育學科理論知識是熟練地駕馭教材,科學的組織課堂教學、科研工作,順利地完成學校體育任務的有力保障。有了這類知識,教師才能遵循教學規律和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使學生的興趣得以提高。
1.4體育能力的更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也要隨之不斷提高和更新,要由過去側重掌握運動技術向知識結構合理化、并具備較高運動能力的“智能型”過渡。當前學校體育工作的重點是使學生學會鍛煉、學會評價、學會改進自我健身的能力,因此體育教師更應不斷學習和擴大本學科知識面及體育邊緣學科的知識面,融洽貫通國際現狀與發展趨勢,以獲得更先進的技術知識、方法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
1.5教師行為的更新:新時期體育教師不再只是知識技能的傳授者和管理者,而且是學生健康發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因此要記住自己的職責是教育所有的學生,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潛能。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盡量地給每位學生同等的參與練習的機會,并經常檢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對待不同學生上有差別,盡量公開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在實施獎勵時,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不可有不同的對待。要常常了解學生的意見,看看他們是否認為教師在期望上有偏差,隨時審視,隨時修正。
2、了解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特點
2.1廣泛性:學生進入高中后,隨著學習的深入,知識范圍擴大,求知欲不斷增強,他們不但關心課內學習與鍛煉,而且對課外體育活動及班級、校際、校外之間的各種比賽很感興趣。
2.2選擇性:學生對各種運動項目有不同的興趣和選擇:如男生多喜歡活動量大,競賽性強的運動項目,像球類、武術等;女生則喜歡動作強度不大,姿勢優美、節奏韻律感強的運動項目,像藝術體操、舞蹈、跳繩等。
2.3深刻性:由于年齡的增長,知識水平及認識能力的提高,學生逐漸對一些較為復雜、具有一定技巧性動作產生興趣,學習時,他們不再滿足于掌握動作要領,更希望了解動作的原理。
2.4連續性:許多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在小學、初中階段便有了,到了高中階段,隨著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的改善,他們的興趣變得更加深刻而穩定,這種穩定正是培養學生體育興趣不可忽缺重要環節。
3、學生體育興趣不高的原因分析
3.1傳統文化的影響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國家,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廣泛流傳的是重文輕武的思想,這種思想的存在一直直接或間接地束縛著現代教育思想的傳播,再加上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大一部分家長、老師認為體育學好學壞無所謂,導致學生應有的體育鍛煉時間被剝奪,學生上體育課往往不思進取、好惡厭勞、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對完不成學習任務缺乏應有的恥辱感,更不要說培養起體育興趣了。
3.2學生主動參與性不高
其一由于學生自身的體育意識淡漠,可以說學生就沒有主動參與體育訓練的想法;其二由于應試教育一直占主導地位,學生平時絕大部分時間被占用,想玩不會玩;其三身體發展的性別差異大于智力發展的性別差異,男女學生在身體發育的不同時期,身體形態、機能水平、運動素質、運動功能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區別和各自的特點,而且男女學生在運動中的心理狀態也有很大的不同,往往受情緒影響而淡薄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
3.3教師因素
傳統教育是“師本教育”,其核心是以教師為本,過分突出教師的主體作用,重視由教師單向傳授知識,再加上教師業務水平不高、教學方法不科學不新穎、責任心不強等因素,對學生沒有吸引力。有些體育老師甚至不僅吝于給學生微笑,而且經常諷刺、挖苦、斥責學生,甚至侮辱、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于是,學生的對體育的學習興趣、信心、樂觀豁達的態度、創造力等等,往往就這樣被泯滅了,甚至造成師生公開對抗。
4、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習新知識的一種方法、一種手段,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就是讓學生以積極主動、心情愉快的心情去接受教育,而不是以強制性的、命令的方式強迫學生必須去服從。
4.1正確對待學生的表現欲
由于學生年齡、性別、性格、氣質以及對事物的認識等不同,其表現欲的反映也就不同:男孩子經常表現為明顯外露、突出、毫無顧忌;女孩子則顯得平穩、有分寸,給人溫文爾雅的感覺。學生的表現欲往往直接關系到學生對體育教學的參與意識,作為教師如果不能對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反映出來的表現欲予以正確對待和引導,甚至有意無意地加以扼殺,這就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喪失學生的自信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影響學生個性發展。
4.2利用反饋信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心理學家們認為,學習動機是由學生受外部刺激而引起的一種對行為的沖動力量。新課標力求突破注重終結性評價而忽視過程性評價的狀況,淡化評價的甄別、選拔功能而強化其激勵、發展、創新功能,所以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適時適度的表揚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學生做得好的方面在第一時間給予首肯,會激發起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4.3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教育的生機與活力,就在于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也提出了“讓每個人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發展”的觀點,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學生發展的領路人,而學生本人才是成長的主人、發展的主體。高中學生對某項體育運動已經具有一定的認識和興趣,不需要教師啟發和誘導就能自覺地產生主動參與意識,因此體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主自愿地參加自己喜愛的體育運動,讓他們通過自身體育運動的實踐,去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意義,培養體育運動的愛好和興趣,此時再加上教師適時的示范、講解從事終身體育運動所需要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會使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提高自我鍛煉能力的方法,從而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
4.4設計新穎的教學方法
備場地、器材是體育課堂教學的前奏,是上好一節體育課的前提,場地、器材安排適當與否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建立快樂氛圍的前提,是學生完成技術動作、掌握技能的序曲。易受干擾是學生心理特征中影響課堂教學秩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緊緊抓住學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場地、器材,運用無意注意的規律,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從而使他們產生參與練習的需要和興趣。
4.5創設情景,“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是指教師從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出發,通過各種有效的手段,不斷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水平的平衡,激發他們對新的認知的需要,以促進學生認知結構水平的不斷提高,完成教學任務。教學過程中經常有意識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和形象生動的具場面:以生活展現情境、以實物演示情境、以圖畫、錄像、多媒體再現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表演體會情境、以語言描述情境。以迎合學生心理愛好的教學方法,激勵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提高,在歡快的氣氛中完成練習,在樂趣中掌握運動技能和鍛煉身體,逐漸養成終身參加體育鍛煉的志向和習慣,達到培養興趣、培養能力和開拓創造力的目的。
4.6利用競賽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
競賽的方法特別能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應注意競賽的方式要使各類學生都有獲勝的機會,不然會使不善于此項目的學生常因失敗而喪失信心。比如說進行男生、女生的對抗賽,“強強”對抗賽,“弱中”追逐和“中強”追逐等競賽性質的訓練方法,都能有效的激起學生的興趣。
4.7讓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
失敗是成功之母,而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俺晒Ω小币彩羌ぐl學生興趣的催化劑。“成功感”的增強會對其興趣而產生和保持起到促進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肯定學生的優點和成績,用欣賞的、肯定的目光對待學生是學生獲得自信心的源泉。
4.8鼓勵大膽創新,勇于實踐
創新正在成為民族進步的靈魂和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是人類頭腦中最敏感的機能,也是最容易受壓抑的機能,基礎教育階段,人的創造性思維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漸漸息滅。體育課堂是創新教育的重要陣地,教學過程中應盡力為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斷超越自我,超越某個群體,要善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