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1 16:21:15
序論:在您撰寫甲狀腺護理措施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R32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6-0523-02
盡管甲狀腺切除術是外科常見的一種手術,但甲狀腺部位有著豐富的血供,具有復雜的解剖結構,血管及神經分布較眾多,術后易發生呼吸障礙、切口出血、神經功能損傷等并發癥,嚴重者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1]。筆者通過對該院收治的90例甲狀腺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整理,分析甲狀腺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對策,現做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甲狀腺手術的患者9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55例;年齡27-63歲,,平均年齡36.2±7.3歲;甲狀腺腺瘤37例,結節性甲狀腺腫32例,甲狀腺功能亢進21例;合并高血壓、心臟病19例,糖尿病10例;采用頸叢麻醉52例,全身麻醉38例。
1.2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 (1)術后出血:出血是甲狀腺手術術后最危急的并發癥,多見于術后48h內。主要由于結扎線脫落、術中止血不徹底所致,患者術后嘔吐、咳嗽、活動或講話過頻等也會引起出血。預防及護理措施:護理人員術前做好完善的準備,耐心、細致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囑患者術后24h內避免劇烈活動、咳嗽,減少頸部活動;患者床旁備好搶救物品,如:氣管切開包、氧氣等;較大血管出血時應給予雙重結扎,放置引流管24-48h,密切查看引流物,以免發生積血壓迫氣管導致患者窒息;術后囑患者取半臥位,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脈搏及血壓情況,查看是否出現煩躁、呼吸困難、窒息及發紺等;患者一旦出現頸部迅速增大,敷料滲血,24h引流量>150ml,呼吸困難、情緒不穩定,口唇發紺,應考慮為活動性出血,護理人員應立即報告醫生及時搶救,縫線拆除,切口敞開,給予清除血腫。(2) 甲狀腺危象:甲狀腺術后最嚴重的并發癥是甲狀腺危象,術后12-36h內多發,主要由于患者的甲狀腺過量釋放,使腎上腺素興奮所致,由此引起的死亡率較高,是護理的重點。預防及護理措施:護理人員于術前、術后要多與患者交流,打消其急躁、易怒、恐懼及焦慮等不良情緒,幫助患者穩定情緒,根據情況所需給予注射鎮靜劑,減少手術風險;術前做好患者的準備,常規口服盧戈液,控制基礎代謝率為20%左右,心率維持在每分鐘
2結果
90例患者術后發生手足抽搐1例,甲狀腺危2例,喉上神經損傷1例,喉返神經損傷1例,出血3例,經過積極有效的處理后均康復出院。
3討論
甲狀腺腺體毗鄰氣管,血供豐富,周邊分布有喉返神經及喉上神經,手術部位的特殊性決定了手術具有較大的風險性,潛在多種并發癥的危險。甲狀腺危象及窒息等嚴重并發癥多發生于術中、術后2-3d,因此,術后應對患者的生命體征等進行密切觀察,嚴密注意病情的變化,及時發現并處理并發癥。本研究通過對90例甲狀腺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整理,分析并總結了甲狀腺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措施,發現術前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及完善的準備,打消患者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將患者的心率和基礎代謝率控制在有效范圍內;術后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并給予細致的護理,可以有效預防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 趙建娣.甲狀腺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9):28-29.
[2] 閔慶蓮.甲狀腺術后并發癥的預防與護理[J].中國醫藥導報,2010,7(22):142-143.
【關鍵詞】甲狀腺手術,術后出血,預防,護理措施
甲狀腺切除術可用來治療多種甲狀腺疾病,是外科常見的手術,但由于甲狀腺的解剖結構較復雜,周圍分布著很多重要的血管和神經,如手術中損傷血管和神經,可引發各種并發癥。術后出血是甲狀腺切除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也是引起甲狀腺術后窒息的最常見原因,病情兇險,可造成患者的死亡[1]。有資料顯示,其發生率為0.3%~1%[2]。很多原因都可引起術后出血,但主要是手術操作原因,因此應積極探討引起術后出血的原因,根據原因采取預防及護理措施,以減少術后出血發生率及出血致死率。筆者對本院于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期間收治的86例甲狀腺手術后出血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總結了相關經驗,現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期間共行甲狀腺手術7124例,其中發生術后出血68例,發生率為0.95%。68例患者中男38例,女30例;年齡在35~67歲,平均年齡為51.9歲;原發疾病為:甲狀腺腺瘤27例,甲狀腺功能亢進21例,結節性甲狀腺腫18例,甲狀腺狀癌2例;出血時間為術后1~20h,平均時間為8.6h。手術方式為甲狀腺腺瘤于頸叢阻滯麻醉下行患側腺葉切除術,甲狀腺功能亢進者于全麻下行雙側甲狀腺次全切除術,結節性甲狀腺腫于頸叢阻滯麻醉下行雙側甲狀腺部分切除術,甲狀腺狀癌于全麻下行雙側甲狀腺全切除術,術后留置“Y”型引流管負壓吸引。
1.2 術后出血表現
出血量少者初期癥狀可不明顯,頸部引流出少量鮮血,嚴重患者可出現頸部引流物突然增多,突發性呼吸困難,并伴有煩躁、口唇發紺等癥狀,頸部引流可引流出大量血性液體或血凝塊,也可見手術切口隆起而無敷料滲血或血性液體引出。
2 結果
引起甲狀腺術后出血的原因為血管結扎不牢固27例(39.71%)、漏扎出血血管19例(27.94%)、引流不暢14例(20.59%)、凝血功能障礙8例(11.76%)。60例患者經二次手術搶救及清除血腫,所有患者均經精心護理后康復出院,無死亡病例發生。統計結果見表1
由表中可以看出,有46例(67.65%)患者的術后出血由手術操作原因引起。
3 結論
甲狀腺手術術后出血是甲狀腺手術特有的并發癥,主要原因為甲狀腺周圍解剖結構復雜,手術操作很容易損傷神經和血管。由于頸部解剖結構的特殊性,甲狀腺術后出血發生在頸深筋膜的封閉間隙內,出血量達到300~500 ml即可引起喉頭水腫或氣管壓迫,而導致窒息或呼吸困難[3~4],故甲狀腺術后出血屬臨床上的急癥,需引起臨床醫師的重視。
3.1 預防措施
手術時止血不徹底或血管結扎線不牢靠可造成術后出血,術后患者咳嗽、嘔吐、吞咽等活動喉部的動作可使結扎線滑脫造成出血。預防手術出血,術中徹底止血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中有46例(67.65%)患者的術后出血由手術中止血不當引起的。腺體切面和頸肌斷端的活動性出血應依次進行結扎或縫扎,不能依靠縫合殘余腺體切面或頸肌斷端壓迫止血;喉氣管等部位的出血必須結扎牢固,必要時應給予雙重結扎;傷口縫合前,用生理鹽水將手術區域徹底沖洗,以除去凝血塊,將頸部恢復到頭低位,充盈受壓的血管,觀察有無活動性出血。傷口縫合縫線不能過密,以保持引流通暢。
3.2 護理措施
在運送患者過程中注意保持頸部平直,防止頭頸部的劇烈活動。回到病室后,頸叢阻滯麻醉者給予半臥位,全麻未清醒者采取平臥位,醒后改為半臥位。在頭部或頸部兩側放置沙袋固定頭頸部,限制頭頸部活動;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觀察有無敷料包扎過緊、切口出血及頸部皮下淤血和軟組織腫脹的表現,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頻率和深
淺變化,有無氣促、口唇紫紺等呼吸困難的表現,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師;監測引流情況,觀察引流液的量、顏色及性狀,咳嗽咳痰的患者及時給予吸痰,防止咳嗽引起切口破裂;由于手術刺激及敷料包扎等原因,患者術后可出現頻繁的咳嗽或嘔吐,術后12~48h內極易發生出血,應密切監測,若術后48h內患者出現煩躁不安、呼吸困難、頸部腫脹、敷料滲血等情況,應高度懷疑術后出血[5];確認切口出血后,協助醫師進行搶救,剪開縫線,迅速祛除血腫;如患者呼吸困難嚴重,及時給予氣管插管,如祛除血腫情況未好轉,則送入手術室行二次手術。
參考資料
[1] 祈繼軍.甲狀腺術后出血的預防及護理[J].吉林醫學,2010,10.31(29):5234.
[2] 張雪芹,李淑芳.甲狀腺術后麻醉蘇醒期大出血的急救及護理[J].吉林醫學,2010,13(26):178~179.
[3] 劉付良燕,葉明媚.79例甲狀腺術后出血的護理體會及預防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1,7.9(20):349~350.
[中圖分類號] R5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4(b)-0139-02
在臨床上,治療患者甲狀腺疾病的主要方法是實施甲狀腺切除手術,因為甲狀腺的結構比較復雜,血液供應十分豐富,又緊鄰著重要的神經與器官,所以在實施手術過程中,很容易引發嚴重的并發癥現象,有可能會危及患者的生命[1]。所以,應當在手術前和手術后參照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然后對病情進行詳細認真的評估,有針對性的制訂出適合每個患者的個性化護理,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提高手術的成功率,降低并發癥率,現選取2012年8月―2013年7月期間該院收治的162例甲狀腺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實施甲狀腺手術的患者共有162例,其中,男性患者共39例,女性患者共127例;患者的年齡在19~63歲之間。臨床分類上,甲亢患者共有18例,甲狀腺癌的患者共12例,甲狀腺腺瘤的患者共有9例,地方性甲狀腺增生患者共129例。所有的患者是以住院的時間及編號,然后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為81例,該兩組的患者分別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以及手術方式等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給予常規的護理方法,護理時要定時測量患者的生命體征并詳細的記錄,多和患者進行溝通,詳細了解病情與飲食,尤其是飲食方面,讓患者多食用高熱量與高蛋白以及豐富的維生素食物,少吃多餐;另外在手術以前,護理人員要多訓練患者的頭頸過伸,以便適應在手術的體臥位。而觀察組的患者,則在給予常規的護理基礎上,另外再給予專業的個性化護理。
1.2.1 心理護理 通常大部分患者會對手術產生顧慮與恐懼的心理,此時護理人員應當熱情的對待患者,在態度上首先語言親切、和藹與耐心的向患者解釋病情,時刻觀察患者的表情來了解其心理上的需求[3]。另外,護理人員還要告知患者手術的安全性、必要性以及必須要注意的各種事宜,爭取消除掉患者的一切顧慮,從而樹立戰勝一切疾病的信心。
1.2.2 手術中的護理 護理人員在手術以前的40 min,應當測量患者的心率(HR)和血壓(BP)并做詳細的記錄。在手術室內,護理人員要和患者溝通并詳細的介紹手術的過程,并且把手術中的用藥交給手術室護士,一同把患者送到手術室。從而讓患者有充分的安全感。不能過早地把患者送到手術室,防止患者在等待的過程中出現恐懼和焦慮的情緒。
1.2.3 術后監護 手術后護理人員應當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積極給予吸氧;要在床旁常規配置氣管切開包及手套以備急救;特別是在早期,應當加強巡視,并注意觀察患者有沒有異常的不適,然后仔細分析原因,以便與采取對應的措施。護理人員在巡視病房的過程中,應當做到觀察細致,要認真對待每一位患者所提出的各種問題,以便于在早期就發現各類并發癥并進行及時的處理。制定護理方案時,還要對患者住院期間進行全程跟蹤,并在出院后1~2年內給予健康指導。
1.3 觀察指標
對于護理后患者的焦慮程度評分運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實施評估、量表的總分值為20~80分,如果評分值在40分以上,表明患者存在焦慮的情緒[5]。在手術結后,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護理滿意程度調查,通過非常滿意、滿意和一般以及差等進行綜合評價。
1.4 統計方法
運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進行表示,進行t檢查。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在者入院當天的SAS評分對比,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在接受個性化護理以后,手術前1 d、手術后2 d的SAS評分均顯著地低于對照組患者。見表1。
對照組患者81例,非常滿意36例,滿意37例,一般6例,差2例,手術后的護理滿意度為88.9%,觀察組患者81例,非常滿意12例,滿意20例,一般44例,差25例,手術后的護理滿意度為39.5%,對照組明顯高于觀察組患者(39.5%),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手術是疾病最常用、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但由于其對患者會造成一定的損傷,因而手術患者較其他治療方式的患者更易發生抑郁、恐懼等負面情緒,從而對手術治療效果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1,2]。我們擬收集2013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接受手術的患者,分別采用個性化護理和常規護理,現將護理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收集2013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接受手術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麻醉類型均為全身麻醉。隨機分為:60例研究組(接受個性化護理)和60例對照組(接受普通護理)。研究組平均年齡為(57.2±15.9)歲,男性28例,女性32例;對照組平均年齡為(55.9±14.5)歲,男性24例,女性3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手術類型、麻醉方式上無差異。
1.2 對照組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遵醫囑給予對癥治療,其中對照組給予手術室常規護理,主要包括保證手術室環境舒適、飲食指導、用藥指導、功能鍛煉等。
1.3 研究組護理方法 首先手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由參加該手術配合的護士全程負責,以保證護理措施的落實及護理服務過程的全程監控,①術前護理:術前1d,護士到病房與手術患者進行手術相關事宜的溝通,向其介紹手術操作過程、手術時間、手術效果、麻醉方式、手術注意事項及安全性;以視頻、圖片的方式介紹手術室的環境、設施及手術的配合,并向其介紹手術醫生的資質[3]。②心理護理:本組所收集患者均為初次手術者,故心理及生理壓力均較大,術前易出現焦慮、恐懼、抑郁等狀況。因而,術前主動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了解患者最擔心的問題,并介紹一些手術成功案例給患者,以增加其手術信心。同時,術中、術后根據患者自身特點進行針對性心理安慰、疏導,幫助患者克服沮喪、緊張等負性心理[3]。
2 結果
2.1 研究組和對照組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后傷口疼痛評分對比 研究組和對照組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后傷口疼痛評分結果比較有差異(P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護理學科的快速發展,護理模式也不斷更新,如?胖せだ懟⒂胖駛だ懟⑹媸駛だ淼饒J講歡吸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127.html" title="應用論文" target="_blank">應用于臨床?并在促進疾病康復,改善患者心理狀況,提高生活質量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療效。人性化護理服務是現代護理模式之一,是對傳統護理模式的創造性革新。
本次研究發現通過人性化護理服務,研究組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縮短??梢钥闯鋈诵曰o理對提高圍術期護理質量,對于手術的成功與否、疾病的轉歸、患者的心理狀況有重要的價值。還有學者指出通過人性化護理可以改善患者不良心理,努力滿足患者的獨特需求,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具有重要的價值。還有國外學者認為人性化護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及提高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5]。
【關鍵詞】 甲狀腺次全切除術;護理措施;綜合護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0.169
為了探討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后的有效護理措施與效果, 現選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28例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后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 對其臨床診治及護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28例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后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對照分組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64例。觀察組中男40例、女24例, 年齡24~67歲, 平均年齡(41.2±9.2)歲;疾病類型:22例為結節性甲狀腺腫、42例為甲狀腺腺瘤。對照組中男44例、女20例, 年齡23~65歲, 平均年齡(40.6±9.2)歲;疾病類型:23例為結節性甲狀腺腫、41例為甲狀腺腺瘤。兩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在術后護理措施的選擇中對觀察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措施, 對照組則為常規護理措施。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后的常規護理措施是給予患者基礎健康教育、病情監測及出院指導等。綜合護理措施的具體內容如下:①健康宣教:術后對患者進行系統的健康宣教, 宣教采取集體講座和一對一口頭宣教等多種形式, 并針對不同患者的特點采用不同的宣教方式, 例如針對文化程度較高的患者可使用專業性語言對其進行病情分析, 針對文化水平較低的患者可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其進行健康教育, 以增強患者的健康知識, 督促其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1];②心理護理:由于病痛折磨, 患者往往存在較嚴重的負面心理情緒, 加之醫療花費較大導致患者心理壓力較大, 繼而產生抑郁、焦慮等心理, 從而影響到預后, 因此護理人員要細心體察患者的心理, 耐心與患者溝通, 傾聽患者的傾訴, 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 幫助患者盡快擺脫不良情緒, 重拾康復信心[2];③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應囑咐患者在術后6 h內禁食, 期間可飲用適量溫水, 待確定無咳嗽等癥狀后可食用一些流食, 逐漸可轉為半流食, 并且飲食要以清淡為主, 避免辛辣、刺激、生冷, 注意少食多餐;④引流護理: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后需對患者常規留置引流管, 護理人員應妥善固定好引流管, 避免引流管彎折或脫出, 并密切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量、顏色及引流是否通暢, 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上報[3];⑤創口護理: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創口情況, 尤其要注意創口是否有出血狀況, 發現出血應立即評估出血量, 并作出有效處理, 平時則應定期給創口更換敷料, 告知患者盡量少說話以免發生內出血。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4] 在患者出院前觀察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術后并發癥情況、護理滿意度這三項指標。護理效果分為優、良、差, 優良率=優率+良率。護理滿意度評價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 護理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護理效果 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優良率比較, 觀察組為95.3%,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9.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術后并發癥情況 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為7.8%,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8.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3 護理滿意度 兩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率比較, 觀察組為96.9%,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腺瘤等甲狀腺疾病均為現代臨床常見病, 而這些疾病通常需要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治療。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具有著手術操作簡單、治愈率高等優點, 但同時也存在著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等缺點, 因此必須要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全面保護, 以預防并發癥的發生[4]。但傳統的常規護理措施往往不夠具有針對性和全面, 局限性較大, 因此護理效果不是很理想。綜合護理則是一種更加先進的護理模式, 其強調以人為本, 以患者需求為中心, 給予患者綜合、系統、全面及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 顯著提高了護理的臨床效果[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優良率比較, 觀察組(95.3%)顯著高于對照組(79.7%)(P
參考文獻
[1] 匡秀紅. 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后的有效護理措施與效果分析. 系統醫學, 2016, 1(7):129-130, 133.
[2] 楊群英.甲狀腺患者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體會.中國醫藥指南, 2013(29):260-261.
[3] 邱春.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患者實施手術全期護理對其心理和睡眠質量的影響.中外醫學研究, 2015(2):65-66.
[4] 尤麗.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后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評價.中國實用醫藥, 2014, 9(15):215-216.
【關鍵詞】非藥物甲狀腺腫瘤疼痛水腫干預
中國分類號:R736.1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5-0515(2010)10-160-02
隨著遺傳、放射、免疫、地理環境因素、致甲狀腺腫因素、碘缺乏、化學物質刺激及內分泌變化等多方面綜合刺激所致,人患甲狀腺腫瘤日益增多,甲狀腺腫瘤切除術在臨床中經常選用。然而,手術創傷大、術后對患者有非常嚴格的限制及術后頸部神經組織炎性水腫等更易發生疼痛,術后疼痛及其應激反應將對機體多方面帶來不良反應,直接影響術后康復,導致機體病理生理改變不容忽視。疼痛是伴隨外科甲狀腺腫瘤術后患者突出而痛苦的臨床癥狀,幾乎100%的甲狀腺腫瘤術后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如何有效地處理并減輕甲狀腺腫瘤患者術后的疼痛,是醫護人員迫切解決的難題。近年來,隨著護理模式的轉變,整體護理質量的提高,對疼痛的認識不斷增強,術后無痛已是患者生命的基本需求,因此,我們應用非藥物護理干預措施對甲狀腺腫瘤術后患者進行護理,收到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研究對象共158例,均是2009年1月~2010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甲狀腺腫瘤患者,年齡18~65歲。手術方式為甲狀腺腫瘤切除術。手術順利,術后給予抗生素及對癥治療,均未使用鎮痛泵鎮痛。隨機分為兩組,干預組82例,對照組76例。兩組患者均符合以下條件:1)中小學文化程度;2)無智力障礙;3)不合并其他嚴重慢性疾病。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手術部位、病情、麻醉方式、手術方式、文化程度、經濟收入水平、醫藥費支付方式、工作狀況等一般情況無明顯差別,具可比性。
1.2方法干預組在按常規處理的同時給予非藥物護理措施干預,而對照組除未用非藥物護理干預措施外,其他常規處理與干預組相同。
1.2.1非藥物護理措施⑴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關心、體貼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術前給患者介紹手術方式及術后可能出現的情況,使患者有一定的思想準備,可增加患者對疼痛的耐受能力; ⑵創造良好的病室氛圍。請性格開朗、樂觀的患者到病房中與其他患者交流,彼此分享手術感受和應對疼痛的經驗,相互鼓勵,使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通過神經調節提高痛閾,從而減輕疼痛; ⑶舒適。術后采用仰臥位或平臥位,用軟枕抬高肩部,以促進頸部血液循環,減輕腫脹,緩解疼痛;⑷心理舒適。主動與患者談心,給予誠摯的安慰,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鼓勵親人陪伴,介紹疾病康復知識和頸部功能訓練,減輕緊張與焦慮,使患者心理和生理處于最佳舒適狀態;⑸轉移注意力。即在患者主訴疼痛時或在疼痛評估后,通過閱讀、聊天、聽音樂、聽故事、數數、深呼吸等方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⑹幽默。利用引起患者發笑的事情達到生理和心理的放松,如講笑話,讓患者看幽默雜志、電視、相聲或小品等;⑺放松訓練。指導患者想象在一個非常寧靜和輕松的空間里,注意力集中做慢而有節律的呼吸,每日2~3次,每次5~10min。
1.2.2臨床觀察指標由專人負責觀察和記錄指標,包括:記錄術后12h、24h、48h、72h的疼痛評分,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疼痛評分)\[1];觀察術后3d頸部傷口腫脹發生情況進行觀察,分別統計,結果通過統計學處理,進行對照比較。
1.3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u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甲狀腺腫瘤患者術后VAS疼痛評分結果比較見表1。
2.2兩組甲狀腺腫瘤患者術后3d頸部傷口腫脹發生情況比較見表2。
干預組甲狀腺腫瘤患者術后3d頸部傷口水腫發生率為18.29%,無水腫率為81.71%,而對照組患者術后3d頸部傷口水腫發生率為39.47%,發生率為60.53%,兩組比較,差異均有非常顯著性(P均\
3 討論
甲狀腺腫瘤術后疼痛是一種普遍的術后并發癥,嚴重的疼痛可造成血管痙攣而影響局部血液循環,從而妨礙了頸部傷口消腫及愈合,甚至引起患者機體一系列的神經內分泌應激反應等嚴重并發癥。據文獻報道\[2]:約50%的患者在實施常規止痛治療后仍受疼痛困擾,80%的患者反映鎮痛效果欠佳,認為這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現象,只能痛苦地忍受。因此,如何有效地預防或減輕疼痛,減少甲狀腺腫瘤患者術后因疼痛引起對機體的有害影響,促進傷口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復,是醫護人員面臨的新難題。
疼痛是一種與組織損傷或潛在組織損傷有關的不愉快的主觀感覺和情感體驗\[3]。也有人將疼痛定義為:影響人的各個層次的高度個體化的經歷,可導致整體生活質量下降。目前疼痛已成為繼體溫、脈膊、呼吸、血壓四大生命體征之后的第五生命體征\[4]。疼痛是感覺神經系統的功能,是機體自我保護的一種反射機制。它影響著機體局部和整體的功能,給患者帶來痛苦,甚至危及生命。感覺神經系統內部存在著疼痛感受器,這種感受器能感受機械及某些化學物質(緩激肽、5-羥色胺、蛋白水解酶等)刺激,這些刺激沿神經纖維傳至感覺神經元,然后沿脊髓丘腦束上傳至大腦感覺中樞,經分辨及處理整合后形成痛覺。因此,疼痛是甲狀腺腫瘤術后患者的常見問題,也是共有癥狀、首發癥狀。
造成甲狀腺腫瘤患者術后疼痛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⑴環境因素;⑵心理因素;⑶因素;⑷傷口固定因素;⑸手術的創傷刺激;⑹繼發的炎癥;⑺繼發于手術的急性缺血。疼痛不是單純的生理現象,而是受生理、心理、社會環境和文化素質等多種因素影響的獨特主觀感受。隨著護理模式的轉變,整體護理質量的提高,對疼痛的認識不斷增強,術后無痛已是患者生命的基本需求。本研究通過針對甲狀腺腫瘤患者術后疼痛的原因,在甲狀腺腫瘤術后常規治療護理的基礎上采取非藥物護理措施干預。結果顯示:干預組甲狀腺腫瘤患者術后各時間段VAS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干預組甲狀腺腫瘤患者術后3d頸部傷口水腫發生率為18.29%,無水腫率為81.71%,而對照組患者術后3d頸部傷口水腫發生率為39.47%,無水腫率為60.53%,兩組比較,差異均有非常顯著性。可見,非藥物護理干預措施能明顯地減輕甲狀腺腫瘤患者術后疼痛及頸部傷口水腫的程度,對減少術后并發癥、促進甲狀腺腫瘤患者術后康復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分析認為,創傷和外科傷口對神經末梢的機械性損傷導致乳酸、5-羥色胺、組胺和血漿激肽等致痛物質的釋放,刺激游離神經末梢是術后疼痛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組織損傷后周圍和中樞神經系統敏感性增強。在非藥物護理中,我們指導患者實施放松訓練如深呼吸或慢節律呼吸,可以使患者集中注意力,放松全身各部分肌肉,減輕疼痛強度,增加疼痛耐受力。皮膚刺激法使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有所轉移,減輕局部水腫和肌肉痙攣。指導患者看電視小品、相聲、幽默雜志等措施,能分散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在開懷一笑中減輕對疼痛的感受強度。音樂能影響大腦神經遞質如乙酰膽堿和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刺激聽覺中樞對疼痛有相互抑制作用,同時音樂可提高垂體腦啡呔的濃度,腦啡呔能抑制疼痛。表1結果顯示,干預組甲狀腺腫瘤患者術后各時間段VAS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非藥物護理措施是一種無創傷、輕松、愉快的護理方法,能有效減輕術后疼痛。干預組甲狀腺腫瘤患者術后3d頸部傷口水腫發生率明顯較對照組低,因為術后頸部傷口水腫與否與是否正確擺放有很大關系,由于干預組實施非藥物護理后,患者心情放松,能按照護士和醫生的指引擺放正確的,從而保證著力點和固定點.既滿足復位要求,又不壓迫神經和影響靜脈回流,避免軟組織受到異常壓迫和牽拉,同時防止傷口時的附加損傷,減輕術后水腫。
綜上所述,非藥物護理措施是一種有效的疼痛控制方式,對身體無損傷,更傾向于機體、思維、精神的統一,適應患者的整體需要,在甲狀腺腫瘤患者術后疼痛的治療中起著重要
作用,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吳在德.外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44
[2]高虹,楊瀾.外科術后患者鎮痛滿意度調查及護理對策[J].護理研究,2007,27(28):406-407
關鍵詞:甲狀腺術后;遲發性聲音嘶??;觀察;護理
【中圖分類號】R32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3-0462-01
目前,手術治療依舊是臨床治療甲狀腺疾病的常用方法。由于甲狀腺具有特殊的解剖結構,患者術后易發生聲音嘶啞等癥狀,使患者恐慌、擔心,并帶給患者不便[1]。筆者通過對該院收治的380例行甲狀腺手術治療的患者的臨床資料及護理措施進行了回顧性的分析,以探討遲發型聲音嘶啞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現做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行甲狀腺手術治療的患者38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190例;其中觀察組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142例;年齡18-63歲,平均年齡(43.2±7.4)歲,甲狀腺腺瘤102例,甲狀腺機能亢進52例,甲狀腺癌36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142例;年齡19-62歲,平均年齡(42.9±7.8)歲,甲狀腺腺瘤102例,甲狀腺機能亢進52例,甲狀腺癌3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疾病類型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術情況 380例行甲狀腺手術的患者中,初次手術者360例,占94.74%,再次手術者為20例,占5.26%;術中操作過程中,實施甲狀腺下動脈分支處理時采用包膜內結扎,保留甲狀腺后被膜患者190例,占50%;包膜外主干結扎且不保留后被膜患者為190例,占50%。
1.3護理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相同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1)心理護理干預:術后發生遲發性聲音嘶啞的甲狀腺術患者往往擔心手術的效果,對今后的生活是否會造成影響及聲帶能否恢復正常,易產生抑郁、恐懼及焦慮的不良情緒,在負性情緒的影響下不良于患者的術后恢復;護理人員應主動向患者解釋,將聲音嘶啞的原因、治療的方法及治療的效果, 并請治療成功的患者現身說法,以減輕其心理壓力,樹立治療成功的信心,以積極的心態配合今后的治療及護理工作,促進患者早日恢復。(2)用藥指導:患者術后發生聲音嘶啞時,遵醫囑給予地塞米松、三磷酸腺苷、細胞色素C、輔酶A等藥物治療;14d內采用微波治療儀給予物理治療;期間指導患者進行發聲練習;采用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及生理鹽水霧化吸入。
1.4觀察指標 比較分析患者遲發性聲音嘶啞與術中情況以及病變性質的關系、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護理滿意度。
1.5判定標準 患者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表評價,于患者出院前由患者自行填寫。
1.6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所得到的所有數據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以P
2 結果
2.1術中情況以及病變性質與遲發性聲音嘶啞的關系 所有380例患者中,發生遲發性聲音嘶啞46例,占12.11%;如表1所示,患者術后發聲音嘶啞發生情況與患者的病變性質和手術次數密切相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甲狀腺手術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的過程中,可能會造成喉返神經的損傷,造成患者術后發生聲音嘶啞的癥狀。患者往往在麻醉清醒后出現聲音嘶啞,還有部分患者術后聲音嘶啞的臨床癥狀仍在進一步加重,嚴重者成為永久性聲音嘶啞癥狀,給甲狀腺手術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2]。本研究通過對該院收治的380例行甲狀腺手術治療的患者的臨床資料及護理措施進行了回顧性的分析發現,所有380例患者中,發生遲發性聲音嘶啞46例,占12.11%;患者術后發聲音嘶啞發生情況與患者的病變性質和手術次數密切相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愈率為97.89%,顯著優于對照組12.6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甲狀腺手術過程中要盡量減少對患者組織的損傷,術后進行有效引流,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圍手術期護理,可以顯著降低甲狀腺術后遲發型聲音嘶啞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