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1 16:21:13
序論:在您撰寫語文教師的角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英文摘要】 The new innov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is being undertaken, in which teachers play the roles of their own with widely different performances. Some of them stick to the old concept just by new method,some of them are confused and others are active in exploring.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th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materials and the reading of many theories,I think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change of Chinese teacher' s role are mainly rooted in the pressure from the society,which can be concluded 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element education,the negative effect of on-job training,instability of Chinese teacher' s position for job choosing and the incorrect engagement motivation.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auses of the above factors and its representation in teaching,combining the advanced theory of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the rules of Chinese teaching,to study the key points and rules about the change of Chinese teachers' roles in teaching and to find out the executable contents of the change ia the innovation in hope of speeding up the execution step of the new course, rapidly improving Chinese teachers' cultivation and seeking for the approach to achieve the best development for Chinese teachers.
【畢業論文目錄】
中文摘要 4
一、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師提出角色轉換的要求 4-8
(一) 新課程的先進理念要求教師必須進行角色轉換 4-6
1.課程內容新 4-5
2.結構特點新 5
3.學習方式新 5
4.評價體制新 5-6
(二) 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6-8
1.要具有先進的教育觀念 6-7
2.明確應扮演的角色 7-8
二、語文教學中教師角色轉換困窘的表現及原因 8-10
(一) 語文教師角色轉換困窘的表現 8
(二) 語文教師角色轉換困窘的原因 8-10
1.客觀原因 8-9
(1) 應試教育的現狀影響了教師角色的轉換 8-9
(2) 在職培訓的某些負效能影響了語文教師角色的轉換 9
2.主觀原因 9-10
(1) 擇業立場不穩定的影響 9
(2) 從業動機消沉的影響 9-10
三、新課程改革要求語文教師進行角色轉換 10-19
(一) 客觀方面 10-13
【關鍵詞】語文教師 角色 語文教學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語文教師的單一“控制者”角色已不能適應當前語文教育發展的需要。只有充當好多種角色,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本文闡述了當前語文教師的各種角色、作用以及不同角色應注意的事項。
當前我國的中學語文教學因班級人數多的制約和傳統教育的影響,很多老師只是充當“控制者”、“評估者”和“組織者”。而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教學是“促進心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和綜合人文素質的提高”。老師的“控制者、組織者和評估者”的角色遠遠不能使學生達到以上目的。因此,現代語文教師除了當好以上的角色外,還必須當好“參與者”、“導師”、“研究者”。
1.控制者?!翱刂普摺笔欠浅5湫?、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師角色。老師完全控制課堂――不僅控制學生做什么,而且控制學生什么時候說和做。這種角色的優勢在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老師的講解,而且所有學生的學習步調一致。因此,它在介紹新課等方面很有效。但要真正控制每一個學生,使他們緊跟你的教學步驟,老師的課必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他們的興趣。然而,這個角色控制了所有的課堂,致使學生說的時間很少,不利于發展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老師必須在課堂上盡可能給學生提供說的時間和機會。
2.評估者。老師工作的主要部分就是評估學生的學習,從而知道他們的學習好壞及進展如何,以便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以適應學生。這不僅是教學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迫切渴望。有兩種評估方式:糾正錯誤和組織反饋。
糾正錯誤要注意選取適當的時間并注意藝術性,切不可逢錯必糾,或為了糾正錯誤而打斷學生的講話,因為那樣只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不敢開口講話。老師可以“重復學生的話”來糾正錯誤,這樣既保全了學生的面子,又使學生能在潛移默化中學到正確的句子。另外,老師應對每一個學生的任何努力都及時進行當眾表揚和肯定,以保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組織反饋是在學生們完成了一項任務之后,老師對它的整體評價。老師應肯定優點并指出存在的問題及今后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例如:新教材每個單元后的課題研究──學生們分組做一些研究來完成一個主題,并做成課件,最后由每小組在班上進行匯報表演。
3.組織者。組織者是老師最難和最重要的角色,課堂活動的成功與否取決于老師的組織。老師在布置學生完成任何任務之前必須發出準確全面的指令,使學生準確知道他們將做什么。我聽過很多課,發現學生的活動不成功都是因為老師沒有給出關鍵清晰的指令,學生不知道做什么,或者因水平差不知道怎樣進行對話或討論,使課堂冷場,好些學生不參與活動,結果浪費了很多寶貴的課堂時間。應當特別注意的是:老師不能想當然以為學生知道該怎么做。在全班活動之前,師生或生生進行示范表演是必要的。也可以抽查部分學生,檢查他們是否已掌握。因此,老師在備課時,要花一定的時間思考怎樣給指令,才能使學生清晰明了。遺憾的是,目前很少老師去研究這一點,并予以足夠的重視。
4.參與者。“參與者”就是老師把自己當成學生中的一員,參與他們的各種活動。在學生進行活動時,老師不能只站在講臺上觀望,而應下去積極參與學生的小組活動,因為它既可以增進課堂氣氛,又可以增進師生感情。同時,老師在參與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解決難題,還可以向學生學到很多自己意想不到的好點子,有利于自己今后的教學,從而使師生互相學習,教學相長。存在的問題是,老師參與時,很容易就控制了學生的活動,因此老師應特別注意,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人。
5.導師或教練?!皩熁蚪叹殹笔侵笇W生在自學或獨立完成他們所選定的任務時,老師對他們進行指導或提出建議。這種角色在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和做課題研究方面特別重要,因為老師的指出錯誤和改進的建議是他們順利完成任務的關鍵。本人對所教學生的作文進行面批面改,使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對于每個小組的匯報表演一一進行指導、把關,使他們的課件和講解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很多學生不成功的匯報表演,原因是老師缺少具體的指導。
關鍵詞:角色定位;引導者;賞識者;合作者
隨著社會的發展、《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和實施,社會以及學校工作都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礎學科,語文教師更應該積極響應社會和教育發展的要求,在平時的工作中,提高自己專業技能和完善自己的職業道德,成為新型的語文教育工作者。因此,筆者認為新型的教師應該是以下幾種類型的教師:
一、語文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我們的一些語文教師受傳統教育的影響,習慣按照自己的想法,根據自己的要求來設計教學,是課堂中的霸主,沉浸于自我的表演之中,不顧學生的感受,完全憑著自己的所思所想進行教學,這樣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了課堂的附庸,好像完全是在為老師而學,因此,教師也就是知識的灌輸者,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我們的語文教師必定要向學生傳授一定的語文知識,這是我們作為語文教師的職責所在,但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語文教師不能僅僅把灌輸語文知識作為自己的主要職責,不能認為把知識給你了,教師就盡到責任了。新型的語文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而不是灌輸者。以前,我們經常聽到教師經常在說一句就是“給我……”“給我……”等,可見教師根本就沒有把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弄清楚,學生不是為了老師學,而是學生為了自己而學。直到學生說了“我要學”“我要背”之類的,才能表明學習是以學生為主,而不是以教師為主。
教師作為引導者,不僅僅要作知識的引導,更要成為學生人生的引導者。在知識的傳授上,要改變灌輸者的姿態,讓學生主動去學,注重課堂的生成而不是預設。要積極觀察學生的表現,善于捕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創新的地方,及時給予鼓勵,激發和把持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的積極性。在人生的引導上,語文學科作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礎學科,在學生的一生當別是在人格塑造和人生影響中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語文教師要注重自身對學生的影響作用。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強烈的責任感和危機意識,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讓學生成為一個全面的人。
二、語文教師是學生的賞識者
我們的學生都是鮮活的個體,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因此我們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不僅要尊重每一個學生,還要善于贊賞每一個學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更何況我們的學生呢,他們還是孩子,所以,在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難免會犯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在成長的過程中也難免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足,我們教師不能只抓住學生的這些不足而不放,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鼓勵他們改正錯誤,教育他們學習其他同學的優點以彌補自己身上的不足。所以,語文教師不僅要寬容孩子的錯誤和缺點,更要善待學生的亮點和優點。在以往應試教育的體制下,我們的教師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分數,老師更青睞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似乎學習好什么問題都沒有了。相對說來,對那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的關注都不夠了。在現在的素質教育體制下,我們教師一定要克服只看重學習成績的現象。每個孩子來到學校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每個學生也都有成長的權利,學校的學習也不僅僅是成績。所以,我們語文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所養成的習慣、學習能力以及為人處世的能力等,確切來講,我們的語文教師要關注的是每一個個體的全面的發展,而不僅僅是成績。
三、語文教師是學生的合作者
【關鍵詞】橋梁;鑰匙;天使;先鋒教師教學就像是一臺戲,每位教師只要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學生學習這臺戲的質量,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有教師越俎代庖代替學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論總結,這其實不是語文教師應扮演的角色,以下是我在教學中的幾點認識,共大家交流學習。
1. 學生與教材之間的橋梁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學生是獲取知識的主體。做為語文教師的任務是如何能讓學生從教材中獲取知識,教師這座橋就是讓學生走進教材,與教材交流,我們的任務就是解決學生與教材交流時出現的障礙和引導學生怎樣更好理解教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能把我們對教材的認識強加給學生,因為學生與教材的理解本身就有差異性,所以,教師一定要扮演好橋的角色,要讓學生充分與教材交流。
教師如何能更好地扮演橋的角色呢?學生對教材的興趣,必須要提到首位,否則就是橋搭了學生也不愿意通過。這一點應從減輕學生閱讀時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生感悟上入手,要讓學生感受到閱讀教材是一種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負擔,讓學生們在高興快樂中接收知識,吸取營養,而不讓學生感到閱讀就是為了回答問題和做“條塊”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閱讀是為了感受一種美。其次,我們充分設計好教材這個誘餌,充分挖掘教材中學生發現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藝術美和思想美,使學生感到教材不僅是知識的載體而是藝術,思想的結晶,要讓學生萌發從教材中感受到這些東西的欲望,最后我們在教學中重點教給學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獲取知識。
2. 拓展視野的鑰匙教材的知識是有限的,課堂教學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識的無限的,隨著科學文化的發展,學生光學會教材是不行的,也是不夠的,在語文教學上就是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要不斷發展課外閱讀,開拓閱讀視野。
語文教師要做好打開學生閱讀視野大門的鑰匙就要求我們不能只寄托于教材,而是要給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外閱讀環境,讓學生從課堂學習中走向課外學習。
怎樣才能做好開拓學生閱讀視野的鑰匙呢?培養閱讀興趣,要給學生閱讀自由,只要對知識有用的素材,都是我們的閱讀材料。對學生的閱讀指導,比如說選什么樣的書,看什么樣的書都要做認真指導。對于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每天定時閱讀的習慣,記讀書筆記習慣,閱讀中提問題的習慣等教師更應該從開始就做好培養。語文教師做好學生課外閱讀工作,不僅對課堂教學有幫助,而且對學生自身發展也是個促進,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語文教師的這項工作顯得越來越重要。
3. 藝術感染的天使人文精神的傳授不能靠強行說教傳給學生,這樣做會適得其反,人文精神傳輸重在熏陶,感染。作為語文教師不能只懂一些漢語知識或修辭等到語文理論知識就行,我們要加強修養,培養良好的人文精神,這們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滲透到學生身上。
教師要做好藝術感染的天使,就要在這幾方面加強修養。最先要注重的是情感上要豐富而真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笨梢哉f語文教學主要是情感教學,體現在學生與作者,學生與教師,教師與作者及學生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上,通過交流來感受對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學生受到熏陶,從而內化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風度。言的風度即指教師的語言要有感染力,這主要包括語言的運用和表達上要有藝術性。行有風度主要一點就是用自己的行動來教育學生,做學生作為的表帥。最后語文教師要有較高的藝術鑒賞能力和藝術修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引導學生發現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導其感受,創造這些美。
4. 學生的開路先鋒在傳統教育上教師處于學生之上,其思想統治束縛著學生的思想,如:要聽老師的話,要按老師要求的去做,似乎老師是真理之神,一切都是正確的,不容許學生對自己去懷疑甚至批判,這些都不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但現代教育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因此,我們要勇于擔負起打破這種傳統教育思想束縛的開路先鋒。
一、融洽與共的同學角色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取得實質性效果的前提。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進而,才能樂其學。教師愛其生,也才能敬其業。教師和學生由于身份、年齡、心理等方面的差異而存在著差別。差別就是距離。差別越小,距離越近,反之亦然。怎樣減少差別,縮短距離,建立起民主、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呢?有人提出原點角色效應。即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適當地保持一些學生般的情感、興趣、思維,我看頗有道理,教師放下“尊嚴”,常與學生以同學關系相處,自己也會變得年輕,再用年輕的眼睛去觀察同學,觀察他們的心理變化;用年輕的語言跟他們明理論是非,說心里話;用年輕的思維去分析他們、理解他們,對待他們。發現困惑,想所想,急所急,因勢利導,幫助解決。這樣的教師,學生會把他當作知心朋友,認為他可信、可親、可敬,主動接近他,跟他比“高低”,推心置腹,說長論短。學生會把真事、真話、真情以至內心秘密道出來講給教師聽,作為同學角色的教師和他們同學關系如比融洽,教學難道還用發愁嗎?
二、課堂調控的導演角色
關于語文教師的地位及其教法,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錢夢龍先生早就有過科學的論述。他在認真分析了我國現代語文教學的發展概況后,把我國的語文教學分為從教師的主講到主問,再從主問到主導三個階段。他說:“教師地位的變化,必然引起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變化,即由‘講讀’模式,變為‘導讀’模式”。這就說明了語文教師的角色——導讀角色。但我認為,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扮演導讀角色是不夠的。課堂教學出現的新情況表明:一堂課要取得成功,不僅僅在于導讀,還在于課堂氣氛、課堂紀律、課堂結構等的調整控制。如課堂氣氛低沉或者過濃,導讀效果肯定不佳,這就需要調控,有時還得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證學生進入最佳狀態。因此,語文教師的角色應為課堂調控的導演角色。調控和導演不是各自獨立的,導演是一種調控,而調控也是一種導演。導演,關鍵在導。導的內容有,1.導標: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大綱要求,從教材和班情出發,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目標明確集中,是高效教學的重要標志。2.導趣:引導學生求樂求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語)。3.導法:指導學法?!白钣袃r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達爾文語)。知識無限,方法有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好比交給了學生自學的“鑰匙”,“鑰匙”掌握了,學生一輩子受用無窮。4.導練:以練為主線是技能技巧形成的唯一途徑?!耙颜Z文課上成訓練課,教師的講所占時間盡可能地要少,變教師的‘講堂。’為學生的‘訓練場”’(葉圣陶語)。5.導評:評價是保證教學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重要手段。學法是否掌握,目標是否達成等,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積極評價。
三、教材讀講的演員角色
關鍵詞: 課堂教學 角色 示范者
【中圖分類號】 G623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基礎知識的傳授者
教師的這一角色,在目前似乎很不合時宜,甚至有誰再敢這樣提,馬上遭到一堆攻擊,這一說法的確是夠古老的,但是我們不能因為發展了,便去否定曾經的真理,正是因其古老,流傳至今足見其顛撲不破,例如我們教給學生“一”這個字的讀法、意思和用法,這就需要以教師活動為主,泛讀、領讀、解說、造句舉例等。教師就是教學的主人,在這里這時教師就是知識的傳授者。抑或有人會說:我可以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動手查字典、詞典,小組討論,合作探究……請問:一個連最簡單的漢字都不認識的孩童憑什么能力去查字典?再退一步說,即使能查,查字典的能力又豈是天生自通的嗎?所以說,在學習一項新知識的起始,教師必然是教學的主體,是知識的傳授者。不過這種角色隨著教學的深入發展和學生知識的豐富而漸呈淡化趨勢,曾經聽同事一節作文課,課上教師引導學生弄明白議論文要素,論點的確立,論據的選擇,論證方法的使用等。將學生“主體”地位凸現得非常明確,但是當學生自選范文閱讀加深感知體會時,有個學生向老師提問:“玉汝于成”是什么意思?同事很瀟灑地告訴學生自己想辦法動手解決,沒想到那學生又說:“我已經查過班內所有的工具書,根本找不到”。查過所有的工具書,這說明什么?說明學生是個有著良好學習習慣的孩子,他有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精神。這又說明他為了這一個詞已經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老師要是能準確告訴學生,什么是“玉汝于成”該會收到什么樣的效果呢?可惜,我的同事太注重“學生主體”的作用,也想多授之以“漁”,又補了一句:回家繼續查!那一刻我分明看到好多學生一臉的困惑。將問題留給學生是正確的,其積極作用不言而喻,但不知那位學生為了這個詞語又要花費多少精力,如果再弄不明白,該會怎么想,怎么看老師。
2、解讀文本的示范者
隨學生知識的提高,教師的主體作用越來越不明顯,這是教學的健康發展,只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充分發揮指示示范作用已經成為目前影響語文教學健康發展的因素之一。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即尊重學生主體個性,又不能“退隱江湖”,讓學生自由“獨霸課堂舞臺”,必須重視和充分發揮好指導示范作用。也就是說,教師應該在讀、誦、理解、鑒賞、研究探討、作文、口語交際、人格品質等多方面做出表率,示以學生正確的態度,科學的方法,合理的步驟;學生也只有在教師的指導和啟發下,才能收到更快、更好的學習效果。學生讀課文,教師應為其示范朗讀讓學生體會朗讀的技巧、要領;學生背誦,教師應以準確熟練的背誦給學生以目標和鼓舞;學生回答問題,各抒己見,這需要老師引導梳理,概括成完整、正確的認識;學生百思不解,欲罷不能、難以逾越時,教師應生動、流暢地講述,讓學生豁然開朗。要想讓學生學會批注評點,教師就要對所教文章或學生作出示范性的批注評點,教師用直接的指導給出批注的角度和方法,讓學生順著示范這根“繩”走下去。例如評點《藤野先生》“我拿下來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示范:是受寵若驚,是心存感激,與前文相比,作者何其感動。不安是自責,不安更是激動,不安是一種刻骨銘心的記憶和懷念,我的不安盡顯先生的崇高!
評點“……我在中間,不過是沒有落第”。示范“是自豪,亦有悲酸,是感激先生,也是回應上文,還是下文伏筆?!?/p>
有了這樣的例子,學生方有樣可依,在“依葫蘆畫瓢”的過程中漸漸就能把握要領畫出像模像樣的“葫蘆”來。
鑒賞描寫的特點和作用是解讀文本的要點,也是考試中的命題熱點,教師解讀評析文章時就要用具體的例子指出“描寫特點”一般指什么,其作用應從哪些角度考慮分析,鑒賞的語言應怎樣組織,有什么風格或是“模式”等等,使學生從教師的示范中感到賞析文本、感知文本不是空泛的,而是有很具體的方法的。例如賞析《白毛女》中第二場開頭的舞臺提示,示范:此處用細節描寫方法,取典型代表器物、動作、神態,顯示人物身份,暗示其剝削本質;細節描寫有動有靜,有形有聲,有神態,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地主階級的“幸?!笔墙⒃谌嗣竦耐纯嘀系摹Ec前文對比深刻揭示出劇作的矛盾沖突實質。
但是目前的教改似乎有點左了,學生不但是主體,幾乎成了主宰,教師幾乎不涉足學生的學習,讓學生讀,讓學生背。理解分析,就是把“教參”轉述給學生;隨便確立個專題就讓學生討論,一陣七嘴八舌就結束了事;鑒賞詩文,只拿“專家”的評價標準衡量學生的理解;寫個題目就讓學生做文,未了只寫幾句“官話”般的批語;什么問題都由學生回答,甚至把學生的提問還轉嫁給學生,不管回答怎樣,一律“很好”“座下”,不少教師在學生似是而非的發言后,不做明確的小結就結束發言,結果是問題不了了之,課學完了,討論結束了,學生依然是一頭霧水。鑒于此,我認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指導示范作用必須“舊事重提”。
3、教材文本和“課標”的知情者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憑借,是實現教學目的主要載體。所以說那種淡化教材文本,一味追求“拓展創新”的教師想實現教學目的,必然會事倍而功半。當然傳統的“教教材”更是一種不科學的教學思路,我認為“用教材教”,才是一種較為理性、成熟的教學思路。
“文本”大可不必理解為“范本”。雖然教材文本是落實課程標準的主要依據之一,但它的內容絕對不等值對應于教學內容。教材只是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學內容應還包括除了文本以外的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各自活動和互動。尤其是最新的教材,版本多,選文廣,賞析評價更是百家百言,我們當教師的不必——也不能把文本當做范本而僵化于其中。
關鍵詞:語文新課程;語文教師;角色
有人說:“21世紀的競爭,是科技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教育的競爭?!边@句話有一定的道理。無論科技也好,人才也好,最終都是教育的競爭,這無疑對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在此時代背景下,教育就必須與時具進,教育的與時具進就是教育的改革,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就是課程改革,而語文課程改革的關鍵性措施就是全面推進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的貫徹落實。當《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這兩個新課標的頒布,對傳統的語文課程性質、語文課程理念、語文課程結構等方面做了徹底的顛覆,傳統的語文課程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在走進新課程的歷程中,每一位關注自我可持續發展的語文教師都在不斷的檢視自我、叩問自我:語文教師的作用是什么,我追尋的理想角色是什么?其實,面對新形勢,處于教育教學第一線的語文教師可以從新課程和時展的需要入手,來轉變自我的角色。
要更新和轉變語文教學理念,具體是“轉變一個中心,強化兩種意識,整合三個目標,實現全面發展”。具體來說,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轉變一個中心”是指在語文教學中要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語文教師不僅僅要“用教科書教”,而且要和學生一起共同探索“學生正在經驗到的一切”,互教互學,平等對話,教學相長。
2、“強化兩種意識”是指語文教師要強化民主意識和人本意識,發揚教學民主,以學生為本,強調個性發展。學生不是一張“白紙”,也不是一個“容器”,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顯示人,有探求未知的強烈欲望,有張揚個性的自然需求?,F代教育要求以人為本,發揚人文精神,這是中學語文課程改革呼喚教師角色轉變和創新的首要任務。
3、“整合三個目標”是指通過語文教學時間,重組和中和語文教學的三大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他度與價值觀),實現知識型、智能型、教育型目標(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的完美整合。
4、“實現全面發展”是指通過語文新課程的改革時間,轉變教師角色,實現“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新時代的語文教師在樹立了先進的教育理念以后,就要實現角色的轉變。
傳統的語文教學以傳授系統的學科知識為主,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單向傳輸,即教師主要是講,學生主要是聽。教師是知識的權威代表。俗話說“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師將自己所儲藏的“一桶水”的知識一滴不漏的倒進學生的“碗”里,學生似乎只是一個裝水的容器了、這樣倒水的一個過程,可以說知識一個量變的過程,結果也可能是學生得到的比那一通水還要少,所有的過程只是一個機械搬運的過程,根本沒有發生質的變化,學生得到一“碗”一“碗”的水,但是學生并沒有完全吸收這些水。教師的一桶水,如果沒有定期更新,那一通水將不新鮮,還有可能變質,那么,學生也就得不到新鮮的活水了。傳統觀念上,語文教師就實行著將水輸送到學生那里的行為。語文教師將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全面的講述給學生,只要是自己知道的,統統灌輸給學生,不容學生費心,整個課堂是以教師的教為中心。這種傳統的、機械化的教學方式抹殺了語文學科的生命力,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尊重和體現學生的主體。
語文課程課標準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這一新的標準,要求語文教師摒棄陳舊的觀念,要求語文教師不再采取輸出――輸入的教學活動,教師不再是單方向的傳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去發現知識,組織學生研究問題,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旁聽者,而成為一個參與者和主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上,教師應該以朋友的身份參與學生課題的討論,誰先占有知識和學問,誰就首先有發言權。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組織學生討論研究問題,幫助學生解決難以理解的專業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相關語文知識的興趣。
語文教材上還存在著很多“空白”,僅有教師的講解是無法填充這些“空白”的,需要教師和血紅色互相補充共同完成。例如在教授小說《項鏈》一文時,大多數教授就針對馬蹄爾德的虛榮心,項鏈對馬蹄爾德命運的影響進行提問討論。然而,有些學生就挖掘了這樣一些問題:馬蹄爾德與路瓦裁心智正常,他們為什么從來沒有換衣項鏈是假的呢?項鏈的主任弗萊斯接夫人為什么不告訴馬蹄爾德項鏈是假的呢?其實,細讀本文,我們就會發現,確實存在這些問題,我們也可以從文中找到答案,學生的主動出擊,學時的質疑,找出來文本的“空白”,而后在學時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商討互動中填補了“空白”。教學重要落實的情節、人物、主題等,也會在學生這樣的體驗和思辨中完成。這樣,變“死”的課堂為“活”的課堂,變“靜”的課堂為“動”的課堂,變“無趣味”的課堂為“有生命”的課堂。
無論語文怎么改革,作為語文教師的“傳道”的使命并不會終結,也不會被淘汰,而是不斷豐富和拓展著新的內涵。但是,新時代需要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灌輸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學生變為教學活動中的主角,這樣語文教師才能更好地完成新課程改革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