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1 16:21:05
序論:在您撰寫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概論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企業;經營管理;創新
引言
進入新世紀,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發展,市場經濟和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深化,企業經營管理面臨這很多新問題和挑戰。如何在經濟發展的大潮中實現自身發展,解決出現的新問題,成了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內容。由于創新對企業經營管理的指導性和適應性較強等特征,企業經營管理方式需要不斷地進行觀念創新、制度和組織創新、管理機制創新、環保觀念創新等,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形式和需要。
一、創新的概念和分類
創新亦稱革新,是指事物和認識向前發展變化的的過程,是我們對事物發展規律認識的升華和深化。創新作為學術概念最早出現在美籍經濟學家熊彼特1912年出版的《經濟發展概論》一書中,創新(Innovation)被定義為在生產體系中的一種新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結合,熊彼特將其分為五個部分:新產品的引入、新生產方法的引入、新市場的開辟、新原材料的獲得、新組織形式的產生。可以看出,熊彼特在討論這個概念的時候沒有對其內涵進行精確定義,而是很寬泛地在使用這個概念,但是,創新這個概念基本上涉及廣義的技術創新和狹義的組織創新兩部分。
由于這種概念的定義比較寬泛,在使用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一些誤解。比如有時候會把創意誤認為是創新,有時候也會出現偏重組織制度改革,忽視技術創新這種偏見,還會出現偏重技術,忽視技術人才的錯誤認識。這些問題都是沒能全面把握創新概念造成的,也是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經常出現的認識誤區,這是我們在企業經營管理創新工作中要著重解決的問題。
創新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分為很多類型。創新是一個內涵和外延都比較寬泛的概念,據此可以推知,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創新應該包括:意識和文化、產品和服務、制度和組織、技術和管理等方面。其中意識和文化的創新是整個企業經營管理創新的基礎和前提,是指導思想。組織和管理等創新是整個企業經營管理創新的基礎和重點,是研究創新方法的重要部分。
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為了應對知識時代對技術發展和知識爆炸提出的挑戰,應該從產品研制、市場開發、經營管理、制度規章建設、人事培訓等方面來提高競爭優勢,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效果,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從狹義上理解,企業經營管理創新是指企業在現代管理理論和創新思想的指導下通過對內外部環境的適應、對資源的配置和整合、對生產要素和生產過程的組合,來提高企業效益、實現企業目標的活動。
企業經營管理創新一般包括漸進式和突發式兩種類型,前者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長期過程,需要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對創新因素進行有意識地累積,后者是一個突發式的過程,通常情況下是外部條件的刺激導致內部結構突變,進而產生創新動力,并在此推動下實現創新。
目前我國企業管理的創新經常出現的技術和組織管理兩個方面。前者包括成產作業管理、質量品質管理、機器設備改進升級等方面,后者主要包括科學的成本控制和財務管理理念創新、企業經營戰略和理念創新、組織架構和人事制度管理創新、管理溝通和管理架構創新等方面。
在新形勢下,我國企業經營管理創新活動不僅提高了企業經濟效益和整體競爭力,還為企業經營管理的創新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鑒和經驗。
三、企業經營管理創新的重要作用
現代企業經營管理創新的成功與否可以從表面上理解為產品是否適銷對路,能夠給企業帶來較高回報,并使企業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這些目標構成了現代企業經營管理創新的主要內容。同樣,企業經營管理創新對這些目標的實現也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方式的創新,能保證企業有正確的經營方向,進而采取正確的經營方式和措施來開展經營活動,改善企業的經營管理。如果企業的經營管理方向跟市場需求和消費導向不一致,跟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脫節,那么無論企業多么努力都不可能實現經營目標。因此,科學合理的經營方式能保證企業經營的正確方向,改善企業的經營管理,指導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其次,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方式的創新,能夠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茖W合理的經營管理方式能夠統一經營管理思想,協調企業發展同經濟社會環境的發展步伐,使企業經營和宏微觀經濟形式相協調,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企業短期發展目標和長遠利益的有機結合。因此,科學合理的經營管理能夠使企業內部各個部分和生產的各個環節相互協調,產生協同效應,發揮規模效益,從而提高企業整體的運營效益。
再次,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方式的創新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企業提高技術水平和競爭實力的重要方式,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有力保障。
因此,企業經營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將對企業的盈利能力產生重要影響。我們要在現有經營管理模式的基礎上,不斷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求,不斷改進經營管理方法,不斷創新經營管理思維,實現經營管理方式的創新,不斷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四、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方式的創新
現代企業經營管理創新有的豐富內涵,對企業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對于現代企業經營管理創新的方法可以從多角度進行分析。
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提高企業自身競爭實力,提升經營管理的理念和措施水平,從而保證企業的經濟效益。
首先,創新企業經營管理中的觀念,提高創新意識。在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中沒有一成不變的管理模式,只有改變是永恒不變的真理,所以我們需要用發展的眼觀和創新的觀念來指導管理,實現以創新應萬變,通過不斷適應市場需求、應對市場變化,在不斷的發展創新中適應復雜多變的企業經營管理環境。
市場經濟環境下,競爭是企業面對的主題,也是企業經營管理面對的主要問題,企業要想在競爭激勵的市場中生存發展下去,除了能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還要練就一身硬功夫,只有自身經營管理水平提高了,才能保證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只有在創新意識的指導下,才能實現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的順利實現。
其次,創新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制度,構建鼓勵創新的組織結構。制度是為企業經營管理服務的,只有制度允許創新、支持創新、鼓勵創新,那么這樣的制度才能促進經營管理創新的實現。在鼓勵創新的制度下,勢必出現相互學習的支撐體系,體系內部的員工之間也會形成相互的競爭機制,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競爭來實現制度所要求的創新。由此,通過制度鼓勵和員工參與,實現制度和創新的良性循環,為創新營造良好的環境。同時,為組織內部提供學習競爭的外部動力,推動組織內部的能力提升和結構優化,推動組織的自我成長發展。這種富有創新競爭意識和創新經驗的組織,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面也會發揮重要的能動作用,肯定會對企業經營管理創新提供重要的支撐。
第三,創新管理機制,對企業發展戰略、內部管理溝通機制、人力資源管理機制進行創新管理。
企業經營管理創新要求企業重視發展戰略的創新,在經濟發展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要格外重視全球發展戰略創新,在重視全球資源開發和配置的基礎上,對資本、技術等資源要素進行創新配置,基于國際分工體系進行戰略調配。同時,重視企業內部信息化建設,利用新興電子商務平臺擴展國際銷售體系,適應信息時代對企業經營管理創新提出的新要求。
在內部管理機制上面的創新,要集中在溝通協調和人事管理方面。在部門分工日益精準的今天,企業經營管理的創新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于部門之間的溝通和人員的管理效率。所以,在部門溝通之間要注重效率和精度,盡量簡化溝通環節。在人事管理方面,要盡量使用民主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既重視員工的參與性積極性,又關心員工的個人需求和價值追求,正確做到員工追求和企業經營目標保持一致,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時,也要通過合理的競爭實現知人善任,讓有能力的創新人才得到展現自身能力、實現自身價值的機會。
第四,創新環保理念,推行綠色化經營。當今社會的環保需求日益高漲,企業在經營管理的創新工作中,要不斷強化綠色環保理念,通過內部的高度重視順應消費者對綠色環保的需求,從而占領新興的綠色環保市場。
五、結語
創新是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一個嶄新話題,也是一個不變的話題。企業經營管理自身的特點需要創新來支撐,企業經營管理方式也需要創新來不斷推動和完善,只有在創新的推動下,企業經營管理才能實現與時俱進,才能不斷適應發展多變的市場環境,才能保證企業的經濟效益,為企業經營管理帶來飛躍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亞玲.當代企業的創新管理[J].河南科技,2009(6).
[2]吳焱,劉云彤,焦黎.現代企業管理創新初探[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
[3]楊曉燕,劉詩卉.關于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的初探與分析[J].企業導報,2010(5).
[4]毛躍軍.淺論樹立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新理念[J].經濟師,2012(4).
[5]陶煉.現代企業管理創新研究[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4),
[6]趙秀川.論我國現代企業經營理念與創新思維[J].中國商界,2010(4).
【關鍵詞】企業文化;持續發展;原動力
一、企業文化中的 “以人為本”理念是組織架構基礎的鞏固
在經營企業中,人文理念的選擇和職工的關懷是凝聚戰斗力的重要選擇。企業文化的建設正是基于這樣的戰略考慮,將人的因素做出最佳的安排、配置和調整。在企業中,我們需要人的要素全面發展,需要生產效率的不斷提高。因此,企業必須要重視組織架構基礎的穩固情況、廣大職工的企業認同情況。“以人為本”的企業經營理念是現代企業普遍采用的管理方法,體現著企業協調內部文化環境和資源的功能;“以人為本”的企業經營理念是構建新型和諧的勞資關系的基礎,是密切聯系職工群眾,關心企業職工的要求。
二、企業文化中的經營思想體現是企業戰略發展的原動力
企業的經營思想運作不僅僅是企業經營管理層的責任,也是廣大職工群眾的義務。企業的經營思想是企業的戰略發展安排,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文化功能拓展。對員工的技能素質培訓,我們要體現企業的經營思想和發展戰略。在具體的操作中,我們要從企業文化管理的范疇來培訓企業的經營思想,讓企業和廣大職工融入到企業的文化發展體系中。所以說,企業文化管理中的經營思想體現是企業戰略發展的原動力。
三、企業文化中的價值取向內容是企業管理有效執行的原動力
在正常的生產經營管理企業中,企業的價值就是經營目標戰略實現的價值、廣大職工群眾因素實現的價值、環境效益保護的價值、企業體現的核心文化價值。在這四個價值方向中,企業體現的核心文化價值屬于企業軟實力因素的范圍,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持續性、繼承性資源,是保障企業經營管理有效執行的重要基礎之一。優秀的企業核心文化體現出一種獨特的魅力,它影響員工自發執行企業生產經營安排、影響工作任務或者其他工作的有效程度和效益發揮程度。這是企業文化對企業和職工在經營管理工作中堅持目標有效執行的原動力。
四、企業文化中的工作作風內容是企業工作風貌建設的原動力
企業的工作作風影響著個人的工作作風,而個人工作作風又反過來影響著企業的工作風貌。在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中,只有良好工作作風的企業才能夠適應市場的不斷變化和需求。良好的工作作風從哪里來?就是我們日常一行一動的養成,是企業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和價值。
五、企業文化建設是人才戰略經營管理的原動力
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的競爭,是企業文化軟實力因素的競爭。人才的培養、選擇和留住則需要企業人才戰略的管理支撐,而企業核心文化是人才戰略能否成功實現的基礎,是人才戰略經營管理的原動力??傊?,我們要為人才和人才戰略的發展提供盡可能的企業文化保障。
六、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企業能否走上健康的發展之路,企業文化的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與價值。我們強調企業各項生產要素的齊備對生產經營管理的重要作用,卻忽視了企業文化建設為生產經營管理的促進作用。企業文化是構建和諧企業的重要內容和必要條件,也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在優秀的企業文化影響下,人性的能量得到正常的發揮釋放,提升個人的技能素質水平也成為企業和個人深層次的需求。因此,企業文化建設有利于企業經營管理成本的降低和經濟效益的提高。所以說,企業的文化建設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
企業文化是企業經營組織管理的核心,是企業所有規章制度和目標戰略得以實現的基礎;企業文化是企業價值和員工價值實現的重要方式,是企業和員工思想行為的理念追求;企業文化是企業持續發展、員工不斷進步的精神力量,是和諧企業構建的根本。在市場經濟中,企業文化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參 考 文 獻
[1]方羅光.企業文化概論[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
[2]羅長海.企業文化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關鍵詞 財務 職能 實現
一、了解財務基本功能的意義和作用是合理界定財務職能的必要前提
通常情況下,財務基本功能為反映、核算、監督、控制、分析、融資等。反映,通常稱之為記賬,包括了資金、經營往來、庫存管理等企業日常行為的會計記錄,這是企業經營的縮影和記錄,是企業經營管理的真實反映;核算,就是將企業的一般經營過程以會計手段換算為貨幣符號和一種過程,是企業經營結果的直接貨幣反映。監督,是通過賬務與實物的核實來檢驗和規范企業經營行業的過程;控制,是通過資金的投入、流量對企業經營管理行為的節制,分析,則是通過財務記錄數據的對比,對企業投資、經營、計劃和管理行為進行有效的判斷,并為企業管理決策提供參考;融資,是財務的衍生行為,通過對企業資產的評估與經營狀況分析,以資產或信用手段,或取外部資金支持的行為。
二、現代企業管理對財務基本職能的影響
1.為強化某種管理需要,特殊部門的設立,削弱了財務部分基本職能的實現。比如一個企業為了強化融資能力,專門設立了融資部門,但是這個部門的功能實現必須依賴財務的核算報表及財務信息,為了保證其工作的順利開展,財務在其職能的優先實現條件下,財務的核算工作成為了服務性職能;而失去了融資功能;
2.市場競爭的信息多樣化需求,財務的部分職能無法滿足企業決策需求,從而削弱了財務職能的實現;當前市場競爭的多樣性和競爭因素的多角度,使得企業在經營與決策過程中所需的信息較為博雜,并且對信息的及時性也有較強的要求,由于現代信息采集與分析的手段與技術,財務分析所針對的數據,比較靜態,而且所反應的信息相對單一,無法全面權衡市場整體狀況,并且所反應的信息也比較渧后。
3.在市場競爭過程中,相對企業經營管理的靈活性,財務監督和控制手段比較呆板,在實際實務的處理過程中,比較制約競爭應對的隨機應變能力。使得部分企業逐步削弱了財務的控制機能。
4.財務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較低,無法實現財務應有的基本職能,由于近一個時期,企業數量的劇增,對財務人員需求量相對比較集中,使得部分財務從業人員無法通過業務實踐逐步成長,一步到位的職務任用和負位的業務處理能力,使得部分財務職能不能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得到應有的體現,久而久之,部分財務原有的基本功能,被習慣性的轉移或剝奪。
5.企業管理者法律和財務意識不強,違法違規經營意識阻礙了部分財務職能的實現。某些企業管理者不依法經營,為逃避監督,通過管理指令或其他脅迫手段,強迫財務人員無法按照常規去實現財務的基本職能。
6.部分企業的財務從業人員職業意識薄弱,由于自身原因或外在壓力,喪失了應有的職業道德,并不如實記錄賬目。甚至出現了私自修改賬目、作假帳、挪用公款的現象,嚴重影響了財務基本職能的實現。
三、財務職能的不合理界定,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經營與發展
1.真實有效反映企業經營過程是促進企業實現戰略經營目標的重要保障,是企業各項管理工作的基礎,也是企業提高防范風險和管理水平的一種有效機制。削弱財務的反映職能,企業則無法真實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使企業存在經營管理風險和社會責任風險。然而太過死板或繁鎖的記錄程序和匯報流程,會加重企業各職能部門的工作量,使得企業流程繁瑣,機構重疊,束縛了企業競爭過程中的能動性和靈活性。
2.內部監督、控制是提高企業運營效率,財務部門在企業內部控制機制中起到財務控制的作用,內部控制的過程都涉及到企業的財務部門,因此,財務內部控制也就成為企業內部控制的核心,其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企業在激烈競爭中的發展和生存。然而現代企業隨著行業發展的分工的精細化,職能部門的工作相對也比較專業,過分強化財務的內部控制權力,則弱化其他部門工作的專業性,而且財務工作的重點在于強化制度性和程序化,而面對市場或專業的職能部門則相對需要適當的隨機決策,因此,過多的財務內部監督、控制干預,會抑制市場或研發等拓展部門的工作發展。由于財務的核心是經濟活動,太多的財務監督手段,會造成草木皆兵的緊張感 ,會抑制企業員工的創造性和工作主動性。
3.雖然財務分析是為企業的投資者、債權人、經營者及其他關心企業的組織或個人了解企業過去、評價企業現狀、預測企業未來做出正確決策提供準確的信息或依據的經濟應用學科。但是,這只是內部信息的反映,并且也是對過去某一階段的回顧,相對于市場投資或產品競爭來講,無法準確描述市場形態和競爭對手的情況,如果過分依賴財務分析組織和決策企業發展計劃及市場競爭策略,無疑是閉門造車,一斑窺豹的錯誤做法。
4.財務融資功能,如果脫離開企業的債權、債務及經營現狀,過多的負債,會給企業增加投資、經營風險,過大的貨幣儲備或過低的貨幣儲備,都會抑制企業的良性發展,這方面必須堅持財務融資的評估分析,然而,一項投資或企業的發展,更多決定因素來源于對市場和競爭的預測判斷,俗話說,風險與利潤并存,在保證最低風險系數的情況下,必須更多借助市場信息及其他經濟信息的分析與評估,才能使企業在正常發展時,具備突破性發展的動力。過分依賴非財務評估分析,則會使企業保守不前,但是過分依賴其他信息,則會合企業經營超負荷風險動作。
四、如何合理界定現代企業財務職能
通過以上分析,現代企業隨著競爭形勢和信息的多樣性,財務職能存在必要的轉換和調整,但如何準確的界定,合理把控,會因企業性質以及經營內容、管理方式的不同在表現形式上略有不同,但是核心上,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轉換工作思路,從財務管理向財務服務轉變。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工業生產力的提升、商品的多樣化和社會需求的快速更新,企業管理的重心從原有的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換,企業開始調整基本管理思路,將生產和市場工作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逐步樹立了管理為生產和市場工作服務的意識和理念,在大的理論轉變的前提下,將財務的管理職能向服務職能轉換,是大勢所需,也是現代企業發展的需要;
2.調整工作模式;財務作為一個企業經營活動記錄的核心、,同時由于其工作性質的需要,一般都是企業安保工作最密集的部門,由于受到特殊環境影響,財務工作人員也開成了一種獨立獨行,自我封閉的工作模式,工作方式一般都采用一種居高臨下的上級作風,對各種信息的收集主要通過行政命令式的強制模式,和其他職能部門缺乏溝通和交流,造成財務統計模式及工具與相關職能部門不對等,信息結構和內容不對稱。為了實現企業管理對生產性部門的服務職能,工作方式必須向主動性方向轉化,并積極了解各職能部門的工作內容,方式,以及其對信息的需求,將財務記錄的表、賬及內容向職能部門的實際需求調整。
3.財務在內部監督和控制手段上,應以預防為主,在防范上作好準備,減小事中或事后的檢察和干預,另外,財務在制定相關內部控制和監督手段時,應參考企業各個職能部門的工作內容、方式,制定出既符合財務制度、又適合促進企業經營發展的內部監督、控制制度。
4.財務人員必須加強業務素質培養,要逐步了解企業的生產、市場環境,所以財務人員除了掌握財務基本業務知識外,還要學習市場營銷、生產經營以及企業管理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使財務的職能實現促進企業的發展。
5.財務人員要忠誠于職業操守,樹立良好的職業品德,要敢于通過財務工作真實性和客觀性記錄對企業正常發展和規避經營風險優勢的闡述,逐步糾正企業管理者對財務工作不全面的理解,使財務工作在保持客觀和獨立的基礎上,更好的服務于企業的生產經營。
參考文獻:
[1]鄧世發.現代企業文化(上旬).管理意識需轉變.2011(05).
關鍵詞: 現代企業文化構建 時代意義 基本思路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深化,企業文化理論已日益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現代企業興衰成敗的關鍵因素?,F代企業如何利用思想文化的力量,全面提升企業的管理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制定和實施企業經濟文化一體化發展新戰略,已成為企業發展壯大和永葆青春活力的戰略選擇。
一、加強我國現代企業文化構建的時代意義
中國加入WTO,大批企業已參與全球競爭,塑造和構建企業文化,培育現代企業的文化價值理念,通過先進的企業文化,創建優良的發展環境,提高企業員工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專業素養,對內形成企業的凝聚力,對外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和核心競爭力,是企業保持永久競爭優勢的源泉,是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驅動力。
1.建設企業文化,是現代企業身體力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觀要求。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現代企業既要按照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合理調整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整合各種生產要素和優化資源配置,加強業務知識和核心技能的培訓,更要在原有的文化基礎上,重新審視整合和創新企業文化,以保證和促進先進生產力有序、健康、持續發展,形成積極進取、健康向上的企業價值觀、企業理念、企業精神。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塑造經久不衰的現代企業形象,以先進文化鑄就獨特的企業核心競爭優勢。比如我國的一些企業將敬業報國融入企業的經營理念中,海爾提倡“產業報國,追求卓越”,聯想提出“世界的聯想”,TCL要做“世界級的企業”,這種愛國強國的思想,體現著企業回報國家,服務社會的責任感。
2.建設企業文化,有助于塑造現代企業品牌形象,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文化體現了一個企業的形象和精神,良好的企業形象,需要依托企業文化為載體?,F代企業從領導決策到員工素質,從產品制造到顧客服務,從市場營銷策略到企業經營管理,無不滲透著企業文化的元素,體現了企業的形象。先進的企業文化不僅有助于企業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能進一步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如豐田公司社訓第1條是:“上下同心協力,以至誠從事業務的開拓,以產業的成果報效國家?!彼上码娖鞴景选爱a業報國”放在第一位。
3.建設企業文化,有助于增強企業的凝聚力,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和巨大財富。企業的發展原動力來自于企業文化,企業為社會提品和服務是文化傳播的一個載體,在沒有文化素養的企業,生命力是有限的。企業文化決定現代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石。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進程中形成的以價值為核心的獨特的知識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種凝聚人心以實現自我價值和戰略目標,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無形資產。因而當代日本學者村田昭治認為:“‘顧客至上’、‘員工幸?!汀疄樯鐣铡@3種價值觀將成為企業經營的標志?!薄斑^去那種市場占有率至上和銷售額第一的觀點將站不住腳,對人和社會作多大貢獻將成為一個評價企業的標準?!?/p>
4.建設企業文化,有助于創新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是企業一切行動的指南。企業文化從總體上、制度上和管理上對企業員工的服務經營活動進行了規范和約束,提高企業員工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企業員工明確工作目標和管理方法,提高企業員工的責任感、歸屬感和使命感,為企業和社會創造更大的財富,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例如北京同仁堂制藥廠的經營哲學是“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北京市百貨大樓的企業精神是“一團火精神”;云南玉溪卷煙廠的企業精神是“天下有玉煙,天外還有天”;IBM公司的經營哲學是“IBM就是服務”。
二、構建我國現代企業文化與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本思路
1.以人為本,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創新理念,更新觀念,努力構建現代企業文化?!耙匀藶楸尽笔瞧髽I文化的核心理念,營造一個關心人才、尊重人才的發展環境,將“以人為本”貫穿于企業求才、用才、激才、育才的系統工程。貫徹人性化原則,人性化管理重視人的本質和個性發展,其內涵是:注重員工的存在,鼓勵員工的參與,尊重員工的情感,培養團隊合作精神,促進員工的價值實現。加強現代企業人力資源開發,創建學習型組織,切實轉變觀念,調整發展思路,從過去注重物質基礎建設,向注重以人力資源開發為中心的文化建設轉變;人力資源的目標設計從滿足傳統工業化需求,向滿足新型工業化的需求轉變;學習制度從教育者為主向學習者為主轉變;實現終身教育的人力資源開發目標從“學歷本位”向“能力本位”轉變。這方面的優秀企業文化體現在企業對人才的重視和培養上,像東芝、松下和豐田公司,都秉持“把公司辦成學?!钡挠^念,松下視“松下人”為松下的公司產品;豐田更是提出“豐田既造車,也造人”。
2.建立機制,理順關系,將現代企業文化具體化為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質文化。沒有制度文化,就沒有嚴謹的秩序、有效的管理;沒有精神文化,就沒有統一的意志和共同的信念;沒有物質文化,就沒有生存的保障、發展的后勁。只有三者協調發展,才能保證企業生機勃勃,永葆企業生命力。建構現代企業文化,關鍵是構建制度文化,使企業的每一名員工都有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和行為準則,作為制度文化,不能單從技術和物質條件著眼,必須從企業員工的社會需要和心理需求方面來構思、設計和建立。企業制度文化構建必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把追求民主、平等、崇尚知識、誠信服務作為制度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從1988年開始,海爾集團在兼并重組的過程中,并不是把幾個企業簡單相加,而是通過向被兼并方輸入海爾文化,轉變觀念,轉換機制,實現精神變物質。在十幾年的時間里,海爾兼并了虧損總額5.5億元的十五家企業,盤活了14.2億元資產。
3.深化改革,創新管理,構建企業文化,必須加強現代企業管理創新。企業文化是現代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壤。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吸引一流人才,提升人力資源素質,增強企業競爭力。構建企業文化同加強企業管理相結合包含三個層次:一是將企業文化構建與加強企業經營管理隊伍建設相結合,形成有利于選拔素質高、懂管理、有潛力的優秀人才,營造積極進取、健康向上的濃厚創業氛圍;二是企業文化構建與組織企業經營相結合,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嚴格管理,制定企業發展戰略,壯大現代企業品牌形象,探索企業管理制度變革,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三是企業文化構建與加強企業民主管理相結合,發揮企業員工的主人翁精神,調動企業員工參與民主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企業員工的潛能。例如在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海爾文化以觀念創新為先導、以戰略創新為方向、以組織創新為保障、以技術創新為手段、以市場創新為目標,伴隨著海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從中國走向世界,海爾文化本身也在不斷創新、發展。
4.構建企業文化,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核心是培養、弘揚和塑造企業精神。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靈魂,是一個企業擁有的相對穩定的群體、心理定勢和精神狀態,是現代企業的整體面貌、發展水平、文化特色、凝聚力、感召力、創造力、生命力的集中體現。企業精神離不開文化傳統,更離不開文化創新。只有始終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才能塑造富有生命力的企業精神。企業精神一旦形成,便能在企業員工中起到鼓舞、驅動、凝聚、熏陶、評價和規范的功效,使企業員工始終保持旺盛的斗志、昂揚的士氣、進取的精神,實現企業的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組織創新,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和整合現代企業的各種生產要素與資源配置,實現企業組織市場與整體效益的最大化目標。例如IBM的三大基本信念:①尊重個人;②顧客至上;③追求卓越;商業道德規范:①IBM的推銷人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批評競爭對手的產品;②如對手已接獲顧客的訂單,切勿游說顧客改變主意;③推銷人員絕對不可為了獲得訂單而進行賄賂。
參考文獻:
[1]李文舒.現代企業管理概論[M].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1.
[2]方光羅.企業文化概論[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5.
[3]徐漢文,霍讕平.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第二版)[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5.
關鍵詞:煤炭企業;企業管理;經營管理
中圖分類號:F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30-0126-02
經營管理是一個古老的話題,有了社會分工,有了商品生產,就有了經營管理。經營管理又是一個現代的話題,隨著社會、經濟、法律、文化以有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變化,經營管理常講常新,其內容也是在不斷的發展中。每一個企業經營者都必須不斷地加強對企業經營管理的研究,掌握經營管理知識,最大限度地強化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煤炭企業生產過程的復雜性,它的管理同樣具有較強的行業特殊性。
1 煤炭企業的基礎管理工作
煤炭企業管理的基礎工作,是一種先行性或提前性工作。它是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進行的客觀要求,也對做好企業的各項專業管理、提高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實行內部經濟責任制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都有重要意義。煤炭企業管理基礎工作,其內容包括:標準化工作、定額工作、計劃工作、規章制度。
(1)標準化工作是指對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的制度、執行以及日常管理工作。進行質量標準化礦井的評比考核的目的在于提高井下工程質量,更是為了確保安全生產和提高經濟效益,但是,任何脫離生產任務和企業奮斗目標的工程質量又都是沒有意義的,所以質量標準化和直接生產環節是標準化礦井的必備條件。
(2)定額工作有勞資定額、物資定額、管理費用定額等。勞資定額由勞資科負責全礦職工調動轉崗和培訓工作及全礦職工工資、獎金與安全掛鉤獎勵分配工作;物資定額由供應科根據生產銜接計劃,負責向集團公司上報月度、年度材料計劃,負責全礦各單位年度、月度材料消耗指標的下達及審批工作,負責噸煤材料成本指標、儲備資金指標的控制,對材料的采購、加工、驗收、貯存、發放和使用過程中的監督管理,對礦民爆器材的計劃、調撥、保管、發放和全礦民爆器材進行監督檢查以及開展全員全過程的成本管理活動,做到指標分解考核到隊、班、個人;管理費用由財務科加強會計核算和成本管理,根據各單位實際情況對全礦成本費用指標進行分解和
控制。
(3)“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任何理智活動在進行之前都必須要有一個打算、安排。經營計劃是企業為適應市場的需要,根據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變化,對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各種經濟活動所做出的安排。經營計劃是確定企業經營目標、經營戰略和整體布局的計劃,是指導企業全部經濟活動的總綱領。
(4)規章制度是以技術和經濟責任制為核心的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和考核工作,包括規定各級組織、各類人員的工作范圍、責任、權限、獎懲制度。按照礦黨政提出的“1361”的工作思路,以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經濟效益為中心,明確管理責任,嚴格考核獎懲,確保全礦各項任務目標完成,結合我礦實際,制定《經營業績綜合目標考核評價辦法》,成立經營業績綜合考核評價領導組,堅持統一考核,分類評價,效率優先,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對礦區、科、公司的負責人進行考核。并與各單位簽訂《經營業績綜合目標責任書》對每個單位的安全、經濟、法律、社會、政治目標和工作任務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嚴格要求自己對個人崗位職責認真履,完成其分管工作
目標。
2 煤炭企業生產管理
生產是煤礦企業的基本活動,生產管理是煤礦企業管理的基本組成部分。只有搞好生產管理,才能使煤炭產品的生產過程符合技術要求,形成合格的產品,為企業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創造條件。煤炭企業的生產按理是將管理的基本原理應用于煤礦生產系統,以保證在最低耗費下,按時間、按質量要求生產出所需產品的活動,得到最大的投入產出比。生產系統管理工作主要有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生產系統的設計方面的工作,如礦井選址、采區與巷道布置、生產工藝選擇等;另一方面是生產計劃與控制,它是生產管理中的日常管理活動。另外安全生產也很重要,要認真貫徹安全生產方針,經常檢查生產現場的安全隱患,發現后及時處理。要不斷整頓勞動紀律,加強自主保安,杜絕“三違”發生,當安全與生產發生矛盾時,生產必須服從安全。發生生產事故后,礦和區隊的主要干部必須到現場,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并組織職工進行認真分析,總結經驗教訓,找出原因,追查責任,制定防范和改進措施。
3 煤炭企業經營管理
煤炭企業經營管理的內容主要有管理理念、技術、管理、文化。企業管理理念是企業領導者包括全體職工在企業生產經營建設全過程中用科學的制度、方法對內外部資源合理配置并不斷尋求新的發展而形成的一種共識,是與時俱進的價值觀。通過管理可以有效整合企業資源,從而達到企業目標和責任的全過程式管理。企業經營的重點是指企業在經營中應突出的某一個方面,而形成自己的
優勢。
煤炭企業的表層文化一般從環境的改善和規范員工基本行為入手,通過對井上與井下環境的創新,創建“井上是花園,井下是工廠”的本質安全生態型礦井。
參考文獻
[1] 陳富生.現代企業管理[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
版社,2004.
[2] 劉玉平.財務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
社,2004.
[3] 郁君平.設備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2.
一、“四論”并存,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困難重重
隨著企業經營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實踐,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更加顯現,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現實性難題:一是認識不清,“虛無”論占據著部分員工的思想。由于思想政治工作不直接產生企業效益,故目前在企業內部實行全員績效考核和以績論酬的大背景下,部分同志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清,認為做思想政治工作誤時、誤事,沒有做業務工作實在、實惠,把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相互分割和對立,從而思想上輕視,工作上忽視,說起來重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在企業成為一個共性問題。在編制上,目前二類以下的縣級供電公司不設黨群工作部,且無黨群工作專責,其工作由行政辦代管或兼管,這無形是對“虛無”論的默認,也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應有作用;二是分配失衡,“等級”論阻礙著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推進。企業分配機制是以崗論酬,這樣否認了員工的歷史貢獻,這種以職級身份論薪酬的分配模式,極大的挫傷了員工工作積極性。同時分配差距的巨大懸殊使部分員工工作缺乏動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思想在企業呈蔓延趨勢。這種積極與消極、先進與落后的思想觀念在企業彼此交織,相抵并存,這也使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難以推進的重要原因,平時即是指令性的開展一些思想教育工作也常常收效甚微,相悖初衷;三是激勵“偏移”,“替代”論制約著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目前在企業內部注重業務技能,忽視員工政治素養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逐漸被金錢、重獎所替代,這種“一俊遮百丑”的評價觀及“唯錢是舉”的獎勵機制,使部分員工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明顯變化,導致思想政治工作在具體工作實踐中難以融入滲透,其內容、形式、方法也難以把握。在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激勵特點是精神激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缺少像業務工作那種誘人的獎勵幅度。這種激勵機制上的“偏差”,使企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在動力及思想政治工作者說話的“底氣”相對不足,同時也使員工參加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主動性受挫;四是人才乏力,“主業”論制約著企業政工人才的發展。在企業政工與主業相比,一直處于被忽略地位。從形式上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機制健全,工作安排視乎到位,但實際開展工作人才缺乏是一個不爭的實事。比如,近年來企業文化學習宣貫、員工職業道德培訓、廉政建設教育、黨團建設等活動以及企業先進典型的挖掘、培養與宣傳都由外聘人員支撐。在職務晉升方面,政工人員晉升機會少、空間小,因動力不足,工作難以上臺階、出成果、收實效。
二、正視困境,切實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著力點
目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客觀存在不可回避,唯有正視現實,積極探索應對,切實把握好解決的途徑與方法,才能真正發揮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動作用。首先,要正確定位,走出認識上的誤區。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務是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企業的貫徹執行,同時還肩負著聚心聚力、化解矛盾、增強企業活力、提升員工素質等重要任務。由此可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既不能獨立,更不能游離于企業經營管理之外,必須圍繞和服務企業經營管理工作來發揮自身的政治優勢,調動員工群體力量為企業的建設與發展獻智出力。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用聯系的觀點看待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工作上正確定位,摒棄“虛無”觀念,抓好工作落實,為企業生產經營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證和思想支撐。其次,創新工作方法,注重工作實效?,F代企業制度的建立是對原企業管理模式的一次變革,它觸動著企業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對員工的思想影響很大。所以,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也要隨企業體制及分配方式的變化,在方法、內容上進行創新和實踐,應把著力點放在提振企業精神、建設企業文化、培養團隊意識等方面。工作中,要準確把握員工思想脈搏,弄清他們的所思所想和矛盾的集結點,有針對新的做好釋難解疑工作,克服傳統的“我說你聽,我打你通”的說教模式,面向員工抓好熱點問題引導,多做釋疑解惑、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以正面引導來消除職工“心理障礙”,以“親情化”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促使企業團隊精神的形成;第三,健全工作機制,培養“全天候”政工人才隊伍。健全機制是發揮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強勢的基本保證。據此,建議目前二類以下縣級供電企業應設立黨群工作專責人,在黨支部書記的指導下,承辦企業黨務、紀檢、工會及思想政治工作,實現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機構、人員及工作效果的全覆蓋,以解決工作代管、兼管造成的政策執行斷檔、工作效率不高等問題。在人員培養、配備、晉職方面,把政工人員納入企業員工培訓整體規劃,統籌安排。培訓內容上,在突出政工業務的同時,應滲透企業管理及供電業務方面的務實理論,努力改善知識結構,全面拓展知識視野,拓寬其發展空間;在平時工作中,應有目的地對優秀政工人員進行輪崗或生產一線短期掛職等形式,進行電力生產一線實戰鍛煉,在工作實踐中培養既懂業務、會管理,又會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復合型政工人才隊伍,逐步形成有利于企業政工干部脫穎而出的培養鏈、成長鏈和選拔鏈;在培養使用方面,要尊重政工人員的工作業績,把符合條件的優秀政工人才納入企業后備干部管理之中,與企業其他崗位人才同培養、同使用。這樣才能使企業政工人員的工作激情在其崗位上得到釋放,進而促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開展。第四,加強正面引導,強化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灌輸。首先,政工干部自身要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過好利益關,給職工當好樣板和標桿;其次,努力學習現代企業管理知識,積極轉變觀念,使政治工作切近企業經營管理實際,切近員工的思想實際,切近企業改革的實際。近年來,伴隨著企業公司化改制所出現的部分員工消極對立的現象,歸根結底都是“利益”驅動所致。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站在講政治、顧大局的高度,引導員工正確認識企業改革取得的成果,正確認識企業發展與員工共贏的辯證關系,正確認識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生存與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教育全體員工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企興我興的共贏理念,在自身崗位上建功立業,有所作為。
三、拓展思路,強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滲透力
當前,在市場經濟大背景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傳統方式,已不能最大程度的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首創精神,這就要求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拓展思路,創新發展,實現與企業生產經營工作有機結合和強力滲透,通過創新與實踐,實現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向生產力的實質性轉化,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在生產力要素中,“人是生產力諸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躍的因素?!保ā渡a力經濟學概論》),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對象是人這個關鍵要素。由此可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在企業發展、穩定中擔當著重要角色,其工作開展必須圍繞生產經營這個中心,在滲透、拓展上下功夫、求實效。在工作手段上,除借鑒傳統的有效工作方式外,可利用企業辦公自動化系統、互聯網、手機報等新興媒體和現代信息技術,全面拓展工作渠道,廣泛構建企業內部思想政治工作新平臺。同時堅持把企業文化建設、創先爭優、黨團建活動、文明單位創建等政治工作內容,滲透到企業管理、勞動競賽、技術創新、標兵班組創建等經營管理活動之中,使之形成相互兼容、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政治工作新模式,以增強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工作內容上,要有“質量意識”,特別是在當前企業多元化分配方式并存的情況下,思想政治工作應該把釋難解疑、振奮企業精神放在首位,加強與企業管理制度的銜接與融合,最大限度的滿足職工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在和諧的工作環境中提升職工政治素養,培養堅不可摧的團隊精神;在工作方式上,要變“單向灌輸”為“雙向交流”,變“被動說教”為“超前預防”,堅持隨“機”而動,乘“勢”而入,力求在滲透中求得實效,在建立民主、和諧的人企關系中體現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動作用。
關鍵詞:計劃;企業管理;經營風險
中圖分類號:F27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01
一、引言
計劃是一種系統的方法,用來分配企業的人、財、物等資源,以實現企業既定的戰略目標。企業可以通過計劃來監控戰略的實施進度。企業的計劃是進行管理和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管理和監督的主要依據。
二、為什么要進行計劃管理
計劃管理是信息社會對管理的客觀要求。市場風云變幻,能否及時把握信息,抓住機遇是企業駕馭市場的關鍵。計劃對企業的意義可以概括為:
1.提升管理能力。目標通過全面計劃加以固化與量化,計劃的執行與企業目標的實現成為同一過程,對計劃的有效監控,將確保最大程度地實現企業目標。通過計劃監控可以發現未能預知的機遇和挑戰,這些信息通過計劃匯報體系反映到決策部門,可以幫助企業動態地調整規劃,提高企業管理的應變能力。
2.有效的監控與考核。計劃的編制過程向企業提供了設定合理業績指標的全面信息,同時計劃執行結果是業績考核的重要依據。將計劃與執行情況進行對比和分析,為經營者提供了有效的監控手段。
3.高效利用企業資源。計劃過程和計劃指標數據直接體現了企業使用資源的效率以及對各種資源的需求,因此是利用與分配企業資源的起點。通過計劃的編制和平衡,企業可以對有限資源進行最合理的安排使用,避免資源浪費和低效使用。
4.有效控制經營風險。計劃可以初步提示企業下一階段的經營情況,使可能的問題提前暴露。通過對計劃執行過程的分析,管理層可以發現潛在的風險,并預先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從而達到規避與化解風險的目的。
三、計劃管理在企業中的作用
計劃管理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濟效益,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具體地說,計劃管理有以下作用:
1.計劃管理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了明確的目標。計劃管理以計劃的形式為企業經營管理活動提供了明確的目標。這一目標既是企業其他管理活動的依據,也是領導者、管理者衡量經營管理效果的標準。領導和管理者要以計劃目標為依據進行指揮和控制,出現問題也是對照計劃目標進行檢查和調整。企業安排生產經營任務,實際是對目標的分解和落實??梢哉f,企業的一切經營管理活動,都是圍繞著企業目標的實現而展開的。這就是計劃職能被稱為管理首要職能的道理。
2.加強計劃管理可減少風險損失。企業加強計劃管理,主要是為了減少失誤,提高經濟效益。加強計劃管理,可以通過事先科學預測和企業內外部條件的全面分析,制定出具有科學依據和可行性的行動方案,從而避免較大的經營風險。而且,計劃在執行的過程中,還可通過經常的檢查和調整,及時防止不良后果的發生。面對復雜多變的環境,企業通常要制定多種方案的計劃,以適應不同的環境變化。
3.加強計劃管理可以充分利用資源,提高經濟效益。計劃管理通過各種資源在數量上的綜合平衡和空間、時間上的合理安排,使各種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減少了浪費,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特別是資金的有效利用,對企業的正常經營和提高經濟效益至關重要。
4.加強計劃管理可使各部門之間更好地協調配合,體現綜合效應。企業綜合效應是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協調配合的成效。計劃管理可充分挖掘及合理利用企業的一切人力、物力、財力,從而取得最佳的經營管理效果。
四、做好計劃管理應注意的問題
1.計劃內容要以研發、生產為重點。研發計劃管理是企業計劃管理的中樞環節,它上承市場調研與預測,下啟企業在整個計劃期的經營活動計劃。研發計劃是否得當,關系到整個計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研發項目的研究方向以及未來的市場化程度是保證企業未來經濟利益的主要增長點。生產計劃管理是生產管理的首要環節。它為計劃期規定生產活動的目標和任務,包括計劃期應生產的產品品種、產量和時間進度,以指導企業的生產工作按照經營目標的要求進行。
2.計劃管理工作要建立企業、部門主要負責人責任制。計劃是企業強化經營管理,增強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的一項內容,并確定計劃管理的第一責任人為各企業、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切實加強領導,明確責任,落實措施。
3.推行企業計劃管理必須切實抓好“兩個結合”。企業計劃管理要同落實管理制度,提高計劃的控制和約束力相結合。計劃管理的本質要求是一切活動都圍繞企業目標的實現而開展,在計劃執行過程中落實經營策略,強化企業管理。因此必須圍繞實現企業計劃落實管理制度,提高計劃的控制力和約束力。企業的執行機構按照計劃的具體要求,按“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原則,編制月、季滾動計劃,并建立計劃執行情況分析等例會制度。按照計劃方案跟蹤實施計劃控制管理,嚴格執行計劃,及時反映和監督計劃執行情況,實施必要的制約手段,把企業管理的方法、策略全部融會貫通在廣泛執行計劃的過程中,最終形成全員和全方位的計劃管理局面。
企業計劃管理要同企業和職工的經濟利益相結合。企業計劃管理是一項全員參與、全面復蓋和全程跟蹤、控制的系統工作。為了確保計劃各項指標的全面完成,必須制定嚴格的計劃考核辦法,依據各責任部門對計劃的執行結果,實施績效考核,把計劃執行情況與企業、職工的經濟利益掛鉤,獎懲分明,從而使企業、職工形成責、權、利相統一的責任共同體,最大限度地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五、結束語
全面計劃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企業經營風險,但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的風險是復雜多變的,以一種單一的手段去控制企業所有的經營風險是不可能的,因此企業還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將各種風險控制方法融會貫通,綜合運用,防患于未然,使企業朝著既定的目標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