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1 16:21:05
序論:在您撰寫科研課題研究基礎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教師對課題材料內容的收集和整理,應從以下角度進行。
一、要認真撰寫一份比較具體的課題計劃
課題計劃是課題研究實施的指南,課題計劃撰寫內容要具體、明確,有關條款要齊全,研究內容和方法的操作性要強。要按照省市課題方案規定的“六要素”來撰寫,做到:(1)要明確表述課題的題目;(2)要闡述課題研究的背景;(3)要確定好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4)要詳細指出研究中運用的方法;(5)要設計課題研究的步驟;(6)要寫出課題研究的有利條件。這六個方面的內容是必須具備的,特別強調在研究內容和方法的撰寫上要詳細、具體,這樣的計劃才能說明課題研究者心中有數。
二、要收集和學習與課題相關聯的背景資料
課題研究背景資料包括對研究對象進行調查或檢測的統計數據,如學生已有的認知、技能和情感方面的狀況等;也包括收集與課題相關聯的一些概念、理論的界定和相關的國內外關于本課題的研究動態資料(含文摘、卡片和論著復印件等)。收集和學習與課題相關聯的背景資料是課題開展者和參與者進行課題研究的前期準備工作,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通過收集和學習有關的課題研究材料,課題研究者能深入理解本課題有關的研究問題和方法,能提高課題研究者的科研水平,能使課題研究工作更加明朗化和有序化。收集與課題相關聯的背景資料的途徑很多,可以通過圖書館的資料查詢,也可以通過網上的查找,還可以通過報刊雜志的收集等。教師要做課題資料收集和學習的有心人,要時時留意自己研究課題所需的資料,并對自己收集來的資料進行分類、歸檔。這些收集來的與課題相關聯的資料會使課題研究思路越來越清晰,對以后撰寫課題結題報告也會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三、要經常撰寫課題研究過程中的體會和論文
教師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往往會有許多感觸,如一次問卷調查、一次課題訪談、一堂課題實踐課、一次講座等。教師會從這些課題研究活動中得到一些啟示。教師要像撰寫教學日記那樣,記錄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將課題研究中的體會或寫成記錄式的報告;或寫成課題實踐課的教后感;或寫成講座的啟示錄等。教師經常撰寫課題的研究體會,會不斷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如果是撰寫課題相關的論文,教師應慎重選題,選一些具有新穎性、價值性和實踐性的論文題目進行撰寫。教師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善于思考,勤于動筆,這是提高自身科研水平的關鍵所在。教師撰寫的論文若能得以發表,不但能激發自己進行課題研究的熱情,而且能充實和豐富課題研究的內容,從而增強自信心。
四、要收集和整理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典型個案
課題研究中的典型個案包括課題研究實踐課的教案、說課稿、課件及活動課設計等。教師申報的課題多數與課堂教學聯系密切,并能通過課堂教學得以體現。對教師課題研究情況的檢查、指導較有效的做法是通過聽其課題研究實踐課(或活動課),尋找教師的教學是否有聯系課題的操作要素,是否體現課題研究的主要精神實質。有些教師課上得很好,但他們卻脫離了課題研究的范疇,那就不是課題實踐課。
教案、說課稿或活動設計除了按規定的要求撰寫外,最好是在每一環節的設計中結合課題的要求加入點評。這樣做一方面能體現教師課題研究意識,另一方面能使理論聯系實際。教師課題研究中教學、教研個案的收集要典型,不必強求每節課都上成課題實踐課,但必須收集一定數量的案例,待到課題結題時,加以整理,并裝訂成冊,作為課題研究的操作要素的材料,也作為課題研究取得成效的見證??傊?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個案材料的積累是課題研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五、要及時積累課題研究過程中取得的成果
一、把握目標,加強培訓,保證課題實驗工作順利開展
本課題是在對進一步落實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基礎上,結合我校為一所農村中學,正規的體育場所和設施缺乏,群眾體育活動較落后。但隨著改革開放、社會經濟的不斷繁榮,學生的觀念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以往的課間操組織形式和活動內容,已經對學生沒有任何的興趣,學生對課間操產生了敷衍的做法和厭煩的情緒,更有甚者產生了恐懼心理。但這不能說明課間操已經一無是處了,到了該取消的時候,而是提醒我們要轉變對課間操的認識,轉變課間操的組織形式、活動內容,加強對課間操的管理和評價工作,把學生對課間操的興趣重新找回來。XX年3月我校把傳統的課間操進行改革,并申報了州級課題。作為承擔全州的科研課題,既有科研促教,提高“課標”實施效果的目的促進學生自我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使學生在校期間掌握幾項運動技術和球類規則和簡單的裁判規則。又能通過實驗強化教師的科研意識,增強各教研組教研的氛圍。因此我們重視實驗教師的學習、培訓和課題可行性論證等工作。XX年5月舉行了課題開題報告會,由縣教科所領導指導,學校全體教師參加了會議,學校領導對課題的立項表示祝賀和支持,對課題實驗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并表示將在人力、財力和時間等方面給予大力的支持。領導的重視給課題組教師增強了實驗信心,為課題研究工作順利開展的奠定了基礎。在開展研究工作的前期,重點加強對課題組成員的學習和培訓,學習和解讀《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體育教學》、《中國學校體育》等雜志,了解和掌握大課間活動各種項目的技術,通過互聯網查閱有關大課間活動的知識。通過學習、培訓,提高了教師對課題實驗工作的認識,解讀了新課程理念,基本掌握了實驗操作程序,為課題實驗奠定了較為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整體規劃、逐步實施,推進實驗工作的有效開展
按照《初中課間操組織形式及內容改革研究實施方案》中提出的研究內容和實驗的步驟,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精神,科學地擬訂了實驗步驟。在具體操作上主要以一個實驗階段為一周期,遵循整體規劃,分段實驗,全面推進的原則,每階段側重一個方面。
(一)研究準備階段(XX年2月~XX年3月中旬)
1、對學生進行課間操態度調查和分析,撰寫并通過課題可行性報告。
2、加強課題宣傳和課題實施過程的前期準備工作;準備實驗過程中使用的器材等。
3、組建課題組,及時召開課題開題會,做好實驗人員分工,制定研究方案,申報課題。
4、對課題組成員進行培訓,使教師了解課題的研究目標、研究方法、研究過程、研究措施及相關注意事項等內容。
5、收集整理資料。
(二)實驗研究階段(XX年3月中旬~XX年年9月)
本階段又分為三個小階段:
(1)適應性階段(XX年3月中旬~XX年10月)
(2)整改鞏固提高階段(XX年年3月~2010年5月)
(3)研究成果形成階段(2010年5月~2010年10月)
1、按照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驟,落實課題研究方案做好實驗過程的管理,定期召開實驗課題組成員工作會議,實驗有計劃、階段有總結、問題建議改進方案等,把實驗任務落實到位。
2、加強實驗進程的督導和質量的監控,確保實驗預期達到目標。
3、不斷完善課題研究方案。
4、積極開展各種競賽活動,檢驗課題研究效果。
5、聘請有關專家、教師進行課間操觀摩活動。
(三)驗收總結階段(2010年9月~XX年年11月)
1、收集、整理課題研究資料,完成研究報告。
2、進行課題研究資料的整理和匯總工作。
3、實驗教師撰寫論文。
4、申請專家進行結題鑒定。
本校學生進行縱向對比分析。把改革后評價的結果與改革前學生參與課間操的態度進行對比分析,完成課題報告和課題總結,形成較完善的材料。每一個階段研究工作都根據計劃要求有重點、有針對性、易從某個方面突破、早出成效等方面來實施;強調各個方面交叉進行,貫串始終,相互聯系,有利于在實驗中不斷研究各個環節的相互關系。從整體上探索和構建在新課程標準下,更科學,更實效地開展大課間活動。
三、立足實踐,完善調整,逐步推進研究的成效
各種管理方案的建構和操作模式的完善,成效如何,都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來證明,在實驗過程中通過觀察記錄,發現和分析,用客觀事實和數據對研究過程進行檢驗和調整。XX年起,我們通過了問卷調查、大課間脈搏抽測、組織各層次的比賽,以及學校、縣、州、省各種教學和論文的評比,初中三年級初考高體育測試成績的實踐驗證,并通過問卷調查、學生座談、師生實驗反思意見等形式反饋評價方案的可行性,此外還想通過縣體育教研活動把實驗成果逐步推出,征求各校同行對這些成果應用的效果意見,在以上做法的基礎上再根據工作實際對原方案的某些細節作必要的修改和調整。不斷充實研究人員和研究的項目和內容?!?1
體育組把自身建設融入課題研究之中,全員配合,積極投入。兩年來取得了顯效的成績并取得階段性成果,其中有7 篇論文在《中國學校體育》和《體育教學》雜志上發表,2篇論文在《安圖教育》雜志上發表。課題組內的體育教師的業務素質也得到了提升。XX年年在吉林省舉辦的體育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和延邊州教育學院舉辦的基本功競賽中有3人次獲一等獎。因而也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兄弟學校的認同,計劃在下一步推廣使用。
朱一佳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文章從近年浙江省科技投入產出現狀出發,結合文獻研究和統計數據確定出科技投入和產出的兩組指
標,通過因子分析和相關性分析等方法,對其進行定量分析,結合訪談和科研工作實際,對提升其科技產出能力提出對策
建議。
【關鍵詞】統計分析;浙江;科技;產出
一、研究背景及現狀分析
據國家統計局2012 年8 月的《新世紀實現新跨越新
征程譜寫新篇章》報告,我國2011 年的人均GDP 達5 432 美
元,已接近6 000 美元的大關,[1]經濟發展即將進入以科技創新
為驅動的后工業化發展階段,也即俗稱的發達經濟初級階段。
黨的十強調,要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把全社會的智慧
和力量凝聚到創新發展上來。[2]浙江的人均GDP 早在2008 年
就已超6 000 美元大關,加之經濟發展中存在著結構性矛盾突
出和市場資源兩頭在外等矛盾,進一步提升科技產出能力,實
現創新驅動刻不容緩。
目前,國內外對該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科研投入的產出效
率以及科研資源優化配置兩方面。一般在文獻瀏覽或實證調研
的基礎上建立起一套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之后對相應的研究
對象進行對比分析,從理論上提出對策。這其中,更側重對科研
投入因素的分類及其對產出的影響,尤以對經費投入的關注最
多,進而對如何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提出建議。而目前的文獻中,
科研投入(產出)中的科技投入(產出)為研究對象,較少將科研
投入(產出)與科技投入(產出)進一步細分。通過定量分析手段
將科技投入的各要素整合后作為系統指標來研究其產出的影
響及程度的還較少。
二、數據來源和研究方法
在一定量文獻研究及政府正式文件分析的基礎上,結合相
關理論研究方面的文獻,本研究將科技活動經費內部支出、研
究與試驗發展支出、科技人員數、R&D 人員數、研究機構數、立
項課題數等6 項指標作為反映科技投入的指標;將專利申請
數、專利授權數、數、著作出版數、技術市場成交額等5
項指標作為反映科技產出的指標。從《中國統計年鑒》、《浙江省
統計年鑒》、《浙江省科技統計數據庫》、《浙江教育事業發展統
計公報》等統計文本中摘錄出2005—2011 年的相關數據。通過
因子分析和相關性分析,運用SPSS16.0 統計軟件,對原始數據
進行處理,將科技投入和科技產出兩組數據分別進行因子分析
后提取出各自的主要影響因子,將提取出的主要因子的因子值
進一步進行相關性分析,從而得出具體相關關系。在此基礎上,
就如何提升浙江省科技產出能力提出對策建議。
三、定量分析
(一)因子分析方法的運用
1.對基礎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可行性判斷。首先求得相關系
數矩陣,從輸出結果看,各指標間的相關系數超過0.3,表明指
標變量呈較高的線性關系。同時,進行KMO 和Barlett 球形檢
驗,輸出結果如表1 所示。KMO 系數為0.674,顯著性水平為
0.000,遠小于0.05,表明數據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表1 KMO and Bartlett's 檢驗結果
2.求出累計方差貢獻率,確定公因子個數。通過SPSS,求出
變量共同度結果。從結果可見,共同度結果均達到了1.0,這表
示所提取的因子能非常好地解釋各變量。根據方差分析結果
(見表2),累計方差貢獻率高達98.048%,說明它們包含了原6
個指標的全部信息。
表2 累計方差貢獻率
3.因子旋轉及分析。在提取了2 個公因子之后,進一步進行
方差極大正交旋轉,建立旋轉后的因子負荷矩陣,結果如表3
所示。由此對2 個因子作出解釋和命名:因子一由于包含了科
技人員數、科技活動經費內部支出、R&D 人員數、研究與試驗發
展支出等四項指標,可概括為“人力與經費投入”因素。因子二
包含了研究機構數、立項課題數等兩項指標,可概括為“機構和
課題”因素。
同樣的方法,在反映科技產出的5 個指標中提取出包含了
數和著作出版數等兩項指標的因子三,將其命名為
“理論成果產出”因素。提取包含專利申請數、專利授權數、技術
市場成交額三項指標的因子四,將其命名為“專利及技術轉化”
因素。
表3 旋轉后的因子負荷矩陣
(二)相關性分析方法的運用
將以上4 個因子值進一步進行相關性分析。通過分別進行
的兩個變量間的皮爾森相關性分析可以看出,因子一(人力與
經費投入)與因子三(理論性成果)的相關性系數(0.999)最高且
顯著性水平(0.00)符合要求,因子二(課題研究)與因子四(專
利及技術轉化)也呈現高相關性并通過顯著性檢驗。
表4 相關性分析結果
四、結論及對策建議
通過科技投入及產出中各指標相關性分析,表明各類科技
投入因素中,人力和經費投入、機構和課題孵化對與理論性成
果、專利及技術轉化產生重要的影響。
根據定量分析,結合前期進行的相關訪談調研以及科研工
作實踐,對提升科技投入產出比的對策作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科技隊伍建設
1.加強科技隊伍建設,提高R&D 人員比重。在產業結構升
級背景下,政府應根據建設創新型省份的目標和科技強省的具
體步驟,結合產業結構分布及區域經濟特色,通過產業規劃布
局調整的具體實施及科技創新多元平臺的建設,科技制度建
設、體制完善等環節,加強科技軟硬條件對人才的集聚作用,打
造一支適合浙江區域經濟特色的科技人員隊伍,并使其成為空
間分布合理的積極的區域創新要素。[3]與此同時,穩步提高科技
隊伍建設中R&D 人員比重,該部分人員直接從事科技活動核
心內容的研究與發展活動,其數量和質量是衡量一個地區科技
實力的重要指標。發達國家這一指標普遍高于60%以上。[4]而
2009 年浙江省工業企業R&D 人員占從業人員的比重僅為
2.3%。[5]可見,浙江亟需壯大該人員隊伍。
2.增強教育對科技人才培養支撐。首先,作為頂層設計的行
政主管部門要在教育發展規劃和目標設計上積極引導教育職
能的優化,積極鼓勵構建適合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教育體制與
機制,強化高層次人才的科技創新素養。其次,高校尤其是非研
究型的地方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要積極調整和突破傳統應試
教育的固有框架,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專業建設中注重學生
科技實踐能力的培養,專業和課程設置需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及
產業結構轉型方向,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通過內培外引等方式
增強教師的科技創新實踐和培養能力。
(二)加強經費監管力度,優化科技投入經費結構
1.設計和落實科研經費監管工程。政府對科研經費的監管
不能作為短期任務來完成,建立健全科研項目立項審批、經費
使用、監管的機構和體系并形成相對剛性的監督和糾偏體系,
完善科研經費的陽光工程,避免因職能或制度的缺失而造成對
科研人員的積極性的打擊及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率的降低。
2.發揮好科技活動經費內部支出的效能。該部分經費是反
映科技投入實際完成情況的經費。政府層面要協同好財政、科
技、審計等部門的職能,自上而下設計一套較為統一的管理體
系及配套的財務管理系統,課題承擔單位要加大對其預算和執
行情況的管理,在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大前提下,加大對各類
科技人才的激勵力度,規范好科研業務費的開支,也要切實發
揮好科研管理費的“蓄電池”作用,同時進一步加大對作出貢獻
的科技人才的收入激勵力度特別是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科技人
才的保護和支持力度,并督促各項目負責人積極發揮好人員勞
務費、科研激勵費等內部支出經費的使用,做好對骨干科研人
員的激勵。
(三)提高課題研究質量,注重科研成果轉化
1.鼓勵學科方向的凝煉和團隊協作研究。不可否認,無論是
企業、科研院所還是高校,在科研課題的立項過程中存在著一
定的功利及尋租行為,對課題立項數量及經費的追求遠大于研
究過程的關注。以高校為例,縱向課題的立項層次和橫向課題
的到款額是教師晉升和日??己酥械闹匾獌热?。在此制度激勵
下,課題承擔數呈逐年攀升之勢,其中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不顧
學科背景,但有課題便積極爭取的現象,而對這些課題稍加整
理便不難發現兩種較為極端的現象:一種是針對某一研究內
容,在同一研究層次上和范圍內,變換課題名稱反復立項;另一
種則是“大而全”,跨專業、跨學科、跨門類的承擔各種層次和內
容的課題,但很難分析出其主攻的學術領域,更難分析出其系
統性的研究方向和相對固定的研究團隊。在這樣的情況下,課
題(或項目)的學術意義和價值越來越被偏離。為此,相關教育
職能部門應完善和調整相關的考核或激勵制度,鼓勵潛心研
究,并整合優勢資源,引導廣大科研工作者合理定位于相對穩
定的學科領域及具體的研究方向,并以此為標桿引導科研團隊
的形成,鼓勵致力于實踐應用環節的基礎性研究,為持續系統
推進專項領域的研究和高層次成果的產生打好基礎。
2.鼓勵科技成果產出與轉化。上述分析已證明,專利和技術
的產出及市場化與研究機構和課題的孵化呈高相關。結合科研
工作實踐,科研平臺的有效運行對課題立項成功率、課題研究
工作的深入開展起著積極的作用,進而直接體現在科技含量
高、契合市場需求的科研成果或技術的產出上。為此,企業尤其
是高新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應轉變對科研成果的傳統評價標
準,摒棄單純追求課題立項數、論文著作、專利或獲獎數量的科
研激勵制度和考核制度,結合本單位的發展定位,對科技含量
高、市場化基礎好、科技創新性強的成果的產出激勵。如在專利
鼓勵政策中,相對加大對成功專利轉化的獎勵及個人收益等分
配辦法。
3.積極發展產學研用結合。產學研合作是有效整合研發、生
產、信息資源,緊密結合市場需求的新興社會生產方式,其戰略
聯盟的形成可以較好地實現合作成果走向市場實現產業化。為
此,地方政府應牢固依托地方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特色,加快
建立和完善與產學研合作及成果轉化相適應的內部科技管理
和激勵制度,政府應加強對產學研用結合的引導和激勵并積極
有序開展第三方服務系統建設,企業應成為科技創新主體以此
更好地成為產學研用結合的主體,高??蓪⑵渑c科技服務、教
師實踐鍛煉、高技能人才培養等工作有機結合,在產學研合作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實驗課
一、引言
大學生的計算機能力培養是當代大學生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的大部分高校都開設了大學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程。這門課程的開設目的是為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課程旨在研究現有技術背景和社會需求下,如何培養大學生應用計算機來認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熟悉信息化社會中的各項基本應用、適應未來的社會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軟件、硬件的頻繁更新,以及全國各地的高中的師資力量分配的不夠均衡等原因,導致現在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并不能真正達到課程設置的初衷,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真正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及社會對人才的渴望。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嘗試從大學計算機基礎的實驗課程體系的改革入手,探索新的大學計算機實驗課體系的建立,以使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取得最大的收獲。
二、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課的現狀分析
(一)目前,我國高校普遍大學計算機基礎普遍存在實驗課緊跟理論課的節奏,沒有獨立的實驗課體系的問題大學計算機基礎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內容廣泛,包括中文錄入技巧、OFFICE辦公軟件的使用、圖像處理、動畫制作、網頁制作、INTER-NET基礎、計算機硬件基礎、數據庫應用、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安全等方面的知識。但是由于課時所限,現在這門課程普遍是以辦公軟件為主要講授對象,其他的方面只是略微講授一下,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實驗課時不足,實驗內容相對獨立,不夠綜合,不夠系統。學生學的許多知識不能夠融會貫通實驗課時不足是大學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的普通問題,授課內容的百分之九十都是需要通過大量的實驗操作才能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消化和吸收。現實的情況是只有部分內容進行上機操作,其他的都沒有機會實踐。這樣就造成了學生為知識的理解不夠透徹,知識掌握不夠全面,不夠系統。
(三)學生對計算機操作的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實驗課內容的安排相對不夠合理,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需求高校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高中,而全國各地的高中由于地域的差別等原因,師資力量也相差懸殊。有的學生在進入大學前對計算機的的基礎操作已經爛熟于心了,而有的學生甚至都沒怎么接觸過計算機,這樣導致實驗課的進程出現很大的差別。
三、構建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課程體系的探索
(一)有目標、有計劃地增加實驗課在整個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中的比重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際上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然而,許多高校在設置課程時,往往將其分成理論課的實驗課來上,這樣其實會一定程度地破壞很多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和連貫性。解決方法是減少理論課時數,增加實驗課時數?;蛘哒f,直接都改為實驗室上課,學生在機器旁邊聽課邊實踐,效果要優于理論加實驗的方式。
(二)探索構建系統的、完備的、獨立的實驗課課程體系現在實驗課多是依附于理論課,內容不夠系統,知識相對獨立,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掌握。在新的實驗課課程體系中從三方面解決上述的問題。首先,以辦工自動化軟件知識為例,從知識層面上,將內容系統化。在設計實驗內容中,先以知識點為中心進行實驗內容的設置,這是第一層次的實驗,如表格的操作;其次,在每個章節結束時以整個章節知識點為中心設置初步綜合實驗,如圖文混排;第三,以整個軟件為中心,設置綜合實驗,如WORD綜合實驗;最后,將相關軟件相結合,設置跨軟件的實驗,如,在WORD中插入一幅圖片,而該圖片在插入前需使用PHOTOSHOP圖像處理軟件預先處理一下,等等此類的綜合實驗。如此,學生可以在學習新的知識的同時對前面的知識有所回顧,以及對知識的系統性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其次,在實驗內容的編排上需要調整,不要完全依附于理論課內容的順序。在授課的過程中,由于課時的限制,有很多軟件不能細致的講授,但是并不代表這個軟件不重要,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合理地編排實驗內容,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完成,課堂老師認真檢查,這樣就可以彌補課堂時間不足的問題。但是,這樣一來,就要求教師所編排的實驗內容一定要具體、細致、步驟清晰,語言淺顯易懂,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操作。同時,要求為這種學習方式配置嚴格的考核方式,只有嚴格考核才能有效保證學生的課余學習的品質??己朔绞街锌梢詫嶒瀮热莘譃楸刈霾糠趾瓦x做部分,比如多媒體這一章,內容包含音頻、視頻、圖像處理、動畫等很多知識,每個內容其實都可以單獨成為一門課程來講解,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有針對性,可以將這些內容劃分為必學和選學兩類,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相應的知識點和實驗內容來學習。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更加了解自己在哪個方面的優勢和興趣所在,以便為將來的選修課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選修課中可以更加深入的學習這個學科,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最后,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可以采取分層次教學的模式,針對學生不同的水平安排實驗內容。由于學生入學前的計算機操作的水平參差不齊,相同的內容對不同的學生肯定是不合時宜的,為了使學生充分利用實驗課堂的時間,可以把每次實驗的內容設置為必做內容和選做內容并配合相應的獎勵機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進行自主選擇,給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有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同時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大程度發揮學生的潛力。在計算機技術的日益成熟和社會信息化的程度不斷加深的今天,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只有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從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要出發,緊跟時代前進的腳步,不斷更新理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不斷探索適合的實驗課教學體系,才能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才能使學生適應不斷發展的信息化社會的節奏。
參考文獻:
〔1〕姜臘林.地方高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定位及課程體系研究[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33(6):152-154.
〔2〕陳麗春.建立計算機基礎實驗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的探索[J].中國大學教育,2007,(1):52-54.
〔3〕周麗濤.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實驗課程體系的創新與實踐[J].實踐教學,2008,(10):27-28.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培養;第三學期;基礎醫學實驗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各行各業對于擁有豐厚理論基礎知識和扎實的實踐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引導部分普通本科學校向應用型轉型,是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深入推進高等教育結構調整、加快應用技術人才培養,促進高校特色發展的重要舉措。2016年,赤峰學院獲批應用型整體轉型試點單位,赤峰學院于2017年開始實施三學期制,利用小學期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與實習的機會,以培養職業素養、提升實踐能力為重點,也是學校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本課題是基于地方高校轉型發展、開設實踐創新學期的背景之下,對基礎醫學實驗課程體系構建進行實踐探索。
1第三學期基礎醫學課程體系建設目標
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基礎實驗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有效結合,以實踐動手能力培養為核心,專業能力為導向,融入創新的教育模式和專業思維訓練,打破基礎醫學各個學科之間的壁壘,將實驗課有機地進行重組,促進相關學科之間的知識交融。
2研究對象
我校2016—2020年招收的全日制五年制醫學類專業本科學生,四年制相關醫學類本科生,均經全國高等院校統一招生考試入學,其中有2016、2017級為二本招生,2018級為一本招生。涉及我校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蒙醫學、醫學檢驗技術、護理學和藥學等各專業學生。
3第三學期基礎醫學實驗課程體系的構建
課程體系構建過程采用文獻分析法、訪談法和調查問卷研究法,構建、實施、持續優化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3.1課程體系的構建
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結合我校實驗室和師資隊伍現狀,構建課程體系。構建前期經過項目申報、遴選,在33個教師申報項目中遴選出了7個與培養學生實踐操作技能密切相關,并獨立于課內實驗之外的子項目,進而整合成綜合性實踐技能課程平臺。平臺采取項目管理方式,由實踐教學能力較強的教師組成課程教學團隊,編寫項目大綱,形成各具特色的考核評價指標。以實驗課程平臺的形式建設團隊,整合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病理學、生理學、藥理學、生物化學、免疫與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各學科實驗教學資源,搭建資源共享平臺,資源共享,形成宏觀、微觀,形態、功能相融合,從機制到應用的基礎醫學整合實驗課程體系。
3.2課程體系的實施
本課題的教學任務均來自醫學院2017版培養方案,在研期間所產生的課時費等經費皆來自本校的課時津貼支持。醫學研究基本技能訓練已在2017、2018、2019年的第三學期———實踐創新學期開展。項目組成員一直承擔著本門課的實踐教學任務。通過三年的具體實施,整合課程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參與度高,學習積極性普遍提高。 3.3課程體系的持續改進采用問卷調查、訪談法,廣泛聽取師生意見,根據課程的實際教學情況,把握學生的實際需求,綜合師資隊伍和實驗室資源,制定課程改進方案,對課程內容進行必要的充實和拓展,持續優化。在教與學的互動中,不斷完善和修改已有教學模塊的設計。
4第三學期基礎醫學實驗整合課程體系構建效果
主要體現在實驗教學內容、應用型課程建設、教學團隊建設、教學方法改革、教材建設[1]、學生學習效果等幾個方面。
4.1創新基礎醫學實驗教學內容體系
平臺建設是在我校轉型發展過程中,基于第三學期的開展,我校教師結合人才培養定位和實際校情研發的原創項目。項目前期經過項目申報、遴選,進而整合構建成綜合性實踐技能課程平臺。以應用能力培養和創新思維訓練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強化綜合設計性能,突出技術技能訓練,如表1。
4.2建設跨學科教學團隊
教學團隊建設基本原則是學科融合、資源共享、產教研用協同育人。建設過程以現有的教研室為基礎,打破傳統教研室界限,整合各學科教師力量,以實驗課程平臺的形式建設隊伍[2]。本課程教學團隊跨越6個醫學基礎學科,團隊成員為基礎學科負責人,學科背景扎實、教科研工作經驗豐富,團隊負責人為醫學院分管教學院長,管理經驗豐富,協調能力強。項目團隊實力雄厚,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合理。團隊目前共有教師9人,其中醫學院精品課程負責人2人,優秀課程負責人3人,主任醫師1人,副教授5人,中級職稱3人。平均年齡42歲。具有博士學位3人、碩士學位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33.3%。日本畢業博士1人,韓國畢業博士1人,醫學專業背景4人。團隊發展目標明確、合作良好、成果豐碩、梯隊合理、學歷層次高,教學創新性強,是一支有活力的創新性教學團隊。該團隊在2018年度被評為校級教學團隊。
4.3推進應用型課程建設
本課程與專業相融合,自主開發研制項目———“PICC的形態學基礎建模訓練”及“護理學角度預防醫院感染”。整合基礎醫學中的人體解剖學、病原生物學與免疫等學科的實驗教學資源,搭建資源共享平臺。課程建設深入推進實踐教學改革,在融通融合的基礎上,致力于專業崗位勝任力培養和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發揮實踐課程體系在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夺t學研究基本技能訓練》課程在2019年度被評為校級應用型示范課程。
4.4教材建設的創新和特色
第三學期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構建過程中,教學團隊自編校本教材,教材收錄的實驗項目均為我校教師原創,結合本校實際辦學條件和人才培養定位,具有鮮明特點和獨特價值。教材突出技術技能訓練,注重同伴學習和創新思維訓練。為了便于教學過程評價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教材綜合了教學內容體系、課程教學大綱、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實驗報告、反思與小結等內容,編寫了實驗指導和配套的實驗報告,以實用、生動、有趣的形式展現了不同學科在教學創新中的豐富實踐與異同,展現了課堂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是教材建設的亮點之一。
4.5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影響
4.5.1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跨專業學習的機會課題實踐過程中,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育實踐,摒棄傳統的教科書式的教學方法,以“從做中學”為核心教育理念,利于學生“去證實所學的知識,去了解知識的意義及其應用”,重點解決教學方法老舊、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問題。根據每個項目的內在屬性,采用案例教學、小組教學、研究型教學與傳統教學中的操作演示、習題和作業相結合的方法[3],體現了文化科學與實用科學并重的特點。通過改良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真實、自由、具體、可動手實踐的環境下充分發揮潛能[4,5]。在教學分組中打破專業、班級界限,把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蒙醫學、護理學、藥學、醫學檢驗等專業隨機分組,學生是課堂中的主角,讓不同專業的學生在教學中,通過討論、閱讀、思考、認知沖突等,形成疑問。教師科學引導,激勵學生通過課內、課外學習和實踐去獲取知識、鍛煉能力、提升素養。
4.5.2培養提升學生動手能力,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第三學期基礎醫學實驗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注重基礎醫學各學科間的內在聯系,跨學科課程設計實驗內容,構建真實情境,通過動手操作、設計、案例分析、反思小結的人才培養構成,讓學生整合知識自己解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結果導向構建學業測評指標。每名同學提前印制課程積分卡,建立模塊式課程體系,每個項目模塊根據自己的實驗特色設置考核評價方式,項目的總積分計算評價成績,結合專業基礎、行業素養、通識能力,進行學習目標達成度評估,是課堂教學模式轉變與考試評價方式轉變進行的突破性實踐,有利于后續課程的學習及職業能力的培養[6]。
5結語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第三學期基礎醫學教學體系構建,從教學內容、教學團隊建設、課程建設等多個維度促進了教育教學模式改革,通過三年的實踐,整合課程極大地激發了學習興趣,是對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和創新思維訓練進行的有益的探索和創新。課程的設計不僅僅與專業知識緊密相關,還延伸了醫學其他相關專業內容,不僅積累了專業知識,還拓寬了視野;實驗整合課程中的實驗不同于平時所做的基礎實驗,多具有綜合性、設計性,這也使同學們較早地接觸了初步的科研活動,既為獲取實踐創新學分打下科研思維基礎,又為日后進一步開展科研工作提供理念和技術支持,動手能力的顯著提高是學生最直接的感受。參與本課程的學生在出勤率、完成度和考核等各方面都較普通課程更為突出。第三學期基礎醫學實驗課程體系的構建尚處于起步階段,是根據我院在地方高校轉型發展開設第三學期的現實背景下,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所做的一些初步實踐,還存在諸多不足,需要繼續探索與完善。第三學期只有4周的時間,而本門整合課程按照教學計劃安排只有2周,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完成各項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有很大的難度;各個實驗項目如何進行更加有機地鏈接和優化;在有限的實驗經費中如何滿足學生的需求;如何在第三學期課程體系構建的基礎上逐步構建符合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具體情況、突出應用型辦學特色的整體課程體系,既是提高基礎課實驗教學水平和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的關鍵[7,8],也是在今后改革實踐中需要深入思考、進一步總結、推進與完善的工作。
參考文獻:
〔1〕黃鋼,顧鳴敏,唐紅梅,等.醫學新目標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教學改革新思路[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28(sl):l-3.
〔2〕張秀軍,王麗雅,歐陽樂等.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課程模式對現代醫學教育的影響[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30(08):107-108.
〔3〕王庭槐,王淑珍,周慧明,等.構建綜合性大學“243”型課程體系與醫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8,28(05):5-6.
〔4〕時連君,萬殿茂,王芳,等.實驗室開放與創新型人才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06):41-43.
〔5〕曾令初,孫連鵬,張再利.環境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27(03):89-92.
〔6〕陳志武,郭巖,沈玉先,等.臨床醫學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整合初探[J].基礎醫學教育,2015,17(12):1054-1056.
這種形式不僅有利于科研工作的管理與監督,也使評審教授對開題者的課題思路有了直觀的認識。報告會之前,研究生應自行選題、閱讀相關資料、文獻并結合自己的思路進行課題設計,按照開題報告格式進行編撰并交與導師審閱批示,形成初稿。屆時由科教處進行協調,導師出面邀請各相關領域的專家出席開題報告會。會議主體開題報告由研究生導師組織,參加者一般有相關學科的專家至少3人(其中本學科專家不少于一半)參加。而集中開題報告,即在科教處的統一協調下將相關領域學科的開題時間和安排進行統籌,屆時組織領域范圍全面、知識相關性強、導師綜合性高的一種科學研討會。有別于畢業論文答辯會,開題報告是對于擬開展工作的研究計劃進行合理的導向和整合,并對課題方案進行補充和修改,而并不是對研究計劃進行價值判斷。會議按照既定的程序進行。首先,由學術帶頭人主持,講述開題報告的目的意義,并要求每一位專家站在不同專業的角度,提出修改意見。繼而,由各位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分別向專家匯報各自研究題目、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實施步驟,以及對報告中難以表述的問題進行補充說明和探討。最后,專家結合自身知識和閱歷從專業角度和實際需要出發對他們的研究亦分別從題目、思路、步驟、方法、試驗藥物應用、病例采集、實驗室檢查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在會議進行的過程中,研究生可就不同意見與導師交換看法,導師及其他專家也會坦誠敏銳的提出改進措施,力爭當場解決開題報告中所出現的問題。完善階段開題報告結束后,研究生需匯總多方面專家教授的意見,并與導師進行研討,根據導師的指示、結合專家的建議以及自身的看法,再度修改開題報告,完善課題研究工作和研究計劃。原則上,研究生開題報告一旦形成就不再擅自修改計劃。如有特殊情況需要修改者,研究生需向導師提出申請,經研究生院批準后再執行。
開題報告會的意義
集中開題報告會會議形式準確、流程安排妥善,做到了有計劃、有安排、有專人負責。整個過程中,醫學研究生、導師及專家、會議組織者均表現出高度的重視度和責任感,期間有融洽一致的學術探討,也有立場鮮明的理念爭辯,這些寶貴意見和過程都是能夠有效避免研究生在課題的最初階段發生根本性、方向性的錯誤,使研究生在課題研究伊始既能夠準確把握科研需求的脈搏,是一場意義深刻的研討會,也是研究生培養和教育的關鍵。提升了醫學研究生的綜合素質當今社會的競爭是一種綜合實力的競爭,而醫學生作為健康的捍衛者對綜合素質的掌握顯得尤為重要。所謂“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要想制定好一項滿意的開題報告,基礎要打得牢,功夫要下得深,視野要開得廣。因此醫學生不僅僅需要具備牢靠的專業知識以保障基本實踐的可能性,更需要有良好的人文素養以聯系實際應用以及專業的撰文能力以反映自身的思想;其次,大量文獻資料的汲取以及相關領域新進展的探究也是行文的必要準備,否則在前人已經研究成熟而精尖的方向下手只能是效率與資源的雙重浪費;最后,所謂“能力讓人脫穎而出,思維讓人與眾不同”。如何站在巨人的肩上有所作為,將現有的知識與自身的智慧有機結合選擇一個高效而精準的方向并進行研究而推動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才是考驗我們的真正課題。因此,開題報告的準備過程實則給了醫學研究生在更多方面素質的提升上一個很好的契機和平臺。為開題者指示了明確的開題依據所謂“言而無文,其行不遠”,這種以書面材料上交、經研討確定開題方案的形式,使開題報告真正具有提綱掣領的實際意義。開題報告會中醫學研究生通過這一系列準備過程深化了自己對于課題的認識和理解,對今后如何開展研究項目也有了較為明確的想法。與此同時,研究生導師及各位教授提出的修改意見和建議更是為開題者指示了明確的開題依據。開題項目一經確定,無特殊情況不得擅自更改,這使得集中開題研討會的開展具有很好的現實意義和必要性。確立了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的方向醫學研究生的培養無疑是需要將人文素質教育與科學研究培養并舉的,而研究生管理是一項全面而長遠的工作。如何讓醫學研究生今后更好地投身到臨床管理以及各項前沿科研項目的進展中,在各項科研工作中都能踏踏實實地做出成績以及如何使研究生管理走上規范有效、創新實用的健康發展道路是學生管理工作者甚至當今社會的一項重要課題。于是我院抓好時機,順應時展與實際需求,將研究生教育規范化進程進一步完善,形成一套自主創新、切實可行的教學管理模式,值得提倡。
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關鍵詞:集體備課;多媒體課件
一、多媒體課件,為集體備課搭建智慧碰撞的平臺
在上“有理數的乘法”一課前,年級備課組長要求本年級的所有教師各自備課,然后在此基礎上集中交流.由一人主講,大家圍繞主講人教學設計的主題發表補充意見并開展討論,再集體商定最終的集體教案.
首先,多媒體課件可以為集體備課搭建一個聲色具備的展示平臺.在傳統形式中,探討過程中的媒介一般是教科書和主講人的教案,然而只有文本和語言的講述顯得比較抽象和單調.而課件使主講人有本可依,主講人借助課件,將說明“負負得正”的各種數學模型,從北師大的歸納模型,到蘇科版的水位模型,浙教版的數軸模型、溫度模型,通過生動活潑的頁面一一呈現給聽眾,使主講人更好的展現了個人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設計意圖.多角度的觀察,也使聽者能更為迅速的理解其主題.而鼠標的點擊操作代替了主講人的書寫方式,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大大提高了集體備課的效率.
其次,多媒體課件為集體備課提供了一個資源豐富的資源平臺.在“有理數的乘法”一課的探討中,就有教師提出,除各種不同版本的教科書之外,網絡和雜志上也出現了各種較新穎的說明“負負得正”的數學模型,如相反數模型、分配律模型和好孩子模型等[1 ].豐富的內容對教材進行了更多的拓展,打破了教材作為唯一課程資源的神話[2 ].借助網絡和多媒體的力量,教師對教材的探討又將邁進一步.
再次,多媒體課件同樣是集體備課過程中的探討平臺.多媒體課件使討論有根有據,與會者可以對教學設計的每個環節、內容、細節都進行深入斟酌,提出富有成效的建議和意見.
最后,多媒體課件還是集體備課的檢查平臺,它“含蓄”地檢查了各位教師的備課情況.通過主講人的講述以及對課件的熟練程度,可以很容易判斷出其課件是有自己的研究思想,還是僅僅依靠網絡盲目使用他人的教學資源.這種隱性的檢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集體備課也會增長教師的惰性,如果教師僅依靠集體備課,就會完全失去了自我,其教學“生命”將是沒有陽光的.我們認真地鉆研教材教法,形成教學設想,帶著問題,就能保證為集體備課的“生命”.
二、多媒體課件,為二次獨立備課打造展示個性的舞臺
在集體交流后, 往往會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教學方案[3 ].但是“資源共享”不等于“案”.首先,教學必須是因人而異、以人為本的,教師需要根據各個班級間的差異性,對課件進行相應的調整.其次,由于教師的知識結構、教學經驗、個人性格等多方面存在差異性,會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教學方法,對教學內容也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多媒體的豐富性和交互性使課件成為教師展現其職業個性的舞臺.
多媒體課件的豐富性使教師能充分展示個性.集體備課組得出的課件中含有豐富的教學素材和內容,使教師減少了準備素材需花費的時間,使其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教學設計并鉆研教學方法.“有理數的乘法”一課中,單單如何說明“負負得正”這個問題,就有多種不同的模型.教師可以根據遇到的具體問題進行個性的選擇,做到集體備課課件與教師個人最大限度的契合,充分展現教師教學的職業個性.
多媒體課件的交互性使教師能充分展示個性.“有理數的乘法”一課中,集體討論過程中,主要討論的是采用哪個模型說明“負負得正”更容易被學生接受,而引入、結尾和練習的設計都留下了一定的“空白”,為課件使用者提供了個人思考的空間,方便課件使用者作個性化的修改.在二次備課過程中,使用者可以將個人的新素材添加到課件中,對其不斷完善、豐富并擴充.教師還可以通過調整字體類型、改變界面色彩、添加趣味圖片、視頻以及音頻等媒體手段來呈現教師的情感個性[4 ].
三、多媒體課件,為課后反思建筑資源積累的高臺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許多可變因素都會干擾“個性課堂”的具體實施,都會對原有的教學設計提出挑戰.有的教師上課選擇的是溫度模型和水位上升下降模型,借助多媒體展示形象生動.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規則的復雜性影響到思維活動的有效展開,因為三個量的單位是不同的,必須確定三個基準,并約定三對相對的正、負,特別是關于時間的正負約定.在課堂實踐中教師發現,學生轉來轉去,容易迷惑.同時,各位上課教師也發現,似乎沒有一種模型真正說明‘負負得正’,那不如選擇最容易讓學生理解和接受的模型,而通過學生的反饋,發現相對而言,相反數模型被學生自發地使用得較多.像這些收獲,在傳統教學中,很容易在口口相傳中被遺忘.
教學反思是一種教師積累教學經驗并取得不斷進步的有效途徑.將集體教學的反思記錄進行整理,才能更好的促使教學思想的成長,為完善教師教學理論水平提供了資源.多媒體恰是資源積累的最好平臺,上課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課堂應變能力進行衡量;對學生的表現、自己的教學成敗進行理性分析[5 ].在備課小組討論分析的基礎上對原有課件進行修改整理,同時,指定教師對集體的歸納整理撰寫“教學反思”,以文檔的形式和課件存入電腦內的同一個文件夾,都作為下一次集體備課的重要參考資料.通過反思、總結、記錄,各位教師在掌握現在課堂的知識體系的基礎上,發展自身教學風格,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總之,通過分析我們發現,以多媒體為平臺的集體備課變得更加豐富精致;以課件為主題,集體備課更加連貫流暢.但其中最重要的還是教師的態度,只有教師充分認識到集體備課的作用,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使集體備課提高效率,使教育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 鞏子坤.有理數運算的理解水平及其教與學的策略研究.西南大學,2006(5).
[2] 何芳.正確使用教材. 當代教育科學,2005,16.
[3] 王美君.以集體備課促教師專業化發展[J].現代教學.2008(7):106-107.
[4] 李金玲.有效的教師個性特征及其在網絡教學中的實現.現代企業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