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1 16:21:03
序論:在您撰寫生物技術創新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目前國內外對創新型人才的定義尚未統一,現有研究主要從以下三個角度來對創新型人才加以解釋:從創新型人才本身的綜合素質加以定義,從創新型人才的價值加以定義,綜合創新型人才的素質和價值加以定義。通俗講,創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通常表現出靈活、開放、好奇的個性,具有精力充沛、堅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像力豐富以及富于冒險精神等特征?,F有的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標準和實施辦法對于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和能力都發揮了較好的作用,但還存在一定缺陷。
1.1理論研究滯后,缺少完善的評價模式
目前,創新型人才和創新能力受到了廣泛關注,但創新能力的界定和內涵尚未取得一致的認識。特別是創新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不同專業人才所需具備要素構成不完全相同。鄧成超等認為大學生創新能力主要由創新思維、創新學習和創新操作構成。胥群從心理層面指出創新能力包含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和創新情感。紀延光等則認為大學生創新能力有基礎要素、創新要素、協作要素三大組成要素。金琴將創新能力分成了創新學習能力、創新知識基礎、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新技能4個指標。而針對不同專業更有不同的內涵界定。但目前任何一種研究尚局限于理論探索階段,尚沒有成為一致認可的標準,可操作性不足。另一方面,我國高等教育規模龐大,專業種類繁多,辦學層次、辦學歷史、辦學水平差異很大,采用統一的評價模式自然不能滿足客觀需要。對于生物技術這種理工結合、理論與實踐兼顧,辦學歷史不長,學科仍處于不斷快速發展之中的專業,相關研究更顯不足。
1.2評價形式單一,評價內容片面
長期以來,我國對學生總體水平和素質的評價大多局限于閉卷考試,對人才的培養多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評價形式單一,這種從小學延續至大學的評價模式桎梏了大多數人的創新性和主觀能動性。近年來,許多高校逐步改變了對大學生以分數作為唯一標準的評價體系。開始從課外活動、科學研究參與、校外暑期實踐、參與科技競賽活動、獲獎以及人文藝術修養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為更客觀全面評價創新型人才提供了一些有益和可操作的經驗。但總體講,評價內容仍未脫離以分數為絕對主體的評價標準,上述活動在執行中仍面臨參與人數少、敷衍應付、不具有強制性的尷尬?,F有評價內容多體現出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1.3評價結構缺陷,重結果輕過程
現有評價體系中,過于強調考試的作用,看重的是最終評價,往往以一次考核來評定學生的優劣。這種應試化傾向的大學生學業評價體系導致大學生主體性的喪失,而培養創新能力的關鍵就在于提升人的主體性。此外,評價的主體是任課老師、評價的標準是分數,而對于過程和課外往往是忽視的。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動態過程,每個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亦是動態發展和不斷積累的,且由于人的興趣愛好、特長不同,創新能力體現的方面亦會有所差別,而現有評價機制往往缺少對創新能力的動態把握,不能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對創新能力的動態評價,不能切實發揮教學評價體系的導向和激勵作用,制約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生物技術創新型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對策分析
2.1從共性和多樣性角度界定創新型人才評價的內涵
在創新型人才評價標準上,既要堅持人的共性發展原則,又要突出人的個性特質。在創新性人才評價標準上,既要具備創新思維、創新技能等能力建設,又不能忽視精神層面、培養手段科學性、培養環境建設等多方面的要素。同時,專業、學科的差異使得這一內涵應具備專業所需要的特有標準,文科、理科、工科,以及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及職業教育所蘊含的創新能力要求呈現出多樣性。如生物類專業中生物技術和生物工程則應有所區別,生物技術側重的是科學開發的創新,目前我國生物技術企業最需要就是研究開發型人才,占此類人才需求的58.3%,但“重理論、輕實踐”培養出的生物技術人才應用性又較低,導致企業招不到合適人才與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就業困難并存。生物工程人才應側重的是工程技術設計、工藝流程的掌握與改進、技術開發等方面。因此,專業特點應在創新型人才的評價體系中得到體現。
2.2改革傳統課程考核評價方法
目前,在大多數課程考核中同樣體現出評價體系結構的局限性:閉卷考試多,開卷考試少,題型客觀題多,主觀發揮題型、思維題型量少;上課內容和實踐內容陳舊、教學內容方式不夠靈活、探究少;學生參與少、動腦機會少。傳統的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不需要太多的靈活運用和平時知識積累,許多同學通過短暫的突擊就能應付考試過關。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增加提問探究環節,考試環節增加主觀題型、提高了無統一答案的試題比例,甚至在部分課程增加了學生自己查找資料、制作幻燈片和上臺講課的環節,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近年來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在各種創新競賽和社會調研活動中成績不俗:如《賽克(cycle)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創業計劃書》獲第七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榮獲金獎;“規?;i場糞便污水生物處理及資源化工藝”獲第一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一等獎。
2.3完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實踐教學作為生物技術專業教學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包含了校內實驗性教學環節,以及畢業實習、生產實習、參與科研活動、參加學術講座活動、申請承擔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等彈性較大的其他實踐活動?,F有實驗實踐質量評價體系大多以實驗報告、實習報告為依據,沒有細化的評價指標,忽視了教師教學態度、實驗準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等情況的評價。而一個良好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對調動教師的創新性和學生的積極性至關重要。因此,建立涵蓋實驗教師教學質量、實驗效果信息反饋和合理實驗成績構成的評價體系將有利于提高實驗實踐在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鍛煉中的主導地位。一個良好的實驗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應包含合理的教學內容、貫穿全過程的量化指標,有利于強化教師的競爭意識和責任意識,引導教師開展教學創新研究。實驗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在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方面的研究已有一定報道,并且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郭風法將實驗課教學質量評價分為教學態度、實驗準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生情況等五個方面,每一方面包含若干評價指標。我們通過設置配套的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的實驗教學內容,完善管理措施,將實驗教學從基拙性向研究綜合性、開放性推進,特別是與企業緊密合作,顯著提高了學生的研發能力。近2年獲得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2項,校級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及創新性實驗項目3項,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得到明顯提升,一批學生進入中國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廈門大學等單位攻讀碩士研究生,表現出較好的創新意識和實驗能力。
2.4建立覆蓋學生學習過程的動態評價機制
關鍵詞:生物技術;創新;應用;發展
中圖分類號:FQ81文獻標識碼:A
一、生物技術的基本特征
生物技術也稱生物工程,它是在分子生物學基礎上建立的、為創建新的生物類型或新生物機能的實用技術,是現代生物科學和工程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具體而言,生物工程技術包括轉基因植物、動物生物技術、農作物的分子育種技術、納米生物技術、重要疾病的生物治療等;基因操作技術包括人類功能基因組研究、重要動植物功能基因組研究等;生物信息技術包括生物信息的獲取與開發、加工與利用,以及結構基因組和蛋白質組學研究、藥物篩選、小分子藥物設計等;創新藥物和產業化開發上,將重點建立完善的藥物篩選體系、研制重要藥物品種、實驗室建設、藥物制劑技術等。生物技術有五個方面的特征:
1、大科學工程研究方式的出現。20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的基因組的研究,使得生物技術的研究從作坊式轉而進入了大科學的運作方式?;蚪M研究以人類基因組為代表,其研究對象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要在整體上破譯遺傳信息,不可能用以前零敲碎打的方式,而是采用了其他學科的一些運作方式,包括大規模、高通量、信息化的工業運作方式。由于人類基因組計劃對產業的巨大帶動作用,引起實業界濃厚的投資興趣,投資量逐年遞增。
2、精細分析和廣闊綜合的統一。生物技術在分子、細胞、組織、器官、整體乃至群體的多層次、全方位研究,以及生物技術與數學、物理學、化學、信息科學的前所未有的整合,使得很多生命系統復雜問題的解決出現了可能。
3、科學進步和技術革命互為因果。生物技術的每一次突破,都與技術革命相關,科學與技術之間的界限也是越來越模糊了。
4、基礎與應用的結合。生物技術與醫學、農學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是這些應用學科的基礎,也能從應用學科中獲取基礎研究的源頭活水。很多重大社會需求的問題會構成揭示自然規律的一些重大科學工程的出發點,如對艾滋病、腫瘤、人口控制、抗病蟲植物等方面的研究。
5、產業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各種生物技術的發展,使得生物技術基礎研究到實現產業化的距離較之以往大大縮短。
二、生物技術的創新前景
世界生物技術在21世紀的發展取決于技術平臺的寬度和高度,預計未來將形成幾個新的生物技術平臺,這些平臺的建立,將使生物技術的發展令人難以預測。
生物技術已有三個平臺,即DNA重組、細胞培養和DNA芯片,已經取得了相當成果,培育出了新的生物技術產業。預計在本世紀還會形成幾個新的平臺。
1、基因組平臺。目前已有數十種微生物和4種模式生物的基因組全序列已進入數據庫,人類基因全序列草圖也剛完成,這意味著有數十萬計的基因及其編碼的蛋白質可供基因工程和蛋白質工程的操作,從而大大擴展了生物技術的產業范圍。
2、生物芯片平臺。它是分子生物學與化學和物理領域的多種高新技術的交叉和融合。從DNA芯片延伸到含各種生物大分子的硅片最終將與納米技術相結合,使離體操作的芯片發展成為可在活體內執行某種功能的組件。
3、細胞生物學平臺。它是克隆動物和克隆組織器官的基礎。
4、生物信息學平臺。目前,生物信息學已經廣泛用于基因組和蛋白質組的研究,但是隨著大多數基因和蛋白質功能的闡明,將會出現一個新的發展前景,這就是在計算機上模擬細胞內和機體內的生化代謝過程,甚至模擬進化的歷程,這將使生物學真正進入理論生物學的新時期。
5、神經科學平臺。目前,國際上正在醞釀開發神經生物學的大計劃。人類的高級神經活動如感覺、認知和思維終將在分子水平和細胞水平上被解析。除了可以預計的上述5個平臺外,還會有新的平臺出現,生物技術的發展前景是難以估量的。
三、生物技術的應用
生物技術作為21世紀高新技術的核心,對人類解決面臨的食物、資源、健康、環境等重大問題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大力發展生物技術及其產業已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近十幾年是世界生物技術迅速發展時期,無論在基礎研究方面還是在應用開發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生物技術的研究成果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農業、醫藥、輕工食品、海洋開發及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生物技術將是21世紀的主導技術之一,甚至可能引發一次新的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各方面必將產生全面而深刻的影響。
1、農業生物技術。近幾年來,國際農業生物技術發展之快,對農業產業結構的改善和產量增加的作用之大,已引起世界各國政府和科學家的高度重視。農業生物技術領域中研究最活躍的是應用轉基因技術,將目的基因導入動植物體內,對家畜、家禽及農作物進行品種改良,從而獲得高產、優質、抗病蟲害的轉基因動植物新品種,達到充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
2、海洋生物技術。海洋生物學與生物技術相結合,產生了海洋生物技術這一新的領域。海洋生物技術作為加速開發利用海洋生物資源、改良海洋生物品種、提高海產養殖業產量和質量、獲取有特殊藥用和保健價值的生物活性物質的新途徑,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許多國家已將海洋生物技術作為21世紀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3、輕工、食品生物技術。輕工、食品行業是生物技術應用的重要領域之一,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利用生物技術進行農副原料加工直接制成商品,如發酵制品、釀造等產品;二是以生物技術產品為基礎,進行二次開發形成的新產業,如低聚糖加酶洗滌劑、高果糖漿等;三是以生物技術為手段對傳統工藝進行改造,從而降低消耗、提高產品質量。
4、醫藥生物技術。醫藥生物技術是生物技術研究開發的熱點,近十多年來一些發達國家投放大量的人財物力研究和開發醫藥領域的生物技術,已取得新的進展,其中基因治療技術和新型生物藥劑方面的開發應用最為廣泛。
5、其他生物技術。隨著世界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生物技術除廣泛應用于農業、海洋、食品、醫藥等領域外,在其他諸如環境保護、石油化工等領域也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四、生物技術產業發展趨勢
生物技術的發展培育了一個完全嶄新的、大有前途的產業領域。生物技術投資包括公共投資和私人投資。生物技術誘發生產力的提高是公共和私人部門投資于生物技術領域的主要動因?;蚪M產業將成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它的巨大經濟效益吸引著投資商和企業向這一領域匯集。
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生物技術逐漸在整個自然科學的發展中占據了“龍頭”地位。例如,20世紀末,美國的博士學位獲得者中51%從事生物技術研究;在全球500強大公司的前50位中,生物制藥企業有13家,其資本利潤率接近20%,遠高于信息產業。可見,生物技術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美國是現代生物技術發展較早的國家,生物技術產業已具有一定的規模,無論是在研究水平和投資強度、還是在產業規模和市場份額上,美國均領先于世界。美國擁有世界上約一半的生物技術公司和一半的生物技術專利;美國生物技術產品的銷售額占全球生物技術產品市場的90%以上。
目前,60%以上的生物技術成果用于醫藥工業,用來開發特色新藥或改良傳統醫藥,由此引發了醫藥工業的重大變革。眾所周知,醫藥業是一項高技術產業,生物醫藥則如皇冠上的寶石,耀眼奪目卻有些可望而不可即。其原因是:它需要資金、技術大規模地投入。于是,一種能匯聚市場上一切偏好風險的投資者的資金,并將之投入到需要融資的企業中去的新型投資方式――風險投資就應運而生。
生物技術是21世紀最具發展前景的高科技產業。我國在部分領域,如人類基因組研究及疾病相關基因研究、植物基因圖譜、轉基因動物、基因芯片、干細胞研究有明顯進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據有關部門預測,未來幾年中國生物技術產業的年均增長率不低于25%。雖然中國生物科技領域起步較晚,整體水平落后,但中國生物技術產業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美好的前景,它必將成為中國高技術產業中最具活力的成長點之一,并躋身于國際先進生物技術的前列。
(作者單位:1,2.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生命科學學院;3.武漢江夏區第一中學)
參考文獻:
[1]陳竺.“新世紀之初的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中國科學院網,2001.11.
[2]“The Biotech Century”by Jeremy Rifkin,Penguin Putnam,Inc.Marc-h.1999.
[3]鋼都.“生物技術產業:本世紀的亮點”,中國經濟信息,2001.1.
[4]“The Biotech Investor's Bible”by George Wolff,Wiley,John&Sons,Incorporated,June 2001.
[5]“The Coming Biotech Age:The Business of Bio-Materials”,Richard W. Oliver,McGraw-Hill Professional,November 1999.
[6]李建華.“現代生物產業發展模式初探”,經濟管理,2000.11.
[7]周彥兵.“現代生物技術的應用與展望”,生物學通報,2001.4.
[8]馬述忠,黃祖輝.“關于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的若干思考”,中國軟科學,2001.8.
如何強化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成為當今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通過對教師教學觀念的改變、以研究性課題為載體以及提供創新實踐平臺和優化多元考核機制,對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進行了研究性教學,探索研究性教學在培養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創新能力中的作用。
關鍵詞:
研究性教學;生物技術;創新
生物技術專業是一門涉及領域寬、涵蓋范圍廣、基礎性、應用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新興復合型專業,是現代生物學發展并與相關學科交叉融合的產物?,F今生物技術是發展速度較快、開發潛力大、競爭較為激烈的領域,也是最有希望孕育關鍵性突破的學科之一,國家政策、社會需求、生物產業的發展趨勢都為生物技術專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當今社會對生物技術人才的需求并不僅僅局限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是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大小,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新型人才培養已是高等教育的重大時代課題[1]。2005年,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若干意見”的文件中明確提出高等學?!耙e極推動研究性教學,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是本科教育文件中首次明確使用“研究性教學”,充分體現了對于高校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的要求。研究性教學是一種旨在通過學生的主體參與以發展其主體性的教學觀,也可以理解為一種新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師積極主動地探索教學問題,把教學變為創造性的、有意義的探究性活動,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展。研究性教學以培養創新性人才為目的,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過程中獲取知識、訓練技能、培養能力、發展個性。根據社會需求及我校的特點,我們把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設定為通過全面提高課程的教學水平,培養出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具有科學探究能力的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如何強化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成為生物技術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能否達成的關鍵[2]。近年來,應用研究性教學對培養生物技術創新人才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教師樹立新觀念,不斷提升自身素質與能力
教師樹立新觀念是有效實施研究性教學的前提。教師應樹立以下觀念:(1)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教育要以學生發展為本,關注學生科研創新和實踐能力,注重因材施教,保護并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2)堅持真理的知識觀。教師應唯理是尊,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教師不合理的觀念,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3)互相促進的發展觀。教師不再只是一個知識傳授者,更是一個啟發者、設計者、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鼓勵者和促進者。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探索與研究,最終實現教學相長,教師同時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研究水平成為學者型和研究型教師[3]。
二、以課題為載體,鼓勵學生進行科學研究
把“教研結合”、“寓學于研”的思想貫穿于生物技術專業的研究性教學過程中,以課題為載體,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以課題為載體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在研究性教學中,我們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由[4],學生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以及實驗室條件,自主選題、分組和創建學生團隊,在合作中提高科研能力、培養團隊精神。此外,學生可以自主設計研究方案,獨立思考、充分表達見解,對學習和研究過程進行自主調控等。給學生們配備專業導師來指導學生的科研,學生可以參與到老師的科研工作中去,也可以申請自己感興趣的課題。鑒于學生缺乏科研經驗,選題方面采取導師命題和學生自主選題相結合的方式,在尊重學生自主選題的前提下,鼓勵學生參加教師的科研項目、申報大學生科研課題、參加企事業單位的課題等。近3年,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共獲得50余項國家級、省級以及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學院資助本科生科研創新項目180余項,本科生發表50多篇學術論文,其中9篇為SCI論文。
三、建立創新實踐平臺,對研究性教學提供設施
保證創新能力的培養必須在實踐中產生,學生在確定研究方案后,須為學生提供所需的儀器設備、藥品和試劑等保障。我校重視創新實踐平臺建設,先后建成省級首批“基礎課教學實驗室”和“高?;A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生物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江蘇省藥食資源植物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點和5個(中央財政與地方高校共建)中地共建實驗室。建立了江蘇萬邦、江蘇恩華、江蘇維維等62家校外專業實習基地。建立大學生創新工作室,創設學生創新工作室與實驗示范中心聯動機制,設立專項經費,先后組建、扶持創新創業團隊50余個。
四、優化激勵機制,建立多元化考核方式
從生物技術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出發,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能力。傳統學科教學評價的主要特點是重結果、輕過程,而研究性教學更多的是關注過程。研究性教學突出強調教學的“實踐性”及“創新性”,考核方式的制定也應該注重提高學生的應用及創新能力,不應以單一的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的能力。具體來說可以從學生學習態度、收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技術應用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研究結果、論文等多種方式進行評價。同時優化激勵機制,如參加科研項目的學生取得一定成績可以獲得學分,完善以選課制為核心的學分制,以適應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建立大學生科研學習評優制度,可在評定獎學金、評先評優以及推薦研究生等方面給予傾斜;對于指導學生科研的教師在補助獎勵、職稱評定上有所傾斜等方式。
五、研究性教學實施的幾點體會
(一)活用教材,拓展第二課堂
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把研究性教學應用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5],教師要活用教材,給學生樹立知識是不斷更新與進步的建構主義新知識觀,鼓勵學生拓展第二課堂。研究性教學光靠課堂上的有限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還需注重利用課堂外的時間,課堂教學必須延伸化。
(二)注意檢查和督促
研究性教學雖注重學生的學習自由,但當學生進行科學研究時,往往會遇到多種多樣的問題。實踐證明,有些學生在進行課題研究過程中一旦遇到一些困難,容易出現喪失信心、產生懈怠情緒等現象,還有些同學不主動與老師進行交流反饋,導致研究進程拖延,最終半途而廢。為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需要導師經常的督促和檢查,充分把握學生的研究進度,在學生需要時進行指導,鼓勵學生繼續進行科學研究,不斷深入,完成相應的課題。
(三)注重創新教育的系統性與連貫性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注重創新教育的系統性和連貫性。例如,在大一時,學生主要進行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尋找感興趣的領域,到大二自主選擇導師,在導師的指導下以課題為載體進行科學研究,大三繼續對選定的課題進行深入探究,并盡量在大四專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前對課題有個圓滿的結項,以此實現生物技術專業創新教育的系統性與連貫性。對于取得一定成果的優秀課題,推薦去參加“挑戰杯”等大學生科研競賽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研究性教學是研究與教學的結合,這種結合不僅有利于教師將自己科研中的問題和發現融入到教學中去,進而豐富教學內容,有利于提高專業水平;此外,在研究性教學中,學生從傳統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探究與開創者,學生的合作精神、實踐創新能力和學科洞察力也得到了培養。我們將繼續深入探究并應用研究性教學,為培養出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具有科學探究能力的生物技術創新性應用型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劉彭芝.創新人才培養是重大的時代課題[J].創新人才教育,2013,(01):30-33.
[2]宋廣元,李永平,劉云利.實踐創新能力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J].中國高等教育,2015,(Z2):65-67.
[3]朱秋穎.研究性教學———培養高校研究型教師的有效途徑[J].教育探索,2010,(01):107-108.
[4]辛繼湘.自由是研究性教學的基本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2009,(09):63-67.
[關鍵詞]專利保護創造新標準生物技術創新
生物技術在改善人類健康狀況及生存環境、提高農牧業以及工業的產量與質量方面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將最終解決世界人口、糧食、環境、健康、能源和海洋等影響二十一世紀人類生存的重大問題,所以,21世紀被稱為生物技術的時代。本文探討生物技術專利保護的創造性標準對生物技術創新和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的影響,從而提高生物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創新型國家的建設。
一、生物技術的發展前景及其專利保護的研究現狀
“生物技術”一詞最早是由匈牙利工程師Karl Ereky 于1917年首先提出的。美國商務部認為,生物技術是用生物體或者它們的細胞、亞細胞或者分子成分來生產產品或者修飾特定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技術。它包括基因重組技術、分子生物學和其他領域發展出來的診療兼并的方法、動物和植物馴化技術、發酵技術、生物信息學等。在發達國家,生物技術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其增長速度大致是在25%~30%,是整個經濟增長平均數的8~10倍左右。中國在該領域已經具備了較好的基礎,當初中國參加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時候,只爭取到了人類基因組1%的測序任務,但現在中國科學家經過持續的努力,已經獲得了國際蛋白質組計劃的主要項目――國際人類肝臟蛋白質組計劃的領導權。中國將承擔整個國際蛋白質組計劃20%以上的任務。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和美好前景的實現離不開法律制度尤其是專利制度對其有效的保護,但是由于生物技術的專利保護會涉及宗教、倫理道德和人類自身的安全等問題,所以對生物技術的專利保護不僅是法律問題,而且是社會問題。雖然有關專利制度對技術發展的作用的爭議由來已久,但專利制度對技術尤其是現代技術的推動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絕大多數國家不但建立專利制度,而且修訂頻率不斷加速就是專利制度對科學技術發展具有巨大推動力的很好例證。近年來在專利制度的研究領域,有關現代技術,特別是計算機技術和生物技術的專利保護問題成為學者研究的熱點。不過,有學者認為,盡管生物技術的知識產權問題對中國來說很重要,但是中國在生物技術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研究還極為薄弱。就生物技術的知識產權研究,尤其是專利保護研究來說,近年來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技術的可專利性方面。在專利的實質要件中,創造性不但最重要,而且最復雜。
二、專利保護的創造性標準與技術創新的關系
專利法規定發明的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該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創造性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與申請日(享有優先權的,是指優先權日)以前的已有技術對比來說的。專利法所說的已有技術是指“申請日(享有優先權的,是指優先權日)前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在國內公開使用或者以其他方式為公眾所知的技術,即現有技術。”創造性不是一個可以用尺子來衡量的客觀標準,對它的判斷要靠人的思維才能作出。這個人就是所謂的“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他是一個假想的人,他了解所屬技術領域的現有技術,具有該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所具有的一般知識和能力。而且他的知識水平隨著時間的進展而有所不同。所以審查員在判斷創造性時,要參照這樣一個假想的人的認識水平來衡量,而不能完全有自己主觀認定。當然,“在這條試圖走向‘客觀性’終點的道路中,已經布滿了主觀性的荊棘。”因此,專利保護的創造性標準問題是一個客觀性和主觀織在一起復雜而又重要的問題,其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它決定著是否發明受專利法保護,更為重要的是它關系到技術創新、產業發展和經濟繁榮的重大問題。
提高專利保護的創造性標準是否一定會推動技術創新和發展呢?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生物技術創新與其他技術創新一樣,離不開研發主體的大量投資。對一個理性的經濟人而言,研發投資數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該項投資的經濟回報。換句話說,企業花費多少的資金搞研發,研發什么樣的項目,是由它們對不同的研發項目回報的預期利潤決定的,或者說,企業總是將有限的資源投放在預期回報率最高的項目。研發項目帶來的預期回報由多種因素決定,如研發成本、取得發明的可能性、發明獲得專利保護的可能性和專利保護期內的利潤率等。這些因素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如果研發成本低,取得發明的可能性和發明獲得專利保護的可能性大,企業的研發投資回報率就高。專利法對研發投資的回報體現在兩個方面:(1)專利法規定了可專利性客體范圍和客體被授予專利的可能性;(2)專利法的規定直接影響著研發投資者在專利保護期內利益回報率。如果專利法降低可專利性標準,尤其是采用較低的創造性標準,會對研發投資的回報產生兩種作用相反的效果。一方面隨著可專利性標準,尤其是創造性標準的降低,未來會有更多的發明創造受到專利保護。企業對源于他人專利的創造獲得專利保護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另一方面企業也會因為競爭對手對其模仿動力的加大而失去一些利益。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獲勝,最好的、也是最重要的手段是創造、擁有和有效地使用自己的專利。但是,如果從專利中獲得的利益越來越少,那么專利的價值也就越來越小,企業的研發投資數量也會越來越少,從而使得技術創新能力越來越低,反之依然。對立法者而言,關鍵在于他們認為哪一種影響更為重要。如果發明取得專利保護的可能性的增加小于專利價值下降的幅度,研發的預期回報就會增加,從而刺激新的研發投資,提高創新能力,取得更多的創新成果。不過,如果取得專利保護的可能性的增加大于專利價值下降的幅度,研發的預期回報就會減少。這將阻礙企業進行研發投資,從而降低研發主體的創新能力。
三、國際公約與不同國家對生物技術專利保護及其創造性條件的判定
《巴黎公約》第一條第三款:“對工業產權應作最廣義的理解,不僅應適用于工業和商業本身,而且也應該同時適用于農業和采掘業,適用于一切制成品和天然產品,例如,酒類、谷類、煙葉、水果、牲畜、礦產品、礦泉水、啤酒、花卉和面粉?!盩RIPS協議的第27條第一款規定,在符合本條第二款(保護公共秩序或道德的例外)和本條第三款(人類或者動物的診療方法和動植物品種的例外)的前提下,一切技術領域的任何發明,無論產品發明或者方法發明,只要其新穎、含創造性并可付諸工業應用均應有可能獲得專利。美國對生物技術方法發明非顯而易見性有其特殊規定。生物技術方法專利重要成果是對美國專利法第103條的修改(即增加103(b)),即對于一項生物技術方法,如果其使用的原料或/和生產的合成物具有可專利性,那么該生物技術方法是具有顯而易見性的。歐洲專利局的審查員通常應用問題與解決方案的方法來審查專利申請的技術是否具有創造性,同時在審查發明的創造性時,歐洲專利局的審查指南要求考慮發明創造的輔標記(第二標記),如發明克服技術偏見、需要解決的問題存在時間的長短、發明對長時間需求的滿足、發明在商業上的成功以及發明的意想不到效果等。日本生物技術發明的創造性判定的基本原則是:如果獲得該與基因相關的發明是容易的,而該發明又不具有不能預見的優越的效果,則該發明不具有創造性;盡管獲得該與基因有關的發明是容易的,但該發明具有不能預見的優越性,則該發明具有創造性。中國專利法(以下簡稱專利法)規定,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該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盡管生物技術在許多國家已經得到知識產權保護,然而,中國在2000年修訂通過的專利法依然沒有把生物技術發明納入保護范圍。2001年公布的《專利法實施細則》對《專利法》中的“授予專利的條件”避而不作解釋和說明。但是在第25、26條增加了“新的生物材料”的申請與實驗的規定。這實際上等于在某種程度上,承認了生物技術的可專利性。
四、適度降低生物技術專利保護創造性標準,促進生物技術創新
創造性標準的降低對特定產業中研發活動的影響取決于該產業最初的創新速度;這種創新速度又取決于該產業技術進步和致力于推進這些技術進步的資源的機會。一些產業,如生物技術、計算機技術產業的創新速度要快于其他一些產業,如鋼鐵、采礦和石油冶煉等產業。一般而言,一些相對較老的夕陽產業的創新速度要慢一些。對這類產業而言,推出有益于競爭的新專利技術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同時,其他企業要模仿該技術或者作出該發明創造的周邊發明創造并取得專利保護需要相對較長的時間。由此加劇的競爭對專利價值的影響可能較小,從而使專利發明具有較高的價值。如果提高創造性標準,該產業中的企業的發明創造獲得專利保護的機會增加幅度大于專利價值下降的幅度,從而使該企業可以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進而促使企業進一步加大研發投資,促進技術創新。相反,如果降低創造性標準,則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該類產業的技術進步。當然,對現代技術,尤其是生物技術而言,推出有益于競爭的新專利技術需要花費較少的時間,同時,其他企業要模仿該技術或者作出該發明創造的周邊發明創造并取得專利保護需要相對較短的時間。由此加劇的競爭對專利價值的影響可能較大,從而使該發明的專利的價值降低。如果提高創造性標準,該產業中的企業的發明創造獲得專利保護的機會增加幅度小于專利價值下降的幅度,從而使該企業可以獲得的經濟利益減少,進而促使企業進一步減少研發投資,阻礙技術創新。相反,如果降低創造性標準,則就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該類產業的技術進步,提高創新能力。換句話說,在生物技術等高科技產業中,降低可專利性標準,尤其是創造性標準,會使得取得專利保護的可能性的增加小于專利價值下降的幅度,從而刺激新的研發投資,提高創新能力,取得更多的創新成果。
參考文獻:
[1]魏衍亮:生物技術的專利保護研究[M],知識產權出版社,2004,7
[2]鄭成思:知識產權法:新世紀初的若干研究重點[M].法律出版社,2004,39
[3]湯宗舜:專利法教程(第三版)[M].法律出版社,2003,93
[4]鄭成思:知識產權論(第三版)[M].法律出版社,2003,298
[5]郝曉峰:生物技術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的由來和發展[J].知識產權,1996,(2)
[6]鄭成思:WTO知識產權協議逐條講解[M].中國方正出版社,2001,104
一、知識產權保護對農業生物技術創新的意義
(一)促使農業生物技術創新的有力保障
長期以來,由于法律保護制度的缺失,我國一直未能建立有效的分配機制把農業生物技術創新和科研工作者的貢獻、利益有效統一起來,科研人員花費大量精力取得的生物技術科研成果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經濟回報,導致科研人員主動研發和努力創新的氛圍受到極大損害,潛在的科研力量受到難以計量的損失。知識產權制度視農業生物技術創新為一種受法律保護的無形財產,對農業生物技術創新成果從法律層面予以有力保護,使得科研人員的勞動成果從以往的無償使用轉變為必須有償使用的專利和技術。科技人員的勞動成果得到法律的充分保障,經濟回報的獲得就成為一種必然。知識產權保護實際上成為一種有效的促使科研人員努力工作的激勵機制,這一機制的出現對調動科研人員工作積極性必將起到極大的作用。
(二)突破農業生物技術創新瓶頸的有效抓手
隨著傳統農業技術的廣泛和大量使用,農業生產領域出現了許多依靠傳統方法難以解決的新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業的健康發展。例如由于棉田長期使用農藥,棉鈴蟲產生了較強的抗藥性,使用傳統的農藥已經無法起到應有的滅蟲效果,我國棉花生產一度遇到無法解決的危機。農業生物技術的出現則為解決這些難題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轉基因抗蟲棉的成功研制和開發,成功地破解了棉鈴蟲無法殺滅的難題,獲得了巨大的技術、經濟和社會效益。據不完全統計,國產轉基因抗蟲棉市場的占有率連續9年出現超過10%增長率。在農業技術問題得到解決的同時,還獲得了令人矚目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瓜x棉的廣泛應用,使得農藥使用量大幅度減少,棉農的生產成本得以顯著降低。事實證明,保護農業生物技術知識產權,借助法律保障平臺實施科研創新成果轉化,是突破農業技術創新瓶頸的最佳選擇。
(三)農業生物技術實現持續創新的堅強后盾
隨著人口快速增長、環境持續惡化,化肥的大量使用導致耕地生產能力不斷下降,農業污染開始危及人類安全。這些問題的出現,促使人們重新考慮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戰略思路。上世紀80年代,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開始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生物技術是一項具有極大的保護自然環境功效的科技手段,在自然資源極為有限的條件下,利用生物技術這一新興工具為農業可持續發展開拓新的空間,是農業領域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因此,我們必須提高農業生物技術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和層次,在落實和規范現有知識產權制度的基礎上,不斷加快和完善農業生物技術知識產權整體的立法工作,從各方面充分發揮知識產權的保護和激勵作用,使農業生物技術創新成果得以合法轉化和高效應用,不斷提升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我國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借力知識產權保護實現農業生物技術創新的對策
(一)實現知識產權保護與常規科研活動的高度統一
一是立項階段嚴格把關。在立項時要特別重視文獻資料的查詢,尤其是要認真做好專利查詢工作,嚴把立項質量關,確保研發目標的創新性和唯一性,從立項開始就避免發生技術侵權或低效研究現象。二是研發階段著手保護。要把知識產權管理工作融入到項目研發的整個過程中,在研發活動的實踐中建立知識產權保護目標考核制度,統籌對專利未來的維護和使用進行前期規劃,要特別注意在研發過程中就把專利申請成果納入到科研考核指標體系中。三是項目后期做好收尾工作。研究工作結束后要根據項目特點,因地制宜地選擇知識產權保護方式,及時把科技成果進行登記形成知識產權。
(二)通過知識產權保護實現科研成果效益的合理分配
知識產權管理也是一種生產力,它對提高組織自主創新能力具有重要做用,因此,知識產權管理已經被納入到許多組織的管理要素中去。農業科研單位優化生物技術知識產權管理必須重視下面兩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熟悉專利申請和授權的有關程序,通過細致的工作提高專利申請的速度和有效性,及時保護專利申請人的合法權益,全面提高申請人從事科研工作的積極性。二是要把專利申請和單位的獎評考核密切聯系起來。例如對有重要發明專利的人員予以重獎;在職稱評聘時予以特殊待遇。三是要積極創造有利于科研人員創新的科研環境,逐步建立以知識產權為導向的內部激勵機制,將知識產權擁有量、知識產權運用、管理及保護狀況作為科技資金資助、科技進步獎評審的主要依據。
關鍵詞: 信息技術; 現代教育理論; 生物技術教學
To make innovation on life technology teaching by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Yanli
Physician Training School, Jinzhou District, Dalian, Liaoning, 116100
Abstract: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ea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eachers to provid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the different kinds of media (such as projection, video booth, web, etc) as a platform, using the modern educational theory to guide teaching practice, aiming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the future society for the teaching goal.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odern Educational Theory; Life Technology Teaching
傳統教學是指教師用傳統教學媒體(如語言、板書、教材、實物、掛圖等), 依據教學進度,把課本內容依次講解給全班的學生聽,強調書本知識的傳承。
基于信息技術背景下的教學是指教師以現代信息技術提供的多種媒體(如投影、視頻展臺、web等)為平臺,運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教學實踐,以全面提高學生適應未來社會能力為目標進行的教學。
《生物課程標準》別提出: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已經顯現出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正在越來越多地影響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發展。認識和理解有關生物技術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并強調教師應從生活中的生物技術著手,通過各種實驗和實踐活動,豐富學生對生物技術的感性認識;以多種方式向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幫助學生理解生物技術的作用。
生物新課程對生物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的生物課程都遵從了“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的相同理念,這樣的要求單純的利用傳統教學是無法實現的,只有與信息技術良好結合才能夠實現教學目標。尤其是“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這兩項要求,對傳統教學提出了挑戰,教師必須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并應用多媒體才能達到這樣的要求。
多媒體教學的優點很多,如: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多媒體的特點是圖、文、聲、像并茂,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畫面、標準逼真的情景朗讀、悅耳的音樂背景、妙趣橫生的益智游戲,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它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把他們帶入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讓學生主動探索與進取。
例如,在年級第冊第課,利用動畫講解食品制造中的發酵現象,
用課件展示發酵原理反應式:
再如,在疾病防治中講解《青霉素的作用》,如果是利用掛圖的講解,學生理解比較困難,教師也講解的吃力,但利用FLASH動畫就可以展示這樣一個合成的動態過程,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用flash演示小實驗《青霉素的作用》
實驗證明了青霉素能抑制細菌的生長,所以它能幫助我們抵御細菌的感染。
二.刺激感官機能提高記憶效果
人類獲得知識的記憶保持比率中,視覺和聽覺所占比例遠遠超過其他感官,而視覺和聽覺結合并用能達到最佳學習效果。也就是音像結合能刺激多個感官,又能引起有效注意,有利于記憶力的培養和情感激。
例如,講解食品保存中,用PowerPoint課件展示通過收集資料總結的各種保存食物的方法。
⑴脫水法⑵曬制煙熏法⑶滲透法⑷腌制法⑸巴斯德消毒法
⑹真空包裝法
在講解利用生物技術進行環境保護時,用PowerPoint課件展示污水處理廠如何進行污水凈化。
三.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在信息化的時代,除了要求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外,還要求學生學到更多課外知識。運用多媒體教學有助于實現課堂教學的大容量、多信息、高效率。課堂上教師只需輕松點動鼠標,就能在短時間內直觀、形象地演示教學理論的發展過程,揭示概念,使教學內容主線明確,理論分析深刻到位,基礎知識的講解更為詳盡,課堂練習量和內容更為廣泛有趣,新知識的鞏固更為扎實。在演示過程中,教師還可控制演示速度或停頓,既可作為新知識的講解,又可根據班級情況抽出更多時間和精力來提供討論對象,啟發學生主動質疑,引導他們觀察思考。在這種和諧寬松的教學環境中,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了,并且參與意識和探索精神得到了發展,使課堂教學過程出現生動活、輕松高效的局面,教學效率顯著提高。
例如,在講解
生物學課件的制作需要大量的素材,收集素材的途徑主要有三個方面。1、網絡下載,初中教材上的圖片就是好的素材;搜索科技教學圖片;2、收集舊教材相關課件素材,由于網絡上有關新教材的課件一般都需要;3、自己拍攝或學生提供。
舉例說出克隆技術的應用。舉例說出轉基因技術的應用。關注生物技術的發展對人類未來的影響。收集和交流有關轉基因生物的資料。有條件的地方進行實地調查。
1997年2月,克隆綿羊“多利”誕生的標志著人類可以利用動物身上的一個體細胞,產生出與這個動物完全相同的生命體,打破了千古不變的自然規律。
教師應充分重視信息化課程資源的利用,包括各種生物教學軟件、網絡上的生物科學教育資源等。計算機多媒體以其極強的交互性和模擬功能顯示出它在生物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生物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軟件,包括教師自制的教學軟件,提高教學效率。伴隨網絡的發展,互聯網傳遞著越來越多地生物信息,如動植物的圖片、課件、動植物的趣聞、最新生物科學進展等。這些信息也應在生物教學中得到充分利用。
生命科學的許多學科內容存在交叉,導致了不同課程的實驗內容也存在不同程度重復,就有可能造成學生在不同課程的實驗課做相同的實驗。因此,在制定教學大綱之前,需要注意不同課程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避免相同的實驗在不同課程之間重復做的現象。例如,DNA提取實驗,在生物化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等課程的實驗中都有可能開設,如果在制定教學大綱之前,相關學科的教師之間沒有交流和溝通的話,就可能在這三門課程的實驗中都開設DNA提取實驗。這樣,不但不利于學生學習獲得掌握更多實驗技能的機會,而且會造成實驗時間、資源和經費的浪費。在實驗設置上,要適當增加一些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使得一個實驗中可以用到多門課程中的實驗技術,這樣就可以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得以提高。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除了上課規定的實驗內容外,還可以讓學生多參加一些科研活動,如大學生創新課題、教師的科學研究等,學生可以向指導教師請教,由指導教師給予進一步的指導。通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就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為牢固地掌握相關實驗技能,提高其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2改革實踐教學手段
傳統教學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通常是教師把實驗原理和方法一講,然后學生依據實驗步驟操作。因為許多實驗儀器、用品、藥品學生都是首次接觸,對其操作方法、注意事項以及實驗中會出現的問題等會注意不到。最終,就會導致實驗結果不理想,甚至實驗失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使得多媒體教學成為本科理論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手段,但在實驗教學中應用還較少。生物技術專業的許多實驗,如,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等課程的實驗,都是在分子水平進行的,實驗中的一些現象學生很難用肉眼觀察到,造成學生對實驗原理的理解困難和實驗操作的困難。如果利用多媒體來對相關實驗內容和操作進行演示,上述困難就能迎刃而解。如,分子生物學實驗中的瓊脂糖凝膠電泳技術,在原理部分,教師雖然講到通過溶解瓊脂糖再降溫使得瓊脂糖凝固,就能形成具有一定網孔的凝膠,不同分子量的DNA通過凝膠后就可以按照分子量的不同而分離。但是學生在理解的時候還是有一定的困難,通過多媒體動畫,學生就可以直觀地看到凝膠形成的過程以及不同分子量的DNA在凝膠中泳動的情況,進而牢固掌握實驗原理。另外在加樣的技術環節,教師雖然可以親身示范,但是由于每堂課的學生較多和時間限制,教師不可能對學生進行一一的示范,這樣學生在加樣時就很難掌握正確的加樣方法。而通過多媒體錄像,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加樣過程,以及各種錯誤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進而在實驗操作中就能夠進行正確的操作,避免錯誤的操作,達到實驗成功的目的。
3積極籌建實習實踐基地
生物技術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學知識必須同生產實踐聯系起來,這一點需通過實習、社會實踐等環節才能實現。因此,我校生物技術專業在多門課程中設立了實習環節。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是聯系學校和社會的橋梁,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紐帶,也是大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的一個關鍵所在。目前,我校生物技術專業已在關山建立了植物學實習基地,另外,我省有一些大型的生物公司,如,洛陽市的華美生物工程公司、新鄉市的華蘭生物工程公司等,這些為我校生物技術的詩句基地建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4鼓勵學生參與科學研究
參與科學研究,是增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又一有效途徑。我校從學生二年級開始,就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學生課外創新項目”申報課題。學生根據自己的所學專業和興趣先提出自己的方向,然后找相關研究方向的教師進行指導,對課題的可行性進行分析,最后形成切實可行的研究路線。申報成功后,學生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相關研究,指導教師對學生試驗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指導。我系也積極組織和鼓勵學生申報創新課題,通過創新課題的參與,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另外,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參與科學研究,通過公布教師的研究課題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老師的研究方向,根據自己的興趣報名參加教師的研究課題,教師再通過對學生的考察和了解進行雙向選擇,從而進一步擴大了學生參與科學研究的范圍,使得他們的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學生參與科學研究的另一途徑是畢業實習。畢業實習是學生走向社會前的能力訓練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通過收集、整理、分析資料和試驗數據,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人際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加強他們的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