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1 16:21:00
序論:在您撰寫音樂節奏訓練教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節奏是音樂的第一要素,是音樂的生命力之源泉。我們提出了《運用打擊樂對小班幼兒節奏感培養的研究》的課題,旨在通過實踐與研究,探索出符合我園實際的幼兒節奏感培養的方式方法,讓幼兒真正體驗音樂節奏、喜歡節奏、表現節奏,在節奏中感受音樂的美妙,理解、領悟音樂節奏元素并且提高對音樂欣賞的能力。同時提高教師們的音樂素養和音樂教育教學能力,進而提升我園整體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教研水平。
二、研究目標
1.在音樂打擊樂中,實踐探索小班節奏教學的有效方法、策略
2.建立打擊樂活動的常規,合理使用打擊樂器
3.提升教師的音樂專業技能和音樂素養,加快教師專業成長
三、研究方法與過程
在課題中我們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問卷調查法:為了解現狀,為研究提供客觀可靠的基礎性材料,將采用問卷調查法舉行研究。
行動研究法:成立課題研究小組,研究和確立幼兒園打擊樂活動中幼兒節奏感培養的研究方案,確立研究步驟,對小班幼兒節奏感進行前期測試等研究活動。在研究活動中,就研究的目標和存在的問題,不斷調整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策略,把活動的重點放在活動的過程和活動的循環中,為最終的目標服務。
四、數據分析
為培養小班幼兒在打擊樂器中的節奏感,我們成立了課題研究小組,分成了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課題研究。
實驗前期測試結果對比表:
從以上五個表中可以看出,在實驗開始之前,對照班能力強的幼兒達到了97.22%,而實驗班只有了88.89%,對照班幼兒對音樂節奏感的掌握明顯高于實驗班的幼兒。
隨著時間的流逝課題已經完成,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實驗之后的成果吧!
實驗后實驗結果對照表:
從表1可以看出,實驗前實驗班能隨著老師的琴聲有節奏拍手的幼兒只有16.66%,明顯少于對照班的33.33%。但在實驗之后,實驗班整體都有了提高,特別是能力強的幼兒從原先的16.66%提高到了73.33%,但是還有13.33%的人能力較弱,原來在活動中,我們只是一味的關注了能力較強的幼兒,幫助他們提高,而忽略了能力較弱的幼兒,其實,我們同樣應該加強對能力弱的幼兒的關注。
音樂是幼兒表現自己的一種方式,他們也喜歡隨著音樂而扭動著自己的身體,從表2中可以看出,實驗前,實驗班只有26.67%的幼兒聽到音樂會扭動身體,對照班則有40%的幼兒,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練習,就由原來的26.67%上漲到了90%,都高于對照班。
模仿是幼兒的主要學習方式,他們往往通過模仿掌握別人的經驗,而動物的叫聲是幼兒們生活中都能聽到的,也是他們最喜歡模仿的,不同的動物叫聲都不同,如貓――、狗、小雞等等。從表3中可以看出,活動前實驗班能有節奏地模仿動物的叫聲的幼兒,能力強的有23.33%,能力一般的有56.67%,能力弱的有20%,對照班能力強的有40%,一般的有43.33%,能力較弱的則有16.67%,實驗班幼兒的能力明顯低于對照班的幼兒,但在實驗之后,兩個班好中差的人數都持平了,雖然都進步了,但相對來說實驗班還是進步的更多一些。因為在平時的活動中,實驗班經常融入關于動物的叫聲這一內容,如在音樂活動中,我們會以《動物怎么叫》作為練習的樂曲,從而發展幼兒的表現力等。
打擊樂中最重要的就是節奏感的培養,在活動前實驗班的幼兒能力強的有33.33%,能力中等的40%,能力弱的人有26.67%。相比之下,對照班能力強、一般、差的幼兒分別是33.33%、53.33%和13.33%,與實驗班水平差不多持平,但對照班能力強的幼兒還是卻是高于實驗班的。在進行打擊樂活動中,我們的形式太過單一,沒有與音樂一起融入,從而導致幼兒們進步不大。
打擊樂演奏是兒童表達音樂的一種最直接的工具,要想更好的進行打擊樂活動,愿意使用打擊樂器演奏那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了,只有幼兒真正喜歡了,他才愿意去學、去探索。從表5可以看出,活動開始之前,實驗班的幼兒大部分都不喜歡使用打擊樂器演奏,而在活動之后,喜歡打擊樂器的幼兒從原來的40%提高到了93.33%,且熱衷于用樂器進行演奏。在活動開始的時候,我們班就增設了一個打擊樂區角,讓幼兒們知道各種樂器應該怎么玩,在玩中學,在玩中激發樂趣。
五、研究方向
課堂是課題研究的主陣地,離開教學實踐,課題研究就會失去生命力。因此,我們始終把常規教學與課題研究結合起來,使課題研究牢牢扎根在課堂這塊肥沃的土壤之中。
(1)明確研究方向,調整教學方法和形式。打擊樂器是幼兒感受、掌握節奏的一種手段,不能把幼兒框死、限制在一種形式上。單一的節奏訓練不能長時間進行,幼兒的興趣度會逐漸降低,學習的效果會受到影響。因此,我們在研究的過程中逐漸改變教學的方法和節奏練習形式,把節奏的訓練融入到音樂活動的各個環節中.
關鍵詞:小學音樂學習 唱游
中圖分類號:G623.71
目前,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出臺,小學唱游課程的教學越來越受到音樂教育界的關注。小學唱游課是音樂學習的一個重要階段,是音樂學習潛能啟蒙的基點。在日常教學中,如何上好小學唱游課,如何設計好唱游課程的教學方案,如何在心理上引導好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樂趣,是大家長期值得探討的問題。
小學唱游課的學生大多在8、9歲,學習的強度,穩定性,持久性都表現得較差,往往上課幾分鐘后便“自我失控”起來,說說小說話,拍拍手,拉拉小辮,甚至站起來伸個懶腰,這些都是很正常的現象。上課的教師既要把控好課堂紀律,又要圓滿完成上課的內容。必須運用一定的心理教育的方式,使課堂教育能順利開展下去。
上好小學唱游課,教師所具備什么素質呢?對自身而言,教師對所任教的學科要有濃厚的興趣,最好有自己音樂方面的一技之長,如聲樂、器樂等,這樣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潛移默化的感染學生,往往有時候,老師的興趣可以讓不愛音樂的學生,慢慢喜歡音樂,讓愛學音樂的學生更專心學音樂。老師可以縮短了與學生的距離,在如此的音樂教學中,教師營造自由、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不斷給孩子直接、新的內容,讓他們有新的發展。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具有強烈的責任心。音樂教師不是簡單使用教材照本宣科,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巧妙地設計教學方案,讓學生愉快地學、愛學。在使用教學法的問題上,近來越多教師認為提倡不拘一種教學法。的確,每一種教學法都有可取之處,關鍵看我們如何運用。如在唱游律動、節奏環節中,可采用柯達伊教學法中“音樂與身體結合的節奏運動喚起人們的音樂本能,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的理念。這樣,通過學生的行、走、跑、跳、拍手、點頭等動作來感知和掌握音樂的節奏,培養學生學習音樂最初的技能。在新授和游蜆程階段,我們可采用奧爾夫教學法,強調藝術教育綜合的特點,音樂游戲、歌唱、舞蹈、繪畫、演小劇、演奏奧爾夫樂器等多種形式,使孩子不僅興致勃勃地參與音樂活動,在活動中還有機會讓孩子即興創作,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享受創作的樂趣。
教學手段的運用是課堂教學重要的手段。在教學課堂中,情境創設是音樂教學課堂必不可少的過程。情境,是運用語言、實物、音樂等手段,依據音樂審美教育目標和學生心理特征,按照審美規律精心地創設審美情境,是音樂教學得以成功和優化的保證。如在教授《大鹿》時,我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動畫片段,提問:一個茂密的大森林,住著好多小動物,它們和睦相處,團結互助,無憂無慮的在這里玩耍,忽然有一天清晨,“啪”一聲槍響,發生了什么事呢?全體同學神情專注的邊看邊說動畫片中的人物名字:小兔、大鹿、獵人。我抓住時機,引導學生,這樣在語言的襯托下,環境創設順利開展。
在整個教學課堂上,還有很多如猜謎語、談話法、設問、游戲、表演、懸念等教學方法。不管使用那一種教學法,都應該把形象性,趣味性,愉快性融入到教學中,從而變單調為豐富多彩,變刻板為生動活潑,變機械為愉快靈活,使學生對音樂課發生濃厚的興趣,自覺地、主動地參與音樂審美活動和學習中來。
正確運用賞識性評價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某種良好的行為出現之后,教師對學生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贊許眼神、一個豎起大拇指的表揚、拍拍肩膀的激勵、握握手的感激,都是相應的認可評價,使學生產生某種心理滿足,形成愉悅的心境,并使同類行為繼續向更高層次需要做出積極努力。
在很多次唱游課上,都有這樣的一個情況,當問題提出后,有很多人舉手,我選了一位平時不太愿意舉手的同學起來回答問題,結果他并不知道答案。我問他:“不會,為什么舉手?”他說:“剛想到怎么回答,也想舉一回手,沒想到,老師叫我站起來就忘了。”我笑了笑說,老師相信你一定是個很棒的同學,證明你鍛煉地還不夠,以后,你多多努力,多舉手,老師會給你很多機會的,好嗎?果然,他每次上課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維也快。
“檔案袋”、“收獲袋”“光榮樹”等方式,對于平時的教學中很容易辦到,這些看似簡單實用方法就如課堂的生命,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空間。這種評價低起點,小目標,勤評價,快反饋的做法,也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撥動孩子的心弦,可以讓學生每天發現自己在進步。
日常教學的心理引導中還應該避免有失控的情況。長期以來,課堂的紀律,節奏訓練的參差不齊、新授導入的不科學、新授知識重難點的忽視、學生個性情況、游戲角色創作失控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大家。
一般來說,每學期的前一二月的摸底,可以了解學生的個性情況,隨后進行教學安排和教案設計,在日常的教學中注意養成約定俗成的教學常規,如拍手鼓勵的節奏、律動的肢體語言的常規訓練、練聲、同學合作角色互動等,讓孩子們如蝴蝶般在課堂里飛起來,同時注意空間和符合音樂節奏上的安排,強調音樂節奏和孩子們創造的結合。在欣賞音樂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模擬扮演音樂角色,或拉琴,或表演動物的神態,或做樹林里的小鳥和植物,或翱翔天際?;蛟谖L里偏偏起舞。在老師小結的時候,獎勵要注意以精神獎勵為主,懲罰為輔,注意程度得當。課堂里,舉手表揚的往往是一部分優秀的同學,這樣就容易造成一部分同學自卑、自暴、自棄心理。所以,教師多注意這類情況,多開展課堂探究學習,提倡用個人分工、團結協作的方法,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助與協作,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淡化競爭氣氛。真正使所有人參與到學習愉快的環境中??梢允菇^大部分同學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勝任感,獲得成功的喜悅。
總之,唱游課堂的心理引導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教師多開動腦筋,多使用好的教學方法,真正為孩子所用,用自己的強烈的責任心,讓他們能學得更好。
電子樂器
當代電子樂器是微電子技術、數字技術、多媒體技術等高科技在音樂領域的代表,是高科技與音樂結合的產物。電子音樂在豐富、充實與拓展傳統音樂藝術與樂器功能的同時,又開拓出了新的符合時代潮流與現代人品味的音樂領域和音樂可能性。
早在1870年,德國科隆就有人嘗試電聲音樂。1920年俄國發明原始的聲音合成器。到1965年才發明與生產真正實用的電子合成器。法國音樂家雅尼1981年在北京舉辦音樂會后,電子合成器與電子琴開始在中國熱起來。電子琴指電子管風琴,創始于德國的利希特風琴,1959年日本雅馬哈公司研制成雙排鍵電子琴,采用分立元件模擬電路產生不同音色;1983年問世的MIDI(樂器數字化接口)技術的引入,解決了各種不同類型、牌號的電子樂器的兼容問題和由一人同時操縱多臺樂器問題。使雙排鍵電子琴成為電子合成器、電子琴和電腦編曲機的綜合體,具有音樂工作站的功能??梢哉f,到90年代初,電子樂器的發展已趨于成熟造型。其主體結構與基本功能已經穩定,并且可以像電腦一樣通過更換芯片來實現升級。
電子樂器的成熟與穩定,對于它的普及具有重大意義。在成熟之前,產品更新換代快,技術開發費用居高不下,生產批量受限,產品價格昂貴,壽命短促,難以普及。成熟穩定后,大量生產與廣泛銷售使售價迅速下降,售后服務周到。同時新技術推廣應用使新出品的中低檔合成器或雙排鍵電子琴都具有優越的基本配置和功能,以及方便的升級可能性。在音樂史上,樂器始終是音樂藝術的物質基礎和技巧源頭。在定型的樂器普及中,大量運用和發揮樂器功能的奏法技巧和作品,才會問世。這意味著電子音樂藝術和技巧已具備形成熱潮的基本條件。事實上,現在不但在酒吧迪廳和汽車音響中,甚至在街頭,都已經常聽到鏗鏘的電子節奏;許多音樂人和歌手也在向電子樂靠攏;而電子音樂專業已在中國九大音院中和一批藝術院系建成。
電子樂器相對于鋼琴與其他樂器,已具備了性價比低廉、經久耐用、維修簡便等優點,可以放手讓學生試演使用,提供操作體驗機會。它不但初置成本較低,而且運營成本也低。以很少資金就能建成電子樂數碼教室,可以做到一人一鍵盤(終端),進行集體授課和分別操練,適于因材施教。從而改變音樂課的師徒制手工業式的授業方式,使這與學校的語音教室、電腦教室同樣實現現代化和多媒體化。
雖然目前對每種音樂要素如何展現與運用尚需探索,暫無成型的課程設計、教學大綱與教案,但這正是音樂素質教學改革的方向與內容。目前,可以從以下角度入手:
1. 聲音音色辨識訓練。每種傳統樂器只有單一或有限的音色表達能力,電子琴儲有人聲、各種樂器、各種自然聲、生活聲和非自然聲的數百種音色和音響效果。樂音有音高、音量和音質三個要素。音高即聲波頻率,在音樂中標準音有固定頻率。鋼琴與弦樂器只有在調律準確后才可用于訓練聽音。電子琴自有準確音高,可采用任何音色來訓練聽辨音高,進行視唱練耳。音量即聲壓的辨識存在閾值,過低的音量和差別小于3分貝的變化,多數人不能辨別,電子琴可奏出最低可辨音量和它的每3分貝的變化,鋼琴對此無能為力。音質即音色,指聲波的頻譜特性和色絡波形。每種傳統樂器音色不同,所以難以用鋼琴做各種樂器音色辨識訓練。電子琴則可用于做各種樂器音色訓練。在樂隊或室內樂演奏時,電子琴還可代替所欠缺的樂器,奏出其音色的效果。此外人的聽覺具有非線性,使不同樂器同奏一和弦時聽到新的迭加音色,電子琴可以方便地進行多重音色的迭加。進行迭加音色訓練為學生掌握配器,日后進行作曲、改編、配樂打下基礎。
2. 節奏律動訓練。這是傳統樂器難能而電子樂器素擅的方面??芍朴秒娮忧賰却娴陌儆喾N節奏音型和數十種打擊樂器,利用其動聽的音響和閃爍的節拍提示燈進行演示與辨識,教師可對節奏按基本節奏、變型、常用節奏、古典樂曲節奏類型和現代風味節奏、復雜節奏等綱目進行編排演示;用速度設置器改進速度;并用自動使用功能擺脫樂器操作,以全力進行教學活動。
3. 旋律和弦訓練。西方音樂注重和聲,即和弦的運用。而和弦的辨識鑒賞,歷來是東方學生的學習難點。音樂靠旋律來塑造形象和表達情感,又用和弦來烘托與陪襯旋律。用鋼琴、風琴來表現旋律與和聲進行,需要較高的演奏技巧,有時還要做專門練習,并且它們所能表現的和聲單一有限。可以說,我國的音樂素質教育從未真正解決過這一難題。電子琴的自動和弦功能,包羅了音樂中使用的各種和弦,其演奏技巧簡單易學。因此可隨所需音樂節奏與織體,輕松地奏出不同的和聲效果,又可通過動聽的音響,促進學生領會。也便于學生復習和練習,提高其辨識和弦和欣賞、運用和聲的能力。
4. 音序移調訓練。復調音樂是西方古典音樂的主體與頂峰,是學習調性調式和曲式曲體的必由之路。以傳統樂器演示復調音樂要用樂隊,而且吃力費時效果差,電子琴的音序功能使教師可以逐個聲部分別錄入再加合成,在演示中又可以分聲部講解聆聽,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電子琴錄音功能使教師可以積累每節課的教學資料,保存或交流。在再次使用時可像放CD盤一樣,根據新學員情況改變音色、節奏、速度,甚至移調,而不必再演奏樂器。5. 音樂欣賞。綜合利用電子琴的多種功能,尤其是錄音、節奏提示,音色與速度變換,移調能力和音響效果,經過一定選曲準備與編排,一臺電子琴就是以構成交流的音樂欣賞課的基本設施。
6. 數碼化訓練。電子、電腦音樂作為未來音樂發展方向之一的地位已確立,傳統樂器電子化已成趨勢。利用電子琴的MIDI接口,可使諸電子化樂器兼容,以及與電腦配用,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音樂才能,提高作曲、配器、配樂與音樂多媒體創作能力。
關鍵詞:音樂課 節奏 調節
一、引言
音樂教學中,常常遇到這樣的現象:在教材內容、教學方式基本相同的情況下,有的教師的課上得既嚴肅認真,又充滿活力,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處于興奮狀態,趣味盎然,但有的教師的課卻顯得松散,學生情緒低落,課堂氣氛枯燥乏味。究其原因,除了教師本人在課堂上的精神狀態之外,還有教學方法問題,其中值得重視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音樂課的節奏。音樂課教學中的節奏,就是指課堂教學的“緊張度”,如果課堂自始至終處于緊張狀態,學生就無法承受;而上課缺乏緊張程度,學生則注意力分散,情緒松弛,影響教學效果。那么,音樂課教學采取哪些措施來控制節奏呢?我認為應該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1]
二、要根據教材內容來調節節奏
中學音樂課雖然課時不多,但課堂教學內容卻十分豐富。從宏觀來看,它有唱歌、音樂知識、視唱練耳與音樂欣賞等幾個部分。再具體一些說,每一部分又都有各自多樣的教材內容,例如:歌唱部分,既有創作歌曲,又有民歌;既有獨唱、齊唱,又有輪唱、合唱等。在節奏聽音訓練時,開始學生對音值的長短掌握有困難,教師就要花一定的時間反復彈奏、講解或穿插用擊拍、揮拍等方法增強學生的直覺,讓學生辨別。又如音準的辨別比音符時值的辨別更困難,所花的訓練時間就更多。在進行復習時,為了使學生掌握技能技巧,需要反復練習,節奏則要求更為適中較為妥當。實踐告訴我們,要上好一節音樂課,單單運用幾種教學方法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在整個教學手段上,在教學環節的設計和課堂布局上進行周密的思考及設計。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地有效地控制教學過程中的節奏,多動腦筋想辦法,采取多種多樣生動、通俗的方法進行教學,一定能使學生較順利而準確地掌握教材中所規定的的技能。[2]
三、要根據學生課堂的反應來調節節奏
教師上課時要注意按自己事先準備好的教案,根據實際情況來掌握課的節奏。如講了唱歌的姿勢,發現比較多的學生姿勢不符合要求,跟不上進度時,就應該放慢節奏,糾正姿勢,使學生逐步適應并掌握基本要領;如發現學生已經緊張到瀕于疲憊或情緒開始厭倦時,教師就要有意識調整一下節奏改變練習手段并且降低練習難度。如果發現學生已基本掌握了要領,表現漫不經心時,則可穿插一些輕松而又有趣的練習。如視唱比賽,聽音比賽等,對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有著重要作用。根據音樂課的節奏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就可以把音樂知識(包括基本的聲樂知識)的講解貫穿于唱歌、視唱中。避免那種“從概念到概念”的抽象講解,把上課的節奏控制得張弛適度。
四、根據教學條件來調節節奏
音樂課的教學條件也是影響節奏的因素。教師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來調節課的節奏。如教授節奏節拍聽覺訓練時,可利用小型節拍器,也可利用電子琴音樂節拍器部分。為了調節課堂節奏,有條件的學校,教師可將以上方法穿插起來,結合興趣活動一起進行。當然,各個學校的教學條件是不盡相同的,教師應想辦法充分利用已有的條件,創造性地組織好教學,將教材安排得當,既嚴謹了課的結構,又增加了學生的練習機會。[3]
五、根據教師的能力、特長與性格等不同個性特征,在節奏上也應有不同的特點
就上課“緊張”而言,既可以表現為“熱烈”的“緊張”,又可以表現為“冷靜”的“緊張”,既可以表現為外在方向的緊張,使學生表現出熱烈而緊張的練習情緒,也可表現為內在思維方面的緊張。有的教師性格活潑,風格粗獷,有的教師性格內向,教法細膩,在掌握課堂教學節奏上,完全可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不必強求統一的節奏模式。上述幾個方面,是掌握課堂教學節奏的一些因素。[4]
總之,音樂課教學的節奏,會給學生的音樂活動以內在的刺激力量,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愉悅情感,較緊張的節奏,可以使課堂教學內容充實,有更大的容量,增加學生的練習機會與次數,更有效地利用時間。由此可見,較為緊張的節奏比較松弛的節奏效果更好。音樂課教學采用適當節奏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在教學中保持一種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積極地而不是消極地參加學習,我們應力求使學生在課堂上情緒飽滿,思想活躍,精神振奮,從而不斷激起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趙宋光,主編.音樂教育心理學[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年.
[2].鄒愛民,馬東,等.編譯. 音樂教育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年.
一、NTC簡介
NTC即耐克訓練營,由美國NIKE公司策劃和研發。NTC 采用間歇式訓練方法,融合音樂節奏,營造團隊訓練和競爭的運動氛圍,幫助提高人體上下、前后、左右等多方向轉換能力,利用身體彎曲、扭動和跳躍等多維度運動表現能力,由低強度慢節奏的動作練習過渡到高強度快節奏的動作組合,切實提高人體力量、耐力、核心、平衡、柔韌等5大基礎身體素質。
二、NTC訓練特征
1. 功能性
整場訓練過程中的每一個動作設計,都是對人體某一部位進行的針對性練習,強化身體某個部位的功能。如一個核心強化單元中――“腹部嘉年華”的練習就是針對人體腹部肌群設計的強化動作,分別完成了對腹部側面肌群、腹直肌和腹斜肌等肌群的功能性強化,雖然連續5分鐘的練習,但是肌群的轉換,比平時單調的仰臥起坐練習要輕松得多,也易于堅持,因為平時從來都沒有這么練習過,有一種新鮮感促進了整個練習的完成質量。
2. 全方位
NTC的另一個與眾不同的特征就是其練習效果的全方位。如導言里提及,其設計路線分緊實上半身、核心強化、緊實下半身等3大板塊,一個大單元15-20分鐘左右的時間里搭配了全身的肌肉訓練,所以整場訓練是對全身肌肉和關節的全方位強化。參加培訓的全部是各個學校的體育教師,其中絕大多數是健美操教師,體能狀態比學校里的學生肯定要好,但是據現場觀察,很少有老師在一個5分鐘的練習單元里完全跟上教練的節奏,不折不扣完成練習,可見在平常的教學或者以前的運動過程中很少這么全面鍛煉到全身的肌肉和關節,涉及大肌群的練習都沒有問題,但是需要身體某個部位的小肌群協調和支持時,往往不能持久練習。
3. 間歇性
如前所述,NTC訓練過程中每5分鐘為一個小單元,這個小單元是針對身體的某一部位,并以人體某一運動素質為主。進行的全方位強化練習。但是通常這5分鐘的強化單元由3個不同的動作組成,每個動作持續1分半鐘,約24個八拍,動作與動作的交換時間約10-15秒,于是形成了短暫的間歇性。另外,單元與單元之間也有1分鐘的間歇時間,用于喝水、擦汗或者就是短暫的休息。
4. 音樂激發
最后一個顯著特征就是整個培訓都是在音樂激發狀態下完成。NTC對音樂的選擇也有一定要求,頻率要求在128-130拍/分,節奏感要由弱至強,然后由強漸弱,一個5分鐘的單元為一段完整的音樂。
三、NTC對學校體育課設計思路的借鑒價值
1.就培訓目標來看
NTC針對人體力量、耐力、核心、平衡、柔韌等5大身體素質進行強化練習,旨在提升練習者全面的身體素質,結合音樂節拍對練習者的心理具有較大的激發作用,能同時對練習者的身體和心理素質進行強化,讓練習者樂在其中,累在其中。反思學校體育課中的熱身運動或者專門的身體素質練習,我們經常要達成的目標是就某一項素質進行反復練習,如力量素質,而不是按整體設計思路進行。在這一點上,NTC的培訓灌輸給我們的理念就是要以整體取勝,而不是局部。
2. 從訓練的內容看
每一個動作的完成均是科學合理的肌肉拉伸練習,動靜結合,強度可以自主調節,每一個練習均有變化的空間,讓練習者體會到不同的動作形式,但鍛煉同一塊肌肉。反思我們的體育課,每一個動作標準要一樣,評判的標準也一刀切,整個體育課堂活力不足,沒法體現每個學生的個性,或者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在體育課設計練習動作時,也可以借鑒此思路,設計出不同強度,鍛煉主體內容卻不變的系列動作,供不同體質的學生選擇練習,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從培訓的結構看
以菜單式的單元為基礎,除了5分鐘的單元內的動作順序不能任意更改外,可以任意組合出全身練習的大單元,時間長短可以自由調節。既可以自由組合成15分鐘左右的熱身練習,也可以設計半個小時的身體素質專門練習,還可以完整地安排一節90分鐘的“脂肪燃燒”組合練習。反觀國內學校體育課,教案的設計也可以這樣簡約化,預先設計出不同內容,不同強度的練習單元,根據需要臨時組合出不同用途的各種課型。但是不可忽視的是,小單元的設計要嚴格依循科學原理,防止為了組合而組合,拼湊式的排滿練習內容。
4. 從培訓的師資看
NTC擁有專業而強大的動作研發團隊,他們從世界級的運動員選手那里吸取靈感,由專業教練進行現場語音指導和隨選指示,讓參與者時時集中在教練的引導下,能讓其忘我地完成練習。當今,除了邊遠地區缺編,師資匱乏外,我國廣大體育教師均是科班出生,懂得運動解剖、運動生理等原理,每一個體育教師對自己擅長的運動技術原理均比較專業,因此只要精誠合作,完全有設計出形式新穎,實用性強的動作單元的能力。遺憾的是,學校體育教師之間的目前的合作狀態,還未能走向真正的合作,還有待進一步引導和培訓學習。
5. 從所需的場地器材看
關鍵詞 生活化 幼兒園音樂 教學
“凡是有人類足跡的地方就有音樂”。音樂是隨著人類的誕生而產生的一種最古老的藝術。音樂來源于生活、表現于生活,并如同陽光一般地充滿我們的生活。幼兒時期的音樂教學對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幼兒園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使幼兒沉浸在美妙的音樂環境之中,如在幼兒來園時播放一些愉快、輕松的音樂;午餐時聽一些優美、舒緩的音樂……愉悅的旋律可以啟迪幼兒美好的心靈,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從而獲得審美體驗,增加幼兒進一步學習音樂的興趣和信心,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論的三大主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并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之教育……生活與教育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彼J為:“教育必須是生活的,教育必須通過生活才有效?!币虼宋覀冋J為,幼兒園的教學更要貼近幼兒的生活,融于其生活,讓生活與課程有效整合,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為此,我們進行了幼兒園音樂教學生活化的探索與實踐,在教學中努力把音樂與幼兒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
一、教學素材選擇生活化
音樂素材生活化就是要把幼兒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內容作為音樂教學的題材,利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使他們在學習活動、游戲娛樂中生成新的知識?!毒V要》中也指出:“幼兒園教育內容的選擇,即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p>
大班教唱歌曲《為什么》,就可以將幼兒生活常見的一些自然、科學現象唱到歌曲里;小班教唱歌曲《春天》,也是將一些常見的符合季節性的特征唱到歌曲里,通俗易懂,幼兒極感興趣;在《表情歌》中,幼兒更是可以根據自己平時的情緒感受來體驗歌曲……在國慶節時選擇大班京歌《我是中國人》,可以對幼兒進行情感滲透;三八節時選擇《好媽媽》,可以引導幼兒在學習歌曲的同時增進愛媽媽的情感等。
在每次音樂教學之前,我們應努力地去鉆研教材,把音樂與幼兒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有效整合,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
音樂欣賞教學《單簧管波爾卡》中,抽象的音樂內容使幼兒難以理解,也給教師教學帶來困難,難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體驗音樂就顯得非常重要。我將教學設計為四個環節:第一個環節,請幼兒傾聽老師創編的故事《柳樹姑娘》,讓幼兒知道柳枝在不同的風吹動下,會有不同幅度的飄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第二個環節,請幼兒欣賞樂曲,感受哪段音樂表現的是“柳條在輕輕地飄動”,哪段音樂又是“柳條在大幅度飄動”,讓幼兒通過自身傾聽主動感受音樂的性質;第三個環節,引導幼兒根據音樂創編柳條飄動的動作,來表現對音樂的認識與理解;第四個環節,合作創編動作,提高幼兒對音樂的表現力與創造力。整個活動中,我始終堅持“生活化”,利用幼兒非常熟悉的柳條來貫穿課堂,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對音樂的理解就迅速而準確。
所以,只要我們善于運用生活化的素材,許多經典的名曲、時尚的流行音樂都可以讓我們的音樂教學更加具體化,便于幼兒理解與學習。
二、教學過程設計生活化
1.感受音樂――生活化。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鑒賞能力的形成,對豐富幼兒的情感,提高審美情緒,塑造美的心靈具有重要意義。在音樂教學中,可以從幼兒生活中感興趣的事情出發,激發幼兒欣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鑒賞音樂的經驗。
在小班音樂《這是小兵》的律動教學時,我先提問:“上幼兒園了,你有沒有學會什么本領啊?”這一生活化問題的導入,引導了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交流,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消除了剛接觸正規集體音樂教學活動帶來的緊張不安感。接著我又隨著音樂(用《這是小兵》作為背景音樂)做“立正、敬禮”的動作,讓孩子們猜猜我在干什么?孩子們對猜測動作很感興趣,大家爭先恐后地熱鬧開了,學習的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了。在此基礎上我又讓他們相互學習動作,相互猜測對方在做什么動作,孩子們都表演得很起勁。在孩子們掌握基本的動作后,我適時引導:“小朋友真能干,學會了這么多本領,還學會了和叔叔一樣立正敬禮。叔叔還會什么本領呢?我們一 起來聽一聽,比一比誰的小耳朵最能干!”孩子們一下子安靜下來,仔細地聆聽歌曲。
整個學習活動圍繞“你會什么本領”這一生活話題,充分調動幼兒的生活積累,把生活融于教學中,讓孩子們帶著一份真情、一種興趣去體驗音樂,而音樂的直觀形象又引導幼兒鑒賞,享受到音樂的無窮樂趣。
2.情景教學――生活化。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如果把音樂知識轉化為幼兒能理解的生活游戲,使抽象的音樂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便能喚起幼兒學習音樂的信心,提升他們學習的欲望。
在小班音樂教學中,我們經常運用生活化的教學過程,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解決難點,獲得知識,體驗成功的快樂。
在韻律活動《伊呀伊呀喲》的教學目標中,要幼兒掌握|x x | x x |和|xx x |的節奏。為了能讓幼兒比較容易地區分與接受這兩種節奏,我把這兩個節奏形象地設計成了“走”和“踩”。在引導幼兒學習兩種節奏時,運用故事的方法,在故事情景中訓練幼兒的節奏技能和反應能力。教學過程如下:小貓要過生日了,它準備了好多好吃的東西招待朋友,香香的味道引來了蟑螂。小貓輕輕“走”過去(教師根據音樂節奏|x x|x x|做“走”的動作),用力地“踩”(教師根據音樂節奏|xx x |做“踩”的動作)……唉呀,蟑螂好多(事先布置好許多蟑螂圖片在教室里),小貓一個人踩不完,你們愿意幫助它嗎……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始終沉浸在故事情節中,在情境游戲的表演中通過“輕輕走”和“用力踩”來區分|x x | x x |和|xx x |這兩種節奏,在感受音樂的同時產生無窮的興趣,享受了體驗音樂的樂趣。
3.表現創造――生活化。音樂是一門能引起情感共鳴的藝術,大多數的孩子熱愛音樂,并愿意表現音樂。如果能在教學過程中,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設計教案,將教學過程轉化成幼兒熟悉的生活情景,則能使幼兒在音樂中享受美的愉悅。
在《理發師》教學前,我為幼兒準備了許多道具,如剪刀、吹風機、梳子等。在熟悉歌曲旋律時,讓幼兒邊聽《理發師》的音樂,邊扮演理發師和顧客。幼兒對理發并不陌生,所以表演起來個個興致高昂,有板有眼,真像一個個小理發師。在教學中,我給孩子創設了一個生活情境,引導孩子們在游戲活動中體驗生活,從生活經驗中來學習歌曲?!独戆l師》中的歌詞正是幼兒表演的內容,所以當游戲結束后,幼兒對歌曲已基本熟悉,在開展角色游戲的時候,“小理發師”們還能邊工作邊哼唱歌曲呢。
在音樂教學中,我經常啟發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給熟悉的歌曲創編歌詞或改編部分歌詞,既增強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培養了幼兒的創造能力,還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學唱小班歌曲《媽媽我要親親你》這首歌曲時,我就問小朋友:“你家里還有誰呀?你想親親他們哪里呢?”幼兒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以及對家人的情感,很快地就創編出了新歌詞:爸爸我要親親你,親親你的耳朵……奶奶我要親親,你親親你的大手……幼兒一邊創編歌詞一邊表演動作,將音樂領域的教學方式也整合起來,讓幼兒在體驗成功的快樂時更進一步加深了他們對親人的情感。
三、教學拓展方式生活化
音樂要讓孩子自己去實踐、自己去創造才是最重要的。我經常鼓勵幼兒用繪畫的形式把自己感受到的音樂形象描繪出來,引起幼兒內心世界的強烈共鳴。孩子們非常喜歡這個活動,一個個興致勃勃,積極地展開想象,把美妙的音樂變成了流動的線條和絢麗的色彩。哪怕只是一條曲線,一個色塊。用綠色表現了廣闊田野的勃勃生機,用紅色表現熱烈歡快的喜慶場面……都表達了他們對音樂的理解。
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幼兒接受音樂也并非局限于正規的集體教學中,區域活動也是他們表現音樂、探索音樂的場所之一。我們會在音樂表演區中準備各種優美、動感的兒童樂曲,引導幼兒在活動中逐漸吸收不同風格的音樂,懂得接受周圍環境中適合自己的音樂,讓幼兒的音樂天地更為廣闊。在音樂區中,我們向幼兒提供的樂器都是運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而成的,有棒棒糖盒做成的“沙球”、餅干盒做成的“大鼓”“小鼓”、小木片涂上顏色做成的“五彩響板”……為幼兒創設原生態的音樂工作室,他們可以在里面盡興地表演、盡情地表現。為了更進一步地滿足他們的創造力需求,我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在活動區域中提供豐富的廢舊物品,引導幼兒自己設計、自己創造、自己動手嘗試進行打擊樂器的制作。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過程中去感知音樂,從而增強幼兒的音樂節奏感,提高辨析音樂的能力,促進動作的協調,發展其想像力、創造力,有效地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
家園共育是幼兒園教育的一大特點。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怎么樣讓幼兒將音樂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呢?通常我會定期向家長發放資料,告之主題教學的內容。一方面讓家長了解我們的教學,另一方面也能引導家長和幼兒進行互動與親子交流。
在“三八”婦女節時,幼兒學習了《不再麻煩好媽媽》,我就要求孩子們回家把這首歌唱給媽媽聽,并且向媽媽說一句好聽的話,幫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在重陽節時,我們要求幼兒將學校里學到的歌曲、舞蹈回家后給爺爺奶奶唱一唱,跳一跳……在把音樂與孩子生活結合起來的同時,也滲透了德育的內容。
“音樂源于生活”。音樂的種種表現手段在現實生活中都有著客觀的依據。在我們周圍環境中都充滿著各種音響:打雷的轟隆聲、媽媽切菜的嚓嚓聲、小鴨的嘎嘎聲等。我們可以將這些奇妙的聲音與音樂節奏有效地結合在一起。
關鍵詞:體育教學;資源庫;構建
一、構建體育教學資源庫的意義
長期以來,學校體育教學資源結構單一,除了教材以外,其他資源的內容、機制、條件等比較零亂,未能形成有機的整體,不利于師生進行有效的互動教學。那么,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呢?筆者認為學校應根據原有的體育教學資源進行整理、歸納、開發,構建符合本校實際體育教學需求的體育教學資源庫。
(一)課堂教學的需要
學校體育課堂教學資源廣泛而多樣,有游戲、音樂、舞蹈、民間體育活動等等,現階段又沒有現成的教材對這些資源進行重新歸納,這些資源就顯得雜亂無章。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重新構建一個教學資源庫,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
(二)教育科研的需要
體育教科研的開展需要以大量的實踐材料為基礎,以往都是將一些材料形成文字資料存放,時間長了資源的保管、統計、整理比較麻煩。構建體育教學資源庫后,可將平時掌握的各種數據、材料分類輸入電腦存入該資源庫,如需要某方面資料時就可及時從資源庫中調取,高效實用。
(三)兒童求知的需要
新課程理念指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不同需要,選擇個人喜歡的方法參與體育活動?!被谶@個理念,可把學生感興趣的一些體育運動常識、健康知識、安全知識、野外生存技能等知識放入體育教學資源庫中,利用網絡學生可自由地進行選擇學習。既鞏固了課堂學習的效果,又培養了終生體育習慣。
二、構建體育教學資源庫的內容
構建體育教學資源庫,主要是對以往的一些教學資源進行整理、開發再利用,為師生的教與學提供服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課堂教學資源
如今的體育課堂教學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其中大量的、全新的教學資源運用到體育課堂教學是一個特色,體育課上歡快的音
樂、活潑的游戲、優美的舞蹈等都成了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因素。
1.音樂類資源
體育課上的音樂資源大致可以分成四大類:第一類是熱身音
樂。這類音樂節奏歡快,主要是讓學生在音樂情境中活動開身體,為進一步練習做好準備,減少不必要的損傷發生。如,在一堂課的開始中,播放音樂《向前沖》,讓學生在歡快的音樂聲中邊唱邊做動作,不知不覺便完成了熱身練習。第二類是練習音樂。這類音樂節奏平穩,主要是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氛圍中增強練習的興趣。如,學生在進行團隊合作練習時,就可配上音樂《團結就是力量》,于是學生練習時就更加投入了。第三類是游戲音樂。這類音樂主要是根據一些游戲內容來選擇合適的音樂,讓學生在做游戲時,能在音樂的情境中享受到體育活動的樂趣。如,在進行《沖破火力網》游戲練習時,就可播放槍炮聲,可以發現學生練習時甭提有多興奮了。第四類是放松音樂。這類音樂節奏輕緩、抒情,主要是讓學生在輕柔的音樂聲中放松身體、愉悅身心,如,《回家》《感恩的心》等。
2.游戲類資源
體育游戲是學生樂于參與的一種練習方式,主要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室外游戲,另一類是室內游戲。室外游戲按照功能用途可以分成奔跑類、跳躍類、技巧類、投擲類、唱游類、心理訓練類、球類等游戲。這類游戲主要是讓學生在游戲玩耍的過程中學習體育運動技能,達到鍛煉身心的目的。像游戲《貓抓老鼠》,學生在不斷的追逐玩耍中提高了奔跑、躲閃等能力,練習結束時總是覺得玩得不過癮。室內游戲主要是一些場地要求小、運動量不大的小游戲,如,“猜猜我是誰”“換位接力”“偷渡崗哨”等。
3.舞蹈類資源
目前體育課上的舞蹈主要可分為熱身性舞蹈、放松性舞蹈兩種。前者是一些節奏比較強烈的韻律體操、節奏操等。如,體育課準備活動組織學生進行《兔子舞》練習,學生在節奏強烈的音樂聲中模仿小兔蹦蹦跳跳,既達到了熱身的效果,又為下一步練習打好了基礎。放松性舞蹈主要是一些音樂節奏舒緩的,讓學生身心恢復平靜的舞蹈練習,如,《幸福拍手歌》《小白船》等。
4.課件類資源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有一些運動技能是用語言不容易表達清
楚的,把這些運動技能制作成一些教學課件,學生看了便一目了
然。如,蹲踞式跳遠動作,即便教師講得很清楚,但學生未必能理解什么是“蹲踞”動作,如果把這個動作做成一個Flash小課件,讓學生觀看就一清二楚了。筆者認為學校教學資源庫中的課件、教程資源應包括以下幾種:第一種是教學課件,如上面提到的Flash等教學課件;第二種是教學光盤,主要是一些體育運動技能的練習和訓練方法,如,《籃球基本技術教程》《跟我學乒乓》等。
(二)課外學習資源
現在的體育課已完全不能滿足學生求知的需求,學生對課堂以外的很多體育知識感興趣,因此,構建體育教學資源庫就應該給學生提供這樣一個平臺,讓他們學習到更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
1.運動常識
運動常識方面,首先,資源庫應向學生提供一些他們感興趣和在課堂上學不到的體育運動常識,如一些運動項目鍛煉價值、怎樣進行自我鍛煉、體育運動時的安全措施等。其次,新課程下尤其要注重學生在野外環境中如何獲得基本生存的知識及如何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事故,如何避險、逃生等技能知識。
2.衛生保健
衛生保健方面,學生通過學習資源庫中的資料,能夠掌握有關身體健康的知識和科學的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堅持鍛煉,促進健康,養成健康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心理,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
3.社區資源
學校體育打開校門,走向社區,延伸家庭,是終身體育的必然要求。近年來,體育作為社區開展活動最基本的形式之一,普遍受到人們的歡迎?;顒觾热菸寤ò碎T,民間的、民族的、傳統的、現代的應有盡有,各種體育活動和競賽開展得有聲有色。每到假期,學生可利用自己的特長,參與社區文體活動,為社區文體活動注入了朝氣和活力,同時也是自己進行社會實踐的最好途徑。
4.信息資源
在當今信息社會里,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如廣播、電視、報紙、網絡以獲取體育信息,不斷充實和更新教學資源庫內容。對奧運會、世界杯等重大比賽的信息可根據需要,及時提供給學生,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師生觀看。體育信息資源庫構建,使學生懂得如何獲取、整理、篩選、利用信息,為自己終生從事體育鍛煉提供參考依據或借鑒資料。
(三)教科研資源
體育教學與科研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教學實踐需要教育科研理論來指導;另一方面教學實踐又推動教育科研理論水平的發展。構建體育教學資源庫應加強對相關資源的收集與整理,尤其是新課程實施中的一些焦點問題,如,學生評價系統、新課程下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等等。從學校體育教學的實際來看,教科研資源主要分兩類:第一類是課堂教學科研資源,主要包括:體育論文、教案、教學隨筆、教學反思。第二類是課余訓練科研資源,主要包括:科學訓練方法、訓練心得體會等。
(四)地方體育特色資源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開展富有地方特色的體育教學,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亮點之一。我校坐落于太湖南岸的溇港地區,這里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體育游戲,如,炒蜆子、丟銅板、大漁網、甩水片、滾鐵環、抓柒、單腳踢石子等等。蜆殼、鐵環、蘆葦稈或是廢舊的漁網,都可作為廉價的體育器材,開展豐富多彩、簡單有趣的體育活動,如,舊漁網可以進行排球練習;蜆殼可以進行“跳房子”游戲;將鐵環擺成各種圖形,進行跳躍練習;將蘆葦稈編成墊子可以進行技巧練習。教師還可以把體育教學與環境教學、健康教育有機整合,引領學生進行“家鄉環?!薄暗吞忌睢钡然顒?,變廢為寶:木板、草繩、可樂瓶、木桶……所有這些教學資源,我們都可以放入學校體育教學資源庫中,從而提高了學校特色體育教學的效果。
三、構建體育教學資源庫的模式
體育教學資源庫建好以后,采用什么樣的方式來為廣大師生服務呢?方法雖然很多,但筆者認為最好的形式是通過網絡教學模式來完成。
一方面,把體育教學資源庫建成專題網站在網絡平臺上,學生和教師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訪問資源庫進行學習;另一方面,通過網站留言、聊天室、微博等可使師與師、師與生、生與生之間進行同步或異步交流變得易如反掌,通過網絡教師可以共同分享教學經驗和體會,學生能夠很容易地從教師那里獲得針對性的學習指導和幫助。
體育教學資源庫的構建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我們的探索才剛剛開始,相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體育教學資源庫必將進一步彰顯特色,閃耀更加奪目的光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