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0 16:04:03
序論:在您撰寫電視新聞報道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避免基層新聞“休閑化”的趨勢
當下的中國電視新聞,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諸多因素的高速發展以及新媒體的共同沖撞下,體現了與傳統新聞不同的特征與表現:電視新聞的及時性、娛樂性、可復制性、快餐性等日益凸現,因此,基層電視新聞還需樹立避免過度“休閑化”的報道觀。
新聞事業最基本的報道觀是報道新聞、引導輿論。作為基層電視新聞,不但要最大限度地滿足受眾的合理需求,更要起到對廣大受眾的教育和引導作用。但是,蜂擁而上的基層新聞節目注重的是“收視率”經濟。為吸引眼球,追求轟動效應,電視媒體不惜迎合某些受眾的低級趣味,大搞“獨”“慘”“俗”新聞,偏好于特困、悲慘、媚俗等題材的報道;再者就是大量報道城管、物業、交通、法律糾紛等無足輕重的百姓瑣事。這些過分的新聞和負面報道已經大大偏離了新聞報道的初衷和宣傳的主旋律,一方面削弱了電視媒體的公信力,另一方面也使受眾降低,甚至喪失了對社會的信任感和是非的判斷能力。
二、克服基層新聞的“浮淺化”報道
有些基層新聞一味追求短小快捷,節目內容單調,多為“浮淺化”報道,僅僅流于表面,呈現在熒屏上的只是浮在面上的東西。有些簡單的還原事實也反映得不全面,缺乏對新聞主題深度的審視和把握,缺乏更深的挖掘和鮮明的批判力度,這種對事件報道的不足導致民眾“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從而使受眾缺乏對事件的深入認識與進一步的思考。因而,要達到宣傳大眾、教育大眾的目的,就要樹立克服基層新聞的“浮淺化”報道觀。
電視采編人員受到的電視新聞理念束縛多,只關注既發新聞事實,而不去更多關注新聞線索的來龍去脈、時間背景、現實意義、社會反響、受眾的心理反應等等,使本來具有社會意義和價值的新聞素材被消弱,淡化了傳播效果和社會影響。我們的很多新聞報道應該對一些社會現象刨根問底、解疑釋惑,要學會“小題大做”。
三、突出基層新聞采訪的“責任化”意識
基層新聞必須要突出高度社會責任感的報道觀,切實履行新聞媒體作為公眾輿論傳播工具的職責。同時,基層新聞應跟蹤市場調查,找準重點、熱點和興奮點,對重點內容進行基層反饋,努力提高基層新聞節目質量和水平。對熱點社會問題的報道,要注意另辟蹊徑,著眼于引導,幫助人們解惑釋疑。為找準基層新聞的興奮點,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基層新聞應著重處理好大眾關注與社會輿論之間的關系?;鶎有侣勚挥袕娀熑我庾R,才能加深對事件的報道認識,才能使社會崇尚的人文精神得到很好的弘揚。
四、保證基層新聞采訪的“客觀化”本質
客觀真實是基層電視新聞制勝的報道觀。基層新聞的主要意義是告知受眾:媒體代言,要說民眾想說的事,說百姓想知的事,說大眾身邊的事;發揮現場電視同期聲情并茂、身臨其境的優勢,提高媒體自身在大眾心目中的影響力,保證始終樹立基層新聞采訪的“客觀化”報道觀。
主要問題
電視新聞報道的同質化問題。電視新聞的同質化主要是指新聞報道事件相同、內容雷同、觀點相似等現象,新聞的同質化還包括新聞欄目的定位相似。新聞的同質化問題導致節目的豐富性與多樣性被扼殺,受眾需求得不到充分滿足;同質化新聞內容,使各臺在競爭中對新聞事件的選擇有失偏頗,導致電視新聞中各種血腥、紛爭、雞鳴狗盜內容越來越多,與黨和國家的和諧社會定位失之偏頗。
電視新聞報道的娛樂化問題。新聞報道娛樂化是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出現的一種現象,在內容上偏向“軟”新聞或盡力使“硬”新聞“軟”化,即所謂“硬新聞軟著陸”。新聞娛樂化現象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是內容上“軟化”新聞,其二是挖掘“硬”新聞中的娛樂要素,其三是強調形式上的吸引力。而這樣的做法通常會帶來一些弊端,因為挖掘新聞事件中的娛樂部分而忽略了新聞的事實本身;因為新聞被“娛樂”使新聞更多關注在娛樂圈與娛樂人士的身上與生活中,使新聞娛樂化與娛樂新聞界限不分;因為要從一個新聞事件中挖掘其具有的娛樂性而過分夸大新聞事件的一個部分而忽略掉其他大部分,使新聞報道有失客觀和公正。
電視新聞報道的虛構化問題。新聞報道故事化主要是指在新聞報道中運用文學的手法,使新聞報道帶有故事性的敘事。新聞報道故事化本意為通過故事化的表述增加新聞的娛樂性和趣味性。但是有些新聞為了強調故事化,人為地在新聞中插入懸念,使新聞事件看上去“跌宕起伏”實則是忽略了新聞報道的真實性。還有的新聞報道為了提高收視率,將新聞事件過分“感情”化,從而博得一部分受眾群體的眼淚,將感情介入新聞報道使新聞的輿論導向因為編導的意志而改變。更有一些新聞報道為了故事化而故事化,總是選取一些新聞事件中的“細枝末節”著力展現沖突的一面。
電視新聞報道的民生化問題。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廣播電視節目,尤其是新聞欄目發展困難重重。為了滿足電視新聞受眾群體日益增長的傳播信息需求,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前提下,新聞欄目呈現出大擴容,新聞題材大貼近和新聞形態不斷創新的新狀態、新格局、新走向。在這種情形下,“民生新聞”應運而生。民生新聞要求新聞報道及時、新聞點準確,并且新聞播出之后能真正反映和解決廣大的民生問題,這就要求相關民生欄目組不僅僅要具備普通新聞欄目組的一切特性,還需要在新聞采訪中能深入群眾,在新聞事件的解決中起到廣大人民群眾與政府相關部門的橋梁作用,而這些是很多電視臺尤其是市、縣級電視臺力所不能及的問題。
我國電視新聞報道中存在問題的
原因分析
電視新聞行業體制相對落后。雖然近些年來,網絡等新媒體崛起分流了部分受眾,但從普及率和接觸人群來看,廣播電視依然是最有影響力的媒體,也是大眾文化最強大的傳播者。正是鑒于這種影響力,無論是行政主管部門,還是廣電從業人員,也包括作為使用者的廣大受眾,都希望廣播電視能夠給社會提供可口的精神食糧,滿足他們多元的文化需求。然而,好節目的評價辦法卻各說各話,因此,制定一套科學完備的節目評估體系,顯得尤為重要。我國廣播電視節目評估體系的建構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末,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以收視率為主的電視節目評估方式,已經遠遠跟不上時代的潮流。這就要求在電視節目評估體系當中,不能一味注重收視率,要真正去評估新聞價值,建立以社會價值為導向的評估體系。
縱觀我國的電視行業,普遍存在著管理過于集約化、功利化等問題,造成了電視行業改制困難、工作懶散、作品水平低下、播出運行成本居高不下,難以滿足受眾需求。部分電視臺管理機制不健全,從業者缺少使命感和責任感,成為影響電視新聞正常報道的一個因素。在廣播電視的立法方面也有等級偏低、有空白點等問題。建立行之有效的自律機制,按規程進行電視新聞節目的生產制作,在制作過程中加強自律,可以提高電視管理的行政效率和社會效益。
電視新聞從業者政治觀念淡薄,業務水平參差不齊。我國的電視新聞事業是以新聞觀為指導的,新聞從業者應該時刻謹記新聞報道應以新聞的客觀事實為依據,公正地、客觀地在電視上對新聞事件進行展現,在新聞的評述中要謹記我國新聞傳播事業是作為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存在的。這就要求電視臺對新聞事實的報道要堅持真實性原則,在對重要的時事政治和全局性新聞信息的及傳播影響上,盡量進行準確的先期估測。
我國目前的電視新聞從中央電視臺到省級電視臺再到地、市、縣電視臺,表現出良莠不齊的狀態,表現為在電視新聞報道中不能真正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對新聞事件進行表現和評論。例如,某臺在2012年2月22日播出的《“北京華聯超市”強迫員工買棗》新聞中,我們就可以看到記者在隨機采訪超市普通員工時,鏡頭由被采訪人腿部為起幅,到被采訪人工作胸牌為落幅,沒有注意對采訪對象進行保護。再如在2012年4月11日的《深圳停電》中,出鏡記者在醫院采訪相關當事人時問,停電是否對當時正在打點滴的病人造成妨礙,明顯沒有把握住主要方面。因為對醫院的停電影響,大家更關心的是危重病人的安危,如ICU病房的病人情況,當時是否有正在進行的急救手術,情況如何等。
電視新聞行業非理性跟風。娛樂化、故事化等電視新聞報道形式,是電視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報道實踐中根據受眾的心理需求,創造性開創出的電視新聞報道形式。如果不能真正理解其內涵,只是表面模仿,就會造成電視新聞的同質化、娛樂化、故事化等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大都來源于電視新聞行業的非良性競爭。
NHK World TV于1998年4月開播,受眾為海外僑居的日本人。2009年2月,NHK World TV改版后面向海外受眾,轉型為英語國際新聞頻道,傳遞亞洲和世界各地的動向,介紹日本社會與文化,旨在讓世界觀眾了解當今日本。NHK World TV重新設定了頻道標語:“觀察亞洲的窗口”(You eyes on Asia),這也是該頻道的品牌核心,它提出要從BBC、CNN不同的東方的視角來報道亞洲新聞。
2000年9月25日中央電視臺開播中國第一個英語電視新聞頻道CCTV-9,2010年更名為CCTV-NEWS。改版前以“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為頻道的立身之本,改版后將口號設定為“為你鏈接亞洲”(Your Link to Asia),頻道的定位從“中國”擴展至“亞洲”,并與BBC、CNN的亞洲新聞報道競爭,爭取建成亞洲首屈一指的國際電視新聞頻道。
CCTV-NEWS與NHK World TV在亞洲新聞報道上有著諸多的“和而不同”。
1.新聞報道中的“亞洲”比率
2010年改版之后,CCTV-NEWS首播新聞量占新聞播出總量的52%,亞洲欄目的周播時長從改版前的420分鐘增加到了1600分鐘(不包括以報道中國為定位的欄目),增加了近3倍。主打節目《今日亞洲》也體現了“去中國化”的色彩,節目中以中國為報道對象的新聞僅占17%。
目前,NHK World TV以亞洲報道為主題的節目主要有《NHK NEWSLINE》(NHK時事縱橫)、《ASIA 7 DAYS》(亞洲七日)、《ASIAN VOICES》(亞洲聲音)、《ASIA BIZ FORECAST》(亞洲商業預報)、《Asia Insight》(亞洲觀察)。作為主打節目的《NHK NEWSLINE》是整點播放的新聞節目,播放來自日本、亞洲和世界各地的最新消息,其中,亞洲新聞占70%左右,NHK world TV的日本新聞要略多于CCTV-NEWS的中國新聞。
兩個頻道在節目設置上極為相似,整點新聞、綜合新聞、深度報道、財經新聞一應俱全,突出亞洲主題,報道分析亞洲事件。但在節目更新率方面,CCTV-NEWS在每個時間段上都會更新新聞,保證新聞的時效性,滿足不同地區觀眾的需要。NHK World TV的整點新聞節目《NHK NEWLINE》,經常在連續的兩個整點內播放相同的新聞節目,新聞更新率明顯小于CCTV-NEWS。
在新聞報道中,CCTV-NEWS會針對一個事件進行多方連線點評,評論者有CCTV的記者和評論員,也有國外的專家學者,通過多方觀點的碰撞來挖掘新聞的深度。NHK World TV節目中現場連線的次數明顯少于CCTVNEWS,并且評論者多為日本本國評論員或記者,新聞評論并不多元,可信度偏低,深度不足。
2.新聞的國際化表達
CCTV-NEWS與NHK World TV都針對不同地區的黃金時間來進行節目播放,以做到精投精放。NHK world TV以四小時為一個播出單位,形成6×4模式,每天六次循環播出節目內容,以此來迎合亞洲、中東、歐洲、北美等六個不同時區的黃金時間。CCTV-NEWS則根據亞洲、歐洲、美洲的黃金時間,將節目播放時間劃分為三部分。亞洲黃金時間從北京時間的12:00-24:00;歐洲黃金時間針對歐洲大陸地區觀眾,將重點新聞檔時段提前兩個小時,即北京時間02:00-07:00,新聞更新量增加30%;美洲黃金時間為北京時間07:00-12:00,每個整點都設置一個新聞檔。CCTV-NEWS的設置更加靈活。
國際化的面孔和語言是國際傳播能力的重要一環,主持人作為新聞的傳播者,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CCTV-NEWS按照“以我為主,于我有利”的原則,進一步擴大海外本土化人才資源的開發和使用,從而使頻道的國際新聞報道更加貼近國際主流受眾和社會實際,改版后聘用了更多的外籍主持人,提升了國際化形象,語言更加國際化,而NHK World TV的主持人都為日本人,日式英語的發音習慣會嚴重影響國際受眾的收視質量。
3.新聞首發率、自采率、原創率
首發率、自采率、原創率是衡量一個國際新聞媒體實力的重要指標,國際媒體駐外記者站的覆蓋范圍則是這三個指標的重要決定因素。
截至2012年3月,NHK共有4個駐外中心記者站,下設25個駐外記者站,共有記者79人,其中有一半記者站設在亞洲。2010年,NHK World TV以在日本召開的亞洲太平洋廣播聯盟(簡稱亞廣聯)為契機,與來自亞太和中東國家與地區的122個廣播電視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并達成了通過交換素材來強化亞洲報道的共識。
CCTV的全球報道網絡在2010年前建成,CCTV依據全球化及周邊國家、熱點地區優先等原則進行駐外記者站的布局和選址,在歐美、非洲、拉丁美洲均設立了區域中心記者站。2012年底,已擁有非洲、北美2個海外分臺,可獨立制播節目。在歐洲、俄羅斯、中東、亞太、拉美設置了5個中心記者站作為指揮調度中心,在各國轄設近80個記者站。建立起了國際視頻發稿平臺,初步建成了覆蓋全球、具備采編播一體化功能的新聞采編網絡。2010年,CCTV在亞太地區建站總數達到18個,占全部海外記者站的36%,進一步提升了CCTV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其中,中央電視臺是全球第一家在朝鮮建立記者站的外國電視臺。
雖然CCTV的駐外記者站數量多于NHK,甚至多于BBC以及CNN,但是駐外記者站的職能還局限在新聞采集上,缺乏獨立制作、播出的能力,應當在新聞采集的基礎上,逐步增加新聞編輯、內容審核、獨立播出等方面的權利和職能。
4.新媒體的發展程度
NHK環球網是NHK在互聯網領域進行國際傳播的主要戰場,擁有包括日語在內的18種語言選擇,彌補了電視頻道單一語種傳播的不足。網站上可以查看新近的節目、節目預告和完整的節目播出時間表,提供播客下載和在線收視收聽服務。觀眾可以在NHK環球網上同步觀看NHK World TV的電視節目。NHK環球網免費提供手機新聞服務,語言有英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中文與韓語五種, NHK環球網還分別針對iPone、iPad以及Android等移動終端系統開發了應用程序作為媒體推廣的一環,NHK環球網在全球最大的社交媒體Facebook上開設了公共主頁,時刻更新動態。不僅推廣了NHK World TV的節目,還傳播了NHK的頻道理念和價值觀。
中國網絡電視臺(CNTV)作為CCTV新媒體戰略的主力軍,發展迅猛。目前,中國網絡電視臺正在加快海外本土網站和多終端海外落地等工程的建設力度,非洲與俄羅斯本土化網站已經建成。已在倫敦等10個城市完成海外鏡像站點的建設和海外網絡骨干架構搭建工作,覆蓋19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CCTV-NWES對新媒體的運用還處在初探階段,CCTV-NEWS沒有獨立的頻道網站,而是依托中國網絡電視臺CNTV,網站上可以收看直播節目,在CCTV的電腦客戶端CNTV-CBox上也可以收看到CCTV-NEWS的直播節目,但是中文客戶端并不適合海外觀眾的收視習慣,獨立的手機應用程序“CNTV I LOVE Africa”,是專為非洲用戶打造的手機應用軟件,已經開通的RSS訂閱服務也是CNTV RSS服務。
一、“可信性”是電視新聞報道中敏感性最強、最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
在新聞傳播的理論中,對“受眾”是這樣界定的:是新聞的接受者,是新聞信息傳播的目標和傳播效果的檢驗者,也是新聞信息的消費者。而所謂“可信性”,是指受眾對新聞報道的肯定性反應,即相信的程度、比率和取向等屬性??梢哉f??尚判詷嫵闪怂行侣勑畔⒌钠犯窈退刭|。如果新聞報道的受眾多??尚判愿?。產生的社會效益就積極,就可以形成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而“不可信性”則與“可信性”恰恰相反。
電視新聞報道出現受眾不信任的情況,是與新聞事業的黨性原則相矛盾的,是現實的一種不和諧現象。一方面。電視受眾要通過電視新聞了解國內外及身邊發生的時事信息,了解黨和政府的有關方針政策的信息,對黨和政府的電視新聞媒體抱有真摯的信任感:另一方面,受眾有日漸強烈的自主意識,往往對所接受信息的真實性有疑慮、有戒心,特別是對某些敏感、熱點問題的報道,不信任的心里特別突出,且不說大到“固若金湯”的豆腐渣工程,僅就我們眼前。那些已經出籠或正在出籠的摻雜著各種水分的電視新聞報道,就已經使部分受眾不信服我們的新聞報道,損害了新聞事業發揮黨和政府的效能,削弱了電視新聞媒介的輿論影響。綜上,正因為電視新聞報道的受眾多,如果他的可信性低,不僅浪費人力、財力、物力,影響新聞信息發揮積極的效益,還會對社會起到不小的渙散性、破壞性作用,長此以往,會使受眾的不可信心態惡性蔓延,造成社會性的“信任危機”
二、不可信性的主客觀原因及其表現
受眾對電視新聞報道的不可信心態,不僅僅是新聞報道本身的問題,他還涉及其他許多方面。但是睿智思考、明辨真偽、追求真知是受眾自我意識的健康心態。而良好的黨風、社會風氣則是高素質新聞報道和受眾正常心態存在的社會政治大環境。這三方面的不和諧與脫節。致使新聞報道在宣傳和受眾雙方出現不可信性及其他一些問題。當然三者之中,有內因有外因。有主因有次因。從一定程度上說,黨風和社會風氣的大環境影響新聞報道和受眾心態及相互關系的小環境,具有決定性意義。
真實的新聞報道是贏得受眾信任的源泉。不真實的新聞報道是喪失信譽的癥結所在。失實失真有無意和有意之分。我們主要分析有意失實失真的情況。大致可有以下幾種:
1.政策走樣。新聞報道未能全面表述或用典型的表述體現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的基本精神,而是過分熱衷于眼前的宣傳效果,取其所需,不恰當地突出某點,渲染某部分,以致政策變形,甚至于此政策與彼政策抵牾,使正確的走樣,變得經不住理論辨析和實踐檢驗。
2.觀點錯誤。未能把理論同我國實際結合好。未能吃透某些理論觀點,就在新聞報道中生搬硬套地引用、“體現”這些理論觀點?;蛞阅秤^點俯就過時的個別事實現象,或把社會中的個別事實現象硬帖某觀點以應時,致使新聞報道傾向偏頗。
3.思想片面、唯上是尊。未能全面權衡、比較各個方面新聞事實的聯系,利害,不是按比例地濃縮、反映事物的正面與反面、成績與缺點、利與害等環節和側面的關系,往往取其一點一面、以某個上級領導的意圖為報道宗旨,投其所好,報喜不報憂,說好就絕對好,說壞就絕對壞,不斷出現“否定之否定”,致使聰慧者反感,盲從者錯覺??梢赃@樣說,片面的、唯上是尊的報道及報道后輿論監督和引導不利,也是導致事態擴大的原因之一。
4.頌今非昔。未能歷史地辯證地看待事物,或今昔褒貶不一?;蝽灲癫划?。非昔過多過濫,或對今昔功過、是非、得意隨意評價,出爾反爾,缺乏準頭和穩定性。
5.閉門造車,人為地撥高。典型化、言過其實,搞理想化的主觀宣傳,造成新聞報道與受眾生活體驗的認知和和諧,拉大距離。
6.沽名釣譽、惡意造假。某些電視臺人為、主觀、故意、為了沽名釣譽進行的惡意造假、炒做,這已經不僅僅是在考量一個新聞工作者的判斷和能力,而是考量一個新聞工作者的職業操守和人格。
三、如何盡力消除電視新聞報道的不可信性因素
不盲從、不依附、不輕信而獨立選擇、思考和評價,這無疑是現代受眾對待所有新聞報道的基本取向。僅就電視新聞報道而言,筆者認為,消除不可信性因素,提高可信性效果,重要的在于新聞信息視聽要素的真實,傾向正確,適應受眾的“期待視界”。要在堅持以正面報道為主,講真話、講真理,全面正確的報道、體現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及看問題要客觀辯證這一大前提下,還要注意:
要善于用心、用眼、用鏡頭捕捉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敏感、焦點、熱點題材。正因為電視新聞報道受眾最多,影響最大,及具有視聽兼備、時效性強、家庭式接受方式等一系列其他媒體不可比擬的優勢,因此,在電視新聞報道中,更要注意需要與可能、長遠與眼前、客觀與主觀各個方面,要切中要害,在報道時立場、態度要正確,時機要恰當,要反映人民群眾的愿望、要求、呼聲,要注意疏導和降溫,分析入情入理,不強詞奪理,不民意,不舍本逐末,避實質而講枝節,在這一點上,黑龍江電視臺的《新聞夜航》可為楷模。
1.適合受眾“期待世界”。電視新聞報道提供的信息,要急受眾所想,滿足受眾視聽所需,力求符合受眾的“期待視界”。對于多數受眾尚未普遍認識的真理,未能了解、贊同的信息、觀點的傾向。不要硬性灌輸,不要強加于人,要善于調動詳實、準確的背景資料和事實信息,輔佐以剪裁得當的真實鏡頭語言。善于下“毛毛雨”引導,力求由淺入深、由少積多,疏密分量恰當,適合受眾的承受能力。
2.平等交流、平視采訪、多問為什么。要擺正電視新聞報道與受眾的關系:電視新聞記者、編輯與被采訪單位、任何時候也不可以救世主、教育者自居,要以知心朋友的熱誠態度,循循善誘,讓受眾在和諧的氣氛中了解事實,相信事實,接受健康有益的信息。其次,電視新聞記者、編輯不是“無冕之王”,決不能有“王氣”。
我們手中的鏡頭和筆。不是展示我們“特殊地位”的機槍大炮,只是我們真實的紀錄新聞事實的工具。新聞記者只能以平等的心態和姿態面對和接觸被采訪單位和個人,以理性的思辨報道已經發生的新聞事件,關注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在正確行使輿論監督職能的同時,決不能按自己的主觀意圖還是被采訪單位、被采訪人。
3.利用自身優勢,講求新鮮、時效。時效與新鮮關系很大。快可新,新需快,新快可以先人受眾頭腦,增大效益。電視,新聞報道要力求時間新、觀點新,不要逆受眾的求新心理。
4.善于客觀表述。電視新聞報道不是電視劇、藝術風光片。電視新聞報道要求敘事要冷靜、客觀,鏡頭語言的拍攝、剪輯,資料的運用也要求客觀、真實。記者不下或盡量少下主觀性斷語,不直接陳述、抒發自己的立場、觀點、傾向、情感和目的,而要用事實和真實的鏡頭說話,通過對事實和鏡頭的精心篩選、安排和敘述來體現,意在不言中。
地方電視新聞報道要具有民生的視角。新聞報道的視角決定了新聞選題的方向、內容和范圍,要關注民生就必須有民生的視角,這是地方電視新聞報道的前提。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轉變觀念,放下居高臨下的架子,以平視的角度看待平民百姓的生產生活,以公民或民眾的眼光去觀察、體味生活中的人和事,這樣才能“零距離”地報道出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才能原滋原味地報道出老百姓關心的事、感興趣的事,這樣的新聞報道也才能真正引起老百姓的關注。
基于以上認識,地方電視新聞在選題上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充分體現人文關懷。要加強對新聞現場的報道,減少結論性的解說和評論,更多地把新聞事件所引發的思考讓受眾獨自體味,或者讓不同層面的受眾展開討論,發表不同的看法和意見,讓他們自己得出結論。如某電視臺報道了一則《贍養爭執的背后》的新聞,內容是子女間為了爭奪母親房產的繼承權而“爭奪”贍養權,該報道除大量采用現場同期聲外,還以老人無奈而傷感的背影作為結束方式,給受眾留下了極大的思考空間。①
有了民生的視角,即便是時政新聞、社會新聞、法制新聞等照樣能贏得受眾。舉例說,某市鄉村道路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如果我們把報道的視角定位在有關部門的政績上,也許這條新聞根本不會有人去關注。但如果我們從民生的視角出發,著力報道鄉村道路建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意義,報道農民獲得的實惠和好處,以及農民的所思所想和所為,那么這條新聞一定能夠抓住廣大農民受眾的眼球。
地方電視新聞報道要以為民服務為己任。關注民生意味著百姓生活無小事,地方電視新聞就是要把鏡頭瞄準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柴米油鹽、氣象物價、鄰里關系、家長里短等似乎新聞性并不強的事件,不但要關注事件本身,而且要增強服務意識,著眼于問題的解決。特別是對于關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問題,電視新聞工作者一定要加強與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與聯系,及時向主管部門反饋信息,以使問題得以高度重視和高效解決。尤其要注意,對問題的報道要有始有終,要時刻關注事態的發展變化,及時給予跟蹤報道,直到問題得以最終解決。
如某電視臺報道的《這樣的商品房我敢住嗎?》,即是值得借鑒的成功之作,該報道對業主在裝修時遇到的房屋質量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調查采訪,尤其就現場勘察時樓板厚度、鋼筋粗細和密度等與設計圖紙的差異問題拍攝了大量的圖像資料,隨后又采訪了開發商以及國土房管局等相關職能部門,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和政府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此后又進行了及時的后續報道和反饋報道,最終促成了問題的解決,維護了有關業主的切身利益。這樣的新聞報道不但吸引了受眾,提高了收視率,而且使媒體和政府都贏得了老百姓的信任,提高了媒體和政府的公信力,產生了廣泛的社會效益。試想,如果電視臺僅僅曝光這個問題,而不促成問題的解決,或者問題曝光以后就沒有了下文,那么這樣的報道對老百姓有什么實質性的意義呢?這樣的報道對受眾又有多大的吸引力呢?
地方電視新聞報道要植根于本土文化。盡管衛星信號擴大了地方電視節目的傳播范圍,但地方電視新聞報道無疑仍然是以本地受眾為主,這決定了地方電視新聞報道必須以本地受眾為中心,植根本土文化,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
植根本土文化,要求地方電視新聞報道不僅要注重選擇能展示本土文化的新聞場景,更要注重對本土文化資源的發掘和利用,以尋求受眾對本土文化的認同,達到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引導和培養受眾熱愛家鄉的情感。所謂本土文化,包括當地的地理環境、經濟狀況、人文傳統、風俗習慣和圖騰禁忌等,如果發掘利用得好,可以有效地形成地方新聞報道的特色。在這方面,南京電視臺曾經制作的《1860新聞眼》系列新聞報道堪稱典范之作。該系列報道以尋訪南京老地名、重拾南京人的地名情結為主線,制作了八集關于南京老地名的節目,采用老南京人生動的敘述和豐富的資料畫面相結合,輔以主持人適時的背景解說和現場訪談,極大地喚起了人們對歷史文化的記憶和認同。②
植根本土文化,要求地方電視新聞報道與本土受眾感同身受,用百姓的話說百姓的事。為此,我們必須注意研究本地的風土人情,研究和運用本土受眾的個性語言,使新聞報道通俗易懂,充滿鄉土氣息。尤其是現場報道時主持人的采訪用語一定要考慮本土受眾的語言習慣,這樣的報道才會讓受眾感到真摯、親切,容易接受。
植根本土文化,要求地方電視新聞報道充分發揮受眾主體性,使他們在與電視新聞工作者的互動中,既是新聞的接受者,又是新聞的傳播者?,F在很多地方電視臺都鼓勵本地民眾積極主動地提供新聞線索,并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這樣不僅拓寬了新聞來源渠道,而且提高了新聞傳播的效果,同時也拉近了電視臺與受眾的距離,提高了新聞的收視率。這些做法非常值得各地方電視臺借鑒和推廣。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關注民生也不能為“民生”而“民生”。地方電視新聞報道一定要特別注意新聞的真實性、客觀性和公正性,通過建立有效的機制防范假新聞的出現,力避新聞的“隱性失實”。否則,非但于民生無益,反而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
注 釋:
①楊明、裴金波:《從〈萬家燈火〉欄目看電視新聞節目的人文關懷》,《新聞傳播》,2008(8)。
②鞏曉冉:《淺析電視民生新聞的優勢體現》,《新聞傳播》,2008(8)。
電視新聞報道的兩種基本想象
電視新聞報道中存在兩種基本想象:“一是‘思維方式的想象’;二是物化在或者凝聚在新聞作品中的想象,即所謂‘新聞作品中的想象成份’?!雹倨鋵嵾@兩種想象體現了電視新聞報道不同的創作手法,一種是對報道敘事邏輯的建構,主要通過新聞議題的設置、新聞報道的角度、新聞敘事的結構性安排來實現;一種是對場景的選取,尤其是對一些細節的選擇,主要通過一些修辭策略來實現,如以小見大。我們這里所說的想象是以客觀事實為基礎,以新聞報道為載體,既能反映現實情況,又能順利引導觀眾領會報道意圖,從而使觀眾獲得一種審美或是情感的體驗。它有別于失實報道或虛假報道中的主觀臆想。
結合走轉改活動,電視新聞報道的敘事開始以遵照群眾日常生活邏輯,包括聚焦群眾面臨的問題,從觀眾的視角切入進行報道以及按照觀眾喜聞樂見的故事化敘述方式呈現整個報道。對場景的選取也是尊重觀眾的需求,抓住一些極具說服力的細節進行突出,讓觀眾感同身受。
通常人們習慣于城市孩子衣裝齊整,由家長接送上學的情景。但在《皮里村蹲點日記》中,人們這種常規的思維方式被打破,皮里村孩子的艱難上學之路成為整個報道力圖闡釋的主線。報道聚焦在勸學與上學路上的艱險,通過故事性的敘事手法呈現了一次艱難的歷險,從而突出了偏遠地區孩子上學難這一具有普遍社會意義的問題。而在路途中幾個險要地點的選取以及諸如背孩子過懸崖等細節的深描,更是激發出人們內心的感動,而這種同情之理解,感動之體驗正是電視新聞報道的成功之處。
改變電視報道的文風:喜聞樂見的故事
電視報道盡管有時設想很好,但往往事與愿違。那么,電視報道的意圖怎樣才能得到充分而有效的貫徹呢?此次“走轉改”活動為解決這一問題指明了方向,即深入基層平凡而又偉大的生活中去,讓普普通通的觀眾成為電視的主角,演繹他們的故事,用樸實的話語激起百姓共鳴,體味他們的生命歷程。只有這樣電視新聞報道才能真正實現既告訴人們想什么,又引導人們怎么想。
《皮里村蹲點日記》作為電視系列報道,是以新疆馬爾洋鄉皮里村孩子上學難這一事實為素材精心編排的系列故事,每個部分都有一個議題,各部分的議題又共同構成了整個報道的主題。因此,在電視系列報道中主要存在兩組對應的關系:一是議題與場景設置;二是框架與主題設置。
議題與場景設置:電視新聞報道如何將我們的注意力引向特定的問題或問題的特定方面,讓我們在特定的方向上展開思考?對于電視報道而言,蒙太奇式的敘事手法決定了必須要對敘述的議題與拍攝的場景進行精心選擇,要根據報道意圖進行編排。例如在《皮里村蹲點日記之六――大手牽小手,共闖上學路》中,議題主要是反映艱險上學路上大人們如何護送孩子們,報道中分別選取了頂烈日、冒酷暑、走懸崖、涉險灘等場景,按照時間順序串聯起來,構成主題鮮明的感人故事。從《皮里村蹲點日記》的系列報道議題可以看出一個明顯的轉變就是注重親民可信、真摯感人,要真正引發觀眾內心深處的認同與共鳴。場景選取的變化主要體現為對基層百姓生活的真切反映,解說則言簡意賅、點到為止,更多的是讓觀眾自己去體驗和感悟。
框架與主題設置:以往的電視系列報道習慣于瞄準重大的新聞事件或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展開,但“走轉改”活動指向了一個容易被新聞報道忽略的角落,即基層不為人知的普通百姓生活,但往往這種平凡中孕育著偉大,可以發掘出穿透人們心靈的力量。就選取報道主題而言,首要的前提是要能以小見大,化腐朽為神奇;其次是要能從中體現深刻的社會內涵,給人們以思考或共鳴的空間;第三是要有一個觀眾感興趣的故事?!镀だ锎宥c日記》將主題鎖定在偏遠地區孩子上學難上,以皮里村為突破口,以點帶面,并由一次進村勸學、護送孩子上學的全過程為基本線索搭建故事,最終抓住了觀眾的心,獲得了廣泛的社會反響與好評。
主題與報道框架緊密相關,主題要統籌框架的設置,框架的設置要能突出主題??蚣艿脑O置最關鍵的是要使各部分相互聯系,有機配合,渾然一體。《皮里村蹲點日記》共八部分,八部分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均體現出皮里村孩子上學難的主題,而且各部分之間存在著以時間先后統攝的邏輯關系,觀眾的情緒和感觸會沿著時間軸延續、累積并爆發。
改變電視報道的文風:挖掘細節的力量
并非所有的細節都能進入觀眾的視野,必須要經過一定篩選。對電視報道的細節選擇主要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一是與表達主題直接相關;二是對觀眾而言具有吸引力和說服力;三是細節與環境相協調,有助于觀眾形成整體把握。對細節的處理與情節密切相關,細節處理既要有助于形成演進的過程與起伏的情節,又要有助于激發觀眾的同感與共鳴。對細節的處理主要從具象化、組合、模擬、聯想這四方面展開。
具象化:所謂具象化就是通過“以小見大”,從最普通、最常見、最平凡的事實中提取典型的細節進行剖析、深描,以使原本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原本抽象的問題具象化,原本平淡的問題生發出新意?!镀だ锎宥c日記》中對許多細節進行了深描和放大,如皮里村小姑娘光著腳后跟、小姑娘懸崖邊滑落被拽起的驚險一幕以及懸崖邊小女孩的哭聲等等。整個報道中都凸顯出這種細節的力量,給人以心靈震撼。皮里村孩子們的艱險上學路也正是通過一系列的細節描述,使人們有了一個更深刻、更形象的認知和體會。
組合:所謂組合是指按照協調、有序、平衡、合理的原則對細節所做的編排。組合的目的一是為了突出人物或事件的特定方面,以引起觀眾對其特性的重視;二是為了實現整體敘述的連貫性,以呈現出一個完整的故事。以《皮里村蹲點日記――大手牽小手 共闖上學路》為例,騎駱駝過河、滑索道過河、涉險灘、過懸崖、大石頭下乘涼、喝渾濁的河水等細節的描寫,構成了一次艱險的上學歷程。而這些途中的關鍵點都傳達出一個信息,那就是“艱難”。組合是一種暗語,通過架起細節與主題之間的橋梁,鼓勵觀眾感知報道所要表達的意義。
模擬:“‘模擬’是根據兩個(類)屬性相同或相似之事物、現象,從而推知其他屬性也相同或相似的思維能力。”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以點帶面,這種手法在電視報道中運用比較廣泛,其目的是為了說明報道的普遍性以及廣泛的社會意義。如通過皮里村孩子之口所表達的愿望,即“一雙磨不破的鞋,一條好走的路”,可以推知這也是那個地區,乃至所有偏遠落后地區孩子的共同心聲。
聯想:觀眾往往受習慣性思維的束縛,有時很難越過自己的經驗范圍來思考問題。因此,電視報道就得通過大量有說服力的細節來揭示鮮為人知的事實,并以此幫助人們跨越慣性思維的障礙,設身處地地理解其中緣由?!镀だ锎宥c日記》中所記錄的事實,與很多觀眾的生活經驗相去甚遠,那里學生上學的艱險難以想象。報道通過對上學途中涉險灘、攀懸崖等細節的描述,使觀眾能真切感受,從而對偏遠地區孩子上學難的原因有更深刻的了解,進而產生“一葉知秋”的效果。
總之,“走轉改”活動所倡導的群眾路線不僅從專業意識層面對電視新聞報道給予了指導,還滲透到了具體業務操作層面,使電視新聞報道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從而獲得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皮里村蹲點日記》就是明證。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 欄目責編:陳道生
面對新媒體的迅速崛起,電視這一大眾傳媒將受到更加強烈的沖擊。國內與國外傳媒間爭觀眾強信息的必然趨勢也迫使新聞節目進行改革。要想使電視新聞節目有較高的收視率,就不能不挖掘電視新聞報道的潛力以增強電視節目的可視性。
一、報道內容
1.最求立體化,增強新聞的滲透力。任何事物都是復雜多面的,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聯系更是錯綜復雜。立體化的報道要求對一個事物作全面的、全方位的考察,既分析它自身的方方面面,又剖析它與周圍事物的關聯。如電視新聞《河水污染導致大片農田絕收》中,記者先是介紹水污染的情況,進而采訪吳連成等四位農民和受污染最嚴重的村長,把污染的真實情況展現在屏幕上。接下來采訪市環保局的負責人,請專家分析污染的根源。然后又將鏡頭對準污染水源的農藥廠,用現場紀實的手段再現責任者的推卸辯解。報道是立體化的,多側面的,既真實客觀又全面。
2.添加背景報道,增強新聞的吸引力。在當今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的時代,電視觀眾不僅需要對新的事物的了解,并需要對新事物產生的原因的分析。新聞節目中的背景報道恰好能夠起到補充說明、釋疑解惑。在電視新聞節目中,背景材料用得充分得當,有助于深化主題。在報道1999年12月30日祖國這一重大新聞事件時,中央電視臺較好的運用了背景材料,在直播過程中播報了《的由來》、為什么實施一國來兩制等背景報道,豐富拓展了主題,收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3.加大現場報道篇幅,增強新聞的感染力?,F場報道是近幾年電視新聞報道中的一種最具感染力的報道形式。這一報道形式要求電視記者在電視現場對新聞事件作直接描述和評論,最大限度地發揮電視媒體聲畫同步、即時傳播的優勢?,F場報道不僅能增加親切感、臨場感、參與感,而且提高了新聞的實效。
4.添加深度報道,增強新聞的沖擊力。電視新聞的深度報道是憑借聲畫形象對重大的新聞事件,對有影響的社會問題、社會現象作有背景介紹、有分析解釋、歸納預測等深層次的報道;要追尋事物的本源,開鑿事物的內涵,揭示事物的本質,與消息新聞相比,深度報道由于篇幅增加,有較充分時間,可以也必須對新聞事件作橫向或縱向的開拓。在我國,電視深度報道出現在報紙之后。隨著影響較大的連續報道、系列報道的播出,特別是《觀察與思考》《東方時空》《焦點訪談》《實話實說》等固定欄目的開辟,電視新聞深度報道的社會效果有目共睹。
二、報道角度
新聞報道視角要體現平民化。所謂“平民化”就是要以平民的視角選取題材,以平民的審美趣味觀察生活、取舍鏡頭,并用平民化的表現方式進行報道。只有以平民視角才可能捕捉到那些觀眾感興趣的問題,才能告之觀眾最需要及最詳盡的生活信息,從而達到使觀眾收視興趣與節目內容的契合。制作節目“平民化”的關鍵就是要改變過去單方面向觀眾進行灌輸的傳播方式,電視節目在制作之前、制作過程中的播放效果這三個方面,都要以電視受眾是否能夠接受和喜愛為基本出發點。
三、報道方式
要拉緊電視新聞與受眾的距離,新聞的播報形式也很重要。不少電視臺在這方面已經有了很好的嘗試。
1.播報改播講拉近與受眾交流的距離。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競爭的日趨激烈,廣大受眾需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信息?,F在越來越多的新聞媒體已在探索現代人追求的語言節奏,將嚴肅的新聞播報形式改成親切的新聞播講形式,“說新聞”這種形式已被廣泛運用在早間、晚間新聞節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