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0 16:03:43
序論:在您撰寫茶道的精神內涵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G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29-0273-01
茶是客家人生產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客家茶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體現出客家特性及客家文化特質,具有鮮明的特色。而日本的茶文化是由中國傳入的。在7 世紀之前, 日本人沒有喝茶記錄。而在這一文化傳入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佛教的僧侶們。他們去中國學習佛教, 同時將寺院的生活文化也帶了回來。其中之一便是飲茶與茶禮。由此, 日本茶文化自開初就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
一、客家茶道的精神文化內涵
客家人的特性是崇尚自然,樸實謙和,不重形式。飲茶也是這樣,不像日本茶道具有嚴格的儀式和濃厚的宗教色彩。在精神方面,客家人喝茶有一套“規矩”,如茶具應洗滌干凈、先給長輩敬茶等;采茶時有山歌、采茶歌,在采茶的生產實踐中還產生了“茶藍燈”、采茶戲,在歲時節日中還有許多與茶有關的民俗活動,可謂是五花八門、豐富多彩。 “和”是客家茶道哲學思想的核心。“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學理念。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的意思指實踐萬物皆有陰陽兩要素構成,陰陽協調,保全大和之元氣以普利萬物才是人間真道。陸羽在《茶經》中對此論述的很明白。惜墨如金的陸羽不惜傭金二百五十個字來描述它設計的風爐。指出,風爐用鐵鑄從“金”;放置在地上從“土”;爐中燒的木炭從“木”木炭燃燒從“火”;風爐上煮的茶湯從“水”。煮茶的過程就是金木水火土悟心相生相克并達到和諧平衡的過程。可見五行調和等理念是茶道的哲學基礎。
儒家從“大和”的哲學理念中推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當,和是一切恰到好處,無過亦無不及。儒家對和的詮釋,在茶是活動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泡茶時,表現為“酸甜苦澀調太和,掌握遲速量適中”的中庸之美。在待客是表現為“奉茶為禮尊長者,備茶濃意表濃情”的明禮之倫。在飲茶過程中表現為“飲罷佳茗方知深,贊嘆此乃草中英”的謙和之禮。在品茗的環境與心境方面表現為“普事故雅去虛華,寧靜致遠隱沉毅”的儉德之行。
二、日本茶道的精神文化內涵
學術界對日本茶道精神的解釋主要使用三個概念:(一)和敬清寂; (二)一期一會;(三)獨坐觀念。這些概念與禪的思想是相聯系的?!昂途辞寮拧北环Q為茶道的四諦、四規、四則。是日本茶道思想中最重要的理念。茶道思想的主旨為: 主體的“無”, 即主體的絕對否定。而這個茶道的主旨是無形的。作為“無”的化身而出現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它們是“無”派生出的四種現象。由這四個抽象的事物又分別產生了日本茶道藝術成千上萬種形式, 如茶室建筑、點茶、道具、茶點心等。
三、結語
客家茶文化既體現出客家的儒家文化特質,又表現出客家文化的創造性。日本茶道思想是茶與禪的融會貫通。茶中有禪理, 禪理又在品茶中得到深刻體會。
參考文獻:
[1]姜天喜.日本社會文化歷史變遷[M].西安出版社,2001.
[2]中國茶文化識趣[M].中國茶文化網,2004.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而茶道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集中體現。對于當前的素質教育來說,茶道精神的引入,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道德修養、意志品質,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在體育人文教育中,茶道精神的引入也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促進作用。本文結合茶道精神本身的內涵,對茶道精神在體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進行了簡單分析,希望對相關的體育人文教育工作者有所啟示。
關鍵詞:
茶道精神;體育人文教育;作用
作為我國傳統精神文化中的重要一類,茶道精神在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茶道精神的價值被不斷挖掘,茶道精神在體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凸顯出來,并成為利用傳統文化提升體育人文教育效果的一個重要著力點。體育人文教育,對于學生自身品質、道德修養、人文素養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從當前現狀來看,通過茶道精神推動體育人文教育的發展,并提升體育人文教育的效果,仍然是一條非常可行的途徑。在這樣的背景下,對茶道精神在體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進行探析,具有非常深刻的現實意義。
1茶道精神簡析
何為茶道,最為簡單、純粹的理解就是品味茶、欣賞茶的美感之道。我國種植茶葉、飲用茶葉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茶道精神的內涵從最初的飲茶方式到飲茶藝術,再到成為傳統禮儀文化,經歷了復雜的演變,其內涵被不斷豐富、不斷擴充。到今天為止,茶道精神的內在實質已經非常豐富,并自成體系,茶道精神不僅僅代表了飲茶、品茶的禮儀精神,也包含了從茶葉中品味出的生活感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體現,代表著清靜、悠然、與世無爭、修生養性的生活方式。茶道精神從誕生到發展再到成熟,深刻地受到了中國傳統本土文化思想的影響,可以說,茶道精神是中華民族文化本質的載體,帶有深刻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統思想理念的烙印。從茶文化體系層面來說,茶道精神即是茶文化的核心精神。茶道精神中包含了儒家文化,茶道精神崇尚的和諧、仁義、禮儀都是儒家文化思想的重要體現。茶道精神中包含了道家思想,茶道精神中超脫世俗、安靜從容、悠然自得的精神追求,就是道家思想的重要體現。茶道精神中也包含了佛家文化,茶道精神倡導的清心寡欲、靜坐修身、儉樸求真的理念,就是佛家思想的集中體現。茶道精神的靈魂,與其說是茶葉文化的靈魂,倒不如說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靈魂,可見茶道精神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之深,以及茶道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聯系之緊密。茶道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其他精神內涵一同影響著中國人,一同引導著中華民族在思想層面上的前進方向。愛茶人士將茶道精神歸結為“理、敬、清、融”四個字。具體來說,理指的是理智、事理,引導人們通過飲茶明理,做事要有理有據、以理服人,在理智的支撐下,在事理的主導下,行為才能不失方向、不失準確,做人才能正直;敬指的是敬意、禮貌,引導人們通過品茶明禮,要重視各種行為活動中的禮儀、禮節,通過禮貌增進人和人之間的情誼,通過禮儀實現人和人之間良好的溝通,營造良好的外部氛圍;清指的是清廉、清心,品一杯清茶,讓心中的雜念沉淀下來,讓心緒回歸內心的本真,回歸心靈的純粹,以此涵養人的節操,升華人的品格,引導人做一個心靈純潔、精神超脫、清廉正直的人;融指的是融洽、和諧,品茶的氣氛是融洽的氣氛,茶道的精神是包容的精神,在品茶的過程中,實現人和人之間的包容、和諧,茶禪一體,世間萬物盡在包容本心。
2茶道精神與體育人文教育的融合可行性分析
體育人文的精神,是包容的精神,是團結的精神,是和諧的精神,是公平正義的精神,客觀地看,體育人文精神和茶道精神存在諸多相似之處,可以說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互聯互通的。基于茶道精神和體育人文精神的共同之處,將茶道精神的內在本質提煉出來,促進茶道精神與體育人文教育的融合,對于提升體育人文教育的效果來說,是非常具有實踐意義的和實踐價值的。茶道精神與體育人文教育的融合,對于二者來說都可以受益。在融合過程中,茶道精神在現代教育中的價值得以充分體現,這對于茶道精神在當代的繼續發展、傳承來說,非常有幫助,通過現代體育人文教育的良好開展,茶道精神的影響力必然會繼續擴大,茶道精神的價值理念和核心內涵也必然被更多的人所知悉、所接受。而茶道精神對于體育人文教育的促進作用則更加突出,基于茶道精神和體育人文精神的契合度,茶道精神的融入,可以迅速升華體育人文精神的內涵,實現體育人文教育和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接軌,對于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的中國人來說,這樣的方式顯然更加能夠增加中國人對于體育人文精神、體育人文教育的認同感,進而促進體育人文教育質量、教育效果的提升。
3茶道精神在體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實踐表明,在茶道精神的輔助和推動下,體育人文教育的效果得到了顯著提升,這正是基于茶道精神在體育人文教育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在此,將茶道精神在體育人文教育中的突出作用分析如下:
3.1升華了體育人文精神的內涵
現代體育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向學生傳達體育人文精神內涵,以此為基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人文價值觀,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體育人文教育往往由于內涵單一且過于枯燥,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導致學生在體育人文課程中產生逆反情緒,嚴重阻礙了體育人文教育的開展。而茶道精神和體育人文精神有所不同,茶道精神的內涵更加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茶道精神廣泛的社會受眾基礎,也更加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力。將茶道精神融入到體育人文教育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豐富體育人文精神的內涵,改變體育人文精神內涵單調、乏味的客觀現狀,升華體育人文精神的本質。茶道精神與體育人文教育的良好融合,從更大層面上來說,是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教育的融合,不僅可以升華體育人文精神的內涵,而且非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素養,拓寬學生的體育人文視野,可謂一舉多得。在現代體育人文教育中,茶道精神的融入所能起到的推動作用,其基礎就在于豐富和升華了體育人文精神的內涵,使體育人文教育可以從更寬廣的精神領域向學生傳達理念,這對于學生的全面成長、成才來說,益處良多。
3.2突出了體育人文教育的重點
體育人文教育是以提升人的體育人文素養、涵養人的體育人文精神為主要目的的教育教學活動。體育人文教育的特征表現為教育的人文性、持續性和多樣性。在現代教育體系中,體育人文教育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自由平等、個性解放、公平正義、崇尚健康(身體和精神兩方面皆有之)、和諧包容的價值觀和精神品質,塑造學生成為真正具有現代體育精神、人文素養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對體育人文教育重點的分析,可以發現體育人文教育的重點內容和茶道精神的核心表現不謀而合,這為茶道精神與體育人文教育的融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體育人文精神和茶道精神的比較、融合過程中,二者的相同點被數倍放大,而這些相同點正是體育人文教育的重點。通過茶道精神的良好推動和有效支撐,體育人文教育的重點領域、重點內容凸顯出來,學生可以更加鮮明、一目了然地掌握體育人文精神的價值內涵,而教師也可以更加一針見血、事半功倍地將體育人文精神的核心內涵教授給學生,大大提升了體育人文教育的效率、質量,實現了體育人文教育效果的實質性提升。
3.3以人文素養凈化體育競技領域
現代體育競技經過了長期的發展,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形式和豐富的內涵,從體育和人文的角度來看,這是體育競技和人文精神相融合的重要表現。然而在真實的體育競技項目中,仍然有很多不和諧的行為、不正當的做法、不科學的理念存在,這在很大程度上污染了現代體育競技領域,甚至將現代體育領域的價值觀引向偏頗。在這樣的情況下,茶道精神的引入,猶如一股清泉,以其中蘊含的深厚人文精神底蘊,有效凈化了體育競技領域。茶道精神崇尚和諧、融洽、包容,茶道精神追求明理、明禮、正直,這都是茶道精神中人文素養的集中體現,以茶道精神的影響為推動力,將茶道精神中的人文素養展現出來、傳達出來,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人文素養之于現代體育競技是多么的重要。真正的現代體育競技,是人文和體育的結合,是道德與競技的融合,茶道精神在體育人文教育中的融入,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競技價值觀,從體育競技發展的角度來說,這是以茶道精神中的人文素養凈化體育競技領域的有效途徑和重要舉措。
3.4促進學生內在人文素養和外在體育素養的全面提升
時展到今天,無論何種層次的教育,都越來越重視人的內在、外在素質的全面提升,以此促成人的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培養現代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將茶道精神融入現代體育人文教育當中,就是促進學生內在人文素養和外在體育素養全面提升的一個非常積極的做法。從內在人文素養來說,茶道精神可以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廣泛的影響力,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人文價值觀,形成完善的價值判斷能力,讓學生充分掌握何為人文素養以及人文素養的重要價值。從外在體育素養來說,在全面健身的理念下,茶道精神倡導的和諧、融入、交流互通,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養成體育參與習慣,產生體育參與需求,并幫助學生掌握以人文素養為支撐的正確的體育競技價值觀、判斷力,使學生在參與體育競技活動的過程中,既完全融入,又張弛有度、行動有節,以一個健康、向上、公平、正直的體育參與者的姿態,促進現代體育競技領域的發展進步。
4結語
體育人文教育,是現代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對于學生的全面成長、健康發展來說,可謂意義重大?;诓璧谰窈腕w育人文精神的高度契合度,將茶道精神融入到體育人文教育中,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并且實踐也已經充分證明,茶道精神對體育人文教育所能起到的推動作用是非常顯著的。在未來,應當繼續挖掘茶道精神中蘊含的深厚的文化精髓,探索茶道精神和體育人文教育的融合方式,更好地將茶道精神植入、融合到體育人文教育當中,豐富現代體育人文精神的內涵,拓寬學生體育人文視野,在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體育人文內涵并塑造科學的體育人文價值觀的同時,間接促進體育競技領域的人文素養的提升,有效推動體育競技領域的繼續發展。
作者:胡泯 單位:攀枝花學院體育部
參考文獻
[1]紀巖.茶理論與實踐在大學體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J].福建茶葉,2015(6):177-178.
[2]陳光.談儒家思想與中國茶道精神[J].福建茶葉,2016(1):201-202.
[3]張彥斌,郭嬌.“茶道”融入體育精神———以足球運動為例[J].福建茶葉,2016(2):191-192.
[4]楊利芳.中國茶道精神與世界奧運精神的異同[J].福建茶葉,2016(5):250-251.
【關鍵詞】茶藝 茶道
前言:目前,關于茶文化的許多名詞術語存在一些模糊甚至是混亂的認識,茶藝界有許多人常常將茶道、茶藝混為一談,弄不清茶道和茶藝的區別,如有的叫茶藝館,有的叫茶道館。有的稱茶藝表演,有的稱茶道表演。
20世紀70年代,中國臺灣地區出現了茶藝一詞,至于為什么要稱茶藝,臺灣茶文化專家范增平先生在《茶文化的傳播對現代臺灣社會的影響》論文中指出:當時為了弘揚茶文化、推廣品飲茗茶的民俗,有人提出使用茶道一詞。但是有人認為茶道雖然中國自古已有之,卻已被日本使用在前,如果現在繼續使用茶道恐怕引起誤會,以為是把日本茶道搬到臺灣來。另一個顧慮是怕提出茶道過于嚴肅,中國人對于道字特別莊重,比較高高在上,要民眾很快就普遍接受可能不容易,于是提出茶藝這個詞。經過一番討論,大家同意才定案。茶藝一詞就這么產生了。
然而什么是茶藝?各家的解釋還是見仁見智并無統一而明確的定義。如臺灣茶藝專家季野先生認為:茶藝是以茶為主體,將藝術溶于生活以豐富生活的一種人文主張,其目的在于生活而不在于茶。范增平先生認為:茶藝包括兩方面,科學和人文的,也就是,第一、技藝,科學地泡好一壺茶的技術。第二、藝術,美妙地品享一杯茶的方式。中國茶藝之美是屬于心靈美,欣賞茶藝之,是要把自我投入整個過程當中來觀察整體。臺灣茶藝專家蔡榮章先生認為:茶藝是指飲茶的藝術而言。講究茶葉的品質、沖泡的技藝、茶具的玩賞、品茗的環境以及人際間的關系,那就廣泛地深入到茶藝的境界了。北京的茶文化專家王玲教授認為:茶藝和茶道精神,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我們這里所說的藝,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我們這里所說的道,是指藝茶的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
綜合各家學說之后,我們認為茶藝就是指泡茶與飲茶的技藝,茶藝的范圍僅僅限于泡茶和飲茶的范疇,包括泡茶和飲茶的技巧和藝術。也就是說,不但要掌握茶葉鑒別、火候、水溫、沖泡時間,動作規范等等技術問題,還要注意沖泡者在整個操作過程中的藝術美感問題。
然而什么是茶道呢?因為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響,“茶道”一詞從開始使用以來歷代茶人都沒有給它下過一個準確的定義,直到近年對“茶道”見仁見智的解釋才熱鬧了起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幾種觀點。吳覺農先生在《茶經述評》一書中提出: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飲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手段?!?莊晚芳先生在《中國茶史散論》中認為:“茶道是一種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民進行禮法教育,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标愊惆紫壬凇吨袊栉幕芬粫薪o茶道下的定義是:“中國茶道包涵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引導七種義理。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國茶道的精神就是通過茶事過程,引導個體在美的享受中走向完成品德修養以實現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
綜合各家學說之后,我們認為茶道是以一定的環境氛圍為基礎,以品茶、置茶、烹茶、點茶為核心,以語言、動作、器具、裝飾為體現,以飲茶過程中的思想和精神追求為內涵的,是品茶約會的整套禮儀和個人修養的全面體現,是有關修身養性、學習禮儀和進行交際的綜合文化活動與特有風俗。
茶藝與茶道精神共同構成茶文化,其中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茶藝是茶文化的重點。茶道是以修行得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包括茶藝、禮法、環境、修行四大要素。茶藝是茶道的基礎,是茶道的必要條件,茶藝可以獨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藝為載體,依存于茶藝。茶藝的重點在“藝”,重在習茶藝術,以獲得審美亨受;茶道的重點在“道”旨在通過茶藝修身養性,參悟大道。
茶藝的內涵小于茶道,茶道的內涵包容茶藝。但茶藝的外延大于茶道,其外延介于茶道與茶文化之間。茶藝與茶道結合,藝中有道,道中有藝,是物質與精神高度統一的結果。
但就目前存在的很多茶藝表演,就表演者而言,從備器、選茗到溫杯、投茶、沖泡、奉茶、謝客整個過程中,能夠體現一種人生志趣和追求,體現一種“道”境界者甚少,能夠表達一種優雅美韻就算是高水平了。例如婺源的“文士茶”,其優雅美韻可謂茶藝之典范,而其精神文化內涵是“儒家精神”,是“積極入世”,是“非淡泊無以勵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是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感文化”追求。表演者對這些精神內涵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便不能進入到這種意境中,因此也就不可能讓品飲和觀賞者入“道”,充其量賞美而已。“看茶藝”可,“悟”茶道則無。
就品飲者和觀賞者而言,由于受文化素質、人生追求、美學修養制約,進入“道”的境界,感悟茶道真諦者同樣甚少,一般而言,看茶藝主要是感受美、鑒賞美、接受美的熏陶。當然,這也是一種精神洗禮但距“悟道”相去甚遠。
結語: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茶藝,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規律、本源與本質,它經常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你卻完全可以通過心靈去體會。因此,茶藝、茶道的內涵、外延均不相同,我們應嚴格區別二者,不要使之混同。
參考文獻:
[1]陳文華,余悅.茶藝師基礎知識,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2]王業強.漫談“茶藝”與“茶道”,蠶桑茶葉通訊.
關鍵詞:日本荼道;和敬清寂;茶禪一味
中圖分類號:G1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5242(2013)02―0132―05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強大的精神動力。日本因其獨特的民族心理機制,而使其文化具有較強的吸收能力、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等特征。自中國茶文化傳到日本后,日本人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吸收了中國禪宗的精髓,同時,又結合本國的民族特色,形成了獨具魅力、體系完整的茶文化――日本茶道。
谷川徹三、千宗室、熊功夫、田中秀隆和佟君的研究均認為,日本茶道是一種藝術,這些研究不同的是:谷川徹三認為,茶道是以人的身體動作作為媒介進行演出的藝術,它包含了藝術因素、社交因素、禮儀因素和修行因素四個因素,這四個因素是相互關聯、互為一體的,藝術因素凌駕于其他三個因素之上,并通過滲透到其他三個因素之中來體現它的職能;千宗室、熊功夫、田中秀隆從歷史學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種室內藝能,藝能是人本文化獨有的一個藝術群,它通過人體的修煉達到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而佟君則認為,日本茶道是日本茶人對他們所尊崇的茶湯道禮儀的簡稱,是極其富有文化內涵和審美特征的飲茶藝術。
千宗室和邢黎,對茶文化的發展、演變過程進行了研究。千宗室的研究表明,日本茶道的發展、演變過程,經歷了一個從貴族、僧侶茶到書院茶,再到庶民茶或草庵茶的過程。邢黎指出,在經過諸多演變后的茶文化中,無論從外在表現形式,還是內在精神追求上來看,可以說日本茶文化與其宗源即中國茶文化最相似。
久松真一、楊炳菁、滕軍和馮薌則是從茶與宗教的關系入手,對日本茶道進行了研究。久松真一認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為契機的綜合性文化體系,它具有綜合性、統一性和包容性,其中包含了藝術、道德、哲學、宗教等各個方面,其內核是“禪”滕軍指出,中國茶文化是從實用品層面逐步上升到精神文化層面的,而日本的茶文化卻是從精神文化層面普及到實用品層面;中國茶文化與講究養生思想的道家文化關系密切,而日本茶道的精神則起源于佛教禪宗思想。馮薌認為,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結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是融宗教、哲學、倫理、美學等為一體的文化藝術活動,它在日本傳統文化體系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一定意義上講,茶道已成為日本傳統文化的標志,它的這一標志性的地位在日本文化中越來越凸顯。筆者通過梳理日本茶道的發展、演變過程,進一步詮釋其和、敬、清、寂的精神內涵。
一、日本茶道的起源
1.茶道的內涵
“道”是中國哲學的最高范疇,一般指宇宙法則、終極真理、事物運動的總體規律、萬物的本質或本源。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二章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是本源、是起點、是終點、是過程、是規則,萬事萬物皆有其道;“道”是無、是虛空、是無為、是戒律,從戒律開始,到定、到慧、到志、到氣、到力、到恒,最后回歸“道”?!暗馈睙o為而無不為;“道”是客觀的,是普遍、永恒存在的?!暗馈笔且环N精神,而“茶”則是這種精神的載體,二者結合在一起稱為“茶道”。
2.中國純茶道的出典
在唐代,詩僧皎然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中有這樣的詩句:“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庇纱丝芍?,至少從唐朝開始,飲茶就已經是中國人的修身養性之道了。唐朝《封氏聞見記》中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边@是全世界現存文獻對茶道的最早記載,這再一次說明茶道起源于中國。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茶的重點在于“道”,即通過茶藝修身養性,參悟大道。
“茶道”一詞從使用以來,歷代茶人都沒有給它下過一個準確的定義。我國學者對茶道的解釋深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思想的影響。吳覺農先生認為,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飲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手段。臺灣學者劉漢介先生認為,所謂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與意境。佛教也認為,道由心悟。如果一定要給茶道下一個定義,把茶道作為一個固定的、僵化的概念的話,那么,反倒失去了茶道的神秘感,同時,也限制了茶人的想象力,淡化了人在用心靈悟道時產生的玄妙的感覺。
3.日本茶道的起源
被后世尊為意境“茶圣”的唐代陸羽所著的《茶經》,是公認的最早的具有最高水平的茶文化經典著作。榮西禪師的《吃茶養生記》則是日本最早的一部茶書。該書書中記載,日本的茶葉種子,種茶、制茶、煮茶、飲茶的方法,以及茶器、道具等皆源于中國。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國的禪僧,由日本的禪僧將中國的茶種帶回日本進行播種,還將中國的茶種、飲茶之道進行傳播,并逐漸發展而形成的。
鐮倉時代(公元1185―1333年),日本高僧南浦昭明禪師來到我國浙江省余杭縣天目山的徑山寺求學取經。他在學習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后,首次將中國的茶道引進日本,成為中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日本的《類聚名物考》對此有明確記載:“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開山南浦昭明由宋傳入。”日本的《本朝高僧傳》也有“南浦昭明由宋歸國,把茶臺子、茶道具一式帶到崇福寺”的記述。
由此可見,中國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頭,而且中國文人、僧侶于飲茶時所形成的“他界觀念”以及文人、僧侶們的那種對幽寂、高遠情趣的體味和追求,都是日本茶道形成的基礎。中國古代的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尤其是禪宗思想,均對日本茶道精神內涵的形成產生了深刻影響。
二、日本茶道的形成
1.日本種茶、品茶之風的形成
平安時代(公元794-1184年),日本高僧永忠、最澄、空海先后將中國茶種帶回日本進行播種,并建立了正式的茶園。此時,日本將茶看做是藥物,飲茶方法基本上是學習和傳授中國的茶禮和茶俗,尚未出現現今的抹茶飲法。到了鐮倉時代(公元1185―1333年),日本興起品茶之風,代表人物就是曾經留學中國的禪師榮西。建久二年(公元1191年),榮西親自種茶,還把茶種送給京都高僧明惠上人。榮西還研究陸羽的《茶經》,寫出了日本第一部飲茶專著《吃茶養生記》,為日本茶文化的誕生開辟了先河。日本茶道中的抹茶也是從鐮倉時代開始的。到了室町時代(公元1392―1573年),茶樹的栽種在日本已普及起來。這一時期出現了村田珠光、武野紹路、千利休三大茶師,他們對茶道的完善和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2.日本茶道的形成
村田珠光(公元1425―1502年)被稱為“茶道的開山鼻祖”,他將禪宗思想引入茶事,形成了獨特的“草庵茶風”。村田珠光把飲茶從一種娛樂形式升華為一種藝術、一種哲學和一種宗教,完成了茶與禪、民間茶與貴族茶的結合,為日本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內涵,完善了茶道的形式,從而將日本茶文化真正上升到了“道”的層面,奠定了“佗茶”的基礎。被后人稱為“茶道的中興之祖”的武野紹鷗(公元1502―1555年),他將日本和歌中表現日本民族特有的素淡、純凈和典雅的思想融入茶道,并對珠光茶道進行了有益的補充和完善,為日本茶道進一步規范化和民族化做出了貢獻。千利休(公元1522―1591年),他先跟北向道陳學習茶道,19歲時又拜武野紹歐為師,他在繼承村田珠光、武野紹歐茶道的基礎上,把茶道推到了更高境界,使茶道擺脫了物質因素的束縛,將其還原為淡波、尋常的本來面目。他還在茶事中增添了傳統的“石料理”的審美意識,使人們在進行茶事的同時充分享受美的情趣。他的最大貢獻就是把茶道從上層社會普及到平民百姓中,并把茶道的精神內涵歸納為和、敬、清、寂,豐富了茶道的精神內涵,開創了日本茶道獨特的思想體系和超凡的形式,使日本茶道在東方獨樹一幟,取得了“茶圣”的地位。
到了15世紀末,日本茶道完全脫離了宗教形式,成為獨立的禮法,至此,日本形成了正式的茶道。江戶時代(公元1603―1867年),千利休的子孫和其弟子們繼承了他的茶道,建立了“家元制度”、“三千家流”茶道體系。這一時期是日本茶道的輝煌時期,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抹茶道、煎茶道。明治維新以后,日本茶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突出表現為其文化內涵的加深、時代感的增強以及形式上的更具民族特征等,這為日本現代茶道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日本荼道的形成過程
日本茶道的開山鼻祖村田珠光、茶道的中興之祖武野紹鷗都是通過拜禪師學禪,將禪宗的哲學內涵與茶道所追求的精神境界結合起來,一步步將日本茶道發揚光大的。禪宗無疑是影響日本茶道精神內涵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日本茶道的發展、演變過程,可以概括為三種類型:追求理想境界的幻想型、重視實物性能的養生型和升華為宗教審美意境的理念型。后者是前二者的綜合,把對茶的他界觀念型幻想和對茶的具體實物性認識綜合起來,乃是日本茶道之本義所在。從文化交流發展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從一味仿效中國,到逐漸消化外來文化,再到創造有日本特色的茶文化的過程。日本茶道雖然源于中國,但又絕非是對中國茶文化的簡單移植或翻版。日本的禪僧吧中國的茶文化傳到日本后,又在日本特殊的社會環境和文化氛圍中進行再創造,把點茶、飲茶的活動升華為茶道,形成一種綜合的文化體系,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風格,這對日本人民的世俗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三、和、敬、清、寂的茶道精髓
日本茶道既汲取了中國文化的優點,又發揚了日本傳統文化的特長。千利休集日本茶道之大成,將日本茶道的精神內涵概括為和、敬、清、寂?!昂汀?,意味著人與人之間的心的調和,“和”不僅強調主人對客人要和氣,而且強調客人對主人以及茶事活動也要和諧?!熬础保硎鞠嗷コ姓J、相互尊重,并做到上下有別,有禮有節。“清”,借用千利休的話說,也就該是“拂去浮世俗塵”之意了。這里的所謂“浮世俗塵”,除了我們所講的一般意義上的塵埃之外,應當還有心靈的塵埃之意。當年,禪宗南宗慧能與北宗神秀在禪宗五祖弘忍處修道時,曾奉師命各作過如下偈語,神秀作的偈語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被勰茏鞯馁收Z是:“菩提本無樹,美景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使惹塵埃?!比毡静璧乐扒濉?,汲取和蘊涵了這兩位得道高僧充滿禪機的偈語之意。日本茶道的精神內涵最根本的就是“寂”,即寂靜之“悟”的境地,“寂”倡導人們要有一顆平常心,謙虛做人,永葆坦蕩無私的心。和、敬、清、寂400多年來一直是日本茶人的行為準則。日本茶道從“露地”、“茶室”環境、“床の同”、“天井”、“晝”的布置,到“石料理”的選擇;從茶道儀式過程,到人的心境,都貫穿著這種精神,從而形成了日本茶道獨特的思想藝術體系。
日本茶道所創造的時空是一種非日常的時空,所追求的世界是現實生活中的世外桃源?!奥兜亍笨梢哉f是這種世外桃源的~部分?!奥兜亍币辉~出自《法華經?比喻品第三》,是指引導人們潛修山林、脫離世俗、專心學法的途徑。日本茶道中的“露地”原本寫為“路地”,是指通往茶室的小路,村田珠光把“路地”改稱為“露地”,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訴世人,茶道乃是引導人們擺脫世俗的高雅之道?!奥兜亍贝蠖啾辉O置成花、草、樹、木、水、石相間的近似天然的山野空間,其中竹、石環繞,流水潺潺。進入“露地”,你可以悠閑地漫步在山野林間幽靜曲折的小徑,聞天籟之音,賞朝夕雨露風霜,觀四季飛花?!奥兜亍彼鶚嬛氖且粋€“無一物中無盡藏,有花有月有樓臺”的凈土,其目的在于使茶人心曠神怡,從“無”境界中發現完全的、純粹的、精神性的東西,從而使人的精神得到充實。
“茶室”一般都建在山清水秀、樹木叢生的幽靜之處,其精巧的建筑格局,可以說是日本古建筑技藝的結晶?!安枋摇钡拈T洞都很矮小,茶客必須蹲下或彎下腰才能進去。“茶室”布置極為素雅,通常不設窗戶,燈光幽暗,氣氛肅穆寂寥?!安枋摇敝谐缟刑烊坏慕ㄖ夭?,這充分體現了日本人熱愛自然的心境。“茶室”中設置了賦有各種意義的“床の間”、“天井”、“晝”等,無一不在顯示“茶室”是茶人實施茶道、進行修行的一個主要場所;是切斷了與俗世的一切聯系,以茶為中心的人茶共樂的空間;是一個人神交會的神圣空間。
在煎茶出現之前的“石料理”,要求與茶事相映成趣,茶事主人在準備“懾石料理”時,按照季節的變化精心選擇新鮮海產和蔬菜。環境的幽靜、菜肴的簡單、情趣的雅致、意境的深遠,使茶人們在不知不覺中被引入一個超凡脫俗的清靜世界,人的火急暴躁之氣盡消,多愁善感的心性得到安撫。由此可見,和、敬、清、寂的茶道精髓滲透在茶道的每個環節,貫穿于茶道活動的始終。
四、茶禪一味的本質內涵
自佛教傳人后,由于佛教教義的規定及僧侶的生活需要,使禪學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坡有詩云:“茶筍盡禪味,松杉真法音”,青燈孤寂,明心見性,這就是茶中有禪,茶禪一味的奧妙。弟子曾問千利休:“何為茶道?”千利休回答:“解渴之用。”“茶道之本只不過是:燒水、點茶、喝茶?!笨磥砬Ю葜Z“解渴之用”恰恰道出了茶道的真諦――茶道就是要解決人們的“心靈之渴”。茶道之“本”指的是茶道過程中的“頓悟”,即“禪”。岡倉天心在《說茶》中把茶道概括為;“茶道是在細小的生活瑣事中悟出偉大這一禪的精神的產物”。
原日本京都大學久松真一教授以禪宗的理論為基礎,將日本茶道藝術的本質歸納為:自然、空寂、簡約、樸素、自然、脫俗、寂靜;物、人、場所三要素,構成了茶道的主題思想。茶禪一味,關鍵在于“悟”,因茶悟禪,因禪悟心,茶心禪心,心心相印,達到一種涅境界。茶在于飲,禪在于參,參禪如品茶,品茶可參禪。茶禪一味,所寄托的正是一種恬淡、清靜的茶禪境界,一種古樸、典雅、淡泊的審美情趣。
日本茶道的要義就是要對日常生活加以藝術化,即強調對生活的超越。正如周作人所說的那樣:“日本茶道有宗教氣,超越矣,其源蓋本出于禪僧。”日本茶道講究茶禪一體,并在此基礎上追求恬靜悠閑的情趣。日本茶道的形成一開始就與禪密切相關。日本禪僧不僅是中國茶的引種者,也是日本茶道的創立者。日本茶道形成的重要人物,如村田珠光、武野紹鷗、千利休等,大多數都對禪宗有較深的研究。村田珠光原本就是一個禪僧,他將禪的精神與飲茶方式相結合,創建了“四疊半茶室”,確立了茶的根本在于“清心”的理論。武野紹鷗不僅學習禪宗,而且在禪宗的教義中制定了茶道的“法度”,成為后人的典范。武野紹鷗的“茶禪一體”、千利休的和、靜、清、寂等,都是在此基礎上的發展?!安瓒U同一味,唯在空寂中”,武野紹鷗的這一座右銘證明了茶道的精髓,即和、敬、清、寂與禪的世界觀、人生觀是相通的。如此看來,茶道一開始就與禪宗結下了不解之緣。禪宗的“禪”,原意為“靜慮”,可見“靜”是禪宗的重要宗旨之一。寺院均在幽靜的深山,禪僧們過著幽閑自在的生活。禪宗主張生活清靜寂寥,避塵世之喧囂,求叢林之寧靜,除人間之煩惱,得心靈之靜謐。茶道也汲取了禪宗的這種追求恬靜幽閑的性情。茶道的創立者們,無論是武野紹鷗還是千利休,他們都要求在茶會中貫穿幽閑、恬靜的意境,要求人們在茶道的儀式過程中尋找和體驗禪的那種枯寂的精神。因此,在日本的茶道中,不僅茶室的設置應鬧中取靜、典雅靜謐,而且茶會的氣氛也要肅穆安適。人們在百忙之余,悠閑地坐在與塵世相隔絕的茶室中,聽著爐子上水沸騰的聲音,看著茶師們優雅的點茶姿態,體味著奔波的人生中難得的片刻寧靜與休閑,簡直是一種高雅的享受?!岸U與茶道的相通之處,在于對事物的純化。這種純化,在禪那里是靠對終極實在的把握來完成的,在茶道那里則是靠以茶室內的吃茶為代表的生活藝術而實現的”。日本著名的禪學家鈴木大拙的話簡潔明了地指出了禪與茶道、生活之間的關系。
日本茶道是一門修身養性、立身處世的人生藝術,是一種生活的智慧。在寂靜的氛圍中,茶人靜靜地點茶品茗時,茶禪一味,茶禪一體,天地無限之禪機即涌動于茶人的體內。隨著茶事的進行,茶道也在這個過程中漸漸嶄露其本來面目。這種在時空中進行,并一直流動著的藝術,就如舞蹈一般。
結語
茶與禪宗的結合,是中國文化史上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即茶文化現象,茶禪一味,是中國茶文化的精髓和天地人和的最高境界。中國禪宗在日本茶道形成的過程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茶禪一味將日本茶道的文化意蘊提升到了一個較高的美學層面上,茶的流動的神韻,禪的機緣,再加上茶人對人生的感悟,均能夠滌蕩凡塵,凈化心靈,升華情感。和、靜、清、寂的茶禪之美,在于“一味”,在于茶與禪所共同追求的優雅寂靜、恬淡自然的人生態度和審美情趣。
[關鍵詞]茶文化茶道茶道精神
我們知道,中國是茶的故鄉,世界各國的植茶、制茶、飲茶均直接或間接源于中國?!爸袊诓铇I上對人類的貢獻,主要在于最早發現并利用茶這種植物,并把它發展成為我國和東方乃至整個世界的一種燦爛獨特的茶文化?!辈璧琅c茶藝是茶文化的重要內容,其中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本文重在分析茶道概念的提出及茶道精神的創立,并且進而說明中國不僅是茶的故鄉,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創立茶道精神的國家。
何謂茶道,茶文化專家、北京社會科學院的王玲教授在其著的《中國茶文化》一書中對茶藝與茶道的關系作了精辟的論述,其中也包含著對茶道概念內涵的闡釋。王玲教授說:“茶藝與茶道精神,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我們這里所說的‘藝’,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我們這里所說的‘道’,是指藝茶過程中所貫穿的精神。有道而無藝,那是空洞的理論;有藝而無道,藝則無精、無神?!杷嚕忻?、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規律、本源與本質,它經常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你卻完全可以通過心靈去體會。茶藝與茶道結合,藝中有道,道中有藝,是物質與精神高度統一的結果?!?/p>
我們從王玲教授的論述中不僅明確了茶道與茶藝之間的關系,而且對茶道概念的內涵也有了正確的認識,即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藝茶過程中所貫穿的精神,茶道具有無形性和不可見性,需要通過心靈去體會。茶藝中如果缺少了茶道精神,茶藝便會無精、無神,就會失去茶藝的真正意義,行道是藝茶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我國唐代著名的愛茶詩人盧仝更是以詩的形式生動且細致入微地描述了自身藝茶行道的體會,揭示茶道概念的內涵。盧仝在其著名的茶詩《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寫道:“……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傊?,茶道就是在操作茶藝過程中所追求、所體現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風尚,經常是和人生哲學結合起來,成為茶人們的行為準則。正如已故浙江農業大學茶學專家陳香白教授所說:“中國茶道就是通過茶事過程引導個體走向完成品德修養以實現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
有人說,雖然中國是最早發現并利用茶葉的國家,但卻不是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創立茶道精神的國家。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中國不僅是最早發現并利用茶葉的國家,中國也是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創立茶道精神的國家。
“茶道”概念的提出在中國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唐代著名的詩僧皎然在其著名的茶詩《飲茶歌誚崔石使君》的最后一句提到了“茶道”這一概念,使其不僅成為中國提出“茶道”概念的第一人,而且也成為世界提出“茶道”概念的第一人。該詩的全文是:
越人遺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飄沫香,何以諸仙瓊蕊漿。
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雖然對“茶道”這一概念的內涵沒有具體解釋和說明,但在其詩中應該說已作了很好的詮釋,人們如果用心去細細品讀該詩不難體會其中的茶道精神。
繼詩僧皎然之后,唐時的封演在其編撰的筆記——《封氏聞見記》中再次提到“茶道”這一概念,封演在《封氏聞見記》中說:“楚人陸鴻漸為《茶論》,說茶之功效,并煎茶灸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統籠貯之,遠近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p>
我國明代張源在其著的《茶錄》中也講到“茶道”。他說:“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精、燥、潔,茶道盡矣?!?/p>
我國不僅是“茶道”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而且也是最早創立茶道精神的國家。
唐代茶圣陸羽在其著的世界第一部茶書——《茶經》中將茶人精神規定為“精行儉德”。陸羽《茶經》中有:“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奔达嫴枵邞蔷哂袃€樸美德之人。在陸羽看來,喝茶已不再是單純地滿足解渴這一生理需要了,而是對飲茶者提出了品德要求。陸羽的茶人精神其實就是茶道精神,所以說陸羽是中國乃至世界茶道精神的最早創始者。
繼陸羽之后,唐末的劉貞亮在其《茶十德》中也對茶道精神有所表述。劉貞亮在《茶十德》中將茶道精神表述為:“以茶利仁禮,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p>
[關鍵詞]茶文化茶道茶道精神
我們知道,中國是茶的故鄉,世界各國的植茶、制茶、飲茶均直接或間接源于中國?!爸袊诓铇I上對人類的貢獻,主要在于最早發現并利用茶這種植物,并把它發展成為我國和東方乃至整個世界的一種燦爛獨特的茶文化?!辈璧琅c茶藝是茶文化的重要內容,其中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本文重在分析茶道概念的提出及茶道精神的創立,并且進而說明中國不僅是茶的故鄉,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創立茶道精神的國家。
何謂茶道,茶文化專家、北京社會科學院的王玲教授在其著的《中國茶文化》一書中對茶藝與茶道的關系作了精辟的論述,其中也包含著對茶道概念內涵的闡釋。王玲教授說:“茶藝與茶道精神,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我們這里所說的‘藝’,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我們這里所說的‘道’,是指藝茶過程中所貫穿的精神。有道而無藝,那是空洞的理論;有藝而無道,藝則無精、無神。茶藝,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規律、本源與本質,它經常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你卻完全可以通過心靈去體會。茶藝與茶道結合,藝中有道,道中有藝,是物質與精神高度統一的結果?!?/p>
我們從王玲教授的論述中不僅明確了茶道與茶藝之間的關系,而且對茶道概念的內涵也有了正確的認識,即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藝茶過程中所貫穿的精神,茶道具有無形性和不可見性,需要通過心靈去體會。茶藝中如果缺少了茶道精神,茶藝便會無精、無神,就會失去茶藝的真正意義,行道是藝茶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我國唐代著名的愛茶詩人盧仝更是以詩的形式生動且細致入微地描述了自身藝茶行道的體會,揭示茶道概念的內涵。盧仝在其著名的茶詩《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寫道:“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傊璧谰褪窃诓僮鞑杷囘^程中所追求、所體現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風尚,經常是和人生哲學結合起來,成為茶人們的行為準則。正如已故浙江農業大學茶學專家陳香白教授所說:“中國茶道就是通過茶事過程引導個體走向完成品德修養以實現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p>
有人說,雖然中國是最早發現并利用茶葉的國家,但卻不是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創立茶道精神的國家。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中國不僅是最早發現并利用茶葉的國家,中國也是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創立茶道精神的國家。
“茶道”概念的提出在中國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唐代著名的詩僧皎然在其著名的茶詩《飲茶歌誚崔石使君》的最后一句提到了“茶道”這一概念,使其不僅成為中國提出“茶道”概念的第一人,而且也成為世界提出“茶道”概念的第一人。該詩的全文是:
越人遺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飄沫香,何以諸仙瓊蕊漿。
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雖然對“茶道”這一概念的內涵沒有具體解釋和說明,但在其詩中應該說已作了很好的詮釋,人們如果用心去細細品讀該詩不難體會其中的茶道精神。
繼詩僧皎然之后,唐時的封演在其編撰的筆記——《封氏聞見記》中再次提到“茶道”這一概念,封演在《封氏聞見記》中說:“楚人陸鴻漸為《茶論》,說茶之功效,并煎茶灸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統籠貯之,遠近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蔽覈鞔鷱堅丛谄渲摹恫桎洝分幸仓v到“茶道”。他說:“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精、燥、潔,茶道盡矣。”
我國不僅是“茶道”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而且也是最早創立茶道精神的國家。
唐代茶圣陸羽在其著的世界第一部茶書——《茶經》中將茶人精神規定為“精行儉德”。陸羽《茶經》中有:“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即飲茶者應是具有儉樸美德之人。在陸羽看來,喝茶已不再是單純地滿足解渴這一生理需要了,而是對飲茶者提出了品德要求。陸羽的茶人精神其實就是茶道精神,所以說陸羽是中國乃至世界茶道精神的最早創始者。
繼陸羽之后,唐末的劉貞亮在其《茶十德》中也對茶道精神有所表述。劉貞亮在《茶十德》中將茶道精神表述為:“以茶利仁禮,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p>
何謂茶道,茶文化專家、北京社會科學院的王玲教授在其著的《中國茶文化》一書中對茶藝與茶道的關系作了精辟的論述,其中也包含著對茶道概念內涵的闡釋。王玲教授說:“茶藝與茶道精神,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我們這里所說的‘藝’,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我們這里所說的‘道’,是指藝茶過程中所貫穿的精神。有道而無藝,那是空洞的理論;有藝而無道,藝則無精、無神?!杷嚕忻?、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規律、本源與本質,它經常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你卻完全可以通過心靈去體會。茶藝與茶道結合,藝中有道,道中有藝,是物質與精神高度統一的結果?!?/p>
我們從王玲教授的論述中不僅明確了茶道與茶藝之間的關系,而且對茶道概念的內涵也有了正確的認識,即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藝茶過程中所貫穿的精神,茶道具有無形性和不可見性,需要通過心靈去體會。茶藝中如果缺少了茶道精神,茶藝便會無精、無神,就會失去茶藝的真正意義,行道是藝茶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我國唐代著名的愛茶詩人盧仝更是以詩的形式生動且細致入微地描述了自身藝茶行道的體會,揭示茶道概念的內涵。盧仝在其著名的茶詩《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寫道:“……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傊璧谰褪窃诓僮鞑杷囘^程中所追求、所體現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風尚,經常是和人生哲學結合起來,成為茶人們的行為準則。正如已故浙江農業大學茶學專家陳香白教授所說:“中國茶道就是通過茶事過程引導個體走向完成品德修養以實現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p>
有人說,雖然中國是最早發現并利用茶葉的國家,但卻不是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創立茶道精神的國家。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中國不僅是最早發現并利用茶葉的國家,中國也是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創立茶道精神的國家。
“茶道”概念的提出在中國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唐代著名的詩僧皎然在其著名的茶詩《飲茶歌誚崔石使君》的最后一句提到了“茶道”這一概念,使其不僅成為中國提出“茶道”概念的第一人,而且也成為世界提出“茶道”概念的第一人。該詩的全文是:
越人遺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飄沫香,何以諸仙瓊蕊漿。
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雖然對“茶道”這一概念的內涵沒有具體解釋和說明,但在其詩中應該說已作了很好的詮釋,人們如果用心去細細品讀該詩不難體會其中的茶道精神。
繼詩僧皎然之后,唐時的封演在其編撰的筆記——《封氏聞見記》中再次提到“茶道”這一概念,封演在《封氏聞見記》中說:“楚人陸鴻漸為《茶論》,說茶之功效,并煎茶灸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統籠貯之,遠近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p>
我國明代張源在其著的《茶錄》中也講到“茶道”。他說:“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精、燥、潔,茶道盡矣。”
我國不僅是“茶道”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而且也是最早創立茶道精神的國家。
唐代茶圣陸羽在其著的世界第一部茶書——《茶經》中將茶人精神規定為“精行儉德”。陸羽《茶經》中有:“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即飲茶者應是具有儉樸美德之人。在陸羽看來,喝茶已不再是單純地滿足解渴這一生理需要了,而是對飲茶者提出了品德要求。陸羽的茶人精神其實就是茶道精神,所以說陸羽是中國乃至世界茶道精神的最早創始者。
繼陸羽之后,唐末的劉貞亮在其《茶十德》中也對茶道精神有所表述。劉貞亮在《茶十德》中將茶道精神表述為:“以茶利仁禮,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
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中從文化角度把茶道精神升華出來。宋徽宗在《大觀茶論》序中說:“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矣。沖閑潔,韻高致靜,則非遑遽之時可得而好尚矣?!笨梢姡位兆谮w佶將茶對人的情性的陶冶和飲茶的心境概括為“致清、導和、韻高、致靜”八個字,這也就是茶道精神。
由于我國古代茶道將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在一起,使得古代茶人所修之道為綜合各家之道,這樣也給茶人留下了選擇和發揮的余地,各層次的人可以從不同角度根據自己的情況和愛好選擇不同的思想內容加以發揮創造,藝茶中所修之道可以是懦家之道,可以是道家、道教之道,也可以是禪宗及佛教之道,具有因人而異的特征。盡管如此,中國古代的茶道精神還是為后世茶道精神奠定了基礎。古代茶人雖然所修之道為綜合各家之道,但基本精神則是養生、怡情、修性、證道。后來茶道精神的發展都沒有超出上述所說的茶道之要素和內含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