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0 16:03:34
序論:在您撰寫中醫學基本概念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關鍵詞:中職 化學教學 基本概念 記憶
論文摘要:每一種類的化學知識都有各自的特點,在學習中可以采用不同的記憶策略。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貫穿于化學知識的方方面面,它不僅是學生學習化學知識、培養能力的基本途徑,還是培養學生科學態度、情感意志的重要手段。
化學基本概念是指中職化學教學大綱里規定的最一般、最廣泛應用的概念,通常用詞來表示,是中職化學教學中起關鍵作用的核心內容。因為它不僅是學習化學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等知識的前提,還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基礎。學生能夠清楚、準確、深刻地理解和記憶化學基本概念,對學好化學十分重要。
一、知識組塊化記憶策略
記憶心理學研究表明:對于所有正常的成人而言,短時記憶的容量只有7±2個組塊。而根據個人的經驗和認知,使記憶材料中孤立的事物組合形成更大組塊的思維操作過程稱為“組塊化”。這是記憶活動中最一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它可以轉換記憶單元,使人腦中較小的記憶材料結合成較大的記憶單元,從而擴大短時記憶的容量,提高記憶效果。所以,在教學中有必要將龐雜的化學知識進行組塊化,再通過聯想和擴充掌握知識,不僅能夠增加大腦的記憶量,更能提高記憶的效果。例如,學習電解質概念時,讓學生抓住“或”、“化合物”兩個關鍵字詞來記憶電解質的概念,就容易把握實質?!盎衔铩北砻髦挥谢衔锊趴赡苁请娊赓|,由此可知單質和混合物都不在電解質之列;“或”則表示對化合物而言,無論其熔融態還是水溶液,只要兩種狀態下有一個滿足條件能夠導電,該化合物即屬于電解質。
化學基本概念的語言描述是概念本質的抽象概括,任何一個成熟概念的定義都是經過反復推敲和錘煉的語言。所以在教學中,找準并抓住概念的關鍵字詞,進行適當的分析論證、比較對照、綜合推理,就可以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順利完成概念的教學。抓關鍵詞法就是中職化學基本概念學習中一種行之有效的知識組塊化記憶策略,普遍適合于化學概念的理解和記憶。
二、對比記憶策略
中職化學有不少容易混淆的概念,如電解池與原電池、電離與電解、取代反應與置換反應、化合反應和加成反應、硝酸的酯化和硝化反應等。為了使學生對概念有較深刻的理解,就要加強不同概念之間的對比分析,弄清并把握它們之間的差異點和相同點,找出它們的內在聯系及本質區別,使輸入的信息加強對大腦的刺激,從而讓記憶變得容易起來。例如,認識原子核涉及三個概念:元素、核素和同位素,這三個概念及其相互關系的理解是難點,學生對這三個概念易混淆。在學習完原子結構表示方法后,通過展示圖片,讓學生嘗試著用原子結構表示方法畫出,引出氫的三種原子表示法,再通過層層設疑形式,理清這三個概念及其相互關系。
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創設一系列層層遞進的問題,讓學生掌握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和相互之間的關系。由具體的實例出發設置驅動性的問題,這樣做能夠牽制學生的思維,誘發學生質疑、引起探究的沖動,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概念的興趣和動機。再借助韋恩圖,對概念之間的差異和聯系加以對比分析,加深對這些概念的記憶和理解。
三、直觀記憶策略
在中職化學基本概念中,涉及許多抽象的概念,如物質的量、阿伏伽德羅常數、氣體摩爾體積、化學鍵、同素異形體等,對剛剛進入中職階段的學生而言,掌握起來比較難,常常只是機械地記住他們的定義,難以理解,時間一久概念就模糊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可以運用生動、形象化的語言介紹概念,也可以充分利用幻燈、視聽工具、實物、模型、圖表等直觀教具,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充分發揮學生各種感官的功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加深記憶。例如,“電子云”的概念比較抽象難懂,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可以根據氫原子瞬間照相圖制成一系列幻燈片,在課堂上將幻燈片逐漸重疊放映出來,就不難讓學生理解“電子云”的概念。再如,在學習“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等概念時,將其文字敘述形式變形為數學表達式,如“物質的量濃度”這一定義的文字敘述形式為:單位體積溶液所含溶質物質的量。此時,我們可以用“n ”表示“溶質物質的量”,用“V”表示“溶液的體積”,“C ”表示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由此按照定義,物質的量濃度的數學表達式為:C= n/v。通過這一直觀的表達式,學生就不難理解物質的量濃度的定義了,記住也更容易。
基于化學概念抽象性的特點,加強直觀教學是提高化學概念教學質量的首要環節。因為只有用鮮明的感性材料,才能使大腦皮層形成興奮中心,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形成深刻的概念。其中,實驗是向學生提供感性材料最常用的教學手段,即可由實驗現象引入概念;或者由舊概念不能說明的問題引入新概念;亦或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常識作為感性材料引入新概念,都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概念的濃厚興趣。在教學活動中,直觀、形象的知識總是比枯燥、抽象的知識更能引起學生共鳴,使學生記憶更加深刻。所以,教師應當把枯燥乏味的知識講得生動、形象、有趣味,增強學生的感知,在不違背科學性的前提下,恰當利用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比喻,便于學生通俗易懂。
參考文獻
[1]楊志亮等.對化學新教材的研究與實踐[J].化學教育,2001,(Z1).
論文摘要:每一種類的化學知識都有各自的特點,在學習中可以采用不同的記憶策略?;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貫穿于化學知識的方方面面,它不僅是學生學習化學知識、培養能力的基本途徑,還是培養學生科學態度、情感意志的重要手段。
化學基本概念是指中職化學教學大綱里規定的最一般、最廣泛應用的概念,通常用詞來表示,是中職化學教學中起關鍵作用的核心內容。因為它不僅是學習化學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等知識的前提,還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基礎。學生能夠清楚、準確、深刻地理解和記憶化學基本概念,對學好化學十分重要。
一、知識組塊化記憶策略
記憶心理學研究表明:對于所有正常的成人而言,短時記憶的容量只有7±2個組塊。而根據個人的經驗和認知,使記憶材料中孤立的事物組合形成更大組塊的思維操作過程稱為“組塊化”。這是記憶活動中最一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它可以轉換記憶單元,使人腦中較小的記憶材料結合成較大的記憶單元,從而擴大短時記憶的容量,提高記憶效果。所以,在教學中有必要將龐雜的化學知識進行組塊化,再通過聯想和擴充掌握知識,不僅能夠增加大腦的記憶量,更能提高記憶的效果。例如,學習電解質概念時,讓學生抓住“或”、“化合物”兩個關鍵字詞來記憶電解質的概念,就容易把握實質。“化合物”表明只有化合物才可能是電解質,由此可知單質和混合物都不在電解質之列;“或”則表示對化合物而言,無論其熔融態還是水溶液,只要兩種狀態下有一個滿足條件能夠導電,該化合物即屬于電解質。
化學基本概念的語言描述是概念本質的抽象概括,任何一個成熟概念的定義都是經過反復推敲和錘煉的語言。所以在教學中,找準并抓住概念的關鍵字詞,進行適當的分析論證、比較對照、綜合推理,就可以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順利完成概念的教學。抓關鍵詞法就是中職化學基本概念學習中一種行之有效的知識組塊化記憶策略,普遍適合于化學概念的理解和記憶。
二、對比記憶策略
中職化學有不少容易混淆的概念,如電解池與原電池、電離與電解、取代反應與置換反應、化合反應和加成反應、硝酸的酯化和硝化反應等。為了使學生對概念有較深刻的理解,就要加強不同概念之間的對比分析,弄清并把握它們之間的差異點和相同點,找出它們的內在聯系及本質區別,使輸入的信息加強對大腦的刺激,從而讓記憶變得容易起來。例如,認識原子核涉及三個概念:元素、核素和同位素,這三個概念及其相互關系的理解是難點,學生對這三個概念易混淆。在學習完原子結構表示方法后,通過展示圖片,讓學生嘗試著用原子結構表示方法畫出,引出氫的三種原子表示法,再通過層層設疑形式,理清這三個概念及其相互關系。
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創設一系列層層遞進的問題,讓學生掌握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和相互之間的關系。由具體的實例出發設置驅動性的問題,這樣做能夠牽制學生的思維,誘發學生質疑、引起探究的沖動,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概念的興趣和動機。再借助韋恩圖,對概念之間的差異和聯系加以對比分析,加深對這些概念的記憶和理解。
三、直觀記憶策略
在中職化學基本概念中,涉及許多抽象的概念,如物質的量、阿伏伽德羅常數、氣體摩爾體積、化學鍵、同素異形體等,對剛剛進入中職階段的學生而言,掌握起來比較難,常常只是機械地記住他們的定義,難以理解,時間一久概念就模糊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可以運用生動、形象化的語言介紹概念,也可以充分利用幻燈、視聽工具、實物、模型、圖表等直觀教具,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充分發揮學生各種感官的功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加深記憶。例如,“電子云”的概念比較抽象難懂,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可以根據氫原子瞬間照相圖制成一系列幻燈片,在課堂上將幻燈片逐漸重疊放映出來,就不難讓學生理解“電子云”的概念。再如,在學習“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等概念時,將其文字敘述形式變形為數學表達式,如“物質的量濃度”這一定義的文字敘述形式為:單位體積溶液所含溶質物質的量。此時,我們可以用“n ”表示“溶質物質的量”,用“v”表示“溶液的體積”,“c ”表示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由此按照定義,物質的量濃度的數學表達式為:c= n/v。通過這一直觀的表達式,學生就不難理解物質的量濃度的定義了,記住也更容易。
基于化學概念抽象性的特點,加強直觀教學是提高化學概念教學質量的首要環節。因為只有用鮮明的感性材料,才能使大腦皮層形成興奮中心,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形成深刻的概念。其中,實驗是向學生提供感性材料最常用的教學手段,即可由實驗現象引入概念;或者由舊概念不能說明的問題引入新概念;亦或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常識作為感性材料引入新概念,都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概念的濃厚興趣。在教學活動中,直觀、形象的知識總是比枯燥、抽象的知識更能引起學生共鳴,使學生記憶更加深刻。所以,教師應當把枯燥乏味的知識講得生動、形象、有趣味,增強學生的感知,在不違背科學性的前提下,恰當利用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比喻,便于學生通俗易懂。
參考文獻:
[1]楊志亮等.對化學新教材的研究與實踐[j].化學教育,2001,(z1).
關鍵詞:中職 化學教學 基本概念 記憶
化學基本概念是指中職化學教學大綱里規定的最一般、最廣泛應用的概念,通常用詞來表示,是中職化學教學中起關鍵作用的核心內容。因為它不僅是學習化學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等知識的前提,還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基礎。學生能夠清楚、準確、深刻地理解和記憶化學基本概念,對學好化學十分重要。
一、知識組塊化記憶策略
記憶心理學研究表明:對于所有正常的成人而言,短時記憶的容量只有7±2個組塊。而根據個人的經驗和認知,使記憶材料中孤立的事物組合形成更大組塊的思維操作過程稱為“組塊化”。這是記憶活動中最一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它可以轉換記憶單元,使人腦中較小的記憶材料結合成較大的記憶單元,從而擴大短時記憶的容量,提高記憶效果。所以,在教學中有必要將龐雜的化學知識進行組塊化,再通過聯想和擴充掌握知識,不僅能夠增加大腦的記憶量,更能提高記憶的效果。例如,學習電解質概念時,讓學生抓住“或”、“化合物”兩個關鍵字詞來記憶電解質的概念,就容易把握實質?!盎衔铩北砻髦挥谢衔锊趴赡苁请娊赓|,由此可知單質和混合物都不在電解質之列;“或”則表示對化合物而言,無論其熔融態還是水溶液,只要兩種狀態下有一個滿足條件能夠導電,該化合物即屬于電解質。
化學基本概念的語言描述是概念本質的抽象概括,任何一個成熟概念的定義都是經過反復推敲和錘煉的語言。所以在教學中,找準并抓住概念的關鍵字詞,進行適當的分析論證、比較對照、綜合推理,就可以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順利完成概念的教學。抓關鍵詞法就是中職化學基本概念學習中一種行之有效的知識組塊化記憶策略,普遍適合于化學概念的理解和記憶。
二、對比記憶策略
中職化學有不少容易混淆的概念,如電解池與原電池、電離與電解、取代反應與置換反應、化合反應和加成反應、硝酸的酯化和硝化反應等。為了使學生對概念有較深刻的理解,就要加強不同概念之間的對比分析,弄清并把握它們之間的差異點和相同點,找出它們的內在聯系及本質區別,使輸入的信息加強對大腦的刺激,從而讓記憶變得容易起來。例如,認識原子核涉及三個概念:元素、核素和同位素,這三個概念及其相互關系的理解是難點,學生對這三個概念易混淆。在學習完原子結構表示方法后,通過展示圖片,讓學生嘗試著用原子結構表示方法畫出,引出氫的三種原子表示法,再通過層層設疑形式,理清這三個概念及其相互關系。
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創設一系列層層遞進的問題,讓學生掌握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和相互之間的關系。由具體的實例出發設置驅動性的問題,這樣做能夠牽制學生的思維,誘發學生質疑、引起探究的沖動,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概念的興趣和動機。再借助韋恩圖,對概念之間的差異和聯系加以對比分析,加深對這些概念的記憶和理解。
三、直觀記憶策略
在中職化學基本概念中,涉及許多抽象的概念,如物質的量、阿伏伽德羅常數、氣體摩爾體積、化學鍵、同素異形體等,對剛剛進入中職階段的學生而言,掌握起來比較難,常常只是機械地記住他們的定義,難以理解,時間一久概念就模糊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可以運用生動、形象化的語言介紹概念,也可以充分利用幻燈、視聽工具、實物、模型、圖表等直觀教具,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充分發揮學生各種感官的功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加深記憶。例如,“電子云”的概念比較抽象難懂,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可以根據氫原子瞬間照相圖制成一系列幻燈片,在課堂上將幻燈片逐漸重疊放映出來,就不難讓學生理解“電子云”的概念。再如,在學習“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等概念時,將其文字敘述形式變形為數學表達式,如“物質的量濃度”這一定義的文字敘述形式為:單位體積溶液所含溶質物質的量。此時,我們可以用“n ”表示“溶質物質的量”,用“V”表示“溶液的體積”,“C ”表示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由此按照定義,物質的量濃度的數學表達式為:C= n/v。通過這一直觀的表達式,學生就不難理解物質的量濃度的定義了,記住也更容易。
基于化學概念抽象性的特點,加強直觀教學是提高化學概念教學質量的首要環節。因為只有用鮮明的感性材料,才能使大腦皮層形成興奮中心,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形成深刻的概念。其中,實驗是向學生提供感性材料最常用的教學手段,即可由實驗現象引入概念;或者由舊概念不能說明的問題引入新概念;亦或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常識作為感性材料引入新概念,都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概念的濃厚興趣。在教學活動中,直觀、形象的知識總是比枯燥、抽象的知識更能引起學生共鳴,使學生記憶更加深刻。所以,教師應當把枯燥乏味的知識講得生動、形象、有趣味,增強學生的感知,在不違背科學性的前提下,恰當利用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比喻,便于學生通俗易懂。
參考文獻:
[1]楊志亮等.對化學新教材的研究與實踐[J].化學教育,2001,(Z1).
一、提供鮮明、生動、真實的實驗
“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痹趯嶒灲虒W中,首先以生動、鮮明、真實的實驗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然后分析、討論、比較,促使學生思維、想象、記憶,最后得出完整、正確、深刻的化學概念。例如,在講“化合反應”這一概念時,我們借助木炭、硫粉、紅磷、鐵絲等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把這些反應通過分析、推理、歸納,指導和培養學生形成抽象的化合反應概念。緊接著又做一個蠟燭燃燒的實驗,讓學生觀察并證明蠟燭燃燒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這兩種物質的反應,這樣的實驗對學生正確形成化合反應的概念內涵提供了典型、必要的認識。此外,其他化學反應類型概念的得出,也是在做典型、系列的化學實驗后,歸納、總結得出的。
二、采用對比的方法
許多化學基本概念都是對立統一的,存在一定的關系,形成一個概念組。例如,化學變化、物理變化;化合反應、分解反應;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單質、化合物;混合物、純凈物等等。對于這些本質特征對立的并列知識,在教學時,可通過列表比較,并舉出幾個實例幫助學生加以區別,做到異中求同,讓學生在相互對比的基礎上成對記憶。這樣,只要理解和記住對立概念的一面,就可以推出和記憶另一面。經常這樣訓練,能提高學生對文字的悟性,較敏銳地抓住概念中的關鍵詞,較好地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這樣就會讓學生更有效地記住這些概念而不會混淆。
三、使用多媒體解決抽象概念的教學
初中學生剛剛開始接觸化學,對一些宏觀物質的現象尚可理解,但對于宏觀物質的微觀粒子構成就很難想象,也就很難掌握。例如,分子、原子、離子等。為了讓學生掌握這些概念,一方面應用各種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直觀性;另一方面,要求學生積極思維,學會看書和思考,透徹理解概念并在應用中鞏固概念。
一、從實驗事實引出概念
課堂演示實驗可以很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由教師對演示實驗現象的分析引導學生正確地推理,進而形成化學基本概念。
例如,在講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兩個概念時,除了鎂燃燒和加熱堿式碳酸銅兩個實驗外,還可以補充一個對比實驗,即用剪刀將紙剪碎和將紙點燃這兩個小實驗。邊演示邊提問,讓學生思考:在兩個對比實驗中變與不變的是什么?這兩種變化有什么不同?看起來這是一個極為簡單的實驗,學生在觀察變與不變的現象時能回答出以下兩點:剪紙的過程中紙的形狀變了,但紙還是紙,沒有變;在燃燒過程中,紙由白色變成灰黑色灰,灰不是紙,引導學生討論這兩種變化又有什么不同。然后指出第一種變化紙沒有生成其他物質,是物理變化;第二種變化紙燃燒生成了不同于紙的灰,是化學變化。這樣從這兩個對比實驗中引出了兩種不同“變化”的概念。通過總結、舉例練習,明確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概念的意義,了解二者的區別和聯系。
在應用實驗引出概念的教學中更要重視學生實驗的直接體驗。例如,在實驗室制取氧氣的過程中引入催化劑這一概念時,將教師的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合并一起進行。實驗前先叫學生預習課本內容,實驗時教師板書實驗步驟和問題:(1)給氯酸鉀加熱并檢查是否有氧氣產生(要求學生記錄加熱產生氧氣的時間);(2)給二氧化錳加熱并檢查是否有氧氣產生;(3)把一定量的氯酸鉀和5g二
氧化錳混合加熱并檢查是否有氧氣產生(記錄加熱產生氧氣的時間);(4)把一定量的氯化鉀和5 g二氧化錳混合加熱的剩余物溶解于
水、過濾得黑色粉末即二氧化錳,干燥、稱量(記錄數據);(5)把過濾出的二氧化錳全部加入另一份氯酸鉀內加熱檢查是否迅速產生氧氣,再溶解、過濾、稱量。前后對比,然后討論得出結論:二氧化錳在反應前后質量沒有改變,化學性質沒有改變,但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反應速率。教師引入概念:具有上述特點的物質叫催化劑。這樣學生對催化劑概念的認識就很深入。
二、從理解問題的過程中引出概念
例如,講解化合價概念時,注重引導學生對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加深理解,并板書其形成過程。在理解過程的基礎上,觀察未得失電子時原子的結構示意圖,指出(結構決定性質)該元素有得失幾個電子的性質,各元素的原子只有按一定數目比作用(化合)時才表現出得失幾個電子的性質。同理,分析共價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對照結構示意圖及電子式,指出每個原子有共用幾對電子的性質,交代各種元素的原子只有按一定數目比作用(化
合)才表現出各自共用幾對電子對的性質。順勢引導,無論是離子化合物還是共價化合物,都是不同元素的原子按一定數目比結合表現出的性質,此性質叫元素的化合價。
三、注意概念的及時鞏固
在講授每一個概念后,注意整理一些相應的練習題,讓學生思考回答。例如,學習溶液、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后,為使學生能根據實驗得出概念的意義,正確地區分這三種混合物,列出下列混合物,讓學生區分:石灰乳、牛奶、敵敵畏乳油、敵敵畏與水的混合液、敵敵畏的酒精溶液、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的液體、白磷與二硫化碳溶液、食醋、石灰沙漿、爆鳴氣、塵土飛揚的空氣、清新的空氣、液氧。學生回答后,根據掌握程度進行講評、分析、糾正錯誤。還有混合物、純凈物、單質、化合物等概念,都可以適當安排這樣的鞏固性習題,這對學生掌握、深化基本概念是行之有效的。
四、注意概念的深入和發展
學生在形成化學概念時,雖然經歷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但有些概念受知識面的局限,一開始認識得可能不全面。比如,燃燒的概念突出“通常講的燃燒”及“空氣中的氧氣”這兩點,提出了燃燒是不是非得有氧氣參加的懸念,指出的這個要點將在今后的學習中進一步深化。再如,講氧化還原反應概念時,初中僅要求從物質得失氧的角度予以分析,為了照顧知識的連貫性,在分析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反應中,既指出氫氣得到氧化銅中的氧被氧化,又指出氫氣中氫元素組成了水以后,化合價升高;氧化銅中氧元素被奪去后,氧化銅中銅元素的化合價從+2價降到了零價。最后總結出凡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一定會有改變這一結論,
關鍵詞:初中;人教版;化學;概念
一、化學基本概念教學的常見問題
化學基本概念是通過大量實驗,用簡練準確的語言抽象概括出的化學原理、定義和反應規律等內容。常見的有:化學變化、催化劑、質量守恒定律等。對這些內容的學習,能夠有效幫助學生記憶和對實驗內容、過程和結果的學習理解。
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的教學常會遇到以下問題:(1)語言過于概括簡練,學生的理解掌握難度大。例如,置換反應的概念:由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起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雖然用了準確簡潔的語言對反應過程進行了概括,但對反應的具體理解還需要通過實驗學習。(2)內容較多,學生的記憶工作繁重,容易產生厭學現象。基本每一節課,都要接觸學習新的基本概念內容,學生很容易因為背誦任務量過大而產生厭學心理。
二、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方法
為了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課堂教學中我們也采取了一些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學習化學基本概念。較為常見的有如下幾種:
1.直觀教學法。利用課上的示范性實驗、模具等向學生具體地展示整個化學反應的過程,通過實驗過程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相關的基本概念。
2.對比教學法。不同化學概念之間既有區別,也存在著聯系。將相似的概念進行對比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清晰區分概念內容,關聯記憶相似知識。例如,對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教學,可以把分子、元素、原子進行對比教學。
三、如何幫助學生優化對化學基本概念的記憶
為了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優化學生對化學基本概念的記憶,在教學當中我們還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進行教學:
1.多媒體結合式教學。隨著基礎信息化教學設備的普及,老師應該提升自己對多媒體設備的操控能力。運用多媒體,彌補課堂示范性實驗的不足之處。
論文摘要:初中化學學科的顯著特點是概念多。準確理解這些概念對學好初中化學關系很大,是教學的重點難點。學法不當,效果自然不好。教學實踐表明,學好化學基本概念的關鍵是對每一個概念的剖析和深刻理解。
在化學概念教學中,學生化學概念的形成是一個從化學變化的感性認識出發,經過抽象而達到化學理性認識的過程。在教學中要避免學生死記硬背化學概念,不會靈活運用概念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傾向,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
化學概念是用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出來的,常包括定義、原理、反應規律等。其中每一個字、詞、每一句話、每一注釋都是經過認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義,以保證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學性?;瘜W概念是學習化學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準確的理解概念對于學好化學是十分重要的,靈活的運用概念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那是更重要的。
一、充分利用直觀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形成概念
學生學習化學概念的一個心理障礙就是覺得抽象。進入初中三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多于抽象思維,對抽象概念的學習,一般離不開感性材料的支持。所以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采取各種直觀教學手段,如實驗、模型、圖表、幻燈、錄像、多媒體等,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幫助形成或理解概念。有些概念僅憑直觀感覺,通過直觀觀察和形象思維就可形成的具體概念,如結晶、分解反應等。
二、講清概念中關鍵的字和詞
為了深刻領會概念的含義,教師不僅要注意對概念論述時用詞的嚴密性和準確性,同時還要及時糾正某些用詞不當及概念認識上的錯誤,這樣做有利于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例如,在講“單質”與“化合物”這兩個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純凈物”三個字。因為單質或化合物首先應是一種純凈物,即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然后再根據它們組成元素種類的多少來判斷其是單質或者是化合物,否則學生就容易錯將一些物質如金剛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單質,同時又可誤將食鹽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電解質電離時所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酸?!逼渲械摹叭俊倍直闶沁@個概念的關鍵了。因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電離是既有陽離子H+產生,但也有另一種陽離子Na+產生,陽離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講酸和堿的定義時,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區別酸與酸式鹽、堿與堿式鹽。
三、重視實驗、深化理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許多概念都是通過實驗總結出來的。因此,針對某些概念認真做好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實驗過程和現象,經過觀察、分析、歸納,得出正確結論是深化概念教學的有效手段。如: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個概念的引出,課本中首先是由日常生活所見的實例和兩個化學實驗開始,一個是鎂帶在空氣中燃燒,另一個是堿式碳酸銅的加熱分解。從上述實例和實驗我們可總結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最本質的特征就是有沒有新物質生成,有新物質生成則屬于化學變化,相反,沒有新物質生成則屬于物理變化。但是,這里還要注意一點,那就是在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常會伴隨著一些現象,如放熱、發光、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雖然這些現象可幫助我們判斷有沒有化學變化發生,但這往往不是判斷的唯一標準,因而應給予注意。
四、習題訓練,掌握概念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會遇到許多化學概念,這些概念若只停留在實驗上,教師的分析、講解上,是遠遠不夠的;那樣學生只是暫時的理解,是不能真正掌握的。要想讓學生對這些化學概念融會貫通、真正掌握,教師必須在每教給學生新的化學概念之后,及時、有針對性地布置給學生一定量的習題,來檢驗學生對所學概念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同時也是在引導學生對所學概念進一步復習鞏固。
如:在學生學習了“酸”、“堿”、“鹽”這三個化學概念之后,為了防止學生混淆,我就列舉出大量關于“酸”、“堿”、“鹽”的化學式,讓學生自己來辨析,哪個是“酸”、哪個是“堿”、哪個“鹽”;再列舉出大量的“陽離子”和“陰離子”,讓學生自己組合,并讓學生自己說出該物質是“酸”、是“堿”還是“鹽”。
五、正反兩面,講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時從正面講完后,再從反面來講,可以使學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講了“氧化物”的概念“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種是氧元素,這種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著提問:“氧化物都是化合物嗎?”“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就一定都是氧化物嗎?”這樣,可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反復推敲,從而引導學生學會抓住概念中關鍵的詞句“由兩種元素組成”來分析,由此加深對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為今后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六、運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
學生掌握概念,不能停留在對概念的理解和給概念下定義、作注釋的水平上,更重要的是廣泛應用概念,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加強概念教學與實際生產、生活的聯系,有意識的指導學生用學過的科學概念來解決和解釋實際問題,不僅能增強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及時鞏固和深化概念。如用有關概念來解釋一些現象或變化,懂得有關概念在計算中的應用,能將有關概念運用于實驗或生產中等等。如學生學習了鹽酸、硫酸、硝酸、碳酸、醋酸等具體酸類后,從組成上、性質上進行分類,酸可以分為有機酸和無機酸兩類,無機酸又可分為含氧酸和無氧酸。學生經過這樣的分析,不僅使概念得到應用,而且使概念得到了具體化、系統化,從而更牢固地掌握了知識。
總之,在進行化學概念的教學中,要抓住每個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詞、句以及相關特征,把概念講清楚,講透徹,搞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這樣,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強學習能力都是大有幫助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