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9 08:34:32
序論:在您撰寫學校德育的基本方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教師要注重教學理念的更新,在活動課上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
之所以我們要重視小學生的語文活動課學習,其主要目的在于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在活動課上能夠對已經學過的基礎語文知識進行應用和練習,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能力。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更新教學理念,能夠在傳統和現代的教學理念對比之下發現,現在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的科學與合理之處,能夠積極主動踐行素質教育的基本指導思想,真正的將學生置于學習主人的地位,讓學生能夠在小學語文活動課程當中,充分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體會在活動課上學習語文的快樂。所以,當老師的教學理念轉變以后,在課堂之上就不會變成老師的一言堂了,而是能夠讓學生充分的參與,教師可以多設計一些互動環節,能夠讓學生在這樣的互動過程當中,更好的與老師進行相關問題地交流,提高學生對于很多問題的主觀認知,能夠讓他們將自己的疑問提出來,從而在學習中變得更加主動,更好的保護好他們的探究欲望。
二、精心選擇小學語文活動課的具體內容
在小學語文活動課程當中,教師要實現教學目標,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活動課程的設計和內容選擇當中,就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和教學的目標來進行。小學語文這門課程能夠給學生帶去很多的間接經驗,能夠讓學生拓展自己的視野,所以,在活動課程當中,學生不僅擴展了視野,而且能夠發現語文學習本身能夠拓展自己的人際交往氛圍,能夠提高自己的社會交往自信心。在內容的選擇方面,要充分的選擇教材當中那些可以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內容,讓學生在觀察動手操作當中,更好的學習這樣的內容。例如,可以組織學生結合教材的內容,走上街頭進行采訪,或者做一份調查報告,這樣的練習都是非常直觀的,而且在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語文實踐活動,這樣的活動,需要教師積極地組織,并將課堂之內和課堂之外有效結合。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的選擇都具有一定的季節性,所以,結合這樣的季節,也可以帶領學生們去野外進行郊游,在郊游的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做好一些記錄,在回來的時候完成一些習作,可以相互分享自己在郊游過程當中的發現和感受。
小學英語 課堂教學 方法及步驟
一、小學英語課堂導入的方法(Lead-in)
課堂導入的目的就是,一般情況下,每節課的開始都要有一個導入的步驟。這一步驟通常采取復習舊知識引出新知識的方法,這是為了承上啟下,以舊帶新,也是為了幫助學生鞏固以前學過的內容。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必定要進行有效的課堂導入,因為“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課堂導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眾所周知,復習的主要目的是“溫故而知新”,因為,對我們國家的小學生來說,由于缺乏自然的語言學習環境,英語學習中最大的阻力就是遺忘。為了克服遺忘現象,就要設法使自己獲得的語言知識和技能不斷地得以重復和運用,只有通過有規律的復習和鞏固,才能加深記憶。只有通過運用,才能加深理解。有關統計數字表明,當舊知識和技能的鞏固率達到80%以上時,才能保證順利地進行新知識的學習。此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及時地彌補教學中疏漏的地方,進一步完善整個教學過程,自然進入新的教學內容。當然,這一步驟所用的時間也不必過長,否則會影響下一個教學步驟。
導入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也是非常靈活的。這取決于選擇的內容、復習的目的及學生掌握的程度。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
1、連鎖句型操練(Chain Drill)。
教師首先向一個學生問一個問題,這個學生先回答這個問題,然后再向第二個學生問一個類似的問題。第二個學生先回答問題,然后再向第三個學生問一個類似的問題,以此類推,學生有問有答,形成一個問答鏈,例如:
教師:What are you doing?
學生:I am writng.What are you doing?
學生:I am drinking.what...,..
這種方法可以創造師生互動和學生問互動的學習環境,非常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在練習時可以使用同一個問題,也可以提問不同的問題。否則學生可能會感到枯燥乏味。
2、聽寫(Dictation)。
聽寫是一種簡便而又廣泛的教學方式,可用來復習字母、單詞、句子、短文等。這是一種集聽和寫兩種技能合二為一的語言訓練形式。使用這種方法時,教師應注意聽寫時語速不能太慢,要用正常的語速來讀,按意群來停頓。一般情況下,只讀三遍,第一遍要求學生只聽不寫,第二遍邊聽邊寫,第三遍邊聽邊檢查。否則,雖然學生能將句子或短文正確地寫出來,但最終不利于培養學生聽和寫的能力。
3、找出特例(Odd Man out)。
這是一種適合用于語音和詞匯的練習方式。在小學階段,語音與詞匯占有很大的比例,用這種方法可以進行比較全面的練習。教師可以來用筆頭和口頭的形式給出一組單詞,在這一組詞中,有一個詞的發音或拼寫或詞義不同于其他的詞,要求學生找出這一個不同的單詞。例如: cheese eggs oranges bread soap meat (第五個詞的詞義同其他單詞不屬于一類)
總之,導入的方法很靈活,教師也可以自行設計適合自己學生和自己教學內容的不同形式,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二、英文課文內容的介紹方法(Presentation)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介紹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主要是指教師運用各種不同的手段向學生展示或解釋新的語言內容和項目。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理解和認識新的語言項目的運用、發音、形式和意義。對學生來說,主要是感知這種語言現象,以下將介紹幾種課堂教學的方法:
1、使用母語輔助教學(Mother Tongue)。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盡量使用英語組織教學活動,有利于學生直接理解英語和運用英語。但是,教師使用的英語不能超過學生的語言水平,特別是小學生。如果教師使用的語言太難,學生聽不懂,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所以在教一些抽象名詞和不易用實物、圖片和動作解釋的語言現象時,最好使用漢語。漢語解釋快捷、簡單、省事。當然,不能過多地使用漢語。英語和漢語的使用原則是:可能的情況下,使用英語;必要的情況下,使用漢語。
2、利用實物進行形象化介紹(Real Objects)。
使用實物進行介紹既方便易行,又直觀形象,它能夠把抽象的語言具體化,復雜的語言簡單化。尤其對小學生來說,趣味性和知識性相結合,十分有利于學生接受。實物包括的范圍很廣,如:學生的學習用具――書本、紙張、鋼筆、作業本、書包等,教室內的設備――黑板、桌子、椅子、門、窗戶等。另外,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從教室外搜集和購買一些實物,如:水果、食品、用具等。
3、配合圖片進行介紹(Pictures)。
在教學中,特別是教詞匯時,可以選用一些色彩艷麗的圖片配合教學,如:plane飛機、train火車、lion獅子、tiger老虎等,圖片包括教科書中的插圖、教學掛圖、廣告畫、照片、幻燈片、賀卡等,同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展示畫片,這樣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在理解單詞時更加的印象深刻。
[關鍵字] 小學英語 課堂教學 方法及步驟
一、小學英語課堂導入的方法(Lead-in)
課堂導入的目的就是,一般情況下,每節課的開始都要有一個導入的步驟。這一步驟通常采取復習舊知識引出新知識的方法,這是為了承上啟下,以舊帶新,也是為了幫助學生鞏固以前學過的內容。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必定要進行有效的課堂導入,因為“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課堂導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眾所周知,復習的主要目的是“溫故而知新”,因為,對我們國家的小學生來說,由于缺乏自然的語言學習環境,英語學習中最大的阻力就是遺忘。為了克服遺忘現象,就要設法使自己獲得的語言知識和技能不斷地得以重復和運用,只有通過有規律的復習和鞏固,才能加深記憶。只有通過運用,才能加深理解。有關統計數字表明,當舊知識和技能的鞏固率達到80%以上時,才能保證順利地進行新知識的學習。此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及時地彌補教學中疏漏的地方,進一步完善整個教學過程,自然進入新的教學內容。當然,這一步驟所用的時間也不必過長,否則會影響下一個教學步驟。
導入的方法:導入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也是非常靈活的。這取決于選擇的內容、復習的目的及學生掌握的程度。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
1、連鎖句型操練(Chain Drill)。
教師首先向一個學生問一個問題,這個學生先回答這個問題,然后再向第二個學生問一個類似的問題。第二個學生先回答問題,然后再向第三個學生問一個類似的問題,以此類推,學生有問有答,形成一個問答鏈,例如:
教師:What are you doing?
學生:I am writng.What are you doing?
學生:I am drinking.what...,..
這種方法可以創造師生互動和學生問互動的學習環境,非常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在練習時可以使用同一個問題,也可以提問不同的問題。否則學生可能會感到枯燥乏味。
2、聽寫(Dictation)。
聽寫是一種簡便而又廣泛的教學方式,可用來復習字母、單詞、句子、短文等。這是一種集聽和寫兩種技能合二為一的語言訓練形式。使用這種方法時,教師應注意聽寫時語速不能太慢,要用正常的語速來讀,按意群來停頓。一般情況下,只讀三遍,第一遍要求學生只聽不寫,第二遍邊聽邊寫,第三遍邊聽邊檢查。否則,雖然學生能將句子或短文正確地寫出來,但最終不利于培養學生聽和寫的能力。
3、找出特例(Odd Man out)。
這是一種適合用于語音和詞匯的練習方式。
在小學階段,語音與詞匯占有很大的比例,用這種方法可以進行比較全面的練習。教師可以來用筆頭和口頭的形式給出一組單詞,在這一組詞中,有一個詞的發音或拼寫或詞義不同于其他的詞,要求學生找出這一個不同的單詞。例如:
many man can bag (第一個詞的發音不同于其他單詞)
cheese eggs oranges bread soap
meat
(第五個詞的詞義同其他單詞不屬于一類)
總之,導入的方法很靈活,教師也可以自行設計適合自己學生和自己教學內容的不同形式,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二、英文課文內容的介紹方法(Presentation)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介紹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主要是指教師運用各種不同的手段向學生展示或解釋新的語言內容和項目。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理解和認識新的語言項目的運用、發音、形式和意義。對學生來說,主要是感知這種語言現象,以下將介紹幾種課堂教學的方法:
1、使用母語輔助教學(Mother Tongue)。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盡量使用英語組織教學活動,有利于學生直接理解英語和運用英語。但是,教師使用的英語不能超過學生的語言水平,特別是小學生。如果教師使用的語言太難,學生聽不懂,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所以在教一些抽象名詞和不易用實物、圖片和動作解釋的語言現象時,最好使用漢語。漢語解釋快捷、簡單、省事。當然,不能過多地使用漢語。英語和漢語的使用原則是:可能的情況下,使用英語;必要的情況下,使用漢語。
2、利用實物進行形象化介紹(Real Objects)。
使用實物進行介紹既方便易行,又直觀形象,它能夠把抽象的語言具體化,復雜的語言簡單化。尤其對小學生來說,趣味性和知識性相結合,十分有利于學生接受。實物包括的范圍很廣,如:學生的學習用具——書本、紙張、鋼筆、作業本、書包等,教室內的設備——黑板、桌子、椅子、門、窗戶等。另外,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從教室外搜集和購買一些實物,如:水果、食品、用具等。
3、配合圖片進行介紹(Pictures)。
在教學中,特別是教詞匯時,可以選用一些色彩艷麗的圖片配合教學,如:plane飛機、train火車、lion獅子、tiger老虎等,圖片包括教科書中的插圖、教學掛圖、廣告畫、照片、幻燈片、賀卡等,同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展示畫片,這樣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在理解單詞時更加的印象深刻。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效率,教師必須掌握好各種課堂導入的方法及課文內容介紹的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同時或綜合性的運用多用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
[參考文獻]
[1] 巫漪云,少年兒童英語教學[M]華東大學出版社 1998
關鍵字: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法
一、小學英語課堂導入的方法
課堂導入的目的就是,一般情況下,每節課的開始都要有一個導入的步驟。這一步驟通常采取復習舊知識引出新知識的方法,這是為了承上啟下,以舊帶新,也是為了幫助學生鞏固以前學過的內容。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必定要進行有效的課堂導入,因為“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課堂導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眾所周知,復習的主要目的是“溫故而知新”,因為,對我們國家的小學生來說,由于缺乏自然的語言學習環境,英語學習中最大的阻力就是遺忘。為了克服遺忘現象,就要設法使自己獲得的語言知識和技能不斷地得以重復和運用,只有通過有規律的復習和鞏固,才能加深記憶。只有通過運用,才能加深理解。有關統計數字表明,當舊知識和技能的鞏固率達到80%以上時,才能保證順利地進行新知識的學習。此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及時地彌補教學中疏漏的地方,進一步完善整個教學過程,自然進入新的教學內容。當然,這一步驟所用的時間也不必過長,否則會影響下一個教學步驟。
導入的方法:導入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也是非常靈活的。這取決于選擇的內容、復習的目的及學生掌握的程度。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
1.連鎖句型操練。
教師首先向一個學生問一個問題,這個學生先回答這個問題,然后再向第二個學生問一個類似的問題。第二個學生先回答問題,然后再向第三個學生問一個類似的問題,以此類推,學生有問有答,形成一個問答鏈,例如:
教師:What are you doing?
學生:I am writng.What are you doing?
學生:I am drinking.what...,..
這種方法可以創造師生互動和學生問互動的學習環境,非常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在練習時可以使用同一個問題,也可以提問不同的問題。否則學生可能會感到枯燥乏味。
2.聽寫(Dictation)。
聽寫是一種簡便而又廣泛的教學方式,可用來復習字母、單詞、句子、短文等。這是一種集聽和寫兩種技能合二為一的語言訓練形式。使用這種方法時,教師應注意聽寫時語速不能太慢,要用正常的語速來讀,按意群來停頓。一般情況下,只讀三遍,第一遍要求學生只聽不寫,第二遍邊聽邊寫,第三遍邊聽邊檢查。否則,雖然學生能將句子或短文正確地寫出來,但最終不利于培養學生聽和寫的能力。
3.找出特例。
這是一種適合用于語音和詞匯的練習方式。
在小學階段,語音與詞匯占有很大的比例,用這種方法可以進行比較全面的練習。教師可以來用筆頭和口頭的形式給出一組單詞,在這一組詞中,有一個詞的發音或拼寫或詞義不同于其他的詞,要求學生找出這一個不同的單詞。例如:many man can bag (第一個詞的發音不同于其他單詞)
cheese eggs oranges bread soap meat (第五個詞的詞義同其他單詞不屬于一類)
二、英文課文內容的介紹方法(Presentation)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介紹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主要是指教師運用各種不同的手段向學生展示或解釋新的語言內容和項目。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理解和認識新的語言項目的運用、發音、形式和意義。對學生來說,主要是感知這種語言現象,以下將介紹幾種課堂教學的方法:
1.使用母語輔助教學。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盡量使用英語組織教學活動,有利于學生直接理解英語和運用英語。但是,教師使用的英語不能超過學生的語言水平,特別是小學生。如果教師使用的語言太難,學生聽不懂,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所以在教一些抽象名詞和不易用實物、圖片和動作解釋的語言現象時,最好使用漢語。漢語解釋快捷、簡單、省事。當然,不能過多地使用漢語。英語和漢語的使用原則是:可能的情況下,使用英語;必要的情況下,使用漢語。
2.利用實物進行形象化介紹。
使用實物進行介紹既方便易行,又直觀形象,它能夠把抽象的語言具體化,復雜的語言簡單化。尤其對小學生來說,趣味性和知識性相結合,十分有利于學生接受。實物包括的范圍很廣,如:學生的學習用具――書本、紙張、鋼筆、作業本、書包等,教室內的設備――黑板、桌子、椅子、門、窗戶等。另外,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從教室外搜集和購買一些實物,如:水果、食品、用具等。
3.配合圖片進行介紹。
關鍵詞:中小學生;道德建設;特點;建議
人是群居動物,不可能脫離社會這個大環境而獨立生存。一個人生活在不同的環境當中,受不同的氛圍熏陶,個性品質必然不同。一個生活在批評之中的人,往往遇事多用譴責;而一個生活在鼓勵之中的人,往往擁有自信;一個生活在諷刺之中的人,往往更加自卑;而一個生活在關懷之中的人,往往懂得感激;一個生活在恐懼之中的人,往往充滿憂慮;而一個生活在認可之中的人,往往更加自愛。所以說,成長離不開環境,同時,每個人的行為也會對他人及整個社會產生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為了適當而自發地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使人們對自己的行為加以必要的約束,引導人的行為向著積極的方面發展,這就產生了對道德的需要。
作為一位中小學德育工作者,認清和明確中小學德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和新任務,遵循和把握中小學生的成長規律,掌握道德建設特點及重要性,才能有的放矢地實現全方位、全過程育人。
一、中小學生道德建設的特點
道德的形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它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亦將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永恒發展。道德與法律不同,它無法以某種標準為尺度,不能靠強制力量來實行,它要求人們將一定的社會道德規范轉化為潛意識中的某種信念來自發地支配其行為。也正是這些特征又使道德具有廣泛性的特點,許多法律無法觸及的領域卻歸屬于道德范疇,受社會道德規范的約束。
道德生活不同于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其特點是不計成本,只講義務,不講權利,是以目標的高尚與否作為衡量一個人道德水平的尺度。因此,道德有時看似是一種高于現實的理想,在人類社會生活中起著種種示范作用,但它又由當前社會經濟基礎決定并受種種社會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因此,它往往是理想與現實的結合。
道德學習亦不同于知識學習和技能學習,知識學習強調接受、理解和創造,技能學習強調訓練、熟練和應用,道德學習強調潛移默化、個體覺悟和生活踐履。因此,與之相適應,道德教育也應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道德不是靜態的標準,而是一種隨社會經濟基礎的變化和發展而不斷變化的社會上層建筑,它在受社會各種現實因素影響的同時也會對現實社會產生巨大的能動作用。道德之行和道德之教往往有一種召喚、凈化的功能,使學生具有一種與世俗相抗衡的力量,使他們的心靈有所寄托,作為人的價值得到實現。對于人類生活來說,這種召喚、凈化直指他們的內心深處,是不同于外在約束力量的內在約束力量,以一種不同于外在約束的方式實現對歷史發展和現實生活的社會制衡。
二、中小學生道德建設的幾點建議
教育歷來遵循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原則。抓小學一、二年級德育教育工作,應以學習目的性教育為主,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抓三、四年級德育教育工作,應以建立“防分化,促轉化”的目標管理為主,為每個學生創造健康向上的發展機會和空間;而五、六年級是學生第一次面臨升學的轉折時期,德育教育工作應以人生觀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為主,讓學生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中學生是個性逐步形成、逐步走向獨立的時期,德育教育工作應以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為主,在孩子逆反心理形成初期,提前抓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孩子少走彎路。對中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各年級各有重點,根據學生的學習任務和心理特點,堅持“層次化”原則,既能保證教育的針對性和可接受性,又能使思想品德教育取得實效。
筆者根據多年的德育工作實踐,對如何從事中小學生德育建設有以下幾點建議:
1.優化教師團隊
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熏染學生的行為,為人師表,率先垂范。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是教師必備的行為品質。中小學是孩子的啟蒙教育階段,學生很容易把教師的一切視為自己效仿的榜樣。學校應定期組織全體教師進行“正師德、鑄師魂、練師能”活動,如:學習教師禮儀,中小學職業道德規范;看全國優秀教師師德師風電視電影片;聆聽教育專家做師德師風建設報告會;邀請專家同全校教師共同探討中華傳統文化孕育道德的精深與師德師風的密切關系;在校內組織德育骨干教師進行交流演講;校領導與每位教師鑒定《師德師風責任書》等。通過多種形式來提高教師的素養,優化教師團隊。
2.建立健全團隊和相應的組織
學校要規范地成立少年兒童工作委員會,成立團委和少先隊組織,如果同年級在四個教學班以上,可按年級分別選拔、聘任年級大隊輔導員和團支部,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開展分層教育實踐活動,圍繞新的歷史條件下團隊工作的根本任務和要求,切實把工作聚焦到對少年兒童的德育建設上來。
3.依托節日開展德育教育實踐活動
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為契機,對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增進民族情感,弘揚民族精神,提高道德素養,提升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利用系列重大節慶紀念日,讓學生在實踐和學習中成長。如:“三八”節,可以開展關愛母親、報答母愛活動;清明組織學生緬懷革命烈士,珍惜生命活動;“五四”組織學生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六一”開展慶六一文藝演出、書畫科技展或運動會;“七一”利用校園板報、廣播、紅歌賽慶祝黨的生日;“八一”與社區聯合,進行擁軍愛軍和國防教育;九月教師節各班利用主題班隊會進行豐富多彩的感謝師恩教育;“十一”國慶節,有條件的學??山M織學生參觀博物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十一月利用消防安全宣傳周,學校與消防隊進行“緊急消防疏散演習”,提高學生自護自救的技能;12月4日法制日,各班通過舉行法律講壇,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通過各種節日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成長,在活動中受到教育。
4.重視班委、班級團支部的選舉及培養
在學生眼里,班干部是好學生的象征,是孩子們奮斗的動力,班干部的選舉、班委的成立都應充分考慮全班同學的意見,最好采取不記名投票的選舉辦法,職責和權力應落實到個人,充分調動班委和團支部的組織帶動作用,明確班級工作計劃并確保其貫徹落實。
5.認真開好班會課
抓住每周班會課的機會,全面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多開展有關政治、時事理論及形勢教育、法制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等活動。如:開展時政辯論賽、時事有獎競答等來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和認識水平,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保持清醒的頭腦及對祖國應擔當的責任,樹立正確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6.抓好“學生一日行為規范”的教育和落實
德育辦要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制定出本校切實可行的“學生一日行為規范”評分標準,充分利用這一手段,嚴格執行并定時進行公布。以此促進學生的紀律、學習、衛生等各方面的表現,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主人翁責任感。同時,還要將“學生一日行為規范”作為入團入隊、三好生選舉的標準之一。
7.重視正面宣傳作用
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宣傳教育活動,如:利用紅領巾廣播站、紅領巾電視臺、紅領巾記者站、校報等宣傳工具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利用勤工儉學、公益勞動、校園環保站、文學社、籃球協會、興趣制造小組等活動,陶冶學生情操,促使學生思想品德形成。
8.重視學校德育文化建設的投入
讓校園的墻壁、石頭說話,環境育人。如:可在學校的操場周邊圍墻上繪出經典的成語典故,樓房的面墻上鑲嵌世界、中國、地區地圖。利用長廊展出學生的手功與字畫,教室過道懸掛名人名言,教室內布置團隊陣地等形式,形成一樓一主題、一層一內容的立體校園文化,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為學生提供獲取成功的外部條件。
9.故事觸情
對于小學生,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內容可以以故事為主。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也喜歡聽故事。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充分做好準備,通過誘人的故事情節來激發學生樸素的道德情感,使學生從故事中明白事理,堅定信念,提高理性認識。
10.增強與同學的交流
作為老師,首先要愛護和關心學生,和學生交朋友,以自己的潔言潔行和高尚品德去感化學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贏得學生的信賴和尊重。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難題或不順心的事時,就會自然地將老師當做最信賴的人,他們能一吐為快,相信老師能指點迷津。
11.辦好“家長學?!?/p>
以“家長學?!睘檩d體,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子觀、成才觀。建立家長學校組織機構,成立三級家長委員會,定期開展班級、年級、校級家長學?;顒印Ee辦家教講座,交流家教經驗,問卷調查,表彰優秀家長學員,特別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組織開放日活動,通過多種渠道,暢通家校聯系,形成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相互溝通合作的網絡,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一是聘請校外的知名家教人士辦講座,二是開展“教子有方”的經驗介紹,三是讓家長與學生共同走上講臺,交流家庭教育問題的得與失。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之間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只有三位一體形成合力才能發揮教育的最大效果。學校還要充分利用“校訊通”網絡的作用,定期和不定期地與家長進行手機短信聯系與交流,充分發揮家長學校優質資源的作用。
12.將德育滲透到各個學科中,拓寬德育渠道
如:語文教師結合教學的思想內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發學生情感,通過創設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學生,培養學生自信心,教會學生做人做事。數學教師通過數學課向學生傳授上下五千年中華民族在數學發展史上的燦爛歷史,使學生在學習中增強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時在教學中通過“問題―質疑―解決”的模式,培養學生沉著堅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難、不怕艱苦的心理品質。英語老師要根據教材的總體內容,將外來優秀文化、現代文明融為一體,利用英語格言、警句、祝福語等滲透思想道德
教育。
無論什么課,教師們都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極為豐富的德育資源,恰當運用各種傳統的、現代化的教育媒體,當好一個設計者、組織者、材料提供者。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中,按照學科教學的自身規律,自覺地培養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靈和豐富知識的一代跨世紀新人。
一、日本中小學德育的方法
日本始終把道德教育放到首位,在德育過程中強調學生德育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真實體驗和實踐感受?;趯W生心理發展特點和道德教育規律,日本中小學探索出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操作性強、效果好的德育方法。
1.問題解決法
日本在道德教育中強調問題解決方法的應用。問題解決法強調兒童作為道德學習的中心和主體,反對以教師為主導的說教式灌輸。它的主要特點是為學生提供問題情境,讓他們產生認知沖突,主動地解決所面對的疑問和矛盾,從而在此過程中建立道德認知,提高道德能力水平。教師的作用在于創設問題情境,向學生呈現能夠引起疑問或認知沖突的材料,關注學生已有的道德經驗和認識,研究發展經驗和認識契機,努力利用新的問題情境,提高兒童道德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另外,教師會組織學生進行交流、研討和辯論,提供學生發表意見和反省的機會,并在此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視野,加深他們對道德的理解。
2.道德兩難教學法
基于對美國道德教育理論家科爾伯格理論的研究,日本中小學在課堂上較好地運用了道德兩難教學法。道德兩難教學法是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提供一種同時涉及兩種道德規范且不能兼顧的問題和情境,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充分討論,目的在于創造機會讓學生接觸比自己道德性發展階段更高一層的道德思維,引發認知失衡,引導他們在尋找新的認知平衡中,不斷地提高道德的抉擇能力和判斷能力。
3.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日本中小學課堂中比較重視且很有特色的德育教學法。它的特點在于引導學生學會換位思考,主要方法是通過練習角色換位,在承擔某一事件特定角色的過程中充分體會角色的處境,從而讓孩子體會到他人的感受、需求或利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會引導學生思考自己與他人差異或分歧產生的原因,幫助學生超越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
4.實踐體驗法
促進道德認識、情感向道德行為轉化,是道德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因此,日本道德教育非常重視實踐體驗法。日本中小學在實施道德教育的過程中,強調學生在不斷實踐和反復訓練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效地將學生認識轉變成實際生活中的日常行為表現。因此,日本在德育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且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內容,鼓勵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德育實踐。另外,日本中小學盡量將道德教育內容細化為行為規范,使學生在具體實踐和行動的過程中能夠有規可依、有章可循。
5.多感官體悟法
日本學校道德教育課程強調學生對道德價值的感悟和體會,強調學習過程中學生信息的輸入與輸出。這不僅給學生留有專門的時間來思考,還能充分調動學生多感官進行學習。課堂上,教師會給學生提供道德資料,包括閱讀資料和聲像資料。依據內容,教師提出有利于兒童深化思考和討論的問題,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思考時間。學生要將自己的想法轉化成文字或以表演的形式表達出來。這種遵從信息輸入―內化加工―提取輸出的德育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道德價值的感悟和體會,最終達到能夠自發做出道德判斷和解決問題的
效果。
基于這些高效的德育方法,日本還強調直接德育方式與間接德育方式的有機結合。一方面,加強間接教育活動與直接道德課教學的聯系;另一方面,加強直接道德課教育跟各教科及特別活動的聯系,發揮直接道德課教育對間接性道德教育活動的深化、補充、統一和綜合的作用,從而提高中小學道德教育的效果。
二、我國德育方法存在問題
2014年,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強調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從戰略高度確立了德育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但目前,我國中小學德育效果差強人意。
第一,德育方法單一,學生實際獲得較少。概括地說,我國中小學道德教育的方法過于簡單,“說教為主”和“形式主義”嚴重,缺少對學生德育過程的關懷,情感培養少,其結果是學生對規范的接受可能只是表面和機械的,不是出自內心的道德認識和道德信念。第二,忽視道德發展規律,學生主體性地位缺失。隨著課程改革進入“深水區”,教育必須遵循教育對象的成長規律,尊重學習者的主體性地位。不考慮兒童道德認知發展階段特點,把學生僅僅視為道德規范的被動接受者,用這種教育方式培養學生,很難提高學生的道德判斷和選擇能力。第三,缺少高質量德育情境,學生缺乏實踐體驗。中小學是一個人道德模式和道德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最需要循循善誘、潛移默化、真情實感和生活體驗式的教育。然而,在當今的德育課堂上,缺少高質量德育情境的創設,教師處理課堂情境時主觀隨意,使學生情感體驗不足、不深,出現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割裂的現象。學生缺少體驗性的過程,致使德育缺乏向生活和現實世界回歸的途徑。第四,未建立一體化育人模式,缺少間接性德育方法。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將道德教育課看作德育教師和班主任的責任,導致德育與其他課程脫離和分裂,未能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獲得積極的價值取向,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目標落空、
落虛。
為此,2014―2015年,北京市陸續出臺了《中小學學科教學改進意見》《義務教育階段國家課程設置實施方案》等重要課程改革文件,要求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發揮學科育人功能,潛移默化實現育人目標,實現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從多個維度系統地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育人體系。
【關鍵詞】日本;中小學;德育方法;啟示
所謂德育方法,是指為了達到德育目的而在德育活動中所采用的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和,是實現既定道德教育目標的必要條件,是德育內容發揮作用的手段,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發生作用的中介,是影響德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日本中小學常用的德育方法
1、道德時間課
日本設有專門的道德課程,道德教育課主要講授行為規范、道德法則、公德品質和做人的道理等,課程以課堂教學為主,采用講授、討論、交流、視聽等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思考過程。道德時間課以培養“道德實踐能力”為主要目標。道德實踐能力分三層結構:第一層是見識、判斷和情感,第二層是態度與實踐意識,第三層是實踐意志力。重點主要是第一層與第二層,第三層內容主要由其他教育途徑來承擔,并且強調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要求。
2、學科滲透
日本學校各學科教學也承擔了道德教育的任務。日本的《學習指導要領》指出國語課培養語言的實感和尊重國語的態度,培養兒童團結、謙遜、勞動、有禮貌、智慧、同情弱小、見義勇為等品德。數理學科則通過歸納推理數學能力的培養,形成合理的生活態度??傊?,各學科的教學已經注意到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特點,有意識地進行道德滲透,發揮綜合教育作用。
3、特別活動
特別活動是日本學校進行道德教育的另一途徑。日本的特別活動課,不像我國的課外活動,學??山M織可不組織,它是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組成部分,具有明確的活動目的和內容。它要為學生提供十分人性化的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創造能力,促進個性的形成,培養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表現能力。因此,特別活動的形式豐富多樣,突破時空限制,包容性很強。
4、整體教育
整體教育是各種教育力量結合的統稱。一方面指學校整體的教育工作,另一方面指學校、家庭和社會結合的教育工作。日本強調建立“學校一家庭一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如制定“道德教育研究學校制度’、“道德教育協同推進學校制度”,設置“道德教育推進?!薄ⅰ皩W校與家庭協作推進?!钡?,而且各中小學的家長會組織健全,家長參與學?;顒?,與學校配合,深入、廣泛地強化了整體教育目標。
二、日本德育方法的特點
1、重視德育的體驗活動
日本認為許多道德行為、意識都要通過實踐體驗才能逐步內化,凡是經過親身體驗的事物才容易理解和接受。為了加強學生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加深對大自然的體驗,提高道德實踐能力,日本文部省自80年代以來,大力提倡并推行“體驗學習”活動,讓學生自己認識自然、體驗社會生活,培養生存能力,以培養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
2、注重養成教育
日本學校普遍重視特別活動中學生道德經驗的積累。特別活動的形式豐富多樣,突破時空限制,包容性很強,通過為學生提供豐富人性化的教育活動,使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實踐中,履行道德規范,反復經受鍛煉,從而養成一定的道德行為和習慣。位于東京市中心的淺草小學,他們每年還多次邀請社區的老人來這里與孩子們一起進餐,讓孩子們學會與不同年齡的人進行交流,以達到心靈教育的目的。
3、重視運用隱性教育方法
在日本,德育方法更看重文化氛圍的營造,即熏陶與訓練的教育方法。日本德育的實施方法,大都通過校園文化建設、企業文化建設等方式來開展。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達到德育的目的。
4、“學校―家庭一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模式。
中國的德育活動主要是在學校進行的,家庭和社會雖然也發揮一些德育功能,但其與學校的德育目標并不完全一致,尤其是有些大眾傳媒傳播的一些價值觀與學校德育目標完全背離,給青少年學生造成了不良影響。日本不僅重視學校德育的作用,而且也非常重視家庭和社會的德育功能。利用大眾傳媒和社會文化生活開展宣傳教育,也是日本加強德育的重要、有效的途徑。日本采取“宣傳日”、“讀書周”、“座談會”等形式促進受傳者對宣傳內容的接納。
三、日本德育方法對我國的啟示
1、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增強學生的道德體驗。
許多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都要通過實踐體驗才能逐步內化,凡是經過親身體驗的事物,才容易接受和理解。而當今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往往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經受挫折的能力,缺乏必要的獨立生活意識和能力,體會不到勞動人民的辛苦,體會不到父母養育孩子的艱辛。
2、倡導養成教育,重視對學生行為規范的指導和訓練。
養成教育作為一種道德教育方法,研究的是在人們品德形成過程中,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對品德結構整體發展的意義。在道德教育中,實施養成教育符合道德認知的規律,也是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源泉。要正確的促進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規范。
3、注重德育方法的人性化。
人性已成為當今教育的共同目標和出發點,而德育是促進人性完善的核心部分。德育的人性化要體現在學校德育的方方面面,在目的上要注重個性發展;在原則上要強調權利平等;在方法上要強調正面說服、鼓勵表揚;在內容上要強調相互理解,培養團結合作、互相友愛等精神。道德教育的內容和方法要適應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的水平。
4、構建“學校一家庭一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
德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作為德育大系統中的三個子系統,學校德育系統、家庭德育系統和社會德育系統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三者的作用,形成合力,促進青少年道德品質得到良好發展,應當明確這三者的關系,明確家庭德育是基礎,學校德育是主導,社會德育是德育過程中的重要條件。學校應當主導這種與家庭德育,社會德育的協調機制,從而最大限度的發揮“三位一體”德育體系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趙國權,追求公平與卓越的日本中小學教育[J]河北師范大學報(教育版),2008(3).
[2]于晗,中日兩國德育途徑和方法的比較[J]華章,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