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9 08:34:20
序論:在您撰寫歷史學研究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知識凸顯,學術退場
相對于中學階段的基礎知識學習與題海戰術而言,大學階段應讓學生汲取廣泛的專業知識,培養其獨立思考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4年大學生活作為踏入社會前的演練,對于大學本科生來說時間并不充裕,從當前大學歷史院系本科教學課程來看,其專業課程的時間安排可謂捉襟見肘,這就對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從目前教學狀況看,大學歷史學課堂教學最明顯的特色是知識灌輸,忽視思考能力的培養。以一節課40分鐘而言,學生普遍反映老師更多的是灌輸知識,以一人講解為主,很少提及學術研究。在遇到爭議性問題時,教師也很少介紹不同觀點,或者雖提及學術分歧,但是不做詳細闡述和分析,導致學生往往只能接受歷史觀點,失去了獨立思考某一歷史問題的機會。當然,歷史學教材也充當了一個不光彩的角色。就目前大學歷史院系采用的教材而言,知識點是這些教材的關注重點,在爭議性問題上,這些教材沒有給出相關線索,甚至一字不提,這樣也導致了學生閱讀教材時沒有思考的機會,個別學生雖然有所思考,但是代表不了整體的無意識狀態。梁啟超曾說:“假如有人問我,你信仰的什么主義?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義。有人問我,你的人生觀拿什么做根柢?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柢。我生平對于自己所做的事,總是做得津津有味……什么悲觀、厭世等詞語在我所用的字典里,可以說完全沒有。”而目前大學歷史學教學與梁任公的趣味教學顯然相距甚遠。這種狀況的直接后果就是大學歷史學教學變成了與中學歷史教學相類似,學生考試時只要背題庫或者課堂筆記,就可通過課程考試。由于缺少啟發機制,學生往往不會主動去閱讀相關歷史著作。除個別學生會與老師互動,并主動閱讀歷史典籍外,很多學生會選擇其他方式接觸歷史,如百家講壇、歷史劇或歷史小說,而不是踏實閱讀嚴肅的學術著作,于是一個可笑的現象便出現了,不少學生入學兩三年尚不知道圖書館在哪里。更可笑的現象是,這類學生中有的竟然會在專業課考試中獲得高分。這些現象的出現不但反映了教材、課堂教學的問題,而且涉及方方面面的問題,比如專業課考試機制、試卷設計的問題,等等。學習是知識積累的過程,不能依賴老師的全權負責,學生有能力也有必要通過自學積累知識。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應抓緊時間進行觀點分析,開展師生互動,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并學會思索,進一步展開課外閱讀,甚至進行學術研究,這才是大學歷史學課堂教學的正道。
(二)市場影響,就業困難
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教育界所受沖擊也愈加明顯,而與市場疏離、以基礎學科自命的歷史學更是處在風口浪尖之上,歷史學專業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就業難。相對于20世紀80年代,歷史學專業學生就業難主要表現如下:第一,在市場大潮下,歷史學不是顯學,由于跟經濟掛靠不緊,歷史學相較于經濟學、法學、社會學等學科而言,不受用人單位歡迎。第二,社會能夠提供的對口專業崗位稀少。由于文史哲分家,歷史學專業畢業生無法從事新聞、記者等相關工作,多數從事師范教育,少數進入文博單位。由于畢業生逐年增加,師范崗位吸納能力有限,文博單位又號稱“清水衙門”,歷史專業畢業生處境十分尷尬。第三,由于國策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因此經濟學、法學、社會學、統計學等專業人才缺口大,國家對這些學科不斷增加投入,而對于歷史學這樣的基礎學科則投入不多,這也導致了歷史學教學質量滑坡,歷史學專業學生就業困難。綜上種種原因,導致歷史專業學生在就學期間情緒波動較大、求職焦慮感增加。由于他們普遍對就業前景不看好,因此很難潛心專業學習。為了給求職增加籌碼,很多學生在專業學習的同時選擇其他熱門學科學習,或者為跨專業考研孜孜以求。部分學生為了專心學習其他專業,甚至不惜以逃課為代價。種種現象表明,就業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歷史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主要問題。授課老師因學生心不在焉而降低教學熱情,學生因老師“冷淡”而疏離專業學習,由此造成的惡性循環是目前大學歷史學教學的普遍現象。此種現象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杜絕,那么后果不堪設想。
(三)結構失調,專業讓步
由于市場等因素,導致大學本科教育課程設置備受爭議。爭議焦點一是課程設置不合理,二是專業課比重不合理。就歷史學而言,傳統歷史學教學文史哲并重,但是當下歷史學教學由于1952年大分科后,歷史學與文學和哲學愈走愈遠,且由最初的疏離感增加變成今日的壁壘森嚴,基本上歷史系不會設置文學和哲學課程,中文系和哲學系也不會專門設置歷史課程。由于課程設置以及壁壘問題,很多學生想要去外系聽課也變得不夠順遂。除了不合理的文史哲壁壘問題,僅就歷史院系的專業課設置而言,也存在兩個問題。第一,課程門類眾多。專業選修課、專業基礎課、必修課、公共課、通選課,這些課程對于講課內容、講課形式、考試方式都有不同的要求,不僅讓學生無所適從,授課老師也常常不知所措。第二,專業課讓步于公共課。近年來,由于出國熱和就業導向等問題,導致很多學生瘋狂學習外語,甚至逃課學習外語或第二專業。其中部分學生固然是為了早日通過外語四、六級考試,但是即便是這一原因也嚴重影響了專業課的學習。由于公共課設置較多,專業基礎課不得不給公共課讓路,這就造成專業課課時不足,導致學生工作后認為大學教師傳授有限,不敷使用,因此產生埋怨情緒。雖然說畢業生工作中表現出的知識儲備不足未必是因為大學專業課設置不足,但這一現象是客觀存在的,同時也說明了專業課對于畢業生工作和學習的重要性,因此不得不引起足夠重視。
(四)形式單一,討論不足
這里說的是授課形式。從目前的狀況看,大學歷史院系本科教學中一個明顯的通病就是灌輸為主,缺少師生討論機制。有些老師認為討論課屬于研究生階段授課模式,大學本科生尚處于知識接受階段,不適合討論。另一部分人認為師資力量不足,且大學雖有圖書館,但無法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復本資料。此外,多數大學的古籍資料室對本科生限制開放。這些因素客觀上限制了大學本科教學討論課機制的形成和發展。以上問題都是客觀存在的。大學圖書館復本不足,古籍資料室拒絕對本科生開放,這些確實不是朝夕可改的現實問題,但是這些不能成為討論課缺失的借口。有些老師認為討論課就是事前布置書目,令學生課余閱讀并做筆記,課上進行討論和分析。其實授課教師可以將某個案例布置給學生,首先讓學生力所能及地收集資料并進行分析,然后在課堂上拿出一部分時間進行討論,這樣既讓學生參與了思考,又避免了一味灌輸式教學的弊端和由此而來的負面影響。需要特別提及的是,從學生反映的情況看,灌輸式教學是最不為學生所接受的模式。學生最不愿意接受的便是老師在課堂上“閱讀”PPT課件,或者照本宣科。在這樣的課堂上,不少學生會選擇睡覺或其他方式逃避學習,部分學生則直接逃課。由于各學校針對逃課實行了點名制,學生逃課會造成課程考試不及格,并直接影響學生畢業以及就業,從而減少了學生遲到、早退甚或逃課的現象。但是,這是一種好的辦法么?顯然,這種辦法將本已疏離的師生關系變成對立關系,其損害的不僅是某個老師的個人形象,而且是一代年輕人的求知熱情。
二、改進大學本科歷史學教學的建議
從以上分析來看,中國大學本科歷史學教學的警鐘已經長鳴,關鍵是多少人聽到了這種聲音,又有多少人是充耳不聞,甚至不以為然。筆者揭出這些問題并非要鼓吹整體改革,事實上,大規模的整體改革不僅耗時長久,且效果也未必如預期一般理想。所以,與其將美好愿望寄托于整體改革,不如從實踐上努力改進歷史學教學。為此,筆者提出如下三點意見:
(一)完善教學評價機制,增加教學水平考核比重
教師職稱評審制度一般由國家制定,這一制度如果能夠重新考量,那自然是意義深遠,但是這種改革恐怕呼聲遠大于行動,因此對于高校來說,不如采取更實際的行動,比如增加教學水平的考核比重。事實上,每個老師都有教學熱情,都希望自己的課程能夠受歡迎,而教學質量下滑,跟我們缺少合理的教學評價機制相關。由于缺少這個機制,所以很多老師在無科研壓力時對教學得過且過,有科研壓力時則以科研過重而對教學敷衍塞責,從而失去了責任心。因此,當務之急是高校應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機制,鼓勵老師拿出足夠的時間專心教學,并對執行不力者進行懲罰,從而提高歷史學教學水平。
(二)改進課堂教學模式,讓教學和討論“平分天下”
就課堂教學而言,應改變照本宣科式教學和灌輸式教學,將西方自小學就開始實行的討論課引入大學課堂。每次上課教師都要準備一個案例,事前將案例所涉及的相關資料的收集任務布置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公共網絡、校園網絡教學平臺、圖書館、資料室等途徑收集相關資料,進行閱讀理解。在課堂上,教師安排10~20分鐘時間進行討論,對學生的評價和分析進行再評價,剩余時間再由教師進行歷史事件脈絡梳理,最后將課堂上沒有解決的問題以作業的方式布置給學生。這樣既兼顧了基礎知識的傳授,又培養了學生主動思考和獨立分析的能力。為配合開展課堂討論,學校應將資料室對本科生開放,同時讓老師提供課堂教學案例中的參考書目,由學校購買足夠多的復本。同時,大力拓展網絡教學平臺,將部分參考書的電子文本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以便學生下載使用,及時閱讀和討論。
(三)增加專業課程,減少輔助課程
4年本科教學時間,對于歷史學教學來說,非常有限,所以大學本科歷史學教學課程設置應該以專業課程為主,同時增加斷代史課程。目前的現實是,首先中國通史、世界通史變成大學本科歷史學教學兩大主干課程,課程設置的時間最多;其次是專題課以選修課模式出現,對于兩大主干課程而言是輔助課。但是由于灌輸式教學以及通史課自身的局限,導致很多歷史問題無法在課堂提及,部分爭議性問題也無法呈現。這種兩大主干課大包大攬的課程設置模式引起很多師生的不滿。筆者認為,可以縮短兩大主干課程的課時,將兩大主干課程變成通論性課程,主干課主要是通過提綱挈領的方式引導學生了解整個歷史概況。在主干課之外,學校應大量設置斷代史課程,將具體問題放在斷代史中進行細致分析,增加斷代史課時,這樣不但可以夯實學生的專業基礎,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還有助于授課教師結合自身的科研,講出水平、講出特色,可謂相輔相成、教學相長。
三、結語
歷史學是典型文科專業,在其教學活動中存在諸多文科共性問題,如:課程體系設置不夠合理,知識性課程較多,方法論的課程很少;教學手段單一,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師多重科研而輕教學,教學內容陳舊等。這些包括歷史學在內的文科專業所具有的通病,近些年來常常為學界所攻詰。毋庸置疑,在這種僵化陳舊的教學模式下,人才培養質量很難保證,專業培養目標能否實現也極為堪憂。許多高校早已意識到了這一點,不斷通過推動教學改革來扭轉這種局面,力圖將研究型教學落到實處??傮w看來,業已形成的規范性認識將“研究型教學”定位為三個主要特點:一是要有課題(專題、問題),師生共同研究、共同討論;二是強調學生的自主性,教師引導而學生自主鉆研;三是實現知識的“內化”,通過體驗,提升素質和能力?;谏鲜鎏攸c,很多高校圍繞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兩個層面展開了探索和改革,其中課堂教學改革是主要發力點。從教學氛圍的培育到學習興趣的培養;從教學主體的互動到課堂效果的評價;從教學過程的優化到教學手段的更新,探討不可謂不全面,不可謂不細致。各高校管理者和相關研究學者,考古鑒今、兼收中西,形成了大量的極具智慧的研究和探索成果。
相較而言,對于課外實踐這一環節卻長期疏于關照。古語有“紙上得來終須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之說,特別是對于歷史這門偏于理論和知識的學科,更是需要注重實踐,否則所謂研究型教學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研究型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精神,自主鉆研、自主創新,這種能力的培養只通過課堂是很難實現的,實踐環節不可或缺。人的能力總是在解決各種實際問題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只有在實踐中不斷運用所學知識,方能實現“知行合一”。有研究表明,一個人對于聽到的信息能記住25%,對于聽且看到的信息能記住45%,而對于聽到、看到且做過的事情則能記住70%。也就是說,雖然課堂有內外之分,但卻不應割裂開來,唯有將兩者緊密結合起來,通過教學與實踐的良性互動,方能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對于學生來講,課外實踐活動的實現形式是多元化的,比如參加甚至主持課題研究,或者自發參與一些社會活動,即便是做一些兼職也可視為實踐活動的一種。但上述方式均有局限性,課題研究從目前來看對于本科生而言機會還是比較有限,而自發參與社會活動或者兼職目的性不強且隨意性很大,這都難以收到實效。在這種情況下,體現在專業培養方案中的實踐教學,包括課程見習、綜合實習、畢業論文等就顯得尤為重要。
2歷史學本科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事實上,歷史學專業的管理者和教師對于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是有清晰而明確的認知的。但是限于各種主、客觀因素,這種認知大都停留在理念上,以致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并沒有落到實處,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按照培養大綱要求,歷史學本科專業在課堂教學之余,還設置有固定時間安排的實習活動,包括課程見習和綜合實習兩個方面。課程見習,顧名思義是針對于特定課程所安排的實習,如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考古學通論、史學論文寫作等課程,一般要安排至少兩天的單科實習。綜合實習,又稱為綜合認識實習,即提供給學生一個較長時間(一般為7天)去校外開展實踐活動。無論是課程見習還是綜合實習,其目的是相同的,就是通過重返歷史現場、開展田野調查,將文本知識與現場實況互為映證,使枯燥乏味的文字變為立體形象的鮮活材料,從情感上和學理上更為深刻地感受歷史背景、認知歷史事件,進而將所學知識與身處的社會、自然有機聯系起來,形成一種內化的體驗。這樣一種設置和安排,無疑是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的,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具有開放性、創造性的一個平臺。
這樣一個平臺如若搭建規范完備,就能夠將合作性、問題性、實踐性三個維度有機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有助于其綜合素質的提升。然而目前許多高校的實習環節操作往往是流于形式,幾無效果。析其原因大概有三:一是傳統教學理念的慣性作用,“重理論而輕實踐”,高校管理層面沒有予以足夠重視和支持,比如實習經費安排比較低難以有效開展活動;二是教師重科研而輕教學,“課題、論文”至上的傾向依然比較嚴重,不愿意投入精力于實踐教學;三是院系在運作中對于師生安全顧慮過重,往往簡化甚至改變實習形式,當下一種常見的做法就是將實習活動完全交由旅游公司打理,從而規避責任,但實踐活動卻變成了旅游觀光。實踐教學的另外一個重要環節就是畢業論文寫作,其設置的目的在于檢驗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科知識、思維能力等各種綜合素質,促進大學生將所接受的教育和所學習的知識與具體實踐相結合,提高實踐能力和水平。但是近年來關于本科畢業論文的聲討之聲不絕于耳,有部分學者甚至提出廢止這一規定,其原因就在于東拼西湊、粗制濫造的論文嚴重浪費了教育資源,傷害了本科教育的形象。教育部曾多次下達通知,要求各高校加強本科畢業論文工作,加大改革力度,提高畢業論文質量。各高校也紛紛采取舉措,力圖改變這一現狀,如進一步規范論文寫作流程和制作要求,嚴格論文的考核和評估,加強對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管理等。
但從效果來看,似乎難盡如人意。就歷史專業而言,本科畢業論文質量較低是有客觀原因存在的。一方面專業課程設置偏重于知識體系掌握和理論觀點介紹,而方法論課程設置較少,加之大學期間又鮮有機會參與科研活動、接觸乃至寫作科研論文,以致到大四階段畢業論文寫作時有手足無措之感,邏輯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嚴重不足,也就很難形成高水平的研究論文;另一方面,大四階段正是學生面臨擇業的關鍵時刻,考研、找工作成為核心內容,在目前的就業環境下,很多學生在重重壓力下沒有心思、也沒有精力投入過多時間在畢業論文寫作上,往往只是抽出幾天時間就草草完成,其質量也就可見一斑了。
3研究型教學導向下歷史學本科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與展望
研究型教學的宗旨是通過教學與研究、實踐的結合,激發學生的主動精神和創造精神,勇于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這就要求在課內教學活動和課外實踐活動搭建一座橋梁,以問題為導向,在師生平等而又積極互動的基礎上,給予學生充分而又自由的探索空間。正如前文所述,課外實踐的全面開展和落實,主體環境尚不成熟和完善,目前有效的著力點就是抓好培養方案中的實踐教學活動。若要做好這一方面,需要來自三個方面的合力。其一,高校層面。高等院校要自上而下重視實踐教學活動,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扶持和激勵機制。在目前實習補貼水平較低的情況下,高??梢约哟筚Y金支持力度,免除師生后顧之憂;面對指導教師主動性不強的現狀,高??梢詫嵺`教學納入績效考核體系,或者可以通過課題等方式給予指導教師一定的物質獎勵。針對于歷史學的專業特點,高校應該積極引導具有豐富考古經驗或者田野調查經驗的高水平教師充實到指導教師隊伍中來,以優化師資結構。
在畢業論文工作方面,高校要采取有效舉措嚴把質量關,還可以結合實際進行適當變通,如將時間安排至學生在校的大四第一學期全部完成。其二,教師層面。無論是校外實習活動還是畢業論文寫作,都需要指導教師與學生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積極的互動,可以說實踐教學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指導教師的宏觀調控和微觀指導。這就要求指導教師要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嚴謹負責的敬業精神。以田野調查為例,一次大規模的田野調查活動往往需要極為耐心和周全的準備工作。事先要有具體的運作方案,包括確定調查主題、遴選合適田野點、制定詳細調查計劃、準備充足經費、培訓人員等方面都要面面俱到。調查期間,要結合實際情況把握好計劃進展的節奏,耐心細致地進行指導,保護好師生的安全,隨時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
關鍵詞:學科思想;初中歷史;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9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2377(2016)07-0089-02
1初中歷史學科思想分析
初中歷史教學建立在深入分析中學生心理特征、知識結構以及中考要求等各方面的基礎之上。新課程標準改革對學生的歷史素養的培養及歷史知識的積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要從初中歷史的學科思想出發,用科學的手段和方法引導學生全面、客觀地認識和了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理清重要歷史現象、歷史人物、歷史發展、歷史事件的基本脈絡,并在此基礎上堅持以能力意志為指導,以學習學科知識為主要載體,通過章節訓練和課堂教學使學生們能夠全面把握重大歷史的發展過程、事件之間的相互關系及歷史發展規律,并清楚歷史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歷史的學科思想還表現在教師要緊密結合當前的社會發展現實,用歷史學和現代意識的相關理念作為教學的重要指導思想,深入挖掘和研究歷史發展的重點知識。教師要充分結合教材前言、思考問題、圖片、文字介紹等資料,引導學生全面、客觀地把握歷史主干知識的基本內涵和重要史實,以為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和歷史知識的積累奠定扎實的基礎??傊?,從歷史學科思想的角度出發促進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和歷史知識的積累,要求學生一方面掌握歷史主干知識外,還要學會用相關的歷史學理論去研究歷史發展的因果關系、歷史事件的本質,并最終促進自身歷史思維提高正確認識的能力。
2基于學科思想的初中歷史教學策略
2.1構建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初中歷史教學一定要在深入研究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積累等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出發,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充分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為培養他們的歷史思維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置相關的教學問題,并讓學生通過自主查詢、整理和閱讀相關史料的方式找出相應的答案。此外,還要為他們創造更多可以自主進行歷史敘述和論據的機會,通過多種形式的課堂訓練和教學促進學生應試思維的有效培養。教師要立足于學生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知識結構,通過全面把握歷史教學主干知識、研究考綱,科學分析學生情況等多種途徑逐步培養起學生的歷史素養,讓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分析歷史事件,解決的問題。
2.2注重學生的歷史時間觀念的培養:歷史時間觀是歷史學科思想的重要特征,也是培養學生歷史思維的重要基礎。學生只有樹立起了歷史時間觀,才能在著手處理歷史問題時,準確地解釋歷史因果關系、把握歷史事件之間的脈絡。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和訓練,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地思考和動手實踐,逐步培養起按時間順序進行思維的能力,并引導他們站在歷史的層面上,結合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關系、對外關系等具體實際,來全面、深刻地把握具體歷史事件的現象及本質,從而促進歷史問題的剖析和解決。在此基礎上再逐步培養學生將總結出來的歷史經驗應用于現代問題的評價和處理。
2.3注重學生歷史事件閱讀能力培養:所謂歷史事件閱讀能力,就是指學生對歷史事件的領悟和認知能力,及學生對歷史材料的分析、歸納、整理的能力。如果學生缺乏足夠的歷史事件閱讀能力,則很容易導致他們在大量歷史資料面前困難重重。這就要求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各種圖像、視頻等多媒體資料,結合有效的分析和講解,讓學生在歷史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學會比較不同歷史階段的人物、思想、制度和事件,并在形象認識歷史資料的基礎上,學會用歷史的觀點來探究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養和激發,引導他們通過對歷史材料的閱讀,學會分析事件中的現象和本質,歷史人物的意圖和動機。在學習和閱讀歷史資料時,一定要避免學生用現代的標準和觀點去評判歷史,要注意把握歷史事件的具體背景和前后關系。
2.4注重學生歷史探究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歷史探究能力的培養和激發與歷史學科思想的特征是一致的。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特別是當對某一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看法出現不同觀點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用歷史探究的方法去解決,鼓勵學生通過搜查各種史料的途徑,研究證明某種觀點的可靠證據,進而深入地認識歷史事件的現象、本質及背景。在對歷史材料進行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們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可以更加全面的分析和記述歷史,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更加客觀地認識力守、評價歷史,闡釋歷史。在培養學生歷史探究能力的過程中,采取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進入到歷史背景中,并向其提出具體問題讓學生回答。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一定要從歷史發生時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各方面出發進行思考和分析,進而實現一方面加深對歷史事實的理解和記憶,另一方面促進自身認識歷史、評判歷史能力的提高??偠灾?,歷史學習并不單純的為了了解過去的歷史,而是要學生通過總結過去歷史的經驗和教訓,在提高歷史思維能力的基礎上,對現代問題的解決提出具體思路和方案,逐步培養起他們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因此,初中歷史教學必須從歷史學科思想的角度出發,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以促進學生歷史時間觀的培養、歷史閱讀能力和歷史探究能力的進步和提高。
參考文獻
[1]鄭立柱,淺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3(03).
現代教育家葉圣陶說:“教是為了不教?!苯虒W的目的是讓學生“會學”,所以要教給學生學會思考分析問題的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己握著一把金鑰匙去開啟智慧寶庫之門。歷史高考十分重視對學生潛在能力的考查,因此,如何加強對學法的指導和研究是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挖掘教材深度,培養閱讀能力
知識是能力的載體,是培養或體現學科能力的基礎。學生的歷史知識主要是通過閱讀教科書獲取的。而高中歷史教科書的知識范圍和初中是大體一致的,都包括中外古今,都是那些重要的國家、朝代、人物和事件,在某些情況下,還常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但實際上是有著層次上的差異的。這個問題處理不好,就會導致高中歷史教學只有溫故而無知新,師生都會興味索然。因此,到了高中,歷史教學必須拓寬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注意培養較高層次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獲得充分發揮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索的潛力。
為了培養學生有較強的閱讀史料的能力,不妨先介紹每個歷史階段的發展脈絡,也可緊扣教材“引言”,從基本特征、國際國內背景入手,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然后通過提問引路,提綱導讀、重點探索、疑難突破等多種方法,把學生逐步引導到自覺閱讀的軌道上來。
二、挖掘“隱性”知識,提示問題的實質
為了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必須重視人才的高素質能力的培養。高中歷史教學逐步實現了從單純知識記憶型向以知識為基礎的能力運用型的飛躍。對歷史教材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和高精度的提煉,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較高層次的思維能力,加強高中歷史隱性內容的教學是培養智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
“隱性”知識指隱藏在教材中,不為人所注意,需要我們啟動思維,深入發掘,才能找到答案的知識。如:一戰期間歐洲戰場上兩線作戰的國家;中國古代戰役地理位置比較;四大之文明古國興起的共同原因;1867年美國從俄國購得阿拉斯加,說明19世紀前期俄國曾地跨歐亞美三洲;福州般政局、江南制造總局在一定程度上有抵御資本主義入侵的一面等,這類知識著眼于理解基礎上的再認再現,而不是死記硬背的教材搬家,能有效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細讀、精讀歷史,運用“動”的意識、“變”的思維,對同一個知識點盡可能從幾個不同的視角去認識。只有通過挖掘隱性知識,才能開發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克服那種認為歷史知識簡單易學的偏見,加深學生對教材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使其養成反復誦讀、深入鉆研、以求甚解的良好習慣。
歷史教師不僅要有“史學”,還要有“史識”,能提示歷史“隱性”知識和問題的實質,加強對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的培養,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和全面。如分析梁啟超這個歷史人物,他一生處在風云變幻的近代中國,是杰出的愛國主義者、政治活動家、啟蒙大師、改革家和學者,但作為早期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他的階級屬性決定了他一生進取性與保守織在一起,政治上的多面性與思想上的復雜性集于一身。又如,分析美國羅斯福的新經濟政策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其根本原因是解決了資產階級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但其措施沒有觸動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沒有改變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私有制,實質上還是維護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鞏固資產階級的統治。歷史學習必須建立在對歷史事件本質的認識之上,才具有生命力。在教學中注意啟發學生的拓展思維,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透過歷史現象,提示隱性實質,全面理解把握歷史知識的內涵和外延。
三、創設問題情境,培養思維能力
關鍵詞:高中歷史;學習方法
近年來,我國在不斷的進行教育體制改革,現如今的中學教學模式已由原來的死板教學轉變為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新的互動式教學模式了。二十一世紀以來,人們開始逐漸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中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也不僅僅局限于書本的內容了,教師們在進行教案設計的時候也會加入很多書本上沒有的歷史知識,讓歷史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高中歷史作為高考的重要科目,學生們非常有必要好好學習,但歷史不同于其他學科,必須要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學好歷史。本文就個人對于高中歷史學習方法的心得為依據,簡要講述高中歷史學習方法,希望能給其他同學以啟迪和幫助。
一、高中歷史興趣學習法
偉大的“世紀偉人”、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一切情況,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著名的德國作家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也曾說:“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庇纱丝梢娕d趣對于學習是多么的重要,同樣高中歷史的學習也離不開興趣。
無數的經驗已經證明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在學習高中歷史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培養自己去歷史的學習興趣,想辦法讓自己喜歡上歷史,只有喜歡了,我們才會有學習的動力,才會愿意主動去學習歷史、去記憶歷史、去探求歷史的精髓,才能在高中歷史的學習中取得好的成績。
高中歷史包含的內容非常多,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要想僅僅利用高中三年的時間就全部記住,那確實是非常難的,而且歷史是非常繁雜的。且每朝每代都是不盡相同的,對于我們這些課業繁重的高中生來說徹底的學會、記住并學會歷史,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且歷史就是歷史,不允許有絲毫的差錯,因此如果對高中歷史沒有充分的興趣,僅僅靠死記硬背來記住歷史事件,那要想學會高中歷史簡直是難如登天,不但會浪費我們大量的課余時間,起到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很難讓我們在高中歷史學習中取得好成績。因此我們在學習高中歷史時,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地方,或者從自己喜歡的地方入手,逐漸培養自己對高中歷史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習高中歷史就會事半功倍。
二、高中歷史信息化學習法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的世紀,我們這些高中生對于網絡都不陌生,而且大多都有自己的電子產品,瀏覽網絡已經成為二十一世紀青年的一種樂趣和娛樂方式。
信息化的廣泛應用不但可以讓我們在網上休閑娛樂,其實我們在進行高中歷史學習時也可以充分利用好網絡的便利之處,高中歷史的知識點非常多,但由于篇幅有限,很多歷史事件都是一概而過,讓我們像丈二和尚一樣摸不著頭腦,由于不了解事件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所以就很難記住這個事件的時間、人物、地點,這是我們學不好高中歷史的問題所在,但現如今網絡科技非常發達,所有的歷史事件網絡上都有,對于高中歷史課本中講解不是特別清楚的歷史事件,我們可以在課余事件通過網絡找到事件的具體經過,這樣了解了事件的前因后果之后,我們記憶這些事件就會非常容易了。
高中歷史不同于其他學科,不是單單靠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我們在課下認真看書、背誦就能學會的,高中歷史的零碎知識點實在太多,各種人物、事件、地點、時間,多種多樣,各不相同,要想清楚的記憶來不混亂實在難之又難,加之對于歷史事件又不太清楚了解,記憶起來更是困難,因此我們要好好利用網絡平臺來學習歷史知識,在網絡上閱讀歷史故事,讓我們可以將整個身心融入到歷史故事的海洋中,這樣就會自然而然的記住歷史知識,從而達到學好高中歷史的目的。
三、注重歷史的連貫性
高中歷史的難學之處在于各種歷史事件層出不窮,而且很多歷史事件都是交叉重疊發生的,因此記憶起來就有些困難了,其實歷史是非常有規律的,完全都是按照時間發生先后順序而來了,摻不得半點假,我們在學習高中歷史的時候,可以根據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讓自己在心里對各種歷史事件有個大概的了解,然后利用課余事件梳理整個歷史事件,歷史永遠都是環環相扣的,我們只需要找到其中一個時間點,就可以把所有的歷史事件串聯在一起,這樣我們記憶高中歷史知識就會非常容易了,而且還不容易記混,及時有哪個知識點記不住了也不需要太過于擔心,我們只要記住一些歷史事件就可以順藤摸瓜從而將所有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等內容都梳理出來了,學習高中歷史一定要注重歷史的連貫性,只有這樣才能比較容易的記憶歷史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非常有利于我們學好高中歷史。
參考文獻:
[1]古紅兵.高中歷史自主學習的研究與實踐[D].廣西師范大學,2007.
[2]陳金鄉.高中歷史探究性學習方法的培養[D].東北師范大學,2011.
[3]張亞娜.談談高中歷史學習方法[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02:114-115.
[4]楊敏.高中歷史探究式學習的實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
1.知識體系不夠清晰
學案的編制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方便學生預習、自學,它是引導學生進行自學的重要工具??墒且恍┙處熢诰帉憣W案的過程中為了全面涵蓋所有知識點,羅列出大量的內容,混亂龐雜,使學生常常摸不著頭腦。這樣的歷史學案基本與歷史教輔無異,根本無法起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目的。學案編寫的目的是為了彌補教輔書籍的不足之處,幫助梳理知識網絡,盡管學案有類似于教輔書籍的講解教學目標,鞏固已學知識的作用,但這不等于我們可以把學案與教輔資料等同起來。學案應當對教輔起到一定的補充作用,但是無法取代教輔,學案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學習中常常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比起教輔沒有那么全面,但卻有教輔無法實現的針對性。我們不能說學案與教輔材料孰優孰劣,因為它們都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料,我們要充分利用兩者的互補性,幫助學生做好預習工作、查缺補漏,牢固掌握知識。例如,學習英國資本主義革命,我們就要在學案中補充與之有關的知識,如文藝復興運動,資本主義的萌芽與發展等問題。
2.學案結構不夠新穎,不能很好地引起學生的興趣
眾所周知,學案有其固定的編寫模式?;旧洗蠖鄶祵W案都是分成了教學目標、重點分析、課前預習、知識點回顧、提出問題等幾大部分。教師通過對這幾方面進行簡要分析,引導學生形成歷史學習的思路,同時促使學生進行自主研究,對知識進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樣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例,在學案設計上除了按照以往模式明確學習目標,強調課程重點,強化已有知識框架外還應該注意一些問題。首先,要注意對新知識點進行專項訓練,使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其次,要注意學案題目設置一定要有針對性,不能像教輔材料一樣以題量和覆蓋面取勝,一定要充分抓住學生的特點,編制合適的學案,有效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最后,學案的編寫不是隨心所欲的藝術創作,它要有一定的章法,但又不能過于教條、沉悶,這就要求教師在學案編寫過程中,把握好這個度,精益求精,編寫出最能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的學案。
二、對于這些誤區的解決方案
1.要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案編寫思路要明確
教師編寫學案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了解學習任務,明確學習方法,從而更好地完成歷史學習任務。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不能想當然隨意發揮,編寫一些晦澀難懂的知識體系,而是要具體地、詳細地指出學生應該學什么,怎么學,使學案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歷史課程時必不可少的輔助材料。
2.教師編寫學案時要建立簡單明了的知識體系
歷史的學習中知識點盤根錯節,可謂相當復雜,我們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知識構架,很難使學生徹底弄通歷史知識。所以,教師要把知識體系盡量編寫的簡單明了,至少要讓學生了解一節課學習主要掌握哪幾個重要的大框,進而在繼續學習時不斷向里面增加內容,使知識體系不斷擴充。
3.教師要提高創新意識,應注重學案設計的啟發性和趣味性
學案設計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過于死板、枯燥的學案與教輔材料一樣只會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而無法使他們真正體會自主學習的樂趣。教師在進行學案編寫的過程中,可以提出一些較為簡單,但需要學生閱讀教材才能取得的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帶著問題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學習的成就感,繼而獲得繼續學習的動力。
4.教師要做好學案的跟蹤、檢查工作
盡管教師們都有認真準備學案,但是有很多教師精心設計的學案卻沒有取得它應有的效果。因為部分教師沒有充分利用好學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預習與學習。教師應該課前將學案分發給學生,督促學生按照學案上的指示進行預習和復習,養成學生先預習再聽課的好習慣。
三、結論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階段;歷史學困生;成因對策
全國實行新課改以來,初中歷史課程的授課主要就是以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展為主旨而展開。每位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在歷史課程的教學目標設定以及教學過程的實施中,體現“一切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在每堂課的評價中都要以鼓勵學生全面發展為基調。在深入貫徹國家、省市、縣區教育部門關于初中素質教育發展的今天,我們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師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關注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必須承認和尊重初中生的個體性差異,深入了解學困生、走入他們的心理世界,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和點燃學習的熱情,一手抓智力因素的同時,非智力因素也必須好好考慮,力所能及給初中學困生以更多的幫助,讓每一位初中生都能夠在歷史的學習道路上快樂學習、寓教于樂,體會到獲取知識后的成功和喜悅。歷史老師要從小培養初中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愛好,打好基礎,從而逐步改變初中階段歷史質量相對不好的窘境,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初中階段歷史教學的整體質量。
一、浮山地區初中階段歷史學困生
在初中歷史課堂上,有這樣一部分學生,他們考試成績不太理想、課堂作業完成情況較差??偸歉冻龆啾兜臅r間精力,學習上卻收獲甚微。自己對歷史系統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刻、不夠具體,無法用自己的思路讀懂歷史試題,經?;煜龤v史里面各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對教師講的歷史知識點只會生搬硬套、死記硬背,不懂得在試題中靈活運用;他們在上課時很少積極思考,遇到學習上困難消極處理,總喜歡躲避;課下不自學不完成作業;解歷史題的過程中思路不清沒有邏輯,我們通常有上述表現的初中生統稱為初中歷史學困生。
二、浮山地區初中歷史“學困生”產生原因
本人從事教學工作三年,通過長期對初中歷史成績較差的學生觀察、家訪、走訪、了解,總體上發現造成浮山地區初中階段歷史學習困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一)家庭環境的因素浮山地區大部分初中生的父母文化水平較低,學歷相應普遍不高。日常生活中每日忙于種田,經商,自己本身對學習根本不重視,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因而導致孩子對教育也不重視,不愛學習。家長們一般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老師的事情,與家長無關。家長的這種錯誤思想長期難以扭轉,很多學生也就忽視了自己的學習,學習上沒有了動力,自身的上進心也會慢慢消亡,逐漸就變成了學困生。(二)社會環境的影響浮山的初中學校一般都存在所在地的中心地區,周圍存在的大量的娛樂場所、網吧等游戲場所,初中生自控能力差,這些場所對初中生的吸引力很強,他們往往禁受不住消極因素的誘惑,分散自己在學習上的精力、注意力,有一些學生經常逃課、逃學、裝病去玩耍,慢慢的自己的成績就下降了。(三)小學老師的因素我國全面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所有的學生在接受完小學教育后,無論成績好壞都可以直接升入當地初中。然而在小學教學階段,小學老師很多都是代課人員,他們自身知識儲備較低,教學能力欠缺。一些小學臨時教師沒有正確處理好小學和初中的生理、心理轉換過程,學期階段散養式教學,致使他們的基礎很差,歷史思維沒能得到很好發展。(四)初中歷史教師的因素初中階段,課時多,任務重,一些歷史教師為了加快進度,上課時學安排,授課的進度、強度超過了學困生的接受范圍,被動迫使一些中等學生產生厭學心理,逐步變成學困生?,F在,一部分歷史教師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尖子生”身上,對班里的學困生不聞不問,聽之任之,缺乏管理,致使學困生一蹶不振。
三、解決初中歷史“學困生”的出路
(一)讓學生充滿自信由于受到家庭不好、社會環境差、學校老師重視不夠等方面的原因,學困生往往自身缺乏信心,對自己就不認同,自我自卑感很強,常常否定自己總喜歡低頭做事?;诖?,我們首先要走入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找到自信的源泉。我認為:要重樹學困生的自信。首先教師就要從心理上尊重他們、看得起他們。通過不斷給他們加油鼓勵,慢慢的讓學生逐步找回學習的自信,讓學生相信“勤定能補拙”。(二)給學生以自我展示的舞臺初中學困生在歷史課堂上通常表現為默不作聲、對任何課堂事情都不感興趣,從不關心課堂的教學變化。這主要是由于他們長期被老師忽視、冷落造成的。歷史教師必須讓他們動靜結合,學習上動起來。如老師在安排預習的情況下,就可以針對性地找一些相對容易的題來讓學困生去做。在歷史教學中,老師可創造一些能夠完成任務的教學環境,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從而得到認可、獲得自我成就感。老師在課后的批改歷史作業中,給學困生多附加些鼓勵性正面的評語,幫他們找回學習的信心,激發他們在課堂上的求知欲、表現欲。初中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與老師對他的感情有著密切的相關。初中生普遍認為教師對他好,他就好好學習這門課。生活中,我們要處理好師生關系,跟他們聊生活談學習說人生,讓他們覺得老師是我的好朋友、大姐姐,這樣你的課他也就愛聽,你的勸告他也會記住。我們只有對學生傾注慈母般的關愛,才能使他們那棵枯萎的受傷的心復蘇。在工作中,老師應研究他們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尋找出相應對策,這樣學困生的歷史成績一定能得以提高,素質教育也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葉新紅.淺談高中學生歷史學習的特點[J].教師,20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