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9 08:34:16
序論:在您撰寫財務共享的特征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共享服務中心(shared service center,SSC)是一種新的管理模式,是指將企業部分零散、重復性的業務、職能進行合并和整合,并集中到一個新的半自主式的業務中心進行統一處理。業務中心具有專門的管理機構,能夠獨立為企業集團或多個企業提供相關職能服務。共享服務中心能夠將企業從瑣碎零散的業務活動中解放出來,專注于企業的核心業務管理與增長,精簡成本,整合內部資源,提高企業的戰略競爭優勢。共享中心的業務是企業內部重復性較高、規范性較強的業務單元,而且越容易標準化和流程化的業務,越容易納入共享中心。
財務共享即依托信息技術,通過將不同企業(或其內部獨立會計單元)、不同地點的財務業務(如人員、技術和流程等)進行有效整合和共享,將企業從紛繁、瑣碎、重復的財務業務中剝離出來,以期實現財務業務標準化和流程化的一種管理手段。福特公司在20世紀80年代建立了世界公認最早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整合企業財務資源,實現集中核算與管理,并取得了巨大成效。隨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在歐美等國家開始推廣,并于20世紀90年代傳入我國。而隨著我國企業的快速發展和規模擴張,以及信息化技術的普及,許多國內大型企業集團已經組建了自己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如海爾集團、中國電信等。一項來自英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的調查顯示,超過50%的財富500強企業和超過80%的財富100強企業已經建立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
(英)舍恩伯格在《大數據時代》一書中指出,“數據已經成為一種商業資本,一項重要的經濟投入,可以創造新的經濟利益。事實上,一旦思維轉變過來,數據就能被巧妙地用來激發新產品和新型服務。數據的奧秘只為謙遜、愿意聆聽且掌握了聆聽手段的人所知。”全球經濟正進入一個數據爆炸式增長的新時期,正如美國官員所說,“過去3年里產生的數據量比以往4萬年產生的數據量還多”。據一項調查報告顯示,當前企業每天的信息存儲量高達2.2ZB,而大型企業集團單體產生的數據量已達到10萬TB級,并仍呈高速增長態勢。據IDC預測,到2020年全球的數據規模將較現在擴大50倍。全球企業已經邁入大數據時代。
財務數據作為企業最重要、最龐大的數據信息來源,在企業財務活動日益復雜、集團規模日益龐大的今天,財務數據處理的效率、安全等問題考驗和制約著企業集團的更高一層發展。而伴隨著以云計算為標志的新時代的財務共享模式,能夠為大數據時代下企業集團再造財務管理流程、提高財務處理效率提供助益。財務共享模式能夠為企業帶來規模效應、知識集中效應、擴展效應和聚焦效應,實現企業會計核算處理的集中化運作,整合企業內部的知識資源,提高企業財務模式的擴展和復制能力,將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從瑣碎的財務數據處理中解放出來,專注于企業的核心業務。另外,財務共享模式的集約式管理能夠提高數據處理的屏蔽性和安全性,控制企業財務風險,降低生產管理成本,提高經營效率,提升企業財務決策支持能力,優化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
二、大數據時代財務共享中心構建
(一)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先期評估
首先,應組建相應的管理機構。企業集團在決定建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后,應及時組建相應的管理機構。管理機構應將企業決策層領導納入其中,并下設項目團隊,具體建設業務由項目團隊負責推進和監督。項目團隊應吸納財務人員、IS專業人員等,也可邀請第三方咨詢人員,制定評估計劃、范圍。其次,做好數據搜集工作。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涉及企業多個職能部門和業務流程,應做好多方面數據信息的采集和整理,主要有人事數據、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等,如當前財務人員的基本信息、企業資產信息、財務業務流程信息、業務量等。最后,準確定位財務共享中心。項目團隊將搜集整理的信息進行篩選匯總,并形成分析報告,上報管理機構,由企業決策層依據評估信息及企業發展戰略,對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作出準確合理定位。
(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規劃設計
首先,共享中心的科學選址。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選址應綜合考慮諸如成本收益、基建設施、地方政策、人力資源等多種因素。項目團隊應制定多維評判指標體系,對候選城市進行綜合評估分析。其次,確定共享中心服務規模和共享范圍。在規劃設計階段,共享中心組建團隊應依據企業集團規模和結構,集團所處行業,集團運營模式及業務流程共享范圍等,從建筑配置和IS配置等方面合理框定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規模,滿足基礎設施保障需求。最后,就項目建設進行投資收益分析,制定財務共享中心建設規劃。在規劃設計階段,項目團隊應就共享服務中心建設的資源需求和經濟效益進行投資收益分析,科學反映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能夠為企業集團發展帶來的效益產出,用資料和數據打動企業決策層和股東,推動項目順利進行。投資收益分析應全面羅列財務服務中心的各種直接、間接效益產出及所需資源,權衡比較確立最終建設規劃。
(三)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實施
首先,規劃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流程及架構。項目團隊應在前期基礎數據的整理和分析的基礎上,按照科學方法合理規劃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流程及架構,詳細制定KPI考核指標。企業集團應對原有的財務框架進行優化重組,依據會計政策和規范將財務流程標準化、規范化,集中串聯可重復性的財務職能。其次,實施建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實施可采取多種途徑,如內部自行組建、“交鑰匙”工程外包、聯合組建等。在采取工程外包模式過程中,項目團隊應承擔起建立職責,協調內部資源配合建設。最后,做好過渡期的相關工作及人員轉移。過渡期工作轉移包含原財務人員、服務、業務、場地及設備等的轉移,以及依據實際運行情況對前期流程及KPI的再修訂,并據此確定最終SLA協議。工作轉移應充分考慮人員的穩定性和業務的對口性,對于因上馬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而出現的冗員,應予以合理安置,難以安置的應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協商過程中注重遵守法律法規政策,以人為本。同時,對留用的業務人員和新招募的財務人員進行上崗培訓,加強系統操作演練和實踐。
(四)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運營管理
財務共享服務 中心建設工作完成以后,開始進入正式運營階段。此時,前期的項目團隊應逐漸淡出管理,讓位于中心自身的管理團隊。企業集團可以在吸納前期項目團隊的基礎上,組建中心正式的管理團隊,縮短磨合期。管理團隊應認真執行之前的業務設計流程及SLA協議,確保中心運營穩定。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集團正式上線運營后,企業集團內部的財務資源將迅速向中心靠攏,實現同原各部門、子(分)公司的快速剝離,提高集團經營效率,降低集團運營成本。首先,運營管理期間,企業集團及中心管理團隊應從保障共享中心正常運轉的角度,從人力資源、風險控制、績效考核、內部稽查等多個角度加強對共享中心的管理和控制。共享中心運營團隊應及時搜集服務中心運營中的問題,并及時上報研究解決。其次,對財務服務共享中心進行后期完善。后期的完善主要包括對運行期間問題的集中搜集與解決,硬件設施的維護、管理與更新,新技術的應用與推廣以及人員的招募與培訓等。運營團隊應定期就共享中心運營情況進行評估和稽查,依據企業戰略調整和經營變動等情況及時作出流程優化和調整。
三、大數據時代財務共享中心面臨的風險
(一)系統自身風險
首先,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投資成本較高,存在一定的財務風險。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前期需要巨大的人力、財力等資源投入,包括人員差旅費用、工程建設費用、人員設備轉移費用等,同時伴隨有因財務服務中心選址而衍生的地區差異費用及場地建設費用等。即使到了后期也仍然面臨設備維護、信息系統更新等費用,成本投入較大,卻不一定能帶來預期效益甚至將企業集團拖入債務危機。其次,實行財務共享集中管理后,財務人員由業務前端轉為后端,業務敏感性和緊迫性下降,容易滋生官僚作風,中心與子公司等交互模式客觀上造成了業務遲滯,而信息高度集成化也存在管理漏洞。最后,共享服務中心運營后,信息處理的高度集成化加大了責任認定和追究的難度。一旦出現問題,企業需要通過來回查閱資料,調閱影像,ERP問詢等才能確定責任人。
(二)人員管理風險
首先,由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實行財務集中化管理,財務人員離開一線前端,將逐漸與子(分)公司、其他部門之間的具體業務脫離聯系,難以掌握具體的業務情況,僅能從數字上去研究和判別,一線業務能力逐漸萎縮。其次,財務共享中心實行的是標準化管理,其業務流程猶如車間生產的流水線,財務人員每天將疲于應付各種索然無味的財務數據、憑證、報表等,業務量大,機械化程度較高,工作內容枯燥,財務人員容易失去耐心和激情,產生厭煩心理。最后,財務共享中心的人員流動比率較大,財務人員跳槽另謀出路的比比皆是。這樣容易導致業務處理中斷或產生新的磨合期,如發票不能及時入賬或新人需要重新熟悉業務等,影響企業集團財務穩定。
(三)法律政策風險
企業集團規模擴張到一定階段,其子(分)公司必然分布于全國各地,而各地政策在實際規則和操作過程中卻千差萬別,存在地區政策差異。而共享中心的財務人員很可能因為對財務活動發生所在地的財務政策認識不夠,導致在財務處理過程中加劇了信息流通和處理的難度。財務人員由于長期居于共享服務中心所在地,缺乏前線業務經驗,同時也與各地地稅部門稽核人員缺乏溝通和聯系,在處理稅務問題上產生偏差,易引發法律風險。
(四)信息安全風險
大數據時代企業的數據信息量激增,信息訪問、交換、處理、分析的業務吞吐量較以往呈幾何級數增長。企業集團建成財務服務共享中心,將集團財務業務集中處理,更是加劇了企業信息的傳輸與處理流量,這容易導致信息量過大引發信息通路的擁堵。同時,也會由于信息量過大引發傳輸、處理的延遲。由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面臨10萬TB級別數據的處理量,其數據過濾、篩選和分析功能將顯得更為重要。而目前信息數據過濾、篩選和分析仍處于半智能化狀態,僅能適應簡單的信息過濾、篩選與分析需求,無法應對復雜信息處理與交換需求。信息時代由于信息網絡的開放性與不穩定性,容易發生信息泄露和病毒入侵事件,一旦造成信息泄露或病毒入侵使得系統癱瘓,將對企業集團的運營管理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四、大數據時代財務共享中心建設與管理
(一)建立風險評估制度,完善管理機制
首先,企業集團應建立風險評估和績效評價制度。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投入、建設和運營是一項復雜巨大的系統工程,需要企業集團全體上下的通力配合和不菲的資源消耗,企業集團應謹慎對共享服務中心進行風險和效益評估,科學決策。共享中心建成運營后,應及時開展績效評價,明確投資收益。其次,科學制定共享中心的管理制度,建立穩定運營的保障機制。共享中心建成運營后,由于涉及中心人員與前端業務人員之間的權責及業務往來,往往存在利益糾葛及推諉現象。企業集團應統一協調各方關系,科學制定管理制度,明確業務前端與中心之間的業務處理流程、權責關系,如會計憑證影像處理的要求、責任人等。最后,應加強部門之間的聯系溝通。暢通溝通渠道,加強業務前端與中心人員之間的聯系,減少溝通不暢引起的業務故障。
(二)推進使命文化建設,加強人員管理
首先,企業應定期組織中心人員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中心流程規范及前端業務介紹,在提高中心人員規范操作意識的同時,加強其對前端業務的熟悉和認識。其次,企業集團應積極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加強中心人員的使命感和光榮感。中心管理人員應及時關注工作人員的思想動態,定期組織開展文化教育和活動,在流程化管理之中融入人性化的思想,減少員工的挫折感和迷茫感。最后,應完善中心人員的績效考核制度,健全目標激勵機制。企業集團應根據崗位特點設置合理的目標任務,并制定詳細的獎勵措施,通過物質刺激和精神獎勵多途徑提高中心人員的積極性。
(三)強化流程標準管理,優化ERP系統
首先,建立集團內部統一的會計標準,實現會計數據接口的標準化。企業集團應在對內部會計數據、財務工作認真調研的基礎上,按照方便、快捷、準確、全面的原則設計會計數據標準接口,規范會計數據信息傳遞。其次,共享中心聯合其他業務部門加強對流程標準化的改進和完善。共享中心是需要不斷優化和更新的系統,尤其是業務標準化流程,需要 集團內部各部門尤其是前端業務部門的配合。共享中心應統籌協調各部門依據實際擬定標準化流程,再依據實際完善部署實施。最后,加強對業務覆蓋地法律法規的遵守。共享中心必須認真研究業務覆蓋地的法律法規,在進行業務處理時應注意各地法律的差異,及時與前端業務部門及地方稅務部門溝通聯系,業務憑證保存備查。
(四)提高信息處理能力,防范信息風險
首先,加強平臺建設,提高系統的應用可靠能力。企業集團應加大對財務共享中心平臺的投入和建設力度,加強巡檢和維護,定期進行更新和完善。合理配置科技資源,構建適應大數據環境的信息系統。其次,創新數據挖掘方式,構建智能化共享中心。大數據時代的共享中心,數據挖掘處理能力是關鍵。企業集團應積極引入先進的數據過濾、挖掘分析技術,建設數據倉庫,按照業務需求應用數據分析技術,實現共享中心的智能化管理。最后,加強信息安全管理,建立風險防范體系。按照數據傳遞原則進行歸口負責管理,明確安全責任人。同時,積極構建網絡防御體系,應用數字簽名認證等安全技術。同時積極建立備用系統和應急預案,定期做好數據備份和管理,防范網絡災害。
五、結論
大數據時代,財務共享對于企業集團的長遠發展顯得更為迫切和必要。然而財務共享的實施過程并非一帆風順,企業集團應持客觀心態,內外并舉、上下齊心,審慎緩步推進共享中心建設,確保共享中心運營穩定有效,達到提高企業集團管理水平目的。
參考文獻:
[1] 陳剛.對中石化構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分析[J].財務與會計(理財版),2013(4).
關鍵詞:成本管理質量成本工期成本安全成本工程前后期成本分包成本外延成本資金成本管理
在施工企業對工程項目成本的管理之中,許多企業不論是在工程項目施工前的預算,或是在工程竣工后的決算中,所關注的成本效益往往只計算人工費、材料費、機械使用費、其他直接費等幾項工程的直接成本,而忽視了工程項目生產過程中和竣工后的外延成本的管理效益。根據科學發展觀的管理理念,施工企業在加強工程施工項目部的財務成本管理中,除了對人工費、材料費、機械使用費、其他直接費的管理與控制外,還必須關注工程項目的質量成本、工期成本、安全成本、工程前期與工程竣工后的成本效益,以及貫穿于整個工程進程中的資金成本效益等外延成本的管理。只有在加強工程直接成本管理的同時,也注重加強工程施工外延成本的管理,才能進一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下面,我對工程施工中常見的幾項外延成本的管理做一點淺顯的探索:
一、工程施工進程中外延成本的管理
伴隨著工程施工的進行,而產生的工程質量、工程工期、施工安全等,必然會產生一系列成本。這些置于工程直接成本之外的成本,往往并不是依照工程量的大小而增加與減少。管理好這些外延的成本,對企業的效益直接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關注工程質量成本的管理效益
施工期間除了發生工程的直接成本外,在工程施工的質量上,還會產生一系列的外延成本。它們包括質量預防成本、質量鑒定成本、內部與外部質量保障成本和內部質量故障成本。所有這此外延成本的管理,對增加企業的效益非常重要,對我們施工企業效益而言,產品質量并非越高越好,如果超過合理的工程質量水平時,就屬于質量過剩。無論是質量不足或質量過剩,都會造成質量成本的增加,施工企業都必須要通過質量成本管理與控制加以調整。
質量成本管理的目標是使各項質量成本的綜合成本達到最低值。一般來說,質量預防費用起初較低,隨著質量要求的逐步提高,質量預防費用也逐漸會增加,當質量達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時,該項費用就會急劇上升。質量檢驗費用較為穩定,不過隨著質量的提高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增長。而質量損失則不然,開始時因質量較差,損失很大,隨著產品質量不斷改進,該項損失會逐步減少。三者交叉的作用,必須能找到一個質量成本最低的理想點。財務人員應準確的記錄各項質量成本,找出規律,與項目經理進行分析,拿出降低質量成本的措施。
如何正確處理工程質量成本中的質量損失(內、外部故障損失)、預防費用和檢驗費用間的相互關系,采用科學合理、先進實用的技術措施,在確保施工質量達到設計要求水平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工程成本。項目經理也不能為了提高企業信譽和市場競爭力而使工程全面出現質量過剩現象,導致完成工程量不少,經濟效益低下的被動局面。
管理部門要按工程項目單獨設立質量成本項目并按標準分類設置,反映項目的質量成本,積累數據,在成本分析的基礎上,提出降低質量成本的建議和意見,提高效益。
2、關注工期成本控制效益
在實際工作中,工期短,往往預示著企業成本降低,效益上升。工期延長預示企業的固定成本增加,企業效益降低。而工期過短,則也會增加一系列的措施成本費用。如何處理工期與成本的關系,是施工項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即工期成本的管理,并不是工期越短越好,而是需要通過對工期的合理調整,來尋求最佳工期點成本,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點。
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標,是正確處理好工期與成本的關系,使工期成本的總和達到最低值。工期成本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項目經理為了保證工期的提前,而采取的措施費用。這些措施費用包含為縮短工期而必須增加的安全措施費;工程突擊前后的人員浪工、窩工費用,突擊中的加班費、窩工費、獎金等人工費用;超出常規材料采購所必須的時間、質量、要求而發生的材料成本增加費用;為縮短工期而增加機械設備所產生的機械遷移費、租賃費、閑置費。二是發生工程延期而增加的成本費用。因為工程延期則會導致的機械設備、場地、工具物料的租賃費,非聯產計酬的人員報酬、補助,相應的水電費、伙食費、辦公費等其他固定費用。因為工程延期則會引起材料庫存增加,而發生庫存材料損耗增加、流動資金運轉滯積,需求量增加以及由此引起的其他效益降低、成本上升。三是如果工期拖延從而會導致業主索賠成本。出現這種情況,企業不光是經濟上受到直接損失,而且企業在信譽上也要受損失,而這種無形資產的損失往往所產生的危害更比經濟上的損失更嚴重。這種情況的出現可能是由于施工環境及自然條件引起的,也可能是內部因素所造成,如停工、窩工、返工等。
因此,所有這些原因而引起的工期費用,可統稱其為工期損失。一般來說,工期越短,工期措施成本越小,但當工期短至一定限度時,工期措施成本則會急劇上升。而工期損失則不然,因自然條件引起的工期損失,其損失額度相應較小,通常情況下不予賠償或賠償額度較小,該部分工期損失可不予考慮。因施工項目內部因素造成的工期損失,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驗的積累會逐漸減少。綜合工期成本的各種因素,就會找到一個工期成本為最低的理想點。這一點也就是工期最短并且成本最低的最優點。
由于內外部環境條件及合同條件的制約,保證合同工期和降低工程成本是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因此,必須正確處理好工期與成本兩個方面的相互關系,即工期措施成本和工期損失之間的相互關系。在確保工期達到合同條件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為了提高企業信譽和市場競爭力,盲目搶工期趕進度,造成增大項目成本,導致項目虧損。
3、關注安全成本效益
安全成本屬于非功能性成本,但成本付出也存在一個合理平衡點的問題。安全成本包括:安全措施費,安全事故處理費,安全管理費等。準確核算和預測并合理控制安全成本,對于降低工程成本,提高項目效益,具有積極的意義。
在安全成本支出中,一般說來,安全措施費用、安全管理費上升則安全事故處理費用下降,而這種費用有時成幾何級下降。但也不是安全管理費和措施費用越多越好,合理的費用支出平衡點,是成本管理的關鍵所在。
工程施工的內部和外部環境條件,是購成安全成本費用支出平衡點的重要要素。施工時的內外部條件,購成了安全措施費用與安全管理費用支出的大小。切實可行確保安全的合理支出是必須的,而過于保守的不必要的安全支出則是浪費。只有確當地確定施工安全措施方案,切實管好安全所用的物資、材料、人員才是安全成本管理的正確之路。
二、施工前后工程所發生的外延成本的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同類工程在施工前與竣工后所發生的成本,往往有很大的差別。注意管理好施工前與竣工后所發生的外延成本,會使企業的效益產生顯著的效果。
1、控制工程前期費用成本效益
為了承接工程和為了工程順利開工建設,必然會產生一系列的前期費用,它包括:工程洽談人員的費用支出,招標投標人員費用支出,工程施工前期的人員、機械、資金等進場所需支出以及為此工程而需花費的臨時設施成本等一系列成本費用。管理好這些外延成本是提高企業效益重要方面。
(1)把握好工程前期招標投標的成本管理與控制
為了控制工程的前期支出,首先,必須切實抓好洽談工程前的考察,根據自身的情況、條件,分析好競爭對手條件和優勢。通過分析對比,根據自身的優勢條件來確定是否參與投標,防止不必要的成本費用的支出。其次,必須抓好招標投標過程中方案的制定。根據自身的優勢與條件,科學地制定施工方案,確當地安排工程工期,合理地確定工程利潤率,提高中標率,進而降低工程的前期費用成本。
(2)作好工程前期的人員、機械、資金等進場安排與規劃統籌
工程合同訂立后,如何安排人員、機械、資金等進場的數額,必須有一個統籌的規劃。在人員進場安排上,只能由少到多,適時漸進,防止窩工、浪工。人員的進場層次上,應本著先管理人員,后生產人員的原則;先項目管理人員、財務管理人員、材料管理人員再一般管理人員。其次再逐步增加生產工人,進行生產前的臨時設施搭建和施工前的必要準備。人員進場后,施工機械、生產資金應當根據工程量、工程進度和工程實際需求,適時確當地按時按量安排進場。只有作好工程前期的人員、機械、資金等進場安排與規劃統籌,才能避免工程前期人工、機械、資金等方面存在的窩工、浪工,積壓、閑置,運轉停滯等外延成本的增加。
(3)確當地做好施工現場臨時設施的規劃
工程合同訂立后,在大批工人進場前,就必須為工人準備好必要的生產生活設施,而這些設施又大多往往是一次性購置,工程竣工后全部或大部分報損。在下一個工程中能重復使用的材料及設施很少。因此在這方面的外延成本切不可大意,一定要在人員數量,工種穿插,工期安排、后勤保障等方面規劃好、安排好、設施好。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2、控制工程竣工后費用成本效益
在工程竣工驗收交付后,并不是再不需要耗用生產成本。安國家的相關規定,工程需有一定的工程保修期,或者應建設方要求進行必要的整改、保養。而這種整改、保養與維修必然涉及到人工費、材料費、機械使用費、其他直接費等一系列的成本費用支出,而這方面的支出又往往是在工程預算成本之外。工程竣工結算直到工程保修期結束,及時足額收取到應收的工程價款,防止壞賬損失,都是控制外延成本的重要課題??刂坪霉こ踢@部分的成本,企業往往會收到很大的成效。
(1)注重工程保修期內的成本費用效益工程竣工結算后的工程包修期內,因工程本身原因或因建設方要求,往往要進行一系列的整改、保養與維修。在這期間工程量小,事多,任務雜,加上工種涉及齊全,事無具體,企業根本不可能按照工程定額來分配任務,工人也不可能依照工程定額來完成任務。這就容易產生費工、費時現象。因此,必須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控制好人工、材料、機械等一系列成本消耗,防止人工的過大浪費,防止材料的浪費及材料流失現象。防止機械出現閑置期過長或保養不良等現象。防止管理費用的過度支出。
(2)注重工程尾款收取所產生的成本效益工程結算后要通過一系列的辦法及時收回工程尾款。隨著工程交工后的時間延長,有些誠信不好的企業則故意以各種理由拖延還款。造成本企業的資金被其他企業占用,影響企業資金的利用與周轉,使企業的資金成本增加。有些建設單位則因經濟條件發生變化,無力償還工程尾款,企業資金形成壞賬損失。這些無形的不確定的巨額成本情況的出現,則會對企業效益形成具大的影響。
三、把握工程中資金運用對企業外延成本的管理與控制
企業為了生產經營需要,就必需要有資金,資金使用過程中必然會產生成本。因此資金運用管理也直接影響著企業的外延成本與經營效益。為了擴大生產,除了自有資金外,還必然會產生一定的負債。在工程施工的資金周轉中,如果負債失去理性,或負債行為失控,也會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和管理、會把企業拖夸。因此在自有資金確當地運用好、周轉好的前提下,正確地運用好負債是企業管理者和債權人的必修課題。
1、把握好負債資金運用“度”,防止資金運用成本的無“度”增加,造成企業經營負擔
在企業生產規模適當增加時,負債限量適當增加,企業效益會同步上升,企業的資金回報率就高。但舉債必須有“度”。掌握好舉債的“度”,也是企業工程項目外延成本管理的重要一方面。
為了掌握好舉債的“度”,企業若在擴大生產規模時,就要審查投入項目,分析新的負債對企業產生的影響。負債是否在即時償還能力范圍內,即增加的速動資產是否可足以償還流動負債。如負債在即時償還能力范圍內,則可以適當擴大規模。如果,擴大規模后,企業不能屆時償還增加的負債,或有損企業自身信用,就成了盲目負債。這就必然會導致企業管理混亂,企業信用下降,經濟效益流失。這樣的負債就應予拒絕。
因此,加強企業負債的“度”的管理與研究。是經濟管理者、企業經營者、投資人、債權人都須深化研究的對象。只有找準負債的切入點,用活用好各項經濟政策,才能確保企業的健康發展,經濟效益穩步上升。
2、掌握好舉債的方法,降低資金使用外延成本
企業籌措債務資本,必然會發生負債成本,企業要能健康發展必須搞好資金籌措與資金運營的結構平衡,重視資金營運結構與負債結構之間的配比關系。確當地利用好流動負債是企業增加經營資本,優化資本結構,降低籌資成本,提高資金營運效能好途徑。
(1)舉債方式不同會產生不同的外延成本。就資金成本一般而言,首先流動負債的成本要低于長期負債成本。負債的成本主要包括取得成本與占有成本。對于應付股利與應付賬款來說,取得成本與占有成本基本為零。對于短期借款與長期借款來說,前者第一次的取得成本與后者相差不大外,以后各次的占有成本由于程序化原因,可忽略不計,可以認為兩者在取得成本方面基本相等;但短期借款的利息要低于長期借款的利息,即前者的占有成本要低于后者。其次,根據我國會計準則的規定,長期負債在用于固定資產投資及研究開發等方面時,負債成本要資本化,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按一定比例進行折舊、攤銷。而流動負債用于此方面的投資時,其成本可直接計入費用,減少了當期的稅費支出,延緩了納稅時間,有利于企業的長期經營,符合企業效益最大化的長期目標。
(2)舉債方式不同會產生不同外延成本的效果。流動負債增加了自有資金的運行成效。在一個正常生產經營的企業,流動負債中的大部分具有經常占用性和一定的相對穩定性。而長期貸款的期限長、風險大,取得卻又比較難。取得后帶來的是某一時點上的大量資金的流入流出。取得貸款時,大量資金的瞬時流入,公司很難一下子將其充分利用,勢必造成部分資金的閑置;償還貸款時,由于需準備大量的資金,帶來的壓力是易造成財務拮據;由于需定期儲備一定的資金,這就又造成了資金暫時閑置,影響了資金效益。
(3)舉債方式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資金平衡點。而流動負債有利于現金的平衡流動與資金的充分利用。其一,應付賬款與應付股利等流動負債的存在使得資金的流出時間延遲,有利于公司對資金的充分利用。其二,短期負債的定期償付性使得公司的現金流入與流出可以較容易達到平衡,短期負債的取得比較容易、迅速,對于公司資金的安排也就較容易。
(4)舉債方式不同會產生不同的風險系數。流動負債風險小,符合穩健性原則。企業的風險主要包括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經營風險,主要指由于信息不對稱等原因,企業在投資中面臨的不確定性的風險,由于長期負債的利率與期限確定,在企業的長期投資過程中,如果發現投資項目失誤,在放棄投資時,會增加負債的一部分占有成本;而流動負債則不同,應付股利與應付賬款等到由于成本的低廉、短期借款的短期性,使得企業對風險規避的可能性大大增強。對于財務風險,由于長期借款利率的事先確定,當市場上資本的借貸關系發生變化時,則有可能減少或增加負債占有成本。wWw.gWyoO
關鍵詞:財務風險 董事會特征 治理結構
董事會作為公司治理的核心部門,不僅是公司的經理層和股東利益的協調者,同時也是董事會運作的責任者。公司董事會在公司運營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果有效運用董事會,公司將會因此而受益;相反的,如果公司沒有讓董事會發揮它應有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會給公司帶來很大的財務風險,甚至可能會停止經營,進而破產清算。由此可見,公司董事會治理機制設置的合理程度對公司的發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公司的董事會特征與財務風險存在緊密聯系,必須合理設置公司董事會結構,使董事會治理機制可以很好地制約以及平衡董事會、股東、經理層三者之間的關系,防止它們之間出現利益矛盾從而增加公司的財務風險。
一、文獻綜述
董事會作為公司日常經營決策機構,應該在防范公司的財務風險方面發揮一定的作用,良好的董事會治理機制能夠提升公司的經營績效。于東智等(2004)研究認為,公司的董事會人數對公司績效的影響成倒U型的曲線,公司以前年度的績效水平與董事會的穩定性成正相關關系。王躍堂認為,獨立董事比例與公司的財務風險成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但是對于董事會特征與財務風險的關系研究并不是很多,由于公司董事會特征與公司經營活動有緊密的聯系,所以本文將從董事會規模以及獨立董事比例等方面研究董事會特征對財務風險所造成的影響。
二、財務風險
公司財務風險是指由公司所處的經營環境中各種影響公司財務指標的可能性。目前理論界對財務風險內涵的理解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財務風險指公司在財務活動中,因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使公司實際與預期收益發生的偏差。廣義的財務風險既包括無法償還到期債務的風險,也包括由于內控制度不健全、治理結構不完善等對公司財務狀況所造成的影響,具體表現為持續性虧損、無償債能力以及違約等。狹義的財務風險指公司將來可能無法償還到期的債務而承擔一定損失的可能性,認為公司的資金來源于債權人或者投資人,其中的權益資金沒有財務風險,公司所有的財務風險都是由于負債融資引起的。具體表現為:負債增加,公司不能按期還本付息的可能性;在一定的資金總額條件下,增加負債比重,可能會提高公司的資金成本。
一般來說,衡量公司財務風險的主要有市場數據和會計數據兩方面。根據我國目前的市場經濟情況,主要是基于財務報表中的會計數據來衡量公司的財務風險,比如資產周轉率、資產負債率等。盡管會計數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公司操縱,但是相對于資本市場上的數據來說,公司的財務數據還是相對比較可靠。
三、研究假設
(一)樣本選擇及數據來源
本文以2010-2012年滬深上市公司為樣本,分別從董事會人數、獨立董事的比例以及董事長與總經理的兩職合一等方面分析公司董事會特征對公司財務風險產生的影響。在樣本選取上,剔除金融類公司以及數據不完整的樣本。因為金融類公司資產構成中流動資產比例很大,財務風險指標的計算方法與其他行業有所不同,將其納入樣本總體在回歸結果上可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偏差。保留符合條件的ST公司,這部分公司具有較高的財務風險正是源于其不完善的董事會機制造成的,若剔除這部分公司可能對實證檢驗的真實性有所影響。
(二)研究假設
1.董事會規模。從現有的文獻研究來看,董事會規模與公司財務風險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很明確。有相關研究發現,董事會人數越多,公司財務風險也就越大;也有學者持相反的觀點。本文認為,董事會規模和公司財務風險之間存在顯著的正向關系。首先,董事會人數過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公司的經營效率有所降低,進而公司的財務風險也有所加大。董事會作為公司的核心決策機構,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對公司一定期間發生的重大事件制定相應的決策。董事會人數過多會降低公司的決策效率,使得公司很多的經營與財務問題議而不決,進而降低公司的經營效率。其次,過大的董事會規??赡軙苟聲蓡T產生依賴心理,當公司面臨一定風險時,董事會成員可能會認為有很多人和自己一起承擔公司風險,因而他們采取措施應對風險的積極性不高,增加公司的財務風險?;谝陨戏治?,本文提出:
假設1:董事會規模與公司財務風險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2.獨立董事。國外多數研究表明,獨立董事的存在能增加公司價值,但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公司獨立董事對公司的發展并沒有什么作用。獨立董事與公司財務風險間的關系不明確,除研究方法不同外,主要原因在于獨立董事與公司之間特殊的契約關系,公司雇傭獨立董事的主要目的在于希望他們以外部人的身份解決公司所存在的問題。但是,公司與獨立董事之間的契約關系并不完備,因為他們之間沒有任何利益關系,在提升公司價值方面獨立董事沒有太大動力。但是,獨立董事很注重自身的信譽,他們比較積極關注公司的風險,如果公司發生財務舞弊事件,他們的信譽以及名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損害;如果公司經營不成功,他們可能也會受到牽連。根據以上的分析,本文認為獨立董事的存在將會降低公司的財務風險。因此,本文提出:
假設2:獨立董事比例與公司財務風險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
3.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合一。董事會主要負責決策公司發生的重大事件,主要作用在于監督,總經理由董事會任命,代表公司執行董事會制定的決策。經理層只有剩余控制權而沒有剩余索取權,這使得經理層與公司的董事的追求目標并不一致,一個經營、一個監督,兩個相反的職能在關鍵時刻做出的決策很難既公正又客觀,既維護本身利益又維護股東利益。兩職合一可以降低對總經理的成本,但兩職合一使得董事會的其他董事迫于董事長的壓力可能不敢發表監督意見,在公司制定決策時,容易受決策者個人影響,做出的決策主觀性過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發生財務風險的可能性。公司的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合一時,總經理可能利用信息不對稱的優勢為自己謀求利益,當面臨若干個方案,風險程度不同時,總經理為了自身利益往往會偏向于采取更加激進的經營方案,增加公司的財務風險。因此,本文提出:
假設3:兩職合一公司的財務風險大于兩職分離的公司財務風險。
(三) 研究設計
1.變量設定。(1)被解釋變量。不確定因素的存在使得公司實際財務結果與預期目標之間發生偏差,對于公司發生的偏差,應該采用一定的工具進行量化。杠桿分析法通過財務數據對財務風險直接進行度量,衡量風險大小的工具是財務杠桿系數。這種方法計算比較簡單,數據獲得也比較容易。杠桿分析法強化了財務風險指標的可比性,有利于管理者更好的權衡公司的風險和報酬,進而提高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由于獨特的優勢,杠桿分析法是度量財務風險的一個較為理想的指標。因此,本文采用財務杠桿系數衡量公司財務風險,用Y來表示。(2)解釋變量,具體定義如表1。(3)控制變量。除了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的設置外,其他變量也會對公司財務風險產生影響,忽視這些變量,得出的回歸結果就可能是不準確的。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本文選取以下兩個變量作為實證研究的控制變量,見表2。資產負債率:公司資產負債率與財務風險水平有很緊密的聯系,較高的資產負債率可能伴隨著較高的財務風險水平;資產周轉率:資產周轉率反映公司的營運能力,營運能力強的公司相對來說財務風險也較小。
2.模型構建。為了檢驗公司董事會特征各個指標變量對財務風險影響狀況,本文構建以財務杠桿系數為因變量,3個相關指標變量作為自變量,2個指標作為控制變量的線性回歸模型,運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回歸模型如下:Y=b0+b1DSIZE+b2IDR+b3DUAL+k1LEV+k2ZZL+ε。其中,b0為常數項,b1、b2、b3為自變量系數,k1、k2分別為控制變量系數,ε為隨機干擾項。
四、實證檢驗及結果
(一)描述性統計
通過描述性統計可知,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合一的觀測值達84個,占總觀測值的20.5%。說明大部分上市公司兩職合一較少,比較重視職責分離。董事會規模方面,董事會規模的穩定性還是比較好的,無論是極小值、極大值、平均值基本保持一致。獨立董事比例方面,大部分獨立董事比例不符合證監會的要求。
(二)相關性分析
用Logistic方法建立模型時,如果變量之間存在多重共線性,模型的精確度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在進行回歸分析前需要對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剔除高度相關的變量。變量之間相關程度分為以下幾種情況:當相關系數0.3時,變量之間的相關性極弱,可視為不相關;當相關系數大于0.3小于0.5時,低度相關;當相關系數大于0.5小于0.8時,中度相關;相關系數0.8時,此時高度相關。從表3相關性分析來看,三個變量的相關系數均小于0.5,回歸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針對這些變量進行回歸分析是可行的。
(三) 回歸分析
通過表4線性回歸分析可以看出,DUAL(董事長與總經理是否兩職合一)、DSIZE(董事會人數)與公司的財務風險是顯著相關的,控制變量中的LEV在5%的水平顯著,也就是說LEV越高,公司的財務風險越大;在解釋變量中,DUAL和DSIZE與公司的財務風險成負相關,與假設是一致的。得到回歸方程:
Y=2.997+0.054DSIZE-0.205DUAL-1.905IDR-0.023LEV+0.514ZZL
五、實證研究結論
通過實證研究可以看出,公司董事會特征對公司財務風險具有一定的影響,而且影響效果顯著,其中包括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合一、董事會規模以及獨立董事比例等。除此之外,所選的兩個控制變量(資產負債率以及資產報酬率)與財務風險的相關關系顯著。
參考文獻:
1.遲旭升,李明.公司治理與公司財務風險相關性研究――主板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1,(5).
關鍵詞:公立醫院 財務特征 現金持有 決定因素
一、引言
目前不少公立醫院都持有大量的現金,以北京地區為例,2007年底,二級醫院持有的現金凈資產比均值為19.1%,能夠維持醫院運營的天數平均達到73天;三級醫院持有現金凈資產比均值達到20.16%,足以維持醫院平均運營107天。有的醫院持有的現金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高達67%。而美國非盈利醫院持有現金維持運營的天數平均則不超過50天;同樣為我國公立非營利組織的高校,其現金持有水平不超過總資產的12%。現代財務管理中有關現金持有的理論認為一旦組織留夠日常運營和短期應急需要的現金后,就應當通過投資或者發放現金股利來使持有的現金最小化。公立醫院這么高的現金持有量顯然和公司理財中的現金持有理論相悖。在筆者走訪的公立醫院中,其管理者抱怨“醫院由于資金不足,無法及時更新設備的不在少數。那么公立醫院為什么要持有這高的現金?公立醫院現金持有的決定因素有哪些?始于2009年的新的一輪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公立醫院改革是關鍵,而現金資產是公立醫院重要資產之一,關系著醫院的生存和健康發展,開展公立醫院的現金持有相關研究非常必要。
二、文獻回顧及理論分析
( 一 )文獻回顧 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公司的現金持有進行了解釋,形成了關于現金持有的交易成本理論、權衡理論、理論、融資優序理論等相對成熟的理論?;谶@些理論,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公司現金持有量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這些因素大致可分三類:一是反應公司財務狀況、公司規模、營運能力、發展前景等財務特征的因素,如企業規模、財務杠桿、成長機會、現金流量、凈營運資本、銀行性負債、現金流量不確定性等;二是反應公司治理情況的因素,如董事會規模、外部獨立董事比利、領導權結構、經營者持股比例、股權集中度等;三是外部因素包括行業競爭、宏觀經濟發展等。關于非營利組織現金持有決定因素的研究相對較少。Fisman and Hubbard(2005)以收入來源主要為捐贈的非盈利組織為研究對象,研究發現非營利組織經理積累現金主要出于謹慎性原因,即現金持有的主要決定因素在于收入不確定性和融資約束;Core etal(2006)認為非營利組織經理持有高額現金源于與捐贈者之間的問題;Angela k.Gore (2009)則驗證現金流的不確定性、融資約束、收入資源的有限性、政府規模、成長機會、政府收入等因素與政府的現金持有水平相關。Howard L.Rivenson(2011)驗證盈利能力、現金流的不確定性、成長機會、債務規模影響非營利醫院的現金持有水平。國內學者胡學忠和蔣方華(2011)研究了作為非營利組織的高校的現金持有決定因素,結果表明高校資產規模與現金持有呈正向關系,成長機會則與現金持有呈反向關系,而資產負債率與現金持有的關系則因高效性質不同而不同,本科高校呈正相關關系,高職高校成反相關關系。國內尚無學者開展醫院現金持有的相關研究,只有零星幾篇的文獻從學理的出發探討了公立醫院現金的日常管理。
( 二 )理論分析 (1)醫院規模。Rajan和Zingales(1995)從信息不對稱角度認為相對于大公司,小公司對外披露的信息較少,信息不對稱程度較高,將面臨更多的信貸約束和更高的外部融資成本,因此將持有較多的現金量。Opler et al.(1999)探討過:規模較大的組織在流動資產將會出現規模經濟,因此大公司將持有相對少的現金流量?;谶@個假設,Opler et al.(1999)、Core et al.(2006) 和Angela K.Gore(2009)都發現規模與現金持有之間是相反關系。本文預期公立醫院規模與其現金持有之間呈反向關系。(2)成長機會。Myers(1977)認為相對于成長性低的公司,成長性高的公司擁有更多的投資選擇權,面臨的成本也更高。而高昂的成本會導致外部融資成本更高,為了避免資金不足時喪失未來投資機會,公司必須持有足額的現金量。Opler、Pinkowitz、Stulz和Williamson(1999)均證明成長性越好、投資機會越多的公司,現金持有量越高。公立醫院擁有的成長機會也將刺激其積累現金持有量來滿足未來大型項目投資的需要,因此,我們預期公立醫院的成長成長機會將與其現金持有量呈正相關關系。(3)現金流。Howard L.Rivenson(2011)證明:美國非營利醫院創造現金流量的能力越強預示著其未來交易將需要更多的現金,為了避免因現金持有量不足所導致的資產轉換成本,將持有更多現金。我國的公立醫院是政府主辦的非盈利醫院,擁有非營利醫院不能上市募集資本和向股東分配股利以及享受免稅優惠等特征,唯一不同在服務收費上實行政府指導價格,同時獲取政府補助。因此,公立醫院創造現金流量能力越強,也將需要持有越多的現金。(4)現金流的不確定性。依據權衡理論,現金流不確定性越強,無法預期的未來現金流惡化就會增加企面臨現金短缺的可能性,因此,現金流的不確定性與公司的現金持有呈正比關系。理論也認為:當現金流波動性較大的情況下,內部人進行私利性投資所面臨的不確定性就會增加,為了不放棄獲取私利的投資機會,內部人會傾向于儲備更多現金。本文預期公立醫院現金流量的不確定性與其現金持有量之間呈正相關關系。(5)銀行貸款獲得機會。公立醫院的現金持有和銀行貸款獲得機會之間的關系相對復雜一些。一方面,公立醫院可以通過從商業銀行獲得貸款來減少謹慎性現金持有額度。Core et al.(2006)、Fisman and Hubbard(2005)認為非營利組織籌資渠道有限,因此將維持較高的現金持有水平。公立醫院性質決定幾乎不存在破產的可能,像普通企業那樣因破產清算銀行無法收回貸款的風險于公立醫院幾乎不存在;目前我國尚未實現實現全民醫保,公立醫院的服務對象中自費病人仍占據較大比例,其收入仍是以現金收入為主,加上社會醫療保險的后付費方式,醫院墊付的那部分醫保病人收費在某種程度上也成為“現金性”收入,充裕的現金流入使公立醫院成為商業銀行青睞的對象,在商業銀行之間惡性競爭下,公立醫院尤其是大型公立醫院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獲得銀行貸款;在不少時候公立醫院的銀行貸款還能獲得政府貼息。在較低的資金成本和“不愁病人”的刺激下,以及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公立醫院會有積累現金進行投資的沖動?;谶@個邏輯,公立醫院的現金持有與銀行貸款機會之間是正相關關系。(6)資本支出。按照理論,管理者會按照自身利益來決定現金的使用。一般來說,醫院規模越大,管理者控制的資源就越多,權力就越大,同時聲望也越大,因此,管理者會有過度投資的沖動;公立醫院的目標定位不是利潤最大化,而是醫療服務的數量和質量最大化,政府對其考核與評鑒也主要是圍繞這兩方面展開。在外部考核的壓力下,公立醫院管理者會有通過固定資產過度投資以便改善就醫環境、擴大病人容納量、提高醫療技術,從而吸引更多的病人前來就醫的沖動。過度投資的結果就是導致其現金持有量下降。本文預期資本支出與公立醫院現金持有量之間呈負的相關關系。(7)非現金流動資產。Shleifer和Vishny(1993)對企業銷售資產融資進行了討論:當公司缺乏現金時,具有大量非現金流動資產的公司也許可以不需要使用資本市場進行籌資。醫院在某些時候可以通過銷售自產來進行融資。當醫院缺乏資金時,醫院資產中除現金以外的其他流動資產就可以成為現金替代,并且流動性高的醫院短期償債能力也較強。因此,擁有非現金流動資產較多的醫院將擁有較低的現金持有量。本文借鑒Dichu Bao and Kam C.Chan(2012)選擇凈營運資本作為非現金流動資產的替代變量。(8)政府財政補助。公立醫院作為政府主辦公的非營利醫院,在醫療服務收費上沒有自主定價權,執行的政府指導價,政府制定的醫療服務價格長期偏離醫療服務價值,如果單靠醫院自我積累根本無法彌補醫療服務成本,更無法實現醫院設備、房屋等固定資產的更新,公立醫院要生存和發展必須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政府的財政補助。但長期以來,政府對公立醫院的補償機制不健全,除了補償金額嚴重不足外,“補什么,補多少,怎么補”也沒有明確的標準,公立醫院不得不自我儲備積累資金以應對現金的交易、投機等需求。政府對公立醫院的補助包括基本補助和專項補助,基本補助用于在職及離退休人員的基本工資,專項補助用于固定資產的購置,專項補助占每年財政補助的絕大部分比例,但實際上只是公立醫院固定資產購置資金的一部分來源,另一部分依靠公立醫院自我積累,即采取政府補一部分,醫院自籌或匹配一部分,才能實現固定資產的購置。這種補償方式造成公立醫院要想購置固定資產,必須先獲得政府補助,獲得了政府補助后,還需自我儲備相應的匹配資金?;谶@樣的邏輯,公立醫院獲得的政府補助越多,需要儲備持有的現金量也就越多。
三、研究設計
( 一 )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研究樣本來自北京地區公立醫院,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以及數據的可比性,剔除北京地區的各類軍隊醫院以及企業等其他組織主辦的醫院,只選取了歸北京地區政府部門主管的公立醫院;鑒于新醫改方案明確規定一級醫院將轉變為社區醫院,與二級和三級醫院不同,將適用《基層醫療機構會計制度》,因此,本文在分析時,剔除了一級醫院。本文選取北京地區公立醫院中該地區各級政府主管的所有二級醫院和三級醫院,其中二級醫院114家,三級醫院57家,共計171家,剔除數據不全的三級醫院和二級醫院各一家,入選的樣本醫院數為169家。在期間選擇上,則要剔除新醫改的影響,以2010年之前的數據為分析依據,具體來說,本文選取2006年至2009年為研究期間。由于計算現金流不確定性時要使用滯后二期計算收入變異系數,因此實際數據只有2008年至2009兩個年度,共338個觀測值,文中所有數據均取自醫院提交上級主管部門的財務報表。
( 二 )變量定義 本文變量及其定義見表(1)所示。對部分變量的解釋如下:(1)現金流量(Cash Flows)變量解釋。財務管理中一般采用利息、折舊前盈余來計算公司的現金流量。我國公立醫院的總收入中的財政補助收入和上級補助收入兩個項目是來自財政和上級部門的補助,包括基本補助和專項補助,其中基本補助用于醫院在職職工和退休職工的基本工資薪金的發放,而專項補助用于補助醫院的基本建設的補助,對應的支出是“財政項目補助支出”, 是項目補助,在會計核算上屬于資本性支出,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在計算利息及折舊前盈余時,將“財政項目補助收入”和“財政項目補助支出”從總收入和總支出中剔除。(2)現金流不確定性(Uncertainty of Cash Flows)變量解釋。本文借鑒借鑒Fishman and Hubbard(2005)、Angela K.Gore(2009)及Howard L.Rivenson(2011),使用公立醫院的收入的變異系數來定義現金流量的不確定性。具體說是公立醫院t-2至t年收入的變異系數,即Revenuet、Revenuet-1、Revenuet-2的變異系數。(3)成長機會(Growth)變量解釋。在營利性企業投資研究中,習慣使用托賓Q或者市凈率來反映企業未來成長性;對于非上市企業,有學者嘗試使用銷售收入增長率作為企業成長機會的替代變量。公立醫院不同于普通的營利性企業,沒有公開的資本市場,無法計算其托賓Q值和市凈率,其成長機會的替代變量與普通企業有所不同。Tae Hyun Kim和Tae Hyun Kim(2008)認為醫院的未來發展離不開病人、醫生和資本這三大要素,這三大要素取決于醫院面臨的市場需求,而市場需求則綜合體現在醫院的收入的增長上。因此,本文將選擇服務人次增長率作為公立醫院增長機會的替代變量。(4)銀行貸款機會(Access to Bank Loan)變量解釋。本文將借鑒Core et al(2006)和Fisman and Hubbard(2005)度量非盈利組織信貸市場機會的方法,以虛擬變量的形式引入公立醫院的銀行貸款機會變量:存在銀行貸款,為1;不存在銀行貸款為0。 銀行貸款包括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
( 三 )模型建立 為了檢驗公立醫院財務特征對現金持有量的影響,本文構建以下實證模型:
四、實證檢驗分析
( 一 )描述性統計 表(2)是描述性統計結果。北京地區公立醫院平均現金持有比例在19.45%,平均可以維持醫院日常運營65天。171家醫院中,現金持有比例最高達67.05%,可以維持醫院日常運營208天。而據胡學忠、蔣方華(2011)對公立高?,F金持有研究結果顯示中國公立高校的現金持有平均比例在8%-10%之間,公立醫院的現金持有水平明顯高于同樣為非盈利性質的公立高校。Howard L.Rivenson(2011)研究了美國608家非營利醫院在1999年度的現金持有水平,使用的指標為現金持有天數,即本文的Cash1,其研究發現美國非營利醫院現金持有運營天數處在28天和48天之間,也明顯低于我國的公立醫院的現金持有水平。
( 二 )相關性分析 表(3)是相關性分析結果。模型變量中CVRE和SIZE與其他變量存在顯著的相關性,但所有變量的“容忍度”值最小值為0.295,“方差膨脹因子VIF”最大值為3.392,依據共線性判斷標準“容忍度大于0.1或方差膨脹因子小于10”,解釋變量之間不存在共線性問題。
( 三 )回歸分析 本文模型(1)檢驗了財務特征因素是否也對公立醫院的現金持有量產生影響。結果顯示這些財務特征中,只有現金流、非現金流動資產以及銀行借款機會與公立醫院現金持有量三個財務特征變量與公立醫院現金持有量之間呈現的相關關系與公司相同,而現金流不確定性、成長性和規模以及資本性支出財務特征因素與現金持有量之間的相關關系則在公立醫院中沒有得到驗證??紤]到公立醫院的特殊性質,我們在公司現金持有量組織特征研究的基礎上加入了“政府財政投入(FIAS)”財務特征變量,模型(2)回歸結果顯示:“政府財政投入(FIAS)”與公立醫院現金持有量之間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預期結果得到驗證;另外,加入“政府財政投入(FIAS)”變量后,所有財務特征變量與現金持有量之間相關關系的顯著性較模型(1)都有所增強,尤其是在模型(1)無顯著顯著相關關系的“現金流不確定性”、“成長性”和“醫院規?!比齻€變量也在10%或5%的顯著性水平上通過驗證;模型對現金持有量的可解釋程度也由模型(1)的25.2提高到40.5%。政府財政補助收入除了獨立對公立醫院現金持有量產生重要影響外,還間接的影響著其他財務特征變量的作用程度:首先,如果沒有政府的財政補助,公立即便是擁有較多的成長機會,單靠自我積累根本無法對醫療設備、房屋等固定資產進行更新,其結果只能是坐視成長機會的喪失,自然也不會為把握成長機會而儲備現金量;規模變量對公立醫院現金持有量的作用機理大致也是如此,政府的財政補助給予了公立醫院進行固定資產投資的機會,但目前不完善的財政補助政策導致補助明顯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還要依靠公立醫院的自我積累,規模越大的醫院必然需要儲備的現金量要高于規模小的醫院。而對于現金流不確定性變量,我們認為當現金流不確定性較大時,如果政府財政投入在某種程度上能夠緩沖現金流量不確定性所給醫院帶來的風險。鑒于公立醫院中的教學醫院除了提供醫療服務外,還要承擔教學、科研任務,因此我們預期教學醫院會比非教學醫院擁有更多的現金持有量,為了驗證此預期,我們在模型(2)的基礎上,引進控制變量“是否教學醫院(TEAC)”,構建模型(3),回歸結果表明變量的顯著性相比模型(2)并沒有得到增強,而是有所下降,模型的整體擬合程度也略有下降。
( 四 )穩健性檢驗 為了檢驗前文回歸結果的穩定性,本文借鑒Rivenson(2011)將持有現金運營天數作為因變量,重復模型(1)到(3)的回歸過程,回歸結果見(表5)的模型(4)到模型(6)。和前模型(1)至(3)回歸相比,在變量相關方向及顯著性上具有一致性,但模型擬合程度上較低。
五、結論及啟示
本文研究得出如下結論:(1)在公立醫院眾多財務特征中,政府財政投入是影響公立醫院現金持有量的第一因素,并且和現金持有量之間呈正相關關系?!柏斦度攵嗌伲龑е⑨t院的財務行為,同樣也影響著其現金管理行為:如果能夠獲取政府補助,醫院才有進行固定資產投資的基礎,也才有必要去儲備自有資金,為投資做準備;相反如果不能獲得政府補助,僅靠醫院自我積累,大型的戰略性投資是不現實的。(2)公立醫院現金持有量與其現金流、成長機會、現金流的不確定性及醫院規模呈正相關關系;與銀行借款機會、凈營運資本呈負相關關系 。這一點與眾多研究者在研究公司財務特征對公司現金持有量影響的結果一致。(3)公立醫院的資本性支出及是否教學醫院與其現金持有量之間沒有顯著的相關關系。有文獻研究證明公司的資本性支出與其現金持有量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在本文中這一點沒有的到驗證。
本文存在以下不足:(1)文中所選研究期間為2006年至2009年,公立醫院會計核算執行的是1998年頒布的醫院會計制度,該制度沒有要求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而是比照企業計提折舊的方法計提修購基金,計入凈資產性質的“專項基金”賬戶。如此的會計處理方法必然會導致醫院高估資產、高估凈資產。文中的大部分變量定義的是與總資產的比值,在總資產高估的情況下,各變量值也就相對低估。但如果所有變量都低估,則不會影響整個回歸結果。(2)鑒于數據獲取的限制,文中以北京地區公立醫院數據驗證。而北京地區是全國醫療資源最為密集的地區,并不能代表全國整體情況,因此結論的推廣可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本文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公立醫院固定資產非效率投資實證研究”(項目編號:71203148)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胡學忠、蔣方華:《高校現金持有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教育財會研究》2011年第22期。
[2]Howard L.Rivenson,Kristin L. Reiter,John R.C. Wheeler, and Dean G..Smith,”Cash holdings of Not-for-Profit hospitals”,Health Care Finance 2011.
[3]Core, J., W. Guay, and R. Verdi. Agency problems of excess endowment holdings in not-for-profit firm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6.
[4]Fisman,R.,and R.Hubbiu-d. Precautionary savings and the governance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 2005.
[5]Opler, T., L. Pinkowitz, R. Stulz, and R. Williamson. The determinants and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cash holding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 1999.
[6]Angela K.Gore.Why do cities Hoard cash Determinants and implications of Municipal cash holdings.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84, 2009.
[7]Rajan. R. and Zingales.L., What do we know about 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 Some evidence from international data . Journal of Finance 50, 1995 .
[8]Myers, S.C.,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borrowing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5,1977.
[9]Stulz, R. M., and Johnson, H., An analysis of secured debt . Journal ofFinancial Economics 14, 1985.
[10]Mikkelson, W.H., and Partch, M.M., Do persistent large cash reserves hinder perform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38, 2003.
[11]Miguel A. Ferreira Why do firms hold cash?Evidence from EMU Countries. 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 Vol.10 No.2,2004.
學者主要從以下四個角度來研究管理者特征對公司投資決策的影響。在管理者年齡方面,Prendergast和Stole(1996)發現年輕的管理者會對私有信息進行過高的評價,為了展示自身的能力,他們在公司決策中更容易表現出過高的自信度,往往看好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隨著管理者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知識結構逐漸老化,認知能力慢慢下降,變通能力也隨之降低。同時,年長的管理者對變化的抵制傾向增加,做決策時的信心開始下降。因而,年長的管理者會傾向于規避風險,而年輕的管理者更愿意承擔風險(Ham brick和Mason,1984)。由此可見,公司投資決策作為公司決策的一種,會受到管理者年齡的影響。在管理者性別方面,Borden和Nucci(2000)發現,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女性企業家經營的企業更容易在行業中生存下去,而不太注重企業的擴張。相對于男性管理者,女性管理者更容易表現過度保守,因而男性管理者居多的公司就容易做出激進的會計決策(Peng和Wei,2007) 。在管理者任期方面,Alderfer(1986)發現,管理者的組織影響力在其任職早期比任職后期弱。Fraser和Greene(2006)研究表明,管理者對自己經營公司能力的考察主要靠經營過程反饋的新信息得來,管理者任職時間越長則經驗越豐富,這有利于其修改決策的偏差。
二、管理者特征對公司治理績效的影響研究
關于管理者特征對公司治理績效的影響,國內外已存在較多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管理者年齡方面,朱治龍和王麗(2004)以湖南省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發現上市公司管理者年齡與公司經營業績呈負相關關系。在高科技企業中,高科技管理者年齡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不顯著(張盛,2007)。在管理者性別方面,Adams和Ferreira (2009)發現董事會監督作用的發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管理層性別比例的分散,這有利于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程靜(2009)收集了中小企業板塊公司的相關數據,研究發現女性管理者對企業績效有負面影響。在管理者受教育程度方面,Gottesman和Morey(2006)通過實證分析指出,擁有高學歷CEO的公司比擁有低學歷CEO的公司績效低。王瑛、官建成和馬寧(2003)以北京和江蘇的工業企業為研究樣本,研究結果表明:管理者的學歷背景會影響企業績效,但影響程度較小。除了金融行業中上市公司董事會成員的教育背景與公司業績呈現低的正相關關系,其余的行業都不存在相關關系(張慧和安同良,2006)。在管理者持股方面,Holmstrom(1982)的研究表明股票市場業績和公司業績與管理層持股呈顯著正相關。但Yermack(1995)和Bryan(2000)等又發現股票期權存在激勵效應的證據不足。Jensen和Meckling(1976)認為,股東通過給管理者配股使其成為公司的所有者,這種激勵方式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的工作積極性,使得該公司所有者與經營者的目標趨于一致,這利于降低沖突以提高公司績效。在管理者薪酬方面,陳志廣(2002)通過分析上交所上市公司的數據發現,管理者薪酬與公司績效呈顯著正相關。而李增泉(2000)通過研究得出,我國上市公司管理者的年度報酬與公司業績不相關。有研究結果也表明企業管理者年度報酬與公司當年的經營業績相關關系不明顯,認為管理者激勵機制缺乏效率(秦興方,2003)。在管理者政治背景方面,Faccio(2006)通過研究表明,企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由其政治關聯行為帶來的。經濟效益由高的市場占有率和優惠的稅率組成,經濟效益有利于企業價值的提高。方文?。?007)以滬市發生并購的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發現過度自信的管理者負向影響企業的并購績效。文芳(2011)實證檢驗了管理者信心對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影響。研究表明,自信心強的管理者在公司業績欠佳時不易被更換。
三、管理者特征對公司股利政策的影響研究
目前學者關于管理者特征對股利政策影響的研究比較單一,主要集中在管理者自信心對公司股利政策的影響。Sanjay、Anand和Keith(2008)驗證了在過度自信CEO的公司,現金股利分配水平較低。同時也分別檢驗了過度自信的CEO對待股利政策和現金流量以及信息不對稱水平方面不同的反應。過度自信的CEO在高成長性公司和低成長性公司的股利分配方式有所不同;在過度自信CEO的公司中,股利分配和現金流量有很明顯的正向關系,這是因為相對于理性的CEO,過度自信的CEO對現金流量的改變很敏感,因此,他們會更加積極的改變股利政策;不對稱信息對公司股利分配有負面的效果,這在過度自信CEO的公司尤為明顯。吳超(2009)通過收集我國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的相關數據,分析發現管理者過度自信與企業現金股利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
四、結論與未來的研究方向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市場經濟持續繁榮,國家之間的經濟往來日益密切。在緊急危機爆發之后,我國受到了危機余波的沖擊,國內企業的公允價值會計受到了影響。不同國家的學者對公允價值有著完全不同的看法。一些學者認為公允價值毫無意義,一些學者確認為公允價值可以彰顯投資市場的透明度。為了發揮公允價值的積極作用,我國學者必須把握財務會計的本質特征,對公允價值會計進行精確分析。
二、公允價值概述
1.內涵
所謂的公允價值,就是當天交易產品或資產所需要支付的價值。公允價值在會計報告中占據著重要位置,是投資者參考的依據。在核算公允價值的過程中,需要對產品或資產的交易環境進行測評,判斷買賣雙方的交易意愿。在公平交易的背景下,二者所?f調的價格,就是最終的公允價值。
2.來源
對公允價值的來源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公允價值主要源自市場價格和未來的現金流量貼現。市場價格比較容易把握,在獲取市場價格時,需要對市場報價進行獲取和驗證,將市場價格作為公允價值的基礎?,F金流量貼現的難度比較大,在現金流量貼現的過程中,需要計算產品或資產的折現率,以及市場價格的虧損率等等。
三、將公允價值計量引入企業的必要性
1.優化企業會計報告
首先,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可以優化企業會計報告。在企業進行交易的過程中,合約成為重要的交易形式,產品或資本被記錄在合約之中,不再具有實體形態,傳統的歷史成本逐漸落后于時展的潮流。如果在此時應用歷史成本進行會計核算,只能在合約真正具備法律效率時,才能計入會計報告之中,但是在合約過程中,企業的經濟效益也會出現虧損情況。在引入公允價值計量之后,可以在合約未履行之前,把合約期間發生的業務計入到會計報告之中,對資本或產品的市場價格進行判斷,實現合作雙方的信息互通。
2.提升企業經營業績
其次,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可以提升企業經營業績。在未應用公允價值前,企業在核算經營效益時,需要計算收入與投資費用的差額。事實上,企業除了交易環節會產生費用和收益外,資產流動環節也會產生成本和效益。應用公允價值后,企業在核算經營效益時更加全面,財務會計不僅要計算收入成本差額,還要計算交易資產或產品的公允價值,以及在市場價格發生變化之后,公允價值的增幅和降幅。經過會計核算,會計報告的精確性將大大提升,企業根據會計報告,可以確定自身的發展方向,提升競爭實力,降低財務風險。
3.維護企業實物資本
再次,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可以維護企業實物資本。不同企業的生產能力不盡相同,為了實現企業的循環生產,需要把投入的生產能力進行大規模回收。在應用傳統歷史成本進行會計核算時,生產能力并沒有計入到核算范圍之內。在引入公允價值計量之后,生產能力是重要的核算內容,需要對生產能力的市場價格進行預估,并根據生產能力的市場價格制定回收方案,保障企業的有效權益。
4.解決收益分配問題
此外,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可以解決收益分配問題。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收益分配不均問題,導致企業和投資者發生矛盾,阻礙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對于一些非實物資產,我國并沒有形成嚴格的劃分標準,企業只能按照歷史成本進行估算,根據資產的歷史成本進行劃分。值得注意的是,市場經濟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上述分配原則很容易導致利益超分配的問題出現。在調和企業和投資者之間矛盾的過程中,公允價值計量的作用得到了凸顯。公允價值可以計算資產的實時價值,優化資產分配。
5.提高會計決策質量
最后,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可以提高會計決策質量。企業在進行會計決策時,需要以會計報告作為依據。在會計報告中,公允價值計量是最重要的參考項目之一。一方面,公允價值計量可以提升會計報告的精確性,幫助企業經營者制定科學的發展決策;另一方面,公允價值計量可以彌補歷史成本核算的不足,提高企業會計決策的質量和水平。
近年來,因董事會治理失效而導致財務危機發生的時間頻發,四川長虹因董事會制定的以規模取勝的戰略思路導致巨額應收賬款無法收回,而發生了嚴重的財務危機。中科健公司因治理結構不完善,對高管層嚴重缺乏監督和制衡,導致公司陷入嚴重的財務危機。巨人集團在成立不到六年就陷入了財務危機,以上事件中所提到的財務危機的爆發,內部治理結構失效是關鍵,而內部治理的核心是董事會治理,因而可以見得董事會治理十分重要。
二、研究假設
(一)伴隨董事人數的增加,董事成員間的交流溝通會有障礙,會導致“群體性思維”這一現象,董事們會產生偷懶行為,決策的質量會隨著降低。因此,本文認為隨著董事規模的擴大,增加了財務危機發生的可能性。提出假設1:董事會規模與公司陷入財務危機的可能性正相關
(二)目前我國董事會“內部人控制”現象突出,問題較為嚴重。董事長在兼任總經理時,權利過于集中,監督機制失去效力,所以,相比較兩職分離而言,兩職合一將加大財務危機發生的可能性。提出假設2:二職合一與公司陷入財務危機的可能性正相關。
(三)由于委托問題的存在,從而造成股東、董事會和經理人中間,始終有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因此,獨立董事的比例越大,就越能抵消內部人控制的負面作用。提出假設3:獨立董事占董事會人數比例與公司陷入財務危機的可能性負相關。
(四)從目前我國的董事會會議現實情況看,存在許多問題。比如董事的出席率不高,議事規則不健全等問題,不能起到增強董事會治理的效果的作用。
提出假設4:董事會會議次數與公司陷入財務危機的可能性正相關。
(五)董事會成員越高的持股比例,董事們將要承擔因財務決策的失誤造成的損失。董事持股將個人利益與公司的長遠利益聯系起來。
提出假設5:董事會成員總持股比例與公司陷入財務危機的可能性負相關。
三、統計檢驗
(一)數據來源與樣本
本文選取了2010~2014年間在我國滬、深兩地上市的A股公司,并對樣本進行如下篩選剔除:(1)剔除金融、保險行業公司;(2) 剔除數據缺失不全的公司;(3)剔除數據存在奇異值的公司。最終取得2752家上市公司的8542個樣本觀測值,行業類型18個行業大類。本文所有數據均來自國泰安數據庫,統計分析均使用STATA12.0軟件完成。
(二)變量與模型
本文以經典的Altman模型中的Z值作為衡量財務危機可能性的關鍵指標,z=0.012x1+0.014x2+0.033x3+0.06x4+0.999x5,其中X1=營運資本/總資產,X2=留存收益/總資產,X3=稅息前利潤/總資產,X4=股東權益的市場價值/總負債,X5=銷售收入/總資產,Z值越大,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的可能性越小,解釋變量為董事會規模(LNBSIZE)、董事會兩職設置情況(DUALITY)、獨立董事比例(INDEPENDENT)、董事會會議次數(FREQUENCY)、董事持股比例(PERCENT),控制變量為:公司規模(LNSIZE)、財務杠桿(LEV)和總資產增長率(GROWTH)。本文控制了5個年度啞變量和18大類行業啞變量。
(三)統計結果及其分析
1.描述性統計。為了消除極端值對統計結果的影響,我們對Z值與GROWTH指標在1%水平(雙側))上進行了winsorize縮尾處理,描述性統計結果詳見表1:
從上述描述性統計結果可以看出:
①財務危機衡量指標Z值方面,根據Altman模型可知65.72%的樣本公司財務狀況穩定,其Z值大于2.675;1671家樣本公司可能走向財務危機的邊緣,其Z值小于1.81;剩余1257家樣本公司Z值位于1.81與2.675之間,屬于灰色地帶,無法判斷其財務狀況。全行業Z值的平均數為7.102,遠遠大于2.657,說明我國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總體財務狀況穩定②董事會規模方面,董事會人數的自然對數最大為2.8904(18人),最小為1.3863(4人),且平均值為2.1571,說明董事會規模差異略大,但人數基本控制在9人左右。③根據理論,為減少“內部人控制”的影響,我國絕大多數上市公司(約74.53%)實行董事長與總經理的兩職分離。④獨立董事所占比例方面,從樣本數據來看,99%的上市公司均達到證監會的最低要求。⑤董事會會議次數的標準差為3.7528,表明公司會議的召開次數相差懸殊,一年內召開董事會會議次數最小為1次,最大為57次。⑥董事會持股比例方面相差巨大,約三分之一上市公司持股比例為0,嚴格遵守我國公司法中有關“董事在任職期內不得購買本公司股票”的規定。同時還發現:上市公司規模(LNSIZE)相差較大,標準差為1.237;資產增長率(GROWTH)均值在20%以上,遠遠大于我國GDP的平均增長率;財務杠桿即資產負債率(LEV)水平在44%左右,整體償債能力尚可。
2.回歸分析。模型回歸結果表2所示,根據模型回歸數據發現,樣本R2值為35.26%,調整后樣本的R2值為34.61%,并且在1%的水平上通過了F檢驗,說明該模型擁有較高的擬合優度和較強的解釋能力。方差膨脹因子VIF均小于2,說明模型中的各自變量之間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
本文通過上述理論與實證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結論:
1.董事會規模與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的關系顯著為正
2.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合一與財務危機之間呈顯著負相關關系,即董事長兼任總經理的公司更不易發生財務危機。
3.獨立董事比例與財務危機的發生呈負相關關系,但負相關關系并不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