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7 16:11:09
序論:在您撰寫企業競爭策略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要】
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企業如何獲得競爭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夠站穩腳跟并能脫穎而出與采取何種競爭策略密切相關。大體上常見的企業競爭策略有質量競爭策略、價格競爭策略、營銷競爭策略、品牌競爭策略和技術競爭策略,具體使用哪種策略要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和企業自身的情況來定。
【關鍵詞】
企業;競爭;策略
一、質量競爭策略
美國著名的質量管理專家朱蘭博士從顧客的角度出發,提出了產品質量就是產品的適用性,即產品在使用時能成功地滿足用戶需要的程度。用戶對產品的基本要求就是適用,適用性恰如其分地表達了質量的內涵。質量競爭策略是指企業依靠為其用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而獲得穩定的市場競爭優勢。質量不但是產品的生命,同時也是企業的生命。沒有優質的產品,企業的競爭優勢將無從談起,甚至連在市場中生存都會很艱難,所以質量競爭策略是所有企業競爭策略的根基和基礎。但只有質量競爭策略而無其他策略,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也是不夠的。過去我們常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這句話放到當代已經明顯落伍了,因為現在“香的酒”太多了,如果不采取其他競爭策略將會被無情的市場競爭迅速淘汰。
二、價格競爭策略
價格競爭策略是指企業通過向目標市場提供相比于競爭對手更低價格的產品來獲取市場競爭優勢。價格競爭策略是企業經常使用的一種競爭策略,因為它的效果立竿見影,但它也是把雙刃劍,在打擊競爭對手的同時也會傷害到自己,特別是企業間的惡性價格競爭,無異于飲鴆止渴,因為它傷害的是整個行業的利益,最終也會傷及自身,所以價格競爭策略不能只考慮降低產品售價打擊競爭對手,而應從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和管理費用等方面綜合考慮,使企業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和費用真正獲得價格競爭優勢。
三、營銷競爭策略
營銷競爭策略是指企業通過采取多樣化的營銷方式來獲取在同行業中的競爭優勢。在眾多多樣化的營銷方式中,企業最常采用的就是饑渴營銷,所謂饑渴營銷又名饑餓營銷,主要是通過各種限量策略或限時策略,以充分引起消費者的關注和重視,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從而實現產品由廠商到消費者的快速轉移。饑渴營銷的核心思想是制造“來之不易”的體驗,通俗地說就是讓消費者很難得到。由于人們珍惜的東西往往是難以得到的東西,所以饑渴營銷通常能夠充分滿足買賣雙方的需求,從而伴隨著買賣雙方共同的高滿意度:賣方獲得可觀的利潤,買方得以彰顯身份和地位。經常采用這種營銷策略的通常是一些奢侈品品牌或同行業中的高端品牌,但在互聯網日益發達的今天,一些知名度不是很高的品牌也利用互聯網銷售的契機而采取這一營銷策略,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在這方面做的比較好的要數小米手機了,小米手機依靠饑渴營銷策略不但獲得了銷量的大增,也使品牌的知名度獲得了極大的提升。
四、品牌競爭策略
品牌是指企業的名稱、產品的商標和其它可以有別于競爭對手的標示,是構成公司獨特市場形象的無形資產。美國市場營銷專家菲利普?科特勒博士對品牌定義為品牌是一種名稱、術語、標記、符號或圖案,或是他們的相互組合,用以識別企業提供給某個或某群消費者的產品或服務,并使之與競爭對手的產品或服務相區別。品牌是可以給其擁有者帶來溢價、產生增值的一種無形的資產,同時品牌也是企業的一種識別標志、一種精神象征、一種價值理念。品牌不僅是企業產品的一種標示,同時也是企業文化的一種象征。一些企業為自己的品牌樹立了良好的形象,賦予了美好的情感,或代表了一定的文化,使品牌及品牌產品在消費者或用戶心目中形成了美好的記憶。品牌競爭策略是指企業通過提升產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從而獲得在同行業中的競爭優勢。
提升產品品牌的知名度并不意味著只是做廣告。首先,產品品牌的塑造要基于產品目標市場的選擇和市場定位,只有在確定了產品的目標市場和明確了產品的市場定位之后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產品品牌的塑造和推廣。在進行品牌塑造和推廣中的一切活動都應該緊密圍繞目標市場和目標顧客來進行的,如果品牌的塑造和推廣沒有明確的針對性和目的性,那么將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其次,品牌的塑造和推廣是一項長期的、綜合性的工作,除了進行全方位、多樣化的廣告宣傳之外還包括產品質量的提高、產品包裝的升級換代、產品形象代言人的選擇、企業形象策劃等內容,所以說產品品牌的塑造和推廣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需要企業各個部門的相互協作、通力配合才能順利完成。
五、技術競爭策略
技術競爭策略是指企業不斷通過技術研發和技術創新來賦予產品更新的技術,從而獲得在同行業中的競爭優勢。在企業經營管理中有一句順口溜很能反映這個問題,這句順口溜是這樣說的:四流的企業賣力氣,三流的企業賣產品,二流的企業賣品牌,一流的企業賣技術。技術競爭策略是所有競爭策略中最高層次的,如果企業能夠在技術方面做到行業的標桿和引領者,那它必定將“無敵于天下”。在這方面做的最好的莫過于蘋果手機了,在手機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并出現價格戰趨勢的時候,蘋果手機引領行業的技術革新,將傳統意義上打電話、發短信的通訊終端重新定義為互聯網時代的移動互聯網終端,手機也不再只是可以打電話、發短信了,搖身一變成了一臺隨時隨地可以上網的掌上電腦,這種變革就不再只是技術革新了,可以稱得上是技術革命,而蘋果正是這場技術革命的引領者,那么在手機行業競爭激烈的今天它能夠獲得可觀的利潤也就不足為怪了。
參考文獻:
[1]艾?里斯,杰克?特勞特.定位[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2]龔明勇.董明珠談營銷[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1
首先,小企業要取得成功,必須在經營目標、戰略籌劃和領導者素質三個方面進行正確的定位和提高。
目標決定了努力的程度,不同的目標下企業的經營思想和策略會有不同,面對競爭的韌性和選擇也會不同。戰略籌劃則是實現目標的步驟分解,是目標在現實市場中的具體化。但小企業成敗的決定因素往往在于領導者本身的素質,包括創業追求、經營思想和能力以及自我不斷提升等方面。保持危機感和持續的事業沖動是推動領導者和企業提升的原動力,同時避免過分樂觀、自負或是松懈和精力的轉移。競爭就是淘汰,對小企業尤其如此。動態的競爭環境和企業發展,要求領導者不斷提高經營思想和能力水平,滯后就意味著企業混亂和危機的開始,這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經驗既可能成為競爭的助推器,也可能成為絆腳石。
其次,產品策略方面要對市場進行準確細分和定位,生產出適銷對路、物美價廉的產品。
小企業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在市場推廣上難以做大的投入,在競爭中的對抗能力也有先天的不足,這就要求小企業在競爭的第一步——產品選項和市場定位上就打好基礎,產品的競爭環境和技術先進性不能不做考慮。小企業不僅要在銷售推廣上分析市場,更要在產品開發、成形前分析市場,以取得產品本身的先天優勢,這樣就可能大大減小日后推廣的阻力,提高溝通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產品選項時可劃定三個原則:
1.細分市場下的空缺市場,具有較大的市場前景,并且有極大的現實性和消費穩定性;
2.在該細分市場上,雖有同類產品但無領導性晶牌,即晶牌空缺,這樣可大大降低進入成本,為迅速取得市場份額提供可能和便利:
3.技術含量要高,與同類產品對比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
市場需要什么就生產什么,而不是生產什么就賣什么。適銷對路的營銷就是滿足消費者需求的過程,它起始于消費者需求,也就是市場需求,滿足于市場需求。“適銷對路”這一概念應該時刻存在于經營者的腦海中,只有有了適銷對路的產品,下面的工作才能展開。
沒有產品質量作基礎,營銷工作是很被動的。除了對質量的嚴格要求之外,產品質量還應當結合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和成本來考慮。同時,更要關注競爭對手的質量,只有產品質量比競爭對手更好,才能在競爭中取勝。此外,要牢記產品質量必須穩定如一,質量下滑是企業由盛轉衰的一個重要原因。產品質量好壞是產品能否暢銷的基礎條件,產品質量一定要勝過競爭對手、產品質量一定要穩定如一。
產品價格是產品暢銷的殺手锏。由于消費者選擇余地很大,而目前產品雷同現象普遍,加之購買力有限,因而在所有營銷工具中,最常用也最有用的就是產品的價格,我們應在制定營銷策略時考慮如何巧妙運用價格。價格問題的實質是成本問題,只有成本有優勢,價格才會有優勢。因而要想營造價格優勢,就必須狠抓成本工作:一是抓管理,建立成本意識和成本分析、管理制度;二是抓技術,依靠技術進步降低成本;三是擴大規模,通過拓展生產規模實現規模效益。
今天的消費者在消費行為上越來越個性化,越來越注重包裝的美學效能,在相同的質量、價格下,人們的購物選擇方向可能會轉向包裝。可以用包裝策略配合價格策略,利用包裝的 變化來改變價格并強化或淡化消費者的感覺。包裝設計經常變化,也給消費者常用常新的感覺,滿足消費者喜新厭舊的心理。賦予包裝新功能也是一個很好的策略,如果在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增加一些功能,會起到很好的促銷效果。
因此,我們可以這么理解:營銷的核心是買賣,買賣的核心是產品,在所有策略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策略是產品策略。好的產品可以收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再次,小企業在競爭中需要不斷總結提煉一定的營銷運作模式,又要根據發展情況不斷調整營銷策略。
在一個由一家或幾家著名品牌把持的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并逐漸擴大自己的份額,中小企業除了在產品設計、制造工藝和技術含量上狠下功夫之外,建立一個以自己晶牌為中心,遍布全國市場的銷售網絡,已經成為競爭致勝的核心步驟。
在建立銷售網絡的過程中,中小企業要根據自身情況,首先避開與實力超群的大企業的正面沖突,運用“實地戰略”取得局部市場的絕對優勢后,再實施“蠶食政策”,將各個局部市場連點成線,擴線為面,據此實現建立銷售網絡的目標,取得市場競爭的優勢。
所謂實地戰略,是就中小企業為參與市場競爭而建立銷售網絡的方法而言,即企業在選擇一個或多個目標市場之后,通過在該市場建立局部銷售網絡,并運用產品促銷和品牌提升手段,使自己在該市場的競爭中取得絕對優勢,成為優勢品牌的戰略。
企業實施實地戰略的指導思想是搶占實地,對目標市場進行完全占領??己嗽谝粋€市場實施實地戰略成敗與否,關鍵要看企業是否已實現以下四個指標:(1)局部銷售網絡,即企業要在目標市場建立起一個以產品或品牌為中心的、包含總經銷商、各區(縣)二級批發商和零售商在內的三級銷售網絡,使產品遍布全市的主要區域和周邊縣(及縣級市);(2)市場占有率,即在目標市場同類產品中,本企業產品的市場保有量和實際銷售量遙遙領先于其他品牌;(3)晶牌知名度,即在同類產品品牌中,本企業品牌成為大多數消費者購買的首選晶牌;(4)向周邊市場滲透的能力,即在目標市場成為優勢晶牌后,企業具備不但能向周邊市場滲透,而且一旦需要能迅速占領周邊市場的能力。
全面競爭的市場環境和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實施實地戰略的必要性。第一,中小企業相對薄弱的實力使之很難與大企業在全國市場上層開全面競爭,但這并不排除中小企業具有在某一個局部市場上取得對大企業的相對優勢的能力。第二,占領實地是中小企業成長壯大的基礎,也是參與全面競爭的第一步。中小企業只有通過對獨立的目標市場的不斷開發,才能積累起向全國市場進軍的經驗和實力,取得與大企業全面競爭的資格。第三,產品的生命周期及其市場的發展過程,決定了中小企業建立銷售網絡必須分階段進行。在產品的成長期內,企業應將銷售市場定位于局部,通過局部市場的發展來帶動周邊市場;而當產品進入上升期和成熟期后,就應從各個局部迅速出擊,連點成片地在全國市場發展起來。第四,同樣道理,品牌成長過程也必然是從局部開始,而實地戰略無疑給品牌成長奠定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中小企業的實力水平和市場競爭中的實地取勝戰略,決定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過程不能是全面推進,而只能是先培育目標市場,再通過目標市場不斷向周邊市場滲透的“蠶食”過程。所謂“蠶食政策”,簡言之,就是企業在一個或多個目標市場上取得成功以后,通過各個目標市場向周邊市場滲透,使多個目標市場連點成線,拓線成面,最終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銷售網絡的措施和方法。
并不是任何一個中小企業、同一個中小企業也并不是在任何時候都能實行蠶食政策。中小企業只有在符合以下三個條件的時候,才能取得蠶食政策的成功。第一,已經對主要目標市場完全占領,成為當地的暢銷產品和優勢晶牌,這是企業自目標市場向外擴張的前提。第二,在目標市場上取得了運作市場和提升晶牌的方法和經驗,這些方法和經驗又具有在其他市場的可操作性。第三,企業和目標市場的總經銷商具有充足的擴張實力,當市場規模擴大的時候,不但具有充足的貨源和足夠的流動資金,而且具備一支訓練有素的業務隊伍和成熟的市場運作經驗,可以從容地進入周邊市場并且取得成功。
而實施實地戰略和蠶食政策,要求企業必須具備較理想的基礎條件,這包括:
1.產品具有先進的功能設計和可靠的產品質量。這是企業占領目標市場、向周邊市場滲透、吸引其他品牌經銷商加入的硬性條件之一,也是晶牌和銷售網絡賴以存在的基礎。
2.生產能力具有迅速擴大的余地。一旦自目標市場向周邊市場擴展時,可以滿足銷售網絡擴張的需要。
3.級差價格體系。這是保證銷售網絡各個層次都能擁有相應利潤的必要條件,也是維護正常市場秩序的需要。
4.嚴格的結算制度。這是為了使企業、總經銷商、二級批發商和三級零售商都保持較高的資金周轉速度,防止因債務鏈的凝固而削弱銷售網絡的活力和競爭能力。
5.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這可以不斷提高品牌的美譽度,為目標市場向周邊市場滲透創造條件。
第一,整體實力相對偏小。作為經營基礎型產品的國有糧食企業,由于產品利潤率低,只有通過規模效益來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但無論資產規模、產業鏈建設、硬件設施、社會影響力等同世界“ABCD’’四大}浪商相比相距甚遠。
第二,糧食產業鏈體系還有待完善。糧食產業鏈各環節發展力度不相協調,特別是糧食基地建設方式簡單,利研創新力量薄弱,企業產品創新能力低下。在渠道建設上,主要依靠各連鎖超市,不僅面臨眾多的品牌競爭,增加了企業銷售成本,而且降低了企業對產品銷售渠道的控制能力,使產品銷售受制于人。
第三,缺乏專業化、國際化人才,運營機制僵化,運營效率偏低。國有糧食企業較其他行業相比,收人少、企業體制落后,總體運營效率偏低?,F有人才隊伍仍以傳統糧食業人才為主,缺乏現代化、國際化的人才,尤其是創新型人才;新招聘的學生流失率也比較高,造成了人才的嚴重缺乏和斷檔,成為制約企業下一步戰略調整和長期發展的最大障礙。
第四,缺乏高利潤產品,盈利能力偏低。目前,糧食加工產品單一,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利潤率不高。從北京2011年度財務數據看,最高凈利潤率僅為2.74%,最低僅為a28%??傮w缺乏糧食深加工及高利潤產品,企業盈利創效能力較低。
國有糧食企業競爭戰略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因主營業務的特殊地位和低盈利能力,為提高企業整體經營效益,提高市場競爭能力,應實行復合多元化戰略。
1.成本領先戰略。在糧油加工業務上,可實施成本領先戰略。主要做好四個方面:(l)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制定的各項預算要確保準確、合理;(2)建立內部管理控制系統,做好人力、庫存、資本等各項成本核算;(3)加強內部資源整合,實現倉儲、加工、物流等資源的協調發展,實現內部價格轉移;(4)加強生產管理,實現適時生產系統,提高生產效率。
2.品牌戰略。品牌作為企業的無形資源,其影響力是企業競爭力之一,也是企業難以被模仿的要素。(1)進一步豐富品牌內涵,提升品牌核心價值;(2)加強品牌內外宣傳,提升品牌知名度;(3)豐富品牌系統,建立品牌組合。
3.人才戰略。在企業所有資源中,人是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資源。(l)實行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相結合,加大人才的培養力度。加大高級經營和管理人才的引進力度,為企業輸送急需的高素質人才。同時加強內部人才的培養與開發,最終建立起一支與公司戰略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優秀人才隊伍。(2)加強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以績效為中心的薪酬考核制度,實行多元的薪酬分配制度。要進一步完善薪酬體系,充分尊重員工個人價值和貢獻,明確員工崗位職責和考核指標,執行員工自我評價、主管評價、企業領導評價以及客戶評價的3600考評方法,對員工的能力和所承擔的職務進行合理的評價,并作為員工薪酬等級和職位晉升的依據。同時,加強薪酬制度的貫徹執行,防止績效考核制度流于形式。(3)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建立員工的共同價值觀,積聚員工,建立和諧的發展環境,為實現企業發展戰略而共同努力。
1品牌延伸的風險
然而品牌延伸這把利器如果使用不當可能會對企業造成致命的損失,艾•里斯和杰•特勞特曾形象地比喻:“品牌名稱是一根橡皮筋,它會伸展,但不會超過某個限度。而且,你越延伸一個名稱,它就會變得越疲弱?!备爬▉碚f,不當的品牌延伸策略有可能對原品牌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1.1損害原有品牌形象
原品牌的形象是為消費者所認知的品牌定位,也往往是原品牌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在品牌延伸的過程中,如果不注意維護原有品牌的形象,抑或是延伸產品嚴重偏離了原品牌的形象,將損壞原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尤其是企業把高檔品牌使用在低檔產品上,就可能掉入這種陷阱。例如,皮爾卡丹曾以高貴的品質和昂貴價格成為社會上層人物身份和體面的象征。為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皮爾卡丹品牌延伸到日常生活用品上,從家具到燈具,從鋼筆到拖鞋,甚至包括廉價的廚巾。后果是“皮爾卡丹”在大多數市場上喪失了高檔名牌的形象,也丟掉了追求獨特的品牌忠誠者。
1.2模糊品牌定位,淡化品牌個性
一個品牌在市場上取得成功后,在消費者心目中就有了特殊的形象定位。品牌之所以被消費者所認可,正是因為其在消費者心目中擁有明晰的品牌個性,它從產品的形狀、性能、價格、質量等方面區別于競爭者。當一個品牌代表兩種甚至更多的有差異的產品時,必然會導致消費者對品牌認知的模糊化。而品牌定位的淡化和消失也必然使消費者對原品牌的忠誠度下降。比如“金利來,男人的世界”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把品牌定位表達得簡潔明了。然而,當精巧的“金利來”女用皮包上市后,就模糊了品牌的定位,它削弱了品牌原有的男子漢的陽剛之氣,也沒有贏得女士們的歡心。這就是品牌延伸不當所帶來的品牌淡化效應。
1.3容易產生株連效應
品牌延伸將品牌與多個產品聯系起來,導致管理跨度加長,企業投資分散而成為風險點。一旦新產品選擇不當,巨額投資無法收回,就會影響其他產品的投資經營,使整個品牌陷入危機。20世紀80年代奧迪5000汽車被指責存在一個突然加速的問題,并由此導致了很多交通事故。奧迪對這一問題未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不斷推卸責任。結果造成了奧迪整個品牌形象的大幅度下降,并危機到先前銷售很好的奧迪4000車型。這次的事件使奧迪汽車在美國的銷售量由1985年的7.4萬輛下降到1989年的2.1萬輛,公司付出巨大的代價。
2合理品牌延伸的策略
2.1樹立品牌延伸的正確態度
盡管品牌延伸有許多優勢,但并不是所有的品牌延伸都能獲得成功,創造驕人業績。品牌的延伸需要理性、慎重,企業應有所為也有所不為,否則見到的只能是悲劇。品牌延伸并不是包治一切的靈丹妙藥,企業所要做的恐怕是要端正品牌延伸的態度,對品牌延伸有全面的認識。要樹立品牌戰略思想觀念,從企業長遠發展的高度審視品牌延伸,切不可為眼前利益,為部分企業在品牌延伸上的成功怦然心動,不顧時機、條件,盲目進行品牌延伸。
2.2延伸產品應該繼承和發揚原有品牌的個性
成功的企業品牌延伸要求延伸后的產品必須能夠代表原有的品牌,否則就會破壞原有品牌的定位,損害其形象,像娃哈哈集團的“娃哈哈”關帝酒在黑龍江省打開市場時,因與原品牌個性相差過大,讓人難以接受。因此在進行品牌延伸時必須對延伸產品與原產品的相關性進行深入分析和科學評估,尤其要視延伸產品的個性是否能夠吸取原有品牌的精神內涵,能否繼承和發揚原有品牌的個性。
2.3通過再細分市場,進行品牌重新定位
品牌定位的目的就在于創造和渲染企業及產品的個性化特征,因此在品牌延伸中必須進行準確的市場細分和再細分,以界定品牌的適用范圍。在品牌定位方面,要求企業依據未來多元化發展的規劃,進行準確的定位,并界定品牌使用的范圍,使品牌定位一次涵蓋現在與未來。這樣既給多元化發展留下足夠的空間,又能充分發揮品牌的優勢。
【摘 要】我國建筑企業參與國內外競爭的優勢明顯不強,如何幫助建筑企業發掘自身的競爭優勢,制定符合自身狀況的競爭策略,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成為建筑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文章從積極參與競爭角度對建筑企業的競爭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建筑企業 競爭策略
加入WTO以后,與國際接軌的進程中我國建筑業將面臨與強大的國外建筑企業進行激烈競爭的局面。在外部環境變化劇烈、內部競爭力不強的雙重困境下,如何適應新形勢,制定切實有效的競爭策略,來提高企業競爭力并在復雜多變的競爭環境中發展壯大,已成為我國建筑企業面臨的首要問題。
我國建筑企業發展困境包括下面幾點:(1)企業內部機構不合理,整體優勢難以發揮。(2)發展戰略不清晰,制定措施難實施。(3)資金匱乏、融資能力差。
1 建筑企業競爭策略分析
企業競爭策略要能真正反映企業發展的需要,在企業內部活動與外部環境的耦合互動中,圍繞培育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來強化競爭策略管理,以促進我國建筑企業競爭策略管理水平提高,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通過競爭策略制定與實施,達到對建筑企業應用策略管理推進企業發展壯大起到借鑒和參考的作用。
1.1成本優勢競爭策略
清單模式下的企業報價是市場行為,但是鑒于建筑業存在壓價和墊資的體制誘因,加之建筑市場處于買方市場的現況,我國建筑企業實施成本優勢競爭策略可通過如下途徑:
(1)降低工程報價策略。根據降價幅度分為兩種形式:讓利降價和保本降價。讓利降價即企業為保持市場份額而讓出一部分計劃利潤,達到降低報價維持較高的市場份額的降價策略;而保本降價是企業單純按成本報價,僅為獲得市場份額或者收回固定成本費用而采取的降價策略。
(2)墊資施工策略。墊資可使業主降低資金成本、轉嫁經營風險、減輕財務壓力。因此,墊資實際上已成為眾多建筑企業中標的先決條件和難以回避的經營“陷阱”。由于墊資使建筑企業失去資金時間價值,因而實質上也是建筑企業實現成本優勢的另一途徑。
1.2差異化競爭策略
建筑企業的差異化競爭策略,主要是滿足業主對建筑產品需求的差異化。業主除了對建筑產品最基本的需求外,還有對質量、成本和時間價值等需求。建筑企業在服務能力上的差異是建筑行業產品差異化優勢的本質所在。差異化競爭策略的實施主要通過以下途徑:
(1)提高建筑產品質量。建筑企業質量可以通過產品功能、外觀、耐久性、適用性以及使用者的滿意度來體現。較高的產品質量,能夠提高企業聲譽,獲得信譽競爭優勢,還可高價中標,獲得較高的利潤。
(2)嚴格控制工期。經濟發展的需求使業主對工期要求日益嚴格。尤其對于房地產開發項目,因項目依托大量的銀行貸款,利息的時間因素不能忽視。作為非價格競爭途徑,工期控制水平是增強企業產品差別的又一重要途徑。
(3)加強技術創新。通過技術創新,實現技術進步,企業可憑借專業化的技術優勢和獨特性在市場競爭中獲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差異收益。
1.3集約管理競爭策略
建筑企業應該實現粗放型管理向集約型管理轉變,這是建筑企業在今后的激烈競爭中能否生存的必要條件之一。工程項目是企業效益的源頭,也是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企業管理應以項目管理為主線,項目管理應以貫標和成本控制為切入點,走質量效益型之路。企業應堅持不懈地抓好貫標工作,使之納入法制化軌道,要積極推行成本核算制,優化企業勞動定額,建立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目標考核、監督體系,使目標成本處于受控制狀態。嚴格管理,努力實現按期、優質、安全、高效的項目管理目標??傊?,面對不斷出現的新機遇和挑戰,各企業應認清形勢,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揚長避短,不斷充實、調整、優化,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在市場競爭中勝出。
1.4業務組合優勢化競爭策略
市場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市場的開拓與占領是企業能否繼續生存和發展的關鍵。企業實施業務組合優勢化競爭策略,就要明確于某個領域的領先主導地位。企業不斷鞏固優勢項目,以自身優勢站穩既有市場外,還應把握市場導向,深入研究市場,積極拓展相關領域,拓寬經營領域,形成一業為主、綜合經營的多元化業務組合。尤其是技術含量較高,產品附加值較大的業務,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為企業協調發展培養新的增長點,而且還能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
1.5融資渠道多元化競爭策略
在國內外的工程項目招投標中建筑企業可以考慮采用的融資途徑有:
(1)提高企業內部融資能力;
(2)繼續推進企業與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的合作,爭取更大的融資信貸額度和優惠信貸條件;
(3)學習和借鑒國際先進的融資方式,如企業發行企業債券、短期融資債券、租賃融資、企業上市等融資方式或推行BOT、PPP項目融資;
(4)國際業務中充分用好現有的融資方式如出口信貸,積極利用銀行的服務業務,如資信調查、委托收款和擔保等,增強自身在國際項目中的競爭力;
(5)國際業務中充分利用國家設立的對外承包工程保函風險專項資金,解決企業開具投標保函、履約保函、預付款保函擔保問題,減輕自身資金壓力。
1.6相關產業戰略聯盟競爭策略
相關產業戰略聯盟策略是加強企業間的聯合與合作,尋求雙贏之路。工程項目大型化、復雜化的發展趨勢,必然使單一的承包商難以應對。近年來,國際上“強強聯合”型或“優勢互補”型的企業間合作模式漸成主流,以合作代替彼此競爭以求雙贏,逐步贏得國際認可。建筑企業通過合作者是否處于價值鏈上分為縱向聯合戰略聯盟策略和橫向聯合戰略聯盟策略。
(1)縱向聯合戰略聯盟策略
a.支持、鼓勵內部成員企業間開展多種形式的聯合合作,優勢互補,增強競爭實力。
b.加強與材料設備供應商、專業承包商間的聯合與合作,從而達到整個工程項目建設的各階段,都能達到競爭優勢最優化;
c.加強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提高自身的融資能力。
(2)橫向聯合戰略聯盟策略
a.加強與國際知名企業的聯合與合作,建立戰略聯盟或形成戰略伙伴關系。通過交流和項目合作提升我國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國際聲譽,借助于合作伙伴的品牌、市場資源進入門檻較高的發達國家市場。
b.積極與項目所在國企業開展業務合作,開辟當地市場,積累業績和聲譽。
2 結語
建筑市場的日益國際化必然要求我國的建筑企業呈現國際化,建筑企業必須要制定適當的競爭策略以提高自身的競爭優勢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董英霞,紀秀春,張曉東.國際工程承包企業的經營策略[J].黑龍江水專學報,2002,9:143-146.
一、企業核心競爭力
美國經濟學家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Hamel)1990年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公司核心競爭力》一文,提出了公司競爭優勢的核心是公司擁有自己獨特的核心競爭力這一重要觀點,并把核心競爭力定義為“能夠使公司為客戶帶來特別利益的一類獨有的技能和技術”,引起了理論界和學術界的巨大影響。之后,大量學者在這一領域開展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總體而言,對于核心競爭力的研究可以歸為以下幾類:
1.基于整合觀的核心競爭力。該觀點認為,核心競爭力是組織中的共有性學識,尤其是如何協調各種生產技能和整合多種技術流的學識。它不是屬于某個人或戰略業務單元專有的資源,而是整個公司的資源。核心競爭力的構建在于“協調”和“整合”,它的形成不是企業內技能或技術的簡單堆砌,而是需要有機協調和整合。
2.基于組合觀的核心競爭力。該觀點認為,核心競爭力就是能給組織在某一特定領域帶來持續競爭優勢的一組差異化技術、互補資產和慣例,同時也是組織中主要創造價值并被多個產品或多種業務共享的技能和能力。這個定義除了指出創造價值和能被多個產品或業務共享這兩個核心競爭力的特征外,也把核心競爭力定義在技能上。
3.基于知識觀的核心競爭力。該觀點認為,應該從企業所擁有的知識能否為外部獲得或模仿的角度來定義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巴頓認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是指具有企業特性的、不易交易的并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的企業專有的知識信息,是企業所擁有的提供競爭優勢的知識體系。芮明杰等認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一種隱性知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過程就是隱性知識創新的過程。
4.基于文化觀的核心競爭力。該觀點認為,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僅存在于企業的業務操作系統中,而且存在于企業的文化系統中,根植于復雜的人與人,以及人與環境的關系中。核心競爭力的積累蘊藏于企業文化中,滲透在整個組織中,而恰恰是在組織內達成共識并為組織成員深刻理解并指導行動的企業文化,為一個綜合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競爭力提供了基礎。
芮明杰、陳曉靜、王國榮(2008)將公司核心競爭力的特征概括為以下5點:(1)公司核心競爭力應當是有價值的,即應當能夠提高公司的績效;(2)公司核心競爭力應當是異質的;(3)公司核心競爭力應當是完全不能復制的;(4)公司核心競爭力應當是互補的;(5)從企業未來成長的維度看,公司核心競爭力應具有延展性。
二、影響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原因分析
當前國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總體上比較偏低,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市場經濟體制不健全和現代企業制度不規范。目前,國有企業處在由傳統政企不分的企業制度向較為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過度時期,企業核心競爭力機制賴以建立的制度基礎還十分薄弱?!八姓呷蔽弧钡闹贫攘畋姸鄧衅髽I缺乏效率;政企不分的“婆媳關系”仍然存在,使國有企業市場化行為扭曲,使一批企業害上了“軟骨病”;國有企業冗員多,社會負擔重,活力不足,法制不夠健全,對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和提高造成極大障礙。
2.國有企業原有管理體制模式中漠視企業核心競爭力。盡管體制改革已經30多年了,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正在逐步發展和完善,但國有企業關于核心競爭力理論和實踐的認識仍然很淺顯,國有企業的決策者還未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放到關系企業生死存亡的戰略高度,缺乏對企業發展的長遠考慮。許多企業往往迫于應付當前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對短期經濟利益過分注重,而對企業的持續競爭力的發展缺乏關注。
3.國有企業知識技能的學習與積累不足。強大的核心競爭力必須重視知識等無形資源的學習和積累,而在我國國有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經營者文化程度偏低,高級技術人才、高級管理人才、市場營銷及技術與管理等復合型人才普遍缺乏,多數企業忽視市場信息、商標、品牌、專利等無形資產的積累與維護,忽視知識結構的重組與知識技能的提高,制約了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
4.企業內部還未形成創新機制。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還有賴于在企業內部建立一整套創新機制。包括企業價值觀的更新、企業文化的培育、人才獲取和使用機制、激勵機制、企業創新環境、內部民主及溝通渠道、知識管理機制等。由于受傳統經濟體制和思維模式的影響,不少國有企業經營者觀念落后,墨守成規,懼怕風險,排斥創新,以致企業不能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和自身發展的需要,企業成員對企業變革的信心和支持降低,甚至抵制,從而使企業的競爭力和凝聚力弱化,國有企業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
三、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策略
通過上述對于影響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因素分析,本文將從樹立核心競爭力意識、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加大核心技術創新力度、形成團結的學習型組織和建立優秀的企業文化5個方面闡述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策略。
1.樹立核心競爭力意識。國有企業同其他企業一樣是平等的市場主體,企業之間競爭的實質,就是企業為其存在和發展而進行的對企業所需資源的爭奪戰,企業競爭力是企業爭奪社會資源的能力。為確保企業可持續生存和發展,企業必須要有比其他對手更強的長期性優化配置資源的能力,也就是要有很強的核心競爭力。國有企業要樹立核心競爭力的思想,制定和研究以核心競爭力為基礎的企業發展戰略,并著眼于核心競爭力的提高,著眼于企業的長遠發展,著眼于在國際市場上形成持續的競爭優勢。
2.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必須有制度保證,所以,提高企業的制度創新能力,實現企業制度的不斷創新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基礎。企業制度創新就是要根據市場配置資源和企業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不斷地革新和完善以企業財產制度為核心的各項基本制度。規范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同時,要推進分配制度改革,重點探索企業經營者分配制度和工資總額管理制度改革的途徑,建立起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3.加大核心技術創新力度,提高科研創新能力。企業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是技術的競爭,國有企業要完善以企業自身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研發投入,以核心技術創新為重點,圍繞行業共性和關鍵技術組織好技術攻關,力爭在一些優勢技術領域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既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又能帶動其他各類企業在國際競爭中掌握技術主動權,從而創造出整個民族工業的競爭優勢和核心競爭力。
4.形成團結的學習型組織。核心競爭力的形成與組織學習方式有重要關系,學習型組織的形成對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和提升十分重要。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市場因素更加復雜多變,知識資本已成為第一資本,決定著企業未來競爭優勢。企業能否對市場變化作出快速的反應,能否及時調整自己適應新的環境和市場、及時熟悉和解決新問題,都要靠企業組織的學習能力,造就學習型組織已經成為當今企業管理者最關心的問題。
關鍵詞:壟斷競爭;壟斷競爭市場;企業競爭策略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9-00-01
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實現了從計劃經濟轉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商品市場活躍,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并逐步形成了壟斷競爭市場。企業如何從這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是當前各企業首要考慮的問題。
一、壟斷競爭及壟斷競爭市場
壟斷競爭是指一個市場中有許多企業在生產和銷售近似但不完全相同的產品。壟斷競爭市場是指有許多企業生產和銷售近似但不完全相同的產品的市場組織。其形成需要三個條件:第一,市場上有許多家企業生產同種但有差別的產品,這些產品彼此接近,且可相互替代。第二,市場中的企業數量非常大,每個單個企業都認為自己的行為能給市場帶來的影響很小,不會引起競爭對手的注意和反應,也不會受到競爭對手報復措施的影響。第三,單個企業的相對生產規模比較小,進入或退出市場比較容易。
壟斷競爭是經濟學中一個比較經典的市場形勢,因其競爭程度相對較高,資源配置較為合理,而成為現實經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市場類型,也是經濟學中較為經典的市場形式之一。壟斷競爭環境下,企業可以形成規模經濟,并從中長期獲得超額利潤,有利于新產品的生產或行業的進一步發展。但也會帶來收入分配不均、地區經濟差異、地方保護主義、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等問題,所以企業在制定競爭策略時需要更加認真謹慎。
二、壟斷競爭環境下企業的競爭策略
(一)優化企業成本管理
壟斷競爭環境下,同一生產集團內的企業非常多,企業缺乏穩定的市場地位,很難形成規模效應。大部分企業只能發揮組織結構簡單,管理成本較低的優勢, 在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積極采取積極的控制措施, 降低經營費用和管理成本。例如,當前很多企業已經將過去傳統的“金字塔”型的組織結構改變為“扁平化”組織結構,以提高團隊協作能力,加快信息傳遞和處理的速度,最終達到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還有的企業,大力擴展電子商務,利用淘寶網、當當網、京東商城、卓越亞馬遜等購物網站進行營銷,利用郵件、電子宣傳冊、網絡廣告、視頻廣告代替傳統的紙質宣傳文件,以降低營銷和宣傳成本。
(二)樹立品牌意識
品牌優勢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是企業的無形資產,也是消費者的一種心理認知, 具有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全球著名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的分析報告指出,在《財富》雜志排名前250位的大公司中,近50%的市場價值來源于無形資產,而那些世界知名的企業來說,這個比例可能會更高。因此,在壟斷競爭環境下,市場中的產品都有大量的替代品,企業樹立品牌意識,建立屬于自己的品牌優勢,對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爭取更多的客戶資源,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獲得高于平均利潤的超額利潤,是有利于企業經營和發展的競爭策略。
同時,企業還要注重樹立健康向上的公眾形象,例如為社會公益互動捐款、加入低碳環保計劃等等。這樣,企業可以獲得良好的廣告效應,并在長期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和支持。
(三)建立戰略聯盟
在壟斷競爭環境下,中小型企業的資本積累不敵壟斷大型公司,在大型項目上處理劣勢地位,甚至只能承接大企業式轉包的部分業務,這種情況極大地制約了中小型企業的發展。中小型企業可以通過建立戰略聯盟的方式,實現優勢融合,克服普遍存在的資金不夠雄厚的問題,獲得大型項目的競標權。在管理方面,戰略聯盟內部的各企業可以相互監督,增加風險控制的透明度,以降低企業的市場風險。而投資收益方面,戰略聯盟可以確保中小企業實現基本相同的投資收益率,讓各中小型企業有更多的精力放在產品開發和客戶開發上。
(四)開拓專業市場
在壟斷競爭環境下,市場中存在很多近似產品,這些產品之間可以想去替代。企業想要提高自身競爭能力,就必須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集中力量開拓專業市場,逐漸形成自己的專業化優勢,并同時成為領域內細分市場的先行者,以謀取較高的行業利潤。
(五)實現產品創新和營銷渠道創新
消費者在購買商品都帶有一定的獵奇心理,他們愿意為新產品支付更高的體驗價格,但對低價格也同樣敏感。壟斷競爭環境下,許多企業生產和銷售近似但不完全相同的產品,這一現實條件決定,注重產品創新和營銷渠道創新的企業比較容易脫穎而出,并通過創新獲得超額利潤。在企業推出的營銷策略中,價格營銷策略無疑是最具成效且最受歡迎。營銷途徑就是指商品或者服務從生產者流向消費者的途徑和渠道。良好的營銷渠道可以大大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并盡可能的規避市場風險。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計算機和互聯網日益普及的今天,電子商務已成為優良的營銷渠道之一。它打破了營銷過程在時間、空間上的界限,簡化了交易過程,降低了營銷成本,擴大了潛在客戶的范圍,增加了企業和客戶溝通交流的機會。
(六)扶持中小企業,利用政策優勢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其發展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壟斷競爭環境下,各級政府應該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比如優惠稅政策、項目扶持、分類監管、鼓勵技術創新等,為中小企業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
三、結語
現階段,我國的各類商品市場都漸成壟斷競爭之勢力。想要在這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并取得發展,企業就必須采取最穩定、最合理、最健康的競爭策略。
參考文獻:
[1]劉洋.壟斷競爭市場的競爭因素分析[J].中國市場,2011(02).
[2]楊波,馬驪.壟斷競爭格局下中小型財險公司的競爭策略研究[J].中國市場,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