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7 16:11:05
序論:在您撰寫骨質疏松的防治措施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3.085
臨床報道表明, 多數下頸椎骨折脫位患者常合并嚴重脊髓創傷, 存在著較大的高位截癱風險[1], 臨床對于該病的治療主要采用頸椎椎體間融合加鋼板固定的方法, 但是對存在骨質疏松的患者來說, 其較容易出現植骨融合松動的情況, 對手術治療效果造成了較大影響。為進一步探討下頸椎骨折脫位合并骨質疏松患者的術中防治措施, 選取本院3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 均采用頸椎前路減壓及鈦網植骨、鈦板內固定治療, 取得了顯著效果, 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下頸椎骨折脫位合并骨質疏松患者36例, 其中男28例, 女8例, 年齡59~78歲, 平均年齡(71.21±9.35)歲, 均經X線片檢查顯示伴有不同程度骨小梁稀疏且表面粗糙。交通事故傷21例, 墜落傷9例, 重物砸傷6例。受傷至入院時間5~20 h, 平均時間(13.24±2.28)h。
1. 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給予脫水、抗炎、補充能量等處理, 對頸椎脫位合并關節突絞鎖患者進行顱骨牽引, 并于X線監控下進行牽拉復位, 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早期給予及時的手術治療, 病情較重情況下1周后擇期治療, 不能進行顱骨牽引的情況下, 應及時安排手術治療?;颊呷⊙雠P位, 于肩下墊枕后將頸后伸, 采用5%利多卡因浸潤麻醉, 將相應節段椎體視為中心, 后行左胸鎖乳突肌內側斜向切口, 切開皮膚并分離皮下組織后, 行鈍性分離, 并切開椎前筋膜, 后在分離、牽開側頸長肌后, 充分暴露椎體及椎間盤;采用C型臂X線機進行定位后, 于顱骨牽引下行減壓及復位處理, 并行椎體次全切。采用切除椎體制成骨粒填充鈦網, 并植入相應椎間, 對骨質疏松患者則采用異體骨進行填充, 前方采用鈦板進行內固定, 確保螺釘固定牢靠。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手術治療前后及術后骨性愈合情況, 對比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分級情況。
1. 4 神經功能判定標準[2] 美國脊髓損傷學會(ASIA)脊髓損害分級標準:A級:完全性損傷, 且患者骶段S4~5無任何運動及感覺功能保留;B級:不完全性損傷, 主要是指患者神經平面以下, 包括骶段S4~5存在感覺功能, 但無任何運動功能;C級:不完全性損傷, 患者神經平面以下有運動功能保留, 且一半以上的關鍵肌肌力
E級:患者感覺和運動功能均表現正常。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等級計數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
2 結果
2. 1 患者手術治療情況及隨訪結果 36例患者均手術成功, 術后隨訪12個月, 手術切口愈合良好, 經X線片檢查顯示, 鈦網、鈦板固定牢靠, 未出現松動、沉降或脫落情況, 相應椎間均骨性愈合。
2. 2 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分級情況 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分級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
3 討論
本次所選取患者均采用頸前路減壓、鈦網植骨及鈦板復合固定治療, 術后早期患者可坐起活動, 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壓瘡及墜積性肺炎等并發癥的產生[3], 對患者早期功能恢復鍛煉及術后恢復具有重要意義[4]。且隨訪結果顯示患者骨性愈合情況良好, 為確?;颊咦甸g融合效果, 本次手術過程中采取了相應的預見性處理措施, 內容如下:①術中各項減壓操作合理:減少了對骨質疏松患者上下椎體兩端終板造成的過度損壞, 促進了椎間的融合;②植骨充分:對骨質疏松患者采用異體骨植入, 對促進患者骨愈合具有重要意義;③鈦網制作:術中選取合適鈦網尺寸并于鈦網兩端加附了墊圈, 從而有效避免了鈦網植入后下沉情況的發生;④鈦板固定:手術治療過程中采取了具備鎖定機制的鈦板, 在確保螺絲同鋼板連接穩固性的同時減少了螺釘松動的發生, 并在骨質疏松處植入骨條, 確保了手術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 36例患者均成功手術, 隨訪表明患者骨性愈合情況良好, 且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分級優于治療前(P
參考文獻
[1] 張海波, 李華強, 蔣忠仆, 等. 閉合牽引復位聯合頸前路單節段融合治療下頸椎骨折脫位伴關節突交鎖.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10, 18(19):1648-1650.
[2] 滿毅, 徐廣輝 , 張詠 , 等. 新鮮下頸椎骨折脫位伴關節突交鎖的治療.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0, 31(5):71-74.
[3] 曹海云.下頸椎骨折脫位合并骨質疏松的術中防治.中國醫學工程, 2011, 19(7):97-98.
【關鍵詞】骨質疏松;預防;癥狀;診療難點
隨著老年人口的明顯增加,老年骨質疏松癥位居全球常見病的第6位,嚴重影響患者的學習、工作及生活,給患者的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該病已經成為我國的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老年人由于合并腦卒中等軀體疾病往往患者行走不便,易摔倒,很容易出現骨折。老年骨質疏松癥性骨折具有外傷力小、死亡率高、愈合率低、愈合慢、致畸率高等特點。老年人基礎疾病多及組織愈合能力差導致骨折后預后慢且差,再加上骨折的刺激及患者長期臥床易并發心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褥瘡、墜積性肺炎、泌尿系統感染及患肢深靜脈炎等[1]。因此,對于如何改善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骨質疏松癥盡管早在上一世紀就被提出,但對其病因病機的明確認識也是近幾年分子生物學超微結構深入研究的結果,其研究結果在骨質疏松癥的診治上,尚未看到特別的效果。由于骨質疏松起病的隱匿性,治療起效的緩慢性和極大的社會危害性,對醫務工作者和研究人員如何預防、診斷和治療提出了一系列難題。
1 骨質疏松癥預防難
1.1 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
指導患者堅持適當的運動,多從事戶外活動,適當曬太陽,適量的日光照射可促進體內活性維生素D3的形成,有利于維生素D的轉化和鈣質的吸收,維生素D是促進鈣吸收的主要元素,使骨礦含量增加。因此補充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也相當重要,如蛋黃、魚肝油等。中老年人可適當增加體能鍛煉,如老人體操、慢跑、游泳、太極拳等,運動量循序漸進,以無不適為宜,使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全身骨骼肌收縮,增加其骨內血流量,有利于促進骨形成,減少骨量丟失,指導患者不吸煙,不飲酒,少喝咖啡、濃茶及含碳酸飲料,以減少骨鈣的溶出,導致骨礦含量減少[2];少吃糖及食鹽,動物蛋白也不宜過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過長,盡可能把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預防生命后期骨質疏松癥的最佳措施。
1.2 減緩骨量丟失
對骨質疏松的“高危人群”,尤其是中年婦女,在絕經后期,應每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查,對快速骨量減少的人群,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如防止摔倒、服用維生素D、鈣劑等,對于絕經后期婦女,可予補腎中藥或中成藥,可起到雌激素替代治療作用,緩解因雌激素突然下降而出現的不適及骨量的快速丟失;對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脂肪瀉、慢性腎炎、甲旁亢、甲亢、骨轉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可引起繼發性骨質疏松的疾病,注意積極治療原發病。
2 制定適合國人的骨質疏松診斷標準難
國內現在的診斷標準主要參考WHO標準,由于地區、種族及飲食習慣的不同,其標準可能只適用于西方人而不適合于國人,有效診斷骨質疏松是治療及判斷療效的前提。骨量減少是骨質疏松癥的主要特征,骨密度的測定應成為最直接、最明確以及最終的判定手段,但在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推廣性能先進、價值昂貴的雙能骨密度儀尚有困難,因此,制定適合我們自己的診斷標準很有必要。
2.1 生理年齡預診法
根據中醫學“腎主骨”理論及骨骼生長發育衰老規律,制定的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生理年齡預診法,可以從患者的生理年齡及個體狀況對骨質疏松癥做出初步診斷。
2.2 綜合診斷法
中國老年學會骨質疏松診斷標準學科組2000年制定的《中國人骨質疏松癥建議診斷標準(第二稿)》 :必須具備全身疼痛,多以腰背部疼痛為明顯,輕微外傷可致骨折;或脊柱后凸畸形;或骨密度減少兩個標準差(2SD)以上[3],認為是適合國人的診斷方法。
3 骨質疏松癥止痛難
疼痛是骨質疏松癥癥最常見、最主要的癥狀,多因骨轉換過快或骨折所致,以腰背痛最為多見。有限而快速的緩解骨質疏松癥引起的疼痛,對于減輕患者的痛苦,增強醫患之間的信任以及進一步的治療具有現實的意義。采用局部和整體兼顧的綜合治療措施,必要時可予中西醫結合治療。內服中藥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可加用桃仁、紅花、川芎、延胡索、郁金、丹參、三七、蜈蚣、烏梢蛇等活血、通絡、止痛之品,臨床研究發現此類藥大多數有鎮靜、鎮痛、催眠作用;威靈仙、防己、秦艽、烏梢蛇、獨活等祛風通絡類有抗炎、鎮痛作用,能夠緩解骨質疏松引起的全身或局部骨與關節疼痛。土鱉蟲、蘇木、自然銅、骨碎補、續斷、丹參等能夠促進骨痂生長,骨折愈合作用。在辯證施治的基礎上,結合現代藥理研究,靈活運用,有效的發揮中醫藥的優勢。中醫的推拿手法、理療、雌激素、活性維生素D對骨質疏松癥引起的疼痛都有效,但以降鈣素的起效較快,鮭魚降鈣素有鼻吸劑,使用簡單、方便,其他如扶他林、芬必得等止痛藥亦可以選擇使用[4]。
4 骨質疏松骨折治療難
骨折是骨質疏松癥最嚴重的并發癥。骨折發生時將明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骨折導致患者長期臥床又會進一步加速骨丟失,嚴重者會并發危及生命的重癥合并癥。對骨質疏松的患者,首先做好心理上的治療,在防治骨質疏松癥的同時,外固定采用夾板或石膏托為主,這有利于復位后早期功能鍛煉,促進骨折愈合,防止骨質疏松,需長期牽引的骨折病人,條件許可的盡快作內固定治療,減少臥床時間,早期下床活動,指導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預防內科并發癥及減少骨質疏松。
對于骨質疏松癥預防重于治療,只要針對其致病原因,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病情就會得到大大的緩解或恢復體能,改善預后,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研究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難點并提出針對性的措施對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來說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5 討論
骨質疏松癥病理過程是進行性且不可逆的,一旦發生便不能再恢復正常結構,發病機制是骨形成速度小于骨吸收速度,骨形成減少,骨量降低,從而導致骨質疏松癥的發生。目前對骨質疏松癥的預防尚無特別有效的方法,不能控制其發生和痊愈,只能從提高骨量峰值及減緩骨量丟失方面來減少發生幾率和縮短進程,緩解癥狀。骨質疏松癥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骨骼的系統性、代謝性骨病之一,其病因和發病機制比較復雜,可概括為內分泌因素、營養因素、物理因素、遺傳因素的異常,以及與某些藥物因素的影響有關。這些因素導致骨質疏松癥的機理可為骨合成作用減少,分解增多,老年人腸對鈣的吸收減少;腎臟對鈣的排泄增多,回吸收減少;或是引起破骨細胞數量增多且其活性增強,溶骨過程占優勢,或是引起骨細胞的活性減弱,骨基質形成減少。另外因各種原因導致肌肉活動減少,骨缺少肌肉刺激,結果骨母細胞活動減少也可引起骨質疏松。而老年婦女在絕經期后因雌激素分泌減少,引起骨中礦物質含量丟失而更容易并發骨質疏松癥并較男性為多的首要原因[5]。骨質疏松癥的主要病理變化是骨基質和骨礦物質含量減少,由于骨量減少,鈣化過程基本正常,使骨變脆而易發生骨折。
參考文獻
[1]寧娟.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危險因素與護理干預措施[J].中國衛生產業,2012.03:33
[2]王啟群.關于對老年骨質疏松癥的診療及康復指導的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第九卷第一期中,2011.12:93.
[3]王和鳴.中醫骨傷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1).
[4]鄧晉豐等主編.骨傷科專病中醫臨床診治(2版)[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3: 422-424.
[5]李新建.筋傷內傷與骨病臨床診治[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10:390-391.
[關鍵詞] 骨質疏松性骨折;影響因素;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6(a)-0044-02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evention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
YUAN Shi-pu
Changning Hospital of TCM, Hengyang, Hunan Province, 421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prevention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100 cases in our hospital in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fracture was performed to conclude and analyze its influence factors. Results ①Affect older people suffer from osteoporotic fractures most important reason was accidental falls, accounting for 95% (95/100). ② Vertebral 35.0% (35/100), 61.0% of the femoral neck (61/100) and 4.0% of the distal radius (4/100) was the most prone to osteoporotic fracture site, and the old age group suffer from osteoporosis probability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lder group, women suffer osteoporotic fracture probabilit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men,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par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Osteoporotic fracture; Influence factors; Preventive measures
骨質疏松癥是一組骨病,其特征是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的代謝性骨病變。多半骨質疏松癥中的骨組織是由骨質吸收增多所致。此病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較大的影響,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該研究旨在探討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影響因素及預防措施,回顧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間于該院就診的100例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于該院就診骨質疏松性骨折共100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68例;年齡58~88歲,平均年齡(72.3±11.5)歲。根據年齡將該組患者進行分為兩組,老年組38例,年齡62~70歲;高齡組62例,年齡71~88歲。所有入選患者均無惡性腫瘤、慢性肝病以及急慢性感染等疾病,兩組患者在性別以及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檢測手段:所有患者均采用雙能X線骨密度儀檢測,主要按照X光片來對診斷結果進行判斷。
②骨質疏松診斷標準:采用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1999年制定的中國骨質疏松診斷標準。若T>-1.0,則骨密度為正常值;若T>于-2.0且≤-1.0,則為骨量減少;若T≤-2.0,則為骨質疏松。
③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回顧性地進行對照研究,詳細記錄各項數據資料,并統一填寫調查表。
1.3 統計方法
對上述兩組患者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 19.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χ2檢驗。
2 結果
通過對兩組患者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可知,造成老年人患上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原因主要為:意外跌倒95例,占總誘因的95%(95/100)。其中,包括運動跌倒36例、室內滑倒46例以及登高13例。
高齡組患上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概率明顯高于老年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52;P=0.0068
3 討論
骨質疏松癥是一組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的代謝性骨病變的骨病,其骨組織主要是由骨質吸收增多所致。此病在臨床上的表現為:疼痛、身長縮短或駝背、骨折以及呼吸功能下降。骨質疏松性骨折對于患者的健康造成較大的危害,且大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若不及時治療,還會引發骨質疏松并發癥。隨著我國人口步入老齡化,骨質疏松性骨折發生的概率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是,人們對骨質疏松性骨折疾病的關注越來越大。因此,對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影響因素及預防措施進行研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該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導致老年人患上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原因主要為意外跌倒。通過對兩組患者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可知,高齡組患上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概率明顯高于老年組,女性患上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概率明顯高于男性,股骨頸骨折發生概率明顯高于其他部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65歲的人群為30%,>80歲的人群為50%,且有5%~10%的摔倒可導致骨折;女性骨量減少與骨質疏松的發生率,在60~69歲之間時為67.32%,在70歲以上的為85.41%;男性骨量減少與骨質疏松的發生率,在60~69歲時為41.41%,在70歲以上時為70.46%。與該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意外跌倒、年齡以及性別是導致骨質疏松發生的最重要因素。
由于治療骨質疏松癥的關鍵在于早期預防,因此,針對上述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影響因素,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應采取以下預防措施:①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骨質疏松性患者應堅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并按照自己本身的身體情況來選擇恰當的戶外活動或鍛煉方式,如慢跑、做老年操以及步行等。同時,老年人還應多到戶外接受陽光的照射。②保持合理的飲食習慣。由于骨質疏松性患者最明顯的癥狀是骨組織明顯減少,因此,患者應多吃含蛋白質、鈣比較高的食物,如,豆制品、蛋類、乳類以及海米等。同時,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還應保持合理的飲食習慣。③藥物預防。骨質疏松性患者還可以服用維生素D或鈣劑,以此來減少骨組織的流失。同時,已經絕經的女性患者可以適量補充雌性激素來對其進行預防,以此來降低骨質疏松性骨折發生的概率。④健康教育。由于許多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對骨質疏松癥并不了解,導致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期。因此,護理人員還應對骨質疏松患者及其家人進行關于骨質疏松癥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預防意識。⑤安全防護指導。由于意外跌倒是導致骨質疏松性骨折發生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護理人員必須對骨質疏松性患者及其家人進行安全防護方面的指導。同時,還應創建適合老年人的居住環境。
綜上所述,治療骨質疏松癥的關鍵在于早期預防。因此,對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影響因素及預防措施進行探討是當前研究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 王玉環,何斌,張葦,等.不同骨質疏松性骨折風險社區老年人健康行為研究[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2,21(3):247-249.
[2] 張葦,王玉環,陸寧,等.社區老年女性不同風險程度骨質疏松性骨折相關知識調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0):5088-5092.
[3] 王麗姣,宋彩萍,肖莉,等.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影響因素分析及康復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24):2250-2252.
[4] 曾高峰,張志勇,魯力,等.黃精多糖對骨質疏松性骨折大鼠骨代謝因子的影響[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15(33):6199-6202.
[5] 王玉環,陸寧,張葦,等.石河子地區老年人骨質疏松性骨折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醫學與哲學,2011,32(22):38-39,53.
[6] 何斌,王玉環,張葦,等.臨床骨質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健康行為及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重慶醫學,2012,41(24):2513-2515.
[7] 郝定均,賀寶榮,郭華,等.胸腰段骨質疏松性骨折嚴重程度評分評估及臨床應用[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3,23(8):730-733.
[8] 楊濤濤,呂曉紅,任鳳華,等.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危險因素與干預措施[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11):2756-2757,2760.
[9] 陳文遠,張壽,丁曉莉,等.海口地區老年人骨質疏松患病率及骨折發生率的調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6):824-826.
關鍵詞 老年 骨質疏松 骨折 誘發因素 預防措施
資料與方法
2005年3月~2007年6月收治老年OP性骨折患者136例,其中男47例,女89例;年齡60~92歲,平均76.5歲。納入標準:①年齡 >60歲,②骨密度測定:T值 ≤-2.5SD,③根據X線片確診為骨折。排除標準:排除繼發骨腫瘤、軟骨病、骨炎癥病變及暴力所致骨折。
方法:詢問并記錄患者的一般資料和骨折的誘因,根據骨折誘因分為:滑倒(地板、冰、雪),行走跌倒(障礙物、絞絆物、碰撞等),登高性跌倒(上下車輛及樓梯、騎自行車等),重力因素,無明確原因。
結 果
骨折患者的年齡分布:60~69歲32例(24%),70歲以上104例(76%)。性別分布:男47例(35%),女89例(65%)。骨折誘發因素:滑倒53例(39%),行走跌倒46例(34%),登高性跌倒20例(15%),重力因素15例(11%),無明確原因2例(1%)。
預防措施
及早發現高危人群:對有家族遺傳史、大量飲酒、過量飲咖啡、缺乏運動、過量吸煙、不良飲食習慣人群、中老年人、絕經后婦女、患有內分泌疾病的人群、血液系統疾病、肝腎疾病、其他疾病、長期應用某些藥物的人群,應定期檢測骨密度,及早根據骨量丟失量及速度給予防治。
開展預防骨質疏松健康教育:骨質疏松癥重在早期預防教育,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是預防OP[1]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2]。
合理膳食:老年人應進食低鹽及含鈣高的飲食如奶制品、豆制品、蝦米、低鹽和適量蛋白質、魚類、蘑菇、木耳、綠葉蔬菜等飲食。還可以吃魚肝油、蛋、肝等一些維生素D3強化食物,適當補充維生素D有助于鈣的吸收。
注重接受足夠的陽光照射:每日10~30分鐘,可生產一定量的維生素D3。
適當體力鍛煉:老年人只要無嚴重的慢性病、行動障礙,可適當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運動應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指導老年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過量吸煙、大量飲酒、過量飲咖啡及碳酸飲料均能促使尿鈣排泄增加,骨鈣溶出,骨量降低,發生OP[2]。指導老年人戒煙限酒,適量飲茶及咖啡,減少碳酸飲料、保持適中體重,積極預防OP。
協助老年人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政府部門要設立便于老年人活動的場所;社區組織要協調老年人與家屬的關系,讓子女多關懷陪伴老人;老年人外出運動最好結伴而行,如遇有跌倒的危險要互相提醒,互相攙扶。
預防老年人跌倒:提供適合老年人的居住環境,避免居住環境因素引起老年人跌倒。對老年人進行安全防護指導,告訴老年人跌倒的不良后果,指導老年人起床、洗澡、上廁所等要站穩后再移步,上下樓梯、乘公交車要扶著扶手。
積極治療OP:在醫生指導下聯合應用適量鈣和維生素D、抑制骨吸收藥物、刺激骨形成藥物;絕經后婦女可行雌激素替代治療。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髖部再發骨折 視力障礙 骨質疏松 危險因素
老年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已成為骨科臨床中一種常見的骨折類型,其致死、致殘率較高[1-2]。與此同時,髖部骨折術后髖部再次發生骨折的情況也越來越常見,引起臨床醫師的關注[3]。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0例滄州地區骨質疏松性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對老年髖部再發骨折患者的性別、年齡、骨折類型、伴有內科疾病、術后康復鍛煉及抗骨質疏松治療情況進行研究,分析其相關危險因素,從而為老年髖部再發骨折的預防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創傷骨科收治的符合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的滄州地區老年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患者,共200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130例;年齡60~96歲,平均年齡(74.22±8.53)歲。髖部再發骨折患者16例為觀察組,未再發髖部骨折患者184例為對照組。初始骨折類型中,股骨頸骨折83例,行半髖或全髖人工關節置換;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117例,行股骨PFNA或Intertan髓內釘內固定。所有患者進行為期術后2年的系統隨訪,以同側或對側再發髖部骨折為結局終點事件。本研究方案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1)非外傷或輕微外傷引起髖部骨折患者(年齡≥60歲),診斷經X線片或CT檢查證實。(2)髖部為初次且單側髖部骨折。(3)采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4)患者或家屬已知情并同意。排除標準:(1)因腫瘤或感染等因素所致病理性骨折。(2)圍手術期內死亡或發生嚴重并發癥患者。(3)不同意參加術后隨訪者。
1.3 觀察指標
臨床收集患者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骨折類型、術后是否進行抗骨質疏松治療及早期指導性康復鍛煉等;患者術后是否譫妄,伴有內科疾病情況如高血壓、腦卒中、視力障礙(白內障,高度近視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糖尿病、膝骨性關節炎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獨立樣本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再發骨折的危險因素應用單因素、多因素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2.1 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再發骨折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髖部再發骨折率為8.00%。兩組腦卒中、視力障礙、糖尿病、術后缺乏康復功能鍛煉及未進行骨質疏松治療進行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而年齡、性別、骨折類型、術后譫妄、高血壓、冠心病、膝骨性關節炎等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再發骨折組與未再發骨折組相關因素比較
2.2 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再發骨折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合并腦卒中、視力障礙、糖尿病、術后缺乏康復鍛煉和未進行骨質疏松治療是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再發骨折的主要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再發骨折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3 討論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和加速,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4],但髖部骨折術后髖部再發骨折的相關研究報道并不多。目前國內針對髖部骨折術后再發骨折的流行病學調查和研究較少,尤其是農村地區。目前公認骨質疏松是再發骨折的強預測因素[5]。而針對老年骨質疏松的患者,其最終的治療目的是避免發生或再次發生骨折。因此明確再發髖部骨折的危險因素,早期篩查再發骨折的高危人群,制定相應有效干預措施,降低患者再發骨折的風險。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滄州地區就診我院的老年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患者,結果顯示老年髖部骨折術后隨訪2年內髖部再發骨折的發生率為8.00%。有學者研究報道髖部骨折術后患者髖部再發骨折的發生率在4.4%~15.1%[3],亦有學者報道髖部再發骨折率在5.7%~8.4%[4-5]。本地區髖部再發骨折發病率與上述相關報道基本一致。有研究顯示合并內科等疾病是再發髖部骨折的危險因素,尤其呼吸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和眼科視力損害[6]。在本研究中,結果統計分析腦卒中、視力障礙、糖尿病等疾病在兩組間差異顯示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認為是老年髖部再發骨折的相關危險因素;而呼吸系統疾病如支氣管炎等在兩組間差異未顯示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國內學者安雪軍等[7]發現,糖尿病與老年髖部骨折術后髖部再發骨折無相關性,但本研究顯示糖尿病是髖部再發骨折的相關危險因素,這可能是因為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并發癥,與視神經病變,視力減弱,行動不便,易發生意外有關。研究發現,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對側髖部再發骨折的類型與初發髖部骨折類型基本相似,尤其在股骨粗隆間骨折類型中。相關研究發現,這與患者本身內在因素有關,長股骨頸(>5.4 cm)容易發生股骨頸骨折,短股骨頸更易發生于股骨粗隆間骨折[8]。本研究分析認為這與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多數行內固定治療,臥床時間長,粗隆部骨量較股骨頸部骨量丟失嚴重相關。一旦輕微外力或跌倒,容易引起粗隆間再發骨折,發生率較高。股骨頸骨折老年患者早期行髖關節置換,能夠盡早下地活動,降低了因臥床引起的骨量進一步丟失。
本課題研究中注意到伴有腦卒中的老年患者往往認知能力下降,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行走平衡能力障礙,行走不穩,容易發生跌倒,增加髖部骨折的風險。本文診治患者多為滄州地區農村老年患者,衛生醫療條件較發達地區差。在農村,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往往缺乏有針對性的康復訓練,同時此類患者往往伴有1種或多種基礎疾病,行動協調能力欠佳,容易發生跌倒等意外導致再發髖部骨折。術后指導患者合理的護理康復鍛煉,隨訪宣教,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9-10]。本研究中發現,術后予以適當的有針對性的康復鍛煉指導,患者髖部再發骨折發生率會降低。另外,本研究發現骨折術后患者在術后抗骨質疏松治療后較未抗骨質疏松治療患者發生比例降低,說明術后抗骨質疏松治療后患者骨量丟失減少能夠降低髖部再發骨折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臨床中不僅僅關注髖部骨折本身,更應全方面關注患者,積極抗骨質疏松和基礎疾病治療,給患者及家庭個性化指導性建議,改善生活方式,預防骨折再次發生。
參考文獻
[1]張培訓,許庭珉.老年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的圍術期處理策略[J].中國骨與關節雜志,2020,9(6):401-403.
[2]唐佩福.老年髖部骨折的診治現狀與進展[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20,22(3):197-199.
[3]來紅,徐燦達,湯樣華.老年股骨近端骨折髖關節置換術后發生對側骨折的原因分析[J].浙江醫學,2020,42(18):1965-1967,1972.
[4]陳曉斌,張建政,趙建文,等.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30天內死亡風險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20,39(7):813-816.
[5]吳迎春,劉麗麗,楊群.老年髖部骨折患者手術治療后對側髖部再骨折發生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臨床誤診誤治,2020,33(5):75-79.
[6]中華護理學會骨科護理專業委員會,陳亞萍,佟冰渡,等.老年髖部骨折綜合管理與二次骨折預防的專家共識[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20,22(6):461-469.
[7]安雪軍,徐寶山,王小健,等.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對側髖部骨折發生因素的Meta分析[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20,22(1):60-66.
[8]吳曉天,潘福根,付文芹,等.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對側髖部再骨折危險因素的薈萃分析[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9,27(2):149-154.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300例社區骨質疏松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兩組,其中男130例,女170例,年齡50~81歲,平均年齡(61.8±4.4)歲;體重40~64kg,平均體重(45.9±6.6)kg;病程30~335d,平均病程(177.3±4.9)d;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體重、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方法
B組患者對發現疾病、認識疾病、防治疾病采用常規管理方法進行宣傳教育[3],A組患者對發現疾病、認識疾病、防治疾病采用健康管理方法進行宣傳教育,具體方法如下:(1)消除引起骨折的非骨骼因素。改善著裝,使行動方便;日?;顒幼⒁獍踩?,避免摔倒;配備良好的照明設備,營造良好的居室環境;高齡老人外出要有人照顧;選擇適當的鍛煉方法,以免摔倒受傷;調整藥物,保持較好的精神狀態。(2)預防骨質疏松癥。應注意鍛煉身體,改善骨代謝,保障良好的骨結構;注意營養均衡,獲得足夠的鈣劑,保證骨量。(3)治療骨質疏松癥,預防再次骨折情況的發生。多食奶制品、蔬菜、蝦皮、豆類等含鈣食品;充足的日照和適量運動,如體操、慢跑、散步等;采用雙膦酸鹽、鈣制劑、中藥、活性維生素D、降鈣素、雌激素等藥物進行治療[4]。(4)采用一對一的方式進行健康問題講解。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社區骨質疏松患者骨質疏松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具體防治措施實施情況(每天堅持實施防治措施為良好,每3d實施防治措施1次為一般,每5d實施防治措施1次為差)等。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x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骨質疏松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骨質疏松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分析,A組患者骨質疏松相關知識掌握總了解率93.3%顯著高于B組的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具體防治措施實施情況分析
A組患者具體防治措施良好、一般總實施率為96.7%均顯著高于B組的7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骨質疏松是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復雜疾病,以骨強度下降、骨量減少、骨骼脆性增加、骨微結構破壞、容易導致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質疏松的高危因素有:遺傳因素,低峰值骨密度的子女是骨質疏松易患人群,應早加以預防;營養因素,長期的蛋白質營養缺乏可導致骨基質蛋白質合成不足、鈣劑和維生素D攝入不足,體重與骨密度成顯著正相關,低體重是骨質疏松的主要危險因素,煙、酒及咖啡因的過多攝入均是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糖皮質激素的應用,它能夠通過加速凋亡破壞新骨,導致骨量丟失和骨折風險增加;疾病因素,雌激素減少是骨質疏松重要發病因素,慢性肝腎功能不全、胃大部切除、慢性胃腸功能紊亂等疾病也可導致骨質疏松;運動量少,應適量運動,可以獲得較高的峰值骨量,減少老年時期或延緩絕經后的骨量丟失。骨質疏松的健康管理包括維持骨骼的正常發育和生長,保證達到合理的峰值骨量,減少因其他繼發因素和年齡增長所致骨量丟失,保證骨骼結構的完整,預防骨折[5]。對已患骨質疏松癥者應積極進行促進骨生成的藥物治療,抑制骨吸收,加強防碰、防摔等措施;對中老年骨折患者應積極進行手術,從補鈣、早期活動、心理、營養、體療、理療、止痛等方面加強骨質內固定,遏制骨丟失,促進骨生長,提高免疫功能及整體素質綜合治療[6]。本研究顯示,A組患者采用健康管理方法進行宣傳教育后,骨質疏松相關知識掌握總了解率、具體防治措施良好及一般總實施率均顯著高于B組,應用效果更加明顯。
我們曾在上海市3 500名35~75歲中老年婦女中作過調查,了解她們掌握骨質疏松知識的情況,調查結果并不樂觀:①有30%的人不知道骨質疏松會引起骨折。②有半數以上者雖然已經認識到骨質疏松的危害,但沒有積極主動地采取防治措施,對預防認識不足。③多數人對骨質疏松的防治僅停留在補鈣這一點上,而對補鈣以外的其他防治措施知之甚少。
由此看來,開展對骨質疏松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的宣傳十分必要。這里將調查題分成一般知識(14題)和具體知識(12題)兩部分,建議讀者自己也做一下,然后再對照答案。如回答一般知識題的正確率低于50%、具體知識題低于30%,表明你的掌握程度為“差”;如能正確回答一般知識題達50%~80%、具體知識題達30%~60%,表示你的掌握程度為“一般”;如能正確回答一般知識題達80%以上,具體知識題達60%以上,說明你的掌握程度為“較好”。
一般知識(14題)
1. 婦女與男子誰更容易患骨質疏松?①婦女②男子③兩者差不多
2. 婦女絕經與骨質疏松有關系嗎?①有關系②沒有關系
3. 骨質疏松是否會引起骨折?①會②不會
4. 骨質疏松病人骨骼中主要缺少什么物質?①鉀②鈉③硫④鐵⑤鈣⑥鋅
5. 骨質疏松病人最容易發生骨折的部位是:①腕骨、脊椎骨、股骨②顱骨、臏骨、脛骨③骨盆、跟骨、鼻骨
6. 缺鈣的婦女可能有哪些癥狀?①肚子餓、胃痛、大便多②出虛汗、腿肚子抽筋、腰背酸痛③頭痛、惡心、嘔吐④胃口差、喜食酸食、吃飯無味
7. 下列哪些食品中含鈣量最高?①骨頭湯、蹄膀湯、葡萄糖②奶及奶制品、豆腐、魚 ③水果、烤、果凍
8. 補鈣時要不要加維生素D?①要加②不要加
9. 患哪些疾病時容易發生缺鈣?①感冒、咳嗽、發燒②腹瀉、脹氣、便秘③胃及小腸有病、經常服用潑尼松(強的松)、地塞米松
10. 哪種情況有利于鈣的吸收入骨?①多運動②多睡覺③多喝水
11. 即使沒有骨質疏松癥狀,是否也應該采取補鈣措施來預防?①是②否
12. 下列奶制品中何種含鈣量最高?①牛奶②普通奶粉③高鈣奶粉
13. 婦女一般多少歲后開始進入更年期?①40歲②50歲③60歲④70歲
14. 婦女的平均絕經年齡大約在何時?①40歲②50歲③60歲
具體知識(12題)
1.診斷骨質疏松最有價值的測定項目是什么?①血鈣②X線片③骨密度
2. 婦女一生中最佳補鈣時機為何時?①絕經前②絕經后③70歲以后④月經初潮前
3. 一天中補鈣(包括高鈣食品和鈣片)最佳時間為何時?①清晨②飯后③臨睡前
4. 中老年婦女一天鈣的需要量是多少毫克?①50~100②100~200③600~800④1 000~1 200
5. 人們每天從飲食中大約能獲得多少毫克鈣?①50~100②100~200③300~500④700~900
6. 中老年婦女一般每天應補鈣多少毫克?①50~100②100~200③600~800
7. 補鈣食品會增加患腎結石的危險性嗎?①會②不會
8. 有骨質疏松者應該堅持長期補鈣嗎?①應該②不必要
9. 絕經后婦女補充雌激素對預防和改善骨質疏松癥有幫助嗎?①有②無
10. 長期單純補充雌激素會增加患某種婦科癌癥的機會嗎?①會②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