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7 16:10:58
序論:在您撰寫辯論的基本知識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加減速時間
加速時間就是輸出頻率從0上升到最大頻率所需時間,減速時間是指從最大頻率下降到0所需時間。在電動機加速時須限制頻率設定的上升率以防止過電流,減速時則限制下降率以防止過電壓。
加速時間設定要求:將加速電流限制在變頻器過電流容量以下,不使過流失速而引起變頻器跳閘;減速時間設定要點是:防止平滑電路電壓過大,不使再生過壓失速而使變頻器跳閘。加減速時間可根據負載計算出來,但在調試中常采取按負載和經驗先設定較長加減速時間,通過起、停電動機觀察有無過電流、過電壓報警,然后將加減速設定時間逐漸縮短,以運轉中不發生報警為原則,重復操作幾次,便可確定出最佳加減速時間。
2、轉矩提升
又叫轉矩補償,是為補償因電動機定子繞組電阻所引起的低速時轉矩降低,而把低頻率范圍f/V增大的方法。設定為自動時,可使加速時的電壓自動提升以補償起動轉矩,使電動機加速順利進行。如采用手動補償時,根據負載特性,尤其是負載的起動特性,通過試驗可選出較佳曲線。對于變轉矩負載,如選擇不當會出現低速時的輸出電壓過高,而浪費電能的現象,甚至還會出現電動機帶負載起動時電流大,而轉速上不去的現象。
3、電子熱過載保護
本功能為保護電動機過熱而設置,它是變頻器內CPU根據運轉電流值和頻率計算出電動機的溫升,從而進行過熱保護。本功能只適用于“一拖一”場合,而在“一拖多”時,則應在各臺電動機上加裝熱繼電器。
電子熱保護設定值(%)=[電動機額定電流(A)/變頻器額定輸出電流(A)]×100%。
4、頻率限制
即變頻器輸出頻率的上、下限幅值。頻率限制是為防止誤操作或外接頻率設定信號源出故障,而引起輸出頻率的過高或過低,以防損壞設備的一種保護功能。在應用中按實際情況設定即可。此功能還可作限速使用,如有的皮帶輸送機,由于輸送物料不太多,為減少機械和皮帶的磨損,可采用變頻器驅動,并將變頻器上限頻率設定為某一頻率值,這樣就可使皮帶輸送機運行在一個固定、較低的工作速度上。
5、偏置頻率
有的又叫偏差頻率或頻率偏差設定。其用途是當頻率由外部模擬信號(電壓或電流)進行設定時,可用此功能調整頻率設定信號最低時輸出頻率的高低,有的變頻器當頻率設定信號為0%時,偏差值可作用在0-fmax范圍內,有的變頻器還可對偏置極性進行設定。如在調試中當頻率設定信號為0%時,變頻器輸出頻率不為0Hz,而為xHz,則此時將偏置頻率設定為負的xHz即可使變頻器輸出頻率為0Hz。
6、頻率設定信號增益
此功能僅在用外部模擬信號設定頻率時才有效。它是用來彌補外部設定信號電壓與變頻器內電壓(+10v)的不一致問題;同時方便模擬設定信號電壓的選擇,設定時,當模擬輸入信號為最大時(如5v、10v或20mA),求出可輸出f/V圖形的頻率百分數并以此為參數進行設定即可;如外部設定信號為0-5v時,若變頻器輸出頻率為0-50Hz,則將增益信號設定為200%即可。
7、轉矩限制
可分為驅動轉矩限制和制動轉矩限制兩種。它是根據變頻器輸出電壓和電流值,經CPU進行轉矩計算,其可對加減速和恒速運行時的沖擊負載恢復特性有顯著改善。轉矩限制功能可實現自動加速和減速控制。假設加減速時間小于負載慣量時間時,也能保證電動機按照轉矩設定值自動加速和減速。
驅動轉矩功能提供了強大的起動轉矩,在穩態運轉時,轉矩功能將控制電動機轉差,而將電動機轉矩限制在最大設定值內,當負載轉矩突然增大時,甚至在加速時間設定過短時,也不會引起變頻器跳閘。在加速時間設定過短時,電動機轉矩也不會超過最大設定值。驅動轉矩大對起動有利,以設置為80-100%較妥。
制動轉矩設定數值越小,其制動力越大,適合急加減速的場合,如制動轉矩設定數值設置過大會出現過壓報警現象。如制動轉矩設定為0%,可使加到主電容器的再生總量接近于0,從而使電動機在減速時,不使用制動電阻也能減速至停轉而不會跳閘。但在有的負載上,如制動轉矩設定為0%時,減速時會出現短暫空轉現象,造成變頻器反復起動,電流大幅度波動,嚴重時會使變頻器跳閘,應引起注意。
8、加減速模式選擇
又叫加減速曲線選擇。一般變頻器有線性、非線性和S三種曲線,通常大多選擇線性曲線;非線性曲線適用于變轉矩負載,如風機等;S曲線適用于恒轉矩負載,其加減速變化較為緩慢。設定時可根據負載轉矩特性,選擇相應曲線,但也有例外,筆者在調試一臺鍋爐引風機的變頻器時,先將加減速曲線選擇非線性曲線,一起動運轉變頻器就跳閘,調整改變許多參數無效果,后改為S曲線后就正常了。究其原因是:起動前引風機由于煙道煙氣流動而自行轉動,且反轉而成為負向負載,這樣選取了S曲線,使剛起動時的頻率上升速度較慢,從而避免了變頻器跳閘的發生,當然這是針對沒有起動直流制動功能的變頻器所采用的方法。
關鍵詞:印刷文化;現代性;精英;大眾;民主
印刷傳媒的發展歷史是和社會的現代化過程緊密相關的,因為正是“在15世紀和16世紀,印刷術的擴散撕裂了西歐的社會生活結構,并用新的生活方式將它重新組合,從而形成了近現代模式的雛形。印刷材料的使用促成了社會、文化、家庭和工業的變革,從而推動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科學革命”。①從社會現代化的角度來看,印刷傳媒不僅是社會現代化的起源,也是世界各國現代化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動力因素。不過,現代化及其所引起的社會的現代性問題非常復雜,它構成了現代社會的基本形態,但同時也對一些傳統因素進行了否定或者重新改造。正如在19世紀以后,印刷傳媒就受到現代化過程中工業革命、政治革命和新技術革命的多次沖擊,它所具備的傳統功能開始出現某種退化,直到在21世紀初期出現衰敗的跡象。那么,作為一種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印刷傳媒的歷史會就此終結嗎?從目前來看,還很難下這個結論,因為從當前的傳媒市場來看,印刷傳媒依舊有其生存的空間,而它所代表的文化本質也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因此它極有可能會在新的社會秩序和媒介秩序中繼續存在,呈現出某種復歸傳統的可能。
一、印刷文化的本質
“15世紀中葉之前,歐洲各地都沒有印刷所,然而到1500年,每一個重要的都市中心都有印刷所了。印刷所給數以百計的城鎮增加了一個新的文化元素”。②將印刷傳媒定位為一種文化現象,而不僅僅是一種信息傳播機構,是理解印刷傳媒發展演變及其現狀的重要認識論基礎。因為傳媒的含義不僅包括它傳遞了什么,還有它代表什么和引起了什么,正如加拿大學者麥克盧漢所認為的,“任何媒介對個人和社會的任何影響,都是由于新的尺度產生的;我們的任何一種延伸,都要在我們的事務中引進一種新的尺度”。③這種尺度,即是媒介的文化本質及其社會規范性。印刷傳媒經過五百多年的發展,技術層面經過了多次改進,結構層面也日益成為規模龐大的現代企業,但根源于其起始階段的文化本質沒有變化,因此,考察印刷文化的興衰史,就要抓住這種文化的本質。
首先,印刷文化代表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在印刷出現之前,人類社會的信息傳遞主要依賴于口語,小范圍的文字傳播僅僅局限在上層社會。相較于口語交流,文字的交流以嚴肅性、邏輯性和內在的理性化為主要特征。具體來說,它首先展現的是一種線性的邏輯,“印刷文化的線性邏輯,不僅是因為其文字的書寫是線性的運動,而且其文本由字、句、語段再及文本的結構方式也是線性地推進的,進而由概念的運動形成判斷,由判斷的運動形成推理,由推理再構成思想系統這樣的語言―思維演繹還是線性遞進的”。④顯然,文字語言的線性邏輯要勝過口語零散、隨意的非線性邏輯。另外,語言一旦付諸印刷機,就會成為一連串有特定含義的文字,而“閱讀文字意味著要跟隨一條思路,這需要讀者具有相當強的分類、推理和判斷能力”。⑤麥克盧漢認為,正是“印刷術的同一性、連續性和線性原則,壓倒了封建的、口耳相傳文化的社會的紛繁復雜性”,⑥構成了傳統社會和現代社會的分野。而更深入地看,它其實代表著一種新的思維方式的出現,即由印刷文化引起的具有分析推理能力的邏輯性思維的出現。
其次,印刷文化代表一種個人化的存在方式。從印刷文本的書寫,到印刷文字的傳遞,再到印刷文字的被閱讀、被理解,印刷文化改變了傳統文化中信息的交流方式,重塑了人與物的關系和人與人的關系。社會學家里斯曼認為,在傳統社會里,人們往往根據默認的規則采取行動或作出判斷,形成所謂的“傳統指向型人格”。而活字文化將文化從外界帶入到傳統的小團體交流方式中,提高了人們的內在修養,因此培養出來的是“內部指向型人格”,也就是思想意識能夠獨立于小團體的近代人類。用波茲曼的話來說,就是“印刷創造出一種心理環境。在這種環境下,人們對個性的要求變得不可抗拒。這倒不是說印刷術創造了個人主義,而是個人主義成為一種正常的、可以接受的心理條件?!雹邚倪@個角度講,正是印刷傳媒的出現推動了屬于資本主義價值范疇的個人主義的出現,而它和自由主義、理性主義密切相關,共同構成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價值基礎。
最后,印刷文化具有精英化特點。印刷文化是一種知識文化,是基于特定基礎的知識生產。知識生產者只有具備一定的社會地位、受教育水平、經濟基礎之后才能進入印刷過程。因此,從生產者的角度來看,印刷文化表現為一種精英文化。而從布爾迪厄的文化場域理論來看,“隨著專門化的文化生產者團體的出現,也出現了與之并行的一個文化領域,在這個領域中,符號商品的生產、流通與消費變得越來越獨立于經濟、政治、宗教”。⑧這表明,以印刷文化為知識特征的文化領域又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精英文化領域。除此之外,在現代社會,這種精英文化還具有這樣一些特點:其一,現代社會的精英群體不是傳統社會里相對固定的,以身份地位為基本特征的社會群體,而是更加開放,具有很強流動性的多元化的社會群體;其二,處在社會結構頂層的精英群體通過印刷傳媒進行信息與知識的傳遞,不僅形成了特定歷史階段的社會文化,也通過影響輿論的方式對社會文化起到了導向性的作用。其三,這種精英文化演變存在一個不斷分化和收縮的過程,即一部分走向大眾化,一部分相對收縮,呈現出范圍相對較小、專業化和精細化的特點。但從一種權力視野來看,后者明顯處在支配性的位置。
二、印刷文化與社會現代化的源起
馬克斯?韋伯曾經從文化的角度論述過宗教改革和資本主義精神起源的關系,認為“正是在宗教改革之后,大量的《圣經》被印刷出來,使其由一本只有教皇才能加以解釋的經典,變成一本人人可以閱讀和解釋的福音書。這樣,在每個教徒都在通過一本容易得到的《圣經》與上帝進行對話的時候,他對教皇,對宗教團體的依賴明顯減輕了”。⑨盡管他的論述重點不在印刷文化,但可以看出,印刷文化不僅和現代化的起點相同,對宗教改革及現代化同樣有重要的作用。簡單來說,這種作用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首先,印刷傳媒以一種規?;男畔鞑セ蛑R生產方式,一方面打破了上層社會對信息和知識的壟斷,實現了知識的世俗化和多元化,另一方面也使得社會實現了大范圍的、甚至是整體的文化現代化轉向。從15世紀開始的書籍印刷到17世紀開始的報紙、期刊印刷,出版物的發行規模越來越大、覆蓋人群越來越廣。以前只有上層社會掌握的知識開始被廣大的平民所掌握,同時這種信息和知識的流通與交流廣泛地改變了人們的知識文化結構和基本的人文素質?,F代社會結構趨向的扁平化和多元化都和印刷傳媒的規?;l展有直接的關系。
其次,印刷文化為信息或知識的整理、儲存和傳播建立了現代標準,某種程度上促進了現代社會管理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從社會現代化的角度來看,它具有深遠的意義,因為現代社會是社會組織在分化的基礎上實現專業化和標準化的過程。從知識的源頭進行分類,意味著理性的、系統的、科學的現代意識可以不斷地得到普及并且以此形成制度化的社會管理。正如愛森斯坦所言,“研究使西方制度合理化的沖動時,你不必只考慮‘裝備精良的作坊’。‘讓萬物各得其所’的欲望是中世紀學人和早期資本家共同的欲望。印刷所將思想活動和商業活動集于一體,發揮了重大的作用”。⑩
最后,印刷文化的出現極大地刺激了社會各階層中思想者的力量,特別是在社會的轉型時期,依賴于印刷廣泛的傳播力,新興的文人階層得以誕生,新舊思想也得以融合或轉換。例如,歐洲“16世紀最先進的學術中心似乎從講演廳和教學中心轉移到了一些印刷商的作坊”,?“印刷作坊吸引各種才俊的方式有利于各種‘雜交’的思想成果。印刷商促進各種形式的聯合行動,既有社交性質的活動也有思想性質的活動。這就改變了學者的關系,也改變了思想體系的關系”。?在各國現代化的進程中,思想體系的變革及其幅度的大小會對社會的走向產生深刻影響。例如,美國獨立戰爭中,薩姆?亞當斯以《波士頓公報》為陣地對英國殖民者進行了長達20年的宣傳戰,代表了新的民族意識的誕生。
三、社會現代化與印刷文化的衰落
一般來講,現代化是指以工業化為發端,以現代科學技術為動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精神等方方面面的整體性的社會變遷,它是從前現代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過程。現代性則是一方面強調追求人生精神價值的解放,另一方面又要求社會為迎合工業化而不斷制度化、結構化,因此常常導致實現現代化過程中“社會”與“文化”、“物質”與“精神”的分裂。從這兩個概念可以看出,現代化和現代性帶有某種矛盾性,也就是現代性帶有否定性和斷裂性的特征。印刷文化也體現出這樣的特征。它以精英性本質推動了社會的現代化,但現代化產生的諸多因素分裂了它的精英本質,并使其出現衰退跡象。具體而言,這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工業革命對印刷文化的沖擊
現代化最直接的后果體現在工業領域,由于技術不斷得到革新,生產的效率和規模也不斷得到提高,生產的成本也隨之降低,因此,大量的廉價商品就開始進入市場,使現代社會具有了消費性的特征。這種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對印刷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一方面使得印刷文化成為一種文化工業,另一方面借助印刷媒介催生了大眾文化。法蘭克福學派的學者從批判的角度認為前者其實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一種新的社會控制形式,后者則是一種假象,但從社會現象上來看,原本具有精英本質的印刷文化分裂出大眾文化的特性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2.政治革命對印刷文化的沖擊
現代化在政治領域所產生的后果是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傳統的精英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轉化使普通民眾通過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獲得而參與到國家事務的管理之中。在這種民主的政治文化轉向中,印刷文化也隨之出現了重要變化。原本由上而下的單向的信息傳播模式開始出現部分逆轉,不僅成為精英文化的傳播渠道,也成為大眾文化的傳播渠道。更重要的是,普通民眾可以通過這個渠道監督政府,享有民利。在這種前提下,解放政治演變為生活政治,印刷文化的精英性、導向性和革命性特點轉換成了大眾性、多元性和改革性的特點。
3.技術革命對印刷文化的沖擊
這里所指的技術革命主要指媒介技術革命,即20世紀以后產生的電視和互聯網。由于同屬于信息傳播媒介,存在功能上的沖突,它們對印刷文化的影響最為直接。例如,電視在快捷性、直觀性和娛樂性等信息傳播特性上已經超過了印刷傳媒,而互聯網更是在信息的傳輸能力、存儲能力、檢索能力以及更便捷的社交服務、商業服務等方面對印刷傳媒施加了巨大壓力。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新千年以來,國內外眾多的傳統印刷媒體開始受到新媒體的極大沖擊,有的改為網絡版,有的改為周刊,而有的已經難以為繼、紛紛破產,印刷媒體開始顯現出衰落的跡象。
四、印刷文化的終結與復歸
正如前文所言,將印刷傳媒看作一種文化現象,而不僅僅是一種信息傳播機構,是理解印刷傳媒歷史演變的認識論基礎。單個媒體的衰落或者傳媒市場在總體上呈現出的衰敗跡象并不能完全說明印刷文化的本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它很有可能是處在一種結構的轉化過程中。從歷史和現狀來看,印刷文化正體現出這樣的特點,因此,它不是一種歷史的終結,而應該是文化的某種復歸。
首先,從歷史來看,印刷文化的精英性本質是其存在的基礎。盡管在現代化過程中,印刷文化的精英本質出現了某種分裂,外在的表現為大眾性的色彩,但其內在的精英性本質沒有變化,而且是支撐印刷文化走到現在的核心力量。以2002年的英國報業市場為例,當時超過一半的全國性日報服務于精英階層,占市場總發行量的20%,而其他80%的發行量服務于其他讀者?!霸谶@種二元化的體系里,能夠幸存下來的發行量較小的報紙,都是那些服務于廣告價值較高讀者的報紙”。?而在其他國家這也是一個普遍現象,精英性的印刷刊物往往生存能力更強,更少受到新媒體的沖擊。
其次,從現狀來看,印刷文化對抗新媒體沖擊的有效手段還是堅持其精英性的本質。2012年,轉向周報和網絡平臺的《紐約時報》開始在總體上實現盈利,標志著傳統報業轉型獲得初步成功。值得注意的是,《紐約時報》的轉型并未因平臺的轉移而改變了它的精英性本質,反而是因為很好地發揮了這種品質而再次贏得市場青睞。正如總編輯艾布拉姆森所講,“我要確信我們得到了最令人信服的消息,我們將在準備好出版的時候再出版,而且不會再撤回”。?這表明,傳統印刷媒體通過堅持或回歸精英化的本質,以內容優勢抵消新媒體的時效性優勢,實現一種差異化的競爭策略是突破當前困局的有效手段。當前,我國報業市場的改革也體現出這樣的特色。
最后,從一種文化格局或媒介生態格局來看,印刷文化正在經歷一種結構性的文化重組,它的精英性特色會相對收縮,但更為集中和鮮明,而它的大眾性色彩將更多地轉向新媒體,從而體現出復歸傳統文化格局的現象。在傳統社會,印刷出版物僅僅是上層階級交流信息和傳遞知識的媒介,因此印刷文化代表著精英文化。而在現代社會,印刷出版物再次以其思想性、知識性、專業性與電子和網絡出版物所代表的大眾性、世俗性、娛樂性相區隔,仿佛又重現了傳統社會的文化結構。目前來看,印刷傳媒和新媒體及其所代表的不同文化并無彼此替代的可能,只存在共同發展的可能,印刷文化會以一種傳統的方式在新的文化格局中復歸,而不是終結。
(郝建國,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
注釋:
①②[美]邁克爾.埃默里,埃德溫.埃默里.美國新聞史:大眾傳播媒介解釋史 [M].展江,殷文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9:4,26,41.
③⑦[加]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何道寬譯,北 京:商務印書館,2000:33,41.
④ 胡瀟.媒介認識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91.
⑤⑥[美]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章艷,吳燕莛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 出版社,2009:47,190.
⑧ [美]戴維.斯沃茨.文化與權力――布爾迪厄的社會學[M].上海:上海譯 文出版社,2006:257.
⑨ 孫立平.傳統與變遷――國外現代化及中國現代化問題研究[M].哈爾 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2: 20.
⑩??[美]伊麗莎白?愛森斯坦.作為變革動因的印刷機――早期近代歐洲的傳 播與文化變革[M].何道寬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54,51,45.
一、利用故事導入
在課堂教學中,我利用一則有趣的故事輕松導入。
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大家都認識吧,他今天拿來一個西瓜要和八戒分著吃,他對八戒說:“八戒我給你二分之一西瓜吧!”八戒撅著大嘴說:“不夠,不夠!”孫悟空第二次說:“四分之二?”八戒還是搖頭。孫悟空第三次說:“六分之三?”八戒繼續搖頭。孫悟空第四次說:“八分之四?”八戒依然搖頭。直到悟空說“十分之五”時,八戒終于滿意地點頭笑了!這時,孫悟空和沙僧大笑起來!可唐僧卻一個勁地搖頭!請問:八戒高興什么?孫悟空和沙和尚笑什么?唐僧為什么搖頭?
這樣,有趣的故事引出有趣的話題,新課內容順利導入。學生圍繞這個生動的故事進行討論,最終得到三點認識。八戒的高興在于:他以為得到的西瓜變大了,其實西瓜的大小沒有變。孫悟空和沙和尚的笑在于:他們覺得八戒很傻。唐僧搖頭在于:他懂得分數的分子和分母變大,分數值不變,可惜八戒卻搞不清楚這一點。總之,利用故事導入可讓學生在有趣的故事中自然而然地進入學習狀態,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進行“知識遷移”
接下來,我又問學生:分數的分子和分母變大,這個我們看到了;分數的大小沒變,這個不容易看出來,誰有辦法證明分數的大小沒變呢?這樣,把要研究的問題拋給學生,讓他們梳理剛剛領會的知識,看看他們能否運用“知識遷移”的方法解決問題。學生看到分數想到平均分,于是,提出畫圖法。進而,教師加以引導。
學生1:先畫圓,再平均分,從而表示大小一樣。
學生2:先畫線段,再平均分表示,從而表示大小一樣。
教師:這都是通過畫圖的方法,還有其他方法嗎?
學生3:2÷4=0.5。
這時,學生回想以前學過的知識,發現除了可運用畫圖法,還可運用計算法,于是,便把以前學過的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遷移到當前的問題解決中來。
“變異理論”認為:任務A的學習之所以對學習者在任務B上的表現有影響,是因為這兩項任務之間有共同因素。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這同分子、分母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分數的大小不變這一規律在本質上相同。
三、利用“正例”與“反例”的對比
“變異理論”倡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利用“正例”與“反例”的對比進行概念教學?;谶@樣的認識,我設計了嶄新的教學環節。
教師:我們知道了,那么我們如何證明這一結論呢?
[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并出示數軸課件,如圖1所示。]
教師:這三個分數在數軸上處于相同的一點,所以。還可以用哪些分數表示這一點呢?
學生1: ……。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具體運算。]
學生2:和不相等。
教師:之前為什么會認為它們相等?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錯誤?
[學生思考和交流。]
學生3:把的分子、分母同時減去1,得出,而不是同時縮小相同的倍數。
學生4:的分子和分母雖然同時擴大倍數,但擴大的倍數不相同。
通過對“反例”的分析,學生進一步理解了分數的基本性質。接著,我又向學生出示了更為復雜,需要學生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分別填寫分子或分母的題目()。在解答這道題的過程中,我不斷提醒學生注意分子、分母擴大或縮小倍數時的“同時”“相同”的基本規定,學生最終在獲得正確答案的同時也加深了對分數基本屬性的認識。最后,我又設計了一道習題:把的分子加上9,要是分數的大小不變,分母應該加上( )。此前,學生接觸的都是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這里卻突然變成了分子加9,解決這個新問題,需要學生充分理解并靈活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經過分析,學生算出分子加9后等于12,即分子擴大4倍。根據分數的基本屬性,要想使分數值不變,分母也要擴大4倍。
[關鍵詞]會計;公允價值;房地產
[DOI]10.13939/ki.zgsc.2016.01.147
1 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
近年來,我國房地產市場日益活躍,除了對于房屋的買賣置換,還出現了為賺取租金和資本增值為主要目標的投資性房地產市場。
(1)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需滿足的條件。投資性房地產所在地有活躍的房地產交易市場;企業能夠從房地產交易市場上取得同類或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從而對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做出合理的估計。
(2)投資性房地產在兩種方式下的計量。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應當以資產負債表日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調整其賬面價值,公允價值與原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采用歷史成本計量時,需要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折舊和攤銷。
2 公允價值計量方式在國內的運用實例
當今歷史條件下,采取公允價值的計量方式已成為大勢所趨,國際上對投資性房地產也大多采用了公允價值的計量方式。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共有893家公司擁有投資性房地產,而其中僅有28家公司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方法。
以金隅股份(601992)為例,該公司于2010年年底發出公告將從歷史成本計量方式向公允價值計量方式轉變。分析其公司2011年度的年報,可以看出在2011年投資性房地產凈額為11599000000.00,而該公司資產總計達76912959523.75,投資性房地產占資產總額的比例高達15.08%。該公司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變動總額為770347551.26,當年利潤總額為4670008892.82,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的變動收益占總利潤的16.50%。這體現了公允價值的變動是當年利潤的一大主要來源。在2011年年末,投資性房地產成本總額為5462631511.94,而投資性房地產賬面價值(公允價值計量)為11599000000.00,公允價值變動總額占賬面價值的比例為52.90%,這充分反映出在當今市場,公允價值的變動對投資性房地產影響之深。
3 會計政策變更的動機
通過分析金隅股份的案例,我們也可以發現幾個企業進行有歷史成本計量到公允價值計量會計政策變更的動因。
3.1 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
由于市場的波動以及不確定性,投資性房地產基于歷史成本的賬面價值已經遠遠低于持有期間的市場價值,采用歷史成本的計量方式無法真實反映投資性房地產的價值。只有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方式才能更好地反映出外部環境的波動,提高財務信息的質量和相關性。高質量的財務信息是投資者做出選擇的重要依據與可靠保障。
3.2 資本結構債權人在確保獲得本金的基礎上期望收到利息收入,因此債權人會通過負債對所有者權益的比率等指標來衡量企業的償債能力和贏利能力,從而驅使了企業采用可以使得利潤變高的會計政策。
3.3 管理者報酬
以公司利潤為考察管理者表現的指標,將報酬與利潤相掛鉤,使得管理者擁有充分的動機去調節利潤,以獲得薪酬的最大化。
3.4 收益平滑
在投資市場中,投資者對風險還是趨之若鶩的,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企業通過平滑利潤來樹立良好的公司形象,提高投資者的信心。
4 會計變更的影響
4.1 利潤
在公允價值計量的方法下,有三種情況可以增加利潤:
第一,存貨在項目未完成前是以歷史成本入賬的,等到完工后才以公允價值計量,導致在完工當年會有巨大的利潤入賬。由于這一變動會對企業的利潤情況產生深刻影響,在企業凈利潤中占很高比例,有些企業甚至依賴于這種變化來保證其當年的贏利水平。但是這種變動是一期性的,我國會計準則規定企業一旦選擇從歷史成本計量轉為公允價值計量則不能再轉回。
第二,身處復雜多變的市場,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是不斷變動的,這種變動就成為了公允價值的變動損益,計入利潤表來影響企業的收益。
第三,由于在公允價值模式下,企業不對投資性房地產計提折舊或進行攤銷,降低了資產的折舊額,從而提高了利潤。
4.2 所有者權益
利潤的增加將會提高企業的留存收益。同時,企業不會將當年的利潤全部分紅給投資者,所以年末未分配利潤增加,從而增加了所有者權益和每股收益。
4.3 納稅處理
在我國2006年的新會計準則下,企業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投資性房地產和稅法的處理不同,若企業采取了公允價值的計量方式,在計量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之間會產生差異,同時形成遞延所得稅負債。
5 問 題
5.1 為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
由于房價從20世紀末開始不斷上升,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才有所回落,而近兩年又呈現出有升不降的趨勢,公允價值的計量方式為企業盈余管理開啟了新的大門,企業管理者擁有更多的空間操縱利潤。投資者看到的是企業不斷提升的利潤水平,以為該企業具有強勁的發展潛力。然而,這種通過公允價值變動導致的巨大利潤并沒有實際的現金流來支撐,只能算是一種虛假的利好信號。
5.2 公允價值的確認存在難度
由于房地產個體差異巨大,這對公允價值的獲取加大了難度。確認公允價值有三種可行方法:一是尋找專業的評估機構來確定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二是參考同類房地產市場來得出公允價值,三是采取第三方調查報告來確認公允價值。第一種和第三種方法會受到評估人員的主觀性所局限。若市場缺乏活躍性,第二種方法也很難實施。企業若要采取公允價值的計量模式,則必定會增加計量成本與信息成本,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5.3 稅收難度
對于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企業,納稅仍然遵循的是歷史成本原則,這造成了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的差異,形成了遞延所得稅負債,增大了會計處理的難度。
6 建 議
6.1 信息披露
目前,許多進行了會計政策變更的企業并沒有充分披露變更的影響。而且,企業對信息披露有自主選擇權利。由于披露項目沒有統一規定,造成了有些企業披露了從歷史成本轉換為公允價值方法的轉換條件,而有些企業沒有。監管部門應該對披露的要求和內容做出詳細的規定,從而使得會計政策變更的處理變得更加規范和可靠。
6.2 加大會計造假的懲罰力度
所謂“殺雞儆猴”,只有加大對于會計造假和惡意會計政策變更的懲罰力度,才能警醒企業的管理層,從根源上杜絕盈余管理的行為。
6.3 形成多樣化的評價指標來對公司業績進行評估
許多投資者都執著于企業的凈利潤,凈資產來評估企業經營水平。其實除了這些指標之外,還可以運用輔助指標,例如資產負債率、總資產凈利率等來考察一個企業的財務狀況。
參考文獻:
[1]帥鑫.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換入資產基于公允價值計量的相關問題探討[J].中國市場,2015(25).
中圖分類號:R 221 文獻標識碼:C
論及針灸治療學最一般、最基本的治療原則時,各版中醫高等院校統編教材《針灸學》中觀點不盡一致。2版到5版教材都認為,“調節陰陽”是針灸治療最基本的原則,6版教材卻把“調節陰陽”改為針灸的主要作用,而非治療原則。筆者認為這一修正非常合理。教材修正過后,問題的焦點轉化為,究竟針灸治療學最一般、最基本的原則是什么?筆者認為“隨變而調氣”(《靈樞?衛氣失常》)正是從針灸辨證論治過程中抽象出來的治療總則?!端貑?針解》:“補瀉之時(以針為之)者,與氣開闔相合也”是其最好的注腳。
1 “變”而隨之,方為善治
“變”的意義是由于多種變化因素(大致有病候之變、形質之變、甚至日月四時之變)相互交織,引起人體氣血運動產生改變的特點或規律。審知其變化規律及部位,因氣之“變”而選擇恰當的治療原則和時機、選配不同的腧穴部位和不同的針灸治療方法,既是針灸治療過程的全部內容,也是調氣的全部內容?!白兌S之”就是要謹循氣血變化的規律,這是針灸治病第一位的客觀要求。
《靈樞》歸納出“形氣逆順”的4種綜合情形,即為“形氣不足,病氣有余”“形氣有余,病氣不足”“形氣不足,病氣不足”及“形氣有余,病氣有余”。其主要矛盾方面分別是“邪勝”“陰陽氣俱不足”“陰陽俱有余”。這種歸納法對于針灸治療,特別對于針灸基本治則治法的確定,是符合實際且簡便有效的,因而是可行的和科學的。
人體經氣是隨時間變化而流注周身各個部位的,這是針灸能否取得滿意療效的關鍵。亦即“毋逆天時,是謂至治”(《靈樞?百病始生》)。《素問?八正神明》記載:“是故天溫日明,則人血淖液,而衛氣浮,故血易瀉,氣易行;天寒日陰,則人血凝泣,而衛氣沉。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郭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郭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彼浴跋戎罩疁兀轮撌?,以候氣之浮沉,而調之于身,觀其立有驗也?!闭莆樟巳赵聦洑膺\行的影響,候之而調,行針就可立見功效。
《靈樞?四時氣》云:“四時之氣,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氣穴為定?!彼募咀兓瘯绊懭梭w血氣運行,似主要表現在經氣的浮沉上。故將其概括為:“春氣在經脈,夏氣在孫絡,長夏氣在肌肉,秋氣在皮膚,冬氣在骨髓中。”另《素問?四時刺逆從論》載:“是故邪氣者,常隨四時之氣血而入客也,至其變化不可為度,然必從其經氣,辟除其邪,除其邪則亂氣不生?!毙皻怆S四時之氣而入侵,雖變化無窮,但仍然不能逃脫其經氣所在部位。依照其部位治療,即可祛除邪氣,調整正氣。
2 因“變”而調。始得奏效
針灸在辨證論治時,必須綜合分析生理的、病理的、環境的以至社會的各種因素,以便從理、法、方、穴、術等5個環節作出清晰的判斷。
《靈樞?根結》云:“形氣不足,病氣有余,是邪勝也,急瀉之。形氣有余,病氣不足,急補之。形氣不足,病氣不足,此陰陽氣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則重不足,重不足則陰陽俱竭,血氣皆盡,五藏空虛,筋骨髓枯,老者絕滅,壯者不復矣。形氣有余,病氣有余,此謂陰陽俱有余也,急瀉其邪,調其虛實。故日:有余者瀉之,不足者補之,此之謂也?!备鶕靶螝庵骓槨贝_定其可刺不可刺、或補或瀉,這是針灸辨證論治最基本的原則?!端貑?八正神明》又提出“得時而調之”“是以天寒無刺,天溫無疑,月升無瀉,月滿無補,月郭空無治”。所以行針既要辨別形氣逆順,又要度數天地之紀,選定合適的日期?!鹅`樞?四時氣》說:“春取經、血脈、分肉之間,甚則深刺之,間者淺刺之。夏取盛經孫絡,取分間絕皮膚。秋取經腧,邪在府,取之合。冬取井滎,必深以留之?!贬槾淌址?,又與氣行之滑澀密切相關,《靈樞?根結》云:“氣滑即出疾,其氣澀則出遲,氣悍則針小而入淺,氣澀則針大而入深,深則欲留,淺則欲疾……刺布衣者,深以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p>
1867年《資本論》第一卷發表標志著政治經濟學的誕生,馬克思創立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實現了價值史上的偉大變革。從經濟學說史上看,重商主義被認為是經濟學的前史,他們把財富的增加歸結為流通領域賤買貴賣的結果: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第一次把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從流通領域轉到生產領域,他們第一次把價值的源泉歸結為勞動,如威廉配第講如果一個人在能夠生產一蒲式耳谷物的時間里,將一盎司從秘魯銀礦采出來的自銀運到倫敦來,那么后者便是前者的自然價格。但他們由于沒有勞動二重性學說,不懂得生產資料舊價值的轉移和新價值的創造是同時進行的,不懂得價值規律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轉化為生產價格規律,所以,在他們那里很多范疇是混淆的,如上而的配第就將價值等同于交換價值或價格;斯密在價值上有三種規定:勞動時間決定、購買勞動決定、三種收入決定:李嘉圖無法解決兩人矛盾直接導致其體系的解體。在古典經濟學之后,政治經濟學發生分支:庸俗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庸俗經濟學家提出供求論、生產費用論、效用價值論,到后來的經濟學流派的邊際分析、心理因素分析等都試圖解釋資本主義社會出現的一些新問題,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目的就是為資本家辯護。另外,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剩余價值理論,揭示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成為指導當時工人運動的圣經。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從創立到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新的形勢下,國際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發生了重大變化。而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一些國家經濟體制的轉軌,勞動的內容、結構、方式都發生了變化,再加上改革開放以來,學術和理論研究的政治環境寬松了,在價值理論問題上出現不同的意見和分歧。在活勞動是否是創造價值的唯一源泉上,爭論較大的是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是否能創造價值的問題,周天勇教授認為,一些智能化的高科技生產手段也創造和形成價值,主要是人工智能的一些自動控制系統在生產服務經營管理中參與價值的創造和形成。在物化勞動是否創造價值上,谷書堂教授認為,憑含有物化勞動的資本、土地獲得利潤和地租也是合情合理的。對于各種生產要素在價值創造上的作用,有學者認為勞動、資本、土地、管理、科技、信息等要素共同創造價值,尤以三元價值論為代表,認為商品價值是土地、資本、勞動的三元函數:也有學者認為信息是價值的唯一源泉:還有學者認為機器、設備也創造價值。這些不同觀點的實質是對勞動價值論中勞動范圍的界定存在差別。
二、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基本內容
馬克思在批判地繼承前人勞動價值理論成果的基礎上創立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其勞動價值論博大而精深。
1.價值的質
質是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規定性。價值的質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人類勞動。對此馬克思是通過分析商品開始的,商品是用來交換的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勞動產品,兩種商品在交換中存在一定的比例關系,即交換價值,它的確定不是由于商品的使用價值,因為從使用價值來看兩種商品存在質的不同,能夠交換成功是由于兩者都是勞動產品,都凝結著相同的人類勞動量。例如,一袋米=3把斧頭,從使用價值上看二者存在著質的不同,一種是食物,一種是工具,無法進行衡量和比較,之所以存在這樣的比例關系依據就是因為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勞動量,這種一般人類勞動的凝結就是商品的價值。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內容和基礎,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價值和價值。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勞動的二重性決定的,生產商品的勞動是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統一。任何勞動從形式上有所不同,包括勞動的工具、手段、對象、結果等都不同,形成一個社會不同種的勞動分工,正是由于不同種的具體勞動生產出千差萬別的商品體來。撇開形式上的差別剩下的就是勞動在內容上是相同的,都是人類體力和腦力的耗費。這種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人類勞動的耗費就是商品的價值。勞動二重性學說是馬克思的首創,從而克服了以往經濟學家在價值上的缺陷。
2.價值的量
價值的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這里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主要是指生產工具,如現在制鞋都是人機器生產了,你再手工縫做,雖然你用的時間長,只代表你的個別勞動時間長,而不代表你的價值量大。這里的勞動強度主要指勞動的內含量,勞動強度大,單位時間內體力和腦力耗費就多,其價值量就應該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會受到勞動生產率的影響,部門勞動生產率與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呈反方向的變動關系,與使用價值量呈正方向的變動關系。個別企業通過改進技術提高個別企業的勞動生產率,使得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可以獲得超額利潤。決定商品價值量的勞動還有一個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的區分。簡單勞動是不需經過特殊訓練的勞動:復雜勞動是要經過專門訓練的勞動。復雜勞動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簡單勞動,到底等于多少倍這是在市場背后由商品生產者自發形成的。例如,一位軟件開發商通過一年勞動能夠創造并獲得的價值量幾萬、幾十萬甚至更多,一位農民一年的收成只有幾千元錢,為什么差距這么大?就目前來講,農民的勞動還屬于簡單勞動,軟件開發商的勞動屬于復雜勞動,其中凝結著軟件開發商的智力和創新意識,我們就不能單純用一年的時間來衡量。
3.價值規律
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價值規律的內容是: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必須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我們在市場上會看到價格經常處于變動之中,但一臺電腦的價格再降低也不會低于一支鉛筆的價格,為什么?因為價格的變動以價值為基礎。價格以價值為軸心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表現形式。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格的決定因素只有一個就是價值,但價格的影響因素很多,例如供求、競爭、地域、季節、國家政策,等等,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價格總是處在變動之中。隨著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平均利潤率的形成,價值規律轉化為生產價格規律。商品的市場價格會圍繞生產價格上下波動,生產價格等于成本價格加上平均利潤。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形式變化從理論上解決了李嘉圖的兩人矛盾之一,即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與價值規律的矛盾。
4.價值的表現形式及貨幣的產生
商品的價值自身無法體現出來,它要通過交換,其價值體現在其他商品體上。隨著交換的發展,價值的表現形式經歷了從低級到高級的四個階段:簡單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總和的或擴大的價值形式、一般價值形式、貨幣形式。當由金或銀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時,貨幣就產生了。所以,馬克思指出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貨幣的職能逐漸完備起來。在發達的商品經濟中,它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五種職能。其中,最基本的職能是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貨幣的出現使商品內在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就轉化為商品和貨幣的外部對立,馬克思把商品轉化為貨幣稱為商品的驚險跳這個跳躍如果不成功,摔壞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
三、勞動價值論的發展
勞動價值論,是政治經濟學的基石,它的產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同時它也隨著時代的變化和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和進步。
1.對生產性勞動創造價值的發展
勞動價值論創立于工業化初期的蒸汽時代,當時的經濟生活主要發生在生產領域。馬克思繼承了當時斯密在生產性勞動的觀點,認為只有生產性勞動創造價值,服務型勞動是不創造價值的。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分工的發展,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原來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對勞動力的需求不斷減少。今天產業結構調整新就表現在第一、第二產業勞動力所占比例下降,第三產業人數所占比例不斷提高。根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價值的本質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人類勞動,第三產業中服務業也凝結著服務人員的體力和腦力勞動的耗費,其創造的價值應給予肯定。第三產業中的保管、運輸、包裝等勞動是在直接生產過程的繼續,增加商品的附加值也應屬于創造價值的勞動。發生在流通領域的純商業活動,在馬克思那里被認為是產業資本家讓渡給商業資本家的一部分產業利潤,原來是處于產業資本循環中的售賣階段的商品資本逐漸獨立化出來就發展成商業資本,雖然對商人個人來講會增加其價值量,但對整個社會來講不增加社會價值總量。
2.關于科技、管理等勞動創造價值的新發展
傳統上來講,生產力有三要素:勞動者、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隨著生產社會化的發展又提出生產的五要素說,在傳統三要素的基礎上又加了一個科技和一個管理??茖W技術和管理勞動不直接創造價值,它們作為一種滲透性要素會作用于勞動者,通過勞動者作用于勞動對象、勞動資料進入直接生產過程中,從而人人提高他們的勞動生產率??萍紕趧雍凸芾韯趧觿撛靸r值在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中也能找到它的理論根據,即復雜勞動和簡單勞動的區別。今天勞動的內容也在發生變化,體力勞動者創造的價值往往低于腦力勞動者創造的價值,特別是一些創新性勞動創造的價值更大,因為他們的勞動從性質上說屬于復雜勞動,我們就不能用單純的一個月、一年的時間來衡量。復雜勞動等于自乘的簡單勞動,但到底等于多少倍是自發形成的各種勞動化為當作他們的計量單位的簡單勞動的不同比例,是在生產者背后由社會過程決定的,因而在他們看來,似乎是由習慣確定的。
案例教學法是法學學科教學中連接法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點與社會實踐的重要橋梁。通過各種鮮活的社會實踐個案,在案例教學方法中,法學專業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相關法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點的掌握,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獨立分析案件的能力;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學習本應掌握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點,同時,不同案例的具體分析也能自然地將學生的學習視角擴展到相關法學領域,甚至更寬的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中。
鑒于案例教學法對法學教育多層次目標實現的巨大貢獻,該教學方法在當今法學學科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種相當普遍的教學方法。
2法學教育中傳統案例教學法的缺陷
在傳統案例教學法中,教師負責案例的選取、案例的具體講解分析等全部工作,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很難體驗到相應的主動性,因此,這種案例教學方法在法學教育領域已經開始受到相應的批評??傮w而言,法學教育中的傳統案例教學法存在以下缺陷:
2.1傳統“授課式”教學方式缺陷的延續:學生參與程度不足
長期以來,我國不同階段的教育體系中,教學方式主要以“授課式”教學方式為主。在這種教學方式中,主要強調教師點對面的單純授課,學生被動地授受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和信息,對所接受的知識和信息缺乏自我思考與獨立判斷的訓練。在法學教育中,案例教學法引入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要打破這種刻板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法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點與社會實際案例結合的過程中對教師的講授和分析提出質疑,以批判和懷疑的視角來授受應掌握的知識。
然而,從現實來看,法學教育中傳統的教師主導型案例教學法仍然沒有起到提高學生參與程度,培養學生批判視角的效果。實際上,在絕大部分教師主導型案例教學法中,教師一般只按照自己備課的資料和理順的思路來講解相關案例,在課堂上很少有針對案例討論的師生互動過程。即使個別教學中存在相應的師生互動,也僅僅是教師為了檢測學生掌握法學基本理論或基本知識的程度而進行的測驗式的提問,很少涉及師生針對案例的分析而產生不同意見或對立觀點的情況。因此,法學教育中的教師主導型案例教學法基本上承襲了我國傳統的“授課式”教學方式的缺陷,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缺乏相應的主動性,參與程度整體不高。
2.2教學效果不深刻:傳統案例教學方式的“后遺癥”
在傳統教師主導型案例教學方法中,由于學生參與程度不高,因此,這種案例教學法對學生所產生的教學效果相當有限。學生上課時被動地接受教師對某個案例所作的介紹、講解和分析,但由于沒有作為案例的當事人或當事人的人的角色參與其中,案例講解分析完畢之后,應該掌握的法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點僅被學生淺顯接受,沒有留下深刻印象,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已經學過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很可能又將“付之東流”。
3法學教育中學生主導型案例教學法概述
所謂學生主導型案例教學法是指由學生選取案例資源、由學生分析案例和講解案例,并由學生對案例進行辯論,學生在案例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的案例教學方法。[1]在法學教育中,英美法系國家的學生主導型案例教學法適用較為普遍,這種教學方法的特點及優勢如下。
3.1學生全程參與:學生主動性增強
在學生主導型案例教學法中,學生參與了案例選取、案例分析、案例講解以及案例辯論的全部過程。在這些案例教學過程中,任何一個步驟缺少學生的參與,都可能直接影響到該案例教學方法的效果。
例如在案例選取這個經常為大部分法學教師所忽視的階段中,學生在考慮一個案例是否合適作為某個法學基本理論或基本知識點的講授資源時,應當首先考慮該案例是否充分涵蓋基本理論或基本知識點內的全部有效知識內容,同時還應當就相關輔知識點的涵蓋范圍進行適當考慮。例如在選取公司法中有關股東派生訴訟的案例時,學生除了應注意案例中是否涉及股東持股比例、持續持股時間等知識點之外,還應注意股東派生訴訟的前置程序等知識點的內容;由于是訴訟類案例,因此,除應注意案例中的公司法基本知識點之外,還應注意案例中是否涉及訴訟原告、被告、第三人以及訴訟法中相關知識點的問題。
因此,從上述內容可見,案例教學中的每一個步驟對學生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就案例選取階段而言,案例選取的過程其實就是考察學生是否牢固掌握好法學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點的過程。案例分析、案例講解以及案例辯論階段對學生而言都能起到類似的效果。
3.2教學效果深刻
學生主動參與案例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這本身對于鞏固和加強學生對相關法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點的學習有較強的幫助作用,經過案例教學中的案例選取、案例分析和案例講解等階段,準備案例教學的主講學生對相關理論和基本知識點都應有一個全面系統的掌握。
與此同時,沒有準備案例教學的非主講學生在聽取主講學生對案例的分析和講解之后,主要通過案例辯論階段參與該案例的學習。如果贊同主講學生對相關案例的分析和講解,則非主講學生在學生主導型案例教學法中所得到的教學效果與教師主導型案例教學法沒有太大區別。如果不贊同主講學生的分析和講解結果,則非主講學生可以在該階段與主講學生進行相應的辯論,通過辯論來增強對相關法學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點的掌握。
當然,在教師主導型案例教學法中,學生對教師的分析、講解不滿意時,也可以和教師進行相應的辯論。但是,由于我國長期以來所形成的“尊重師長”的歷史傳統,學生很少對教師的觀點與看法持懷疑態度,更遑論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就教師剛剛發表過的觀點進行“針尖對麥芒”式的辯論。這一問題在學生主導型的案例教學法中可以得到很好地解決。在學生主導型案例教學法中,由于案例準備與主講人是學生,課堂下的聽眾也是學生,聽眾與主講人都是平等的身份關系,因此,對于主講學生在案例分析、講解階段所發生的問題,非主講學生都可以以一種輕松的心態發表自己的見解,甚至會根據所應掌握的法學基本理論或基本知識點對主講人的案例選取的合適性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通過主講學生對案例的選取、分析和講解以及非主講學生與主講學生的辯論,學生主導型案例教學法對學生所產生的教學效果要比傳統案例教學法更為深刻。
4學生主導型案例教學法在法學學科教學中的具體適用
在法學學科教學中,由于學生主導型案例教學法自身的特點,因此,這種教學方法應有其特定的適用對象,同時,教師在這種案例教學方法中也應起到相應的引導作用。
4.1學生主導型案例教學法的具體適用對象
由于學生主導型案例教學法對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講解能力以及辨析能力有相應較高的要求,因此,這種案例教學法最主要的適用對象是研究生(包括法學研究生與法律碩士研究生)。對于本科階段的法學專業學生,在法學相關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點不復雜的情況下,也可以適用學生主導型案例教學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對非主講的學生布置相應的提前閱讀要求,以保證非主講學生在相關案例探討時可以與主講學生進行相應的互動。
4.2教師在學生主導型案例教學法中的具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