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6 16:13:07
序論:在您撰寫高校服務基礎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高等師范院校圖書館、基礎教育、社會化服務、服務途徑
近年來,隨著高校圖書館服務范圍的不斷延伸,圖書館社會化服務逐漸成為了未來高校圖書館的發展趨勢。然而,貴州高師院校服務社會的著力點在哪里,如何開展社會化服務等問題仍然不甚明確,筆者將就此抒己之見,希望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一、社會化服務:未來高校圖書館的發展趨勢
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是指高校圖書館在履行其服務高校教學、科研職能之余,對社會開放,接納社會讀者和團體,允許他們查閱館藏信息資料,為他們提供服務,滿足其對信息的需求。在發達國家,大學圖書館社會化現象十分普遍。美國圖書館界20世紀60年代就提出“社區信息服務”( Community Information Service, CIS),此后美國的大學圖書館一直向社會團體和個人提供多種信息服務【1】;據統計,截止2005年,日本701家大學圖書館中有 685 家向社會開放,開放率達到了97.7%,即便是543家私立大學圖書館的開放率也達到97%以上【2】;在英國,大學的圖書館里約有5%的讀者是市民。在德國,許多大學圖書館都具有大學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雙重身份 [3]。我國教育部2002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中明確規定:“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圖書館應盡可能向社會讀者和社區讀者開放?!蔽覈诟咝D書館服務社會的實踐中,北京、上海、廣東等發達地區的高校圖書館率先對社會讀者開放,如中國海洋大學圖書館已對社會全面開放;北京科技大學圖書館與社區居委會鑒定協議,居民隨時可以借閱圖書;復旦大學圖書館可憑有效證件借閱;寧波高校園區圖書館打破大學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的界限,免費向市民開放[4];廣州大學圖書館建設了“媒體眼中的廣州”新聞資料全文數據庫,并依托此數據庫提供綜合性、專題性信息產品及輿情分析報告[5] 。綜上所述,隨著高校社會服務職能的發揮和拓展,社會化服務是高校圖書館未來發展的趨勢。
二、貴州基礎教育需要高師院校圖書館提供資源服務
隨著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和基礎教育課程、教育改革的逐步推進,中小學對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的需求愈加迫切,貴州省尤為如此。貴州地處西南,經濟基礎薄弱,阻礙了教育發展,嚴重制約著貴州基礎教育的良性發展。近年來,貴州人民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貴州基礎教育取得較大發展,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第一,經過8年的“兩基”攻堅,貴州基礎教育2009年6月順利通過國家督導評估檢查。截止2008年,全省所有88個縣(市、區、特區)都實現了“兩基”目標,“兩基”人口覆蓋率達到了100%;全省15至50周歲青壯年非文盲率達到97.44%;初中階段在校生從2000年的142萬增加207萬,增長率為45%;全省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96.97%,普通初中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97.49%[6]。第二,隨著“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項目的實施, 進一步促進了城鄉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為貴州的教育信息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到2005年底,“貴州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項目資金投入達5億元,全省共建衛星教學收視點14000多個, 光盤播放點8000多個,計算機教室1500多個,培訓省級骨干教師1.7萬多人,項目覆蓋了全省95%以上的中小學[7]。第三、2010年教育部、財政部開始全面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國培計劃”)。貴州以中學骨干教師研修、培訓團隊研修、班主任教師培訓、中小學緊缺薄弱學科教師培訓、農村中小學教師置換脫產研修、農村中小學教師短期集中培訓、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等方式,2010年培訓教師共計5.5萬人次,2011年培訓教師共計4.4萬人次[8]?!皣嘤媱潯钡膶嵤瑸橘F州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進一步提升了教師素質,有效促進了教育均衡發展??傮w而言,貴州基礎教育依然存在底子薄、基礎差及信息化發展落后等問題[9]。
地方高等師范院校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合格的基礎教育人才,圖書館在服務學校教學、科研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與基礎教育相關的紙質資源和數字資源。這些資源與基礎教育存在著較多的耦合點,正是廣大中小學教師所迫切需要的。作為高等師范院校文獻信息資源中心的圖書館,在文獻資源及專業技術人才等方面都有著絕對的優勢,理應通過整合基礎教育教學相關的館藏資源和虛擬資源,直接或間接地服務于基礎教育事業。這對豐富我省基礎教育資源、提高中小學教學及科研水平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高師院校圖書館服務地方基礎教育的途徑
(一)依托豐富的館藏紙質資源,提供書刊借閱服務
向中小學教師提供紙質文獻借閱服務是服務基礎教育最直接的服務途徑,圖書館可利用地理位置上區位優勢,向周邊基礎教育相關機構輻射,向他們提供紙質文獻借閱服務,滿足他們的部分信息需求。對于館藏紙質文獻,為提高其服務基礎教育的針對性,應根據基礎教育的特點進行二次文獻加工,將中小學教師最關心的資源揭示出來,從而提高文獻借閱服務的針對性,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又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二)依托海量數字文獻資源,開展文獻傳遞服務
現代教育是一個開放、動態發展的系統,特別是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推進,對中小學教師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依托系統多樣、完備、實用的數據庫和網絡資源,不但可以其豐富的基元和無窮的組合適應千變萬化的課堂教學情境,還可以為教研人員的研究和學生的自學提供第一手的實用素材和自由發揮的空間,使教學變得更生動有趣。我省中小學在數字資源建設方面還相當滯后,只有極少數學校使用數字資源庫,很多學校幾乎沒有信息技術教育資源。高等師范院校圖書館可利用豐富的本館數字資源,針對基礎教育中課程改革、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等熱點問題,通過學科信息服務平臺將分散在多個數據庫中的資源按教師教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基礎教育理論等主題進行整合,形成專題數據庫,讓從事基礎教育的教師用少量的時間獲得教育教學的新信息、 新思想、新經驗、新理論、新方法。
(三)開發網絡資源,提供深層次信息服務
雖然高校圖書館具有豐富的紙質資源和數字資源,但這些資源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網絡信息資源具有分散、無序、繁雜、異構性、隨機變化大等特點。對于中小學教師而言,一方面網絡免費教育資源相當豐富,另一方面卻因技術等方面原因,又無法從浩如煙海的信息中快速正確地檢索到需要的教育文獻。高等師范院校圖書館可利用自身的專業技術優勢,選擇與基礎教育密切相關的主題,對網絡上的信息資源進行篩選、收集、整理及深層次加工。以我館為例,2009年與學校培訓中心合作,為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班整理了課程改革相關網絡資源,內容包括政策法規、師德師風、班主任工作、教師專業化發展、教研與備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新課程內容、課堂教學經驗與技能、教學案例、課程改革視頻等內容,以光盤的方式提供給培訓班學員,這種方式得到了培訓班學員們的一致好評。圖書館必須整合館內資源,提高實用性及科學性,方能真正為我省的基礎教育事業提供深層次知識服務。
關鍵詞:高校;志愿服務教育;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9.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3-0004-02
從1993年底團中央發出開展青年志愿者行動的號召開始,我國高校志愿者工作逐步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廣大高校大學生積極響應團組織的號召,順應國家和人民的需要,投身各類志愿服務活動。但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活動,所依托的多為志愿者自身原有的素質和技能;志愿服務活動的組織動員,也多是突發、臨時的社會動員模式。高校具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完善的教學體系,也有能力擔負起組織專業化志愿服務教育的重任,從而推動高校志愿者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一、高校志愿服務教育的內涵
志愿服務教育是學生經歷社會化過程的關鍵環節。高校志愿服務活動具有邊學邊做的內生特質,是學生參加社會活動,承擔社會角色的有效組織形式,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個人塑造人格,樹立公益氛圍,倡導奉獻、付出、分享的積極社會風氣。高校志愿服務教育體系化和制度化有利于激發學生志愿服務意識,有利于把志愿精神付諸實踐,推動志愿服務項目長期發展,同時幫助學生深化志愿服務意識,提升志愿服務專業知識,更深層的是實現學生內心的道德情感。
二、高校志愿服務教育現狀分析
縱觀我國高校志愿服務教育,從實踐觀察和學理分析維度,都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對于提高我國高校志愿服務效果有積極意義。
1.志愿服務教育理論與實踐存在脫節現象。我國志愿服務教育理論自身的發展處于起初階段,理論自身還不盡完善,而高校志愿服務實踐需要志愿服務理論給予指導和支持。目前,志愿服務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發展處于一種分離、不平衡狀態??陀^地說,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對于志愿服務的需求量是比較大的,缺的是能夠發現志愿服務需求并能把這種需求轉換成志愿服務實踐的機制和中轉介質。因此,志愿服務教育理論的發展滯后,制約了志愿服務教育理論對實踐的指導。在回應志愿服務教育的社會需求方面存在著先天不足、后天發育不全問題。
2.志愿服務活動本身的“志愿失靈”,臨時性、突發性和碎片化。目前,就我國高校志愿服務而言,除了少數幾個常規項目,如“3.5學雷鋒”、“12.5志愿日”等少數幾個品牌項目外,其他大部分項目基本處于臨時性、碎片化狀態,這種不持續、不規律的志愿服務項目不利于志愿服務內在價值提煉和挖掘。此外,部分高校志愿服務項目呈現出較為濃厚的官僚化色彩。很多志愿服務項目因人而出、因獎而出,沒有按需設立,因此難免出現教育內容和形式雷同,不利于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造成各自為政,資源內耗的狀態。
3.志愿服務教育師資明顯不足,教師專業化程度不夠?,F階段,我國高校志愿服務教育師資隊伍質量也與實際需求脫節。大部分教師都是學生輔導員或者團干部兼任,憑借自身工作經驗和自身感悟開展志愿服務教育工作。雖然老師們盡職盡責,但是從專業化和系統化角度看,培訓質量距離實際需求還相距勝遠。問題的關鍵在于,志愿服務教育師資隊伍的結構和質量又是左右志愿服務質量的關鍵要素。除此之外,目前志愿服務教育過程中,很多培訓定位不明確,培訓體系不規范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志愿服務教育的效果。
三、高校志愿服務教育機制構建分析
高校志愿服務教育機制要針對大學教育的特點,形成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平臺,以剛性制度建設為主陣地,以學生自律內化機制建設為關鍵的志愿教育模式。
1.校園志愿服務教育文化建設。志愿服務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它的核心價值是愛,嚴格說來對他人的愛,而且這種“愛”深深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博愛思想中。學校是文化傳播的重地,而高等學校更是文化創新和傳播的前沿陣地,在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這項戰略任務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目前我國志愿服務情況來看,文化建設亟需加強,但是從基礎情況看這并非是一件易事。我們要關注的是探索一條操作性比較強,同學比較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要根據大學生的本身特點和實際情況,逐步摸索一條在體制機制、協調、服務等各方面都有實效的路徑。讓高校志愿者深切感受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快樂和成就,進一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社會化。
2.豐富思想政治課教育的內容。教育法規定:國家在受教育者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進行理想、道德、紀律、法制、國防和民族團結的教育。教育應當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吸收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內容廣泛,分門別類較多。而新形勢下加強志愿服務精神培養,是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應有之義。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展開,對促進大學生志愿精神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作用。一方面,高校在實施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重視理想教育,加強民族意識熏陶,尤其要弘揚志愿服務精神。讓大學生自身在志愿服務精神修養方面加強內化,積極參加服務實踐活動。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課中要把奉獻、互助、關愛、和諧的理念貫穿其中,用濃郁的人文關懷和志愿精神促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3.在人文素質教育中加強“公民意識”和“公共精神”教育。所謂公民精神,亦可稱為公民意識、公民德性或公共精神,就是公民經由對公共事務的自由參與而表現出來的對社會公益關愛與負責的精神品質。我們在開展大學生志愿服務教育中,要不斷融入“公民意識”和“公共精神”培育。思想上要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充分發揮人文素養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在人文素養教育中加強志愿服務精神培養,通過志愿服務踐行“公民意識”與“公共精神”。
4.完善大學生志愿者的專業培訓機制。我國現階段的大部分志愿活動,尤其是大型志愿活動都是從上而下的組織運行模式,上級提出整體要求,下級志愿者組織實施。由于自上而下的組織模式,很多志愿活動形式單一,內容模式固定,人財物資源沒有得到優化配置。此外,上下級之間溝通不暢也是其主要表現之一。
所有的大學生志愿培訓,都應該加強志愿者特殊技能和專業素質的培訓。一方面,我們應該加大力度強化基礎培訓。比如說,在志愿服務活動前,學校應該對志愿者進行出行安全、文明禮儀等方面培訓和講解,使學生知道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志愿者;另一方面,強化專業培訓。我們要組織專家和行家對特殊的志愿服務活動進行專門培訓,例如,上海世博會志愿者上崗前,就要經歷崗前若干通用培訓、技能培訓,世博園區特殊培訓、城市站點特殊培訓,以便學生在不同類型的志愿服務活動中可以勝任相關工作,提高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北京志愿者協會.走近志愿服務[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6:47.
關鍵詞 服務科學 高校教育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Exploration on College Education Based on Service Scientific Theories
ZHANG Haiyan, LUO Yu, ZHANG Yihui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331)
Abstract Universities are the cradle of human resources which represent the future of a country, so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system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As far as the current universities or colleges' education situation, we brought scientific theories into the system to meet the demands of globalism.
Key words scientific service; college education; exploration
0 前言
教育是關乎一個國家和民族生存發展的大事,中國從西方引入了現代教育制度,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 在一些方面也已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尤其是改革開放后,經濟的高速發展給高等教育的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廣闊的市場空間,但中國大學近些年來的表現卻與西方先進的辦學理念相去甚遠。在新世紀這樣一個信息與技術主導的全球化時代,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健全,中國現行教育制度的嚴重滯后已經成為我們培養高端人才的巨大障礙,我國高等教育正面臨著時代的挑戰 。
總結起來,新形式下,我國高等學校教育面臨的問題有:(1)知識經濟時代下,如何保證高等教育的質與量。傳統經濟增長方式漸漸被取代,新經濟時代可以說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所以,對于全國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經濟社會發展形式下,高校教育如何做好定位。隨著社會經濟的日趨發展、完善,對經濟社會下的個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本身的發展或人的現代化對高等教育的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全球經濟時代下,高校如何提高國際競爭力。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歷史機遇,高校需要考慮如何提高國際競爭力,提高人才綜合質量和能力,因此,我們必須盡快為高校教育找到一個新的方向。
1 服務科學理論概述
服務是管理。另外,服務本身就是一個系統工程,人、設備、資金、技術等因素都必不可少,且在整個的服務過程中,這些因素人、技術、設備等相互協調方可發揮作用共同完成服務過程。另外,這些因素和過程是否科學化,關系著服務的效果、系統的優化,包含著運籌學、博弈學、系統工程學等,所以,服務還是科學。
目前,服務科學的概念和內涵采用的多是IBM提出的服務科學、工程及管理(SSME)的提法。實際工作中,多是融合多種相關實際工作,將人力與科技有效結合,創新服務經濟技能,為服務提供者和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此過程中可涉及到計算機科學、運籌學、產業工程、商務戰略、管理科學、社會科學及法律科學等等。
在當今的經濟社會中,如何利用“服務科學”對企業的運營管理進行指導,制定與“服務”相適應的戰略,將對企業的長期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任何一個行業都是服務業”?!胺铡笔且粋€寬泛的概念,它給企業帶來了新的利潤區域,向“服務”轉型的企業同樣也創造出了新的商業模式,與此同時,它還讓從事服務業的人們具備了全新的能力。服務是企業未來收入成長的關鍵,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及消費者消費觀念的提升,人們在選購產品時,除了關注產品本身價值外,更多的重視起產品附加價值,特別是在同類產品質量及性質類似的情況下。如果企業提供的附加服務越完備,產品的附加價值就越大,顧客從中獲取的實際利益就會越大,這樣商品的總體價值就會越大。反之,則越小。所以,企業在提供優質產品的同時,更應關注產品所衍生出來的服務體系,以增強自身在現代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如圖1)。
2 服務科學下的高校教育
人類文明已由工業文明演進到信息文明,服務業成為人類社會的支柱產業,服務滲透在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全球范圍內基本達成共識:未來的經濟是以服務為主導的經濟。面對這一發展方向,每一個行業,包括高校教育都應當對自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何適應這樣一個變化,得以持續發展?
教育與經濟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經濟發展水平制約著教育發展,并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教育發展又進一步影響經濟,從而使兩者更加錯綜復雜。
這種理念的基本思想是讓學生把社會經濟服務與專業學習結合起來。如果在服務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和體會當今經濟社會中的某些重要問題與需求,除了結合專業知識學習之外,可以增強學生對經濟發展社會的公民意識和責任意識。
由此看來,我們在高校教育中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探索:(1)打破舊的學科專業體制,建立適應市場要求的學科體系。高校教育關系著國家未來,故高校的培養體制、培養方法應受到高度的重視。高校教育教學中,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學目標外,還應結合社會發展需求,了解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的同時,及時調整學生培養方案。另外,學校還可以與企業制定學生培養協議,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多的實習機會,特別是針對邊緣專業的學生,學生實習過程中,就專業設置情況向企業宣傳和溝通,這樣,學生既可以了解他們可以做什么,也可以檢驗高校專業設置的必要性。(2)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校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更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及習慣,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實際教學中,專業課老師可以向學生展示目前專業領域的發展趨勢、熱點問題、疑難問題、科學發展動態等,同時重點介紹跟蹤了解學術前沿的方法,使學生具備自主知識更新的能力,以確保在高速發展的信息科學時代不會被淘汰。(3)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下,人才可以走向世界的一個關鍵是應用實踐能力的培養。而目前高校教育過于偏重理論,很少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使得學生理論能力強,而動手能力差,以致畢業后很難較快融入社會。所以,學校應該多與社會企業合作,制定培養實踐方案,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這樣,學生培養實際動手能力的同時,更能提前了解適應社會,為以后畢業更好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同志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講話指出:“當今的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越來越圍繞人才和知識競爭展開,發展的優勢蘊藏于知識和科技之中,社會財富正日益向擁有知識和科技優勢的國家和地區聚集,誰在知識和科技創新上占優勢,誰就在發展上占主導地位?!币虼?,教育改革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各項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一項歷史性的工程,歷來備受關注,而高校改革在整個教育改革中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期待它更好更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樹良,曾一昕等.服務科學導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
[2] 張潤彤,朱曉敏等.服務科學概論.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關鍵詞: 高等教育服務境外消費出口 問題 對策
自加入WTO以來,我國經濟穩步增長,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教育事業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到中國來留學深造,這使得我國教育服務貿易市場出現國內資本與國外資本同臺競爭的局面,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境外消費服務領域,競爭尤為激烈。目前,美、英、法和澳等發達國家通過各種方式積極促進本國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的發展,大量吸引外國留學生到本國來求學、深造,境外消費已成為發達國家經濟貿易新的增長點。而我國在教育服務貿易這一領域起步晚,底子薄,相對于發達國家來說,發展較為滯后。因此,對我國高等教育服務境外消費出口問題進行研究,對于指導提高我國在世界教育市場中的份額,推動我國教育境外消費的發展,增強我國的影響力等具有重要意義。
一、教育服務和教育境外消費的概念
(一)教育服務概念。
教育服務貿易是指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主要出于經濟目的而進行的教育輸入與輸出。國與國之間的教育服務貿易是WTO的有機組成部分,主要指在世界范圍內提供國際協作辦學、合作科研、人員互換等活動,以及圍繞這些活動形成的相關產業服務。[1]它主要包括跨境支付、商業存在、自然人流動與境外消費。
(二)教育境外消費的概念。
境外消費是服務貿易四種方式中的一種,它是指一成員國居民在另外一個成員國境內消費或享受服務。高等教育境外消費主要指一成員國公民到另一成員國留學和進修。在國際教育服務貿易四種提供方式中,境外消費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在規模與水平上都遠遠超過跨境交付、商業存在和自然人流動三種方式,并且它的比例結構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2]
二、我國高等教育服務境外消費出口存在的問題
(一)出口規模小。
我國在教育服務國際貿易中屬于典型的進口型國家,在高等教育出口規模上仍處于弱勢地位。據教育部統計,從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至2008年底,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到139.15萬人。僅2008年一年,全國出國留學人數就達17.98萬人,創出歷史新高。與此同時,來華留學生人數總數才剛剛突破20萬人。雖然,從1998年至今,來華留學生人數迅速增長,但是我國教育服務出口規模與我國龐大的高等教育體系相比較起來,還相去甚遠,與美、英、日、澳等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以美國為例,僅2008年,在美國高等教育的吸引下,就有98510名外國學生涌入美國大學。中國目前已經成為留美學生人數第二多,僅次于印度的國家。據美國國際教育研究院統計,2008年,美國大學入學注冊率增長了11%,而中國學生增長率高達60%。[2]而就占領世界高等教育貿易服務市場的份額而言,我國仍屬于典型的教育進口型國家。我國各高校接受外國留學生的比例遠遠低于國外大學,世界一流大學的留學生一般占本科生總數的13.4%,如美國哈佛大學為17%,牛津大學達到30%。[3]
(二)面向市場窄。
2003年來華留學生總數為7.7萬人,亞洲人占絕大多數。這其中又以韓國和日本留學生人數為最多,分別為35353人和12765人。這兩個國家的留學生人數占到了到我國留學人口總數的61.90%。這可能是我國與其他的亞洲國家存在長期、穩定的貿易伙伴關系,加上2010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增長,國內市場越來越開放,使得越來越多的亞洲國家看中了中國市場這塊“大蛋糕”,同時也吸引了更多的留學生來華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尋求自身發展,以便儲備知識,進一步拓展自身的競爭力。然而,歐美等一些發達國家的來華留學生則相對較少。雖然,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增強,西方發達國家到我國留學的人數略有上升,但是相對于我國高等教育服務境外消費進口的數量來說,仍有很大的逆差。就2003年來說,我國出國留學生為117307人,而在華留學生只有77715人,由此不難看出,我國在境外消費出口這一領域較其他一些教育服務東道國來說,仍有差距。
(三)理工類學科缺少特色,相應的扶持政策少。
通過查閱相關教育年鑒資料可以發現,到我國學習的留學生很大一部分是為了學習漢語、中醫、戲曲等傳統中國文化,而理工科、藝術等專業相對較少。不難看出,他們到中國來學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自身的學習興趣,學習中國文化。這與教育發達國家的留學生學科選擇情況正好相反,在發達國家理工科類的留學生占學生總數的比率普遍高于文科類。[4]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外國留學生選讀最多的專業是商科、工程學、生物學、理學類專業,最后才是文科類專業。據有關部門統計,每年大約有50萬人選擇到美國接受高等教育,美國通過大量地接受外國留學生,不僅增加其在高等教育貿易服務領域的市場份額,而且以各種各樣的就業機會和綠卡政策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
三、促進我國高等教育服務境外消費出口的對策
(一)充分發揮已有學科優勢,擴大高等教育境外消費出口規模。
要擴大境外消費出口,必須創立高質量的高等教育服務產品,發掘已有學科內在的文化價值。漢語、中醫、戲曲、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奇葩,它們不僅是深厚民族精神的載體,而且是中華民族的一種象征符號。目前,我國在漢語、中醫、戲曲、武術等學科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使得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來到中國學習傳統文化。據統計,2007年,來我國學習的外國留學人員共計195,503名,來自188個國家和地區,分布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含臺灣省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共有544所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學機構接受來華留學生。[5]
漢語、中醫、戲曲等是我國在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領先學科,它們深厚的文化背景使我國傳統文化在世界留學市場上獨具魅力。根據比較成本理論,我們應當發揮這些優質教育資源的作用,加大對其的宣傳力度,進一步增強這些學科的影響力,重視發展其品牌特色,以此推動我國境外消費出口。
(二)優化資源配置,適應市場機制。
高等教育服務貿易規模的擴大,離不開教育服務質量的提升,而把好教育質量關的根本在于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根據生產要術稟賦理論,在當今競爭激烈的高等教育服務市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僅靠相對學科優勢是不夠的。我國在保持自身學科優勢的同時,還應將目光放在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和降低高等教育成本上。要想降低高等教育成本,關鍵在于提高高等教育者自身的素質。為此,高校可以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鼓勵科研創新,加強專業教育的協作機制,努力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的整體實力。
此外,我們還應認識到在新的經濟環境下,傳統大學逐步開始向商業機構轉變。盡管目前人們在“教育產業化”認識問題上依然存在著較大的分歧,但是將教育作為商品來貿易,必然將教育引向私有化和商品化,因為它是教育得以貿易的關鍵。針對這個問題,我國應該采取適當的舉措。一方面,要增加國家的教育基金,使更多的人能有書讀,有學上。另一方面,可以引入市場機制,適當提高留學生的收費標準,增加財政收入。
(三)改進政策,加強人性化管理。
首先,要針對留學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完善相應的政策。隨著中國加入WTO,必將推動法律的國際化,因此要加快有關高等教育消費出口法律法規的建立,剔除和廢止法規中與WTO準則不和諧的部分,建立與其融合的法律準則。另外,在國際交流與合作、行政管理、實施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都必須自覺地以入世后新制定的高等教育法規為準繩,真正做到依法治校,只要這樣我們才能廣納人才,帶動高等教育出口消費。
其次,要加強人性化管理。近年來,我國在留學方面的政策有了很大的松動,但是在為來華留學人員提供便利這方面還做得不夠。所以,我國政府應從這個方面入手,堅持“以人為本”,盡可能多地為來華留學生提供學習和生活上的幫助,如建立彈性學制,在保證教育質量的前提下,相應縮短其受教育年限。再者,可以改善其住宿條件,進一步為其生活提供方便。
參考文獻:
[1]李敬獻,曲紹衛.我國高等教育服務境外消費出口貿易發展及對策[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6,5,(6):51-53.省略nb.省略/system/2009/12/09/006353
255.shtml.
[3]李聯明,呂浩雪.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中制約國際生流向的主要因素[J].比較教育研究,2004,(6):71-75.
一、基礎教育新課改形勢下對信息的需求
1.新課標給學生學習留出了較大的自由空間。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嚴重束縛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力,造成了學生信息意識淡薄,獲取信息的能力弱。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學習的自由將逐漸地還給學生。學生在課堂之外學習的空間越來越大,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因此,學生對新知識的積累和對信息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渴望得到信息專業人員的指引,以期實現利用多元化渠道獲取更多更新的知識。
2.新課改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學教師,要適應新課程的教學環境,就需要教師不斷接受繼續教育,參加再培訓,教師需要查找資料、尋找信息,以更新舊的教育理念和知識,接納新的知識信息,提升專業水平,解決自身發展的問題;在深化教學時,需要用新信息面對課堂內外出現的各種問題,需要運用新的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加強課程的綜合性、活動性、實踐性。
二、實施新課改基礎教育所面臨的信息環境
1.中小學圖書館(室)是基礎教育信息環境的主要場所,但目前的現狀不容樂觀。各校圖書館(室)規模小,設備陳舊,現有的館藏主要為應試教育下積累起來的題庫、教材、教學大綱等,這些結構不合理的資料陳舊過時已失去了原有的使用價值。現代化技術與網絡技術水平較低,自動化系統的標準不統一,更別談數字化資源,就是有也是格式不規范,建立的數據庫很難做到相互之間的兼容,共享困難。
2.從事信息服務的人員少而且大多為兼職人員,他們信息素質普遍偏低,信息服務意識淡薄、效率低下,所謂的信息服務也只是圖書的借借還還而已。
3.許多學校都存在資金短缺的現象,因此對圖書館的投入少而又少,無力購買更多的紙質圖書、電子文獻和現代化設備,有的學校甚至多年對圖書館沒有投入一分錢。
4.信息資源利用率低。師生面對多年不變的陳舊圖書,需要的資料難以查找,久而久之也就缺乏利用圖書館的意識,普遍缺乏信息檢索、鑒別、整合的經驗和技巧。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嚴重束縛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力,造成了學生信息意識淡薄,獲取信息的能力差強人意。
三、拓展新的信息環境
隨著素質教育全面推進與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迫切需要改變基礎教育信息環境的現狀,必須對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服務及人力資源等方面進行補充和更新,為師生拓展出新的信息環境,使其在啟迪智慧、培養能力和發展個性等方面發揮重要的教育作用。就目前各中小學校的現狀而言,如果完全靠自身來解決這個問題顯得力不從心??梢粤肀脔鑿綐嫿ㄒ粋€全新的信息環境。
與中小學圖書館相比,大多數高等學校圖書館都具有明顯的優勢。90%以上的高校圖書館都已實現了自動化、網絡化管理,正向虛擬化、數字化方向發展。他們的資源形式、管理模式、服務內容、服務手段乃至用戶的信息行為等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高師院校的辦學性質決定了其根本任務是培養合格的人民教師,基礎教育是高師院校生存和發展的根基,也是其獨有的市場。為基礎教育提供服務是其天職所在。因此,面向中小學師生開展信息服務是高師院校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
四、高師院校圖書館為基礎教育信息服務的可行性分析
1.信息資源。豐富的信息資源是開展信息服務的基礎。高師院校圖書館每年訂有數以千計的報紙與雜志,這是信息最集中、傳播最快捷的媒體;同時它還收藏著各學科系統的、成熟的、權威的國內外的普通圖書。擁有豐富、系統的信息資源是高師院校圖書館最明顯的優勢。況且各高師院校圖書館都具有自己的館藏特色,收藏有豐富的教育理論、教學理論、各科教學法課程論等教育類文獻,這是中小學教師迫切需要但又無法獲得的資料。由高師圖書館組織的專家、學者、教授開發的信息,具有權威性和前瞻性,信息的知識含量高,這種文獻資源的獨特優勢是社會上一般信息服務機構無法比擬的。
2.人力資源。高師院校圖書館工作人員在對知識信息的采集、加工開發和服務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大部分工作人員具有相關學歷和專業知識并受過專門的情報信息工作方面的訓練,素質比較高,能力比較強,能夠利用先進的設施設備高質量地處理大量信息并為讀者提供優質服務,這是高師院校圖書館開展信息服務的人才保障。
3.設備設施。近年來,隨著信息科學、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高師院校圖書館的現代化建設亦隨之得到了長足發展。計算機技術、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在圖書館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越來越多的高師院校圖書館實現了工作手段與服務手段的現代化。這些先進的設施,保障了文獻信息資源的高效、快速傳遞,使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功能更加完善,效率更加高效。
4.服務環境。高師院校圖書館都有獨立的館舍,許多圖書館甚至是學校的標志性建筑。圖書館的環境幽雅,學術氛圍濃厚,有寬敞明亮的閱覽室、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網絡設備,優越的閱覽條件,這就為信息用戶提供了非常理想的學習和研究環境。
五、高師院校圖書館為基礎教育信息服務的方法與途徑
1.利用現有的文獻資源提供基本的借閱服務,這對中小學師生來說是最有效的資源。高師圖書館應注意的是要針對中小學師生早出晚歸的特點,將開放時間適當延長并在寒暑假亦能開放,以使中小學師生能在休閑時間充分利用圖書館。
2.與中小學教師合作共同建設教育專題數據庫。這些數據庫資源可以通過高師圖書館的主頁到網上,供師生隨時使用。
3.對中小學師生廣泛開展信息基本知識和技能教育,提高師生利用圖書館的意識和能力。高師圖書館可以成立專門的隊伍深入到各中小學以班或年級為單位作“怎樣利用圖書館”的專場報告,內容包括圖書館的作用、偉人利用圖書館的光輝典范、本館的館情介紹等。
4.針對中小學圖書館工作人員積極主動地開展業務培訓工作,給他們的業務予以指導,既講授圖書館學情報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又傳授基本的實際操作技能,特別是要使他們了解和掌握網絡基本知識和技能,以之能夠規范地開展圖書館的各項工作,充分利用現有的文獻資源和設施,為師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研究環境。
一、高校音樂教育資源的現狀
1、高校的有形音樂教育資源
高校的音樂教育資源大致分為有形音樂教育資源和無形音樂教育資源兩種。有形音樂教育資源指的是物資資源,這種物質資源是客觀存在并且可以隨時投入使用的。高校所擁有的音樂演奏大廳,鋼琴管弦等樂器,以及高校經驗豐富的音樂教師和成績優異的音樂專業學生,還有高校圖書館內音樂方面的書籍和音像制品都是高校的有形音樂教育資源。另外,音樂演奏大廳及其配套設施的維護經費也屬于高校有形音樂教育資源。
2、高校的無形音樂教育資源
除了高校的有形音樂教育資源外,高校的無形音樂教育資源也是重要的音樂教育資源形式,高校的無形音樂教育資源主要是高校的人才資源,高校擁有非常多的音樂專業人才,這些人才不僅擁有音樂方面高超的教育能力和創新能力,還擁有對音樂創作豐富的經驗和精深的理解,這些都是高校所擁有的重要無形音樂教育資源。另外,高校所擁有的信息資源和文化資源也是高校重要的無形音樂教育資源,高??梢耘c很多社會音樂機構取得聯系,并動用其他學科的專業人士對音樂的研究與創新進行幫助。因此,高校所擁有的文化資源和信息資源都是高校的無形音樂教育資源。高校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志愿者活動,爭取其他社會力量的支持。這些都是高校潛在的無形音樂教育資源,高校的無形音樂教育資源對高校的音樂服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重要程度不亞于有形音樂教育資源。
二、服務外包理論
服務外包理論是一種具備很強科學性的理論,依靠這一理論,高校音樂教育資源可以更好的為社會服務,服務外包理論是一種將服務的管理工作和開發工作委托給第三方進行的理論,這一理論最根本的依據是服務協議。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服務外包理論需要依據世界貿易組織制定的《服務貿易總協定》進行,《服務貿易總協定》將服務分為教育服務和金融服務等十二個方面。
三、服務外包理論引導下高校音樂教育資源服務社會初探
1、高校音樂教育資源在企業音樂文化建設方面的服務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和企業員工文化生活需求的提高,傳統的企業音樂文化推行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實的需要,企業迫切需要擁有高水平音樂教育資源的機構對其進行音樂文化建設方面的服務。現階段,企業的音樂活動已經與企業員工的績效工資關系不大,企業的音樂活動更多的是具有共同音樂欣賞和創好的企業員工共同進行的活動,是企業提高內部有凝聚力的重要方式。企業組織音樂活動,可以更好地提高企業員工的工作熱情,使企業員工保持樂觀向上的工作風格和健康正直的人格。因此,企業在服務外包理論的指導下,將企業的音樂活動委托給具備優質音樂教育資源的高校進行,高??梢愿鶕髽I的產業規模和行業特點,科學的對企業的音樂服務進行規劃,利用高校擁有的一系列優質音樂教育資源,對企業進行音樂服務,幫助企業提高音樂活動水平,使企業文化建設邁上新的臺階。高??梢栽谝魳贩盏倪^程中收取一定的經濟報酬,用來提升高校的音樂服務水平,使高??梢愿玫倪M行其它方面的音樂服務,高校的音樂服務方法也要根據外部形勢的變化做出調整,確保企業獲得應有的音樂服務。
2、高校音樂教育資源在社會音樂比賽方面的服務
國家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公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音樂比賽等文化娛樂活動已經是我國公民文化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目前,大型音樂比賽已經不是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獨有的比賽形式,而是全國各地普遍存在的文化娛樂形式。但是,大型音樂比賽活動需要進行非常多的輔助工作,而大型音樂比賽的主要承辦者精力有限,只能對音樂比賽的重要工作環節進行控制和領導。因此,在服務外包理論的指引下,大型音樂比賽的組織者可以將一些次要的輔助工作委托給高校進行,高校擁有非常多的優質音樂教育資源,完全可以在大型音樂比賽的進行過程中對音樂比賽的輔助工作進行支持。高??梢詫⒃S多有形音樂教育資源,如樂器和燈光照明設施等器械提供給音樂比賽的參與者,使參與音樂比賽的人可以在閑暇時間進行音樂的練習。高校還可以將無形音樂教育資源如高校的高水平音樂教師委派到音樂比賽的現場,對音樂比賽的參與者進行指導,使每一位音樂比賽的參與者能夠在高水平教師的指導下提高音樂演唱和表演能力,以更好的狀態進行音樂比賽。高校還可以動用自身擁有的信息資源和文化資源對大型音樂比賽的輔助工作進行支持,比如,高??梢詾橐魳繁荣惖谋硌菡呗撓蹈嗟貐^的音樂表演藝術家,使音樂表演者能夠獲得更多的高水平導師的指導,解開心中的疑惑,切實提高音樂表演水平。高校還可以將高校圖書館中數量眾多的圖書和影像制品提供給音樂比賽的參與者,使音樂比賽的參與者能夠有機會了解更多的音樂理論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以更高水平的知識儲備迎接比賽的各項挑戰,獲得理想的比賽成績。
3、高校音樂教育資源在社區音樂文化活動方面的服務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社區都已經擁有了組織音樂文化活動的能力,社區的音樂文化活動是社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公民參與音樂文化活動的重要形式,社區的音樂文化活動大多為社區居民在居委會的組織下自發進行,具有很強的全民參與性。但是,社區畢竟不同于專業的音樂文化活動場地,并不具備高質量的音樂文化活動硬件設施和高水平專業人士的指導,使得社區的音樂文化活動一直在較低的水平進行。因此,社區可以將音樂文化活動在服務外包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委托,將社區音樂文化活動的指導工作和硬件設施的配套工作委托給高校進行,高??梢詫⒏哔|量的樂器和場地提供給社區音樂文化活動的參與者,使社區的居民獲得更加理想的活動場地和活動器械。另外,高??梢晕懈咚降囊魳穼I教師前往社區進行音樂文化活動的指導,使社區居民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提高音樂文化活動水平,以更加專業的技藝進行音樂文化活動。
四、結語
由此,為了打破目前這一尷尬局面,本文倡導創立一個學校與畢業生之間互利互助的后續服務平臺,繼而實現學校和企業以畢業生為紐帶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贏發展,建立新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基于“就業后交互式服務”的高職校企合作模式。
一、基于“就業后交互式服務”高職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基礎
1.學校發展的必然要求
高職院校要提高動態管理水平,努力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的五個對接,進而科學指導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實習實訓、職業技能訓練、招生就業等,就要認真研究企業的真實生產經營狀況,而我們已經走向工作崗位的學生基于對于母校的支持,可以提供這個合作平臺。
2.企業發展的客觀需要
企業在發展運行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發展瓶頸,比如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的更新完善,員工專業知識水平的提高,人力資源的梯隊管理,新產品研發的理論指導,生產設備的技術參數調整,優化生產效率和提升產品質量或服務質量,都可以利用高職院校的優質軟硬件資源,進行聯合攻關,合作共贏。可以通過校企合作,讓學校優質力量參與進來,聯合申報科技項目、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聯合舉辦高新技術企業,不斷深化校企合作。
3.就業后學生發展的內在需要
就業后的學生在實際工作項目中遇到的專業難題、發展瓶頸、心理困惑、職業規劃等,完全可訴求于母校,學校整合軟硬件資源給予幫助和解決,繼而使他們能夠順利攻克難關,戰勝自我,更有效地為企業開展工作,實現自我價值創造和提高企業發展效率。
二、基于“就業后交互式服務”校企合作的服務項目
1.學校為學生提供的服務項目
1.1解決專業難題
就業后的學生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會遇到不同的專業難題,尤其工作伊始,對于工作崗位的專業知識的運用畢竟還不夠熟練,會遇到更多的問題亟需盡快解決。這個時候可以通過訴求于母校,學校事先建立了各專業的服務團隊,針對學生反饋的難題給予遠程指導,為其解決難題的同時也提高了企業的工作效率。
1.2解決心理困惑
就業后的學生作為個體,在工作生活中會難免會遇到一些心理困惑,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導,累積發展到一定程度將會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和職業發展,甚至影響家庭生活,這時可以訴求于母校,母校通過專門的心理服務團隊為學生排除心理憂患,樂觀面對生活,積極應對工作挑戰,從而順利度過心里難關,提高生活滿意度。
1.3突破發展瓶頸
就業后的學生,在企業工作一段時間后,職業發展可能會遇到上升瓶頸,我們母??梢约辛α繋椭浞治銎涿媾R的關鍵問題,從主觀和客觀的角度認真剖析癥結所在,并結合其公司本身的發展現狀,幫其調整工作思路,及時調整工作態度,從困境中尋找機會,積極面對困難和優化提升自我,從而不斷突破發展瓶頸。
1.4繼續學習或網絡服務
通過構建“就業后交互式服務網”,幫助校友進行必要的繼續學習,包括專業上、心理上、生活上等,進行全方位的提升,從而實現業務上更加精湛、心理上更加健康、生活上更加幸福。
2.學生為學校提供的服務項目
2.1個人信息反饋
就業后的學生可以每年給母校反饋一份個人信息,包括在哪個公司工作、薪資待遇、工作崗位、從事項目、職位晉升或調整等,可為母校提供科學決策專業建設、招生計劃等的必要數據,便于統計分析,提高學校動態管理水平。
2.2提供課程內容的具體案例
高職院校大力進行課程改革,就需要企業一線的真實案例,納入到課堂教學內容或進行教材編寫的材料來源,真正實現“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的對接、課堂內容與職業標準的對接”,幫助在校生提高專業學習興趣,接觸更多更好的優質資源。具體來說,可以讓校友把自己在生產一線具體從事的工作項目,動態跟蹤全過程,拍成圖片或視頻,打包整理好數據庫發給學校的專業教師。
2.3幫助在校生實現頂崗實習或就業
我們的校友,可根據自身的工作崗位情況,接納1-2名師弟師妹進行頂崗實習。一方面師弟師妹如果表現優秀,可以直接被公司留下,也壯大了學校的人脈,提高了學校在企業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可以在頂崗實習期間為企業充當人力資源,為師兄或師姐當好助手,也減少了企業后備人才的招聘成本。
2.4幫助母校建設實訓基地
就業后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工作的具體內容,幫助母校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為在校生提供更好的實踐教學環境,實現和企業崗位標準的無縫對接。
3.學校為企業提供的服務項目
3.1經營理念或發展戰略的優化
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發展戰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是企業文化的核心要素。經營理念的先進與否,戰略制定的是否準確到位,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而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往往是當局者迷,在有些時候缺乏“旁觀者清”,我們高職院??梢云鸬竭@個作用,參與企業的重點戰略決策和經營管理理念的創新完善,從而加強企業的引擎力。
3.2產品技術研發生產工藝的調整
一個企業要不斷更新優化自己的產品,加大技術研發或生產工藝的調整,往往可以借用院校的優秀教師人力資源,聯合攻關新的產品或調整生產工藝,并加快成果轉化,不斷取得市場競爭優勢。
3.3人力資源的供給或提高
企業之間的競爭最終是人才的競爭,公司要長久立于不敗之地,就需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隊。一方面,高職院??蔀楣咎峁┡嘤枅鏊瑢ΜF有的職工提供再教育服務,提高現有的人力資源素質水平和業務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學??梢詾槠髽I輸送優質的畢業生進入公司,或按照企業的崗位需要進行后備人才培養。
3.4宣傳企業文化或產品推廣
通過打造“就業后交互式服務網絡”平臺,讓校友把所在企業的有關信息放在網絡上共享,一方面可以讓在校的師生感受到企業的文化,新的產品也可以在網站上進行展示和宣傳,有利于公司品牌和產品品牌的打造,提高公司及其產品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讓學校在校生更多的接觸市場一線信息,實現校企合作的深化發展。